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分类方法与人民币汇率制度解析

汇率制度分类方法与人民币汇率制度解析
汇率制度分类方法与人民币汇率制度解析

187个国家或地区汇率制度最新分类

187个国家或地区汇率制度最新分类 (截止2005年12月31日IMF统计) 一、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制度(41) 1.欧元区(12) 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 2.非洲法郎区(14) A 西非经济和货币同盟(WAEMU)(7) 贝宁、布基纳法索、几内亚比绍、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多哥 B 中部非洲经济和货币共同体(CAEMC)(7) 喀麦隆、中非、乍得、刚果、赤道几内亚、几内亚、加蓬 3.东加勒比货币联盟(ECCU)(6) 安提瓜和巴布达岛、多米尼加、格林纳达、蒙特塞拉特、圣卢西亚、圣文森特 4.以另一种货币作为法定货币(9) 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帕劳群岛、巴拿马、圣马力诺、帝汶岛 二、货币局制度(7) 波斯尼亚和黑塞、文莱、保加利亚、中国香港特区、吉布提、爱沙尼亚、立陶宛

三、其他传统固定盯住制度(45) 1.盯单一货币(40) 阿鲁巴岛、阿塞拜疆、巴哈马、巴林、巴巴多斯、Belarus、伯利兹、不丹、佛得角、中国(货币总量目标)、科摩罗、厄立特里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马其顿、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其他、毛利塔尼亚、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属安的列斯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舌尔、所罗门群岛、斯威士兰、叙利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越南 2.盯合成货币(5) 斐济、利比亚、摩洛哥、萨摩亚、瓦努阿图 四、水平波幅盯住汇率(6) 1.合作制度(4) 塞浦路斯、丹麦、斯洛伐克(通货膨胀目标)、斯洛文尼亚 2.其他联合制度(2) 匈牙利(通货膨胀目标)、汤加 五、爬行盯住(5) 玻利维亚、博茨瓦纳、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尼加拉瓜 六、没有预先确定汇率路径的管理浮动(53) 1.货币供给目标(25)

第二章外汇与汇率制度

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制度 (一)单选题 1.目前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有()。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澳大利亚 2.影响汇率的根本因素是()。 A.通货膨胀 B.投机操纵 C.政权更替 D.利率高涨 3.下列哪种标价法是当前绝大多数国家在银行柜台业务实行的标价(A)。 A.直接 B.间接 C.美元 D.非美元 4.银行买进现钞价格比买进外汇凭证的价格(B)。 A.高 B.低 C.相同 D.高3‰ 5.银行买进外汇凭证的价格比买进现钞的价格(B)。 A.低 B.高 C.相同 D.低3‰ 6.购买力平价学说的创始人是()。 A.卡塞尔 B.蒙代尔 C.马歇尔 D.勒纳 7.易于招致国际游资冲击的汇率制度是()汇率制度。 A.固定 B.自由浮动 C.联合浮动 D.管理浮动 8.达到外汇倾销目的一定是本币对外贬值幅度()本币对内贬值幅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2% 9.出口导向的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的外汇政策是()。 A.本币高估 B.本币低估 C.法定贬值 D.法定升值 10.实行进口导向的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的外汇政策是()。 A.本币高估 B.本币低估 C.法定贬值 D.法定升值 11.按外汇资金的性质和用途来划分的汇率有()。 A.官定和市场汇率 B.贸易和金融汇率 C.单一和多种汇率 D.银行间和商业汇率 (二)多选题 1.实行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有()。

