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闲散一石

有些人问,我退休之后到底能拿多少钱?我每月缴纳社会保险的数量对以后的退休金到底有多大关联度?这个问题还真是复杂,难以一句话说清。下面俺给各位详细分析一下,让你心中有一个明白。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制度是这样安排的——1998年1月1日实行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按照以下规定的月标准计发: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那么,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又如何计算呢?文件规定是这样的: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最为复杂的是“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它的计算公式是: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

又规定:

平均工资指数=(a1/A1+a2/ A2+a3/A3……)/ n

其中,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月平均缴费工资;

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按照规定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这个公式虽然复杂,但是如此搞明白了它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很简单。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保准你明白,心里透亮。

(1)“平均工资指数”。这实际上就是每年个人缴费基数与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每年你的缴费基数都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致,比如平均工资为

3000元,你的缴费基数也是3000元,这样你当年的缴纳比例就为1。如果你的缴费基数只是平均工资的一半即1500元,你当年的缴费比例就为0.5。再假设你工作之后,所在单位领导非常仁义,年年都按照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你每年的缴费比例都为1,你的平均工资指数自然为1。如果单位领导有些财迷,每年只是按照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半缴纳社会保险,那么你的平均工资指数则为0.5。

(2)“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按照(1)的说明,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可以取1。这样“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3)“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这个很好计算。如果你20岁参加工作,到60岁退休,并且年年缴费,缴费年限就是40。现在一般是大学毕业之后工作,缴费年限只是38年。如果是女性,提前早5年,缴费年限只有30年。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取值40年。

(4)“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也就是你退休时的上年,社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如3000元、4000元等。

这是数据是无法预测的,但没有必要搞准确这个数,只要知道你退休时可以拿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多大比例即可。比如,拿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5%、50%、75%等。

(5)“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现行办法,个人缴费比例为8%,这部分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后再按月领取。为了便于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以前面“工作40年”、“缴费40年”、“按照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这三个条件进行分析,实际上这是你40年期间缴费总和的8%。假设40年间每年平均缴费基数为3000元,40年间缴费基数总额为120万,8%就是9.6万。

(6)“计发月数”。这个有专门的设计,有一个表格,一查就知道。比如: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6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01;7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56。

好了,经过对上述6个指标的具体分析,我们再进行综合计算。

首先是,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1% 。将上述“工作40年”、“缴费40年”、“每年按平

均工资为基数缴费”三个指标代入,则基础养老金=0.2(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假设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那么基础养老金=0.2(4000+4000),即1600元/月。

其次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我们取“工作40年”、“60岁退休”这两个条件,计发月数为139。这样,你缴费了480个月,你的计发月数为139,也就是说,退休之后,你每月可以领取你在职时3.45个月的个人缴费。比如,40年间,你每月的平均缴费基数为3000元,一个月个人缴费是180元,3.45个月就是621元;如果你每月的平均缴费基数只是1500元,一个月个人缴费是90元,3.45个月就是310.5元。

第三是,合并起来。如果是“工作40年”、“缴费40年”、“每年按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60岁退休”,基本养老金是两者相加,结果是1600元+621=2221元。如果40年间每年缴费基数只是在岗职工平均工作的一半即1500元,那两项相加为1610.5元。

综合结论: 在“工作40年”、“缴费40年”、“每年按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60岁退休”的条件下,(1)基础养老金=0.2(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即使你每年缴费平均工资(即缴费基数)

达到你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你也只能拿到退休

时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0%。(2)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只是40年间个人缴费按月平均的3.45倍,即使你40年间每月都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40年间每月缴费的平均值很低,如果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按等差数列增长,40年间每月缴费的平均值也只是退休前20年的每月个人缴费。

推迟5年退休细细算:政府增收52万,个人少得7万

闲散一石

人社部明确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之后,立即遭到多数公众的反对,认为这是一个为少数官员谋利益、为广大职工增负担的馊主意,特别是一些下岗职工(自已缴纳社会保险)年年盼、月月盼,好不容易盼到要退休了,人社部却要推迟退休,使得他们极为不爽,有的甚至认为实在再也无法承担沉重的社会保险负担了,想不再继续缴纳了,毕竟活下去才是前提。孩子要上学,自己收入不多,还得自己缴纳社会保障,负担实在沉重。

但是,与人社部打着“必然趋势”的旗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

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相呼应,某些“学者”则打着“人力资源开发”和“增加(职工)退休收入”的旗号(延长退休年龄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增加退休后收入),从专业角度进行力挺。

