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

实验二-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
实验二-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

实验二-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实验题目: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指导教师:

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VI编译环境。

2.掌握GCC编译命令。

3.掌握多个文件共同编译方法。

4.掌握GDB调试命令。

5.了解多线程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

6.学习 pthread 库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

7.硬件:PC机

8.软件:LINUX操作系统、虚拟机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1.在VI编辑器里编写两个文件(其中一个为主程序,实现显示“hello,linux world,

I am 1405014XXX XXX”,,一个为子程序,实现1~n的乘法),为其书写头文件,共同

编译为可执行文件,执行,观察运行结果。学习书写MAKEFILE文件,编译,执行,观察结果。利用GCC 编译(加参数-g)为可执行文件,利用GDB调试,学习GDB调试命令。

2.编写多线程程序设计。编译并运行,观察结果。(可参照课件或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步骤或程序流程

1.Gcc编译实验

1)编写实验代码:

图3.1实验主程序

图3.2实验子程序

2)编写Makefile文件:

图3.3 Makefile文件3)Make执行Makefile文件,生成可执行程序并运行:

图3.4 执行

4)Gdb调试运行:

图3.5 gdb调试显示代码

图3.6 gdb调试断点运行

图3.7 gdb调试逐步运行

2.多线程程序设计:

1)对实验代码进行gcc编译:

图3.7gcc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2)运行结果:

图3.8程序运行结果

五、实验数据及程序代码

1.Gcc编译实验:

1)主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y2.h"

int main()

{

p rintf("hello.Linux world.I am 1405014232 zzm\n");

m y2();

}

2)实验子程序:

#include "my2.h"

#include "stdio.h"

void my2()

{

i nt i=1;

float s=1

i nt N;

p rintf("Please input n:\n");

s canf("%d",&N);

f or(i,i<=n,i++)

s*=i;

p rintf("result:");

p rintf("%f",s);

}

3).h头文件:

#ifndef _MY2_H

#define _MY2_H

int main();

void my2();

#endif

4)makefile执行文件:

zzmgo: my2.o my1.o

gcc -o zzmgo my2.o my1.o my1.o: my1.c my2.h

gcc -c my1.c

my2.o:my2.c my2.h

gcc -c my2.c

clean:

r m -rf my1.o my2.o zzmgo

1.多线程程序设计: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thread.h"

#define

BUFFER_SIZE 16

/* Circular buffer of integers. */

struct prodcons {

int buffer[BUFFER_SIZE];

/* the actual data

*/

pthread_mutex_t lock;

/* mutex ensuring exclusive access to buffer */

int readpos, writepos;

/* positions for reading and writing */

pthread_cond_t notempty;

/* signaled when buffer is not empty */ pthread_cond_t notfull;

/* signaled when buffer is not full */ };

/*--------------------------------------------------------* /

/* Initialize a buffer */

void init(struct prodcons * b)

{

pthread_mutex_init(&b ->lock, NULL);

pthread_cond_init(&b->notempty, NULL);

pthread_cond_init(&b->notfull, NULL);

b->readpos = 0;

b->writepos = 0;

}

/*--------------------------------------------------------* /

/* Store an integer in the buffer */

void put(struct prodcons * b, int data) {

p thread_mutex_loc k(&b->lock);

/* Wait until buffer is not full */

while

((b->writepos + 1) % BUFFER_SIZE == b->readpos) {

printf("wait for not full\n");

pthread_cond_wait(&b ->notfull, &b->lock);

}

/* Write the data and advance write pointer */

b->buffer[b->writepo s] = data;

b->writepos++;

if

(b->writepos >= BUFFER_SIZE)

b->writepos = 0;

/* Signal that the buffer is now not empty */

pthread_cond_signal( &b->notempty);

p thread_mutex_unl ock(&b->lock);

}

/*--------------------------------------------------------* /

/* Read and remove an integer from the buffer */

int get(struct prodcons * b)

{

int data;

p thread_mutex_loc k(&b->lock);

/* Wait until buffer is not empty */

while

(b->writepos == b->readpos) {

printf("wait for not empty\n");

pthread_cond_wait(&b ->notempty, &b->lock);

}

/* Read the data and advance read pointer */

data = b->buffer[b->readpos] ;

b->readpos++;

if

(b->readpos >= BUFFER_SIZE)

b->readpos = 0;

/* Signal that the buffer is now not full */

pthread_cond_signal( &b->notfull);

pthread_mutex_unlock (&b->lock);

return data;

}

/*--------------------------------------------------------* /

#define OVER (-1)

struct prodcons buffer;

/*--------------------------------------------------------*

/

void * producer(void * data) {

int n;

for (n = 0; n < 1000; n++) {

printf("

put-->%d\n", n);

put(&buffer, n);

}

put(&buffer, OVER);

printf("producer stopped!\n");

return NULL;

}

/*--------------------------------------------------------* /

void * consumer(void * data) {

int d;

while (1) {

d = get(&buffer);

if (d == OVER ) break;

printf(" %d-->get\n", d);

}

printf("consumer stopped!\n");

return NULL;

}

/*------------------------------------

--------------------* /

int main(void)

{

pthread_t th_a, th_b;

void * retval;

init(&buffer);

pthread_create(&th_a, NULL, producer, 0);

pthread_create(&th_b, NULL, consumer, 0);

/* Wait until producer and consumer finish.

