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信联盟(ITU)互联网报告系列:宽带的诞生

国际电信联盟(ITU)互联网报告系列:宽带的诞生
国际电信联盟(ITU)互联网报告系列:宽带的诞生

国际电信联盟(ITU)互联网报告系列:宽带的诞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编译

2003年9月

本文是ITU报告《宽带的诞生》的摘要。这份报告是专为ITU于2003年10月12至18日在日内瓦召开的2003年世界电信展示会和论坛所准备的。它包括图形、表格、框文及报告全文的目录。整份报告可通过网上购买或订购其印刷本。

《宽带的诞生》是“ITU互联网报告”系列报告中最新的一份。往年的报告题目包括:移动时代的互联网(2002)、IP电话(2001)、发展的互联网(1999)、以及互联网的挑战-电信与互联网(1997)。上述每份报告均可在ITU网站上购买(www.itu.int/osg/spu),价格为100瑞士法郎;报告的印刷本可从ITU销售服务部订购,联系方式如下:传真+41 22 730 51 94,电邮地址 sales@itu.int。ITU成员国和部分会员以及欠发达国家购买这些报告可享受优惠。

《宽带的诞生》全文(约130页)深入的介绍了宽带及其对全世界电信业的影响。它涵盖了最新的宽带技术和决策信息。个别国家的案例研究有助于举例说明各种情况。该报告60页的统计附表记录了全世界200多个经济体的最新实用数据。

在ITU各部门和常务秘书处的协助下,ITU的战略和政策小组(SPU)完成了这份报告。包括9个国家案例研究在内的大量原始研究是由两个专题研究小组根据ITU 常务秘书处的新计划实施的,这些研究得到ITU许多成员国的慷慨资助,其中包括日本总务省(MPHPT)和韩国信息通信部(MIC)。专题研究小组曾在日内瓦举办过题为“宽带规章制度的意义”(2001年5月)和“促进宽带发展”(2003年4月)的研讨会。详见ITU网页:www.itu.int/casestudies。

2003年ITU互联网报告《宽带的诞生》的前言

《宽带的诞生》是“ITU互联网报告”系列的第五份报告,第一份报告是1997年的《互联网的挑战》报告。《宽带的诞生》是专门为ITU于2003年10月12日至18日在日内瓦举办的2003年世界电信展示会和论坛而准备的。作为2003年电信产业的“热点”之一,宽带有望成为2003年展示会上的一大亮点。对于能大大提高世界利用信息的效率的高速及专线互连网,该份新报告调查了它们的出现过程。宽带还将

加速计算、通信和广播这三项原本截然不同的技术的整合,这是人们长期以来所期待的。

该报告的介绍性章节“宽带梦想”将阐述宽带为用户、社会和产业所能做的事。第二章“宽带技术”将介绍不同的宽带技术,以及每种宽带技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经济和网络条件下提供宽带接入。第三章“提供宽带”将考虑如何成功地向一些经济体提供宽带服务,以及一些政策如何能够推动网络的发展。第四章“使用宽带”讨论现有的和正在出现的应用,它们推动宽带与应用和内容模式共同发展,显示出对未来的最有力的保证。第五章“制度和政策方面”调查成功的宽带市场中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框架。第六章“推广宽带”则着眼于几个国家的宽带历程,这些国家的特点是普及率高且网络范围广泛,其中包括根据有关宽带的ITU国家案例研究而得出的结论。此外,本章还调查为什么应该积极地推广宽带,以及应该如何去做。第七章“宽带和信息社会”将宽带视为随处都可使用信息的社会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全部连通的好处和缺陷。统计附表包括涉及全世界206个经济体的数据和图表。图表显示的是有关宽带的原始数据和根据所选定的一些变量进行测度的相对信息。

国际电信联盟(ITU)是联合国专门的电信机构,它在信息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致力于扩大电话和新信息通信技术(例如宽带)的进步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利益。这符合ITU最高行政机构的决议(全权大使会议的101号决议 【明尼阿波利斯,1998年】),该决议号召ITU“充分把握住由于以IP为基础的服务的增长而带来的电信发展机遇”,同时ITU成员国也在号召继续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就此约定而言,ITU互联网报告是一个令人充满希望的巨大贡献。

1.宽带梦想

与大多数由技术推动的产业一样,电信领域在历史上被形容为稳定增长。通常在出现一项新技术时,这一增长会被一个偶然的向前跳跃而打断。20世纪后半期,两大创新几乎同时出现——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它们不但改变了通信的形式, 而且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鲜的动力。但是,随着这些创新达到饱和——至少在发达世界——人们正在为创新和增长的一个新波动寻找可能的推动力。

在2002年版的ITU互联网报告《移动时代的互联网》中,我们调查研究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同时到来的可能性,它们将为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移动和互联网技术的整合也可能导致这一结果,尽管这些迹象出现所需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但在此期间出现了一项新技术,它必然会为计算、通信和广播这三个逐渐整合的产

业领域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这项技术就是“宽带”,它是这份报告的主题。题目“宽带的诞生”表明一种观点,即宽带目前仍处于其增长周期的起点,其市场扩大的重要阶段将要到来。

由于宽带的性质(你必须使用它才会明白它所带来的好处),市场启动需要一定数量的用户。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享用着高速互联网连接的益处,例如,在工作单位或学校建立局域网(LAN)连接。但是通常来说,全世界每10个互联网用户中约有1个用户具有一个专用的宽带连接(参见图1, 上图)。韩国在宽带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参见图1),它在将互联网用户转变为宽带用户方面,大约领先全球平均水平三年。韩国早在2000年就达到了必需的数量,此时价格已降到每月25美元以下;自这一点向前发展的速度很快(参见图1,下图)。韩国93%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已经使用宽带。在2003年这一起点上,与11.3亿固定线路用户和11.6亿移动电话用户相比,全世界大约有6300万“宽带”用户。宽带用户享有速度在256 kbit/s到100 Mbit/s 范围内的服务。宽带用户数量在迅速增加,2002年增长了72%。数字用户线路(DSL)目前是最普遍的配置平台,接下来是电缆调制解调器、以太网局域网(LAN)、固定无线连接、无线局域网(WLAN)、人造卫星和其它技术。当前大多数用户处于发达世界。但是,经合组织的成员国无论是在服务实用性方面,还是在连接质量和每Mbit/s 的价格方面,甚至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在发展中国家,随着宽带变得越来越便宜以及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宽带的使用有助于这些国家“跃过”许多计划中提到过的传统技术。

图1 宽带的普及

宽带和互联网在世界上的应用(单位:百万)

从技术角度看每100名居民中宽带的普及情况(2002年)

来源:ITU世界电信指标数据库

2.宽带技术

术语“宽带”像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互联网连接速度一直在加快。随着技术的发展,甚至ITU推荐的速度不久后也会被认为是太慢了。”

尽管大多数人听说过宽带,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如何能够正确地定义它。宽带常常与特定的速度或服务有关,但是事实上,术语“宽带”像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互联网连接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人们实际上只能讨论宽带“目前”的状况,并依据计划或最初的发展做出假设性的推断,将来这一推断可能有结果也可能没有。

宽带一般被用于形容近期的互联网连接,它明显快于目前的拨号上网技术,但是,它不是一个特定的速度或服务。ITU标准化部门的I.113建议把宽带定义为比最初的ISDN速度更快的一种传输能力,其速度为1.5 Mbit/s或2.0Mbit/s。另外,通常认为,宽带的通信传输速度相当于或大于256kbit/s,而且,一些经营者甚至将标明

基本速度为144 kbit/s的ISDN作为“宽带的一种类型”。 在这份报告中,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义宽带,但256kbit/s通常被视为最低速度。

