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包括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包括

固定义齿修复是指通过使用固定修复材料和技术,将受损或缺失的牙齿恢复至正常形态和功能的过程。它包括了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材料,旨在提供持久耐用的牙齿修复方案。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牙齿检查和评估:在开始修复之前,牙医会进行牙齿检查,评估受损的范围和程度。这有助于确定合适的修复方案以及所需的材料和技术。

2. 牙齿准备:在进行固定修复之前,一些准备工作可能是必要的,包括去除腐烂的牙齿组织,清理受损区域,并为修复提供适当的基础。

3. 牙齿印模:牙医会使用特殊的印模材料,将患者的牙齿进行印模,以便为制作修复体提供准确的模型。

4. 修复体制作:根据印模,牙医可以制作出适合患者的修复体,包括牙齿冠(牙冠),牙桥(固定桥)或牙补(充填)。

5. 修复体安装:在修复体制作完毕后,牙医会将其安装到患者的口腔中。在此过程中,牙医会使用适当的粘接剂或水泥将修复体固定在牙齿上。

6. 调整和调试:一旦修复体安装完毕,牙医会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调试,以确保修复体与周围牙齿的咬合和颜色相匹配。

7. 定期维护:完成修复后,患者需要定期回访牙医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牙齿修复的长期成功和稳定。

在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技术和材料,这些包括:

1. CAD/CAM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使得制作牙齿修复体更加精确和高效。通过使用CAD/CAM技术,牙医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的设计软件来制作修复体的模型,然后使用数控机床或3D打印机来制造修复体。

2. 全瓷修复:全瓷修复材料如陶瓷和锆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可以用于修复前牙和后牙。它们具有良好的耐磨损和抗压强度,可以提供耐久性和持久的修复效果。

3. 牙齿激光技术:激光可以用于一些修复步骤,如去除腐烂组织、软组织重塑和粘接修复体等。激光技术能够减少疼痛和出血,并提供更加精确和快速的修复效果。

总而言之,固定义齿修复是一项复杂而精确的技术,需要牙医具备扎实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使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固定义齿修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牙齿功能和美观,从而改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固定义齿工艺技术

固定义齿工艺技术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口腔修复学概论 一、口腔修复学的定义 是研究和采用符合人体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学科。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生物医学工程的范畴。 二、口腔修复学的任务 是以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为出发点,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即“人工器官”,以恢复、重建由各类缺损或异常的口腔颌面系统疾病所造成的形态和功能缺陷,以促进患者的健康。 三、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 它是以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学、材料力学、工艺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应用科学。 四、口腔修复学的临床内容 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颌面部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周疾患的修复治疗;颞下颌关节疾患及牙合异常等的预防和修复治疗。 五、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治疗过程 病史+ 临床检查初步诊断复制模型+ 检查结果诊断和

设计修复体试戴调整完成 六、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技术 包括:牙体预备技术、印模技术、支架弯制技术、排牙技术、熔模制作技术、包埋与铸造技术、焊接技术、研磨技术等。 第二节固定修复学概论 一、定义 是研究牙体缺损和牙列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专门学科。是利用人工材料及工艺技术制作出符合生理,并能恢复、重建口颌系统正常形态、功能及审美要求的各种固定修复体以促进患者的健康。 二、固定修复体的特点 1.义齿所接受的牙合力通过基牙传导至牙周支持组织,其牙合力传导方式接近天然牙; 2.支持良好,稳固,咀嚼效率高; 3.体积小,近似原缺失牙,异物感小,舒适,不影响发音,容易适应; 4.牙体组织切割较多; 5.不能取出清洁,故设计上自洁功能要求较高; 6.修理困难。 7.对基牙要求高,适应症窄。 第二章固定修复学实用基础理论 第一节固定修复体的修复原则与固位原理 一、修复原则修复的全过程,即修复体的选择、设计、牙体制备,修复体的制作,试戴、粘固等均应符合生物学、机械力学和美学的原则。

固定修复知识

固定修复 1.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是研究各类口腔修复体设计、制作及修补的一门技术。——填空 2.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嵌体修复工艺技术金属全冠修复工艺技术、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工艺技术、桩冠修复工艺技术、全瓷修复工艺技术、固定桥修复工艺技术及种植修复工艺技术等。——简答 3.CAD/CAM技术的优势准确高效省时、经济实用。——选择 4.固定修复体的种类:嵌体、部分冠、全冠、桩冠桩核冠。——填空 5.邻面接触区青少年呈点状接触,老年人呈面接触。——判断 6. 抗力形是指将牙体预备成一定的形状,使修复体和患牙或基牙在口腔行使正常功能状态下,能承受咀嚼压力而不致破坏或决裂。——填空 7. 固位力是指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能力。——选择 8.固位形是指为了使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不会从患牙(基牙)上松动、脱落,而在惠牙上磨除一足的牙体组织,形成各种有利于固位的形状。——选择 9.固定修复体牢固地附着在患(基)牙上,不会因咀嚼力作用而移位或脱落,这种抵抗脱落或移位的力叫固位力。——选择 10.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摩擦力、约束力、粘结力活粘固力。——填空 11.固定桥的组成:固位体、桥体、连接体。——填空 12.固定桥的分类:双端固定桥、半固定桥、单端固定桥、复合固定桥。——填空 13. 咀嚼力是指咀嚼肌收缩时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在咀嚼过程中,通过个别牙所发挥的力量称咀嚼压力,又称牙合力。——选择 14.第一磨牙的牙周膜面积最大,第二磨牙次之。——选择 15. 双端固定桥的两端基牙中点的连线即为支点线。——判断 16.嵌体边缘不可放在正中咬合接触点上。——判断 17.嵌体轴壁可适当向外扩展2o~5?。——填空 18.瓷嵌体不能预备洞缘斜面。——判断 19. 牙尖交错位是最适宜承载垂真咬合力的领位,此时上下牙接触最广泛最紧密,具有量最强的稳定性。——填空

