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纲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纲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纲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指要

一.理清基本物理现象和基本物理过程,渗透基本物理方法,构建解决基本物理现象和基本物理过程的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基本物理现象和基本物理过程有:

力学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上抛、类上抛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动力学

?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

?水平力拉或推物体运动

?斜向力拉或推物体运动

?水平力拉或推两个物体运动(连接体)

?竖直方向的运动、超重和失重

?物体在方波力作用下的运动

?物体沿斜面向上或向下滑

?物体落在竖直放置的弹簧上

?物体轻轻放在恒速运行的传送带上(分水平和倾斜)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静止的传送带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运动的传送带

曲线运动

?平抛、类平抛

?水平面内的圆运动

①轻绳系住

②靠摩擦力

?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运动

①物体固定在绳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圆运动

②小球在竖直光滑圆轨道内测作圆运动

③小球固定在绳的一端,从水平位置摆下

④物体固定在轻杆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圆运动

⑤小球在竖直光滑圆管内做圆运动

?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绕地运动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双星

?由卫星的周期和运动半径求恒星质量

?同步卫星:周期、轨道位置和高度、速度

动量

?静止的两个物体弹开

运动物体一分为二

?两个物体的完全弹性对心碰撞

质量相等、质量不等

?动碰静

?两个物体的完全非弹性对心碰撞,合二为一

?两个物体的一般碰撞

?物体在木板(或小车)上滑动

①物体冲上静止的小车

②物体轻轻放上运动的小车

③物体与小车相向滑动

?车与物原来静止,一恒力拉物块(车)

?双弹簧振子的运动:

最大弹性势能时:弹簧最长或最短、两端物体速度相同、系统动能最小。

弹性势能为零时:弹簧自然长度、两端物体速度有极值、系统动能最大。功与能

?求功和功率

?交通工具的两种启动方式

?子弹穿木块

?物体从带有圆弧形轨道上滑下(分轨道固定和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两物体由弹簧、或绳子、或杆子连接做往复或圆周运动

?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卫星变轨

?同一轨道上两个卫星的对接

振动和波

?物体作简谐振动

?弹簧振子、单摆

?振动图象

?横波的传播

?波图象分析时的“双向多解”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

热学

?扩散现象

?布郎运动

?永动机

?热传导的方向性

?一个汽缸中活塞的运动

?吸放热与做功同时存在时的内能变化

?环境与能源问题

?气体过程的定性分析

?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压、等容、绝热

电学

?粒子运动

?带电粒子悬浮在电场中

?电场中带电粒子的偏转运动

?电场中带电粒子的匀加速运动

?电子在示波管中的三段运动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运动

? 正交电磁场中粒子匀速直线运动

? 电场、磁场与重力共同作用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电磁感应

? 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

? 直杆在垂直磁场平面内旋转切割磁感线 ? 矩形线框下落通过匀强磁场区 ? 线框水平通过匀强磁场区

交流电

? 矩形线框绕过对称点的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正弦交流电 ? 中性面、最大值、瞬时值 ? 纯电阻交流电路

? 电容、电感接在交流电路中的定性分析 ?

远距离输电的损耗,变压器的配用、思维模式

光学

? 平面镜的平动和转动时对反射光线的影响 ? 平面镜成像 ? 见像区

? 物体在镜前运动 ? 平面镜的平动 ? 反射现象 ? 折射现象 ? 全反射现象 ? 色散现象

? 双缝干涉、薄膜干涉现象 ?

衍射现象

原子物理学

? 衰变、在匀强磁场中衰变

? 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与释放核能

应用举例:

例1 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的偏转电场

1.粒子做类平抛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2.在垂直电场方向,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电场的时间0

v L t =。 3.沿电场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沿电场方向上加速度 md

qU

m qE a

==

; 经过时间t , 沿电场方向分速度t md

qU t m qE at v y ?=?== 偏转量 2

22212121t md

qU t m qE at y ?=?=

=

4.粒子前进距离s 就打在极板上,2

02121????

