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拔除及意外脱

人工气道试题

一:选择 1. 人工气道指那些? A、口咽、鼻咽通气管 B 、气管插管 C、气管切开 D喉罩及环甲膜穿刺 E、以上均是 2. 气管插管禁忌症指那些? A、喉头水肿急性咽炎 B、颈椎骨折 C、喉头粘膜下血肿 D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 E、以上均是 3.. 气管插管使用呼吸囊按压频率: A、8-12 次/min B 、10-12 次/min C、12-16 次/min D、16-18 次/min E、18-20 次/min 4. 使用呼吸囊需氧浓度100%,氧流量是多少? A、5-6L/ 分 B 、7-8L/ 分 C、8-10 L/ 分 D 、10-12L/ 分 E 、12-14 L/ 分 5. 呼吸囊减压阀锁定产生不良后果: A、通气不足

B、确保通气 C、过度通气及气压伤 D、确保氧浓度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气道内吸引时间小于秒. A 5 B、15 C、30 D、10 7?儿童和成人患者使用小于气管内导管内径____ %的吸引管,而婴儿患者应使用小于气管内导管内径% _的吸引管。 A 50 70 B、50 50 C、70 70 D、70 50 8.人工气到吸痰的时机不包括。 A、出现明显痰鸣音 B、出现误吸 C、出现呼吸血氧饱和度升高 D、呼吸机参数变化 9?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了 ______ 的原理 A、正压作用 B、负压作用 C 、空吸作用

D静压作用 10.为小儿吸痰时,负压一般不宜超过________ A、13.3kPa B、21.3kPa C、40.0kPa D、53.3kPa 11. 吸痰前下列检查方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吸痰管型号是否合适 B、电源和吸引器电压是否相等 C、吸引器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D安全瓶内是否加入少量消毒剂 12. 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 秒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A、减少患者痛苦 B、减轻气管黏膜受损 C、防止患者缺氧 D避免痰液阻塞导管 13. 经气管插管吸痰,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的______ ,负压不可过大。 A 、1/2 B 、1/3 C 、1/4 D、1/5 14. 为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时,下列哪项指导不妥________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概念: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有效连接,用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的消除气道的分泌物。常见的人工气道为:气管外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 1)上呼吸道梗阻。2)保护呼吸道的防误吸。3)作为吸除呼吸道内积聚分泌物与痰液的通道。4)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者。5)创伤性脊髓高位截瘫。 人工气道的分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分为口咽气道与鼻咽气道。下呼吸道人工气道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 口咽气道的适应症: 1)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2)有癫痫大发作或阵发性抽搐者。3)带有经口气管内插管者可于气管插管旁插入口咽气道,以防咬闭气管插管而发生部分梗阻。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1)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2)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3)上气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4)因沙斯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需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减轻患者痛苦,操作方便,也可行气管插管 人工气管的护理:1)气管插管的护理。2)气管切开的护理。3)气囊的护理4)气道的湿化。5)分泌物的吸引。 1.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1)口腔护理。2)牙垫的护理。3)导管的固定。 2.气管切开的护理:优点: 1)明显减少解剖无效腔,因而能减少呼吸功能的消耗。 2)管腔短,口径大,便于吸除气道内分泌物便于插入支气管镜。 3)不影响吞咽功能,患者可自由进食,易被患者接受,可长期保留或终身带管。 护理分为:创面的护理、套管的护理、套管的固定、吸引与口腔护理。 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1)一般病人气管插管后使用呼吸机治疗一周以上患者病情严重,不能脱离呼吸机,呼吸机时需进行长期的人工辅助呼吸者。 2)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头部外伤等,不能行气管插管者。 3)对咽部作放射性治疗者,为避免喉以下呼吸道的放射性损伤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护理要点: 1)气管切开后用系带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尤其后48小时内严防套管滑脱或移位。

如何为人工气道患者正确吸痰

如何为人工气道患者正确吸痰 吸痰操作正确和安全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转归,而且也关系到其他所有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措施是否有效。吸痰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护理操作,还需要护士具有专业的观察、系统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同时要求护士要建立循证护理的科学理念来获得最新、最可靠的科学依据支持。 1 吸痰时机 频繁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VAP) 发生的机会; 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甚至导致窒息。患者需要吸痰的指征有: 在病床旁听到或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或导管口溢痰,清醒患者主动示意“吸痰”,出现频繁呛咳、发绀、血氧饱和度( SpO2) 下降,胸部物理治疗后,雾化吸入后,气囊放气前后,更换体位前后,呼吸机流量或压力曲线呈锯齿状振荡,排除呼吸机管路积水,定压控制呼吸时出现潮气量不足报警,定容控制呼吸时出现气道峰压升高报警等。 2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宜选用管壁光滑、软硬适中、多孔、透明、压力可控的硅胶管。建议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吸痰管的外径小于其使用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内径的50%,婴儿小于70%。吸痰管的型号用F 来标识,F 是管径的计量单位,1f≈0. 333 mm。常见的型号有5 F、6 F、8 F、12 F、14 F、16 F、18 F、20 F 等。选择吸痰管型号的计算公式:吸痰管型号( F) =[人工气道套管内径( mm) - 2]× 2。 3 吸痰负压的选择 吸痰负压应尽可能小,以减少肺不张、缺氧和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目前我国卫生部颁布标准成人吸痰压力为150 ~ 200 mm Hg ( 1 mm Hg = 0. 133 kPa)。美国呼吸治疗协会2004 年临床实践指南,提到成人适合的负压范围是13. 3 ~ 20. 0 kPa。 4 吸痰管插入的深度 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 cm。此吸痰方式既可吸尽人工气道外气管深部的痰液,又可避免碰触气管分叉处隆突对气管黏膜造成的损伤,并且减少了刺激性咳嗽、痰痂堵塞及肺部感染,吸痰效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 cm 的位置,可通过测量胸骨上2 ~ 3 cm 处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末端的长度来判断。

