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阅读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阅读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阅读

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阅读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此即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想就数学阅读先抒已见,以求教于大方。

1.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概要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黄店镇中学刘奉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谈谈我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实施新教材 (一以人为本,培养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在选择教法、设计训练时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分析、归纳等能力的发展,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对后面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逐渐形成了“数学有趣”、“我非常喜欢数学”的数学观念。 (二、设计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设计活动体验数学.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户外测量、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三 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剪纸、动手操作等活动,要学生猜想、归纳、度量等,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转变学习方式,确保教学正常进行。

教师设置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而进入学习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 展示给学生,可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资源进行数学学习, 三、教与学过程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把教与学很好地统一起来。 1、要着眼于诱导,变学生“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要千方百计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课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射线、直线和角”课例 【背景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坚持的一个理念,也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结合小学数学本身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数学实验”,而不仅仅当作演示功能。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那么现行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有机选择和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努力做到“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素质。”下面以“射线、直线和角”的教学为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课例描述】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课件显示)一条线段,师:认识它吗?关于线段,你知道些什么? 2、认识射线。 (1)由线段引出射线。 (课件演示)如果去掉线段的一个端点,把线段的一端进行延长,请你想象一下,可以延长到哪里?用手比划一下。能再延长吗? 如果一直这样笔直的延长下去会延长到哪里?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说特点。 射线很特殊,它和线段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小结: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课件显示点与线) (3)找射线 师:那么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电脑列举各种光线实例) (4)画射线。(课件演示) 3、认识直线。 我们已经认识射线了,那你心目中的直线是怎样的?请你把它画出来!同桌互相看看,你们画的直线一样吗?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画的直线?

大力推进数学阅读教学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大力推进数学阅读教学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陈军 一、案例呈现: 案例1:数学阅读,怎一个简单的读字了得 透视数学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当一个概念揭示了以后,老师总让学生简单地读一读,如某老师教学完分数的意义后,教师随即让学生把这一概念齐读一遍,学生齐读这一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样,在揭示其他数学概念、图形特征或数学问题呈现时,也总是让学生简单地读一读,对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只是粗略地加以感知。 案例2:数学阅读,未走向真正实用的尴尬 在一次练习中出现了一道题:龙龙、亮亮和丽丽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龙龙跳了120个,亮亮跳的个数是龙龙的5/8,丽丽跳的个数是龙龙的4/3。丽丽1分钟跳了多少个?调查统计发现,某班近1/3人列出了120×5/8×4/3的算式。错误原因:题目结构和刚学不久分数连乘应用题非常相似。原因分析:没有认真审题,在阅读数学信息时发生理解上的偏差。 案例3:数学阅读,不要让伪阅读伴之随行 把数学概念、例题,具体题目及题目要求等作为数学阅读的重要内容。教师对作为不同于其他阅读的数学阅读的指导也仅仅停留于让学生“看一遍”和“划一下”上,为读而读,一读而过,把数学阅读和数学思考和数学探究相剥离,读而缺思,思而不读,对数学知识内容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这种阅读读不出数学所折射出的精髓,学生也得不到独到的体会和创新的见解。这种数学伪阅读现象一度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二、问题分析: 当下,数学教学中缺少许多阅读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数学阅读一直被大家所忽视,或者说从未受到过多的关注和重视,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在大家看来,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人们也将数学看成是一系列符号、公式、法则、演算的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过程。这样看来,学生的阅读和数学学习的确沾不了多少边。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中对数学阅读的淡化与忽视不禁令人堪忧:公开展示教学,数学课本翻都不需要翻是司空见惯现象,代替的是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课本被当成老师授课的材料和学生练习的作业,大多数数学老师认为,只要自己多讲解,把题目讲透彻,学生多练习,把练习做熟练,学生就能学好数学。教师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用阅读的方法来学数学。调查发现,数学教学中对课本中的内容的阅读重视不够,普通认为阅读不是数学教学任务,即使有阅读,也不只过是对一些概念、公式、法则、例题、习题等进行一读,学生很少自主阅读一些数学类的书刊读物,学生数学课外阅读量几乎为0,作为自主阅读中的一块重要内容,数学阅读量的严重不足已和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非常不相应。教师观念未得到有益的更新,缺少对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培养,缺少对数学阅读内容的拓展,缺少对

