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标签:标题]

篇一: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大观楼位于风景秀丽的昆明西南郊滇池畔,建于康熙二十九年。大观楼四周视野开阔,滇池烟波浩渺,从西山俯瞰,大观楼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可谓洋洋大观,故取名大观楼。大观楼自建成后便成了省城第一名胜,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其中乾隆年间著名寒士孙髯翁超凡脱俗,所撰写的大观楼长联堪称一绝,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楼也因此而扬名天下。孙髯,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幼时随父入滇,天资聪颖,年轻时参加童试,因不愿受其搜身之辱,便愤然离去,从此不复参加科举考试,终生为布衣。髯翁博学多识,却贫困潦倒一生,晚年只能靠卖卜为生。他所作的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共180字,就字数而言,并不是最长者,但就思想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而论,大观楼长联古今第一的美誉实至名归。关于此联的艺术成就,前人已经做过很多的研究,但就文化内涵而言,前人涉及较少,所以本文试从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长联进行剖析和解读。

一.大观楼长联的语言特色

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一般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如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为中国人民万岁,这副对联意在讽刺袁世凯,虽然上下联字数不等,却很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所以也被接受和广泛传诵。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要求上下联平仄要对应,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是要求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四是要求内容要相关,上下衔接。髯翁所作的大观楼长联立意高远,气势磅礴,除了具备对联的基本要素之外,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值得玩味。

(一)长联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长联巧妙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之气势如虹,意境深远,为长联增色不少。

1.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长联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比如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联中就用神骏来比喻昆明东边的金马山;灵仪喻西面的碧鸡山;用蜿蜒来形容北面的长虫山;缟素喻南面的白鹤山。这样一来,就把滇池四周静态的山脉描写得活灵活现,再加上前边的看字,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立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看吧:东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长虫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白鹤山如白鹤翱翔。此外,上联中还用蟹屿螺洲比喻滇池中沙洲的独特形状,用风鬟雾鬓比喻岸边摇曳多姿的垂柳。

2.排比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

长联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作者在描绘这些自然景物时,运用了空间排比的手法,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运用到句子中,构成排比句。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作者在概括这些历史事件时,运用了时间排比的手法,把发生在云南的历史大事按朝代顺序排列。再如上联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运用了景物排比和数字排比。作者并不局限于一物,而是眼观八方,笔落四面,把所看到的香稻、晴沙、芙蓉、杨柳逐一排列,并与下联的疏钟、渔火、秋雁、清霜等景物形成对仗。分别用明朗和清冷的色彩词把整个滇池周边的景物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四、万、九、三等数字排比,使长联读起来更具有节奏感。

3.典故的恰当运用

用典是指在作品中引用古人的话语或把历史故事概括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典可以使文章更加凝练。用典也是大观楼长联语言的一大特色,像汉习楼船出自《史记·平淮书》,历史史实是:汉武帝为了攻打云南滇池周边的少数民族,于是在长安大修昆明池,治

楼船,以习水战;唐标铁柱出自《新唐书·吐蕃列传上》,指唐中宗时因为平了吐蕃之乱,所以在滇池边上立铁柱来记功;宋挥玉斧据《续资治通鉴·宋纪》记载: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把云南划在版图之外的史实;元跨革囊出自《元史·宪宗本纪》,讲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时,用革囊及皮筏来渡河。髯翁通过这些历史典故的运用,把和云南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巧妙地运用到了对联当中,使整个对联的内涵更加丰富,从而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叹。

(二)长联的用字特点

大观楼长联结构非常严密,用字讲究,上联写景,突出一个喜字,用看字总领上联,喜的是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眼前奔涌,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用看字带领读者领略滇池迷人的风光,先写东西南北四周的山貌,接着描绘了滇池中玲珑别致的小岛,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翠绿的小鸟和灿烂的红霞,最后列举了滇池周围美不胜收的景物。下联怀古抒怀,重在一个叹字,总写感怀。想为领字,直贯下联尾句,中间列举了汉、唐、宋、元的兴衰过程,气势磅礴。叹那些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和那些费尽了移山心力的伟烈丰功,最终也挡不住时代的更迭,就像朝云暮雨,转瞬即逝。最后用几杵、半江等几个数量词,加重结局的冷落凄凉之感,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深思,也与上联生机盎然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大观楼长联的文化内涵

大观楼长联除了思想上和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之外,也蕴含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

篇二: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

一、“天下第一长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释】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二、长联解释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令人叫绝,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一直流传不衰。长联挂在“五

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为古今众多名士及广大游人所仰慕及推崇。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州,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三、鉴赏

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

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登临楼上,首先写眼前那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海,写作者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观海的高兴劲。接着写大观楼四面的景观:东边的金马山如奔驰的神骏,西边的碧鸡山如翱翔的凤凰,北边的蛇山如蠕动的长蛇,南边的鹤山如展翼的白鹤。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点缀着如少女鬟髻鬓发般摇曳多姿的杨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前面,作者在观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后,曾发出文人学者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赏一番的感慨。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胜景吧——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

篇三:昆明大观楼长联_15965

昆明大观楼长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é),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 ù)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hu án)雾鬓(bìn);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释

