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期胃癌能手术吗?

进展期胃癌能手术吗?

胃癌为临床常见、高发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分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两种。

其中早期胃癌若符合内镜治疗绝对适应证、扩大适应证等,则行内镜治疗。而针

对不符合上述适应证的早期胃癌以及进展期胃癌患者,则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

宜选取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目前,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仍存在

争议,比如进展期胃癌存在淋巴结转移率高的情况,因此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成

了手术治疗的重点。一旦进展期胃癌患者发生了转移,则需行姑息性手术辅以化疗、放疗治疗。尽管现在针对进展期胃癌临床可行放化疗或是免疫治疗,但目前

经手术切除治疗仍是核心。因此,无论何种情况,均证明进展期胃癌患者可采取

手术治疗。

一、进展期胃癌概述

胃癌即胃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三的恶性肿瘤。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可达120万,约有40%在

中国。我国早期胃癌发病人数并不高,仅有20%,大部分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

总体5年生存率不高,甚至未达50%。进展期胃癌即癌组织侵入患者肌层或更深

部位,无论患者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情况。进展期胃癌患者除了上腹饱胀或是隐痛、食欲下降、嗳气、反酸以及恶心呕吐、黑便等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外,

还常出现如下症状,比如:体重下降、贫血、乏力或是胃部疼痛持续加重甚至向

腰背部放射,还可伴腹泻等症状。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主要体征则包含如下:上腹

部深压痛,部分患者可伴轻度肌抵抗感;若患者肿瘤处于幽门窦或是胃体,还可

扪及上腹部肿块;部分患者还可伴幽门梗阻,甚至出现小肠或系膜转移导致肠腔

狭窄而引发完全性肠梗阻;部分患者还可因腹膜转移出现血性腹水情况;部分患

者还可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情况。

二、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在治疗进展期胃癌上仍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手术治疗为主。针

对大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可予以其根治性切除+淋巴结切除术治疗。若存

cT2-T4期以及cT1N+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存在根治可能,还可行D2淋巴结切除

手术治疗。当然,目前是否有行D2切除治疗的必要,临床尚存争议。有研究认为,相较于D1切除术治疗,采取D2切除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死亡率更高。D2+淋巴结企鹅厨师即行胃切除术同时伴D2以外扩大淋巴结切除术,该术式并非

标准的胃切除术,因此有关D2+的切除标准尚存争议,比如:(1)在予以侵犯大

弯侧的近端胃癌时,行淋巴结切除同时是否行脾切除术。一般来说,予以晚期近

端胃癌全胃切除时,若肿瘤尚未累及大弯侧,则需保留脾脏。但针对侵犯大弯侧

淋巴结的情况,临床尚未明确脾切除术的作用。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

心胃癌治疗指南(2020年)认为,若未T1、T2期胃癌患者则无需特别进行脾门

淋巴结清扫,若未TNM分期晚期以及肿瘤直径超6cm且处于大弯侧的胃癌患者,

因脾门淋巴结具有较高转移率,则需行脾门淋巴结清扫。但指南并不推荐预防性

脾切除以清扫淋巴结,因此采取脾切除术并不会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甚至可导

致患者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此外,NCCN指南也认为,若未累及脾脏

或存在广泛脾门淋巴结转移情况,则无需进行常规脾切除术。(2)临床在采取

D2+手术治疗远端且转移至6组淋巴结胃癌患者时可采取14v组淋巴结切除术,

但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胃癌治疗指南也认为,即便日本胃癌诊治指

南已不再将14v组淋巴结清扫用于常规D2清扫范围,但临床仍可采取D2+14v淋

巴结清扫术治疗14v组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且可获取颇佳疗效。(3)若为淋

巴结广泛转移的胃癌患者,在行新辅助化疗后,有必要采取D2+16组淋巴结清扫术。但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胃癌治疗指南认为,若为进展期胃癌患者,采取预防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并不会使患者远期生存率提高,甚至可

升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当然也有学者经研究认为,仅予以腹主动脉旁淋巴

结转移可能性高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疗效颇佳。

除此外,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胃癌治疗指南指出,若未T2-T4a

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可予以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或是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

治疗,二者具有相似的远期预后。但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经腹腔镜下远端胃切

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利于

患者术后恢复,且疼痛更轻,因此临床认为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来说,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且可行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得到了公认,但仍需进展期胃癌患者满足如下适应证(来自中国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2007版)的手术适应证)方可选取该术式进行治疗:已被认可的腹腔镜胃癌手术适应证,即:胃肿瘤浸润深度在T2以内,包括胃恶性间质瘤、淋巴瘤等其他恶性肿瘤;胃癌术前、术中分期为I、II、IIIa期。若肿瘤侵入浆膜层,但浆膜受侵袭面积低于10c㎡;患者伴肝或是腹腔转移则需行姑息性胃切除术治疗。而中国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2016版)认为,若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低于T4a期,则可行D2根治性切除术;若术前评估肿瘤浸润深度达T4a期,也符合D2根治性切除术适应证。