A.美国 B.英国 C.南非 D.新西兰 2.一国货币对外汇率上浮,一般()。 A.有利于出口 B.有利于进口 C.不利于出口 D.不利于进口 3.一国货币对外汇率下浮,一般()。 A.不利于出口 B.有利于进口 C.不利于出口 D.不利于进口 4.直接标价法下()。 A.以1个或100个本币作为标准 B.折合成一定数额外币 C.以1个或100个外币作为标准 D.折合成一定数额本币 5.间接标价法下()。 A.以1个或100个本币作为标准 B.折合成一定数额外币 C.以1个或100个外币作为标准 D.折合成一定数额本币 6.银行挂牌的买入汇率是指()。 A.银行买入顾客外汇的价格 B.顾客卖出外汇的价格 C.银行卖出外汇的价格 D.顾客买入外汇的价格 7.利用外汇倾销政策达到扩大出口的前提是()。 A.本国物价继续急剧上涨 B.本国物价上涨相对缓慢 C.出口商品结构相同国家采取对外贬值政策 D.出口商品结构相同国家未采取对外贬值政策 8.浮动汇率制()。

步步高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学案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步步高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学案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定位] 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初中化学把元素分为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___元素;化合物可分为____、____、____和氧化物。化学反应按反应前后反应物、产物的多少和种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得氧失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将进一步探究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探究活动] 1.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例 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②HCl③CaCl 2④CuO⑤H 2 O ⑥Fe 2 O 3 (1)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依据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依据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归纳总结] (1)单一分类法: 。 (2)交叉分类法: 。 (3)树状分类法: 。 [迁移应用] 1.从对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是 (1)Na 2O、CaO、SO 2 、CuO________________。 (2)NaCl、KCl、NaClO 3、CaCl 2 ______________。 (3)HClO 3、KClO 3 、HCl、NaClO 3 ____________。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最新范文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 摘要: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迄今为止,较有影响的汇率制度分类有IMF分类、GGOW分类、Frankel分类、LYS分类、RK分类、CD分类和DLM分类等七种,但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客观性标准。未来汇率制度分类的发展方向,既需要各种分类方法的取长补短,还取决于汇率决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汇率制度分类;基于市场汇率的分类;基于官方汇率的分类 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一、汇率制度分类的发展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早期,成员国很难找到一个与其国际收支均衡相一致的平价,以及伴随货币危机而来的对平价的重新调整,人们由此开始了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持久争论。传统上的汇率制度分类是两分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或弹性汇率),这也是最简单的汇率制度分类。但固定或浮动的程度是很难掌握的,在固定汇率或浮动

汇率之间还存在众多的中间汇率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有两种方法运用于事实上的汇率制度分类:一种方法是通过官方储备和利率的变化来分析中央银行的干预行为(Popper,1994);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检验汇率平价的变化,来对汇率政策的结果进行经验性分析(Frankel,1993)。日以后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除了RR分类以外,一直是这两种分类方法的应用和延伸。 汇率制度分类最根本的问题是基于何种汇率进行分类。现有文献对汇率制度分类的归纳,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事实上(defacto)的分类;另一种是基于各国所公开宣称的法定上(dejure)的分类。由于这两种分类都是基于官方汇率的分类,所以这一归纳存在着局限性,还应进一步扩展。从经济学最核心的一个命题一市场调节还是国家干预--出发,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基于市场汇率还是基于官方汇率来进行分类。 二、七种主要的汇率制度分类 (一)IMF的分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IMF把汇率制度简单地分为钉住和其它;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IMF则不断地细化汇率制度分类。IMF 原来对各成员国汇率制度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各成员国所公开宣称的汇率制度;但纯粹依赖各成员国所宣称的汇率制度的分类,具有事实做法和官方宣称经常不符的局限性。IMF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对基于官方宣称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进行了修正,其1999年的分类是:(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主要有美元化和货币联盟;(2)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汇率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主要发达国家主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英镑贬值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发达国家纷纷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 与之相对应,汇率理论也分为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以及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下面按照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分类,介绍主要的汇率理论对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的研究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理论 铸币平价说和国际供贷说是金本位货币制度下的主要汇率理论。铸币平价说认为: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这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只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并且买卖不受限制,就不会出现银行券的发行超过黄金储备导致过量发行,银行券就不会贬值,汇率也就会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 国际借贷说亦称外汇供求说或国际收支说。1861年英国的戈森在《外汇供求》一书中阐述了国际借贷说。这是最早出现的较成体系的汇率学说。戈森认为:虽然物价涨落、黄

