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学》卷B答案

《人体运动学》卷B答案
《人体运动学》卷B答案

《人体运动学》试卷(B)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闭链运动:肢体远端闭合时为封闭运动链,这时不能独立活动某一关节只能是几个关节的协调活动。

2、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产生反射效应,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

3、:共同运动: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个关节的同时运动,是脊髓水平的运动形式。

4、:是主观和客观指标结合的最大运动量试验,以运动诱发呼吸或循环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心电图异常及心血管运动反应异常作为运动终点。

5、支撑相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60%。支撑期大部分时间是单足支撑。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5、DABCB 6——10、BADAA 11——15、CCDCA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脑卒中后肢体:上肢:肩关节内收、内旋、下坠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尺偏、手指屈曲。(3分)

下肢:髓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裸关节拓屈、内翻(2分)

2、椎间盘作用(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2分)。

(2)连结腰椎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的活动度(1分)。

(3)使椎体表面承受应力(1分)。

(4)缓冲作用。腰间盘的弹性结构,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有利于保护大脑和脊髓(1分)。

3、踝关节的韧带:踝关节内侧韧带有三角韧带,其余胫骨内踝,扇形向下,分别

置于足舟骨、跟骨和距骨的内侧,有限制足外翻的功能(2分);外侧有三条韧带加固,

距朓前韧带,位于踝关节的前外侧,起于外踝前缘,止于距骨前面。距腓前韧带,位于

踝关节的后外侧,起于外踝后缘,止于距骨后面。跟腓韧带,位于关节外侧,起于外踝

尖,止于跟骨外侧面(3分)。

4、功能评定的作用:运动控制障碍诊断(2分);功能评定(2分);寻找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1分)。

5、状态反射包括哪几种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反射性的引起躯干和四肢肌紧张性的改变(1分)。包括颈紧张反射(2分)、迷路紧张反射(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上肢:肩关节内收、内旋、下坠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尺偏、手指屈曲。扛肩,脊柱向健侧弯曲(5分)。

下肢:髓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裸关节拓屈、内翻,画圈步态(5分)

2、肌力训练方法动力性力量训练、静力性力量训练(5分)

作用:肌力减退的预防和治疗(3分);促进关节活动与改善骨应力(2分)。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试题(A)

采矿学试题(A) 考生姓名学号: 成绩(分) 一、简答题(5×6=30分) 1、井田是如何划分为采煤工作面的? 2、何谓井田开拓方式?按井筒(硐)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分为几类?主井开 拓方式的适用条件? 3、何谓准备方式?按煤层存条件的准备方式有几类?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4、何谓采煤方法?按采煤工作面布置及推进方向的不同。长壁体系采煤方法 分为几类?长壁体系采煤法基本特点? 5、何谓矿井开采水平垂高?并说明开采水平垂高与阶段重高的关系? 6、根据技术因素如何确定采区走向长度? 二、填空题(2×15=30分) 1、根据当前开采技术条件,我国将煤层按倾角分为: ;; ;; 2、能源是; 标准煤是; 能源折算系数是。 3、根据勘探和地质研究程度,将煤炭储量按精度分级有; ;;。其中和为储量;和和

为储量;级为储量。 4、煤田是。 井田是。 5、阶段是。 开采水平是。 辅助水平是。 6、上山是。 采区上山是。 主要上山是。 7、立井的开拓方式是。 斜井开拓开方式是 平硐开拓方式是。 8、综合工作面及时支护方式是。 它的适有条件是。 综采工作面滞后支护方式是。 它的适用条件是。 9、普采工作面、采煤工作空间一般分为、、。 普采工作面的采煤循环是以。 为标志完成一个采煤循环。 10、矿井生产能力是。 矿井井型是。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是。 11、矿井用长壁体系开采多个煤层,煤层间的开采顺序有; 采区的开采顺序有。 回采工作面的回采顺序有。 12、布置采区上部车场的关健问题是;采 区中部车场解决的关健问题是;采区

下部车场解决的关健问题是。 13、DK615—4—12中,“DK”代表,“6”代表, “15”代表,“4”代表,“12”代表。该型号表示向道岔。 14、采区采出率是。 开拓掘进率是。 生产矿井的全部掘进率是。 15、按其作用和服务范围,矿井井巷可分为巷道,巷道, 巷道。 三、论述题(2×10分) 1、试述高瓦斯矿井综采工作面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 2、试述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性。 四、阅图及综合题(20分)如图1所示,试说明: 1、井巷名称: 2、写出运煤、通风及运料的生产系统; 3、准备方式的类型; 4、如采煤工作面发生突水,试选择避灾路线。(图1)

人体运动学重点95240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人体运动学:就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就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与 研究人体与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与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就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 间一定位置,就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瞧作就是一个多刚体系统。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与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与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 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与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此类杠杆因 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与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 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就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 (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就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就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就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 面上的运动。 (4)其她: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 【相关概念】 ·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与阻力点中间,如天平与跷跷板等。主要作 用就是传递动力与保持平衡,它即产生力又产生速度。

