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壮族历史概况

灵川县壮族历史概况
灵川县壮族历史概况

灵川县壮族历史概况

前言

壮族,是我们伟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我国55个小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据一九五八年第次人口普查,全国有壮族13378162人,其中广西就有1233万多人,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9%以上。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真正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国家不仅确认壮族是一个少数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并且享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于1958年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我的灵川,虽然不似挂南,挂西南那样,是壮族同包聚居的地区。但是,也同样居住有壮族同胞。据19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共有壮族同胞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是当时灵川县人口的 %,是灵川县第大少数民族,现初步统计为户,人,比19 年增加了人。主要分布在兰田瑶族乡和青狮镇的公平管理区。其姓氏为韦、陈、梁三姓,以韦姓居多。

长期以来,壮族同胞在灵川这块宝地上,与汉族、回族等其他民族一道,在建设灵川和发展灵川政治、经济、文化当中,充分发挥了本民固有的聪明才智和勤实而又朴实的精神,洒下了辛勤了汗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将居住在我的灵川境内的壮族来源,人口,分布情况,历史,迁徙以及经济状况,生活习俗、信仰和文化教育,文化生源等等撰述如下:

一、壮族的人口的分布及其来源

据广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出版: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通史》上第一篇第四章:“壮族渊源及其毗邻族群的关系”一文中说到,壮族的来源,一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从山东白马街(县)迁来广西的,即1052年,宋朝名将枢密副使狄青统率大批官兵到广西镇压侬智高,战事平息后狄青部下留居广西,子孙繁衍至今。二是他们的祖先因世道混乱,从原籍江西硃矶巷迁移到广西谋生,人口日滋。还有一种说法是见诸历史记载:“南丹溪洞之人呼为僮。其始未尝至省,元至元间(1280-1294)、莫国旗南国纳土自是僮人方入省地。”另一说是:“僮性质粗悍,露顶跣足,花文短裙,鸟语夷面,自耕而食,又谓之山人”。出湖南溪洞,

后稍入广西古田等县(县治在今永福县百寿镇)。于是有人把上述两种记载揉合成一种说法,即说壮族是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从湖南迁徙到古田的。

该文还说明,上述之传说,只是以点代面之说,并不全面,上述仅在唐代,壮族中的先民,所谓“西原蛮”黄乾曜、黄少卿等人于公元757年,即唐肃字至德年间,在当时广西的西原(今属大新县训辖)洞曾发动100多山同,共20多万人起义,先后攻克桂州18州,威震岭南。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农智高南受交趾(今越南)侵害,北欲归南宋遭拒,从而起兵反宋,其部属众达数万人,居住在左右江一带,后来驰聘西广及云南农民的后裔是今天壮族的一个组成部分。狄青统领的部属,在战事平息之后班师而起,留居广西很少,且是男性,他们的配偶必是当地土著,而侬智文的后裔今均操壮语。即使是有少数狄青的士卒留下,经过历史的发展,他们也早已融入壮族之中。况且,元代以前即已经有壮族生息在广西、云南等地,壮族在宋以前称俚、僚,宋以后,俚、僚亦有称,但已有新的变化。有称“布土”或“土人”,由“撞”发展的“俚”,还有侬、俍、沙等称呼。明、清时期僮这一称呼已遍及全广西。以上是僮族之名的来历。

在灵川的公平、兰田等地民向曾流传有土著壮人之说。今青狮潭镇公平管理区原松柏大队有一名叫“土壮村”的,该村位于龙珠山前,徐舒北河(又名流峰江)北边,据当地有关人士说及,这里曾经居住过土著壮人,故名“土壮村”。后来汉族人到此方将土著壮人赶走了,至今不知去向,代之居住在此的是汉族文姓,江西祖籍,先到三街镇上枝子铺村居住,后族繁人多,分枝迁徙到该村,沿用土壮村名。现在,已经有代,人约年时间。一九五八年修青狮潭水库,该村属水淹地区,已搬到另建新村。据传说,当时在公平同时还居住土著瑶族人和苗族人。后来因土著汉人入居斯地,土著壮人、瑶人和苗人不堪统治阶级和地方劣坤的歧视,均迁他乡,而现在居住在兰田公平等地壮族同胞,他们的始祖则多数又是来自当年的广西庆远府南丹州思恩县。

人口分布情况,见附表

从上述统计表可见,我们灵川的壮族,主要是分布在青狮潭镇的公平、九屋、兰田瑶族乡,潮田乡以及潭下、灵川镇和定江等乡镇。其中公平有13个村人,九屋6个村人,兰田14个村人,潮田5个村人,灵川镇两个村人,潮田5个村人,灵川镇

两个村人,定江镇1个村人,镇下乡个村人,以上共计个村人,居住不足50人的村和居民点来计算在内。

(一)韦姓壮族之基本情况

韩改韦姓之经过及韦姓之源流

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古代男子称称,女人称姓。旧社会中氏表示贵贱之身份,或以官为氏,或以封邑。贱在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分。所以,氏同姓不同在,婚姻不逼,姓同氏不同考,婚姻不可逼。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古代社会从母姓,故从女、从生。我们灵川的壮族,据目前发现,主要姓氏有韦姓、陈姓和梁姓、莫姓、覃姓等五个姓,以韦姓为多数。

韦姓。韦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全国的5630多个姓中,韦姓排在第110位,百家姓中列为第50位。但据韦姓后裔介绍及其有关资料记载,韦姓乃为韩姓所改,系原西汉官封齐王后改楚王,降为淮阳侯,汉高祖之皇后吕雉所谋杀之韩信的后裔。

韩姓之由来,据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林宝所撰的《元和姓簒》和台湾韦卓民编撰的《韦氏源流及世学考——韦氏宗谱初稿》以及《柳州府志》和韦姓的谱书中载及,韩姓源自黄帝,黄帝生昌意、玄嚣、苗龙、昌意生颛顼安、韩流、悃。流食邑韩,以邑为姓,故称韩流。西周有韩武子,系流之后裔,因功授邑至三韩献子即韩厥执番政,厥传至康子(虎),虎传是侯,始称诸候,虔九传至宣王,始称为王,传至安王而国入秦,景侯后裔韩惠绪承祖籍河南安阳,后荐为东鲁总管,始妣吕氏,河南相州人,生忠仁、忠义、忠德。绪公告老还乡,归宿山东青州,与长子坚守家业。生二子,长子天汉(又名臣颜,或日彦),次子天际(不详),其韩姓祖宗支图中多称“连颜”。因此,以“连颜”为真名。后迁淮阳,祖妣吕氏,生二子,长韩信,次韩柳。

韩信生于公元前229年,出身贫寒,相传其家时曾受“胯下之辱”。赖有漂母接济,但其修身养善,练就一身本事,武艺高强,时值秦亡之时,楚汉相争,韩信初属项羽,不为所用,继归刘邦,赖有刘邦之丞相肖何识其才能,经多方推荐,正如至今在民间尚流传有之“肖何月下追韩信”,故方有刘拜其为大将。楚汉相争,刘邦采用其策略一举攻占关中。刘邦在荣阳、成臬问与项羽相恃时,韩信率军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何下游之地,刘邦

