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飞跃-从全等到相似附答案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飞跃-从全等到相似附答案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飞跃-从全等到相似附答案

第二十讲 飞跃-从全等到相似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于1的特殊情况,从全等到相似是认识上的一个巨大飞跃,不但认识形式上有质的变化.而且思维方式也产生突变,相等是全等三角形的主旋律,在相似形的问题中出现的线段间的关系比全等形中的等量关系复杂,不仅有比例式,还有等积式、平方式、线段乘积的和、差、线段比的和差等.

通过寻找(或构造)相似三角形,用以计算或论证的方法,我们称为相似三角形法,在线段长度的计算、角相等的证明、比例线段的证明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是几何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熟悉以下形如“A 型”、“X 型”“子母型”等相似三角形.

例题求解

【例1】如图,△ABC 中,∠ABC=60’°,点P 是△ABC 内一点,使得∠APB=∠BPC=∠CPA ,且PA=8,PC=6,则PB= .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

思路点拨 PA 、PB 、PC 分别是△ABP 、△BCP 的边,从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入手.

注 相似是几何中的一个概念,但相似性不仅表现在事物的几何形态上,而且还体现在事物的功能、结构、原理上.

类比推理也贯穿在物理学的全部发展过程中,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曾说:“借助类比,我试图以便利的形式提出研究电现象所必须的数学手段和公式.” 在新事物面前,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它们与原有的、熟知的事物相比.这里蕴含的思想方法就是类比.

【例2】 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边的长,且c

b a b a b a +++=,则它的内角∠A 、∠B 的关系是( ) A .∠B>2∠A B .∠B=2∠A C .∠B<2∠A D .不确定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思路点拨 先化简已知等式,根据所得等式构造相应线段,通过全等或相似寻找角的关系.

【例3】 如图,在△ABC 中,AB=AC ,AD 是中线,P 是AD 上一点,过C 作CF ∥AB ,延长BP 交AC 于

E ,交C

F 于F .求证:BP 2

=PE ×PF

(吉林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 由于BP 、PE 、PF 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必须通过作辅助线寻找等线段来转化问题.

【例4】 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为AD 的中点,EF ⊥EC 交AB 于F ,连结FC(AB>AE) .

(1)△AEF 与△EFC 是否相似,若相似,证明你的结论,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2)设k BC AB ,是否存在这样的k 值,使△AEF 与△BFC 相似?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并求出k 的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重庆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本例是一道存在性探索问题,对于(2),假设存在,则Rt △AEF 与Rt △BFC 中有一对锐角相等,怎样由边的比值得出角的关系?不妨从特殊角入手,逆推求出k 的值.

【例5】 如图,△ABC 和△A l B l C 1均为正三角形,BC 和B 1C 1的中点均为D .求证:AA 1⊥CC 1.

(重庆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作出等边三角形最基本的辅助线,并延长AA l 交CC l 于E ,寻找相似三角形,证明∠A=90°. 注 比例线段(或等积式的)证明是几何问题中的常见题型.基本证法有:

(1)从相似三角形入手;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时间、时刻、时钟

时刻、时间与钟表 同学们,你一定知道钟表是用来记时的,爸爸妈妈当你很小时就会教你如何看钟表、报时间,可钟表里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什么叫“时间”它有两层意思: 1.表示某一种特定时候。 如:北京时间八点整。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等等,为了区别别一种含义,我们把表示某一种特定的时候,叫时刻。(也叫点) 2.表示两个不同时刻的间隔。 如:从早上8时到10时,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从杭州到上海火车运行的时间是2小时30分。这叫做时间。 我们可以从单位名称上来区分时刻与时间的差异。 时刻,一般用“时”如:飞机上午8时起航,指飞机离开机场时刻。时间一般用“小时”共飞行了8小时,指飞机从上午8时起飞到下午4时降落,在空中飞行了8个小时。 同学们不仅要会读钟面上显示的时刻,还要学会观察钟面所表示的不同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关系。找出规律。 如:长短针位置的判断时刻,确定长,短针互换位置后的时刻,反射到镜面上的钟面的时刻等等。有利于培养自己观察能力。 例1根据前3个钟面的规律,画出第4个钟面的长、短针。 3 分析:前面三个钟表所表示的时刻分别是1时,3时30分,6时,相邻两个钟的时间差都是2小时30分。因此第4个钟也应是在第3个钟6点的基础上增加2小时30分,应显示出的时刻是8点30分