除了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外,临床还可予以进展期胃癌患者机器人腹腔镜胃切除术,相对其他术式,其灵活性更高、三维分辨率视觉效果更佳,更易于外科手术医生快速进行胃切除手术。但对于其疗效,临床研究发现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类似。比如,尽管机器人手术缩短了患者恢复进食的时间,但并未使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缩短,也未能使患者中转开腹手术率降低,甚至也未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癌症复发率,因此在总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上其不具有优势。

总之,在予以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时,仍存在争议,即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是否切除网膜等,尽管临床目前已认可经胃切除术+D1、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但仍需外科手术医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佳术式,并还需持续探索D2+手术的优劣势,以最大程度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效果。此外,作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新型手术方式,临床还需持续探究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的效果,并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等,以利于进展期胃癌疗效提高。

2021年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全文)

2021年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全文) 摘要 在我国,每年新增的胃癌患者中,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占大宗。D2根治性手术及其术后辅助化疗已取得了普遍的共识,该治疗策略明显改善了LAGC患者的预后,但是术后复发率仍然较高(50%~80%),致使远期疗效难以进一步提高。围手术期治疗,特别是术前新辅助治疗(NAT)能否提高LAGC疗效,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AT主要定义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旨在使肿瘤临床降期,提高根治手术切除率;减灭微小转移灶,并检测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然而,对于LAGC患者能否从NAT中生存获益,仍存有争议并缺乏高度共识。本文回顾与分析了LAGC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特别列举了诸多高水平临床研究的结果;同时也初步探讨了围手术期化疗联合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的成效。当我们继续实施NAT并期待更多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同时,必须再次强调R0根治性手术才是治愈LAGC 患者最重要的手段。 本世纪初始,胃癌的治疗已从单一手术模式逐渐向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转变。其中,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意义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既往,在施行D2胃癌根治性手术后予以辅助性化疗已获得普遍共识。多项大

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业已证实,术后辅助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与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1,2,3,4]。近20年来,对于LAGC患者开展术前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已愈来愈受到临床关注,但尚缺乏普遍的共识。NAT临床获益之处可能包括:(1)使原发癌灶或转移淋巴结缩减,达到临床降期;(2)减灭隐匿转移灶,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3)术前患者体力及其对治疗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较好,有利于完成治疗计划;(4)能客观地反映治疗方案对肿瘤的敏感性,为后续治疗提供自体药敏参考。而存在的主要分歧则包括NAT的适应证、治疗方案选择、能否有效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等。鉴于各项研究入组病例的临床病理分期不一,手术清扫淋巴结范围不同,治疗方案各异,由此呈现的开展NAT的疗效结果差异较大,从而产生的争议较多。本文就NAT在LAGC综合治疗中的现状进行评述。旨在探索NAT 的合理指征,以求进一步提高LAGC的临床疗效。 一、LAGC围手术期治疗模式 针对LAGC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呈多元化模式,主要有三类。 1.围手术期化疗: 2006年,英国学者Cunningham等[5]发表的MAGIC随机对照的三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能显著提高R0切除率、肿瘤降期率和5年

胃癌淋巴结的合理规范化清扫

胃癌淋巴结的合理规范化清扫 外科手术是胃癌治疗的最重要手段。目前,对于胃癌手术治疗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早期胃癌行缩小手术,进展期胃癌行扩大根治术。早期胃癌:局部仅浸润至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发生淋巴结转移者较少,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胃局部切除术或保留胃功能的根治性手术;胃癌根治术:包括充分切除原发癌肿及受侵器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完全杀灭腹腔脱落癌细胞。应行远端胃次全切除、近端胃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并清扫相应的第2、3站淋巴结。标准的胃癌根治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胃癌姑息性手术:包括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姑息性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胃肠吻合术、胃肠插管造口。姑息性手术能够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疼痛、出血、梗阻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绝大多数胃癌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为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除应尽可能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合理应用综合治疗外,胃癌根治手术方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提高胃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不可否认,我国胃癌外科治疗效果与日本比较,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早期癌占治疗病例的比率较低,日本占30%以上,有些医院甚至高达50%~60%,而我国一般在10%以下;其二是标准的胃癌根治术虽然在我国部分医院已经开展,但推广很不平衡.目前有许多医院仍沿用20世纪60,70年代的手术方式,即把病变的胃、大网膜和肿大的淋巴结切除当作胃癌根治术,有些颇具规模的医院的胃癌根治术特别是淋巴结清扫不甚规范,手术记录写着D2根治术,实际上第2站的淋巴结并没有全部清扫,致使疗效无法明显提高,数据统计和分析不够严谨和科学。要提高我国胃癌的诊疗水平,必须针对上述原因加以改进。日本的早期胃癌高比率是通过内镜广泛筛选获得的,我国胃癌高发区主要分布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农村,通过内镜广泛筛选来提高早期癌的比率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改进手术方法,推广D2标准术式,规范我国胃癌根治术特别是淋巴结清扫术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胃癌外科根治术包括充分切除原发癌肿及受侵器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完全杀灭腹腔脱落癌细胞。胃是淋巴组织最丰富的器官之一,有16组淋巴结,这16组淋巴结又分为4站。标准根治术包括远端/近端或全胃切除并清扫相应的第1、2站淋巴结。扩大根治术是在上述基础上淋巴结清扫范围扩大到3、4站。国际抗癌联盟最新规定:至少检出15个淋巴结才能称之为根治术。由于每位患者的淋巴结数目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判断是否是根治术的方法还要看清扫淋巴结的组数和站数。最近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一项包括15738例胃癌的调查显示:淋巴结的清扫范围越大,越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中检出的淋巴结数目能够明显影响术后分期及生存风险的合理评估,它还会对医生选择辅助治疗方案产生影响。不论肿瘤部位如何,7,8,9三组淋巴结永远属于第2站.所以,凡D2手术必须对肝总动脉和腹腔动脉干周围的淋巴结进行认真的清扫.为此,剥离应该在血管外膜和血管鞘之间进行.剥离后,起自腹主动脉的腹腔动脉血管簇包括腹腔动脉干、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起始段应全部裸露,达到既解剖清楚又彻底清除血管周围的淋巴结和其他疏松组织的目的。第12组淋巴结与第5组淋巴结关系密切,胃远侧部癌的12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因此,对这一部位的癌肿,应将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清扫纳入标准D2的手术常规。要彻底清除肝十二指肠韧带上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应在十二指肠外侧作Kocher切