封他为齐王。不久,率军与刘邦会合,击败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刘邦建立了汉朝,韩信瑕改封楚王。后有来人诬告韩信欲谋反,刘邦轻信谗言降韩信为淮阳侯,后又有人告韩信与陈豨勾结在长安谋反,为吕后所杀。时韩信有三岁儿韩滢(又名韩天保)。后改名书云际。韩天保于公元198年出生在淮阳,韩信被杀之后其忠实部属肖美蒯等匿三岁儿免遭劫难,求见肖何。肖何嘱至南越求赵佗方保无虞。胡肖蒯二人于公元前一九五年将韩天保匿抱至南越乞求南越王赵佗保护,并告之,此乃淮阳侯儿,是韩信之独遗血。赵佗念夷族无辜,并念与韩信有故旧之交,乃将韩天保赐姓韦改名为韦云际。养以为子,亲切关怀,派专人教养,韩天际天性聪慧,虚心聆教,学文练武,十九岁被赵佗封为士官。其后代子孙,遍及两广,这是韩改韦的起缘,也是韩改韦之第一代,故今两广韦姓均尊韦云际为始祖,理为此也。

另据介绍,到韩信的十九代孙韦斯明于唐高宗年间(650-683)生于广西,自幼勤学苦练,文武兼备,后来考取了举人、进士,曾任湖广监察御士,任职多年。由于已是唐代,因而其告老归田之后回复山东,居住在青州府益都县白米街糯米巷,教子育孙。到第31代有一名叫韩天贞的裔孙与同盟亲友谭三跃、谟辉烈,因佞臣诬告韩天贞之叔辈韩地旺等人与元朝末年河北韩山童的义军有联系,反抗元朝险遭元朝当局追杀夷族而逃到广西。韩天贞改名韩天贡,谭三辉改名覃怀满,谟辉烈改名莫天辉。这是第二次韩改韦姓,亦是韩信第五十二代裔孙韩天贞改名韦天贡,故称之为现代韦姓始祖第一人。

相传韦天贡定居宜州之后,辛勤劳动,建立家业,数年过后,积财颇丰,声誉益升,明朝洪武初年,时值贵州荔波一带内乱频繁,其奉朝廷之命,随同大将刘明逊、陈广辉带领大量兵马前往进剿,不数月战乱平息,论功行赏,荣获黄金千两,银五百两,金花一对,银牌一方,红缎五匹,并留州任事。数年之后,东兰、风山有魏作文、魏作武争权夺利,刀兵相见,百姓受害,韦天贡、覃怀满、莫天辉三人又奉令招兵随刘、陈两位大将军前往征剿,平乱之后,论功封职,韦天贡授东兰士司官,覃怀满任河池三旺分防士司官,莫天辉南丹士司官,均为世袭官职。其余官兵乡勇,分居各地,安家立业。相传韦天贡后来到广西宾州(今宾阳县)扬老村,经媒人介绍与宾州南街周家三妹成亲,覃满怀娶李桂妹为妻,莫天辉娶梁小妹为妻。其中韦天贡与周三妹育有九男三女,男即玉龙、玉凤、玉虎、玉珍、玉璋、玉豹、玉跃、玉坤、王乾、女即美英、美雄、美女(或称美汝),还有庶室罗氏生万日、万喜、万

成、万龙。杨、冯二氏又生万熙、万红、万卜、万岩、万邦、万章、万年、万世。万熙开熙住东兰州,万成住长江哨兰阳,万红居泗城府,今凌云万卜住那地州,后迁马山、都安等。万岩住本乡隘洞,万日住南丹城,万喜住河池州本衙门,万邦住三旺司(下旺)作士官,万章往宜山都落籍,万年住宾州独山村,万世住九圩。

以上所述,是韩姓来源,和淮阳韩信的历史。和南越王赵佗收养韩信之遗孤韩天保,以及赐姓韦,改名韦天际之经过。以及韩信十九代孙韦斯明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及第之后,复回原籍,荣归故土。复回韩姓,和韩信三十一代裔孙韩天贞与好友谭三跃、谟烈辉等三人被迫离开山东来到广西,第二次韩改韦姓,即韩天贞改为韦天贡等等,是根据兰田瑶族乡龙胜寨韦家寿先生于年月与韦、韦等人到宜山、等地考查其韦姓源流及其始祖所在地带回之当地韦天贡后裔们所整理的有关资料写成的。关于韩改韦,居在灵川的多数韦姓后裔认识基本统一。兴安县韦姓族人于一九八二年六月在关于要求恢复壮族族别的报告中说到,韦公佑是韦天贡第八子韦玉坤迁往环江县耐禾一带居住之壮族的后裔,但未说是谁人之子,且与其到灵川西乡来驻守隘口据居住在灵川境内的韦姓流传,且有族谱记载,分别还有韦万教、韦法禄、韦法值等,同时梁姓、陈姓的始祖亦是同一时候所到灵川,因此,以笔者所识,关于灵川的韦姓壮族是否全是韦天贡之后裔和是否都是从庆远府同一时间,同是到灵川西乡等来平剿匪乱等等,则有待于统一认识。也正由于以上所述及之韦姓历史、族源,以及到灵川的时间和世系等等,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资料记载,因此这样也只能凭借各个家庭收藏之族谱、古墓碑以及长辈们之口头流传等等为依据而矣。

(二)居住在灵川各地韦姓壮族的源流世系

①据兰田圩上韦仕辉所提供、所保存的道光十五年(公元年)“富篇此支宗支簿”记载,他们到兰田的最早祖先是韦万教,祖籍系广西省庆远府南丹城,思恩县金兰乡即今东兰公社籍,由明洪武年间同马鞍始祖韦公佑带兵征贼,于成化四年来到桂林府灵川县西江口把隘,成化五年始祖等人招韦、陈、梁、侯四姓同在西江分住把守隘口,据该族谱记载,以韦万教为始,圩上韦姓壮族如此已经有十七代,约400多年时间了,即始祖韦万教,二代始祖韦思塘,三代祖公韦念宇,四代祖公为富篇,五代韦海云,六代韦廷现,七代韦宝善,八代韦光祖,九代韦道辉,十代韦代,十一代韦仁豪,十二代韦应春,十三代韦字继,十

四代韦仕琪,十五代韦汉迪,到韦汉迪之子韦,孙韦,共十七代。

②据西州村韦金生先生介绍,他们的始祖是韦法禄,亦是与韦天佑、韦万教等人一起到灵川来平定匪乱,留在西江把守隘口的,以韦法禄为始祖,到现在也已经有代人,近400年时间,第一代韦法禄,第二代韦宇金,第三代韦朝君,第四代韦技美,第五代韦益龙,第六代韦忠代,第七代韦天佑,第八代韦英辉,第九代韦祖平,第十代韦富山,第十一代韦贵金,第十二代韦成章,第十三代韦龙飞,第十四代韦金先,第十五代韦玉红,第十六代韦满浩,第十七代韦刘炎炎。

③现在仍居在青狮潭水库库区,就地往高处搬迁的青狮潭镇塘家尾和从塘家尾村搬迁到同是青狮潭镇所辖的西边村韦姓家族,据西边村韦思禹先生所提供的光绪十五年(1889年)韦国瑞整理的《韦氏宗谱》记载:“始祖韦宫右(当是韦公佑)自明奉庆远南丹土州石坪村籍,自明奉调至灵剿平六都(今九屋)山谷地方苗匪有功,留居于此,赏给各处隘田隘山耕食世守,所以有獐田乡即有隘山,六都岭底村等处即有韦公洞,以纪其功。嗣因兴邑有苗匪发生,又调始祖司总令,带同始祖妣陈并壮丁前往剿服,即住兴邑樅山头,后年迈寿终,始祖及妣氏陈就地卜吉安葬。因后来到民国年间改清田税始无獞田名目,统作官田。二世祖居塘家尾,名法俸,合狼脊村白廷万共守狼脊村门雷公隘,其余难以备述,聊示此以记其本来。”

