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制度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制度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制度

1.病人急需鉴定血型或交叉配合时,医生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急”字,并注明时间到分。

2.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D)血型,两人核对操作,正反定型相符,方可报告。

3.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4.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核对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正确无误后再进行交叉配血。5.凡输注全血、浓缩RBC、洗涤RBC、冰冻RBC、浓缩WBC、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都应做交叉配血试验,输注血浆(普通浆、冰冻血浆)也应做次侧配血试验。

6.血库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认真仔细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两人核对操作相符,方可报告,并详细填写好“交叉配血报告单”,报告单上必须双人签名,时间精确到分钟。

7.交叉配血合格后,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样及主侧、次侧管均应放入2~6℃专用冰箱内至少保存7天,以备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8.对于手术上或其他急诊大输血时,输血科应先交叉配合1~2袋血并及时送往病室或手术室,然后再交叉配合剩下的血液。

医院术中用血管理制度

术中用血管理制度 为确保术中输血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版)》得有关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输血告知 凡术中需输血者,医师应当在术前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得、方式与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急诊手术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得,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得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输血申请 (一)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用血技术规范》掌握各类成分血输血指征,对患者术中用血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进行用血申请,连同受血者血标本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如术前评估患者术中有大出血可能时,应提前做好大量用血审批,待血液落实后,方能安排手术; (二)为保护血液资源,减少异体血得输注,降低输血风险,对符合条件得平诊患者与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鼓励患者自身贮血、自体输血; 1、术前贮存式自身输血: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红细胞压积>0、

33; (2)患者签字同意; (3)每次采血量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得10%),两次采血间 隔不少于3天,由输血科、临床科室负责采集血液; (4)按相应得血液贮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血液采集; (5)采血前后可给予铁剂、维C及叶酸等治疗(有条件得可用促红素); 2、手术中自身输血及其她血液保护措施 (1)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①条件:患者全身情况良好,血红蛋白>80g/L或红细胞压积>0、25; ②血液稀释程度:一般红细胞压积不宜低于0、25;血红蛋白应维持在80g/L以上; (2)术野自身血回输:超过4小时得开放性创伤、剖宫产术、胃肠道、管腔内腔穿孔、恶性肿瘤等不宜行术野自身血回输; (3)减少出血:如运用电刀、超声刀及微创手术,控制性降压技术,同时尽量避开血管; (4)应用血液替代品:如静脉替代液; 为减少输异体血,应尽可能多项技术一起应用,即术前自身贮血、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及血液回收可以联合应用,但在使用稀释式自体输血时,血液动力学监护及严格维持正常血容量就是很重要得;对不 符合以上条件或采取了以上措施仍不能解决问题得患者,医师在术前

交叉配血和定血型的注意事项

交叉配血和定血型的注意事项 一、操作技术错误(最常见) 二、红细胞标本问题 1、未加入抗体或血清 2、实验温度(37℃凝集会下降) 3、未识别溶血 4、血清与红细胞比例不当 5、离心速度、时间不够 6、使用失效或错误试剂 7、实验结果记录、解释错误 8、离心速度过大、时间过长 9、使用了受到细菌污染的试剂 10、试验器皿不干净 11、实验结果记录、解释错误 患者近期接受了大量ABO血型相容但不同型的红细胞,如骨髓移植患者,或非O型人接受O型红细胞 某些ABO基因变异的个体或ABO亚型红细胞,一些白血病或其他恶性疾病患者的红细胞ABO抗原太弱,应用抗-A、抗-B试剂未能出现预期的凝集反应 红细胞获得性或遗传性的异常,如获得性B抗原红细胞或Tn/T 多凝集红细胞,人血清抗-A、抗-B试剂可能与这些异常的红细胞反应

