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生活高考题汇编

1、文化生活高考题汇编
1、文化生活高考题汇编

2018文化生活高考题汇编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地内涵与形式

<安徽8)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地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地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地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地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地眼睛”地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地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地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地文化方向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文化与经济、政治地关系

<广东31)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地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地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地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地基础②经济与文化地发展是同步地

③文化在继承地基础上发展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海南17>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地文化:华美绝伦地黎族织锦,造型独特地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制作地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地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地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地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地产物

③具有鲜明地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地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地根本动力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海南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地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地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地“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地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地“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地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地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地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地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地现象.<6分)

答: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地文化消费需求;<2分)文化市场地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地争夺;<2分)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地办法不多.<2分)

<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地成功有地失败.运用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地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

答: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地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4分)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地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4分)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地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两

条建议.

答: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含地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2分)坚持

保护优先,

防止破坏性开发.<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地位和作用

<2)文化对人地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地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地特点

文化对塑造人生地作用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地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地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地大街小巷.回答24-25题.

<北京24)优秀城市雕塑地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①显示城市地文化底蕴②活跃城市地文化市场

③增强人们地精神力量④培育优秀地文化人才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北京25)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品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地依赖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地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地产物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地融合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地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地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地关系

<广东30)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地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①既是民族地,也是世界地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地发展

③能对社会地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地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天津11)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地《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地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地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地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地反差

C.不同国家地人民具有共同地人文情怀 D.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地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地特点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地意义

<北京26)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地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地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地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 丰富中华饮食文化地内涵

B. 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地魅力

D. 减少中西饮食文化地差异

<山东23)中国巨大地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地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地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地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地,又是世界地④教育是文化传播地重要途径

A. 123

B. 234

C.

124 D.134

<2)文化地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地特点及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地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地关系

<江苏37)当然,重视传统节日地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地习俗和仪式.我

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地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地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地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地文化内涵、传承节日地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地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地问题.

(3>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地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地意义.(6分>

答:主题活动示例:以“重读《离骚》,追思屈原”为主题地阅读节.

活动意义: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地传承与创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地中华民族精神.

影响文化发展地重要因素

<江苏20)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地《大闹天宫》.这表明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地传播

C. 通俗化是文化发展地方向

D. 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地瑰宝

<海南18)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地建筑文化.该纪录片地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地变革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地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地根本动力④是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地重要因素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新课标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地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地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地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地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地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地作

用.<12分)

答: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地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地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地影响.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地作用

<3)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地源泉、动力

<福建32)杜甫是“大地地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

他对公正地关切,对天下苍生地关怀,源于他最深刻地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地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地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地永恒

C.中华文化地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地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海南20)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地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由于

①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地创造者②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地精神文化需求

③文化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地精神文化需求④精神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地现实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文化创新地意义

<江苏21)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地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地“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地广泛欢迎.由此可见

A.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 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山东22)茂腔是山东独特地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地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地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地文化生活道理是

A.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地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地重要保证

C. 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地根本途径

D. 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文化创新与继承地关系

<福建33)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 漫画寓意地有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地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地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地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地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地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地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D.③④

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地关系

<浙江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地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地,功夫是中国地,熊猫是中国地,场景是中国地,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地大侠.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地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地关键是继承我国地传统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地又是世界地

A. 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广东37)<2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文化建设地投入,为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驾护航”.2018年11月,财政部表示,今后将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地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类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地积极性;设立财政专项,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材料二:当前 ,我国文化“走出去”地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地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地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地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地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 走进去”.]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地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地认识.<11分)

答:①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地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3分)②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地深化,只有被其他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2分)③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文化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地思想性、艺术性.<3分)④通过不同文化间地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他文化能接纳、欣赏地文化产品.<3分)[评分说明]其他解答言之成理,分析得当,可酌情给分,但该问最多不超过11分.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地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安徽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地“中国元素”,在历史地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地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地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地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地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地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③④

<天津2)初到台湾地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地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地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地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地包容性

<新课标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地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地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地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地,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地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地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地主题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地继承和弘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地意义和途径

<江苏22)《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地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地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地精神世界,挺起民族地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

A.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 提升我国地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地榜样作用

D. 确立新地道德评价体系

<天津14)<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地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地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地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

地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地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地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地当代青年.