金存量、信用状况和利率等都会引起汇率变动,但国际借贷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国际借贷的到期收付差额,才会引起汇率变动。这是应用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及供求法则来诠释汇率变动的原因。在这一时期,铸币平价成为两国货币兑换的客观标准,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汇率波动主要是由于外汇供求变动,所以国际借贷说在形成后的二、三十年间在汇率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金本位制时期,马克思认为两种货币的兑换以其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引起汇率变动的一般原因:一是对外的现金支付差额(不管造成差额的是何原因);二是一国货币(金属货币抑或纸币)的贬值;三是两国分别以金和银作为货币,这两种金属价值出现相对变动即两国铸币平价变动。马克思还分析了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关系以及民众心理对汇率影响等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发生经济危机和黄金大量外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了金币本位制,而改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风暴的摧毁下,金本位制土崩瓦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取而代之,各国货币汇率跌宕起伏。面对这种新情况,许多经济学者探讨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问题并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在这一时期的汇率理论中,传统的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和利率平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学板块 人 板块一 生活中的分类及分类定义 任务1.1 认识并能举出生活中的各种分类,体会并感受生活中的分类意义。 任务1.2 认识并理解分类的标准及重要性,明确分类的定义 活动1.1,1:进行“记忆游戏”,看同学们在20s 内可以记住多少个屏幕上的内容 活动1.1.2:例举生活中的各种分类的例子,感受分类的意义 活动2,1.1:例举生活中衣物整理的例子,看同学如何整理分类? 活动 2.1.2: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如何将物质进行分类的?并学习物质分类的定义。 板块二 化学中的常用分 类 任务2.1 感受单一分类方法的缺点和不足 任务2.2 掌握交叉分类方法,并能正确的应用两种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任务2.4 思考并回顾化学中常用的分类方法,以及理解这节课对物质分类活动2.1.1 :对K 2SO 4 、Na 2CO 3、K 2CO 3、Na 2SO 4这四种物质分类。 活动2.2.:1:给体育明星进行连线 活动2.2.2:用交叉法对K 2SO 4 、Na 2CO 3、K 2CO 3、Na 2SO 进行连线,分类 活动2.4,1:回顾这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标准及意义。 任务2.3 掌握树状分类方法,并能正确的应用两种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活动2.3.:1:回忆初中所学习的各种物质类别的概念。 活动 2.3.:2:学习树状分类法,并对物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这几个概念进行分类

物质的分类(课时一) §2.1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型新知识课 授课人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课标在本节的要求是“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 质进行分类,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简单分类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教材所增添的“新”内容之一。在初高中 的学习中,贯穿中学化学的学习,对中学化学的教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 用。学生既可以对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又可以在学生掌握科学 的方法后对以后的化学知识进行更加系统和有效地学习。从新课程内容编排的 角度看,新课程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一条主线,每一种类 别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是从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作为切入点展开,这样可以 举一反三,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调理型。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 学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共性的 角度出发来学习化学,学生会对化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更加完备。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已经有了生活中对很多事物是分类的概念。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四种基本反应, 以及酸、碱、盐、氧化物等化学的基本内容,但却没有概括过这些物质间所存 在的共性,以及物质与物质间的转化规律。由此学生对初中学习的基本反应的 本质以及物质的概念还未完全的掌握。通过物质的分类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 以将初中化学学习的知己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系统的分类观,由此更有利于 对高中化学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学习几种分类方法,并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可根据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对一些简单的基本化学反应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对物质的分类方法,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

