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1测量系统使用手册

银河1测量系统使用手册
银河1测量系统使用手册

莱卡TCA2003测量机器人操作手册

TCA2003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操作手册 王海滨刘朋俊 (黄委会设计院测绘总队,郑州450003) 一、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得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电子工业得迅速发展,带动新型得精密电子测量仪器不断出现,为测绘行业提供了新得技术与方法。随着精密电子仪器得出现,变形监测也出现了新得变革与发展。工程测量常规得经纬仪与电磁波测距仪已经逐渐被电子全站仪所替代,电脑型全站仪配合丰富得软件向全能型与智能型方向发展,形成了TPS(Totalstation Position System)系统。带电动马达驱动与程序控制得TPS系统结合激光,通讯及CCD技术,可以实现测量得全自动化,集自动目标识别、自动照准、自动测角、自动测距、自动跟踪目标、自动记录于一体得测量系统,该系统可自动寻找并精确照准目标,在1 s内完成一目标点得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目标点进行自动观测,配合内处理软件,可以实现变形监测内外业一体化、全自动化,被称为测量机器人。 二、系统得构成及附件 2.1硬件构成 主机、GPH1单棱镜、GZT4觇牌、内置GEB87电池、GEB71备用电池、数据及电源电缆、SRAM存贮卡(512K)、GST20脚架、GDF21基座、背带、仪器箱。 2.2软件构成 2、2、1 系统软件(Syytem Software)包括所有得基本功能;

2、2、2 随机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支持特殊得应用测量; 2、2、3 机载Inspector V1、0数据采集软件。 2、2、4 变观准备应用软件 三系统得特点与优点 3.1 TCA2003得精度及功能特点 ?TCA2003标称测角精度0、5秒,测距精度(1mm+1ppm*D)(D为被测距离),测程范围:在一般条件下,单棱镜可达2500米,三棱镜可达3500米。TCA仪器由马达带动,在望远镜中安有同轴得自动目标识别(ATR1)装置,采用内置得ATR1发射激光束,经过反射后由内置得CCD像机接收,相对于CCD像机中心点位置被计算,其偏移量被用来控制仪器马达,转动仪器以便精确照准棱镜,并可对水平角与垂直角进行改正。 TCA2003测量机器人在望远镜中安有同轴自动目标识别装置ATR(Automati cTarget Recognition),能自动瞄准普通棱镜进行测量。 ?内置得ATR与望远镜同轴安装,并向目标发射激光束,返回得激光束被仪器中得CCD相机捕获从而计算出反射光点中心得位置,驱动马达步进到棱镜得中心位置,并对水平角与垂直角进行改正。 垂直轴里安有激光对点器,投在地面上得红色激光点使仪器对中更加容易。?可采用电子气泡精确整平仪器,将用图形与数字显示垂直轴得纵、横向倾斜量。 可向仪器内部得Flash存贮器装载应用软件,并独立运行于仪器上,数据存贮在SRAM存贮卡上,外业不需要笔记本电脑即可控制仪器与存贮数据,降低了该系统得成本。 可以自动进行气象改正、折光改正、加乘常数改正、克服气象代表性误差。3.2机载Inspector V1、0软件得功能及特点 机载Inspector软件得作业模式与限差控制就是按照我国现行得有关规范要求,可进行边角网、测边网、测角网与极坐标网得全圆多测回作业。 机载Inspector软件独立运行于仪器上,不需要附加额外得笔记本电脑与电源、电缆等外部设备。 Inspector软件就是充分利用了徕卡高智能、高精度TCA型全站仪电子计算、马达驱动及目标自动识别、照准、跟踪等各项高科技自动化性能,根据大

MSA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doc 204页)

