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doc

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doc
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doc

2008年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问题、趋势、对策,正文内容就是按这样的顺

序写的)

一、2008年海南企业发展概况(正文内容并不是针对性地写企业发展概况,应是“产业”?)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2008年海南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生产总值1459.23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434.40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587.22亿元,同比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175元,同比增长8.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6.07亿元,同比40.5%。全年1500万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共完成467.22亿元,同比增长61.0%,成为投资增长中的重要部分。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3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3.9%。全年税收收入总额120.53亿元,同比37%。按各项税收分,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85.3%,营业税增长35.1%,契税增长29.4%。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企业景气监测表明,我省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137.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点;二季度为131.4,比上年同期和比一季度下降11.7点和5.7点,但仍处在高位景气区间;三季度为120.9,比上年同期和二季度下降22.3和10.6点;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加。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落,全面走低,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6.5和113.0,比三季度下降23.9和7.9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3.7和26.7点。(第一段可以考虑配几个图表说明?)

(一)第一产业

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全面增长,分别增长5.8%、3.1%、12.7%和9.8%(见图1)。全年种植粮食42.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瓜菜21.9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5%;水果17.12万公顷,下降0.4%;热带作物58.44万公顷,增长3.0%。特色优势农业有新的发展,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肉类、水产品、水果、瓜菜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四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70%。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占78.5%;在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收入占86.5%。预计全省瓜果菜出岛总量470万吨,水产品出口额4.85亿美元,增长45.7%。农产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95.2%,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全年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57.8亿元,增长148.3%,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合计突破10亿元。

图1: 第一产业行业增加值增长率

1. 农业

全年连逢低温阴雨灾害天气、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得益于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农产品加工深化,年度农民增收幅度较大。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90元,同比增长15.8%,高出全国增幅2.3%。新增标准化示范基地40万亩,供港农产品基地20万亩,认定297个无公害农产品、27个绿色食品,优质绿色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全省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2家,带动农户54.5万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97家,累计达750家,带动农户21万户。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表1 主要农产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绝对数(万吨)比上年增长%

粮食183.47 3.4

糖蔗497.26 30.5

油料8.69 27.0

瓜菜456.54 5.7

水果247.87 6.2

其中:香蕉151.62 6.6

菠萝28.11 20.3

芒果30.55 -1.5

荔枝9.08 -13.1

龙眼 2.97 11.5

柑桔橙 3.94 30.7

石榴7.02 5.2 橡胶干胶27.74 -1.1

椰子 2.26 -0.6

胡椒 3.70 4.2

槟榔11.65 22.1

2008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来源:《2008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林业

2008年,我省完成向中央申报项目投资110亿元,其中中央资金已到位4980万元,启动项目建设3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如期圆满完成,4个试点县集体林地面积221.6万亩,范围涉及38个乡镇、405个村委会、3045个村民小组、9.3万农户55.8万农村人口。4个试点县全部通过检查验收,完成勘界面积215.8万亩,确权发证面积202.4万亩,调处林地纠纷186宗、面积1.42万亩,投入林改试点经费2494.7万元,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4个试点县农民自发造林达15.9万亩,大部分是该区域的特色林业;

在面临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的形势下,林业经济依然稳中有升。林业产业建设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全省花卉产业规划10万亩,目前已完成花卉种植7.1万亩;2008年7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海口市为“全国花卉鲜切叶生产示范基地”、三亚市为“全国热带兰花生产示范基地”,占地300多亩的海南热带花卉大世界交易市场已在海口初步建成,30多家经销商已入驻交易市场;占地近千亩的海口美兰花卉交易市场也正在积极筹备当中。成功举办了海南省第七届迎春花市和海南省首届插花大赛活动,为企业和花农搭设市场平台,引导和拉动花卉消费,有效推动了我省花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高标准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建成一批了针对高端休闲度假游客的生态环保休闲度假酒店。

3.畜牧业

2008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经历了多重自然灾害、玉米价格上涨和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以及乙醇汽油生产消耗大量玉米,加上养殖业的旺盛需求,2008年玉米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饲料价格高位运行;2006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导致造成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至2008年上半年仍未根本扭转,且饲料价格大幅上

涨,2008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在高位运行,9月以后回落;退耕还草收缩战略的逐步进展导致牛羊肉市场供给不足,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并持续小幅上扬,;9月份前,原料奶供不应求,价格继续保持上涨趋势,9月份后,由于受到三鹿牛奶事件影响,奶牛业受到极大打击。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省畜牧业全年生产持续发展,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提高,畜产品数量和质量实现同步提升,产业地位稳步提高。畜牧业产值突破140亿元,在第一产业中比重达21.3%,提升近2个百分点。生猪、文昌鸡出岛分别达120多万头、2300多万只,分别增长65.3%和27.8%。主要畜牧业产品产量如下表:

表2 主要畜牧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绝对数(万吨)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61.15 11.8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40.12 12.9

禽肉产量19.21 9.9 禽蛋产量 3.11 43.5 数据来源:《2008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渔业

我省渔业主要包括水产养殖和远洋捕捞。全年渔业发展趋势为:水产养殖由港内向近海发展,对虾、深水网箱养殖等优势水产品养殖快速发展;海洋捕捞由浅入深,由近海向西、南沙海域扩张。

预计2008年全省渔业总产值144亿元,较上年增长13.3%。渔业增加值106亿元,较上年增长12.9%。2008年1-11月份水产品出口量达11.6万吨,出口额4.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18%和38.69%,成为全省农产品出口中最重要的部分。

主要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表3 主要渔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绝对数(万吨)比上年增长%