宽带的实际用途是开发较广泛的应用和服务,无论是通过加强现有的应用和服务,还是通过实现新的应用和服务。宽带的实用性主要依赖于现有的网络,因遗留下来的基础设施不同而异。例如,在发达国家和城市地区,以两股缠绕在一起的电缆或同轴电缆为基础的有线技术已经得到实际应用。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以无线或人造卫星为基础的其它较新的技术或许更有效和划算。长期以来,光纤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随着制度框架和支撑的制度协议的确定,文化、政治、地理、经济或其它要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无线技术在迅速地发展,但在目前的连接中,有线连接仍占绝大多数(98%以上)。在固定线路连接中,数字用户线路(DSL)和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最受欢迎(参见图2,上图)。一直到2000年,大多数宽带用户仍在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这也是北美最流行的连接方式。但是在全世界,目前ADSL占连接总量的一半以上,在亚洲和西欧尤为流行。在不易使用或不便于利用固定线路连接的地方,Wi-Fi 等大量无线技术也得到普及。《宽带的诞生》报告详细介绍了各种有线技术和无线技术,而图2中的表格则是主要技术的不同特点的纵览。

图2 宽带技术

从技术角度看宽带的普及(单位:百万)

各种宽带技术的概要

有线 速度(Mbit/s)范围 备注

ADSL(G.dmt) 8 中等 有保证的带宽,使用分配器

ADSL(G.lite) 1.5 中等 距离较长,速度较慢

SHDSL 4.6 中等 均衡,速度快

ADSL2 8 中等 无需分配器,改良的ADSL

ADSL2plus 16 中等 ADSL2增加的带宽

VDSL 52 短 高速,短距离

Cable 30 长 速度快,用户之间可实现共享

光纤 10000 长 非常快的速度,光学的

无线

802.11b(Wi-Fi)11100米 最受欢迎的,最普遍的

802.11a 54 50米 较新,较快,较高的频率

802.11g 54 100米 快,倒是与Wi-Fi兼容

802.11e 54 NA 附加了802.11a、802.11b和802.11g中没有的QoS 802.16(WiMax)70 50公里QoS,距离非常长,大都市网络

RadioLAN 10 35米 专用于无线连接

HomeRF 1 50米 被HomeRF2取代

HomeRF2 10 100米 QoS,较好的保密功能,未普及

HiperLAN2 54 150米 欧洲标准,QoS,可用于音频或视频 HiperMAN NA 50公里欧洲,与802.16a兼容

Bluetooth 1 10米 个人局域网(不是WLAN)

Infrared LAN 4 20米 只是空间相同

来源:ITU报告。

3.提供宽带

“宽带逐渐被视为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催化剂。因此,提供宽带对于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而言都是一个问题。”

在信息经济中,宽带逐渐被视为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催化剂。越来越多的经济体都注重确保其居民可以使用宽带且负担得起这一费用。在许多发达经济体中,私营部门大大推动了宽带的使用,特别是在市场中出现有效竞争的私营部门中,而且,只有当政府有必要干预市场失灵时,才会支持宽带的使用。但是,其它政府,特别是在亚洲,具有发达的国家战略,用以推广宽带、将宽带普及到地方或社会,这不属于最先通过市场力量运作得到服务的地方之列。

许多不同的公司都登上了宽带的舞台,但是在ITU的多数成员国中,现任的固定线路操作员作为占优势的供应商脱颖而出,尽管其始终不是市场中原动力。这些发达的国家常常有一个隐藏在深处的(deep-pocketed)第二实施者,向韩国电信商Hanaro或日本的雅虎BB!等现有机构发出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挑战。没有电缆网的国家或者同时具有电话和电缆网的现有机构都可使用宽带,它们通常在开发宽带方面落后于对手。

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200个经济体中有82个经济体在商业上可以利用宽带服务(参见图3,上图)。2000年以来,全球宽带数量增加了5倍,现在总量超过6000万。正如所预期的,普及率非常接近于国民人均总收入(见图3,下图),尽管韩国在这一关系中显然是个局外人。

随着宽带在技术整合和变化的时期进入市场,供应模式完全可以多样化。一些终端用户甚至在建立他们自己与其互联网服务提供者(ISP)的光纤连接。有代表性的是,这样的计划——通常包括大公司或学校和医院等公共机构——旨在避免与确定的宽带供应商的额外高速服务相关的高成本。

在这种模式下,可能会成立一个光纤协会,该协会由一些消费者组成,这些消费者个人在光纤光缆内都拥有预定数量的暗光纤线,有效地建立了分散的私人网络,然后可以与骨干网相连接。实际上,第三方专业人员可以进行安装和维护。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已经采取了这一模式, 26所学校的理事会与地区大学研究网络已经与很多供应商达成了协议。这一模式在那些希望避免商业解决方案的高成本的地方也很流行。但供应已适应实际需求,这需要市场研究来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

图3 宽带的普及

商业上可利用宽带的国家(阴影部分)(2002年)

宽带普及与国家收入之间的关系(US$ PPP)

从国民人均总收入(PPP)看每100个居民中的宽带用户情况(2002年)

来源:ITU。注:GNI =国民总收入;PPP =购买力平价,下面曲线图中省略了卢森堡公国,但是在趋势线计算中包含卢森堡公国。

4.使用宽带

“互联网使大量的新应用软件得以产生,并分布在从计算机到其它装置的各个方面。宽带加快了这一进程。”

在调查研究了宽带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开发、与以合理价格提供服务有关的挑战之后,下一个提出的问题是“利用它做什么?”简言之,就市场开发和用户而言,目前如何使用宽带?未来使用宽带的意义是什么?

互联网催生了大量的新型应用,其中包括网上冲浪、即时信息、文件共享、电子商务和电子邮件。随着宽带的出现及其连接速度的加快,开发这些服务的可能极富戏剧性,如打开交互式应用软件的通道,特别是网络游戏、虚拟现实和其它高质量的数字服务。

当宽带出现时,仍然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潜力,并努力加快促使互联网技术融入日常生活的进程。随着以数字形式利用越来越多的材料,宽带自身的发展对于知识产权和安全等问题来说具有很多意义。在技术融合时,它也会出现,以致

计算机应用正在向其它装置(移动电话、电视机等)扩散,反之亦然(例如,有关计算机的娱乐)(参见框文1)。

这份报告提供了一个现有和未来的宽带技术所需要的应用的纵览,其中包括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服务,如互联网浏览、通话服务(例如,通过宽带和互联网协议通话)、娱乐和信息提供。该报告还调查了特定公共领域的服务,其中包括电子政务、电子教育和电子医疗以及电子商务和商业应用。宽带的使用当然是与内容联系在一起的,网络内容的开发和分布模式的演变会引起相关的制度和伦理问题,并有可能阻碍宽带服务的商业化和分布。这份报告也调查了上述这些方面。

至于互联网内容,例如,已开始加大力度应对知识产权利害关系。确立的知识产权体系必须利用互联网内容,控制媒体传播的新领域。我们正在重新适应知识产权框架,但是这需要开展更多的工作和谈判。通过宽带,全球交换的内容的类型和数量大幅增加,投资也有所增加。特别是从2000年有名的Napste r案例达到高潮到免费音乐下载;因为商业娱乐产业,点对点(P2P)的网络技术已被视为是一种威胁。

随着宽带服务实现了大文件的快速交换以及整本相册甚至是整部电影的下载,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显著。2002年仅有音乐产业因数字音乐交换要求赔偿大约7%的损失,电影和软件产业所面临的景况也同样令人担忧。