内部资料严禁翻印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版权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版权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 (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 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如果不知如何与有关的SQA部门联系,在顾客采购部的采购员可以提供帮助。 MSA工作组衷心感谢: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总裁Tom Sidlik、福特汽车公司Carlos Mazzorin,以及通用汽车公司Bo Andersson的指导和承诺;感谢AIAG在编写、出版、分发手册中提供的帮助;感谢特别工作组负责人Hank Gryn(戴姆勒克莱斯勒)、Russ Hopkins (福特)、Joe Bransky(通用),Jackie Parkhurst(通用(作为代表与ASQ及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国际ASTM)的联系。编写这本手册以满足汽车工业界的特殊需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于2002后取得了本手册的版权和所有权。如果需要,可向AIAG订购更多的本手册,和/或在得到AIAG的许可下,复制本手册的部分内容,在各供方组织内使用。(AIAG联系电话:248-358-3570)。 2002年3月

硬度测试系统操作手册

显微硬度计及图像测量系统 显微硬度计电脑操作手册 显微硬度计对于研究金属组织,产品质量管理及出具商品证明资料均是不可欠缺的试验机。对于精密机械类的小零件,金属组织及表面硬化层、电镀层等可对被限定的微小部分进行测定,并且对被测部分基本上没有损伤,具备了极高的测定可靠性。

此测量分析软件特点 可以作连续加载后连续读取压痕的连续试验,并且可以进行每次加载荷和每次读取压痕的逐次实验。采用了观察方便的ccd摄像头、视频线或USB接口的数码摄像头,可在显示器上直接观察测量压痕,用鼠标测量精确度高。对于设定试验条件,显示结果等均可清楚快捷地操作及显示。通过测量软件,可用计算机进行操作方便,实现单点测量可随机测量多点、统计测量数据,任意设定两点或多点测量点的间距作渗层深度测量可沿X或Y两个方向测量、统计测量数据,根据用户输入的判定值(如550)自动计算硬化层深度.统计演算、换算、显示曲线、判断是否合格等.可测量零件长度图形保存打印。

操作手册 一、软件系统 1、主机系统:32或64位系统主机,Windows2000、Windows xp、Windows7软件平台,全中文操作界面,支持彩色打印 机输出。 2、 1024×768分辨率显示器32位彩色显示器 二、操作说明 (一) 系统界面介绍

该界面主要由7部分组成,左部为图形显示工作区和测量数据显示区。该部分显示所摄取的压痕,以手动/自动采集时用于点取。除这两个区域外右部分为 A:功能区 1.手动测量(推荐):此按钮用于切换是否测量压痕对角线。

2.打开图片:可将原来保存的图形读出,以便观察或重新进行测量分析。 3.图像保存:可将目前正在显示区显示的图形保存起来(保存图像时可选择图像的格式),以便将来观察和分析。 4.动态采集:可由静止状态切换为活动状态。 5.图像静止:此按钮可让活动的图像静止,以便测量。6.放大镜:打开后会出现一个数码放大的窗口,以便更精确测量。 7.图像设置:可调整显示区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亮度等数据。 8.修改:按此键后可修改正在测量的四条刻线位置,修改方法为:wsad四个键分别代表上下左右四条刻线,‘-’和‘=’两个键代表的是移动方向。如果要移动右边的线就先按‘d’键,再按‘-’和‘=’移动至正确的切线位置。 B:硬度换算功能区