水产品总产量149.03 12.7

其中:海水产量120.51 11.5

淡水产量28.52 17.8 数据来源:《2008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我省与远洋捕捞配套的船舶修造业取得了重大进展:

5月12日,临高县重点引进企业海南金牌港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船排正式动工开割钢板,该公司主要承接各类钢质渔船等的修理与建造,总投资1.2亿元,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投资0.6亿元,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船舶维修区、船舶建造区、综合车间、舾装码头及疏浚主航道等,其中:船舶维修区包括2000吨级船舶平台6座,能同时修理8艘1000

吨级钢质货船、16艘300吨级钢质渔船;船舶建造区能同时建造4艘1000吨级钢质货船、10艘300吨级钢质渔船。

(二)第二产业

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贸易萎缩,上半年原油、钢材、煤电价格高涨,压缩工业企业利润空间,下半年主要工业产品需求不足,价格大幅回落,多数行业企业发展减缓。第二产业增加值434.40亿元,同比增长7.0%。10月份,全省50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或总产值下降幅度较大的有20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1-11月份,全省发电量107.57亿千瓦时,累计增长8.2%,增速同比回落8.9个百分点。

1.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21.18亿元,比上年增长 5.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7.61亿元,增长6.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28.87亿元,增长6.8%;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8.75亿元,增长5.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44.82亿元,增长0.7%;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0.45亿元,下降9.2%;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0.32亿元,增长1.7%;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95.39亿元,下降0.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增加值149.37亿元,增长10.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7.26亿元,增长4.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64.25亿元,下降21.9%。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7%,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由于金融风暴的冲击,我省工业企业2008年受到很大影响。据省统计局最新工业经济效益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245.2%,比2007年同期的273.7%下降28.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速减缓。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增能力不足的影响,工业生产明显减缓,工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列入统计监测的4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2%,比上年下降28.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7.61亿元,同比减少61.7%。

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批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表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铁矿石(原矿量)万吨457.83 -5.3 原油加工量万吨651.52 -1.5 钢材万吨9.25 16.7 水泥万吨619.16 15.4 人造板万M3 15.99 -14.6 汽车万辆8.51 -30.6 精甲醇万吨60.05 13.9 塑料制品万吨 2.81 29.3 化学纤维万吨 4.67 -20.4 平板玻璃(重量箱)万箱601.35 304.0 配混合饲料万吨92.33 -1.9 糖万吨47.46 19.6 原盐万吨11.26 -34.6 卷烟万箱77.16 7.9 罐头万吨15.36 -7.5 无酒精饮料万吨31.34 5.2 饮料酒万吨18.24 3.5 机制纸及纸板万吨17.72 665.3 油漆吨3703 -17.3 氮肥万吨65.11 9.5 聚酯切片万吨22.10 -19.3 天然原油万吨12.05 13.1 天然气万M3 23186 14.0 纸浆万吨123.19 2.6 液化石油气万吨49.0 -6.5 数据来源:《2008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完成增加值11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33.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03.22万平方米,增长5.8%。(热点问题,可以考虑增加更多数据和内容)(三)第三产业

全省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8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创1994年以来的新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2%,成为支撑整体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中,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两位数增长,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保持增长,旅游业呈较快发展势头。

1.航空业

2008年,由于金融风暴冲击导致需求锐减,且美元大幅贬值、油价高涨导致航油成本上涨,据国际航空业协会统计,在国际航协注册的230多家全球各地的航空公司全年净亏损高达85亿美元。国内上市的五大航空公司2008年全年亏损总额高达305.79亿元,占全球民航业亏损约53%。而我省航空业状况要明显优于同行。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三大航空公司仍然是亏损的大头。2008年南方航空公司亏损48.29亿元,东方航空亏损139.28亿元,是中国民航史上的最大亏损额,连续7年盈利的国际航空也首次陷入亏损,亏损额达91.49亿元。仅三大航亏损额就高达279.06亿元。

2008年上半年,在旅游、会展等行业的带动下,我省航空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好。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中期实现业务收入68.79亿元,实现利润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下半年业绩恶化,第三季度实现业务收入102.87亿元,利润总额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7%;2008年末期实现业务收入15.36亿元, 净利润为-14.24亿元,同比下降了327.22%(见表5)。

表5 海南航空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比较

指标(单位:万元) 2009一季 2008末期 2008三季 2008中期

利润总额 3385.10 -153621.00 3410.30 32406.00

净利润 3182.00 -142434.80 5018.90 31095.10

2008一季 2007末期 2007三季 2007中期利润总额36756.52 71334.40 46726.16 20632.13

净利润28668.07 65138.70 41862.04 18971.48

数据来源:《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8 年年度报告》。

2.通信业

上半年,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和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两家公司主营业务共实现收入

1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01%;实现利润6.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税金1.46亿元,增长53.4%。其中,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4.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2%;实现利润6.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税金1.27亿元,增长62.8%。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因加大终端补贴支出和提高经营管理费用,使经营成本显著提高,导致利润减少。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4.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实现利润0.3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2.1%;税金0.19亿元,增长11.8%。

3.房地产业

2008年海南省房地产完成投资189.31亿元,同比增长48.4%。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积1390.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商品房竣工面积233.32万平方米,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336.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商品住房累计销售金额171.12亿元,同比增长39.5%,继续成为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最快、上缴利税增长最快的重要支柱产业。值得一提的是,除海口、三亚外,文昌、琼海、五指山、陵水、保亭等城市商品房岛外销售也有了较大增长,市场走势良好。省重点旅游房地产项目神州半岛、海棠湾、石梅湾、铜鼓岭、美丽沙等度假休闲旅游区建设加快,投资总额达75.17亿元,其中购买土地投资5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6.7%。工程项目投资2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3.8%。

