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建筑与城市规划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课Ⅶ 毕业设计(一) 数字化设计与建造 任课教师:吉国华教授 助教:陈中高博士 春季学期 参加学生:人 教学目的: 基于建筑数字技术,本毕业设计涵盖案例分析、设计研究以及建造实践等三个部分,旨在融合数字化设计与数控建造这两个过程,将传统建筑行业中分离的设计与营造用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从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化建造的全过程。整个课程以实物模型为研究媒介,希望在形式生成与建造验证这一往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关联设计与建造过程的协同意识,以培养寻求物质逻辑合理性的主动思考,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设计建造一体化思维。 题目简述: 近年来,伴随着复杂形体的建筑设计日益普遍,建筑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矛盾的设计条件:一方面,当数字设计作为一种通用知识和技术,作为诸多因素协同的系统产物,建筑形体易倾

向于愈加复杂的几何形式创作;另一方面,因偏离传统的建筑学策略,建筑师对复杂几何形体的操作实质较为陌生,而无法有效地回应其建造过程中的挑战。正是在这一困境下,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大规模开展给当代建筑学带来了诸多较有意义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它扩大了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创作路径与实现手段, 促使两者的互相关联和高度整合;另一方面,它充分显示了建造之于设计所充当的限定与创造的双重角色,能为常规技术、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等不同制约条件之下的建筑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基于以上背景,本课题以“创客空间”为主题,要求学生在学校自选环境中设计一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为㎡的创客空间,以满足有创业目标的学生聚会、交流、创想、协作的功能需求,推进创新意识培养。课题着重要求从建筑设计的实际问题出发,用数字化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最终通过数控加工的方式来实现具有真实细节的构筑物。 课程内容: 、基于计算性设计( )的技术与思维对建筑问题进行解析。 、研究真实建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进行面向建造的数字化建筑设计。 、程序及编程学习,运用各种程序方法和各类库文件。 、材料研究,充分挖掘并整理与数控建造相关的各类材料。 、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28670608.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建筑与城市规划导论word参考模板

《建筑与城市规划导论》读书心得 刘维彬先生主编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导论》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应用联系到一起,深入浅出的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和探索了城市建设和规划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其中许多独到的观点和见解,给了我很大启发。 在作者看来,建筑含义的覆盖面非常广泛,不仅局限于建筑物体本身,同时也涵盖到周边的自然环境。从相反的角度来看,我们又可以把建筑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并将人的因素包含在内而产生的一种整体设计是一种新的观念。所以,谈论建筑及建筑业,需要从“建筑—环境—人”三位一体的角度去考虑。建筑具有实用性,属于物质产品,又具有艺术性,所以又是一种精神产品。建筑的类型: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牧业建筑。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现代居住建筑以“户”和“套”组成各类住宅的基本单位。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创造某种体型环境。 传统建筑学的研究对象有建筑物、建筑群、室内及家具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应该说,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构造、建筑历史、建筑理论、

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其中,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

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总结各类建筑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种建筑的内容特性使用功能等,阐述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是探索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包括平面布局、空间组合、交通安排以及建筑艺术的美学规律等。后者称为建筑设计原理。 城市设计是介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知识领域,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的空间环境及其景观问题。建筑作为客观物质存在,除了它的实体和空间的统一性,还有它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两个组合为建筑的时空属性。研究建筑,应当把实体和空间统一起来进行。时空性、技术性、艺术性、历史性和时代性,这些都是建筑的基本属性。 建筑的时间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筑的存在具有时间性 二是对建筑的使用也始终是在时间的存在中进行的 三是建筑的使用功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四是对建筑的审美也是有时间因素的。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即《建筑十书》上提到的“实用、坚固、美观”。 建筑功能上需要满足以下的要求: 1生活活动的空间要求 2生活活动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荷兰建筑特点