BMS电池管理系统使用说明书user's guide of BMS

BMS电池管理系统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使用说明书 User’s Guide 上海妙益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hanghai Mewyea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目录 1 概述Introductio (4) 2 特点Features (4) 3 系统构成Composition of System (5) 4产品命名规则Package Information (5) 4.1终端模块Terminal Modules (5) 4.2中控模块Central Module (6) 4.3集成模块Integral Module (6) 4.4显示模块Display Module (6) 4.4.1组合仪表Dashboard (6) 4.4.2液晶显示器LCD Display (7) 5 技术参数Parameters (7) 5.1终端模块 (7) 5.1中控模块 (7) 5.3集成模块 (8) 5.4显示模块Display Module (8) 5.4.1组合仪表Dashboard (8) 5.4.2液晶显示器LCD Display (8) 6 安装Installing (9) 6.1终端模块Terminal Module (9) 6.1.1 DX201, DX101 (9) 6.1.2 DX202,DX102 (9) 6.2中控模块Central Module (10) 6.3集成模块Integral Module (10) 6.4显示模块 (10) 6.4.1仪表 (10) 6.4.2 液晶显示器 (11) 6.4.2.1 XS201-70,XS101-70 (11) 6.4.2.2 XSQ201-35,XSQ101-35 (12) 7配线(Wiring) (12) 7.1终端模块Terminal Module (13) 7.1.1 DX201-12, DX101-12 (13) 7.1.2 DX202-8, DX102-8 (14) 7.1.3 DX203-20, DX103-20 (15) 7.2中控模块Central Module (15) 7.3集成模块Integral Module (17) 7.3.1 DKX201-8, DKX101-8 (17) 7.3.2 DKX201-16, DKX101-16 (18) 7.3.3 DKX201-20, DKX101-20 (19) 7.4显示模块Display Module (19) 7.4.1仪表Dashboard (19) 7.4.2 液晶显示器LCD Display (20)

冰箱测试系统使用说明书

冰箱测试系统使用 说明书 1

冰箱测试系统使用说明书

第一章,设备框图 1.1计算机局域网图:由服务器、交换机、登录验关电脑、后台查询 电脑、返修查询电脑、静态抽检电脑构成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动态测试子系统框图:

1.3,静态测试子系统框图:

第二章,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为XX公司设计、制造的专用冰箱制冷性能检测系统,系统能够在线检测220v/50Hz、冰箱制冷性能,系统检测项目为:冰箱制冷温度(箱内4路,管路2路,)、冰箱的有效功率、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检测工位:动态120个、静态40个;整个系统分为3部分,⑴计算机局域网。⑵动态测试子系统。⑶静态测试子系统。 2.1计算机局域网。采用5台计算机、1台服务器、一个交换机组成 一个小型局域网进行数据管理。 1台测试系统应用服务器,负责整个计算机局域网的文档管理。 1台动态验关计算机,负责动态子系统的登录和验关,以及动态 163个测试盒的数据采集处理。

1台静态计算机,负责静态测试房60台测试盒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1台后台管理计算机,进行冰箱标准建模、查询、统计等; 1台维修计算机,负责维修工位的信息采集管理 1台入库计算机,负责入库的冰箱数据采集管理。 2.2动态测试子系,包括163个能够采集冰箱性能参数并与动态基站 进行无线数据交换的测试盒,一个无线电的数据收发基站,1个 在登录位置的光电开关,1台有2个显示器的验关计算机。 2.3静态测试子系统,包括60个能够采集冰箱性能参数并与动态基站 进行无线数据交换的测试盒,一个无线电的数据收发基站,1台静态计算机 第三章,动态测试子系统 3.1动作流程 如图所示,动态测试过程流程图如下:

BMS电池管理单元用户手册

电池管理单元BMU-L3224 用户手册

1 功能简介 1.实时监测单体电池的电压、温度; 2.实时计算单体电池的SOC、SOH; 3.模块具有主动无损均衡,提高电池组的一致性,有效延长了电池寿命; 4.模块具有干接点输出,可现场报警或控制; 5.模块具有CAN和RS485通讯接口,实时上送数据和告警信息,达到远程监控电池组; 6.模块化设计,方便安装、使用及维护,且模块间相互隔离、可靠性高。 2 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额定规格 备注 模块供电电压 DC24V±15% 最大供电功率 5W 均衡供电电压 DC24V±15% 均衡供电功率 25W 电池监测节数 24节 单台最大支持 电压检测范围 1.0~5.0V 电压检测精度 ±5mV 温度检测数量 24个 单台最大支持 温度检测范围 -20~85℃ 温度检测精度 ±1℃ 电池均衡方式 充放电无损均衡 电池均衡电流 2A±0.2A

