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性杂交技术

有性杂交技术
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有性杂交技术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材料

马尾松等

三、实验用具

毛笔、镊子、标签、纸袋高枝剪、修枝剪、指形管、干燥器、棉花、线绳、、回形针、折梯、标签、硫酸纸等。

实验原理

杂交是基因重组的过程。通过杂交可以把亲本双方控制不同性状的有利基因综合到杂种个体上,使杂种个体不仅双亲的优良性状,而且在生长势、抗逆性、生产力等方面超越其亲本,从而获得某些性状都更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四、实验步骤

1.亲本选配:根据育种目标和亲本选配的原则选配亲本;

2.杂交母株的选择:

选选择生长健壮、开花结实正常的优良单株作为母株。在母株数量较多时,一般不要在路旁或人流来往较多的地方选择,以确保杂交工作的安全。去雄的花朵以选择植株中上部和向阳的花为好。每株(或每株)保留3~3朵花较好,种子和果实小的可适当地多留一些,多余的摘去,以保证杂种种子的营养。

3.花期调整:

杂交育种时,有时选择的两个杂交亲本开花时间不一致,使得难于进行杂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对开花期进行调整或收集父本花粉贮藏等。植物开花与温度、光照等因素有关。掌握了植物生长发皮育规律,就可通过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调节温度、光照或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手段对植物进行处理,使开花时期能满足杂交要求。在调整花期前,首先应弄清楚影响植物花期的主要因子是什么,然后再采用相应的措施调整开花期。

4.隔离:

两性花的品种为防止自交,杂交前需将花蕾中未成熟的花药除去。去雄时可用手或镊子,同时注意尽量不要碰伤雌蕊。去雄时如果工具被花粉污染,须用70%以上的酒粉消毒,去雄后立即套袋以免其他花粉干扰。风媒花可用纸袋,虫媒花可用细纱布袋。袋子应两端开口,套上后上端向下卷折,用回形针夹住,下端扎在枝上,在扎口周围最好垫上棉花,防止昆虫钻入或夹伤花枝。对于不需要去雄母本花朵,也必须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影响。对于同一朵花的花药开裂时间较长的花卉,如山茶,它的父本花朵也应在开花前套上袋子隔离。套袋上挂上纸牌或塑料牌,用铅笔注明去雄日期。

5.花粉采集:

(1)花粉收集:为了保证父本花粉的纯度,在授粉前对将要开放的发育好的花勒或花序必须应先套袋隔离,以免掺杂其他花粉,待花粉成熟散粉时,可直接采摘父本花朵,对母体进行授粉。也可以把花朵或花序剪下,在室内阴干后,收取花粉

(2)花粉贮藏:对于双亲花期不能相遇或亲本相距很远的植物种类,如果父本花先于母本花开放,可将父木花粉收集后,妥善贮藏或运输,待母本花开放时再进行授粉,从而打破杂交育种中双亲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隔离,扩大杂交育种范围。

6.授粉:

待柱头分泌粘液或发亮时,即可授粉。为确保授粉成功,最后两三天内重复授粉2~3次,授粉工具可为毛笔、棉球等。对于风媒花,由于花粉多而且干燥,可用喷粉器授粉。使

用喷粉器时,可不解除套袋,而在套袋上方钻一小孔喷入。授粉工具授完一种花粉后,必须用酒精消毒,才能授另一种花粉。授粉后立即封好套袋,并在挂牌上标明杂交组合、授粉日期、授粉次数等。待数日后柱头萎蔫即可将套袋除去,以免妨碍果实生长。

7.果实发育期的养护管理;

杂交后要细心管理,创造良好的、有利于杂种种子发育的条件。有的花灌木要随时摘心、去蘖,以增加杂交种子的饱满度。同时注意观察记录,及时防治病虫和人为伤害。

8.杂种种子的采收:

由于不同植物、不同品种种子成熟期有一定差异,须注意适时采种。对于种子细小而又易飞落的植物,或幼果易为鸟兽危害的植物,在种子成熟前应用纱布袋套袋隔离。杂种成熟后,采收时连同挂牌放入牛皮纸袋中,注明收获时期,分别脱粒、贮藏。

9.杂种后代分析。

五、作业及思考题

1.观察描述杂交植物的花部构造,开花习性;

2.纤细记录杂交过程。

实验二 园艺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二园艺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材料 油菜、甘蓝、桃花、油菜花 三、实验用具 毛笔、镊子、标签、纸袋。 四、实验原理 杂交是基因重组的过程。通过杂交可以把亲本双方控制不同性状的有利基因综合到杂种个体上,使杂种个体不仅具有双亲的优良性状,而且在生长势、抗逆性、生产力等方面超越其亲本,从而获得某些性状都更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五、步骤 1.亲本选配:根据育种目标和亲本选配的原则选配亲本; 2.杂交母株的选择:选择生长健壮、开花结实正常的优良单株作为母株。在母株数量较多时,一般不要在路旁或人流来往较多的地方选择,以确保杂交工作的安全。去雄的花朵以选择植株中上部和向阳的花为好。每株保留2~3朵花较好,种子和果实小的可适当多留一些,多余的摘去,以保证杂种种子的营养。 3.花期调整:杂交育种时,有时选择的两个杂交亲本开花时间不一致,使得难于进行杂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对开花期进行调整或收集父本花粉贮藏等。植物开花与温度、光照等因素有关。掌握了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就可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调节温度、光照或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手段对植物进行处理,使开花期满足杂交要求。在调整花期前,首先应弄清楚影响植物花期的主要因子是什么,然后再采用相应的措施调整开花期。 4.隔离:两性花的品种为防止自交,杂交前需将花蕾中未成熟的花药除去。去雄时注意尽量不要碰伤雌蕊。去雄时如果工具被花粉污染,须用70%酒精消毒,去雄后立即套袋以免其他花粉干扰。风媒花可用纸袋,虫媒花可用细纱布袋。袋子应两端开口,套上后上端向下卷折,用回形针夹住,下端扎在枝上,在扎口周围最好垫上棉花,防止昆虫钻入或夹伤花枝。对于不需要去雄的母本花朵,也必须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影响。对于同一朵花的花药开裂时间较长的花卉,如山茶,它的父本花朵也应在开花前套上袋子隔离。套袋上挂上纸牌或塑料牌,用铅笔注明去雄日期。 5.花粉采集:(1)花粉收集:为了保证父本花粉的纯度,在授粉前对将要开放的发育好的花朵或花序必须应先套袋隔离,以免掺杂其他花粉,待花粉成熟散粉时,可直接采摘父本花朵,对母体进行授粉。也可以把花朵或花序剪下,在室