使用未洗涤的红细胞标本,其表面黏附的血浆或血清中含针对抗-A、抗-B试剂中染色剂或其他成分的抗体,出现假阳性反应患者血清中高活性、高浓度冷自身抗体严重致敏(包被)自身红细胞,以至自发地发生凝集,而不是抗体试剂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所致红细胞表面包被IgG类抗体 三、血清标本的问题 小的纤维蛋白凝集的红细胞凝块被误认为是血液凝集,如使用血浆标本或未完全去除纤维蛋白的血清标本时。 免疫抑制疾病患者血清中ABO抗体减少或消失。老年人ABO 抗体减弱 4-6月龄内婴儿血清中ABO抗体阴性或很弱,一般只测正定 血清中不正常浓度和比例的蛋白质成分或高分子蛋白增多可引起非特异凝集,如缗钱状红细胞的非特异凝集。 血清中含抗-A、抗-B以外的其他红细胞抗体,如抗-M、抗-I等。 患者接受了ABO血型不同的骨髓移植 患者血清中含有针对红细胞保护剂的抗体 大量C 1分子由于异常高效价的补体结合抗体抗-A、抗-B作用,结合到红细胞膜上,遮蔽了A、B抗原位点,不发生凝集 四、分析和处理 1、重新采集标本,以避免采集、标记、污染等错误 2、查询患者既往病史、输血史、用药史、骨髓移植史

术中用血的相关制度及流程修订稿

术中用血的相关制度及 流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术中用血的相关制度及流程,手术用血指征 (1)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如需血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如成分输血等),主管医师均应提前与血库直接联系妥当。 (2)术中需输血时,应由手术配合人员携带病历及时联系取血。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1名病人所需的血液,以免发生差错。 (3)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 (4)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 (5)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 (6)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1.申请用血应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的各项内容,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交叉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本科室医护人员送交输血科备血,电话、口头备血无效。 2.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以上,连同申请单送输血科以进行交叉配合试验用。如果用血量超过800ml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 3.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一天内的,逾时需重新抽血;一次输入3个献血者血液的受血者,如仍须输血,必须重新抽血做交叉配合试验。 4.血液均有不长的保质期,所有用血量尽量按照病情需要申请,避免浪费。 5.申请单上要写明用血时间,非急救病人用血请提前一天备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16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报医务部核准签字后送输血科。 6.备用血以两天为限,逾期无效,但需延期使用者必须预先通知,以便及时补充备血。 7.全血、特殊用血(包括Rh阴性血液、冷沉淀、血小板、洗涤红细胞)必须提前一天与输血科预约,以便与血站及早预约、分离、洗涤、分装;全血备血必须经科主任签名报医务部核准签字后送输血科与血站联系;临床特殊用血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尽早输用、及时记帐,避免浪费。 8.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经出库不能退还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学习ABO血型鉴定方法,掌握血型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决定的。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而血清中还存在凝集素。当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 凝集素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一般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红细胞凝集称为同族血细胞凝集作用。不同动物的血液互相混合有时也可产生红细胞凝集,称为异族血细胞凝集作用。对于动物的天然血型抗体了解不多,而且免疫效价也很低,所以同种动物第一次输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第二次输血就必须进行交配试验,才能决定是否能相互输血。 [实验对象] 正常人。 [实验药品] A型B型标准血清。 [仪器器械] 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玻璃蜡笔(记号笔),尖头滴管,显微镜。 [实验方法与步骤] 1.ABO血型的鉴定: (1)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A和B,中央标记受试者的号码。 (2)在A端和B端的凹面中分别滴上相应标准血清少许。 图6.9-1 ABO血型鉴定示意图 (3)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端,用采血针刺破指端,用消毒后的尖头滴管吸取少量血(也可用红细胞悬浮液,见下述),分别与A端和B端凹面中的标准血清混合,放置1~2 min后,能肉眼观察有无凝血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 (4)根据凝集现象的有无判断血型(图6.9-1)。

2.交叉配血实验: (1)分别对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消毒、静脉取血,制备成血清和红细胞悬浮液。红细胞悬浮液是将受检者的血液一滴,加入装有生理盐水约1 ml的小试管中,即为2%的红细胞悬浮液。加盖备用。 (2)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的名称或代号,分别滴上它们的血清少许。 (3)将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到受血者的血清中(称为主侧配血,图6.9-2);将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入供血者的血清中(称为次侧配血),混合。放置10~30 min后,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如果两次交叉配血均无凝集反应,说明配血相合,能够输血。如果主侧发生凝集反应,说明配血不合,不论次侧配血如何都不能输血。如果仅次侧配血发生凝集反应,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有可能考虑是否输血。 [注意事项]