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一、引言 胃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报告,2015年我国新发胃癌67.91万例,死亡49.80万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胃癌的转归和预后与其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低,生活质量差,其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不足30%,而早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已成为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并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内镜下规范化切除,以保证早期胃癌患者的良好预后,越来越受到了消化内、外科医生及病理科医生的关注。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规范化切除,应始终以严格遵循适应证为前提,以追求治愈性切除为目的,而国内尚缺乏这方面综合性的共识意见。为此,令狐恩强教授组织30余位消化、内镜及病理相关领域的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等方式,共同制定本共识意见。 二、方法 本共识意见的具体制定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首先成立共识意见起草小组,通过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制定共识意见草案。文献检索采用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和英文数据

库(Pubmed,Embase,Cochrane),关键词为: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切除术、stomach, gastric,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ndoscopic resection。随后,共识意见草案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与修改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表1)与证据等级(表2)。 表1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 表2 投票意见的证据等级 三、定义与术语 1.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2.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 病灶在内镜下整块切除,并获得单块标本。 3.完全切除(complete resection/R0 resection):

DOS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40例

DOS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40例 卿三明 【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DOS)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表阿霉素、顺铂和5-氟尿嘧啶(ECF)方案,观察组给予DOS方案,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行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R0,R1切除率分别为62.50%和3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和30.00%( P<0.05);观察组R2切除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50%,高于对照组的47.50%( P <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DOS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具有一定积极影响,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且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OS chemotheraPy in treating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from June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Pirubicin, cisPlatin and ECF regime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DOS regimen. 1 treatment course was 3 weeks, and the Patients received surgery 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blood loss and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the R0, R1 resection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2022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全文)

2022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全文) 摘要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局部进展期胃癌肿瘤负荷大,多存在微小转移病灶,复发风险高。“D2根治术+围手术期治疗”的综合治疗逐渐成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模式。近年来,放疗、靶向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应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探索不断取得突破。笔者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系统阐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关键词 胃肿瘤;局部进展期;围手术期治疗;联合治疗;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 中国是全世界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2020年中国新发病例47.9万人,新发死亡病例37.4万人,在全世界占比分别为43.9%和48.6%[1]。同为胃癌高发地区,日本与韩国新发病例以早期胃癌为主,而中国则以进展期胃癌为主[2]。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制订的第8版胃癌cTNM分期,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分期包括cT1~2N+M0期或cT3~4b任意NM0期。高级别临床研究结果显示:D2根治术能有效减少局部复发和提高患者生存率[3‑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日本胃癌学会(JGCA)的胃癌治疗相关指

南均推荐进展期胃癌行D2根治术[6‑7]。近年来,西方国家也逐渐把D2淋巴结清扫作为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推荐手术范围。CLASS‑01研究比较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与肿瘤学疗效。该研究为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提供全世界首个高级别证据,使腹腔镜微创手术成为进展期胃癌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之一[8]。 尽管合适的手术范围与方式已经逐渐明确,但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因此,能否通过围手术期治疗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成为近20年来的研究热点,多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不同治疗方案与治疗时机探索。由于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东西方国家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治疗也存在差异。在D2淋巴结清扫的手术范围逐渐确立以后,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的探索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术后辅助化疗与放化疗、新辅助化疗与放化疗、靶向与免疫治疗。笔者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系统阐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一、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术后辅助化疗与放化疗 (一)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术后辅助化疗 亚洲日本开展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较早,ACTS‑GC研究及JACCRO GC‑07是代表性研究[9‑10]。2011年发布的ACTS‑GC研究共纳入1 059例行D2根治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为Ⅱ期或Ⅲ期的胃癌患者,

