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正确的是()

A、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16+1)×2

B、3Ca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是3×40+16

C、硫酸(H2SO4)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1:32:16

D、硫酸铵[(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14×2/

132×100%

2.某气体单质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8,则该气体可能是()

A、CO

B、CO2

C、N2

D、Cl2

3.含硫的煤燃烧时生成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且能污染空气的气体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4.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组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R2O的化学式为()

A、CO2

B、ClO2

C、SO2

D、NO2

5.氮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比为7:1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NO

B、N2O3

C、NO2

D、N2O5

6.下列几种化合物,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Fe3O4

B、Fe2O3

C、FeO

D、FeS 7.农村经常使用氮肥硝酸铵,化学式NH4NO3,经过测定含氮量为37%,已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杂质,则该化肥中可能混有下列物质中的哪种氮肥()

A.氯化铵(NH4Cl)

B.硫酸铵[(NH4)2SO4]

C.尿素[CO(NH2)2]

D.碳铵(NH4HCO3)

8.已知某种NH4NO3样品中混有不含氮元素的杂质,测得该NH4NO3样品中含氮的质量分数为24.5%,则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

A、24.5%

B、49%

C、70%

D、80% 9.化学式为H2R2O3的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14,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32g

B.64g

C.32

D.64

10.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将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0g,水72g,则柠檬醛的组成中(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二、填空题。

11.相同质量的CO2和SO2中,含氧量之比为_________。若使CO2和

SO2中含氧量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12.①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氯气中所含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相同分子个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H2、O2、CO2、N2、Cl2各1个分子,其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取上述气体各1克,其分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13.康泰克以前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因含PPA(苯丙醇胺)对人体有较大副作用而被禁用。PPA的化学式为C9H13ON,它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PPA分子中共含有_______个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 -16 )。

14.某新型胃药的一个分子中含有5个氮原子,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6.5%,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5.某气体是由SO2、H2、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测知该气体中含氧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可能有:(1)__________;

(2) __________ ;(3) __________。

16.常温下乙烷(C2H6)气体和酒精蒸气(C2H6O)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其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1-x)/5

B、2 (1-x)/5

C、4 (1-x)/5

D、4x/5

17.下图是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根据

说明书计算:

①阿莫西林相对分子质量;

②如果一个体重25千克的儿童患病需要服用阿莫西林,每天要服多少粒?(按最高剂量计算)

