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物理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

2019-2020年中考物理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
2019-2020年中考物理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

2019-2020年中考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学案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一、光的产生: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

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2)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方法提示】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

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

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

(1)类型:①已知物和镜画像;②已知像和镜画物;③已知物和像画镜

(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

(3)具体作法:①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

图4 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对应训练】

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A.太阳、月亮

B.月亮、恒星

C.太阳、点燃的蜡烛

D.闪光的水晶、开亮的电灯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手影游戏

D.穿过森林的阳光

3.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

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

4.一竖直水井深10m ,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 3.8×105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

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

5.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6.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7.如图2所示中,作出S 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 点

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

少?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9.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 。现在由于屋子太小,前后两面墙间的距离

只有3m.请你想办法,使得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视力检测.请画出示意图,并写出计算依据.

图2 图1 图3

光的反射(参考答案)

1.C 2.A 3. 0°90°60° 4. 3.8×105 5.D 6.略 7.略 8. 10:51 9.略

2019-2020年中考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教学案1(无答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光的折射及其特点.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3-5分钟)

1.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 折射角也随之 (斜射时两角不相等,空气中角大).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 折射角等于 .

(2)利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如人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时,由于光的 ,人看到的都是位置比实际位置要的虚像.

2.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作用.

二、典型例题(27-30分钟)

活动一: 作图

例题1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例题1图例题2图

例题2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 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 处的人看到路灯S 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 通过水面所成的像

A.

例题3 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学生训练:

1. 如图所示,由发光点a 发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s 点,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 如图所示,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

活动二: 光的折射

例题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学生训练:

1. 小王站在九龙公园的湖边往水里看,他看到了湖水中的鱼游弋在蓝天白云之间,他做出以下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白云和鱼都是虚像

B. 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白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 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而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 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而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2.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那么( )

A. β1<βγ1<γ

B. β1=βγ1=γ

C. β1<βγ1>γ

D. β1>βγ1>γ

活动三: 凸透镜和凹透镜

例题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l

B. 一定等于l

C. 一定大于l

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学生训练:

1. 如图所示,图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2. 如图所示,一塑料薄膜搭成的棚顶下放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在干草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积水和薄膜形成一个大凹透镜

B. 积水和薄膜不能形成透镜

C. 积水和薄膜形成一个大凸透镜

D. 干草一定不会燃烧

三、当堂训练(10-15分钟)

1. 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 凸透镜

B.凹透镜

C. 三棱镜

D.玻璃砖

2.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 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

A.M 点

B.N 点

C.P 点

D.Q 点

3. 渔民发现水中P 点有一条大鱼,现在他要用鱼叉将鱼叉中,则( )

A. 对准P 点叉

B. 对着P 点上方叉

C. 对准P 点下方叉

D. 以上叉法都错

4. 炎热的夏天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常觉得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光的( )

A. 漫反射

B. 镜面反射

C. 折射

D. 直线传播

5. 如下图所示,哪个图正确的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 ( )

第5题图

6. 如图两架飞机,一架是从潜艇上观察到的像,请用光路图确定哪一架是实际飞机.

教后反思第6题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4.3 平面镜成像 一、【目标导学】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 3.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对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做好笔记,细心体会。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的形成;凹面镜与凸面镜的作用。 知识回顾: 光的反射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分______反射和______反射,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发生____________反射的光线强。 探究案: 一.任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课前预习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 2.纸上_____一块______ (为什么不用平面镜? __________ )。 3.在纸上记下__________ 的位置。 4.把一支_______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后的__________。再拿一支______ 的同样的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__________ 为止。这个位置就是_________的蜡烛。在纸上记下两者的位置。 观察并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移开玻璃板,将两个位置连接一起来,连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 用__________测量物距(即蜡到镜面距离)和像距(即像与镜面距离)它们有什么关系? 再做一次,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平面镜虚像的原理 如图右图所示,s是烛焰上的一点,从s点发出了两条入射光线, (1)、请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尺规或是量角器分别准确的找到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2)、思考讨论: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反射光线所在的这两条直线能否相交呢?怎么相交的? 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作图说明) 平面镜成像原理: 达标案: 1.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 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________m,像与人相距 ________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像距为___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___m,像高为 ________m 2.凸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_. 3.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_____,像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平面镜(第2课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 三 章 光现象 四、平面镜(第2课时) 【课前预习】 1. 叫虚像。 2.平面镜成_____像。 3.物体高1.8m ,平面镜内的像的高为_____m 。 4.物离镜面4m ,像离镜面_____m ,像离物_____m 。 5.月亮距离池塘的水面8×108 m ,水中的月亮离镜子m 。 6.用对称法作出右图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P70)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1.识别图形(如图) MN 表示______; AB 表示_______; A ˊ B ˊ表示物体AB 的______; A ˊ B ˊ要用虚线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AO 与A ˊO 什么关系?AB 与A ˊB ˊ什么关系? 2.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 M M M A A · A B N B N C N 〖要点归纳〗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应用“对称法”作图,要求作图规范。 〖当堂反馈〗 1.根据物体AB 与镜中所成的像A ’B ’找出平面镜的位置: 2.一条平静的河,水深3m ,岸上的树梢上有一只鸟离水面的距离为12m ,则小鸟与小鸟 M N A B A B M N O A ’ B ’