例2按次序观察图中各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找出各种钟面所表示的时间规律,请在第5只钟面上标出符合规律的时刻 分析:把各钟面表示的时刻依次排列起来 11点30分→12点5分→12点40分→1点15分→()→2点25分 发现它们相邻两钟的间隔时间都是35分钟,因此第5个钟面的时刻应是1点50分。 例3见图:是反射在镜面上的两只钟面的长针和短针的位置,请说出各钟面的时刻? 分析:同学们我们只要用镜子实践一下,就会发现任何物体经过镜面反射,它的位置发生了

马集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竞赛试卷

新集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竞赛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B .= 3= D .2 8= 2. 满足下列条件的△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22b c a -= B .a :b :c =3:4:5 C .∠A :∠B :∠C =9:12:15 D .∠C =∠A -∠B 3.一次函数y =kx +k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 4.某天,小明走路去学校,开始他以较慢的速度匀速前进,然后他越走越快走了一段时间,最后他以较快的速度匀速前进到达学校.则小明走路的速度v (米/分钟)与时间t (分钟)的关系图象是( ) A . B . C . D .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一组对边平行另外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6.现有一只蜗牛和一只乌龟从同一点分别沿正东和正南方向爬行,蜗牛的速度为14厘米/分钟,乌龟的速度为48厘米/分钟,5分钟后,蜗牛和乌龟的直线距离为() A.300厘米B.250厘米C.200厘米D.150厘米 7.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16,若∠BAD=60°,E是AB的中点,则点E的坐标为() B.1) C.(1D.2) 题图 第8题图第9题图 8.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交BC于点E,若EF=3,则AB的长为() A.3 B.4 C.5 D.6 9.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2,CE=3,H是AF的中点,则GH的长是() A.1 B.C. 2 D.1.5 10.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驶向B地,甲车先出发匀速驶向B地.40分钟后,乙车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在途中的货站装货耗时半小时,由 H G F E D C B A F E A B C D

分数运算的技巧——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

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分数运算的技巧 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样,按先乘除后加减有顺序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定律和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但是,要提高分数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除了掌握这些常规的运算法则外,我们还应该掌握一些特殊的运算技能和技巧,常用的分数运算技巧和方法,主要有凑整法、裂项法、约分法等。 【例1】计算2002× [分析]本题可以按照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计算,但这样做很显然比较麻烦,可以根据题中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把题目中的因数拆成两数和或两数差的形式。 [解]方法—:2002×=2002×(1-) =2002×1-2002× =2002-1 方法二:2002×=(2001+1)× =2001×+1× =2000 点评:在一些分数乘法计算中,可根据数字的特点,合理地把参加运算的数拆成两数和或两数差的形式,在拆数时要注意:一要使参加运算的数变形不变值,二要达到便于简化计算目的。 【例2】计算3×25+37.9×6

[分析]注意观察3和6,它们的和为10,但是,只有当分别与它们相乘的另一个因数相同时,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算,因此不难想到把37.9分拆成25.4和12.5两部分。当12.5与6.4相乘时,又可以将6.4看成8×0.8,这样计算就简便多了。 [解]3×25+37.9+6 =3+25+(25.4+12.5)×6.4 =3.6×25.4+25.4×6.4+12.5×6.4 =(3.6+6.4)×25.4+12.5×8×0.8 =254+85 =334 点评:有时可以结合题中数字可以凑整的特点,来对数进行合理的分拆。 【例3】× [分析]可以发现181818,818181都是两位数连写三遍得到的六位数,所以分别有约数18与81,同样,218218和182182分别有约数218与182,所以先把各分子、分母写成乘积的形式,把相同因数约分后再计算。 [解]×=× = = 点评:本题所用的方法为约分法,可以把分子分母中相同的因数通过约分来化简运算。同样,如果分子分母含有相同的因式,也可把它直接约去进行化简。 【例4】计算++++……+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七年级第讲计算工具与算法的变迁含答案

