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

实验九 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
实验九 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

实验九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

一.资料来源

石岩,郭显德,刘崇庚.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三线放松功控制射箭运动员应激的研究.体育科学.1994,(3)

二.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肌电生物反馈放松法,体会利用反馈仪来充分放松。

三.实验仪器

BF-(01)型肌电/皮温生物反馈仪

四.实验步骤

1.把生物反馈仪放置在练习者视觉水平以下的桌子上,使用前要检查仪器各

部件及地线的连接情况。

2.用酒精棉球搽净前额皮肤上的油脂,然后向一次性肌电传感电极内灌注导

电糊。最后,将两个信号电极分别放置在双目平视时瞳孔上方过眉1cm

的前额部,将参考电极放在两个信号电极之间的额肌处。

3.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在生物反馈仪预置目标拨盘上设置具体的反馈目

标值,然后打开电源,按下肌电反馈钮的开关。

4.在选择视觉反馈板上的第一次训练时,主试需要宣读指导语:当肌肉紧张

时,生物反馈仪面板上发光矩阵光点向左侧移动,反之则向右侧移动,并

向预置目标值的指示灯前进。光点前进或倒退的多少反映了肌肉细微变化

程度。

练习者在放松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光点的位置和运动变化来了

解自己肌肉放松的程度,这种反馈信息有助于练习者进一步放松。通常前

额肌电值在2-3μV之间时,练习者已感到肌肉放松。因此,所设定的反馈

目标值一般是在这个范围内。

5.每次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时间是20min左右,训练结束后可通过外设

的微型打印机把有关结果打印出来,供练习者分析使用。

五.讨论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是一种学习过程,在训练中要注意什么?

(石岩)

生物反馈治疗仪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神经功能组织重建仪)生物反馈治疗仪就是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并结合多种电刺激模式进行肌肉 训练治疗,以达到改善肌肉功能,帮助病人重建并恢复肌肉正常运动功能,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得运动功能障碍及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等。 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原理: 生物反馈治疗仪就是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并结合多种电刺激模式进行肌肉训练治疗,以达到改善肌肉功能,帮助病人重建并恢复肌肉正常运动功能,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得运动功能障碍及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等。 生物反馈治疗仪结合生物反馈与神经功能重建得最新康复理念,集肌电、直肠、盆底得评估、治疗、训练于一身得康复专家。 什么就是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 (biofeedback) 又称生物回授。它在不同得场合下具有不同得涵义,既可以指有机体内发生得一种过程;又可以表示一种方法;还可以表示一种特殊得治疗手段。 生物反馈疗法 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得内脏机能及其她躯体机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得目得,由于此疗法训练目得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因而求治者无任何痛苦与副作用。据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得身心疾病都有较好得疗效。运用于生物反馈治疗得设备有:肌电反馈仪、皮肤湿度反馈仪、脑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及脉搏反馈仪等。仪器得操作者需经过专业训练,以保证结果得可靠性与科学性。

生物反馈治疗仪得作用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就是根据条件反射理论发展起来得,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用于临床。生物反馈就是用电子仪器测定神经-肌肉与自主神经得正常或异常活动情况,并把这些信息放大成视觉与听觉信号,反映给受试人。医生帮助受试人了解原来不能感觉得机体得变化,通过学习控制这些反映信息,学会调节心理生理变化,来治疗与预防特定疾病。 治疗焦虑障碍 用脑电生物反馈等治疗后,多数人能控制焦虑与惊恐发作,不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能更好地平稳发挥脑功能。 治疗睡眠障碍 生物反馈疗法,使失眠伴紧张情绪病人控制全身肌肉松弛水平,快速进入睡眠。可增加失眠不伴焦虑病人睡眠波,产生强烈得困倦感。 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可作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综合性治疗措施,能改变患者得慢波活动。 治疗慢性疼痛 生物反馈治疗紧张性头痛与偏头痛,使患者得肌肉放松,头痛得症状减轻或消失。 治疗高血压病 用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比药物治疗合并放松训练治疗效果好。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记录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实验二由分立元件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 设计和实现一个由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NPN型晶体管组成的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结型场效应管的型号是2N5486,晶体管的型号是9011。 三、实验内容 1. 基本要求:利用两级放大电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 1)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和I CQ均约为2mA;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2)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要大于90kΩ,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120; 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 s o sf - ≈=U U A u 。 (2)参考电路 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 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1~C3容量为10μF,C e容量为47μF。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见图2,理由详见“五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 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