一代、二代、三代测序技术

一代、二代、三代测序技术 (2014-01-22 10:42:13) 转载 第一代测序技术-Sanger链终止法 一代测序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Fred Sanger及其同事首先发明。其基本原理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够把长度只差一个核苷酸的单链DNA分子区分开来。一代测序实验的起始材料是均一的单链DNA分子。第一步是短寡聚核苷酸在每个分子的相同位置上退火,然后该寡聚核苷酸就充当引物来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的DNA链。用双脱氧核苷酸作为链终止试剂(双脱氧核苷酸在脱氧核糖上没有聚合酶延伸链所需要的3-OH基团,所以可被用作链终止试剂)通过聚合酶的引物延伸产生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分子后再进行分离的方法。测序引物与单链DNA模板分子结合后,DNA聚合酶用dNTP延伸引物。延伸反应分四组进行,每一组分别用四种ddNTP(双脱氧核苷酸)中的一种来进行终止,再用PAGE分析四组样品。从得到的PAGE胶上可以读出我们需要的序列。 第二代测序技术-大规模平行测序 大规模平行测序平台(massively parallel DNA sequencing platform)的出现不仅令DNA测序费用降到了以前的百分之一,还让基因组测序这项以前专属于大型测序中心的“特权”能够被众多研究人员分享。新一代DNA测序技术有助于人们以更低廉的价格,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质之间交互作用组的各项数据。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新一代测序仪产品,例如美国Roche Applied Science公司的454基因组测序仪、美国Illumina公司和英国Solexa technology公司合作开发的Illumina测序仪、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SOLiD测序仪。Illumina/Solexa Genome Analyzer测序的基本原理是边合成边测序。在Sanger等测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四种不同的dNTP,当DNA聚合酶合成互补链时,每添加一种dNTP就会释放出不同的荧光,根据捕捉的荧光信号并经过特定的计算机软件处理,从而获得待测DNA的序列信息。以Illumina测序仪说明二代测序的一般流程,(1)文库制备,将DNA用雾化或超声波随机片段化成几百碱基或更短的小片段。用聚合酶和外切核酸酶把DNA片段切成平末端,紧接着磷酸化并增加一个核苷酸黏性末端。然后将Illumina测序接头与片段连接。(2)簇的创建,将模板分子加入芯片用于产生克隆簇和测序循环。芯片有8个纵向泳道的硅基片。每个泳道内芯片表面有无数的被固定的单链接头。上述步骤得到的带接头的DNA 片段变性成单链后与测序通道上的接头引物结合形成桥状结构,以供后续的预扩增使用。通过不断循环获得上百万条成簇分布的双链待测片段。(3)测序,分三步:DNA聚合酶结合荧光可逆终止子,荧光标记簇成像,在下一个循环开

园艺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园艺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并掌握去雄、套袋、授粉等有性杂交技术,为开展园艺植物杂交育种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二、实验材料 xx,黄花xx,葱兰等植物中的一种。 三、实验用具 镊子、标牌、放大镜、隔离纸袋、回形针、铅笔、记录本等。 四、实验原理 有性杂交是基因重组的过程。通过杂交可以把亲本双方控制不同性状的有利基因综合到杂种个体中,使杂种个体不仅具有双亲的优良性状,而且在生长势、抗逆性、生产力等方面甚至超越其亲本,从而获得某些性状更符合人类需要和育种目标的新品种。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亲本的选择与选配根据育种目标和亲本选择、选配的原则选择和选配亲本。 2.亲本植株和花朵的选择 选择发育正常、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杂交亲本植株。杂交母株应选开花结实正常的优良单株,在母株数量较多时,一般不要在路旁或人流来往较多的地方选择,以确保杂交工作的安全。杂交的花朵以选择健壮花枝中上部即将开放的花蕾为好,每株(或每枝)保留3~5朵花,种子和果实小的可适当多留一些,多余的花蕾、已开放的花朵、果实全部摘去,以保证杂交果实的顺利生长与成熟。 3.花期调整

