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模式-中医护理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结合“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模式-中医护理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家在基本的生存、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日渐加深。近10 年来,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迅猛,健康管理服务很受重视,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在预防保健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西方国家健康管理思想可互补融合,形成符合国情的健康管理新模式。

1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健康管理即对处于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的各类人群进行健康资料的收集、分析,从中对健康状态作出评估,提出健康指导建议方案并监督实施,对健康状态进行维护和控制,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对非健康群体实施一系列的健康管理对策,实施以预防为主

的干预手段,促使非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1]。

在疾病前期、疾病早期或疾病康复期进行健康管理,由专业的医师进行健康评估,对疾病风险进行检测,实行健康干预措施,可以避免疾病或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情的康复,避免患者因反复就医造成高医疗支出。有资料表明:通过健康管理计划,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约70%的过早,地降低医疗支出。美国健康管理研究人员经过20 多年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健康管理将使人获得一个90%和10%的比例,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未做健康管理的10%的人,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美国数据表明,通过健康管理计划,胆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压水平下降了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16%[2]。积极开展人群的健康管理,全面监测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对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2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

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我国2000 多年前的医学论治与当今医学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思想不谋而合。我们知道,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疾病预防、健康干预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尤其是食疗药膳、精神调摄等方面。在许多慢性疾病形成之前的机体早期功能失衡状态,未出现明显的疾病状态,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则极易发展为疾病,此阶段正是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干预的关键期。中医学强调天人相应,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过程,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重视环境、生活习惯、气候、情志等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方面所起的作用,主张通过饮食、运动及精神调摄等保健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

3 结合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模式

3.1 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的体质九分法,把人群体质分为九种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利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体质的判定。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望诊:神、色、形态、面色、头颅、

四肢、舌质、舌苔;闻诊:声音、气味;问诊: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族史、既往史、过敏史等;切诊:肌肤、手足、胸腹、脉象等。四诊结果结合体质量表进行总体评估,判定体质情况,为健康管理做好中医体质评估。

3.2 结合体质辨识结果建立疾病的风险评估:不同的体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及易发疾病倾向,如痰湿质易发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气郁质易发月经病、乳腺病等,在中医体质辨识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个体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各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

3.3 应用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风险干预措施:健康风险干预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改善个人的健康意识、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使个人的可变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得到控制[3,4]。完整的健康风险干预措施应包括健康教育、生活干预、心理干预、社会干预、用药干预及跟踪随访等。针对不同的中医体质类型结合健康体检报告,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并指导,以治未病理念为先导,根据个体体质情况,提供中医特色的干预方案,包括中医食疗、药膳指导、情志调节指导、生活方式指导、运动指导等,并进行简单易学中医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穴位保健按摩方法、足浴、灸法等等。中医干预方法不仅针对病因

调理,同时重视对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恢复,对于常见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心理因素等,有非常好的调治方法,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运用综合调理的方法,消除异常、失调的病理状态,使之恢复正常的协调的生理状态,通过调整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和康复力[5]。

3.4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体检服务,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为受检者提供健康评估及个性化的健康处方,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秉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理念。在进行健康管理时,需结合体质辨识情况。具体服务模式如下图所示:【1】

4 结语

21 世纪,人们对健康的渴求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才是一切财富的开始和基础,健康观念已经从以往的消极被动治疗疾病向如今的积极主动进行预防保健转变。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会长白书忠说,医学研究的进步让人们了解到,在疾病发生前掌握其主要的指标和特征,就可能早期发现个人患某种慢性病的危险性以及危险因素,采取监控措施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疾病的危险性就能得到缓解,减少了大量的疾病医疗费用[6]。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文.新职业健康管理师[J].中国卫生产业,2006(2):92.

[2]李园园.我国健康管理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1)18:1723.

[3]娄培安.健康管理概述[J].中国校医,2008,22(1):117-119.

[4]张继可,杨莉.个体化健康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3):152-153.

[5]王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 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 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6]白书忠.中国健康管理的现状分析[C].第三届健康产业论坛,2006.