*/

pthread_join(th_a,

&retval);

pthread_join(th_b,

&retval);

return 0;

}

六、实验数据分析及处理

1.实验结构流程图:

本实验为著名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模型的实现,主程序中分别启动生产者线程和消费者线程。生产者线程不断顺序地将 0 到 1000 的数字写入共享的循环缓冲区,同时消费者线程不断地从共享的循环缓冲区读取数据。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6.1 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源代码结构流程图

2.主要函数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生产者写入缓冲区和消费者从缓冲区读数的具体流程,生产者首先要获得互斥锁,并且判断写指针+1 后是否等于读指针,如果相等则进入等待状态,等候条件变量 notfull;如果不等则向缓冲区中写一个整数,并且设置条件变量为notempty,最后释放互斥锁。消费者线程与生产者线程类似,这里就不再过多介绍了。

流程图如下:

图6.2 生产消费流程图

3.主要的多线程API:

在本程序的代码中大量的使用了线程函数,如pthread_cond_signal、pthread_mutex_init、pthread_mutex_lock 等等,这些函数的作用是什么,在哪里定义的,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中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函数做一些详细的说明。

1)pthread_create 线程创建函数:

int pthread_create (pthread_t * thread_id,__const pthread_attr_t * __attr,

void *(*__start_routine) (void *),void *__restrict

__arg)

线程创建函数第一个参数为指向线程标识符的指针,第二个参数用来设置线程属性,第三个参数是线程运行函数的起始地址,最后一个参数是运行函数的参数。这里,我们的函数thread 不需要参数,所以最后一个参数设为空指针。第二个参数我们也设为空

指针,这样将生成默认属性的线程。当创建线程成功时,函数返回 0,若不为 0 则说明创建线程失败,常见的错误返回代码为 EAGAIN 和 EINVAL。前者表示系统限制创建新的线程,例如线程数目过多了;后者表示第二个参数代表的线程属性值非法。创建线程成功后,新创建的线程则运行参数三和参数四确定的函数,原来的线程则继续运行下一行代码。

2)pthread_join 函数用来等待一个线程的结束。函数原型为:

int pthread_join (pthread_t __th, void **__thread_return)

第一个参数为被等待的线程标识符,第二个参数为一个用户定义的指针,它可以用来存储被等待线程的返回值。这个函数是一个线程阻塞的函数,调用它的函数将一直等待到被等待的线程结束为止,当函数返回时,被等待线程的资源被收回。

3)pthread_exit 函数:

一个线程的结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象我们上面的例子一样,函数结束了,调用它的线程也就结束了;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函数 pthread_exit 来实现。它的函数原型为:void pthread_exit (void *__retval)

唯一的参数是函数的返回代码,只要pthread_join 中的第二个参数thread_return 不是NULL,这个值将被传递给 thread_return。最后要说明的是,一个线程不能被多个线程等待,否则第一个接收到信号的线程成功返回,其余调用pthread_join 的线程则返回错误代码 ESRCH。下面我们来介绍有关条件变量的内容。使用互斥锁来可实现线程间数据的共享和通信,互斥锁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它只有两种状态:锁定和非锁定。而条件变量通过允许线程阻塞和等待另一个线程发送信号的方法弥补了互斥锁的不足,它常和互斥锁一起使用。使用时,条件变量被用来阻塞一个线程,当条件不满足时,线程往往解开相应的互斥锁并等待条件发生变化。一旦其它的某个线程改变了条件变量,它将通知相应的条件变量唤醒一个或多个正被此条件变量阻塞的线程。

这些线程将重新锁定互斥锁并重新测试条件是否满足。一般说来,条件变量被用来进行线线程间的同步。

七、实验结论与感悟(或讨论)

总结实验。对实验的感受和领悟。对实验中某些问题、现象、方法、数据、结果等等内容的讨论。

实验七:Linux多线程编程(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七:Linux多线程编程(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七:Linux多线程编程(4课时) 实验目的:掌握线程的概念;熟悉Linux下线程程序编译的过程;掌握多线程程序编写方法。 实验原理:为什么有了进程的概念后,还要再引入线程呢?使用多线程到底有哪些好处?什么的系统应该选用多线程?我们首先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1 多线程概念 使用多线程的理由之一是和进程相比,它是一种非常"节俭"的多任务操作方式。运行于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它们彼此之间使用相同的地址空间,共享大部分数据,启动一个线程所花费的空间远远小于启动一个进程所花费的空间。 使用多线程的理由之二是线程间方便的通信机制。同一进程下的线程之间共享数据空间,所以一个线程的数据可以直接为其它线程所用,这不仅快捷,而且方便。2多线程编程函数 Linux系统下的多线程遵循POSIX线程接口,称为pthread。编写Linux下的多线程程序,需要使用头文件pthread.h,连接时需要使用库libpthread.a。pthread_t在头文件/usr/include/bits/pthreadtypes.h中定义: typedef unsigned long int pthread_t; 它是一个线程的标识符。 函数pthread_create用来创建一个线程,它的原型为: extern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hrea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 void *(*start_routine) (void *), void *arg)); 第一个参数为指向线程标识符的指针,第二个参数用来设置线程属性,第三个参数是线程运行函数的起始地址,最后一个参数是运行函数的参数。 函数pthread_join用来等待一个线程的结束。函数原型为: extern int pthread_join(pthread_t th, void **thread_return); 第一个参数为被等待的线程标识符,第二个参数为一个用户定义的指针,它可以用来存储被等待线程的返回值。 函数pthread_exit的函数原型为: extern void pthread_exit(void *retval); 唯一的参数是函数的返回代码,只要pthread_join中的第二个参数thread_return不是NULL,这个值将被传递给thread_return。 3 修改线程的属性 线程属性结构为pthread_attr_t,它在头文件/usr/include/pthread.h中定义。属性值不能直接设置,须使用相关函数进行操作,初始化的函数为pthread_attr_init,这个函数必须在pthread_create函数之前调用。 设置线程绑定状态的函数为pthread_attr_setscope,它有两个参数,第一个是指向属性结构的指针,第二个是绑定类型,它有两个取值:PTHREAD_SCOPE_SYSTEM(绑定的)和PTHREAD_SCOPE_PROCESS(非绑定的)。 另外一个可能常用的属性是线程的优先级,它存放在结构sched_param中。用函数pthread_attr_getschedparam和函数pthread_attr_setschedparam进行存放,一般说来,我们总是先取优先级,对取得的值修改后再存放回去。 4 线程的数据处理