???=v s m qE d 5.粒子穿过电场时,偏转量 2

02

02121???

?

??=???? ??=v L md qU v L m qE y 偏转角度为θ,则2

200

tan mdv qUL

mv qEL v v y ==

=

θ

。 6.粒子穿过电场时速度大小2

20y

t v v v +=,其反向延长线过电场中心。 飞出电场时的动能qEy mv E k

+=

2021,或者是qEy mv mv t =-2

022

121 7.示波器三部曲: 电场加速 212

eU

mv =

偏转电场 2

12qE l y m v ??

= ???

荧光屏上偏转量 /2/2

Y s l y l += …………

例2 两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弹开

(又如α衰变、炮水平发射炮弹)时,总动量为零, 2211v m v m = 其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动能m

P E k 22

=,而动量P 大小相等,其动能也与质量成反比。

例3 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绕地运动。

1.万有引力是卫星飞行的向心力,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处理有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列一个方程:万有引力=向心力。这时是以太阳为参照物,不能以地球为参照物。

3.关于飞行速度:r mv r Mm G 2

2=,r

GM

v =

。 飞行速率与运动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高度越大,卫星的速率越小。 在同一轨道上不同质量的卫星的速率相同。 4.黄金代换:由

mg R

Mm

G

=2 得 2gR GM =。 5.由行星的周期和运动半径求恒星质量r T m r Mm G ?=2224π,2

3

24GT r M π=。

6.贴地飞行的卫星(理想情况)的速率最大,叫第一宇宙速度

7.关于卫星飞行周期:r T m r Mm G ?=2224π,2T π=

飞行周期与半径的二分之三次方成正比,高度越大卫星的周期越大。 贴近地面飞行的卫星(理想的极限情况),飞行周期为84分钟

8.在绕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上,有关重力的物理实验都不能做,光学、电学实验都能正常进行,不能用测力计测重力但可以测其它力,如可以测量拉力。

9.卫星受到阻力时高度下降,引力做正功,在低轨道运行上其速率反而比原来在高轨道的速率大。 10.同样质量的卫星高度越大机械能越大,轨道越高,其发射速度越大。

11.同步卫星的转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其轨道只能位于赤道上空,全世界唯一的同步卫星轨道高度是一定的,H =3.6×104

km=5.6R 。其线速度v =3.1km/s 。

12.双星: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运动半径与质量成反比

13.同一轨道上两个卫星的对接:后面的卫星先减速下降到低轨道,再加速后上升到原轨道对接。 14.变轨:从近地园轨道开动助推火箭加速,进入椭圆轨道,飞行到远地点是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半径较大的高轨道。从远地轨道下降到近地轨道是一个相反的过程。

15.实际上多数卫星是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它们遵守开普勒三定律。 …………

二.围绕主干和核心自主构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没有漏洞的、有生长力的知识结构。能用其从宏观分析物理过程,微观上理解物理本质特征并解决问题

中学阶段人类对自然最重要、最本质的认识和观点 主干知识

大学学习的基础

高中物理主干知识

力学:

● 1.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平抛(类平抛) ● 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 3.动量守恒定律 ●

4.机械能守恒

电学:

● 1.匀强电场 匀强磁场

● 2.直流电路的知识----主要是考实验 ● 3.安培力 左手定则

● 4.洛仑磁力 匀强磁场带电粒子的圆运动 ●

5.电磁感应

1、高中物理的主线之一----力和运动

引万有力 弹力

摩擦力 重点 电场力 磁场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

合外力

初速度

匀变速直线、类平抛、匀速圆周运动是三种最重要的运动形式,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是考查这个主干知识的最主要情景。这是因为新大纲中物理教学重心后移,但力和运动这个最基本核心又不能忽视所致。