⑴五百里:滇池周广五百余里(古今度量衡差异+文学夸张,明代的工程测量应该大约300里。)。围湖造田(海埂公园附近的部分湿地,对周长影响很小)后,今仅八十里长(今用Google earth测量,约105公里)。

⑵披襟:披开衣襟。岸:动词,推开的意思;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⑶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骧:昂头奔跃的马。

⑷翥:飞起。灵仪:凤凰一类的鸟,指滇池西面的碧鸡山。

⑸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长虫山)。

⑹缟素:白色的绢帛,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⑺蟹屿螺洲:滇池中以蟹与螺壳堆成的小岛或小沙洲

⑻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耳边垂发;喻风中垂柳。

⑼苹:水草。苇:芦苇。“天”和“地”形容数量之多。

⑽翠羽:翠绿色的鸟雀。丹霞:红色的云霞。

⑾孤负:意思是枉然,白费。

⑿九夏:指夏季的90天。芙蓉:荷花。

⒀把酒凌虚:对天空举起酒杯。

⒁汉习楼船:汉武帝修昆明湖、治楼船以习水军。打通通往印度的路。

⒂唐标铁柱:唐中宗时平吐蕃之乱“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⒃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为阻止宋徽宗在大渡河畔和大理购买战马,当时的边官编造宋太祖曾在版图上用玉斧“画大渡河为境界”的谣传: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⒄元跨革囊:指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⒅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解释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作者孙髯(1685(乙丑年) —1774),字髯翁,号颐庵。云南昆明人,祖籍是陕西三原,幼时随父流落昆明。自幼聪颖好学,尤以诗文超群,幼时赴童试,因不愿受搜身之辱,愤然离去,从此不复参加科举,终生为一平民。他虽然没任一官半职,却关心国计民生,寻求根除昆明水患的良方。他虽是个诗赋名家,却不局限在艺术天地,还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呼吁减租免税。他生活清苦,晚年不得不靠卖卜生活,有时还得断炊,但他坚毅乐观,傲然不屈,喜种梅花,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他广交诗人墨客,常聚会于名胜古迹吟诗作赋,晚年寄迹昆明圆通山咒蛟台卜易为生,自号“咒蛟老人”,后因有子在弥勒经商,将他接去赡养,并在该县授徒,门墙桃李,一时称盛。病逝后就葬于弥勒。孙髯一生勤于著述,曾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皆佚失。今仅有《永言堂诗文集》、《金沙诗草》等诗集,及《孙髯翁残抄本》和《滇南诗略》中收录的二十首。康熙年间,云南昆明大观楼建成。该楼西近华浦,濒临滇池草海北滨,遥对西山,凭栏远眺,青山绿水,烟鹭沙鸥,云鬟雾鬓,一时文人雅集,墨客登临,填词作诗,但无不是粉饰太平,为统治者歌功颂德。孙髯对此十分鄙薄,他慨然挥笔,写下题大观楼长联一副,长达180字,旷古未有,一声震动儒林。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海内第一长联第一佳者”。

创作背景孙髯翁的长联大约写于公元1765年,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诗人完全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在写景的同时触景生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规律,埋有清王朝也必然如此的伏笔。他把正统皇朝看作是不长久的幻影,把帝王们的“伟烈丰功”看作是“苍烟落照”里的“断碣残碑”。在当时来讲,这是一种明显的叛逆思想,具有“犯上”的嫌疑,必然为当权者及其帮凶所不容。由于髯翁长联已广为流传,深得人心,他们又不敢公然撤消这副著名的长联,于是就有人用篡改字句的办法,仿照孙髯翁的格式,另外又写了两副大观楼长联出来,企图通过改变其思想内涵,替代原有的长联,为封建统治者所用。但改来改去,总是弄巧成拙,造成不少笑话,与长联一道流传下来,反而扩大了髯翁长联的影响。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

上联突出一个“赏”字,欣赏美景,溢于言表,描绘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登临楼上,首先写眼前那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海,写作者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观海的高兴劲。接着写大观楼四面的景观:东边的金马山如奔驰的神骏,西边的碧鸡山如翱翔的凤凰,北边的蛇山如蠕动的长蛇,南边的鹤山如展翼的白鹤。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点缀着如少女鬟髻鬓发般摇曳多姿的杨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前面,作者在观

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后,曾发出文人学者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赏一番的感慨。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枉费了美好的胜景啊——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那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展示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作者乘兴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联想起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千古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的历史长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手挥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肃经四川,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这一系列宏伟壮观的景象,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萧萧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纪颂功德的词句,都随着那断碣残碑。埋没在夕阳和农家的炊烟里。留给我们的只是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感叹!