Linux多线程编程的基本的函数

Posix线程编程指南(一) 线程创建与取消 这是一个关于Posix线程编程的专栏。作者在阐明概念的基础上,将向您详细讲述Posix线程库API。本文是第一篇将向您讲述线程的创建与取消。 线程创建 1.1 线程与进程 相对进程而言,线程是一个更加接近于执行体的概念,它可以与同进程中的其他线程共享数据,但拥有自己的栈空间,拥有独立的执行序列。在串行程序基础上引入线程和进程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并发度,从而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和响应时间。 线程和进程在使用上各有优缺点:线程执行开销小,但不利于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而进程正相反。同时,线程适合于在SMP机器上运行,而进程则可以跨机器迁移。 1.2 创建线程 POSIX通过pthread_create()函数创建线程,API定义如下: 与fork()调用创建一个进程的方法不同,pthread_create()创建的线程并不具备与主线程(即调用pthread_create()的线程)同样的执行序列,而是使其运行 start_routine(arg)函数。thread返回创建的线程ID,而attr是创建线程时设置的线程属性(见下)。pthread_create()的返回值表示线程创建是否成功。尽管arg是void *类型的变量,但它同样可以作为任意类型的参数传给start_routine()函数;同时,start_routine()可以返回一个void *类型的返回值,而这个返回值也可以是其他类型,并由pthread_join()获取。 1.3 线程创建属性 pthread_create()中的attr参数是一个结构指针,结构中的元素分别对应着新线程的运行属性,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__detachstate,表示新线程是否与进程中其他线程脱离同步,如果置位则新线程不能用pthread_join()来同步,且在退出时自行释放所占用的资源。缺省为 PTHREAD_CREATE_JOINABLE状态。这个属性也可以在线程创建并运行以后用pthread_detach()来设置,而一旦设置为PTHREAD_CREATE_DETACH状态(不论是创建时设置还是运行时设置)则不能再恢复到PTHREAD_CREATE_JOINABLE状态。

实验二顺序程序设计

实验二简单C程序设计—顺序结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语句――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 2.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输出符。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掌握各种格式输出符的使用方法。 #include int main() {int a,b; float d,e; char c1,c2; double f,g; long n,m; unsigned p,q; a=61;b=62; c1='a';c2='b'; d=3.56; e=-6.87; f=3156.890121;g=0.123456789; m=50000;n=-60000; p=32768;q=40000; printf("a=%d,b=%d\nc1=%c,c2=%c\nd=%6.2f,e=%6.2f\n",a,b,c1,c2,d,e); printf("f=%15.6f,g=%15.12f\nm=%ld,n=%ld\np=%u,q=%u\n",f,g,m,n,p,q); return 0; } (1)运行此程序并分析运行结果。 a,b都是以整型输出。C1c2以字符型输出。d,e以浮点型输出,数据长度都为6位,所以前面都有空格占位,加上小数点,数字或负号一共6位。 f以浮点型输出,数据长度为15位,小数位有6位,故前面有四个空格;g以浮点型输出,数据长度为15位,小数位有12位,故前面有一个空格;m,n都以长整型输出;p,q都以无字符型输出。 (2)在此基础上,修改程序的第9-14行: a=61;b=62; c1=a;c2=b; f=3156,890121;g=0.123456789; d=f;e=g; p=a=m=50000;q=b=n=-60000; 运行程序,分析运行结果。 把a,b的值依次赋给c1,c2,c1,c2的数据类型为字符型,根Ascll代码可知61对应=,62对应>;将f,g的值赋给d,e,d,e的数据类型为浮点型,且数据长度为6位,小数位有2位,故得出此结果;按照运算符的结合顺序可知程序把50000依次赋给了m,p,a,把-60000

实验五 多线程程序设计(汽院含答案)