参考答案

一、1、D 2、C 3、B 4、B 5、B 6、C 7、

C 8、C 9、C 10、B

二、11、16:11 11:16

12、①71:2 1:16 ②Cl2、CO2、O2、N2、H2 H2、N2、O2、CO2、Cl2

13、4 24 151

14、424.2

15、⑴SO2⑵H CO2⑶SO2 H2 CO2

16、C

17、①419

②25×100mg=250mg=2.5g 2.5g÷0.25g/粒=10粒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真题热身】 1.(2011.重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寒冷的干冰 B.清澈的泉水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2.(2011.衡阳)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自来水C.海水 D.矿泉水 3.(2011.龙东)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2011.永州)某井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该井水属于 ( ) A.纯净物 B.氧化物C.化合物 D.混合物 5.(2011.攀枝花)下列物质是自来水厂对水净化过程常用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氯气(Cl2) B.氧化氯(ClO2) C.臭氧(O3) D.次氯酸钙[Ca(ClO)2] 6.(2011.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NaCl B.KOH C.MgO D.Cu 7.(2011.广州)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 A.NaOH B.Na2O C.Na2SO4D.Na 8.(2011.鸡西)“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 ) A.纯净物 B.化合物C.单质D.混合物 9.(2011.南通)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混合物 B.氮气属于单质 C.甲烷属于化合物 D.干冰属于有机物10.(2011.赤峰)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别属于( )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 D.混合物和混合物11.(2011.德阳)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如一些不法生猪饲养户为使商品猪多长瘦肉,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化学式为Cl2H18Cl2N2O).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了极大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1 C-12 K-39 Mn-139 O-16 S-32 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纸张燃烧 C.稀盐酸除铁锈 D.食物腐烂 2.(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3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观察到白烟的是 A.红磷 B.硫磺 C.铁丝 D.木炭 4.(3分)高纯硅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硅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 B.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g D.图中n的值为8 5.(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新鲜空气 B.橙味汽水 C.二氧化碳 D.水泥砂浆6.(3分)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 25 N 34 O 3 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是 A.属于有机物 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H 25 N 34 O 3 Cl中原子总数为62 D.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7:8:17 7.(3分)下列关于CO 2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检验CO 2 可用澄清石灰水 B.在标准状况下CO 2 密度比空气小 C.CO 2 可以用来灭火 D.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 2 8.(3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9.(3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B.白磷在O 2 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10.(3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MnO 2 是加快H 2 O 2 分解的催化剂,因此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氧化物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碳及碳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CO2的实验室制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对比能力。 3.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C、CO、CO2的化学性质 2.CO2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碳单质及含碳化合物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具: 有关CO2的实验室制法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设问:碳的单质有哪几种?我们学过含碳化合物有哪几种? 学生思考回答进入新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启发、引导,进入复习 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学过哪些物质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CO2?”并引导学生。 在思考后按要求写出有关碳及含碳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思考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对比归纳总结: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板书) 教师在学生板书总结基础之上电脑展示,对比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学会对比理解、记忆。 2.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学生实验:制取一瓶CO2,并进行检验,教师指导、检查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工业制法:(略) (三)讨论: 用化学方法区别(1)CO与CO2(2)CO与CH4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方法,激发求知欲,培养开放性思维

(四)巩固深化: 1.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教师纠正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练习:(见附录)分层次练习,注意问题侧重知识的巩固和训练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作业:P1171、4巩固深化本节内容,强化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碳及碳的化合物 一、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二、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 附录1-1:《碳和碳的化合物》部分典型例题 例题: 1.实验室制取CO2,常用的原料是() A.燃烧木炭 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石灰石与硫酸反应 D.煅烧石灰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用木炭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收集,故不选A,不宜用C,因为会生成微溶物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D是工业上制取CO2的方法,所以选择B. 2.二氧化碳能灭火是由于它具有的性质是()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与水反应 D.能溶于水 分析:此题的测试点为CO2的用途与性质,学生需分析CO2的性质和可燃物燃烧条件基础上分析。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支持燃烧,它会覆盖在可燃物上,使之与氧气隔绝,而停止燃烧,故答案为:A、B。 3.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应将气体() A.通入灼热氧化铜 B.通入石灰水