框文1:日本的互联网电视和家庭网络

在宽带时代,个人计算机和个人数字助理(PDA)不是使用互联网的最终形式。自较高速网络出现以来,厂商就在开发各种各样的宽带终端,因此,仅少数的用户使用了宽带。例如,视频游戏控制板、互联网电视装置、机顶盒(STB)和家庭服务器。

日本总务省(MPHPT)最近的年度随机样本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有364万人利用游戏主机或电视机上网,尽管使用单位的准确数字还不知道。日本1999年出现了互联网电视,但是那时可利用的产品并未吸引很多消费者,但在此之后,技术有所发展,用户界面也更加完善,价格却降了下来。

索尼的无线液晶电视Airboard是初代产品之一,在投放市场的时候,它配备了达到最新技术发展水平的无线视频装置。通过过去三年的不断改进,2003年1月发布的IDT-LF3 版本更达到了顶级水平。Airboard被制造成一个无线互联网页,而不仅是视听设备。

根据IEEE 802.11b “Wi-Fi”标准,无线网速可高达11 Mbit/s。它可使人在任

何地方使用(距信号发送装置30米范围内),如在家里或公园甚至在浴室(带有一个保护罩)。人们可以看电视,同时从节目中选择视频图像打印出来或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发送出去。目前的电池寿命通常还很短,但在不远的将来有望得以改进,这些装置必定会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现今使用视频信息的方式。

机顶盒被定义为一种连接电视的装置,它可以存取各种各样的内容,其中包括按次收费。尽管机顶盒有很多可能的应用,但它还可被用于宽带内容分类。宽带用户可使用带有机顶盒的电视看宽带视频节目。例如,在日本,BB 有线电视像光线到户(FTTH)服务供应商——信息发行广域互联技术研究协会(Bbit-日本)一样,向其用户提供机顶盒。对于拥有机顶盒的用户来说,一大好处是他们可以接收到比仅有一台PC的用户质量更高的视频节目。

2002年的一个新发展是家庭服务器的出现,它包括一台综合的个人计算机、DVD,和电视等。2003年2月投放市场的夏普的个人服务器(名为HG-01S)就是一个例子。它可以连接一台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电视和其它装置。这一装置甚至使得用户不在家里也可使用家庭网络,例如通过其移动电话设置视频定时器,或者在其电脑上看录制下来的电视节目。

来源:ITU关于日本宽带的案例研究,http://www.itu.int/sgo/spu/casestudies/.

5.制度和政策方面

“市场开放本身常常不足以引发有意义的竞争。趋势仍是现有经营者占优势。”

与其它通信技术一样,宽带也引起了很多制度和政策问题。例如,政府应该管制宽带吗?什么样的政策手段最适用于促进竞争?研究似乎表明,在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建立起正确的框架的地方,宽带的发展会带来更大的进步。政府制度和方针的范围适用于培育健康的竞争,宽带经营者仍旧可以增加其服务和网络获得利润。同样地,通过颁布或修改某一限制性的规章制度,政府可以大大促进供应和需求循环。由此,一个社会获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循环显现出来。除了竞争趋势和政策以外,报告的这一部分还特别考虑制度如何能够促使新的宽带供应商进入市场,以确保市场中的公平竞争,并实现向全世界提供宽带服务。尽管趋势朝着市场自由化发展,特别是在宽带服务中,但是它仍然与全世界通信市场中的有意义的竞争的真实程度保持着重要的关系。图4(上图)表示全世界各领域之间的竞争水平。

就现有经营者而言,利用宽带的一个显著趋势是,继续在允许其与新进入者在竞争市场中占支配地位,而且历史上在移动和互联网服务等竞争市场中也确实如此。

2002年,经合组织成员国中的现有经营者控制了80%以上的宽带连接市场,而欧盟(EU)的现有经营者则控制了90%以上的宽带市场(参见图4,下图)。

这些数字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使在通信市场已经自由化的国家,市场开放本身也不足以引发有意义的竞争。当然,这会部分地反映在一些商业现实中,如有限的市场规模、经济缺乏稳定性、投资的低回报以及近期缺乏投资信心,这一切都影响到新执行者与确定的现有经营者进行有效竞争的能力。但是,它还反映出当前政府制定竞争政策的步骤。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国家来说,实施必要的政策和制度,有效地处理日益增多和复杂的竞争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政策环境一旦适合,它在商业和消费者之间就可以是动态性的,从而确定宽带市场开发的速度和方向。

图4 宽带竞争

信息通信技术市场各领域之间的竞争

在欧盟,现有经营者仍占市场最大份额。

注:ULL = 分类计价当地回路。来源:ITU世界电信规章制度数据库(ECTA)。

6.推广宽带

“一种情况是认识到推广宽带的迫切性,另一种情况则是积极且成功地参与其推广活动。”

实际上对于为什么应该推广宽带这一问题,有不止一个回答。一般水平的分析一向表明,积极推动新技术的经济,通常在运作、经济利益和技术影响方面进展得较好。宽带对此也不例外。分析还表明,消费者常常没有认识到其通过使用宽带获得的利益,并且需要使他们信服宽带的好处。

就政府而言,宽带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获得某些社会利益的一种方式。例如,在目前宽带经济占主导地位的韩国、中国和香港,电信支出占GDP的比例在过去10年里增至3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正如许多国家所经历过的,宽带还可以促进电子学习、电子保健和电子政府等公共服务的提供。

对于电信公司来说,宽带提供了一条道路可以抵消当前产业中的减速。在韩国,宽带用户平均收入(ARPU)相当于窄带用户平均收入的7倍。就消费者而言,宽带使较大范围和较富有阶层的应用成为可能,特别是此时还可以利用较高速服务。例如,在日本的一项用户调查中,70%的用户回答宽带加强了其对互联网的使用。而在冰岛,大约40个外国电视频道通过宽带网播放,大大扩宽了可利用的服务的选择范围。

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宽带带来了使用高速通信的有利条件,以及影响全世界观众的能力,这在以前只有较大的公司可以做到。宽带还通过电子工作增加了工作场所的灵活性,实现快速接入偏僻的网络。

价格或许在推动宽带需求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宽带经济体被描述为低价格——活跃的竞争和创新的定价方案的具体结果,吸引了大范围的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当价格在用户采用决定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时,至关重要的是,弄清楚降低价格的政策如何促进宽带的普及。

一种情况是认识到推广宽带的迫切性,另一种情况则是积极且成功地参与其推广活动。这就是经济体凭其经验所做的事:为可行的和不可行的情况提供有价值的解决办法。对于宽带发展和开发而言,成功要素因国家不同而异。可是,有一件事是清楚的,那就是在提高宽带的实用性及服务质量和种类方面,那些处理供应和需

求问题的国家多数已取得成功。根据最成功的宽带经济体的经历判断,抢先推广宽带的方法当然是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框文2介绍了爱沙尼亚在学校成功实施的宽带推广战略。

框文2:爱沙尼亚:虎,虎,燃烧的亮光

教育中的宽带:深远的利益

爱沙尼亚1996年启动了老虎飞跃国家计划,旨在通过将信息通信技术引入二级学校,实现飞跃性的发展。目标是达到每20名学生使用1台电脑的比例,每所学校都能上网以及所有老师都要接受基本的计算机培训。如今,该计划的大部分目标已经实现。通过这一计划,爱沙尼亚75%的学校实现宽带互联网连接,其余的学校都有拨号上网选项。63%以上的教师接受过培训,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并且已开始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教学。