实验五多线程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Java语言中多线程编程的基本方法 2.掌握Runnable接口实现多线程的方法 3.掌握Thread类实现多线程的用法 实验导读 1.进程和线程的概念 进程是程序一次动态执行的过程,对应从代码加载、执行到执行结束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也是进程自身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 线程是比进程更小的执行单元,一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产生多个线程。每个线程都有自身的产生、执行和消亡的过程。 2.线程的状态与生命周期 ●新建:当一个Thread类或其子类的对象被声明并创建时,新生的线程对象处于新建状态。此时它 已经有了相应的内存空间和其他资源。 ●运行:线程创建之后就具备了运行的条件,一旦轮到它来享用CPU资源时,即JVM将CPU使用权 切换给该线程时,此线程的就可以脱离创建它的主线程独立开始自己的生命周期了(即run方法执行的过程)。 ●中断:有4种原因的中断,CPU资源从当前线程切换给其他线程、执行了sleep(int millsecond)方法、 执行了wait()方法、进入阻塞状态。 ●死亡:run方法结束。 3.线程的创建 在Java语言中,与线程支持密切相关的是https://www.360docs.net/doc/f35589160.html,ng.Thread类和https://www.360docs.net/doc/f35589160.html,ng.Runnable接口。Runnable接口定义很简单,只有一个run方法。任何一个类如果希望自己的实例能够以线程的形式执行,都可以来实现Runnable接口。 继承Thread类和实现Runnable接口,都可以用来创建Thread对象,效果上并没有什么不同。继承Thread 类的方法很明显的缺点就是这个类不能再继承其他的类了,而实现Runnable接口不会有这个麻烦。 另外,在继承Thread类的代码中,this其实就是指当前正在运行的线程对象,如果使用实现Runnable 接口的方式,要得到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需要使用Thread.currentThread()方法。 线程创建后仅仅是占有了内存资源,在JVM管理的线程中还没有这个线程,此线程必须调用start()方法(从父类继承的方法)通知JVM,这样JVM就会知道又有一个新一个线程排队等候切换了。 注意:多次启动一个线程,或者启动一个已经运行的线程对象是非法的,会抛出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异常对象。 4.线程的优先级 同一时刻在等待队列中的线程会有很多个,它们各自任务的重要性有所不同。为了加以区分,使工作安排和资源分配时间更为合理,每个线程可以被赋予不同的优先级,让任务比较急的线程拥有更高的优先级,从而更快地进入执行状态。 Java中提供了10个等级的线程优先级,最低为Thread.MIN_PRIORITY=1,最高为

实验-4顺序结构

实验4: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名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成绩: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报告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标准输入/输出函数进行常见数据类型的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 2、初步培养编制程序框图和源程序、准备测试数据以及实际调试程序的独立编程能力。 二、实验内容 在Turbo C下完成程序题: (1)根据商品原价和折扣率,计算商品的实际售价(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2)根据圆柱体的半径和高,计算圆周长、圆面积、圆柱体表面积、圆柱体体积(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 注:变量名可以自由选择,以易于理解为原则;数据由键盘输入。 三、实验要求 1、实验前编制程序框图、编写源程序、准备测试数据。 2、实验测试数据要求从键盘输入。应尽力追求程序的完美。比如要求输入数据,应当显示提示 字符串,提示用户输入;输出时要求有文字说明。 3、在Turbo C下完成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获得程序结果。如果结果有误,应找出原因, 并设法更正之。 4、编制的程序必须保存在D:\用户目录中。注:用户目录可以用学号或姓名拼音简写。 四、实验步骤、过程 1、启动操作系统,进入DOS窗口;切换到用户磁盘,创建、进入用户目录。(方法、命令与 实验1相同) 2、启动Turbo C集成开发环境。(方法与实验1相同) 3、完成2个程序题。(编辑、保存、编译连接、运行程序,步骤与实验1相同) 4、退出Turbo C集成开发环境,关机。

五、源程序清单、测试数据、结果。 1、根据商品原价和折扣率,计算商品的实际售价 程序框图: 程序 main() { float price,discount,fee; printf("Input Price,Discount:"); fee=price*(1-discount/100); } 运行: Input Price,Discount: Fee= 注:下划线表示程序运行后用户输入的数据,表示回车,以后不再解释。 2、根据圆柱体的半径和高,计算圆周长、圆面积、圆柱体表面积、圆柱体体积程序 void main() { float r,h,pi=3.1415926; float c0,s0,s,v; printf("Input r,h(m):"); scanf("%f,%f",&r,&h);

实验2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 实验2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中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 (2)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换符。(3)掌握C语言的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输入程序,观察程序运行结果 (1)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掌握用scanf()函数输入多个整型数据时,格式说明中无分隔符的正确使用。 /*c2-1.c*/ #include int main() { int i,j; printf("Enter i,j\n"); scanf("%d%d",&i,&j); printf("i=%d,j=%d\n",i,j); return 0; } 总结与反思: 1.printf("Enter i,j\n");语句是对下面的输入语句起提示作用;2. 本题在scanf()语句中,输入两个整数之间可用空格、Tab或回车键分隔,但用其他的分隔符不能得到正确的值。 (2)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掌握用scanf()函数输入多个整型数据时,格式说明中逗号分隔符的正确使用。 /*c2-2.c*/ #include int main() { int i,j; printf("Enter i,j\n");

scanf("%d,%d",&i,&j); printf("i=%d,j=%d\n",i,j); return 0; } 总结与反思:本题在scanf()语句中,输入两个整数之间必须用逗号分割,用 其他的分隔符时第一个变量能得到正确的值,第二个变量不能得到正确的值。(3)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掌握格式scanf()函数中普通字符按原样输入的使用方法。 /*c2-3.c*/ #include int main() { float i,j; scanf("i=%f,j=%f",&i,&j); printf("i=%.3f,j=%.3f\n",i,j); return 0; } 总结与反思:用scanf()函数输入内容,必须严格按照格式说明部分进行键入。 (4)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如果scanf()函数中格式与变量类型的对应关系错误,将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c2-4.c*/ #include int main() { int i,j; scanf("%f,%f",&i,&j); printf("i=%d,j=%d\n",i,j); return 0; } 总结与反思:1.与int(基本整型)对应的应是%d,与float(浮点型)对应的是%f。 2.scanf()函数格式说明应与定义的变量类型一致! (5)输入一个大写字母A,将它转换为小写字母a,输出小写字母a及对应的ASCII码值97,要求输出格式为“j=a,j=97”,完善下面程序中的输出语句。 /*c2-5.c*/ #include int main() { int j;char i; scanf("%c",&i); j=i+32; printf("j=%c,j=%d\n",j,j);