杂交时,如果选择的两个亲本存在花期不遇现象,则需对其开花期进行调整或收集父本花粉贮藏。在调整花期前,首先应弄清楚影响植物花期的主导因子,然后再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如可通过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调节温度、光照或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手段对植物进行处理,使开花时期能满足杂交要求。 4.去雄、套袋 两性花的品种为防止自交,杂交前需将花蕾中未成熟的花药除去。去雄时,剥开花瓣用镊子夹住花丝,将雄蕊全部除去,同时注意尽量不要碰伤雌蕊。去雄过程中,如果工具被花粉污染,须用70%以上的酒精消毒,去雄后立即套袋隔离以免其他花粉干扰。风媒花用纸袋,虫媒花可用细纱布袋。袋子一般两端开口,套上后上端向下卷折,用回形针夹住,下端扎在花枝上,扎口周围最好垫上棉花,防止夹伤花枝。对于不需要去雄的母本花朵,也必须套袋,以防外来花粉影响。套袋后挂上标牌,注明母本名称和去雄日期。 5.花粉采集贮藏 为了保证父本花粉的纯度,在授粉前应对将要开放的发育良好的花蕾或花序先行套袋隔离(已开放的花朵摘除),以免掺杂其他花粉。待花药成熟散粉时,可直接采摘父本花朵,对母体进行授粉;也可把花朵或花序剪下,于室内阴干后,收集花粉备用。 对于双亲花期不能相遇或亲本相距较远的植物种类,如果父本先于母本开花,可将父木花粉收集后妥善贮藏或运输,待母本开花时再进行授粉,从而打破杂交育种中双亲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隔离,扩大杂交育种范围。 6.授粉 待母本柱头分泌粘液或发亮时,即可授粉。授粉工具可用毛笔、棉球等,或者用镊子夹住父本已开裂花药的花丝轻轻碰触母本柱头;对于风媒花,由于花粉多而且干燥,可用喷粉器授粉。为确保授粉成功,可重复授粉2~3次。授粉工具授完一种花粉后,必须用酒精消毒,才能授另一种花粉。授粉完成后立即封好套袋,并在挂牌上标明父本名称、授粉日期、授粉次数等。数日后如发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邮寄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新西南巷6号南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王华 河南省南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省南阳市473000 摘要:本文从杂交玉米制种的播前准备、确定播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在实际生产中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并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杂交玉米、制种、综合管理技术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育种和生产实践表明,通过玉米杂交制种推广品种可使玉米产量增加43%~60%,真正掌握和确保杂交玉米制种环节,从而为提高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做好铺垫。 1.播前准备 1.1选好制种田,做好安全隔离 制种田是玉米杂交种生产的源头,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时间、区域差异相结合。空间隔离要求制种区与其他玉米田块的空间拉开一定距离,时间差异要求两种玉米种植期拉开一定时时间,一般春天大概拉开35d左右,夏播错开25d左右。屏障是利用自然山川林带等作为隔离带。 1.2选种 为保证播种质量,要筛选出特大粒、秕粒、破碎粒和霉粒,播种前选择晴天晾晒2~3d,以提高种子发芽力。 2.确定父母本播种期、确保花期相遇 2.1播种期确定要以“母本雌花抽穗,父本雄花散粉”为原则,使母本抽丝盛期与父本散粉盛期相遇。两亲本花期一致或母本抽丝比父本早3d的可同时播种;父本开花散粉比母本早7~10d的应先种母本,10~15d后种父本,或母本1叶1心和2叶1心时再播种父本;父本开花散粉比母本抽丝迟7~10d的,父本应早播5~7d或父本浸种后和母本同期播种;父本可分2期、3期播种以延长父本散粉,以确保授粉提高结实率。 2.2父本与母本的种植比例 为使父本有充足的花粉提供给母本,应根据父、母本株型确定适宜的行比,一般来说杂交种的父本花粉量比较大,父母本的种植行比例可安排在1:4或1:5;若父本植株较高,花期较长,花粉量较大,父母本的种植行比可以扩大到1:7~1:8;若父本花粉较少,父母本的种植行比可减少至到1:2~1:3。 3.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在三叶一心时间苗,五叶一心时定苗,定苗时去掉病苗、弱苗、小苗、畸形苗,留生长健壮、均匀一致种苗,母本亩保苗4500~5000株左右,父本亩保苗1000~1200株。保证育苗生长,防虫防害。 3.2穗期管理 3.2.1去杂去劣:是保证杂交玉米种子纯度一个重要环节,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去杂,尤其要注意去除父本杂株,俗话说“母本杂一株,父本杂一片”。拔节期除杂要拔除不良苗种,尽量做到田间植株保持高度一致。抽雄初期去杂,在抽雄前后逐株根据株型、叶片长短、花丝颜色、花药色泽去掉特殊的变异株、可疑株。

酵母双杂交操作步骤(中文翻译)

(酵母菌储存在-70℃中,引物和质粒DNA储存在-20℃中) 概念: 1. 次序转化:指的是先将一种质粒转化进酵母中(常是DNA-BD/bait plasmid),在选择培养基中选择出阳性克隆,之后再将另外一个质粒(AD fusion library)转化进去。优点:就是比共转化使用更少的质粒DNA,也就是节约质粒DNA。 2. 共同转化:将两种质粒一起转化进酵母中。优点:比次序转化更容易操作。 pGBKT7----的选择物是:kanamycin(卡那霉素)? pGADT7----的选择物是:ampicillin (氨苄西林) ? 各种SD培养基: 1) SD/-ade(腺嘌呤)/-leu(亮氨酸)/-trp(色氨酸)/-his (组氨酸)(1000 ml)(?“四缺”) 酵母氮源(YNB):6.7g ; -ade/-leu/-trp/-his DO supplement 0.60g (购买来就配好的); 葡萄糖 20g (即2%) 2) SD/-leu/-trp/-his (1000 ml) 酵母氮源(YNB):6.7g ; -leu/-trp/-his DO supplement 0.62g ; (购买来就配好的) 葡萄糖 20g. (即2%) 3) SD/-leu/-trp (1000 ml) (?“二缺”) 酵母氮源(YNB):6.7g ; -ade/-leu/-trp/-his DO supplement 0.64g (购买来就配好的); 葡萄糖 20g (即2%) 4) SD/-leu (1000 ml) 酵母氮源(YNB):6.7g ; -leu DO supplement 0.69g ; (购买来就配好的)