探讨“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及思考

探讨“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及思考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需求更注重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领会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和文化理念,指导临床护理人员积极运用精神调摄法,饮食调理法,重视起居调理及运动保健等健康教育内容,建立中医特色干预服务,延伸和拓展“治未病”理论在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工作中广泛运用,可促进护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有助于护理服务功能“健康促进,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实施和推广。 关键词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理念;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及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凸显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思维和模式,分析中医药及其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作用已成为护理工作者新课题,运用“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及优势,拓宽护理实践内涵,强化护理人员在实践中运用精神调摄法,饮食调理法,起居调理和运动保健法等方法,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和养生保健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护理及康复需求。 1“治未病”概念及护理实践思想内涵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书中有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这一名词。其一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处“治未病”主要是指在机体没有疾病时须顺从四时阴阳,积极养生,即未病先防。其次见于《素问·刺热篇》:“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见赤色”是指当人体阴阳平衡已经失调,而临床尚无较明显症状的状态,此时的“治未病”是指通过一定的治疗来调节人体已经失衡的阴阳,阻止病象发生和显现,属早期治疗的范畴。其三见于《灵枢·逆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此处“治未病”亦属于欲病救萌的范畴。《难经》中也有“治未病”这一名词,即内脏疾病有可能按照五行相乘或相侮的规律转变。在治疗时,应先辨明有可能被传的脏器,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传变,此即既病防变,从《内经》、《难经》中论述来看,“治未病”有三层含义:其一为未病先防,其二为欲病救萌,其三为既病防变。医圣张仲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临床实践的总结,又得出病后防复,这使得中医“治未病”思想更加丰实,更具临床实用价值[1]。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对健康人群来说,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而言,“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可达到防止疾病发展与传变的作用。

中医治未病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中医治未病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受到人体内外环境、心理状态、行为习惯 等多因素影响,当这些因素失去平衡时,易导致人体的健康出现偏差,进 而发生疾病。中医治未病强调通过调整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 脏腑功能等方面,提高人体的整体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以防患于未然。 中医的治未病观点与现代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中 医强调以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自然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而现代医学也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例如健康饮食、适 量运动、良好的作息等,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两者都注重通过干预措施提 高人体的免疫力和减少患病风险。 中医治未病的现实意义在于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强调健康教育和健康 管理。我们身处一个疾病多发、病症复杂的时代,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只 能在疾病出现后进行治疗。而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预防为主,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首先,中医治未病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和认识水平。只有了解健康的重要性,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健康。传统的中 医治未病理念中包含丰富的保健知识,例如饮食调理、穴位按摩、草药调 理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使用自身的资源,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其次,中医治未病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疾病预防和慢性病管理方面。 现代人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往往是由于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管理不当导致的。中医治未病强调平衡饮食、适量 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提高 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治未病的现实意义还在于辅助治疗。不同于西医对症治疗的模式,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综合分析,从原因、机理上寻找治疗方案。中医的方法包括草药、针灸、推拿等,这些方法可以在病症未出现严重化之前,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总的来说,中医治未病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调节能力。它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自身的自我修复能力等,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现代医学中的预防医学相呼应,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结合“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模式-中医护理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结合“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模式-中医护理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家在基本的生存、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日渐加深。近10 年来,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迅猛,健康管理服务很受重视,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在预防保健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西方国家健康管理思想可互补融合,形成符合国情的健康管理新模式。 1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健康管理即对处于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的各类人群进行健康资料的收集、分析,从中对健康状态作出评估,提出健康指导建议方案并监督实施,对健康状态进行维护和控制,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对非健康群体实施一系列的健康管理对策,实施以预防为主

的干预手段,促使非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1]。 在疾病前期、疾病早期或疾病康复期进行健康管理,由专业的医师进行健康评估,对疾病风险进行检测,实行健康干预措施,可以避免疾病或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情的康复,避免患者因反复就医造成高医疗支出。有资料表明:通过健康管理计划,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约70%的过早,地降低医疗支出。美国健康管理研究人员经过20 多年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健康管理将使人获得一个90%和10%的比例,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未做健康管理的10%的人,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美国数据表明,通过健康管理计划,胆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压水平下降了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16%[2]。积极开展人群的健康管理,全面监测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对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2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

