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牛连强)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牛连强)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牛连强)

1.7 推 理 理 论

从假设前提利用推理规则得到其他命题,即形成结论的过程就是推理,这是研究逻辑的主要目标。

1.7.1 蕴含与论证

1.推理的含义与形式

[定义1-22] 当且仅当p →q 为永真式时,称为p 蕴含q (logical implication ),记作p q ?,或p q 。此时,称p 为前提,q 为p 的有效结论或逻辑结论,也称为q 可由p 逻辑推出。得出此逻辑关系的过程称为论证。

[辨析] 由于仅在p 为1而q 为0时公式p q →为0,可见,p q →永真意味着不可能存在前件p 为1而后件q 为0的情况,或者说,若p q ?,则只要前件p 为1,后件q 也一定为1。因此,p q ?也称为“永真蕴含”

,即p 永真蕴含q 。 [延伸] 通常,定理(theorem )被解释为“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陈述”,就是指对“在一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必然产生某个(些)结论”的陈述。因此,定理证明也就是对蕴含关系的论证。当然,通常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被视为定理。

所有逻辑推理的实质就是证明p q ?,也就是证明p q →为永真式。例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初等数学证明题目:

已知a 、b 、c 为实数,且22a b bc -=,0c ≠,则有2/(/1)a c b b c =+。 如果记

p :22a b bc -=,q :0c ≠,r :2/(/1)a c b b c =+

则上述论证要求可描述为:

p q r ∧?

证明的目的就是说明:若前提p q ∧正确,则结论r 也正确,即证明p q r ∧→为永真式。 通常的逻辑推理问题都会由一组前提来推断一个逻辑结论,此时的多个前提可写成合取式12n H H H ∧∧∧ ,或写成用逗号分隔的命题序列H 1, H 2, ..., H n ,即论证要求可写作:

12n H H H C ∧∧∧? ,或12,...,n H H H C ?,,或

12n H H H C ∧∧∧ ,或12,...,,n H H H C

可见,论证A C 、A C ?或A C →是永真式都是同义的,且前提也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2{,..,},.n H H H C 在数学上,总是要求前提为真,从而推导出有效的结论,并不需要研究从假的前提能得到什么结论,且推理形式与前提的排列次序无关。尽管由前提A 到结论C 的推理一般记作A C ,如

果推理是正确的,则可记作A ?C 。

2.常规的推理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一些形式不太严格的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1) 真值表法,即列出公式12n H H H C ∧∧∧→ 的真值表。若公式中所有行的真值全为1则得证。这种证明方法没有什么逻辑味道,在命题变元较多时也很困难。

(2) 叙述型推理,说明不存在12n H H H ∧∧∧ 为1且C 为0的情况。可以有两种叙述形式:

① 假定前提12n H H H ∧∧∧ 为1,说明结论C 必为1。 ② 假定结论C 为0,说明前提12n H H H ∧∧∧ 必为0。 例1-20 证明()q p q p ∧→?┐┐。

证明 这里采用形式①。假定前件()q p q ∧→┐为1。那么,q ┐和p q →都为1。由前者知q 为0,再由后者知p 为0,故p ┐为1。结论成立。

若采用形式②,可论证如下:

假定后件p ┐为0。于是,p 为1。

若q 为1,则q ┐为0,故()q p q ∧→┐为0。 若q 为0,则p q →为0,故()q p q ∧→┐为0。 总之,前件()q p q ∧→┐为0。结论成立。

例1-21 用符号描述推理过程并验证论证的有效性:如果6是偶数,则7被2除不尽。或5不是素数,或7可被2除尽。但5是素数。所以6是奇数。

解 记p :6是偶数,q :7可被2除尽,r :5是素数,则推理过程可符号化为:

p q r q r p →∨?┐,┐,┐

假定前提为1,则p q →┐,r q ∨┐和r 都为1。由r 为1知r ┐为0,从而q 为1。因此,q ┐为0,再由p q →┐为1可知p 为0。于是,p ┐为1。论证有效。

[辨析] 论证有效并不代表结论是客观真实的,因为我们并不研究前提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仅假定其逻辑意义为真,从而进行形式上的推导。

(3) 消解法证明,粗略地说,就是当两个同时为1的条件中分别含有某个命题及其否定时,可以消去该命题的证明方法。

例1-21 证明下述蕴含关系成立: ① ()()┐→∧→?∨p q p r q r 。 ② ()()┐∨∧∨?∨p q p r q r 。

证明 若()()┐→∧→p q p r 为1,则┐→p q 和→p r 为1。若p 为1,则r 为1,得∨q r 为1;若p 为0,即┐p 为1,则q 为1,得∨q r 为1。总之,∨q r 为1,故式①成立。

将式①中的条件联结词转换为析取联结词就证明了式②。

[理解] p 与┐p 是相反的命题。┐→p q 和→p r 都为1是说,不管p 是否为真总有q 或r 为真,因此,∨q r 总是真的。

很明显,式②中的两个子公式∨p q 和┐∨p r 都是子句,二者共同推理的结果∨q r 消去了命

题p ,此过程称为“消解”或“归结”(resolution )。此问题将在自然推理部分做进一步讨论,而②也被视为一条基本的推理规则。

(4) 等值演算,利用等价变换说明条件式为永真式。例如,通过演算可推出

(())1p q p q →∧→?┐┐ 这说明(())p q p q →∧?┐┐。

(5) 主析取范式法,即说明条件式的主析取范式包含所有的小项。例如,因为

0,1,2,{}3(())1→∧→??∨┐┐p q p q 说明(())p q p q →∧?┐┐。

应注意条件式的非对称性。一般称q p →为p q →的逆换式(逆命题),称p q →┐┐为p q →的反换式(反命题),它们均不等同于p q →。称q p →┐┐为p q →的逆反式(逆否命题),且有 p q q p →?→┐┐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命题成立,其逆否命题也成立。反之亦然。 3.等价与蕴含的关系

由()()p q p q q p ??→∧→可知,蕴含和等价之间有与条件式和双条件式之间类似的关系: [定理1-10] 对任意的命题公式p 和q ,p q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 q ?且q p ?。 证明 p q ?等同于p q ?为永真式,等同于()()p q q p →∧→为永真式,等同于p q →和

q p →都是永真式,也就等同于p q ?且q p ?。

[辨析] 此定理是应该熟悉的基本逻辑常识,在逻辑证明中常用,也提供了一种证明命题公式等价的方法。

例1-23 设p 、q 、r 是任意命题公式,证明:

(1) 若p q ?且p 是永真式,则q 为永真式。 (2) 若p q ?且q r ?,则p r ?。

(3) 若p q ?且p r ?,则p q r ?∧且p q r ?∨。 (4) 若p r ?且q r ?,则p q r ∨?。

证明 (1)、(2)略。

(3) 由条件知,p q →和p r →是永真式。若p 为1,则q 和r 均为1,即q r ∧和q r ∨均为1,故()p q r →∧和()p q r →∨都是永真式。结论成立。