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 适应症 神经系统功能性病变与某些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局部肌肉集挛、抽动、不全麻痹,如嚼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磨牙、面肌抽动与瘫痪、口吃、职业性肌痉挛、遗尿症、大失禁等;(2)焦虑症、恐怖症及与精神紧张有关的一些身心疾病;(3)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4)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心律不齐;(5)偏头痛;(6)其他,如雷诺氏病、消化性溃疡、哮喘病、性功能障碍等。能缓解紧张、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治疗失眠。临床中对酒癖、药瘾、咬指甲、手淫等给予行为矫正,对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哮喘、焦虑症、恐怖症、雷诺氏病、失眠症、癫痫、高血压、心律紊乱、腰背痛、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慢性疼痛、痛经、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书写痉挛、中风康复、痉挛性斜颈、儿童多动症、消化性溃疡等有一定的疗效。 操作流程 1、开机前准备将仪器平稳放置、连接好肌电导联线和皮温导联线;电源按“开”的状态,显示窗口亮,电源接通。 2、连接传感器①酒精棉球擦拭电极片连接部位,通常置于额前;②取肌电传感器(电机片)竖着粘贴于眉心处,与鼻梁骨在一条直线上,其余两片分别置于左右各1cm处的瞳孔上方。并用医用胶固定③肌电导联线的黑色夹子夹住中间电极片的金属凸起部分,两根红色的夹子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并将肌电导联线置于脑后;④皮温传感器(指套式)放置于食指或者中指指尖,金属片贴于指腹,松紧适度;⑤测试连接:受训者适度紧张放松,观察显示窗口数值是否波动。

3、训练功能选择:开机初始值为单人双功能、放松训练,无须调整,仅需要将温度选择为摄氏度,最后按“启动”键,听见“嘟”的声音,进入电脑记录的状态。 4、设定预置值 ①肌电预置:观察肌电基值,选择略低于基值的数值作为预置值;按肌电预置健,显示窗亮,利用“↑”健和”↓“健调整数值,按分辨率再次按肌电预置健退出;②按“反馈选择”键,进行肌电与皮温的转换;皮温预置,操做参考肌电预置;③同时,可使用“光标分辨”健,调整分辨率:高分辨以0.1为单位调正;低分辨率以1为单位调正。 禁忌症 1、急性化脓性炎症 2. 急性湿疹 3. 出血倾向 4. 严重心脏病、或佩戴心脏起搏器者 5. 对直流电过敏患者 注意事项

负反馈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的作用: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但同时也会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 负反馈的几种状态: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指标的影响。 1.下图为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器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r把输出电压Uo引回到输入端,家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f1上形成反馈电压Uf。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r=Av/1+AvFv ,Av为开环放大倍数。

图1为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器 (2)反馈系数Fv=RF1/Rf+RF1 (3)输入电阻R1f=(1+AvFv)Rf Rf 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4)输出电阻Rof=Ro/(1+AvoFv) Ro 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Avo为基本放大器Rl=∞时的电压放大倍数。2.本实验还需测量放大器的动态参数,即去掉图1的反馈作用,得到基本放大器电路如下图2 图2基本放大器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模拟实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交流伏安表,数字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条件:Ucc=12V,Ui=0V用直流电压表测第一级,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

Us(V) UE(V) Uc(V) Ic(mA) 第一 级 2.81 2.14 7.33 2.00 第二 级 2.72 2.05 7.35 2.00 表3—1 2.测量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实验将图2改接,即把Rf断开后风别并在RF1和RL 上。 测量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输出电阻Ri和Ro。(1)条件;f=1KH,Us=5mV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s,Ui,UL计入3—2表 基本放大器Us(mV) Ui(m V) UL(V ) Uo(V) Av Rf(K Ω) Ro(K Ω) 5.0 0.5 0.25 0.48 500 1.11 2.208 负反馈放大器Us(mV) Ui(m V) UL(V ) Uo(V) Avf Rif(K Ω) Rof(K Ω) 5.0 2.3 0.14 0.20 87 8.52 1.028 表3—2 (2)保持Us不变,,断开负载电阻RL,测量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o计入3—2表

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工程班级: 组号:指导教师:田明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 N102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一.实验名称: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二.实验目的: 加深对负反馈放大电路原理的理解. 学习集成运算反馈放大电路、晶体管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掌握集成运算反馈放大电路、多级晶体管反馈放大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测试方法. 三.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一台/组 信号发生器一台/组 直流稳压电源一台/组 万用表一台/组 四.实验容: 设计一个多级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或集成运算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要求如下: 闭环电压放大倍:30---120 输入信号频率围:1KHZ-------10KHZ. 电压输出幅度≥1.5V 输出电阻≤3KΩ 五.实验步骤: 1.选择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一般有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集 成运算负反馈放大电路.