那么,这些专家所说的“增加退休后收入”是否真的存在呢?如何真的存在,推迟退休年龄岂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公众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啊。可是,我告诉你一个事实,推迟退休可以增加退休后收入完全是假的,是专家们想当然,他们根本没有进行认真的计算,是地地道道地在忽悠公众。下面的计算以事实证明他们不是专家,而是“砖家”,是公众白养了他们。推迟退休的最大收益者是政府,受损害的是推迟退休的职工。“砖家”说推迟退休可以增加退休后收入不过是掩盖“保持退休金收支平衡,将退休金保障压力的包袱甩给群众”的真实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算算账。

为了算账,我们先把政府公布的数据整理一下。毕竟,还得以事实证明有些人不是专家而是“砖家”。(1)在职职工。根据公布的数据,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超7.6亿,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5.7%。(2)全国总GDP。根据公布的

数据,2011年全国总GDP为471564亿元人民币。(3)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在职职工人均创造的GDP为471564亿/7.6亿=62047元/年。可以这样理解,全国职工每人每年平均创造财富62047元。

职工推迟五年退休,从表面上看,政府在三个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

(1)推迟退休人员五年创造的GDP。按照上述官方数据,一名在职职工每年创造62047元,五年就是31.0235万元。

(2)推迟退休人员五年少拿退休金。推迟退休,自然推迟享受退休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是,2011年全国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531元。一名推迟退休的职工少拿多少?一年人均为18372元;五年是多少?91860元。职工少拿了,就等于政府增加了收入,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3)推迟退休人员五年缴纳养老金。推迟退休自然是

要继续缴纳保险的。按照政策规定,职工应该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比例是单位20%,个人8%,合计28%。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日发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按照这个数据,一名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38元,一个月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为3538元*20%=707元(由于个人缴费存入个人账户,不能算是政府收入,所以在此不予计算),一年缴纳为8490元。一名职工五年缴费为4.5452万元。

三项相加,推迟退休五年,一名职工每年为政府增加收入是62047+18372+8490=8.8909万元;五年是多

少?12.3295*5=44.4545万元。

一名职工推迟五年退休就为政府增加这么多收入,那么职工本人是增加收入还是减少收入呢?专家说“增加收入”,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经过计算,这完全是假话。计算结果证明,这不仅是假话,而且还掩盖了另外一个事实,职工退休后的总收入绝对减少,这又在无形当中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即暗地里增加了政府收入。我们还是进行一下详细

计算,不能胡说八道。

(1)一年少拿退休金。前面已经计算,以1531元为标准,一名职工一年少拿18372元,五年少拿91860元。因为职工寿命不变,晚退休五年不可能增加五年寿命,所以多干了五年,一生当生自然少拿五年退休金。至于推迟的五年之间个人取得的收入,那是劳动所得,不是政府给的,不能算是退休后的收入。

(2)推迟退休后退休金增加多少?俺在“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博文中已经得出结论,多干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退休金(以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推迟五年退休,可以增加5个百分点的退休金。还是政府公布的人均养老金1531元、职工平均工资42452元(即月均3538元)进行计算。1531元占在岗职工月均工资的比例为43.27%(可见,有的专家说,退休可拿到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的60%完全是骗人的)。增加5个百分点,就是48.27%,每月退休金是1708元。这样,每月增加1708-1531=177元,一年增加2121元。65岁退休,政府规定的计发月数为101,退休后增加的总退休金为177*101=17877元。

(3)推迟五年退休职工是多拿还是少拿?一算就明白了。晚退的五年期间,一名职工少拿91860元,而退休后增加的退休金总和只是17877元,两者相差73983元(如果平均到5年,年均是14796.6元)。这就是说,推迟五年退休,一名职工一生就少拿了73983元,是减少了退休后的总收入,而不是增加了退休后的总收入,而且还多付出五年辛勤劳动,增加了健康风险。这73983元是推迟五年退休后政府的隐性收入。

总之,按照官方公布的2011年GDP、职工人均工资、人均退休金等数据计算,在推迟的五年退休期间,一名职工一年就相当于为政府增加了8.8909万+1.47966万=10.37万元的收入。从一生来讲,推迟五年退休,一名职工将为政府增加44.4545万的收入,而且一生少拿7.3983万元的退休金又等于暗中为政府增加了收入,两项加起来等于51.85万元。这就是说,一名职工推迟5年退休,相当于为国家增加52

