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八月联考试卷 语文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八月联考试卷 语文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八月联考试卷 语文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八月联考试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对于哲学来说,“自知无知”乃智慧之母。两千多年前,西方哲人苏格拉底就说到:自知自己的无知,乃是智慧的开端。中国先哲孔子也说“知之为如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样强调“自如无知”作为智慧源头的重大意义。“自知无如”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包含着如下两层最为重要的意蕴。第一,它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或者说为哲学颁布了一个“禁令”:哲学是人以人的眼光对凡与世界的一种追问和探索,而不能僭越为以神的目光来确立世界的终极原理,关于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的答案,超出了人的认识能力因而是哲学不可能提供的,它属于‘神学’而非“哲学’。自觉避免扮演先知或上帝的角色,这应成为哲学和哲学家基本的“自律”。第二,哲学不仅禁止自我僭越,而且把审查和批判一切“全知全觉”的先知或神的僭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方式和使命。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和市井中与“聪明人”的对话和辩难给哲学确立了典范:通过这种对话与辩唯,他使一切自诩拥有真理的人陷入了自相矛盾,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在这种怀疑、审查和否定的哲学反思批判活动中,任何把“有限之知”膨胀为“无限之知”的倾向都特显现其有限性,暴露其可疑性和内在困境。

②但是,在哲学的发展十中,上述本应作为智慧开端的对“无知”的自觉却恰恰最先被遗忘了。哲学变得趟来越自负和自大,它不但不再承认“无知”是人的本性和哲学智慧之母,而且把“无如”视为人最大的耻辱并因此把哲学的使命定位于一劳永逸地摆脱和消灭无知。这最集中地体现在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上。

③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表达着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第一,它要成为统率一切具体学科和具体知识的超级学科;第二,它还要求成为统率一切哲学问题和哲学领域的基础和支点,也即是说,它不仅要成为“科学之科学”,还求成为“哲学之哲学”,不仅要求拥有对“知识”,还要求拥有对“思想”的最高立法权。很清楚,“第一哲学”的抱负和理想完全背弃了“无知是智慧之母”

的信念而走向了另一与之完全不同的极端,即紧紧地拥抱“全如是智慧之母”的教条。这是哲学的最大妄想,也是它陷入不可摆脱的深刻困境的根源。

④哲学对“全知”的追求犹如一个人拔起自己头发离开地球,实际上在追求一个根本不可能企及和无法实现的目标。当代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戳穿了哲学的这一幻象,把哲学从这一幻象的迷梦和独断中唤醒过来。在此方面,康德无疑是先驱者,他通过“理性批判”获得了这样的洞见:试图通过理论理性去获得关于存在本身的普遍性原理,实质上是把“有限”当成“无限”,其结果必然导致“先验幻豪”和自相矛盾。康德的“理性批判”承认了人在把握“世界总体”上的无能,这使得哲学又一次回到“无知乃智慧之母”的思想原点。康德的谦逊比那些自负狂傲的自恋哲人们更加明智而深刻。虽然他被“全知论”哲学家指责为“不可知论”者,但其回归“自知自己无知”这一原始的哲学精神的观念影响至深。20世纪以来,分析哲学家们指出传统形而上学所欲建构的“第一哲学”实际上是把语言和逻辑误用的结果,按维特根斯坦的说法,传统哲学试图用理胜和逻辑的方式去获取“整个世界”的知识,根本谬误在于跨越了不应被跨越的边界,侵入了本应保持“沉默”的领域。唯意志主义哲学、生命哲学等,也都从不同视角揭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全知主义的无根性与独断性。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8期,有改动)1.下列关于“自知无知”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起源看,“自知无知”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西方的苏格拉底和中国先哲孔子。

B.从内涵看,“自知无知”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界限,以人的眼光对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进行追问和探索。

C.从发展看,“自知无知”最先被遗忘,哲学开始自负自大地追求“全知”,因而陷入不可摆脱的深刻困境。

D.从结果看,许多哲学家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第一哲学”的独断性,让“自知无知”的哲学精神得以回归。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先简要回顾了“自知无知”的起源,然后阐释了它的两层意蕴,接着列举苏格拉底的例子说明他给哲学确立了典范。

B.②段语意发生转折,指出对“无知”的自觉已被遗忘,哲学追求消灭无知,“第一哲学”最

集中地体现了哲学的这种自负。

C.③段承接上文,首先阐释了“第一哲学”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然后分析了它追求“全知”的本质,最后指出它的虚妄。

D.④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指出当代哲学戳穿哲学追求“全知”的迷梦,然后用康德等人理论加以例证,最后总结全文。