为满足上述放大倍数的要求,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最少需要二级放大,其连接形式有直接耦合和阻容耦合,阻容耦合可以消除放大器各级静态工作点之间的影响,本设计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各级放大器,其组态有多种多样,有共发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本设计可以采用共发射极-共基极-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对于负反馈形式,有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本设计采用电压并联负反馈形式。 2.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 下面是电源输入电路,通过并联两个电容的滤波电路形式,以效消除干扰,保证电路稳定工作,否则容易产生自激振荡。 整体原理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整个电路由三级放大和一路负反馈回路构成,第一级电路是NPN管构成的共发射极电路,通过直接耦合的方式输出给

脑电生物反馈技术

你所不知道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儿童注意力提升尖端技术! 脑训练简介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又名脑神经反馈训练,以下简称脑训练),是以高科技仪器实时采集人的脑电波状态,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大脑各项指标进行比对,并针对大脑的“短板”(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左右脑平衡力等)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再通过“用大脑来控制电脑游戏”的形式,让学员在游戏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大脑的弱项进行训练,逐步提升指标,最终达到让大脑的各项指标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完美平衡状态的过程。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涉及到的技术:脑电波信号采集、脑电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互译技术,脑电生物反馈技术,人机互动技术,脑神经生理学,脑智能教育研究,可穿戴移动设备学等,可以说是集中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科学理论、最先进的技术成果与一身。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在世界上除了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之外,在针对问题儿童(自闭、多动、抑郁、狂躁、网瘾戒断等)的治疗、成年人的大脑开发、脑力工作者减压、中老年人预防阿尔兹海默症等领域方兴未艾。 意义及特点 1、脑训练是提升素质教育的基础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着名的三元智力理论,构成智力的三大方面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我们真正应该培养出的,是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并且能够将思想顺利转化于实践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而中国之前几十年的教育与考试方法,过于注重培养和考查记忆力,而相对忽略了对学生分析、创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关教育领导部门也大力提倡转变原有应试教育的思路,转向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素质教育。 而无论是记忆力,还是分析、创造、实践的能力,其根源都在于大脑的运动。脑训练充分做到了这一点,一方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使大脑运动得更快,脑神经更发达,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大脑的自控力与平衡力,使大脑的工作更有效率,从而达到了记忆力、分析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样,无论是对知识的学习、技巧的掌握,还是对能力的提升、情绪的控制、性格的培养都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智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真正 2、脑训练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八大方面能力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脑训练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八个方面的能力:

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介绍

神经网络的重建 ――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介绍 康复科张盘德 低频脉冲电流在医学领 域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 史,已成为物理治疗中最常 用、最重要的方法。1831年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 明了感应电装置后,低频脉冲电流常用于治疗头痛、瘫痪、肾结石、坐骨神经痛,甚至心绞痛。60年代,电子生物反馈技术开始应用。70年代,Long和Shealy发明了划时代的TENS 疗法。8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又开发了很多功能先进、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电疗设备,在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及镇痛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将肌电生物反馈技术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完美结合形成的神经网络重建疗法是最具特色的。 我们知道,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进行电刺激,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增强肌力,还可促进神经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常规应用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是用频率30~50Hz、波宽0.2~0.4ms 的方波电流,以刺激3~10s、间歇3~20s的节律使肌肉被动收缩,患者完全是被动的,不能随机控制仪器参数。 神经网络重建疗法是用患者自己的肌电信号反馈回仪器,控制电刺激输出。具有生物反馈、认知再学习、促进本体感觉恢复的作用。仪器能自动检测瘫痪肌肉的肌电信号,动态设定阈值,重建大脑和瘫痪肌肉的功能联系,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促进病人达到越来越高的目标。因此,比普通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有更好的疗效。 图1. 肌电反馈电刺激的原理 其原理可以用图1来解释。图中纵坐标为肌电信号强度,仪器预设EMG