2023CSCO胃癌指南更新全文

2023CSCO胃癌指南更新(全文) 2023CSCO胃癌 为积极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临床肿瘤医师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CSCo诊疗指南的制定和推广,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于2023年4月21-22日在广州如期举行。 此次大会同时重磅发布《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大会特邀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针对该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特此,小编在现场快马加急,将重点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新鲜出炉,速速查看! 1、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 可手术切除胃癌治疗的手术规范注释修改: 对于肿瘤部位位于近端胃、非侵犯胃大弯侧肿瘤1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腹腔镜下进行脾门淋巴结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 可切除胃癌整体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注释修改: 进展期胃癌术前治疗及围手术期化疗,DOS方案也可以作为胃癌术前化疗的推荐(增加MATCH研究注释说明);

对于dMMR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增加GERCORNE0NIPIGA及 INFNrrY研究的注释说明; 对于PMMR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增加DANTE研究的注释说明。 不可手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注释修改: 强调MDT框架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对放疗等治疗手段的考量; 增加免疫联合放化疗的转化治疗研究数据注释说明。 转移胃癌靶向治疗 分子检测: 新增C1audin18.2免疫组化检测推荐(2B类证据,HI级推荐); 注释新增: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或复发胃癌患者,为了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可进行CIaUdin18.2、FGFR2、c-MET x NTRK基因等标记物检测。

胃癌

胃癌 胃癌(gastric carcinoma)约占胃恶性肿瘤的95%以上。每年新诊断的癌症病例数中,胃癌位居第四位,在癌症病死率中排列第二位。2000年全球新诊断出胃癌876341例,病死人数646567例。虽然胃癌全球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2/3胃癌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尤以日本、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高发。该病在我国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 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35岁以下较低,55~70岁为高发年龄段。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及东北等地高发,湖南、广西、广东以及云南、贵州、四川发病率较低。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维持有赖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共同调控。此外,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发生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包括:ras基因、bcl-2;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MCC等;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等。这种平衡一旦破坏,即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生长因子参与以及DNA微卫星不稳定,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逐渐进展为胃癌。多种因素会影响上述调控体系,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某些环境因素,如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使用冰箱及正确贮藏食物,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已引起关注。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陛高于阴性人群;日本曾报告132例早期胃癌患者作局部黏膜切除后随访66个月,发现65例同时根治Hp的患者无新癌灶出现,而未作根治的67例中有9例胃内有新癌灶;在实验室中,Hp直接诱发蒙古沙鼠发生胃癌取得成功。1994年WHO宣布Hp是人类胃癌的I类致癌原。 胃癌可能是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Hp可能起先导作用。Hp 诱发胃癌的可能机制有:Hp导致的慢性炎症有可能成为一种内源性致突变原;Hp可以还原亚硝酸盐,N-亚硝基化合物是公认的致癌物;Hp的某些代谢产物促进上皮细胞变异。 (三)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3倍。最著名的Bonaparte家族例子很好地说明了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拿破仑、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死于胃癌。浸

胃癌治疗新进展

胃癌治疗新进展 胃癌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在癌症相关死亡中列第二位,近年来全球新增患者约8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63万例Ⅲ。在我国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不同分期町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Ia、Ib期胃癌.手术效果好,部分胃黏膜癌因其淋巴结转移率极低.可行局部切除术:Ⅱ、Ⅲa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大,行根治性手术的效果较好;对于Ⅲb、Ⅳ期胃癌.单纯手术难以达到根治目的,不能明显改善预后,这部分病例有必要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考虑手术,H前Ⅱ期临床试验已取得较好的效果。胃癌外科治疗已经从一般的胃大部切除术进入以清除淋巴结为目的的根治术:从解剖学为基础的手术走向以解剖学、肿瘤生物学及免疫学为基础的手术:从只重视手术的安全性到根治性、安全性及功能性统一:从只重视切除肿瘤到以切除原发肿瘤及受侵器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及杀火腹腔脱落癌细胞的外科治疗:从单一的手术进入以罔术期治疗加规范化手术的新的治疗模式。本文就胃癌的外科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1胃癌的微创治疗日前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作为常规治疗方法.用于早期胃癌及部分进展期胃癌。其中,包括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llO‘OS~:0plcmucosaIresettion,EMR)、腹腔镜下楔型切除术(1a【taroscopicwedgeresectlon,LwR)和腹腔镜下胃内黏膜切除术(mlragasthen1IJf·0saIresecti0玎,IGMR)、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等。大量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只要手术指征掌握适当,微创手术并未增加术后癌肿的复发率;且术后患者疼痛轻.胃

