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基础部分文字教案A

色彩构成基础部分文字教案A
色彩构成基础部分文字教案A

色彩构成

一.为什么开设“色彩构成”这门课程(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

1.准确的定位“项目”的基本色调

#当一个项目放在大家面前(比如婴儿用品)这时大家的头脑里应该迅速地显出几种色彩、浅蓝、浅绿等(因为这些色彩给人以呵护、新生、温暖、体贴的感觉)

2.在实际的工作中,利用色彩构成的知识,调和一些错误的色彩搭配

#客户提供的色彩搭配不当,这时作为设计师就要利用色彩构成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难题。

第一章色彩构成

一.什么叫作色彩

★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色彩是一种传输的过程)

#日本的小林秀雄在《近代绘画》一书中,曾在评论“莫奈”的一章中说:“色彩是破碎了的光”。

●完成这一过程的条件?(形成色彩的条件)

1.首先要有光

2.其次要有反射的介质(承载颜色的介质)

3.最后要有健康的眼睛和大脑

二.什么叫作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之为“构成”。

三.什么叫作“色彩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就叫做色彩构成。

四.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

1.有人认为只有典型光源下的写实色彩(绘画色彩)才是科学的而其它方法的

色彩运用不是科学的,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2.绘画色彩、设计色彩其原理是一致的,绘画色彩包含着写实色彩和装饰色彩;

设计色彩同样也包含着写实色彩和装饰色彩,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绘画色彩:侧重模拟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再现。

设计色彩:则是侧重体现作者的内心情绪。

(正是由于侧重点的不同,才诞生了后来的古典主义与写实画派和现代主义抽象画派)

#莫奈的一张画,天空用绿色表现可给人的感觉依然是蓝色,其原因是因为色彩关系处理得当。

第二章色彩物理学

一.光与色

1.光与色的关系

色入目全借助于光,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

2.光的性质

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和无线电波X射线一样是一种电磁波辐射能。

3.光谱(又称光线的分解)

牛顿做了一个试验,把阳光从小缝引入暗室,通过三棱镜后在映幕上显现出一条彩带,这条彩带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种现象称作光的分解,又叫光谱。(而后牛顿又在映幕之前加了一块凸透镜<放大镜>这样光线透过三棱镜,被分解又透过凸透镜把分散的光又集中到一点上成为白色光。)

4.单色与复色光

①单色光:只含有某一波长的光就是单色光。

②复色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的光就是复色光。

③全色光: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波长的光就是全色光。

(全色光显示出白色)

5.可见光与不可见光

①人眼最佳明视范围视广波的长度在380~700nm(毫微米)之间。

注:1nm=0.000001毫米

②光的传播路线

振幅

▲波长决定光的色彩(颜色)

▲振幅决定光色彩的名度(暗、亮)

二.色彩是怎样形成的

1.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枢的光

色感觉。

2.反射的分类

①平行反射(镜面反射)

物体本身没有颜色而且表面光滑如

铜镜一般,它把照射过来的光线

(全色光完全反射回去没有吸收

这时被反射回来的光仍然是全色光,

所以呈现白色。)

②扩散反射(粗糙反射)

物体本身带有颜色,且表面粗糙

它把照射过来的光线,选择性的吸收

(物体吸收光线颜色的特性是:吸收与

物体本身不相同的光谱成分)这时被反射

回来的光线,由于经过了物体的吸收,就不

是全色光了,呈现出物体应有的颜色)

3.通过上面的讲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构成物体的色彩

①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特性(物体本身所具有的颜色和粗糙程度)

②是光源的性质(是全色光,还是单色光)

第三章色彩的混合

一.原色、间色、补色

1.原色:不能用其它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作原色。

2.补色:把两种颜色按一定比例相混合,成为无彩色黑、灰时,这两种颜色就

叫作互补色(在色盘上成180度角的两种颜色)

3.间色:在色盘上两个相隔90度的颜色相混,混合出来的新颖色就是这两种颜

色的间色。

三原色:红、黄、兰

三间色:橙、绿、紫

补色关系:红绿

黄紫

兰橙

二.色彩的混合种类

1.正混合:正混合是指光色的混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成一种新

的色光。其名度和纯度都有所提高,这种混合方式就叫作正混合。

2.负混合:负混合是指颜料色的混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成一种新

的颜色。其明度和纯度都有所下降,这种混合方式就叫作负混合。

三.颜料色混合的规律(负混合的规律)

在色环上相混的两色距离近、距离中等、距离较远的颜色相混。混合的结果均为相混两色的中间色。两色相距越近,混出的颜色纯度降低的越少;两色距离越远,混出的颜色纯度降低的越多。

四.空间混合

1.定义: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把颜

色不同的色块放在一起,在一定距离以外观察这些色块,这些不同颜色的色块则混合成一种新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空间混合。

2.空间混合的距离是由参加混合色块的大小决定的。色块的面积越大形成空间混合的距离

越远。

第四章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

一.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不同波长的光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

2.名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还可以称亮度、深浅程度。

3.程度:是指色彩的纯净度,也可以说颜色的艳度、浓度、饱和度。

二.色彩三要素的关系

1.任何颜色如果名度和纯度任何一项发生变法,则另一项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种颜色加白:纯度↓明度↑