2008年,海南房价与全国形势表现不一致。以海口为例,2008年起,海口房价上涨速度开始超过全国,2007年海口房价指数为106.6,全国房价指数为107.6,比全国低了一个百分点;2008年,海口房价强劲上涨到110.4,全国房价保持在106.5,高出全国3.9个百分点。在全国房价指数下降的同时,海口市的房价指数不断上升,形成一个逆向态势。

从2007年6月开始,海口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开始呈现明显的上涨态势,2008年1月份达到111点,2月达到112.9的高位。2008年8月以后,海口房价开始逐月下滑,到2008年底,房价指数下降到103.5,回归到2007年年初的水平。

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6.53亿元,比上年增长9.5%。交通运输保持较快增长。在经济较快发展带动下,全年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发展。主要交通运输周转量和港口吞吐量如下:

表6 货物、旅客周转量和港口吞吐量及其增长速度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652.99 7.4 铁路亿吨公里9.61 -5.4

公路亿吨公里102.76 21.6

水运亿吨公里537.55 5.4

民航亿吨公里 3.07 3.9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343.67 6.5 铁路亿人公里 3.41 45.1

公路亿人公里151.17 14.3

水运亿人公里 2.99 -0.5

民航亿人公里186.10 0.5 港口吞吐量

货物吞吐量万吨7225.02 10.9 其中:出港货物万吨3185.26 -0.5 旅客吞吐量万人2144.65 8.7 其中:离港旅客万人391.25 6.3 数据来源:《2008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邮电业

邮政业务较快增长,电信业务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 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电信业务总量15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年末全省固定电话用户224.54万户,比上年减少6.4%。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59.44万户,减少6.6%;农村电话用户65.1万户,减少5.9%。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97.76万户,增长22.5%。年末拥有互联网用户45.69万户,增长0.8%。电话普及率72.9%,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47.1%,提高7.7个百分点。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100%。

4.旅游业(旅游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是多大?是否按照比重顺序排列?)

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坚定不移地将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来培育和大力发展,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旅游促销活动,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逐步协调配套,促进了旅游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0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962.07万人次,增长10.8%;接待入境旅游者97.93万人次,下降5.5%。旅游总收入192.33亿元,增长9.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65.01亿元,增长10.3%;境外旅游收入27.32亿元,增长4.4%。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9.18%,提高1.9个百分点。年末全省共有星级宾馆260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0家,四星级宾馆54家,三星级宾馆117家。

5.银行、证券和保险业

货币信贷较快增长。金融机构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强化内部管理,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全年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总额(拨付后)增长34%,不良贷款率下降了4.1个百分点。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50.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5%。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917.76亿元,增长2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75.23亿元,增长22.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83.4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3%,为支持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短期贷款344.60亿元,增长58.0%;中长期贷款971.64亿元,增长15.5%。

证券业稳步发展。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8.02亿元。全省20家上市公司股市价总值为451.02亿元,比上年缩减70.0%;证券和期货交易总额7729.76亿元,减少7.2%。

保险业规模迅速扩大。全年保险机构承保金额16770.76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实现保费收入30.07亿元,增长32.8%。其中,财产险收入10.49亿元,增长11.2%;寿险收入17.53亿元,增长51.9%;人身意外伤害险收入0.86亿元,增长9.1%;健康险收入1.19亿元,增长35.3%。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8.74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其中,财产险赔付5.05亿元,增长59.8%;寿险赔付3.26亿元,增长14.0%;意外伤害险赔付0.17亿元,下降1.4%;健康险赔款0.26亿元,增长27.1%。

二、海南省各产业存在的问题

海南建省设特区以来,经济增长迅速,其平均速度远高于其它省份。伴随着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产业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产业环境、产业布局方面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省20多年来,海南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海南省全省生产总值(GDP)1459.2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大关。但是随着海南经济的发展,海南产业结构面临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结构层次低

2008年,海南省三次产业的构成是: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是30.0%,第二产业占GDP 的比重是29.8%,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40.2%。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持平。表1列出了2000年以来海南省与全国产业结构的数据,图1和图2分别画出了中国和海南最近几年三大产业比重变化趋势。

表1 海南与全国产业结构变化对比分析

单位:%

目年份

全国海南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0 15.1 45.9 39.0 37.9 19.8 42.3 2001 15.2 51.1 33.7 35.4 23.2 41.4 2002 13.7 44.8 41.4 36.6 23.2 40.2 2003 14.8 52.9 32.3 36.8 24.6 38.6 2004 13.4 46.2 40.4 34.0 25.0 41.0 2005 12.5 47.5 40.0 33.1 25.9 41.0 2006 11.7 48.9 39.4 32.7 27.3 40.0 2007 11.7 49.2 39.1 31.1 29.6 39.3 2008 11.3 48.6 40.1 30.0 29.8 40.2 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910272254.html,/district/tjgb/index.shtml

图1 中国三大产业比重变化趋势图(单位:%)

图2 海南三大产业比重变化趋势图(单位:%)

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海南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减少,第二产业比较逐渐增加,第三产业处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三一二”的格局。全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低,产业结构总体表现为“二三一”的格局。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70%到80%。总的来说,海南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不够强大,这都是海南发展的不利因素。(应详细阐述海南产业结构的问题所在,结合海南实际情况,跟全国产业结构比较或者跟发达国家比较都有失偏颇,缺乏说服力,应结合海南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外类似地区,指出结构的调整方向)

2.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缺乏数据说明)

当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在产业集聚中,企业可以形成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产业网络,使区域内的企业和产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经过建省20多年的发展,海南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化工、汽车、纸浆、制药和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但是,海南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规模较小,对海南省经济的发展带动不大。