像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m。 3.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一根直棒和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垂直,则直棒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A.30°B.45°C.90°D.60° 5.如图所示,一台钟面上无数字,只有刻度线,如图所示,图中为平面 镜中的钟,问此时时间为() A.8点20分B.4点40分C.7点20分D.3点40分 6.检查视力时,人与表之间应有5m距离,医务室只有3m长,问如何借助一个平面镜来检查视力?(画图说明) 7.如图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此时平面镜的新位置. 【课后巩固】 见《评价手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学案】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分光源和非光源。 2、通过探究,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现象;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 4、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难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线。 三、器材准备 分组器材: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满了少量墨水)。 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笔)、水槽两个、浓度不同的糖水四种、40瓦电灯等。 四、学习活动 (一)思考:为什么白天我们能看到许多物体,而漆黑的夜晚却看不到?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二)认识光源: 阅读课本P69页,思考什么是光源?。 常见的光源有哪些?。 (三)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1、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如何传播?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观察光在水中____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观察光在果冻中_____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若橡皮管弯曲______射过。 我们可归纳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等介质中______传播。 2、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观看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 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______。 再观察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光的路径是____。

「身体-空间」经验的现象学研究

「身體-空間」經驗的現象學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n the ''''Body-Space'''' Experience 指導教授: 魏光莒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 環境與藝術研究所 學號: 88432007 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關鍵詞: 身體 ; 空間 ; 知覺 ; 現象學 ; 美學 英文關鍵詞: Body ; Space ; Perception ; Phenomenology ; Aesthetics 被引用次數: 0 [ 摘要 ] 摘要 本研究以「身體-主體」直觀存在/蹤跡的意識整體結構(noetic-noematic structure),並以現象學世界中互動層次的經驗,在意向性活動的交互關係中,回復進行探討物體與意識不斷活動的交接點。 要旨是改造德希達「延異」理論,作為本論文核心創見:成為「身體-蹤跡」對空間形態的書寫(身體的“看”-目光)經驗的現象學研究。應用德希達的延異理論,描述現象學研究的現象本身,已經是作為一種延異運動的差異系統的生產,即意識整體的結構對「存在」問題的思考。 存在就是一種差異化結構的系統生產,即作為表達身體的經驗﹔對空間體驗形態的身體蹤跡(有其“方向性”,即:「『此在』,以“去遠”和“定向”的方式,而具有“空間性”。」這是對存在的回憶,也是這「存在」的組成部分。),正是身體經驗空間的形跡。 蹤跡,作為世界中的經驗本身,乃是一種存在現象的自身顯現。存在,正是蹤跡化同自身不斷差異化生產的差異運動,是時間的延遲與空間的區分運動現象整體的呈現;身體,作為蹤跡化的存在:表達在世界中的經驗,顯現出一生存空間的形跡,也就是我們的生活,乃是一種活生生的真實體驗;空間,也就是一種真實的體驗,是身體存在-蹤跡化的運動,即「延異」的現象自身的顯現,同時也證明「存在」,是一種“現象”,也就是延異的“蹤跡”本身。 蹤跡是延異理論中的來回運動路徑,亦即是“現在的”當下「存在」的身體在場狀態﹔蹤跡是曾經的存在,是存在的刪除號,「它意味著某種“在場”的“缺場”,故而它總是指涉一個總是先已缺場的在場」々因此,它總是在指涉一個“未來的”時間中,又意味著已是“過去的”時間曾經的在場狀態。只有蹤跡能同時涵蘊「過去-現在-末來」的時間整體與空間整體的完形運動現象中,所代表的身體/經驗的意識整體結構在世界中的存在,在觀照自身時又能同時賦予自身一個歷史々因為,「先驗主體的理想客體乃是它自身,在觀照自身時,自我不可能滯留在某個“活的在場”的純粹現時態中,它必須賦予自身一個歷史」,在顧後進而瞻前之中,從意識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這一往返,同自身構成差異。它能說明「此在」在世存有的現象整體的意義〆對存在的體驗,札就是對存在的否定々存在「已是」-「變為」蹤跡,在這“否定”與“保留”之間的同時也就是現象自身的呈現。 現象學所研究的現象是超驗的、也可說是直覺的,因其所要揭示的,乃純屬意識、純屬經驗的種種結構,藉由本論文的研究從「延異」的蹤跡,進行對現象學研究的解讀策略,將有助於廓清構成神秘主客關係的意識整體的結構。延異的差異運動,札是現象學所研究的“現象”〆去面對「存在」的事實本身々即讓「存在」作為現象自身顯現出來,亦即「延異」。存在,已經是差異生產的事實本身,蹤跡化的運動。存在,就是「延異」,也就是身體經驗的蹤跡々蹤跡,是對存在的否定,同時又保留存在々蹤跡,既是對存在的揚棄,又是對存在的證明々它既非“在場”,亦非“不在場”々蹤跡〆札是“現象”本身的自我呈現出來。 「身體-蹤跡」的延異運動,是對「此在」在世界中存在現象的提昇々指點出「存在」,它總是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生波及其应用。 6、回顾本章实验,知道研究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复习重点: 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复习难点: 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四、基础诊测: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发生才停止。 2、气体、液体和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中传播的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但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具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和。其中,与振动的频率(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有关,且频率越大,越高;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且振幅越大,越大,它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不同。 4、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频率高于的声叫波,频率低于的声叫波,生活中用超检查身体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用的是波,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及一些动物交流时用的是波。 5、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 6、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五、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 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 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 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 A、(1)(2) B、(2)(4) C、(1)(3) D、(3)(4) 知识点三:环保问题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 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 知识点四:回声测距问题: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