#一种颜色加黑:纯度↓明度↓

三.色立体

1.蒙赛尔色立体

①把不同明度的黑、白、灰按上白、下黑中间为不同名度的灰,等差秩序排列起来,可以构

成明度序列。

②把不同色相的高纯度色彩,按红、橙、黄、绿、蓝、紫等差环列起来构成色环。

③把每个色相中不同纯度的色彩,外面为纯色,向内纯度降低,按等差纯度排列起来,可得到各色相似纯度序列。

④以无彩色黑、白、灰明度序列为中轴,以色相环环列于中轴以纯色与中轴构成纯度序列这种把千百个色彩以名度、色相、纯度三种关系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立体,这就是色立体。

2.蒙赛尔: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色彩学家

①孟赛尔色立体是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

色相UHE简称“H”

名度VALUE简称“V”

纯度Chroma简称“C”

②蒙赛尔色立体的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P,五原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YR、黄绿GY、蓝绿BG、蓝紫PB、红紫RP成为“十”色相,组成了一个色环。

③明清色、浊色、暗清色

纯色+白=明清色纯色+黑=暗清色纯色+灰=浊色

第五章色彩与心理

一.色彩的感觉

1.色彩的进退和胀缩感觉

当两个以上的同形同面积的不同色彩,再相同的背景衬托下,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在白背景衬托下的红色与蓝色,红色感觉比蓝色离我们近,而且比蓝色大。#当白色与黑色在灰背景的衬托下,我们感觉白色与黑色离我们近,而且比黑色大。

#当高纯度的红色与低纯度的红色在背景的衬托下,我们发现高纯度的红色比低纯度的红感觉离我们近,而且比低纯度的红色大。

①前进色:在色彩的比较中,给人以比实际距离近的色彩叫前进色。

②后退色:在色彩的比较中,给人以比实际距离远的色彩叫后退色。

③膨胀色:在色彩的比较中,给人感觉比实际大的色彩叫膨胀色。

④收缩色:在色彩的比较中,给人感觉比实际小的色彩叫收缩色。

▲为什么会引起上述的感觉呢?(引起这种感觉的原因)

①由于光波的长短不同及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引起的。

②明度高的色彩光亮多,色刺激大,高纯度的色刺激强,对视网膜的兴奋

作用大,并波及周围边缘区域的视觉神经细胞,使之产生夸大成分的判

断。

③与背景颜色有关,不同的背景颜色也会造成人眼睛的错觉。

★总结: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得出波长长的颜色(红、橙、黄)给人以前进膨胀的感觉。波长短的颜色(绿、蓝、紫)给人以后退收缩的感觉。

2.色彩的冷暖感觉

动态大、波长长的颜色称为暖色(红、橙、黄)

动态小、波长短的颜色称为冷色(绿、蓝、紫)

3.色彩的轻重感觉

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

①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

②纯度,在同明度、同色色相的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感觉重。

③色相,暖色感觉轻,冷色感觉重。

4.色彩的华丽与朴素的感觉

①从色相上看,暖色给人以华丽的感觉,冷色给人以朴素的感觉。

②从明度上看,高明度的颜色给人华丽的感觉,低明度的颜色给人朴素的感觉。

③从纯度上看,高纯度的色彩给人华丽的感觉,而低纯度的色彩给人朴素的感觉。

5.色彩的积极与消极的感觉

①令人振奋的色彩,叫作积极的色彩。

令人消沉的色彩,叫作消极的色彩。

②从色相上讲,暖色令人振奋,冷色令人消沉。

③从纯度上讲,不论颜色的冷与暖,高纯度的颜色令人振奋、低纯度的颜色令人消沉。

④从明度上讲,同纯度不同明度的颜色,高明度的颜色令人振奋,低明度的颜色令人

消沉。

#圣诞节卖场的颜色运用(以红、橙、黄)颜色为主。

#冷饮店、店面装饰颜色的运用(以蓝、绿)颜色为主。

二. 色彩的心理分析

第六章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

一.色彩对比

1.定义:色彩对比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

他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色彩对比。

2.色彩对比的关键:色彩间差别的大小,决定着对比的强弱,所以说差别是对比的关键。

二.色彩对比类型

1.同时对比(在统一时间、同一空间看到的两种颜色的对比现象)

★同时对比的特点:

①在同时对比中,两邻接的色彩影响显著,尤其边缘。

②两对比色彩为补色关系时,两色纯度增高,显得更为鲜艳。

③高纯度的颜色与低纯度的颜色相邻接时,高纯度的颜色显得更鲜,低纯度的颜

色显得更灰。

④高明度的颜色与低明度的颜色相邻接时,高明度的颜色显得更亮,低明度的颜

色显得更暗。

⑤两个不同色相的颜色相邻接,分别把各自的补色残相加给对方。

⑥无彩色与有彩色之间的对比,有彩色的色相不受影响,而无彩色(黑、白、灰)

有较大的变化,使无彩色向有彩色的补色变化。

2.连续对比(先看一种颜色然后再去看另一种颜色的对比现象)

#我们先看红色的地毯,再去看黄色的窗帘(时间非常接近)这时黄色的窗帘带绿味,这是因为眼睛视觉残相的原因。

三.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

1.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明度对比就是因为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2.色相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色相对比是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叫色相对比。

3.纯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把不同纯度的色彩,相互搭配,根据纯度之间的差别,可形成不同纯度的对比关系,即纯度对比。

4.冷暖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即冷暖对比。

四.色彩调和

1.定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序、协调、和谐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人的心情愉

快、喜悦、满足人的色彩搭配,就叫色彩调和。

2.色彩调和的意义:

①使有明显差别的色彩使之称为和谐而统一的整体。

②使我们大家能自由地组织色彩构成符合目的性,“美”的色彩关系。

3.色彩调和的种类:色相调和、明度调和、纯度调和、冷暖调和。

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述

一.什么叫作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定义)