高通量测序:第二代测序技术详细介绍

高通量测序:第二代测序技 术详细介绍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在过去几年里,新一代DNA 测序技术平台在那些大型测序实验室中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之所以将它们称之为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是相对于传统Sanger 测序而言的。Sanger 测序法一直以来因可靠、准确,可以产生长的读长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它的致命缺陷是相当慢。十三年,一个人类基因组,这显然不是理想的速度,我们需要更高通量的测序平台。此时,新一代测序技术应运而生,它们利用大量并行处理的能力读取多个短DNA 片段,然后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Sanger 测序大家都比较了解,是先将基因组DNA 片断化,然后克隆到质粒载体上,再转化大肠杆菌。对于每个测序反应,挑出单克隆,并纯化质粒DNA。每个循环测序反应产生以ddNTP 终止的,荧光标记的产物梯度,在测序仪的96 或384 毛细管中进行高分辨率的电泳分离。当不同分子量的荧光标记片断通过检测器时,四通道发射光谱就构成了测序轨迹。 在新一代测序技术中,片断化的基因组DNA 两侧连上接头,随后运用不同的步骤来产生几百万个空间固定的PCR 克隆阵列(polony)。每个克隆由单个文库片段的多个拷贝组成。之后进行引物杂交和酶延伸反应。由于所有的克隆都是系在同一平面上,这些反应就能够大规模平行进行。同样地,每个延伸所掺入的荧光标记的成像检测也能同时进行,来获取测序数据。酶拷问和成像的持续反复构成了相邻的测序阅读片段。

Solexa 高通量测序原理 --采用大规模并行合成测序法(SBS, Sequencing-By-Synthesis)和可逆性末端终结技术(Reversible Terminator Chemistry) --可减少因二级结构造成的一段区域的缺失。 --具有高精确度、高通量、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等突出优势 --可以同时完成传统基因组学研究(测序和注释)以及功能基因组学(基因表达及调控,基因功能,蛋白/核酸相互作用)研究 ----将接头连接到片段上,经 PCR 扩增后制成 Library 。 ----随后在含有接头(单链引物)的芯片( flow cell )上将已加入接头的 DNA 片段变成单链后通过与单链引物互补配对绑定在芯片上,另一端和附近的另外一个引物互补也被固定,形成“桥” ----经30伦扩增反应,形成单克隆DNA簇 ----边合成边测序(Sequencing By Synthesis)的原理,加入改造过的DNA 聚合酶和带有4 种荧光标记的dNTP。这些dNTP是“可逆终止子”,其3’羟基末端带有可化学切割的基团,使得每个循环只能掺入单个碱基。此时,用激光扫描反应板表面,读取每条模板序列第一轮反应所聚合上去的核苷酸种类。之后,将这些基团化学切割,恢复3'端粘性,继续聚合第二个核苷酸。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每条模板序列都完全被聚合为双链。这样,统计每轮收集到的荧光信号结果,就可以得知每个模板DNA 片段的序列。目前的配对末端读长可达到2×50 bp,更长的读长也能实现,但错误率会增高。读长会受到多个引起信号衰减的因素所影响,如荧光标记的不完全切割。 Roche 454 测序技术 “一个片段 = 一个磁珠 = 一条读长(One fragment =One bead = One read)”

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实验 一、目的: 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㈠小麦的花器构造小麦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着生两个护颖和3-9 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 朵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 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 片;鳞片2 个;雄蕊(花丝、花药)3 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 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㈡开花习性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通常小麦抽穗2-4 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也有的抽穗10 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其开花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所差异。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8-11 时,下午约2-6时开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E,最适相对湿度70-80%, 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20分钟。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 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同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 小时开始萌发 三、所需用品 1.用品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75%的酒精、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小杯。 四、操作方法 1. 普通法(1 )选穗整穗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用镊子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 全穗约留20 朵左右小花 2.去雄套袋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去雄完毕,即刻套袋隔离. 挂号标牌 3.授粉: 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以上午8时以后(8-11时)4 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粉日期,10 天后将纸袋去掉。㈡“小麦捻调穗”杂交法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常年播种面积2500万公顷左右,年产量则达1.25亿吨,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玉米种植,从东北平原起,经黄淮海平原,至西南地区形成了一条“中国玉米种植带”。 正是由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广,所以对于农民朋友来说,玉米良种尤为重要。 玉米良种是玉米种植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质量和农民朋友的收入。那么,优良的玉米种子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玉米制种与大田种植又有哪些不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玉米制种技术。 片花: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的主要地区 我国玉米制种基地分为西北、东北、华北三个制种区域,西北玉米制种区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和新疆;东北玉米制种区域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华东、华北玉米制种区域包括山东、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这些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合玉米制种的生产要求。

