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说课稿

钠说课稿
钠说课稿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学生状况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性作用。这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钠的性质、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仅为学生学习必修2中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学生在获取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研究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为自我发展和社会生产进步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材内容分析

(1)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的推测。

(2)钠的物理、化学性质。钠的物理性质着重强调钠的密度小、质软、熔点低;钠的化学性质着重强调钠与氧气、水反应的探究实验。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根据实验探究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通过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了解金属钠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养成认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通过

合作实验,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钠的化学性质,尤其是钠与水反应。

(2)难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

二、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识过氧气、氢气、碳等物质的基本性质,对这些物质的性质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或保存方式及现实社会中的用途,另外在初中学习中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领悟到化学式一

门以实验为特征的重要学科,化学实验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必将会引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基本知识,这更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礼节钠的性质,达到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融会贯通

2、导型高效课堂教学法

本节采用导型高效课堂教学法,结合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三、学法分析

1、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强化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增强合作的精神。

2、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综合运用。

3、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这条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具体体现,性质又决定其存在和用途。

四、教学过程

1.分发导学案,学生自学并完成导学案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做点评。

4.针对回答情况,教师进行讲解。并在对应的知识部分展示实验。

5.小页练习。

6.评讲答案,发现问题。

7.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

一、钠的物理性质

1、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

2、熔点较低

3、质地柔软

4、银白色光泽,良好的导热、导电性

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反应

常温:4Na + O2=== 2Na2O(白色)

点燃

点燃:2Na + O2 === Na2O2(淡黄色)

2.钠与水反应

(1)现象:“浮”、“熔”、“游”、“响”、“红”

(2)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是一种活泼金属。

三、钠的存在和用途

1、钠的存在

无游离态,化合态有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

2、用途

钠的用途很广

700℃~800℃

TiCl4+4Na ======= Ti+4NaCl

教学反思:

这节课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学生进行自主为主,并结合实验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协助归纳总结为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促进了学生团体协作。并让学生体会探索科学的乐趣。突出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以上是我本节说课的内容,恳请各位专家和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钠的性质》说课稿渑池二高岳国华

高一化学说课稿:《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以钢铁、铜合金为例,认识合金的性能及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的方法。 3..通过介绍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重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合金的特性 2.合金材料的应用与材料的选择 难点:金属材料的选择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从材料的发展史和今天的高科技材料简介导入 新知学习知识回顾1.金属材料包括哪些? 2.什么是合金?合金有哪些特性? 学习交流试列举我们生活周围的用品有哪些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是金属?哪些是合金? 知识导入一.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合金的特性阅读:教材P55 归纳整理(1)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低 (2)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比纯金属的大,合金的密度较小 (3)合金具有不同成分金属的特殊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 学习交流硬铝是Al、Cu、Mg、Si的合金,它可以用来作制造飞机的材料,与同学交流一下,这种合金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它的主要成分是Al,为什 么不可以直接用Al来制造飞机? 过渡合金材料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 其中钢铁是最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而铜合金 是人类使用最早的有色金属。 知识导入1.铜合金 学习探究(1)人类对金属认识的早晚与该金属的性质有 什么关系? (2)铜合金的种类有哪些? 阅读:教材P55—56 学习交流列举铜合金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应用? 知识导入2.钢 复习回顾钢和铁有什么区别? 铁是如何炼成钢的? 阅读:教材P56

归纳整理钢碳素钢合金钢 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组成 元素 含碳量 性能 用途 学习探究合金的性质与成分有什么关系?合金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对合金的性质有何影响?结合铁合金的组成和性能讨论回答 知识导入3.铝合金 学习交流说说你所知道的铝合金有哪些用途?有哪些优良的性能? 思考交流铝合金的用途非常广泛,但人类用铝的历史却很晚,为什么? 应用实践铝制器具不能用来盛放醋、酸梅汤和碱水等物质。如果盛放这些物质的话,铝制器具就容易被腐蚀。请你尝试分析其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知识导入4.金和银 学习交流金、银、铜、铁、锡合称“五金”,而金、银、铜则更是金属家族中的贵族,它们曾做过货币,又被制作成高贵的装饰品,同时,金牌、银 牌、铜牌又是对胜利者的奖赏。试分析它们受宠的理由。 应用实践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不能用于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B.放入硝酸中C.放入盐酸中D.观察外观 知识导入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活动天地指导学生带着“如何选用材料”的任务,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市场调查,同时完成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任务。 归纳整理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实践体会,上一次汇报课。总结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海南省海口市义龙中学 罗长超 Joshua87899@https://www.360docs.net/doc/f38891535.html,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所以我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突出重点。再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

钠的性质和应用 金属钠说课稿

《钠》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是碱金属中的代表元素,而碱金属又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这一章被排在高中第一册的第二章,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 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已介绍了铁等金属以及碳酸钠、氧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钠的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钠这一节在高一化学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以后学习卤素这章作了学习方法的铺垫,使接下来学习卤素相对比较容易些。本节教材以实验为主,重视通过实验给学生以大量的感性知识,并重视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章在复习初中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征以及碱的有关知识后,在前言简单介绍了钠等称为碱金属的原因,再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导出钠的性质。 本节还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再经实验验证。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这种模式进行卤素等章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金属钠的性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②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质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了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启发性教学,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密切联系旧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在旧知识上得到知识的增长点,并将所学知识及时加以运用。