第一章声现象1.5《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声现象1.5《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 1.下列利用声信息的有()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2.蝙蝠通常是夜间活动,它飞行时发出一种__________,这些声波碰到昆虫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__________. 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______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 4.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冰山沉没,这件事震惊世界,随即人们提出用声学方法遥测航道上的冰山.和同学讨论讨论,说一说声学测冰山的道理.5.探究:能使声音反弹回来吗? 实验器材:两根相同的纸管,书,机械表. 图1.5-1 实验步骤: (1)图1.5-1所示,把两根纸管,书放好,管不要与书接触; (2)把表放在一个纸管内的一端,从另一根管子里一端侧耳倾听,用手捂住另一只耳朵,左右移动倾听的纸管,寻找听到的滴答声最响的位置; (3)拿走听管,仍在原位听,你现在还能听到同样清晰的滴答声吗? (4)再把硬纸管放回原位,拿走书本,现在你能听到清晰的滴答声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6.小实验: 用蜡烛火焰显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

图1.5-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由声源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形成的.装置如图1.5-2所示,取一只扬声器,装在一只硬纸盒内,在纸盒的面板上钻一个直径约为2~3mm的小孔,将扬声器通过一只耳机插头插入收录音机的输出插孔中,演示时,在纸盒小孔的前方放一枝生日蜡烛,且使小孔对准蜡烛引线的上端.点燃蜡烛,然后播放音乐,可以在听声音的同时看到烛焰在飘动,停止播音,声音消失,烛焰即竖直用蜡烛火焰显示声向上.实验中是否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能量是靠什么传播的? 7.自己动起来的乒乓球 图1.5-3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相同的音叉放在两个相同的共振盒上; (2)在铁架台的悬臂上用细线悬吊一个乒乓球,使球刚好可以触及一个音叉,如图1.5-3所示; (3)将两个共振盒的开口相对放置,用橡皮锤敲击不与球接触的音叉; (4)观察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现象解释: 乒乓球会振动起来.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__________(填是或否)获得了能量.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空间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另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传递能量.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 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 C.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D.雨后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 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物体越靠近平面镜,像越大 D.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4.(多选)如图所示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5.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日环食B.倒影C.海市蜃楼D.手影 6.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7.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 B.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C.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8. 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 ) A.看到的鱼的前方 B.看到的鱼的方向 C.看到的鱼的上方 D.看到的鱼的下方 9. 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实像 B.树叶的虚线 C.太阳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苏 科版 【学习目标】 了解光源;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光具有能量,以及应用,红外线、紫外线及应用;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重点难点】 1、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2、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以及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防止紫外线过量照射给人们带来灾害、3、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常见现象、【学习过程】 学生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自身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和两种、 2、阳光使使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是将能转化为能,它说明光具有、 3、人眼看不见的光有线和线, 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它能使被照射的,具有效应、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5、典型例题例1 彩色电视机光屏上的颜色是( ) A、电视机里早就具有的