(4) 由条件知,p r →和q r →为永真式,即p r ∨┐和q r ∨┐为永真式,从而()()p r q r ∨∧∨┐┐为永真式。又因为

()()()()p r q r p q r p q r ∨∧∨?∧∨?∨→┐┐┐┐

故()p q r ∨→为永真式。结论成立。

1.7.2 自然推理系统

严格的论证过程可以采用自然推理系统或公理推理系统实现,这里仅介绍自然推理系统。这种推理的基本思想是,不引入公理,仅依据事先确定的一些推理规则,从前提出发,利用推理规

则构造出严格的命题序列,推导出最终的结论。由于这种推理较符合人们的日常思维习惯,故称为“自然推理”,也称为“构造证明法”、“演绎法”或“形式证明”。

1.推理定律

一些重要的逻辑关系如交换律、结合律、德?摩根律等是基本常识,是构成推理的基础。表1-5中列出了最基本的等价关系。

为了完成推理,我们还需要承认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以此作为公认的推理规则,而不是所有推理都从零做起。例如,考虑如下的思维(论证)过程:

如果你有口令,那么,你就能登录网络。 你有了口令。

因此,你能登录网络。

如果用p 表示“你有口令”,q 表示“你能登录网络”,则上述论证过程可描述为:

p q

p q

→∴

这种论证的实质是说,如果有p q →和p 都为1的前提,必有q 为1的结论,故可以用蕴含关系简化描述为:

,p p q q →?

或 ()p p q q ∧→?

这样的一组基本蕴含关系被确定为可直接应用的推理规则,参见表1-8。

表1-8

序号 蕴含关系

含义

I 1 I 2 p q p ∧? p q q ∧? 化简律

I 3 I 4 p p q ?∨ q p q ?∨ 附加律

I 5 I 6 p p q ?→┐ q p q ?→

I 7 I 8 ()p q p →?┐ ()p q q →?┐┐ I 9 ,p q p q ?∧

I 10 ,p p q q ∨?┐ 析取三段论 I 11 I 12 ,p p q q →? ,q p q p →?┐┐ 假言推理 拒取式 I 13 ,p q q r p r →→?→ 假言三段论 I 14 ,p q q r p r ???? 等价三段论 I 15 ,,p q p r q r r ∨→→?

I 16

()()p q p r q r →?∨→∨

I 17 ()()p q p r q r →?∧→∧ I 18 I 19 ,()p q p r p q r →→?→∨ ,()p q p r p q r →→?→∧ I 20

()()┐∨∧∨?∨p q p r q r

消解

表1-5和1-8中的E 和I 分别表示基本等价和蕴含定律。表中的序号没有意义,但要分清是I 还是E 。定律的名字能知道更好,真正的要求是理解后记住中间列的蕴含或等价关系,即推理定律(也可称蕴含式为推理规则(Rules of Inference),称等价式为推理定律(laws ))。

简言之,之所以推理定律能用于推理过程,其原因是,若公式p 为1,且有p q ?或p q ?,那么,一定可以推出q 为1。因此,在推理过程中,推理定律可不加证明地引用。

[辨析] 表1-8的蕴含关系前提中的逗号(如I 9)表示两个命题可能在不同的步骤上推得,可能是前提,也可能是中间结论,都是已知的真命题。

[辨析] 表1-8所列的基本关系中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同样有效,如“p p q ?→┐”成立,则“p p q ?→┐”也成立。

对表1-8中的消解规则证明来自例1-23。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规则,不仅可以用于一般推理过程,还可以独自建立一种消解证明法。特别地,析取三段论可被视为消解规则的特例。

2.利用推理定律实现形式证明

形式逻辑推理的本质是说明一个蕴含关系,或者说,总假定前提是真的,再利用表1-5和1-8所列的基本等价和蕴含关系,说明结论也为真就完成了推理。这种推理就是“因为+所以”组成的步骤,只是每次的“所以”都要由推理定律来保证,且形式上应尽量严格。

为了说明形式推理的过程,这里考虑1.7.1节中提及的初等数学问题及证明过程。 ① 22a b bc -=

前提

② 2222()a b b bc b ∴-+=+ 推理定律:x y x z y z =?+=+

③ 2222()a b b b bc ∴+-+=+ 推理定律:()()x y z x y z ++=++,x y y x +=+ ④ 20()a b b c ∴+=+ 推理定律:()0x x +-=,()x y z xy xz +=+ ⑤ 2()a b b c ∴=+ 推理定律:0x x += ⑥ 0c ≠

前提

⑦ 2/()/a c b b c c ∴=+ 推理定律:0//z x y z x z y =∧≠?= ⑧ 2/(/1)a c b b c ∴=+

推理定律:()///x y z x z y z +=+,/1x x =

上述过程与生活中的一般证明过程相同,只是更严格,每得到一个论断都要由公认的定律来保证。右侧的注解说明了推理规则和引用的定律。很明显,如果任何一条推理定律不能得到认可,则推理过程将无法继续。

在推理过程中,前提总被视为是真的,而利用推理定律得到的等式就是部分结论,自然也是真的。

命题逻辑的形式推理过程与上述论证过程一致,仅是所涉及的运算(联结词)和定律不同。 例1-24 证明,()a b b c a →∨?┐┐。

证明

① ()b c ∨ ┐为1 前提引入

② b c ∴∧┐┐为1 ①德·摩根律 ③ b ∴┐为1 ②化简律 ④ a b → 为1 前提引入 ⑤ a ∴┐为1

③④拒取式

此证明过程进一步说明了一个命题由哪些命题推证而来,还可适当简化: ① 推理过程中能够引入的命题公式都应是真的,故“a 为1”写成“a ”就好; ② 除了前提外,所有的中间命题都是“所以”,不必再标记“ ”和“∴”;

③ 推理定律名可不记忆,只要标记出采用等价关系还是蕴含关系(推理定律)即可。 于是,可重新写出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 ① ()b c ∨┐ 前提引入 ② b c ∧┐┐ 推理定律,① E ③ b ┐ 推理定律,② I ④ a b → 前提引入

⑤ a ┐

推理定律,③⑤ I

其中的E 和I 分别表示等价和蕴含规则。

很明显,上述推理中仅包含两类引入真命题的形式,可以概括为以下2条推理规则: (1) P 规则。前提引入规则,指在证明的任何步骤都可引入前提;

(2) T 规则。推理定律引用规则,指在证明过程中,如一个或几个公式满足推理定律,则其结论或等价公式可引入。

利用P 规则和T 规则实现的证明方法称为“直接证明法”。

[辨析] P 和T 分别是前提(premise )和重言、蕴含(tautology )的意思。

利用直接证法重新写出的证明过程由序号、真命题和理由3列组成(下述证明过程中最后添加的列用于解释,实际证明时是不需要的):

证明 ① ()b c ∨┐ P

前提为真

② b c ∧┐┐ T ① E

由前提①利用等价关系得到的命题为真 ③ b ┐ T ② I 由结论②利用蕴含关系得到的命题为真

④ a b → P 前提为真

⑤ a ┐

T ③④ I

由结论③和前提④利用蕴含关系得到的命题为真

这样一来,推理形式变得简单且严格。

[辨析] 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这里我们仅承认推理定律,没有置换规则,即不允许子公式替代。例如,由()p q r →→的前提不能推出()p q r →∨┐,尽管二者是等价的。除非将子公式替代也定义为一条允许的置换规则。