汇率制度习题与答案

汇率制度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被称为________。 2、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两国货币比价________,其波动的界限________的一种汇率制度。与此相对,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随________的变化而自由涨落,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 3、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1994年1月l日开始,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形成了以________为基础的、________________汇率制。 5、1996年底,人民币实现________可兑换,并且要扩大开放,逐步使人民币实现________可兑换,以最终达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属固定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有( )。 A.国际金本位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D.以上都是 2、与固定汇率制相比,浮动汇率制的主要优点是( )。 A.自动调节国际收支B.保证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C.缓解国际游资的冲击D.避免国际性的通货膨胀传播 3、按照政府对汇率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度可分为( )。 A.单独浮动B.清洁浮动 C.联合浮动D.肮脏浮动 4、国家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则实行同升同降的浮动汇率制度是()。 A.联系汇率制B.弹性汇率制 C.联合浮动汇率制D.钉住汇率制 5、一国货币当局按照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

干预,以使本国货币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的汇率制度是( )。 A.管理浮动汇率制B.弹性汇率制 C.联合浮动汇率制D.钉住汇率制 6、各国执行外汇管理的机构通常包括( )。 A.外汇银行B.外贸管理机构 C.海关D.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 7、外汇管制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 A.对外汇资金的管制B.对货币兑换的管制 C.对黄金、现钞的管制D.对汇率的管制 8、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1994年我国又迈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从这一年起( )。 A.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B.实行统一的银行结售汇制 C.建立了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 D.停止发行外汇券 9、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该货币篮子中的货币种类主要包括( )。 A.美元B.日元 C.欧元D.韩元 10、我国香港使用的汇率制度是( )。 A.货币局制度B.联系汇率制度 C.管理浮动汇率制D.爬行钉住汇率制 11、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类型是()。 A. 联系汇率制 B. 固定汇率制 C. 浮动汇率制 D. 联合浮动 12、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开始规定成员国汇率波动幅度为()。 A. ±10% B. ±2.25% C. ±1% D. ±10%~±20% 13、1973年春以后的国际汇率制度性质是()。 A.固定汇率制度 B.钉住汇率制度 C.联系汇率制度 D.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分类,汇率制度安排

汇率的种类: a.单一汇率与复汇率。(这是根据经济生活中使用的汇率数量划分的) 单一汇率是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只有一种汇率,这种汇率通用于该国所有的国际交往中。 复汇率是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不同的汇率用于不同的经贸活动。 b.市场汇率,官方汇率和xx汇率。 市场汇率是指在没有外汇管制或外汇管制较松的国家,由外汇的供求决定的汇率。 官方汇率是指在外汇管制较严的国家,由一国货币管理当局对外制定和公布的汇率。 黑市汇率是指在外汇管制较严的国家,汇率由官方制定,但是存在一个不被官方认可的一种盲目性较强的供求关系,从而形成一种不被官方认可的汇率,这种汇率比较接近市场汇率,但是在操作上不尽规范。 c.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这是根据汇率能否随市场供求变化而自由波动以及波动范围是否存在限制划分的) 固定汇率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和维持本国货币与该单位参照物的固定比价和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是指汇率水平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干预的汇率制度。如果政府对汇率的波动不加干预,完全听任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称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若政府出于某种目的,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则称为“管理浮动”或“肮脏浮动”。 课本P56,57对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制安排:

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制度安排如表所示。 汇率制度安排 汇率制度类型 无独立法定货币汇率安排(可理解为完全 的固定汇率制) 货币局制度特点 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唯一的法偿货币在本国流通,或者是货币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安排。 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对本国的货币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 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包括名义为管理浮动钉住单一货币或货币篮子,汇率波动幅度最大不超过制而实质为钉住汇率制) 中心汇率上下的1% 钉住水平带的汇率制钉住制,且允许汇率波动的幅度超过中心汇率上下的1% 爬行钉住制 爬行的带状汇率制 没有事先宣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该国货币按照某一固定的事先宣布的管理幅度或者根据某些量化指标的变化,定期小幅度调整。 与“爬行钉住制”相似,区别在于此类货币围绕中心汇率保持一定的波动幅度。 货币当局通过在外汇市场主动干预来影响汇率走势,这种干预既无事先明确的规定承诺,也无事先宣布的路径。