将一两个或多个点、线、面、体,按照一定的原则,有机的组合到一起,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或序列,这就叫作平面构成。

二.什么叫做有机点、线、面、体

借助于外在的工具(例如:模板、尺、圆规)等,得到的点、线、面、体就叫作有机点、有机线、有机面、有机体。

三.什么叫作无机的点、线、面、体

不借助于任何外在的工具,徒手画的点、线、面、体就叫作无机点、无机线、无机面、无机体。

第二节平面构成要素

一.点(把不同大小的点有规则的排列在一起,可以形成空间感)

①有机点:●……

②无机点:

二.线

①有机线

(1)平行线(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

(2)折线(有弹力和压力感)

(3)斜线(给人一种运动感)

(4)粗壮线(给人一种力量感)

②无机线

(1)弧线(有流动的感觉)

(2)弹簧线(有一种弹力感)

三.面(形)

①有机面

(1) 方形

(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

(2) 三角形(有一种稳定牢固的感觉)

(3) 圆形(给人一种想外涨的感觉)

②无机形

(1) 多角形

(给人一种放射的感觉引起人的注意)

(2) 不规则图形 (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

四.体

(1) 有机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2) 无机体(多边形体)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造型方法

一.单形造型法

1. 形+形=另一个图形

2. 形-形=另一个图形

3. 加减法综合运用

二.形态组合法

1. 对称性群化组合

2. 错位性群化组合

3. 方向性群化组合

三.分割构成法

1. 数理分割(黄金分割比1:1.68)

2. 黑白灰分割

3. 均衡分割

四.结构解构法

五.独立形构成法

六.点、线、面、体综合表现法七.矛盾空间表现法

八.肌理构成法

色彩静物教案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 科目:色彩NO: 1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复习旧课要点: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色彩搭配、24色色相环 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 1、重点: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 2、难点: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第一部分:复习旧知识(15分钟)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 (3)色彩的冷暖: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 (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 (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

第二部分:新课内容:(70分钟) 1.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5分钟) 2.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5分钟) (1)干画法:(2)湿画法:(3)干湿结合画法: 3.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有哪些?(5分钟) “勾”:“涂”:“摆”:“擦”:“点”: (一)布置静物(10分钟)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 (二)观察研究 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三)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40分钟) 1、构图与画轮廓 2、铺大色调 3、大体塑造 4、深入刻画 5、整体调整 6、体积表现: 7、质感表现 (四)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5分钟) “火”,“灰”,“脏”,“花”, 课外作业:完成一张单色稿的正方体 课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平面与色彩构成基础(教案)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教案 时间:20XX年7月

平面构成(48学时) 第一周 绪论:构成设计概论——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对对学生讲解本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内容,使之明白构成课训练对培养设计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盲目的作业堆砌是本课常见的通病,首先是教学上目的的迷失,继之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知学了有什么用处。问题在课程概念不清,意义缺失。绪论课的任务就在于明确课程意义,界定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手段。 课时:4学时 教辅方式:讲解与电子课件(详见课件——构成设计概论)(2学时)讲解包豪斯学校的视频(1学时)图例欣赏——构成产生之前的艺术流派(1学时) 问题: 问什么会出现构成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以什么为基础? 设计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三大构成在设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第一部分:平面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概论 一平面构成 二设计构成的分类 三平面构成所包含的元素 课时:2学时 教辅方式:教材结合课件的形式,先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概论》),其次提出问题:形态认知、形态构成、形态语义、形态表达,然后逐个解释,用范例讲解设计构成的分类以及平面构成包含的元素(1课时),让学生对平面构成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平面构成范畴?

平面构成解决的是设计中的什么问题? 平面构成里有哪些重要的元素? 作业:从日常生活中拍摄属于平面构成的画面若干幅,并总结出点线面在其中的位置 第二周 第二章平面构成中的形象 一. 定义 二. 形象的正负 三. 形象的分类 四. 形象的组合 五. 点、线、面的形象 课时:6学时 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分析部分学生的作业(1课时),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中的形象》);用软件讲解点、线、面的形态、分类及空间组合形式(1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或手绘练习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认识各种形态(3课时) 问题: 举例说明平面构成中抽象形与具象形有哪些? 点、线、面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 第三周 第三章形式美的法则 一. 调和 二. 对比 三. 对称 四. 平衡 课时:6学时 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30分钟),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则》);用软件讲解形式美的构成原则(2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练习形式美的各种原则(3课时) 问题讨论(30分钟): 让学生回答哪些范图属于平面构成中的哪一原则?时间随机而定 作业: 通过课上讲解的形式美原理,运用软件、手绘或者摄影的方法完成3幅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综合画面

《设计色彩》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2017 ~2018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系部艺术学院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 教学课时64课时 专业班级17级艺术设计本、专科 授课教师 职称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2017年9月11日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授课班次与时间: 课题名称: 第一章设计色彩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设计色彩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设计色彩的形式规律 第三节设计色彩的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 【本章节教学重点】设计色彩的形式规律、表现风格、表现方法 【本章节教学难点】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以及运用 【教学方法设计】结合图片讲解及多媒体教学形式 附件及说明: 一、教具、幻灯、电化教学手段的说明 二、新课内容小结 三、作业布置 四、后记

