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路径

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路径

一、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小细胞肺癌,需术后化疗、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及同步放化疗,但无化疗禁忌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咳嗽、咯血、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等。

2.体征: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音改变及远处转移所致的体征。

3.辅助检查: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腹部CT或超声,头颅CT或MRI,骨扫描等。

4.病理学诊断明确:包括胸水脱落细胞学、痰脱落细胞学、纤支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

(三)进入路径标准。

无化疗禁忌的患者,第一诊断为小细胞肺癌,需术后化疗、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及同步放化疗。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3)心电图;

(4)胸部CT,腹部CT或B超,头颅CT或MRI;

(5)ECT全身骨扫描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提示肿瘤有转移时,相关部位CT、MRI;

(2)肿瘤标志物如NSE, CEA等

(3)肺功能和心功能测定;

(4)合并其他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BNP、痰培养等;

(5)骨髓活检;

(六)化疗前准备。

1.体格检查、体能状况评分。

2.排除化疗禁忌。

3.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七)治疗方案的选择。

二线化疗:

一线化疗建议3个月内复发者可选用拓普替康或伊立替康,或紫衫醇,PS评分2分者可以考虑依托泊苷,伊立替康单药化疗。

(八)化疗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建议每周复查1-2次。根据具体化疗方案及血像变化,复查时间间隔可酌情增减。

2.肝肾功能:每化疗周期复查1次。根据具体化疗方案及血像变化,复查时间间隔可酌情增减。

(九)化疗中及化疗后治疗。

化疗期间脏器功能损伤的相应防治:止吐、保肝、水化、抑酸剂、止泻药、预防过敏、升白细胞及血小板、贫血治疗。

(十)出院标准。

1.完成既定化疗流程

2.无发热等感染表现

3.无Ⅲ度及以上的恶心、呕吐及腹泻(NCI分级)

4.无未控制的癌痛

5.若行化验,无需干预的异常结果

6.无需干预的其他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前、中、后有骨髓抑制、感染、贫血、出血及其他合并症者,需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并导致费用增加。

2.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需要对症处理,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需要结合放疗。

4.8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根据个体化情况具体实施。

5.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6.因出现严重咯血或气道阻塞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7.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二、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细胞肺恶性肿瘤(ICD-10:C34.907);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天。

肺癌化疗临床路径临床

(南山医院)>> 全院科室〉〉医技科室〉>临床药学科>> 专业交流>>合理用药>〉正文内容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2日作者: 点击数: 125 【字体:小大】 一、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1。非小细胞肺癌IIa期-Ⅲa期,需行术前或完全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 2。小细胞肺癌患者; 3。无手术指征得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4、复发或转移得肺癌患者; 5、需进行维持治疗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 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4/D0 2.2 肺癌疾病编码,有明确病理细胞学诊断、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她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7天。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胸部CT、心电图; (4)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 2。根据情况可选择得检查项目: (1)超声心动图; (2)肿瘤标志物; (3)肺功能; (4)非小细胞肺癌行EGFR突变检测; (5)症状提示可能有转移时,全身骨扫描、头MRI、腹部CT; (6)合并其她疾病得相关检查。 (五)化疗前准备。 1、进行ECOG或KPS评分。 2。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功能等。 3、无化疗禁忌。 4。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六)化疗方案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结合患者得病理分型、分期与身体状况选择方案与剂量、 1。非小细胞肺癌注、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 (2019 年版)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 - 10 : C34/D02.2 )。 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 (ICD-10-CM-3:32.29/32.3 - 3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2018 年CSCO 肺癌指南》, 《2018 年NCCN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 年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1. 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霍纳综合 征(Horner syndrome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肿瘤综合征)等。 2. 辅助检查: ( 1 )胸部影像学检查。 (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病理组织免疫组化。 3. 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 或超声、肾上

腺CT、头颅增强MRI或增强CT(有造影剂过敏或造影禁忌可 不增强)、ECT全身骨扫描、PET - CT等。 4.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018年CSCO肺癌指南》, 《2018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NC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1.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I期U期rn a期m b期W期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手术,术后 1.手术后化疗化、放疗为化疗加支持完全切除推荐辅助化(或加放疗)主,T4中侵治疗,姑息 者,不推荐疗 2.化疗+放疗犯隆突气管性放疗,合 辅助化疗或 3.化疗+手术+手术或加放适者靶向治 辅助放疗化疗(或加放疗和化疗、疗#,或免疫 疗)合适者靶向治疗* 4.靶向治疗#治疗# #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OS1酪 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10-CM-3:32.29/32.3–3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09年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1.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Horner’s 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癌综合征)等。 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 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腺CT、头颅MRI或增强CT、ECT全身骨扫描、PET–CT等。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