长联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字句洗炼;内涵美质,外溢华彩,意境高妙,气势非凡。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大观楼长联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正因如此,该联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篡改更换,但始终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重了其在对联史上的位置。

社会评价陈毅在看完了这副长联之后,赋《题大观楼诗一首》,赞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郭沫若也曾赞道:“长联犹在壁,巨信笔如椽。”香港作家梁羽生评此联:“情景交融,古今会合,浑然一体。气魄之大,无与伦比。”毛泽东对大观楼题联尤其推崇,据杨尚昆回忆,“国内有些著名的对联他一口气能背下来,比如昆明大观楼那副一百八十个字的长对联,他就能背下来”。一次中央开会,毛泽东对云南一位负责人专门谈起,说你们那里是“四围香稻,万倾晴沙”,有“九夏芙蓉,三春杨柳。”1958年3月,毛泽东到成都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看到了辑录在《楹联丛话》里的大观楼长联,便对照三种该书版本阅读,并圈点批注。特别是看到该书评长联:“虽一纵一横,其气足以举之,究未免冗长之讥也。”时,毛泽东旁批:“从古来看,别创一格,此评不确。”

正如岳阳楼以范仲淹《岳阳楼记》、黄鹤楼以崔灏《黄鹤楼》诗、滕王阁以王勃《滕王阁序》显名一样,大观楼闻名天下,更是有了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这一幅煌煌长联,撰成于清乾隆年间,其超越时空的深刻感悟,可与曹雪芹的《红楼梦》媲美。从长联与《红楼梦》的思想来看,受佛家性起缘空、诸法无常等的影响是一脉相承的。悟性极高,其境界是历代俗唱不可比肩的。因为在这副浑灏流传,化去堆垛之迹的180字间,分明展现着一个比大海、比天空更广阔的襟怀。这襟怀中融入了山与水、草与花、人与事、诗与史;融入了千年往事、万古烟云;更融入了无限的情怀,卓绝的品质。几百年来风风雨雨,赢得了广泛的言语赞叹,更赢得了众人的心灵共鸣。关于大观楼出昆明城西南三公里的滇池之滨,本为草海湖滩,在明末还是一片野景。徐霞客在其《游太华山记》中描述这里景致时写道: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明代世袭镇守云南的沐氏曾在此建花圃。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由湖北僧人乾印来此建莲花寺,其讲《妙法莲花经》,听者常千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巡抚王继文对此处风光大加赞赏,遂命建三层方楼一座,登楼远眺,极目所及,海阔天空,烟波浩淼,湖光山色,真可谓洋洋大观,故取名大观楼。同时建成楼阁一群,有华严阁、涌月亭、催耕馆、观稼堂等。此地远浦遥岑,风帆烟树,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从此渐成游览胜地,引来无

数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并写下许多联额、名作。其中清代著名诗人孙髯翁所撰长联,共一百八十子,内容深刻,对仗工整,传颂海内,脍炙人口,被称为“古今第一长联”。咸丰七年(1857),清军镇压回民起义是,大观楼被焚毁。同治五年(1866)重建,历时三年建成,此即现今所见的大观楼及附属的建筑群。民国五年(1916),大观楼辟为公园。解放后又经

多次修建,并加大扩充,现已成为大型旅游区。至今大观楼三楼悬有郭沫若1961年登大观楼诗句:“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掾,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现在所挂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最新范文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篇一: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大观楼位于风景秀丽的昆明西南郊滇池畔,建于康熙二十九年。大观楼四周视野开阔,滇池烟波浩渺,从西山俯瞰,大观楼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可谓洋洋大观,故取名大观楼。大观楼自建成后便成了省城第一名胜,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其中乾隆年间著名寒士孙髯翁超凡脱俗,所撰写的大观楼长联堪称一绝,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楼也因此而扬名天下。孙髯,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幼时随父入滇,天资聪颖,年轻时参加童试,因不愿受其搜身之辱,便愤然离去,从此不复参加科举,终生为布衣。髯翁博学多识,却贫困潦倒一生,晚年只能靠卖卜为生。他所作的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共180字,就字数而言,并不是最长者,但就思想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而论,大观楼长联古今第一的美誉实至名归。关于此联的艺术成就,前人已经做过很多的研究,但就文化内涵而言,前人涉及较少,所以本文试从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长联进行剖析和解读。 一.大观楼长联的语言特色 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一般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如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为中国人民万岁,这副对联意在讽刺袁世凯,虽然上下联字数不等,却很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所以也被接受和广泛传诵。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要求上下联平仄要对应,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是要求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四是要求内容要相关,上下衔接。髯翁所作的大观楼长联立意高远,气势磅礴,除了具备对联的基本要素之外,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值得玩味。 (一)长联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长联巧妙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之气势如虹,意境深远,为长联增色不少。 1.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长联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比如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联中就用神骏来比喻昆明东边的金马山;灵仪喻西面的碧鸡山;用蜿蜒来形容北面的长虫山;缟素喻南面的白鹤山。这样一来,就把滇池四周静态的山脉描写得活灵活现,再加上前边的看字,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立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看吧:东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长虫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白鹤山如白鹤翱翔。此外,上联中还用蟹屿螺洲比喻滇池中沙洲的独特形状,用风鬟雾鬓比喻岸边摇曳多姿的垂柳。 2.排比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 长联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作者在描绘这些自然景物时,运用了空间排比的手法,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运用到句子中,构成排比句。汉习楼船,