2.高中物理的又一主线一----功和能的关系

功的意义、动能

计算和正负

机械能弹性势能

功是能的变化、转化(或转移)的量度重力势能

各种力做功能

功的特点W合=?E K是核心分子动能

内能

做功的快

慢--功率势能分子

因果

W总=?E K

W G=-?E p

W电=-?ε

W分=-?EP分

W弹=-?EP弹

W非重=?E

W安=-?E电

W洛=0

3.转化和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守恒条件的分析解决相互作

用的物体系

守恒本质(代数和统问题优先

机械能守恒定律或矢量和不变总量) 考虑的规律,

如打击、碰

撞、暴炸类

转化与守恒的对立问题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统一---变中不变

4.场和路

场的物质性

认识场

场的产生和基本性质

场(电场、磁场)概念描述

描述场形象描述(场线和势线)

规律描述

应用场:重点是场对带电粒子控制和约束

电路的结构分析

闭合电路的动态变化分析

路(电路) 闭合电路能量转化与分析

电路实验----重点、难点

电生磁

电与磁的统一

磁生电

右手定则

方向的判断

5.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楞次定律

ε=n?Ф/?t

大小计算

ε=BLV 重点

能量转化分析

交流电----关注产生、应用

6.热、光、近代物理的主干

微观模型的建立

热学

能量方法和统计方法

波的知识--机械波、光波、电磁波,核

心是波图。由这一时刻推断

另一时刻是重点

光学

光路分析--传播、反射、折射

量子化--能级思想

近代物理光子说

质能方程

三.精选习题,规范训练,在练中归纳、体会和感悟物理学研究方法、解题思维方法,使方法成套、策略成型

1、物理学研究方法、解题思维方法归纳

抓主要因素

①物理模型、理想化过程的构建

忽略次要因素

研究对象

②隔离和整体思维方法

研究过程

③公式和图表方法:表达规律、研究规律的方法

已知规律:利用图象,解决问题

物理图象的两类命题

未知规律:利用图象,探究规律

矢量合成与分解

④合成与分解等效迭加场的迭加

波的迭加

等效是过程或效果上的相同

⑤等效、类比及类比是形式与研究方法上相似或相近

逆向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是对事物发生的时间、空间顺序或因果

关系进行反向思考,并加以解决,往往更

能出奇制胜

建立模型

⑥有效数字、数量级、估算搜集信息、相关知识应用)

----是对自然界的把握,可信度相关知识应用

复杂问题转化为若干简单问题

⑦分析和综合

对繁杂的运动或过程进行拆分或整合研究

⑧实验方法定量化假设与验证

寻找原理

设计方安提出问题

实验方法仪器选择与使用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

2. 物理解题策略

物理计算题的解题策略:

①.先通过形象的手段对题目所叙述的内容做透彻地了解,对题目所叙述的物理问题作深入地分析,认真考虑物体运动的过程所对应的模型,然后用模型所对应的规律进行定量计算、逻辑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对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

②.在形象思维的平台上进行逻辑思维:

审题要画情景图,受力分析要画受力图,电路分析要画电路图,原子跃迁要画能级图。物理规律当中有相当多的物理规律是用图像表示出来的,例如简谐运动的规律、机械波的规律。

③.模型法是物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所学到的规律都是经过简化以后物理模型所对应的规律。只有找到题目所述的是以什么样的模型,才能用这个模型所对应的所有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④.对于多过程、多对象的问题,审题清楚以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拆”。就是将一个长过程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子过程。把多个研究对象分别隔离作为单个物体来研究,或者将几个对象作为整体来研究.

⑤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解决基本方法仍然是拆后用模型法,而不是套用法。

物理模型的建立:我们知道,在物理学中不同的物理模型都对应着不同的物理规律.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一般都要先确定物理情景,然后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根据它的特点,转化为合适的物理模型,最后才能选择相应的物理规律来研究.例如在力学中有比较常见的两个相近的模型:物块模型和弹簧模型.物块模型:有质量无形变的刚体,其机械能的表现形式为动能和重力势能;弹簧模型:有(或无)质量,可以形变,其机械能的表现形式为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若物体无形变(如刚性小球、木块等)一般可转化为物块模型;若物体有形变(特别是弹性形变,如弹簧、弹性小球、不同

姿势变化的人体等)一般可转化为弹簧模型.