据韦思宇介绍,自韦公佑、韦法俸为始到现在,居住在塘家尾,西边两地同宗同祖的韦姓壮族,已经有代人,即始祖韦公佑,一世祖韦法俸,三世祖韦龙兴、四世祖韦右宇,五世祖韦仁和,六世祖韦茂富,七世祖韦长梅,八世祖韦意凤,九世祖韦举华,十世祖韦之文,十一世祖韦成桂,十二世祖韦国瑞,十三世祖韦善培,十四世祖韦恩俊,十五世韦文学到其子,孙,亦是十六代人,与西洲村韦姓壮族到灵川的代数、时间,基本相似。

④据兰田瑶族乡龙胜寨韦家寿先生介绍他们之始祖乃为韦师值,号法乐,亦是与韦公佑同姓同宗,同是到西江平剿匪乱后驻守隘口,定居于此。现在已经有20代人,450多年的时间。即:韦师值——韦传结——韦度源——韦列登——韦根隆——韦敬财——韦志寿——韦文星——韦明伦——韦启智——韦祖全——韦宗华——韦万铭——韦代继——韦长早

——韦发义——韦松艳——韦家泉——韦廷跃——韦志华。据韦介绍,韦师值的后裔,现在,除居住在兰田之外,还分别有迁往堰头,以及兴安、四川等地。

⑤据县邮电局退休职工韦桂山和居住在青狮潭公平管理区的乔头村韦瑞生两位先生分别提供的《韦姓宗谱》均载及,原居住在公平下车、乔头、戽水田等三个村的和修建青狮潭水库之后搬迁到灵川镇同化新牛路村的韦姓人家同是韦公佑之后裔。据族谱所载,他们的分枝始祖名叫韦定安,是韦佑定之子,韦公佑之孙。相传,同样是奉官府之令经马鞍调到公平乔头来驻守秀峰隘。据说,原来居住在乔头与大洲村之间的田垌中间,后来人多族繁一分为三,一部份到乔头,一部份到戽水田,一部份到下车建房立村。现在除乔头尚有几户就地往高处搬迁之外,其余户与下车、戽水田村的一起由县政府统一安排搬迁到灵川镇同化老牛路村后建村,名曰新牛路村。据其族谱所载,这三个村到灵川已经繁衍十七代人了。即韦公佑——韦佑玉——韦定安——韦龙海——韦德富——韦礼荣——韦鼎华——韦充珠——韦充珠育四子,长曰韦凤鸣,次曰韦凤奇,三曰韦凤朝,五曰韦应忠——韦天忠——韦秉城——韦乔生——韦盛胜——韦庆国——韦,约计年时间。

⑥居住在公平李家村的韦姓壮族,据该村已故之韦水乔先生于1993年癸酉岁孟秋月所整理并遗留下来的《韦李氏族谱》所记载,他们的始祖与乔头、下车、戽水田三村同是韦定安(其墓葬龙凤岩村旁左侧青狮潭水库岸边)。到李家村定居之后改姓李,以其在谱书上所写,到李家定居第一代名叫李贵平,相传之所以韦改姓李,一是不堪当时统治阶级和地方劣绅之歧视;二是为使子孙读书之后能够参加朝廷举办的科举考试,一旦考取举人、进士,或考中状元,不仅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出力,而且可以荣宗耀祖,出人头地,永不受人欺凌。其后来有裔孙李景仪于道光十二年(公元1833年)参加广西乡试,考中了举人。后族人在村之左边建了一座两进三开间的祠堂,其大门上堂堂正正的题写了“韦李宗祠”四个涂金的匾额。建国后,于一九五三年呈请政府同意批准,复回姓韦。其所到灵川的时间、代数与乔头、下车、戽水田基本相同。一九五八年修建青狮潭水库之后,有20多户就地往高处搬迁。另有十多户,一部份搬迁到灵川镇上窑村插队安家,另外几户与下江涂家、元洲龙家等搬迁到定江镇法源建立新村。

⑦居住在公平寺基寨的韦姓壮族,据葬在该村后面地名叫老虎岭,于一九八五年清明节

族按照原碑,重立之其始祖韦应瑞墓碑墓志文所记载:“始祖之祖籍系山东省秦允府磨石村,迁居广西南丹州,移居庆远村,又移南宁府,后迁居桂林府灵川县一都,广置田园,有祭田乙丘,田拔二十四个,志立榕树边。至太祖应瑞移居落业七都二里寺基寨……原命生于康熙辛未年二月廿五日吉时,享寿六十七岁,大限殁於乾隆丁丑年五月廿四日吉时……。於乾隆戊寅年命匠勒碑为记。”

韦应瑞生於康熙之辛未年,即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殁于乾隆丁丑年,即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57年,戌寅年立碑,戊寅年乃是其死后之第二年,碑上所记之事应可信。新立之碑记载,韦应瑞之后裔,有迁居义宁(今临桂五福镇)新寨和龙岩,有迁居本地联合山口村山上孔里村,还有迁居青狮潭镇之马场村。

但是,韦应瑞碑上和该村续修的《韦氏族谱》均未写清是谁人之子和什么时候,为什么从南宁府直接迁到灵川一都那个村,因为一都只写了在榕树下,但该榕树树址究竟在何处,后来又为何迁居寺基寨。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考察清楚。该族谱,以应字辈为首,撰立了二十四个字的字号,即:

应海里仁钦,松金传习世。

抡家兴善德,忠厚宽宏。

才文贤广,韦贤登名高。

现呈玉彩,

万代都富贵,壮族永吉祥。

据该村退休教师韦振雄老先生介绍,该字号现已排列到“德”字辈了,这就说明,自韦应瑞为始,韦姓壮族到此已经居住十五代人,约370多年时间了。

⑧据居住在公平山上孔里的韦先生介绍,居住在孔里共有1户壮族人家,但同姓不同宗,他们这户相传祖籍山东,后到广西庆远,从庆远到灵川一都三居住,再经一都三迁居到孔里,究竟什么时候,因何迁居于孔里,因没族谱记载,无从查考。

⑨居住在灵川的韦姓壮族尚有孔里村、中间江、江背以及九屋甜菜岭、东源簸箕圹、泥竹岭、潭下合堡井背、大地上等村,因户数、人口较少,对他们的族源以及生产、生活情况均未作了解。

(三)陈姓壮族基本情况

据海天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五月出版学之主编写的《百姓祖宗图典》一书介绍,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之后,找到一个名叫胡公满的人,封他在位于今河南省南部和安徽省的西北部一个叫“陈”的地,建立陈国,建都宛近(今河南淮阳)。相传胡公满乃系舜的后代,他在陈国奉祀其先祖舜帝。公元前479年为楚所灭,后来他的子孙以国为姓。陈姓在全国的人口很多,分布亦广。此为陈姓之由来。

在灵川,陈姓壮族主要是居住在兰田瑶族乡的下马鞍、新寨、枫木底和一九五八年修建青狮潭水库,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由当时的临桂、灵川县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从兰田下马鞍村搬迁到今潭下镇大泉村公所所属心肺岭重建之新马鞍村。据下马鞍陈敬德、新寨陈树仁、新马鞍陈家强等三位老先生分别介绍,现在居住在下马鞍人家的始祖叫陈仁碧;居住在新寨和枫木底的始祖叫陈仁左;居住在新马鞍的户陈姓人家中,其中有户是陈仁右,有户是陈仁碧和户是陈仁左的后裔。

