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界的性别决定类型

浅谈生物界的性别决定类型
浅谈生物界的性别决定类型

浅谈生物界的性别决定类型

多数动物和某些植物具有两性之分,不同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起来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遗传因素决定性别和环境因素决定性别。

1 遗传因素决定性别

1.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性染色体是指与生物的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自然界中,多数生物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的差异决定的。

1.1.1 XY型性别决定

XY型性别决定是最常见的性别决定类型,全部哺乳动物、大部分爬行类和两栖类、部分鱼类和昆虫以及女娄菜、菠菜、大麻等雌雄异株的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该类型的雌性为同配性别,即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含有2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为异配性别,即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含有2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Y)。Y染色体在这种性别决定类型中起主导作用,含有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不含有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其根本原因是Y染色体上具有SRY(睾丸决定因子基因),其表达产物锌脂蛋白,具有抑制雌性发育途径、启动雄性发育途径的调控性别分化的作用。因此真正决定XY型生物的性别是SRY基因。所以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上易位有SRY基因的XX型受精卵将发育为雄性个体;Y染色体上丢失了SRY基因的XY型受精卵将发育为雌性个体。

1.1.2 ZW型性别决定

鸟类、鳞翅目昆虫以及某些两栖类、爬行类等属于ZW型性别决定。ZW型生物的性染色体组成和XY型相反,雄性是同配性别,体细胞内具有2条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是异配性别,体细胞内具有2条异型性染色体(ZW)。ZW型性别决定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按照一般的推测,W染色体上可能携带抑制雄性发育的基因。

1.1.3 性指数决定性别

果蝇虽然也有X和Y染色体,但其性别决定机制不属于XY型,而是由性指数决定性别,即性染色体(X)数和常染色体组(A)数的比决定性别(见表1)。

表1 人类和果蝇中性染色体和性别的关系

从表1得出人类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是否存在Y染色体,而果蝇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性指数。果蝇早期胚胎细胞的性指数≥1.0时,细胞中X染色体的表达产物浓度高,激活雌性特异基因,使胚胎发育为雌性个体;若早期胚胎细胞的性指数<1.0时,细胞中X染色体的表达产物浓度低,激活雄性特异基因,使胚胎发育为雄性个体。

另外,果蝇的Y染色体上含有雄性可育性基因,与精子形成有关。XO型的果蝇可以发育为雄性个体,但产生的精子无活动能力。因此果蝇的Y染色体不参与性别决定,而是控制雄性个体的育性。

1.1.4 性染色体的比例决定性别

酸模的性别包括雌雄同株、雌株和雄株三种类型,其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比值。雌雄同株个体的核型为18A+XX+YY,X:Y=1:1;雌株的核型为18A+XX+Y,X:Y=2:1;雄株的核型为18A+X+YY,X:Y=1:2。

1.1.5 染色体组的倍数决定性别

膜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十分特殊,是由染色体组的倍数决定。如蜜蜂的蜂皇是可育的雌蜂,工蜂是不育的雌蜂,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染色体均为2n=32条;雄峰则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为n=16条。

1.1.6 性染色体的数目决定性别

某些直翅目和鳞翅目的昆虫没有异型的性染色体,由性染色体的数目决定性别。如雌蝗虫为同配性别,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雄蝗虫为异配性别,仅含有1条X染色体,无Y染色体(染色体总数比雌性少1条),称为XO型。XO型可以看作是XY型的特殊形式。ZW 型性别决定也存在类似的特殊形式,即ZO型性别决定,此类型的雄性为同配性别,体细胞内有2条相同的Z染色体;雌性为异配性别,体细胞内仅含1条Z染色体,无W染色体。

蚜虫具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其受精卵的核型为4+XX,卵细胞有三种核型,分别为2+X、4+X、4+XX。受精卵和4+XX卵细胞发育为雌性,2+X和4+X两种卵细胞发育为雄性。2+X的雄性和雌性比较,似乎是染色体组的倍数决定性别;4+X的雄性和雌性比较,似乎是性指数决定性别。若把所有的雄性和雌性的核型综合分析,可以确定蚜虫的性别由性染色体的数目决定,即1条X染色体发育为雄性,2条X染色体发育为雌性。

1.1.7 X染色体是否杂合决定性别

膜翅目的小茧蜂没有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其X染色体有三种不同的类型:Xa、Xb、Xc。在自然状态下小茧蜂和蜜蜂的性别决定相似,二倍体(2n=20)为雌蜂,单倍体(n=10)为雄峰。人工培育可使群体中的雌、雄个体都为二倍体,这种二倍体小茧蜂的性别由X染色体是否杂合决定。其中XaXa、XbXb、XcXc等性染色体纯合型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个体,XaXb、XaXc、XbXc等性染色体杂合型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

1.2 基因决定性别

1.2.1 复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葫芦科的喷瓜也存在雌雄同株、雌株和雄株三种性别类型,其性别由复等位基因决定(表2)。从表2中可见,喷瓜的性别由一对复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D控制雄性,a+控制两性,a d控制雌性,并且三个基因的显性程度为a D>a+>a d 。

表2 喷瓜的性别决定

1.2.2 二对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玉米通常为雌雄同株,雌花序长在叶腋,由显性基因Ba控制;雄花序长在顶端,由显性基因Ts控制,其基因型、性别和表现型的关系见表3。