从三大产业的比重来看,海南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处于主导地位。海南省农业规模较小、现代化水平低,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工业基础差、发展缓慢,造成工业“短腿”现象,缺乏高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这造成产业集群企业创新不足,削弱了资本集聚和企业集聚的功能。

另外,由于海南产业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低,产业集聚起点不高,多数企业依赖低成本参

与竞争,缺少自主品牌和高端产品。只有部分的高新科技企业如制药、汽车、石化、信息等行业,开始向产业集聚趋向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而且在建设产业集聚的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尚不能正确认识产业集聚在经济中的作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系较少,不能使知识成果转化为技术成果,这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同时,公共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机构等基础设施,也需要政府来完善。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受限于技术瓶颈(缺乏数据说明)

海南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不善于产品更新换代,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多少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来壮大企业。缺少掌握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能力,不善于吸引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成为海南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技术瓶颈。

(二)产业环境问题

海南建省设特区以来,积极改造产业环境,着力打造环境、产业、体制三大特色,逐步做到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三赢。但是,海南产业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能否明确指出几个“不到位,不配套”?),专业服务机构不配套

基础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具有“乘数效应”,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支。近年来,海南的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长进,但由于海南的建设需要更高起点的规划和资金,目前的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同时海南在发展过程之中,缺乏健全的专业服务机构,如研发、物流、质量检测、金融平台、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专门的服务机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南的快速发展。2009年,海南初步安排基础设施重点项目36个,总投资5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3亿元。其中包括东环铁路总投资202亿元,洋浦港区填海及深水航道整治总投资54亿元,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总投资43亿元,博鳌机场总投资7.83亿元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大力改善海南的基础设施,促进海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产业链不够完善,循环经济发展不足

虽然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但发展起步晚、起点低,产业之间没有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受到广东、福建大型石化企业的竞争,面临资源减少和利润下降的威胁,迫切需要完善产业链;文昌航天城的建设由于航天技术是系统工程、产业链长、产业链上连接着上万家企业,产业链急需解决。同时,海南在发展过程中有过以破坏环境换取发

展的教训,没有意识到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海南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很大的压力。

3.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

由于海南建省晚,工业化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就目前而言,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是很大。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热带岛屿省份,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在海南建省之时就把战略定位到“生态省”上。目前在“把海南建成新兴工业化省”的政策下,海南坚持“不破坏环境、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海南省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免不了给海南省的工业化进程设置了门槛。

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依靠的是科技创新。海南拥有科研机构69个,其中66个有科技活动,17个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大中型工业企业88个,其中有科技活动的单位数为14个,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单位数为7个。目前科研机构申请专利50项,拥有发明专利15项;大中型工业企业申请专利81项,拥有发明专利7项。海南的科研机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也没能成立自己的产品研发体系。2007年,政府为科技活动经费拨款4.7664亿元,企业科技资金6.8902亿元。企业在技术开发投入资金的数量没有达到国内均衡水平,不能够集中力量取得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导致研发重点不明确,企业核心业务不确定。

5.人才匮乏(这一点写得有说服力,其他部分可借鉴)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由于历史原因,海南就业人员中低层次人员(未上学、小学、初中、高中)比重比较大,高层次人员(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比重比较低。如图5所示。

图5 2007年各地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单位:%)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在从业人员中,海南也呈现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过大,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过少的问题(图6)。目前海南正在加强新兴工业省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过少问题急需解决。

图6 海南从业人员中三大产业的比例(单位:%)

资料来源:2008年海南统计年鉴

2007年,海南企业、事业单位共有技术人员14009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077人,农业技术人员4110人,科技研究人员403人,卫生技术人员24216人,教学人员86613人,其它人员15672人。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日益严重。同时,由于琼州海峡阻隔了海南与内陆的联系,阻碍了人才的流动。海南本省的高校并不多,最终使得人才匮乏。

(三)产业布局问题

海南建省以来,全省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96年省政府提出的“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指把海南建成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基地。在此基础上,2002年省政府又提出“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产业发展布局思路,将整个海南岛划分为“琼北综合经济区、琼南旅游经济圈、西部工业走廊、东部沿海经济区以及中部生态经济区”五个区位。这几年的发展经验表明,这样的布局确实给海南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的产业布局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海南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市县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有着很大的差距。图7、图8分别画出了2007年海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图7 2007年海南各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说明:2007年海口市地区生产总值4063000万元(可否考虑将海口的画上去,更说明不平衡)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图8 2007年海南各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元)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琼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海口是海南省惟一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2008年GDP高达443.2亿元,占全省GDP的30.4%。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口就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新兴工业基地、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的“两地一中心”战略;“十一五”规划中,又提出海口将壮大汽车制造、制药工业、化纤纺织工业、食品饮料工业、农副产品

和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以海口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的逐渐形成,使琼北地区形成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的格局,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龙头。

中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发展速度缓慢。1988年建省初期,海南沿海地区人均GDP为1163元,与中部地区基本持平。如今,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因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琼东南和琼西地区产业优势不够明显,经济总体水平不高。东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滨海旅游产业的重点区域;琼西地区是海南新兴的工业基地,是海南的西部工业走廊。但是这两个地区经济增长率和人均GDP并不高,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主导产业规模不够大,竞争优势不够强(5大产业集群,一一分析?)