陈氏三兄弟,仁碧居长,仁左次之,仁佑是老三。据他们分别收藏于民国廿五年(公元1936年)和一九九九年新续修的《陈家族谱》记载,陈氏祖籍山东,祖辈迁居广西庆远村南丹州思恩县东兰乡河池都,镇守西山石坪村。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西乡蛮作乱,于洪武三年,一说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调东西二乡隘兵头目韦公佑、黄山益、黄聚财、黄茂兴和他们的三位始祖带领隘兵数千人先到茶峝安营,洪武七年抽洞隘兵名往南容县镇守防贼匪,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在猪羊等隘(永福县辖地)捕获贼头潘天三、石天林等,解送上司高总府分巡道台前,重赏花红银伍拾余两、黄牛拾只、盐拾篓、分派众军,记功三次。遍山一十八隘平服,人民安居无征伐之患。上司传齐隘兵派(到)各隘把守,每隘又立总管、隘甲、隘长。韦公佑统带韦、陈、梁、侯四姓镇守西江马鞍隘,均分八营居焉。陈姓其始祖与韦公佑正住隘口,隔河两营居之,故名马鞍村(实际上是因其村靠有一小山似马鞍形而得名)。至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二月初九日,湖南杨岗猫蛮天林、潘黑等劫杀富江,捉获人民,彼时尚未出兵救治,至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正月十九日,猫贼大乱,复杀富江、白旗山等处,捉去男女数百口及杀伤甚多,众贼布旗山林,无兵征伐,邻乡百姓闻风而逃。总管韦公佑与陈姓始祖因上司招抚西江,为与别营隘业未清,拖延日久

不能出兵前救,蒙县主带领韦公佑,黄公茂等至上司台前,蒙上司作主,将一十八隘田山均分作为隘业,每隘头目所给印照一张,各管各业不许越界垻佔,面谕回营,开荒耕种,保护地方人民安居。及至成化五年四月十七日,县主面谕每营派隘丁贰百八十四名过富江等处把守关口,至成化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兴安守备秦指统带粮,獞李知、韦公佑与始祖营内隘兵数百,过兴安土名昏山征剿猫贼,连胜二十四阵,众贼丧胆逃入大溶江,再追至大溶江亦连胜四阵,猫贼大败而逃。潘黑余党窜入南山,众兵迹追至南山,四方把守紧固,三阵平服,生擒潘黑贼头,解赴省城,府大老爷重赏花红银九十两。富江一带亦归隘业。

及至弘治之年(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五月二十日,兴安县守备杨统带总管隘甲、隘长兵马一千余名上全州黄沙河,征剿杨岗猫蛮,分兵四团把守,一阵生擒贼头,余匪归降。黄沙一带平安,州主重赏花红银壹百贰拾两,及赐肉分派众军,以乐太平。

朝廷念其连年征战劳苦,功劳甚多,复回兴、灵、义、容四县。复居深潭、牛胫、钉岭、焦岭、杨柳、马鞍等隘。始祖与公佑原归西江马鞍等隘旧营,自耕自食,年年只细定屯粮头,故名西江马鞍屯,始祖当之,年过年清,不许拖久,事故子顶,兄亡弟当,不许外姓争夺。世食屯粮,访查匪类,镇守隘口。

据以上所述,陈仁碧、陈仁佑、陈仁右及韦公佑等为首带领隘丁从庆远府奉调到茶岗安营,前往容县驻守,在猪羊界捕获贼头以及到灵川西乡平服一十八隘匪乱,后来又到湖南杨岗平剿猫蛮,再回容县等地驻守,以上这些至今兰田、青狮潭镇、公平韦、梁两姓的后裔口头尚有流传,族谱中亦有记述,以笔者所识,当是可信。但,容县当是融安,原名融县。但所述韦公佑、韦万教、韦法值、韦法禄、韦法捧、梁来兴、梁来有等人从庆远府奉调茶岗和到灵川西乡之时间有误,其理由是:

一不应是明洪武三年,也不是洪化(成化)年间,因为洪武三年是公元1370年,而韦、梁两姓之族谱序言中均又写到,“明弘治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兴安守备杨统带领总管(当是韦公佑其人)、隘甲隘长兵马千余人上全州黄沙河征剿猫蛮之后,朝廷念其连年征伐劳苦,功劳甚多,复回兴、灵、义、容四县,居深潭、牛胫、钉岭、蕉岭、杨柳、马鞍等隘。始祖与公佑原归西江马鞍。”以上所说的这些地名,均存在,且都在兰田、九屋境内。因为弘治元年,是公元1488年,距洪武三年已是有118年时间,如果韦公佑、陈仁碧当年18岁应差,

且又是带领数千隘兵之头人,此时他们已经是136岁的超高龄老者了,即使是他们能活到130多岁,甚至更长时间,但也不可能带兵打仗,因为中国历史上尚无百岁老人尚带兵打仗出征之记载。

二是下马鞍陈仁碧一支的族谱记载,以陈仁碧为始,历经陈离乡,陈享华、陈崇贵、陈才发、陈文青、陈全相、陈良顺、陈辛祖、陈大元、陈绍吉,到陈敬德老先生,再到其长子陈焕新、孙陈际远、曾孙陈嘉怡,共计十六代。新寨村陈仁右一支,据陈树仁所收藏之族谱记载,以陈仁右与始,亦是历经陈崇宿、陈风增、陈念泉、陈顺瑜、陈福祥、陈礼顺、陈国富、陈光福、陈应陞、陈宪祖、陈布猷、陈桂林,到陈树仁先生,再到陈际义、陈陞光、陈盛懿,亦是十七代人。新马鞍村迄今亦未超过十八代人。另外是西州村韦法禄的后裔和居住在塘家尾韦公佑的后裔,至今也是十七代,代数最多的是韦师值,又名韦法乐,居住在兰田龙胜寨的后裔也是二十代人。另外最多的是梁有兴之后裔有二十四代。以通常每一代人间隔20-25年计算,多者500年或者是450年时间,所以,笔者认为韦公佑、陈仁碧等人在明洪武三年尚未出生也不可能带兵打仗,更不可能到灵川来。

三是他们的谱书中说到,成化四年正月十九日猫贼大乱,杀富江、白旗山等处,捉去男女数百口及杀伤甚多。众贼布旗山林,无兵征伐,邻江百姓闻风而逃。总管韦公佑与始祖,因上司招抚西江与别营隘业界限未清,拖延日久,不能出兵前救。蒙县带领韦公佑、黄七茂等至上司台前,每隘头各给印照一张,各管各业,不许霸占。之后各自派兵至兴安富江。此乃系事实,因至今下马鞍村尚存有一方明宪宗成化二年,即公元1466年五月二十日所利立的碑刻,碑上写到:“湖南杨岗猫贼潘黑、石天林劫杀富江、溶江、白旗山等处,掳掠男女数百口,放火烧房,众贼布旗山林,无兵征伐,兴安守备秦自来西江马鞍统带隘丁韦公佑抽兵数百前往征剿,因本营黄聚才越界霸占,界限未清,不能前往救援。”并且还说到:“蒙秦指军带同各隘头目会议沥情禀明上宪台前,恳恩将十八隘田山均匀分派,各管各业。”并写明了韦公佑、陈仁碧“正住马鞍隘口,东至阳丈口为界,南至白旗山为界,西至半斤塘为界,北至上石硚为界,各管各业,不得侵占。”之后,方出兵前往兴安溶江。碑文一开始即说明了此系为以免争占事,有韦公佑陈仁碧、黄聚才、陈开珠、韦开禄等人参加所立之合同。

