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根》教学设计(第1课时)

《平方根》教学设计(第1课时)
《平方根》教学设计(第1课时)

《平方根》教学设计(第1课时)

夏晓华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中学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

2.内容解析

算术平方根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引入算术平方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作为《实数》的开篇第一课,掌握好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一方面可为后续研究平方根、立方根提供方法上的借鉴,另一方面也是为认识无理数,完成数集的扩充,解决数学内部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学习等作准备.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分两个部分,分别是关于一个正数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关于0的算术平方根的规定.由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引出其符号表示、读法及什么是被开方数.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利用互逆关系,求一些数的算术平方根.根据这些数的算术平方根的结果,不难归纳得出“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的结论,其间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会求一些数的算术平方根.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说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记住0的算术平方根是0;会用符号表示一个非负

数的算术平方根,并能正确读出符号,能够说出中数的名称;理解符号中被开方数≥0(即

是一个非负数)的条件,了解也是一个非负数.

(2)学生能依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判断一个数有没有算术平方根;掌握用平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会求出100以内完全平方数或分子、分母均是这类数的分数的算术平方根,以及上述这类数扩大(或缩小)100倍、10000倍的数的算术平方根;了解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完全平方数,对乘方运算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算术平方根为什么只是就正数进行定义,并对0的算术平方根作出规定,大多数学生不习惯.还有就是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这种某数不能进行某种运算的情况在有理数的前五种代数运算中,一般不会碰到(0不能作除数除外);加之算术平方根的符号表示只涉及一个数,这与前面所学都涉及两个数的运算不一样,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深化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教科书中本章的章前图,说明这是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升空的照片,并提出下面的问题.问题1 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从引言中发现了哪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本章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的研究思路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数的范围不断扩大体现了人类在数的认识上的不断深入,让学生感受数的扩充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引入本章学习,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问题2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鸥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可能很快答出边长为5dm.

追问请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师生活动: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回答,教师可结合图片强调思路.

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同时为学习算术平方根提供实际背景和生活素材.

问题3完成下表:

正方形的面积/dm191636

边长/dm

师生活动:学生可能很快答出.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问题的解答,加强学生对这种运算的理解,为引出算术平方根作好铺垫.

问题4 你能指出问题2与问题3的共同特点吗?

师生活动:学生可能回答:上述问题都是“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为“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即,那么这个正数叫做的算术平方根.的算

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叫做被开方数.

问题5 上面就一个正数给出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那么,你认为“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怎样表示”比较合适呢?

师生活动:学生不难回答“0的算术平方根是0”,可以表示为“”;教师指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包含“正数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0的算术平方根”的规定两部分.

追问(1)根据以上学习,你认为对于算术平方根中被开方数可以是哪些数?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算术平方根中被开方数可以是正数或0,即非负数.

追问(2)为什么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呢?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因为任何一个正数的平方都不可能是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不断追问,由学生思考解决,体会分类讨论,既加深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又让学生养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追问(3)请判断正误:

(1)-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2)6是的算术平方根;

(3)0的算术平方根是0;

(4)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的算术平方根.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讨论,教师对有难度的进行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检验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

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3)0.0001.

师生活动:教师给出第(1)小题求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思考过程,学生模仿独立完成第(2)、第(3)小题,两名学生板演后,全班交流.

追问从例1中,你能发现被开方数的大小与对应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师生活动:学生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以及其算术平方根的大小,试图归纳出结论.如有困难,教师再举一些具体例子加以引导,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求大小不同的三种形式的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实践,巩固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结论: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为下节课学习估计平方根的大小做准备.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

师生活动:学生先说明所求式子的含义,然后三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使学生熟悉算术平方根的符号表示,全面了解算术平方根.

4.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1)教科书第41页的练习.

(2)求的算术平方根.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生进行辅导.对“求的算术平方根”,要让学生

明白此题包含两层运算,即先求=?,然后再求“?”的算术平方根,实际上就是上述例1、例2类型的综合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了解算术平方根及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达到能自己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进一步巩固、深化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

5.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算术平方根?

(2)如何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3)什么数才有算术平方根?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进一步落实相关概念.

6.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6.1 第1、2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若是49的算术平方根,则=( ).

A.7 B.-7 C.49 D.-49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求它们的值.

(1);(2);(3);(4).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以及是否能正确认识符号化语言.3.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全面理解.