液压传动试题及答案

《液压传动》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液压传动系统中,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是执行元件。 2. 某液压油在40℃时运动粘度为32×10-6m 2/s ,其牌号为N32。 3. 在密闭管道中作稳定流动的理想液体具有压力能、位能、动能三种形式的能量。在沿管道流动的过程中,这三种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但在任一过流截面处,三种能量之和为一常数。 4. 液压泵的排量为V ,转速为n ,则理论流量q t =V*n 。 5. 液压泵的机械效率为95%,总效率为90%,则泵的容积效率为94.7%。 6. 柱塞泵是依靠柱塞在柱塞缸体内作往复运动,使泵内的密封容积产生变化来实现泵的吸油和压油的. 7. 液压基本回路按功能分为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及多缸控制回路。 8. 某一单杆活塞液压缸的活塞横截面积为100cm 2,活塞杆横截面积为60 cm 2,液压油的压力为1MPa ,则活塞杆向前的推力为9806N 。(注:本题答10000N 、9800N 也算对) 9. 液压管道上的压力表读数5Kg/cm 2,则管道内液体的压力约为0.5MPa 。 10. 顺序阀是用来控制液压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机构的先后顺序。 11. 直动式溢流阀与先导式溢流阀中,工作时易产生振动和噪声,且压力波动比较大的是直动式溢流阀。 12. 变量叶片泵是通过调整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偏心距来达到调整其输出流量的目的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当液体静止时,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法向力称为压力,在物理学中则被称为压强。 (∨) 2. 真空度=绝对压力-大气压力。 (×) 3. 连续性方程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液体力学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伯努力方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液体力学中的一种表达方式。 ( ∨) 4. 液压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所引起的压力在瞬间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液压冲击。 (∨) 5. 液压传动中,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力越大,活塞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 6. 顺序阀、调速阀、减压阀和节流阀均属于压力控制阀。 (×) 7. 液压系统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液压泵的额定工作压力。 (×) 8. 齿轮泵CB-B20的额定压力为2.5MPa,额定流量为 20 L /min 。 (∨) 9. 齿轮泵多用于高压系统中,柱塞泵多用于中、低压系统中。 (∨ ) 10. 双作用式叶片泵转子每旋转一周,每相邻叶片间的密封容积就发生一次变化,实现一 次吸油和压油的过程。 (×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液压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为10MPa ,安全阀的调定压力应为( B ) A 、等于10MPa ; B 、小于10MPa ; C 、大于10MPa D 、不知道。 2. 在先导式减压阀工作时,先导阀的作用主要是( C ),而主阀的作用主要作用是( A )。 A 、 减压; B 、增压; C 、调压。 3、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 MPa 和10 MPa 的溢流阀串联在液压泵的出口,泵的出口压力为( B );并联在液压泵的出口,泵的出口压力又为( A )。 A 、5 MPa ; B 、10 MPa ; C 、 15 MPa ; D 、20 MPa ; 4、液压系统的控制元件是( A )。 A 、 液压阀 B 、 液压泵 C 、 电动机 D 、 液压缸或液压马达 5、要实现工作台往复运动速度不一致,可采用(B )。 A 、双杆活塞缸 B 、单杆活塞缸的差动连接 C 、伸缩式液压缸 D 、组合柱塞缸

采矿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1、1—() A、岩石运输大巷; B、m1回风平巷; C、盘区石门; D、盘区石门尽头回风斜巷。 2、2—() A、进风行人斜巷; B、m2上分层运输平巷; C、盘区回风大巷; D、m2上分层采煤 工作面。 3、3—() A、盘区石门; B、进风斜巷; C、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 D、区段煤仓。 4、4—() A、采煤工作面; B、回风运料斜巷; C、区段溜煤眼; D、盘区轨道上山。 5、5—() A、m1煤层采煤工作面; B、m2上分层回风平巷; C、无极绳绞车房; D、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 6、6—() A、回风运料斜巷; B、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 C、车场绕道; D、m1煤层回风平巷。 7、7—() A、m2上分层回风平巷; B、m1煤层回风平巷; C、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 D、区段煤仓。 8、8—() A、区段煤仓; B、车场绕道; C、m2煤层上分层运输平巷; D、进风斜巷。 9、9—() A、回风运料斜巷; B、区段进风斜巷; C、溜煤眼; D、材料道。 10、10—() A、进风行人斜巷; B、回风运料斜巷; C、溜煤眼; D、盘区石门尽头回风斜巷。 11、11—() A、回风运料斜巷; B、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 C、m1煤层运输平巷; D、m1煤层回风平巷。 12、12—() A、回风运料斜巷; B、材料道; C、进风行人斜巷; D、溜煤眼。 13、13—() A、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 B、材料道; C、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 D、m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 14、14—() A、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 B、m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

C、m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 D、进风斜巷。 15、15—() A、m2煤层上分层区段回风平巷; B、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 B、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D、m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 16、16—() A、进风斜巷; B、溜煤眼; C、车场绕道; D、m2煤层上分层区段回风平巷。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7、在T = Z k /(A×K)的关系式中,T代表矿井服务年限,Z k代表矿井可采储量,A 代表????????????????????,K代表储量备用系数。 18、在缓倾斜煤层中的长壁工作面,炮采工艺方式是指采用爆破落煤、????????????????????装煤和人工装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及单体支柱支护的采煤工艺方式。 19、斜井开拓条件下,当煤层或岩层的倾角与斜井的倾角不一致时,斜井布置可以采用穿层斜井,煤层倾角较小时可以采用沿煤层顶板穿层斜井,煤层倾角较大时可以采用???????????????????????斜井。 20、井底车场内用于排水的副井主要硐室是?????????????????????????。 21、运输大巷采用轨道和矿车运输时,根据矿车的卸载方式(法)不同,分???????????????矿车和底卸式矿车两种。 22、采区下部车场按装车站位置不同,分大巷装车式、???????????????????装车式和绕道装车式下部车场三种类型。