表3 玉米的性别决定

从表3中可见,Ba基因只控制叶腋是否长雌花序,Ts基因则控制顶端花序的性别,显性(Ts)时顶端长雄花序,隐性(ts)时顶端长雌花序。因此Ba_tsts和babatsts两种雌株的表现型存在差异。

2 环境因素决定性别

2.1 温度决定性别

爬行动物的龟鳖目和鳄目无性染色体,由卵的孵化温度决定其性别。如乌龟卵在20~27℃条件下孵出的个体为雄性,在30~35℃时孵出的个体为雌性。鳄类在30℃及以下温度孵化时,全为雌性;在32℃孵化时,雄性约占85%,雌性仅占l5%左右。孵化温度也会影响两栖类的性别分化,如蝌蚪在20℃下发育,结果一半为雌性,一半为雄性;若在30℃下发育,则全部发育成雄蛙。

2.2 光照条件决定性别

我国特有种扬子鳄靠光照强弱来实现性别决定。巢穴建于潮湿阴暗的弱光处可孵化出较多雌鳄,巢穴建于阳光曝晒处,则可孵出较多的雄鳄。

2.3 营养条件决定性别

多数线虫是靠营养条件的好坏来决定性别的,它们一般在性别未分化的幼龄期侵入寄主体内,若营养条件差,就会失去1条X染色体,变为雄性染色体组成,发育为雄性成体。若营养条件好,则保留2条X染色体,发育为雌性成体(雌性的染色体总数比雄性少1条)。从表面上看,这种线虫的性别是由营养条件决定的,但从染色体水平看,实为性指数决定性别。

2.4 激素决定性别

海生蠕虫后螠,雌虫的身体前端有一分叉的长吻,吻部含有类似激素的化学物质,能影响幼虫性分化。成熟雌虫将受精卵产于海水中,发育成无性别差异的幼虫,当幼虫落到雌虫吻部,便发育成雄虫,没有落到雌虫吻部的幼虫则发育成雌虫。若把幼虫从雌虫吻部移去,在海水中生活,则发育成间性个体,且其雄性程度与它在雌虫吻部停留时间长短成正相关。

在黄瓜幼苗期用乙烯进行处理,雌花明显增多;若改用赤霉素处理,则雌花大大减少,而雄花增多。

牛一般是怀单胎的,若怀双胎时,两个胎儿的胎盘的绒毛膜血管相互连通。在双胎牛中,如果是一雄一雌,由于雄性的睾丸先分化,睾丸产生的雄激素通过绒毛膜血管流向雌性胎牛,使雌性胎牛的外生殖器表现为雄性,但没有睾丸,失去生殖能力。人类的异卵双生子由两个胎盘将胎儿分隔开,故在人类的“龙凤双胞胎”中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3 性反转

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反转。如每条黄鳝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过雌雄两个阶段。2龄前皆为雌性;3龄转变为雌雄间体,卵巢逐渐退化,精巢逐渐形成;6龄全部反转为雄性。红鲷鱼营群体生活,每个红鲷鱼群体中只有一条雄鱼,是群体的首领。一旦这条雄鱼不幸死亡,群体中最强壮的一条雌鱼就会变态──鱼鳍变大、体态变粗壮,卵巢消失、长出精巢,最后变为一条雄性红鲷鱼,作为群体的新首领。母鸭有一个发达的卵巢,还有一个很不发达的雄性性腺。如果鸭群中有相当比例的公鸭,公鸭分泌的

激素抑制母鸭雄性性腺的发育。当鸭群中缺少公鸭时,没有足够的激素抑制母鸭的雄性性腺发育,其中一些身强力壮的母鸭,体内的雄性性腺就会发育起来,产生大量的雄性激素。雄性激素抑制母鸭正常卵巢的功能,使母鸭逐渐变为公鸭。

4 结束语

虽然生物界中决定性别的方式千变万化,但和其他性状一样不外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的作用。有的生物是遗传因素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几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有的生物,似乎是环境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实际上环境因素仍然是通过遗传因素起作用。

《性别和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性别和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育上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落实到教学中则要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主体性教学思想进行教学,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分析、尝试、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性别觉醒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悦纳自己的性别,树立符合社会的性别角色意识。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知识前后联系 本课题内容为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4节《性别和性别决定》。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生男生女的原理的分析又是对上一节《性状的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中遗传图解的巩固,因此,本节内容对确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知识的构建,我特设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的性别决定的方式。 (2)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 (3)简述生男生女的原理,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以数据为依据,分析社会现象。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小组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对性别歧视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悦纳自己的性别,树立符合社会的性别角色意识。 (2)了解性别比例失调对社会和国家潜在的危害,关注男女性比特征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生男生女原理。 (依据: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本节知识前后联系) 四、教学难点 生男生女原理。 (依据:鉴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水平,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要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三级达标的重点中学,基本设施比较完善,有多媒体教室方便学生上多媒体课,这为本节课的成功完成奠定了基础。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