中医治未病理念五位一体中医护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中医治未病理念"五位一体"中医护理健 康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疾病治疗患者中应用中医治末病理念“五位一体”中医护理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患者共56例,选择在2021年7 月-2023年4月在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均有28例,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健康管理和中医治末病“五位一体”中医护理 健康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在护理干预后生活方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 方式各项评分对比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疾病治疗患者中应 用中医治末病理念“五位一体”中医护理健康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养成健康 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治疗有正向影响,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末病理念;“五位一体”中医护理;健康管理模式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ive in one" TCM nursing health management mod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56 experimental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o receive disease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21 to April 2023, and were pided into 28 cases by drawing lot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routine health management and "five-in-o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health management for terminal diseases, and the lifestyl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lifestyl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Five in one" TCM nursing and health management mod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can promote patients to develop a healthy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现代社区健康管理中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强调通过调整人体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和气质等,防患于未然,促使人们在平日里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本文将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和实践应用、社区健康管理的现状及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和实践应用 中医“治未病”理论最早出现在明代王好古所著的《肾斋文集》中,其核心思想在于预防疾病发生,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然之病”。中医“治未病”理论主张调理人体气血阴阳,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提升免疫力,以防止疾病的产生。其主要内容包括“养生”、“预防”、“治未病”等方面。 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实践应用中,中医师通过对个体的体质辨识与调理,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体质特点,针对性地制定养生方案。中医师还通过脉诊、舌诊等方式对个体的气血阴阳进行辨识,及时调整体内的失衡状态,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中医师还会结合针灸、推拿、草药等传统疗法,帮助人们调理身体,增进健康,预防疾病。 二、社区健康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社区健康管理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社区健康管理是指在社区层面对健康问题进行综合管理的一种工作模式。社区健康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居民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干预,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健康水平,预防和控制各类慢性病等。 目前,我国的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内容单一、覆盖面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引入中医“治未病”理论,以强调预防为主,改变单一的医疗服务模式,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1.发挥中医药优势,推广中医馆 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用药食同源、药食同补的方式调理人体气血阴阳,采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草药进行预防和保健。社区可以积极引入中医馆,为居民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通过定期举办中医健康讲座、中医养生指导等活动,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2.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社区可以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向居民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健康咨询热线等场所,设置中医“治未病”理念宣传板,向居民传授中医养生知识,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浅析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中心的应 用浅析 摘要:在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的环境下,健康体检成为管理健康的关键举措。“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主要是将维护人民的健康作为重要宗旨,进行积极的预防,并且达到中西医并重的目标。医院体检中心的服务中,采取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对于群体或者个人健康状况展开评价以及干预,可以提升管理公众健康的效率,维护大家的身体健康。本文进行综述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应用到体检中心的相关情况。 关键词: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体检中心;应用情况 随着社会生活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健康问题逐渐的凸显,社会上的人群开始高度的关注健康,推动了体检市场更快的发展。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体系相对独特,这种“未病先防”的理念跟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核心思想可以得到有效融合,属于完善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体系的关键举措。而且“治未病”理念可以对于健康管理手段不足部分进行弥补。因此,有效的将“治未病”联合起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服务工作中科学的运用,促进体检质量水平有效提升,是重要探究话题。 一、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概况 健康体检就是经医学方法和手段检查受检者的身体,掌握其健康状态,尽早的发现隐患疾病的一种诊疗行为,所以进行体检主要目标就是让检查体检者尽快的干预疾病危险因素,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辅助体检者自身健康。“治未病”出自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病情潜伏、尚未恶化时就对病情掌握住,尽早的治疗,消病于无形,防病于无病[1]。治未病理念中有无病养生的观念,防病在先,将预防保健的作用突出,提倡预防以及监测疾病。