实验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学时 2学时 二、实验目的 (一)掌握简单结构的C语言程序设计; (二)掌握输入、输出函数的正确使用。 三、预习要求 熟悉并掌握scanf()函数,printf()函数,getchar()函数和putchar()函数的语法格式,比较它们在使用时的异同。 四、实验内容 (一)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掌握scanf()函数输入多个整型数据时,格式说明中无分隔符的正确使用。 main ( ) { int i,j; scanf("%d%d",&i,&j); printf("i=%d,j=%d\n",i,j); } 注意:运行程序时,当调用格式输入函数scanf()时,首先返回用户屏幕,等待用户从键盘上输入两个整数并回车,程序才能继续向下执行。 从键盘上为变量i,j赋值32和18时,两个整数之间可用空格、Tab或回车键分隔。试一试,用其它的分隔符输入时各个变量,能否得到正确值。 (二)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观察与上一程序的区别。注意:printf("Enter i,j\n");语句对下面的输入语句起提示作用。 main ( ) { int i,j; printf("Enter i,j\n"); scanf("%d%d",&i,&j); printf("i=%d,j=%d\n",i,j); } 注意:运行程序时,先执行printf("Enter i,j\n");,当调用格式输入函数scanf()时,返回用户屏幕,屏幕上会有提示Enter i,j,等待用户从键盘上输入两个整数。 (三)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掌握scanf()函数输入多个整型数据时,格式说明中逗号分隔符的正确使用。 main ( ) { int i,j; printf("Enter i,j\n"); scanf("%d,%d",&i,&j); printf("i=%d,j=%d\n",i,j); }

基于多线程的端口扫描程序课程设计报告

滁州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基于多线程的端口扫描程序 院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组别:第六组 起止日期: 2012 年12月31日~2013 年1月6日指导教师: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二○一二年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 需求分析. 0 1..1 网络安全 0 1.2 课程背景 0 1.3 扫描器 0 1.4 多线程扫描器介绍 (1)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 端口扫描 (2) 2 概要设计. (3) 2.1 整体框架设计 (3) 2.2 流程图描述 (3) 3 详细设计. (3) 3.1 端口扫描线程启动 (3) 3.2 GUI 图形界面 (5) 3.3 按钮监听及异常处理 (6) 4 调试与操作说明. (8) 4.1 运行界面 (8) 4.2 扫描结果 (8) 4.3 错误提示 (8) 5 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8) 6 参考文献. (9) 7 致谢. (9) 8 附录. 0 1 需求分析 1..1 网络安全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世纪,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安全包括技术领域和非技术领域两大部分: 非技术领域包括一些制度、政策、管理、安全意识、实体安全

等方面的内容; 技术领域包括隐患扫描、防火墙、入侵检测、访问控制、虚拟专用网、CA 认证、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技术的目标是保证信息的可控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端口扫描属于安全探测技术范畴,对应于网络攻击技术中的网络信息收集技术。 1.2 课程背景 随着Internet 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端口扫描技术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一个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安全扫描是安全技术领域中重要的一类。通过扫描能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系统信息,包括主机的基本信息(如计算机名、域名、组名、操作系统 型等)、服务信息、用户信息以及漏洞信息,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对网络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网络的安全状况取决于网络中最薄弱的环节,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引入不安全的因素,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分析,及时发现并修正存在的脆弱,保证系统安全。 国外安全扫描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 世纪90 年代,当时因特网刚刚起步,但是在过去的十年内,扫描技术飞速发展,迄今为止,其扫描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但是在全面性,隐蔽性和智能性上还有待提高。安全扫描从最初专门为UNIX 系统而编写的一些只有简单功能的小程序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可以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具有复杂功能的系统程序。 国内的扫描技术是在国外的扫描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有一些专门从事安全技术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扫描器以硬件为主,其特点是执行速度快,不像软件一样受到安装主机系统的限制。 然而对于更多的基于主机的端口扫描而言,简单,实用,可靠才是它们的长处。 1.3 扫描器扫描器是一种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通过使用扫描器你可以不留痕迹的发现远程服务器的各种TCP端口的分配。这就能让我们间接的或直观的了解到远程主机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保证网络中计算机的安全性,必须采取主动策略, 快速、及时、准确、安全的检测出网络中计算机及防火墙开放的和未开放的端口。计算机端口扫描技术就是这种主动防御策略实现的重要技术手段。 扫描器采用模拟攻击的形式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目标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应用等各种对象。然后根据扫描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 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产生重要依据。在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中,安全扫描工具花费低、效果好、见效快、与网络的运行相对对立、安装运行简单,可以大规模减少安全管理员的手工劳动,有利于保持全网安全政策的统一和稳定。 1.4 多线程扫描器介绍 在java 中,组件放置在窗体上的方式是完全基于代码的。组件放置在窗体上的方式通常不是通过绝对坐标控制,而是由“布局管理器”根据组件加入的顺序决定其位置。每个容器都有一个属于的自己布局管理器。使用不同的布局管理器,组件大小,位置和形状将大不相同。表格型布局管理器将容器划分成为一个多行多列的表格,表格的大小全部相同,是由其中最大的组件所决定。通过add 方法可以将组件一一放在每个表格