五、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 六、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直线左边,其它内容书写右边 七、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 备课日期:年月日第页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设计色彩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设计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设计色彩的定义 所谓设计色彩就是按照美学的形式法则及作者主观的认识和感受,对 描绘对象运用装饰手法进行制作的表现形式的一种色彩技法。与以往绘画 色彩不同的是它更具备装饰性和平面性,对于静物质感的表现要求没有绘 画类色彩那么高甚至是不要求,但对于装饰性因素以及构成式的色彩分割 感则有一定的要求与设计理念。 二、设计色彩的特征 (一)设计色彩的造型特征 1.单纯化 装饰造型是一个概括提炼的过程,抓住“简而变”,通过造型构思, 用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来达到单纯的艺术效果。 2.平面化 装饰造型的重要基础,将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形象为特征。 其中又分为客观平面化,即形象平面化,构图仍存在空间状态,较为 写实的平面化;以及主观平面化,即形象平铺,平视观察。 3.意象化 指对形体进行主观想象性设计和绘制。 4.夸张化 是指在装饰性绘画中,夸张就是变形变色,出于抒发情感,营造有意 味形式,为突出主题和生活本质,追求感染力为目的。 (二)设计色彩的色彩特征 1.色彩形象固有色 它是一种最具普遍意义的色彩形象,用与设计色彩表现就带有本质色 彩的特征。 2.色彩布局均衡性 所谓均衡不是面积上的平均,而是主要指分量的对称。色彩均衡重在 相互呼应,比如某中色出现在一方,要在彼方有同性色或近似色的“再现” ,才能相映成趣。 3.色彩表现高纯度 意思是指颜色的鲜艳要符合一般的审美要求,所以装饰性色彩追求高 纯度色彩搭配。 4.色彩观察移动性 备课日期:年月日第页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是指集中于一点来观察,这对远近,左右,上下空间反映比较清楚。

《色彩构成》教案.doc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色彩构成基本概念。 2.掌握色彩构成在平面视觉造型中的基本形式,并据此进行平面创作。 3.运用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进行图片拍摄创作。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形式和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进行图片摄影的艺术创作。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述(多媒体形式) 2、幻灯作品演示图片摄影及绘画和影视作品。 3、室外及摄影棚拍摄练习及完成作业。 导入 我们的视觉不仅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知世界的天赋,还是一种表达思维和进行交流的手段。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里,正是靠着视觉才感受到了整个世界的活力和生命。其实,色彩就是生命。在世界还处于混沌时期,人类感刚刚走向漫长的进化道路,色彩就与人的生命悉系相关。在日益积累的生活经验中,人们执著地热爱着红色,尚未分清意识的他们把红色混同于血液,认为红色就是生命,因此,人们在脸上涂画红色为集体的统一行动、在逝去者的身旁撒放红色赤矿粉,以示死者永生。著名色彩艺术家约翰内斯依顿在其《色彩艺术》中说道:“色彩就是生命。” 这生命和活力的象征,色彩,是自然美的一种最生动的属性,是各种造型艺术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和重要的表现手段。在现代艺术中,无论电影艺术、图片摄影艺术、艺术设计还是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色彩都是造型的有力手段。我们很难忘记《红高粱》里漫天飞舞被渲染成一片火红的高粱地,如果不是利用色彩的高饱和度和红色相自身对人的心理及情感产生的刺激作用,也许影片那满目的高粱也就没有如此这般动人心魄、那年轻而遮挡不住青春蛮活力也就不能更好的体现。毫无疑问,色彩就是力量,她参与造型,成为塑造形体、渲染情绪的有力手段。然而,色彩并不像你看起来、听起来那样简单,因为她既有自己的规律,又受其作用者影响产生变化。这种“自律”与“他律”性的结合,更增加了色彩的无限魅力。 对色彩的认识有着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颜色科学进行研究,也就是专门研究光与人眼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的规律和对颜色进行定量研究的科

平面色彩构成论文

平面色彩构成论文 摘要:通过平面色彩构成这一学科的学习,让我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有了深刻的理解。平面构成运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将点、线、面三种基本造型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形式美、肌理的视觉特征、以及层次感和空间感的平面。色彩构成,即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从人的知觉和心理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将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成为基本元素,再将色彩的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的过程。 关键字:平面基本元素色彩基本属性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点是一切物体在视觉上所呈现的最小状态,任何相对面积最小的形态不论其形状如何都具有点的特征和属性。点在视觉上具有定位性、点缀性、虚线性以及虚面性的造型特征。线在视觉艺术领域里,无论是绘画还是设计,都是最简洁有效的造型手段。写生轮廓的绘制、设计构思的最初体现、创作意图的表达、体面的分割都离不开线的运用和线的造型功能。线具有很强的表形功能和表意功能。面的形态包含了点与线的因素。点、线的密集与移动构成面,点、线、面的密集与移动构成体,这是最基本的造型原理。面的形态具有富于整体感的视觉特征。作为造型元素,面是最大的形态,它的大小、位置、形状、虚实、层次在整个构成的视觉效果中是举足轻重的,是决定平面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正如康定斯基指出:“一切艺术的最后抽象表现是数学”。 平面的形式美是我们进行构成和创作所遵循的形式美的法则。平