简单分类方法及其应用__第1课时_导学案

《必修Ⅰ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导学案(第1课时) 高一班第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标要求】 1.了解分类法以及分类方法的意义; 2.了解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并实践对所学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方法运用的实践,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新课导学】阅读教材P24-25思考: 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 【问题导入】 1、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以分为,,三态。 例如:对于空气、水、硫酸、矿石、石油、煤炭,进行从状态分类,可以将归为一类。 将归为一类,将归为一类。 2、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了元素和元素;其中Na、Mg 、Al 、Fe、 Cu、 Zn等属于元素,O、 S、 N、 P、 Cl等属于元素。 3、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为:、、、四 大类,是否还可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分别是、、、。 【探求新知】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人们可以分类进行学习,从而认识他们的性质。同类事物可以使人的认识举一反三,不同类的事物可以使人的认识由此及彼。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例: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①海水②蒸馏水③氨水④食盐水⑤汞⑥液溴⑦硝酸溶液⑧硝酸银⑨纯碱⑩烧碱⑾乙醇⑿生石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 1、交叉分类法 定义: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例:①根据某些盐的交叉分类作出有关连线按阴离子分类按阳离子分类 Na 2CO 3 碳酸盐 Na 2 SO 4 钠盐 K 2SO 4 硫酸盐 K 2 CO 3 钾盐 Na 2 CO 3 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Na 2 SO 4 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K 2 SO 4 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K 2 CO 3 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②对下列碱进行交叉分类 NaOH KOH 碱碱 M g(O H) 2 碱 B a(O H) 2 碱 ③根据下图中物质及其类型之间的关系分别作出有关连线 可溶性盐钠盐 Na 2 CO 3 难溶性盐钡盐 NaHCO 3 正盐碳酸盐 Na 2 SO 4 酸式盐 BaSO 4 硫酸盐 2、树状分类法 例:化合物树状分类 等 3 .H 2 O 等 NaCl 等 等 例:①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CuO、 O2、H2O、空气、Fe 矮油,你又想偷懒啊?反省反省吧,亲!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先必须做一名奋斗者。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研究综述.doc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汇率制度选择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学者们对不同类型的国家进行了细分,挑战了传统理论,并且通过实证检验来寻找最有效的汇率制度,为不同类型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汇率制度选择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绩效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之中,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更加频繁,使得汇率成为了一个被更多人关注的重要经济变量。 汇率制度的选择需要契合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主流观点中,判断一种汇率制度是否适合一般依照两种标准:宏观经济绩效标准和微观主体福利标准。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与汇

率制度选择理论有关的最新文献,可以发现,最新的文献大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主体不断拓展,有些学者集中研究某一个国家,而有些通过多国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国外学者的视角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甚至涉及到一些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国家。许多文献通过一国或者多国的数据对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进行检验,得出了不完全一致的结果,并结合经济实际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Coulibaly Davis (2013) 研究了非洲法郎金融共同体的作用,结果表明这种金融共同体对通胀有帮助,但是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作用。证据表明,在南撒哈拉沙漠国家,盯住汇率政策有利于财政政策的实施,但是对货币政策不利。当一个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时,经济体受益于更好的财政收支平衡。但由于盯住汇率政策似乎对经济增长有负面作用,应当选择一个没有锚定特定通货的货币联盟或者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Hiroyuki Yamada (2012) 研究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和通胀目标制对于通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胀目标制在降低通胀率方面优于固定汇率制,至少和固定汇率制效果一样好,而中间汇率制度和灵活的汇率制度下的通胀率在大多数情形下更高一些。