3.下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揭穿传统形而上学的全知主义,是为了让哲学真正以“人的目目光”而非“神的眼光”来重新理解和规定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B.摒弃“第一哲学”的“全知主义”幻想,这是哲学的觉醒,它意味着哲学在经历了先知或上帝的自恋后,回到了“自知无知”纳古老智慧。

C.“第一哲学”要成为“科学之科学”和“哲学之哲学”,这是哲学的最大妄想,是一个根本不可能企及和无法实现的目标。

D.康德是批判“第一哲学”的先驱者,他的“理性批判”理论揭示了传统哲学的谬误,而维特根斯坦认为康德是“不可知论”者。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其双瞳子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③,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特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先生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华下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皆不至。

(节选自全祖望《琦亭集》,有删改)炎武生性孤傲,不谐于世。尝至京师,东海两学士延之夜饮,怒曰“古人饮酒卜昼不卜夜,世间惟淫舞、纳贿二者皆在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其狷介嫉俗如此。

(节选自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注】①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曾参加抗清斗争。②太安人: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浪:比喻遭蹂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善:友好

B.其双瞳子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异:惊异

C.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太息:叹息

D.古人饮酒卜昼不卜夜卜:选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于书无所不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以观旧都畿辅之胜焉用亡郑以陪邻

C.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此所谓钓名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学问广博,关心世事。书籍无所不看,特别注重治理世事的学问;广泛阅读史书,有关于民生利害得失的事就随即记录。

B.先生生性孤傲,猾介耿直。不与人苟且迎合,超出世俗;曾经有人请他在夜向饮酒加上时间延迟,他当面怒斥,不假辞色。

C.先生心怀故国,四处奔走。几次组织抗清,都没能成功,遍游沿江、北都,后定居陕西华阴,辛勤耕种,贮藏物品以备有事。

D.先生气节坚贞,人格高洁。三次拒绝了举荐为官的机会,意志坚定,不求虚名;华阴的诸生请求他前去讲学,他也推辞不去。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3分)

译文:

(2)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4分)

译文:

(3)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3分)

译文:

阅读下而这首清词,完成8~9题。(8分)

南乡子·捣衣

顾贞观

嘹唳夜鸿惊,叶满阶除欲二更。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雨袖霜华旋欲凝。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呵带月迎。

8.请简要概括“秋声”的内容。(4分)

答:

9有人赏析最后三句的技巧,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西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①,②。③,④。⑤,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乙:①心非木百岂尤感,。(鲍照《拟行路难》)

②开琼琼筵以坐花,。(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③,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④,佳本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

⑥,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寻找疏勒河

庐野

我从千里外的繁华地,仆仆风尘地来到河西走廊。人道是,牧马秋风塞北,是最迷人的时节,尾随大雪而来的我,显然错过了良辰。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倒觉得冬日里的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

当我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足下坚冰如铁,听飞石格打有声,看风行处千里无障,心头不免惘然:广袤雄阔的雪原上,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苦渴的疏勒河啊!

我踯躅在空荡荡的荒滩上,四处寻觅它栖身的地方,用温热的脚板,叩动它的心室,触摸它的肌肤,走入它沉沉的梦境。眼前沙草枯折,飞鸟息绝,了无半分探察的凭藉。哦,疏勒河,男儿心头一条雄性的河流,你的声名就像盛世的汉唐一般辉煌,你的形迹令人想起情素的草书、公孙娘的舞剑,还有帝王锦袍上跃跃欲动的大龙!可是你可何像羞涩的小丫怯怯地躲藏起来,为何在旷野回荡着的呼唤中不吭不响?

遥远的西天,横卧着冷面的冰山,那里不染纤尘,万籁消音,与眼前喧闹的世界有大不同。旋转的阳光下,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高洁的气质令观者自惭形秽。久久地凝视,竟觉得这座晶莹剔透的庞然之物,莫不是已被凝固了的大河!它高悬于苍穹之下,呈引弓待发之势,随时轰然倾泻、涌流,将千里荒滩滋润一番。

朔风里,雪雾一团团地弥漫开来,寒烟遮住苍凉的远山。视线里,三五黑点倏然往复,欢跃之至,羊乎?狼乎?好一群喜寒嗜雪的精灵!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天地间,佛与兽轮番演替,此长彼消,相生相克,自成一种气象。有了这般尤物,想见厚厚积雪重覆下的河流,必定不竭不亡,随天地而生,伴日月而行,有着十二分的雄浑、十二分的姿色。

我漫无方向地在雪原上游走,默默地呼唤着河的芳名,心地虔敬地和它交谈:疏勒河呵,你不必为自身的弱小而难过,你是千年丝绸古道上声名赫赫的大河啊!戍关将士在你的怀抱里濯洗征衣,边塞诗人在你的光影里饮酒颂月,拓荒大军在你的吟唱中屯垦耕坛。岁岁年年,星沉日起,你随着季节而荣枯,因时代而盛衰,以坚韧的内力支撑着生命的远途跋涉!难道你今天疲惫了,衰老了,

在这冬日的大雪中昏昏睡去了?