初中化学 物质的构成

第九讲多彩的世界 【知识要点】 一、相关知识链接 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到花园里会闻到花香?放学回到家会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花香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因此我们可以闻到花香;同理,炒菜时油分子也会弥漫到家中的每个角落,所以会闻到饭菜的香味.你还能想到哪些现象与分子的运动有关呢?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就会发现你能解释更多的现象. 二、教材知识诠释 (一)物质的构成 盛在烧杯中的水浑然一体,但我们可以将它倒在多个容器中,也可以用喷雾器将它喷成水雾,这说明物质是由一些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如将糖放入水中,搅拌后糖“不见”了,但水变甜了.其实是糖的微粒均匀分布到水的微粒中间了.我们虽然用肉眼看不到,但形成的糖水仍然是甜的,即保持它原来的性质.我们把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二)分子很小,如一滴水中含有30亿个水分子,现在我们可以和电子显微镜看以它. (三)分子间有间隙 探究分子间是否存在间隙 (1)器材:玻璃管、清水、染色酒精、滴管 (2)步骤:①管内用滴管向玻璃管内滴入半管清水;②再用滴管滴入半管酒精,将管口堵住,反复颠倒几次,观察混合液上表面的位置. (3)现象:混合液上的表面位置下降. (4)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 (四)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探究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1)器材: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清水、墨水. (2)步骤:①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口对口连接,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②记录观察到的现象;③分析看到的现象,说明气体分子是在永 不停息地做不规则运动;④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⑤分析以上 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结论: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五)扩散现象:分子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的相互扩散现象。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1)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原子量: H-l C-12 O-16 S-32 P-31 Ca-40 Fe-56 Cl-35.5 Al-27 Cu–64 Mg-24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只有 ..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干冰升华 B.CO2溶于水 C.石油的分馏 D.自制净水器净水2.用H2O2、KClO3 、KMnO4三种物质都能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氧气 3.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 A.-6 B.+4 C.+6 D.+7 4.下列各组气体中,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氮气 B.氧气和空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氢气和空气 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金属铝制易拉罐 C.白炽灯中填充氮气 D.铜线制电缆 6 名称化学式物质分类 A.氯化钠NaCl 纯净物 B.硫酸H2SO4氧化物 C.五氧化二氮N2O5化合物 D.氯气Cl2单质 7.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1 B.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C.该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8.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 ===== xR + C(金刚石),则x 、R为 A.1、Na2CO3 B.2、Na2CO3 C.4、Na2CO3 D.2、Na2O2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gO △ Hg+O2↑ B.H2O + CO2=HCO3 C.Mg+2HCl=MgCl2+H2↑ D.2Fe2O3+3C=4Fe+ 3CO2 470℃ 80 MPa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Ca 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A.纸的质量好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C.保存方法得当 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等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是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https://www.360docs.net/doc/f87825998.html,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3.最近科学家确认,存在着一种具有空心,且类似足球结构的分子N60。这一发现将开辟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N60是一种化合物 B.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C.N60属于单质 D.N60这种物质是由氮原子构成的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CO使人中毒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 6.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7.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8.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9.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水 B.炽热的炭层 C.澄清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 10.下列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 B.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 C.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D.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结构1.元素 具有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 (1)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见个数。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2. 分子、原子 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 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 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结构: 其中:核电荷数= = 整个原子电性 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性质。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原子分。 (3)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 物质原子 (5)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如碳原子 元素Si Fe Na K Mg H 质量分数48.60% 26.30% 7.73% 4.75% 3.45% 2.74% 2.47% 2.00% 0.76%

3.原子团

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3、SO4、OH、CO3、NH4 4.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原子失去电子→;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如:Ca2+、Al3+、Cl-、O2- 5.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如白磷跟红磷。 相关考题: 1.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这里的碘、锌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 5.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 构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50 B.86 C.136 D.222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 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8.下列物质中直接由离子组成的是() A 石墨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硫酸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清北班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B.蒸馏水C.空气D.不锈钢 4.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红色物质,该物质是() A.红磷 B.氧化汞C.二氧化锰D.氯酸钾 5.2011年3月11日,震惊全球的日本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毁坏,致使放射性碘泄漏,造成了严重的核污染.这里的碘是指() A.碘离子 B.碘原子 C.碘元素D.碘分子 6.根据化学方程式S+O2 =点燃=SO2,得出的以下信息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硫和氧气 B.该反应的反应条件为点燃 C.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2 D.该反应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7.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钢石 8.下列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烟B.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工厂排放的废气 9.下列各组物质中,带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A.Cl2、NaCl B.NH4Cl、HNO3 C.MnO2、K2MnO4 D.P2O5、Ca3(PO4)2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小于4 B.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1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doc

物质组成、构成体系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特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概念:化学变化中的S小微粒 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 宏观微观 质子f(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阴离子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f 金属 L 稀 有气体 纯净物< 、 r 无机化合物 I 有机化合物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 (2009 ?潍坊)榴莲被誉为“果巾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2、 (2009 ?烟台)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氧化物 酸 碱 ‘盐

3、(2009 ?苏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lOmL 酒精和lOra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4、(2009 ?安徽)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 获2008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铈(Ce )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关于铈的说法 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肝脏、瘦肉、蛋、 鱼、豆类、芹菜 海产品、瘦肉、肝脏、奶类、豆类、小米 海产品、加碘盐 A 、元素 D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7、(2009 ?青岛)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 的是()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 09 8、(2009 ?苏州)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巾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是58 B.相对原子质量是140. 1 C.质子数为58 D.钟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5、(2009 ?福州)右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 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11 C.核外有3个电子层 B.最外层电子数为1 D. 核外电子总数为10 @281 6、(2008 ?南京)宁宁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后,查阅到如下资料,请你给 5 表的“ ☆”处选择恰当的选项 ☆种樂 主要食物來源