对爱沙尼亚学校的IT教育和宽带接入推广的投资,是进一步促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超越了教育系统的边界。该计划吸引了数量可观的来自当地政府、私营机构和国际投资者的支持者,提升了爱沙尼亚随时代进步的名望。目前,在爱沙尼亚总人口中,有35%使用互联网,38%使用个人计算机,18%有自己的家庭计算机。而且,90%的政府机构的计算机可以上网。这些数字使爱沙尼亚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中IT应用的领先者(见下图)。爱沙尼亚的宽带普及率使其位于世界领先者之列(2002年每100个居民中有3.4个用户)。

在老虎飞跃国家计划实施6年后,爱沙尼亚的新一代人达到了大学水平,他们习惯了快速存取信息,并具备信息通信技术技能。随着这些学生的成长及其在不同生活领域继续要求快速存取信息,有关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有望实现持续迅速地增长。

来源:国际教育局(2002),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f7379033.html,; NDP 爱沙尼亚(2002),网址: http://www.undp.ee/tigerleap/2.html。

注:斜体的2002年互联网用户数据为估计值。

7.宽带和信息社会

“宽带的具体作用是实现在单一网络上的多种应用和相关的经济利益,这意味着需要更多较低成本的接入。”

数字网络和信息与21世纪的社会网络交织在一起,就每个人而言都有意义。无论我们选择怎样定义“信息社会”,都有很多无法解答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应该促进其发展,使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处于我们生活中的核心位置?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框文3着眼于信息社会构想的某段历史和形成这段历史的一些计划 。

在工业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应对一些永久被排除在地理区域和社会团体之外的人,他们被排斥在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社会边缘(例如“数字鸿沟”)。仅有技术创新,难以确保一个可持续的,以发展为主导的信息社会,应该采用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

虽然宽带仅仅是现有的众多技术中的一种,但是透过信息社会的“镜头”来看,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宽带在单一网络上实现多种应用(通话交流——例如利用宽带、互联网应用软件、电视/视频和音频应用软件进行通话)的能力;二是相关的经济收益,对消费者来说也转化为较低的成本。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进行交换及交换速度的逐步加快,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价格下降的趋势,使得世界上更多的人更易于使用信息。同时,宽带的具体特征、网络安全和伦理问题都是该报告这一部分中讨论的主题,具体的例子有,宽带如何促进或阻碍发达和发展中社会向全球信息社会转变。

在某些背景下,无线宽带可能有具体的作用。目前,“热点”(例如,在机场、饭店和咖啡馆)已演变为实现无线覆盖全部的城市地区。尽管这些计划仅仅处于最初阶段,但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已开始利用无线技术的潜能,例如发展中国家也可拥有无线局域网,这些国家常常缺乏基本的有线基础设施。正如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所指出的,“Wi-Fi正好可以在没有基础设施的地方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帮助那些国家和人民跃过电信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时代”。

虽然这是独立的计划,但是对于协调网络之间的界面和协议以及确保网络安全

来说,标准化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和产业已开始积极地从事标准化活动,其中包括通过ITU。无线电频谱的调整同研发(未来技术发展的基础)一样也需要强大的国际合作。在这些领域和其它领域,国际合作是实现信息社会任一全球构想的基本先决条件。

框文3:从技术创新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

很多计划也都制定信息社会的“构想”,重点则是培育“知识经济”,以巩固范围广泛的信息社会,这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在政策体系中运作。欧盟也制定了目标,即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和知识推动的地区。在英国贸工部(DTI)出版的白皮书中,把在本10年末建立知识经济作为优先领域。美国在这方面也很有希望,其“新经济”服务的投资持续增加,从数字技术投资中将获得持续的经济利益。世界银行在其1998/99发展报告中举了一个有价值的例子,即增加知识投资是处理知识产权和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种手段。

有关知识积累和吸收日益重要的讨论,常常受到信息通信技术迅速创新和数字网络及其应用投资逐渐增多的影响。一般认为,新技术“工具”可能有正面的社会经济结果,也可能有负面的。而且,一般都认为,对数字技术和服务的投资与正面的经济或社会福利利益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过,动员涉及知识促进增长引发的问题的利益相关者,需继续强调这些增长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技术和经济特点。

不只是工业化国家有制定信息社会构想和知识经济战略的冲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也制定了非洲信息社会计划(AISI);新加坡也有自己的“智能岛”构想,此外,南非也制定了自己的构想和战略。在“希望部”,许多专家认为,信息通信技术将为发展中世界跃过“技术时代”,赶上甚至偶尔超过工业化世界中的富有国家带来机遇 。正如https://www.360docs.net/doc/f7379033.html,热潮的突然结束限制了很多乌托邦式的梦想一样,目前的经济现实日趋理想化。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构想是,包括更多种技术开发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入当地特有文化的进步模式。

在ITU的领导下,八大工业国的数字机遇工作小组(DOT)的成立及其举办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WSIS)的决定,都是这些发展在最高层次上的重要性指标。其中大多数参与者和许多相关论坛目前都认为,社会因素同正在出现的信息社会的经济和技术动态一样重要。

2003年和2005年分别在日内瓦和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的详情,可参见网址:http://www.itu.int/wsis。除了有关高峰会及其工作文件的全部信息之

外,这一网站还提供背景资料;研究论文;全世界信息计划、信息通信技术的成功事例、兴趣小组和组织的链接;新闻材料和有关特定目标领域的具体文件。

来源:选自“信息社会的性质:工业化世界透视”,信息社会的构想(ITU, 2003)。详情可见:http://www.itu.int/visions.

8.宽带的诞生:一个新的信息时代的到来?

到2002年中期,事实上已有6000万以上的家庭和企业使用宽带,而其他人则通过网吧或在工作单位和学校使用宽带上网。据估算,全世界使用宽带网络的人数已达到3亿。一些市场预测,宽带将成为一种发展速度最快且以通信为基础的消费者服务。美国宽带的普及率达到25%,远远高于其个人计算机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见图5)。

尽管宽带的普及率整体上不断增长,但是一些经济体比其它经济体预先取得了成功。由于宽带网络配置的较高的固定费用,大多数经济体仍在致力于实现全国范围的宽带接入。虽然大量的技术可以用来提供刻度与固定电话相匹配的宽带接入,但是宽带的实用性仍然滞后——尤其是在发展中经济体。

案例研究以及ITU成员国、全世界的服务供应商和管理者(例如,参见有关印度的框文4)提供的信息都表明,依靠充足的资金投入和对用户需求以及文化经济背景的密切关注,政府和产业可以相互作用,推广并普及有益于全体的宽带。令人鼓舞的是,由于创新和技术适用于当地环境,宽带可以为更广泛地使用知识和信息服务。

图5 美国宽带普及率的增长

在达到250万用户之后,美国宽带用户的增长速度在4年里远远高于移动通信用户。

来源:ITU世界电信指标数据库。

框文4:实现印度农村宽带接入的铁路线

印度在现有信号传输电缆上的附加应用能力

在世界分布最广泛且最密集的铁路网中,印度有一条铁路在全国有8000个火车站,每站平均距离仅为8公里。印度采取了一种扩大宽带接入范围的措施,即允许胜出的固定线路服务投标人将其执照改为无线本地回路(WLL)执照,致使铁路网可用于提供互联网连接。

在2000年启动的一项计划中,铁路互联网的项目是利用现有的大约65000公里的未充分利用的电缆基础设施。这一信号传输电缆(通常以铜为主,尽管几条主要线路中使用了光纤)沿铁轨铺设,具有大量的剩余容量。它将被用于将互联网信息传输到偏远地区,而不必再铺设一个新的电缆网。