片花: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的主要模式 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构成了相对健全的种子管理法律体系,是我国种子管理工作进入法治化阶段的重要标志。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玉米制种业已经由单一的制种、经营,走向了以科研、生产、加工、推广、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玉米制种生产模式,主要采用制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制种公司、基地、农户,是玉米制种生产中缺一不可的三个元素,其中,制种公司起着管理和指导生产的作用。 片花:玉米杂交制种——对制种企业的要求 为了规范种子生产,制种企业必须经过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并取得国家《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片花:玉米杂交制种——对制种基地的要求 玉米制种生产中,选好制种基地,是保证种子纯度的第一个方法。

高通量测序:第二代测序技术详细介绍

在过去几年里,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平台在那些大型测序实验室中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之所以将它们称之为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是相对于传统Sanger测 序而言的。Sanger测序法一直以来因可靠、准确,可以产生长的读长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它的致命缺陷 是相当慢。十三年,一个人类基因组,这显然不是理想的速度,我们需要更高通量的测序平台。此时,新 一代测序技术应运而生,它们利用大量并行处理的能力读取多个短DNA片段,然后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 画。 Sanger测序大家都比较了解,是先将基因组DNA片断化,然后克隆到质粒载体上,再转化大肠杆菌。对 于每个测序反应,挑出单克隆,并纯化质粒DNA每个循环测序反应产生以ddNTP终止的,荧光标记的产 物梯度,在测序仪的96或384毛细管中进行高分辨率的电泳分离。当不同分子量的荧光标记片断通过检测器时,四通道发射光谱就构成了测序轨迹。 在新一代测序技术中,片断化的基因组DNA两侧连上接头,随后运用不同的步骤来产生几百万个空间固定的PCR克隆阵列(polony )。每个克隆由单个文库片段的多个拷贝组成。之后进行引物杂交和酶延伸反应。由于所有的克隆都是系在同一平面上,这些反应就能够大规模平行进行。同样地,每个延伸所掺入的 荧光标记的成像检测也能同时进行,来获取测序数据。酶拷问和成像的持续反复构成了相邻的测序阅读片 段。 DNA hnginetilntion DNA fraqmentnlion fn vivo cloning and amplification Cycle sequencing 3'-... GACTAGATACGAGCGTGA.. .-5* (template) 彳-…CTGAT O 曲爭i .CTGATC^A ...CTGATCT"*^ …CTG町CTA先 _________ > .,,CTGATCTAT ..CTGATCTATC ,.CTGATCTATGC ..CTGATCTATGCT ...CTGATCTATGCTC ..CTGATCTATGCTCG — Electro pho rsesis (1 read/cnpU(ary) Cyclic array sequencing Cycle 1 (>10? reads/array) Cycle 2 Cyde 3 B- A A A Is O 0 O? What IS Ibas# 1 ? Whar is bast 卍 in vitro ndaptor ligation Generf^tiorii ol ipolony array Polymerase dNTPs Lat>0led ddNTPs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课程安排1.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2.玉米杂交制种田的播种3.玉米制种田去杂去劣 4.杂交制种田的母本去雄 5.玉米大面积制种田实地参观与调查 6.玉米制种田材料收获 成绩考核100=平时表现40分+实验报告60分平时表现:出勤、迟到、早退情况及田间操作等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回答问题、收获与体会等。 实验一、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 试验目的:通过对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的学习,初步了解玉米杂交种生产的各主要环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内容玉米杂交种生产必须保证质量(纯度、发芽率、净度、水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的产量,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在整个杂交制种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隔离,规范播种,严格去杂去劣,做好花期预测及调节,及时去雄,收获前和收获后要及时降水,种子收获后正确存放,避免混杂。 一、安全隔离 隔离方式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屏障隔离与作物隔离四种。隔离区采用四种隔离方式的安排方法如图所示。 为确保隔离区安全,在春玉米区一般采用空间隔离的方法。制种田除了要符合安全隔离条件以外,还要求土壤肥沃,旱涝保收,田块成片、方整。同时,管理要精细,力求达到高产。 二、规范播种 ? 种子处理:播前对亲本种子进行精挑细选,挑出与亲本种子不一样的种子,挑选后晒种,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二)播种: 地温要求:播种应在5厘米土层,低温稳定在10-12℃时进行;播期:一般在沈阳地区4月20日-5月15日,最适在4月25日-5月5日;在地温允许情况下,尽可能早播。覆土:5cm;种肥分开:以防烧种;? 踩好底格子与顶格子:保证出苗。错期播种:制种田要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调整播种期,一般做法是按正常播期播种母本,错前或错后分两期播种父本 (三)调节播期 ? 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标志是:母本雌穗抽丝比父本雄穗散粉早2-3天。当父、母本的花期协调,达到良好的杂交结实效果,则可以同期播种,不必调节播期。如母本开花期过早或比父本晚,就必须调节播种期。实行错期播种,要先播开花较晚的亲本,隔一定日数再播另一个亲本。错期播种的天数,因杂交组合杂交亲本生育期早晚、播种季节的天气情况、土壤等条件而异。对新引进的杂交种,必须事先了解和掌握双亲在当地生长发育进程及开花习性,确定错期,才能大面积制种,否则会由于父、母本花期不遇或错期不当造成杂交制种失败。 (四)调节播期的方法 ? 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内,生育期长的亲本在播种前一天晚上浸种与另一亲本同期播种。 ? 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上错期天数,按父、母本花期相差天数乘以1.5-2.0,所得的乘积即错期天数。 ?