万的收入,而职工本人却多付出了五年的辛勤劳动、少拿了7万多的退休金。这就是计算的结果。

这笔财富有多大?五年期间,1人52万,10人520万,100人5200万,1000人5.2亿;1万人52亿,10万人520亿,100万人5200亿,1000万人5.2万亿。这就是推迟退休

的秘密。

25省人均GDP超4000美元天津人均全国最高

(图)https://www.360docs.net/doc/f815023885.html,/2012/02/07/438792.html 2011年中国GDP总量达到471564亿元人民币,合7.3万亿美元https://www.360docs.net/doc/f815023885.html,/viewarticle.php?id=669759

人社部:2011年全国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531元

https://www.360docs.net/doc/f815023885.html,/a/20120120/000622.htm

2011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

https://www.360docs.net/doc/f815023885.html,/news/macro/20120604/6559574.shtml 推迟退休年龄动议的背后?

闲散一石

昨天,人社部曝出一个惊人的消息。人社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之所以这是一个惊人的消息,是因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有的公众立即想到“国家有困难找群众”的习惯做法,推迟退休年龄成为政府减轻退休金压力的主要措施,也就是政府一有困难,就把包袱甩给群众。比如,原来国有企业没有搞好,来了一个国企改革,下岗了一大批职工,几十年当中这些下岗职工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现在,国有企业是搞活了,赚钱了,可是得益者是少数人,失益的是多数下岗职工。现在退休金又遇到了困难,官员立即想到把包袱甩给群众的做法,提出延长退休,一是可以多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少给几年退休金,这一正一反,就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涉及官员改革方面,政府部门始终没有什么作为,更不敢触动官员的利益。公众反映极其强烈的退休双轨制至今没有说法,收入存在巨大差距也没人想办法,事业单位改革一拖再拖,而且极有可能成为既得利益集团固化既得利益的工具。许多地方事业单位改革传出“无一人下岗、无一人利益受损”的“成功经验”,意味着改革只能是职工作出牺牲,官员不能作出牺牲。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自收自支位转向财政拨款性单位、财政拨款单位转为政府机关的可能性极大。即使面临退休金可能出现的困境,政府也不向政府自身的铺张浪费开刀,三公消费照样是天文数字,政府照样建设楼堂馆所的热情高涨,一些地方借

口阳光工资改革大幅增加收入之后照样大发特发福利补贴。有困难找群众,有利益顾官员,在实践当中不乏例证。

人社部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实际上这是表面现象。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显而易见的是,职工多干几年,一方面可以多创造几年的财富,一方面政府可以减少五年的退休金支出,一正一反,涉及的资金是巨量的。所以,有的直接提出,延长退休年龄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增加退休后收入;也有利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重点在后一句,保持退休金收支平衡,也就是说将包袱甩给群众。

延长退休能够开发什么人力资源呢?只能说多使用几年人力资源,这与开发没有关系,也不搭界。那么,延长退休可以增加退休后收入吗?微乎其微。前几年,俺对基本养老金这个复杂的计算公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延长一年退休最多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基本养老金。假设职工在职时每年都按照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缴纳养老保险,工作30年后,基本养老金也只是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工作35年则为35%。以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4000元计算,基本退休金只是由1200元增加到1400元,可

付出的代价是多工作了五年,少享受了五年的退休生活。

假设一名职工一年创造5万的财富,五年就多创造了25万;按照正常退休基本养老金1200元/月计算,少拿五年基本养老金就是6万2千,延长退休的五年之间一名职工为国家总创造财富是31万2千,而职工实际得到的收益几乎为零,所以政府得大利,职工基本无利。

有的专家说,企业职工如在职时月薪为4000元,根据相应的缴费比例,退休后其每月拿到的养老金约为在职工资的60%,即2400元,这完全是胡说。这里搞错了两点。一是基本养老金是以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而不是以个人上年度工资为基数,这是养老保险条例明确规定的。二是基本养老金根本达不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的60%。按照计算公式,如果在职时年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缴费,退休后时才能一年一个百分点。即使工作40年后退休,基本养老金也只能拿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40%,即使加上个人账户中的钱,也达不到60%。这只是“专家”的忽悠,估计这样的专家没有仔细研究过计算公式,也没有认真计算过。

如果在全国延长退休年龄,每年可能会涉及上千万人,如果每人每年基本养老金按2万元计算,全国就少支出基本

养老金2000多个亿,再加上这千万人创造5000多个亿的财富,一年之中正反就是7000多个亿,足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这可能就是一些官员想到延长退休年龄的直接原因。