固定义齿

1.《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是研究各类口腔修复体设计、制作及修补的一门技术,是以口腔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力学、材料学、美学及材料成型技术等为基础的专业学科。涵盖工艺:1、复模技术;2、熔模制作技术3、铸造包埋技术;4、铸件打磨抛光技术;5、瓷修复技术 2.嵌体(inlay)是嵌入牙体窝洞内部利用嵌合固位,恢复患牙活基牙形态和功能的一种修复体 3.部分冠(partial crown)是覆盖部分天然牙冠的一种帽状修复体,其种类有:1、3/4冠(three-quarter crown):是覆盖前牙切缘、后牙咬合面以及四个轴面中的任意三个轴面。2、开面冠(window crown):为前后牙唇面或颊面开窗的锤造冠。3、贴面(veener):是树脂或烤瓷做的覆盖前牙唇面的修复体。4、半冠(half crown):覆盖天然牙冠外形高点线以上的帽状修复体。 4.金属全冠(metal crown): 1、铸造金属全冠: 2、锤造金属全冠: 5.非金属全冠(non-metal crown): 树脂冠、瓷全冠、铸造陶瓷全冠等。 6.混合全冠: 1、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 2、金属树脂联合全冠 7.固定桥(Fixed Partial Dentur):是利用缺牙间隙两侧或一侧的天然牙或种植体为基牙,在上制作固位体并于人工牙连接为一整体,通过粘固剂连接在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取代的修复体。 8.固定修复体的修复原则: (一)正确地恢复牙齿及牙列的生理形态与功能:1、正确恢复轴面的形态:2、正确恢复邻接触关系;3、正确恢复外展隙和邻间隙;4、正确恢复咬合面和咬合关系。 (二)备牙时尽可能保存、保护患牙或基牙的牙体组织: (三)修复体应保证组织的健康:1、修复体的设计与组织健康:2、牙体制备与牙髓组织健康:3、修复体与牙龈组织的健康: (四)修复体应符合抗力形和固位形要求: 1、抗力形:将牙体制备成一定的形状,使得修复体与牙体在口腔行使功能时候能够承受咀嚼压力而不至于破裂或折断。 1)修复体的抗力形与牙体抗力形的关系: 2)增加牙体抗力形的措施: 3)增加修复体抗力形的措施: 9.固位形:是指将牙体预备后,在上制作的修复体在形式功能的过程中不至于脱落的形状。 10.(一)固位原理: 1、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而又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所产生的作用力。欲获得较大的摩擦力,在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必须做到:①修复体与预备后的患牙接触面要非常吻合;②修复体与预备后的患牙接触面应适当粗糙;③牙体各轴面相互平行,咬合向聚合度不超过5°;④窝洞的深度及冠的高度要足够。 2、约束力:物体位移时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现象称为约束。约束加给被约束物体的力称为约束力或约束反力。约束力是通过约束与被约束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各种固位型就是约束,而修复体就是被约束物体。为了增加修复体的固位力,常将患牙预备成一定的几何形状,限制修复体的运动方向,如设计沟、洞等辅助固位形。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是现代牙科技术中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法,广泛应用于牙齿缺损、蛀牙和牙髓炎等牙齿疾病的治疗。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具有可靠、美观、耐用和舒适等优点,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美观。 固定修复技术包括冠修复、桥修复和贴面修复等。其中,冠修复是最常见的固定修复方法之一。冠修复是通过对患牙磨牙、制作牙冠并将其牢固地固定在患牙上,来修复患牙的外形和功能。冠修复的材料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生的建议而选择,常见的材料有金属瓷冠、全瓷冠和贴金冠等。金属瓷冠具有良好的耐力和美观度,全瓷冠则更加贴近天然牙齿的颜色和质感。 桥修复是用来替代牙齿缺失的固定修复方法,它会利用健康的自然牙作为支撑,从而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桥修复的制作过程包括对健康牙齿进行磨牙、制作人工牙齿和固定桥体等步骤。桥修复的材料也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生的建议而选择。 贴面修复是通过将薄片状的陶瓷材料贴在患牙表面来修复牙齿。贴面修复具有微创、美观、舒适和保留天然牙齿的特点。贴面修复的制作过程包括对患牙进行磨齿、采取口腔印模、制作贴面和固定贴面等步骤。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美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固定义齿修复技术也需要医生的高超技术和精细操作,以确保修复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因此,患者在选择修复方法时应咨询专业的牙医并进行全面的

口腔检查。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得牙齿修复更加准确、美观和持久。随着科技的进步,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将持续更新和改进,以满足患者对牙齿美学和健康的需求。同时,患者也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以保持修复牙齿的健康和耐用。