阈值为100μV。其意义是, 仪器探测到患者肌肉收缩的 EMG强度达到或超过此阈值 时,就将发出一组强度很大的 低频脉冲电流,使肌肉收缩。 反之,仪器不发出电刺激电 流。 如图1,患者第一次用力收缩肌肉(A),肌电信号最大为70μV(B),因达不到100μV的阈值,仪器自动降低阈值到90μV(D)。患者第二次收缩,肌电信号为60μV(E),仍达不到调整后的阈值90μV,仪器再次自动降低阈值到77μV(F)。患者第三次收缩,肌电信号超过了77μV,诱发仪器发出电流,使肌肉强直收缩。然后,仪器又自动调高了阈值到90μV(I)。患者要想得到仪器发出电刺激,就必须自己先用力收缩,使肌电信号超过阈值,患者自己收缩的力量增强后,阈值也逐渐提高,调动患者需用更大的力。这样就能使患者达到越来越高的目标。 图2. 电极放置方法 与普通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只需2个电极不同,神经网络重建治疗需要3个或5个电极。使用3个电极时,其刺激电极同时也是肌电信号检测电极,置于治疗的肌肉体表。另一电极可置于身体其它部位。因此,治疗时必须用仪器配备的特制电极,不能用普通电极代替。 此疗法需要病人的充分配合参与,因此病人必须有比较好的认知功能。有认知障碍的病人,应该先行或同时进行认知训练。 主要适应证是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引起的偏瘫,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肌无力。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s o sf -≈=U U A u 。 (2)参考电路 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 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 1~C 3容量为10μF ,C e 容量为47μF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 ,见图2,理由详见“五 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 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

(3)实验方法与步骤 1)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 a. 电路图:(具体参数已标明) ? 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实验方法: 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相应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的直流电路原理。 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 4.2 s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约为2mA,U GDQ < - 4V。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U GSQ,U A,U S、U GDQ)。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4 s R k =Ω

第二级电路:通过调节R b2,2 40b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CQ 约为2mA ,U CEQ = 2~3V 。记录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CQ ,U CEQ )。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2 41b R k =Ω c. 动态参数的调试 输入正弦信号U s ,幅度为10mV ,频率为10kHz ,测量并记录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s o11U U A u = 、s o U U A u =、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 电压放大倍数:(直接用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电压幅值) o1 U s U o U 1 u A 输入电阻: 测试电路:

生物反馈治疗完整版

生物反馈治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治疗法是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由于此疗法训练目的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因而求治者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生物反馈疗法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称自主神经学习法,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和方法。它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消除病理过程、使患者身心健康。 的运用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让来访者学习,以便能减轻,使身体达到一定程度的放松状态;二是当来访者学会放松后,再通过仪,使其了解并掌握自己身体内生理功能改变的信息,进一步加强放松训练的学习,直到形成,解除影响正常生理活动或病理过程的紧张状态,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的目的 类别 1.肌电反馈仪 的活动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冲动引起的。这种冲动从脑、通过运动神经通路最终达到肌肉纤维,出现相继的,当减少后便出现肌肉松弛。伴随肌肉活动产生的电活动称为肌电。肌电常常可以通过贴附在该部皮肤表面的电极测得。肌肉的紧张程度是与肌电的高低呈比例的,因此,肌电是肌肉收缩或松弛的一个直接的生理指标。肌电反馈仪把测得的肌电放大,然后整流、集合变成声光信号,告诉被试者他的肌肉是相对的紧张或是松弛。被试者还可在声、光信号的提示下体会自己肌肉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感觉不到的。通过这种训练,可以使被试者对肌肉活动获得空前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对于使紧张的肌肉松弛和恢复衰退肌肉的运动机能有特殊的意义。 2.皮电反馈仪 和它周围的组织形成了一个电的环路,如果汗腺经常出汗它就产生了相对于皮肤表面来说的负电势。当出汗增加时,皮肤表面和汗腺之间的电阻下降,结果造成皮肤导电性的增加。所以,皮肤导电性直接受汗腺影响,而汗腺又受控于。在紧张、焦虑、恐惧等情况下,,泌汗增加,因而使皮肤导电性能增加。皮电是情绪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3.脑电反馈仪 大脑活动时会不断地产生一些微弱的电信号,脑电反馈仪就是将个体觉察不到的脑电活动转换成直观的信号,并让被试者理解这些信号的意义。在被试者体验到这些直观信号与各种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后,学习按要求改变这些信号—实际上就是随意控制脑电活动。