四是碑文中还写明了参加立合同的人,乃“原系庆远村思恩县镇守东兰、金兰二乡。因

永乐年间,西乡猫贼潘天三、石天林等劫杀遍山一十八江水,霸占为巢,号称十八林、十八将,掳掠人民,田地荒鞠,军民难安。”和“蒙前上宪张调我等充乡勇,作先锋,引兵征剿。不数年,贼逃亡。上宪咨部,将十八江水田、山仆为隘业,给与隘丁自耕自食,需纳屯粮,山折粮轻,差免、屯田无应税之条,我等陈、韦、梁、侯、黄五姓奉安西江,承守马鞍隘。”此乃已经说明,韦公佑、陈仁碧、梁有兴等人原籍均为庆远府,乃系明成祖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奉调来到灵川西乡。既不是明洪武三年,亦不是明成化年间。至于是永乐前期,还是后期,姑且不论。并且,平定匪乱之后,韦公佑、陈仁碧等人又奉命回灵川西江驻守马鞍隘,这也是事实,故其陈、韦后裔,陈姓在马鞍,韦姓在塘家尾,其地当年曾设有雷公隘,两隘均在西江沿岸,一上一下相距约三公里。据韦公佑之后裔介绍,亦有文字记载,其后韦公佑又奉命到兴安,且老死在兴安,墓葬兴安县大溶江镇川江河口左侧之五指山寨头岭上,至今兴安溶江亦有韦公佑之后裔。而陈姓始祖之陈仁碧,则一直住在马鞍,死后葬在马鞍村前面约两公里的阳丈口山背边上。韦师值亦居住在今西州村的对河,后迁居龙头塞,死后葬在原兴隆大坪西南边,今兰田瑶族乡政府办公大楼之围墙外面。梁有兴死在枫木根村,卜葬在该村之屋背后岭上。

至于碑文中所述及与韦公佑同到灵川西乡还有侯家、黄家,据兰田有关人士谈及,在兰田地区已无该两姓之后裔了,很有可能的是迁陡其他地居住另谋发展。

(四)梁姓壮族之基本情况

梁姓,据有关资料介绍,周平王时(公元前770-前720)秦仲有功,其子少康被封于夏阳,即为梁伯。梁伯本姓赢,梁为秦灭后,其子孙以国为姓,遂为梁氏。来自赢姓的梁氏其起源地梁国至今陕西韩城一带。梁为秦灭后一部份子孙逃散他处,到汉平帝时分为两派分居安定和扶风、梁芬合族以后,随东晋渡长江在钱塘一带繁衍,其子孙于桓玄时入福建,梁选为十三世,为安南令,故家安南、梁芬的五世孙梁福范到京兆为官,后随子梁文迁惠安宋时,梁孟坚为兵部左侍郎,居宁化县,六世梁永移居广东潮州,七世孙迁居梅州。梁姓自晋入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乃至全国都有梁姓人家。

在兰田,梁姓壮族人家主要是居住在新枫木根和老枫木根两村,同是一脉。据现在兰田初中任教的梁世杰老师提供其父梁家范老先生于一九六五年,岁次乙已年农历三月初八日腾

抄的《梁氏家谱》记载,他们的始祖名叫梁有兴,其祖籍和来灵川西乡的时间,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与韦公佑、陈仁碧等人相同,故不赘述。同到西乡,其本家还有同胞兄弟梁来有,梁来恩和梁来君。到此定居第二代祖先为梁兴明辈,第三代是梁开进,第四代梁者连,第五代梁仁富,第六代梁传万,第七代是梁翰昌,第八代梁全和,第九代梁全德,第十代梁珍玖,第十一代梁富财,十二代梁风明,十三代梁玉贤,十四代梁君重,十五代梁曾团,十六代梁学道,十七代梁京刚,十八代梁元高,十九代梁华务,二十一代梁家范,二十二代梁世杰先生,连同其子梁,暨孙梁,共计二十四代。以目前所知,在兰田韦、陈、梁三姓壮族人家中,其梁姓是人口发展较快,代数最多之一家。

灵川县分布在各地之壮族户数、人口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卫生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卫生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 A、个性 B、人格 C、性格 D、气质 【答案】C 【解析】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稳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中鲜明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在所有人的人格结构要素中,性格是最重要的人格心理特征。故选C。 2、某肾病患者,长期用药治疗,检查面部饱满,皮肤发红,伴痤疮,该患者属何种面容()。 A、肾病面容 B、满月面容 C、甲亢面容 D、急性病容 【答案】B 【解析】满月面容:表现为脸面红胖,圆似满月,由于两颊脂肪堆积下坠,鼻翼被挤下拉,口裂变小,口角与颊部间出现深沟,面色红嫩,毳毛增多,常生痤疮,唇上可见小胡须。多为长期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引起的皮质类固醇过多者的特征性面容。故选B。 3、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答案】D 【解析】心理学家伊扎德指出,情绪和情感是由每个人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个要素所构成的。即外部表现是情景、主观体验是个人认知及生理唤醒是生理变化。故选D。 4、某药的t1/2为3小时,每隔1个t1/2给药一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 A、6小时 B、10小时 C、15小时 D、20小时 【答案】C 【解析】消除半衰期(t1/2):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可预测药物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该药半衰期为3小时,故达到稳态浓度大概需要15小时。故选C。 5、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答案】D 【解析】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心室舒张时,室内压逐渐下降,当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心室进入充盈期。故选D。 6、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答案】C 【解析】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 7、属于典型分泌性腹泻的是下列哪项()。 A、服用硫酸镁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霍乱 D、溃疡性结肠炎