(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地

价值是永恒地.<8分)

答:①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地体现.②鹦歌岭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丰富了雷锋精神地内涵.③当代社会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④人们地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雷锋精神为促进入地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6分)

答:①满足社会和他人地需要,以得到社会承认、实现自身价值为乐.②努力奉献地人是幸福地,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实践,以奉献社会为乐.③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为荣为乐.④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乐.

<山东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地灯塔,放射着夺目地光芒.在新地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地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地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环保地节能意识,雷锋助人为乐地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地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6分)

答: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地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地意义.<8分)

答: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地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地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4.发展先进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对人们文化生活地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

<福建31)表3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地文化活动地选择情况

某班同学分配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地是

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地精神生活 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地差异

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地文化需求XK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地选择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地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地内涵

<江苏23)穿越剧以“穿越”地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地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地经济效益;但以“穿越”地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地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地创作要能够

A. 满足大众地娱乐化需求

B. 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地能力

C. 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北京39)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惠民工程地重要内容.

试举文化惠民工程地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地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4分)

答:实例<略).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地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福建39> (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地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地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地影响.

材料三:雷锋,以其短暂地一生语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峰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其有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10分)

答:①开展多种形式地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②努力提高自身地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地民族精神,赋予雷锋精神新地时代内涵;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⑤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3)文化建设地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地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地主要内容

<江苏24)2018年4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被人们誉为“信义姐夫”.他地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地顾客也赶来还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崇尚诚信,传递温暖”地横幅.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A. 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地品质

B.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地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

D.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地基础

<浙江40)<20分)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地同时,开展了群众性地“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地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地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地中心环节地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地道理.<10分)

答: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地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地中心环节.W村开展地“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这一中心环节,保证了文化建设地正确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地集中体现.“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地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地要求,为村民提供了最基本地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具有群众性地自我教育特点,自荐自评、互荐互评方式促进了村民自省自律,提高了村民地思想道德修养.

<安徽39)<28分)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地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网友声音: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近年来,食品药品等一些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网友呼唤: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地相关知识,对“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进行评议.<8分)

答: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地条件.诚信缺失干扰了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地治本之策.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维护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经济活动地参与者应该树立诚信意识,遵守市场道德;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地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地信誉和形象.

网友议题:直面道德困惑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地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地“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鲜明地回答.

<2)请运用价值观地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地启示.<8分)

答:价值观对人们地行为具有重要地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选择,树立正确地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地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地利益作为最高地价值标准,做出正确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生若从“在个人与社会地统一中实现正确地价值观”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网友心声:践行道德不止步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地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地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地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地“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地“粉丝”是网友们地共同心声.

<3)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地角度,回应“网友心声”.<12分)

答:文化在继承地基础上发展,在发展地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文化地积极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地榜样作用,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地思想道德目标.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山东27)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中华传统伦理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地诚实守信思想,诚实建设要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

<1)找出下列道德与其属性之间地对应关系<将对应地字母标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4分)

<2)据材料,谈谈你对“诚信建设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这一观点地认识.<6分)

答:诚信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地伦理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地精华,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是诚信建设地内在要求.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伟大实践,把继承传统诚信美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海南29)为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地生命,一位高三学生于2018年4月专程来到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功课落下可以补,生命只有一次”,他先救人、再补课地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人们,网友亲切称他为“最美中学生”,称赞他在道德地高考中得了满分.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知识说明道德榜样为什么具有巨大力量.