面构成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和谐、对称、均衡、韵律、秩序、材质、肌理、比例、结构、层次、渐变等。 肌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美,它让我们仅仅从“一看”就能感受到面的质感和纹理感。肌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在平面构成中,视觉肌理指的是规则或不规则形态以较小的尺度经过群化或密集化 处理成面的形态后所体现的视觉形式。触觉肌理是相对于视觉肌理而言的,指的是触摸时所感受到的细腻感、粗糙感、质地感或纹理感。 色彩的基本属性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是指能够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的色别的名称。明度是色彩的明亮程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及光波长的单纯程度。 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调性、色彩的采集、色彩的肌理。色彩的对比是指各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对立、差别。任何色彩在构图中都不可能孤立出现,总是处于某些色彩的环境中,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处于同一画面时,就能比较明显的看出它们的差别,这样各色彩的形状、位置、面积、色相、明度、纯度、生理及心理的差别就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间差异越大,对比效果就明显,色彩间差异越小,对比效果就越趋向缓和。色彩的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组合。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图画来进行平面色彩的分析:

色彩构成教案设计(全面完整)

目录 第1章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 6 第1.1节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 6 1.1.1 色彩构成的定义 6 1.1.2 色彩的物理性质 6 1.1. 2.1 光与色 6 1.1. 2.2 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7 第1.2节色的特性与分类7 1.2.1 色的分类8 1.2.1.1 无彩色系: 8 1.2.1.2 有彩色系: 8 1.2.2 色彩的基本特征8 1.2.2.1 色相(Hue) 8 1.2.2.2 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8 1.2.2.3 明度(Value)8 第1.3节色的混合9 1.3.1 原色理论9 1.3.2 混色理论10 1.3. 2.1 加色法混合10 1.3. 2.2 减色法混合10 1.3. 2.3 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11

第2章色立体与视觉的生理理论12 第2.1节色立体12 第2.2节色彩的生理理论12 2.2.1 色彩的视觉适应12 2.2.1.1 距离适应12 2.2.1.2 明暗适应12 2.2.1.3 颜色适应12 2.2.1.4 色的恒常性13 2.2.2 错觉与幻觉13 2.2.2.1 形的错觉与幻觉13 2.2.2.2 色的错觉与幻觉13 第3章以色相变化(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5 第3.1节三原色对比15 第3.2节邻近色相对比15 第3.3节类似色相对比15 第3.4节中差色相对比15 第3.5节对比色相对比16 第3.6节互补色相对比16 第3.7节作业:16 第4章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8 第4.1节明度18 4.1.1 高长调——积极、明快、强烈、醒目19

4.1.2 高短调——淡雅、温和、淡雅之美,象征女性19 4.1.3 中长调——明快、有利、阳刚之美象征男性19 4.1.4 中高短调——丰富、含蓄具有层次感19 4.1.5 中低短调——模糊、厚重具有神秘感19 4.1.6 中短调——沉着、含糊、暧昧19 4.1.7 低长调——强烈、明快、威严和沉重感19 4.1.8 低短调——沉闷、忧郁缺乏生气19 第4.2节作业:19 第5章以纯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20 第5.1节同一纯度构成20 第5.2节邻近纯度构成20 第5.3节类似纯度构成20 第5.4节对比纯度构成20 第5.5节综合构成21 第5.6节作业:21 第6章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3 第6.1节色彩的均衡23 第6.2节色彩的呼应23 6.2.1 局部呼应23 6.2.2 色彩的全面呼应24 第6.3节色彩的主从24 第6.4节色彩的层次24

《色彩的对比》优秀教案

《色彩的对比》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2、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通过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使学生在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等同时能初步运用色彩对比规律。 教学重点: 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用具: 1、各种生活中有明显色彩对比的图片。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师:今天开始讲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课堂气氛轻松,这时抓准时机进入下一个环节。) (2)师: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是常见的现象。(观看大自然的图片)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生答:对比现象。 (3)师:刚才你们的反应很快,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这有两张图片,我每张图片只放2秒钟。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出示课题) 2、观察探究 (1)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学生积极动手找,老师这时把十二色相环贴在黑板上。找完后学生有的把找到的色都举起来了。学生一边说一边把色在色相环中标一下位置。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造型基础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通用试行)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造型基础 课程名称:色彩构成英文名称:constitution of color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适用年级:一年级下学期总学时数:64(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学时:54+课外16 执笔:视觉传达教研室编写时间:2006/01/18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任务: 《色彩构成》是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平行互补的设计造型基础课,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 《色彩构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合、配量,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对《色彩构成》的学习是一个研究过程,一种方式和一种手段,是为实现更高境界的色彩创造和设计目的的重要途径。 二、授课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认识色彩 第二节色彩的本质 第三节色彩的属性与色彩体系 第四节色彩的混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色彩的几个属性。 作业要求:要求掌握色彩的几种类型;明度推移练习;色相推移练习,纯度推移练习补,补色互混推移、并置空间互混。 练习:色调构成练习;加法混合练习和空间混合练习各一张。 教具:范例。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色彩对比 第一节色彩知觉现象 第二节色彩的三要素对比 第三节色彩的其他对比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和对比规律。理解色彩对比的不同表现力。 作业要求:分别对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作构成练习;就色彩的肌理进行练习。 教具:范例。 第三章色彩的调和 第一节色彩调和的原理 第二节色彩调和的基本类型及配色方法 第三节色彩的采集,重构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色彩调和的几种方法和配色技法形成原理,理解色彩调和 的不同表现力以及对自然界中的色彩进行有选择,提炼和重组的训练。 作业要求:孟塞尔色立体作一组调和构成作业,包括同一色相调和:同一纯度调和; 同一明度调和;同一色相调和;同一明度调和;同一纯度调和各一