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 【摘要】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有新的课程观;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重合作与交流,重思想教育;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中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关键词】新理念,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 【abstract】mathematics of teaching the new class sign has the new curriculum view; mathematics of teaching heavy process the new class sign, causes heavy losses to newly,the heavy individuality, renumbers study the thought and mathematics method, heavy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heavy ideological education; mathematics of teaching in new class sign teacher and student’s relations are equal. 【key words】a new concept,process,innovation,individuality 1.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课程观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 2.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侧重点

注重数学阅读 彰显教学魅力

注重数学阅读彰显教学魅力 盐城市冈中小学王亮 【摘要】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使数学阅读之花芬芳灿烂、奇香四溢!本文从激发兴趣——播撒阅读之种、掌握方法——催生阅读之根、多元开放——怒放阅读之花、体验成功——结满阅读之果四个方面入手展开阐述。 【关键词】数学阅读激发兴趣掌握方法体验成功 数学阅读是指学生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调动潜在的思维灵性,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教师呈现的文字信息和图片音像资料、学生积累的素材及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笔者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播撒阅读之种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莎士比亚兴趣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有很少的差距,那就是对事物有无兴趣,这种很小的差距所形成的结果却是非常大的,那就是兴趣可能使你通向成功,无兴趣可能使你通向失败。”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对于阅读数学文本很少感到有兴趣,我们经常可看到或听到一下的现象。 “孩子,作业做完了,看点课外书吧!”“好吧!我现在看《安徒生童话》”;“孩子,快来做奥数题”“不,我要看电视”“唉,我的孩子一放学就玩游戏,真是管不住” 为什么学生喜欢看《安徒生童话》?喜欢看电视、玩游戏?而不喜欢看数学课外书?这是因为与看电视相比,电视、电脑游戏能够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互动娱乐体验。与文学故事相比,数学文本没有艺术作品那样富于动人的情节或鲜艳的色彩,儿童一般不会自发地对事物背后抽象的数学属性产生兴趣。尽管数学没有吸引儿童兴趣的外在特征,我们也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上来,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数学内在的魅力,产生成对数学本身的内在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阅读感兴趣呢? 1、营建氛围,促进阅读 浓厚阅读氛围的营建,是学生产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基础。 如在教室里张贴几条古今名言和名画:高尔基的“热爱书吧——这里是知识的源泉”,笛卡儿的“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寥寥数语,既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氛围,又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再如,把教室的一角装饰成“数学墙报”,鼓励学生积极撰写数学稿子,撰写的内容有学生阅读文本后的反思及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题、数学信箱、学习经验交流等等。数学墙报每两个星期更换一次,到期中或期末时评比一下哪些学生发表的稿子最多、最有质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融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教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其实,一提到现代信息技术,人们会自然的想到多媒体教学,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体现。传统教学手段仍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堂效果,但不是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越多,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 我们教师应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运用这些资源时,应有所取舍。因为,这些资源是为不同的人准备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一定学习特点的学生。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时,要贴合我们自己学生的特点。如果统统采用“拿来主义”,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会让我们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特点,以学生为本,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让它发挥最大的优势,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下面,我来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方面的融合运用。 一、信息技术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数学是一门推理演绎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调以数学基本概念、原理为骨架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追求绝对的逻辑化、形式化。因此这样的教学往往以“会解题”为终极目的,很少站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数学审美这一层面上,充分体现和展示数学课程对人的品性和人格养成方面的育人功能。 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概括地说,数学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过程中,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甚至于哲学化。使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于“会解题”。 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 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引入一个新概念,却缺乏足够的具体事实作为基础,或者反复介绍一个概念,却没有具体的应用,这都无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冲动;过早地形式化不可能有效果,而过早地抽象化也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希望知道这究竟有什么用处,又为什么是互相关联的[4]。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构筑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指导学生在“现实”中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技能,形成数