健康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现代健康概念、中医“治未病”思想,采取医学以及管理学等理论技术、方法策略,全面的检测以及评估群体、个体健康状况,了解到对健康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新型医学服务过程。把“治未病”思想联合起健康管理,可以推动个体以及群体健康。医院体检中心正在朝着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场所发展,治未病以及健康管理理念的提出,在一定层面上讲属于中西医思想的结合,展开科学的健康管理,推动实现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维护效果。 二、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中心服务中的应用探究 (一)开展“防胜于治”的健康维护平台 中医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其对待健康问题比较全面,医院体检中心服务,可运用“防胜于治”思想,实现推动体检者健康目标[2-3]。例如,体检者体检期间筛查到了具有疾病危险因素,为防止潜在危险因素改变,需要及时的提供健康维护平台,做出有助于体检者的针对性维护方案,加快干预的速度,同时采取相应健康管理仪器设备动态化监测自身状态,辅助其尽快的控制住病情。 (二)增设个性化的体检项目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体检中心建立体检项目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多样化的人群需求。体检者很容易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所以体检开始前需要工作人员跟体检者加强沟通,掌握前一次检查项目和结果,按照体检者当下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状态等,提出科学的体检方案。这样的体检服务具备目的性、针对性,拥有明确的指向性,防止重复不必要的检查,也让体检更加全面。 1. 配备专业人员解读体检报告 当下很多的体检中心缺少专业的医疗人员精准的分析和解读体检报告,因此,医院应该科学的配置体检中心人员,例如让中级职称以上医疗工作者到现场为体检者解读体检报告,同时联合专科具体问题,做出绿色便捷服务通道,尽早的诊断有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做出积极的治疗方案。安排技术人员方面,构建技术资格上岗制度,充分的确保对于体检者做出安全有效、准确无误的体检。对每一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推广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推广 摘要:中医药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基本预防及养生保健经验,这是我 国在健康管理方面有着其它国家不能比拟的优势。我国在结合时代转变带来新的 健康管理理念、知识及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的 各个要素之中,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中医治未病和健 康管理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对目前健康管理运行模式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 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的设想和建议,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管理技术的 融合与创新。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 重生命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期望寿命的延长及慢性病、亚健康人群的上升,对健 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日益增长,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理念逐渐深入到 人们的生活理念之中,已成为备受关注的保健新课题。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实践中 以其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为人类 的健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医药在多年的实践积累中已经完善了该理论体系, 积累了宝贵的疾病预防及养生保健的经验,在健康管理方面有着其独特的无可比 拟的优势。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理念应用在新时代的健康管理中,并融入健康 管理理念、知识及管理体系等各个要素,构建富有特色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将为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管理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 划纲要作出重要贡献。 一、新历史文化背景下构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战略意义 1.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民生需求。 当今,或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健康不断受到生态恶化的挑战,人类面 临着不同程度的健康与寿命问题。随人类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研究对象 由“病”转向“人”,医学发展面临的根本任务逐渐变为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个性 化诊疗,而这些理念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健康是幸福之基,要增进民生 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首要保障人类身心健康。中医治未病理念符合 当今医学发展的方向,适应疾病谱的变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针对一系列的健 康问题而构建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能够提升人民健康意识,进一步促进医 学模式的转变,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夯实医疗卫生服务功能。 2.是传承中医药特色文化的学术发展需求。 作为中国的原创医学、最具有活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是最有可能带动 我国医学科技领先世界的济世之学。充分认识“治未病”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引领作 用[1],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对“治未病”理论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研究力度,建立中国健康样本库和大数据库,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将是 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中予以关注和支持的战略核心。《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 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指出,到2020年末,我国应创建一批中医“治未病”方法和技术,建立起中医治未病服务标准和规范,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 业态和服务模式,因此,建立治未病理论下的中医健康管理体系,是中医学术自 身传承与发展的重大需求,并已成为复兴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是医改背景下拓展健康服务领域的机制创新需求。

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与养生

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与养生中医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护理学科,通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中医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同时,中医护理也注重预防,通过养生保健,促进身心健康。本文将介绍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与养生,并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一、中医护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理是“治未病”,即在患者出现病症之前,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保持身体健康。中医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也是中医护理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等方面,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在中医护理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循环,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在中医护理中,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运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揉捏来调节人体气血的方法。在中医护理中,护士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增强免疫力等。 二、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注重中医的研究和 应用。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疼痛管理:中医护理在疼痛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传 统的镇痛药相比,中医护理不会产生依赖性和药物副作用,更加安全 有效。 2.康复护理:中医护理在康复护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中药疗 法和针灸疗法,可以帮助康复患者提高肌肉力量,促进骨骼的生长, 加速伤口愈合等。中医护理与传统康复护理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 康复患者的需求。 3.预防保健:中医护理注重预防,通过养生保健,可以增强人体的 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 医的养生保健方法,比如按摩、艾灸、中药调理等,这些方法都是中 医护理的一部分。 三、中医养生的重要性