初中历史中国及世界重大事件时间表

初中历史中国及世界重大事件时间表(一)中国历史重大事件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广西大事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大事记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设广西省,省会设在南宁。 ◆1952年12月,在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成立桂西僮(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僮(壮)族自治州。 ◆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僮(壮)族自治区的倡议,1957年6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广西僮(壮)族自治区的决定,并在同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相应的决议。 ◆1957年9月,广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通过了建立广西僮(壮)族自治区的议案,并成立了广西僮(壮)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1958年3月5日,广西僮(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宁隆重召开,宣告广西僮(壮)族自治区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到会祝贺。 ◆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2008年 12月11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南宁市民歌广场隆重举行。大会还举行大型广场文体表演:锦绣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演出。 8月18日日上午,广西北部湾银行第一家新设分行——钦州分行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广西北部湾银行和钦州市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钦州市“引银入钦”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广西主要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起义 1843年洪秀全在广东花县创立拜上帝教。不久回到广西桂平金田村与冯云山等一道宣 传发动群众,建立拜上帝会。1851年在金田村举行起义,开始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历时20载,纵横18省,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发展的高峰。 著名的黑旗军 抗法、抗日名将刘永福1865年在归顺州(今靖西)安德圩北帝庙创建了黑旗军。1867年,为清军所迫,刘永福率黑旗军。 1873年,法国攻陷河内等地,黑旗军应越南王朝调请,赶赴河内,击毙法军上尉。法 军被迫撤出红河三角洲达10年之久。1883年,黑旗军在河内纸桥等地再败法军。1894年,日本侵占台湾,刘永福奉命率黑旗军抗日,1895年,刘永福以黑旗军为主力,团结友军,在台湾血战5个月,重创日军。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文言文(40分) (共3题;共40分) 1. (16.0分) (2017九上·滦南期中)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了一段对往事的回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12分) (2019八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山观石梁记① 〔元〕李孝光 予家距雁山②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 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履。冬日妍燠③ ,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④然如浮屠氏⑤ ,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⑥者,客粲然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起地上,如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⑦酒,客主俱醉。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⑧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⑨ ,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有改动)[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温州乐清人。②雁山:雁荡山。③妍燠(yù):暖和。④髡(kūn):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⑤浮屠氏:和尚。⑥袱被:背着捆好的衣被。⑦醅(pēi):聚饮。 ⑧瓴(líng):瓦沟。⑨沾醉:大醉。 (1)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从两家僮() A. 隶而从者 B.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叶着霜正红,绝可爱() A.猿则百叫无绝 B.佛印绝类弥勒 ③长尺许() A.高可二黍许 B.杂然相许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落日正射东南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 (3)同样是探访山水胜境,《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认为“不可久居”,而本文作者却和友人“入宿石梁”,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沿革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沿革 时间:2009-09-03 10:13 来源:国新办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从考古发现的百色古人类遗址可知,早在70万年前广西就有原始人类生息了。距今5万年左右的“柳江人”,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1万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学会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遗址则说明距今约1万至6000年前,广西古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于桂林郡和象郡,这是广西最早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为了解决秦军的粮饷运输,在今兴安县境内开凿了人工运河——灵渠;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汉初,代行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大部分隶属于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苍梧广信(今梧州)成为交趾刺史部9郡的行政中心。西汉时,合浦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瓯骆越人从战国时开始绘制的左江崖壁画约完成于此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西先属吴,其后归于晋及不断更替的南朝宋、齐、梁、陈各政权。唐咸通三年(862),分岭南道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升邕管经略使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这是广西最早成为一级独立政区。唐代广西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桂布”名闻遐迩;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镇兴起;修筑了沟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广西出现了第一个状元赵观文和颇负盛名的诗人曹邺、曹唐。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广西,社会经济遭受破坏。宋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广西之名始于此;宋代,先后发生了区希范起义、侬智高起兵反宋、李接起义等反抗宋王朝的事件;而交趾上层统治者则于熙宁八年(1075)大规模入侵广西,仅邕州(在今南宁)屠城被害人数就达5万多人;宋代邕州横山寨(今田东县平马镇)、永平寨(在今宁明县)及钦州3大博易场成为西南民族集市或与交趾等地贸易的国际市镇;有色金属锡、铅的产量居于全国前列;梧州元丰监成为江南六大铸钱监之一;纺织品尤其是苎麻织品质量上乘,左右江出产的緂布色彩丰富,是最早的壮锦及当时的上品衣料。元朝统治广西基本上着重于军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驻屯兵,实行军事性质的屯田;至正二十三年(1363),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 明初改广西行省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朱元璋分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于洪武五年(1372)开始在桂林独秀峰下修建了靖江王府和王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进犯我国东南沿海,田州土官妻瓦氏夫人率一支由壮族子弟组成的俍兵赴前线抗倭,屡败敌寇,战绩显赫。明朝是封建社会广西经济开发最有成效的时期,大量移民涌入,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已开始种植双季稻,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细致;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性建筑有容县真武阁、合浦大士阁等。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的差距日渐缩小,各州县包括土州土县都办起了学校,人才辈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如“兄弟尚书”蒋冕、蒋昇,军事家袁崇焕等。然而终明之世,土官对朝廷的叛乱和土官之间的纷争不断爆发,土地和食盐成为严重社会问题,赋税徭役苛重,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规模较大的各族农民起义有大藤峡瑶民起义、八寨起义、古田起义等,其中大藤峡起义绵延不断达200年。清初,广西兵祸连年,先是桂林成为南明永历政权驻地和瞿式耜、大西军李定国抗清斗争的中心;不久又爆发了平西王吴三桂等叛乱的“三藩之乱”,主持广西军务的孙延龄起兵从乱;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广西才真正归入清王朝的版图。清代广西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日臻成熟,各种陂、堰、塘、渠的修建和水翻筒车普遍使用,许多山区亦开辟出梯田、冲田等等,例如令人叹为观止的龙胜龙脊梯田,始造于元代,历明至清才完成;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农村圩市,城镇商业的繁荣以梧州为冠。全省各地皆设书院和义学;方志的编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谢启昆主修的嘉庆《广西通志》被誉为“省志楷模”;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已十分流行。清中期以后,天地会势力在广西发展迅速,频频起义,标志着一场大风暴的即将来临。 先秦以前,广西为百越民族聚居地。秦汉以降,汉族人民和苗、瑶、回等少数民族因军事、经济、避乱、仕宦、谪迁等原因源源不断地迁入广西。移民不仅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构成秦汉以后历代中央政权对广西进行统治的社会基础。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农作物的新品种等,将汉族的封建政治和文化传播到广西。例如隋桂州总管令狐熙、唐柳州刺史柳宗元、容州刺史韦丹、宋广西转运使陈尧叟等一批杰出人物来桂任职,就实行过不少发展生产、缓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措施,对促进广西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壮族文化经典

壮族文化情结 ——寻根问祖 寻根问祖是每个民族的情结。 如果连自己民族的老祖宗都不知道那就太悲哀了。那是什么原因令我们要寻根问祖呢? 个人原因:探寻自己的根源,血统;社会原因:许多人对壮族的种种误解“壮族是共产党生造的民族”“壮族人当领导是广西落后的原因”等;科学原因:2002年的‘非典’壮族基因对疾病有重要影响。 关于壮族的渊源问题,原来有三种说法:一是壮族外来说,二是壮族土著说,三是壮族是外来民族与土著混合而成说。经过长期深入探讨开展有益的争论,随着历史文献资料的发掘日益增加,考古资料发现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上科学性日益提高,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的运用。持土著说的证愈来愈多,论据愈来愈充实。壮族系古百越族群支系西瓯,骆越的后裔,秦汉至唐代,它的族称又多有变化,见载于史籍者有:西瓯,骆越,鸟浒,俚,僚,伶等。 壮人古来有自称,但很不统一如,布依,布夷,布土,布泰,布曼,布沙,布雅衣,布僮等,这与壮族的支系多有密切关系。“僮”见载于史籍始于宋。因此史学者多,把宋以前史籍记载的百濮,百越,西瓯,骆越,鸟浒,俚,僚等视为壮族的先民。 那壮族的根在何处呢?这一直困扰着许多学者。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这一世界权威的杂志——《美国科学》,其中有一期就是以中国广西百盆地出土的古石器的拍摄图作为封面。这些出土的古石器经中美专家鉴定得出一个结果它们距今80.3万年是目前我国最早的石器。这一发现无疑是对人类起源于非洲说的巨大挑战。这可以证明亚洲同样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我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华厦文明的发源地,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但迄今仍未见八千年以前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明显缺环。华南地区自旧石器时代就有“马坝人”“柳江人”等古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现已发现多处可靠的新石器早期洞穴文化遗址,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广东阳春独石仔遗址文化层,出土贝壳经碳14测定年代距今1490000年,说明华南地区有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现在我们又把目光转向壮乡人的一部古经诗《布洛陀经诗》上面就有这样的描述:“敬清布洛陀及母勒甲,你们是王是仙,供奉坐中间,古时你们最先到,创造天地和人间,人们永远都纪念。”这段描述客观的产明了布各陀就是壮人的始祖,受到人们的尊敬。这部经诗是从广西百色盆地民间收集资集合而成,它对壮乡文化的研究极有历史性,重大性意义。从书上记述布洛陀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田阳县百育镇敢壮山的地理环境相当吻合,还有许多出土的资料可作证,布洛陀曾在此山生活过那是毫无疑问的!经书描述:祖公家在安东(安圩是田阳的旧称),祖公家在岩上,祖公家在洞里。有关专家就依此推理断定,:田阳县(安圩)的东面只有唯一一座石山,叫春晓岩。但是附近的人均称为“敢壮山”。山上有许多有关于布洛陀的传说。还有一个祖公庙,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到三月初九附近县的壮乡子弟都来拜祭老祖宗布洛陀,纪念着祖师公。这个消息经中央电视台一传播,吸引了来自各方的研究专家与学者。这座古老的山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的面纱,每年都有几十万的香客去拜祭、求福。当地还有丰富的民族习俗,抢花炮,跳竹杆舞,刀山舞狮,对山歌等,壮族的根在田阳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历史家们对壮文化的研究曾经有过几个高潮:1957年对壮族壮文的肯定;1997年壮族通史的出版;2002年壮乡发现了古文化部落遗址,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发现;龙母文化源头的发现;骆越古都的发现。这一文化基因的破解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人们都把焦点对准了广西田阳县百育镇的“敢壮山”,之所以称之为敢壮山那里壮文的发音与“敢壮”相似,在“敢壮”这个词上壮语的“敢”:是岩石,岩涯的意思,“壮”是洞,穴的意思,这与古老文明人类是从洞穴出来的情况相吻合。就这样原本香客不多的田阳县敢壮山祖公庙,现在香客增加到了30万人左右,香火费年收入就过亿元。壮神“布洛陀”就在此山生活过,那里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 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名医与著作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华佗─《伤寒杂病论》 B、葛洪—《抱朴子》 C、孙思邈─《千金方》 D、李时珍─《本草纲目》 【答案】A 【解析】《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华佗的著作是《青囊经》,因此A项错误,当选。 2、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有关的有()。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答案】ABC 【解析】山脉顶峰积雪是因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而形成的,与冰川无关。其他都与冰川有关。故选ABC。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的是()。 A、事物的发展是天定的 B、事物的发展方向是确定的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单一的 【答案】C 【解析】“天行有常”,即说明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不能说是天定的。在唯物主义看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所以,事物的发展不仅有物质性,还有意识性。故选C。 4、下列俗语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 【答案】A