圆的计算有关公式

圆的计算有关公式1、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1)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1d 用字母表示:r= 2 (2)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用字母表示:d=2r 2、圆的周长的计算有关公式。 (1)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用字母表示:c=兀d (2)圆的周长=圆周率×半径×2。 用字母表示:c=2兀r (3)圆的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用字母表示:r=c÷兀÷2 (4)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d=c÷兀 3、半圆的周长的计算有关公式。 (1)半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2+直径。 用字母表示:c=兀×d÷2+d (2)半圆的周长=圆周率×半径+半径×2。 用字母表示:c=兀×r+2r (3)圆的半径=半圆的周长÷(圆周率+2)。 用字母表示:c=c÷(兀+2)

(4)圆的直径=半圆的周长÷(圆周率+2)×2。 用字母表示:c=c÷(兀+2) ×2。 n+半径×2。 4、扇形的周长=圆的周长× 360 n+2r 用字母表示:c=2兀r× 360 (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 5、环形的周长=大圆的周长+小圆的周长。 用字母表示:c=2兀R+2兀r=2兀×(R+r) 6、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用字母表示:S=兀r2 7、半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2。 用字母表示:S=兀r2÷2 n。 8、扇形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360 n 用字母表示: S=兀r2× 360 (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 9、环形的面积=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S =2兀R2-2兀r2=2兀×(R2-r2) 10、时钟先问题。 (1)一昼夜=一天=24小时 (2) 时针一昼夜转2圈 (3)分针一昼夜转24圈 (4)秒针一昼夜转1440圈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作者:闲散一石(摘自凤凰网2012年6月) 有些人问,我退休之后到底能拿多少钱?我每月缴纳社会保险的数量对以后的退休金到底有多大关联度?这个问题还真是复杂,难以一句话说清。下面俺给各位详细分析一下,让你心中有一个明白。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制度是这样安排的——1998年1月1日实行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按照以下规定的月标准计发: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那么,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又如何计算呢?文件规定是这样的: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最为复杂的是“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它的计算公式是: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 又规定: 平均工资指数=(a1/A1+a2/ A2+a3 /A3……)/ n 其中,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月平均缴费工资; 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按照规定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这个公式虽然复杂,但是如此搞明白了它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很简单。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保准你明白,心里透亮。 (1)“平均工资指数”。这实际上就是每年个人缴费基数与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每年你的缴费基数都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致,比如平均工资为3000元,你的缴费基数也是3000元,这样你当年的缴纳比例就为1。如果你的缴费基数只是平均工资的一半即1500元,你当年的缴费比例就为0.5。再假设你工作之后,所在单位领导非常仁义,年年都按照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你每年的缴费比例都为1,你的平均工资指数自然为1。如果单位领导有些财迷,每年只是按照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半缴纳社会保险,那么你的平均工资指数则为0.5。 (2)“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按照(1)的说明,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可以取1。这样“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圆的周长公式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章第三课时圆的周长。 一、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认识为基础,是前面学习圆的圆的认识的深化,同时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的等相关知识的基础,这段知识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圆周长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经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 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激 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探索公式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是:对圆周率的认识。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采取采取“猜想——验证”和有意义地接受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借助多媒体以及相关教学道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实验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认识圆周率,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独