术中用血管理制度

沙坪坝区某医院术中用血管理制度 1 目的加强手术患者输血管理,保障术中用血安全,规范术中用血流程,合理、科学的术前备血,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障手术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全院各科室。 3制度内容 3.1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如需血量大或特殊用血,主管医师均应提前与血库直接联系妥当。 3.2术中需输血时,应由手术室工作人员携带病历及时联系取血。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一位病人所需的血液,以免发生差错。 3.3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记录单等三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一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一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一遍。 3.4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 3.5输血完毕,血袋交回检验科保留1周,以备查对。 3.6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4术中用血流程 4.1申请用血应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的各项内容,连同受血者血样(交叉配血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本科室医护人员送交血库备血。紧急手术时如术前无备血,应由麻醉医师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交叉配血血样)送交血库紧急合血。 4.2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以上,连同申请单送血库以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用。如果用血量超过800ml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 4.3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三天内的,逾时需重新抽血;一次输入3个献血者血液的受血者,如仍须输血,必须重新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 4.4血液有效期不长,术中用血量尽量按照术中需要申请,避免浪费,一经出库不能退还。 5相关文件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 6相关记录 6.1临床输血申请单(3.1CJQYY/ZKB-JL-14) 6.2输血记录单(3.1CJQYY/ZKB-JL-18) 7其他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手术用血相关制度与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2) 临床用血申请、审批制度及流程 (3)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4) 输血不良反应处置制度及应急预案 (6) 手术室内择期手术用血流程(术前已备血) (9) 手术室内术中紧急用血流程 (10) 围术期输血指南(2007) (11) 2013.1修订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相关规定,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血行为,特制定我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遵循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的原则,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决定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应由主治治医师开具《用血通知书》,并经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到血库办理用血手续。 二、申请输血应由主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应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名,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血库,《临床输血申请单》由血库保存。 三、贯彻执行献血条例与有关临床用血的规定,做好用血审证工作,除急诊外,临床科室应至少提前一天将输血申请单连同由区献血办公室核准的用血证明及患者血样同时送交血库。 四、到血库提血,必须填写《血库领血凭证》,发血和提血者必须在《血库领血凭证》签字。发血、提血、用血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 五、经治医师应规范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并逐项告知患者及委托人,附病历。患者或委托人签名必须与委托书签名相符,特别是输血前检查项目一定要完整。 六、血库工作人员审核《临床输血申请单》,血库工作人员应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个人信息、血型、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和目的进行审核。发现填写内容不正确、不完全,立即通知临床科室补充或重新填写。 七、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1600毫升,由输血科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部批准。资料存放输血库。大量急诊用血时应履行报批手续,填写《临床急诊用血申请表》,由科室主任签名报医务部批准,一式两份(一份交血库、一份放病例中)。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或总值班批准,方可备血。 八、临床用血需严格掌握用血指征(输血前病程录),病程记录应反映用血指征,内容包括化验检查情况(血红蛋白)、失血量及血压等客观指标;输血后病程录,记录输血过程是否顺利,有否输血反应;输血后病情评估(输血后3-5天)。 九、外科手术中用血除在手术记录中记录外,还应在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予以记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 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见表4-3-1-1)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见图4-3-1-1)。输血时,一般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前者叫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也叫直接配血),后者叫交叉配血的次侧(也叫间接配血)。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才能进行输血;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方法以及交 叉配血方法。 1.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2.器械采血针,消毒注射器,双凹玻片,小试管,竹签,棉球,腊笔。 3.药品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

(一) ABO血型鉴定 1. 玻片法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 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 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 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2. 试管法 (1)取试管2只,分别标明A,B字样,分别加入相应标准血清2滴,各管加入受试者的红