(完整版)《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 都匀市杨柳街中学张启航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 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懂得使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平方与开方之间是互为 逆,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2)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 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学情、教法分析: 《算术平方根》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数学第6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数的平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是《实数》的开篇第一课,掌握好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为今后学习根式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作出了铺垫,提供了知识积累。本节课中重难点不多,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探索、交流、

合作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教具:课件、计算机、投影仪。 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我们知道,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边长,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救出;知道面积,怎样求边长呢?如:“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 (1)谁来说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大家说了很多方法,我们知道52=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方法填写下表: 2、想一想: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10 dm2,它的边长是多少? 表中的数,我们很容易知道是什么数的平方,但10是什么数的平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算术平方根”,学习后大家说知道了。 二、感知新知识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从填表知道正数3的平方等于9,我们把正数3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正数4的平方等于16,我们把正数4叫做16的算术平方根。

日本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本着以上观点,我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未来的终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一章的第一节《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对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详细过一遍,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活动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涉及的新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 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明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2、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们再次读书,同时拿去笔在书上轻轻地画,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课文又读了一遍,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平方根 教案(教学设计)

平方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教师活动:回顾上节课的拼图活动及探索无理数的过程,提出问题:面积为13的正方形的边长究竟是多少? 学生活动: (1)完成填空: a2=_____;b2=_____; c2=_____;d2=_____; e2=_____;f2=_____。 (2)a,b,c,d,e,f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你能表示它们吗? 2.师生互动: 集体交流后,说明无理数也需要一种表示方法。 二、讲授新课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___,那么,这个正数就叫做___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做根号。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例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要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般的方法是先按平方的概念来找哪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

例2: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米)与下落时间t(秒)的关系为h=4.9t2.有一铁球从19.6 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活动: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然后交流。 三、小结 1.内容总结: 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表示; 2.方法归纳: 转化的数学方法:即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2.会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3.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4.了解乘方和开方是互逆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平方根和开平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2.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算术平方根吗?算术平方根有什么性质。 2.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3的平方是___________,还有其他的数的平方是9吗? 二、讲授新课 1.想一想: 平方等于的数有几个?平方等于0.64的数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然后交流,得出平方根的定义。 2.教师活动: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____,那么,这个数就叫做___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初中地理_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的地形、气候与河流。 2.通过观看微课学习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1、如何从日常所见所闻分析出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学建议】 建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将日本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串联成一节生动的地理课。 【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日本的气候特点 设计背景:通过前面对日本自然环境中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了解,以及原有的地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分析地理环境成因的方法,因此运用展示多张樱花景观图片图片,通过对比,联想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气候特点。 设计方式:首先展示多张樱花图片,对比日本的樱花和我们武汉大学的樱花,引出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引出对日本气候的特点分析。然后展示亚洲气候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气候类型。最后引入比较活动,让学生对照表格比较北京和东京两地的气候特点有何差异,最后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得出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这一结论。

提问: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 降水量哪一个城市更多?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东京与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更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

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淌ψ橹??嘟涣鳌#ɡ?纾鹤髡咂炔患按?乜春苫ā⒆髡呓蚪蛴形兜乜春苫ā???br>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

。《算术平方根》教案

6 .1算术平方根 袁新启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对数的认识要由有理数范围扩大到实数范围,而本课是学习无理数的前提,是学习实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实数运算的基础,对以后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些完全平方数,能说出一些完全平方数是哪些有理数的平方,同时对乘方运算也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经历从平方运算到求算术平方根的演变过程,体会两者的互逆关系,发展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算术平方根的过程,能用算术平方根求某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算术平方根与被开方数之间的大小变化规律. 难点: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一个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 1.5m,求这个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已知一个正方形画布的面积是25dm2,求它的边长. (3)如果一个正方形展厅的地面面积为55m2,求它的边长. ●探究归纳 我们知道52=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分米;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方法填写下表: 正方形的面积 1 9 16 36 55 …边长 1 3 4 6 0.4 ?… 2 点●概念引入 定义: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试一试】略 ●讨论性质 a可以取任何数吗? 表示的是什么数?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 例2、下列各式中哪些有意义?哪些无意义?为什么?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第一课时) 设计构思: 本节课是国家和地区学习的开篇,在整个区域地理学习中起着引领作用。本节课主要学习“领土组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等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共五个环节,采用“两案双动”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为基本学习方式。第一环节“全景日本”:展示日本各类图片,学习畅谈日本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岛国日本”:分析地图,获取地图信息,说出日本领土组成,地理位置,掌握学习方法。第三环节“自然日本”:分析地图,提取日本地形、气候特点等信息;联系旧知,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分析案例,说明日本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措施;七嘴八舌,归纳防震方法。通过上述活动,理解生活地理、有用地理、趣味地理。在此基础上展开以“根据日本岛国、气候、地形,说明日本河流的长短、多少、水量大小、水能丰富与否”为主题的小组讨论,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的关系。第四环节“方法日本”:经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概括本节所学内容,归纳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一般方法,即:领土组成,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地质等),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等五方面,凸显地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第五环节“演练日本”:定时完成与学习目标吻合的练习题,学以致用,整理知识网络,巩固学习方法。最后组织学生防震逃生演练,把学习氛围推向高潮。教材分析: 日本一节内容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性地介绍,精选日本突出的几个特点,教材内容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和“东西兼容的文化”三方面进行内容设置。本节课主要学习“多火山、地震的