酵母单杂交-实验步骤总结

1 pBait-AbAi载体的构建(酵母报道子的构建) 注:酵母报道子(pBait-AbAi)包含目的顺式作用元件的一个或多个拷贝,且插入到pAbAi载体AbAi r报告基因的上游。大量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构建应包含目的DNA三个以上的首尾连接的拷贝。首尾连接的拷贝产生方式很多,但对于长度小于20 bp的调控元件,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是最方便可靠的途径。 (1)设计并合成包含目的序列的两条反向平行的寡核苷酸序列,且两端加上与pAbAi载体酶切产物一致的粘性末端(建议合成一个目的序列的突变序列作为对照,以排除可能的假阳性)。 (2)用TE buffer溶解寡核苷酸至终浓度100 μmol/L。 (3)将正向链和反向链按照1:1的比例混合(退火后的双链寡核苷酸最大浓度为50 μmol/L)。 (4)95 ?C保温30 s,去除二级结构。 (5)72 ?C保温2 min,37 ?C保温2 min,25 ?C保温2min。 注:缓慢退火,有助于双链寡核苷酸的形成。 (6)冰上放置。退火后的产物可贮存在-20 ?C冰箱备用。 (7)酶切1 μL pAbAi载体,用凝胶回收纯化或柱纯化的方式纯化酶切产物。 注:回收前,可用琼脂糖凝胶检测是否酶切完全。 (8)将退火后的寡核苷酸稀释100倍至终浓度为0.5 μmol/L。 (9)在连接反应管中加入如下成分: pAbAi载体(50 ng/μL) 1.0 μL annealed oligonucleotide (0.5 μmol/L) 1.0 μL 10×T4 DNA ligase buffer 1.5 μL BSA(10 mg/mL)0.5 μL Nuclease-free H2O 10.5 μL T4 DNA ligase (400 U/μL)0.5 μL 总体积15 μL 注:如果有必要,可用1 μL nuclease-free H2O代替寡核苷酸作为阴性对照。 (10)将反应体系室温放置连接3 h,转化E coli,采用常规方法检测阳性克隆。

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试剂质量评价通用技术指导原则

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试剂质量评价通用技术指导原则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第二代测序(n ext gen eration seque ncing NGS)技术检测试剂(以下简称“ NGS检测试剂”产品质量提出指导性要求,涉及基本原则、主要原材料、检测流程及性能评价等方面。 本指导原则是对企业和检验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基于NGS 技术的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价。NGS 检测试剂的预期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肿瘤相关基因异常、遗传疾病相关基因异常、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及病原微生物等临床检测应用。此类检测试剂涉及的NGS 技术包括靶向性测序和非靶向性测序:靶向性测序法是指对样本中的基因组进行部分测序,如靶基因测序、外显子(组)测序等;非靶向性测序是指对样本中潜在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原则上不建议企业应用全基因组测序进行检测,如果企业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应进行充分的技术适用性验证并提交报告。 待测样本可以是人源样本(如体液、组织、排泄物等)或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物(如血培养物、痰培养物等),检测对象可以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或两者的混合物。 本指导原则尽可能覆盖所有的NGS 技术原理和测序平台,所讨论和描述的内容不限于某个特定的NGS检测试剂。但鉴于NGS技术一直在不断升级和更新,可能会有本指导原则未能涉及的新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一)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一) 摘要从选地、隔离、调节父母本播种期、花期预测及调节、播种、去杂去劣、母本去雄、剪短苞叶、人工辅助授粉、收获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的杂交制种技术,以为玉米制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1选地 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高产地块,从而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在短期内完成。 2隔离 一是空间隔离。即在制种地四周一定距离内不种其他品种玉米,以防外来花粉的串杂。隔离范围应不少于300m,南北向150~200m,在多风地区,特别是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不少于400m。二是时间隔离。即将制种玉米的播种期与邻近周围其他玉米的播期错开,一般春播玉米错开期35~40d,夏播玉米25~30d,应依据当地自然条件灵活掌握1]。三是自然屏障隔离。即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障碍物隔离,达到防止外来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四是高秆作物隔离。即在制种区周围种植高粱等高秆作物隔离,但高秆作物的行数不得少于100行,高秆作物应适当早播,并加强管理,以便玉米抽穗时高秆作物的株高超过玉米的高度。 3调节父母本播期 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花期相遇是指母本的吐丝期与父本的散粉期相遇,以母本吐丝盛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早2~3d为最理想的花期相遇时间。这是因为母本花丝生活力一般可以保持6~7d,而父本散粉时间较短,一般为4~5d;同时花粉在田间仅能存活数小时,因此调节播期要掌握“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2]。一般父母本播期相差的天数是花期相差天数的1.5~2.0倍。 4花期预测及调节 4.1花期预测 一般采用叶片比较法,即根据父母本生长出来的叶片数来测定花期是否相遇,因此首先要了解两亲本全生育期的总叶片数,按照母等父的原则,在生育期间,母本应比父本提前生长1~2片叶。 4.2花期调节 4.2.1母本早于父本的调节方法。一是加强父本水肥管理,促进父本生长;二是推迟母本去雄时间,等到将要散粉时才去雄,以延缓雌穗生长,但要特别注意母本去雄时间,以免散粉影响种子质量;三是对母本吐丝过早的剪花丝。 4.2.2父本早于母本的调节方法。一是加强母本水肥管理;二是提早母本去雄,当雄穗尖刚露出顶叶就拔掉,必要时在雄穗未露出顶叶时,把雄穗连同1~2片叶一起拔掉,使养分集中到雌穗上,以便提早3~5d吐丝;三是若母本苞叶过多,吐丝偏晚,则应剪去母本苞叶,以促进母本提早吐丝。 5播种 由于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力弱,顶土力差,出苗慢,苗期长势弱,因此制种在播种时必须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播全苗。播种必须严格分清父、母本行,不得重播、漏播,行向要直,不交叉。父母本分期播种的要将晚播亲本的行距和行数在田间预作标记,以免再次播种时出现重播、漏播、交叉等现象。为了分清父、母本行,避免在去杂、去雄、收获时发生差错,可在母本行头点种标记作物,如有缺苗断垄现象,均不能用其他玉米补种,父本行可移栽或补种原父本的苗或种子,母本行不要移栽或补种,以免拉长去雄时间3]。保苗7.5万~9.0万株/hm2,父母本行比5∶1或6∶1。