第三章 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单项选择(下列题目中,只有1个答案正确,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 1.对我国而言,下列哪个汇率表示采用的是间接标价法()。 A.1人民币=0.14064美元 B.1美元=6.82人民币 C.1欧元=10.23人民币 D.1英镑=9.15人民币 2.中间汇率是指以下哪两种汇率的算术平均数()。 A.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B.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C.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D.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3.人民币对以下哪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为套算汇率()。 A.港币 B.日元 C.澳大利亚元 D.欧元 4.按外汇银行的营业时间,汇率可分为()。 A.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B.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C.电汇汇率、票汇汇率和信汇汇率 D.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5.国际借贷说认为本币贬值的原因是()。 A.固定债权大于固定债务 B.固定债务大于固定债权 C.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 D.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 6.()认为汇率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是由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A.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B.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C.汇兑心理说D.利率平价理论 7.汇率的决定取决于金平价并上下有限波动存在于()。 A.国际金本位制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 D.区域性货币制度 8.换汇成本说是中国学者结合国情在()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汇率决定理论。 A.国际借贷理论 B.国际收支说 C.购买力平价理论 D.货币分析模型 9.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为基础的。 A.金本位 B.黄金和美元 C.美元本位 D.信用货币本位 10.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难以使本国货币保持稳定的汇率水平,或为了稳定与关系最密切的国家的经济往来,通常采用()。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C.管理浮动汇率制 D.盯住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一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架,将知识系统化。 3、掌握“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二)过程与方法 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2、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 【讲述】请同学们把书拿出来,翻到课本24页,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引入】 【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可以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 【提问】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大型商场中的物品分类、图书馆里书籍的分类、网络中的信息分类、QQ好友的分类等)。 【过渡】举了这么多应用分类的例子,那么分类的概念是什么呢?请阅读课本第24页第一段,找出分类法的概念。 【板书】§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板书】一、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划分。 【强调】这里的“标准”加了双引号,表示强调,那究竟什么是标准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班一共有八十几个学生,根据是否住校,可分为走读生和住读生,“是否住校”就是分类的标准。 【讲述】在划分时我们只用了“是否住校”这一个标准,因此,我们称这种只采用一个标准分类的方法为“单一分类法”。 【板书】二、分类的方法 1、单一分类法(单分类) 【转折】单一分类法使用简单,但是,由于这种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再学习一些其他的分类方法,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交叉分类法。 那么,究竟什么是交叉分类法?接下来,我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给你们讲述一下。

第三章 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

第三章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名词解释 1. 汇率: 2. 复汇率: 3. 套算汇率; 4. 间接标价法: 5. 浮动汇率制度: 6. 钉住浮动: 7. 自由外汇与记账外汇: 8. 铸币平价: 9. 固定汇率制: 10. 联合浮动: 二.填空题。 1.在间接标价法下,外币数字增大时则本币币值()。 2.银行的现钞买入汇率要比电汇汇率()。 3.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大致以()为界限。 4.影响一国货币汇价变动的三个主要因素是(),(),()。*5.一国货币贬值通过(),(),()等三个主要方面表现出来。 6.我出口企业向银行结售外汇时,应按()汇率折算。 7.一般情况下,一国提高国内利率水平,其货币的对外汇率就会()。 8.纽约外汇市场公布的美元与英镑的汇率,采用的是()标价法。 *9.战后美元第一次贬值后,西方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为金平价的上下各 2.25%,而西欧共同市场为加强政治经济联系,把成员国货币汇率波动幅度缩小为 上下各1.125%,这被称为(“”)。 10.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与()挂钩,()与()挂钩。 11.一国货币当局制定的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的汇率称为()。 12.从国际汇率制度角度划分,汇率可分为()和()。 13.从外汇交易的交割期限角度划分,汇率可分为()和()。 14.从外汇管制的松紧程度划分,汇率可分为()和()。 15.从外汇交易的支付方式划分,汇率可分为()和()。 16.欧盟成员国当今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 17.西方国家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于()年确立的,它标示着()的崩溃。 18.在金本位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汇率波动的界限是()。 19.在直接标价法下,标价数的数字比以前增加,表明外汇汇率(),本币汇率()。 20.一般来说,一国通胀率越高,则该国货币对外汇价就会()。 21.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直接标价法,()和()则是采用