荷兰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荷兰殖民建筑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首先兴起,它有两大明显的往特点:(A)双折线屋顶;(B)侧墙沿街面开数扇老虎窗。荷兰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1880 年复兴时期的诸建筑风格,吸取了辛格风格的建筑特征,显非对称式(L 形式),屋顶上有时开一个巨大的辛格窗。荷兰风格建筑布局合理,通风与采光性好。 荷兰的老房子以节约空间闻名。老式住宅一般4-5层,沿街立面都是窄窄的,连窗户也是像荷兰人一样,瘦瘦高高。室内空间更可想而知,比如他们的楼梯间就恐怕是世界上最窄最陡的,一个人在上楼的时候,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可以用。不过,所有的二战后新住宅,居住条件则有很大的改善。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城市管理与规划能力:既不破坏城市文脉,又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条件。 荷兰建筑风格的渐次: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学派→ 20世纪初风格派→ 60~70年代结构主义的主义的辉煌→80年代前后解构主义派别 世嘉博客源于解构主义派别的灵感,即是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产品,归为新荷兰风格。20世纪的解构主义派别建筑受到蒙特里安的抽象艺术的重大影响,他以通神论哲学关于线条的理论和数学造型原理为依据,利用最基本的绘画语言--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非彩色系列(黑、白、灰)和结构比例组织画面,建立完美的构图,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后亘古不变的纯粹的真实。与世嘉博客的建筑元素不期然的相遇: 形体:横平竖直,简洁明快。 色彩:深灰、洁白、温暖的木色;是深沉、清澈以及自然的颜色。 错动:阳台,门窗的错动同时强调着整体与个体。 材料:材料本无好环对错,好坏对错在于它们组合时的表现; 拼砖与涂料并非贫乏,分色的玻璃各司其职; 木材的点缀使得材料的组合明快生动,并给建筑带来丰富的表情。

2019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硕士招生拟录取名单

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学院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初试总分窦寅10247961341870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93 刘晓韵10247900000129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54唐苇10247952111821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8于叶10247900000130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3 陈薪10247900000132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2邓弘1024794202 1574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9 傅韵同10247900000130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96 李乐卉10247900000129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40 李子豪10247932110884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9 刘雨晗1024793701140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4 刘子健10247900000 130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31 罗圣钊10247900000 131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3 南晶娜1024791108063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0 裴祖璇10247900000129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98 万山霖10247950141759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 王宣儒10247900000132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7 王哲明1024795106 1774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2伍静1024794202 1575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3 肖宏伟1024796134 1870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 薛智捷10247932140936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17 张雪琛10247951511809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8 张卓异102479420 11570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78 朱敏吉10247900000129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72 胡琪曼1024790000013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06 秦楷洲10247900000130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44王航102479420 11570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8 王军力10247942011570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8 张相双10247937021427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祝鹤10247900000 129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51 江卉卿10247900000159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271 孙若彤10247941011490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65 董一磊10247915040743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25 王健涵1024790000016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09 俞佳炜10247932110879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85章睛10247933011098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55 罗玉婷10247933011098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80陈奕1024793702 1424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78 冯蜻捷10247932110879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68王婷10247953041826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19左莹10247921150775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75 味诗韵10247900000 17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293 董超尘1024792207081 1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294方商10247900000 168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6 孙佳俊10247942011570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0王威10247941051504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6 王威然10247932110881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0周宽10247900000 127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38 付润馨1024791154064 1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67曹冬10247951061773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4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houten荷兰新城建设的背景与理念