最新康复治疗学专业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得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功能解剖学: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动能的学科。 生物力学: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体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 应力:指人体结构内某一平面对外部负荷的反应,用单位面积上的力表示,(N/cm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他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力矩:是力对物体转动作用的量度,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阻力点:阻力杠杆上的作用点,是指运动阶段的重点、运动器械的重力、摩擦力或弹力以及拮抗肌的张力,韧带、筋膜的抗牵张力等造成的阻力。他们在一个杠杆系统中的阻力作用点只有一个,即全部阻力的合力作用点为唯一的阻力点。 力偶:通常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称为力偶。 梅脱:能量代谢当量。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其运动强度为1MET 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又称速度杠杆。 人体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下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心脏的功能能力: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达到的最大MET值。或者,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最大MET值。或者,心脏功能容量/体力功能容量,指体力活动的能力。健康人,心脏的功能能量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相应的MET值。 稳定角:是中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是影响人体平衡稳定性的力学因素。 稳定系数:为倾倒力开始作用时稳定力矩与倾倒力矩的比值。 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转动惯量:物体的转动惯量是物体转动惯性的大小。 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或相对与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标准的 参考系叫做惯性参考系。 Gou软骨:是幼年时期位于骨干gou端处的软骨,参与骨的生长。成年后。Gou软骨板骨化后遗留成骨垢线,骨的生长也随之停止。 骨单位:是骨密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位于骨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骨密质的主体。从骨单位的横断面可以看到同心平行分布的骨板,成为不同直径的、一层套一层的封闭的圆柱。 骨松质:分布于长骨的骨gou,和骨干的内侧面。由数层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并相互连接成多孔隙网架结构,网孔即骨髓腔,其中充满红骨髓。 骨密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 骨组织: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骨基质)和细胞构成 成骨细胞:位于成骨活跃的骨组织表面或紧紧包靠在临近成骨细胞上。常成层排列,胞体呈立方形或矮柱状。 破骨细胞:常位于骨组织表面。是一种多核的大细胞,直径100um,含有2—50个核。 骨细胞:单个分布于骨板内或骨板间,胞体较小,呈扁椭圆形,有许多细长突起,胞质弱嗜碱性。 骨钙化:主要指在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骨的有机成分(有机基质)后,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机盐有序地沉积于有机质内的过程。 骨强度:指骨在承载负荷的情况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是衡量骨承载能力的指标之一。 骨应力—应变曲线;表示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分弹性变形区和塑性变形区。 拉伸载荷:股的两端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轴线的载荷。 骨的各向异性:骨的结构为中间多孔介质的夹层结构材料,这种材料称为各向异形体,因其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质不同,称各向异性。 应力性骨折:指骨长期承受反复负荷后发 生微损伤而逐渐形成的骨折。他是由于损 伤的不断积聚,超过机体修复能力,继而 产生的骨折。 股外表再造:骨外表形状的改变称为外表 再造,是骨适应其承载而做出的适应性变 化,可以表现为骨最优化的形状。 1运动学中的坐标系是三维的。有三个面: 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 下两部分),额妆面(与身体前或后平行 的面,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与身 体侧面平行的面,分为左右两部分)。每 两个面交出的面称为轴,也有三个:横轴 (与地面平行且与额妆面平行的轴)、纵 轴(额妆面与矢状面相交叉形成、上下贯 穿人体正中的轴)、矢状轴(与地平面平 行且又与矢状面平行的轴,在水平面前后 贯穿人体) 2何谓骨的载荷和骨的应力?骨应力常有 哪几种?对骨有何生理意义?作用在骨 表面的各种外力,即骨的载荷。当外力作 用于骨时,骨以形变产生内部的阻抗力以 抗衡外力,即是骨产生的应力。应力的大 小等于作用于骨截面上的外力与骨横断 面面积之比,单位为Pascal,即牛顿/平方 米。骨的应力根据作用于骨的力不同而不 同,常见的应力由压应力、拉应力及剪切 力等。应力对骨的改变及在生长和骨的吸 收中起调节作用,应力不足会使骨萎缩, 应力过大也会使骨萎缩。因此,对于骨来 说,存在一个最佳的应力范围 肌力:又称最大力量是肌收缩时所表现出 来的能力,以肌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 量来表示。 肌耐力:又称力量耐力,是指肌在一定负 荷条件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缩的能 力,反映肌持续工作的能力,体现肌对抗 疲劳的水平。 向心运动:也称向心收缩是指肌收缩时, 肌的长度缩短,两端附着点互相靠近。 离心运动:也称离心收缩是指肌收缩时肌 力低于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被动延长。 主动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为原动 机,其中起主要作用者称为主动机。 运动单位:肌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 配,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 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 运动单位。 肌的生理横断面:肌由肌纤维组成,每条 肌纤维的横断面总和称为肌的生理横断 面。 爆发力: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肌力量 的能力。 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 抗肌。 神经适应:由运动引起的神经系统的适应 性变化称为神经适应。 协同动作:多个肌群在一起工作所产生的 合作性动作被称为协同动作。 简述肌的功能。 肌的功能是运动、支撑骨骼、维持姿势、 保护身体和产热。 简述肌力的影响因素。 肌的生理横断面、肌的初长度、肌的募集、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和杠杆效 率。 牵拉—缩短周期的弹性势能增强的机制。 以牵拉—缩短周期肌运动为主的自然运 动,包含主要由离心运动引起的高强度的 力的调节性释放,这种高强度的力有利于 肌-腱复合体中弹性应变能量的贮存,即有 效增加弹性势能,使离心运动后的向心运 动比单纯的向心运动做功更强,也更为有 效。 简述超量恢复原理。 运动和运动后肌经历一个疲劳与恢复过 程,肌疲劳时,其收缩力量、速度和耐力 都会明显下降,同时肌内能源物质、收缩 蛋白和酶蛋白都有所消耗,在休息后的恢 复过程中,上述已消耗物质得到补充、生 理功能逐渐得到恢复,并超过运动前的水 平,这即是肌超量恢复。 简述长期运动训练对肌底物水平的影响。 *糖原:耐力训练引起的肌的适应性改变 是肌静息糖原含量增加。 *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多回合的力量 练习可使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储备降 低,这种急性的代谢反应为增加高能磷酸 化合物储备能力提供适应性刺激,长期的 适应性结果则表现为肌静息磷酸盐水平 提高。 *脂质:肌脂质含量无显著不同,即对运 动刺激呈惰性表现。 *肌红蛋白:肌中肌红蛋白对氧的运输起 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慢肌纤维通常比快肌 纤维含有更多的肌红蛋白,但耐力训练不 能促进人体肌中肌红蛋白含量的增加。力 量训练后肌纤维体积虽然增大,但肌中肌 红蛋白含量却相应降低,以适应氧化酶含 量降低的肌环境。 简述运动控制理论和运动控制方式。 根据Horak的运动控制理论“正常运动控 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运用现有及以往的 信息将神经能转化为动能并使之完成有 效的功能活动。”运动控制主要有以下三 种方式。 (1)反射性运动:反射性运动形式固定、 反应迅速不受意识控制。主要在脊髓水平 控制完成。(2)模式化运动:模式化运动 有固定的运动形式、有节奏和连续性的运 动,受意识控制。主观意识主要控制运动 的开始与结束,运动由中枢模式控制器调 控。(3)意向性运动:整个运动过程均受 主观意识控制,是有目的的运动,需通过 运动学习来掌握,随着不断进行运动而趋 于灵活,并获得运动技巧。 简述腰背肌对脊柱稳定及其功能的影响。 肌对脊柱具有保护脊柱稳定和协同脊柱 运动的双重作用,并发挥主动调节功能, 这是调节脊柱平衡的关键要素。相关功能 肌群主要是腰肌和背肌。背肌主要包括浅 层的背阔肌和深层的骶棘肌。腰肌主要包 括腰方肌和腰大肌,此外间接作用于腰脊 部脊柱的肌有:腰前外侧壁肌、臀大肌、 臀中肌、臀小肌、肱二头肌、半腱肌及半 膜肌等。这些肌群的协调配合,以实现脊 柱对身体的支撑,负重、减震、保护和运 动等功能。 简述肌功能障碍的原因。 1.运动损伤 2.疼痛 3.中枢神经损伤 4.外周神经的损伤 简述肌电刺激增强肌力的机制。 肌电刺激后肌的收缩性能增强,呈现显著 的力量增益,肌电刺激作用主要原理如 下: *肌对电刺激的适应性反应:肌电刺激对 肌收缩力的影响受神经因素影响,遵循负 荷大小原则,依此原则肌产生与之适应的 兴奋激发与力量变化,并随负荷的增大, 产生更大的适应性反应。 *激发运动神经元,动员运动单位。 肌电刺激不是直接兴奋肌,而是刺激电流 沿着肌内较易兴奋的神经末梢传导。