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伶伶的石碑。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莲与青纱账吧……。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的一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虽然我无缘一睹它的芳容,但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入夜,我梦中的疏勒河,在一串早春的鸟啼下萌动苏醒了,它呼喊着,挣脱坚冰的束缚,劲猛地夺路而走,把爱的乳汗洒向贫瘠的荒野。灿灿夕阳下,满河波光,梵音响动……

继而,我幡然警醒,耳边一阵苍凉的歌声正穿透在夜空,像宿鸟一样徘徊。远处的帐篷里,牧人们在寒冷的冬夜,煨在粪火旁饮酒,深情地唱着一匹走失的马。所有的男人都喝了好多好多的烈酒,所有陪伴着的女人都显得格外柔情。

月光下,大地安宁如斯,积雪下那条古老的河流圣婴一样地睡熟了。

11.根据①②段内容,简要概括“自有我的趣味所在”中“趣味”的内容。(4分)答:①

1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

答:

(2)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答:

13.请简析第②自然段的作用。(6分)

答:

14.请根据全文内容,对下面的问题加以探究。(8分)

(1)现实和想象的交织是文章的显著特点,请分别从两个方面概括文中“现实”和“想象”的内容。(4分)

现实:①②

想象:①②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第Ⅱ卷(表选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组是(3分)

A.稽留/稽首转载/载体涤纶/羽扇纶巾

B.松柏/柏油角色/角斗仆人/风尘仆仆

C.劲头/刚劲琴弦/船舷弄堂/弄假成真

D.佝偻/伛偻荧卡/卡壳孤独/呱呱而泣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诀窍暴燥煞风景茕茕孑立温良恭俭让

B.厮打安详金钢钻拾人牙慧树倒猴狲散

C,脉搏通牒无明火金榜提名一言以敝之

D.剽悍峰会策源地革故鼎新口惠实不至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限量版大牌精品既浓缩了品牌最受欢迎的经典元素,又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对于收藏家来说是他们朝思暮想的绝佳藏品。

B.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浪淘沙,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下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C.在2019年巴西世界杯上,西班牙队被智利队打败,曾经的黄金一代趺落神坛,这结局让许多球迷痛心疾首,泪流满面。

D.一只蟑螂从地毯下爬出来,小姑娘吓得嗷嗷尖叫,但问题还星要解决,最后,她用一个纸杯扣住它,移动到簸箕上,然后倒进马桶,冲水,一气呵成。

18.下面五个句子,三个句子有语病,一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

5月25 日,《解放军报》官万微博图文并茂地报道了包括第三代战机在内的我军多种机型,成

功在高速公路起降的消息,这条博文引发日网友热议。

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端牛、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们已是华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对促进文化认同具有重导作用。

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和分享,人们通过这一平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欢乐。

④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对北京旧域的保护,具体体现在历史河湖水系、侍统中轴线、皇城……等十个层面

19.在下面一段文字甲、乙、丙三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甲,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行则轻车肥马,乙,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未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丙,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答:甲:乙:丙:

20.围绕“月”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5分)

月亮总是以其独有的高远超尘、皓洁宁静让人们想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寄寓美好的情感。离别的行人有“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的期许;;。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当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义时,正是它的简单令我震惊。——加缪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I),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

2019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对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进行追问和探索”错)

2.D(“总分总的结构”错)

3.D(认为康德是“不可知论”者不是维特根斯坦)

4.B(“异”是意动用法)

5.C(定语后置的标志/……的人。A:介词,对。B:连词,来。D:表判断。)

6.B(“加上时间延迟”错)

7.(1)先生正响应昆山县令杨永言的征召,和嘉定生员吴其沆以及归庄一起起兵抗清。

(2)先生为何不让人推荐自己,推荐了却不出去就任,那样名声会更大。

(3)当他们还没有做官时,先生救济他们。

8.秋声包括:鸿雁的哀鸣声、落叶的飘堕声、夜半的更鼓声、刺骨的风声、连绵的思妇捣衣声。9.最后三句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思妇想象丈夫在戍楼思念自己。在思妇的想象中,她的丈夫思念妻子到了极点,做起了思乡梦,在梦中妻子出来迎接他,一边走,一边给冰冷的纤手呵气。10.略。