高通量测序:第二代测序技术详细介绍

在过去几年里,新一代DNA 测序技术平台在那些大型测序实验室中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之所以将它们称之为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是相对于传统Sanger 测序而言的。Sanger 测序法一直以来因可靠、准确,可以产生长的读长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它的致命缺陷是相当慢。十三年,一个人类基因组,这显然不是理想的速度,我们需要更高通量的测序平台。此时,新一代测序技术应运而生,它们利用大量并行处理的能力读取多个短DNA 片段,然后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Sanger 测序大家都比较了解,是先将基因组DNA 片断化,然后克隆到质粒载体上,再转化大肠杆菌。对于每个测序反应,挑出单克隆,并纯化质粒DNA。每个循环测序反应产生以ddNTP 终止的,荧光标记的产物梯度,在测序仪的96或384 毛细管中进行高分辨率的电泳分离。当不同分子量的荧光标记片断通过检测器时,四通道发射光谱就构成了测序轨迹。 在新一代测序技术中,片断化的基因组DNA 两侧连上接头,随后运用不同的步骤来产生几百万个空间固定的PCR 克隆阵列(polony)。每个克隆由单个文库片段的多个拷贝组成。之后进行引物杂交和酶延伸反应。由于所有的克隆都是系在同一平面上,这些反应就能够大规模平行进行。同样地,每个延伸所掺入的荧光标记的成像检测也能同时进行,来获取测序数据。酶拷问和成像的持续反复构成了相邻的测序阅读片段。

Solexa高通量测序原理 --采用大规模并行合成测序法(SBS,Sequencing-By-Synthesis)和可逆性末端终结技术(ReversibleTerminatorChemistry) --可减少因二级结构造成的一段区域的缺失。 --具有高精确度、高通量、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等突出优势 --可以同时完成传统基因组学研究(测序和注释)以及功能基因组学(基因表达及调控,基因功能,蛋白/核酸相互作用)研究 ----将接头连接到片段上,经PCR扩增后制成Library。 ----随后在含有接头(单链引物)的芯片(flowcell)上将已加入接头的DNA片段变成单链后通过与单链引物互补配对绑定在芯片上,另一端和附近的另外一个引物互补也被固定,形成“桥” ----经30伦扩增反应,形成单克隆DNA簇 ----边合成边测序(Sequencing By Synthesis)的原理,加入改造过的DNA 聚合酶和带有4 种荧光标记的dNTP。这些dNTP是“可逆终止子”,其3’羟基末端带有可化学切割的基团,使得每个循环只能掺入单个碱基。此时,用激光扫描反应板表面,读取每条模板序列第一轮反应所聚合上去的核苷酸种类。之后,将这些基团化学切割,恢复3'端粘性,继续聚合第二个核苷酸。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每条模板序列都完全被聚合为双链。这样,统计每轮收集到的荧光信号结果,就可以得知每个模板DNA 片段的序列。目前的配对末端读长可达到2×50 bp,更长的读长也能实现,但错误率会增高。读长会受到多个引起信号衰减的因素所影响,如荧光标记的不完全切割。 Roche 454 测序技术 “一个片段= 一个磁珠= 一条读长(One fragment =One bead = One read)”

酵母双杂交实验流程(精).doc

模块七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重组质粒和酵母细胞为材料, 学习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和 技术方法。主要介绍酵母双杂交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 ;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酵母双 杂交系统的应用 ; 掌握酵母感受态的制备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操作步骤。 2.实验原理 1989 年Fields 和Song 等人根据当时人们对真核生物转录起始过程调控的认 识(即细胞内基因转录的起始需要转录激活因子的参与,提出并建立了酵母双杂交系 统。该系统作为发现和研究活细胞体内的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技术平 台 ,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相比于其它蛋白质筛选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检测在真核活细 胞内进行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细胞内的真实情况。(2 作用信号是在融合基因表达后, 在细胞内重建转录因子的作用而给出的 ,省去了纯化蛋白质的繁琐步骤。(3 检测结果是基因表达产物的积累效应,因而可检测存在于蛋白质之间的微弱或暂时的相互 作用。(4 酵母双杂交系统可采用不同组织、器官、细胞类型和分化时期材料构建cDNA 文库 ,能分析细胞质、细胞核及膜结合蛋白等多种不同亚细胞部位及功能蛋白。(5 通过mRNA 产生多种稳定的酶使信号放大。同时,酵母表型、X-Gal 及 HIS3 蛋白表达等检测方法均很敏感。 酵母双杂交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 , 经典的双杂交系统分析蛋白间的 相互作用定位于细胞核内,因而限制了该系统对某些细胞外蛋白和细胞膜受体蛋白 的研究。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假阳性”。在酵母双杂交系统建立的 初期阶段 ,由于仅仅采用β-半乳糖苷酶这一单一的报告基因体系,这种报告基因的表 达往往不能十分严谨地被控制,因此容易产生假阳性。由于某些蛋白本身具有激活 转录的功能或在酵母中表达时发挥转录激活作用, 使DNA 结合结构域融合蛋白在 无特异激活结构域的情况下也可被激活转录。另外某些蛋白表面含有对多种蛋白