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09年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推荐以化疗为主,放疗和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化疗有效者可化疗4–6个周期。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可改二线治疗。 3.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临床分期为Ⅰ期的小细胞肺癌,推荐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仍为pN0,推荐4–6周期的EP方案化疗;如为pN+,推荐全身化疗同时加纵隔野的放射治疗。不适于手术的I期小细胞肺癌,推荐同期化放疗的治疗。 Ⅱ和Ⅲ期小细胞肺癌,如果PS≤2,推荐同期化放疗的治疗;如果由于合并症而致PS>2,首选化疗,必要时加上放射治疗。 Ⅳ期小细胞肺癌,首选治疗模式为全身化疗,EP方案为

小细胞肺癌EP方案化疗临床路径(新)

小细胞肺癌EP方案化疗临床路径表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住院第1天年月日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检查 □交代病情 长期医嘱: □肿瘤科护理常规 □II级护理 □饮食:根据患者情况 □留陪人 □既往基础用药 □胸腺五肽10mg ih qd或5% GS /NS250+香菇多糖1mg ivdrip biw或5% GS /NS 20ml+香菇多糖1mg iv biw □0.9%氯化钠250ml+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 ivdrip qd或0.9%氯化钠250ml+康艾注射液40-60ml ivdrip qd □0.9%氯化钠250ml+斑蝥酸钠维生素B6 0.3-0.5mg ivdrip qd □0.9%氯化钠100ml+甘露聚糖肽20mg ivdrip qd □鸦胆子油软胶囊4粒po tid □华蟾素胶囊2粒tid po □乌苯美司30mg qd po □复方氨基酸250ml ivdrip qd □脂肪乳250ml ivdrip qd □5%葡萄糖250ml++12种复合维生素1支ivdrip qd 临时医嘱: □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生化、凝血功能、β2微球蛋白、肿瘤标志物血CEA、NSE、CF21-1、SCC-Ag等 □必要时行血清常规、增强/平扫CT(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腔)、超声、淋巴结超声、骨扫描、脑MR、PET/CT、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等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病情变异记录:□有□无 变异原因: 医师签字:护士签字: 住院第2天年月日 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检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完成化疗前准备 □根据体检、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等,行病例讨论,确定化疗方案

复发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PC方案一线化疗临床路径

复发/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PC±恩度方案一线化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复发/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ICD-10:C34.9 M8041/3 C77.9)。 (二)诊断依据: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12年第2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中国肺癌临床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标准 1、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史、放疗史或放化疗史。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 3、临床体征:与肿瘤侵犯及转移的部位相关,可出现锁骨上淋巴 结肿大、头面部浮肿、肝肿大、杵状指等体征。 4、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12年第2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中国肺癌临床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IIIB期(不适合 同步放化疗)、IV期或术后复发转移者,PS≤1分,无化疗禁忌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 2、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 3、大便常规+OB 4、心功能7项 5、肝功能8项 6、急诊生化8项 7、血脂分析(≥35岁) 8、CEA、CA153 9、动脉血气分析 10、心电图 11、胸部正侧位片 12、上腹部+肾上腺B超(必要时) 13、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必要时) 14、胸部、上腹部CT(初次及疗效评价时) 15、骨ECT(初次及疗效评价时) 16、脑MRI(初次及疗效评价时) 17、PET-CT(必要时) 18、EGFR基因突变检测(必要时) (七)治疗开始于完善检查后第1天。 (八)化疗方案: 培美曲塞/卡铂±恩度: 培美曲塞: 500mg/m2,ivdrip,d1; 卡铂: AUC=5, ivdrip,d1; 恩度: 7.5mg/m2 ivdrip,d1-14 每21天重复一疗程;通常4~6疗程。 (九)出院标准: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血液学、心、肝、肾毒性≤Ⅱ级。(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路径