通过 激发较大运动神经元,动员更多的运动单 位,使肌纤维产生与之适应的反应,肌的 收缩性能增强。 *增强氧化酶和糖原,提高肌耐力。 长时间、低频率的肌电刺激能够引起低等 哺乳动物快肌纤维氧化酶和糖原合成酶 的显著增加,使快肌纤维的退化和萎缩, 并向慢肌纤维的转变;而对慢肌纤维的影 响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含量增加。这有利于 提高肌耐力,增强运动个体抗疲劳的能 力。 简述姿势协同动作的运动模式及其平衡 作用。 姿势协同动作通过三种运动模式对付外 力或支持面的变化以维护站立平衡,即踝 关节协同动作模式、髋关节协同动作模式 及跨步动作模式。踝关节协同动作指身体 重心以踝关节为轴心,进行前后转动或摆 动,类似钟摆运动。髋关节运动模式是通 过髋关节屈伸来调整身体重心和保持平 衡。跨步动作模式是通过向作用力方向快 速跨步来重新建立重心的支撑点或站立 支持面以建立新的平衡。当身体重心达到 稳定极限时,为了防止跌倒或失去平衡, 上肢、头和躯干运动以建立反应性平衡。 简述肌组织过度应变与损伤特征。 *肌纤维组织应变与肌运动和关节活动有 关。 *肌—腱连接对应变引起的损伤特别敏 感,并可导致肌—腱连接的生物形态学和 生物化学改变。 *疲劳性的运动中易出现肌应变性损伤。 *强大应力与应力变化易导致肌损伤。 肌腱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 肩胛下肌所组成的腱性组织,以扁宽的腱 膜牢固的附着于关节囊的外侧肱骨外科 颈,有悬吊肱骨、稳定肱骨头、协助三角 肌外展肩关节的功能。 网球肘:又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上 髁炎、是前臂伸腕肌群的起点部反复受到 牵拉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损伤性疾 病。 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 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端向背侧倾 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 呈银叉畸形。 Dugas征:即搭肩实验阳性正常人肘部贴 近胸部时,手掌可触到健侧肩膀。有肩关 节脱位时患侧上肢屈肘,肘部贴近胸壁 时,手掌不能摸到肩峰,若以手掌触摸肩 峰时,则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是为阳性。 Tinel征:是周围神经外科最重要的诊断 方法之一,指叩击神经损伤或神经损害的 部位或其远侧,而出现其支配皮区的放电 样麻痛感或蚁走感,代表神经再生的水平 或神经损害的部位。 Phalen实验:两臂平举,肘区60度,腕 关节极度掌屈1分钟,患手桡侧手指即可 出现麻木和感觉异常。 鼻烟窝:其近侧为桡骨茎突,桡侧界为拇 长展肌及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 腱,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其内有桡 动脉通过。 鱼际:由四块运动拇指的肌肉组成,各肌 主要起自屈肌支持带,作用于肌肉的名称 相同。除拇短屈肌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双 重支配,拇收肌由尺神经支配外,其余两 肌均由正中神经支配。这群肌肉可以使拇 指屈曲、内收、外展和对掌运动。 Q角:是股四头肌肌力线和髌韧带力线的 夹角,即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的连线为 股四头肌肌力线,髌骨中点至胫骨结节最 高点连线为髌韧带力线,两线所形成的夹 角为Q角。 半月板:股骨和胫骨间左右各一块软骨衬 垫,即半月板 鹅足: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肌腱的止 点是在胫骨内侧髁稍下方的前内侧面上, 其腱纤维与小腿深筋膜互相交织形成鹅 足 足弓:由7块跗骨、5块跖骨及其关节、 韧带、腱膜组成的向足背突出的弓形骨骼 结构 步态周期的支撑相: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 受重力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60%,支撑 期大部分时间是单足支撑 步态周期的摆动相: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 步再到落地之间的时间 步态周期: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脚跟着地 开始到该脚跟再次着地构成一个步态周 期。 简述肩肱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 式。 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 球窝关节,因肱骨头的面积远远地大于关 节盂的面积,且韧带薄弱、关节囊松弛, 故肩肱关节是人体中运动范围最大、最灵 活的关节。关节盂为一上窄下宽的长圆形 凹面,向前下外倾斜,盂面上被覆一层中 心薄、边缘厚的玻璃样软骨,盂缘被纤维 软骨环即关节盂唇所围绕。关节盂唇加深 关节盂凹,有保持关节稳定的功能。 肱骨头为半圆形的关节面,向后、上、内 倾斜,仅以部分的关节面与关节盂接触, 故极不稳定。肱骨大结节朝向外侧,构成 结节间沟的外壁,小结节朝向前侧,成为 结节间沟的内壁。肱二头肌的长健经过结 节间沟,并随着关节活动而上下滑行。 肩关节的主要韧带有喙肩韧带、盂肱韧带 和喙肱韧带 肩部关节的运动比较复杂,各关节既有单 独运动,又有相互间的协同运动,有内收、 外展、前屈、后伸、内外旋转等运动,以 及由这些运动综合而成的环转运动。 简述肩关节运动的主要肌 上提:斜方肌上部、菱形肌、肩胛提肌 下降:斜方肌下部、胸小肌、锁骨下肌(补 充)背阔肌、胸大肌 内收:菱形肌、斜方肌,肩胛提肌 外展:前锯肌、胸小肌(补充)胸大肌 屈曲:三角肌前部、胸大肌锁骨部、(补) 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外旋位) 伸展: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大圆肌、(补) 肱三头肌长头(内旋位) 外展:冈上肌、三角肌中部、(补)肱=头肌 长头(外旋位)、脓三肌长头(内旋位 内收: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补)三 角肌后部 外旋:冈下肌、小圆肌、(补)三角肌后部 内旋:胸大肌、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 肌、(补)三角肌前部 环转运动:屈伸、内收外展及内外旋的复 合运动。 简述肘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 式。 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 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共同 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 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 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轴作屈、伸运 动。 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构 成,是球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和回旋 运动。因受肱尺关节的制约,其外展、内 收运动不能进行。 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 的桡切迹构成,为圆柱形关节,只能作旋 内、旋外运动。 有关韧带有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桡 骨环状韧带等。 主要运动形式有屈伸、其次是桡尺近侧关 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合运动,完成前臂的 旋内、旋外运动。 精品文档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总论 1、人体动力学概念(8):是运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 构与功能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一门学科。是多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科学。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人体重心: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处。由于性别、年龄、 体型不同,人体重心略有不同。一般男子中心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时,男子重心高度大约是身高的56%,女子大约是身高的55%,这是因为女子骨盆较大的原因。 3、人体解剖参考轴与面(14): 轴:冠状横轴,垂直纵轴,矢状轴 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冠状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矢状面,把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 4、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5): 屈曲与伸展,主要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内收与外展,主要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 内旋与外旋,主要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 6、杠杆的分类(17):三类 第1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 第2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 第3类杠杆,又称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如使用镊子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一节骨运动学 1、骨运动学概念(22): 正常成年人人体共有206块骨 2、骨的功能(27):(疑问答题) 1)力学功能 a 支撑功能,骨是全身最坚硬的组织,对肢体起着支撑作用,并负荷身体自身的重 量及附加的重量,如脊柱、四肢 b 杠杆功能,运动系统的各种机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骨骼肌的收 缩、牵拉骨围绕关节产生的。骨在运动中发挥着杠杆功能和承重作用 c 保护功能,某些骨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围成体腔或腔隙来保护内在组织和器 官,如颅腔保护脑 2)生理学功能 a 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 b 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第二节*肌肉运动学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试题以及答案