医院术中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术中用血管理制度 为确保术中输血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版)》的有关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输血告知:凡术中需输血者,医师应当在术前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因急诊手术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备案并记入病历。输血申请: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用血技术规范》掌握各类成分血输血指征,对患者术中用血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进行用血申请,连同受血者血标本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如术前评估患者术中有大出血可能时,应提前做好大量用血审批,待血液落实后,方能安排手术。 为保护血液资源,减少异体血的输注,降低输血风险,对符合条件的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鼓励患者自身贮血、自体输血。 (1)术前储存式自身输血: ①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血细胞比容>0.33; ②患者签字同意; ③每次采血量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

隔不少于3天,由输血科、临床科室负责采集血液; ④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血液采集; ⑤采血前后可给予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等治疗(有条件的可用促红素)。 (2)手术中自身输血及其他血液保护措施: ①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a.条件:患者全身情况良好,血红蛋白>80g/L或血细胞比容>0.25; b.血液稀释程度:一般血细胞比容不宜低于0.25;血红蛋白应维持在80g/L以上。 ②术野自身血回输:超过4小时的开放性创伤、剖宫产术、胃肠道、管腔内腔穿孔、恶性肿瘤等不宜行术野自身血回输。 ③减少出血:如运用电刀、超声刀及微创手术,控制性降压技术,同时尽量避开血管。 ④应用血液替代品:如静脉替代液。 为减少输异体血,应尽可能多项技术一起应用,即术前自身贮血、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及血液回收可以联合应用,但在使用稀释式自体输血时,血流动力学监护及严格维持正常血容量是很重要的;对不符合以上条件或采取了以上措施仍不能解决问题的患者,医师在术前术中术后应对这类患者进行用血前评估,并按病情需要备血、输血。 (3)取血核对及血液发放管理: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及取血冷链箱到输血科取血。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 1.0目的: 根据临床用血的紧急程度,对临床用血申请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保证紧急或紧急用血的安全、有效。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对临床用血的管理。 3.0制度要求: 3.1 临床用血申请根据紧急程度分为“特急”、“紧急”、“急用”、“预定”、“手术备血”、“预防性”六种。 3.2 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时,需注明用血的紧急程度。抢救病人需加盖“绿色通道”紧急章。 3.3当临床用血为“特急”用血时,以下制度适用: “特急”用血仅适用于大量失血,如不马上输血有死亡可能的 患者。 血液发放可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但临床医生要在输血申请单 上注明,并签字确认。输血科收到申请单后,立即发给同型红 细胞,并在发血单上注明“未配血”。对于未知血型的,可直接 发给O型红细胞。但输注前需抽取病人原始血标本,以便检测 病人血型。 血液发出后,输血科应尽快完成配血试验,如发现配血不合, 应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容性输血。 3.4“紧急”用血适用于失血较多急需输血,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患者。可选用速度较快的交叉配血方法(凝聚胺法),要求在30分钟内发出第1袋血。 3.5“急用”适用于情况偏急,需要优先配血的患者,输血科可根据情况优先配血,配好即用。 3.6“预定”适用于择期手术或计划用血的患者。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时,需注明血液输用时间。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在预定的时间前,完成血液相容性检测。 3.7“手术备血”适用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时,需注明手术时间。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保证血液库存量大于备血量,待临床医生通知确认需要用血时,即完成血液配发。心脏中心除外(处理方式同“预定”)。 3.8“预防性”适用于所有有输血可能的患者。输血科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

术中用血的制度与流程

术中用血的制度与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术中用血的制度与流程 一、凡术中需输血者,术前应查血型备保留血清,填好输血申请单,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如需血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应提前与检验科联系。 二、术中需输血时,由麻醉医师开具输血医嘱,巡回护士执行医嘱,主班护士取血。 三、取血时与检验科人员核对后发血,取回后主班护士与巡回护士核对,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输血。 四、输血过程先慢后快,按病情调整滴速,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输血前后及连续输不同患者血液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 五、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麻醉医师将输血过程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六、一次输血超过1600mL时由科主任签字报医务科批准。 七、由于本院无血库,需用血者,必须提前一天向金山区血站申请用血,临床用血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尽早输用。 八、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经出库不能退还。