输入绝缘电阻 ≥10MΩ,1000VDC 数据通讯接口 RS485,CAN 各1路 通讯波特率 9600bps,500Kbps(默认) 干接点输出 2A@250VAC/30VDC 2路 尺寸及重量 370×206×44(mm)/2.5Kg 安装方式 机架、壁挂 3安装接线说明 3.1安装尺寸图 尺寸图 3.2设备端口定义

端口 端口说明 功能描述 线束推荐 Balanced Power 均衡电源接口 给模块均衡提供外部电源, 接24VDC 1方铜芯线 BI24~BI13- 13~24节电池均衡接口均衡线接电池极柱 0.5方铜芯线BI12~BI1- 1~12节电池均衡接口 均衡线接电池极柱 0.5方铜芯线BV24~BV0 1~24节电池采集接口 采集线接电池极柱 0.5方铜芯线注:BI1-和BV0指该电池组的电压最低点。 端口 端口说明 功能描述 线束推荐 Temperature 温度接口 接NTC温度探头 0.5方平行线 DIP 6位拨码开关 设置模块站址及其他功能 CAN CAN通讯口 通过CAN总线接监控主机 0.3方屏蔽双绞线 250Kbps 通过RS485总线接监控主机 0.3方屏蔽双绞线 RS485 RS485通讯口 9600bps DO1、DO2 干接点输出接口 开关量输出,如干接点报警 1方铜芯线 Power Supply 供电电源接口 为模块提供工作电源, 接24VDC 1方铜芯线 3.3设备接线说明 (1)电池配置: 模块采集部分由4片采集IC组成,支持的常用电池节数配置如下: 采集IC 电压采样线 第1片 BV0~BV6 第2片 BV7~BV12 第3片 BV13~BV18 第4片 BV19~BV24 电池节数 接线方式 第4片 第3片 第2片 第1片 24 6-6-6-6 6 6 6 6 23 5-6-6-6 5 6 6 6 22 5-5-6-6 5 5 6 6 21 5-5-5-6 5 5 5 6 20 5-5-5-5 5 5 5 5 19 4-5-5-5 4 5 5 5

蓄电池使用手册

湖北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蓄电池使用手册 第一章基本知识 安全防护 防护:操作安装蓄电池需佩戴防护眼睛。 防短路:避免金属工具和导线同时接触正负极,以防止短路。 防爆:蓄电池在充电、搬运或震动过程中会产生易爆气体,并从排气孔中排出。环境中氢气浓度超过4%. 遇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故需保持环境通风,严禁明火。 蓄电池在充电时严禁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搬动或挪动电池;刚充电完毕的电池禁止附近有明火和撞击及摔置。 防酸:蓄电池内的液体为稀硫酸,需小心搬运,垂直放置,防止硫酸溢出。如皮肤接触硫酸,需立即脱去受污染衣物,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眼睛接触硫酸,需立即用干净的清水冲洗至少2分钟后立即就医;如意外吞食硫酸,立即饮用大量的清水和牛奶,必要时就医。 两极断开及连接顺序 断开:先负后正 连接:先正后负 心法诀窍:任何情况下避免负极单独连接蓄电池! 蓄电池的运输 运输过程中避免过度颠簸、避免撞击 运输环境避免高温(不超过45℃)。 蓄电池不可以倒置或斜置。 搬运时蓄电池避免倾斜超过40度角,以防止酸液从排气孔中流出 蓄电池存储 叠放:蓄电池叠放层次不超过6层,层与层之间要求增加软质绝缘隔离板,严禁挤压,以防蓄电池外壳变形破裂。 环境:高温(≥45℃)会导致蓄电池自放电和电解液中散发加快。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存放蓄电池,并保持通风。 库存:对蓄电池的库存管理,需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以防止蓄电池因存储时间过长而失效,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补充电:请定期检测蓄电池,如电压小于12.4V或电眼变黑,必须进行一次完全补充电。 故障名称的解释 硫化:电池6个单格中正极板表面呈黄色或黄白色(正常为棕褐色),板栅酥脆,解剖电池见正负极板活性物质坚硬结实,一折就断,电压明显低于标准,且不能检出其它故障。 电解液污染:加入杂质(铜、铁、氯、锰等)不符合要求的电解液或杂质超标的补加液(如以塘水.河水. 井水.溪水.田水.自来水.饮用矿泉水等作为电池的补加液)。会出现极板、隔板出现异常颜色,有时会有异味产生。 寿命到:电池出厂日期至退回公司的日期超过公司规定的时间,加水帽发黑,池壳色泽变暗,明显陈旧,池壳底部活性物质脱落较多,隔板变黑(炭化),电液混浊,板栅腐蚀。 用户损坏:端子烧损,电池槽盖非制造质量原因引起的爆裂,使用不当造成的电池槽盖损坏,用户更改端子的形状,恶意的损坏电池的极板、隔板、汇流排、铅件等。 过充电:电池壳盖上附有铅沉积物,隔板变黑(炭化)、有高温变形收缩现象;电解液面降低于水位线以