中医护理论文(共3篇)

中医护理论文(共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完善中医临床护理学科发展体系的措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要求中医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建立中医特色专科等,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认清形势,厘清思路,重点突破,全面推动中医临床护理学科的发展是中医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1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现状 中医护理学科理论体系逐步建立 1958年,江苏率先编写出版了《中医护理学》,填补了我国护理学中医护理著作的空白,标志着中医护理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自此,中医护理界学者开始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在1978-1996年的近20年间,全国各地中医护理专家整理出版了大量书籍,如《中医护理诊断与施护指南》《中医用药护理指南》及全国统编教材《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饮食调护学》等,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医护理理论体系。

中医专科专病护理逐步规范 1984年,原卫生部中医司组织中医护理专家编写了《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对中医护理临床实践的应用形成了基本的规范和要求。此后经过3次修订,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该规程作为中医护理行业标准,为全国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的规范奠定了良好基础。2012年,为了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中,首次将中医护理纳人,在全国遴选56家中医医院组成协作组,分批对优势病种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梳理及应用,规范和引导中医护理的临床实践,形成标准的中医护理模式,并通过对优势病种实施中医护理特色评价,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教育不断完善 近年来,中医护理教育飞速发展,已产生了全日制、在职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 中医护理的院校教育 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期中医护理培训班在南京举办,开启了中医护理教育的进程;7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中医护(卫)校教育;进人80年代,随着高

“治未病”观在亚健康人群中的中医护理指导

“治未病”观在亚健康人群中的中医护理指导 “治未病”是中医药的一种重要观念,强调预防和保健,旨在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使健康得到维护。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不属于完全健康状态,但也没有出现病症。亚健康人群是一个迫切需要保健和治疗的群体,中医护理在其治疗和 保健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在亚健康人群中如何运用“治未病”观念进行中医护理 指导的方法和意义。 一、中医养生观念在亚健康指导中的应用 中医养生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保健理论,强调保证人体的正常功能,促进健康长寿。在亚健康人群中,中医养生观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平时调养不如饥时调养”,即在规律合理饮食的基础上,掌握适当节食的方法,在不影响身体机能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饥饿刺激强化机体功能。同时,中医讲究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降糖降脂等不同模式的饮食调理。对于亚健康 人群,中医指导应重点关注饮食的多样性和适度,避免因热量过高或者过低、营养成分不 均衡等因素导致的亚健康状态。 其次是情志调节。中医认为情志与机体生理功能紧密相关,情志失调会影响气血运行、脏腑功能,进而导致亚健康状态。情志调节包括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方面。具体而言,中医护理应引导亚健康人群在生活中保 持平和的心态,力求情绪稳定,克制烦躁、急躁等负面情绪。 第三是针灸和按摩疗法。针灸和按摩疗法是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具有神经、免疫、内 分泌等多种调节功能,能够有效地促进机体的代谢、循环和排泄等功能。对于亚健康人群,中医护理指导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穴位按压、艾灸等手段调理体内气血、调节身心功能, 达到防病治疗的目的。 中药药方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信赖。在亚健康人群中, 中药药方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调节肝脾气血。中药在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角色是通过调补气血、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中医所选取的药方应根据病人的具体辨证而定,包括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和中化湿、健脾祛淤等多个方面。 其次是引导药材精细化应用。精细化应用中药材可以使药物功效的最大化和毒副作用 的最小化,从而最终使疗效达到极致。如黄芪、枸杞、人参等中药都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作用广泛而强烈,不可盲目遗漏或滥用。

中医护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性病的管理成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中医护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老年慢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中医护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医护理的概述、老年慢病管理的现状、中医护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具体应用方法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中医护理的概述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中医方法和技术,维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护理模式。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差异,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其核心思想是“三分治,七分养”。中医护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护理技术和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以及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的调护。 二、老年慢病管理的现状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慢性病的管理成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老年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当前,老年慢病管理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治疗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老年人心理特点独特,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需求较高;