3. 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所关注的,不应当只是这道题怎么做、怎么样才能得高分,而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本身,以及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习题成精”。能从一道题出发,融入以前的知识,变花样儿似的写出好几道题。引导思考,带我们从题目中总结做题的步骤和方法,虽然题做的不多,但都很典型,收获很大。 四.重视物理实验复习

近年全国卷的实验题难度有所下降,而且设置相互独立、难度不同的两问,强调了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有利于中学实验教学与高考实验复习。

实验能力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

注意领会新大纲对学生实验要求发生的变化,提高了对实验素养的要求。 1.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确定仪器、仪表的读数位数的原则和方法:

①一切测量结果都是近似数,近似值应当用有效数字表示。有效数字s 是只保留一位不可靠数字的数字。 ②可以粗略地认为每次测量的绝对误差是它最小刻度的一半。哪一位出现误差就读到哪一位为至。 ③下列情况下是不估读的: a.秒表 b.游标卡尺

c.当测量对象的不确定性超过测量仪器的精度时,以被测量量的不确定性决定读数位数。例如:体温表、跳远距离的测量。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摆长读到毫米即可。

2.掌握以测量性实验为核心从原理出发进行实验的基本方法

● 测量什么

● 利用什么现象的那一物理定义或规律

● 利用什么装置发生物理现象与过程(实验条件的保证) ● 用什么仪器测量相关物理量(仪器使用方法和数据选取) ● 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

实验全过程安排

电路实验设计: ①.控制电路设计 ②.测量电路设计

电表的理解:当作测量工具 当作被测对象 3.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数据处理:

(1)计算公式的推导:只含有已知量和测量量。例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π

2=T

g

l 得g=l t

n 2

2

24π. (2)图象法: ①列表法记录数据 ②作图规则:

确定坐标轴和标度的选取:适当选取坐标轴的比例及坐标起点,使所描点比较匀称的充满整个图纸,而不要偏

于一角。按选定的比例在坐标轴绘出标度,标度的数值位数应与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一致。

描点:数据描点描成圆点或十字好,不能描成斜叉。

描出点画直线要遵守三条规则:通过尽量多的点;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直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舍弃个别远离的点。

(3)计算法:例如纸带子数据处理、闪光照片数据处理等。 4关注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1) 实验仪器装置的安装与使用

例如示波器、打点计时器使用与调整,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 (2) 连接电路图的技能要反复训练 要领:

①连线不得交叉,先用铅笔连接再用钢笔描; ②连线要躲开器材,特别是器件的轮廓线; ③滑线变阻器的连线要准确无误; ④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取正确; ⑤电流表、电压表正负接线柱选取正确。

5.重视课本基本物理实验的实验思想和方法的迁移和拓宽 例如:

①考虑到电表内阻的影响,在直流电路中电表有“双重身份”,这是什么意思? ②电表指针的偏转角与相对误差有什么关系? ③能用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吗? ④滑线变阻器如何选取?又是如何连线? ⑤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改为3

1

偏转,电源的电动势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⑥系统误差如何修正? ⑦如何选保护电阻? ⑧测量电阻有哪些方法? …………

6.关注课本新增物理实验的复习 高中物理课本新增物理实验: ①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②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③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④用多用电表判断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⑤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⑥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五、注重细节

1.注重知识细节——防缺漏,再提高

例:两个电阻R 1、R 2并联,试证明在干路电流I 一定时,两个电阻上的电流的是这样分配的:两个电阻上的焦耳热之和为最小。

2.注重解题细节 ●

审题环节——审题要画情景图,受力分析要画受力图,电路分析要画电路图,原子跃迁要画能级

图。左脑主管逻辑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左、右脑结合才能发挥聪明才智。一读题就想套用哪个公式的思维方式,显然无法对付高考,因为几乎所有的高考题都在思考过程中考查考生的思维水平。