洛阳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洛阳市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B.CH4O C.CH4D.C2H4O 2.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W X Y Z 反应前质量g222340 反应后质量g240待测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3.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4.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A. 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B.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D. 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 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6.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7.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A B.B C.C D.D 8.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知识分享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

一、知识概述 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含义; 2、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含义; 3、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 4、掌握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5、理解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化学式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它是对物质组成情况的真实反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 物质名称所含的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化学式 铁Fe 聚集Fe 氧化铝Al、O 2∶3 Al2O3 二氧化碳C、O 1∶2 CO2 五氧化二磷P、O 2∶5 P2O5 氯化镁Mg2+、Cl-1∶2 MgCl2 碳酸钙Ca2+、CO32- 1∶1 CaCO3 由上表可以看出,物质的组成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也不同,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注意: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一种纯净物都有一个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混合物没有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是该物质的分子式,如“CO2”既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又是二氧化碳的分子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它能表示物质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意义,具体见下表。 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 的1个分子(又叫分子式)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元素的 原子个数 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 和2个氢原子 (二)化学式的书写 1、化合价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总是一定的。通过实验可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因为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之间是一个确定的简单整数比,其中的一定数目正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是原子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之分。 某些元素的原子集合体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它所起的作用和一个原子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K-39 Cu-64 Zn-65 P-31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所对应的字母填入上面的答题栏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6000多年前,半坡居民所从事的生产生活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建造土房 B.烧制土陶 C.磨制石器 D.用麻织布 2.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3.下列人类做法中,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 B.燃烧原煤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 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银、氯化钾 B.白磷、冰水混合物 C.水银、洁净的空气 D.铁粉、二氧化碳 5.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人体最易吸收的糖类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B.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水分子 C.葡萄糖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和H2O D.葡萄糖是一种混合物 6.冬季来临时,人们常在树杆下涂上一层石灰浆,其作用是() A.美观 B.标记 C.杀菌 D.以上都不对 7.西汉刘安曾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里的“铜”是指() A.铜元素 B.铜单质 C.氧化铜 D.铜原子 8.“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只要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物质与水混合后摇动,即可制冷。该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生石灰 9.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10.图书馆中图书档案资料等着火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最新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答案知识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附答案 1.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等都使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常温下被氧化成稳定性的物质 C.常温下被还原成稳定性的物质 D.常温下跟纸反应生成稳定性的物质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净化水B.干冰能灭火 C.二氧化碳通入水中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3.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种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气体判断错误的是() A.一定是CO2B.一定不是O2C.可能是CO2D.可能是氮气 4.关于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B.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D.CO2是由碳、氧元素组成 5.实验室制CO2选用的合适药品为() A.木炭燃烧B.煅烧石灰石 C.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D.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 6.按碳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CO、CO2B.CO、C、CO2C.CO2、C、CO D.CO2、CO、C 7.下列各物质和用途相符合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石墨可用于冰箱除臭 C.石灰石可用来粉刷墙壁D.二氧化碳可用来抢救病人 8.某同学为解决助力车污染空气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马路上喷洒石灰水②在助力车尾部燃烧尾气③改进助力车发动机结构,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控制助力车数量。这些建议中,你认为切实可行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很快又变黑了。你推测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B.温度太低 C.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D.试管口倾斜了 10.分子数相同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它们的质量比为() A.1:2B.2:1C.7:11D.11:7 11.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不断增多、呼吸作用增加B.绿色植物减少、光合作用减少 C.大量燃烧矿物燃料D.冰箱中制冷剂“氟里昂”的泄漏 12.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13.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最终得到的黑色物质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碳粉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A.20%B.80%C.15.8%D.84.2% 14.下列气体中,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O2B.H2C.CO2D.CH4 15.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方法是()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结构 1.元素 具有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 (1)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见个数。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元素Si Fe Na K Mg H 质量分数48.60% 26.30% 7.73% 4.75% 3.45% 2.74% 2.47% 2.00% 0.76% 2. 分子、原子 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 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 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结构: 其中:核电荷数= = 整个原子电性 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性质。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原子分。 (3)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 物质原子 (5)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如碳原子 3.原子团