肌电生物反馈法康复治疗仪的设计_张静

摘要:设计并研发一种通过肌电生物反馈法重建人体神经网络系统的医疗仪器,为神经肌肉系统类疾病患者的全面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平台。治疗仪由硬件电路和PC 机控制软件两部分构成,下位机(MCU)包括体表肌电采集放大电路、神经肌肉电刺激电路两大部分;上位机(PC)的软件系统主要负责视觉信号反馈,治疗参数控制、病历登记、信息查询等功能。治疗仪达到了国家的医用康复治疗的各项指标,能够帮助患者逐步康复,且具有安全、无创、便捷、人机交互能力强等特点。关键词:肌电信号;刺激;神经网络;肌电生物反馈 中图分类号:TN 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36(2014)05-0190-04 肌电生物反馈法康复治疗仪的设计 张 静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Design of the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based on EMG-Biofeedback ZHANG Jing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hangzhou 213164, 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design a medical equipment reconstructing the human neural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the EMG biofeedback,and provide a new therapeutic platform for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of the disease of the neuromuscular system class. the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is composed of the hardware circuit and the PC control software, the lower machine (MCU) including body surface EMG acquisition amplifier circuit,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ircuit; software system of the host computer (PC) is responsible for the visual signal feedback, treatment parameter control, medical records registration, and information query functions. The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can meet the indicators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rehabilitation ,and can help patients gradually recovered, and has a safe, non-invasive, convenient,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bility features.Key words: EMG; stimulus; neural network; EMG biofeedback 收稿日期:2013―07―01 稿件编号:201307009 作者简介:张 静(1978—),女,安徽宣城人,硕士,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智能控制。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涉及物理医学、控制学、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及康复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的新技术。它借助肌电接收设备记录自主收缩肌肉时的微弱电信号,并以此为源,通过视觉或听觉通路提供反馈信号。将人们平时不易感知的体内功能变化转变为可以感知的视听信号,并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学会自我训练和调节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神经、肌肉损伤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如卒中、脊髓损伤、肌张力高、外周神经损伤、肌肉萎缩,以及高血压病,神经症,尿失禁等。 治疗仪通过在病人治疗部位的肌肉两端得贴一个电极,能准确检测出病人己经不足以致使肌肉收缩的肌电信号,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将患者意识不到的自身生物信号肌电值,通过视觉和图形反馈展现在患者面前,让患者重新感知自身的生理信号和现存的功能[1]。通过治疗师现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运用认知再学习的方法来调动和激发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唤醒”患者的意志过程,让患者重新建立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 由于贴片电极采集的肌电信号非常微弱,为μV 级,系统通过设计合适的前端放大、滤波预处理进行多次放大和多次滤波后传给MCU。最后,在MCU 端使用数字滤波技术进行二次滤波,使肌电信号的显示更稳定、清晰,以达到0.2 μV 精度要求。通过以上信号处理后,MCU 将所测量到的肌电信号幅度与可调刺激阈值进行比较,由此判定病人的动作意识,当肌电信号幅度超过阈值时,系统发出刺激信号,形成反馈刺激通路,以对病人进行刺激性治疗[2]。同时MCU 将采集的数据交由上位机进行显示处理;MCU 方保证即时通信,以配合上位机完成各种操作,系统的整个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患者可根据自身的肌电信号主动自发地调节设备主参考阈值的高低,当病人能顺利的增加其EMG 指标达到参考阈值并获得电流刺激后,系统又会自动调高诱发点,促使病人加大肌肉收缩意识,以引发进一步的肌肉刺激,达到能自主控制肌肉动作。将自发的肌电信号(EMG)和外来的神经肌肉 1 总体设计 电子设计工程 第 5 期第22卷Vol.22No.5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Mar. 2014 2014年3月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二 由分立元件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 设计和实现一个由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NPN 型晶体管组成的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结型场效应管的型号是2N5486,晶体管的型号是9011。 三、实验内容 1. 基本要求:利用两级放大电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 1)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 和I CQ 均约为2mA ;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 ,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 2)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要大于90kΩ,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 120; 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s o sf -≈=U U A u 。 (2)参考电路 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 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 1~C 3容量为10μF ,C e 容量为47μF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 ,见图2,理由详见“五 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 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