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路径 一、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小细胞肺癌,需术后化疗、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及同步放化疗,但无化疗禁忌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咳嗽、咯血、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等。 2.体征: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音改变及远处转移所致的体征。 3.辅助检查: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腹部CT或超声,头颅CT或MRI,骨扫描等。 4.病理学诊断明确:包括胸水脱落细胞学、痰脱落细胞学、纤支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 (三)进入路径标准。 无化疗禁忌的患者,第一诊断为小细胞肺癌,需术后化疗、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及同步放化疗。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3)心电图; (4)胸部CT,腹部CT或B超,头颅CT或MRI; (5)ECT全身骨扫描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提示肿瘤有转移时,相关部位CT、MRI; (2)肿瘤标志物如NSE, CEA等 (3)肺功能和心功能测定; (4)合并其他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BNP、痰培养等; (5)骨髓活检; (六)化疗前准备。 1.体格检查、体能状况评分。 2.排除化疗禁忌。 3.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七)治疗方案的选择。

肺癌(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肺癌(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一、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肺恶性肿瘤(ICD-IO编码:C34.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及《201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11年Ne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e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1)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Horner'S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癌综合征)等。 (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 (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腺CT、头颅MRl 或增强CT、ECT全身骨扫描、PET-CT等。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 2.1痰热蕴肺

2.2气阴两虚证 2.3气滞血瘀证 2.4阴虚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11年Ne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对于I、II期患者,推荐首选手术治疗,术后中医治疗。对于Ill期患者,推荐手术、或放化疗,配合中医治疗,对于IV期患者,推荐化疗+中医治疗+支持治疗。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分子靶向治疗+中医治疗+支持治疗。 2.5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推荐以化疗、中医治疗并重,放疗、手术为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化疗有效者可化疗4-6个周期。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可改二线治疗。 2.6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临床分期为I期的小细胞肺癌,推荐首选手术治疗。术后推荐4- 6周期的EP方案化疗+中医治疗,不适于手术的I期小细胞肺癌,推荐同期化放疗+中医治疗。 II和11I期小细胞肺癌,如果PS<2,推荐同期化放疗+中医治疗,如果由于合并症而致PS>2,推荐化疗+中医治疗,必要时辅以放射治疗。

肺癌(开胸根治术)临床路径(2021年版)

肺癌(开胸根治术)临床路径 (2021年版) 一、肺癌(开胸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肺癌(ICD-10: C34/D02.2)临床分期(AJCC 2017)为Ⅰ期、Ⅱ期、和可完全性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AJCC 2017)为T1-2N0M0的小细胞肺癌。行开胸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等()。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1版),《胸部肿瘤学》(赫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赫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第1版)。 1.病史:烟草、大气污染、职业、饮食因素和遗传因素、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因。 2.症状体征:早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肺癌的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原发肿瘤在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血痰等);②肺癌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引起的症状(同侧膈肌麻痹、声带麻痹、声音嘶哑、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

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胸腔积液、剧 烈胸痛、吞咽困难、颈交感神经综合征、心包积液等);③远处转移的症状(头痛、恶心、呕吐、骨痛和(或)病理 性骨折、疲乏、体重下降等);④肺癌副瘤综合征引起的症状(肺性骨关节病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 3.辅助检查: (1)经胸部X线摄片:明确肿瘤的位置以及是否出现相应的肺不张、肺炎;同时对确定肿瘤是否侵犯膈神经有帮助。 (2)胸部CT:可以很好地观察位于纵隔内的肿瘤阴影、支气管受侵范围、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以及对肺血管和 纵隔内器官组织侵犯的程度,并可作为制订中心型肺癌手 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3)胸部或头部MRI检查:胸部MRI可利用血液的流空效应,区别肺门区肿瘤及血管尤其有助于诊断肺癌是否 侵犯心脏大血管和侵犯范围。头部MRI还有助于发现常规CT扫描不能发现的小转移病灶。 (4)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全身骨扫描: 可用于定性诊断、分期、原发灶/转移灶的寻找、疗效监测、复发病灶的检出与再分期、放疗计划的制订等。对肺 内结节和肿块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并能帮助判断纵隔 淋巴结有无转移;全身骨扫描主要用于判断有无骨转移;

2017版肺癌中医l临床路径

2017年版肺积(肺癌)路径(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肺积中医病名释义:肺积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毒外侵引起的,以痰浊内聚,气滞血瘀,蕴结于肺,以致肺失宣发与肃降为基本病机,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多由于邪毒犯肺,宣降失司,津液不布,痰瘀互结形成癌肿,癌肿形成耗气伤津,而出现虚实夹杂证。病理包括痰、毒、瘀、虚。中医辨证分为痰毒壅肺,或兼气血阴阳亏虚。《素问·奇病论》:“病肋下满,气逆,……病名曰息积”,《难经》记载“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肋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浙寒热,喘咳,发肺壅”,较早提出了与肺癌相似症状的病名,即肺积、息贲。 肺癌西医概念:肺癌是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或称支气管癌得简称,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亦有源于腺体或肺泡上皮者。在中医学文献中,肺癌属于肺积、息贲、咳嗽、喘息、胸痛、劳咳、痰饮等病证的范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肺癌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 二、诊断 (一)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肺脾气虚,癌毒内结证 (2)肺阴虚,癌毒内结证