B、有七种颜色混合而成的 C、由颜料的三原色调出来的 D、由色光的三原色调出来的例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B、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C、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是有害的 D、医院和食品商店常用红外线消毒例3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km/s C、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总是直线传播的例4 晴天在茂密的树阴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间小孔的像 B、太阳的像 C、太阳的影子 D、树叶的影子第三章光现象复习(1)-----课内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 _______ 成绩________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起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B、太阳发出的光是白色的,也是最单纯的光

现象学在今天_诺伯格_舒尔茨建筑现象学研究方法的现实意义

15 第24卷 10/2006 华中建筑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历史较短,较早的展开于人文地理学对环境和基地关系的研究,逐渐现象学的方法被引入建筑研究的领域。其中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Norberg-Schulz)对建筑现象学进行了深刻、透彻的研究,通过一系列论著《建筑的意向》(Intentions in Architecture)、《存在?空间和建筑》(Existance Space andArchitecture)、《西方建筑的意义》(Meaning in Western Architecture)、以及 《场所精神——走向建筑的现象学》(Genius Loci—Toward a Phenomenology ofArchitecture)逐步建立起一种新的建筑理论——建筑现象学的基础和构架。舒尔茨通过“回到事物自身”(return to things)讨论建筑中的本质,将场所精神归结为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内容,从而揭示人的存在与建筑空间创造的本质关系。 从总体上看,建筑现象学理论和哲学基础是胡塞尔(Edmund Husserl)于20世纪初期创立的现象学和本世纪20年代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运用现象学方法所创立的新本体论以及后期从语言和诗学角度对存在的研究。现象学通过人的出场将事物同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方法不象实证哲学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分析方法,只注重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中性、客观和简单的科学事实,把经验事实中所包含的人类生存目的、价值和意义排除在外。在胡塞尔的建筑学还原思想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中都体现了这一现象学方法。正是基于现象学能够使现象以其原初和本真的面貌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海德格尔才把对 “存在”这个重要概念的研究奠定在了现象学的基础上。 基于这样的方法,诺伯格?舒尔茨阐释 了核心概念“场所”。舒尔茨认为“场所”不是抽象的地点,而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整 体,事物的集合决定了“环境特征”。他在现象学在今天 ——诺伯格?舒尔茨建筑现象学研究方法的现实意义 The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for Today -----------The Research Method of Norberg-Schulz's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for Today 张 丽 娜 中图分类号 TU-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6)10-0015-02 摘 要 该文从诺伯格?舒尔茨建筑现象学中的核心概念“场所”出发,分析了建筑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并分析了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原因,对于这一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几点个人理解,最后着眼于重新讨论建筑现象学研究方法的现实意义和发展现状。作为对舒尔茨建筑现象学阅读的理解。 关键词 诺伯格?舒尔茨 建筑现象学现实意义 A bstrac t Pond ering t he k ey concept of the Norberg-Schulz's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t his pa per analys es t he m ain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theory and the rea son why this met hod is chosen for researching. Also, the p a p er offers s om e p ers ona l unders ta nd ing ab out this k ey concept and this research method,discusses the practical meaning and situation of the method of this theory for today. Key Words Norberg-Schulz, The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Practical meaning 作 者邮 编收稿日期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210093 2006 03 06 《存在?空间和建筑》一书中引进了“存在空间”的概念,并指出“‘存在空间’不是一种逻辑一数学的词句,而是包含了人和环境的基本关系。‘存在空间’的概念在这里被分解成为相辅的两个词‘空间’和‘特征’,以同基本的精神功能‘定位’和‘识别’相一致,按照建筑的定义,‘存在空间的具体化’再用‘集结’(gathering)和‘事物’(thing)的概念来解释”。① 舒尔茨提到“存在 空间”概念的形成“受益于海德格尔的定居的概念(Concept of dwelling),‘存在空间’和‘定居’是同义语,而‘定居’在存在的意义上就是建筑的目的,当人能在环境里面为自己定向并和环境打成一片,或者简言之,体验环境作为有意义的,人就定居下 来。” ② 为了充分研究场所的现象,舒尔茨进一步将场所从场所结构和场所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在对诺伯格?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核心概念理解的过程中,笔者逐渐体会到这一理论中贯穿始终存在两个“平等”。第一个“平等”是基于将事物与意识一同考察的思想。在现象学中面对现象本身就意味着同时面对事物和指向事物的意识两者,这与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形成鲜明对照。在现象学中事物由于与人的意识连成一体而具有价值和意义,而不再是外在于人们经历的中性的客观实体。这也是建筑现象学之所以能够从根本上揭示建筑意义的关键。第二个“平等”指对于“内部”和“外部”的考量,表现在“场所”这样一个核心概念中。自然与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人们和自然的关系是彼此尊重和相互报答的关系,而不是对手和敌人、征服与被征服、也不是耗用与被耗用的关系。舒尔茨用“内部”和“外部”来解释这样的关系,用内部领域和外部世界的分隔和联系、象征和对比来表达人类与自然的平等关系。这两则“平等”关系是笔者对于“场所 (Place) ”、“场所精神(Genius Loci)”这样?综合论述? Zhang Lina 建筑 论坛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山东省阳信县实验中学常俊山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六、光现象 【学习过程】 一、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回顾课本P68---P88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分为和。 2、光的传播 ①传播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叫做光线。光线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法是。 ③应用及现象: a b c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显示光的径迹的方法有 3、光的速度 真空或空气中C= m/s= km/s 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4、反射分为和。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②③④ 2、成像原理: 3、实像和虚像: 实像: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4、平面镜的应用:和。。 5、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玻璃板的作用是, 用未点燃的蜡烛代表点燃的蜡烛的像,所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我们学过的采用同种方法的事例还有。 6、球面镜: (1)凹面镜:用球面的作反射面。对光线有作用 应用:、、 (2)凸面镜: 用球面的作反射面。对光线有作用. 应用:。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叫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3、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有。 (五)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 1、光的色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把_____ _______ ______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3、________线和________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下列实例中利用红外线的是:利用紫外线的是: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学案四、平面镜