这一项目设想在每个火车站建一个专门的网吧(提供团体上网和售票服务),网吧配有联网和连接铁路电缆的计算机。接入速度视电缆网段的质量而定。铁路系统可以利用大城市的高速数字链接来连接标准电话网,还可以在各站的10公里范围内提供无线上网。

这一项目在沿连接印度南部城市Vijaywada和Guntur的铁轨40公里的小范围内实施。经印度铁路(国有)和私人投资者合作,项目第一阶段已经启动。但由于制度问题、不确定的电力供应和官方程序,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展示可能会被延期。

来源:印度铁路(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f7379033.html,;BBC (2000),印度互联网的捷径,https://www.360docs.net/doc/f7379033.html,/1/hi/world/south_asia/769635.stm。

统计附表:每100 kbit/s的宽带价格(月收入百分比居世界前30位的国家) 利用购买力平价(PPP),根据国民总收入统计

经济体 每月订费

(美元)

每100kbit/s

的价格(美元)

下载速度

(kbit/s)

100 kbit/s占

月收入的比例

日本 $24.19 $0.0926,000 < 0.01%韩国 $49.23 $0.2520,000 0.02%比利时 $34.41 $1.153,000 0.05%中国香港 $38.21 $1.273,000 0.06%新加坡 $33.18 $2.211,500 0.11%

美国 $52.99 $3.531,500 0.12%加拿大 $32.48 $3.251,000 0.14%荷兰 $51.55 $3.361,536 0.15%中国澳门 $38.34 $2.561,500 0.16%新西兰 $40.61 $2.711,500 0.16%德国 $33.93 $4.42 768 0.20%挪威 $46.16 $6.56704 0.22%丹麦 $118.89 $5.812,048 0.24%以色列 $20.40 $3.98512 0.25%奥地利 $45.20 $5.89768 0.25%斯洛文尼亚 $79.54 $3.882,048 0.26%意大利 $73.59 $6.131,200 0.29%英国 $32.59 $6.37512 0.30%芬兰 $165.89 $8.102,048 0.38%巴哈马群岛 $54.99 $5.371,024 0.40%卢森堡 $91.77 $17.92512 0.42%瑞典 $44.56 $8.91500 0.43%瑞士 $57.84 $11.30512 0.43%澳大利亚 $50.56 $9.87512 0.44%法国 $51.46 $10.05512 0.46%爱尔兰 $61.69 $12.05512 0.52%葡萄牙 $39.64$7.74512 0.54%塞浦路斯 $58.03 $9.07640 0.60%冰岛 $73.66 $14.39512 0.60%立陶宛 $12.80 $5.00256 0.61%统计附表:宽带用户居世界前30位的国家(2002)

用户总数,普及率,以及宽带用户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百分比

经济体 宽带用户

(总数) 每100个居

民中的宽带

用户

互联网用户

(总数)

宽带用户占互

联网用户总数

的百分比

韩国 10,128,000 21.310'784'678 93.9中国香港 1,009,426 14.92,374,332 42.5加拿大 3,515,000 11.25,624,000 50.4中国台湾 2,100,000 9.47,441,994 28.2丹麦 462,000 8.62,441,044 18.9冰岛 24,270 8.450,000 20.8比利时 870,000 8.41,694,384 51.3瑞典 700,000 7.82,849,000 12.5荷兰 1,170,000 7.24,500,000 26.0日本 9,092,039 7.129,562,509 30.8美国 19,881,549 6.970,000,00018.3奥地利 539,500 6.61,200,000 45.0瑞士 460,000 6.32,550,000 18.0新加坡 230,357 5.5927,00016.3芬兰 273,500 5.3950,000 5.5马耳他 17,679 4.560,00015.3德国 3,240,000 3.915,000,00014.0中国澳门 16,954 3.947,016 36.1圣基茨和尼维斯 1,700 3.64,600 37.0爱沙尼亚 45,700 3.4121,000 37.8斯洛文尼亚 56,735 2.8280,000 2.0西班牙 1,077,405 2.63,673,95911.7葡萄牙 259,491 2.55,165,057 5.0法国 1,456,000 2.48,925,000 16.3英国 1,370,000 2.313,100,000 10.5以色列 135,000 2.0956,000 4.2挪威 88,541 1.91,235,5967.2意大利 850,000 1.55,800,000…澳大利亚 283,600 1.44,600,000 6.2新西兰 43,500 1.1660,000 2.6

注:斜体数字表示2001的统计数据或最新可利用的数据。这些表格摘自《宽带的诞生》整篇报告中的ITU宽带索引。其它索引测度指标是206个经济体在宽带普及方面分别如何开展工作。对比图可用于解释调查结果。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ARPANET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同年,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当时ARPANET使用的是NCP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相互交流,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最初的NCP 协议下的ARPANET上连接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是Internet 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但在NCP 协议下,目的地之外的网络和计算机却不分配地址,从而限制了未来增长的机会。但无论如何,ARPANET成为了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Internet。可以说,最早促使互联网最初起源的推动力是冷战时期的军备角力思维。 2、TCP/IP协议的产生。 由于最初的通信协议下对于节点以及用户机数量的限制,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显得尤为重要。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

ITU官方全球电信运营商MCC+MNC列表

Annex to ITU Operational Bulletin No. 1056 – 15.VII.2014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TSB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BUREAU OF IT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bile Network Codes (MNC) for the international identification plan for public networks and subscriptions (According to Recommendation ITU-T E.212 (05/2008)) (POSITION ON 15 JULY 20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neva, 2014

Mobile Network Codes (MNC)for the international identification plan for public networks and subscriptions Note from TSB 1. A centralized List of Mobile Network Codes (MNC) for the international identification plan for public networks and subscriptions has been created within TSB. 2. This List of Mobile Network Codes (MNC) is published as an annex to ITU Operational Bulletin No. 1056 of 15.VII.2014. Administrations are requested to verify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List and to inform ITU on any modifications that they wish to make. The notification form can be found on the ITU website at www.itu.int/itu-t/inr/forms/mnc.html . 3. This List will be updated by numbered series of amendments published in the ITU Operational Bulletin. Furthermore,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Annex is also available on the ITU website at www.itu.int/itu-t/bulletin/annex.html . 4. Please address any comments or suggestions concerning this List to the Director of TSB: Union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Director of TSB 5211 730 +41 Tel: 22 5853 730 Fax: +41 22 tsbtson@itu.int E-mail: 5. The designations employed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in this List do not imply the expression of any opinion whatsoever on the part of ITU concerning the legal status of any country or geographical area, or of its authorities.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 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 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 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 ARPANET 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 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 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当时, 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 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 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 正常工作, 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 ARPANET ,进行联网的研究。同