《色彩构成》教案分析

《色彩构成》教案 教师:郑宇明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程通过逻辑的教学向学生全面讲授色彩和色彩构成的科学规律以及色彩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色彩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对色彩的感受和喜好有科学的认知,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应用色彩。 能力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色彩和色彩构成基本知识,理解色彩的范畴、色彩属性、色立体以及色立体在设计中的应用。把握色彩混合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了解配色的目的、方法、原则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应用色彩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表情与色彩的象征的一般规律,把握色彩对比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应用。通过配色训练,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 逐步完成色彩构成中色块的对比练习,以及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的配色训练。 1、对色彩的理解与认知; 2、具有一定的运用色彩设计的能力; 考核和成绩评定 考核形式为课堂问答和色彩构成作品的设计。考核成绩百分制,其中分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学期总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画面效果的质量、色彩表达能力及表现综合评分。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认识色彩《色彩构成设计》P1 每天清晨,一睁开惺忪的双眼,色彩就会扑进你的眼帘。温馨的床上用品、优雅的室内环境,别具风格的墙壁装饰、得体的服饰、自然景观中的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使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到处充满生机。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这些物体的存在,是因为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着同时出现的。试想,如果我们周围都统一在一种色彩里,那还有什么视觉可言?就像在白纸上用百颜色画东西,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因此,有色才能看到形的道理是十分清楚的。 初升的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透彻。当夜晚来临,世界一片漆

色彩构成课程教案

色彩构成课程教案

1666年进行了著名的色彩实验。他把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同时,七色光束通过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七色色带就是太阳光谱 光波的变化与光谱现象光的波长示意图 2.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 ⑴光源色 光源:宇宙间凡是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对地球而言太阳是最大的光源。 光源种类:白轵灯(代表晚上的光),火,太阳光、有太阳光时特有的蓝天的昼光,也就是带有蓝味的白光--也是常说的光源。 标准光源:颜色根据照射光源的性质而言而发生的变化,颜料色决定与照明光色。为了调色的准确性规定了标准光源,以在调制颜料和染料时使用。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光源色。 ⑵物体色 概念:物体色本身不会发光,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凡是本身不会发光的色彩通称为物体色。

⑶固有色 概念:物体固有的属性在常光源态下所呈现出来 的色彩。图(1)、物体常态下产生的色彩。图(2)不同颜色的不透明物体对白色的不同吸收和反射作用 图(1)图(2) 3.色彩与色温 一般的物体在温度变化时都可产生色光及色彩的变化。 第二节色彩的生理原理 1.视觉的生理构造 人眼的形状像一个小球,通常称为眼球,眼球内具有特殊的折光系统,使进入眼内的可见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含有感光的视感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感光细胞把接受到的色光信号传到神经节细胞,再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枕叶视觉神经中枢,产生色感。

2.色彩的视觉研究(亦称三原感觉论) ⑴视觉三色学说 1802年英国物理学家杨格提出色彩视觉生理三原色的假说,后来法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滋补充了杨格的学说;提出在大脑皮质有与三种感色器官相应的三种特化结构。即“杨-赫视觉三色说”。“三色说”认为人眼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含有红、绿、蓝三种感光色素。 ⑵视觉四色学说 1874年德国生理学家赫林提出人的视网膜有三对视素即: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⑶总结 3.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⑴正后像: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象,称正后像。 ⑵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 ⑶同时对比:指眼睛同时受到色彩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排斥现象,具体表现如下几幅图: A、色相对比:同一种橙黄在深红中比在明黄中显得明亮。