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方法相结合,使学生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前需要准备的是:三张大小不同的圆形硬纸片,细线,多媒体课件,直尺 二、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复习引入、探究周长、巩固练习、回顾总结四个流程。 (一)复习引入 我采用以旧知引新知的建构方法,首先让学生回忆圆的相关知识,接着提问你还想知道圆的哪些知识?这样设计,既能回顾旧知,还有新问题的提炼,有效地唤醒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 (二)探究周长 我把探究周长又细分为4个部分 1.理解圆的周长 有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为基础,出示一张圆形纸片,对圆的周长做比划触摸而后进行理解和表达。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万建里 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圆片、铁丝圈、直尺、彩带等材料,测量圆周长。当学生探讨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后,教师演示(拿着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手执另一端并不停地甩动形式成圆的轨迹),设疑;你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接着让学生把圆的周长与直径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并让学生小组合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通过实践探索,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由此可见,学生借助学具自主操作亲自去经历、去实践,获得的圆的周长公式,比教师直接灌输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圆,材质也不一样,有的是用纸板做的,有的是用软布做的,有的是用铁丝围成,有的画在纸上,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测量出这些圆的周长,每一小组桌上都有教师预先放在桌上的材料工具,包括绳子、纸条、彩笔、尺子、剪刀等。小组活动时,学生纷纷把材料一一选出,逐样试验。一会用绳子绕,一会用纸条围,一会在桌上滚圆一会用剪刀比划着……在学生作讨论、动手活动中产生了许多简易又灵活的方法:生1:圆周是曲线不能直接用尺量,先用纸条围纸板圆一周,再把纸条展开后用尺量。生2:也能用绳子绕。生3:先在纸板圆周上用彩笔做一点标记,把标记放在尺的0刻度上,向前滚动一周,读出刻度。生4:把铁丝圈剪开,再拉直了测量。生5:沿桌边滚一周后直接测量桌边也行。生6:我把布圆对折再对折下去,这条曲线就能用尺小心的量了。这所有的方法归结起来就是绕圈法、滚动法、化曲为直法,而且这些方法得到了很多小组的赞同与证实。 丰富的实践源自巧妙的设计这个活动只是《圆的周长》一课中的一部分,教学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些生活中的简易又灵活的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是下面测量圆周长和直径、探求他们比值关系的基础。教师设计安排的这个小组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新课程表准中强调的“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一理念。现代教育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只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操作同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使学生逐步从具体的操作有效的转化为内部智力活动。特别是教师提供的不同材质的圆,深化了知识难度。每一个圆都是一个新问题,它们向学生设置了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寻找适当方法解决不同问题的愿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闲散一石 有些人问,我退休之后到底能拿多少钱我每月缴纳社会保险的数量对以后的退休金到底有多大关联度这个问题还真是复杂,难以一句话说清。下面俺给各位详细分析一下,让你心中有一个明白。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制度是这样安排的——1998年1月1日实行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按照以下规定的月标准计发: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那么,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又如何计算呢?文件规定是这样的: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最为复杂的是“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它的计算公式是: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 工资×平均工资指数。 又规定:

平均工资指数=(a1/A1+a2/ A2+a3/A3……)/ n 其中,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月平均缴费工资; 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按照规定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这个公式虽然复杂,但是如此搞明白了它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很简单。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保准你明白,心里透亮。 (1)“平均工资指数”。这实际上就是每年个人缴费基数与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每年你的缴费基数都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致,比如平均工资为3000元,你的缴费基数也是3000元,这样你当年的缴纳比例就为1。如果你的缴费基数只是平均工资的一半即1500元,你当年的缴费比例就为0.5。再假设你工作之后,所在单位领导非常仁义,年年都按照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你每年的缴费比例都为1,你的平均工资指数自然为1。如果单位领导有些财迷,每年只是按照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半缴纳社会保险,那么你的平均工资指数则为0.5。 (2)“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按照(1)的说明,为了说明问题,

社保最后每月领取退休工资的计算公式

社保最后每月领取退休工资的计算公式 ①(天津)今年单位缴纳仍为20%,但是单位缴纳的保费不再进入个人帐户。 ②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到退休年龄以后,每月领取退休工资的计算公式目前各地正在根据国务院的最新38号文件要求进行调整,与过去的计算方法不同了,大体情况如下: 按月计发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1.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不再是简单的退休上年社平工资的20%,而是“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具体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不是原来的120个月了,而是“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例如: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各地有别,仅供参考) ◎(一)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概念 参保人员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统筹范围)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小数点后保留四位,第五位4舍5入。下同)的乘积。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内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当年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保人员本人当年月平均缴费工资与上年度当地(统筹范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值。 ◎(二)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 1、计算参保人员退休时基础养老金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计算公式为: Wa = Vn-1×t1 t1——参保人员退休时计算基础养老金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计算基础养老金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分段计算。实际缴费年限的每年缴费工资指数为参保人员实际缴费年限内历年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与上年当地(统筹范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值;其视同缴费年限的每年缴费工资指数按1.0000计算。按上述办法计算出参保人员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后,将各指数相加,除以实际参与计算缴费工资指数的年数,即为参保人员计算基础养老金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计算公式为:t1=[(n1×1.0000)+(W1/V1+W2/V2+……+Wn-1/Vn-1)]/M1 M1为n1+M;当参保人员无视同缴费年限时,n1为零,t1= t2 M——M的数值等同于W1/V1+W2/V2+……+Wn-1/Vn-1各比值项数之和;其中,W1与V1、W 2与V2……Wn-1与Vn-1应为同一自然年度,下同。 W1、W2……Wn-1——参保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下简称建立个人账户)至退休时的历年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申报的自然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经社保经办机构审核确定之后的数值);