传统慢病管理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化的综合管理方案; 老年人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对慢性病防治知识了解不足。 三、中医护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关注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在老年慢病管理中,中医护理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合调护:中医护理注重综合调护,通过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的干预,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护、情志疏导、运动指导等,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强调“治未病”,注重预防为主。在老年慢病管理中,中医护理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养生保健知识普及等方式,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疾病的产生。 个性化施护: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特点、疾病类型和病程阶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例如,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其体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方式,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四、中医护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疾病状况,指导患者

“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

“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法:在领会“治未病”思想真正内涵的基础上,在妇儿中心护理单元开展孕产妇、新生儿体质辨识及个性化中医护理干预研究,以探索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和作用。结果:该护理单元的中医护理参与率达85.7%,较上一年度提高了53.5%。个性化、整体性护理实施率达83.5%,服务人群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达95.3%,服务人群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2006年度提高了9.5%。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领域广泛,可促进护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确保“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护理工作目标的实施和推行。 标签:体质辨识;治未病;中医护理 在《黄帝内经》中,中医的医学理论是我国的一大精华,中医提倡治未病,强调预先采取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展,防止疾病的发展。 1 “治未病”的实践思想内涵 1.1针对治未病的思想,我们可以为更多的人群服务,可以通过对健康人群的指导加强个性化的方法研究,我国在该领域人群广泛,所以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提高对健康人群的指导。《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要告诉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更好的为人群服务。 1.2 疾病的发生有的是已经处于萌芽的状态,并没有出现一定的征兆,所以此时我们更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治未病的主要内涵,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当我们的身体感到疲惫,或者是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我们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锻炼、饮食的调节来让他们的身体走出亚健康的状态,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1.3 治未病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提早的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恢复健康,减轻痛苦,对于患病的人要采取早点治疗,防止发生不好的反映,并且要注意防止复发,患者及时没有感到病情的严重性,也要及时的采取治疗,防止疾病的恶化和蔓延,有的时候虽然已经没有病症,此时也要进行调理,恢复正常的气血、恢复正常的阴阳,使之达到平衡,因此在医院,做好后期的护理很重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人的痛苦。 2 “治未病”思想在妇产护理临床实践应用 2.1体质学说的基本原理体质构成论一体质是按时相展开的生理过程,体质辨证相关理论及应用,体质学说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提出,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大遗传和后大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躯体素者的综合体、环境构成论一环境、社会对

中医治未病论文: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防治

中医治未病论文: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防治[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医“治未病”、亚健康的概念, 明确了两者的关系,提出了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亚健康的防治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中医“治未病”思想内涵丰富,在防治亚健康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亚健康;防治 chinese medicine“treating pre-disease”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health hui qiusha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and sub-health was described, 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clarified. the paper also expounded how to prevent and treat sub-health following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has its unique feature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health.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treating pre-disease"; sub-health;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基于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下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防治方案分析