教学方法的种类

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法的理论是教学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人类有教学活动开始,随之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在千百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人们创造和总结出难以记数的各种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中外对教学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于时代的不同,由于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由于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 2、教学方法不同界定之间的共性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3、教学方法的内涵[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各种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将它们归属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 (一)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 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2.1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而且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这个时段的教学,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教育者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随时关注学生动态,适时调整教学难度。 教材分析 本课时属于高一化学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连接初、高中化学的桥梁和纽带,对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高中化学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复习初中化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进新知识。 物质的分类初中已经涉及到一些,学生并不陌生,因此,进行教学时,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所涉及到的初中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利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对常见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2)了解常见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且能学以致用。 (二)过程与方法 从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分类现象引入,强调分类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继而推进新课;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适时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随时观察学生的动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控制知识的难度;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分类法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常见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明白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分类及应用,常见物质及相关概念的辨别。 教学难点 常见物质及概念的辨别,物质分类及其应用。

汇率规章制度地分类国别分布

汇率制度的分类、国别分布及历史演进 内容提要:汇率制度的合理分类是许多汇率制度实证研究的前提,不同的分类往往带来不同的实证结果。以往的实证研究采用的主要是IMF的名义分类,近些年来IMF采用了新的实际分类方法,许多研究者也开始提出一些更为合理的分类并利用不同的方法构造汇率制度分类的数据集。本文对汇率制度分类的最新进展进行回顾,对一些汇率制度分类数据集进行介绍,并利用其中的一些数据集描述汇率制度历史演进情况,发现不同的数据集给出的汇率制度分类是不同的,描绘出的汇率制度演进也有很大差异。根据IMF官方数据,我们也给出了2006年汇率制度的国别分布情况。 关键词:汇率制度名义分类实际分类 一、引言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在经济开放中关于本国与他国之间的名义汇率决定和调整的制度安排。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在古典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一国往往在汇率制度选择上有较少的自由。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一个国家有更多的自由根据本国经济特征和本国与世界经济之联系去选择适合该国的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安排也因此成为一个国家确定其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 目前我国已累积超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连年持续的巨大贸易顺差导致美国等国家施压人民币实行升值,进而要求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2005年7月,我国央行根据对实际经济金融形势做出的判断和评估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适度调整,将盯住单一的美元汇率转移到以盯住一篮子货币为参考,从而扩大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空间和灵活性。人民币汇率制度将还要向怎样的制度转变,汇率制度变化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问题是对中国政府经济金融决策和管理能力的考验,也向中国学界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关于汇率制度选择方面,目前国际上的理论相对零散,没有统一的模型框架。一些问题上存有争议,更多的问题悬而未决。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研究需要实证研究的支撑,而实证研究中无论是研究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条件还是不同汇率制度对经济表现的影响,首先面临的就是汇率制度分类问题。要清楚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采取的究竟是何种汇率制度,首先也需要对汇率制度有一个合理的分类。教科书中或者理论讨论中的汇率制度,往往只有固定和浮动两类。实证研究中,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汇率制度的分类不尽相同,但大多数是按照汇率制度的灵活程度在完全固定和自由浮动之间,又细分了形形色色的中间汇率制度。早期的分类往往是根据官方宣告的名义(de jure)分类,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者采用较为“科学”的实际(de facto)分类。