最新 口腔医学固定义齿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技能教学大纲教案 固定义齿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 (供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用) 前言 固定义齿工艺学是研究各种口腔固定修复体的设计、加工和修补工艺技术的一门学科,是口腔医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活动义齿修复相比,固定修复能够更好地恢 复缺损或缺失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同时其美学仿真的效果也明显优于活动义齿,因此患 者更愿意选择固定修复体。目前大多数口腔修复临床使用的修复体为固定修复体。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牙科材料和义齿制作加工技术的进步,是的固定修复的适应症逐渐扩大,从单个牙齿的缺损修复,到多个牙齿的牙列缺损,甚至咬合重建,在一 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固定修复的适应症。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期,总学时36学时。开设为必修课程,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各类固定修复体组成以及制作工艺和制作要点。为 今后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教材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学》于海洋主编,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36学时) 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导论 2 0 见习(固定义齿介绍)0 2 模型和代型 2 0 熔模 2 0 熔模 2 0 铸造技术 2 0 金属烤瓷基底的设计与制作 2 0 金瓷修复的塑瓷技术 2 0 金瓷修复的塑瓷技术 2 0 见习(全瓷固定义齿介绍)0 2 全瓷修复工艺技术 2 0 见习(CAD/CAM加工工艺)0 2 瓷美学修复的仿真设计与制作 2 0

见习(美学比色、设计)0 2 焊接和修补 2 0 金沉积修复工艺技术粘接修复工艺技术 2 0 义齿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2 0 答疑及讨论0 2 合计 28 8 第一部分:理论课(24学时) 第一节导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种固定修复体的种类、组成 2.熟悉:固定修复的临床就诊步骤及工作授权书的意义 3.了解:医师、技师、患者的沟通协作 二、教学内容: 1. 固定义齿的类型 2. 固定义齿的组成 3. 桥体的设计种类 4. 固定修复的临床就诊步骤 5. 工作授权书 6. 医师、技师、患者的沟通协作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固定修复体的种类、组成,固定桥体的设计种类。 2.难点:固定修复的临床步骤及工作授权书的意义。 四、思考题: 1.固定修复体有哪些种类? 2.不同类型的固定桥体的优缺点是什么? 3.工作授权书的重要性? 4.固定修复的临床就诊步骤是什么? 第三节模型和代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模型和代型的制作室工艺步骤。 2.熟悉:印模与模型的消毒方法,不同代型体系的制作工艺。 3.了解:不同的模型材料 二、教学内容: 1. 消毒(印模、模型的消毒方法) 2. 模型的分类和基本要求

客观题

名词解释 1.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研究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时,如何用固定修复体修复牙冠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修复牙齿缺失的学问。 2.修复体:用人工材料制成的替代缺损、缺失的牙齿和口腔软组织的物体。 3.嵌体: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或冠内固位体。 4.部分冠:覆盖部分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5.全冠:覆盖全部牙冠整个表面的帽状修复体。 6.桩冠:利用桩钉插入残根根管内固位的全冠修复体。 7.桩核冠:在残冠或残根上先形成金属桩核或树脂核,然后再制作全冠修复体。 8.种植义齿:将人工材料制成的种植体经手术植入失牙区颌骨内或骨膜下,并在穿过牙槽嵴黏膜的种植基桩上制作上部义齿的方法。 9.固定桥:利用缺牙间隙相邻两侧或一侧的天然牙作为基牙,在基牙上制作义齿的固位体,并与人工牙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粘固剂将义齿粘固在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的一种义齿。 10.PFM:将烤瓷材料涂塑于金属基底冠表面,在真空高温条件下烧烤而成的金-瓷复合结构的全冠。 11.抗力形:指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或基牙均能抵抗牙合力而不致破坏或折裂。 12.固位形: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能力。 13.牙体缺损: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星的损坏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14. 牙合力:在咀嚼过程中,通过个别牙或部分牙所发挥的力量。 15.固定桥:在基牙上制作的全冠、部分冠、桩冠、嵌体等,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并借助粘固剂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稳固的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16.桥体:即人工牙,是固定桥修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17.连接体:连接桥体和固位体的部分。 18.双端固定桥:又称完全固定桥,桥体与两端固位体之间均为不动连接,当固位体粘固于基牙后,基牙、固位体、桥体连接成一个不动的整体,从而组成了新的咀嚼单位。 19.单端固定桥:又称悬臂固定桥,此种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为不动连接体。 20. 固位体:是固定义齿的组成部分,在基牙上制作的嵌体、部分冠、全冠等,通过与桥体相连接并借粘结剂与基牙稳固地连接在一起,使固定义齿获得固位。 21.口腔印模:一种与口腔或颌面部某些组织或器官的解剖形态相反的阴性模型。 22.口腔模型:将模型材料在其可塑或流动的状态下灌注到口腔印模中而形成的阳模。 23.代型:口腔固定修复的工作模型经过修整、制作形成便于修复体制作的模型,该模型上的基牙模型就称为代型。 24.可卸式代型:代型可以从整体的牙列模型上分离取下并能回复到原位的一种技术。 25.固定式代型技术:在工作模型上直接修整基牙颈部牙龈及颈缘,代型与牙列模型固定成整体不可卸。 26.熔模:用一些具有可熔性、可塑性的材料制作的各种修复体铸件的雏形。 27.铸造:将固体的金属或非金属加热熔化为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铸入预先制备好的铸型腔内,冷却后凝固成具有铸型腔形状的制品的过程。 28.铸件变形:指铸件试戴时不能就为或出现翘动、摆动、旋转等现象。 29.铸造不全:在熔铸过程中熔化的合金未能充满整个铸型腔,而导致铸件出现部分缺损。 30.铸造收缩:铸件在液态和固态冷却过程中会发生体积减小。 31.表面粗糙:铸件表面有很多微小的突起、凹陷、毛刺、麻点等现象。 32.切削:用刃状或粗粒度磨料的磨具磨切物体表面,以修整物体的外形或减小物体体积的过程。 33.研磨:用细粒度磨料的磨具对物体表面进行摩擦平整,以减小其表面粗糙度的过程。 34.抛光:将打磨用的各种魔头安装固定于打磨机械上,通过磨头的高速旋转,磨切修复体的表面,使之表面平整光滑的方法。 35.喷砂: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驱动砂料从喷嘴中喷出,直接冲刷铸件表面,以去除铸件表面粘附的包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包括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包括 固定义齿修复是指通过使用固定修复材料和技术,将受损或缺失的牙齿恢复至正常形态和功能的过程。它包括了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材料,旨在提供持久耐用的牙齿修复方案。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牙齿检查和评估:在开始修复之前,牙医会进行牙齿检查,评估受损的范围和程度。这有助于确定合适的修复方案以及所需的材料和技术。 2. 牙齿准备:在进行固定修复之前,一些准备工作可能是必要的,包括去除腐烂的牙齿组织,清理受损区域,并为修复提供适当的基础。 3. 牙齿印模:牙医会使用特殊的印模材料,将患者的牙齿进行印模,以便为制作修复体提供准确的模型。 4. 修复体制作:根据印模,牙医可以制作出适合患者的修复体,包括牙齿冠(牙冠),牙桥(固定桥)或牙补(充填)。 5. 修复体安装:在修复体制作完毕后,牙医会将其安装到患者的口腔中。在此过程中,牙医会使用适当的粘接剂或水泥将修复体固定在牙齿上。 6. 调整和调试:一旦修复体安装完毕,牙医会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调试,以确保修复体与周围牙齿的咬合和颜色相匹配。