生物的性别主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如性染色体类型的差异

1.受环境影响的性别决定 生物的性别主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如性染色体类型的差异(XY型、ZW 型)、性染色体数目的差异(XO型、ZO型)、染色体组的倍性决定及基因差异决定型等。但有些生物的性别决定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通常影响生物性别决定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日照长短、营养条件和位置等。 1.温度 温度对生物性别决定的影响在两栖类和爬行类中是普遍存在的。爬行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有两种:一种是异形性染色体决定,另一种是温度决定。温度决定性别被称为TSD(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TSD在许多龟鳖、蜥蜴和鳄鱼中都能观察到。实验显示,扬子鳄和密西西比鳄的卵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育为不同的性别,当温度在30℃和30℃以下,发育为雌体;当温度在34℃或34℃以上发育为雄体;乌龟的卵在23℃-27℃的温度下发为雄性,在32℃-33℃时发育为雌性。所以当他们产卵在不同高度的海岸线或河岸时由于温度不同而影响子代性别的分化。有人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对爬行动物性激素的合成有直接的影响。由于爬行类的性别比例由环境温度决定,而且有合适性别比例的温度范围又很窄,因此有人提出白垩纪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就是恐龙的TSD及气候剧变。 两栖类的性别分化也与温度有关。某些蛙类中,雄蛙的性染色体是XY,雌蛙是XX。如果让它们的蝌蚪在20℃温度下发育时,雌雄比例大约为1∶1;如果让这些蝌蚪在30℃温度下发育时,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性染色体组成,全部发育成雄蛙。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XX型的蝌蚪在高温下发育成雄蛙,但它们的性染色体仍然是XX,高温只能改变性别的表现型,不能改变性别的基因型。 在植物中,环境温度对性别分化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南瓜在发育过程中,晚上的温度在10℃左右时,就形成较多的雌花,如果低温和8小时日照结合起来,雌花就占绝对优势。实际上,短日照和较低的夜温有利于发育产生较多雌花的现象在葫芦科植物里是很常见的。 2.日照长短 除葫芦科植物外,大麻的性别分化也受日照长度影响。延长日照或缩短日照,均可以改变大麻的性别。大麻在夏季播种,只有正常的雌株或雄株,从秋季到翌年春季这段时间内,特别是在12月里,把大麻播种在温室里,50—90%的雌株逐渐出现性转换,最后完全变为雄株。 3.营养条件 蜜蜂的受精卵可以发育成为能正常生育的雌蜂(蜂王),也可发育成为不育的雌蜂(工蜂),这主要靠蜂王浆的影响。蜂王浆是由工蜂头部的一些腺体产生的。将成为工蜂的幼虫,只吃二、三天蜂王浆,且质差而量少,孵化后经21天才成为成虫。而对于将成为蜂王的幼虫则不是那样,她的蜂房由工蜂为之扩大,蜂王浆供应五天且质好而量多,由于营养较好,从卵中出来经16天就能生育,长得比同窝的工蜂大而丰满。这样,蜂王和工蜂的染色体数虽然都是2n=32,但是由于营养不同,有的发育为蜂王,有的发育为工蜂。 许多线虫也是靠营养条件的好坏来决定性别的。它们一般在性别未分化的幼龄期侵入寄主(如番茄)体内,低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好,发育成的成体基本上都是雌性,而高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差,发育成的成体通常都是雄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6单元 第20章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性别与性别决定 一、教学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难点: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性别和性别决定 一、分析我国人口普查的资料 1.总人口数变化趋势 2.性别比变化趋势 二、性染色体

1. 染色体;常染色体 2.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三、 生男生女的秘密 1. 精子的种类;X 和Y 精子 2. 精子的形成 3. 性别决定: 女性 随堂练习: 1. 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_____条性染色体,______条常染色体。 2. 性染色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 是________和________。 4. 男性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性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有________种类型的配子,女 性产生的配子中含有________染色体,有________种类型的配子。 5. 性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 教学反思: 1、对于课堂而言,45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养成对身边的事物现象更加的留心、观察、分析、思考、最后找到成因的能力。 2、要注意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结合。教师的指导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X X