(3)气滞血瘀,癌毒内结证 (4)痰湿(热)阻肺,癌毒内结证 (5)气阴两虚,癌毒内结证 肺癌主要辨证分型有“肺脾气虚型,癌毒内结”、“肺阴虚,癌毒内结”、“气阴两虚,癌毒内结”、“气滞血瘀,癌毒内结”、“痰湿(热)阻肺,癌毒内结”。详细证型诊断如下: 1.肺脾气虚,癌毒内结型:咳嗽,咳声低怯,咳痰不爽,少气懒言,乏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苔厚,脉细弱。 2.肺阴虚,癌毒内结:咳嗽痰少,咳痰不爽,或干咳,口咽干燥,手足心发热。舌质淡红,苔少无津,脉细弱。 3.气阴两虚,癌毒内结:咳嗽,咳声低怯,咳痰不爽,或干咳,口咽干燥,少气懒言,乏力,手足心发热。舌质淡红,苔少无津,脉细弱。 4.痰湿(热)阻肺,癌毒内结:咳嗽,咳声洪亮,痰多,咯黄稠痰或痰中带血,痰易咯出,或伴胸胀满闷,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气滞血瘀,癌毒内结:咳嗽,咳声洪亮,胸痛,痛有定处,或针刺样疼痛。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苔黄,脉沉涩。(二)西医常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症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胸痛、咯血、声嘶、消瘦、乏力等。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路径说明

C34.900肺恶性肿瘤行Z51.200恶性肿瘤化学治疗1临床路 径 一、C34.900肺恶性肿瘤行Z51.200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无化疗禁忌的患者第一诊断为C34.900肺恶性肿瘤,需行新辅助、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及同步放化疗。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咳嗽、咯血、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等。 2.体征: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音改变及远处转移所致的体征。 3.辅助检查: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腹部CT或超声,头颅CT或MR1,骨扫描等。 4.病理学诊断明确:包括胸水脱落细胞学、痰脱落细胞学、纤支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 (三)进入路径标准。 无化疗禁忌的患者第一诊断为C34.900肺恶性肿瘤,需行新辅助、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及同步放化疗。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3)心电图; 4)胸部CT,腹部超声,头颅MR1。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肺功能和心功能测定。 (六)化疗前准备。 1.体格检查、体能状况评分。 2.排除化疗禁忌。 3.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七)治疗方案的选择。 TP方案:紫杉醇+顺箱或卡粕。 化疗用4-6周期。 (八)化疗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建议每周复查1-2次。根据具体化疗方案及血像变化,复查时间间隔可酌情增减。 2,肝肾功能:每化疗周期复查1次。根据具体化疗方案 及血像变化,复查时间间隔可酌情增减。 (九)化疗中及化疗后治疗。 化疗期间脏器功能损伤的相应防治:止吐、保肝、水化、抑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9-CM-3:32.29/32.3-3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09年第一版(中国版)》、《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龄>45岁,环境与职业因素。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 3.临床体征:早期不显著。 4.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09年第一版(中国版)》、《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肺部分切除术(包括肺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 2.肺叶切除术(包括复合肺叶切除和支气管、肺动脉袖式成型)。 3.全肺切除术。 4.上述术式均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四)标准住院日为12-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34/D0 2.2支气管肺癌疾病编码。 2.临床分期(UICC 2009)为I期、II期、和IIIA期及孤立性脑或肾上腺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 3.临床分期(UICC 2009)为T1-2,N0的小细胞肺癌。 4.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可以耐受全麻开胸手术。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肿瘤标志物检查; (3)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全身骨扫描、头颅MRI或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以下项目: (1)纵隔镜; (2)经皮肺穿刺活检; (3)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或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4)24小时动态心电图; (5)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术前30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7天。 1.麻醉方式: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2.手术耗材:根据患者病情使用(闭合器、切割缝合器、血管夹等)。 3.术中用药:抗菌药物、抗肿瘤药。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基因检测。 (九)术后住院恢复7-14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 (1)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 (县医院 2013 年版) 一、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 ICD-10: )行辅助化疗(ICD-1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 - 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癌。 2.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手术术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 - 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肺癌诊疗规范》(卫生部, 2012 版)及 《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012年)。 1.术后无化疗禁忌早开始(第三周前后)。 2.IA期原则上不辅助化疗。 3.IB 期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辅助化疗:病理类型、恶性 度高、脉管癌栓、楔形切除术、肿瘤> 4cm、脏层胸膜受累。选 用药物二药联合。 4.II-III 期是辅助化疗重点,通常二药联合,不用更多药物 联合。 5.体力状况差、高龄、不耐受两药联合方案者,考虑采用单 药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 6.化疗医嘱 ( 以下方案选一 , 一般情况不能耐受顺铂者考虑 使用卡铂 ) 1)NP方案 3 周