测试题(液压传动)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取决于(),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 2.液压传动装置由()、()、()和()四部分组成,其中()和()为能量转换装置。 3.仅允许油液按一个方向流动而反方向截止的液压元件称为()。 4.溢流阀为()压力控制,阀口常(),先导阀弹簧腔的泄漏油与阀的出口相通。定值减压阀为()压力控制,阀口常(),先导阀弹簧腔的泄漏油必须单独引回油箱。 5.为了便于检修,蓄能器与管路之间应安装(),为了防止液压泵停车或泄载时蓄能器内的压力油倒流,蓄能器与液压泵之间应安装()。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将发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的液压元件是()。 A.液压泵 B.液压马达 C.液压缸 D.控制阀 2.溢流阀一般是安装在()的出口处,起稳压、安全等作用。 A.液压缸

B.液压泵 C.换向阀 D.油箱。 3.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是()。 A.泵的理论流量和损失流量之和 B.由排量和转速算出的流量 C.泵的理论流量和损失流量的差值 D.实际到达执行机构的流量 4.泵常用的压力中,()是随外负载变化而变化的。 A.泵的输出压力 B.泵的最高压力 C.泵的额定压力 5.流量控制阀使用来控制液压系统工作的流量,从而控制执行元件的()。 A.运动方向 B.运动速度 C.压力大小 三、判断题(共20分)