性别决定及其控制

性别控制是通过人为地干预并按人们的愿望使雌性动物繁殖出所需性别后代的一种繁殖技术。可以通过人工授精或体外授精将分离的优良精子注入受体,精子的分离可通过物理、免疫、流动细胞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授精后,可通过胚胎性别鉴定,如染色质、染色体组型鉴定法、雄性特异抗原鉴定或分子生物学SRY-PCR鉴定。 性别控制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作用。1:可使受性别限制的生产性状(如泌乳性状)和受性别影响的生产性状(如肉用、毛用性状等)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可增强良种选种的强度和提高育种效率,以获得最大的遗传进展;3:对人类来说,通过精子性别的选择,可以避免怀孕一个与X相关隐性疾病的婴儿;对于平衡一个家庭后代的性别比例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可以控制人口增长。 两栖爬行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摘要:两栖爬行动物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基因型性别决定和环境型性别决定两种类型.本文综述了两种类型的最新研究进展,推测两种性别决定机制在分子水平上可能是一致的,对进一步研究存在的问题作了一定的分析. 性别决定和分化机理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一个热点领域.科学家们经过异常艰苦的研究才逐步揭开了性别决定的神秘面纱.众所周知,哺乳动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在受精时,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发育为雄性,带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发育为雌性,X染色体与Y染色体在动物性别决定中似乎具有同等的作用,但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专家们发现,位于Y染色体上的SRY(Sex determing of Y chromosome)基因才是辜丸决定因子TDF(Testis determing factor,Tl)F)的最佳候选基因[ 1]. SRY基因的缺失可以使动物个体发育过程出现性反转(2),这更进一步证明了SRY基因在性别决定中的重要作用‘可是,两栖爬行动物的许多物种没有性染色体的分化,这说明两栖爬行动物性别决定机制可能具有多样性.目前认为两栖爬行动物性别决定的方式有二:一是基因型性别决定,二是环境型(主要是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 1、两栖爬行动物基因型性别决定(Gene type sex determination, GSD) 两栖爬行动物基因型性别决定遗传学上的证据: 基因型性别决定是指子代的性别是通过性染色体来决定的,它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胚胎发育成雌性或雄性的趋向取决于其性染色体的组成,XY型(或zz型)将发育成雄性,而XX型(或zw型)将发育成雌性.哺乳动物是基因型性别决定的代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两栖爬行动物染色体是否有性染色体的分化,尚未完全清楚,直到1962年sew[31第一次报道了爬行类有异型染色体的存在,继此之后,性染色体在两栖爬行动物中才相继被发现.在蛇类中,性染色体的分化最为明显,其性染色体为zw(或ZZ)型,其分化程度从低等到高等逐渐增高[41.经典的分类和解剖学认为,蟒蛇科是较原始的类群,而游蛇科是由其演化而来的,蝗科又是在游蛇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来的,性染色体的分化也表现这一规律.蛇类的性染色体一般是由核型中的第四对大染色体分化形成.在这种分化中,z染色体一直保持不变,仅w 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通过缺失卜倒位及重复等形式而进行[s1蜘蝎类目前已有7科约70多种发现具有性染色体〔6-71.龟鳖目大多缺乏性染色体的分化!8-91鳄目至今未发现有异型染色体〔10-111.两栖类即使有异型染色体分化的种类,也仅在性相关区有分化〔121.在两栖爬行动物中,具有性染色体的物种,其性别是由异型性染色体决定的,或者说是由基因型决定受精卵发育为雄性或雌性;其性别决定机制与哺乳动物和鸟类相似.例如,动胸龟科中沙氏赓香龟与大1!d香龟是具异型性染色体的,雄性为XY型,雌性为XX型;中华大婚蛛也具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为zw型,雄性为zz型.而在虎绞蛙、乌龟、平胸龟、中华鳌等物种中,雌雄个体均未见有异型性染色体的分化,这些物种*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也显示[13一‘6),雌雄个体间未有差异,这些物种性别决定为EST)机制.这就从反面证实了性染色体的分化是GSI〕机制的遗传基础.

性别决定的方式

性别决定的方式 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年龄决定型;染色体数目决定型;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 (1)环境条件决定性别 有些动物的性别,依靠其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的温度、光照或营养状况等外界环境条件来决定的。比如:许多线虫是靠营养条件的好坏来决定性别的,它们一般在性别未分化的幼龄期侵入寄主体内,低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好,发育成的成体基本上都是雌性,而高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差,发育成的成体通常都是雄的; 大多数龟类无性染色体,其性别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如乌龟卵在20~27℃条件下孵出的个体为雄性,在30~35℃时孵出的个体为雌性。鳄类在30℃以下孵化则几乎全为雌性,高于32℃时雄性则占多数;我国特产的活化石扬子鳄,巢穴建于潮湿阴暗的弱光处可孵化出较多雌鳄,巢穴建于阳光曝晒处,则可产生较多的雄性。 (2)年龄决定型 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反转。鱼类的性反转是比较常见的,如黄鳝的性别明显与体长和年龄有关,在其生命发育的早期为雌性,产卵后转为间性,最后进入雄性阶段。这种性别转变是不可逆的。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①XY型性别决定 凡是雄性个体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个体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称为XY 型。这类生物中,雌性是同配性别,即体细胞中含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记作XX;雄性的体细胞中则含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其中一个和雌性的X染色体一样,也记作X,另一个异型的染色体记作Y,因此体细胞中含有XY两条性染色体。XY型性别决定,在动物中占绝大多数。全部哺乳动物、大部分爬行类、两栖类以及雌雄异株的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中有女娄菜、菠菜、大麻等。 在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所起作用是不等的。Y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个“睾丸决定”基因,有决定“男性”的强烈作用;而X染色体几乎不起作用。合子中只要有Y就发育成雄性;仅有X染色体(XO)则发育成雌性。雌雄异株的女娄菜体内,Y染色体携带决定雄性的基因,具有决定雄株的作用。决定雌株的基因大部分在X上,也有一些在常染色体上。但对于果蝇来说,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X是雌性的决定者。例如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果蝇将发育为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则发育为雌性。 ② XO型性别决定 蝗虫、蟋蟀等直翅目昆虫和蟑螂等少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O型。雌性为同配性别,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雄性为异配性别,但仅含有1条X染色体。如雌性蝗虫有24条染色体(22+XX);雄性蝗虫有23条染色体(22+X)。减数分裂时,雌虫只产生一种X 卵子;雄虫可产生有X和无X染色体的2种精子,其性别比例为1∶1。 ③ZW型性别决定 凡雌性个体具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雄性个体具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称为ZW型。这类生物中,雄性是同配性别。即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鸟类、鳞翅目昆虫、某些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属这一类型。例如家鸡、家蚕等。 ④ ZO型性别决定 鳞翅目昆虫中的少数个体,雄性为ZZ,雌性为ZO的类型,称为ZO型性别决定。此类型中,雌性产生2型配子,雄性产生单一类型配子,性别比例为1∶1。