7. 定期维护:完成修复后,患者需要定期回访牙医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牙齿修复的长期成功和稳定。 在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技术和材料,这些包括: 1. CAD/CAM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使得制作牙齿修复体更加精确和高效。通过使用CAD/CAM技术,牙医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的设计软件来制作修复体的模型,然后使用数控机床或3D打印机来制造修复体。 2. 全瓷修复:全瓷修复材料如陶瓷和锆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可以用于修复前牙和后牙。它们具有良好的耐磨损和抗压强度,可以提供耐久性和持久的修复效果。 3. 牙齿激光技术:激光可以用于一些修复步骤,如去除腐烂组织、软组织重塑和粘接修复体等。激光技术能够减少疼痛和出血,并提供更加精确和快速的修复效果。 总而言之,固定义齿修复是一项复杂而精确的技术,需要牙医具备扎实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使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固定义齿修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牙齿功能和美观,从而改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固定义齿工艺技术 固定修复体的种类

固定修复体的种类 根据固定修复体的制造工艺、修复用材料类型、修复体的结构特点,可将固定修复体分为: 1 嵌体为嵌入牙体内部,用以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或冠内固位体。 2 部分冠为覆盖部分牙冠表面的修复体。包括: (1)3/4冠:没有覆盖前牙唇面或后牙颊面的部分冠修复体。 (2)开面冠:在唇颊面开窗的锤造冠。 (3)贴面:以树脂或瓷制作的覆盖牙冠唇颊面的部分冠。 (4)半冠:又称导线冠,冠边缘止于牙冠导线处的部分冠修复体。 3 全冠为覆盖全部牙冠表面的修复体。包括: (1)金属全冠:以金属材料制作的全冠修复体。 1)铸造金属全冠:以铸造工艺过程制作的金属全冠修复体。 2)锤造冠:又称壳冠,以冷加工方式如锻压、冲压或捶打制成的金属全冠修复体。 (2)非金属全冠:以树脂、瓷等修复材料制作的全冠修复体。 1)塑料全冠:以各种树脂材料制作的全冠修复体。 2)瓷全冠:以陶瓷材料制作的全冠修复体。 (3)混合全冠:以金属与瓷或金属与树脂材料制成的复合结构的全冠修复体。 1)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又称金属烤瓷全冠,是一种由低

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上制作的金瓷复合结构的全冠。 2)金属-树脂混合全冠:在金属基底上覆盖树脂牙面的混合全冠。 4 桩冠、桩核冠桩冠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相对于桩冠,桩核冠是一种更加合理、更为方便的设计,先做桩核后再做冠。 5 固定桥固定桥是牙列缺损的常用修复方法。是利用缺牙间隙相邻两侧或一侧的天然牙或种植牙作为基牙,在基牙上制作义齿的固位体,并与人工牙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粘结剂将义齿粘结在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的一种义齿。 上述修复体的设计及加工均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