数学教学也要重视阅读

数学教学也要重视阅读 说起阅读,人们只会想到语文、英语的阅读理解,不屑于数学的阅读,其实数学教学也离不开“阅读”。 数学教材是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核心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他们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第一个环节。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好像只有语文学科才讲究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是和数字打交道的,根本无需这种能力。其实不然,数学中的定理、概念表述都相当严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是很难理解其中所包括的深刻内涵的。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数学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始终认为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殊不知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否则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读懂题目,谈何理解。因此,数学教学同样需要阅读。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对数学教学中的阅读的几点理解和尝试。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一)、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经 未来的文盲指的是不会学习的人,而会学习的前提就是会阅读。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包括语文阅读能力、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随着数学知识问题化、生活化、社会化,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例如:某些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某股市走势图、某产业结构图等,都与数学学科密切相关。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容数学教师忽视。 从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来看,有些教师课讲得很精彩,重点难点突破方法得当,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除了部分后进生外,很大原因就是他们缺乏阅读的习惯,不会自学。有的时候当问及某个知识点在那一章节讲过时,学生竟一脸茫然。家长也经常跟教师反应,孩子做计算题还行,就是应用题不会分析。有时候让学生把题目再读一遍,当读到一半时就会叫到:“喔,我知道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问题还是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二)、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 1、数学阅读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 2、数学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语言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语言的简洁性,数学阅读过程中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真正理解,形成知识结构。 3、数学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摘要: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 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 和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在计算技能方面水平很高,但往往在理解 题意上被“绊倒”。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本文将试作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训练低年级学生应用题文字题 所谓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 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和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在计 算技能方面水平很高,但当他们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 如低年级学生读“直接计算2和3两个数的和”时,他们会准确无误地完成; 而把它们放在文字题或应用题中,如“2和3的和是多少”或“树上原来有2只小鸟、3只大鸟,树上有鸟多少只”,他们就不知道怎样去完成。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语 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的文字说明都不能准确地理解。 如在四年级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甲车间生产了三天,每天生产15台电视, 乙车间前两天各生产了16台,请问第三天至少要生产多少台才能超过甲车间?” 好多学生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至少……才能超过”、“前两天各生产了……”而出现了错误。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 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一、提高阅读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处理数学信息的必由之路,要提高 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使 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 如可以经常对学生讲一些关于“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的故事,树立读书的榜样;也 可以在教室里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刺激; 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读书摘录展示等活动,这 样既可检测阅读情况又可激励学生。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供阅读机会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将数学阅读训练纳入数学课堂 教学的基本环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如: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 演示题一般都是老师自行朗读,边朗读边列式或计算,其实这是训练学生自行阅 读的最好机会。于是我们就将老师的演示题改为学生读,一人读,二人读……一直到读正确为止。这时的读,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而且这种机会也很多,几 乎每节课都有,若把这些机会让给学生了,学生读的机会也就多了,读的训练自 然也就得到了落实。 三、进行学法指导,教给阅读方法 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科学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读 书要眼到、心到、手到,根据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学会粗读、细读、精读与研读。 读书指导要有步骤地进行。 低年级学生可提供教师编写的提纲向学生进行阅读的示范。如阅读应用题怎 么抓重点词、怎样停顿,读文字题时怎样读准数字和处理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都要一一准确示范,让学生从中悟出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质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归纳整理阅读要点,并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评价、交流与对话,可