性别的决定

性别的决定 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决定往往是遗传、环境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存在多种多样的机制。通常可分为染色体决定和非染色体决定两种类型。 染色体决定 在同一物种的每一个体的体细胞中,所含的常染色体总是成对的,而且每对的形态完全相同。除常染色体外,还有两个染色体在不同性别的个体中有差异,称性染色体。这种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别,称为染色体性别(或遗传学性别)。含有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配子也相同,称为同型配子;若含不同的性染色体,则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称为异型配子。哺乳类、两栖类和果蝇等,雌性为同配性别,其生殖细胞含有的两个性染色体相同,用符号“XX”表示;雄性为异配性别,两个性染色体不同,用符号“XY”表示。但鸟类、爬行类、爪蟾和一些鱼类及鳞翅目昆虫等则相反,雄性是同配性别,性染色体用符号“ZZ”表示,雌性为异配性别,用“ZW”表示。由于同配性别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而异配性别则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所以雌雄个体所产生的配子,受精后所发育成的后代的性比仍然为1∶1,即雌雄各半。在哺乳类动物中,受精卵含有两个X染色体则发育为雌性;含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则发育为雄性。通常认为Y染色体在雄性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人类,只要有一个Y染色体存在,不论同时有几个X染色体存在,个体都发育为男性;如果没有Y染色体,则发育为女性。实际上,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机制远比上述简单的模式复杂得多。例如,果蝇虽然也是XX染色体组合为雌性,XY为雄性,但雄性不决定于Y染色体,而是决定于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A)数之比。如果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比为1(2X∶2A),则为雄性;若此比例为0.5[X(Y)∶2A]则为雌性。有一种寄生蜂的雌性总是二倍体,雄性总是单倍体。所以二倍体的受精卵必定发育为雌性,未受精的单倍体卵必定发育为雄性。 非染色体决定 在此类性别决定的研究中,以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报道最多。例如,有一种海生的蠕虫(Echiurus),雌虫所产的卵具有相同的性潜能。当受精卵发育为幼虫时,若周围海水中无雌性成体存在,则幼虫发育为雌性;若有雌性成体,幼虫则依附在雌性个体的吻上发育为雄性个体。环境温度对性别发育和分化的影响在某些动物中也很明显。如某些蛙类的蝌蚪在20℃发育,雌雄各半;若在30℃发育,则全部变为雄蛙。但在这两种情况下,蛙中XX和XY 染色体组合方式仍各占一半,说明环境温度只影响蛙的表型性别。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某些爬行类动物,如龟、蛇和蜥蜴等,受精卵孵化时的温度也能影响胚胎性别分化的方向。在低温孵化条件下,即使具有雌性染色体(ZW)的海龟受精卵也全部发育成雄性;而在高温条件下,具有雄性染色体(ZZ)的受精卵可孵化出全部雌性的幼龟。同样,这仅仅是表型的改变,孵化温度并不能改变胚胎原有的染色体。 对环境如何影响个体性别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生物性别决定方式

决定方式 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矢鹅和蛾类等ZW型)等等。 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多数生物体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形状相互间往往不同,这对染色体跟性别决定直接有关,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统称常染色体。 1.1 XY型性别决定 箭头所指性染色体,大者为X染色体,小者为Y染 凡是雄性个体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个体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称为XY型。这类生物中,雌性是同配性别,即体细胞中含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记作XX;雄性的体细胞中则含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其中一个和雌性的X染色体一样,也记作X,另一个异型的染色体记作Y,因此体细胞中含有XY两条性染色体。XY型性别决定,在动物中占绝

大多数。全部哺乳动物、大部分爬行类、两栖类以及雌雄异株的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中有女娄菜、菠菜、大麻等。 在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所起作用是不等的。Y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个“睾丸决定”基因,有决定“男性”的强烈作用;而X染色体几乎不起作用。合子中只要有Y就发育成雄性;仅有X染色体(XO)则发育成雌性。雌雄异株的女娄菜体内,Y染色体携带决定雄性的基因,具有决定雄株的作用。决定雌株的基因大部分在X上,也有一些在常染色体上。但对于果蝇来说,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X是雌性的决定者。例如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果蝇将发育为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则发育为雌性。 1.2 ZW型性别决定 ZW型性别决定 凡雌性个体具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雄性个体具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称为ZW 型。这类生物中,雄性是同配性别。即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鸟类、鳞翅目昆虫、某些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属这一类型。例如家鸡、家蚕等。