(1)热带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不够

海南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是全国热带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能够带动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海南的高效农业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形成规模农业。二是农业人才问题严重,缺乏发展高科技农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农业市场化比较低,没有形成自主品牌和名牌产品,产品竞争力不高。

(2)旅游开发水平低,需继续转型升级

海南建省创特区以来,海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值不断提高。但是与夏威夷、巴厘岛等世界著名旅游到相比,海南旅游产业还存在知名度不高、精品旅游较少、产业规模不大、旅游服务不配套等问题。

2008年4月25日,海南省政府在海口市举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新闻发布会,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拉开了帷幕。国际旅游岛建设,就是要把海南建成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目前,海南旅游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知名度不够高,缺乏鲜明的营销定位。二是旅游产业文化底蕴不足,海南本土文化没有充分发掘。三是对旅游产业定位和规划不够,片面开发低档旅游。四是旅游布局不够合理,交通相对落后,国际航线较少。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3)工业“短腿”,需加快新型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海南的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低、财政总量过小,这“三低一小”问题一直困扰海南工业的发展。全省工业增长主要依靠几个大企业来带动,“工业短腿”成为描述海南工业现状的代名词。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增能力不足的影响,海南工业生

产明显减缓。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21.1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工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列入统计监测的4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2%,比07年下降28.5%。实现利润总额27.61亿元,减少61.7%。

2004年,海南出台了《关于加快海南省新型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发展以资产为纽带,产品为龙头的大型工业企业集团。中石化、中海油、一汽集团、南方电网等一些知名企业纷纷涌入。2007年,海南省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给海南工业发展指明了出路。海南在实施这一战略的同时,还应发展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高科技产业,丰富和完善这一战略,使海南的发展战略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

三、海南各产业发展趋势

(一)海南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

1.海南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

“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是海南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一、二、三产业都要贯彻这一发展方针。从海南省近年的实践看,实行这一方针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提升产业能级和水平,也有利于抵御风险、保护环境。我想要指出的是,“双大”战略并不排斥中小企业的发展,恰恰相反,大企业、大项目会给中小企业带来发展的机会,也能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另外,为了保持海南的总体环境质量不因经济发展而降低,我们对工业发展项目持谨慎的态度,始终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

2.海南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海南省在“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更加关注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

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为支撑,将海南建成信息智能岛,迈入现代信息化社会,作为落实“一省两地”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设“绿色、开放、文明、和谐”之岛。按照海南省委提出的“三不”前提、“两大一高”原则和集中布局、集约发展的政策,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龙头的优势工业产;全面实施热带生物资源、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生态与环保、新能源、社会发展七大研发专项;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建筑业、节能等领域引进推广一批新品种和新技术;着力发展种子种苗、新医药、林浆纸一体化、石油天然气、汽车、热带农产品加工六大科技产业。

(二)海南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发展壮大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

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准确把握海南省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手段加快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准确把握海南省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手段加快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实现新的战略目标。

2.集约发展新型特色工业

海南将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重点加快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在调整优化一、三产业结构的同时,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努力提高现代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实现三次产业的比重由目前的33.3∶25.2∶41.5调整到趋近29∶32∶39的目标。

海南将加快发展新兴工业。针对人们对海南省作为生态岛发展工业会造成环境破坏的质疑,海南省提出要继续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海南将建成乐东气田和东方1-1气田二期,年产天然气新增28亿立方米。新建120万吨甲醇、12万吨三聚氰胺、6万吨聚等重大项目,做强、做大天然气与天然气化工。确保800万吨炼油、8万吨苯乙烯、24万吨瓶级聚酯切片等项目于今年正式顺利投产。建设60万吨对二甲苯,推进150万吨重油裂解烃和石油商业储备等重大项目,壮大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在100万吨浆纸项目基础上,建成160万吨造纸项目,争取一批纸制品企业落户海南,基本建成林浆纸一体化产业。

二是海南还将加快建设15万台发动机及其它汽车生产配套项目,形成年产15万辆的汽车生产能力,推进汽车工业发展上台阶。建成海口药从二期,引进更多的大型制药企业入园生产。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新上一批生物制药、南药开发项目,推进新药品、新剂型产业化。

三是海南省还将建设福耀海南玻璃工程,建成石英砂采选专用码头,推动玻璃工业发展。依托环境优势,搞好配套服务,积极争取卫星发射基地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为大工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大项目和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集群效应。优化工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集中力量建设好洋浦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开发园区。

3.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海南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作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在国内已经初步确立,但与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世界其他著名的旅游岛屿相比,还存在国际知名度不高、规划水平较低、旅游精品不多、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不配套等突出问题。土地面积不到海南20%、人口数量不到海南40%的巴厘岛,每年接待境外游客超过15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20亿美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0%。要瞄准建设国际一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促进海南旅游的转型升级,通过旅游的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未来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4.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海南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与其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工业化程度、自身拥有的优势以及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结合起来。由于经济基础的制约和科技基础的薄弱,海南省无力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寻求发展,只能在我们能为之处有所作为。也就是说,结合高新技术产业跳跃性的特点,选择有资源优势、产品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重点突破,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局部优势,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服务于海南传统优势产业,促进其技术升级。发展海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应以开发园区的集中发展形式为主,重点发展“二区、二园”(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南热带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海南国际科技工为园、海大信息产业园),以建设海南智能岛为基础,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产业,最终形成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的4大支柱——生物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环保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当前,应努力作好以下6项工作。

5.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众所周知海南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省和特区省,也是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浩瀚的海洋及其丰富的海洋资源,成为海南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优势。在空间上和资源上,为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在这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认识海南省的海洋优势,充分利用特区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建设海洋强省的方向和重点主要放在:一是大力发展海洋资源加工业和临海重化工业,突出油气资源开发和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形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临海工业经济地带;二是坚持捕捞业、精养、深加工协调发展的方针,努力发展外海和远洋捕捞业、港湾和近海网箱养殖业、海产品精深加工业、热带海水养殖苗种培育业,保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充分发挥热带海岛旅游资源和环境优势,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海滨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四是在水运、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综合运输体系的框架下,以承担岛外运输为主要任务,加强港口建设,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