最新金属材料说课稿

金属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展学习,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常见金属与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决定用途的,但 并非唯一因素。 3.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3.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 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二、学情分析: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金属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的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如:不锈钢炊具,铜导线,铁钉、金项链等等,并且学生对合金一词也并不陌生,铝合金窗户随处可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通过前边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也能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总结和评价。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金属结构建筑物实物图片(大桥、埃菲尔铁塔等)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用途及性质。 2 .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 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 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新课标教学理念。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二)探索学习,掌握新知 从废弃金属用品的循环利用作为事例进行探索金属的物理性质。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利用课件给出讨论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金属钠》说课稿

《金属钠》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展示说课的内容。下面进入我们小组的说课环节。今天我要说课的话题是《金属钠》。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项内容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金属钠》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章节。本课不但是对初中知识的深化,还是对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巩固,同时有利于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也为学生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要指导学生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并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而且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二、说学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钠是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另外,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的原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预测钠具有强的还原性;还有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习惯及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一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存在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清、解释不明,但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我们小组把教学目标分为如下三点: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金属钠和相关实验现象,能够简要说出钠的物理性质; 2、通过分析金属钠原子的结构,能够推测其化学性质; 3、通过分组实验,能够准确无误的阐述钠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写出相关反应 方程式; 4、通过举例,能够掌握钠的保存方法并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钠的有关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说课稿(方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此处又学习金属材料,使整个初中的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知识,又有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实际和课程标准及单元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的突出: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科学探究和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 4、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的突破: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析归纳的方式来学习。 二、教法、学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 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 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A.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B. 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 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A.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 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 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 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条件是重点 运用金属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可引导学生推测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 液反应,然后设计实验验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 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引导─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 方法 2.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法:本课题是比较系统地认识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 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法:通过对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及与酸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置换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

金属钠的性质-说课稿

金属钠的性质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 本节教材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叙述钠的活泼性后,再根据性质介绍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法,最后介绍钠的用途。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本节重点讨论钠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去分析钠的活泼性。为此,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再经实验验证。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单质的生产原理;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探讨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质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密切联系旧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在旧知识上得到知识的增长点,并将所学知识及时加以运用。 二、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形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从更深层次看,这是一种素质。因此学法指导使课堂教学进入素质教育领域的重要方面,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强化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增强合作的精神。 2、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综合运用。 3、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这条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具体体现,性质又决定其存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四川绵阳外国语学校赵庆莉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A.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B. 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C.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A.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 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的已有的基础知识,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方法,归纳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2.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3.在第五单元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可引导学生推测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然后设计实验验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

钠 说课稿

钠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碱金属编排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之后,可以把前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也为下一章元素周期律提供了丰富的典型金属元素的感性认识,本章实质上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钠是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金属,学好钠的性质可为后面学习其它碱金属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教学目标 2.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第一次在高中阶段遇到一族元素,要指导学生去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为以后学习其它族元素作一个铺垫。 2.2在能力方面,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创造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首先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以启发质疑,引起学生好奇、惊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然后是实验探究,以准确的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从而归纳出钠的性质。 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给学生对金属钠的认识,掌握金属钠的性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直接放入空气中会变成什么呢?把钠投入水中有什么现象?会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演示实验,观察现象 通过实物钠归纳出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演示钠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产物;再演示钠和水的反应,让学生总结,最后我归纳其反应现象:“浮”、“ 游”、“响”、“消”、“红”。 (三)分析现象,深入探究 钠是银白色的,其表面颜色是灰暗的,而钠在空气中燃烧后又呈现淡黄色,这些说明了钠在常温下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钠、点燃则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过氧化钠,条件不同,产物不同。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当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钠与稀盐酸的反应会发生爆炸原因就在于此。 (四)总结性质,得出结论 通过钠的性质得到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结合钠的性质去解释钠的用途,利用多媒体演示钠的用途。 5、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从钠的性质可以类推其他碱金属的性质,这样,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对钠的性质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下课后小组研究: (1)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2)把钠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钠在水和苯间跳上“水上芭蕾”,为什么?(3)钾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说板书: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节钠 左边: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中间: 2.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