口腔美学修复技术 固定修复技术

固定修复技术 第一节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 在行种植义齿修复前,拔除患牙后1个多月可先行临时牙可摘义齿修复,以保持其缺失的间隙。以骨内种植——二期手术为例: 【术前准备】 1.为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口腔检查,重点检查受植区,根据X线片,判断颌骨质量,上颌窦底及颏孔位置,设计种植体植入的位置,长短及分布,取模,在模型上制作模板(引导板)。 2.根据测量出的结果选择合适的种植体桩。 3.器械准备,各类种植体均有各自一套器械,器械与种植体消毒备用。一般用高压蒸气消毒。 【手术方法及步骤】 1.消毒与麻醉: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同拔牙术。 2.切开翻瓣: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以唇颊侧或舌腭侧切开翻瓣,翻开粘骨膜瓣,暴露牙槽骨。 3.去除尖锐的骨嵴。 4.钻骨:根据引导模板,引导方向,用球钻定点,用先锋钻钻孔达到需要的长度,再行逐级扩大,钻至所需的直径为止。注意转速不可过快,同时需喷生理盐水降温,最好有内冷降温,以免损伤骨质,局部温度不宜超过47℃。

5.种植体植入:将已消毒备用的种植体放入已预备好的孔内,用手指推压就位,再用小锤轻击使其完全就位。 6.缝合切口; 7.拆线:术后7~10天拆线,同时需缓冲临时可摘式局部义齿基托,以防义齿压迫种植体。 8.第一次种植术后4个月,可进行第二次手术切开粘膜,去除覆盖螺钉,安装牙龈成形帽,严密缝合周围牙龈,7~10天拆除。 【种植义齿的制作】 在二期手术4~6周以后,经X线片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完整,临床检查,种植体颈部及上皮组织附着牢固,龈袖口已形成并无炎症,种植体固位良好,此时可制取修复前诊断模型,根据种植体的位置和数量,患者对美观和功能的要求,结合患者的咬牙合关系,颌间距离,软组织健康情况,遵循设计的一般原则,确定最后的修复设计。个别托盘,在印模杆相应部位托盘底部开口试戴个别托盘,然后将托盘开口处覆盖蜡片,用一次或二次法制取印模,最好用较精确的橡胶印膜材料取终印模,待印模材料凝固后去除蜡片,松开螺钉,将印模从口内取出。 在灌注模成型前,使用种植替代品同印模杆连接,并旋紧螺钉,经确定在印模内完全复诊后方可在振荡器上灌注超硬石膏,待石膏完全硬固后,松开螺钉,取出模型,此时带有基托的工作模宣告完成。 2.选择种植义齿上部结构:根据种植桩型号,牙龈厚度,桩的方向,咬合关系,颌间距离来选择合适的上部结构(基台)。 3.制作金属内冠:用成形塑料或蜡制作冠的蜡型,包埋、铸造。

固定义齿工艺技术 固定修复体修复原则

固定修复体修复原则 (一)正确恢复牙齿及牙列的生理形态与功能 牙齿正常的解剖学外形、完整的牙列、准确的禾与颌位关系、正常的颞下颌关节、神经肌肉系统共同形成一个复杂而和谐的口颌系统。其中牙冠的解剖生理形态在维持该系统的功能、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1.正确恢复轴面形态 (1)维持牙颈部龈组织张力:正常的牙颈部突度能够起到扩展牙龈、维持正常龈外展隙的作用(图2-1a)。 (2)唇、颊、舌面的正常突度能保证食物正常排溢及食物对牙龈的生理刺激作用:突度过大,牙龈组织所获得的生理性刺激减少,引起食物滞留,菌斑附着,龈缘得不到生理性按摩而萎缩,而且牙冠形态不美观;突度过小,牙龈组织将受到食物直接撞击,引起牙龈外伤及炎症,甚至牙龈萎缩,同时冠修复体呈直筒状,也不符合美学要求(图2-1b、c)。 a.轴面外形正常b.轴面外形突度过大c.轴面外形突度过小(3)有利于修复体保持清洁:轴面各个方向上的正常的突度和光滑的表面有利于修复体的自洁,也便于洗刷、清除附着的菌斑。 2.正确恢复邻接关系正常牙列的牙与牙之间通过接触区紧密相邻而无间隙,能防止食物嵌塞,维持牙位、牙弓形态的稳定,使之与邻牙相互支持,分散禾力,同时有利于每个牙在咀嚼时保持各自的生理动度。修复体必须与整个牙列相协调,保持牙列的完整性、连续性,特别是与邻牙之间的邻接关系。若修复体与邻牙接触过紧可导致牙周膜损伤引起疼痛,过松则可引起食物嵌塞。

3.正确恢复外展隙和邻间隙外展隙是围绕邻接区向四周展开的空隙,是由牙冠轴面的正常突度形成的。位于唇、颊侧者称为唇颊外展隙;位于舌侧者称舌外展隙;位于切缘或禾面者称为切外展隙或禾外展隙。外展隙可作为食物的溢出道,在咀嚼时,有利于食物从外展隙排溢,增加机械便利,减轻牙周负担。禾外展隙可因禾面磨耗而减少。邻间隙是位于邻接点之下的龈外展隙,其两侧为邻牙邻面,上界为邻接点,下界为牙槽嵴。正常情况下,该间隙被龈乳头所充满,有保护牙槽骨和防止水平性食物嵌塞的作用(图2-2)。当龈乳头因炎症或增龄性变化而发生退缩时,邻间隙变大,会出现水平性食物嵌塞等临床症状。进行口腔固定修复时,应注意正确恢复外展隙和邻间隙。修复体的外展隙和邻间隙过大,会造成食物堆积、食物嵌塞;外展隙和邻间隙过小,会造成食物排溢不畅、压迫牙龈等情况。 4.正确恢复禾面形态与咬合关系正确地恢复禾面形态和咬合关系是有效地恢复咀嚼功能的基本条件之—。禾面形态在人的一生中是发展变化的。牙萌出早期,其尖、窝、沟、嵴都由曲面构成,当咬合时,上下牙多是凸面接触。随着年龄增长,磨耗增加,上下牙禾面呈面接触,到老年时禾面甚至磨耗成平面。 禾面的解剖学形态有利于捣碎、磨细食物,增加机械效果,减轻牙周负担。另外,上牙的切嵴、斜嵴还有引导下颌运动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咬合关系,在进行固定修复时,应严格遵循良好咬合的标准。 (二)牙体预备时尽可能保存、保护患牙或基牙的健康牙体组织 尽可能保留足够的患牙或基牙的牙体组织,保存牙髓健康是获得牙体足够的抗力、固位,防止患(基)牙损伤,获得理想的修复体远期疗效的重要原则。