linux下的多线程编程常用函数

Linux下pthread的实现是通过系统调用clone()来实现的。clone()是Linux所特 有的系统调用,他的使用方式类似fork.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restrict tidp,const pthread_attr_t *restrict attr, void *(*start_rtn)(void),void *restrict arg); 返回值:若是成功建立线程返回0,否则返回错误的编号 形式参数: pthread_t *restrict tidp 要创建的线程的线程id指针 const pthread_attr_t *restrict attr 创建线程时的线程属性 void* (start_rtn)(void) 返回值是void类型的指针函数 void *restrict arg start_rtn的行参 进行编译的时候要加上-lpthread 向线程传递参数。 例程2: 功能:向新的线程传递整形值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create(void *arg) { int *num; num=(int *)arg; printf("create parameter is %d \n",*num); return (void *)0;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thread_t tidp; int error; int test=4; int *attr=&test; error=pthread_create(&tidp,NULL,create,(void *)attr); if(error) { printf("pthread_create is created is not created ... \n"); return -1; } sleep(1); printf("pthread_create is created ...\n");

实验一 顺序程序设计

实验一顺序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顺序程序的设计方法 2、熟悉在PC机上建立、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 3、学习和掌握字符及字符串的输入输出方法 二、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IBM/PC 及其兼容机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DOS 编辑程序EDIT或其他编辑程序 汇编程序MASM.EXE 连接程序LINK.EXE 调试程序DEBUG.EXE 可视化编程环境emu8086 三、实验内容: 1、已知X和Y是数据段中的两个无符号字节单元,用程序完成表达式Z=(X2+Y2)/2的计算。 2、从键盘读入两个一位数(按键时保证按下的是数字键),显示它们的积。 四、实验要求: 1、画出实验程序流程图,独立完成源代码的编写。 开始 X中的内容 送AL 计算X*X X*X乘积 送BX Y中的内 容送AL 计算Y*Y 计算X*X+Y*Y 计算(X*X+Y*Y)/2结果送Z单元 结束 开始 读入第1个数字 并保存在BL中 读入第2个数字 将两个数字都转换成十进制数 两个数相乘, 积在AX中 积除以10取商送AL,余数在AH中 转换成相应的 ASCII码,并 保存在BX中 输出十位数 输出个位数 结束

2、在DOS环境下使用MASM完成对源代码的编译、连接,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debug.exe 进行调试。 3、WINDOS环境下使用EMU8086完成上第2步的工作。 4、与程序流程图比较,验证是否完成规定的功能,若未达要求,返回第1步。 5、提交完成的源代码,要求对关键语句进行注释。 ①源代码如下: DA TA SEGMENT X DB 5 Y DB 4 Z DW ? DA 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初始化数据段 MOV AL,X ;X中的内容送AL MUL AL ;计算X*X MOV BX,AX ;X*X乘积送BX MOV AL,Y ;Y中的内容送AL MUL AL ;计算Y*Y ADD AX,BX ;计算X2+Y2 SHR AX,1 ;计算(X2+Y2)/2 MOV Z,AX ;结果送Z单元 MOV AH,4CH INT 21H ;返回DOS CODE ENDS END START ;汇编结束 ②源代码如下: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MAIN: MOV AH,1 INT 21H ;读入第1个数字 MOV BL,AL ;保存在BL中 MOV AH,2 MOV DL,13 INT 21H ;回车 MOV DL,10 INT 21H ;换行 MOV AH,1 INT 21H ;读入第2个数字 SUB AL,30H ;第2个数字转换成十进制数 SUB BL,30H ;第1个数字转换成十进制数 MUL BL ;两个数相乘,积在AX中

基于ARM的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

开放性实验报告 题目: 基于ARM的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1302 学生姓名:张鹏涛 学号:201323020219 指导教师:张晓东

目录 1 系统概述与设计要求 (2) 1.1 系统概述 (2) 1.2 设计要求 (2) 2 方案论证 (2) 2.1 实现方法 (2) 2.2 线程优势 (2) 3 硬件设计 (3) 3.1 树莓派接口驱动LED电路设计 (3) 4 软件设计 (4) 4.1 驱动三色LED灯 (4) 4.1.1 驱动实现方法 (4) 4.1.2 wiringPi库安装和软件编程 (5) 4.2 服务器和客户端 (5) 4.2.1 服务器设计方法 (5) 4.2.2 客户端设计方法 (6) 5 系统调试 (6) 设计心得 (8) 参考文献 (9) 附录1(LED驱动程序) (10) 附录2(服务器程序) (10) 附录3(客户端程序代码) (14)