1荷兰新城建设的背景与理念 荷兰的新城建设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中心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荷兰人对独户住宅的偏爱所导致的大量住房需求催生了荷兰的第一代新城(见表1)。结合荷兰自身的规划传统与欧洲尤其英国新城建设的经验,荷兰的规划师们希望新城的建设能够减轻中心城区的负担, 形成由许多中小规模城镇组成的“集中式分散(Concentrated deconcentration)”的城市布局模式,以解决大都市区的拥挤问题(AndresaFaludi, Arnold van der valk,1994)。基于此,规划每座新城的人口大约在5万至8万,并主要分布于兰斯塔德外边缘地带,以保护“绿心”(见图1),新城具有相对独立性, 并通过铁路和新的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连接(杜宁睿,2000)。上述规划理念最终塑造了荷兰第一代新城的总体发展特征:(1)单向的大城市的卫星城;(2)非常靠近既有的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保持在5-25公里;(3)具有良好的交通联系(火车、有轨电车、地铁),但只与“母城”联系;(4)依然持续成长[1]。 1988年由荷兰住房、空间规划与环境部(Ministry of VROM)发布的《第四次空间规划报告—特别补充》(Vinex,Vierde Nota RuimtelijkeOrdening Extra)推动了新一轮的新城建设。这一规划报告是荷兰国家空间规划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文件,荷兰的空间政策从这个规划开始发生转折,空间规划的目标变为:一方面要加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考虑消除经济增长带来的负作用,即要努力保持经济增长与空间和环境质量的平衡(AndresaFaludi, Arnold van der valk,1994)。Vinex在荷兰历史上第一次为“绿心”划定了一个明确的边界,界定了需要保护的区域。同时为了保护绿心提出“在城市环上发展(develop on the ring)”的思路,进而直接导致了在大都市外围地区建设大量新的住房的发展政策——Vinex Locations计划(也被称为Vinex郊区计划)的提出。为了应对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预期住房短缺并降低不公平的房价,Vinex Locations计划在质量、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等方面重塑了荷兰的新城发展理念:(1)提高密度、紧凑发展,保护开敞空间;(2)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并为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提供更多便利,以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3)尽量靠近既有大中城市,提高既有城市购物中心的可达性,提供易达的城市基础设施,最小化居住、就业和购物的交通出行距离;(4)调节社会住房比例,建立符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可行的社会结构。这些理念基础性的为荷兰的城市扩张和新城建设确立了绿色可持续的原则,进而通过荷兰规划师的创造性实践,孕育了大量具有典范意义的绿色新城,豪滕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城之一(Timothy Beatley,2000)。 2豪滕的发展历史与规划理念 2.1.豪滕的发展历史 位于乌特勒支市东南约9公里的状若蝴蝶的豪滕(Houten)(见图2)既是荷兰的第一代新城(见图1),同时也是Vinex Locations计划的重要选址之一,它的发展是典型的荷兰两代新城发展政策的体现。在开始新城建设之前,豪滕是一个典型的乡村聚落中心,坐落于过去乡村中心位置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教堂迄今依然保存,而村庄的其他肌理则完全融入了新城的空间营造之中。现代豪滕的发展始于1966年,旨在形成一个满足乌特勒支城市增长需求的增长中心(growth center),最初规划新城人口为1万人,空间范围仅为豪滕新城的北半部,空间形态与路网设计来自于荷兰建筑师Rob Derks于1968年提出的创造性设计,一个基于TOD 的自行车优先并限制小汽车的空间规划。Derk的计划获得了由市民、农民和非政治家组成的城市委员会的广泛认可,随后在四位专注于建筑、城市规划以及交通工程的顾问(包括Rob Derks)的指导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始合作实施这一计划,环绕新城的环路以及