长春瑞滨 25mg/m2+ 5% GS或 NS 30-40ml iv 30min D1.8 NS500ml+DEX10mg ivdrip D1.8 长春瑞滨前后 顺铂 75mg/m2+NS 500ml ivdrip D2(或总量分三天 2 (或AUC×6)+5% GS 500ml ivdrip 给予)或卡铂 300mg/m D2 (或总分五天给予) 2 )EP方案 3周 依托泊苷 100mg/m2+NS 500-1000ml(不小于 1:4 的比例 ) ivdrip≥4h D1-3 顺铂 75mg/m2+ NS 500ml ivdrip D2(或总量分三天 2 给予)或卡铂 300mg/m +5% GS 500ml ivdrip D2 (或总分五 天给予) 3 )GP方案 3周 2 吉西他滨 1250mg/m+ 5% GS 或 NS 100ml ivdrip >15min D1.8 2 顺铂 75mg/m + NS 500ml ivdrip D2(或总分三天给 2 予)或卡铂 300mg/m(或AUC×6) +5% GS 500ml ivdrip D2 (或总分五天给予) 4)TP方案3周 多西他赛 60-75 mg/m2+ 5%GS或NS 250ml ivdrip 1h D1/多西 2 他赛 40 mg/m+ 5%GS或NS 250ml ivdrip 1h D1.8 2 顺铂 75mg/m + NS 500ml ivdrip D2 (或总量分三天给予) 或 2 卡铂 300mg/m(或AUC×6) +5% GS 500ml ivdrip D2 (或总分 五天给予) 5)AP 方案3周 (用于腺癌、大细胞癌) 培美曲塞 500mg/m2+ 5% GS 或 NS 100ml ivdrip 30min D1 顺铂 75mg/m2 + NS 500ml ivdrip D2(或总量分三天 给予)或 2 卡铂 300mg/m (或 AUC×6)+5%GS 500ml ivdrip D2(或总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V11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 (vl.l 版)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肋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ICD-10:)行辅助化疗(ICD-10:。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及《肺癌诊疗规范》(卫生部,2011版)。 1.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癌。 3.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手术术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 版)、《肺癌诊疗规范》(卫生部,2011版)及《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V1中国版)。 1•术后无化疗禁忌早开始(第三周前后)。 2.IA期原则上不辅肋化疗。 3.IB期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辅肋化疗:病理类型 恶性度高、脉管癌栓、楔形切除术、肿瘤〉4cm、脏

层胸膜受累。选用药物二药联合。 4.II-III期是辅助化疗重点,通常二药联合,不用更 多药物联合。 5.IV期根治难以彻底,按晚期对待选用化疗方案。 6体力状况差、高龄、不耐受两药联合方案者,考虑采 用单药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 7•化疗医嘱(以下方案选一 1)N P方案…一21-28天重复 长春瑞滨25mg/m2 + 5% GS 或NS 125ml GTT 30min DI、8 顺钳75mg/m2+NS 500mlGTTN4hDl (或总量分三天给予)或卡钳AUC=5 + 5% GS 500ml GTT >4h DI 2)E P方案21-28天重复 依托泊昔100mg/m2+NS 500ml GTT>4hDl-3 顺钳75mg/m2 + NS 500ml GTT >4h DI (或总量分三天给予)或卡钳AUC=5 + 5% GS 500ml GTT >4h DI 3)G P方案—一21天重复 吉西他滨1250mg/m2+ 5% GS 或NS 100ml GTT >15min DI、8 顺75mg/'m2 + NS 500ml GTT >4h DI (或总量分三天给予)或卡钳AUC=5 + 5% GS 500ml GTT >4h DI