昆明大观楼经典导游词

昆明大观楼经典导游词 云南大观楼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去大观楼观光。请大家往车子左边看,这里有处河湾,这个河湾自清代始称为“篆塘”。“篆”为汉字形体行草隶篆的篆,塘就是水塘的“塘”字。在这里,“篆”同“转”谐音,意思就是流水转湾处。车行的左边,我们沿河而行,据传,这条河是在清康熙年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疏挖了自滇池沿岸晋宁、昆阳、呈贡等地运粮到昆明的河道,古称西门河(因在昆明明清古城小西门外),俗称“运粮河”。今称“篆塘河”或“大观河”,是一条人工河道。;大观楼公园座落在昆明城西南郊的滇池之滨,与苍翠连绵的太华山隔水相望。公园碧水涟漪、长堤垂柳、夏荷秋菊、楼外有楼、景外有景,是一个风光秀丽之湖泊公园。更因为有孙髯翁的“古今第一长联”而闻名遐迩。元明以来,不断开挖海口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缩小,现在大观楼一带,才渐渐露出水面,成为小岛。因与太华山隔水相对,故名“近华浦”。据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崔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由此看来,近华浦在明

末仍是芦苇沼泽,与滇池草海连成一片,尚未形成风景名胜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籍和尚乾印在近华浦结一茅底,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后来,善男信女募化将茅庵修为观音寺,游客逐渐增多,便成了城郊名胜。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在此大兴土木,挖池筑堤,植花种柳,建楼二层。此楼因面临滇池,观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遂命名“大观楼”。后来又相继建华严阁、催耕佰、观稼堂、涌月亭、澄碧堂等,成为昆明的游览胜地。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由原来的二层改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年),皇帝询问滇池形势,兵部侍郎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帝听后,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赐大观楼。以后,大观楼曾先后遭兵燹和大水而被毁灭。光绪九年(1883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命住持性田和尚重新修建,保存至今,就是今天的大观楼。当年大观楼建成之后,由于秀逸之湖光山色,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省城第一名胜”。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每于良辰佳日,登楼赏景,或欢宴宾朋,或弹歌相庆,或饮酒赋诗,可谓盛极一时。两三百年来,大观楼留下了许多诗文楹联,但多为吟风弄月、离情别绪之作。就在乾隆年间,一位寒士出类不群,一扫俗唱,写出了具有深广社会内容的“海内第一联”,一时惊动儒林。请问诸位,在座有人知道这是一副怎样的对联,

滇池大观楼长联赏析

滇池大观楼长联赏析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4)翥:飞举。(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7)缟素:指昆明南面的白鹤山。(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13)芙蓉:莲花。(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14)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1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16)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17)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18)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19)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大观楼长联 拼音版 翻译注释

大观楼长联孙髯 五(wǔ)百里(bǎilǐ)滇池(diānchí)奔(bēn)来(lái)眼底(yǎndǐ),披(pī)襟(jīn)岸(àn)帻(zé),喜(xǐ)茫茫(mángmáng)空阔(kōngkuò)无边(wúbiān)。看(kàn)东(dōng)骧(xiāng)神(shén)骏(jùn),西(xī)翥(zhù)灵(líng)仪(yí),北(běi)走(zǒu)蜿蜒(wānyán),南(nán)翔(xiáng)缟素(gǎosù)。高人(gāorén)韵(yùn)士(shì),何妨(héfáng)选(xuǎn)胜(shèng)登临(dēnglín),趁(chèn)蟹(xiè)欤(yú)螺(luó)洲(zhōu),梳(shū)裹(guǒ)就(jiù)风(fēng)鬟(huán)雾(wù)鬓(bìn),更(gèng)频(pín)天(tiān)苇(wěi)地(dì),点缀(diǎnzhuì)些(xi ē)翠(cuì)羽(yǔ)丹霞(dānxiá),莫(mò)辜负(gūfù)四周(sìzhōu)香(xiāng)稻(dào),万顷(wànqǐng)晴(qíng)沙(shā),九(jiǔ)夏(xià)芙蓉(fúróng),三春(sānchūn)杨柳(yángliǔ); 数千年(shùqiānnián)往事(wǎngshì)注(zhù)到(dào)心头(xīntóu),把酒(bǎjiǔ)临(lín)虚(xū),叹(tàn)滚滚(gǔngǔn)英雄(yīngxióng)谁(shuí)在(zài)想(xiǎng)汉(hàn)习(xí)楼船(lóuchuán),唐(táng)标(biāo)铁(tiě)柱(zh ù),宋(sòng)挥(huī)玉(yù)斧(fǔ),元(yuán)跨(kuà)革囊(génáng),伟(wěi)烈(liè)丰(fēng)功(gōng),费尽(fèijìn)移(yí)山(shān)心力(xīnlì),尽(jìn)珠帘(zhūlián)画(huà)栋(dòng),卷(juǎn)不及(bùjí)暮(mù)雨(yǔ)朝(cháo)云(yún),便(biàn)断(duàn)碣(jié)残(cán)碑(bēi),都(dōu)付与(fùyǔ)苍(cāng)烟(yān)落照(luòzhào),只(zhī)赢得(yíngdé)几(jī)杵(chǔ)疏(shū)钟(zhōng),半(bàn)江(jiāng)渔火(yúhuǒ),两(liǎng)行(háng)秋(qiū)雁(yàn),一(yī)枕(zhěn)清(qīng)霜(shuāng)。 译文: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 一、“天下第一长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 )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释】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长联欣赏:峨眉山第一长联