11.①在冬日的西域听风赏雪。②寻找梦中的羌笛胡笳;寻找思之若渴的疏勒河。

12.(1)疏勒河胸怀博大,用宽广无私的爱心养育西域的所有生灵。

(2)因为这个走失的女人和疏勒河一样含蓄质朴,不喜张扬,有着顽强坚守的内力,这些品格打动我。

13.从内容上,具体描绘西域的冬日风光,渲染氛围;从结构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我寻找疏勒河的过程。从写法上,抒写我的惘然之情,构成文意上的转折,点题,为下文做铺垫。

14.现实:(1)白雪、朔风、冰山等展现的西域的自然风光;(2)石碑、灯火、牧人等代表的西域的人文风景。

想象:(1)疏勒河苏醒时的景象;(2)疏勒河的悠久历史和故事。

作用:虚实相映,突出西域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创设阔大的意境;增添疏勒河厚重的历史感;丰富文章内涵,增添文章意蕴。

15.A 16.D

17.D(A:应该用梦寐以求;B:双方平分,和“几家”矛盾;C:形容痛恨到了极点,不合语境。)18.

19.甲: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的遭遇乙:那中国诗歌史定将黯然失色丙: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

20.略

21.参照2019年安徽语文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原答案没有,为本人所加)

先生字宁人,后改名为炎武,学者称他亭林先生。顾炎武年少时高超不凡,有远大的志向,不与人苟且迎合,性格正直,超出世俗。他的一对瞳仁中间是白的,而边上是黑的,看见她的人都对此感到很惊奇。和同乡归庄非常友好,一起游学复社。对于书籍没有不看的,特别注重治理世事的学问。当时国内有很多忧虑之事,他叹息天下缺少有才能的人以致国家败亡。他广泛阅读《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利害得失的事就随即记录下来,力求评定这些在当今可以施行的事,而不说拘泥于古代虚而不实的话。

乙酉年夏天,顾炎武母亲六十岁,到常熟的郊外躲避战争,她对顾炎武说:“我虽然是一个妇道人家,然而承受朝廷的恩宠,果真国家有大的变故,我就为国而死。”给后人遗言不要侍奉二主。先生正响应昆山县令杨永言的征召,和嘉定生员吴其沆以及归庄一起起兵抗清,到吴地跟随夏文忠公。第二年,几次参与吴胜兆的起兵,更想到海上组织抗清,因为道路阻隔,没有能够前行。

先生怀抱故国的悲伤,国土遭受清人蹂躏,每天没有一刻能够安宁。游遍沿江一带的山水,来观赏旧都周围的美景。戊戌年,又游遍北都周围的地方。一直到山海关外,来观赏大东的美景。丁巳年,第六次拜谒思陵,开始选择定居在陕西的华阴。当初先生游遍观赏四方,他对明朝忠诚的心愿并没有丢下,先生在华阴购买五十亩田地以供早晚辛勤耕种,而开垦收获所得,另外贮藏起来,以备起兵之用。

大学士方孝感用信召见先生作为他的助手,先生说:“希望以死推辞,最下的想法是逃到世外。”方孝感听后惊恐,就停止召见他。戊午年朝廷大规模选拨人才,皇帝诏书下达,众官员争相想招致他,先生预先让在京城的众门生推辞,并且说:“刀绳都有,不要让我快速死去!”第二年朝廷大修《明史》,众官员又想推荐他,他写信给学士叶訒庵,请求一死而得以免去编修的职务。有人说:“先生为何不让人推荐自己,只是不出去就任,那样名声会更大。”先生笑着说:“这就是所谓的沽名钓誉。”华阴的诸生请求他讲学,他也推辞了。先生拥有为世所用的谋略,却不能得到实现。尚书徐乾兄弟是先生的外甥,当他们还没有做官时,先生救济他们,等到他们富贵了,多次写信迎接先生南归,愿意把别墅给他居住,并且买田来供养他,他都没有去。