XXX软件用户手册

XXX软件用户手册 (软件版本:FMS2.1)

目录 用户手册 (3) 概述 (3) 功能特点 (3) 系统要求 (3) 软件安装 (3) 硬件安装 (4) 请用户在阅读本手册及操作本软件前先详读《RTS-8型四探针测试仪》

用户手册 因有的概念跟理论要了解后,阅读此手册和使用本软件时更容易理解、操作。 概述 RTS-8型四探针软件测试系统是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拥有友好测试界面的用户程序,程序操作直观易用。测试程序在计算机与RTS-8型四探针测试仪连接的状态下,通过计算机的并口实现通讯。 测试程序控制四探针测试仪进行测量并采集测试数据,把采集到的数据在计算机中加以分析,然后把测试数据以表格,图形直观地记录、显示出来。用户可对采集到的数据在计算机中保存或者打印以备日后参考和查看,还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输出到Excel中,让用户对数据进行各种数据分析。 功能特点 可以选择进行手动测量或者是自动测量; 对可疑测量点的数据进行重测; 详细记录被测试材料各种参数,结合测试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以直方图形式统计分析数据; 打开、保存、打印测试数据; 把测试数据导出到Excel中进行更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 系统要求 请确定你的电脑是IBM PC兼容型并具备以下最低的系统要求: Intel兼容586DX-500MHz中央处理器或者更高; 一个IEEE-1284标准并行通讯端口; 显示卡分辨率支持1024*768模式; 软件安装 本软件可安装在Win98、Win2000、XP操作系统上。请按以下步骤进行安装。 1.将四探针软件测试系统的安装光盘放入光驱中,执行光盘目录下的【Setup.exe】进行安

锂电池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1.ABMS-EV系列电池管理系统 概述: ABMS-EV系列锂电池管理系统应用于纯电动大巴、混合动力大巴、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层级设计,严格执行汽车相关标准,硬件平台全部采用汽车等级零部件,软件符合汽车编程规范。 2、ABMS-EV01电池管理系统: 2.1)概述: ABMS-EV01系列锂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低速电动车,物流车,环卫车等,采用一体化设计,集电池电压温度检测,SOC估算,绝缘检测,均衡管理,保护,整车通信,充电机通信,及交流充电桩接口检测为一体,结构紧凑,功能完善。 2.2) 选型号说明: 2.3)技术参数: 2.4)产品外观:

3、ABMS-EV02电池管理系统: 3.1)概述: ABMS-EV02系列锂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电动叉车,电动搬运车等快速充放电场合,采用一体化设计,集电池电压温度检测与保护,SOC估算,均衡管理,通信等功能。 3.2) 选型号说明: 3.3)技术参数:

3.4)产品外观:

4、ABMS-EV03电池管理系统: 4.1)概述: ABMS-EV03系列锂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电动叉车,电动搬运车等需要快速充放电场合,采用一体化设计,集电池电压温度检测,SOC估算,均衡管理,保护,通信,LED电量指示,制热,制冷管理,双电源回路设计,充电机,车载电源独立供电。 4.2) 选型号说明:

4.3)技术参数: 4.4)产品外观: 5、ABMS-EK01电池管理系统:

5.1)概述: ABMS-EK01系列锂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采用软硬件多重冗余保护等,充电MOS控制,放电继电器控制,实现慢充快放,一体化设计,集电池检测,SOC估算,保护,通信为一体。 5.2)选型说明: 5.3)技术参数: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说明书模板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说明 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 院、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专业: 班级: 完成时间: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电力电子设备的更新速度更是突飞猛进, 然而传统的能源煤, 石油, 天然气的储量却在日渐减少, 这样带来的能源问题就引起了广大用户的关注, 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越来越被称为了生活得必须品,能源的减少引发了汽车动力的改革, 而以电能代替传统的汽油的汽车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 它污染小, 对周围的影响也小。电动汽车的主要特色就是它的电池工程, 而对电池的管理系统也就成了试下研究的热点。电池管理系统作为电动汽车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对电动车的电池管理, 充放电控制, 电池监控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拟以中国长安纯电动汽车的设计要求和主体设计规划为蓝本, 设计一款以单片机作为主要控制器的电池管理系统, 实现对电池的综合检测管理的设计。主要包括电压检测、电流检测、充电检测、放点检测, 并针对性的设计外围CAN总线接口电路, 以方便上级控制系统和我们设计的电池管理系统有机结合。 关键字: 电动汽车, 充电管理, 锂电池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updating speed of power electronic equipment is advancing by leaps and bound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energy of coal, oil, natural gas reserves but in dwindling, energy problem has caused attention of the majority of user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 more and more vehicles is known to life necessities, energy reduction caused by the reform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and the electrical energy takes the place of the traditional gasoline car went into people's field of vision, it little pollution, influence on the surrounding is small. The main feature of electric car is its battery engineering, and 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the study.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attery management, charge discharge control, battery monitoring and so 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China Changan pure electric vehicle design

测量系统分析MSA手册教材

内部资料严禁翻印 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 (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 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如果不知如何与有关的SQA部门联系,在顾客采购部的采购员可以提供帮助。 MSA工作组衷心感谢: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总裁Tom Sidlik、福特汽车公司Carlos Mazzorin,以及通用汽车公司Bo Andersson的指导和承诺;感谢AIAG在编写、出版、分发手册中提供的帮助;感谢特别工作组负责人Hank Gryn(戴姆勒克莱斯勒)、Russ Hopkins (福特)、Joe Bransky(通用),Jackie Parkhurst(通用(作为代表与ASQ及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国际ASTM)的联系。编写这本手册以满足汽车工业界的特殊需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于2002后取得了本手册的版权和所有权。如果需要,可向AIAG订购更多的本手册,和/或在得到AIAG的许可下,复制本手册的部分内容,在各供方组织内使用。(AIAG联系电话:248-358-3570)。 2002年3月

锂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锂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操作手册GTBMS005A-MC8 冠拓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2009-7-22

目录 1产品介绍及系统设置 (2) 1.1 产品组成与功能简介 (2) 1.2主要技术指标 (3) 1.3系统设置 (4) 2充电机和控制器连接方式 (7) 2.1 接口说明与接线方式 (7) 2.2 充放电保护原理 (8) 3注意事项与联系我们 (10) 3.1 注意事项 (10) 3.2 联系我们 (10)