第22章第三节人的性别决定

第三节人的性别的决定 【学习目标】1.描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2.会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学习重点】1.描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2.会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学习难点】1.描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2.会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文36-37页,完成以下练习。 1、正常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另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 2、人的体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对,性染色体对。 3、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4、生男生女和受精卵携带的有关。 5、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机会是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机率各占℅。 6、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染色体来自父亲,染色体来自母亲。 7、位于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儿子。 8、在生殖过程中,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精子,一种是含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是含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含有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融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性;如果是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融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性。因此,性精子中的或决定了后代的性别是男还是女。 【合作探究】 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展示 1、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 (1)按老师要求完成游戏 (2)讨论:这一活动的原理和生男生女的奥秘有什么关系? 2、观察课本37页“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并讨论试着完成有关图解。 父亲母亲 精子或卵细胞 受精卵a 受精卵b

后代性别:后代性别: 生男生女是的,与有关。 3、2012年我国某地区新生儿的男女比例性别比是119.5(女性为100)。你能说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吗? 【课堂检测】 一、应知应会 1、人类的性别是由下列哪种结构决定的? ( ) A.性腺B.性染色体C.DNA D.基因 2、胎儿的性别决定是在( ) A.胎儿生殖系统形成时B.胎儿发育时 C、受精卵发育时D.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 3、珍珍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子,她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 ) A.XX B.22+XX C.44+XX D.46+XX 4、肯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A、精子 B、卵细胞 C、男性体细胞 D、受精卵 二、达标测评 1、民间有这样一种现象,“生不出儿子怪老婆”。请问,理论上“生男”还是“生女”是由谁来决定的() A、父、母亲产生的性激素 B、母亲提供的卵子 C、父亲提供的精子 D、受精卵生长环境 2、下列叙述哪几项是错误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1)生男还是生女主要决定于母亲,与父亲无关。 (2)在生物界中,所有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都是和人一样的。 三、拓展提升 1、水稻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12对,则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A、12对 B、12条 C、24对 D、6条 2、父母的性状遗传给子女是通过() A、血液 B、母亲的乳汁 C、生殖细胞 D、体细胞 3、性染色体存在于() A、体细胞中 B、配子中 C、受精卵中 D、以上都存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20章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同步测试题(无答案)

第4节性别和性别决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的性别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男、女性别也是人的性状,也受基因控制 B.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一定是:22条+Y C.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D.一对夫妇第一胎是女孩,再生男孩的几率增大 2.正常的人体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A.22条常染色体+X B.23条常染色体+Y C.22条常染色体+Y D.23条常染色体+Y 3.人的褐眼(A)与蓝眼(a)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表示某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表示蓝眼男性),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1、2号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均为23对 B.4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或22条+Y C.3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 D.该夫妇再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是四分之一 4.对男孩小明性染色体的分析,错误的() A.小明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B.X染色体不可能来源于奶奶 C.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爷爷D.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外婆

5.某种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的相似。己知该种动物体细胞中有38条染色体,其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A.37条+X或37条+Y B.18条+X或18条+Y C.18对+XY D.36条+XY 6.人类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和受精卵中各含有多少个DNA分子()A.生殖细胞23个体细胞46个受精卵23个 B.生殖细胞46个体细胞46个受精卵23个 C.生殖细胞23个体细胞46个受精卵46个 D.生殖细胞23个体细胞23个受精卵23个 7.人的性别决定于下列哪个时期() A.受精卵形成时B.生殖细胞形成时 C.婴儿出生时D.青春期 8.人的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23条23条23条B.23对23对23对 C.23条23条23对D.23对23条23对 9.新生婴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 A.母亲的体细胞B.父亲的体细胞C.精子和卵细胞D.精子的类型10.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A.a、b和f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A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少了一半

高中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讲述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内容。 2.关于性别决定,教材以人为例主要介绍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XY型性别决 定方式。 3.在伴性遗传方面,以遗传学的经典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了 伴性遗传产生的主要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4.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关于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染色体组成及其表示方法。 2、知道XY型性别决定的特点。 3、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红绿色盲等伴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人类染色体组成图,以及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遗传图解,学习使用图示方法分析性别决定特点和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性别决定原理的学习,树立科学的性别观,懂得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2.通过伴性遗传规律的学习,关注遗传病的预防,初步形成科学的优生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策略: 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难点: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 突破策略: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婚配的系统分析,用相关的遗传理论来解释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遗传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四、教学器材: PPT多媒体课件、录象 五、学法指导:采用讲述和谈话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及练习和推理相 结合。以便做到: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六、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首先用录象展示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再提出问题: (1)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2)(设问)在生物界,同是由受精卵为发育起点的个体,在它们的个体发