设计色彩教案完成版

设 计 色 彩 教 案 主讲教师:崔若健 《色彩》授课计划 一、授课计划编订说明

二、授课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程名称:色彩授课教师:崔若健200 —200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课程性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包括色彩基础理论、写实性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意象性归纳写生、设计性归纳写生、非写生性色彩归纳练习及各自的表现技法。通过理论教学及写生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色彩语言掌握色彩表现技法和提高色彩表现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掌握色彩性能,了解色彩规律。 2、了解色彩装饰语言与形式语言。 3、提高鉴赏力和积累创作经验。 4、熟练运用色彩的各种表现技法。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技能诸方面去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创意性思维和各种色彩归纳及应用的能力。难点:对色彩的理性认识及在专业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课程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色彩基础理论(10课时) 重点:从形与色的关系去发现设计色彩的个性特征。 难点:设计色彩的象征功能及艺术风格与个人情感的认知关系。 教学目标及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能够正确分析设计作品形与色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和课堂辅导 第一章绪论 人类所占有的全部信息有90%以上是靠视觉获得的,而视觉对于色彩是最敏感的,色彩悦目的艺术作品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动人心,它不但影响着人的视觉感受,而且提升着人的精神和审美感受。借鉴自然色彩、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传统装饰艺术色彩以及其他艺术的色彩形式是设计色彩的来源,它们对色彩设计具有指导作用。色彩设计的内容首先应从色彩的来源、形与色的关系以及设计色彩的个性特点等方面去研究。 第一节设计色彩之来源 五彩缤纷的色彩装扮了整个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尽情地享受着色彩的恩惠。不论是绘画色彩还是设计色彩,探其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色彩的启示,一个是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体系,还有一个就是对传统艺术和其他艺术色彩形式的借鉴。 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色彩 一年四季中的春夏秋冬,绚丽芬芳的大自然无不闪烁着灿烂的光彩。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万紫千红的花木园林,光彩夺目的鱼虫贝壳,美妙绝伦的珍禽羽毛,在这里,色彩对渲染自然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情趣盎然、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无论是色彩的对比、明暗层次,还是面积比例等都搭配得如此和谐与统一,自然之美的无穷魅力使人倾倒和臣服。设计师正在进一步深入大自然并在大自然色彩中捕捉艺术灵感和吸收艺术营养,从而开拓新的色彩创意思路。缤纷的大自然随时令的更替、色光的变化而时时刻刻变换着束装。春天的色调是青春焕发的少女,夏季把少女推向成熟与饱和,秋天似浓妆艳抹的贵妇人,冬天则红妆素裹分外妖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视野开始延伸,对自然色彩的视野已扩大到离我们十亿光年的宏观宇宙和肉眼看不到的微观原子中。自然的色调瞬息万变,展示了色彩美的自然属性,为创造色彩美感奠定了物质基础。受大自然的启示,向大自然索取色彩,在大自然中提炼色彩美感,并运用其规律实现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那么,色彩设计的思路和创意便会无限广阔。 二、现代色彩科学理论 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1642-1727)首先以科学的态度说明了色与光的关系,并建立了完整的色彩理论体系。特别是到了19世纪,德国画家龙格(1777-1810)于1810年出版了他的《来自色彩球体的色彩球》,他使用了球体来表示色彩之间的关系,这是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三维色彩立体模型。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1794-1832)也于1810年出版了《色彩论》一书,歌德将注意力集中在视觉色彩上,而不是光学现象。同为19世纪初期的法国化学家舍夫勒尔在他的《色彩和谐和对比的规律》一书中,他详尽阐述了色彩之间在视觉上的相互作用和规则。这些现代色彩科学理论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色彩观念,为艺术家在色彩视觉感受和色彩应用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色彩科学理论指出,一切色彩感觉都是客观物质与人的视觉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光源的光谱成分、物体的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计划修订稿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计划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色彩构成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总目标: 《色彩构成》是广告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设计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大家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专业设计做好准备。 (一)技能目标: (1) 能合理有序选择色彩 (2) 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 (3) 对色彩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4) 具备设计构思规划色彩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 (3) 对色彩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以前在初中没收接触过美术课,对色彩的了解也很差。这给色彩构成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像PS平面设计课,能直观看到;我们要求大家自己去画,但有些学生绘画功底太差,往往很快就放弃了,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及处理意见: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是向学习者传授色彩构成基础知识和培养合理有序选择色彩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着重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具备设计构思规划色彩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色彩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为学生学习PS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设计知识的基础。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素材提炼色彩关系,在实际的设计中用形式美的法则来约束构图和色彩设计达到审美和设计的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1、设计色彩的概念和特点。 2、光线的传播方式和色彩的关系、关于物体色的关系及光的演色性; 3、视觉特性;色彩的三要素概念、特点及相互关系; 4、色彩关系的6种主要基调; 5、日本多色配色形象尺度;色彩构成理论和应用。 难点:1、设计色彩和绘画色彩及自然色彩的区别和联系 2、。不同色相的表情;典型色彩联觉。 3、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调整正整体画面色彩关系,达到审美要求对比和 调和的区别与联系; 4、建立以对比为主或以调和为主的配色关系的方法;。 关键:色彩的减色混和和空间混和,色立体 五、教法及改进教学的主要措施: 教法:本课程以理论讲课和色彩设计训练双重并进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及优秀作品分析,使学生能理解掌握色彩构成的关键结构,理论授课和多媒

平面与色彩构成教案教学总结

构成基础:平面与色彩构成 教案 授课专业:平面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数:98 课程学分: 考核方式:知识点考试与课程作业相结合 授课教师:潘雪梅、余江、羊黎、何宇(兼职)、古大治等 课程背景与沿革 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种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初年级学生所开的“三大构成课”。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 对于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得失,我们没有必要(或权力)苛求前人,但对其在现代设计发展上的历史功绩,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格罗佩筚路蓝缕身体力行地开拓了设计教育这个领域;二是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训练课程体系的确立。而后者则应归于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和约瑟夫.阿伯斯Josef Albers 三人的势力。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德国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因为包豪斯就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高潮和尾声);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固然,最引人注目的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其本质是技术层面的,但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课程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而当时欧洲大部分学校的基础课程仅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没有任何理论支持,也没有理论依据。但在包豪斯参加基础课程(Vorkurs)教学的,除了前面指出的三位以外,还有那个时代的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和克利等,他们的教学都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严格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础教学的支持力量,而且有非常明确和执着的目的性。作为包豪斯基础课教学体系开创者的伊顿,他一开始就将学生置入一个理性的视觉训练的教学环境之中,犹如一个洗脑的过程,把学生入校以前形成的非专业视觉习惯完全洗掉。代之以崭新的、理性的观察习惯和视觉规律,由此来启发学生的视觉潜能和想象力。他把色彩、平面与立体形式,材质肌理综合在一起进行理性分析,而不是艺术家任意的、自由的个人表现。并明确强调他训练的终极目的是设计,而不是把训练本身当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合称为设计的三大构成,是设计的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 《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为各艺术设计专业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规律的学习,掌握色彩在构成关系上的科学原理,明确使用色彩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以及了解相关色彩组合,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色彩构成作业,进而强化理性认识,为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 色彩的构成原理,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及色彩的心理象征意义。此部分重在操作,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色彩的构成规律及色彩的心理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本课程重难点: 色彩的心理。色彩的心理涉及到了物理学、生理学、美学及心理学,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与把握,但色彩的心理因素却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一部分重要理解,以色彩的表现创作为辅助,最终达到让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 课时:51节