【语文】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是表达情感、寄托人生情怀最精妙、最灵动的文体。古典诗歌曾经辉煌于诗国的历史,但现在却失落了曾经至高无上的文体权力。探讨古典诗歌在创作与批评方面的处境与未来走势,为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这种古典艺术形式找到可 以继续发挥作用的路径,是每一个诗国后人应有的文化责任与历史担当。 现代律诗的创作与批评,存在着“以律绳诗”的单维批评定式。专求格律, 忽略诗歌所要传达的情志内涵,并不十分在意诗歌的意境、韵致或是格调。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曾对当时类似的风气进行分析,认为“泥古诗之成声”和在平 仄字句方面“摹仿而不敢失”的做派,会导致“无以发人之性情”的结果。任何 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根据新的时代特性和实践期许及时进行创变。“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只有灵活、开放地审视格律要求,不斤斤于格律的形上法则,才能创作出更符合当下人们精神和情感品位的古典诗歌。明代中期的诗风也表现得较为迂执。对此,何景明曾希冀用清通简易的方式予以调适。在《与李空 同论诗书》中,何景明把那种规行矩步的作诗方式称为“稍离旧本,便自杌陧, 如小儿倚物能行,独趋颠仆”。他不否认作诗应遵循古人矩镬,但认为应“泯其 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功”,关键是要写出真的自己。而我们今天的律诗创作, 却是一种以格律为宗旨和评判法则的单维批评模式,甚至是唯一的评价矩镬,或者可以叫作一种公式化的思维定式和批评行为。这种批评思维和批评逻辑实际上比概念化批评更缺乏艺术精神。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说:“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以意为主”便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要领。吕本中在《夏均父集序》中指出,“学诗当识活法”,而“活法”,是“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

【校级联考】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题(原卷版)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英语试题 2018. 11 命审单位:宣城中学命审人:林琚徐淑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At an airport. B.At a bus stop. C.At a railway station. 2.What time is it now? A.8:45. B.8:15. C.7:45. 3. What does the man dislike about his new job? A. The salary. B.The working hours. C.The location of the company. 4.What will the woman do? A. Buy a new Apple Watch. B. Change for a new Apple Watch. C. Have the Apple Watch repaired.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A TV program. B.Some dancers. C.A dance competitio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科数学 含答案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数学(理科)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N=,则 A.M∪N =R B.M∪N= {x|-2≤x <3) C.M∩N= {x|-2≤x <3) D.M∩N={x|-l≤x <3) 2.已知复数(a∈R,/为虚数单位),若名是纯虚数,则a的值为( ) A.+l B.0或1 C.-1 D.0 3.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1+a3 +a5=12,a10 +a11+a12= 24,则{an}的前13项的和为( ) A.12 B.36 C.78 D.156 4.非直角三角形ABC的三内角A,B,C的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a

A.l B.2 C.3 D.4 8.已知函数(x)= sin2x -2cos2x,将f(x)的图象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再把所得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g(x)的图象,若g(x1)·g(x2)=-4,则|x1-x2|的值可能为( ) A.B.C. D. π 9.已知抛物线x2 =4y的焦点为F,过点P(2,1)作抛物线的切线交y轴于点M,若点M关于直线y=x 的对称点为N,则S△FPN的面积为( ) A.2 B.1 C. D. 10.已知函数f(x)=x3 -x的零点构成集合P,若xi∈P(i∈N})(x l,x2,x3,x4可以相等),则满足条件“x12 +x22 +x32 +x42≤4”的数组(x l,x2,x3,x4)的个数为( ) A.92 B.81 C.64 D.63 11.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创造,被誉为“东方魔板”,它是由五块等 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全等的小三角形、一块中三角形和两块全等的大三角 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如图是一个用七巧板拼成的 正方形,在此正方形中任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 A.B.C.D. 12.已知函数f(x),存在x l,x2,…,x m,满足,则当n 最大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 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 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季、节令之变则通过与空间方位的配置,将世界带入到一种节奏化、韵律化的动态和谐之中。 (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美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天下”体系是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审美体系。 B.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依托于对土地气候物候和天象变化等的过程性经验。 C.河洛中原的人们居于天下中心,他们基于乡土经验的的时间观念有普适性。