麻醉科-输血科沟通流程 一、根据术中失血量或者预计术中出血较多需要输血时 (1)、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填写《输血申请单》。 (2)、确认有无术前血型及保留血清,如没有应及时完善。 (3)、需输血时,与血库联系确定剂量后开具医嘱,交护士取血。 (4)、需要输注血浆的,核对血型,与血库联系了解库存血浆情况后,开具血浆申请单送血库。 (5)、在输血期间对于突发问题随时保持有效的沟通,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输血安全和疗效。 手术中输血流程 麻醉医师开具输血医嘱 巡回护士核对医嘱 血液采样 主班护士送检 输血科做血型试验和交 叉配血试验,复核

医院术中用血管理制度

术中用血管理制度 为确保术中输?血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 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版)》得有关要求,制定木管理制度。 一、输血告知 凡术中需输血者,医师应当在术前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得、方式与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急诊手术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得,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得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输血中请 (一)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用血技术规范》掌握各类成分血输血指征,对患者术中用血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进行用血中请,连同受血者血标木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 .血;如术前评估患者术中有大出血可能时,应提前做好大星用血审批, 待血液落实后,方能安排手术; (二)为保护血液资源,减少异体血得输注,降低输血风险,对符合 条件得平诊患者与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鼓励患者自身贮血.自体输血; 1、术前贮存式自身输血: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口>llOg/L或红细胞压积>0. 33; (2)患者签字同意; ⑶每次采血量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得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由输血科、临床科室负责采集血液; (4)按相应得血液贮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血液采集;

(5)采血前后可给予铁剂.维C及叶酸等治疗(有条件得可用促红 素); 2.手术中自身输血及其她血液保护措施 (1)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①条件:患者全身情况良好,血红蛋口 > 80g/L或红细胞圧积>0、 ②血液稀释程度:一般红细胞压积不宜低于0. 25;血红蛋口应维 持在80g/L以上; (2)术野自身血回输:超过4小时得开放性创伤.剖宫产术、胃肠 道.管腔内腔穿孔、恶性肿瘤等不宜行术野自身血回输; (3)减少出血:如运用电刀、超声刀及微创手术,控制性降压技术, 同时尽量避开血管; ⑷应用血液替代品:如静脉替代液; 为减少输异体血,应尽可能多项技术一起应用,即术前自身贮血、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及血液回收可以联合应用,但在使用稀释式自体输血时,血液动力学监护及严格维持正常血容量就是很重要得;对不符合以上条件或采取了以上措施仍不能解决问题得患者,医师在术前术中术后应对这类患者进行用血前评估,并按病情需要备血.输血。 三、取血核对及血液发放管理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持取血单及取血冷链箱到输血科取血; (1)取血与发血得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年龄、性别、 病案号.床号.受血者ABO血型及Rh (D)血型、献血者ABO血型及Rh(D) 血型.血液有效期及血液相容性检测结果,检查血制品就是否有凝块.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1)(1)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 理流程(1)(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一、正反定型不一致 1、重复试验(严格正规操作)。 2、重新取血(以纠正污染或弄错标本造成的不符),溶血标本不能用于合血。 3、洗涤红细胞后进行以下试验(正反定型凝集低于2+的,应首先怀疑是由于亚型或抗原 抗体活降低引起。) 1)、用自身血清、红细胞做定型对照,检验自身有无完全抗体。 2)、用O型红细胞做反定型对照,确认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完全抗体。 3)、用抗A、抗AB、抗A1和抗H进行正定型: ①A亚型细胞与抗A、抗AB的凝集强度低于A1细胞,但与抗H的凝集强度高于A1细胞(3+ 以上); ②A亚型(特别是A2中约有1-8%会产生抗A1),与抗A1基本不发生凝集。 ③用抗AB(O型血清或血浆)是因为它的抗A效价较高,与弱A和弱B抗原亲和力强。 4)、分别用A1型和A2型红细胞反定型检查血清中有无抗A1存在(A亚型中有部份会产生抗A1,能与A1发生凝集,但不与A2凝集。) 5)、询问病史,判断是否是由于病人抗体缺失或减弱引起反定型错误,可延长反应时间,或用灵敏度更高的血型卡做反定型。 6)、被检红细胞做直抗(观察有无被抗体致敏的情况),若为阳性,应将细胞放散至阴性后再定血型。 4、若还不能确定血型,应增加血型物质的检测(如唾液等)。 二、交叉配血不合 (一)主侧端不相合 1、血型鉴定不正确,重新鉴定血型。 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反应。 3、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4、病人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 合物的血浆扩容剂引起假阳性。 5、试验系统被污染。 (二)次侧端不相合 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病人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抗筛阴性,而次侧不合多由自身抗体引起(此是抗人球配血不合,而聚凝胺配血通过可 输血)。 (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 1、血型是否正确。 2、是否有自身抗体。 3、是否有同种异体抗体。