表达解题过程——五要素

近年来的理科综合物理试卷部分的难度不大,考生成绩并不见大幅度提高。说明片面追求难题,不注意规范表达是制约高考物理成绩提高的瓶颈。“细节决定成败。”

把老师要求做的中等难度题目按照解题要求规范化书写。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包括: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①.解题应有适当的文字说明关键物理量的物理意义;逻辑分析的过程

②.配合分析的受力图运动图及图象

③.写出核心物理规律的原始表达式,用推论二级结论数学比例关系要说明

④.写好单位矢量的方向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题的三个境界——懂、会、对!

3.注重错误细节

(1).会改错才能取得高分

学生记录的错题不外乎三种类型:

●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例如在粗心大意的时候把1+1算成3;

●另外一种就是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所犯的错误,拿到题目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答案却恍然大悟;

●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2)通过错误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犯错的类型——防范错误。

●知识概念理解上的错误、审题错误

仔细分析学生做过的试卷,可以说一半以上的错误都是因为审题不清造成的。

(3)不能一错再错

对于学习中的错误,不能一错再错!把错题记下来后,非常认真地对待。对待错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只是把错题在试卷上标注,复习时随手翻看试卷,这种方法看上去节省时间,但是拿着一大沓试卷翻看错误,注意力会被分散,复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需要注意的细节:

●及时反馈、填写错误分析表。

●学生的进步在于:能说出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改进的方法,以及如何预防再次出

错。

高三物理试卷分析表

试卷卷序列号班级姓名学号

得分情况(表1)

完成情况成功情况得分情况

分W= % 分C= % F=WC= %

错题错因分析(表2)

思维过程错误类型题号

1 2 3 4 5 6 7 8

文字→情景审题错

草图错

情景→模型对象确定

场的分析

受力分析

状态分析速度

加速度

动能

势能

内能

原子能级动量

温度压强体积电路

过程分析功冲量热量

条件分析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临界条件

模型→规律规律再现

图像应用

规律→决策

运算→结果

说明:此表的用途,帮助学生总结解题中的问题。便于形成规范操作程序。表1帮助学生学会取舍,保证成功率。表2帮助学生具体记录自己的问题,以便于发现自己物理学习的症结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9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如下 一、时间按排:2019年3月底至2019年4月底(第五-----九周) 二、内容安排暨专题设置: 专题一:物理实验(六课时第五周,由李振德老师负责) 专题二:力与运动(六课时第六周,由徐光范老师负责) 专题三:功和能热学(六课时第七周,由陈立平老师负责) 专题四: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六课时第八周,由吴雷老师负责) 专题五:电磁感应和电路,交变电流(六课时第九周,由刘兆祥老师负责) 三、其它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与直线运动;平抛与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热学部分:分子运动论,热力学定律,理想气体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最新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质量m =3kg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秽v 0=4m/s 水平向右抛出,恰好从A 点沿着圆弧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 3.75m ,B 点是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 平滑连接,A 与圆心D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MN 是一段粗糙的水平轨道,小物块与MN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轨道其他部分光滑。最右侧是一个半径为r =0.4m 的半圆弧轨道,C 点是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半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 在D 点平滑连接。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sin37°=0.6,cos37°=0.8。 (1)求小物块经过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若MN 的长度为L 0=6m ,求小物块通过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若小物块恰好能通过C 点,求MN 的长度L 。 【答案】(1)62N (2)60N (3)10m 【解析】 【详解】 (1)物块做平抛运动到A 点时,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0cos37A v v ==? 解得:04 m /5m /cos370.8 A v v s s = ==? 小物块经过A 点运动到B 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211cos3722 A B mv mg R R mv +-?= 小物块经过B 点时,有:2 B NB v F mg m R -= 解得:()232cos3762N B NB v F mg m R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62N (2)小物块由B 点运动到C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22011222 C B mgL mg r mv mv μ--?= - 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 C NC v F mg m r += 代入数据解得:60N NC F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通过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60N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选考模块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抓住规律区别对待。 选考模块的复习要突出对五个二级知识点的加强(选修3—4中四个,