四、平面镜 知识点1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使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要找到镜 前的棋子A的像的位置,应当把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然后移动棋子B,直到与棋子A的像. 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玻璃板厚度不计. (1)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此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是. (2)请为以下实验步骤排序: a.移去棋子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棋 子A的像 b.将棋子A置于玻璃板前面,将同样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B直至与 A的像完全重合 c.记下棋子A和棋子B及玻璃板的位置 d.移去玻璃板、棋子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 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3.如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某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①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 ②取两支长短、粗细均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的一支放在玻璃板前的直尺上,可以看到 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 ③把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至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④在直尺上记录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和未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多次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做上面的实验.其中根据步骤③可得到的结论是( ) A.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B.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C.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 D.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知识点2 平面镜成像特点 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填“倒 立”或“正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填“实”或“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虚像(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因为(填“有”或“没有”)实际光线照射到光屏上. 5.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 A.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 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C.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D.平面镜是否竖直放置有关 6.在照镜子时,我们看到了如下现象: (1)镜中的人和实际的人形状(填“相同”或“不同”); (2)举起自己的左手,看到镜中的人举起的是(填“左”或“右”)手; (3)当人远离镜子时,镜中的人(填“靠近”“远离”或“不动”)镜子; (4)在镜子的背面靠近镜子的地方放一张不透明的白纸,此时人(填“能”或“不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复习重点: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过程: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分为。 2、光的传播①传播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叫做光线。光线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③应用及现象:a b c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显示光的径迹的方法有。 3、光的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 m/s= km/s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目标检测