3.直接证法的形式推理示例

例1-25 证明 ()()()p q p r q s s r ∨∧→∧→?∨。 证明

① p q ∨ P ② p q →┐ T ① E ③ q s →

P ④ p s →┐ T ②③ I ⑤ s p →┐ T ④ E ⑥ p r → P ⑦ s r →┐

T ⑤⑥ I ⑧ s r ∨

T ⑦ E

一种存在问题的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

① p r → P ② ()()p q r q ∨→∨ T ① I ③ q s →

P ④ ()()q r s r ∨→∨ T ③ I ⑤ ()()p q s r ∨→∨ T ②④ I ⑥ p q ∨ P ⑦ s r ∨

T ⑤⑥ I

此证明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是,没有直接的蕴含或等价定律保证由步骤②、④推出⑤。要想推出⑤,必须允许置换规则,得到:

()()p q q r ∨→∨ 置换规则② I

再重写步骤⑤: ⑤ ()()p q s r ∨→∨

T

④ I

可见,究竟允许哪些推理规则对证明过程影响很大,学习时应注意书中的要求。 例1-26 证明(),(),,p q v v r s s u r u p ∨→→∨→∧?┐┐┐。 证明

① r u ∧┐┐ P ② u ┐ T ① I ③ s u → P

④ s ┐ T ②③ I ⑤ r ┐

T ① I ⑥ r s ∧┐┐ T ④⑤ I ⑦ ()r s ∨┐

T ⑥ E

⑧ ()v r s →∨ P

⑨ v ┐

T ⑦⑧ I ⑩ ()p q v ∨→ P ? ()p q ∨┐ T ⑨,⑩ I ? p q ∧┐┐ T ? E ? p ┐

T ? I

4.间接证法

一些题目仅依靠直接证法比较困难,这里引入2个新的推理规则作为间接证法。 (3) 不相容规则。结论的否定可以作为附加前提引入,其结果与前提将是不相容的。 不相容规则就是反证法(或称归谬法):若推理A C ?成立,意味着前提A 为真时结论C 必然为真。若假定结论C 不真,即C ┐为真,就一定会推出矛盾,也就是得到一个永假式(矛盾式),这被称为C ┐与前提A 是不相容的。这里的“C ┐”是作为一个附加前提(不是原始前提)引入的。

例1-27 证明p q →,()q r p ∨?┐┐。

证明

① p q → P

② p P (附加前提) ③ q

T ①② I ④ ()q r ∨┐ P ⑤ q r ∧┐┐

T ③ E ⑥ q ┐

T ④ I ⑦ q q ∧┐(矛盾)

T ③⑥ I

步骤②就是采用反证法所引入的附加前提。当然,也可以用p ┐┐作为附加前提,只是需要多用一次双重否定律。步骤⑦推出不相容的命题,即一个矛盾式,这就说明了“假定结论不真”是错的。

例1-28 证明()()p q r s ∨→∧,()s u v p v ∨→?∨┐。

证明

① ()p v ∨┐┐ P (附加前提) ② p v ∧┐┐┐ T ① E ③ p ┐┐ T ② I ④ p

T ③ E ⑤ p q ∨ T ④ I ⑥ ()()p q r s ∨→∧

P ⑦ r s ∧ T ⑤⑥ I ⑧ s

T ⑦ I

⑨ s u ∨ T ⑧ I ⑩ ()s u v ∨→ P ? v

T ⑨⑩ I ? v ┐

T ② I ? v v ∧┐(矛盾)

T ?? I

(4) CP (Conditional Proof )规则。若证明A B C ?→,B 可作为附加前提引入。

沿用一般的说法,A 为大前提,B 为小前提(即含在结论中的前提),那么,小前提可以与大前提同样使用。这里的原因是: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可见,证明A B C ?→等同于证明A B C ∧?,故小前提B 等同于大前提。

[辨析] CP 规则只应用于结论为条件式的特殊问题,也称为“条件规则”或“条件证明”。 例1-29 证明(),,p q u v p q v u →→∨?→┐。 证明 ① v P (附加前提) ② v p ∨┐ P ③ p

T ①② I ④ ()p q u →→ P ⑤ q u → T ③④ I ⑥ q P ⑦ u

T ⑤⑥ I ⑧ v u →

CP

因为结论为条件式,步骤①引入了小前提v 作为附加前提,推导出结论u 。步骤⑧只是重写了一遍真实的结论以说明采用了CP 规则。

[辨析] 何时采用间接证法?观察结论,如果论证呈现如下形式: (a) A C ?。结论是单个命题,可用反证法,引入条件为C ┐; (b) A B C ?∨。结论为析取式,可用反证法,引入条件为()B C ∨┐,可推出结论B ┐和C ┐; (c) A B C ?→。结论为条件式,可用反证法或CP 规则。若用反证法,引入条件为()B C →┐,可推出结论B 和C ┐;若用CP 规则,引入条件B 。

特别地,如果结论是A B C →→,可以逐次用CP 规则,先引入A ,再引入B 。也可以用反证法。

例1-30 如果雷军努力学习,他就会取得好成绩。若雷军贪玩或不按时写作业,他就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如果雷军努力学习,他一定不贪玩且按时完成作业。

解 记p :雷军努力学习,q :雷军取得好成绩,r :雷军贪玩,s :雷军按时完成作业。则论证要求可符号化为:

()()p q r s q p r s →∨→?→∧,┐┐┐

证明过程如下: ① p P (附加前提) ② p q →

P ③ q

T ①② I ④ ()r s q ∨→┐┐ P ⑤ ()r s ∨┐┐ T ③④ I ⑥ r s ∧┐

T ⑤ E

⑦ ()p r s →∧┐ CP

由步骤⑤直接得到结论r s ∧┐而不是r s ∧┐┐┐,后者在不允许置换规则时还需要展开: ⑥ r s ∧┐┐┐ T ⑤ E ⑦ r ┐ T ⑥ I ⑧ s ┐┐ T ⑥ I ⑨ s

T ⑧ E ⑩ r s ∧┐

T ⑦⑨ I

可见,直接采用否定形式是重要的,既可以简化推理过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子公式

替代。

5. 消解法*

前文的不相容规则说明,若论证A C ?有效,┐∧A C 必然是矛盾式。消解规则提供了一种证明其为矛盾式的形式方法(即消解法是一种反证法)。在此方法中,一个原子与其否定称为“互补文字”,两个分别含有互补文字的子句如1C p q =∨和2C p r =∨┐、1C p =和2C p r =∨┐称为“互补对”,依据消解规则可得到消解(归结)结果,分别为∨q r 和r ,称为“消解式”,记作

12(,)Res C C 。特别地,(,)0Res p p =┐。具体证明步骤为:

(1) 将┐∧A C 转化为合取范式;

(2) 将合取范式的所有子句构成一个集合∑;

(3) 对∑中的互补对进行消解,并将消解式加入集合∑。反复消解,直到得到矛盾式。 此方法通常被称为“消解原理”(resolution principle )。

例1-31 证明,→→?→p q q r p r 。 证明

首先将前提和结论的否定做合取,并转换为合取范式:

()()()┐┐┐∨∧→∧∨p q q r p r ()()┐┐┐?∨∧∨∧∧p q q r p r 其次,将子句构成集合:

{}┐,┐,,┐∑=∨∨p q q r p r

最后,实施消解:

① ┐∨p q P {}┐,┐,,┐∑=∨∨p q q r p r ② p

P

{}┐,┐,,┐∑=∨∨p q q r p r

③ q ①②消解 {,}p q q r p r q ∑=∨∨┐,┐,,┐ ④ ┐∨q r P {,}p q q r p r q ∑=∨∨┐,┐,,┐ ⑤ r ③④消解

{,,}p q q r p r q r ∑=∨∨┐,┐,,┐ ⑥ r ┐

P

{,,}p q q r p r q r ∑=∨∨┐,┐,,┐ ⑦ □

⑤⑥消解(矛盾式)

{,,,}p q q r p r q r ∑=∨∨□┐,┐,,┐

最后的□表示空,由r 和r ┐消解得到,也可直接记作矛盾式0。

很明显,消解法证明过程中仅使用消解规则,尽管每次将消解式加入集合∑会导致其元素增多,但因为规则简单,非常适合于机器实现。因此,消解法是机器自动证明定理的有效手段。

[延伸] 命题逻辑在案件审理、有限情况判定、排队论和电路设计等许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不过,应注意不同书籍在自然推理系统中采用的规则、名词存在着一定差异[4-5,9,13-15]。

离散数学结构 第3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复习

第3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主要内容 1. 推理的形式结构: ①推理的前提 ②推理的结论 ③推理正确 ④有效结论 2. 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方法: ①真值表法 ②等值演算法 ③主析取范式法 3. 对于正确的推理,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证明 4. ①自然推理系统P的定义 ②自然推理系统P的推理规则: 前提引入规则、结论引入规则、置换规则、假言推理规则、附加规则、化简规则、拒取式规则、假言三段式规则、构造性二难规则、合取引入规则。 ③附加前提证明法 ④归谬法 学习要求 1. 理解并记住推理的形式结构的三种等价形式,即 ①{A1,A2,…,A k}├B ②A1∧A2∧…∧A k→B ③前提与结论分开写: 前提:A1,A2,…,A k 结论:B 在判断推理是否正确时,用②;在P系统中构造证明时用③。 2. 熟练掌握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三种方法(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范式法)。 3. 牢记P系统中的各条推理规则。 4. 对于给定的正确推理,要求在P系统中给出严谨的证明序列。 5. 会用附加前提证明法和归谬法。 3.1 推理的形式结构 定义3.1设A1,A2,…,A k和B都是命题公式,若对于A1,A2,…,A k和B中出现的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或者A1∧A2∧…∧A k为假,或者当A1∧A2∧…∧A k为真时,B也为真,则称由前提A1,A2,…,A k推出B的推理是有效的或正确的,并称B是有效结论。

二、有效推理的等价定理 定理3.1命题公式A1,A2,…,A k推B的推理正确当且仅当 (A1∧A2∧…∧A k )→B 为重言式。 A k为假,或者A1∧A2∧…∧A k和B同时为真,这正符合定义3.1中推理正确的定义。 由此定理知,推理形式: 前提:A1,A2,…,A k 结论:B 是有效的当且仅当(A1∧A2∧…∧A k)→B为重言式。(A1∧A2∧…∧A k)→B称为上述推理的形式结构。从而推理的有效性等价于它的形式结构为永真式。于是,推理正确 {A1,A2,…,A k} B 可记为 A1∧A2∧…∧A k B 其中同一样是一种元语言符号,用来表示蕴涵式为重言式。 而判断命题公式永真性有三个方法: 1.真值表法 2.等值演算法 3.主析取范式法 三、重言蕴涵式 由上一个小节可以看出:形如A→B的重言式在推理中十分重要。

直言命题推理

第二章直言命题推理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简述直言命题的概念。 2、直言命题的句式句式组成是什么样的。 3、判断直言命题真假的方法是什么。 4、直言命题中的矛盾求解三步法如何运用。 张建军教授认为 批判性思维离不开两个逻辑 1简单句逻辑 2复合句逻辑

对当关系的推理 对:对应 当:当什么时候 当一个命题真假确定的情况下其他相对应命题真假又是啥情况 直言命题即判断句 什么什么是啥 什么什么不是啥 直言命题也叫也叫性质命题

它是判断事物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什么样的对象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逻辑就是研究推理 推理是由判断推出判断 逻辑也要研究判断的真假问题 最基本的判断句就是直言命题 是肯定句 不是否定句 质:是/不是 量:全称句所有是/特称句有些是/单称

* * 句某一个是 所有商品是有价值的 所有人不是长生不死的 有些玫瑰是红色的 有些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的 张三是高级工程师 某个人不是小偷 结构上 (主项谓项)非逻辑概念(联项量项)逻辑概念 SP变项:主项S 谓项P 逻辑概念能表达的叫常项 常项:联项量项

句式 A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 E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 I特称肯定命题:有些S是P O特称否定命题:有些S不是P a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 e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 拉丁文中表肯定的affirms 于是用a表示全称肯定单称肯定,i表示特称肯定 表否定的nego

于是用e表示全称否定单称否定,o表示特称否定 1 【单选题】一个直言命题有六种形式是由它的什么项来决定的? ?A、主项 ?B、变项 ?C、联项 ?D、常项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2 【单选题】逻辑常用哪几个元音字母表达六种不同的直言命题 ?A、AEIO

逻辑学复合命题及其推理附加习题Ⅰ参考答案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附加习题Ⅰ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其相同的是( D ) A.前件和后件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D.联结词【主联结词】 2.如果一个包含两个选言支的不相容选言命题为真,则其两个选言支( D ) A.可同真且可同假B.可同真但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但可同假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3.下列命题形式中,与既不同真又不同假的是( C ) A.p→q B.p←q C.p?q D.p∨q 4.若“如果某甲掌握两门外语,那么他精通逻辑”为假,则下列为真的是( B )A.某甲掌握两门外语并且精通逻辑B.某甲掌握两门外语但不精通逻辑C.某甲没掌握两门外语但精通逻辑D.某甲没掌握两门外语也不精通逻辑5.以“A并且B”和“非B或者C”为前提进行演绎推理,可得出的结论是( C )A.A并且非B B.B并且非C C.B并且C D.A并且非C 6.在下列表达式中,正确表达直言命题中的A命题与O命题之间真假关系的是( D )A.A→﹁O B.﹁A→O C.A∨O D. 7.命题“老赵、老钱、老孙三人至少有一人是复员军人”可表示为( C )

A.(p∧q)∨r B. C.p∨q∨r D.p→(q∧r) 8.“不是在保守中落后,就是在改革中进步”与“不是在保守中落后,而是在改革中进步”这两个命题( D ) A.都是选言命题 B.都是联言命题 C.前者为联言命题,后者为选言命题 D.前者为充分条件命题,后者为联言命题 注意,“不是在保守中落后,就是在改革中进步”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在保守中落后,那么就是在改革中进步”,是充分条件命题;也可以看作选言命题。 9.“这部作品或者思想性不强,或者艺术性不高,或者既思想性不强又艺术性不高”这一命题应符号化为( C ) A.p∨q∨r B. C.p∨q D. 解析:不相容析取命题为真,当且仅当,一个析取支为真。选项B和D显然不符合不相容析取命题的特征。 相同命题表示为相同符号,这是符号化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以p表示“思想性不强”,以q表示“艺术性不高”,那么这个符合命题应当符号化为:p∨q∨(p∧q)。 由合取对析取的分配律,即A∨(B∧C)=(A∨B)∧(A∨C)可得, p∨q∨(p∧q)=(p∨q∨p)∧(p∨q∨q) 由析取结合律可得, (p∨q∨p)∧(p∨q∨q)=(p∨p∨q)∧(p∨q∨q)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牛连强)