四、促进海南产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紧密结合前面提出的问题来写:比如说到产

(完整版)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2)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2)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2) 二、海南省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3) (一)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3) (二)海南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三)加快海南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9) 三、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9) (一)发展优势 (9) (二)现状分析 (10) (三)发展缺陷 (13) 四、海南省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与规划 (14) 五、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15) 六、总结 (16) 七、附录 (17)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7.15万人。 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常年有台风,雨量充沛,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1、总概况 目前,海南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保持旺销,财政收入和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但是房地产销售面积降幅继续扩大。 表1-1海南省2014年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分区域经济运行情况 (1)服务业带动中部地区经济稳步回升,前三季度,服务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上半年的29.9%提高到40.5%。 (2)受房地产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回落。当前,东部地区贡献了全省近六成经济总量,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海口广播电视台电视媒体产业发展研究

学校代码:10589学号:03604079 分类号:120280 密级: 海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题目:海口广播电视台电视媒体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陈湘东 指导教师:李仁君教授 专业:工商管理 时间:二OO八年十二月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TV Media Industry for Haikou Broadcast TV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MBA Degree in Hainan University By Chen Xiangdong Postgraduate Program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inan University Supervisor: Li Renjun Academic Title: Professor Signature ___________ Approved Dec, 2008

海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海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海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半年;□一年;□二年发布。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在对齐齐哈尔市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所处的工业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两个方面对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标签:产业结构;产业升级;高度化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五年,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齐齐哈尔市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研究齐齐哈尔市产业升级对策,有利于加快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3齐齐哈尔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51.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98.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为22.8:36.7:40.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4.4%、44.5%和4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96元,增长9.5%。 二、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一)所处的工业阶段分析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重要阶段,工业化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程度〔1〕〔2〕。为了分析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根据我市人均GDP相关数据,运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三阶段模型〔3〕,判断当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根据《1996-2012齐齐哈尔市经济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和《2013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汇率均价,把2000-2012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折算为美元,并把折算后的人均GDP与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模型进行对比,以1996年为标准进行判断,2011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为3081.53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11年以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不但落后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落后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距实现成熟的工业经济阶段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高度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动态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所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贵州省要加大金融业改革力度,把金融资源重点投资投入到烟草业、旅游业、白酒制造业、中医药苗药制造业、能源电力业和特色旅游食品产业的开发上。一、贵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调整,贵州产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再向“二、三、一”型的转变,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的方向转化。第一产业。牧业发展较快,林业、渔业均有小幅上升,初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单一传统生产格局,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但一产内部结构调整变化不大,种植业比重仍然较大。第二产业。在工业内部结构中,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重工业有所下降,非公有经济发展加快,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高,贵州省加快了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强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了以卷烟和饮料酒为主的轻工业的发展。在巩固“两烟一酒”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电力、铝和铝加工、冶金、汽车零部件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贵州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仍以传统商业、服务业为主。近年来,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尤其是房地产业稳步增长,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上升势头强劲,同时,商业、饮食业快速增长,持续保持了第三产业中主导部门的地位,运输、邮电行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近几年,我省旅游业、房地产业迅速倔起,高科技信息产业发展很快,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贵州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时期,表现在:一

是农业基础进一步牢固,粮食生产实现了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畜牧养殖业比重有所提高,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二是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高,是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两烟一酒”、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旅游业、生物药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但工业产品中的主流产品仍集中在初级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基础工业,而机械、电子类产品所占比重还很小,产品结构层次仍然很低;三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有加速增长之势,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迅速倔起,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证券、技术、信息产业等已具一定规模,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房地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扩大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四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制造业比重仍然较大,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五是资源有效配置呈合理化趋势,生产资源逐渐向优势企业汇集,产业发展已进入以数量扩张为主转为以素质提高为主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结构调整的重点由解决比例失调转为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六是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瓶颈”对优势产业的制约得到缓解;七是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功能进一步发挥,以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双百镇”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取得成效,城镇化水平达到23%左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特征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相对优势)理论认为,不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

海南节日习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海南节日习俗 篇一:海南的传统节日 海南的传统节日 海南旅游肯定要了解一下海南的文化,因为海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那么海南当地有什么需要了解的传统节日呢?其实海南的节日是比较有特点的,容易让人难以忘怀.下面为大家说说海南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 1、军坡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2、三月三: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3、儋州民间歌节:每年中秋为儋洲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4、海南欢乐节: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活动内容包括精选海南岛代表性的特色节目和国内外风情 表演,12辆欢乐花车、数十个表演方阵和游客团队构成陆上巡游,欢乐彩船、旅游快艇、漂流皮筏、观光竹排构成水上巡游,热气球、滑翔伞等构成空中巡游。 5、公期,也称“村节”或“军坡”,是海南部分汉族地区农村最受重视的民间节日。海南的公期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重仪式,一种是重吃喝。现在除了少数地区重仪式外,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重吃喝型,人们叫“吃公期”。重仪式型 地区每逢公期都要摆案集众拜祭“公祖”,要进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祭神仪式,还有“军坡戏”。 6、龙水节:海南各地人民自古就有端午节洗“龙水” 的传统习俗,一方面洗去身上病魔和晦气,强身健体,一方面纪念与端午有渊源的历史人物和传说中的神仙。在澄迈的盈滨半岛,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沙滩洁净、海水湛蓝,传说也更加引人入胜。当地群众相传,古时候南海龙王的三公主帮助海南岛上的人民抵御外来海妖,激战之后,把化身留在海边,而盈滨半岛就是三公主的龙头所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龙头都会向海里吐出龙涎,于是人们纷纷前来洗龙涎水,沐浴龙恩,祈求三公主赐福人间。 7、3月下旬或4月上旬在海口举办的海南国际椰子节,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