长联欣赏:峨眉山第一长联 长联欣赏:峨眉山第一长联长联欣赏:峨眉山第一长联 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从晋代开始一直为佛教普贤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文化史。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影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高出五岳,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秀甲天下,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之妙喻。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使峨眉山赢得了“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诸多美誉,其巍峨、秀丽、古老、神奇,“雄、秀、险、神、奇、幻” 的独有特色,给人以种种美感和享受。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为:“金顶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十景。 “峨眉天下秀”。千百年来,峨嵋山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 葆魅力,历代诗人词客名流雅士撰文题诗书联甚多。唐代诗

人李白诗曰:“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 十景之一的“洪椿晓雨”,位于天池峰。这里有一座右寺----洪椿寺,据说在明万历年间由楚山性一禅师开建,原名千佛禅院,时内塑千尊佛像,又名千佛庵,清初毁于火灾。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峨云和尚重修,因寺外山崖上千年洪椿古树,而改名洪春坪。 洪椿古树被人视为“神树”,传栽于春秋,但后人考证为唐贞观年间之物,距今有1300余年。寺中一联中说:“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典出自《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是以“大椿”来比喻洪椿树的古老和寺庙的历史悠久。 洪春坪现存三殿,殿宇宏伟,廊庑修洁。春夏雨后初霁清晨,坪上烟鬟雾鬓, 山鸟长吟,寺院古木葱茏,清幽静雅,风景佳绝.。 游山必游寺,游寺必观联。在洪椿坪前殿有一副十分有名的“双百字联”,据称为峨眉山第一长联,堪与昆明大观楼长联相媲美。该联为冯庆樾(1875-1936 字荫青,四川省什邡人)1924年秋游峨眉山时所撰。原联刻于一石碑上,中刻“什邡冯庆樾于甲子(一九二四年)季秋游此以百字联语纪胜”,后被埋。一九八四年夏,维修寺庙时从地下挖出石碑,现立于

大观楼长联拼音版翻译注释

大观楼长联拼音版翻译 注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大观楼长联孙髯五(wǔ)百里(bǎilǐ)滇池(diānchí)奔(bēn)来(lái)眼底(yǎndǐ),披(pī)襟(jīn)岸(àn)帻(zé),喜(xǐ)茫茫(mángmáng)空阔(kōngkuò)无边(wúbiān)。看(kàn)东(dōng)骧(xiāng)神(shén)骏(jùn),西(xī)翥(zhù)灵(líng)仪(yí),北(běi)走(zǒu)蜿蜒(wānyán),南(nán)翔(xiáng)缟素(gǎosù)。高人(gāorén)韵(yùn)士(shì),何妨(h éfáng)选(xuǎn)胜(shèng)登临(dēnglín),趁(chèn)蟹(xiè)欤(yú)螺(luó)洲(zhōu),梳(shū)裹(guǒ)就(jiù)风(fēng)鬟(huán)雾(wù)鬓(bìn),更(gèng)频(pín)天(tiān)苇(wěi)地(dì),点缀(diǎnzhuì)些(xiē)翠(cuì)羽(yǔ)丹霞(dānxiá),莫(m ò)辜负(gūfù)四周(sìzhōu)香(xiāng)稻(dào),万顷(wànqǐng)晴(qíng)沙(shā), 九(jiǔ)夏(xià)芙蓉(fúróng),三春(sānchūn)杨柳(yángliǔ); 数千年(shùqiānnián)往事(wǎngshì)注(zhù)到(dào)心头(xīntóu),把酒(bǎjiǔ)临(lín)虚(xū),叹(tàn)滚滚(gǔngǔn)英雄(yīngxióng)谁(shuí)在(zài)?想(xiǎng)汉(hàn)习(xí)楼船(lóuchuán),唐(táng)标(biāo)铁(tiě)柱(zhù),宋(sòng)挥(huī)玉(yù)斧(fǔ),元(yuán)跨(kuà)革囊(génáng),伟(wěi)烈(liè)丰(fēng)功(gōng),费尽(fèijìn)移(yí)山(shān)心力(xīnlì),尽(jìn)珠帘(zhūlián)画(huà)栋(dòng),卷(juǎn)不及(bùjí)暮(mù)雨(yǔ)朝(cháo)云(yún),便(biàn)断(duàn)碣(jié)残(cán)碑(bēi),都(dōu)付与(fùyǔ)苍(cāng)烟(yān)落照(luòzhào),只(zhī)赢得(yíngdé)几(jī)杵(chǔ)疏(shū)钟(zhōng),半(bàn)江(jiāng)渔火(yúhu ǒ),两(liǎng)行(háng)秋(qiū)雁(yàn),一(yī)枕(zhěn)清(qīng)霜(shuāng)。 译文:

昆明大观楼长联鉴赏

昆明大观楼长联鉴赏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孙髯撰昆明大观楼联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云:“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2)滇池:现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3)岸帻:岸在这里做动词,推高的意思。帻即头巾。岸帻这是推高头巾。(4)骧:指马昂首奔驰。(5)神骏:骏即马,神骏即为神马,这里指昆明的金马山,该山在昆明之东面,故曰:“东骧神骏。”(6)翥:即飞翔。(7)灵仪:凤凰为灵禽,凤凰来仪,称为灵仪。这里以灵仪代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相传曾有凤凰鸣其上,当地人不知是何鸟名系称其为碧鸡。此山也由此而得名。(8)蜿蜒:即指昆明北面的蛇山,该山有如长蛇曲折前伸,山势蜿蜒而去。(9)缟素:缟即白缯,素乃生帛,均为洁白。这里以缟素代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10)高人:即旧时说的“高士”,他们是一些蔑视权贵、退隐山林江海的封建知识分子。(11)韵士:即诗人。(12)蟹屿螺洲:即指散落在滇池中的小岛。它们有的形似螃蟹,有的状如泫螺。(13)风鬟:即高髻,有如风吹,显得蓬松秀丽。(14)雾鬓:指双鬓梳裹的似薄雾。(15)蘋天苇地:蘋指水草;苇指芦苇。蘋天苇地,泛指水草之多、芦苇之茂。(16)翠羽:泛指各种翠绿色的禽鸟。(17)丹霞:即红霞。(18)孤负:孙髯原作为辜负,1888年赵藩重书时写作孤负。孤负与辜负相通。(19)九夏:即夏季中的90天。 (20)芙蓉:即莲花。(21)三春:即春季中的三个月。(22)把酒凌虚:高举着酒杯对着天空。 (23)汉习楼船:据《史记·武帝纪》及《史记·平淮书》载云,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发谪吏穿昆明池”,周围40里“治楼船高十余丈”以操习水军。(24)唐标铁柱:典出《新唐书》及《大唐新语》。云公元707年,因“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唐中宗遗御史唐九征率兵回击,大败之,在今云南祥云县建铁柱以示纪念战功。(2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写字时镇纸用。相传北宋初年在论定边界时,宋太祖赵匡胤竟手持玉斧沿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置大渡河以外而不顾了。(26)元跨革囊:革囊即皮筏子。据《元史·世宗本纪》云,公元1252年,成吉思汗孙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统兵取云南,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收回大理,统一云南全境。(27)伟烈丰功:即丰功伟烈,指功业多而且伟大。(28)尽珠帘画栋:珠帘画栋,形容宫廷的豪华,以珍珠串成帘幕,以雕梁彩画构建宫室。尽:尽管之意。(29)卷不及暮雨朝云:卷即卷起。“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系王勃《滕王阁序》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诗句的化用。(30)断碣残碑:碣为圆形的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碣碑,经过风化雨蚀而断裂残破。(31)苍烟:暮色苍茫中的烟雾。(32)落照:落日时那昏暗的光线。(33)几杵疏钟:寺庙中那疏落的钟声。(34)一枕清霜:一觉醒来,遍地寒霜。(35)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却是这副长联。(36)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的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长联注解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高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

海内第一长联

海内第一长联 清朝 孙髯翁 五百里滇池wu bai li dian chi ,奔来眼底ben lai yan di ,披襟岸帻p i j i n a n z e , 喜茫茫xi mang mang ,空阔无边kong kuo wu bian ! 看k a n :东骧神骏dong xiang shen jun , 西翥灵仪xi zhu ling yi , 北走蜿蜓bei zou wan yan ,南翔缟素nan xiang gao su , 高人韵士gao ren yun shi ,何妨选胜登临he fang xuan sheng deng lin , 趁蟹屿螺洲chen xie yu luo zhou ,梳裹就风鬟雾鬓shu guo jiu feng huan wu bin , 更苹天苇地geng ping tian wei di ,点缀些翠羽丹霞dian zhui xie cui yu dan xia , 莫辜负m o g u f u ,四围香稻si wei xiang dao ,万顷晴沙wan qing qing sha , 九夏芙蓉jiu xia fu rong ,三春杨柳san chun yang liu 。 数千年往事shu qian nian wang shi ,注到心头zhu dao xin tou ,把酒凌虚ba jiu ling xu , 叹滚滚tan gong gong ,英雄谁在ying xiong shui zai ! 想xiang :汉习楼船han xi lou chuan ,唐标铁柱tang biao tie zhu ,

宋挥玉斧song hui yu fu ,元跨革囊yuan kua ge nang , 伟烈丰功wei lie feng gong ,费尽移山心力fei jin yi shan xin li , 尽珠帘画栋jin zhu lian hua dong ,卷不及暮雨朝云juan bu ji mu yu zhao yun , 便断碣残碑bian duan jie can bei ,都付于苍烟落照dou fu yu cang yan luo zhao , 只赢得zhi ying de ,几杵疏钟ji chu shu zhong ,半江渔火ban jiang yu huo , 两行秋雁liang hang qiu yan ,一枕清霜yi zhen qing shuang 。 (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堪称"古今天下第一联"。共一百八十个字。) 【注释】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

昆明大观园长联

昆明大观园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仕,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疏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青霜。 昆明大观园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仕,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疏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青霜。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 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 归?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 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