第五讲 计算——工具与算法的变迁 研究数学、学习数学总离不开计算,随着时代的变迁,计算工具在不断地改变,从中国古老的算盘、 纸笔运算发展到利用计算器、计算机运算. 初中代数中运算贯穿于始终,运算能力是运算技能与逻辑能力的结合,它体现在对算理算律的理解与使用,综合运算的能力及选择简捷合理的运算路径上,这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问题的结构特点,灵活选用算法和技巧,有理数的计算常用的方法与技巧有: 1.巧用运算律; 2.用字母代数; 3.分解相约; 4.裂项相消; 5.利用公式; 6.加强估算等. “当今科学活动可以分成理论、实验和计算三大类,科学计算已经与理论研究、科学实验一起,成为第三种科学方法.——威尔逊 注:威尔逊,著名计算物理学家,20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 【例1】 现有四个有理数3,4,6-,l0,将这4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其三种本质不同的运算式有: (1) ;(2) ;(3) .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从24最简单的不同表达式人手,逆推,拼凑. 链接: 今天,计算机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在数学上的应用,不但使许多繁难计算 变得简单程序化,而且还日益改变着我们的观念与思维. 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沃斯说过:“程序=算法十数据结构”. 有理数的计算与算术的计算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1)有理数的计算每一步要确定符号; (2)有理数计算常常是符号演算; (3)运算的观念得以改变,如两个有理数相加,其和不一定大于任一加数;两个有理数相减,其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 程序框图是一种用规定、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能清晰地展现算法的逻辑结构,常见的逻辑结构有: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例2】 如果4个不同的正整数q p n m 、、、满足4)7)(7)(7)(7(=----q p n m ,那么,q p n m +++等于( ). A .10 B .2l C .24 D .26 E .28 (新加坡数学竞赛题) 思路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把4表示成4个不同整数的形式. 【例3】 计算: (1)100 321132112111+++++++++++ ;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2)19492 —19502 +19512 —19522 +…+19972 —19982 +19992 (北京市竞赛题) (3)5+52+53+…十52002 . 思路点拨 对于(1),首先计算每个分母值,则易掩盖问题的实质,不妨先从考察一般情形人手;(2)式使人易联想到平方差公式,对于(3),由于相邻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5,可从用字母表示和式着手.

九年级数学竞赛讲座锐角三角函数附答案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在△ABC 中,∠A 、∠B 是锐角,且sinA = 13 5,tanB=2,AB=29cm , 则S △ABC = . 思路点拨 过C 作CD ⊥AB 于D ,这样由三角函数定义得到线段的比,sinA= 135=AC CD ,tanB=2=BD CD ,设CD=5m ,AC =13m ,CD =2n ,BD =n ,解题的关键是求出m 、n 的值. 注:设△ABC 中,a 、b 、c 为∠A 、∠B 、∠C 的对边,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不难证明: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几个重要结论: (1) S △ABC =C ab B ac A bc sin 21sin 21sin 21==; (2)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例2】 如图,在△ABC 中.∠ACB =90°,∠ABC =15°,B C=1,则AC=( ) A .32+ B .32- C .0.3 D .23- 思路点拨 由15°构造特殊角,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促使边角转化.

注:(1)求(已知)非特角三角函数值的关是构造出含特殊角直角三角形. (2)求(已知)锐角角函数值常根据定转化为求对应线段比,有时需通过等的比来转换. 【例3】 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过BC 的中点D 作DE ⊥AB 于E ,连结CE ,求sin ∠ACE 的值. 思路点拨 作垂线把∠ACE 变成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将问题转化成求线段的比. 【例4】 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tanB=cos ∠DAC , (1)求证:AC =BD ; (2)若sinC=13 12,BC=12,求AD 的长. 思路点拨 (1)把三角函数转化为线段的比,利用比例线段证明; (2) sinC= AC AD =1312,引入参数可设AD=12k ,A C =13k . 【例5】 已知:在Rt △ABC 中,∠C=90°,sinA 、sinB 是方程02=++q px x 的两个根. (1)求实数p 、q 应满足的条件; (2)若p 、q 满足(1)的条件,方程02=++q px x 的两个根是否等于Rt △ABC 中两锐角A 、B 的正弦? 思路点拨 由韦达定理、三角函数关系建立p 、q 等式,注意判别式、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建立严密约

浙江省九年级数学竞赛辅导系列 讲座九 圆练习

数学竞赛辅导系列讲座九——圆 1、如图,已知P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内一点,△PBC 是等边三角形,则△PAD 的外接圆半径是( ) A 、a B 、 2 a C 、 3 2 a D 、12 a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BC=2,以BC 为直径在矩形内作半圆,自点A 作半圆的切线AE ,则Sin ∠CBE=( ) A 、63 B 、2 3 C 、1 3 D 、 1010 3、如图,圆心在原点,半径为2的圆内有一点P (22 ,22 ),过P 点作弦AB 与劣弧AB 组成一个弓形,则该弓形面积的最小值为( ) A 、π-1 B 、π-2 C 、4 3 π-1 D 、4 3 π- 3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在第一象限,⊙P 与x 轴切与点Q ,与y 轴交于点M (0,2),N (0,8),则点P 的坐标是( ) A 、(5,3) B 、(3,5) C 、(5,4) D 、(4,5) 5、在底面直径是2,母线长为4的圆锥,若一只小虫子以点A 出发,绕侧面一周又回到点A ,则它爬行的最短路线长是( ) A 、2π B 、 4 2 C 、4 3 D 、5 6、如果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都被一直线所平分,则这条直线必经过这个三角形的( ) A 、内心 B 、外心 C 、重心 D 、垂心 7、如图,⊙O 与Rt △ABC 的斜边AB 切于点D ,与直角边AC 交于点E 且,DE ∥BC ,已知AE=2 2 ,AC=3 2 ,BC=6,则⊙O 的半径是( ) A 、3 B 、4 C 、4 3 D 、2 3 D A C P D E Y X A O P B y x N M O P Q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第四讲 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讲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最简单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是进一步学习代数方程的基础,很多方程都可以通过变形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本讲主要介绍一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用等号连结两个代数式的式子叫等式.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代以任何数值,等式都成立,这种等式叫恒等式.一个等式是否是恒等式是要通过证明来确定的. 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未知数)代以某些值,等式成立,而代以其他的值,则等式不成立,这种等式叫作条件等式.条件等式也称为方程.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方程的解的集合,叫作方程的解集.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的解集.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又称为一元),且其次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总可以化为ax=b(a≠0)的形式,这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化为最简形式ax=b;(5)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由a,b的取值来确定: (2)若a=0,且b=0,方程变为0·x=0,则方程有无数多个解; (3)若a=0,且b≠0,方程变为0·x=b,则方程无解. 例1解方程 解法1从里到外逐级去括号.去小括号得 去中括号得