1.7 推 理 理 论 从假设前提利用推理规则得到其他命题,即形成结论的过程就是推理,这是研究逻辑的主要目标。 1.7.1 蕴含与论证 1.推理的含义与形式 [定义1-22] 当且仅当p →q 为永真式时,称为p 蕴含q (logical implication ),记作p q ?,或p q 。此时,称p 为前提,q 为p 的有效结论或逻辑结论,也称为q 可由p 逻辑推出。得出此逻辑关系的过程称为论证。 [辨析] 由于仅在p 为1而q 为0时公式p q →为0,可见,p q →永真意味着不可能存在前件p 为1而后件q 为0的情况,或者说,若p q ?,则只要前件p 为1,后件q 也一定为1。因此,p q ?也称为“永真蕴含” ,即p 永真蕴含q 。 [延伸] 通常,定理(theorem )被解释为“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陈述”,就是指对“在一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必然产生某个(些)结论”的陈述。因此,定理证明也就是对蕴含关系的论证。当然,通常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被视为定理。 所有逻辑推理的实质就是证明p q ?,也就是证明p q →为永真式。例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初等数学证明题目: 已知a 、b 、c 为实数,且22a b bc -=,0c ≠,则有2/(/1)a c b b c =+。 如果记 p :22a b bc -=,q :0c ≠,r :2/(/1)a c b b c =+ 则上述论证要求可描述为: p q r ∧? 证明的目的就是说明:若前提p q ∧正确,则结论r 也正确,即证明p q r ∧→为永真式。 通常的逻辑推理问题都会由一组前提来推断一个逻辑结论,此时的多个前提可写成合取式12n H H H ∧∧∧ ,或写成用逗号分隔的命题序列H 1, H 2, ..., H n ,即论证要求可写作: 12n H H H C ∧∧∧? ,或12,...,n H H H C ?,,或 12n H H H C ∧∧∧ ,或12,...,,n H H H C 可见,论证A C 、A C ?或A C →是永真式都是同义的,且前提也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2{,..,},.n H H H C 在数学上,总是要求前提为真,从而推导出有效的结论,并不需要研究从假的前提能得到什么结论,且推理形式与前提的排列次序无关。尽管由前提A 到结论C 的推理一般记作A C ,如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之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 1、全称肯定命题。 ? [例1] 所有法院都是审判机关。 ? [例2] 所有法人都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 ? 全称肯定命题形式为:所有S 都是P 。用符号表示为:SAP 。简记为:A 。 因此,全称肯定命题陈述了S 和P 之间是全同关系或直包含于关系 2、全称否定命题 [例3] 所有抢罪都不是过失犯罪。 ? [例4] 正当防卫不是违法行为。 ? 全称否定命题形式为:所有S 都不是P 。用符号表示:SEP 。简记为:E 。 因此,全称否定命题陈述了S 和P 之间是全异关系。 图9 ? 3、特称肯定命题 [例5] 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S P P S S P

? [例6] 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证据。 ? [例7] 有的证据是民事诉讼证据。 ? [例8] 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物证。 ? 特称肯定命题的形式为:有S 是P 。用符号表示为:SIP 。简记为:I 。 图10 因此,特称肯定命题陈述了S 和P 之间是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或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但并未陈述S 与P 究竟是其中的哪一种关系。 4、特称否定命题 ? [例9] 有的遗嘱不是书面遗嘱。 ? [例10] 有的一审判决不是生效判决。 ? [例11] 有的人民法院不是法律的监督机关。 ? 特称否定命题的形式是:有S 不是P 。用符号表示为:SOP 。简记为:O 。 S p s p s p s p s p s p

图11 ?因此,特称否定命题陈述了S和P之间是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或全异关系,但并未陈述S与P究竟是其中的哪一种关系。 ?5、单称肯定命题 ?当直言命题的主项是单独词项时,其指称的对象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不需要量词来刻画主项的数量。这种主项是单独词项的命题叫单称命题。?单称命题的主项可以是专有名词,如“兰州市人民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 中的“兰州市人民法院”;也可以是摹状词(通过对某一种对象某方面特征的描述而指称该对象的词组),如“《古代法》的作者是梅因”中的“《古代法》的作者”或“这个合同不是有效合同”中的“这个合同”。 ?单称肯定命题是陈述主项指称的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例13] 这个民事案件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单称肯定命题的形式是:这个S是P。 ?从主项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看,由于单称肯定命题所陈述的是主项所指称的对象的全部(某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单称肯定命题陈述的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与全称肯定命题陈述的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完全相同。单称肯定命题也陈述其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是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正因为如此,在传统逻辑中,特别是在三段论中,都将单称肯定命题作为全称肯定命题处理。其命题形式也用符号表示为:SAP。简记为:A。 ?6、单称否定命题 ?单称否定命题是陈述主项指称的单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14]李律师不是本案被告的诉讼代理人。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 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命题: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特征在于其真假性。命题有具体内容和逻辑形式,逻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普遍概念,量省。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 (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 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在一个直言命题形式中,如果陈述了它的主项或谓项的全部 外延,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直言直接推理:就是前提只有一个命题的直言推理。 A:全称肯定 E:全称否定 I:特称坑定 O:特称否定 反对关系:A与E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得以同假。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 矛盾关系:AO、EI之间的关系是: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一个为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为假时,另一个必真。 等差关系:AI/EO之间的真假关系:全称真,特称必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特称假,全称必假;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 下反对关系:IO之间的真假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当

逻辑判断推理中常用的逻辑公式

逻辑判断推理中常用的 逻辑公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逻辑命题与推理 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对当关系推理、三段论、复合命题推理、关系推理和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归纳推理(枚举归纳、科学归纳)、类比推理 命题 直言命题的种类:(AEIOae) ⑴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SAP) ⑵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SEP) ⑶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SIP) ⑷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SOP) ⑸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SaP) ⑹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SeP) 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对当关系: 矛盾关系、(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 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同假。主要有三组: SAP与SO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与“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SEP与SI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不及格”与“有些同学考试及格” SaP与SeP之间。“张三考试及格”与“张三考试不及格” 上反对关系:具有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可以同假。即要么一个是假的,要么都是假的。存在于SAP与SEP、SAP与SeP、SEP与SaP之间。 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即要么一个是真的,要么两个都是真的。存在于SIP与SOP、SeP与SIP、SaP与SOP之间。 从属关系(可推出关系):存在于SAP与SIP、SEP与SOP、SAP与SaP、SEP与SeP、SaP与SIP、SeP与SOP