海南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一、海南旅游业概况 海南岛-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南岛处于亚洲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全岛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其中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约120多万人。海南岛与美国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岛内有已成为中国十大空港之一的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环岛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高档次的食品、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自从我省建省办特区以来,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成为海南省各个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从1987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到2004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17年间接待人数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倍和将近100倍(上述统计资料来源与海南省旅游局统计数据库)。旅游业成为了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海南人民最值得骄傲的行业。 1、旅游管理机构概况 海南省除直属海南省政府管理的省旅游局外,还有17家市县旅游局。有受理国内外旅游者及旅游经营机构对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的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有海南省旅游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全省综合性旅游行业社会团体——海南省旅游协会。 。 2、旅行社概况 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审批注册的现有旅行社 158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40 家、国内 118 家。 3、景区景点概况 经海南省旅游局评定的现有景区景点 52 个。其中4A级 5 个、3A级 1 个、2A级 1 个,其他为待批的景区景点。(A级景区简介请参看附录)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

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900 (计划范本系列)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详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详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市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一、产业结构现状 ****市是一个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重化工、新材料、煤炭深加工、矿山机械和高载能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其产业构成表现为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和出口依赖型特征。近年来,全市按照巩固和稳定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提升第三产业的要求,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XX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第二产业40亿元,第三产业23亿元。人均gdp达到9836元,人均财政收入6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6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2元。“xx”期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6.3:56.8:26.9调整为13:59:28,到XX年调整为10:57:33。 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得益于黄河灌区的有利条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XX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为 63.4:2.6:31.1:2.9,特别是畜牧业比重比1995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比XX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6.5万亩,其中:脱水菜种植面积6.4万亩,饲草种植面积12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由XX年的73.0:24.5:2.5调整为 67.2:24.7:8.1。 第二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市

海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愿景分析报告

摘要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我国八大重点旅游区之一。旅游业成为最具优势、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其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却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市场发展要求,也缺乏国际竞争力。 通过分析,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服务水平较低、政府监管不到位、旅游要素单一、国际化不足、旅游业服务信息化不健全、整体配套不够完善等,这些是目前旅游业发展所需要解决且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想实现旅游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旅游业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层面综合进行改变、完善、监管等。 作为旅游资源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缺乏保护,没有真正做到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吸引客源的噱头,而是一个实实在在需要用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通过改变传统的旅游模式,多元化规划发展,打造一个真正生态、绿色、安全的旅游胜地。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现状,生态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tourism in Hainan Abstract Hainan as China's largest special economic zone and the only tropical island province, is one of the key tourist area of China's eight. Tourism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in Hainan, the most advantag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the most potential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but also has many problems, the tradit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modern market development,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tourism industry,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low level of service,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not in place, lack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elements, single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is not perfect, the overall matching is not perfect, which is currently the Haina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long-term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ainan's tourism, we must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in all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change, perfect supervision etc.. As the most important tourism resources in Hainan's natural resources, lack of protection, there is no truly eco tourism. Eco tourism is not just a slogan, a gimmick to attract tourists, but a real nee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ng natural resources act. B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ourism planning mod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build a truly ecological, green and safe tourist destination.

最新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传媒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之中,它标志着我国传媒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如何抓住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制定与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传媒产业经济趋势 一、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现阶段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

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我国传媒业发展趋势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传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媒产业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传媒产业的变革和新一轮的竞争,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媒企业之间的大规模购并、联合,正成为新一轮传媒竞争中的显著特点。如何抓住传媒产业目前尚存的发展机遇,快速壮大自身实力,迎接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已成为中国传媒产业的当务之急。传媒业经营需要大投入,这是业内的共识。国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传媒产业要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加速扩张。传媒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激烈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媒体产业集团将是我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论海南旅游发展的概况

目录 目录 (2) 引言 (4) 第一章海南历史遗迹概述 (5) (一)流放文化 (5) (二)民俗文化 (5) (三)自然文化 (5) (四)宗教文化 (5) 第二章海南旅游发展现状概述 (6) 第三章海南"旅游发展"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正面作用 (6) (一)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6) (二)发展本身意味着保护 (7) 第四章海南"旅游发展"对"历史遗迹保护"的负面作用 (7) (一)发展也是一种破坏 (7) (二)过量的保护,妨碍了发展 (8) 第五章海南"旅游发展"与"历史遗迹保护"的协调发展 (8)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 (8) (二)导入知识经济内涵 (9) (三)旅游发展中历史遗迹保护的重要地位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海南的旅游发展对海南的历史遗迹造成巨大破坏,我省要合理的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发展的前提是做好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在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民俗文化要传承,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力度,创新思路,妥善处理农村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关系。 本文结合海南旅游发展与历史遗迹的保护,主要从俩个方面论述,海南旅游发展与历史遗迹的保护。通过海南旅游发展对历史遗迹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论述,历史遗迹的保护是旅游发展的前提,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的集中体现,也