国际电信联盟-ITU

ITU-R RS.1260-1建议书* 星载有源遥感器与其他无线电业务共用 420-470 MHz频段的可能性 (ITU-R 218/7号研究课题) (1997-2003年)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 考虑到 a)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测量土壤湿度、森林生物量,能够检测深埋地下的诸如断层、裂缝、向斜和背斜的地质结构,还能够测绘南极冰带的厚度,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质水文特性; b)安装在航空器上的实验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显示出其进行这些测量的潜力; c)这些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必须工作在500 MHz以下,才能够穿透世界各地茂密的植被和地表; d)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强调了监测森林的必要性; e)为了满足卫星地球探测业务(有源)的要求,第727号决议(WRC-2000修订版)寻求在420-470 MHz 频率范围内为卫星地球探测业务(有源)提供最多6 MHz带宽的频谱; f)目前420-470 MHz频段划分了无线电定位业务、固定业务、业余业务、空间操作业务和移动业务; g)在业余业务中,弱信号操作(包括地—月—地)工作的中心频率在432 MHz附近,卫星业余业务(包括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工作频率在435-438 MHz频段内; *注:以下主管部门—沙特阿拉伯、吉布提、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约旦、科威特、摩洛哥、毛利塔尼亚、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突尼斯和也门—反对批准本建议书。更多细节请参考有关的RA-03摘要纪录。

h)这些频段的使用构成还包括: —风廓线雷达一般使用440-450 MHz频段,一旦风廓线雷达同其他的应用不兼容时,使用420-435 MHz 和438-440 MHz频段(第217号决议(WRC-97)); —运载火箭接受安全自毁指令的接收机,工作在449.75-450.25 MHz的频段内(《无线电规则》第 5.286款),在美国和巴西其工作在421.0、425.0、427.0、440.0和445.0 MHz频率附近,在2区 的法国海外省和在印度,其工作在433.75-434.25 MHz的频段内(《无线电规则》第5.281款》; j)某些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产生在地球表面的功率通量密度值会超过为保护划分在该频段内的固定业务和陆地移动业务所允许的功率通量密度值; k)由于会对星载有源遥感器产生干扰,星载有源遥感器与风廓线雷达共用同一频段是不大可能的; l)通过有效的技术和操作手段(参照本建议书附件1中的定义),合成孔径雷达和业余业务(在1区为主要业务,在2区和3区为次要业务,但《无线电规则》第5.278款指明的除外)可以在430-440 MHz 频段内共用; m)另外,《无线电规则》第5.274、5.275、5.276、5.277、5.27、5.281和5.283款列出了430-440MHz 内的部分频段以主要业务的地位用于固定、移动通信、空间操作和/或者业余业务的国家; n)一些共用研究显示,某些被提议用于卫星地球探测业务(EESS)的合成孔径雷达能够与部分发射方式(例如FM和时分多址(TDMA))业余无线电业务共用同一频段,但是对于连续波形和单边带操作方式的业余无线电业务来说,要实现共用非常困难; o)ITU-R M.1462建议书中包含了工作在420-450 MHz频段内的无线电定位业务雷达(机载、船载和空中目标跟踪)的技术和操作性以及保护标准; p)在420-450 MHz频段内,如果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在地面雷达的视线内(也就是在雷达的可见地平线之上),会给地面空中目标跟踪雷达造成潜在的不可接受的干扰; q)某些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会被地面空中目标跟踪雷达跟踪,导致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处合成的无用接收功率电平达到其最大的功率处理容量值;

国际电信联盟

国际电信联盟立即发布 电话:+41 22 730 6039 传真:+41 22 730 5939 电子邮件:pressinfo@itu.int 网址:www.itu.int/newsroom 媒体公告 — 媒体公告 — 媒体公告 2008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注重于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残疾人 将于2008年5月15日(国际电联2008年非洲电信展期间) 在开罗举办全球庆祝活动 马上进行资格认证 2008年4月15日,日内瓦 内容: 2008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全球庆祝活动 主题: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残疾人 时间: 2008年5月15日13:00 – 15:00时,日程见www.itu.int/wtisd/ 地点:埃及开罗(开罗国际会展中心Cheops会议厅):国际电联2008年非洲电信展展址 目的:?纪念1865年5月17日国际电联的成立 ?提请人们关注将ICT机遇惠及残疾人的问题。见www.itu.int/accessiblity/?颁发2008年国际电联世界信息社会奖 ?跟进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各项活动 与会者:?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私营部门和民间团体的高层代表?2008年国际电联世界信息社会奖获奖者 ?国际电联非洲电信展的与会者和观众 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旨在纪念国际电信联盟于1865年5月17日成立。 自2005年11月信息社会世界峰会闭幕以来,每当世界日来临时,都要举办引人注目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将国际电联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奖颁发给著名的获奖者,感谢他们为建设具有包容性且更为公平的信息社会做出的贡献。今年,该奖项将重点突出那些为向残疾人提供ICT机遇而努力工作的知名人士,以配合2008年庆祝活动的主题。以往的获奖者包括格莱珉银行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教授和塞内加尔的阿卜杜拉耶·瓦德(Abdoulaye Wade)总统。 今年,包括区域性ICT展览和论坛在内的国际电联非洲电信展将在埃及开罗举办。作为特例,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全球庆祝活动将在此期间举办。将在会场对该仪式进行现场网播直播;欲知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tu.int/wtisd/。 根据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会后过去两年的传统做法,将于2008年5月13-23日在瑞士日内瓦举办围绕着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目的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有关庆祝活动和围绕着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目的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完整日程表将在国际电联网站 www.itu.int/wsis/implementation/cluster2008.html上提供。 敬请垂询我们的网站: www.itu.int/newsroom

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Agency)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最初,网络开通时只有四个站点:斯坦福研究所(SRI)、Santa Barbara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CSB)、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和犹他大学。ARPANET不仅能提供各站点的可靠连接,而且在部分物理部件受损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在网络的操作中可以不费力地增删节点。与当时已经投入使用的许多通讯网络相比,这些网络中的许多运行不稳定,并且只能在相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才能可靠地工作,ARPANET则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间互相通讯。 ARPANET的两大贡献:第一、分组交换概念的提出;第二、产生了今天的Internet,即产生了Internet最基本的通讯基础---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TCP/IP)。 1985年当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为鼓励大学与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计算机与这些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开始的时候,他们想用现成的ARPANET,不过他们发觉与美国军方打交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们决定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叫做TCP/IP的通迅协议自已出资建立名叫NSFNET的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资金的鼓励和资助,许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已局域网并入NSFNET。这样使NSFNET在1986年建成后取代ARPANET 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在九十年代以前,Internet是由美国政府资助,主要供大学和研究机构使用,但近年来该网络商业用户数量日益增加,并逐渐从研究教育网络向商业网络过渡。Internet有着巨大的商业潜力(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优势是能够实现一对多人的信息传递。(2)与专家和科研人员的网上交流与合作:通过电子布告板提出问题听取专家学者和用户各方面的建议。(3)了解商业机会和发展趋势:更多的公司通过Internet收集、调研和销售与商贸活动有关的信息。(4)远距离数据检索:查询各种商业性和专业数据库。(5)文件传输(FTP):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配合与联络:如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将设计方案直接传输给生产厂家。(6)检索免费软件:目前在Internet的公共软件里,有许多免费软件,很多公司利用这些软件来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7)研究和出版:出版商利用FTP进行文稿的传递,编辑和发行,以减少出版和时间和费用。 近几年,Internet规模迅速发展已经覆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70多个国家,连接的网络7万多个,主机达500万台,终端用户近1亿,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Internet在中国起步较晚。1986年,中国科学院等一些科研单位,通过国际长途电话拨号到欧洲一些国家,进行国际联机数据库信息检索,开始初步接触Internet。1990年,中科院高能所、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电子部华北计算所、石家庄54所等单位先后通过X.25网接入到欧洲一些国家,实现了中国用户与Internet之间的电子邮件通讯。1993年,中科院高能所实现了与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中心(SLAC)的国际数据专用信道的互连。

ITU(国际电信联盟)