养老保险的计算公式

养老保险交满15年后,每月获得的养老保险的计算公式 以下是计算方法,你自己测算吧! 一、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退休后均按本意见计发基本养老金。 二、“统账结合”后参加工作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统账结合”前参加工作,本意见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节金。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分别按下列办法计算: (一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三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四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按上述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时,统账结合时间、缴费年限、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过渡性调节金计发比例,按《关于改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有关问题的解释》(见附件执行。 三、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设立3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原办法的,差额部分予以补齐。高于原办法的,2006年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30%;2007年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70%;2008年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90%。2009年以后退休的,基本养老金按新办法计算。过渡期满后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仍低于原办法的,差额部分予以补齐。 附: 关于改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有关问题的解释 一、统账结合时间 统账结合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统账结合时间,2005年12月31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从按照缴费工资基数11%或12%计入个人账户的时间算起;2006年1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从建立个人账户的时间算起。 二、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是指依据有关规定实行个人缴费至职工退休时,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实行个人缴费制度之前,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计发办法中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缴费年限不足整年的,按月数除以12换算,保留两位小数。 三、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使用的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以统计部门公布的盟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准。参加自治区统筹的原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退休工资计算公式

养老保险金计算公式 1、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 J =(C平+C平×Z实指数)÷2×N实+同×1% 2、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G = G同+ G实 其中:G同= C平×Z同指数×N同×1% G实= C平×Z实指数×N实98×1% 3、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中有关指标解释 (1)J 为“基础养老金”; (2)C平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保留两位小数); (3)Z实指数(实际缴费工资指数,计算结果保留四位小数)=(X n /C n-1 +……+X1993/C1992+X1992/C1991)/N应缴; (4)X n , ……,X1993, X1992为被保险人退休当年至1992年相应年度各月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 (5)C n-1,……,C1992, C1991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至1991年相应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见附表2),其中C n-1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

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除以12再乘以当年的应缴费月数,C1991为1991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除以12再乘以3; (6)N应缴为被保险人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 (7)C平×Z实指数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8)N实+同为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之和; (9)G 为“过渡性养老金”; (10)G同为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11)Z同指数(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1; (12)N同(视同缴费年限)为实行个人缴费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 (13)G实为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14)N实98 为被保险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前的实际缴费年限。 以上涉及的缴费年限,均计算到月,保留两位小数。 以上涉及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计算,以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

课题:圆的周长公式推导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公式推导。 教学重点: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等学习活动,已经具备了探索 周长公式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一些组合图形的周长概念比较模糊。 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并介绍我国数学家对 圆周率的研究史实,向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3、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理念: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课堂是民主的、活动的、自由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 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准备:圆形铁丝、直尺、测绳、圆的模型、圆规、课件 教学流程: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实践引题。 画圆,理解周长的含义,指出圆的周长。如果第二个圆一周长度(周长)要求比刚才这个圆的周长大,画的时候该怎么办?(半径变大,直径变大。)圆周长的长短与什么有关呢?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展开 1、按课本问题中的插图和讨论题,分4人小组进行讨论,师巡回指导。 2、出示用铁丝围成的圆,求它的周长,有些什么办法?(绳子绕一周,量绳子;铁丝剪断,化曲为直。) 出示一个圆形,求它一周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引出在尺上滚动周长的方法。)在滚时要注意什么?(滚动时很容易原地打转,测量时容易有误差,所以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分组操作:用滚动(将圆片拿起,放在尺上滚)或用绳子绕一周,测绳子长度的方法,分别测出直径是2㎝,3㎝,4㎝,5㎝的圆的周长,填表计算,观察直径与圆周长的关系。(然后分小组汇报,由多组汇报都得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

2020个人社会养老保险计算公式

2016个人社会养老保险计算公式,计算 方法 时间:2016-08-29 【导读】2016年个人社会养老保险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新政策的计算公式为基本养老金=上年度 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数/100+实际缴费工资累计额的8%/(平均预期寿命-退休年龄)×12月 养老保险计算公式是怎么规定的?我们都知道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缴费多少与缴 费的年限时间,但你知道吗?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与缴费年限是怎么决定养老金的多少吗?其实,养老金领多少是由养老保险计算公式算出来的,那你知道养老保险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养老保险在线计算工具】: 一、个人社会养老保险计算公式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注释】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实际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满15年以上的,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根据最新的养 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注释】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三、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 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示例】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圆概念公式定理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nπr/180 4.扇形面积S=nπr2/360=rl/2 5.圆锥侧面积S=πrl 〖圆的定义〗 几何说: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轨迹说: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周,简称圆。 集合说: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 〖圆的相关量〗 圆周率: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叫做圆周率, 值是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05820974944 5923078164062862089986280348253421170679..., 通常用π表示,计算中常取3.14为它的近似值(但奥数常取3或3.1416)。 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内心和外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圆和圆的相关量字母表示方法〗 圆—⊙半径—r 弧—⌒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 〖圆和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 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r。