“新共识”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理论述评

李芳、唐文进:“新共识”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理论述评 “新共识”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理论述评 李芳 唐文进* 摘 要:“新共识”宏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本世纪以来出现大量经典文献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新共识”宏观经济模型中,货币存量不起作用,但货币政策在“新共识”中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和增长具有破坏性作用,而货币政策可以决定通货膨胀。“新共识”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采用盯住通货膨胀的方式,通过调节利率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利率可以通过利率渠道、财富效应渠道、汇率渠道、货币渠道、窄的信贷渠道和宽的信贷渠道六个渠道对经济产生影响,以实现它的最终目标。“新共识”宏观经济学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和20世纪80年代的新凯恩斯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政策主张上甚至“恢复”了货币主义。 关键词:“新共识”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理论 “新共识”宏观经济学(“New Consensus” Macroeconomics )是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本世纪以来出现大量经典文献并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思想的“新共识”,它源于新凯恩斯主义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凯恩斯主义。在“新共识”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的作用下降,货币政策的作用提升,货币政策的重点是盯住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利率,这样的政策主张也被称作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共识”。 一、“新共识”宏观经济模型 “新共识”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的本〃伯南克(Ben Bernanke )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劳伦斯·梅耶(Laurence Meyer ),英国剑桥大学的Philip Arestis 和丽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 )的Malcolm Sawyer ,同时也包括西班牙Pompe u Fabra 大学(Universitat Pompeu Fabra )的R. Clarida ,J. Gali 和美国纽约大学的M. Gertler 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的B. T. McCallum 等。“新共识”宏观经济学中关键的理论基础可以用由三个方程组成的模型表示如下: (1)()()()[]11312110s p E R a Y E a Y a a Y t t t g t g t g t +--++=++- (2)()()()1..32213121=++++=+-b b t s s p E b p b Y b p t t t g t t (3)()()132111--++-+++=t T t g t t t e t R c p p c Y c p E r R 其中,Y g 是产出缺口,R 是名义利率,p 是通胀率,p T 是目标通胀率,r e 是均衡的实际利率,即当方程(2)中的产出缺口为0、通货膨胀率为常数时的利率,s i (i=1,2)代表随机冲击。方程(3)不包含随机冲击,表示没有随机错误的货币政策运行。方程中需求和供给冲击通过产出缺口(潜在产出)和Philips 曲线中的随机冲击两条路径被包含在其中。三个方程中有三个未知数:产出,利率和通货膨胀。 方程(1)是总需求方程,其中产出缺口由过去的产出缺口、预期的产出缺口和实际利率决定。 * 李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讲师,在读经济学博士;唐文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市场与投资,兴趣集中在消费视角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突发事件等两大领域。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278574.html,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10-10-9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文/王晓丽 [导读]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 王晓丽(中平能化集团天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F821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了解世界汇率制度的变革,及各种制度选择的优缺点我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中间汇率制度 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世界范围内就不在存在统一的汇率安排,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和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这些汇率制度谁更优秀一些,或者是谁更符合现代世界经济潮流一些,都成了各个学术流派争论的焦点问题,再讨论这些观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前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几种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汇率制度的分类一般根据货币当局对汇率变动限制的幅度为标准来划分。一种极端是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不公布形成的本币兑换价格,本币的兑换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也不为了稳定或影响汇率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另一种极端是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作出承诺,在准永久性基础上保持汇率不变。在两种极端之内,有各种形式的汇率制度排,汇率的固定成了一个相对的问题。汇率的相对固定一般是通过平价的调整或者通过围绕平价浮动范围的调整得以实现。 IMF将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8类:(1)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2)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钉住汇率安排;(4)水平带内的钉住汇率制度;(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6)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度;(8)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一)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这种情况是指以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唯一的法偿货币在本国流通,或者是货币联盟成员之间的汇率安排。比如实施欧元币制的国家以及一些根本没有自己的法定货币的国家和地区。 (二)货币局制度:明确规定了本国货币与某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货币当局无条件地按固定汇率出售或赎回本币,而且这是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方式,即该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发行完全以外汇储备为后盾。该制度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制度可信度高,缺点是过于僵硬,货币当局丧失主动权,这种制度适用于小型开放的经济体,比如香港的联系汇率。 (三)钉住汇率制:是指汇率在货币当局的干预下,钉住某一指标的汇率制度安排,钉住制有很多种形式:(1)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钉住单一货币或者是一篮子货币,宣布钉住义务,一般来说汇率波动的最大幅度不超过中心汇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