1产品介绍及系统设置 1.1 产品组成与功能简介 GTBMS 005A电池管理系统由一块 GTBMS 005A-MC8管理主机、两块 GTBMS 005-VCT 电压、电流、温度采集模块组成,可以检测电池组中所有单体电池电压,电池组总电流, 环境温度。具体性能如下: 1.管理主机由单色液晶显示器和管理计算机构成,显示器首页显示电池组总电压、电池组 总电流、最高电池电压及电池号、最低电池电压及电池号;次页显示储备电量(充时增、放时减,停电记忆,清零)、消耗的瓦时、所有监测点内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按键翻屏显示每只电池电压。 2.采集模块设置为主从方式。主采集模块管理 10只电池、1路电流和 1路温度,从采集模 块管理 10只电池和 1路温度。 3.主采集模块提供一路电流采集,电流传感器选用电流霍尔传感器。 4.采集模块管理电池数量可以通过管理主机从 1~N(N≤10)只灵活设置,接线方式采用 N+1根。 5.管理主机提供两组报警接口,电压上限开关、声光报警,电压下限声光警告,电压下限 开关、声光报警,高温开关、声光报警,过流开关、声光报警。电压上限报警与高温报警共用一组接口,电压下限与过流报警共用一组接口。 6.2个按键,分别为“FIRST”、“SET”。选择“FIRST”键,显示屏显示首页内容,通过 “SET”键可查询除首页外的所有信息;在首页状态下选择 “SET”键按下持续 5秒可以进入系统运行参数设置菜单。进入次页后“FIRST”键按下持续 5秒可以使系统存储的储备电量数据清零,“SET”键按下持续 5秒可以使系统存储的消耗瓦时数据清零; 系统进入报警状态时将闪烁报警指示灯和蜂鸣报警同时提供继电器节点报警。系统运行参数包括:每块采集模块管理电池数量选择,电池电压上限、下限报警限制设置,电压下限切断限制设置,温度上限切断设置,电流上限切断设置等。

BMS储能系统用户手册(V1.0)-磷酸铁锂要点

储能电站电池管理系统 (BMS) 用户手册V1.0 (磷酸铁锂电池) 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储能电站系统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4、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组成 (4) 4.1 储能电池管理模块ESBM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ESBMM-12版本?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ESBMM-24版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电池组控制模块ESGU................................................................................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储能系统管理单元ESMU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安装及操作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19 附录A:产品操作使用界面?

MSA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范本

部资料严禁翻印 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前言 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 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如果不知如何与有关的SQA部门联系,在顾客采购部的采购员可以提供帮助。 MSA工作组衷心感: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总裁Tom Sidlik、福特汽车公司Carlos Mazzorin,以及通用汽车公司Bo Andersson的指导和承诺;感AIAG在编写、出版、分发手册中提供的帮助;感特别工作组负责人Hank Gryn(戴姆勒克莱斯勒)、Russ Hopkins(福特)、Joe Bransky(通用),Jackie Parkhurst(通用(作为代表与ASQ及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国际ASTM)的联系。编写这本手册以满足汽车工业界的特殊需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于2002后取得了本手册的和所有权。如果需要,可向AIAG订购更多的本手册,和/或在得到AIAG的许可下,复制本手册的部分容,在各供方组织使用。(AIAG联系:248-358-3570)。 2002年3月

CATL动力电池系统使用、保养手册 v1 0-0402

《动力电池系统使用、保养手册》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Ningd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版本:V1.0

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才能确保您的电池系统长期可靠、经济运行。 凡不按本手册规定进行使用和保养者视同放弃保修权利,我司及其服务站有权不再予以保修,对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也不予以赔偿,但可以根据情况提供相应的有偿服务。 当您遇到疑难问题时,欢迎您与宁德时代新能源售后服务部联系。 来函请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售后服务部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新港路1号 邮政编码:352100 服务热线:400-918-0889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812827062.html,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法律许可下保留修改《CATL动力电池系统使用、保养手册》的权利,内容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欢迎您随时访问本公司网站或拨打客户服务热线了解最新信息。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法律许可下拥有对本手册的最终解释权