六种直言命题之间存在的对当关系可以用一个六角图形来表示,“逻辑方阵图” SAP SEP SaP SeP SIP SOP 直言命题的真假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复合命题: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负命题的一般公式:并非P 联言命题公式:p并且q “并且、…和…、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选言命题:相容的选言命题、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相容的选言命题公式:p或者q“或、或者…或者…、也许…也许…、可能…可能…” 【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即可。只有当全部选言支都假时,相容的选言命题才是假的】 不相容选言命题公式:要么p要么q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1.任何命题都有两个特征,即___都有所断定__和__都有真假__。 2.直言命题由__主项___、__谓项___、__联项___、__量项__四个部分组成。 3.在直言命题中,主、谓项周延的是___E__命题;主、谓项都不周延的是___I__命题。 4.已知SAP真,根据对当关系,可推知SEP___假___,SOP___假____,SIP____真_。 5.根据直言命题对当关系,____反对___关系可以由真推假,但不能由假推真。 6.“有的大学生是党员”这一命题的种类是___特称肯定命题__,其逻辑形式是_ __SIP___。 7.“有些刑事被告人是有罪的”这一命题的逻辑常项是__有些;是_,逻辑变项是__刑事被告人;有罪的。 8.根据换位法规则,__O___命题不能换位;SAP换位后得__PIS___。 9.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变为周延”这一三段论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__大项不当周延___或__小项不当周延____。 10.在三段论前提中,__中项__至少要周延一次,否则就要犯__中项两次不周延_的逻辑错误。 11.在三段论中,两个前提中有一特称的,结论必____特称__;两个前提有一否定的,结论必____否定____。 12.三段论第一格,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___主项____和小前提的___谓项___。 13.如果第二格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___SIM___。 14.一个正确的三段论,若中项周延两次,则它不可能是第一格,也不可能是第二格。15.AEE可能是三段论第二格和第四格中的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对当关系,由SAP假,可推出( C )真。 D. PIS 2.如果A、B两个命题不能同假,但却可以同真,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上反对关系 3.“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C )。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 4.有效三段论AAA式属于( A ) A.第一格B.第二格C.第三格D.第四格 5.燃素说不是真理,燃素说是假说;所以,所有假说都不是真理。这个三段论犯了( C )错误。 A.四项错误 B.中项两次不周延 C.小项不当周延 D.大项不当周延 6.以“我单位所有不骑自行车的都是干部”为前提进行推理,必然得到的结论是( C)A.我单位所有干部不骑车 B.我单位所有非干部不骑车 C.我单位有些骑车的不是干部 D.我单位所有骑车的都不是干部 7.“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这一命题可以理解为( A ) A.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 B.所有犯罪的都是青少年 C.所有犯罪的都不是青少年 D.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 8.在一次对全省小煤矿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个安检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有小煤矿存在安全隐患。 乙:有小煤矿不存在安全隐患。 丙:大运和宏通两个小煤矿不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B )

离散数学结构 第3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第3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3.1 推理的形式结构 一、有效推理 数理逻辑的主要任务是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数学中的推理。所谓推理是指从前提出发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而前提是已知命题公式集合,结论是从前提出发应用推理规则推出的命题公式。要研究推理就应该给出推理的形式结构,为此,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样的推理是有效的或正确的。 定义3.1设A1,A2,…,A k和B都是命题公式,若对于A1,A2,…,A k和B中出现的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或者A1∧A2∧…∧A k为假,或者当A1∧A2∧…∧A k为真时,B 也为真,则称由前提A1,A2,…,A k推出B的推理是有效的或正确的,并称B是有效结论。 关于定义3.1还需要做以下几点说明: 1.由前提A1,A2,…,A k推结论B的推理是否正确与诸前提的排列次序无关。因而前提的公式不一定是序列,而是一个有限的公式集合,若将这个集合记为Г,可将由Г推B 的推理记为Г├B。若推理是正确的,则记为ГB,否则记为ГB。这里,可以称Г├B和{ A1,A2,…,A k}├B 为推理的形式结构。 2.设A1,A2,…,A k,B中共出现n个命题变项,对于任何一组赋值α1,α2,…,αn(αi =0或者1,i=1,2,…,n),前提和结论的取值情况有以下四种: (1) A1∧A2∧…∧A k为0,B为0. (2) A1∧A2∧…∧A k为0,B为1. (3) A1∧A2∧…∧A k为1,B为0. (4) A1∧A2∧…∧A k为1,B为1. 由定义3.1可知,只要不出现(3)中的情况,推理就是正确的,因而判断推理是否正确,就是判断是否会出现(3)中的情况。 3.由以上的讨论可知,推理正确,并不能保证结论B一定为真,这与数学中的推理是不同的。

逻辑学复合命题及其推理附加习题Ⅰ参考答案

逻辑学复合命题及其推理附加习题Ⅰ参考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附加习题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其相同的是( D ) A.前件和后件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D.联结词【主联结词】 2.如果一个包含两个选言支的不相容选言命题为真,则其两个选言支( D )A.可同真且可同假B.可同真但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但可同假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3.下列命题形式中,与既不同真又不同假的是( C ) A.p→q B.p←q C.pq D.p∨q 4.若“如果某甲掌握两门外语,那么他精通逻辑”为假,则下列为真的是( B )A.某甲掌握两门外语并且精通逻辑B.某甲掌握两门外语但不精通逻辑 C.某甲没掌握两门外语但精通逻辑D.某甲没掌握两门外语也不精通逻辑 5.以“A并且B”和“非B或者C”为前提进行演绎推理,可得出的结论是( C )A.A并且非B B.B并且非C C.B并且C D.A并且非C 6.在下列表达式中,正确表达直言命题中的A命题与O命题之间真假关系的是( D )A.A→﹁O B.﹁A→O C.A∨O D.

7.命题“老赵、老钱、老孙三人至少有一人是复员军人”可表示为( C )A.(p∧q)∨r B. C.p∨q∨r D.p→(q∧r) 8.“不是在保守中落后,就是在改革中进步”与“不是在保守中落后,而是在改革中进步” 这两个命题( D ) A.都是选言命题 B.都是联言命题 C.前者为联言命题,后者为选言命题 D.前者为充分条件命题,后者为联言命题 注意,“不是在保守中落后,就是在改革中进步”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在保守中落后,那么就是在改革中进步”,是充分条件命题;也可以看作选言命题。9.“这部作品或者思想性不强,或者艺术性不高,或者既思想性不强又艺术性不高”这一命题应符号化为( C ) A.p∨q∨r B. C.p∨q D. 解析:不相容析取命题为真,当且仅当,一个析取支为真。选项B和D显然不符合不相容析取命题的特征。 相同命题表示为相同符号,这是符号化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以p表示“思想性不强”,以q表示“艺术性不高”,那么这个符合命题应当符号化为: p∨q∨(p∧q)。 由合取对析取的分配律,即A∨(B∧C)=(A∨B)∧(A∨C)可得, p∨q∨(p∧q)=(p∨q∨p)∧(p∨q∨q) 由析取结合律可得,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doc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我为大家提供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多多学习答题技巧,巧妙地快速答题!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直言命题中我们运用的对当关系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最常见的可能事大家熟知的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可以达到快准狠的效果,但是有一类对当关系却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反对关系。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样可以用好题干中的反对关系。 1、反对关系分类 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比如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 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如果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具体的题目呈现: 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 (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