原发性肺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要点

原发性肺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原发性肺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肺癌(ICD-10:C34伴Z51.0,Z51.0伴Z85.101)。 2.符合根治性放疗指征。 3.符合术前/术后放化综合治疗指征。 4.符合姑息性放疗指征。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等。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放射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治规范(2011年)》实施规范

化放射治疗: 1.因医学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时,I期病例可选择根治性放疗;对于II期III期的病例,优先选择同步放化疗,也可选择序贯放化疗,不能耐受时行单纯根治性放疗。 2.对于T3/T4,N0/N1,M0的肺上沟肿瘤,应行术前同步放化疗,而后行手术切除+化疗;若判定肿瘤不能切除,则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 3.IV期病例以全身治疗为主,放射治疗可以作为原发或转移病灶的局部治疗手段;脑转移病例,颅内病变的处理,首选放射治疗,采用全脑照射或单发及少发病灶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两者的联合应用。 4.手术后达到R0切除,纵隔淋巴结阳性(N2)的病例,术后可选择辅助化疗或放化疗。肿瘤残留(R1或R2切除),可选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或放疗。切缘阳性的病例,应尽早开始放疗。 5.Ⅱ-Ⅲ期(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优先行同步放化疗,完全缓解者行预防性全脑照射;Ⅳ期(广泛期)化疗有效者行预防性全脑照射。 6.姑息性放疗:如有指征,针对原发或转移病灶以及疼痛、压迫等症状,可以酌情选择姑息性外照射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4天。

肺癌放疗临床路径【广西版】

肺癌放疗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肺癌放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1.临床Ⅰ、Ⅱ期NSCLC因合并内科疾病(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病人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者。 2.临床Ⅰ、Ⅱ期接受手术的病例中,手术切缘阳性、术后病理报告纵隔淋巴结转移或术后复发。 3.临床Ⅲ期NSCLC。 4.临床Ⅳ期NSCLC的姑息放疗。 5.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和姑息性放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09年第一版(中国版)》、《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龄>45岁,环境与职业因素。 2.临床症状:咳嗽、咯血、胸痛、声音嘶哑、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肺外症状。 3.临床体征:锁骨上区淋巴结肿大、上腔静脉综合症、膈肌麻痹、食管受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4.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病理学检查

(肺穿刺活检等提示、肺外转移淋巴结穿刺病理、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测),肺癌标记物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34/D0 2.2支气管肺癌疾病编码。 2.临床分期(UICC 2009)为I期、II期、和III期及需要姑息性放疗的Ⅳ期肺癌患者。 3.临床分期(UICC 2009)各临床分期的小细胞肺癌。 4.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临床状态可以耐受放疗。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14-50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肿瘤标志物检查; (3)肺功能、心电图; (4)影像学检查: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全身骨扫描、头颅MRI或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以下项目: (1)纵隔镜; (2)超声内镜纵隔淋巴结活检; (3)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或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4)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路径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行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姑息性化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11年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1.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Horner’s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癌综合征)等。 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 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腺CT、头颅MRI或增强CT、ECT全身骨扫描、PET–CT等。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11年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推荐以化疗为主,放疗和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化疗有效者可化疗4–6个周期。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可改二线治疗。 3.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中医临床路径优化2016 (1)

外三科中医临床路径 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Ⅲ期和Ⅳ期的患者。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肺恶性肿瘤(ICD-10 编码:C34.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 1.肺脾气虚证: 久嗽痰稀、胸闷气短、腹胀纳呆、浮肿便溏、四肢无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濡。 2.肺阴虚证: 咳嗽气短、干咳痰少、食少纳差、神疲乏力、潮热盗汗、口干口渴、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脉沉。 3.气滞血瘀证: 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失眠、唇暗、舌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黄,脉弦涩。 4.痰热阻肺证:

痰多嗽重、痰黄粘稠、气憋胸闷、发热、纳呆、舌质红、苔厚腻或黄、脉弦滑或兼数。 5.气阴两虚证: 咳嗽痰少、神疲无力、汗出气短、口干烦热、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有时心悸、纳呆脘胀、尿少便干、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边有齿痕,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Ⅲ期和Ⅳ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癌肺恶性肿瘤疾病(ICD-10 编码:C34.901)的患者。 2.临床分期为Ⅲ期和Ⅳ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大生化 (3)心电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