国际电信联盟 工作动态ITU 网址 1.国际电信联盟( ITU )的历史 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世界各国政府的电信主管部门之间协调电信事务方面的一个国 际组织,成立于1865 年 5 月 17 日。当时有20 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一个“国际电信 公约”。 1906 年有 27 个国家代表在柏林签订了一个“国际无线电报公约”。1924 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电话咨询委员会。1925 年成立了国际电报咨询委员会,1927 年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1932 年 70 多个国家代表在西班牙马德里开会,决定把上述两个公 约合并为一个“国际电信公约”,并将电报、电话、无线电咨询委员会改为“国际电信联盟”,此名一直沿用至现在。 ITU现有 191 个成员国和700 多个部门成员及部门准成员。,总部设在日内瓦。我国由 工业和信息化部派常驻代表。ITU 使用六种正式语言,即中、法、英、西、俄、阿拉伯文。 ITU 是联合国的15 个专门机构之一,但在法律上不是联合国附属机构,它的决议和活动不 需联合国批准,但每年要向联合国提出工作报告,联合国办理电信业务的部门可以顾问身份 参加 ITU 的一切大会。 ITU的宗旨是:维持和扩大国际合作,以改进和合理地使用电信资源;促进技术设施的 发展及其有效地运用,以提高电信业务的效率,扩大技术设施的用途,并尽量使公众普遍利用;协调各国行动,以达到上述的目的。ITU 的原组织有全权代表会、行政大会、行政理事 会和四个常设机构:总秘书处,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 CCIR),国际频率登记委员会(IFRB)。 CCITT 和 CCIR在 ITU 常设机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已 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如果CCITT 和 CCIR仍按原来的业务范围分工和划分研究组,已经不能

一个互联网产品的诞生过程

一个互联网产品的诞生过程: 1.产品的定义(想法) 来源有:老板任务、竞品启示、用户反馈、生活体验、其他突发奇想等等。 产品分析包括: ?市场产品分析:了解市场、了解竞品 ?用户研究:了解用户、了解需求 之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挖掘潜在需求进行产品定位,最终形成核心价值。 即:产品分析->产品定位->核心价值 2.用户研究(挖掘需求) a.用“蘑菇心态”了解用户群,扎根蘑菇群,了解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模式 b.用户研究贯穿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为各阶段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需求:定位目标用户、目标/行为、功能需求、需求的优先级排序; ?概念设计:产品概念、信息架构; ?细节设计:流程设计、交互设计、视觉风格设计; ?开发/发布:用户的使用情况、用户满意度; ?注意需求的优先级,辨别真实需求和伪需求。 c.用户研究的方法:访谈、日记研究、参与式设计、焦点小组、卡片分类法、现场调查、可用性测试、眼动实验、网站流量日志分析、消费者数据分析、调查问卷等等。 d.研究的最终目的:搞清用户真实需求 用研需求(产品经理提出)->定性调研(访谈明确用户群、特征和需求)->定量验证(问卷为主、验证定性结论)->结论整理(可用的指导) 3.市场分析(环境、对手、自己) a.宏观环境分析 了解政策、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要素、社会与文化要素、科技要素 b.竞品分析 知彼,了解对手现状的未来策略。 找竞品(产品经理社区、36kr、虎嗅、艾瑞咨询等等) 看竞品(看定位、概念,看亮点、差异,看数据、反馈) c.能力分析

知己、了解自身能力,把握竞争机遇。 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4.产品定位(核心价值) 产品定位五步法: a.目标市场定位 b.产品需求定位 c.产品测试定位 d.差异化价值点定位 e.营销组合定位 5.产品规划(GPA路径管理、微创新) 根据用户需求和商业目的,把纷繁的功能点进行梳理,规整出产品的走向,确定版本的节奏。产品规划的方法: 6.体验设计 通过设计产品的交互机制来影响用户的体验。 a.首先要可用:稳定、功能完善 b.易学、易用、可用性好 c.界面看上去令人愉悦:恰当、高质量的视觉风格 d.营造一个整体的品牌体验

20101126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互联网基础知识 主讲人:杨春明 第一节互联网发展史 一.Internet 的起源和发展 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ARPAnet称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 ◆它是Internet 的主干网,它为Internet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Internet 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 的商业化。 1983年ARPAnet 分裂称为两部分: ARPAnet和存军事用的MILNET. 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对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NSFnet 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 而称为了Internet 的主干网。 NSF 指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它建立的网站NSFnet。 NSFnet对Internet 的最大的贡献是使Internet 全向社会开放。 二.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1.关于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 我国已建成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 ChinaPAC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 2.关于中国Internet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试验阶段(1986~1993) 第二个阶段起步阶段(1994~1996) 第三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97~至今)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化工程进入互联网,实和Internet的TCP/IP 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有互联网的国家。 3 Internet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Internet的发展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和商业网三个阶段。 ●Internet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 施。 ●信息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 标志之一。 Internet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电信联盟

国际电信联盟 ITU-T 国际电信联盟 电信标准化部门 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 2008年,约翰内斯堡 第 67 号决议–成立词汇标准化委员会 i

前言 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从事电信领域工作的联合国专门机构。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是国际电联的常设机构,负责研究技术、操作和资费问题,并发布有关上述内容的建议书,以便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电信标准化。 每四年一届的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WTSA)确定ITU-T各研究组的课题,再由各研究组制定有关这些课题的建议书。 ITU 2009年 版权所有。未经国际电联事先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手段复制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

第67号决议 成立词汇标准化委员会 (2008年,约翰内斯堡) 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2008年,约翰内斯堡), 认识到 a) 全权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在同等地位上使用国际电联的六种正式语文的第154号决议(2006年,安塔利亚),就如何在同等地位上使用六种语文向理事会和总秘书处做出指示; b) 国际电联理事会有关将各语文的编辑工作集中于总秘书处(大会和出版部)的决定要求各部门仅提供英文版的最终文本(这亦适用于术语和定义), 考虑到 a) 对国际电联特别是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的工作而言,继续与其他相关组织联络,实现术语及定义、文件的图符、字符和其它表述方式、测量单位等的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 b) 由于在2005年年底时已冻结了有关术语和定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涉及一个以上ITU-T研究组时,在术语和定义方面达成一致或更新现有的SANCHO数据库存在一定的困难; c) 仍有必要公布ITU-T工作使用的术语和定义; d) 通过有效协调和落实ITU-T研究组和ITU-T其它相关组在词汇和相关主题方面所开展的所有工作,可避免不必要的或重复性工作; e) 术语工作必须以编篡国际电联正式语文电信综合词汇表为长期目标; f) 广泛宣传和普及国际电联开展的与术语相关的工作(包括术语和定义)至关重要; g) 通常词汇和术语表并不直接提供给对ITU-T某出版物感兴趣的用户; h) 国际电联《组织法》和《公约》的附件中已包含定义; i) 在国际电联内部,特别是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之间在通用术语和定义的使用上避免误解非常重要; j) 过去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在术语和定义方面开展的工作成绩显著, WTSA-08 –第67号决议1