去大括号得 解法2按照分配律由外及里去括号.去大括号得 化简为 去中括号得 去小括号得 例2已知下面两个方程 3(x+2)=5x,① 4x-3(a-x)=6x-7(a-x) ② 有相同的解,试求a的值. 分析本题解题思路是从方程①中求出x的值,代入方程②,求出a的值. 解由方程①可求得3x-5x=-6,所以x=3.由已知,x=3也是方程②的解,根据方程解的定义,把x=3代入方程②时,应有

九年级数学竞赛讲座讲直线与圆附答案

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确定有共同的精确判定方法,即量化的方法(距离与半径的比较),我们称“由数定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具有这一特点. 【例题求解】 【例1】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B切⊙O于B,CD切⊙O于D,交BA的延长线于E,若EA=1,ED=2,则BC的长为. 思路点拨从C点看,可用切线长定理,从E点看,可用切割线定理,而连OD,则OD⊥EC,又有相似三 角形,先求出⊙O的半径. 注:连结圆心与切点是一条常用的辅助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可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在圆的证明与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2】如图,AB、AC与⊙O相切于B、C,∠A=50°,点P是圆上异于B、C的一个动点,则∠BPC的度数是( ) A.65° B.115° C.60°和115° D.130°和50° (山西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略 【例3】如图,以等腰△ABC的一腰AB为直径的⊙O交BC于D,过D作DE⊥AC于E,可得结论:DE是

⊙O 的切线. 问:(1)若点O 在AB 上向点B 移动,以O 为圆心,OB 为半径的圆的交BC 于D ,DE ⊥AC 的条件不变,那么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果AB=AC=5cm ,sinA=5 3,那么圆心O 在AB 的什么位置时,⊙O 与AC 相切? (2001年黑龙江省中考题) 【例4】 如图,已知Rt △ABC 中,AC=5,BC=12,∠ACB=90°,P 是AB 边上的动点(与点A 、B 不重合),Q 是BC 边上的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 (1)当PQ ∥AC ,且Q 为BC 的中点时,求线段PC 的长; (2)当PQ 与AC 不平行时,△CPQ 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有可能,求出线段CQ 的长的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广州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对于(2),易发现只有点P 能作为直角顶点,建立一个研究的模型——以CQ 为直径的圆与线段AB 的交点就是符合要求的点P ,从直线与圆相切特殊位置入手,以此确定CQ 的取值范围. 注:判定一直线为圆的切线是平面几何中一种常见问题,判定的基本方法有: (1)从直线与圆交点个数入手; (2)利用角证明,即证明半径和直线垂直; (3)运用线段证明,即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一个圆的问题,从不同的条件出发,可有不同的添辅助线方式,进而可得不同的证法,对于分层次设问的问题,需整体考虑;