术前准备相关管理制度

(一)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各级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评估手术风险,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病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二)手术前的完成各项准备和必需检查,如心电图、胸片、三大常规、凝血、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及感染筛查(乙肝、HCV、HIV、梅毒抗体)。 (三)评估患者术中可能出血量,如出血量较大,术前需备血。 (四)手术前麻醉医师必须亲自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评估其麻醉风险等级,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患者不能签字,患者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五)手术前手术主刀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手术目的、手术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患者不能签字,患者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六)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之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七)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术前讨论、手术审批。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记录在专用记录本中。 (八)手术主刀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九)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所需特殊器械需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 (十)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十一)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需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十二)手术室有权拒绝未完成相关术前准备的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患者或家属的相关解释说明以及沟通工作由临床手术医师负责。 (十三)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师、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其他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发生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进行。

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步骤.doc

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步骤 一. 1. 血型鉴定 排管并标记患者红细胞悬液管、患者血浆管、患者ABO正定型试管、患者ABO反定型试管、患者RhD定型试管。 2.标本准备分离患者的血浆,取一滴压积红细胞,三次洗涤,制备患者 2%-5%红细胞悬液。 3.加样 ABO正定型: 1 滴( 50ul )抗 A、抗 B 试剂加 1 滴( 50ul )患者红细胞悬液。 ABO反定型: 1 滴( 50ul )患者血清加 1 滴( 50ul )反定型试剂红细胞。 RhD定型: 1 滴( 50ul )抗 D 血清加 1 滴( 50ul )患者红细胞悬液。 4. 二. 结果判断 离心( 2 档):轻摇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集,记录ABO、RhD血型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生理盐水法+凝聚胺法) 1.排管标记 01、 02、 03 及自身对照管 2. 加样各试管分别加入相应的患者血清 2 滴( 100ul )及筛选细胞 1 滴( 50ul )。 3.结果观察 离心( 2 档),观察结果 先看上清液有无溶血,轻轻混匀,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结果判断并记录。 各试管分别加入低离子介质,轻轻混匀(参照试剂说明书) 各试管再分别加凝聚胺溶液 2 滴( 100ul )混匀,离心 先观察上清液有无溶血 弃去上清液,留约,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凝者继续试验,否则查找原因并重复试验) 各试管分别加入重悬液 2 滴( 100ul ),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凝集是否在1min 内消失 显微镜检查 三. 交叉配血试验(生理盐水法+凝聚胺法)

1.标本准备 分离供血者血浆与红细胞 三次洗涤,制备供血者 2%-5%红细胞悬液 2.排管标记 排管,主侧、次侧及自身对照管 3.加样 各试管分别加入相应的备检血清 2 滴( 100ul )及 2%-5%备检红细胞悬液 1 滴( 50ul )4.结果观察 离心( 2 档),观察结果 先看上清液有无溶血 轻轻混匀,肉眼观察有无凝集 结果判断并记录 各试管分别加入低离子介质,轻轻混匀(参照试剂说明书) 各试管再分别加凝聚胺溶液 2 滴( 100ul )混匀,离心 先观察上清液有无溶血 弃去上清液,留,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凝者继续试验,否则查找原因并重复试验) 各试管分别加入重悬液 2 滴( 100ul ),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凝集是否在1min 内消失 肉眼观察阴性者,显微镜检查 记录交叉配血结果 A、 B、O试验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13、手术用血管理制度