肠功能恢复快、腹壁瘢痕小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Ⅲ.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据日本学者近6000例EMR的临床总结.提}}iEMR治疗早期胃癌的适应证为胃黏膜内癌(M癌),无论大体型、分化型、2.0cnl以下及无溃疡形成者。业已证实,符合上述适应证的病例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若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已浸润黏膜下浅层SMl(<0.5mm)但无血管、淋巴管侵袭时,可追加胃切除或严密随|方:若浸润达SMl伴血管、淋巴管侵袭或浸润达黏膜下深层SM2,则加行胃癌D2根治术。日前EMR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术前诊断如何避免低估病灶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将是EMR发展的关键。12腹腔镜下胃癌局部切除术腹腔镜下胃癌局部切除术可分为LwR和IGMR两种。它与EMR相同,均属于对癌灶的局部切除,并不清除胃周淋巴结。目前认为其适应证为:①黏膜内癌采用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②黏膜内癌隆起型直径<25n-rn或凹陷型直径<15mm;⑧无溃疡;④黏膜内癌位于胃内、除前壁外的任何位置均行IGMR,黏膜内癌位于除胃后壁以外的任何部位均行LwR。腹腔镜下胃癌局部切除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部分T1NO的患者可能有未检测到的转移淋巴结。有学者提出,在前哨淋巴结(sentmcnode,SN)导航下对T1N0的患者行LwR,一旦术中发现SN阳性,转行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术后若发现切缘阳性、癌细胞浸润静脉和淋巴系统时也需加行胃癌D2根治术。13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经过近16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已被2002年版的日本胃癌治疗规约接受为Ia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对进展期胃

2022胃癌外科治疗新动态(全文)

2022胃癌外科治疗新动态(全文) 摘要 手术是胃癌治疗的基石。在精准外科的理念下,胃癌外科治疗呈现新动态,从规范化的D2根治术到功能保留、微创手术与加速康复,在保证根治性前提下,患者的治疗创伤与生命质量逐渐得到重视与提高。同时,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拓宽了胃癌外科的边界。笔者梳理国内外相关资料,以胃癌分期为导向,详实阐述胃癌外科治疗新动态,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普通外科;胃肿瘤;外科手术;内镜切除;转化治疗;围手术期治疗;研究;进展 20世纪末,胃癌的外科治疗在手术范围(主要是淋巴结清扫)方面逐步形成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迈向精准已成为新世纪的主旋律。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着诊断、药物及内镜治疗等不断进步,进一步助力外科治疗相关细节发展。笔者梳理国内外相关资料,以胃癌分期为导向,对胃癌外科治疗的新动态进行阐述。 一、早期胃癌:内镜治疗及功能保留手术

淋巴结转移情况是早期胃癌治疗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对于淋巴结转移风险<1%的肿瘤,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已成为优选手术方式(绝对或扩大适应证)。根据术后病理学特点可对淋巴结转移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追加手术治疗[1‑2]。对于临床评估无淋巴结转移而原发灶不符合内镜切除标准的早期胃癌,功能保留手术成为目前实践和研究的热点。保留幽门的远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和次全胃切除术(即保留较小残胃的远端胃切除术)已被指南推荐[1]。而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laparoscopic and endoscopic cooperative surgery,LECS)和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sentinel node navigation surgery,SNNS)等尚属探索性手术方式。LECS相关手术方式在间质瘤等黏膜下肿瘤中应用较多,其在早期胃癌中的尝试也已开始[3]。SNNS在日本、韩国等开展的单中心队列研究中,患者均获得较好预后[4‑5]。韩国一项针对SNNS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SENORITA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腹腔镜SNNS的3年无病生存率并未达到预期的非劣阈值,在复发后及时行补救手术的情况下,SNNS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3年疾病特异性病死率均和标准手术类似[6]。而SNNS患者术后身体机能、临床症状和营养状态等方面均优于标准手术患者[7]。但因目前对于前哨淋巴结示踪剂的选择等技术细节仍未达成共识,尚不宜推荐SNNS为标准手术方式[8]。 二、局部进展期胃癌 (一)手术之再思考

胃癌中期要化疗后再手术吗?怎样治效果好吗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且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到发现病情时已经到了中期。对于胃癌中期患者,化疗后再手术是否必要,需要多方面考虑,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的分期和化疗效果等。那胃癌中期要化疗后再手术吗?怎样治效果好吗 对于胃癌中期患者,化疗通常是必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缩小肿瘤的体积,使手术更容易进行。化疗结束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化疗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深度和扩散情况等。如果肿瘤位置偏深,手术难度较大,化疗可以缩小肿瘤的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如果化疗效果较好,肿瘤体积缩小,手术后患者的存活率也会有一定提高。 然而,对于一些胃癌中期患者,化疗效果不理想,肿瘤体积没有缩小或者再生,手术风险较大。这种情况下,手术不是必要的,可以继续化疗或其中医治疗方式。 另外,胃癌中期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和合并症等都是影响手术的重要因素。如果患者身体状态较好,手术风险较小,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反之则需要选用中医治疗方式。 相比手术,中医是全身性治疗,而且使用的是中草药,副作用小,几乎不会对机体造成创伤,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一般的患者都能接受,年老体弱、转移范围广,抑或是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也能使用。中医治疗胃癌从整体观念出发,不只是局限在病灶本身,更注重对患者进行全身的治疗和调理,在抑杀癌细胞的同时,还有助于调理患者的机体,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内环境的调控能力,恢复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平衡,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注重对患者的气血、脉络、脏腑机能的调节,三联平衡抗癌理论,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结合袁希福老中医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其注重癌症患者正气亏虚状态的调节,并结合手术、放化疗等不同治疗阶段的实际病情,灵活施以理气活瘀,化痰散结,攻毒排毒等治法,控制癌细胞的进一步转移和扩散,以达到身体内部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维持癌症病情的长久稳定。 对于胃癌中期患者,化疗后再手术是否必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是对于化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手术不是必要的。患者在诊疗方案选择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综合考虑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早读一文掌握,可手术切除胃癌的治疗策略!