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圆的周长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根据圆的周长的直径或半径,进一步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算圆的周长 d=3l厘米 d=8dm r=2m r=2.5m 问;你能根据怎样的方法算出这些圆的周长吗? 3、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分米 ,这个花坛的直径是多少?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对照公式看一看,已知哪个数要求什么数? 根据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好?为什么? 根据什么来列方程? 练习,说说方程是怎样列出来的? 2、用算术方法解答 怎样直接求出花坛的直径呢 25.12÷3.14 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1)用一根31.4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如果围成一个圆,圆的直径是多少? 分组练习,说说是怎样想的? 如果已知圆的周长要求半径,应该应用哪个计算公式来解答?

2、练一练(2)一根铁丝正好折成一个正三角形,它的边长为31.4厘米,如果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四、小结 学习了什么内容?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解决哪些问题?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11—15页圆的周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阅读圆周率发展的历史。 2、本节课内容的地位:圆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圆、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对圆的周长作进一步研究。学生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就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材编写特点: (1)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材引导学生开展测量实验活动,通过实际测量与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并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经历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初步渗透“以直代曲”的极限思想。 在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中,教材介绍了运用正多边形逼近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使学生体会“以直代曲”的极限思想。 4、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转化、归纳、函数和极限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直线段图形的周长,对图形周长已经很清楚了。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由于圆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以及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课外学习,已经知道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但对于这个公式的形成过程缺乏了解,只是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对圆周率的意义并不理解。因此本节课针对这一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经历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对圆周率的意义和“以直代曲”的极限思想的理解。

退休工资如何计算公式

退休工资如何计算公式 退休工资如何计算公式 【缴费年限】 参保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1)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满15年的 (2)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13年6月30日前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 (3)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13年7月1日后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 (4)1998年6月30日前应参加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998年7月1日以后办理参保补缴手续,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 【按月领取:】 A、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B、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C、以上两项AB之和为每月领取额。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举例子说明: 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1、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 ×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 ×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 ×3.0)÷2×15×1%=1200元 2、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 ×0.6)÷2×40×1%=1280元

与圆有关的阴影面积的计算

辅导材料:与圆有关的阴影面积的计算 准备阶段: 1. 圆的面积公式:S r 2.其中r 为圆的半径. 1 2. 半圆的面积公式:S 半圆-r 2. 2 2 3. 扇形的面积公式:S 扇形n 其中r 为扇形的半径,n 为扇形的半径. 360 1 4?扇形的面积公式(另):S 扇形尹.其中r 为扇形的半径,> 为扇形的弧长. n r 180 n r 1 r — Ir . 180 2 5. 关于旋转: (1) 复习旋转的性质? (2) 会画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 旋转的作用:通过旋转,有时候我们可以把分散的几何条件集中起来,使题目 呈现出整体上的特点. 该作用也常用于与圆有关的阴影面积的计算? 6. 重点介绍:转化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一般问题特殊化,把抽象问题具体 化等的思想方法,叫做转化思想. 7?怎样求与圆有关的阴影的面积? (1) 利用圆、半圆以及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r ,1 360 2 . n r 1 --S 扇形 360 2

(2)利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采用整体思想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般将其转化为规则图形的和差来解决,具体可以通过平移、旋转或割补的形式进行转化

实战阶段: ★ 1.( 2015河南)如图(1)所示,在扇 形AOB 中,/ AOB=90,点C 为OA 的 中点,CE 丄OA 交弧AB 于点E.以点O 为圆心,OC 的长为半径作弧CD 交OB 于点D.若OA=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解析:图(1)中阴影所在图形为不规 则图形,可以利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 系的方法求解,即采用整体和差的方 法. 解:连结OE. ??? OA=OB=OE v CE 丄 OA ???△ COE 为直角三角形 v 点C 为OA 的中点 1 1 d 二 OC -OA -OE 1 2 2 ???在 Rt △ COE 中,/ CEO=30 ???/ EOC=60 vZ AOB=90 ? / BOE=30 在Rt △ COE 中,由勾股定理得: CE ,OE 2 OC 2 . 22 12 3 S 阴影 S COE S 扇 形OBE S 扇形OCD 1 1 30 22 2 90 12 2 360 360 3 2 12 ★ 2. (2015.贵州遵义)如图(2)所示, 在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中半径 OA=2 cm,C 为弧AB 的中点,D 、E 分 别是OA 、OB 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是 __________ .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 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 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 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 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 准计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 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 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2.对其中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的,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月平均工资x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 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目前,a=0.6,今后随经济发展情况调整。 注:比较上述两个公式,可以看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这个方式,通过自己的工资 与平均工资取平均数的方式,尽量中和高工资的人和低工资的人, 使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差别缩小(一般而言,收入高的人缴费工资高,收入低的人缴费工资低)。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缴费工资太低了(目 前政策设定为低于平均工资的60%),则对这个人缴费和领待遇的比 例而言,就是缴费太少而领待遇偏多,这对其他参保人是不公平的,