为了安全使用和保养产品,相关人员必需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才能上岗,无关人员禁止打开电池箱。有关人员一定要遵守如下安全说明: 1)禁止将电池丢弃到垃圾中; 2)严禁拆开、挤压、刺穿或者燃烧; 3)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避免剧烈震动; 4)严禁将电池暴露在 55 ℃以上的温度中; 5)禁止将其它类型的电池与锂电池串联或并联使用; 6)在操作和维护电动客车时,请不要佩戴金银首饰或手表等金属饰品; 7)严禁在没有充电保护线路或者使用非电池生产厂家认可的设备充电; 8)对系统线缆进行连接和拆卸作业时,请断开所有高压和低压开关; 9)时刻谨记系统内部存在高压,即使系统没有运行,当系统断开服务开关后,需用万用表确认高压端无电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 10)使用环境要求电池组的工作环境应无腐蚀性、爆炸性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尘埃,并远离热源; 11)维护保养时,请使用绝缘工具,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维护中使用的绝缘工具(六角扳手、螺栓刀等)需要用绝缘胶布缠绕较少裸露面积; 12)维护作业结束后,请及时清理工具和物料,不要将金属物品放在设备内部或顶部;13)灭火方式:使用二氧化碳或者干粉灭火器灭火,或者用沙土、泥土掩埋; 14)更换电池箱时,请务必断开高压电和低压电,同时卸下服务开关; 15)客户发现电池供电时间大大缩短或频繁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请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诊断和维护; 16)作业人员装备:指导文件、万用表、灭火器、安全帽、防护目镜、棉质工作服、棉质劳保手套、高压手套工具、高压绝缘鞋等; 注意:系统操作及维护人员对电池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有任何疑问时,请联系制造厂 商CATL相应部门及工程师;非专业人士请勿擅自接触及开箱。

S82 2013测量系统使用手册

S82 2013测量系统 使用手册 第一版 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一月

- 1 - 目录 目录 ........................................................................................................................................... - 1 - 第一章 概述 ............................................................................................................................. - 3 - §1.1 引言 .......................................................................................................................... - 3 - §1.2 产品功能 .................................................................................................................. - 3 - §1.3 产品特点 .................................................................................................................. - 4 - §1.4 配件组件 .................................................................................................................. - 5 - 第二章 S82 2013测量系统 .................................................................................................... - 8 - §2.1 整体介绍 .................................................................................................................. - 8 - §2.2 S82 2013主机 .......................................................................................................... - 9 - §2.2.1 主机外型 ....................................................................................................... - 9 - §2.2.2 底部接口 ..................................................................................................... - 10 - §2.2.3 控制面板 ..................................................................................................... - 11 - §2.2.4 模式查看和切换 ......................................................................................... - 12 - §2.2.5 工作状态 ..................................................................................................... - 14 - §2.2.6 主机自检 ..................................................................................................... - 16 - §2.3 手簿(S730) ........................................................................................................ - 18 - §2.3.1 手簿介绍 ..................................................................................................... - 18 - §2.3.2 蓝牙连接 ..................................................................................................... - 21 - §2.3.3 软件安装及连接 ......................................................................................... - 23 - §2.3.4 数据传输 ..................................................................................................... - 26 - §2.4 外挂电台 ................................................................................................................ - 28 - §2.4.1电台特点 ...................................................................................................... - 28 - §2.4.2 电台外型 ..................................................................................................... - 29 - §2.4.3 电台接口及面板 ......................................................................................... - 29 - §2.4.4 电台发射天线 ............................................................................................. - 31 - §2.4.5 电台使用注意事项 ..................................................................................... - 31 - §2.5 主机配件介绍 ........................................................................................................ - 32 - §2.5.1 仪器箱 ......................................................................................................... - 32 - §2.5.2 电池及充电器 ............................................................................................. - 33 - §2.5.3 差分天线 ..................................................................................................... - 33 - §2.5.4 多用途数据线 ............................................................................................. - 34 - §2.5.5 其他配件 ..................................................................................................... - 34 - 第三章 作业方案 ................................................................................................................... - 35 - §3.1 静态作业 ................................................................................................................ - 35 - §3.1.1 静态测量简介 ............................................................................................. - 35 - §3.1.2 作业流程 ..................................................................................................... - 36 - §3.1.3 外业注意事项 ............................................................................................. - 3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