【解析】A项,“覆水难收”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反映的应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即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A项对应错误,当选。 B项,“一山不容二虎”比喻在一个地方两个强者不能相容。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由一家企业完全控制的状态。B项对应正确。 C项,“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指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边际效用递减,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C项对应正确。 D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负外部效应是指未能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成本。D项对应正确。 5、组成生态系统的角色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下列属于同一角色的是()。 A、空气、阳光、人类 B、绿色植物、蓝藻 C、蚯蚓、鱼类 D、蜣螂、蘑菇、硝化细菌 【答案】B 【解析】A项,空气和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人类属于消费者。B项,两者均属于生产者,当选。 C项,蚯蚓属于分解者,鱼类属于消费者。D项,蜣螂和蘑菇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6、下列属于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的是()。 A、价值规律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 【答案】D 【解析】社会化大生产是以分工协作为基本特征的,这种分工协作既包括各种劳动力要素的分工和协作关系,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分工。①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的规律。②影响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社会的需求结构和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据此可见,D项正确。故选D。 7、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中心是()。 A、社会生产价格 B、个别生产价格

初中历史时间表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17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西晋灭吴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2019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 24.图5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毛遂自荐”的典故。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联楚成功,后被赵王授予谏议大夫之职。此典故主要表明 图5 A.儒家士子品行高洁B.宗法体系趋向瓦解 C.官僚政治制度形成D.大一统局面已出现 25.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说明孝文帝 A.开创了民族融合的新时代B.意在为学习汉文化寻找历史依据 C.旨在进一步神化封建皇权D.力图争取鲜卑贵族的拥护与支持 26.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 “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 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B.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 C.货币作用逐步降低D.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 27.据地方志记载,在福建第一次记载双季稻的35个县的地方志中,明代12个,清代23个;广东61个县有双季稻记载,其中明代1个,清代60个。这一现象 A.拓展了农业生产范围B.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 C.扩大了水稻耕种面积D.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 28.20世纪20年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的“象牌”水泥投放市场,逐渐在上海市场取得巨大的销售优势,但很快受到日本水泥会社等大水泥厂的冲击,并一度有所亏损。出现这

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B.近代的中国社会性质决定 C.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薄弱D.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低 29.“1908年,虹口大戏院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十多年后,上海电影院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而20世纪30年代,电影院的平均观众容量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最大容量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材料表明 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 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 30.刘作金在《二战中的中国》中指出:“1942年3月至4月,中国以两个军一个师近10万人的兵力,出征缅甸,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的进军。”这说明 A.中国抗战获得国际援助B.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日军主力深陷亚洲战场D.中国抗战具有广泛的国际意义 31.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 A.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 C.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待完善 32.罗马法从最初一种狭小和简陋的农村共同体的法律,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城邦国家的法律,后来又成为一种帝国的法律。而这个帝国统治着几乎为当时的人们所知道的整个文明世界。材料说明罗马法 A.扩大了罗马的统治疆域B.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转型 33.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表3。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表3

壮族的传说故事

壮族的传说故事 壮族是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壮族的热情好客和丰富多彩的独特文化令人向往,让人想亲身去感受一下壮族的美。那你知道壮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壮族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蛙婆节”,也称“青蛙节”或“蚂虫另节”。它是东兰壮族人民以村寨为单位,在每年正月期间自发举办的、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人寿粮丰、六畜兴旺为目的的最隆重的传统文化活动。传统的“蛙婆节”活动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至月末结束,历经四个环节,为时近一个月。 传说青蛙是天帝派下凡间专事桑稼的农神,但一农夫不知其尊卑,错将夜间满野欢叫扰眠的青蛙全部毒死,造成当年天地大旱,颗粒无收,无以聊生。然而,酿成大祸后村民却始终不知个中原因为何。后来,天帝道明原由,令下民将死去的青蛙一一找回,日夜祭拜,并以最隆重的仪式逐个埋葬,以赎过罪,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年年岁岁沿袭,因此成节事,即今“蛙婆节”。 每年正月初一起,村民们便敲锣打鼓遍野寻蛙。一旦找见,人们立即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田间歌声四起,村寨锣鼓喧天,户户鞭炮齐鸣。这就是“蛙婆节”的第一阶段“寻蛙婆”。 蛙婆找见后,便拿到寨中专门的祭蛙亭,经颂蛙师一番祷颂后,

将青蛙装入金黄色的竹筒灵棺内,再由两个人抬着“蛙婆棺”在寨内挨家挨户临门祝贺赐福,当几位诵师代蛙婆念完祝语后,主人家立即热情虔诚地将糯米、钱币、糍粑、红蛋等奉给蛙婆,以示感谢。晚上,将蛙婆重置于祭蛙亭,全寨男女老少尽聚于此“守灵”,烧拜尽孝许愿祷告。 这是第二阶段“祭蛙婆”。月末未至,祭蛙时间较长,寨中老幼日夜聚集于此掌灯结彩,敲打铜鼓,对唱山歌。这是活动的第三阶段“唱蛙婆”。及至月末,人们选好宝地,择准良辰,由蛙师按常规举行仪式后,在蛙师、长老的引领下,全寨老少高举画有五谷六畜、虫鱼鸟兽的幡旗,敲锣打鼓,劲吹唢呐,高号牛角,浩浩荡荡地为蛙婆送葬。 这是“蛙婆节”最后阶段“葬蛙婆”。葬蛙之日,方圆域地十里八乡男女老少知讯尽来,田间地头,满山遍野,人山人海,极其热闹。至夜,葬蛙之处篝火熊熊,铜鼓声声,山歌对对,亦歌亦舞,通宵达旦,好一个壮家人的“狂欢夜”。 壮族的传说故事:莫一大王相传莫一大王是河池南丹人,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勇敢。他生得相貌堂堂,力气非凡。十五岁时,就能舞得起四百斤重的大刀,拉得开三百斤力的弓弦,射得出四十斤重的响箭。莫一大王不但力气大,武艺也十分高强。他种有一棵大葡萄,那葡萄藤长的又粗又大,藤蔓直搭到丹州后面的莲花山顶上。每天他都跳到葡萄架上面练武。说也奇怪,每当莫一大王使劲挥动刀枪练武的时候,葡萄叶子就纷纷飞飘起来,一片接着一片,一直飞向皇宫。