小学数学的新理念是什么

小学数学的新理念是什么 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时,更新教育观念迫不及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1、提倡“多样化”算法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能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各种计算,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即使学生的方法幼稚、不成熟,但评价要有角度,要从学生思考角度来看,学生在思考中,经历了一个探究过程,且学生的方法更加符合儿童认识水平。对于各种方法,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样做的?如果……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方法更好?对于最优方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反思、评价并进一步探索,让学生在选择中选择,在合作中合作,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2、注重“数字化”生成现代数学教学重心发生变化,即注重“数字化”生成。教师不能把所有精力花在传授专业知识上,而要在研究学习上下功夫,教会学生会学。“数字化”生成也就是把实际问题数字化,运用数字、图形、符号表示生活实际问题。又:理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与“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这两个概念时,学生的理解是模糊的,于是我这样设计: X-8=16 解: X=16+8 ↓ X=24 . 你能理解“ ↓ ”和“.”这两个符号的意思吗?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既具体又轻松,自然区别“解方程”与“方程的解”。3、关注“大智慧”发展“大智慧”就是指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特点,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多地关注有价值思维的发展。有位老师让同学们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说数字8。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教室里有8个小组,8比9小1、比7大1,8加2是10,10个鸡蛋吃掉2个还剩8个,4加4等于8、11减3等于8、8加上0还是8……老师觉得同学们说得差不多了,就准备结束讨论。可有一位一直在认真思考的学生,这时才高高举起手来。见他那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老师就让他说。他认真地说:“8是16的儿子!”话音一落,同学一阵哄笑。老师叫同学们不要笑,让这位同学说出他的理由。他理直气壮地说:“因为8是16的一半,所以是16的儿子。” 老师又问:“那8有儿子吗?”他说:“8的儿子是4,4的儿子是2,2的儿子是1,1的儿子是

数学教学论文:数学中的阅读

数学中的阅读 阅读这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被忽视,致使很多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而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不少困难甚至陷入困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如引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籍,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数学书籍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数学书籍的能力。 教师要有目的的安排学生阅读一些简单、易懂、有趣的数学书籍,以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数学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很多学生认为学好数学只要把教师上课讲的内容听懂就可以了。其实真正理解,单凭教师的讲授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利用有关的课外书籍,加深扩展和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 数学中的阅读可分提示性阅读、预习性阅读、课外阅读。 提示性阅读:主要适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前列好阅读提纲,由学生按提纲的提示进行阅读,并完成阅读提纲中的问题,使学生的阅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实施提示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阅读教材的选择应由易到难,逐渐加深,且教材中问题明显,易懂、有趣。二是提纲中问题的设置要合理。一定要从教材性质、章节特点、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三是教师要做好现场指导,对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当的阅读方法,应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以提高阅读效率。 预习性阅读:是由教师安排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阅读预习。包括阅读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对于数学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可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了解本课的目标、重点与难点,掌握教材中的识记内容,如概念、定理、公式等,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试着完成课后作业。然后带着问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地教学设计课题