是旅游与环境关系的必要前提。开发和保护关系贯穿在旅游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日益显出其重要性。 关键词:海南;旅游发展;历史遗迹;保护 引言 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和世纪性的论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旅游与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资源环境、生态环境、历史遗迹保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这的重要地位,而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也是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国际社会对此予以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合大会(iuoto)早在1971年就提出了旅游--环境政策;1980年3月,联合国环境计划(unep)和世界旅游组织(wto)签订了旅游环境协议;wto、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与地球理事会(ec)更联合制订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agenda 21 for the travel& tourism industry towards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阐述旅游发展和历史遗迹保护的重要问题......旅游发展与历史遗迹保护协调,旅游应与环境相结合并保持平稳已得到了理论界的共识。

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08年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问题、趋势、对策,正文内容就是按这样的顺 序写的) 一、2008年海南企业发展概况(正文内容并不是针对性地写企业发展概况,应是“产业”?)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2008年海南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生产总值1459.23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434.40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587.22亿元,同比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175元,同比增长8.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6.07亿元,同比40.5%。全年1500万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共完成467.22亿元,同比增长61.0%,成为投资增长中的重要部分。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3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3.9%。全年税收收入总额120.53亿元,同比37%。按各项税收分,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85.3%,营业税增长35.1%,契税增长29.4%。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企业景气监测表明,我省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137.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点;二季度为131.4,比上年同期和比一季度下降11.7点和5.7点,但仍处在高位景气区间;三季度为120.9,比上年同期和二季度下降22.3和10.6点;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加。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落,全面走低,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6.5和113.0,比三季度下降23.9和7.9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3.7和26.7点。(第一段可以考虑配几个图表说明?) (一)第一产业 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全面增长,分别增长5.8%、3.1%、12.7%和9.8%(见图1)。全年种植粮食42.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瓜菜21.9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5%;水果17.12万公顷,下降0.4%;热带作物58.44万公顷,增长3.0%。特色优势农业有新的发展,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肉类、水产品、水果、瓜菜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四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70%。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海南民族风俗和民俗介绍

海南民族风俗和民俗节庆活动 1)海南民族风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2)特色活动 海南民俗节庆活动: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

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旅游价格监管对策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附加值最高、关联性最强的产业之一。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省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将其作为海南省的最重要产业发展战略之一,优先发展,努力把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海南省旅游行业已拥有国内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资源、环境、政策和法律优势,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初步具备了年接待游客2500多万人次的能力,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也由建省前的26位上升至15位。 2008年5月2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颁布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方针》,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这一宏伟规划于2009年12月31日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予以实施。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成为海南当前的中心工作,如何完善旅游市场的配套监管体系,与时俱进,促进和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必将是当前海南旅游业相关管理部门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这些年来海南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随着旅游基础设施不断的加强与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观光为主,度假、会议为辅的海南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已初具规模。 (一)特色景点不断增加,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海南的旅游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相继开发出了一批规模大、质量好、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有突出阳光、沙滩、海水和热带海滨风光的牙龙湾、大小洞天、大小东海和海口西海岸及三亚滨海大道海滨海景观光带等;有集民族、民俗和佛教文化为主,融热带海洋风光、历史古迹为一体,能够进行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学术交流、生态和文化考察及生态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化大型主题游览项目天涯海角和南山文化旅游区等;有特点鲜明,轰动国内外的博鳌东方文化苑;有种类齐全,荟萃热带宝贵植物的兴隆热带植物园等;有科普性强生态良好的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有集动植物于一体,观赏性强的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等。海南旅游已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成为包含自然生态旅游、宗教民俗旅游、文化艺术会展旅游、度假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到2008年,全省共有各类旅游景区(点)49个,比刚建省时了增加39个,增长3.9倍。 经过不断的建设和整合,海南的旅游景点品质越来越高,南山文化旅游区和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荣膺国家5A级风景区,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天涯海角风景区、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蜈支洲岛度假中心、兴隆热带植物园、南湾猴岛生态景区等7个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其他还有

文化传媒行业发展概况

【文化传媒行业发展概况】 一、文化传媒企业改制上市的必要性 (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 1、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将文化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 2、大型文化媒体集团通过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建立现代企业所必需的治理结构、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提升竞争力,这不仅是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党和国家对文化传媒企业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提高中国文化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二)有利于规范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1、改制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有利于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产业水平,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按《公司法》、《公司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运作,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形成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 2、上市后通过履行严格的信息披露程序,有利于提高财务和经营透明度,接受证券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促使深化治理结构改革,按照国际管理标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 1、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各行各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巨大挑战——人才竞争,尤其是管理人才和核心业务骨干的竞争,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必须应对的重要课题。 2、在市场化的环境下竞争,企业应逐步建立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包括薪酬激励机制。2006年10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颁布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成功实施股权激励,从而使上市公司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通过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有利于吸引大批专业人才,使国有文化媒体行业真正成为人才的聚集地和制高点,有效抵御加入WTO后进入中国的境外媒体巨头以及民营媒体对人才的争夺。 (三)是国有文化媒体企业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应对新媒体的挑战的需要 1、目前国内文化媒体行业已经由增量增长发展到了存量整合的阶段,国内市场继续扩大的空间有限,行业内的并购整合与向区域外发展将成为主题,二者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上市融资是实现区域整合的重要手段。 2、近年来,以互联网、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民营资本在新媒体产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资本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国有传统媒体。通过改变体制、理顺机制、轻装上阵,适应媒体产业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民营媒体的竞争,确保国有媒体的导向力和控制力,成为国有媒体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文化传媒企业资本运作现状及趋势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1、我国新媒体上市公司在市值上全面超越传统国有媒体 【目前我国新媒体上市公司发展迅速,仅腾讯公司的市值就已经超过14家国有传媒上市公司市值总和的两倍】 2、中国网络和移动新媒体将快速发展 1、据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报告,截止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3.38亿人,已经远远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 2、目前网民平均上网时长是18.0小时/周,在主要的网络应用中,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