固定义齿工艺技术 Di-LOK技术制作可卸代型实训指导

实训:Di-LOK技术制作可卸代型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模型的修整方法; 2、学会Di-LOK技术制作可卸式代型; 3、学会分割模型并分离代型部分; 4、学会修整代型根部。 【实训内容】 1、观察标准可卸代型模型。 2、示教可卸代型的制作。 3、同学完成可卸代型模型。 【实训器材】 模型修整机、技工打磨机、塑料牙托、球钻、石膏振荡器、气枪、502胶、蜡片、酒精灯、超硬石膏、橡皮碗、调拌刀、分离剂、代型锯、石膏打磨头、手术刀、铅笔等。 【方法与步骤】 1、修整模型:要求同上。 2、调和超硬石膏,灌入牙托内:将工作模型适当浸湿,调和超硬石膏灌入牙托内约2/3的高度。 3、固定工作模型:将工作模型压入上述牙托内,用新调和的石膏包埋固定工作模型的底部,去除牙托边缘多余的石膏,注意不要使石膏沾在预备牙上。 4、分割模型:固定工作模型的石膏硬固后,取出模型,在要分割的牙的近远中与邻牙的交界处,分别向颊舌面画出与牙体长轴平行的切割线。然后用代型锯沿所画的切割线平行切割,直到将工作模型和包埋石膏均切透为止,切勿伤及基牙及邻牙。分割后的模型在牙托内复位,检查复位情况。(图1~3)

图1:固定模型 图2:取出模型 图3:切割分离模型 5、修整代型:用微型电机夹持梨形钨钢钻对代型颊舌侧根部进行初步修整,然后用球形钻修整颈缘,以形成清晰的牙颈缘和便于制作熔模的根部形态。即将代型根部修整成肩台边缘突出的状态。最后用有色细铅笔将肩台边缘线画出,并用瞬间粘合剂封固。(图4)

图4:修整代型图5:代型复位 6、涂布间隙涂料:在代型表面涂一层间隙涂料,目的是补偿铸造金属的冷却收缩,保证修复体顺利就位。涂布时,先将涂料瓶摇匀,用小毛刷沾少许涂料,从代型颈部开始向牙合面方向均匀涂布,轴面涂布完,再按一个方向涂布牙合面,使得整个牙冠表面具有光滑、完整、均匀的间隙涂料。 7、代型复位:间隙涂料干燥后,将代型准确复位于牙列模型上,检查是否稳定。(图5) 【注意事项】 1、修整模型时应使模型能够与牙托或底座成型器相适应,并在牙托侧壁留有适当空隙。 2、修整后的模型底部一定与牙合平面平行,高度不得低于牙托边缘。 3、模型打孔的位置应在基牙或患牙近远中和颊舌径的中心点,孔壁与模型底面垂直。打孔后,最好在底面用电机磨出十字形辅助复位沟槽。 4、固定模型时不要使石膏粘在预备体上。 5、分割模型时不可伤及预备牙和邻牙。 6、分割后要求每个断面对接清楚 7、修整代型根部时不可损伤颈部肩台 【思考题】 1、比较两种方法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2、代型根部修整有何意义?

固定义齿工艺技术 Di-Lok技术

Di-Lok技术 1.检查模型与双钉代型技术相同。 2.修整模型要求同上,但需注意模型与牙托内壁间应有一定间隙,并不可影响舌侧插销就位。也可在模型内外侧面磨出几个沟槽,以利于模型的固定。 3.固定模型将模型于水中浸泡5min,以利于与新石膏结合。调和超硬石膏灌入代型盒内约2/3的高度。将模型压入上述代型盒内,趁石膏尚未凝固将舌侧插销插入,修去多余石膏。注意不要使石膏沾在预备牙上。 4.分割模型固定模型的石膏硬固后,从代型盒内取出模型。画线、切割,方法与前述相同,所不同的是将固定模型的底座石膏与工作模型一同切开,在切至剩余约1mm左右,用手掰开使代型与邻牙及模型其他部分彻底分开,以便更准确地记录代型与模型的关系。分割后的模型在代型盒内复位,检查复位情况。 与钉代型技术相比,Di-Lok技术成本较低,操作步骤较少,但如果代型盒的制作质量较差或在向代型盒内灌注石膏时稍有不慎,容易出现复位困难的问题。该技术的另一个缺点是制作出来的代型柄部体积较大,不利于技师操作。 三、代型修整 (一)修整代型 模型分割后代型颈部周围仍留有牙龈组织,颈部边缘线暴露不彻底,这样会影响蜡型的制作,影响修复体的精度和密合性。因此,必须修整代型,完全显示出准确的预备体颈部边缘形态。 代型颈部边缘修整的器械包括各类钨钢磨头、粗不锈钢钻头、粗金刚砂球钻以及硬质合金磨头。此外,由于边缘线的重要性和技术要求,所有相关操作都必须在放大镜下完成。代型修整的操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边缘线龈方的修整标记预备体代型颈部边缘线,在放大镜下用细头有色笔标记边缘线,在修整过程中不破坏该线。在放大镜下,用粗粒的球形钨钢磨头,在游离龈缘根方约5mm的位置处,由外向内对模型进行修整,在颈部边缘线龈方形成一