(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 (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 经过具体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 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 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 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 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 【解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结构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结构,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则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则“有些是”必定为假,则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反对关系在考试中较为常见,如果涉及到真假题中出现有这一关系,我们就可以利用反对关系的特性快速解题,快速选出答案。 行测可能性推理复习资料:力度比较 一直以来,可能性推理都是行测逻辑判断部分的重点必考题目,很多同学在学可能性推理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感觉,理论学起来简单易懂,但是一旦做题,总是一错一大片。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众多削弱、加强的选项中总是成功避开了那个最能削弱、或最能加强的正确选项。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可能性推理的“选项力度比较”。 角度一:必然性>或然性 主要从语言的表述上进行区分。“必然性”即表述比较绝对的选项,例如含有“一定、肯定、必须”这样表述绝对化字眼的选项,这样的选项

命题逻辑中几种常见的推理证明方法

ljlj 逻 辑 学 论 文 数学科学学院 09级3班 吴洁琼 学号2009040288

命题逻辑中几种常见的推理证明方法 吴洁琼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 要】:命题逻辑的推理证明是《离散数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内容比较抽象且方法较独特,其灵活性很大, 故很难掌握;二是题型以证明题居多, 大多数题的知识面涉及较广, 故习题较难。而命题逻辑又是数理逻辑的基础, 熟练而灵活地掌握好命题逻辑中推理证明的方法既是学习命题逻辑的重点, 又会为进一步学习谓词逻辑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适当的例题讲解,总结了命题逻辑中几种常见的推理证明方法,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知识的灵活使用。 以期在帮助学生掌握命题逻辑的推理证明方法的同时, 又能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命题逻辑;推理;证明方法 数理逻辑是《离散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两大部分, 而命题逻辑又是谓词逻辑的基础,其中的内容也比较抽象,所以学好命题逻辑又是学好数理逻辑的关键。学好数理逻辑既能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同时能够帮助同学学习数字电路和人工智能等其它课程。数理逻辑中关于命题逻辑证明题比较多,学好数理逻辑的关键是能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些证明题。 一、命题逻辑中推理的相关概念 定义1:一个命题公式序列1α,2α, ,n α;β,即βααα→ΛΛΛ)(21n 称为推理形式,其中序列最后一项β称为推理的结论,1α,2α, ,n α称为推理的条件。 定义2:对于命题公式序列1α,2α, ,n α;β的命题变元组);,,,(21p p p p n 的任意指派);,,,(21t t t t n 存在使n αααΛΛΛ 21为真,而β为假,则称此推理为无效推理,否则是有效推理。 证明命题公式β为有效结论的过程就是命题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而证明推理形式1α, 2α, ,n α;β是有效的充要条件是βααα→ΛΛΛ)(21n 为重言式。 二、常见证明方法 命题逻辑的推理证明有六种常用证明方法,分别是直接证明法,真值表法,范式法,间接证明法。其中间接证明法里面常见的是CP 规则证明法和反证法,本文就这几种方法进行论述。

2014直言命题推理练习题[含答案]

直言命题推理 1. 甲乙丙丁四人为同班同学。关于某次考试, 甲说:我班同学考试都及格了; 乙说:丁考试没有及格; 丙说:我班有人考试没及格; 丁说:乙考试也没有及格。 已知只有一人说假话,则下列断定中为真的项是(A),并写出推断过程: A甲说假话,乙考试没及格; B乙说假话,丙考试没及格; C丙说假话,丁考试没及格; D甲说假话,丙考试没及格。甲丙矛盾关系 2. 有4个杯子,每个杯子上都写有一句话: 第1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 第2个杯子:本杯中有苹果; 第3个杯子:本杯中没有巧克力; 第4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水果糖。 如果只有一句话为真,则下列为真的项是(D): 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水果糖; C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苹果; D第3个杯子中有巧克力。 写出推理过程。1 4杯子矛盾关系 3. 某次捐款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调查,可以确定是周吴郑王中的两个人捐的。询问四个人时, 周说:不是我捐的; 吴说:是王捐的; 郑说:是吴娟的; 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经过查证,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那么,下列断定中可能为真的项是(),并写出推理过程。 A周王所捐;B郑王所捐;C郑吴所捐;D郑周所捐 4. 关于某学生宿舍同学使用Internet的情况有以下断定: (1)该宿舍所有同学都会使用Internet; (2)赵云会使用Internet; (3)有些同学会使用Internet; (4)有些同学不会使用Internet。 经过调查,上述断定中只有两个是正确的。那么,下列哪项结论必然从上述条件推出?写出推导过程。 A赵云会使用Internet;B有些人不会使用Internet; C所有人都会使用Internet;D所有人都不会使用Internet。

湖南师范大学逻辑学考试重点

逻辑学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特有属性、非特有属性) 二、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要素,是由语词来表达的。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二者密不可分。 三、概念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内涵:是指概念的内容或含义,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范围,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质和量。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根据外延所反映对象数量不同:单独概念、普遍概念、零概念 二、根据所反映对象是否为集合体: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三、根据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正概念、负概念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五种基本关系) 一、同一关系:(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二、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种属关系) 三、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属种关系) 四、交叉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五、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不存在既是A又是B的对象,因此又叫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就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不适用于单独概念) 三、概念的概括:就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不适用于范畴) 第五节定义 一、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组成:定义项: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二、定义的种类和方法:真实定义: 语词定义 三、定义的规则:1、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的;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定义项; 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负概念; 4、定义项不得包含含混不清的概念或语词,不得用比喻代定义。 第六节划分 一、划分: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母项、子项 划分与分解的区别: 二、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二分法是一种特殊的划分方法,得到的子项往往一个是正概念,一个是负概念 三、划分的规则:1、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外延相等;2、每一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 行;3、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不能相等;(子项相容的错误)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必然性推理 概念间关系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 三段论推理 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 假言命题 模态命题 智力推理 ? 概念间关系(概念,是构成命题与推理的基础,只有表达了一类事物的词语才是概念) 直言命题(简单命题),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单句 ?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不同直言命题之间在真假方面所存在的制约关系) 所有 A 是 B 反对 ........... 所有 A 不是 B 推出 推出 有的 A 是 B. “所有A 是B ” 与“有的A 不是B ”、“.所有A 不是B ”与“有的A 是 B ”必有一真一假 “所有A 是B ”与“.所有A 不是 B ” 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有的 A 不是B ”与“有的 A 是 B ” 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一个命题前面+“并非”=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 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没“不”的加上 ?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通过改变前提中直言命题的联项或主项与谓项的关系 结论) ①换质推理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将“不是”改为“是”或将“是”改为“不是” ②换位推理(倒过来说) 所有A 是B 有些B 是 A 所有 A 不是 B 所有 B 不是 A 有些 A 是 B 有些 B 是 A 有些 A 不是 B 特殊词量(少数,大部分,一半)作为量项引导命题,不能换位 ? 三段论推理(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 一个直言命题作为结论) (两个前提包含三个概念/ 前提和结论中,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两条常用规则 一特得特: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含有“有的”命题) 只有一个前提是特称,结论也是特称 一否得否:两个前反对 矛盾 . 有的A 不是 B 下反对