1.液压缸活塞运动速度只取决于输入流量的大小,与压力无关。() 2.流量可改变的液压泵称为变量泵。() 3.定量泵是指输出流量不随泵的输出压力改变的泵。() 4.当液压泵的进、出口压力差为零时,泵输出的流量即为理论流量。() 5.滑阀为间隙密封,锥阀为线密封,后者不仅密封性能好而且开启时无死区。() 6.节流阀和调速阀都是用来调节流量及稳定流量的流量控制阀。() 7.单向阀可以用来作背压阀。() 8.同一规格的电磁换向阀机能不同,可靠换向的最大压力和最大流量不同。() 9.因电磁吸力有限,对液动力较大的大流量换向阀则应选用液动换向阀或电液 换向阀。() 10.因液控单向阀关闭时密封性能好,故常用在保压回路和锁紧回路中。() 四、问答题(共40分) 1、说明液压泵工作的必要条件?(15分) 2、在实际的维护检修工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25分) 一、1.(负载)(流量) 2.(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 件)(动力元件)(执行元件)3.(单向阀)4.(进口)(闭)(出口)(开)5.(截止阀)(单向阀) 二、(A)(B)(C)(A)(B)

[VIP专享]采矿学试卷A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图1所示为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上山采区巷道布置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要求 回答数字代表的巷道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采煤工作面周而复始地完成、、、、 等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循环。 3)滚筒采煤机的进刀方式有直接推入法进刀、和中部斜切进刀。 4)采煤工艺的类型有、和综合机械化开采三种,其中

综采面的主要设备有、和,综采与普采的区别在于工作面支护采用了。 5)在T = Z k /(A×K)的关系式中,T代表,Z k代表矿井可采储量,A 代表,K代表储量备用系数。 6)根据采煤工艺、矿压控制特点和工作面长度不同,采煤方法分为壁式体系和 体系两大类。 7)在缓倾斜煤层中的长壁工作面,炮采工艺方式是指采用落煤、爆破装煤和人工装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及单体支柱支护的采煤工艺方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采煤方法: 2).及时支护:滞后支护: 3).采区车场: 4).矿井生产能力: 5).放煤步距(循环放煤步距):采放比: 6).石门: 三、简答题(共25分) 1).根据第一题填空题图1所示的采矿工程平面图,写出运煤、运料、通风系统(只用数字表示即可,并且新风和污风要分开写)。(6分) 2).煤层上山和岩石上山的比较。写出各自的布置位置、优缺点和适用条件。(8分) 3).简要说明合理井田位置要考虑的因素。(5分) 4)简述立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6分) 四论述题(15分) 1)上、下山开采的比较(从开拓工程量、基建投资、水平垂高、水平服务年限及接替、运输、掘进、通风、排水、技术、基建投资、生产经营等方面比较)(10分) 2)写出下山开采的适用条件。(5分)