浅谈性别决定方式及应用

浅谈性别决定方式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1-05-20T08:48:30.48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第3期下作者:祁彦凯 [导读] 本文总结归纳了性别决定方式的常见类型及异常情况的分析。 ◎祁彦凯(河南省漯河市第二职业高中〔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河南漯河 462000) 中图分类号:Q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143-01 摘要:本文总结归纳了性别决定方式的常见类型及异常情况的分析。阐述了教材中存在的两个问题的疑问,可供学生和老师参考。 关键词:性别决定;XX型;XY型;性染色体;环境影响 性别决定及其应用,在高中生物遗传学部分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少,要求低,因而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很难把握,无法理解。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1:按照遗传规律,白眼雌果蝇(XwXw)和红眼雄果蝇(XWY)交配,后代雄果蝇都应该是白眼的,后代雌果蝇都应该是红眼的。可有一天,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一个白眼雌果蝇。你怎样解析这种奇怪的现象?如何验证你的解释?为什么在果蝇中XwXwY的个体为白眼雌果蝇, XWO的个体为红眼雄果蝇呢? 问题2:“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从遗传的物质基础和性别控制的角度,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 二、性别决定类型 在解决以上两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及异常情况,它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在这种性别决定系统中,性染色体在性别决定及其遗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性染色体主要有4种类型:XY型、XO型、ZW型和ZO型。 1.XY型。全体哺乳动物包括人都是XY型,另外很多昆虫如果蝇及某些鱼和植物等也是XY型。在XY型性决定中,雄的是XY型,雌的是XX型。 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上有编码睾丸决定的基因,进一步的研究揭示TDF位于Y染色体短臂,凡有Y染色体短臂而没有Y染色体长臂的个体是男性,反之,即使有Y染色体长臂而缺失短臂的个体是女性。 果蝇性别决定不是由Y染色体的存在与否来决定,Y染色体对果蝇的性别决定不起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果蝇的X染色体上含有雌性决定因子,其性别是由X染色体的数目和常染色体的套数之比例(性指数)决定的,这种性别决定的方式叫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平衡决定系统。性指数决定性别的机制在于卵巢和早期合子中表达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异常情况分析:缺乏Y染色体的果蝇(XO)仍为雄性,XO型雄性在果蝇中常有发生,但这种雄蝇往往是不育的,因为Y染色体上带有精子生成所必需的生殖力基因,另外如XXY型果蝇是雌性。 2.XO型。存在于少数昆虫中,譬如在蝗虫中性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雌虫为XX,而雄虫的体细胞内却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用XO表示)。 3.ZW型。这一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刚好和XY型相反,在ZW型性决定中,雌的是异配性别ZW,雄的是同配性别ZZ。常见于鸟类、家蚕、两栖类、爬行类等。对这一类型的性别决定机制还不太清楚,按照一般的推测,W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有和雌性发育有关的基因或带有抑制雄性发育的基因。 4.ZO型。鳞翅目昆虫中的少数个体,雄性为ZZ,雌性为ZO的类型,称为ZO型性别决定。此类型中,雌性产生2型配子,雄性产生单一类型配子,性别比例为1∶1。 (二)染色体单双倍数决定性别。 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的染色体倍数决定。雄蜂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为单倍体。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营养差异决定了雌蜂是发育成可育的蜂王还是不育的工蜂。若整个幼虫期以蜂王浆为食,幼虫发育成蜂王。若幼虫期仅食2~3天蜂王浆,则发育成工蜂。膜翅目昆虫中的蜜蜂、蚂蚁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三)基因决定性别。 某些植物既可以是雌雄同株,也可以是雌雄异株,这类植物的性别往往是靠某些基因决定的。如,葫芦科的喷瓜,决定性别的是三个复等位基因,即aD、a+、ad;其显隐关系为aD>a+>ad。aD基因决定发育为雄株;a+基因决定雌雄同株;ad则决定发育为雌株。性别的类型有5种基因型所决定:aDa+和aDad为雄株;a+a+和a+ad为雌雄同株;adad为雌株;纯合的aDaD不存在。玉米也可因为2对基因的转变,引起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差异。 (四)环境决定性别。 在这个系统的性别决定中,环境因素起了主要的作用。它受以下因素影响: 1.位置影响。其中最经典的例子是海生蠕虫后螠虫。自由游泳的幼虫是中性的,如果它落入海底,就发育成为雌虫,雌虫有一根很长的吻部;如果幼虫附着到成年雌性的吻上,它就会分化成为雄虫,寄居到雌体的子宫内。 2.温度影响。一些龟鳖类和所有的鳄鱼的性别是由受精后的环境因子(温度)决定的,如一些龟鳖在低于28 0C温度下孵化时,所有孵化出的小鳖都是雄的;如孵化温度高于32 0C,则孵出的都是雌性,在介于280C与320C之间孵化时,则同时孵出雌性和雄性个体。 3.激素影响。哺乳动物中,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来说不明显,因为它是在一个相对很稳定的环境中发育的,但也存在由于内环境作用(如性激素的作用)而影响性别的分化。如在一雌一雄的双胎牛中,由于两个胎盘是共通的,由绒毛膜血管相连,而雄性的睾丸是先分化的,由睾丸所产生的雄性激素通过绒毛膜血管,流向雌性胎牛,使雌性胎牛的内外生殖器表现为雄性。 (五)性反转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反转。鱼类的性反转是比较常见的,如黄鳝的性腺,从胚胎到性成熟是卵巢,只能产生卵子。产卵后的卵巢慢慢转化为精巢,只产生精子。所以,每条黄鳝一生中都要经过雌雄两个阶段。成熟的雌剑尾鱼会出其不意地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方城县第二初级中学郭萍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节既是对之前学习的与遗传相关的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做了个铺垫,同时还为高中阶段学习人的遗传规律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过人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知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会有帮助。另外,社会上某些地区的一些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通过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教学难点:通过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五、教学策略 教师以直观性、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以探究式、合作性的自主学习模式。 六、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七、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背景音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模拟实验的准备(红白颜色的珠子、统计表等打印); 八、教学过程