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 1、“汉习楼船”: 西汉时期,为消除匈奴的长期侵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准备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22年,张骞从西域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在大夏国(今阿富汗)看到中国产的蜀布和筇(qióng)竹杖,据说是从身毒国(今印度)贩运去的,估计西南夷可通印度。汉武帝对此极为重视,派遣使者“四道并出”,以探求通往身毒国的道路。然而,当汉朝使者来到傍水而居的昆明族地区时,“昆明之属……辄杀略汉始,终莫能通”(《史记.西南夷列传》)。汉武帝一怒之下,决心以武力讨伐昆明,便征发因犯罪遭贬嫡的官吏在长安南开凿了一个周围四十里的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以象征洱海(一说滇池),演习水战,准备以武力打通通往印度的道路。司马迁在《史记.平淮准书>中记载了当时的盛况。“乃大修昆明池,外观环之,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后来,汉武帝的讨伐之役因故未能付诸行动。但从此以后,历代封建帝王都将在京城修建的人工湖,沿袭称为“昆明池”。汉武帝用来演戏征战的楼船,虽然最终没有派上用场,但却为后世留下了“汉习楼船”这一著名的历史典故。 2、唐标铁柱 公元7世纪中叶,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在北方与唐王朝争夺安西四镇,在南方与唐争夺四川边境和洱海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利益和安全。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唐朝派遣唐九征为讨击使,击毁吐蕃城堡,拆出了吐蕃在漾水、濞水上的铁索桥,切断了吐蕃与大理洱海地区的交通,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唐九征就立铁柱记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唐标铁柱”典故的出处。史载此铁柱立于苍山,今天的漾濞江畔。 3、宋挥玉斧 宋太祖赵匡胤不光能打天下,还是个超级古玩迷,他平时无论是上朝还是干别的,手里总不离一把“玉斧”,率军打到大渡河边,未敢渡河的典故,集中反映宋朝与大理国之间的关系,是宋王朝天生软弱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尔后进行统一战争。965年,宋王朝派遣王全斌进入四川,灭掉了后蜀国,统一了四川。对此,大理国立即派使臣送公文祝贺。982年,宋太宗令黎州(今天四川汉源)官吏在大渡

写景的对联

写景的对联 篇一:对联集锦 一、有关对联的知识 1、什么是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 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 以说是对联的题目, 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 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但是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 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 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 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2、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 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特点 具体如下: ⑴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 同,不多不少。 ⑵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 字用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 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⑶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 上。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⑷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如明代东林党首 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 励之心。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 (清)孙髯翁 上联: 五百里,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 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

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 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也都倾颓在夕阳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戴雨鑫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长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解释】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