4G网络起源及发展历程

至古到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交流。从古代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书、快马驿站,到现代的书信电报、电话网络。通信的方式、速度、强度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更高更快更强同时成为了通信的标准。现在的3G,即将来临的4G,就是指第三代无线通信,第四代无线通信,为了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通信目的,技术更新更快。 1G网络,就是第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它采用了频率调制,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NMT 和AMP S等。 NMT于1981年投入运营。移动电话(NMT)是符合第一代通信技术的标准的一种技术,它主要应用于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 PS),AM PS在无线传输中采用了频率调制,还在美国建立了公共交换电话网,给人们使用。其它还包括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 ACS)以及日本的JT AGS,西德的C-Net z,法国的Ra di oc om 2000和意大利的RTMI 等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2.4kbit/s。由于1G无线系统在设计上只能传输语音流量,并受到网络容量的限制,它不能够满足向人们普及的需要,因此现在已经被淘汰,不再使用了。 随着1G的淘汰,2G网络,即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移动通信网从80年代到90年代,短短的二十年时间,迅速地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向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很快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代替了1G。代表为GSM,即Gl 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 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GSM是世界上主要的蜂窝系统之一,是2G的主流技术,数据速率为9.6kb/s。GSM80年代兴起于欧洲,1991年投入使用。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到了2001年,在全世界的162个国家已经建设了400个GSM通信网络。G SM不仅提供标准化的列表和信令系统,还开放了一些比较智能的业务如国际漫游等。GS M手机就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用的手机,它提供了一个智能卡,我们称之为SIM卡,并且机卡可以分离,这样我们在使用时,在更换手机并且定制个人信息这方面都十分便利了。但GSM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在网络用户过载时,就不得不构建更多的网络设施。 为了解决2G网络的问题,无线通信技术在发展中出现了过渡的 2.5G技术。2.5G是基于2G与3G之间的过渡类型,是一种基于G 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代表为GP RS (General Packet Ra di oServic e) ,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2.5G的主流技术。理论最高数据速率为171.2kb/s,比2G在速度、带宽上有所提高,可使现有GSM网络轻易地实现与高速数据分组的简便接入。 随着技术的进步,3G网络在人们的期待中逐渐来临。3G表示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即面向高速、宽带数据传输,是泛称能够将语音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可能的增值服务将包括图像、音乐、网页浏览、电话会议以及其他一些信息服务。最高可提供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主流技术为CDM A技术。 3G网络和现在网络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可以提供基于高速分组数据的丰富的多媒体业务。至于普通通话,和现在的网络是基本相同的。3G有三大制式,G SM升级后的WCDMA,CDMA 升级后的CDM A2000,以及我国自主开发的TD-S CDMA。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其号段为157。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 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而后,中国联通、电信也发布了不同的3G品牌。 到现在,3G已经大量的投入了使用。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将更加广泛的适应广大人群的使用,在人群之中普及。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不少享受。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 4G 开始兴起。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 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在业务上、功能上、频带上都与第三代系统不同,会在不同的固定和无线平台及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运行中提供无线服务,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更接近于个人通信。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可把上网速度提高到超过第三代移动技术50倍,可实现三维图像高质量传输。4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级数要比3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级数高一个等级,对无线频率的使用效率比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统都高得多,且抗信号衰落性能更好。 4G还包括高速移动无线信息存取系统、移动平台技术、安全密码技术以及终端间通信技术等,具有极高的安全性,4G终端还可用作诸如定位、告警等。4G较3G有了很大的发展,能更好的适应个人应用,和快节奏的生活,且功能更加强大,应用更加广泛,更安全。 4G网络是第四代通信技术,他结合了3G的优点,拥有更快的速度,更齐全的功能,是将来人们理想的科技用品,现在已经有部分投入实验和应用,相信我们不久的将来将会使用上4G 手机,4G网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ITU(国际电信联盟)

国际电信联盟 工作动态ITU网址 1.国际电信联盟(ITU )的历史 国际电信联盟(ITU )是世界各国政府的电信主管部门之间协调电信事务方面的一个国 际组织,成立于1865年5月17日。当时有20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一个“国际电信 公约”。1906年有27个国家代表在柏林签订了一个“国际无线电报公约”。1924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电话咨询委员会。1925年成立了国际电报咨询委员会,1927年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1932年70多个国家代表在西班牙马德里开会,决定把上述两个公 约合并为一个“国际电信公约”,并将电报、电话、无线电咨询委员会改为“国际电信联盟”, 此名一直沿用至现在 ITU 现有191个成员国和700多个部门成员及部门准成员。,总部设在日内瓦。我国由 工业和信息化部派常驻代表。ITU使用六种正式语言,即中、法、英、西、俄、阿拉伯文。 ITU是联合国的15个专门机构之一,但在法律上不是联合国附属机构,它的决议和活动不 需联合国批准,但每年要向联合国提出工作报告,联合国办理电信业务的部门可以顾问身份 参加ITU的一切大会。 ITU 的宗旨是:维持和扩大国际合作,以改进和合理地使用电信资源;促进技术设施的 发展及其有效地运用,以提高电信业务的效率,扩大技术设施的用途,并尽量使公众普遍利

用;协调各国行动,以达到上述的目的。ITU的原组织有全权代表会、行政大会、行政理事 会和四个常设机构:总秘书处,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国际无线电咨询委 员会(CCIR ),国际频率登记委员会(IFRB )。CCITT和CCIR在ITU常设机构中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已 CCITT和CCIR仍按原来的业务范围分工和划分研究组,已经不能 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如果 准确地反映电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客观要求。1993年3月1日ITU第一次世界电信标准大 会(WTSC-93 )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隆重召开。这是继1992年12月ITU全权代表大会之后 的又一次重要大会。ITU的改革首先从机构上进行,对原有的三个机构CCITT、CCIR、IFRB 进行了改组,取而代之的是电信标准部门(TSS,即ITU-T )、无线电通信部门(RS,即ITU-R )和电信发展部门(TDS,即ITU-D )。这在ITU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ITU新机构的诞生。 2. ITU 高级管理人员 目前,ITU的高级管理人员为: 秘书长:Mr. Hamadoun Tour e(马里) 副秘书长:Mr. Houlin Zhao (中国) 无线电通信局(BR)主任:Mr. Valery Timofeev (俄国) 电信发展局(BDT)主任:Mr. Sami Al-Basheer(沙特阿拉伯 电信标准局(TSB)主任:Mr. Malcolm Johnson(英国) 3. ITU 的组织结构图

互联网起源和发展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互联网起源和发展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 )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为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从这以后,主要基于主机架构的低速串行连接,提供应用程序运行、远程打印和数据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开发能够抵抗核打击的计算机网络,资助建立了一个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名为ARPANET,就是今天互联网(Internet)的最早雏形。 1971年,位于美国剑桥的BBN科技公司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Tomlinson)开发出电子邮件。此后,ARPANET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73年,TCP(传输控制协议)正式投人使用;1981年,IP(互联网协议)投人使用;1983年,TCP八P协议正式被集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UNIX 版本中,该网络版适应了当时各大学、机关、企业强烈的网络需求。随着免费发放的UNIX操作系统的广泛使用,TCP八P协议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同年,ARPANET宣布将把过去的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新 协议TCP八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过渡。随着越来越多厂家的加人和支持,TCP八P协议成为将大大小小分散于各地的网络连接起来的纽带。 伴随着这张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网络的成长壮大,TCP八P协议也就成为既定事实上的世界标准,IP网络逐渐成为当代乃至未来计算机网络的主流。 1988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生史蒂夫·多那(Steve Dorner)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Eudorao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Web),以及极其简单的网络浏览器(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 ark A 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 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scape Navigator 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根据Miniwatts Marketing统计资料,到2007年3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超过11亿,占全部人口总数的17.眺,其中:北美地区人口占全球人口的5 .1%,但其互联网用户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19.酬;欧洲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2.观,但其互联网用户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27.啊;虽然亚洲人口占全球人口的56.5%,但其互联网用户却仅占全球互联网用户 总数的37.2%。从增长率来看,自2000年至今.全球互联网用户增长很快.平均增长率高达225%,亚洲互联网的用户增长率超过了平均水平,达到282 . l%。如表1-1所示。根据200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见图1-1 ) )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 .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比2006年年末新增了2 500万网民;与2006年同期相比,网民数一年内增加了3 900万人,中国网民年增长率达到31.观。

阐述互联网的诞生、普及和未来发展趋势

阐述互联网的诞生、普及和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Internet并非某一完美计划的结果,Internet的创始人也绝不会想到它能发展成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在Internet面世之初,没有人能想到它会进入千家万户,也没有人能想到它的商业用途。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 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联通。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 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当前的时代是信息科技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超乎人们的想象。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谈到互联网的普及,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