(完整版)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案设计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实验中学王守荣 一、教材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确存在着神秘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本节教案内容虽不难,但较抽象,通过安排一系列的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二、学生分析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他们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教材里的图画、文字,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自己动手做实验等来表现他们的活力。如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解释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控制的,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在教案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模拟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能够对性别歧视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大胆思考和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四、教案重、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男女染色体的图片,阐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通过模拟随机受精活动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五、教案的总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是“以探究为特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设计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二十二章《第三节 人的性别决定》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三节人的性别决定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与前两节内容有一定关联,“人的性别决定”是在了解了DNA和基因的关系及人体性状是由基因所控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以及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本节将前两节的内容综合在一起,是前两节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也为下一节遗传病的介绍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拓展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导致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如致病基因的存在部位、染色体表现出怎样的异常等。有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的认识,但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理性的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强烈的研究兴趣,鼓励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八年级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过人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知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会有帮助。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等知识,所以相关内容成为难点,又不宜讲得过深。另外,社会上某些地区一些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体染色体的特点,概述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②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男女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的观察分析,学生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 ②通过对游戏中生男、生女数据的统计,学生提高了对数据的整理、统计能力。3.情感目标: ①通过开展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识。 ②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对性别歧视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悦纳自己的性别,树立符合社会的性别角色意识。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4节《性别和性别决定》教案

第4节性别与性别决定 一、教学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难点: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性别和性别决定 一、分析我国人口普查的资料 1.总人口数变化趋势 2.性别比变化趋势 二、性染色体 1.染色体;常染色体 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三、生男生女的秘密 1.精子的种类;X和Y精子 2.精子的形成

3. 性别决定: 女性 随堂练习: 1. 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条性染色体,______条常染色体。 2. 性染色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 4. 男性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性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有________种类型的配子,女性产生的配子中含有________染色体,有________种类型的配子。 5. 性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 教学反思: 1、对于课堂而言,45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养成对身边的事物现象更加的留心、观察、分析、思考、最后找到成因的能力。 2、要注意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结合。教师的指导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X X

生物的性别决定

生物的性别决定 [摘要]性别决定是生物的一种重要性状,主要指生物性腺的形成决定。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不同。自然界大部分生物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除此之外,染色体倍数、基因、外界环境也是某些生物性别决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性别决定染色体染色体倍数基因环境 性别是生物的一种复杂性状。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性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它有别于性别分化,具体是指决定性别发展趋势的内在因素和方式,即在各种因子的调控下性腺的形成。性染色体、染色体倍数、基因等因素都可决定生物体的性别,对个别生物而言环境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 一、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染色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另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一般是1对,而常染色体为n-1对。因不同的生物性染色体有差异,此种方式又分为四种。 1.XY型性别决定 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Y。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大部分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部分鱼类和昆虫、植物中的棕榈、菠菜、剪秋罗等都属于XY型。减数分裂之后,每个配子具有一套单倍体数目的常染色体和一条性染色体。卵子中的性染色体都是X,而在精子中性染色体可能为X,也可能为Y,比例为1:1。 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决定后代性别。若是X精子与X卵子结合,则后代的性染色体为XX,发育为雌性;若是Y精子与X卵子结合,则后代的性染色体为XY,发育为雄性。所以在这一类型中Y染色体起主导作用,不论X染色体有几条,只要存在一条Y染色体就发育为雄性。 1990年,辛克莱尔(Sinclair,A.H)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在人和小鼠Y染色体的短臂上存在着性别决定基因,并在真兽亚纲中显示保守性。根据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命名为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近年来又克隆出一系列

人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人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教学设计 课题人的性别决定 学校凤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姓名李让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第三节《人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人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男女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2、难点: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十张红色圆形卡片,二十张蓝色正方形卡片;一个写有“男”字的盒子,一个写有“女”字的盒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3分钟) 师:先展示一幅婴儿的图片,接着问学生:“同学们在十几年前当你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为什么有的是男孩有的是女孩,你们想知道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吗?”

生:想知道。 师:那今天同学们就和我一起共同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的性别决定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新课 第三节人的性别决定(板书) (一)人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板书)(1-13分钟)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36页图15-8和图15-9,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人的体细胞中共有多少对染色体分为几类 2.什么是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各有多少对? 3.人的性染色体有哪两种,分别用什么表示? 4.男性和女性性染色体怎样组成,分别如何表示? 生:分成四组,讨论结束后,选一个代表回答。 师:在学生答的基础上再加以归纳。 常染色体:22对,与性别无关 染色体男性,XY (板书)性染色体:1对,与性别有关 女性,XX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再加以总结的方法,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又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 师:用一道习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加深。 小试牛刀:一对夫妇婚后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表示方法为();决定性别的是体细胞中()。 A.22对+XX;染色体 B.22对+XY;常染色体 C.22对+XY;性染色体 D.22对+XX;细胞膜 生:讨论进行解答。 (二)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板书)(1-22分钟) 师:展示一副孕妇的图片问学生:“在大街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特殊人群--孕妇,同学们猜猜她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生:回答是男孩或女孩。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生男生女的几率问题产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