安徽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如何以普遍的规范来协调个体之利与整体之利?这一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便展开为义利之辨。 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而儒家对义利关系的看法,又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儒家的观点,义作为当然之则,本身便有至上的性质:“君子义以为上。”这里确认的首先是义的内在价值。后来的宋明理学进一步通过义与天理的沟通,时义的内在价值作了论证:“义者,天理之所宜。”“理”具有普遍必然的品格,义所以具有至上性,即在于它体现了“理”的要求。 义一旦被赋于内在价值,便同时成为评判行为的主要准则。如果行为本身合乎义,则即使它不能达到实际的功效,也同样可以具有善的价值,所谓“惟义所在”,便表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儒家往往将义(当然之则)理解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命令,并把履行道德规范(行义)本身当作行为的目的。这种看法带有明显的抽象道义论的性质。不过,“义以为上”的观念在培养崇高的道德节操等方面,也有不可否认的意义。中国历史上,“惟义所在”的律令,往往具体化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追求,并出现了不少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就此而言,道义的原则确实可以给人以正面的价值导向。 肯定“义”的内在价值,当然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利”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事实上,儒家并不绝对弃绝功利。孔子到卫国,并非仅仅关心那里的道德风尚如何,相反,倒是开口便盛赞该地人口众多。当他的学生问他“既庶矣,又何加焉”时,孔子明确回答:“富之。“庶”(人口众多)和“富”在广义上均属于利的范畴。按儒家之见,利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恶,从社会范围来看是如此,就个人而言也是这样。“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即使圣人,也不能完全不讲利:“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较论。”不过,利固然不可一概排斥,但利的追求始终必须处于义的制约之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儒家一再强调要“见利思义”,如果不合乎义,则虽有利亦不足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相对于义,利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 一般来说,利首先与个人或特殊集团相联系,而个人(或特殊集团)之利往往并不彼此一致,因此,如果片面地以利作为行为的唯一准则,就不可避免地将导致社会成员在利益关系上的冲突,“若切于好利,蔽于自私,求自益以报人,则人亦与之力争,故莫肯益之,而有击夺之者矣”,与利不同,“义”超越了个人的特殊利益,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唯其如此.故能对特殊的利益关系起某种调节作用。历史地看,儒家突出“义”的普遍制约,反对唯利是求,这对于避免利益冲突的激化,维护社会的稳定,确实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以义制利”的要求与“义以为上”的观念相结合,往往又导致了对功利意识的过度压抑。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则常常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从这方面看,儒家以道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又明显地有负面的导向作用。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 2019.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成为大众常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成为国际共识。劳动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社会积累的生产生活知识技能,着重培养自食其力的本领、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劳动创造的精神。 显然,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运用知识技能获得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教育实践,可以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为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及认真、负责、创造性地对待劳动的态度,培养合作劳动和独立劳动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评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社会百业分工和个人职业倾向,明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有意义,都很光荣。 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属于一种高级的社会实践,是了解与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是强国富民的大事。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主要解决认识深化、知行统一问题;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侧重技能培养,都不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就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体脑结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内容。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贯通,在劳动教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劳育、把握劳育、实现劳育。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它关系到青少年劳动素养的培养,这是其他四有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健体、育美作用。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内容价值,生活劳动着重解决个人自理问题,生产劳动侧重解决物质财富创造问题,服务劳动侧重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载体价值,五育并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前往珠穆朗玛峰探险旅行宿营的游客日益增多。下图为珠穆朗玛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气温 B. 降水 C. 坡度 D. 人类活动 2. 影响图中登山路线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地形坡度 B. 风力大小 C. 氧气含量 D. 冰雪厚度 【答案】1. B 2. A 【解析】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根据雪线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雪线海拔较低。南坡气温高,等高线较密集,说明坡度陡,雪线应较高。图示登山线路经过地区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坡度

较缓,登山难度较小。 【1题详解】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根据雪线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雪线海拔较低,影响南北两坡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B对。南坡气温高,等高线较密集,说明坡度陡,雪线应较高,A、C错。人类活动不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D错。【2题详解】 图示登山线路经过地区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坡度较缓,登山难度较小。影响图中登山路线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坡度,A对。图示信息不能表示风力大小,B错。海拔相同,氧气含量相似,C错。山脊处积雪厚度小,山谷中冰雪厚度较大,不是主要因素,D错。 2017年11月15日,滁新高速安徽颍上段发生多点多车追尾,部分车辆起火,70多辆车不同程度受损。事故原因为早上突发团雾天气,能见度低于百米。团雾指的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影响,形成的小范围浓雾,尤其在高速公路上,非常容易影响驾驶人视线,图2为昆明至贵阳高速公路某路段团雾发生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该路段团雾多发的季节是 ( ) A. 春夏 B. 夏秋 C. 秋冬 D. 冬春 4. 下列关于该路段团雾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②水汽充足 ③晴天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小 ④汽车尾气中排放的微粒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需要具有水汽充足、降温、静风等条件。团雾指的是受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 A. 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 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 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 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2.下表是有关孔子诞辰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A. 《公羊传》成书最早,故说法最可信 B. 《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 C. 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故说法最可信 D. “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 3.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A. 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B. 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 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 D. 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 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 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 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 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5.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 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 6.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 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 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7.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这主要得益于 A. 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B. 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C. “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 D. 宋明理学迅猛发展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

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 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 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季、