1 系统概述与设计要求 1.1 系统概述 本系统设计是基于树莓派开发板上实现的,树莓派由注册于英国的慈善组织“Raspberry Pi 基金会”开发,Eben·Upton/埃·厄普顿为项目带头人。2012年3月,英国剑桥大学埃本·阿普顿(Eben Epton)正式发售世界上最小的台式机,又称卡片式电脑,外形只有信用卡大小,却具有电脑的所有基本功能,这就是Raspberry Pi电脑板,中文译名"树莓派"。它是一款基于ARM的微型电脑主板,以SD/MicroSD 卡为内存硬盘,卡片主板周围有1/2/4个USB接口和一个10/100 以太网接口(A型没有网口),可连接键盘、鼠标和网线,同时拥有视频模拟信号的电视输出接口和HDMI高清视频输出接口,以上部件全部整合在一张仅比信用卡稍大的主板上,具备所有PC的基本功能。而树莓派2具有900MHz内核频率,4核ARM Cortex-A7,1GB 内存,带Micro SD 卡插槽(支持通过它启动Linux 操作系统,如Fedora),40PIN接口(可以增加驱动外设)。本系统设计正式在树莓派2环境下开发实现多线程设计,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两个客户端通过服务器互相收发信息。 1.2 设计要求 要求多个客户端能够同时连接服务器,而服务器需要创建线程来管理这多个客户端,并且能够把一个客户端发来的数据进行解析,发给另一个客户端,实现两个甚至多个客户端互相收发信息。能够通过驱动三色灯来发现系统运行的状态,红色说明有错误发生,绿色说明正在正常运行,蓝色说明有用户连接,绿色说明有客户端互相收发信息。 2 方案论证 2.1 实现方法 要实现服务器同时管理两个甚至多个客户端,就必须引入进程或线程。 2.2 线程优势 一是和进程相比,它是一种非常"节俭"的多任务操作方式。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实验名称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实验时间提交时间 班级姓名座号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C语言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语句——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 (2)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装换符。 (3)进一步掌握编写程序的和调试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和方法 实验方法: (一)综合运用课本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算法实现在不同的程序功能。 (二)结合指导老师的指导,解决程序中的问题,正确解决实际中存在的异常情况,逐步改善功能。 (三)根据实验内容,编译程序。 实验环境:Windows xp Visual C++6.0 三、实验内容及过程描述 实验步骤: ①进入Visual C++ 6.0集成环境。 ②输入自己编好的程序。 ③检查一遍已输入的程序是否有错(包括输入时输错的和编程中的错误),如发现有错,及时改正。 ④进行编译和连接。如果在编译和连接过程中发现错误,频幕上会出现“报错信息”,根据提示找到出错位置和原因,加以改正。再进行编译,如此反复直到不出错为止。 ⑤运行程序并分析运行结果是否合理。在运行是要注意当输入不同的数据时所得结果是否正确,应运行多次,分别检查在不同情况下结果是否正确。 实验内容:编译以下题目的程序并调试运行。 实验① (1)通过下面的程序掌握各种格式装换符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输入以下程序:

②运行程序并分析结果如图: ③在此基础上,将程序第10~14行改为 c1=a;c2=b; f=3157.;g=0.; d=f;e=g; P=a=m=50000;q=b=n=-60000; 运行程序,分析结果如: (二)设圆半径r=1.5,圆柱高h=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用scanf 输入数据,输出计算结果,输出时要求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程序代码为: #include int main() {int a,b; float d,e; char c1,c2; double f,g; long m,n; unsigned int p,q; a=61,b=62; c1='a';c2='b'; d=3.56;e=-6.87; f=3157.;g=0.; m=50000;n=-60000; p=32768;q=40000; printf("a=%d,b=%d\nc1=%c,c2=%c\nd=%6.2f,e=%6.2f\n",a,b,c1,c2,d,e); printf("f=%15.6f,g=%15.12f\nm=%1d,n=%1d\np=%u,q=%u\n",f,g,q,m,n,p,q); } #include int main() {float h,r,l,s,sq,vq,vz; float pi=3.; printf("请输入圆半径r ,圆柱高h :"); scanf("%f,%f",&r,&h); l=2*pi*r; s=r*r*pi; sq=4*pi*r*r; vq=3.0/4.0*pi*r*r*r; vz=pi*r*r*h;

实验一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的格式转换符。2 2. 学会使用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 3. 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换符。 二、实验学时数 4学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启动TC 2.0编译系统,进入编辑界面,建立一个新文件。文件名自定。(要求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文件夹,每个同学的练习和作业的源程序命名形成系列,便于检查、查找和考核)。 利用一个小程序验证常量、变量的使用方法与特点,验证数据类型和表达式值的计算规则及其输出格式。 参考程序: main( ) { char c1,c2; c1=97;c2=98; printf(″%c,%c\n″,c1,c2); } (1)在此基础上加入以下printf语句,并运行。 printf(″%d,%d\n″,c1,c2); (2)将第二行改为以下语句,并运行。 int c1,c2; (3)将第三行改为以下语句,并运行。 c1=300;c2=400; 分别写出三次运行结果。 2.编程并调试运行 (1)编程序,用getchar函数读入两个字符给c1、c2,然后分别用putchar函数和printf 函数输出这两个字符。上机运行此程序,比较putchar和printf函数输出字符的特点。 (2)试编写程序,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字母,要求改用小写字母输出。 3.写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 1)main() { int x=1,y=1,z=1; y=y+x; x=x+y; printf(″%d\n″,x); printf(″%d\n″,y); } 2) main()

JAVA线程程序设计(小时钟)实验报告(附完整代码)