选修3—5中一个)。由于分数的限制,该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扩大知识面上,特别是选修3—3,没有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希望认真钻研教材。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行需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是从这里取材的。 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

高考物理通用版第二轮复习讲义(精华版)

高考物理通用版第二轮复习讲义(精华版) 第1讲 | 应用“三类典型运动”破解电磁场计算题 ┄┄┄┄┄┄┄┄┄┄┄┄┄┄┄┄┄┄┄┄┄┄┄┄┄┄┄┄┄┄┄┄┄┄┄┄┄┄┄ 命题点(一) 带电粒子(体)在电场中的运动 [研一题]———————————————————————————————— 如图所示,金属丝发射出的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初速度与重力均忽略不计)被加速后从金属板的小孔穿出进入偏转电场(小孔与上、下极板间的距离相等)。已知偏转电场两极板间距离为d ,当加速电压为U 1、偏转电压为U 2时,电子恰好打在下极板的右边缘M 点,现将偏转电场的下极板向下平移d 2 。 (1)如何只改变加速电压U 1,使电子打在下极板的中点? (2)如何只改变偏转电压U 2,使电子仍打在下极板的M 点? [解析] (1)设移动下极板前后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 和E ′,电子在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加速电压改变前后,电子穿出小孔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0、v 1 因偏转电压不变,所以有Ed =E ′·3 2d , 即E ′=2 3 E

由qE =ma 及qE ′=ma ′知a ′=2 3 a 设极板长度为L ,则d =12a ′????L 2v 12,d 2=12a ????L v 02,解得v 12=v 0 2 12 在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知 eU 1=12m v 02,eU 1′=1 2m v 12 解得U 1′= U 112,即加速电压应减为原来的1 12 ,才能使电子打在下极板的中点。 (2)因电子在偏转电场中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极板移动前后,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 相等,设极板移动前后,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则有 d 2=12a 1t 2,d =1 2a 2t 2, 即a 2=2a 1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1=eU 2 md ,a 2=eU 2′m ·32 d 解得U 2′=3U 2,即偏转电压变为原来的3倍,才能使电子仍打在M 点。 [答案] (1)加速电压应减为原来的1 12,即U 112 (2)偏转电压变为原来的3倍,即3U 2 [悟一法]———————————————————————————————— 带电粒子(体)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的解题流程 [通一类]———————————————————————————————— (2017·全国卷Ⅰ)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 1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 0。在油滴处于位置A 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一段时间t 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