人体运动学解读

1.平衡稳定性:反映了物体维持原有状态和抵抗倾倒的能力。 2.制动:指人体局部或全身保持固定或者活动被限制。 3.应力:所考察的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4.应变:对于构件任一点的变形(结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形变),只有线变形和角变形两种基本变形,分别由线应变和角应变来度量。 5.黏弹性材料的特点: ①蠕变:若令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蠕变。 ②应力松弛:当物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则相应的应力将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应力松弛。 ③滞后:对物体作周期性的加载和卸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同卸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滞后。 5.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 1.屈曲(flexion)与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冠状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与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与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6.人体运动链:三个或三个以上环节通过关节相连,组成运动链,分为开链和闭链。 7.人体运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呼吸运动、体液流动、肌骨系统运动、消化系统运动、还有额面运动等。 8.人体能量代谢分为三大功能系统,即: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9.能量代谢当量(梅脱):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耗氧量,单位为ml/(kg*min),1MET=3.5ml/(kg*min) 10.靶心率(THR):指在运动时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 11.骨单位:是骨密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位于骨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骨密质的主体。从骨单位的横断面可以看到同心分布的骨板,成为不同直径的、—层套一层的封闭的圆柱,这种结构又被称为哈佛氏系统。 12.骨重建:在成人期,骨生长停止,但骨的形成和吸收仍在继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称为骨重建。 13.骨构建或称骨塑形:在人的生长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呈线性增长,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松质更密集,这一过程称为骨构建或称骨塑形。 14.骨重建过程分为5期:第一期:休止期或静止期。第二期:激活期。第三期:吸收期。第四期:转换期。第五期:形成期。 15.骨重建单位(BRU):一个骨重建所形成的结构为一个骨重建单位(BRU)。 16.以长骨为例,骨骼的血液供应来自三个不同的但又相互关联的方面:滋养动脉、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骨膜血管。 17.骨的功能 ①力学功能(1)支撑功能(2)杠杆功能(3)保护功能 ②生理学功能(1)钙、磷贮存机能与物质代谢功能(2)造血机能和免疫功能 17.衡量骨承载能力的三要素: ①强度:即指骨在承载负荷的情况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②刚度:即指骨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③稳定性:即指骨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力。 18.载荷:即外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当力和力矩以不同方式施加于骨时,骨将受到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和复合等载荷。 19. 持续载荷对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即骨受到持续低载荷作用一段时间后,其组织会产生缓慢变形或蠕变。

采矿学I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采矿学I》试题库 授课专业:采矿工程I 课程名称:采矿学 一、名词解释 1、矿石:凡是地壳里面的矿物集合体,在现代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能以工业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金属或矿物产品的,就叫做矿石。 2、废石:在矿体周围的岩石(围岩)以及夹在矿体中的岩石(夹石),不含有用成分或含量过少当前不宜作为矿石开采的,则称为废石。 3、矿体:矿石的聚集体叫做矿体。 4、金属矿石:作为提取金属成分的矿石,称为金属矿石。 5、放出椭球体:当无限边界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根据实验得出,放出体为一近似椭球体,称之为放出椭球体。 6、矿石合格块度:爆破崩矿时,矿石破碎到适合放矿和运输条件的最大允许块度,叫做矿石合格块度。 7、阶段:在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矿体时,在井田中每隔一定的垂直距离,掘进一条或几条与走向一致的主要运输巷道,将井田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矿段,这个矿段叫阶段。 8、矿石贫化率:因混入废石量和在个别情况下高品位粉矿的流失而造成矿石品位降低的百分率,叫做矿石贫化率。(或:工业储量矿石品位与采出矿石品位之差对采出工业储量矿石品位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 9、矿田:划归一个矿山企业开采的全部矿床或其一部分。 10、井田:在一个矿山企业中划归一个矿井(坑口)开采的全部矿床或其一部分。 11、阶段:在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矿床时,在井田中每隔一定的垂直距离,掘进—条或几条与走向一致的主要运输巷道,将井田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矿段,这个矿段叫阶段。 12、阶段高度:上下两个相邻阶段运输巷道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阶段高度。 13、阶段斜长:上下两个相邻阶般运输巷道沿矿体的倾斜距离。 14、矿块:在阶段中沿走向每隔一定距离,掘进天井连通上下两个相邻阶段运输巷道,将阶段再划分为独抛回采单元,称为矿块。 15、采区:在盘区中沿走向每隔—定距离,掘进采区巷道连通相邻两个盘区运输巷道,将盘区划分为独立的回采单元,这个单元称为采区。 16、矿石稳固性:是指矿石或岩石在空间允许暴露面积的大小和暴露时间长短的性能。 17、含水性:矿石或岩石吸收和保持水分的性能。 18、碎胀:矿岩破碎后,碎块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其体积比原岩体积要增大,这种性质称为碎胀。 19、碎胀系数:矿岩碎胀后的体积与原岩体积之比。 20、矿体厚度:矿体上盘与下盘间的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前者称做垂直厚度或真厚度,后者称作水平厚度。 21、矿床开拓:从地面掘进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以便把地下将要采出的矿石运至地面,同时把新鲜空气送入地下污浊空气排出地表,把矿坑水排出地表,把人员、材料和设备等送入地下和运出地面,形成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以及动力供应等完整系统,称为矿床开拓。 :是指在已开拓完毕的矿床里,掘进采准巷道,将阶段划分成矿块作为回采的独立单元,并在矿采准、22. 块内创造行人、凿岩、放矿、通风等条件。 23、采准系数:每一千吨采出矿石量所需掘进的采准、切割巷道米数。 24、采准的工作比重:采准切割巷道的采出矿量Tˊ与T 矿块采出的矿石总量之比。 25、切割工作:是指在已采准完毕的矿块里,为大规模回采矿石开辟自由面和自由空间(拉底或切割槽),有的还要把漏斗颈扩大成漏斗形状(称为辟漏),以为大规模采矿创造良好的爆破和放矿条件。 26、三级储量:将矿石储量按开采准备程度划分为开拓储量、采准储量、备采储量三级,称为三级储量。 27、开拓储量:凡设计所包括的开拓巷道均开掘完毕,构成主要运输,通风系统。并可掘进采准巷道者,则在此开拓巷道水平以上的设计储量 28、采准储量:在已开拓的矿体范围内,按设计规定的采矿方法所需掘进的采准巷道均已完毕,则此矿块的储量,叫采准储量。 29、备采储量:已做好采矿准备的矿块,完成了拉底空间或切割槽、辟漏等切割工程,可以立即进行采矿时,则次矿块内的储量称备采储量。 30、矿石损失:凡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矿石在数量上的减少,叫做矿石的损失。 31、矿石损失率:开采过程中损失的工业储量与工业储量之比,(%)。 32、矿石回采率:开采过程中,采出的纯矿石量与工业储量之比,(%)。 33、矿石贫化:开采过程中,造成矿石质量的降低,叫矿石的贫化。 34、废石混入率:采出矿石中的废石量与采出的矿石量之比率。(%) 35、崩落带:地表出现裂缝的范围内称为崩落带。 36、移动带:崩落带边界起至出现变形的地点,称为移动带。 37、崩落角:从地表崩落带的边界至开采最低边界的连线和水平面所构成的倾角,称为崩落角。

