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概论复习资料

1.文化资源

定义:指可作为文化产业生产经营原材料的各种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以及文化产业生产经营所必须的各种环境要素。

分类:1.性质:自然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

2.内容: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和人才文化资源

3.形成时间:历史性文化资源、现实性文化资源;

4.表现形式: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

5.存在形式: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

6.基本形态:符号化意义的文化资源、经验型的技能文化资源、垄断性的

旅游文化资源、创新型的智能文化资源;

7.主题:历史文化资源等10类

特征:1、资源特性:生产性、非消耗性、再生性、稳定性、消费性;

2、文化特性:精神性、区域性、多样性、集群性、共享性、变异性、稀缺性、潜在性、递增性、多层次性

2.历史文化资源:

定义

人类文化传统和精神成就的载体和见证,不仅是某个地域或某个民族的财富,而且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包括自然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两类。

表现形式

历史遗迹:古人类遗迹、古城遗址、古战场遗址;

名人活动遗址、古道遗迹

历史建筑;宫殿建筑、楼阁建筑、城防工程

古城镇;古村落、古代园林

无形文化遗产:表演类、技艺类、仪式习俗类、

语言与口头文学类

案例—山西历史文化资源(历史遗迹类、古建筑类、古代陵墓类、城镇类、宗教文化类) 古人类遗址——西侯度遗址;古代都城遗址——平城遗址;古战场遗址——长平之战;名人遗迹——阎锡山故居;近现代重要史迹——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古建筑类—长城、关隘、城墙——中华第一关;古建筑类—坛庙——关帝庙、古建筑类—民居;古代陵墓类——炎帝陵、石门悬棺;宗教文化类——华严寺、永乐宫

3.民族文化资源:从内容上看,包括各民族民间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生活习惯、风俗观念等。从形态上看,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和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其中,有形的文化资源划分为不可移动的、移动的和半可移动的三部分;精神文化资源指各民族创造的意识形态观念和各种文化内容与形式。意义:形成多元一体化文化格局

4.红色文化资源:

定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解放、自由及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它包含着革命遗址、遗物等物质文化和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文艺作品等非物质文化,是组织红色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

特征: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教育熏陶,精神塑造、直观生动,感染性强、与时俱进,价值永恒

价值:历史见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政治教育价值、经济开发价值(一大会址、学校教育基地、纪念品)

5城市文化资源

包括城市文化遗产、城市文化景观、城市文化风情、城市文化艺术、城市文化精神、城市文化形象、从事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的人才资源、城市文化市场资源等类

型。体现出集聚性与分散性并存、多层次性与整体性并存、物态型与非物态型并存的特征。

6.文化资源的功能

一、社会功能

1.促进文化传播

2.加强文化积累

3.推动文明建设

4.提高国民素质

5.教化功能

二、产业功能

1.提供生产加工对象

2.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3.创造精神动力

4.增加商品附加值

5.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7.文化资源价值

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精神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

8.文化资源价值的主要特征:时代性、可变性、扩张性、商品性、潜在性、滞后性

9.文化资源价值评估办法:

a.量化评估法【资源自身要素(历史性与真实性、资源完整性、资源的文化个性、文化消费市场)、市场要素(消费动机分析、态度分析和市场预测、涉及消费者、消费方式、消费趋势、市场效益等)、社会环境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开发利用(利用程度、开发潜力)】、

b.统计报表评价法【统计台账异动报表、存量报表文化资源普查】、

c.专家系统评价法【德尔菲法:在对所要评估的问题征得一次专家的意见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稳定的结论。特点:匿名交流、多轮反馈、完全统计】、

d.问卷评价法

e.综合评估法

f.条件价值法

g.市场价值法

h.意愿评估法

10.文化资源保护的途径和原则:

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状况,为研究和分析民族民间文化工作提供依据;确定一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特色鲜明,又出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的项目,列出清单,制定保护目录;通过记录、保存等方式,对普查中搜集到的濒危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科学评估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保护文化资源不是保护落后;保护不是一成不变地维持;保护必须坚持开放式理念;保护手段要与现代科技结合);

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立法保护;

重点保护;

根据不同的文化对象确立不同的保护办法;

借鉴古今中外文化资源保护的经验和教训

11.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原则、可行性原则(经济角度、开发方案角度)、除莠保良原则、整体性原则(评估、开放、市场定位)适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目标性原则、高效率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12.举措

要深刻认识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梳理和归类、科学地利用两种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开发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科学技术支持、重视人才的培养、学习发达国家经验。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