《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57 总学时: 14 课程学分:1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课程英文译名:Tutorship of Mathematics Competition in Primary School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任务:使学生了解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了解小学数学竞赛题型,掌握小学数学竞赛题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研究小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目的: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是为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明确开设小学数学竞赛辅导课程的意义,教学的方式和要求,了解小学数学竞赛的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教学重点: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教学难点:数学竞赛的题型 教学内容: 1.课程的意义 2.小学数学竞赛的教学内容,发展趋势 3.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4.小学数学竞赛的题型介绍 (二) 假设法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了解应用假设法解决的典型题型及基本解法。 教学重点: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假设法解题。 教学内容: 1.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 2.鸡免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推广 3.分数应用题应用假设法解题举例 (三) 盈亏、还原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解法,介绍应用方程思想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及典型题的介绍。 教学重点:掌握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解法。 教学难点:确定类型 教学内容: 1.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 2.盈亏、还原问题的解题思想、方法 3.典型题的介绍,应用方程思想解决的方法 (四)相遇和追及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相遇和追及问题的类型,解法,以及变异问题。 教学难点:较难相遇与追及问题的解法。 教学重点:变异问题—追及问题在钟面上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1.相遇和追及问题的类型,求解的方法 2.典型题的介绍 3.钟面上的数学问题 (五) 整除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整除的概念、性质、数的整除特征,以及整除问题的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数的整除特征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数的整除特征。 教学内容: 1.整除的概念、性质 2.数的整除特征 3.整除问题的应用实例 4.典型题的介绍 (六) 工程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问题的类型、计算公式,解法。 教学重点: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难点: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1.工程问题的类型 2.工程问题的计算公式、解法 3.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4.典型题的介绍 (七) 抽屉原理(2学时)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七年级第1讲_跨越—从算术到代数(含答案)

第一讲跨越——从算术到代数 “加里宁曾经说过: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体操能使你身体健康,动作敏捷;数学能使你的思想正确敏捷,有了正确的思想,你们才有可能爬上科学的大山.” _______华罗庚。 华罗庚,我国现代有世界声誉的数学家,初中毕业后,靠自学成才,在数论、矩阵几何等许多领域中做出过卓越贡献. 纵观历史,数学的发展创造了数学符号,新的数学符号的使用又反过来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历史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并将这样一步一步地继续走下去,数学的每一个进步都必须伴随着新的数学符号的产生.在文明和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用符号代替语言、文字的方法,这是因为符号比语言、文字更简练、更直观、更具一般性.“算术”可以理解为“计算的方法”,而“代数”可以理解为“以符号替代数字”,即“数学符号化”.著名数学教育家玻利亚曾说:“代数是一种不用词句而只用符号所构成的语言.” 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由算术跨越到代数的桥梁,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代数与算术的最显著的区别. 字母表示数使得数学具有简洁的语言,能更普遍地说明数量关系,在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形成公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题讲解 【例1】观察下列等式9—l=8,16—4=12,25—9=16,36—16=20,…… 这些等式反映出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表示自然数,用关于n的等式表示出来: .(河南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在观察给定的等式基础上,寻找数字特点,等式的共同特征,发现一般规律.链接:从个别事物中发现一般性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归纳法”,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是发明创造的基础. 【例2】某商品2002年比2001年涨价5%,2003年又比2002年涨价10%,2004年比2003年降价12%,则2004年比2001年( ). A.涨价3%B.涨价1.64%C涨价1.2%D.降价1.2% 思路点拨设此商品2001年的价格为a元,把相应年份的价格用a的代数式表示,由计算作出判断.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第一讲 有 理 数 一、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二、有理数的计算: 1、善于观察数字特征; 2、灵活运用运算法则; 3、掌握常用运算技巧(凑整法、分拆 法等)。 三、例题示范 1、数轴与大小 例1、 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1,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3, 那么满足条件的点B 与原点O 的距离之和等于多少?满足条件的点B 有多少个? 例2、 将99 98,19991998,9897,19981997----这四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用“<”连结起来。 提示1:四个数都加上1不改变大小顺序; 提示2:先考虑其相反数的大小顺序; 提示3:考虑其倒数的大小顺序。 例3、 观察图中的数轴,用字母a 、b 、c 依次表示点A 、B 、C 对应的数。试确定三个数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 分析:由点B 在A 右边,知b-a >0,而A 、B 都在原点左边,故ab >0,又c >1>0,故要比较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关系。 例4、 在有理数a 与b(b >a)之间找出无数个有理数。 提示:P=n a b a -+(n 为大于是 的自然数) 注:P 的表示方法不是唯一的。 2、符号和括号 在代数运算中,添上(或去掉)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次序,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例5、 在数1、2、3、…、1990前添上“+”和“ —”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 负数是多少? 提示:造零:n-(n+1)-(n+2)+(n+3)=0 注:造零的基本技巧:两个相反数的代数和为零。 3、算对与算巧 例6、 计算 -1-2-3-…-2000-2001-2002 提示:1、逆序相加法。2、求和公式:S=(首项+末项)?项数÷2。 例7、 计算 1+2-3-4+5+6-7-8+9+…-2000+2001+2002