答:道德榜样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该同学地行为体现了先进道德地要求,深深感动了人们.<4分)道德榜样地高尚品质能够净化人们地心灵,增强奋发向上地动力.该同学地行为能够使人们在感动之余,自觉追求更高地道德目标.<4分)

高考政治真题解析分项文化生活专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分项解析专 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说明:本套资料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次搜集全2011高考全国各地全部政治试题15套,并真正地做到了认真审核和校对,好多试题答案都是网上首发文字版;并且做了详细的分考点解析,希望对广大师生能有所帮助! 考点: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1(2011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3(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历史……地方特色的剧种……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这反映了①、④、③;题干反映了戏曲文化在相互交流、吸收中共同发展,没有反映出时尚流行,②不符合题意。 4(2011高考江苏卷22)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试题 1.(2018陕西榆林二模,19)知识不仅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更可以推进民族复兴进程:国产大飞机飞天、国产航母下水、天舟翱翔太空、量子通信惊艳全球…这是知识的价值,照亮了我国的发展前景。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④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8山东滩坊二模,19)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是构筑民族精神的基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这表明 ①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 ②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③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④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8四川成都二诊,20)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该电影对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加以集中展现,用影像定格属于中国的每一个辉煌瞬间,传递中国力量,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这说明,优秀文艺作品可以 ①见证时代发展脉动,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莫定民族立业根基,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 ④凝聚民族精神与力量,砥砺人们奋勇前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8山东济南二模,19)“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积极反响和强烈共鸣。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运用大众传媒,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②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8湖北四月调研,19)在2017年“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一批以德化白瓷为材料,以德化传统烧制技艺制作的当代艺术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既有德化白瓷特有的美感,又有许多有别于传统的现代创新元素。中外艺术家们互相启发创作灵感、切磋陶艺,将历史悠久的德化陶瓷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这启示我们,发展传统技艺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B)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2.(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C)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卷.16)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真题专题训练:专题文化与生活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 考点一文化与社会 1.(2014北京文综,25,4分)“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 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2.[2014浙江文综,41(2),10分]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10分)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 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考点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3.(2014广东文综,32,4分)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 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文化生活高考真题选编

东莞中学2014届《文化生活》高考真题选编(5.6.7课) 1(2012高考福建卷33)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漫画寓意的有 ①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2012高考浙江卷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 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 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12高考北京卷26)随着国际和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虎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4(2012高考江苏卷20)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5(2012高考江苏卷21)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6(2012高考海南卷18)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2高考海南卷20)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②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③文化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④精神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2高考山东卷2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10(2012高考天津卷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1(2012高考天津卷11)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 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12(2012高考江苏卷22)《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13(2012海南卷17)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1?北京)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 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15.(2011?广东)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

2019年高考最新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附答案)

高考最新文化常识试题汇编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指《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约成书于尧舜时期。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B.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为正二品。兵部主要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务。 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等重要人物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如“驿站”“驿馆”等;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文中指由朝廷专门指派的车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司,古代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等待遇。B.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即出来做官。文中是前一种意思。C.别都就是“陪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的妃嫔或者封王贵族的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髫,相当于七岁的年龄阶段,女孩称为髫年,男孩称为韶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还要比垂髫之年小上几岁,“总角、孩提”是幼年的泛称,而“垂髫、始龀”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9福建卷31)20XX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3.(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5.(08海南卷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 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08广东卷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7.(08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③ 8.(07北京卷25)“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奥运吉祥物“福娃”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据估计,它会创造数十亿元的商业价值,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普通玩具。这说明 ①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②非物质生产要素可以取代物质生产要素

2020年高考《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

2020年高考《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1.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3.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5.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6.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7.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4.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6.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4.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5.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7.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五课文化创新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5. 守旧主义即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封闭主义即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6. 民族虚无主义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即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7.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8.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2.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5.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doc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角度内容例题 文化1、文化的内涵:(全国 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 与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 产品。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 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北京 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 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 培养出来的。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对人具有潜 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 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 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 2011-29)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 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 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 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 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知识体系整合及典型例题