固定义齿工艺技术 固定修复体固位原理

固定修复体固位原理 固定修复体牢固地附着在患(基)牙上,不会因咀嚼力作用而移位或脱落,这种抵抗脱落或移位的力叫固位力。修复体必须具有良好的固位力,才能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理想的固定修复体应当与患(基)牙成为一个整体,无任何的相对运动。良好的固位力依赖于合理地利用固位形、正确的患(基)牙牙体预备以及规范的修复体制作过程。临床上固位力不佳的修复体往往会发生脱落,有些则没有脱落,仅表现为松动,如不做及时处理还会因继发龋造成牙体进一步损害,最终致使修复失败。如何利用固位基本原理,增加修复体的固位力是保证修复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一般认为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力主要靠摩擦力、约束力和粘接力获得。 (一)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而又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所产生的作用力。对固定修复体来说就是修复体与牙体接触面之间相互摩擦而获得的固位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牙体预备的轴面聚合度、接触的紧密程度、接触面积有密切关系。减小轴面聚合度、增加接触紧密度、增大接触面积均有助于提高摩擦力。 (二)约束力 物体位移时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现象称为约束。约束加给被约束物体的力称为约束力。约束力是通过约束与被约束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其特征与接触面的物理性能和约束的结构形式有关。临床上常用制备辅助固位形和增加修复体与基牙间的密合性来提高约束力,常用固位形包括以下几种: 1.环抱固位形是冠修复体最基本的固位形式。其特点是固位力强,牙体切割表浅,对牙髓影响小,提供的粘接面积大。其固位力的大小与患(基)牙的禾龈高度、轴面聚合度、修复体与牙面的密合度等有关。确保轴面聚合度在2°~5°范围内,适当地增加患(基)牙的禾龈高度,增加修复体与牙面的密合度,通常可以获得良好的固位力。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题库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研究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时,如何用固定修复体修复牙冠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修复牙齿缺失的学问。 2.修复体:用人工材料制成的替代缺损、缺失的牙齿和腔软组织的物体。 3.嵌体: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或冠内固位体。 4.部分冠:覆盖部分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5.全冠:覆盖全部牙冠整个表面的帽状修复体. 6.桩冠:利用桩钉插入残根根管内固位的全冠修复体. 7.桩核冠:在残冠或残根上先形成金属桩核或树脂核,然后再制作全冠修复体. 8.种植义齿:将人工材料制成的种植体经手术植入失牙区颌骨内或骨膜下,并在穿过牙槽嵴黏膜的种植基桩上制作上部义齿的方法。 9.固定桥:利用缺牙间隙相邻两侧或一侧的天然牙作为基牙,在基牙上制作义齿的固位体,并与人工牙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粘固剂将义齿粘固在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的一种义齿. 10o PFM :将烤瓷材料涂塑于金属基底冠表面,在真空高温条件下烧烤而成的金一瓷复合结构的全冠。 11.抗力形:指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或基牙均能抵抗牙合力而不致破坏或折裂。 12.固位形: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能力。 第二章 1.牙体缺损: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星的损坏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2.潞力:在咀嚼过程中,通过个别牙或部分牙所发挥的力量。 第三章 1.固定桥:在基牙上制作的全冠、部分冠、桩冠、嵌体等,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并借助粘固剂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稳固的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2.桥体:即人工牙,是固定桥修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3.连接体:连接桥体和固位体的部分。 4.双端固定桥:又称完全固定桥,桥体与两端固位体之间均为不动连接,当固位体粘固于基牙后,基牙、固位体、桥体连接成一个不动的整体,从而组成了新的咀嚼单位. 5.单端固定:又称悬臂固定桥,此种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为不动连接体。 6.牙合力:在咀嚼过程中,通过个别牙或部分牙所发挥的力量。 第四章 1.腔印模:一种与腔或颌面部某些组织或器官的解剖形态相反的阴性模型. 第五章 1.腔模型:将模型材料在其可塑或流动的状态下灌注到腔印模中而形成的阳模. 2.代型:腔固定修复的工作模型经过修整、制作形成便于修复体制作的模型,该模型上的基牙模型就称为代型. 3.可卸式代型:代型可以从整体的牙列模型上分离取下并能回复到原位的一种技术。 4.固定式代型技术:在工作模型上直接修整基牙颈部牙龈及颈缘,代型与牙列模型固定成整体不可卸。 第六章 1.熔模:用一些具有可熔性、可塑性的材料制作的各种修复体铸件的雏形. 第七章 1.铸造:将固体的金属或非金属加热熔化为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铸入预先制备好的铸型腔内,冷却后凝固成具有铸型腔形状的制品的过程. 2.铸件变形:指铸件试戴时不能就为或出现翘动、摆动、旋转等现象。 3.铸造不全:在熔铸过程中熔化的合金未能充满整个铸型腔,而导致铸件出现部分缺损。 4.铸造收缩:铸件在液态和固态冷却过程中会发生体积减小. 5.表面粗糙:铸件表面有很多微小的突起、凹陷、毛刺、麻点等现象。 第九章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教学大纲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本课程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开设的核心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口腔技师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即在培养学生制作口腔固定修复体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学习、设计、分析、协作、培训及管理能力,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并可持续发展的口腔技师。 本课程是以实际操作为主,辅以演示和理论讲解。通过四类典型口腔固定修复体的制作,引导学生掌握固定修复体的设计原理、修复原则、制作流程及质检标准。 知识要求: 1)掌握口腔固定修复体的种类及修复原则; 2)熟悉固定修复体的牙体预备的原则、方法; 3)掌握熔模的分类、制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4)熟悉口腔工艺铸造的原理、分类及铸造方法; 5)掌握固定桥的组成、分类、适应证及设计方法; 6)掌握瓷涂塑技术的原理、设计及色彩的控制; 7)熟悉固定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8)了解固定修复的新知识、新技术。 技能要求: 1)能根据企业标准设计与制作合格的金属嵌体; 2)能根据企业标准设计与制作合格的金属桩核; 3)能根据企业标准设计与制作合格的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4)能根据企业标准设计与制作合格的金属固定桥; 5)具备一定的培训与管理能力:能发现修复技术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纠正;能在 演示操作方法的同时讲述操作要点;能对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及 检验。