企业退休工资计算公式

企业退休工资计算公式 城保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注:93年1月1日之前工作的人才有此项) 1、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缴费年限);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指数(计算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指数时包括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中人”个人账户储存额不含“虚账实记”的金额及其利息)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虚账实记”的金额及其利息除以120。 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a1/Al+a2/AZ+....+an/An)/N 公式中,a1、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 年本人缴费工资额;A1、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年当地职工平均工资;N为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发月数 例如:上海一名男职工,2010年其60岁退休,上海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66元。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个人账户中

有50000元,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那么,他的基础养老金 =(3566元+3566元*0.6)÷2*15*1%=427.92元。他的个人账户养老 金=50000元/139=359.79元;上列两项合并,他的月基本养老金为427.92元+359.79元=787.71元。 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 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 (1)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 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 10年。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 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的职工。 (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 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 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 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看了“企业退休工资计算公式”的人还看了:

养老金计算方法(公式)

附注1: 1、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 J =(C平+C平×Z实指数)÷2×N实+同×1% 2、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G = G同+ G实 其中:G同= C平×Z同指数×N同×1% G实= C平×Z实指数×N实98×1% 3、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中有关指标解释 (1)J 为“基础养老金”; (2)C平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保留两位小数); (3)Z实指数(实际缴费工资指数,计算结果保留四位小数)=(X n/C n-1 +……+X1993/C1992+X1992/C1991)/N应缴; (4)X n , ……,X1993, X1992为被保险人退休当年至1992年相应年度各月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 (5)C n-1,……,C1992, C1991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至1991年相应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见附表2),其中C n-1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除以12再乘以当年的应缴费月数,C1991为1991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除以12再乘以3; (6)N应缴为被保险人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 (7)C平×Z实指数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8)N实+同为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之和;

(9)G 为“过渡性养老金”; (10)G同为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11)Z同指数(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1; (12)N同(视同缴费年限)为实行个人缴费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 (13)G实为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14)N实98 为被保险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前的实际缴费年限。5.75 以上涉及的缴费年限,均计算到月,保留两位小数。 以上涉及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计算,以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算方法(精)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一、到龄退休养老金怎么计算?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过渡性养老金标准以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低于1的,按1计算。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养老金一次性结算,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养老金领取额按下列公式计算:一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 二、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 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

与圆有关的相关公式

与圆有关的相关公式 1、圆的半径: 2、圆的直径: 圆的半径=圆的直径÷2 圆的直径=圆的半径×2 或=圆的周长÷圆周率÷2 或=圆的周长÷圆周率 3、圆的周长: 4、圆的面积: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圆的面积=圆的半径2×圆周率或=圆的半径×2×圆周率或=(圆的直径÷2)2×圆周率 或=(圆的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5、圆柱、圆锥的底面积: 圆柱、圆锥的底面积=底面半径2×圆周率 或=(底面直径÷2)2×圆周率 或=(底面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 6、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或=底面直径×圆周率×高 或=底面半径×2×圆周率×高 7、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积×2 或=底面周长×高+(底面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2 或=底面直径×圆周率×高+(底面直径÷2)2×圆周率×2 或=底面半径×2×圆周率×高+底面半径2×圆周率×2 8、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或=底面半径2×圆周率×高 或=(底面直径÷2)2×圆周率×高 或=(底面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高 9、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1 或=底面半径2×圆周率×高× 3 1 或=(底面直径÷2)2×圆周率×高× 3 1 或=(底面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高× 3

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或=(长+宽)×2 C=2a+2b 或=2(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两条腰长 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或=半径×2×圆周率 C=πd 或=2πr 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或=2 1 (上底+上底)×高 S=(a+b)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或=2 1 底×高 圆的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