(完整版)《日本》教学设计方案.docx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科目地理教学对象七年级授课人陶金锁 课时 1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 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第一章《亚洲》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地理 的学习基础,以后还会学到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 新教材还是在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 (3)了解日本加工贸易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 件); (4)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 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日本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 (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了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教学难点: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其成因。 三、学情特征分析 对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同学们虽然完成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但是《日本》是 学生爱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去学习。但是学生 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对于他们有所了解的日本,从学习知识的角度说应该更有条理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算术平方根的教学设计

题目:《算术平方根的教学设计》 王英华

一、教材依据 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第15册,第12章第2节,算术平方根。 二、设计思想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对本章本节课的地位的分析: 从有理数到无理数,经历过漫长曲折的过程,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由于引入无理数后,数域就由有理数域扩充到实数域.本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本章的学习是学生对熟悉的发展有了认识。本节课是后面学习二次根式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教学设计以落实算术平方根为本。本节中用到的思想方法及应用有:1.转化、化归思想:2.非 负数的应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两种非负数: | |≥ a和0 2≥ a,本章中又学习了一种新的非负数是 )0 (0≥ ≥a a.非负数的性质有:(1)最小的非负数是0;(2)有限个非负数之和仍然是非负数;(3)n个非负数之和等于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 (二)、教学内容设计分析: 1和 a 的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各自的定义进行计算.为后面的二次根式的学习作准备。2、新课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所以我立足于基础,深入浅出的引入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目的在于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利用表格帮助学生理解;闯一闯及选作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发展性。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的基础上,借助于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学习算术平方根,学生还是容易掌握的,但是开方运算新的运算,学生对新的事物不容易接受,又加上初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上课的注意力时间有限,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到这一点。这结段的学生比适合“做中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开方运算的过程,初步建立数学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采用列表的形式来反映在学习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去理解相关概念.这样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转化中培养 学生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五、教学难点: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性质的理解及“a”的含义; 六、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印练习卷发检测条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2分钟)出示投影 [学生]:;填空:1、∵()2=4∴4 的平方根是 ∵(+ 2)2=4∴4 的平方根是2和-2 2、∵()2=9∴9 的平方根是 ∵(+ 3)2=9∴9 的平方根是3和-3 3、∵()2=16∴16 的平方根是 ∵(+ 4)2=16∴16 的平方根是4和-4 4、∵()2=25∴25 的平方根是 ∵(+ 5)2=25 ∴25 的平方根是5和-5 想一想:教师:我们称2是4的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的教学设计

平方根(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棋盘上的故事”就认识了一种运算“乘方”,并能熟练计算任何 一个数的平方.知道正数的平方是正数,负数的平方是正数,0的平方是0. 在八年级上册第 二章《实数》的学习中又认识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已能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那么这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平方根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用.并对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学生在“引导---探 索---类比----发现”中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第二章《实数》的第二节.本节安排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在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发展学生的 抽象概括能力.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用.并对“平方根”和 “算术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学生在“引导---探索---类比 ----发现”中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 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掌握概念,而且提高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求同与求异的思维,通过比较提高思考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的精神.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根的概念. 2.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 根和平方根. 3.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 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2.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平方根的运算. 五.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日本第一课时的教案范文

日本第一课时的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要让学生 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与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 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防震意识。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 第一课时(共2课时)学习过程 屏幕显示:图片(富士山和樱花) 教师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 学生回答:日本。 新课导入:同学们说的很对,这是日本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富士山和日本的国花——樱花。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曾经对我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今天我们来了解与日本有关的地理知识。 屏幕显示:课题——日本 屏幕显示: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