手术用血管理制度 一、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3/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3/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3/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伤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四、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 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机体的组织细胞。贫血及血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是不一样的。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护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②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 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会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量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③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手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 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后果的大小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证。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50×109/L(妊娠性血小板减少)而不一定输血小板。因输

术中用血的制度与流程

术中用血的制度与流程

术中用血的制度与流程 一、凡术中需输血者,术前应查血型备保留血清,填好输血申请单,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如需血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应提前与检验科联系。 二、术中需输血时,由麻醉医师开具输血医嘱,巡回护士执行医嘱,主班护士取血。 三、取血时与检验科人员核对后发血,取回后主班护士与巡回护士核对,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输血。 四、输血过程先慢后快,按病情调整滴速,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输血前后及连续输不同患者血液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 五、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麻醉医师将输血过程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六、一次输血超过1600mL时由科主任签字报医务科批准。 七、由于本院无血库,需用血者,必须提前一天向金山区血站申请用血,临床用血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尽早输用。 八、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经出库不能退还。

麻醉科-输血科沟通流程 一、根据术中失血量或者预计术中出血较多需要输血时 (1)、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填写《输血申请单》。 (2)、确认有无术前血型及保留血清,如没有应及时完善。 (3)、需输血时,与血库联系确定剂量后开具医嘱,交护士取血。 (4)、需要输注血浆的,核对血型,与血库联系了解库存血浆情况后,开具血浆申请单送血库。 (5)、在输血期间对于突发问题随时保持有效的沟通,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输血安全和疗效。 手术中输血流程 麻醉医师开具输血医嘱 巡回护士核对医嘱 血液采样 主班护士送检 输血科做血型试验和交 叉配血试验,复核

通知主班护士取血 交巡回护士或麻醉师 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输血单与血型单、血袋信息 核对者与执行者签名用输液器输入少量生理连接输血袋 调整输血速度 观察输血反应 输入适量生理盐水 根据医嘱输入其他液体

手术中输血制度及流程56974

手术中输血制度及流程 (1)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如需血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如成分输血等),主管医师均应提前与血库直接联系妥当。 (2)术中需输血时,应由手术配合人员携带病历及时联系取血。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1名病人所需的血液,以免发生差错。 (3)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 (4)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 (5)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 (6)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1.申请用血应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的各项内容,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交叉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本科室医护人员送交输血科备血,电话、口头备血无效。 2.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以上,连同申请单送输血科以进行交叉配合试验用。如果用血量超过800ml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 3.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一天内的,逾时需重新抽血;一次输入3个献血者血液的受血者,如仍须输血,必须重新抽血做交叉配合试验。 4.血液均有不长的保质期,所有用血量尽量按照病情需要申请,避免浪费。 5.申请单上要写明用血时间,非急救病人用血请提前一天备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输血科同意,经用血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部核准签字后送输血科。 6.备用血以两天为限,逾期无效,但需延期使用者必须预先通知,以便及时补充备血。 7.全血、特殊用血(包括Rh阴性血液、冷沉淀、血小板、洗涤红细胞)必须提前一天与输血科预约,以便与血站及早预约、分离、洗涤、分装;全血备血必须经科主任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一、正反定型不一致 1、重复试验(严格正规操作)。 2、重新取血(以纠正污染或弄错标本造成的不符),溶血标本不能用于合血。 3、洗涤红细胞后进行以下试验(正反定型凝集低于2+的,应首先怀疑是由于亚型或抗原抗体活降低引起。) 1)、用自身血清、红细胞做定型对照,检验自身有无完全抗体。 2)、用O型红细胞做反定型对照,确认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完全抗体。 3)、用抗A、抗AB、抗A1和抗H进行正定型: ①A亚型细胞与抗A、抗AB的凝集强度低于A1细胞,但与抗H的凝集强度高于A1细胞(3+以上); ②A亚型(特别是A2中约有1-8%会产生抗A1),与抗A1基本不发生凝集。 ③用抗AB(O型血清或血浆)是因为它的抗A效价较高,与弱A和弱B抗原亲和力强。 4)、分别用A1型和A2型红细胞反定型检查血清中有无抗A1存在(A亚型中有部份会产生抗A1,能与A1发生凝集,但不与A2凝集。) 5)、询问病史,判断是否是由于病人抗体缺失或减弱引起反定型错误,可延长反应时间,或用灵敏度更高的血型卡做反定型。 6)、被检红细胞做直抗(观察有无被抗体致敏的情况),若为阳性,应将细胞放散至阴性后再定血型。 4、若还不能确定血型,应增加血型物质的检测(如唾液等)。 二、交叉配血不合 (一)主侧端不相合 1、血型鉴定不正确,重新鉴定血型。 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反应。 3、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4、病人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血浆扩容剂 引起假阳性。 5、试验系统被污染。 (二)次侧端不相合 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病人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抗筛阴性,而次侧不合多由自身抗体引起(此是抗人球配血不合,而聚凝胺配血通过可输血)。 (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 1、血型是否正确。 2、是否有自身抗体。 3、是否有同种异体抗体。