早读一文掌握,可手术切除胃癌的治疗策略! 胃切除范围依据肿瘤部位决定,关键是保证足够的切缘。近来的研究证据显示:T2以上的Bormann Ⅰ-Ⅱ型胃癌,近切缘至少3cm,Borrann Ⅲ-Ⅳ型,近切缘至少5cm安全;若肿瘤侵犯食管或幽门,5cm的切缘是非必需的,但需行冰冻病理检查,以保证RO切除。基于JCOG9502研究结果,胃体或食管侵犯<3cm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推荐经腹手术,而不建议采用经胸入路。 手术规范 应根据胃切除类型进行相应胃周和伴随腹腔干具名血管的淋巴结清扫,D1切除包括切除胃和大、小网膜(及其包括贲门左、右,胃大、小弯以及胃右动脉旁的幽门上、幽门下等胃周淋巴结以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D2切除是在D1的基础上,再清扫肝总动脉、脾门和脾动脉周围的淋巴结。基于Dutch研究,对于cT2-4和cT1N+潜在可切除的胃癌,D2淋巴结清扫作为标准推荐。淋巴结至少需要清扫16枚以上才能保证准确的分期和预后判断。 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清扫存在较大争议。胃上部癌脾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胃下部癌,T1和T2期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而肿瘤TNM分期较晚,肿瘤较大(>6cm),位于胃大弯侧。则脾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因此,专家委员会建议以下情形行脾门淋巴结清扫:原发肿瘤>6cm,位于大弯侧,且术前分期为T3或T4的中上部胃癌。另外,联合脾切除的胃癌根治术,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均较不切脾者明显升高,而远期生存无改善,故不推荐以淋巴结清扫为目的的脾切除。 进展期胃癌患者是否需要清扫肠系膜上静脉根部淋巴结(No.14v)淋巴结存在争议。尽管第3版日本胃癌诊治指南已不再将No.14v作为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胃肿瘤 【摘要】早期胃癌的腹腔镜应用已取得国内外的共识,进展期胃癌尽管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仍尚待前瞻性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随着医疗器械性能的改善,手术技术的成熟,手术经验的积累,相信胃癌的腹腔镜微创诊疗必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现对腹腔镜下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应用、具体方法、理论认识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手术;综述文献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1]。根据病变浸润深度,可分为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病变累及粘膜及粘膜下层,不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进展期胃癌是浸入肌层或更外层,常伴随其他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转移,分期晚。在我国就诊的患者,早期胃癌仅占2%~10%,5年生存率达95%~97%,进展期胃癌约85%的患者可以手术,5年生存率为20%~30%。自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开展以后,微创外科的观念开始被广泛接受。腹腔镜技术随着手术设备和器械性能的不断改进、止血效果及可靠性不断增强,临床应用从检查、诊断到手术治疗,其应用范围不断得以发展,同时腹腔镜在胃癌中的应用亦日益开展。 腹腔镜探查可在镜下直视发现腹膜、大网膜的转移病灶;对小于 2.0cm、无淋巴结转移的粘膜内或粘膜下胃癌,可通过电子胃镜、内镜超声以及病理活检等方法综合判断,以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来确定手术方法,避免无益的开腹探查和姑息手术。根据1997年西班牙的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诊断的正确率达到98.6%,超过超声波检查法及ct扫描;且40%的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2]。因此,一些有经验的外科医师以腹腔镜探查作为临床诊断分期的常规程序。 早期胃癌的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腹腔镜胃内粘膜切除术、腹腔镜辅助的胃远端切除术等,其疗效与剖腹术相近,但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3,4]。而腹腔镜下胃恶性肿瘤的治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才得以缓慢发展[5,6]。 1 早期胃癌的应用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iii型)和混合型,一般认为隆起型(i、iia)和平坦型(iib)转移率较低,而凹陷型即使病灶较小,也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egc有无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淋巴结转移多限于第1站,第2、3站受累者少见,跳跃式转移发生几率更小。对癌灶直径&2cm的egc,无论浸润深度如何,原则上应同时清扫所属的第1、2站淋巴结(d2术);局限于粘膜层的小胃癌(直径≤1cm)或微小胃癌(直径≤0.5cm)可选作微创手术;至于扩大性淋巴结清扫术(d3术)的对象,原则上应为多灶性早期胃癌患者或证实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者。 日本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时间早、数量多。ohgami[7]等总结了1992至1997年治愈性腹腔镜早期胃癌手术的5年经验,介绍了病变提起法(lesion-lifting method)进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及腹腔镜胃内粘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intragastric mucosal resection)。病变提起法适用于胃前壁、小弯、大弯且与贲门及幽门有充分距离的病变,腹腔镜胃内粘膜切除术适用于胃后壁和近于贲门及幽门的病变。其适应证为:(1)术前诊断为粘膜癌病变;(2)病变直径<25mm,为突起者;(3)病变直径<15mm,是下陷且无溃疡形成者。kitano[8]最近综述了1991~2001年日本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方法:早期胃粘膜癌无胃外淋巴转移的患者用腹腔镜肿瘤局部切除法;早期胃癌或粘膜下癌有淋巴转移或可疑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的远端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进展期的胃癌则作d2根治手术。 2 进展期胃癌手术中的应用 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是指胃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层,此时多伴有淋巴、血行及(或)腹膜转移,或直接浸润扩散,也称中、晚期胃癌。我国多数病例在确诊