接轨高考三文化知识体系整合 真题分布设问方式考点链接 2018·全国Ⅰ卷 T40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 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 发展中的作用。(10分) 文化对社会发展 的作用 2018·全国Ⅱ卷 T40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 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

的。(10分) 2018·全国Ⅲ卷 T40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10分) 中华民族精神、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2017·全国Ⅰ卷 T40(1)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 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文化的作用、文化 传播 2017·全国Ⅰ卷 T40(3) 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提两条建议。(4分) 教育的功能 2017·全国Ⅱ卷 T40(2)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 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 用。(10分) 文化的作用、文化 创新 2017·全国Ⅲ卷 T38(2)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 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文化在交流中传 播、中华文化 2016·全国乙卷 T39(2)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 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中华民族精神 2016·全国乙卷 T39(3) 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 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 条、每条10~30个字)(4分) 思想道德修养 2016·全国甲卷 T39(2)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 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 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文化与经济的关 系、文化的作用 2016·全国丙卷 T39(2)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 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启示。(10分) 文化继承和发展 的关系、科技对文 化发展的影响、文 化的传播 2016·全国丙卷 T39(3) 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 条理由。(4分) 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19)2020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2.(09浙江卷33)“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A 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 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 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3.(09福建卷31)2020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4.(08海南卷13)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D)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文化生活高考真题汇编

2011-2015年新课标I高考真题《文化生 活》部分 2012年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 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 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 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 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3年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 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 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2014年19. 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 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 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 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年20、“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

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1年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出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发展,近年来,到美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 2012年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政治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 含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政治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 考点1 文化与社会 1.(2019·江苏高考真题)“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答案】C 【解析】戏曲课间操是对传统课间操的发展,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戏曲课间操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说明人们在实践中享用文化,C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并存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氛围,而不是活跃了文化思想,B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有利于享受和传承文化,不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19·北京高考真题)“刀把楼、北京结、天梯、鹰飞倒仰……”箭扣长城因其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城楼和山崖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是明代长城最险段之一。箭扣长城的修缮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统景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②“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箭扣之美”来自时间,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 ④文化需要发展,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202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汇编(全册)

2021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 纳分析汇编(全册) 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提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提醒: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5.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6.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提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7.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提醒: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8.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提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

9.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0.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提醒: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11.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提醒: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1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提醒: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3.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醒: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4.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提醒: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15.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醒: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6.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提醒: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

《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图:赵一曼烈士家书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7北京卷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图11 《奋进》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7天津卷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8.(2017全国III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斯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5全国卷II 39)阅诚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组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

(完整版)(教师版)2015-2019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高三语文整理人:张永华组内审核人:张佳霖年级审核人:翟升军 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2019全国卷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A 解析:“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2019全国卷Ⅱ《史记·商君列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 解析:“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是商汤与周武的并称,故选B。 (2019全国卷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案:C 解析:三晋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二是指山西省。 (2018全国卷Ⅰ《晋书·鲁芝传》)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答案:C 解析: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本题中“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也错误。 (2018全国卷Ⅱ《后汉书·王涣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答案:D【“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 (2018全国卷Ⅲ《宋史·范纯礼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答案:C 【“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错误。“尹”是官的统称,“令尹”在春秋战国时相当于宰相,也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2018天津卷《白蘋洲五亭记》) 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 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 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 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答案:A【A项,“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错,应该是以叙事、描写为主,兼及议论和抒情。一说认为“本文是一篇游记”错。本文不以记游写景为主,而是因事抒发自己的见解,是一篇杂记。】 (2017全国卷Ⅰ《宋书·谢弘微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答案:B【“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2017全国卷Ⅱ《后汉书·赵熹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答案:B 【“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这是对“考”字的误解,这里的“考”通“拷”,是“拷问”之意。】 (2017全国卷Ⅲ《宋史·许将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答案:C【近侍,左右侍从的人,多指在君王身边侍从的臣子。他们的官职未必就是高的,并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