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3、SO4、OH、CO3、NH4 4.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原子失去电子→;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如:Ca2+、Al3+、Cl-、O2- 5.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如白磷跟红磷。 相关考题: 1.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这里的碘、锌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氯化钠、水 12 5.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 8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50 B.86 C.136 D.222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8.下列物质中直接由离子组成的是() A 石墨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硫酸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

2018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卷(有答案)

2018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卷(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Ca-40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编号填在表内。共40分) 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自行车胎受热爆炸 B.食物腐败变味 C.蜡烛融化 D.海水蒸发 2.冰块能浮在水面上的事实说明( ) A.水有三态变化 B.冰的密度大于水 C.冰的密度小于水 D.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医药用酒精 ②酱油 ③清洁的自来水 ④铜导线的内芯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④ 4.点燃20克含有O 2、H 2、N 2的混合气体,充分反 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 ) A.2克N 2 B.O 2、N 2的混合气体 C.H 2、N 2的混合气体 D.O 2、H 2、N 2的混合气体 5.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若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 B.我们常用的铅笔含有铅元素,铅笔不要放入口里,以免中毒 C.电冰箱里的除臭剂可用活性炭来代替 D.在某些食品包装中可充入氮气以防腐 6.下列物质中有氧分子存在的是( ) A.空气 B.双氧水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锰 7.“绿色食品”是指( ) A.以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B.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C.绿色的营养食品 D.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8.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不与氧气反应,难溶于 水且不与水反应,则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

(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集气 法 C.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 D.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都可以 9.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10.下列现象中,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是( ) A .人用食物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 B .家庭用煤气做饭 C .办公室用空调取取暖 D .工人用炸药拆除危旧建筑 11.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A .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B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C .生成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D .化学反应速率的快快慢 12.下列主要是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现象是( ) ①河流干枯或断流 ②河中的鱼虾稀少或绝迹 ③河水有异味 ④城市地表逐渐下沉 ⑤经常出现尘暴、大雾天气 ⑥土壤沙漠化 A.①⑤ B.②⑥ C.②③ D.④⑥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2HCl==FeCl 2+H 2↑ B.H 2O 通电H 2↑+O 2↑ C.P+O 2点燃 PO 2 D.3Fe+2O 2===Fe 3O 4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管口不对着任何人 B.用嘴吹灭酒精灯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竖直放在灯焰上 D.直接在量筒里配制溶液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精讲 人教版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精讲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碳和碳的化合物 碳的几种单质 1. 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金刚石、石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 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 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 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 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二氧化碳的性质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描述及其反应方程式)。 3. 常识性了解灭火原理和灭火器。 4. 石灰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 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二. 重点、难点: 1.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 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3.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4.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5.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过程: 一. 碳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①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②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 几种无定形碳 药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举例说明) (二)碳的化学性质 1. 可燃性 2. 还原性 (三)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小结:碳与氢的化学性质比较。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九年级化学期末测试题(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O 16 Cr 52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的自我介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纸张燃烧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 3.有“第四类新材料”之称的玉米塑料是由乳酸(C3H6O3)合成的,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中碳、氢、氧三元素的质量比为3:6:3 B.乳酸与甲醛(CH2O)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C.1个乳酸分子中含有3个H2O分子 D.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g 4.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可分 C.变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5.下列化学观点错误的是( ) A.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绿色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D.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就一定越好 6.下列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都是可再生能源 B.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C.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7.纳米材料Cr2O3,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6 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氢气、干冰、冰水共存物 B.天然气、煤、石油 C.液态氧、氯化氢、洁净的空气 D.稀有气体、酒精、碳酸钙 9.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10.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况,处理方案合理的是( ) A.室内物品着火时,首先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B.发现家中煤气泄露时,先关闭气阀,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C.烹饪时,油锅着火,立即向锅中注水扑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