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理层

物理层:物理层的协议也称作接口。物理层定义了建立、维护、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规程的特性。其目的是使原始的比特流在物理介质上得以传输。
DTE:数字终端设备,是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是通信的信源或者信宿。
DCE:数字电路终接设备 或 数据通信设备,是为用户提供入网接入点的设备。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
(1)非平衡方式:分立原件技术设计的非平衡接口,采用非平衡发送器和接收器,每条电路一根导线,收发双方公用一根地线。串扰大。<20Kbps <15m。
(2)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集成电路技术设计的非平衡接口,采用非平衡发送器和差动接收器,每条电路一根导线,收发双方各有独立的地线。串扰较小。<300Kbps 10m-1000m。
(3)平衡方式:集成电路技术设计的平衡接口,平衡发送器和接收器,每条电路两根导线,收发双方形成各自的回路。串扰最小。<10M 10m-1000m。
接口信号线的分类:数据信号线、控制信号线、地线、定时信号线。
规程特性:定义了使用交换电路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步骤,这些控制步骤使得比特流的传输得以完成。
RS-232C:
(1)RS推荐标准。232协议编号。C修改次数。
(2)25芯标准连接器。
(2)非平衡方式。+-15V负逻辑电平,+-5V不做定义。
RS-449:37芯和9芯标准连接器。
(1)RS-422:平衡方式。+-6V负逻辑电平,+-2V不做定义。
(2)RS-423: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作为RS-232到RS-433过渡。+-6V负逻辑电平,+-4V不做定义。
100系列和200系列:属于ITU V2.4
(1)100系列用于DTE与不带自动呼叫的DCE之间的连接。
(2)200系列用于DTE与带自动呼叫的DCE之间的连接。
X.21的设计目标之一就是减少信号线的数目,采用15芯连接器代替25芯连接器,且仅定义了其中8条接口线。另一个设计目标是比RS232C在更长的距离上更高速率的传输。
x.21 bis,中bis是替换物的意思。
X.21为三种服务定义了物理电路:租用电路,直接呼叫,设备地址呼叫。
传输介质:
(1)双绞线:屏蔽双绞线(3类16M、5类100M)、非屏蔽双绞线。
(2)同轴电缆:宽带75欧姆,基带50欧姆。
(3)光纤:单模(LED发光二极管),多模(ILD注入激光二极管)。
传输介质比较:
(1)双绞线:价格便宜,与同轴电缆比其带宽受限,对于单个建筑物内的低通信容量的局域网性价比较好。
(2)同轴电缆:比双绞线价格稍贵,带宽有较大提高,适合连接设备较多的高通信容量局域网。
(3)光纤:频带宽、速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衰减小 、电磁隔离、误码率低。随着技术发展和成本降低,也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比

如FDDI。
通信方式:
(1)串行:一位一位地传输。串行适于远距离通信,串行对于计算机网络更具有普遍意义。
(2)并行:多个数据位同时在设备间传输。并行适于近距离通信。
串行通信的方向性结构:
(1)单工:只支持数据在一个方向的传输。
(2)半双工:支持数据在两个方向上的传输,但某一时刻只有一个方向在传输。
(3)全双工:支持数据在两个方向的同时的传输。
数据:有意义的实体,涉及事物存在的形式。模拟数据是在一个区间内连续变化的值,数字数据是离散的值。
信号: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模拟信号可以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数字信号可以是离散的电脉冲。
信息:对数据内容的解释。
信源:产生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或计算机。
信宿:接收和处理数据的设备或计算机。
信道: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
数据通信: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数据装置以及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转换、存储、处理。
数字的信号表示:
(1)模拟数据可以直接由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表示,也可以经过CODEC等设备转换后用离散信号表示。
(2)数字信号可以直接用离散的数字信号表示,也可以经过MODEM等设备转换为模拟信号表示。
多路复用技术:
(1)频分多路复用FDM:当信道的可用带宽大于单个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时,将信道划分为若干个带宽大于等于原始信号所需带宽的子信道。
(2)时分多路复用TDM:当信道的传输速率大于单个原始信号所需传输速率时,将信道上的时间划分为多了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路信号使用。
(3)波分多路复用WDM:用于光信号,是频分多路复用在极高频上的应用。
T1:每帧24路8位信号,其中前7位数据,第8位控制信号,帧尾加一位帧同步位。125us/帧 1.544Mbps。
E1:8位同步,8位信令,30路*8位数据,125us/帧 2.048Mbps。
数据传输方式:
(1)异步:数据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每个字符以一位起始位引导,一位停止位结束。
(2)同步:数据以帧为单位传输,每帧以帧头引导,帧尾结束。帧头帧尾的性质取决于帧是面向位的还是面向字节的。
不归零码:无法区分一位的开始和结束,需要额外的同步措施。
归零码:无需额外的同步措施,但脉冲较窄,需要更高的带宽。
单极性码:积累直流分量,破坏接口表面的电镀层,不利于使用变压器在设备和环境间形成较好的交流耦合。
双极性码:直流分量减少,有利于数据传输。
同步方法:
(1)位同步:自同步、外同步。
(2)群同步:(异步传输、起止式传输)。字符之间异步定时,字符内各个比特同步定时。
脉码

调制PCM以采样定理为基础:采样信号频率大于原始信号有效频率或带宽2倍就能包含原始信号的所有信息,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还原。
PCM的三步:采样、量化、编码。
传输线路的三个主要问题:衰减、延迟畸变、噪声。
正弦载波的调频、调幅、调相。
ADSL:采用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将信道划分为POTS(传统简单电话服务)、上行数据流、下行数据流,其中将下行信道分配较多带宽。
数据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先建立一条物理信道,通信过程中始终占有该信道。经过电路的建立、数据传输、拆除三个过程。
(2)报文交换:无需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报文携带目的地址,由途径的各个节点存储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
1)比电路交换信道利用率高。
2)电路交换在负载重时无法接受新呼叫,而报文交换依然可以收发报文。
3)可以将一个报文送往多个地址。
4)但实时性不好。
(3)分组交换:将报文分为若干个长度受限的分组,降低了中间节点的存储能力的要求。
1)虚电路:保证分组按序正确到达,中间节点故障导致虚电路破坏。
2)数据报:不保证分组正确按序到达,但对于少量数据的传输,灵活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