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评价】 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只有劳动人民的业绩(四围香稻)永久存在;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把历代王朝看作不长久的幻影,一朝跟着一朝兴起、衰亡,连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在苍烟落日之中(都付与苍烟落照)。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令人叫绝,一直流传不衰。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 上sh àng 联li án :五w ǔ百b ǎi 里l ǐ滇di ān 池ch í奔b ēn 来l ái 眼y ǎn 底d ǐ,披p ī襟j īn 岸àn 帻z é, 喜x ǐ茫m áng 茫m án ɡ空k ōng 阔ku ò无w ú边bi ān 。看k àn :东d ōng 骧xi āng 神sh én 骏j ùn , 西x ī翥zh ù灵l íng 仪y í,北b ěi 走z ǒu 蜿w ān 蜒y án ,南n án 翔xi án ɡ缟ɡǎo 素s ù。 高g āo 人r én 韵y ùn 士sh ì何h é妨f áng 选xu ǎn 胜sh èng 登d ēng 临l ín 。 趁ch èn 蟹xi è屿y ǔ螺lu ó洲zh ōu ,梳sh ū裹gu ǒ就ji ù风f ēng 鬟hu án 雾w ù鬓b ìn ; 更g èng 萍p íng 天ti ān 苇w ěi 地d ì,点di ǎn 缀zhu ì些xi ē翠cu ì羽y ǔ丹d ān 霞xi á, 莫m ò孤ɡū负f ù:四s ì围w éi 香xi ān ɡ稻d ào ,万w àn 顷q ǐn ɡ晴q ín ɡ沙sh ā, 九ji ǔ夏xi à芙f ú蓉r ón ɡ,三s ān 春ch ūn 杨y án ɡ柳li ǔ。 下xi à联li án :数sh ù千qi ān 年ni án 往w ǎn ɡ事sh ì注zh ù到d ào 心x īn 头t óu ,把b ǎ酒ji ǔ凌l ín ɡ虚x ū , 叹t àn 滚ɡǔn 滚ɡǔn 英y īn ɡ雄xi ón ɡ谁shu í在z ài ?想xi ǎn ɡ:汉h àn 习x í楼l óu 船chu án , 唐t án ɡ标bi āo 铁ti ě柱zh ù,宋s òn ɡ挥hu ī玉y ù斧f ǔ,元yu án 跨ku à革ɡé囊n án ɡ。 伟w ěi 烈li è丰f ēn ɡ功ɡōn ɡ费f èi 尽j ìn 移y í山sh ān 心x īn 力l ì 。 尽j ìn 珠zh ū帘li án 画hu à栋d òn ɡ,卷ju àn 不b ù及j í暮m ù雨y ǔ朝ch áo 云y ún ; 便bi àn 断du àn 碣ji é残c án 碑b ēi ,都d ōu 付f ù与y ǔ苍c ān ɡ烟y ān 落lu ò照zh ào 。 只zh ǐ赢y ín ɡ得d é:几j ǐ杵ch ǔ疏sh ū钟zh ōn ɡ,半b àn 江ji ān ɡ渔y ú火hu ǒ, 两li ǎn ɡ行x ín ɡ秋qi ū雁y àn ,一y ì枕zh ěn 清q īn ɡ霜shu ān ɡ 。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 孙冉 五(wǔ)百里(bǎilǐ)滇池(diānchí)奔(bēn)来(lái)眼底(yǎndǐ),披(pī)襟(jīn)岸(àn)帻(zé),喜(xǐ)茫茫(mángmáng)空阔(kōngkuò)无边(wúbiān)。看(kàn)东(dōng)骧(xiāng)神(shén)骏(jùn),西(xī)翥(zhù)灵(líng)仪(yí),北(běi)走(zǒu)蜿蜒(wānyán),南(nán)翔(xiáng)缟素(gǎosù)。高人(gāorén)韵(yùn)士(shì),何妨(héfáng)选(xuǎn)胜(shèng)登临(dēnglín),趁(chèn)蟹(xiè)欤(yú)螺(luó)洲(zhōu),梳(shū)裹(guǒ)就(jiù)风(fēng)鬟(huán)雾(wù)鬓(bìn),更(gèng)频(pín)天(tiān)苇(wěi)地(dì),点缀(diǎnzhuì)些(xiē)翠(cuì)羽(yǔ)丹霞(dānxiá),莫(mò)辜负(gūfù)四周(sìzhōu)香(xiāng)稻(dào),万顷(wànqǐng)晴(qíng)沙(shā),九(jiǔ)夏(xià)芙蓉(fúróng),三春(sānchūn)杨柳(yángliǔ); 数千年(shùqiānnián)往事(wǎngshì)注(zhù)到(dào)心头(xīnt?u),把酒(b ǎjiǔ)临(lín)虚(xū),叹(tàn)滚滚(gǔngǔn)英雄(yīngxi?ng)谁(shuí)在(zài)?想(xiǎng)汉(hàn)习(xí)楼船(l?uchuán),唐(táng)标(biāo)铁(tiě)柱(zhù),宋(s?ng)挥(huī)玉(yù)斧(fǔ),元(yuán)跨(kuà)革囊(g?náng),伟(wěi)烈(lia)丰(fēng)功(gōng),费尽(faijìn)移(yí)山(shān)心力(xīnlì),尽(jìn)珠帘(zhūlián)画(hu à)栋(d?ng),卷(juǎn)不及(bùjí)暮(mù)雨(yǔ)朝(cháo)云(yún),便(biàn)断(duàn)碣(ji?)残(cán)碑(bēi),都(dōu)付与(fùyǔ)苍(cāng)烟(yān)落照(lu?zhào),只(zhī)赢得(yíngd?)几(jī)杵(chǔ)疏(shū)钟(zhōng),半(bàn)江(jiāng)渔火(yúhu ǒ),两(liǎng)行(háng)秋(qiū)雁(yàn),一(yī)枕(zhěn)清(qīng)霜(shuāng)。 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只有劳动人民的业绩(四围香稻)永久存在;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把历代王朝看作不长久的幻影,一朝跟着一朝兴起、衰亡,连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在苍烟落日之中(都付与苍烟落照)。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令人叫绝,一直流传不衰。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为古今众多名士及广大游人所仰慕及推崇。长联与楼阁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及极高的旅游价值。登上高楼,凭栏远望,长联描绘的景色一一映入眼帘,抒发的情怀萦回脑际,令人心旷神怡。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洲,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陈毅副总经理读大观楼长联后赋诗赞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五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毛泽东对长联的评语是:“从古未

天下第一长联简介

天下第一长联 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长联,首推昆明大观楼长联。此联为清代乾隆年间道士孙髯(1701-1775)所作,共180字。从字数看,清人钟云舫所作成都望江楼崇丽阁长联有212字,四川灌县青城山长联有394字,张之洞所撰屈原汀妃祠长联有1400字,都比昆明大观楼联长,更有钟云舫所题的江津临江楼长联达1612字,大概是真正在字数上的天下第一长联了。但这些长联在思想内容、意景交融、格对技巧、音韵顿挫上皆不及昆明大观楼长联自然、精当,故大观楼长联雄据天下第一长联之美称。 此联上对写景、下对咏史,上对当属登楼远眺、喜观胜景而得,下对当属举怀之际、感古怀今之作,全联气势磅礴、构思博大,既有景的赞美,也有史的悲叹,据称当年孙道士把酒临风、一气呵成,真可谓泼墨震长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孙髯(1701-1775)字髯翁,号颐庵,是康乾之际昆明的寒士。幼年目睹科举考试的黑暗,愤然不再参与考试。他没有任一官半职,却关心国计民生,寻求根除昆明水患的良方。他虽是个诗赋名家,却不局限在艺术天地,还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呼吁减租免税。他生活清苦,晚年不得不靠算命生活,时常断炊,但他坚毅乐观,傲然不屈,喜种梅,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4)翥:飞举。(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13)芙蓉:莲花。(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14)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1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16)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17)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18)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1701-1775?)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