注:学时分配及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第三部分讲授部分 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知识要点】 1.色彩产生的原理。 2.色彩的表示方式。 ★孟塞尔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 【知识要点】 ⒈色彩的分类。 ⒉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色彩的混合。 【能力目标】 ⒈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分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⒉从新的层次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理解色彩混合的几种类型并能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 【知识要点】 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 ⒉色彩的情感与思维。 【能力目标】 ⒈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色彩的对比、色彩的适应、色彩的稳定性、色彩的易见度、色 彩的膨胀与收缩、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彩的错视现象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素质目标】

设计色彩教案1

2016年10月31日第9周第一次课课题:关于色彩 授课时数 讲课:4课时实训:5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概念,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三属性,进行色彩认知学习。 能力目标: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的三属性,能运用色彩表现出色相环,能运用色彩进行混色调和色彩并置。 德育目标:通过对色彩语言纯理性的系统练习,让学生建立起理性、清晰的色彩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三属性及调和色彩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的三属性,能运用色彩表现出色相环及运用色彩并置来处理画面。 教具:电脑,投影,色彩相关各类图片,优秀作品,色彩范例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指导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放出一张黑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再放一张有色彩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那张图片更能吸引她们?她们更喜欢哪一张呢?为什么?由色彩的图片引入我们的新课——色彩。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要素之一,但是它又不能离开形体、空间、

位置、面积、肌理等而单独存在。 (2)关于色彩学习要点: 色彩是设计艺术的基础。 1.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它的基本内容:一是气质、精神、意识;二是基本知识和技能。 2.色彩是纯粹的基础的理论和色彩的学习,主要培养对色彩的创造性归纳性运用思维。 3.学习的内容:色彩的类别与属性;色彩的物理原理;色彩的分类与特征、色彩的混色、构成设计色彩、色彩归纳、色彩创作。 二、新课讲解 1、色彩的基本原理 1.1色彩的产生 在完全黑暗中,看不到周围景物的形状和色彩,是因为没有光线,然而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有人却看不清色彩,因为视觉器官不正常,(如色盲)或是眼睛过度疲劳。在同种光线条件下,可以看到物体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能力。反射光线不同会看到不同的色彩,。因此,色彩的发生时光对人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 由此看来,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 光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进入视觉: 光源光----光源(本身能发光)发出的色光(各种灯、太阳、月亮等)透射光----光源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之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透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色彩构成教案(全) 第一讲色彩原理及色彩三要素 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新课导入(提问) ●新课内容 ●小结 ●课后思考与练习 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下: (一)、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二)、新课导入(提问):

色彩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呢?是一种物理现象还是心理现象? (三)、新课内容: 色彩原理 没有光源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什么是光呢?从广义上讲,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不是物体),它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更确切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光的色彩我们肉眼都可以分辨。只有波长在 380纳米至 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知觉。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可见光谱,或叫做光。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肉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如:长于780纳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纳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实际上,阳光的七色是由红、绿、紫三色不同的光波按不同比例 混合而成,我们把这红、绿、紫三色光称为三原色光(目前彩色电视所采用的是红、绿、蓝,实际上混合不出所有自然界之色,只是方便而已,但光学一直采用红、绿、蓝为三原色,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色

图"来表示),国际照明学会规定分别用x、y、z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百分比。由于是百分比,三者相加必须等于1,故色调在色图中只需用x、y两值即可。将光谱色中各段波长所引起的色调感觉在x、y平面上做成图标时,即得色图(见图2)。因白色感觉可用等量的红、绿、紫(蓝紫)三色混合而得,故图中愈接近中心的部分,表示愈接近于白色,也就是饱和度愈低;而在边缘曲线部分,则饱和度愈高。因此,图中一定位置相当于物体色的一定色调和一定的饱和度。 1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实验,他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据牛顿推论:太阳的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分解叫做色散,虹就是许多小水滴为太阳白光的色散,各色波长如下: 单位:纳米 可见光谱表: 2 光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振幅和波长两个因素决定。波长的长度差别决定色相的差别,波长相同,而振幅不同,则决定色相明暗的差别。(图3)物体色

色彩构成教案1

色彩构成教案1 2009至2010学年第二学期 色彩构成课程 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总学时,周学时: / 开课时间: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 使用教材: 授课教师:_______ ________ 本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色彩构成课程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色彩这一基本视觉语言进行设计,并能提高审美能力。 本课程是设计基础课,它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一起成为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是从事设计专业首先要学会运用的视觉语言。通过色彩构成课程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这一基本视觉语言进行设计,并能提高审美能力。 本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有:1、色彩三要素与色立体;2、色彩物理学;3、色彩与生理;4、色彩与心理;5、色彩的对比;6、色彩的调和;7、色彩的混合;8、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本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从色彩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综合研究色彩规律,通过技法练习的环节使理论得到更为深刻的理解,并在综合理解色彩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色彩的采集重构,

使学生真正掌握和熟练应用色彩规律进行构图和创作,最终使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喜好升华到科学的境界中,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色彩。 本课程教学方法 1、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 2、幻灯讲座,理论讲授,课题分析,示范作业详解。 3、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4、作业讲评,学生互讲互评。 5、构成史讲解,图书馆阅览,必读书目介绍等。 6、收集应用设计材料。 7、上网查资料。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综合作业。 教学参考资料 1、赵国志编,《色彩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2、陈重武 编著,《新色彩构成》,天津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第一章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色彩及色彩构成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色彩的产生及色彩三要素有所把握,对色彩表示方法与色立体的构成和原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课时安排 5课时(2课时讲授,3课时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色彩的产生、色彩三要素、色立体。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