基于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下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防治方案 分析 摘要:脑卒中使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2019年6月,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重磅论文,分析了1990-2017年近30年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 居民的死亡原因,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中风位居 第一位的国人十大死因之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思 想在医院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中的防治方案,在神经内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 护理工作中传播中医“治未病”思想,“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 后防复,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发生; 既病阶段,防止疾病传变; 病愈之后,防止 疾病复发。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对中风的重视,早期预防中风的发生或延迟发病 时间。 关键词:治未病;脑卒中;健康教育;防治方案; [abstract] Stroke has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rate year by year in recent years. In June 2019, the authoritative medical journal Lancet published a blockbuster paper,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death of residents in 34 provinces in China (including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in the past 30 years from 1990 to 2017, with strok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lung cancer ranked in the top three respectively. Stroke ranks first among the top ten causes of death in Chinese, which is seriously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lan based on the idea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high-risk population of stroke in hospital, and spreads the idea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nursing work of high-risk population of stroke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The idea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includes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ccurs, prevention after disease changes, prevention after disease recovery, that is, prevention of disease before disease occurs. At the stage of existing disease, prevent the disease from spreading. After recovering from the disease, prevent the disease from recurring. To improve the attention of stroke high-risk groups to stroke, an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troke or delay the onset time at an early stage. Key words: preventive treatment; Stroke; Health 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中医“治未病”理论来源已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中 医“治未病”理论的根本宗旨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防[1]。2018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全国现有高血压 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00万。2017年我国约有196万 人死于脑卒中,病后存活人群中的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社会和家庭造成 了学生负担,卒中致残也是导致“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卒中具有四 高特征: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给家庭和经济造成了很大 的负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 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治未病”的思想理论内 容还包括:在疾病初发时期采取一定措施避免患者病症的增多,对已形成的疾病 则及早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在疾病初愈而人的身体尚未完全恢复 至健康状态时,加强对机体的调节和营养供应,以防止疾病的复发等[2]。基 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采取“治未病”的管理模式针对一般成年人,脑血管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 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90例社区慢性病重点管理人员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传统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 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 率为97.78%(44/4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34/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 (45/45),对照组满意度率为77.77%(35/4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中应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疗效,还可以提升 满意度,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自从2005年国家开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社区慢性病重点管理人员受益到各项检查,同时开展了中药健康管理服务,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了 一定优势和特点,也促进了中医“治未病”的理想,传承中医药文化,使中医药养 生保健知识走进到社区,逐渐进行普及。为探讨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故开展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90例社 区慢性病重点管理人员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0岁,平均(55.00±6.50)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最小41岁, 最大70岁,平均(56.50±6.50)岁。两组社区慢性病重点管理人员一般资料方面 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社区慢性病重点 管理人员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1]。排除标准:①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②无意识,有沟通障碍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接受常规护理和传统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 护理,定时检测患者状况,告知患者以及家属自身护理常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具体方法为:使用美皮康涂抹 创口,防止感染。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病情产生焦虑等心态,医 疗人员应时刻保持微笑,对待患者热情主动,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回答问题要 耐心,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多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缓解心情。(2)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根据患者习惯不同进行指导,不要疲劳过度, 要劳逸结合,尽量避免出汗受风[2]。(3)休息的环境要光线柔和,多注意开窗 通风,保持室内卫生干净整洁,避免灰尘感染。(4)饮食保健:气虚体质的人 群应多吃具有健脾和胃,补益中气的食物,如山药、香菇、小米大豆等五谷食物,鲫鱼、鹌鹑等高蛋白食物。少吃具有动气耗气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柿子等。避 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首选食疗方:人参莲肉汤、山药粥、黄芪童子鸡等。(5)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胃痛患者论文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胃痛患者【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30-01 【摘要】目的:运用治未病思想护理胃痛患者。方法:选择门诊病人76例进行分组跟踪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第一组有效率94.7%,第二组有效率84%。 【关键词】治未病思想护理胃痛患者 “治未病”起源于《黄帝内经》的中医学思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内经》中治未病的原则。汉末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多个侧面论述了治未病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了“治未病”比较完整的学说;他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成为指导“治未病”的一大法则;唐代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及“已病”三个层次,强调“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经过两千多年来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医学提供了疾病诊疗与慢性病管理、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手段,对中医临床护理更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1] 一临床资料 共76例,均为门诊病例,根据年龄分为2组,第一组38例,

平均年龄在30~45岁,这组患者由于生活节奏紧张、心里压力过大致胃痛;第二组38例,平均年龄在50~70岁,这组患者已患胃炎而致胃痛。第一组通过门诊3个月的跟踪治疗护理,患者胃痛消失36例,2例胃痛症状减轻。第二组通过门诊6个月的跟踪治疗护理, 患者胃痛消失32例,4例胃痛症状减轻,2例胃痛无效。 二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护理胃痛患者 1 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通过“内养外防”的综合调摄措施,慎避外来致病邪气侵害,调养体内精、气、神,从而保持正气的旺盛充沛,促进身体健康。 1.1 安神定志,胃气以和降为顺,如胃气郁滞,和降失司,不通则痛。胃脘痛,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如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运化无能,则胃气不能和降,易引起胃脘胀痛;如恼怒伤肝,使肝失条达,肝气横逆犯胃,致胃气壅滞,引起脾胃纳食与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病,甚则肝郁化火,灼伤胃阴,致瘀血内生,加重病情。因此,预防胃痛,应重视情志护理,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波动,保持平和心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平常可选择养花、习字、作画、听音乐等放松紧张情绪,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来陶冶情操,修心养性,使气机通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不致病。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慢性胃痛患者,应根据其身体状况、气候和环境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爬山等,贵在坚持。通过锻炼,调畅气机,平衡阴阳,气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