高中物理 动能 动能定理资料

动能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是高中教学重点内容,也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由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提起高度重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动能。 制中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3)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能公式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2.掌握动能定理: (1)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的计算,理解“代数和”的含义。 (2)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是本节的较高要求,也是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曾对动能这一概念有简单、定性的了解,在学习了功的概念及功和能的关系之后,我们再进一步对动能进行研究,定量、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及其与功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动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主要是初中知识回顾,可请学生举例回答,然后总结作如下板书: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下面通过举例表明:运动物体可对外做功,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所以说动能是表征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2.动能公式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如何呢?我们知道,功与能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运动而具有动能。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个途径研究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多少。 列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质量为m,此时动能是多少?(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所以没有动能)。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s,得到速度v (如图1),这个过程中外力做功多少?物体获得了多少动能?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物理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半径R =0.5 m 的光滑圆弧轨道的左端A 与圆心O 等高,B 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的右端C 与一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相切。一质量m =1kg 的小滑块从A 点正上方h =1 m 处的P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已知滑块与粗糙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滑块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求滑块在粗糙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3)通过计算判断滑块从斜面上返回后能否滑出A 点。 【答案】(1)70N ; (2)1.2m ; (3)能滑出A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块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则有 ()21 2 B mg h R mv += 那么,对滑块在B 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竖直向上,且 ()2 N 270N B mg h R mv F mg mg R R +=+=+= 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滑块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70N ,方向竖直向下。 (2)设滑块在粗糙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L ,滑块运动过程只有重力、摩擦力做功,故由动能定理可得 cos37sin37cos370mg h R R L mgL μ+-?-?-?=() 所以 1.2m L = (3)对滑块从P 到第二次经过B 点的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21 2cos370.542 B mv mg h R mgL mg mgR μ'=+-?=> 所以,由滑块在光滑圆弧上运动机械能守恒可知:滑块从斜面上返回后能滑出A 点。 【点睛】 经典力学问题一般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及运动过程做功情况,然后根据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及几何关系求解。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题20套(带答案)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题20套(带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圆弧轨道AB是在竖直平面内的1 4 圆周,B点离地面的高度h=0.8m,该处切 线是水平的,一质量为m=200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自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不计小球与轨道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小球从B点水平飞出,最后落到水平地面上的D 点.已知小物块落地点D到C点的距离为x=4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圆弧轨道的半径 (2)小球滑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答案】(1)圆弧轨道的半径是5m. (2)小球滑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6N,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 (1)小球由B到D做平抛运动,有:h=1 2 gt2 x=v B t 解得: 10 410/ 220.8 B g v x m s h ==?= ? A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1 2 mv B2-0 解得轨道半径R=5m (2)在B点,由向心力公式得: 2 B v N mg m R -= 解得:N=6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的压力N=N=6N,方向竖直向下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分析小球的运动过程,把握每个过程和状态的物理规律,掌握圆周运动靠径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运用运动的分解法进行研究平抛运动. 2.某校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游戏装置,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在A点用一弹射装置可将静止的小滑块以v0水平速度弹射出去,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R=0.3m 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运行一周后自 B点向C点运动,C点右侧有一陷阱,C、D两点的竖直高度差h=0.2m,水平距离s=0.6m,水平轨道AB长为L1=1m,BC长为 L2 =2.6m,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 高考物理模型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 高考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 (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 (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热点、重点、难点 一、斜面问题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图9-1甲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 图9-1乙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 图9-2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

专题一直线运动 『经典特训题组』 1.如图所示,一汽车在某一时刻,从A点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经B、C两点,已知AB=3.2 m,BC=1.6 m,汽车从A到B及从B到C所用时间均为t=1.0 s,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加速度大小为0.8 m/s2 B.汽车恰好停在C点 C.汽车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2.4 m/s D.汽车在A点的瞬时速度为3.2 m/s 答案C 解析根据Δs=at2,得a=BC-AB t2=-1.6 m/s 2,A错误;由于汽车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所以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 B=AC 2t=2.4 m/s,C正确;根据v C=v B+ at得,汽车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v C=0.8 m/s,B错误;同理得v A=v B-at=4 m/s,D错误。 2.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 B.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的大 C.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A

解析在t1时刻之前,a车在b车的前方,在t1时刻,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两者相遇,说明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A正确;根据x-t图线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错误;由x-t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错误;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D错误。 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1+v2 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根据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运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正确,C错误;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1+v2 2来表示,由图象可知乙的位移小于初速度为v2、 末速度为v1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 2,B错误; 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甲、乙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D错误。 4.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象(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析版汇编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析版汇编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某校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游戏装置,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在 A 点用一弹射装置可 将静止的小滑块以 v 0水平速度弹射出去,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 B 点后,进入半径 R =0.3m 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运行一周后自 B 点向 C 点运动,C 点右侧有一陷阱,C 、D 两点的竖 直高度差 h =0.2m ,水平距离 s =0.6m ,水平轨道 AB 长为 L 1=1m ,BC 长为 L 2 =2.6m ,小滑块与 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重力加速度 g =10m/s 2. (1)若小滑块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求小滑块在 A 点弹射出的速度大小; (2)若游戏规则为小滑块沿着圆形轨道运行一周离开圆形轨道后只要不掉进陷阱即为胜出,求小滑块在 A 点弹射出的速度大小的范围. 【答案】(1)(2)5m/s≤v A ≤6m/s 和v A ≥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滑块恰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由B 到最高点2211 222 B mv mgR mv =+ 由A 到B : 解得A 点的速度为 (2)若小滑块刚好停在C 处,则: 解得A 点的速度为 若小滑块停在BC 段,应满足3/4/A m s v m s ≤≤ 若小滑块能通过C 点并恰好越过壕沟,则有2 12 h gt = c s v t = 解得