逻辑学推理

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贾天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美国国务院19日发表的《2012年度国别人权报告》中涉华部分再次攻击中国人权状况一事表示,美方所谓年度人权报告涉华部分无视事实,充满偏见。中方坚决反对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她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是完美的。我们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就人权问题开展对话交流,以增进了解、共同提高,但坚决反对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一、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是完美的。 有这句话我们可以推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权状况都是不完美的。 1、主项:世界上国家的人权状况 2、谓项:不完美的 3、联项:是 4、量项:所有 所以,该命题为全称肯定命题,简称A命题,缩写为SAP 该命题的主项是周延的,但谓项是不周延的。 二、对当关系推理 1、SAP┣非SEP SEP形式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权状况都是完美的,变为否定的形式为:世界上有的国家的人权状况是不完美的 2、SAP┣┨非SOP SOP形式为:世界上有的国家的人权状况是完美的,变为否定的形式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权状况都是不完美的 3、SAP┣ SIP 即可以推出:世界上有的国家的人权状况是不完美的 三、变形推理 1、SAP┣┨SE P SE P形式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的人权状况都是不完美的 2、SAP┣ PIS 既可以推出:有的不完美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权状况 三段论 贵州百灵昨日发布公告称,贵州百灵于4月15日与杨国顺、杨爱龙签订《苗药合作开发协议》,合作协议主要内容为,鉴于杨国顺和杨爱龙拥有祖传治疗糖尿病苗药秘方(以下简称“该秘方”),经过乙方多年医治实践,该秘方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且部分患者停药后血糖仍然维持稳定。公司经走访部分用药患者,确认该秘方对糖尿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果这药物真像其专利所说的那样能根治糖尿病,那诺贝尔医学奖早就非他们俩莫属了。”一位北京知名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糖尿病作为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如果真的靠一个民间偏方就能根治,那全世界数百年的医学发展真不知如何评价了。“估计还是概念炒作吧,希望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警惕贵州百灵成为第二个重庆啤酒(17.80,-0.13,-0.73%)。”该分析师如是说 如果这药物真像其专利所说的那样能根治糖尿病,那诺贝尔医学奖早就非他们俩莫属了。 一、这是一个省略三段论 1、小项:这药物(S)

直言命题及推理补充练习

十五.根据命题变形推理规则。判定下列推理是否成立。 1.由“不搞阴谋诡计的人不是野心家”推出“有些非野心家不搞阴谋诡计”。 2.由“凡是正派人都是光明磊落的”推出“不光明磊落的人都不是正派人”。 3.由“不劳动者不得食”推出“有些不得食者是不劳动者”。 4.由“凡是正确的推理都是形式有效的推理”推出“形式有效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或者“有些不正确的推理是非形式有效的推理”。 5.由“凡是好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推出: (1)有些好干部不是人民的勤务员; (2)不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好干部; (3)凡是人民的勤务员都是好干部。 6.由“所有生物都是有机物”推出“有些无机物不是生物”。 十六.某公请客。尚有人未到。于是他说:“该来的不来。”有些客人听了此话便起身走了。某公又说:“不该走的走了。”于是剩下的客人全都走光了。请分析某公为何请客不成。 十七.分析下列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及大项.小项.中项。指出其属于哪一格。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1.海绵是生物。而海绵是不能自己移动的。所以。有些生物是不能自己移动的。 2.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3.凡是受到人民拥护的政策都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改革开放是受到人民拥护的政策。所以。改革开放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4.所有数学系的学生必修高等代数。数学系的学生是理科学生。因此。有些理科学生必修高等代数。 十八.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它违反了哪条规则? 1.审判员在法院工作。这些人在法院工作。所以。这些人是审判员。 2.外语翻译都要懂外语。他不是外语翻译。所以。他不懂外语。 3.中子是基本粒子。中子是不带电的。所以。有些基本粒子不带电。 4.并非所有细菌都有毒。也并非所有生物都是细菌。所以。并非所有生物都有毒。 5.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而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所以。我们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 6.有些青年是发明家。有些青年是知识分子。所以。有些知识分子是发明家。 7.没有一个辩证论者是形而上学者。没有一个思想僵化者是辩证论者。所以。没有一个思想僵化论者是形而上学者。 8.没有一个思想僵化者不是形而上学者。没有一个故步自封的人不是形而上学者。所以。没有一个故步自封的人不是思想僵化者。 9.某体育班的学员没有一个不是北京人。某体育班的学员没有一个不是参加体训的。所以。凡是参加体训的都是北京人。 10.并非有的学术论文无须遵守逻辑要求。理论文章没有不要遵守逻辑要求的。所以。理论文章都是学术论文。 11.并非有的律师不是懂法的。并非从事诉讼的专职人员不是律师。所以。并非从事诉讼的专职人员不懂法。 12.先进工作者要起带头作用。我不是先进工作者。所以。我不要起带头作用。 13.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是勤劳勇敢的。 14.甲班多数同学是共青团员。甲班有些同学是“三好”学生。所以。甲班有些“三好”学生是共青团员。

逻辑判断推理中常用的逻辑公式

逻辑命题与推理 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对当关系推理、三段论、复合命题推理、关系推理和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归纳推理(枚举归纳、科学归纳)、类比推理 命题 直言命题的种类:(AEIOae) ⑴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SAP) ⑵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SEP) ⑶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SIP) ⑷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SOP) ⑸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SaP) ⑹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SeP) 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对当关系: 矛盾关系、(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 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同假。主要有三组: SAP与SO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与“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SEP与SI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不及格”与“有些同学考试及格” SaP与SeP之间。“张三考试及格”与“张三考试不及格” 上反对关系:具有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可以同假。即要么一个是假的,要么都是假的。存在于SAP与SEP、SAP与SeP、SEP与SaP之间。 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即要么一个是真的,要么两个都是真的。存在于SIP与SOP、SeP与SIP、SaP与SOP之间。 从属关系(可推出关系):存在于SAP与SIP、SEP与SOP、SAP与SaP、SEP与SeP、SaP与SIP、SeP与SOP 六种直言命题之间存在的对当关系可以用一个六角图形来表示,“逻辑方阵图” SAP SEP SaP SeP

SIP SOP 直言命题的真假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复合命题: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负命题的一般公式:并非P 联言命题公式:p并且q “并且、…和…、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选言命题:相容的选言命题、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相容的选言命题公式:p或者q“或、或者…或者…、也许…也许…、可能…可能…” 【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即可。只有当全部选言支都假时,相容的选言命题才是假的】不相容选言命题公式:要么p要么q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或者…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或者…二者不可兼得” 【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当选言支全真或全假时,此命题为假】 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如果p,那么q“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有…、一旦…就…、假若…、只要…就…” 【有前件必然有后件。如果有前件却没有后件,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假的。因此,对于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命题才假。】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只有p,才q “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 【没有前件必然没有后件。如果没有前件也有后件,这个必要假言命题为假。对于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命题才假。】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当且仅当p,才q 【有前件必然有后件,没有前件必然没有后件。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前件与后件等值即前件真并且后件真,或者前件假并且后件假时,命题为真,在前件与后件不等值即前真后假,或前假后真时,命题为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