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交叉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交叉配血 1、疑难血型鉴定 疑难血型就是一种血型难以检定或判定(正反定型不一致)得现象,多由血型抗原减弱形成亚型、疾病原因引起抗体减弱或部分血型系统罕见表型等原因引起。因此,疑难血型鉴定主要从弱抗原、弱抗体与特殊抗原或抗体检测角度出发,结合血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而对于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主要就是对抗体种类与特性进行研究,尤其就是利用吸收/放散试验对同时存在多种同种抗体或自身抗体进行分离鉴定,从而较为准确得分析患者血清抗体得特异性。在工作中遇到此类情况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与处理:(1)分析可能存在得原因先排除人为操作因素,再通过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得原因,主要包括抗原类影响因素与抗体类影响因素,抗原类影响因素一般包括ABO亚型、血液病、骨髓移植等,抗体类影响因素一般包括不规则抗体、药物抗体、先天抗体缺失、丙种球蛋白过低、冷凝集素等。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疑难血型鉴定流程见流程图1。 流程图1 疑难血型鉴定流程

2014年1月,在工作中发现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样本一例,经一系列血清学试验确证该患者为P1Pk血型系统得p表型,经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初步推断A4GALT 基因第3外显子得903C>G突变就是患者p表型形成得分子生物学基础,该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与深度撰写论文,先后发表《临床军医杂志》与《中国输血杂志》论文各一篇,并由此逐步展开疑难血型鉴定。在此之后得工作中,通过阅读文献自修学习,鉴定出Am、Bm、B3等血型亚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得疑难血型鉴定思路与流程。 2014年2月与2015年10月,在工作中分别遇到一例反复进行输血治疗得患者,经一系列血清学试验,确证此两例患者均因多次输血治疗而产生多种不规则抗体,该研究成果先后以论文形式发表于《临床军医杂志》。在后期工作中,通过对解放军174医院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进行分析,对厦门地区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得分布特征有了较为清晰得了解,该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得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流程。 2、疑难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就是确保安全有效输血得最重要环节,只有交叉配血真正相合(相容)才能保障临床输血治疗得安全性。现一般进行供者与受者ABO、RhD同型配血,只有配血相合时才能输血(特殊情况例外),当出现配血不相合时,则视为“疑难配血"。目前,输血科常用得交叉配血得方法主要包括聚凝胺法、卡式法与抗球蛋白法。当遇到异常得配血实验结果时,应以抗人球蛋白法为准,但任何一种实验方法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得可能。因此,需在不同得情况采取不同得检测技术,建立适合本实验室得血液免疫学检测流程。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配血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与处理: (1)分析可能存在得原因先排除人为操作因素,再通过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得原因,交叉配血不合包括主侧配血不合与次侧配血不合,其产生原因主要如下:①主侧配血不合:患者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自身抗体、冷凝集素、药物抗体、血浆蛋白紊乱等因素;供着红细胞直抗阳性(相对少见).②次侧配血不合:患者红细胞黏附免疫球蛋白或抗体,直抗阳性,全凝集或多凝集;供着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自身抗体、冷凝集素、药物抗体、血浆蛋白紊乱等因素(相对少见)。 (2)设计实验进行配血疑难配血流程见流程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