进展期胃癌97例临床分析

进展期胃癌9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9年2月在本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16/9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5%(82/97)、52.6%(51/97)、41.2%(40/97)。结论合理的术式选择结合术后辅助化疗,对提高进展期胃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进展期胃癌;外科手术;生存率;临床分析 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排在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绝大多数确诊时已为进展期,即肿瘤细胞浸透至黏膜下层,进入或已穿透肌层达到浆膜。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是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术,其局部复发率及淋巴结转移率也很高[1],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科2001年3月~2009年2月共对9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7例患者,男68例,女29例,年龄37~72岁,平均(57.6±10.5)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胀闷等;其中,体重减轻、消瘦29例,腹部触及包块13例,上消化道出血及柏油样大便11例,伴有癌性胃穿孔2例,幽门梗阻症状18例。除34例先行上消化道钡餐初步诊断后经胃镜确诊外,59例均直接行胃镜下取材活检证实,另4例经术后病理确诊。肿瘤发生部位为贲门胃底部(C 区)14例,胃体部(M区)28例,胃窦部(A区)49例,全胃弥漫6例。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52例,低分化腺癌21例,未分化腺癌14例,黏液癌10例。胃癌TNM分期为:Ⅱ期42例,Ⅲa期35例,Ⅲb期2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者89例,其中N1者51例,N2者38例。 1.2 手术治疗 术前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包括输血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紊乱等,积极做好肠道准备,常规检查心、肝、肾等。采取清除淋巴结转移的组站数应大于淋巴结转移组站数(D>N)原则,本组中42例Ⅱ期胃癌行D2手术,35例Ⅲa期胃癌行D3手术,20例Ⅲb期胃癌行D3联合胰体尾、脾脏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包括Billroth Ⅰ、Billroth Ⅱ式以及食管胃吻合、食道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关腹前均以43℃200 mL蒸馏水+Fu 1 000 mg 保留腹腔化疗。术后采用Fu+DDP共4~6个疗程的基本方案进行辅助化疗。 2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或裂开7例,膈下积液3例,吻合口瘘和胃动力障碍各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营养不良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5%(16/97),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治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生存期均超过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5%(82/97)、52.6%(51/97)、41.2%(40/97)。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道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抽样检查中位居首位[2],而对于浸润深度超过黏膜下层进入肌层或浆膜层、浆膜外组织者称之为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早期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痛、食欲减退、消瘦

胃癌晚期化疗之后还可以手术吗?对身体有伤害吗

胃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的疾病,是消化道肿瘤中的首位。胃癌早期症状具有隐匿性,容易被忽视,以至确诊时病情已经到了晚期。手术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是晚期,此时肿块较大,或者出现了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手术切除的几率很小,因此有的患者希望通过其他方法为手术创造条件,如化疗,那胃癌晚期化疗之后还可以手术吗?对身体有伤害吗 当胃癌到了晚期时往往意味着病情加重,患者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也较低,有不少患者为了使手术顺利进行,会先进行化疗。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能力,能够控制病情发展,缩小肿块,抑制原发灶和远处转移的肿瘤细胞,为手术切除创造了条件不过并非所有的患者化疗后都需要手术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化疗缺乏选择性,在杀死癌细胞时,人体内的正常细胞也会被杀灭,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骨髓抑制等症状,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的惠者会在化疗期间辅助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和改善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提高治疗效果,使治疗顺利完成。 另外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而且会损伤患者机体,术后元气受损,免疫力也有所下降,增加了复发转移的风险,因此术后应重视巩固治疗。如果患者术前化疗效果较好,则可以继续进行化疗,同时辅助中医治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对于不能或者不愿化疗的患者,以中医为主进行巩固治疗,有助于修复术后受损的机体,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预防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能够将治疗与调理同时进行,注重补充患者的元气,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袁氏第八代传人,袁希福老中医铭记先祖遗训,秉承先人遗志,继承祖业,通过科班、师承、家传学习,以及工作后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创办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一级特色中医肿瘤医院。其担任院长、首席会诊专家常年坐诊至今,坚持以中医肿瘤治疗为本,为癌症患者提供中医系统方案,以补充西医治疗的不足,发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让患者获益。 无论是手术,还是化疗都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特别谨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切勿为了追求无瘤生存而舍本逐末。