(3)实验方法与步骤 1)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 a. 电路图:(具体参数已标明) ? 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实验方法: 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相应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的直流电路原理。 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 4.2s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 约为2mA ,U GDQ < - 4V 。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 ,U GSQ ,U A ,U S 、U GDQ )。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4s R k =Ω 第二级电路:通过调节R b2,240b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CQ 约为2mA ,U CEQ = 2~3V 。记录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CQ ,U CEQ )。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241b R k =Ω c. 动态参数的调试 输入正弦信号U s ,幅度为10mV ,频率为10kHz ,测量并记录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s o11U U A u =、s o U U A u =、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 o1U s U o U 1u A

脑电生物反馈技术是注意力训练的好方法

脑电生物反馈技术是注意力训练的好方法 注意力是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能力,注意力的好坏直接的决定着海西成绩的好坏。注意力好的学生能够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能够独立的思考老师的问题,学习的时候也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注意力差的学生上课常常小动作不断、与同学交头接耳,做作业是是东抄西看。成绩越来越差,所以,注意力差的孩子就需要一定的锻炼方法,那么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呢,接下来专家就告诉你。 专家介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是不同的,2~3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在10~12分钟;4~6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在12~15分钟;7~10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在15~20分钟;10~12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要达到30分钟左右。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与上面的时间有很大出入,家长就要引起重视,孩子就很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呢? 专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和大脑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有注意力困扰的孩子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很差。而这些能力和大脑的注意力是密不可分的,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本身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们可以通过脑电生物反馈技术来进行训练,使得孩子们的注意力得到提高。 脑电生物反馈技术是绿色的训练,它完全没有副作用。利用大脑思考所发出的电波,分析大脑的注意力程度。当大脑高效使用时,训练奖励大脑,奖励分数;大脑低效使用时,训练仪提醒培训者,扣除分数。高效用脑被不断奖励,而低效用脑被提醒和及时纠正。通过与训练程序互动,正确高效的使用大脑时,学员大脑不断被奖励,从而学习和巩固正确的注意力方法,根本提高注意力能力。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来说,家长千万不能选择逃避问题,要直视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用更多的关爱以及耐心去引导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很上帝赐予家长的天使宝贝,给孩子更好的注意力,孩子一定会变得更加的优秀的。

生物反馈治疗仪

生物反馈治疗仪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神经功能组织重建仪)生物反馈治疗仪就是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并结合多种电刺激模式进行肌肉脑血管、帮助病人重建并恢复肌肉正常运动功能,训练治疗,以达到改善肌肉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得运动功能障碍及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等。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原理:生物反馈治疗仪就是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并结合多种电刺激模式进行肌肉训练治疗,以达到改善肌肉功能,帮助病人重建并恢复肌肉正常运动功能,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得运动功能障碍及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等。 生物反馈治疗仪结合生物反馈与神经功能重建得最新康复理念,集肌电、直肠、盆底得评估、治疗、训练于一身得康复专家。 什么就是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 (biofeedback) 又称生物回授。它在不同得场合下具有不同得涵义,既可以指有机体内发生得一种过程;又可以表示一种方法;还可以表示一种特殊得治疗手段。 生物反馈疗法 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得内脏机能及其她躯体机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得目得,由于此疗法训练目得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因而求

治者无任何痛苦与副作用。据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得身心疾病都有较好得疗效。运用于生物反馈治疗得设备有:肌电反馈仪、皮肤湿度反馈仪、脑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及脉练,以保证结果得可靠性与科学性。搏反馈仪等。仪器得操作者需经过专业训 生物反馈治疗仪 生物反馈治疗仪得作用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就是根据条件反射理论发展起来得,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用于临床。生物反馈就是用电子仪器测定神经-肌肉与自主神经得正常或异常活动情况,并把这些信息放大成视觉与听觉信号,反映给受试人。医生帮助受试人了解原来不能感觉得机体得变化,通过学习控制这些反映信息,学会调节心理生理变化,来治疗与预防特定疾病。 治疗焦虑障碍 用脑电生物反馈等治疗后,多数人能控制焦虑与惊恐发作,不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能更好地平稳发挥脑功能。 治疗睡眠障碍 生物反馈疗法,使失眠伴紧张情绪病人控制全身肌肉松弛水平,快速进入睡眠。可增加失眠不伴焦虑病人睡眠波,产生强烈得困倦感。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可作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综合性治疗措施,能改变患者得慢波活动。