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设计 ——《年、月、日》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容以及教育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争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容的呈现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本节课中,我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富了教材容。学生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在短短6——8分钟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住了7个大月,4个小月和特殊的2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教师通过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展示,图文并茂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例如学生操作网页,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交流。在练习时,我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可以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另一方面是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探索四年一闰时,学生看1993年—2004年2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智力发展、情感沟通、人机交互中实现着多种需求,并能使潜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网页、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上勇闯难关或浏览有关年月日其它知识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但消除学生紧感、焦虑感,还能让他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读”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读” 发表时间:2013-03-14T09:09:28.9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3月总第127期供稿作者:张为民 [导读]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张为民河北省南和县贾宋学区郄村小学054400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它不是一种机械运动,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可以有各种派系、各种模式,势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共同探索”。同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当中,要立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读书、联想”的做法。 其一,读书。 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教科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只有学生看通弄懂了教材,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懂得了定义、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的真实意义,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目前小学生读数学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不看书,数学课本仅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 2.看书,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思考,不探求。 3.语文水平低,语法结构不清,读不通。 4.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难懂,障碍多,读不懂。 5.兴趣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 针对以上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小学一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方面。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作一些解释。 2.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讲后阅读。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也可指定范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以便教师讲授时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就要下功夫记,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再用铅笔做记号,也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当然,对小学生,每次阅读时间不宜过长。 3.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仅当”和“当且仅当”,“有”、“仅有”和“有且仅有”,“至少”和“至多”,“不超过”和“不低于”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和附加成份。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 4.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提要,在教材上划着重点(找重点)、写批注、添补内容(如补图形、补步骤、扩张概念等)。 5.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逻辑关系。 6.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注意例题的格式,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7.考试时适当考一些课本中的数学概念或常识,以提高学生看书的兴趣,达到督促的目的。 其二,联想。 培养能力,必须基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入手,因为它比较具体、直接。 数学结构是数学知识的中心和灵魂,如果搞不清数学结构,学生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以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的数学概念、定义、法则、性质、定理、推论等等可以自成体系,学生可以融会贯通,要启发学生,针对概念问题想定义,针对计算问题想法则,针对推证问题想定理。引导学生的结构联想也要注意年级特征,如初一年级的有理数概念,只作描述来下定义,重点放在法则上,可启发学生看例题想法则、对照法则看例题、做习题想法则、对照法则想习题。 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如讲解用求根公式对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时,就应引导学生回忆联想用乘法公式和十字相乘法等对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这种平行的新旧知识对比,加深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总之,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读书,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善于发现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揭示问题之间联系的规律,这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讲课讲稿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 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

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的区别(y)

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的区别 沁园文昌路小学翟明茹 语言学家将语言分为自然语言和逻辑语言,后者又叫形式语言或理论语言。逻辑语言依赖自然语言但又不同于自然语言,对逻辑语言的理解必须以对自然语言的理解为基础。语文阅读主要指自然语言的阅读,而数学阅读则主要是逻辑语言的阅读,逻辑语言是比自然语言更加高级的语言。现就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的区别进行探讨。 一、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的区别 1、自然语言具有多样性,而数学语言只有一种。 由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目前世界上的语言多达2500—3000种,其中仅美州语言就有1000多种,非州语言也有近千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口占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20%,其次是英语,约占6%,再次是俄语、西班牙语和印地语,使用以上五种语言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40%。但数学语言却没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全世界的数学语言只有一种。 2、自然语言主要由文字构成,符号和图表仅偶尔用到,而数学语言除文字外,还有大量的符号和图表。即便是文字语言,在数学中也往往具有更加确定的所指,而不能一概用自然语言中的意思去理解。如我们在体育比赛中常常用到“0比0”这句话,而这在数学语言里就是个错误说法,因为比的后项不能为“0”,就象除数不能为“0”一样。 3、数学语言中往往用一个符号、一个图表、一个公式来表示,虽看似简单,却隐含了大量信息,需认真分析、字斟句酌才能正确理解其本意,而自然语言却力求明了,具有一定语言能力的人往往很容易弄懂其含义。 4、数学语言具有精确性和无歧意性,任何一个用词、符号、图表都有明确的特点和意义,一般不出现非常、极度、大约、也许等模糊字眼,而自然语言相对来说不具备数学语言所要求的精确性和无歧意性,有时还会故意说得含糊其辞,以达到说话人自身目的。如过去的算卦先生经常用“父在母先死”之类的话来骗人,即是利用了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特性。

信息技术与数学结合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结合的心得体会 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 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 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 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 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 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 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认识角》,教材只借助钟面指针、扇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角?这样让学 生对角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 角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用不同颜色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 是怎样形成。再分别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出示两个角一样大,一 个角的边很长,另一个角的边很短,让学生猜猜哪个大,哪个小,很多学生都 说边长的那个角大,通过课件演示把两个角叠在一起,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 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 中。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