安徽地区江淮十校2019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伽利略的两个斜面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使用图甲斜面进行实验, 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B. 伽利略使用图乙斜面进行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C. 伽利略使用图乙斜面进行实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伽利略使用图甲斜面进行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答案】D 【解析】A、D、伽利略从图甲中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90°的情形,从而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D正确. B、C、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图乙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小球在曲面运动能到达的高度,一定会略小于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只有在斜面绝对光滑的理想条件下,小球滚上的高度才与释放的高度相同。所以可以设想,在伽利略斜面实验中,若斜面光滑,并且使斜面变成水平面,则可以使小球沿水平面运动到无穷远处。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C错误. 故选D. 2.一轻杆一端固定一定质量的小球,另一端以o点为轴可以在竖直面内无摩擦的转动。小球在最高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小球到达地面前的瞬间,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轻杆对小球一直提供拉力 B. 轻杆对小球一直提供推力 C. 在图示实线位置,轻杆对小球可能没有力 D. 轻杆对小球先提供拉力,后提供推力 【答案】C 【解析】小球由静止释放时,杆处于竖直状态时,杆对小球提供支持力,在小球运动到地面前的瞬间,杆处于水平位置,杆小球的拉力充当向心力,故杆对小球先提供支持力再提供拉力,中间某个位置杆对小球作用力为零;故选C. 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在同—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A. 15m B. 20m C. 25m D. 50m 【答案】C 【解析】将x-t图像转化为v-t图像,如图所示:

江淮十校联考2019年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江淮十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C.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江淮十校2019年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江淮十校学化分)48第I卷(选择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 ( )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也是古人“炼丹”的原料,有毒,它的主要成分是 D.CuO A. HgS B.CuO C.Fe322 (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科研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2.“血液透析”利用的是渗析的原理 A混用主要成分HCl)”消毒液(主要成分84NaClO)不可以与“洁厕灵”( B.“.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熬制中药后的“箅渣取液”操作实际上相当于实验室里的萃取 D ( )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设A0.4NSi-O键数为.6.0 g二氧化硅含有的 A A2N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1 mol Na B.O A22--2NClO 粒子数之和为通入水中,HClO、Cl、 C.将1 mol Cl A20. 1N数目为溶液中含有的H+.0.1 mol/L的HNO D A34.《本草蒙筌》有关明矾[KAl(SO).l2HO]的记载如下:“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242 ( )水。”下列有关明矾的说法正确的是.明矾的水溶液呈中性,所以不可以用于清洗铁锈 A++2--可与明矾溶液大量共存MnO、CO、、 B.NaNH434.“敷脓疮收水”是因为明矾可让疮水聚沉结痂 C- AlO+2H溶液发生的反应:Ba(OH) D.向明矾水溶液中滴加过量的Al+4OH222 ( ).下3+ -O= 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5 (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工业上可以用钢制容器运输浓硫酸,因为钢制容器遇浓硫酸可以钝化 A.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此种做法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 B.工业上合成氨时需要加入催化剂,因为催化剂可以提高氨的产率 C气体无论怎么改进也无法做喷泉实验.实验室用氨气做喷泉实验,而C02 D7.味精的主要成分中含有W、X、Y、Z、T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W和T分别是短周期半径最小和最大的主族原子,X、Y、Z 同周期相邻,且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之和为15,则下列说 ( )法错误的是分子中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X2W4XW、可形成工业上用途极为广泛的化合物X2W4 A.原子半径和单原子离子半径均为前者大于后者、Z B.Y X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 物理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9-12题为多选,不选或错选得0分,选不全得2分。) 1.1.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两种,把它们分别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科学家是( ) A. 密立根 B. 富兰克林 C. 库仑 D. 法拉第 【答案】B 【解析】 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把它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科学家是富兰克林,故选A. 2.2.如图所示,斜面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负电的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关于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竖直向上 B. 可能垂直斜面向上 C. 可能沿斜面向上 D. 可能沿斜面向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块受到向下的重力和水平向左的电场力,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方向应该在重力和电场力夹角的反向延长线方向,不可能竖直向上,也不可能沿斜面向上,也不可能沿斜面向下,有可能垂直斜面向上,故选B. 3.3.如图所示,两等量同种正点电荷固定在真空中,在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两点,O为连线中点,C为连线上一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点场强一定大于A点场强 B. B点电势一定低于A点电势 C. 若把一正电荷从A沿直线移到C,电势能增加 D. 若一负电荷仅在电场力下从C沿直线运动到O,加速度将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在两点荷中垂线上,O点的场强为零,在无穷远处场强也为零,可知从O点到无穷远,场强先增加后减小,则B点场强不一定大于A点场强,选项A错误;离两点荷越近的位置电势越高,可知B点电势一定高于A点电势,选项B错误;C点的电势高于A点,则若把一正电荷从A沿直线移到C,电势能增加,选项C正确;O点场强为零,若一负电荷仅在电场力下从C沿直线运动到O,电场力减小,加速度将变小,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关键是搞清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尤其是两点荷连线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分布,知道正电荷在高电势点的电势能较大. 4.4.某同学在操场练习投篮,设某次投篮篮球最后正好垂直击中篮板,击中点到篮球脱手点高度大约为0.45 m,同学离篮板的水平距离约为3m,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g取10 m/ s2).则球出手时的速度大约为( ) A. 14. 21 m/s B. 6.25 m/s C. 8.16 m/s D. 10. 44 m/s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篮球最后正好垂直击中篮板,则研究逆过程为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v0t,h=gt2可得t=0.3s,,则球出手时的速度大约为 ,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巧用逆向思维,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5.5.理论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物体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 m/s时,物体就能脱离地球,又知第二宇宙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倍。现有某探测器完成了对某未知星球的探测任务悬停在该星球表面。通过探测到的数据得到该星球的有关参量:(1)其密度基本与地球密度一致。(2)其半径约为地球半径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中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化学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也是古人“炼丹”的原料,有毒,它的主要成分是 ( ) A. HgS B.Cu2O C.Fe2O3 D.Cu 2.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科研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血液透析”利用的是渗析的原理 B.“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不可以与“洁厕灵”(主要成分HCl)混用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D.熬制中药后的“箅渣取液”操作实际上相当于实验室里的萃取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6.0 g二氧化硅含有的Si-O键数为0.4N A B.1 mol 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2N A C.将1 mol Cl2通入水中,HClO、Cl-、ClO -粒子数之和为2N A D.0.1 mol/L的HNO3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 1N A 4.《本草蒙筌》有关明矾[KAl(SO4)2.l2H2O]的记载如下:“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下列有关明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矾的水溶液呈中性,所以不可以用于清洗铁锈 B.Na+、NH4+、CO32-、MnO4-可与明矾溶液大量共存 C.“敷脓疮收水”是因为明矾可让疮水聚沉结痂 D.向明矾水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发生的反应:Al3+ +4OH-= AlO2- +2H2O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含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 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季、节令之变则通过与空间方位的配置,将世界带入到一种节奏化、韵律化的动态和谐之中。 (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美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天下”体系是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审美体系。 B.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依托于对土地气候物候和天象变化等的过程性经验。 C.河洛中原的人们居于天下中心,他们基于乡土经验的的时间观念有普适性。 D.时间进程、农事活动、自然审美体验在中国最早的历法中,是协调一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否定对天下概念的政治层面的定性,接着展开论证。 B.第二段分析了两个问题: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形成以及它具有审美特征的原因。 C.第四段到第六段从三个方面对第三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引用的文学、绘画、历史典籍方面的例证,增强了说服力,支撑了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中国人时间意识与天下观念的关系,要考虑中国早期农耕文明对其时间观念的影响。 B.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是从中原出发对世界的想象性建构,没有科学性,只有审美价值。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八月联考试卷 语文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八月联考试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对于哲学来说,“自知无知”乃智慧之母。两千多年前,西方哲人苏格拉底就说到:自知自己的无知,乃是智慧的开端。中国先哲孔子也说“知之为如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样强调“自如无知”作为智慧源头的重大意义。“自知无如”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包含着如下两层最为重要的意蕴。第一,它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或者说为哲学颁布了一个“禁令”:哲学是人以人的眼光对凡与世界的一种追问和探索,而不能僭越为以神的目光来确立世界的终极原理,关于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的答案,超出了人的认识能力因而是哲学不可能提供的,它属于‘神学’而非“哲学’。自觉避免扮演先知或上帝的角色,这应成为哲学和哲学家基本的“自律”。第二,哲学不仅禁止自我僭越,而且把审查和批判一切“全知全觉”的先知或神的僭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方式和使命。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和市井中与“聪明人”的对话和辩难给哲学确立了典范:通过这种对话与辩唯,他使一切自诩拥有真理的人陷入了自相矛盾,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在这种怀疑、审查和否定的哲学反思批判活动中,任何把“有限之知”膨胀为“无限之知”的倾向都特显现其有限性,暴露其可疑性和内在困境。 ②但是,在哲学的发展十中,上述本应作为智慧开端的对“无知”的自觉却恰恰最先被遗忘了。哲学变得趟来越自负和自大,它不但不再承认“无知”是人的本性和哲学智慧之母,而且把“无如”视为人最大的耻辱并因此把哲学的使命定位于一劳永逸地摆脱和消灭无知。这最集中地体现在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上。 ③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表达着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第一,它要成为统率一切具体学科和具体知识的超级学科;第二,它还要求成为统率一切哲学问题和哲学领域的基础和支点,也即是说,它不仅要成为“科学之科学”,还求成为“哲学之哲学”,不仅要求拥有对“知识”,还要求拥有对“思想”的最高立法权。很清楚,“第一哲学”的抱负和理想完全背弃了“无知是智慧之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