电子专业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

————————————————————————————————作者:————————————————————————————————日期: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仪器 (5) 三、实验原理 (5)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5)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7) 四、实验内容 (9) 1、搭接实验电路 (9)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10)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11)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2)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3) 五、思考题 (13) 六、实验总结 (13)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

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子生物反馈实践操作

电子生物反馈临床实践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考试要点: 1、着装整齐 2、简述不同电极在治疗中的作用 红---刺激正极绿---记录正极黑----接地褐---记录负极白----刺激负极 3、简述不同模式的治疗作用 PBF模式:又称为”正反馈模式”,主要用于运动功能训练(肌力提高/运动模式矫正/运动协调能力提高)。 NBF模式:又称为”负反馈模式”,主要用于缓解肌张力。 ESFN模式:又称”小脑顶核仿生电刺激” ”脑循环治疗”,主要用于脑神经微循环改善,脑神经元兴奋改善及细胞。 TENS模式:又称”经皮电刺激”,主要用于感觉异常障碍。 FNS模式:又称”功能电刺激反馈”,主要用于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强化)训练,尤其是手指等精细康复训练. 4、简述生物反馈的治疗原理:通过测量和呈现患者感知不到的非正常病理信息,选择性地转换为可识别的视觉或听觉信号,通过患者自己意识的控制和反复的行为练习,来调整机体的内环境、改善身体内部调节机制。 二、操作规范: 1、治疗前的准备 a、准备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相关用品(如清洁治疗部位皮肤需要用的消毒材料、盆底生物反馈消毒备用的电极、棉签无菌水石蜡油、中单等) b、检查环境——检查训练场所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光线柔和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免受外界环境和闲杂人员的干扰。 C、了解病情、取得相互了解和信任、告知患者参与治疗的相关动作及要领嘱患者认真配合完成此项训练。 2、相关操作流程 a、明确肩关节半脱位、肩前屈、伸肘、腕背伸、屈膝、踝背屈、股四头肌步态训练时电极片的放置位置。 (肩关节半脱位——冈上肌、三角肌;肩前屈——三角肌前束;伸肘——肱三头肌;腕背伸——腕背伸肌、指总伸肌;屈膝——腘绳肌;踝背屈——胫骨前肌;股四头肌步态——股直肌) b、明确盆底电子生物反馈尿失禁及尿潴留的操作方法,及电极贴至部位。 (放松训练、经典Kiger模板方案式训练、) c、熟练掌握盆底电子生物反馈评估及出报告的操作流程,并对评估报告进行简单分析。 d、熟练掌握侵入电极的消毒流程。 (电极于2%的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至少30分钟——在40摄氏度以下的无菌水流动水下冲洗——涂适量石蜡油即可用于治疗。治疗结束将电极用毛刷在流动水下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三、注意事项: 1、治疗室保持安静、舒适,光线稍暗,将外界的干扰降到最低。 2、治疗前选择合适的体位,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舒适方便又能有效达到治疗目的。 3、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同时施以心理治疗,但注意不能使被治疗这有疲劳或疼痛的感觉。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直流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频率计、交流毫伏表、直流电压表、晶体三极管、电阻器若干、电容器若干。 三、实验原理 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放大稳定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等。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馈。 1.图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 f 把输出电压u o 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 1的发射极,在发射极电阻R F1上形成反馈电压u f 。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闭环电压增益 V V V VF F A 1A A += i O V V V A =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增益,即开环电压增益。 1+AVFV ——反馈深度,它的大小决定了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改善的程度。 2、反馈系数 F1 f F1 V R R R F += 3、输入电阻 R if = (1+A V F V )R i R i ——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4、输出电阻 V VO O Of F A 1R R += R o ——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A vo ——基本放大器∞=L R 时的电压增益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2、本实验还需要测量基本放大器的动态参数,怎样实现无反馈而得到基本放大器呢?不能简单地断开反馈支路,而是要去掉反馈作用,但又要反馈网络的影响(负载效应)考虑到基本放大器中去,为此: 1)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时,因为是电压负反馈,所以可将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u o=,此时R f相当于并联在R F1上。 2)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回路时,由于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因此需将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端(T1管的射极)开路,此时(R f+R F1)相当于并接在输出端。可近似认为R f并接在输出端。 根据上述规律,就可得到所要求的如图所示的基本放大器。 等效基本放大器 3、输入输出电阻测量 为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电路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