高中化学金属钠的实验教学改进省级优质课说课稿

金属钠的实验教学改进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 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镊子、锥形瓶、分液漏斗、导管、止水夹、铁架台、钠、水、酚酞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1.观察钠表面的颜色,“自制钠棒”观察到闪闪发光的银白色的金属钠; 2.钠和氧气燃烧,换成一支破损的试管后,很明显的观察到燃烧时黄色的火焰及燃烧后过氧化钠的淡黄色; 3.钠和水的反应,加入煤油及让反应在相对密闭的容器中进行,降低反应的危险性,还可减缓反应速率并清晰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现象和进行产物氢气的验证,但是此实验混有煤油蒸汽,火焰有些发黄。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根据实验改进、创新可以观察到更明显的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得出钠的主 要物理、化学性质,并得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保存方法,掌握钠的化学性质;②通过钠与氧气、水等实验操作与探讨,初步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运用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交流、实验观察、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确定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尤其是钠与水反应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六、实验教学内容 金属钠常温、加热下与氧气反应和与水反应 七、实验教学过程 1. 实验3-1: (1)传统教材上的实验方法: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的颜色。 (2)存在的不足: 主要有两点:一是用小刀切去金属钠一端的表层后,其暴露面比较小,不利于学生的观察,二是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气氧化,所以断面迅速氧化成灰白色,而不太容易认识到它的“庐山真面目”。所以关键在于怎样给学生清晰呈现金属钠的银白色,从而形成良好的对比效果。 (3)实验改进方法:(自制钠棒)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此处又学习金属材料,使整个初中的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知识,又有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目标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的突出: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科学探究和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 目标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的突破: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析归纳的方式来学习。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来。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五:说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发展。 这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和见过部分金属,但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够深刻。他们喜欢探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方法和总结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等方面均有欠缺,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所以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小组讨论及交流分享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说课稿(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说课。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2的第2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中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性作用。这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钠的性质、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为学生学习《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学生在获取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研究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为自我发展和社会生产进步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 (1)钠的原子结构及化学性质的推测。 (2)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3)钠的存在和制法。 (4)钠的保存和用途。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领悟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特征的重要学科,而且在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基本知识,这更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钠的性质,达到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融会贯通。3、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②掌握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③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b、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有序的实验观察方法; ②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训练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养成认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②通过合作实验,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 (1)重点是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尤其是与水反应 (2)难点是探究性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本节课可尝试运用展示法、“实验-探究”教学法、结合发现法、讨论归纳法,或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强化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增强合作的精神。 2、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综合运用。 3、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这条线。 四、教学过程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_说课稿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几种重要金属的氧化物,下面,我将围绕本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系统学习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我对本节课知识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分成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氧化物,第二课时学习几种重要金属的氢氧化物,第三课时学习几种金属的盐。 2 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金属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金属的相关性质。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可以为化学Ⅱ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 在学习金属性质的基础上,本节侧重学习碱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某些盐的性质。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了解金属但只的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的了解金属。 二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A 了解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掌握钠的过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B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铝的氧化物的两性,和在那给我铝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两性 C 学生通过探究性试验,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增强实验意识和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物展示、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时启发、诱导使学生掌握钠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和实验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3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 感受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学好化学,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 通过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信、互助、合作的品质。 三重点和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设置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重点: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以及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之后,继续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索。同时,本课题将为以后学习酸、碱、盐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求规律的学习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依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并结合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是金属的性质。依据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和已掌握的知识,我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其次,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学习了铁和镁条与氧气的反应,已了解了一些金属的性质,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上: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自我分析问题、归纳反思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初中生好奇心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化学实验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小组交流、讲解点拨,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中不仅学到知识,还懂得会学知识。 接下来我将具体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通过PPT展示黄铜和黄金的图片,黄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价格却有天壤之别,因而常常有不法商人用黄铜冒充黄金,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鉴别它们。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情境设计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第二个环节:逐步深入、获得新知。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让学生打磨镁条、铝、铜,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会观察到镁和铝表面变暗,铜没有变化。再引导学生操作镁条、铝、铜在酒精灯上点燃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官产到镁条燃烧,铝失去光泽,铜表面变黑。通过两组实验得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接着,在以“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出,有些金属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例如金。进而,给学生

金属钠的性质说课稿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1 》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第一课时) 金属钠的性质 【网上新闻】 2001年7月7日至9日,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其中几个发生爆炸,据现场一位围观的群众讲,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蹿出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据查,“水雷”为装满金属钠的铁桶。【疑问】 1.为什么装满金属钠的铁桶不下沉? 2.为什么铁桶内窜出黄色火苗? 3.为什么“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 要对神秘“水雷”进行揭秘,就要学习金属钠的性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就是利用刚才的一段新闻开始我的一堂课,金属钠的性质,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我是茂名市第一中学的谢春林,很高兴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板书】金属钠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介绍。第一个方面是教材分析,第二个方面是学情分析,第三个方面是教法与学法,第四个方面是教学过程分析,这是本次说课的主要内容,第五个方面是教学效果预测。 我们先来看一看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首先来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业。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安排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好钠的性质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些方法,也为后面横向对比铝、铁的性质做了铺垫,所以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学习典型的金属元素,为《必修2》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第一课时是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开始,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业,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保存方法,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通过钠与氧气、水等实验的操作与探讨,初步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运用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交流、实验观察、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与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给了我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展示):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9页至13页,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展示)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展示):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展示):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展示):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展示)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展示)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展示):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自主学习法、启发法、分析归纳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具体教法设计如下(展示): A.金属与氧气反应采用回顾—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B.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学,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境→设计学生实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三、说学法(展示): 本课题是比较系统地认识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