【重磅】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第一讲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二、有理数的计算: 1、 善于观察数字特征; 2、灵活运用运算法则; 3、掌握常用运算技巧(凑整法、分拆 法等)。 三、例题示范 1、数轴与大小 例1、 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1,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3, 那么满足条件的点B 与原点O 的距离之和等于多少?满足条件的点B 有多少 个? 例2、 将99 98 ,19991998,9897,19981997----这四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用“<”连结起来。 提示1:四个数都加上1不改变大小顺序; 提示2:先考虑其相反数的大小顺序; 提示3:考虑其倒数的大小顺序。 例3、 观察图中的数轴,用字母a 、b 、c 依次表示点A 、B 、C 对应的数。试确定三个 数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 分析:由点B 在A 右边,知b-a >0,而A 、B 都在原点左边,故ab >0,又c >1>0,故要比较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关系。 例4、 在有理数a 与b(b >a)之间找出无数个有理数。 提示:P=n a b a -+(n 为大于是的自然数) 注:P 的表示方法不是唯一的。 2、 符号和括号 在代数运算中,添上(或去掉)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次序,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例5、 在数1、2、3、…、1990前添上“+”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 负数是多少?

提示:造零:n-(n+1)-(n+2)+(n+3)=0 注:造零的基本技巧:两个相反数的代数和为零。 3、算对与算巧 例6、 计算-1-2-3-…-20KK -20KK -20KK 提示:1、逆序相加法。2、求和公式:S=(首项+末项)?项数÷2。 例7、 计算1+2-3-4+5+6-7-8+9+…-20KK+20KK+20KK 提示:仿例5,造零。结论:20KK 。 例8、 计算 9 9 9 9991999999个个个n n n +? 提示1:凑整法,并运用技巧:199…9=10n +99…9,99…9=10n -1。 例9、 计算 -+++?----)20021 3121()2001131211( )2001 13121()2002131211(+++?---- 提示:字母代数,整体化:令2001 1 3121,2001131211+ ++=----= B A ,则 例10、 计算 (1)100991 321211?++?+? ;(2)100981421311?+ +?+? 提示:裂项相消。 常用裂项关系式: (1)n m mn n m 1 1+=+; (2)111)1(1+-=+n n n n ; (3))11(1)(1m n n m m n n +-=+;(4) ]) 2)(1(1 )1(1[21)2)(1(1++-+=++n n n n n n n 。 例11计算n +++++ ++++++ 3211 32112111(n 为自然数) 例12、计算1+2+22+23+…+220KK 提示:1、裂项相消:2n =2n+1-2n ;2、错项相减:令S=1+2+22+23+…+220KK ,则S=2S -S=220KK -1。 例13、比较20002 2000 164834221+++++= S 与2的大小。 提示:错项相减:计算S 2 1 。 第二讲绝对值 一、知识要点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10 应用题2

七年级数学竞赛系列讲座(10) 应用题(二) 一、一、知识要点 1、工程类问题 工程类问题讨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满足如下基本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解工程问题时常将工作总量当作整体“1” 2、溶液类问题 溶质:能溶解到溶剂中的物质。如盐、糖、酒精等。 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如水等。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混合体。如盐水、糖水、酒精溶液等。 溶液的浓度:指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经常用百分数表示。浓度的基本算式是: %100?=溶液量溶质量浓度 二、二、例题精讲 例1江堤边一洼地发生了管涌,江水不断地涌出,假定每分钟涌出的水量相等,如果用两台抽水机抽水,40分钟可抽完;如果用4台抽水机抽水,16分钟可抽完,如果要在10分钟内抽完水,那么至少需要抽水机 台。(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 解:设开始抽水前管涌已经涌出的水量为a 立方米,管涌每分钟涌出的水量为b 立方米,又设每台抽水机每分钟可抽水c 立方米,由条件可得: ????=+?=+c b a c b a 1641640240 解得?? ???==c b c a 323160 如果要在10分钟内抽完水,那么至少需要抽水机的台数为: 6103203 1601010=+=+c c c c b a 评注:本题设了三个未知数a 、b 、c ,但只列出两个方程。实质上c 是个辅助未知数,在解方程时把c 视为常数,解出a ,b(用c 表示出来),然后再代入求出所要求的结果。 例2 甲、乙、丙三队要完成A 、B 两项工程。B 工程的工作量比A 工程的工作量多25%,甲、乙、丙三队单独完成A 工程所需的时间分别是20天、24天、30天。为了共同完成这两项工程,先派甲队做A 工程,乙、丙二队做B 工程;经过几天后,又调丙队与甲队共同完成A 工程。问乙、丙二队合作了多少天?(第十四届迎春杯决赛试题) 解:设乙、丙二队合作了x 天,丙队与甲队合作了y 天。将工程A 视为1,则工程B 可视为1+25%=5/4,由题意得:

八年级下数学竞赛试题(含答案)整理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竞赛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的是( ) A.x 2-x +1 B.1-2xy +x 2y 2 C.a 2+a + 2 1 D.-a 2+b 2-2ab 2、不等式组???>-≥-0 40 12x x 的整数解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列各分式中,与分式 b a a --的值相等的是 ( ) A 、b a a -- B 、b a a + C 、a b a - D 、-a b a - 4、.若分式3 49 22+--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 3- B .3或3- C .3 D .无法确定 5、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验,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 82=甲x 分,82=乙x 分;2452 =甲s ,1902=乙 s ,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 ) A .甲班 B .乙班 C .两班一样整齐 D .无法确定 6、某天同时同地,甲同学测得1 m 的测竿在地面上影长为0.8 m ,乙同学测得国旗旗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9.6 m ,则国旗旗杆的长为( ) A .10 m B .12 m C .13 m D .15 m 7、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E ∥BC ,DE =1,BC =3,AB =6,则AD 的长为( ) A .1 B .1.5 C .2 D .2.5 (第7题图) (第9题图) 8、赵强同学借了一本书,共280页,要在两周借期内读完.当他读了一半时,发现平均每天要多读21页才能在借期内读完.他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多少页?如果设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x 页,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 1421140140=-+x x B .1421280280=++x x C .1421140140=++x x D .121 10 10=++x x 9、如图,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作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上形成阴影(圆形)的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为1.2米,桌面距离地面1米.若灯泡距离地面3米,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0.36π平方米 B .0.81π平方米 C .2π平方米 D .3.24π平方米

【九年级数学竞赛讲座】第17讲 解直角三角形

第十七讲解直角三角形 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至少有一条是边)求得其余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有以下两方面的应用: 1.为线段、角的计算提供新的途径.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是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使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得以转化,突破纯粹几何关系的局限. 2.解实际问题. 测量、航行、工程技术等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许多问题可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获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有关名词的意义的基础上,准确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图形,进而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例题求解】 【例1】如图,已知电线杆AB直立于地面上,它的影子恰好照在土坡的坡面CD和地面BC上,如果CD与地面成45°,∠A=60°,CD=4m,BC=(2 4-)m,则电线杆AB 6 2 的长为. 思路点拨延长AD交BC于E,作DF⊥BC于F,为解直角三角形创造条件.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2 4-,BC-1,CD=3,∠B=135°,∠C=90°,则∠D等于( ) A.60°B.67.5°C.75°D.无法确定 思路点拨通过对内分割或向外补形,构造直角三角形. 注:因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有很多关系,故用已知元素与未知元素的途径常不惟一,选择怎样的途径最有效、最合理呢?请记住:有斜用弦,无斜用切,宁乘勿除. 在没有直角的条件下,常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在解由多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的问题时,往往先解已具备条件的直角三角形,使得求解的直角三角形最终可解. 【例3】如图,在△ABC中,∠=90°,∠BAC=30°,BC=l,D为BC边上一点,tan∠

ADC 是方程2)1(5)1 (322=+-+x x x x 的一个较大的根?求CD 的长. 思路点拨 解方程求出 tan ∠ADC 的值,解Rt △ABC 求出AC 值,为解Rt △ADC 创造条件. 【例4】 如图,自卸车车厢的一个侧面是矩形ABCD ,AB=3米,BC=0.5米 ,车厢底部距离地面1.2米,卸货时,车厢倾斜的角度θ=60°.问此时车厢的最高点A 距离地面多少米?(精确到1米) 思路点拨 作辅助线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怎样作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展开空间想象,就能得到不同的解题寻路 【例5】 如图,甲楼楼高16米,乙楼坐落在甲楼的正北面,已知当地冬至中午12时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此时,求: (1)如果两楼相距20米,那么甲楼的影子落在乙楼上有多高? (2)如果甲楼的影子刚好不落在乙楼上,那么两楼的距离应当是多少米? 思路点拨 (1)设甲楼最高处A 点的影子落在乙楼的C 处,则图中CD 的长度就是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的高;(2)设点A 的影子落在地面上某一点C ,求BC 即可. 注: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后,不能只满足求出问题的答案,同时还应对解题过程进行多方面分析和考察,思考一下有没有多种解题途径,每种途径各有什么优点与缺陷,哪一条途径更合理、更简捷,从中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迪等. 若能养成这种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则可逐步培养和提高我们分析探索能力.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数论的方法与技巧(含答案详解)