进展期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特点与手术范围

进展期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特点与手术范围 胃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居恶性肿瘤首位[1]。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增加,但近端胃癌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2]。手术一直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关于胃体癌和远端胃癌的胃切除范围已达成共识,惟有近端胃癌,是行近端胃切除术抑或全胃切除术仍存争议[2-4]。作为胃癌根治手术的组成部分,脾切除的目的是切除脾门(No.10)淋巴结和脾动脉干(No.11)淋巴结[5]。但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的不断认识和手术病例的积累与总结,脾切除在胃癌手术中的价值开始受到质疑[6]。直到近年,关于近端胃癌手术是切脾还是保脾的讨论仍在进行[7-9]。武汉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邵永胜 鉴于此,我们结合文献分析进展期近端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进展期近端胃癌的胃切除范围以及是否需要联合切脾。 1 胃癌根治术的基本原则 胃癌手术结束时,有肉眼可见的癌残留为R2切除,镜下发现癌残留为R1切除,无癌残留为R0切除。胃癌根治术只有做到R0切除方为治愈性手术,否则属姑息性治疗[10]。Nazli 等[11]研究发现,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状况和分期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其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R0切除对延长术后生存时间有益,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11]。 可见,胃癌根治术的基本原则是R0切除。这就要求足够的胃切除范围和淋巴结切除范围,以及必要的邻近器官或组织的切除[12]。 2 淋巴结检查数目与N分期

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淋巴结(N)分期则是判断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早年,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的TNM分期系统按清除淋巴结距原发灶的距离进行N分期,日本胃癌研究协会(Japanese Research Society for Gastric Carcinoma,JRSGC)则是按照解剖学部位将胃周淋巴结分为1~3站[13]。直到1997年,UICC公布的第5版胃癌TNM分期中,规定以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术后N分期[14]。此后,UICC的第6版以及2010年新公布的第7版TNM分期方案,皆以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N分期。N分期从定性、定位到定量的质变,能更准确反映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显然,只有达到一定的淋巴结检查数目,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N 分期。UICC第5版胃癌TNM分期明确提出,胃癌手术要求检查淋巴结>15枚[14]。美国NCCN网(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2010年版胃癌指南也要求,胃癌手术切除/检查淋巴结数目最低不能少于15枚。Aurello等[15]报告,早期胃癌患者至少取得10枚,进展期胃癌患者至少取得16枚淋巴结,才能得出准确的N分期。Ichikura等[16]报告,为了确保胃癌手术后N分期的准确性,N0期病例要求至少切除10~15枚淋巴结送检,N1~3期病例要求送检≥20枚淋巴结;如果切除、送检淋巴结≥30枚,术后N分期可能会更准确。Yu等[17]报告全胃联合脾切除检出淋巴结40(5~93)枚/例。国内文献报告,胃癌根治手术切除淋巴结数目平均4.91 ~27.86枚/例不等[18-27]。 3 淋巴结大小与手术范围 徐少杰等[24]报告115例胃癌手术共取得淋巴结2252枚,其中10 mm以下淋巴结占80.7%;有癌转移的556枚淋巴结中,10 mm以下淋巴结占62.9%,而1~5 mm和6~9 mm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胃癌相关手术ICD一9一CM一3编码探讨

胃癌相关手术ICD一9一CM一3编码探讨胃癌是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全球的肿瘤发病率中排第5位,死亡率中排第3位Ⅲ。东亚地区和西方国家的胃癌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明显,中国、韩国和日本是胃癌高发地区。胃癌可以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胃窦部,其次为胃底贲门部和胃体部。 胃癌按照病程进展,可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按目前的医疗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胃癌,由于癌细胞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内镜下切除(Endoscopic Resection,ER)是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损伤的微创治疗方式。进展期胃癌,癌细胞浸润已超过黏膜下层而达到胃壁肌层、浆膜层,又称中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现阶段进行手术治疗方式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 胃癌常见手术治疗方式 1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 内镜下切除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主要用于治疗小于l厘米的非溃疡凹陷型和直径小于2厘米的无溃疡表现的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内镜下无法完整切除病变且可能存在淋巴转移,则选择外科根治性切除手术。 2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两大类。根治性手术原则是彻底切除胃癌原发灶,按临床分期标准清除胃周围的淋巴结,重建消化道。目前公认的胃癌根治术的标准术式是D2淋巴结清扫的胃切除术。姑息性手术指胃癌原发灶无法根治性切除,针对由于胃癌导致的消化道梗阻、穿孔、出血等并发症而做的手术,如胃空肠旁路吻合术、空肠造口术、胃穿孔修补术等。 胃癌相关手术编码的分类轴心是消化道重建方式,即吻合方式。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有:远端胃切除后的Billroth Ⅰ(B—Ⅰ)式、BillrothⅡ(B一Ⅱ)式和Roux—en—Y吻合;近端胃切除后的食管胃吻合;全胃切除后的Roux—en—Y吻合等。 43.5是近端胃切除术,包括贲门的胃切除术,保留了幽门,进行食管胃吻合来重建消化道; 43.6是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是胃与十二指肠吻合,即毕罗特I式手术; 43.7是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是胃与空肠吻合,即毕罗特II式手术; 43.81是胃部分切除术伴空肠移位术,也就是胃部分切除伴空肠间置,通过空肠的移位从而达到间置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