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对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 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4、反射分为和。 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 5、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方式:①直接得出结论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推理得出结论。下面的几个结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①光的直线传播②真空不能传声③光的反射定律。目标检测 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o,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透视教育现象学_论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透视教育现象学 ———论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朱光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摘 要]现象学及其运动给当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学研究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它所开 拓的研究领域以及它带来的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的变化。教育现象学是受现象学运动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取向,它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育研究。教育现象学以具体情境中的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赋予生命体验以本体论地位;它努力克服传统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客观认识论,突出一种实践的认识论,即强调教育及其研究不可脱离情感意向、他人意识以及对践行的追求;在方法论上,它强调在反思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质直观直接把握现象的本质。教育现象学理论的新颖性给教育研究带来了新气象。[关 键 词]现象学运动;教育现象学;生活世界;实践认识论;本质直观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07)11-0001-07[收稿日期]2007-05-11 [作者简介]朱光明(1971-),男,安徽巢湖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2007年第11期外国教育研究 No.11,2007第34卷总第209期 StudiesinForeignEducation Vol.34GeneralNo.209 自20世纪初胡塞尔(EdmundHusserl)始创现象学以来,现象学就以其思想的深邃及方法的独特,吸引并影响了舍勒、海德格尔、莱维纳斯、梅洛—庞蒂、萨特、伽达默尔等一大批优秀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从而形成了20世纪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运动之一的现象学运动(当代的结构主义思潮与现象学思想也有着交织的复杂关系,法国的利科、德里达、巴尔特等都深受现象学思想的影响,有人还把现象 学视为“结构主义的一个特殊的趋向”[1] )。现象学看 待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不仅成就了现象学运动中以及受现象学影响的哲学家,而且其效应已远远跨越哲学界,广泛影响了“心理学、病理学、美学、文学、艺术论、社会哲学、法哲学、神学、宗教理论、教育学、逻辑学、数学、自然科学,甚至经济学等学科的问题提出 和方法操作” [2] (p.6)。教育现象学也是受现象学及现象学运动的影响和推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取向。 教育现象学又叫现象学教育学或解释现象学的教育学,其教育学源头是德国的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秉承狄尔泰“我们说明自然,但我们理解人类”的历史精神,把精神科学和 自然科学区分开来,从而确立起教育学的精神文化品格。德国的文化教育学(狄尔泰—诺尔学派)是解释学取向的,而荷兰(育特奇学派,该派教育现象学传统主要是源于兰格威尔德的思想)的教育现象学则更加富有描述性特征或现象学取向[3]。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现象学代表人物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TheUniversityofAlberta)的奥凯(T,Aoki)、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和史密斯(D.Smith)等人,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巴瑞特(L.Barritt)等人。他们的教育现象学思想都源于荷兰育特奇学派(UtrechtSchool)。 其特点是关注孩子的体验世界,要求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整体地把握教育经验的意义。教育要依托“替代父母”关系理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把“为了孩子好”确立为教育的首要意识。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倾听孩子,理解儿童创造生活的可能性,并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机智。教育现象学希望通过研究获得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为意识,从而寻找一种新的理解教育的可能性,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4]。 教育现象学自产生以来,就因其倡导的人文精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物理人教版第1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课题《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噪声等知识,找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对乐音的三要素内容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掌握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区分音调、响度、音色。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学具 环节复习过程教师活 动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填写下列知识结构图,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声 现 象 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传播,__________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性 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_有关 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音色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人怎样听到声音 骨传导 双耳效应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划分噪声的单位________ 减弱噪声的途径_________ 声的利用 利用声音可以获得________ 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题1. 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 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 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 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 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 响度的区别) 例题1.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 (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 是 ( ) A.(1)(2) B.(2)(4) C.(1)(3) D.(3)(4) 2. 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 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3.如图所示,小星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声音不同之处是()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2009·黑龙江鸡西)青年歌手大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选手回答此问题的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5.(2009·湖北仙桃市)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发出的悦耳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它发声的音色与其它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 C.它发出的悦耳声是它的振动产生的 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相同的音调 知识点三:环保问题 例题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 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 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 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 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 图1

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时对着墙壁按遥控器键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因为紫外线发生了反射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射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是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字是虚像 2 . 下图列出的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 B.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D.桥在水中的倒影 3 .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A.比她大的实像B.比她小的实像C.比她小的虚像D.与她等大的虚像 4 . 小芳家住在一高层电梯楼上,她从超市购物回来乘电梯上楼到家中,电梯匀速上升时,手对购物袋的拉力为F1 ,电梯停在她家所在的楼层时,手对购物袋的拉力为F2 ,关于F1、F2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 B.F1<F2 C.F1=F2 D.F1≥F2 5 . 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与其他三个原理不同的是() A.潭清疑水浅 B.铅笔弯折 C.看到的鱼在实际鱼的上方 D.手影游戏 6 . 关于下图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丙图中水中的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D.丁图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 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杯弓蛇影——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 8 . 乐乐学习了物理,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现象都蕴含了物理知识.①学校保安利用遥控器打开学校大门利用了__________;②倒车雷达利用了__________;③手机WiFi上网利用了________;④医院用的消毒灯利用了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电磁波” “红外线”“紫外线”) 9 .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___(大/小); 以ON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纸板上__(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10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11 . 如图是某种蝴蝶翅膀的局部放大图,这种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呈现各处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