连山县志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志 第一章民族 第一节来源 一、壮族 壮族,古称俚、僚、俍、布土、侬、沙、乌浒等,由战国秦汉时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越逐步分化、重组、融洽而来。南宋时称"撞军"、"撞丁",元代始称族体,而后改称"徸"或"僮",清末民初一度蔑称为"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称"僮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提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僮族"改为"壮族"。 县内壮族分主壮和客壮,主壮为土著居民,无文字记载。1988年10月,在福堂镇班瓦大塘果场发掘出一批战国、秦汉早期的窖藏印纹陶器,经文物考古专家鉴定为壮族先民的遗物,可以断定已有不少的古代百越氏族在县内聚居。县内客壮,据族谱记述多数于元末明初从广西迁来。从旧志"主僮富客僮贫"的记载和民间口碑传说分析,少数外来汉人因婚姻关系被同化。壮区至今尚有"九村开辟自明朝,一半俍民一半瑶"之说。据有关记载,客壮最先到县内定居的,是福堂镇永丰的陆姓,于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从广西富川迁来。此后,韦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广西庆远、南丹及都安一带迁来,莫姓于明朝永乐、正德、万历前后从封开迁来,贤姓于明朝天顺年间从广西崇化(平乐)迁来,梁姓于明朝成化年间从广西藤县迁来,蒙姓于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从广西八步

区迁来,覃姓于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从广西八步区迁来,文姓于明朝崇祯年间从怀集(原属广西)迁来,谢、黄两姓于清乾隆年间从广东省嘉应(梅县)迁来。 此外,还有植、罗、谭、钱、吴、林、郑、麦、苏、龙、朱、廖、傅、周、阮、龚、陶、岑、李、郭、王、石等姓从不同的地方迁居县内。二、瑶族 隋唐时期称"莫徭"。县域聚居主要有过山瑶、八排瑶两种。县内居住的过山瑶,最早是邓姓,于元末从湖南江华迁至吉田丹竹散居。此后,赵姓于明初从湖南江华迁至上帅散居。明代中期,赵、邓两姓部分外迁广西阳朔、平乐,后转云南勐龙出老挝,1974年又有一部从老挝到美国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1989年9月1~15日,连山人韦承林(副县长,瑶族)应全美瑶人协会邀请,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联谊团成员,赴美参观访问,在交流中悉知当地有两户瑶人,其中居住俄勒冈州雷丁县的赵(朝有)户,其祖先曾居住连山吉田丹竹;居住加利福尼亚州的邓(进明)户,其先祖曾居住连山上帅,用连山的过山瑶语言和他们交谈,基本相通。小三江镇赵姓于明天顺年间从湖南经连县转入县内定居。房姓于清朝中期从湖南经怀集到沙圩,最后定居福田村。县内八排瑶主要有唐姓,最早居大掌岭(现连南辖),后迁徙分居上草雷鼓、湘洞、山岛、新村、唐拥、沙水冲,永和红阳,三水旺南,福堂寨、上径、丰洞、小钹,太保横水、龙颈、坪头、山口,吉田军营、福安等村。

初中历史时间表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从壮族的发展史看民族发展的规律

从壮族的发展史看民族发展的规律 壮族先民同世界上各民族一样,经历了一个数万年的氏族公社时期,即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在距今约3000年前,壮族地区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或军事民主制发展阶段,部落各治其业,互不统属兼并战争频繁,强大的部落兼并弱小的部落,小部落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部落,逐步就形成了以西瓯、骆越为核心的强大的部落群体。从商周到春秋战国,部落间的争斗此起彼伏一直延续至秦汉,以瓯骆为两大部,一南一北,攻伐非同寻常,频繁而激烈。经过分化、兼并和组合,形成了若干部落联盟,其中西瓯部落最强大。岭西各部在西瓯的怀集下,结成了庞大的部落联盟。 到了商周时期,岭西地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初期,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壮族社会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期间生产工具有了较大的改进,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从而导致生产关系的变更。父系氏族公社逐步演化为农村公社,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开始解体,阶级社会开始出现。 由此可见,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频繁的部落之间的战争、经济生活的需要,促使了部落联盟的结成和发展,促进了不同部落血缘之间的混合,使部落的地方局限性被打破。而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区分,使氏族部落内部成员之间出现对

抗和利益冲突,出现不同的利益集团。这样,旧的血缘亲属团体日益疏远,氏族部落共同体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新的人们共同体---民族应运而生了。其中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根本原因和动力。 秦朝曾出兵并统一了岭南,从此岭南越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员。后来,秦王朝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采取了派遣军队戍守各险关要塞、组织人力开辟新道以扩大通道、修城筑关防守、移民和发展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亲王朝不断将中原人民迁移到岭南“与越杂处”共同开发经济有效地巩固了其在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市南迁“与越杂处”的中原人民,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推动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秦汉以后,汉越通婚的现象日益增多。中原文化对壮族人民的影响逐渐加深。 明代,在壮族地区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持续时间很长,明王朝采取学校教育,“以用夏变夷”,“去夷从华”,汉文化逐渐渗透到壮族地区,民族意识一定程度上淡薄了。 清初,对壮族地区土司的大规模改土归流,解放社会生产力,提高了壮族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这些措施不仅推动了壮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大量汉人南迁,在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同时,也传播了汉文化。从而增进了汉壮民族间的相互了解,经济文化的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参考)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说明—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隶属清远市,地处广东省西北隅,南岭山脉西 南麓,全县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2017年末户籍人口 123383人。国道G323线、二广高速公路、省道S263线贯穿县境。2017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019年7月,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功效。治心腹冷痛,泄 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 疥癣。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4249.2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556.7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07%;流动资金4692.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93%。 达产年营业收入3166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4808.68万元,税金及 附加255.52万元,利润总额6859.32万元,利税总额8060.95万元,税后 净利润5144.4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916.4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8.14%,投资利税率56.57%,投资回报率36.10%,全部投资回收期4.27年,提供就业职位605个。

目录 第一章基本信息 第二章投资单位说明 第三章项目建设及必要性第四章建设规划 第五章项目选址规划 第六章土建工程 第七章工艺技术 第八章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第九章项目安全卫生 第十章项目风险评估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 第十二章实施安排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四章项目经济效益 第十五章评价及建议 第十六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20世纪9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发掘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上面刻有“代郡”、“邯郸郡”、“蓝田县”等字样。这一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推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2.图1是唐朝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相权一分为三 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C.门下省享有特殊地位 图1 D.皇权受到空前削弱 3.”今我朝罢免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 许图1立丞相。”此训令出自 A.汉高祖 B.唐太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4.《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它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关税主权 C.领土主权 D.领海主权 5.1937年12月,在中国的英国记者田伯烈报道:“在这一个时代中,我们找不出什么事情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日军的暴行”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旅顺大屠杀 6.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他所说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华兴会成立 D.中华民国成立 7.“这是二次大约12(实为13)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在上海法国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开始,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湖上(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这次会议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 C.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标志着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8.有学者认为:“在战略上,遵义会议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指的是 A.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B.确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总方针 C.事实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9.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将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的是 A.葡萄牙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0.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中美正式建交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1999修订)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1999修订) 【法规类别】民族自治区域 【批准部门】广东省人大(含常委会) 【批准日期】1999.05.21 【发布部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9.05.21 【实施日期】1999.05.2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修改依据】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2009修订)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1988年3月16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8年6月18日广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1999年3月12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修订1999年5月21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结合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是广东省辖区内以连山壮族瑶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第三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以下简称自治机关)是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第四条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县级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法律行使自治权。 自治机关行使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五条自治机关带领自治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上级国家机关的帮助下,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把自治县建设成为团结、繁荣、民主、文明的民族自治地方。 第六条自治机关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实行依法治县,保证宪法和法律在自治县的遵守和执行。 自治机关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七条自治机关根据自治县的实际情况,依法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计划,采取灵活措施,加速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自治县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第八条自治机关加强对各民族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自治县的机关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尽职尽责,密切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的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九条自治机关加强法制教育,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