最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与原建设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组建。目前学院开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艺术设计。具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学、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景观学。目前学院共有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讲师38人,助教20余人。学院下设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艺术学系和景观学系(筹)四个教学单位。并下辖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风景园林设计分院(甲级)三个设计机构。有生态设计研究中心、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城市与景观设计中心、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室等多个研究所和教授工作室。学院有《新建筑》杂志社、院图书分馆、建筑模型室、GIS实验室、CAAD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单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计划内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生40余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余年已毕业研究生600余人。是目前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建筑、规划、景观和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建筑规划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基地。 2011年计划招生人数中,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0%(含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博连读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学业过程中,学院会将学校返回学院的部分经费作为此类学生的专业奖学金下发给学生。 1.城市规划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发表时间:2019-04-16T10:36:25.0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作者:陈雷 [导读] 城市规划设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调发展战略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 浙江东华规划建筑园林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14 摘要:作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设计工作的开展不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城市规划设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调发展战略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导言: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城市建设和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至于建筑设计的环节,它不仅会影响城市的外观,而且会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相关建筑企业需要注意两者关系的协调,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发展。 1 新形势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要求 在新形势下,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城市规划,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处理各种关系,如人、环境、建筑、经济等。只有实现四者的协调统一,城市规划才能更加合理和科学,才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除了美观和欣赏价值,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建筑设计应该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并且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种需求。城市规划也是如此。每个空间的布局应该有明确的功能,明确的优先顺序,并且能够相互联系,以确保城市的协调和统一。 随着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它们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前提是保护环境,防止城市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自然和城市的和谐共处。此外,在提出节能减排建议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也应作出积极回应。城市规划要节约土地,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休闲娱乐区、商业区。满足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建筑设计必须坚持绿色和无公害的理念,虽然目前的建筑设计无法达到绝对无公害,但在设计过程中要避免能源消耗过大,也要节约建筑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同时,要选择比较少的环境污染材料,才能真正节约能源,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为人们创造绿色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2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不够大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每个城市都有悠久的建筑历史。这些建筑见证了过去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积累。它们值得我们每个人维护和保存。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了城市更新的力度。在一些地方,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旧建筑被拆除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历史文化的丧失和土地开发的混乱。归根结底,这些问题在于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缺乏重视,未能提高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以确保城市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未能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以及未能制定相关的支持系统。 2.2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城市的发展应该由居民决定,他们是城市的真正所有者。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方面,政府对居民缺乏有效的组织,另一方面,居民没有强烈的主人翁感,这导致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总是拥有最终决定权,很少有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因此,城市建设的话语权集中在少数决策者手中。居民不能对城市建设提出合理的意见,也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在某种程度上,这导致了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2.3规划管理实施手段不够合理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必须经过批准才能实施。因此,我们通常会发现一些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与国家政策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调整规划,以确保规划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未经批准的计划一旦实施,就有可能违反法律法规,通常不会得到政府的批准。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利用法律漏洞擅自制定和实施未经批准的计划,导致了严重的问题。 3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对策 3.1建筑设计要满足建筑规划的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建筑物的实际功能和需求取决于建筑物的位置选择和布局设计。