职业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责任感、团结协作、效益意识及创新精神。 前导与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与工艺技术概论》 后续课程:《口腔工艺技术实习》 二、教学条件 为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所有课程均安排在口腔模拟实训室进行,实训室内设有操作演示台、投影仪、摄像机等设备,保证学生操作与教师同步。模拟实训室的设置、设备配备与真实的义齿加工企业一致,同时保证每名学生都有各自独立的技工操作台、技工打磨机及器械。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整合版)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是研究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时,如何用固定修复的方法修复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并保持其相应生理功能的一门应用学科 流电性:口腔内如果存在不同种类的金属修复体,由于不同金属之间存在电位差,在口腔唾液的传导作用下,金属修复体之间会产生微小电流,这种性质称为流电性 约束力:物体位移时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现象称为约束,约束加给被约束物体的力称为约束力或约束反力 色相:色相又称色调,是指一个物体的真实颜色,或者是物体的固有色,表示彩色光基本上属于哪一类 纯度:又称饱和度或彩度,是指色彩最大的饱和程度,它表示彩色光中彩色的浓淡程度 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表示彩色光能量密度大小的程度 上颌牙弓的纵合曲线:为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颊尖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称为上颌的补偿曲线 下颌牙弓的纵合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的颊尖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称为Spee氏曲线 横合曲线:从冠状面观察,连接两侧同名磨牙的颊尖、舌尖形成一条凸度向下的曲线,称为Wilson曲线 口腔印模:是一种用可塑性材料制取的,与口腔或颌面部某些组织或器官的解剖形态相应的印模 工作模型:直接用于制作修复体的模型称为工作模型 可卸式模型:是指将需要制作熔模的预备牙模型能从整体的牙列模型上分离取下的模型 排龈:是指将龈缘向周围推开 个别托盘:是因患者口腔情况不同需要而专门制作的一类特殊托盘,用于制作精密印模 熔模:是铸件的雏形,通常用铸造蜡、自凝树脂、光固化树脂等材料制作 滴蜡法:将蜡刀或雕刻刀烧热,先取少量软蜡在代型轴面和合面均匀加一薄层,然后再取铸造蜡逐渐加于代型上,再根据与对合牙及邻牙的关系恢复合面形态及邻接关系 包埋:就是用特定的包埋料包裹在蜡型表面,并形成铸模的过程 铸造:是指熔化合金并将液态合金通过一定方法铸入铸型腔内形成铸件的过程 铸造不全:是指熔模经包埋、铸造后所获得的铸件未完全再现原熔模的全貌,某些部位出现缺损 砂眼:铸造时,液态合金铸入铸型腔内的冲击力使某些部位的包埋料脱落以及黏附在铸道口部位的浮砂随着液态合金被铸入到铸型腔内,并随着合金的凝固而存在于铸件表面或内部,这些碎片所造成的空穴称之为砂眼 烤瓷熔附金属修复技术:是将烤瓷材料烧结到金属基地表面形成修复体的工艺技术 化学结合:是金属基底通过表面氧化形成的氧化物与烤瓷材料中的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在界面形成一种新的物质,能产生很强的结合力 抛光:是在磨光的基础上,对物体表面进行光亮化处理 研磨:是指用粒度较细、外形较精制的磨具对物体表面进行平整,以减少物体表面粗糙的加工过程 焊料焊接:工业上叫钎焊或焊接,它是将焊料加热熔化成液态,充满于固态焊件的间隙之中,冷却凝固后形成不可拆卸接头的一种工艺方法 假焊:是指焊料未能充满焊缝、与焊件形成良好的接头,只是焊缝表面堆砌一部分焊料的现象 点焊:属电阻焊接法,是利用电流通过焊件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加热熔化焊件进行焊接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