数学竞赛讲座 数论的方法技巧(上) 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个数学分支,它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数论问题叙述简明,“很多数论问题可以从经验中归纳出来,并且仅用三言两语就能向一个行外人解释清楚,但要证明它却远非易事”。因而有人说:“用以发现天才,在初等数学中再也没有比数论更好的课程了。任何学生,如能把当今任何一本数论教材中的习题做出,就应当受到鼓励,并劝他将来从事数学方面的工作。”所以在国内外各级各类的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总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小学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常常涉及整数的整除性、带余除法、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约数与倍数、整数的分解与分拆。主要的结论有: 1.带余除法:若a,b是两个整数,b>0,则存在两个整数q,r,使得abq+r(0≤r

4.约数个数定理:设n的标准分解式为(1),则它的正约数个数为: d(n)(a1+1)(a2+1)…(ak+1)。 5.整数集的离散性:n与n+1之间不再有其他整数。因此,不等式x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在下列式子中, x 2 -1π ,x-13x ,2x-3y 3x-2y ,x-1 x =1中,是分式的有 ( ) 个 A 、 2个 B 、3个 C 、4 个 D 、5个 2、成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的平均直径约为0.000007245m ,把这个近似数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7.25×10-5 B 、7.24×10-5 C 、7.24×10-6 D 、 7.25×10-6 3、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y=3x-1 B 、y=2x C 、y=2 3x D 、 y=x 2 +2x+1 4、如图,正比例函数y=kx 与反比例函数y= 1 x 的图象相交于A 、C 两点, AB ⊥x 轴于B ,CD ⊥y 轴于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A 、1 B 、2 C 、k D 、2k 5、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900 ,AB=3,BC=4,CD=12,AD=13,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A 、72 B 、36 C 、66 D 、42 6、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 、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是正方形 7、如图,矩形ABCD 中,AC 交BD 于O 点,∠AOB=600 ,AB=BE ,则∠BOE=( ) A 、600 B 、650 C 、750 D 、67.50 8、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个 ①如果∠ACB=900 ,AD=BD ,则AD=BD =CD ②如果∠ACB=900 , AD=CD ,则AD=BD =CD ③如果∠ACB=900 , B D=CD ,则AD=BD =CD ④如果AD=BD =CD ,则∠ACB=900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 10、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 B E=CE ,A C =6cm ,BD=8cm ,则OE 的长为( ) A 、2 cm B 、3 cm C 、4cm D 、2.5cm 11、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k 和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像大致位 置可能是 下图中的( ) A B C D 12、如图,∠ACB=900,∠ BAC=300 ,△ABD 和△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 F 为AB 中点,DE 交AB 于G 点,下列结论中, ①EF ⊥AC ②四边形ADFE 是菱形 ③AD=4AG ④△ DBF ≌△EFA 正确的结论是( )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九年级数学竞赛

九年级数学抽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 ) A .x 2+6x +9=0 B .x 2-5=0 C .x 2+x +3=0 D .x 2-2x -1=0 2.用配方法解方程x 2+1=8x ,变形后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x +4)2=15 B .(x +4)2=17 C .(x -4)2=15 D .(x -4)2=17 3.把抛物线y =-1 2x 2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 解析式为( ) A .y =-12(x +1)2+1 B .y =-1 2(x +1)2-1 C .y =-12(x -1)2+ 1 D .y =-1 2 (x -1)2-1 4.如图,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AED.若线段AB =3,则BE =( ) A .2 B .3 C .4 D .5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若?=∠55ABD , 则BCD ∠的度数为( ) A .?25 B .?30 C .?35 D .?40 6.如图,以AB 为直径,点O 为圆心的半圆经过点C ,若AC =BC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π4 B.12+π4 C.π2 D.12+π2 7.如图,点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在x 轴上,△OAB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以O 为旋转中心,将△OA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OA′B′,那么点A′的坐标为 C A O B D

( ) A.(2,23) B.(-2,4) C.(-2,22) D.(-2,23) 8.关于抛物线y=x2-4x+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口向上B.与x轴有两个重合的交点 C.对称轴是直线x=2 D.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9.如图,一边靠墙(墙有足够长),其它三边用12 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ABCD)花园,这个花园的最大面积是( ) A.16 m2B.12 m2C.18 m2D.以上都不对 10.函数y=mx+n与y=n mx,其中m≠0,n≠0,那么它们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某市的商品房成交价由去年10月份的7 000元/m2下降到12月份的5 670元/m2,则11、12两月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是。 12.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除颜色外均相同的9个红球,3个白球,若干个绿球,每次摇匀后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袋中,经过大量重复实验后,发现摸到绿球的频率稳定在0.2,则袋中约有绿球个. 13. 如图,矩形ABCD的边AB与y轴平行,顶点A的坐标为(1,2),点B与点D在反比例 函数 6 y x (x>0)的图象上,则点C的坐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