另一方面,建筑的功能扩展必须由建筑设计师指导,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互动性。作为建筑企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规划优化整个建筑的布局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它还将使用现代设计方法对建筑设计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实现建筑美感与建筑功能的有效结合。此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的互动中,建筑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展。结合对现代建筑规划的理解,发现它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建筑的方向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要求相关人员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设计环节中的各个环节,以促进建筑满足人们对外观和功能的要求。 3.2巩固建筑规划为设计提供参考 在建筑规划过程中,既要考虑现状,也要考虑长远利益。功能布局应该做好规划,并预留一定的设计空间,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条件。我们应该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城市及地区的发展趋势,为建筑设计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建筑规划的科学水平,降低设计成本。此外,我们应该提前预防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提高规划质量。 3.3基于城市规划来进行建筑设计 建筑功能与建筑的布局设计和位置选择密切相关,而其功能扩展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和指导。在建筑设计实施中,在考虑建筑规划的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赵晨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一、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是从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开始的。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极其复杂而又扑朔迷离。应当看到城市组成因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其相关性不像数学中那样一一对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兼容性,即使是较容易被我们认知的城市物质形态也是极其复杂的。正如亚历山大以数学集合论提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城市物质形态,他认为城市并非树形结构,不易理解和处理,城市好似关网络形,充满复杂、多样的联系,具有有机性,难于想象且不易处理。 然而,城市建设者并不是面对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设计也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理论幻想。当建筑师接受业主委托,面对所处的基地时,所谓城市设计的工作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城市设计是指达到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设计,指某一特定地段上形体环境的创造;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功能上有联系项目的形体;三是城市或区域的设计,包括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城更新改造等等的设计。”我国,一般是指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作为应用层次上的城市设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注重实证上的内容,更注重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技法上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认为现实的途径是深化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念,以不断的工程实践去体味复杂的城市设计内涵,以务实的研究态度去体会城市设计的内容。从宏观上讲,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连接点。其背景为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传统、城市功能、土地效用等城市形态要素,以科学理性方法,研究城镇基地上物质要素的相对时空关系。 从微观上看,设计的主体对象是人,城市设计是在对人的行为模式及行为心理的分析、认知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环境设计,即把城市形态要素按有序有情的原则建立秩序,使之符合社会中人的工作、生活的多种要求。可以认为一切涉及城市内外部空间构成的均属城市设计的范畴。 二、地段特点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诸多层次,都有其相应的观点和方法,环境的概念适用于城市设计的所有层次,。这里“环境”是指城市设计的前提和结果,“地段特点”就是城市环境的具体表现。建筑师虽不可能左右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但形体方面的构思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建筑师以自身工作成果参与到城市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城市特定地段中,其环境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对这些因素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的分析认识,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正如K·林奇所言:“反映地段特点要比反映时代精神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必将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地段级建筑构成可以看作是城市形态的最小体现单位,是城市片断在某种结构关系中的组合单位。这里所说的地段特点是环境特征的集合,并可为我们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框架,因为环境正是建筑单体或群体构成城市整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筑师创造的高效、优美环境,不可能大及整座城市,但至少可以在“地段”这一等级的空间构成单位中发挥作用。因此,地段特点是建筑师以建筑设计介入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其鲜明与否的检验标准不在于该地段的地理特点,而在于人们对这一地段新的记忆和辨认程度。建筑师以工程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雷姆·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 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早年曾从事 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至1972年他转行学建筑, 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建筑协会 学院,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1972年,哈库斯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和工作了美国生活很长一段时间。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在伦敦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弗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其著作《错乱的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其建筑作品也遍及世界各地,主要有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荷兰猪德国大使馆、法国图书馆、拉维莱特公园、波尔多住宅及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并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特茨克奖。 他的建筑思想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完整体系,但在他看似复杂多变的建筑思想中,贯穿着一种文化的理念。他始终坚持建筑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建筑必须要体现哟中历史的文化感,其立足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建筑思想,对当代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职业生涯中,他常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叛逆者的形象出现。所以看