线程程序设计 一、课题内容和要求 内容:设计和编写一个编写一个指针式时钟程序,应用线程实现时钟的走动。 要求: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将JAVA 线程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线程调度,线程同步等)有机结合并加以综合应用,在实验中设计多线程程序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分析 class Clock:一个指针式时钟的主类 class Layout: 添加窗口和时钟组件 class ClockPaint:定义时钟组件 三、概要设计 public class Clock extends JFr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s) ; } class Layout extends JFrame { public Layout(); } class ClockPaint extends JPanel implements Runnable { int x, y, r; int h, m, s; double rad = Math.PI / 180; public ClockPaint(int x, int y, int r);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public void run(); } 时钟的绘制:

运行时钟: 四、详细设计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Clock extends JFr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s) { new Layout(); } } class Layout extends JFrame {// 添加窗口和时钟组件public Layout() { ClockPaint cp = new ClockPaint(20, 20, 70); add(cp);

Step by Step:Linux C多线程编程入门(基本API及多线程的同步与互斥)

介绍:什么是线程,线程的优点是什么 线程在Unix系统下,通常被称为轻量级的进程,线程虽然不是进程,但却可以看作是Unix进程的表亲,同一进程中的多条线程将共享该进程中的全部系统资源,如虚拟地址空间,文件描述符和信号处理等等。但同一进程中的多个线程有各自的调用栈(call stack),自己的寄存器环境(register context),自己的线程本地存储(thread-local storage)。 一个进程可以有很多线程,每条线程并行执行不同的任务。 线程可以提高应用程序在多核环境下处理诸如文件I/O或者socket I/O等会产生堵塞的情况的表现性能。在Unix系统中,一个进程包含很多东西,包括可执行程序以及一大堆的诸如文件描述符地址空间等资源。在很多情况下,完成相关任务的不同代码间需要交换数据。如果采用多进程的方式,那么通信就需要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进行频繁的切换,开销很大。但是如果使用多线程的方式,因为可以使用共享的全局变量,所以线程间的通信(数据交换)变得非常高效。 Hello World(线程创建、结束、等待) 创建线程 pthread_create 线程创建函数包含四个变量,分别为: 1. 一个线程变量名,被创建线程的标识 2. 线程的属性指针,缺省为NULL即可 3. 被创建线程的程序代码 4. 程序代码的参数 For example: - pthread_t thrd1? - pthread_attr_t attr? - void thread_function(void argument)? - char *some_argument? pthread_create(&thrd1, NULL, (void *)&thread_function, (void *) &some_argument); 结束线程 pthread_exit 线程结束调用实例:pthread_exit(void *retval); //retval用于存放线程结束的退出状态 线程等待 pthread_join pthread_create调用成功以后,新线程和老线程谁先执行,谁后执行用户是不知道的,这一块取决与操作系统对线程的调度,如果我们需要等待指定线程结束,需要使用pthread_join函数,这个函数实际上类似与多进程编程中的waitpid。 举个例子,以下假设 A 线程调用 pthread_join 试图去操作B线程,该函数将A线程阻塞,直到B线程退出,当B线程退出以后,A线程会收集B线程的返回码。 该函数包含两个参数:pthread_t th //th是要等待结束的线程的标识 void **thread_return //指针thread_return指向的位置存放的是终止线程的返回状态。 调用实例:pthread_join(thrd1, NULL); example1: 1 /************************************************************************* 2 > F i l e N a m e: t h r e a d_h e l l o_w o r l d.c 3 > A u t h o r: c o u l d t t(f y b y) 4 > M a i l: f u y u n b i y i@g m a i l.c o m 5 > C r e a t e d T i m e: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11时48分50秒 6 ************************************************************************/ 7 8 #i n c l u d e 9 #i n c l u d e 10 #i n c l u d e

11 12 v o i d p r i n t_m e s s a g e_f u n c t i o n (v o i d *p t r)? 13 14 i n t m a i n() 15 { 16 i n t t m p1, t m p2?

3、顺序程序设计作业

实验3 顺序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编写简单的C程序。 2.在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程序的基本组成:说明数据、输入数据、加工数据、输出数据。 二、实验预备知识 1.C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 2.C语言的各种运算符和表达式; 3.C程序中各种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三、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1.由键盘任意输入一个圆的半径,计算其面积。 2.由键盘任意输入一个三角形的3条边,计算其面积。 3.由键盘任意输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体积。 4.由键盘任意输入一个圆柱的半径和高,计算其底面积、表面积、体积。 5.由键盘任意输入4门课程的成绩,计算它们的平均成绩。 6.由键盘任意输入一个数字字符(‘0’-‘9’),将其转换为数字输出。 7.由键盘任意输入1个大写字母,将其转化为小写字母后输出。 8.由键盘任意输入银行存款本金、存款年利率、存款年限、利息税,计算本金和利息总和。9.由键盘任意输入2个数据,将它们交换后输出。 10.由键盘任意输入1个4位数整数,分别输出其中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四、实验分析 1.分析并总结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它们的表示形式、表示范围、机内所占字节的数量、可以进行的运算的不同。 2.当表达式中出现了多种运算符时,应特别注意它们的优先级和结合性。 3.正确使用格式输入和输出函数中的各种格式符。 4.掌握顺序程序设计的方法。 五、实验报告 1.在实验过程中,将每一个程序的源代码保存,如1.C、2.C、3.C、。。。。。。、10.C。 2.建立本人学号和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如:2014211234王军-3,将每一个程序的源代码存入此文件夹(删除其他所有文件,只保留.C 的源程序文件,并且压缩)。 3.将此文件压缩文件上传到:学生交作业\2015春C语言程序设计作业\第3次作业\机械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