人全外显子组序列捕获及第二代测序

人全外显子组序列捕获及第二代测序 概述 外显子组是指全部外显子区域的集合,该区域包含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涵盖了与个体表型相关的大部分功能性变异。外显子组序列捕获及第二代测序是一种新型的基因组分析技术:外显子序列捕获芯片(或溶液)可在同一张芯片上以高特异性和高覆盖率捕获研究者感兴趣的目标外显子区域,后续利用Solexa/SOLiD/Roche 454测序直接解析数据。 与全基因组重测序相比,外显子组测序只需针对外显子区域的DNA 即可,覆盖度更深、数据准确性更高,更加简便、经济、高效。可用于寻找复杂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等)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等的研究。同时,基于大量的公共数据库提供的外显子数据,我们能够结合现有资源更好地解释我们的研究结果。 目前,SBC提供的外显子组序列捕获芯片是NimbleGen Sequence Capture 2.1M Human Exome Array及Agilent SureSelect Target Enrichment System(Human Exome)。 技术路线 以Nimblegen外显子捕获结合Solexa测序为例加以说明:基因组DNA首先被随机打断成500bp左右的片段,随后在DNA片段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经过PCR库检合格后的DNA 片段与NimbleGen 2.1M Human Exome Array芯片进行杂交。去除未与芯片结合的背景DNA 后,将经过富集的外显子区域的DNA片段洗脱下来。这些DNA片段又随机连接成长DNA片段

后,再次被随机打断并在其两端加上测序接头,经过LM-PCR的线性扩增,在经qPCR质量检测合格后即可上机测序。 外显子组测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https://www.360docs.net/doc/f59978023.html,) 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图 研究内容 1.外显子组捕获与测序 将基因组DNA随机打断成片段,通过与人全外显子捕获芯片杂交富集外显子区域,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捕获的序列进行测序。 2.基本数据分析 数据产出统计:对测序结果进行图像识别(Base calling),去除污染及接头序列;统计结果包括:测定的序列(Reads)长度、Reads数量、数据产量。 3. 高级数据分析 高级数据分析内容包括: (1)Clean reads序列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2)目标外显子区域测序深度分析; (3)目标外显子区域一致序列组装;

实验四、园艺植物的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四园艺植物的有性杂交技术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有性杂交技术。练习实际操作方法,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 杂交是基因重组的过程。通过杂交可以把亲本双方控制不同性状的有利基因综合到杂种个体上,使杂种个体不仅双亲的优良性状,而且在生长势、抗逆性、生产力等方面超越其亲本,从而获得某些性状都更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已经开花的不同品种园艺植物(月季、菊花、桃花、番茄、黄瓜等)植株。 (二)仪器设备和药品:镊子、放大镜、铅笔、纸牌、脱脂棉、各种规格的羊皮纸袋、70%的酒精、隔离网。 四、时间安排 2学时。 五、方法与步骤 1.亲本选配:根据育种目标和亲本选配的原则选配亲本; 2.杂交母株的选择:选择具有母本品种典型性状的、生长健壮、开花结实正常的优良单株作为母株。在母株数量较多时,一般不要在路旁或人流来往较多的地方选择,以确保杂交工作的安全。去雄的花朵以选择植株中上部和向阳的花为好。每株(或每株)保留3~3朵花较好,种子和果实小的可适当地多留一些,在选定了花序或花之后,把多余的花序、已开的花、结的果实及小蕾除去,以保证杂种种子的营养。 3.花期调整:杂交育种时,有时选择的两个杂交亲本开花时间不一致,使得难于进行杂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对开花期进行调整或收集父本花粉贮藏等。植物开花与温度、光照等因素有关。掌握了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就可通过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调节温度、光照或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手段对植物进行处理,使开花时期能满足杂交要求。在调整花期前,首先应弄清楚影响植物花期的主要因子是什么,然后再采用相应的措施调整开花期。 4.母本花的去雄和隔离两性花的品种为防止自交,杂交前需将花蕾中未成熟的花药除去。去雄时可用手或镊子,同时注意尽量不要碰伤雌蕊。去雄时如果工具被花粉污染,须用70%以上的酒粉消毒,去雄后立即套袋以免其他花粉干扰。风媒花可用纸袋,虫媒花可用细纱布袋。袋子应两端开口,套上后上端向下卷折,用回形针夹住,下端扎在枝上,在扎口周围最好垫上棉花,防止昆虫钻入或夹伤花枝。对雌雄异花的在雌花开放前适当整枝后套袋隔离。在去雄前应把已经开的花、果和小蕾去掉,只留用于去雄的大蕾,去雄的时间一般在授粉前的1~2天进行,去雄后套上纸袋隔离,套袋上挂上纸牌或塑料牌,用铅笔注明日期。 5.父本花的隔离和采粉无论异花授粉植物还是自花授粉植物,为了防止非目的杂交,都应对父本进行隔离。花粉的收集与贮藏在前面的实验中已经讲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