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或许正是这种理念才是他的建筑能够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上。如由他主持的即将新建中央电视台大厦的设计。 他的这种建筑思想来源于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建筑师的收入与建筑作品及建设速度之间的关系----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几乎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新事物,都库哈斯被纳入了对建筑学的反思之中。这种反思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的基础,所指者何并不唯一,分析视角时常变化,难免有极大的眩目感和跳跃性。 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以保持一种先进性。从宏观来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这种末世论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 比如,库哈斯的普通城市(Generic City)的思想。他认为今天城市变化的真正力量在于资本流动,而非职业设计。城市是晚期资本主义文明产生的无尽重复的结构模块,设计只能以此现实为前提思考并成形。在这个意义上,库哈斯颠覆了传统"场所"的概念。 “……在数十年,也许近百年来,我们建筑学遭遇了到了极其强大的竞争……我们在真实世界难以想象的社区正在虚拟空间中蓬勃发展。我们试图在大地上维持的

浅谈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浅谈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日益创新,大中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的规划不断扩大,城市规划设计面临了诸多建设挑战与机会。合理的进行建筑设计会很大程度影响城市的外观。为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相互结合,就要科学的理解和对待两者之间的关联。为了正确处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联系,有必要为城市规划设计制定正确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科学规划城市的设计与发展和整体规划,所以,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对两者和谐发展有着深刻的探索。本文首先阐述城市建设的要求,然后分析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面临的主要困境,同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引言 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作用。在城市化建设日益加快的当前社会,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越加密切,并成为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重要意义。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具体关系 1.1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 城市规划可以可以理解为建筑建设的前提,并为建筑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前提条件。在相关工作的研究当中,其具体目标是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城市的社会性、经济性与安全性。具体来看,不仅要有效处理城市局部建设与发展间的辩证关系,立足于城市建设的主题,科学地考虑到城市建设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发展留有足够空间,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间的关系,在注重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保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任务是对人类活动的区域和空间进行协调,并与周围环境进行融合,对某个空间地域进行最合理的规划。但是在研究对象方面,城市规划设计更体现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无论是社会需求、经济需求还是文化需求。 1.2建筑设计的内涵 建筑设计从微观层次上来理解,即对空间地域进行的规划,关注的重点是建筑群落所体现出的空间特征。相比于城市规划设计,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用途。建筑设计的用途是保障工程在既定的条件内合理开展,稳定进行,满足使用者的不同用途与需求,更加注重建筑本身的功能性,而不是整体的需求分析。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与建筑设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而且还能够将建筑物本身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现阶段,我国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其整体发展势头并不是很理想。首先,在针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只是单纯对整体的城市空间布局进行考虑,并没有意识到功能分区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很容易就忽略城市的整个局部建设,特别是在针对城市建筑设计而言,由于考虑不足等问题,导致其整个建设效果并不是很良好。 比如,在城市规划相关措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只是单纯对整个城市的形态进行相对应的规定,但是却忽视了对建筑物的颜色、形状等进行综合考量。这样

【常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摘要:城市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是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文章详细分析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城市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 引言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

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

昆明理工大学考研试题建筑与城市设计作图(2012-2016年)

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代码:501 考试科目名称:建筑与城市设计作图 试题适用招生专业:建筑学及建筑学专业硕士 考生答题须知 1.请按《准考证》和《招生简章》规定的作图纸进行答题,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写在图纸底部的右下角,写在其它地方的按作弊卷处理,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2.请使用规定的作图用笔进行答题,没有特殊要求的全部用铅笔进行绘制。 3.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企业会所设计 某开发公司在南方某避暑度假胜地开发建设旅游度假酒店,其中有几个地块拟建设成企业会所。本次设计对象就是其中的一幢会所,用地面积3345平方米,具体详见地形图,建筑面积1400-1500平方米。 一.设计内容 1. 多功能会议室一间 2. VIP客房一套 (包括起居室、主卧室和次卧室,主次卧室均要配备卫生间) 3. 普通客房四套 4. 公共活动室一间 5. 餐厅及厨房 6. SPA房二间 7. 健身房一间 8. 其他:管家房、库房、连廊、公共卫生间、游泳池、楼梯、公共活动场地、观 景平台、停车位(三个)等。 二.设计要求 1.充分利用山地地形进行合理设计。 2.基地西北方有一历史保护建筑,其建筑风格为民国时期的中西合璧建筑,建筑 设计要对此有所回应。 3.总建筑面积1400-1500平方米,各房间面积自行确定。 4.建筑层数不超过二层。

三.基本图纸内容及要求 1.总平面图 1:500(要求标注一道总尺寸,标注建筑层数,室内外标高,标注主次出 入口和人车流线。) 2.各层平面图 1:200(要求标注两道尺寸,标注各功能空间的名称。) 3.立面图 1:200 (两个) 4.剖面图 1:200 (一个) 5.透视图(不得小于A3大小,表现形式不限,报考建筑技术方向的可以不画透视图。) 三.图幅及版面要求 采取800×550或550×400图纸 2-3张,若采用透明图纸,需以不透明纸衬底。图纸规格必须严格保持一致。版面布置应力求整洁规范。有多张图纸时,横、竖构图形式要求一致,设计标题格式应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