所以初速度的范围为3/4/A m s v m s ≤≤和5/A v m s ≥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平台AB 与竖直光滑半圆轨道AC 平滑连接,C 点切线水平,长为L =4m 的粗糙水平传送带BD 与平台无缝对接。质量分别为m 1=0.3kg 和m 2=1kg 两个小物体中间有一被压缩的轻质弹簧,用细绳将它们连接。已知传送带以v 0=1.5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小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5.某时剪断细绳,小物体m 1向左运动,m 2向右运动速度大小为v 2=3m/s ,g 取10m/s 2.求: (1)剪断细绳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2)从小物体m 2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滑离传送带的过程中,为了维持传送带匀速运动,电动机需对传送带多提供的电能E (3)为了让小物体m 1从C 点水平飞出后落至AB 平面的水平位移最大,竖直光滑半圆轨道AC 的半径R 和小物体m 1平抛的最大水平位移x 的大小。 【答案】(1)19.5J(2)6.75J(3)R =1.25m 时水平位移最大为x =5m 【解析】 【详解】 (1)对m 1和m 2弹开过程,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0=m 1v 1-m 2v 2 解得 v 1=10m/s 剪断细绳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22112211 22 p E m v m v = + 解得 E p =19.5J (2)设m 2向右减速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 ,由动能定理得: -μm 2gx =0-1 2 m 2v 22 解得 x =3m <L =4m 则m 2先向右减速至速度为零,向左加速至速度为v 0=1.5m/s ,然后向左匀速运动,直至离开传送带。 设小物体m 2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滑离传送带的所用时间为t 。取向左为正方向。 根据动量定理得: μm 2gt =m 2v 0-(-m 2v 2)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 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

第一讲 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 、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表现: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 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μ=μ-=θarctg arcctg 90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功和机械能压轴题训练 1.(10分)如图21所示,两根金属平行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向上弯曲且光滑,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水平段导轨所处空间有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相距一段距离不重叠,磁场Ⅰ左边界在水平段导轨的最左端,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方向竖直向下。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a和b垂直导轨放置在其上,金属棒b置于磁场Ⅱ的右边界CD处。现将金属棒a从弯曲导轨上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使其沿导轨运动。设两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1)若水平段导轨粗糙,两金属棒与水平段导轨间的最大摩擦力均为mg,将金属棒a从距水平面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求: 金属棒a刚进入磁场Ⅰ时,通过金属棒b的电流大小; 若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能在导轨上保持静止,通过计算分析金属棒a释放时的高度h应满足的条件; (2)若水平段导轨是光滑的,将金属棒a仍从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使其进入磁场Ⅰ。设两磁场区域足够大,求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中可能产生焦耳热的最大值。 2.(8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悬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现将此装置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球静止在A点,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 (1)判断小球的带电性质; (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若将小球向左拉起至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细绳刚好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3.(10分)如图甲,MN、PQ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 = 30°角固定,M、P之间接电阻箱R,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0.5T。质量为m的金属杆a b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现从静止释放杆a b,测得最大速度为v m。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v m与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距为L = 2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1)当R = 0时,求杆a b匀速下滑过程中产生感生电动势E的大小及杆中的电流方向;(2)求金属杆的质量m和阻值r;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重点专题汇总 第一讲 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 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 例2 重力为G 的物体A 受到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外力 F 后,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如图1-2所示,试求墙对物体A 的静摩擦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