人体运动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正常人体运动学第一部 分 单项选择 题1、关于椎骨的描述不正确的时(E) A 由椎体、椎弓、突起三部分组成 B 椎体和椎弓围成椎间 孔C椎间孔内容纳脊髓 D 椎体和 椎弓发出 7 个突起E所有椎骨相连,椎孔形成椎管 2、上肢骨的体表标志不包括 ( B) A 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 B 喙突C 桡骨和尺骨茎 突 D 鹰嘴E 肩胛骨上角和下 角 3、关于肘关节描述正确的是 ( B) A 包括肱尺、肱桡、桡 尺远端3 个关节 B 3 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 内 C 关节囊的两侧最薄 弱 D 可沿矢状轴做屈 伸运动 E 伸肘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三点连成等腰三角形4、提肋的肌不包括( B) A 胸大肌 B 肋间内肌 C 肋间外肌 D 前斜角肌 E 中斜角肌 5、下列属于长骨的是 ( D) A 肋骨 B 胸骨 C 跟骨 D 趾骨 E 鼻骨6、胸骨角平对 ( C) A 第一肋软骨 B 第三肋软骨 C 第二肋软骨 D 第 四肋软骨E 第五肋软 骨 7、下列各项中协助围成椎管的韧带 是(C) A 棘上韧带 B 前纵韧带 C 黄韧带 D 棘间韧带 E 后纵韧带8、血中氧分压降低导致呼 吸加强的原因是直接兴奋 (C)A 延髓呼吸中 枢 B 呼吸调整中枢 C 外 周化学感应器 D 中枢化学感应器E 肺牵张感应 器 9、关于端脑内部结构的描述, 正 确的是( B)A 大脑半球表面有白质覆 盖 . B 大脑纵裂的底为连接两半球宽厚的骈 底体 C 基底神经核位于底丘脑 D 端脑内腔为第三脑室 E 以上都不是10、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 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D) A 收缩活动B 分泌活 动 C 静息电位 D 动作电位 E 局部电位 11、支配肱二头肌的是神经是(B) A 腋神经B 肌皮神 经 C 桡神经 D 尺神经 E 正中神 经 12、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 (C) A 面神经 B 上 颌神经C 下颌神 经 D 舌下神经 E 舌咽神经13、臀大肌可使髋关节(B) A 前屈 B 旋 外 C 旋 内 D 外展 E 内收14、既能跖屈又能 使足内翻的肌 是( B)A 胫骨前 肌 B 胫骨后肌 C 姆长屈肌 D 趾长 屈肌E腓骨长 肌15、以下哪项不是骨组织的组成成分(D) A 骨细胞 B 胶原纤维 C 水 D 弹性纤维E 黏蛋 白16、以下关节软骨的特性 不正确的是( C) A 减小关节面摩 擦 B 吸收机械震荡 C 有神经支 配 D 适量运动可增加关节软骨的厚度E 反复的损伤可增加软骨的分解代 谢17、 成人骨折后,骨的修复主要依靠 (D) A 骺软骨 B 骨密质 C 骨髓 D 骨膜 E 骨松质18、神经 ---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D) A 磷酸二酯 酶BATP酶C腺苷酸环化酶 D 胆碱酯酶E脂肪酶 19、脊髓中央管前交叉纤维损伤将引起(B) A 断面以下同侧的浅感觉丧 失 B 断面以下对侧的浅感觉丧 失 C 断面以下对侧的深感觉丧失 D 断面以下双侧的浅感觉丧 失 E 断面以下双侧的深感觉丧失20、在骨骼肌终板膜上,Ach 通过下列何种通道实现其跨膜信号转 导( A) A 化学门控通 B 电压门控通道 C 机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