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完整版)《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陈菊 知识与技能要求: 1、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形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2、知道日本经济的特点,了解日本工业布局,知道日本主要的工业区。结合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与课前准备: 1、课堂教学以模拟旅游的方式进行,学生充当旅游者和调查者的角色,教师充当领队角色。以轻松活泼的气氛进行学习。 2、课前提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册、收集资料完成预习。教师综合学生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册、收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的地图信息进行探究和学习,必要时才能使用课本。 教学过程: 第二部分:日本之旅(旅程) 师:坐了3个多小时左右的飞机,我们终于站在了日本的领土上。东京真不愧是一个美丽的大城市,有雄伟的现代建筑,雅致的传统民居,商场里的产品琳琅满目,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大工厂。同学们发觉,我们广州有很多日本的知名品牌:佳能(Canon)、索尼(SONY)、松下(Panasonic)、丰田、本田、三菱等等。除了中国,同学们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有日本产品吗?日本是怎样成为经济大国的呢?让我们来做一个调查,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播放有关日本经济现状的录像,使学生对目前日本的经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生:利用课文、收集的资料和地图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查和指导。) 师:通过调查,我们知道日本是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请第一小组先介绍一下,何为加工贸易经济? 生:绘制一个联系图来表示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师:根据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本田汽车公司的策划人员,你会把工厂建在哪里?为什么?请第二小组来介绍。 生:如果我是本田汽车公司的策划人员,我会把工厂建在沿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算术平方根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6.1平方根 第一课时算术平方根 〖学习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懂得使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式平方根。(2)会求正数的算数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着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2)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导学过程〗: 一.身边趣事(1): 为了趣味接力比赛,要在运动场上圈出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场地,这个正方形场地的边长为 多少? 小鸥想装饰自己的房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 为25dm2的正方形相框,镶上自己喜欢的明星 tfboys,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小鸥还要准备一些面积如下的正方形画布, 请你帮他把这些正方形的边长都算出来: 正方形 1 9 16 36 的面积 边长 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的平方等于a,即 ,那么这个叫做a 的。 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 三.练一练 (一)我会填 1. a的算术平方根(a≥0)表示为_______. 2. 32 = 9,则9的____________是3,表示为________ 。 3. 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表示为________. (二)我会判 (1)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2)36的算术平方根是 -6 ; (3)0的算术平方根是0; (4)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

四.讲练结合 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3)0.0001 (1)100 (2)49 64 练一练: 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3)32 (1)0.0025 (2)115 49 2.求下列各式的值: (3)?√9(4)√22(1)√1 (2)√9 25 五.探究: 探究1 1.被开方数a可以取任何数吗? 2.√a是什么数? 练一练:

《3.1平方根》教学设计

《3.1平方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学会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法和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并运用以上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学习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平方根的概念。 2.难点:平方根的概念和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较为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1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动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能充实地学习数学,把注意力集中在决策、反思、归纳、推理和问题解决上。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设疑引新 (媒体展示)小明家的新房刚刚装修好,星期天小明的爸爸带着小明去挑选餐桌。他们看中了一款非常漂亮的餐桌,可是不知道边长是多少,正当小明的爸爸犯愁的时候,小明看了看桌子上的标签,得意的说:“我知道了”。 几秒之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设疑之后,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本质,即求平方等于100的数是什么?) 随后,再说几个数让同学们找哪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有了以上的铺垫,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已是轻而易举,即轻松地引入课题) 2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2.1 概念引入 由具体问题开始讲解:∵(±1.2)2=1.44 ∴平方得1.44的数有两个是+1.2, 又边长不为负,因此为1.2m 于是说:∵(±1.2)2=1.44 ∴±1.2叫做1.44的平方根

平方根教学设计

平方根之教学设计 双沟完全中学:马黎明 2018.2.25

平方根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平方根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2、知道开平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开平方运算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过程中,体会开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中给学困生学习的空间,增强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的求法。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交流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问题仅运用这五种运算是无法解决的。例如个面积为25平方米的正方形展厅,它的边长应是多少?如果是50呢?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

这种运算叫做开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方根。 二、学习新知 (一)平方根概念 1、结合52=25切入平方根。 2、(出示音频文件)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 2=a ,则x 叫做a 的平方根。 (二)平方根性质 1、当出示问题,学生连线 X x 2 42,(-4)2; 23()5,23()5 ;(10)2,(-10)2 02 2、说说16、 25 9 、100、0的平方根是哪些数? 2、讨论问题:(小组合作) (1).当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互为相反数时,它们的平方有什么关系? (2).正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有几个?它们的有什么关系? (3).0有平方根吗?如果有,它是什么数? (4).负数有平方根吗? 3、通过具体实例弄懂上述问题,然后总结出: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 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 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a 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其中 读作“二次根号”,

日本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第一课时衣食住行话日本 广州市天秀中学何佩琼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对课程标准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国家自然环境有两大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教材希望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国家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初步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但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本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收集资料的能力较强,但对资料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还不高。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汇报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日本图片、资料,学会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2)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3)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 (2)在众多纷繁的资料中,要学会鉴别有用资料,要做到取其精华,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3)对所用资料进行探索、对比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行组组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 (5)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国家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重、难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22.《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抓住中心句,从整体入手分析课文,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深入体会文章各部分的内涵.通过跳动的文字,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迸发,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的谈话导入,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第二自然段里什么让你感到奇异?”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2、拓展资源,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将文本看作一个研究主题,注重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视学生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上有个性的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如对“波涛汹涌、依然、窃窃私语”的理解和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