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造成①粘液纤毛系统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减低;②引起呼吸道炎症,可使呼吸道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细菌感染。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人工气道的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气道充分有效湿化,可维持支气管粘膜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使支气管内分泌物向上移动,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对人工气道的湿化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湿化的方法 人工气道的湿化包括机械通气时的湿化和非机械通气时的湿化。在这里主要介绍这两种情况下的具体湿化方法。 1.1 机械通气情况下的湿化 1.1.1 加热“主流式”湿化器:加热湿化器是以物理的方法对干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可以达到需要的温度(35~37℃)以及100%的湿化,所谓“主流式”是指患者吸入的全部气体都是通过湿化器湿化的,是呼吸机使用的主要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为较理想的湿化方法。加热湿化器分三类:①回流式;②阶式蒸发器式;③回流管芯式。三类装置均可提供加热的能互相接触的水-气界面。使用时应注意,湿化罐的水及时添加,但不宜超过标记平面,导致加温加湿不充分,每日用水约为750~1000ml(部分冷凝以及在呼气相丢失)。湿化水用输液器按输液的方法排好气,去掉针头部分,将其乳头部接到湿化罐的加水孔滴入。湿化罐1次/周更换。 1.1.2 人工鼻:人工鼻是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所制造的,患者呼气时,相当于体温和饱和湿度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内侧面凝结,同时释放以蒸汽状态保存的热量;吸气时,外部干燥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在人工鼻内得到湿化和加温,然后进入肺内,如此往复循环,不断利用呼气中的热度和湿度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人工鼻的外口和内口(15/22mm)适合于连接通气机和管道。国外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机械通气时运用人工鼻,特别是对一些呼吸道粘膜条件好或有自主排痰能力的患者,对痰液的形成、粘稠度等有影响。而且它简单,安全(没有电和热的危险)、轻便,与标准加热型湿化器比较也廉价得多。但是因为人工鼻只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体,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气,因此对于那些原来就存在脱水、低温或肺疾患引起的分泌物滞留者,人工鼻并不是理想的湿化装置。禁忌证:①大量分泌物的患者;②非常小或非常大潮气量的患者;③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频率的患者,f≤4/min时,应慎用人工鼻;等等。 1.2 非机械通气情况下的湿化 1.2.1 间断推注法:临床上通常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3~5ml,脱去针头将湿化液直接注入气管内,但注入时机没有明确的规定。在病人吸气时沿导管壁滴入,能使病人将湿化液吸入气管深处,从而提高其稀释痰液,湿化气道的作用。虽然注射器间断注入湿化法是目前常用的人工气道湿化液方法,但大多数人认为此法由于一次气道滴药量大,易引起病人产生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增快,SPO2下降,血压升高等并发症。同时,由于刺激性咳

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发表时间:2013-04-07T15:10:29.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丽余晓燕周谦谢爱平[导读]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是否择时插管或气管切开,或紧急插管。 刘丽余晓燕周谦谢爱平(利川市人民医院 4454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250-02 【关键词】人工气道呼吸道管理 保持气道通畅是重危患者抢救的重要目标,气道的管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基本概念[1],保证人体气道通畅是通过不同人工护理技术方法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通气连接,其目的是保证或维持危重患者的有效通气功能,为临床救治提供基本保证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因此,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是所有从事危重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术。 1、临床资料 我科至2010年—2012年6月收治因呼吸困难致呼吸道梗阻病人12例,通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急救措施,成功抢救10例,其中2例因严重复合伤致脑、胸、腹腔内大出血死亡,其余均抢救成功获得良好的生命质量。 2、护理 2.1人工气道建立前的护理评估及准备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是否择时插管或气管切开,或紧急插管。如患者出现烦躁,面色紫绀,呼吸困难,三凹征,喉头大量痰鸣音和水肿,出现了严重的呼吸梗阻情况,则属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建立人工气道前,准备是重要的内容,包括人员,患者体位及灯光,插管的必需的设备,通常用一收纳盒储存所有用物,纯氧,恰当型号的面罩,吸引设备,Magill钳,口咽及鼻通气道应随手可得,床头正确的高度,检查喉镜灯泡是否发亮。 2.2 人工气道建立的护理管理方法 2.2.1 环境的管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室温在20—24度,湿度保持在60—70%,尽量减少人员走动而致空气流动污染,探视时间过后用0.5%84消毒液湿拖地面。 2.2.2 体位管理视病情允许安置合理的体位,将床头抬高15-30度,降低膈肌位置,以利于呼吸道通畅促进分泌物排出,Q2h更换体位相当于体位引流,促进肺扩张,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氧饱和度;对于清醒患者教会自行更换体位的同时教会患者深呼吸咳嗽动作,并配以雾化吸入从而预防呼吸道感染;对于昏迷及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吸,并配以氨溴索及抗生素雾化吸入后采用翻身、叩背、吸痰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2.2.3 吸痰的护理 (1)根据病情评估吸痰指证:喉头闻及大量痰鸣音,咳嗽无力,呼吸困难。有效吸痰防止盲目吸痰和准备不充分吸痰。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 (2)吸痰前后给予100%纯氧吸入2—3分钟,以提高氧饱和度。吸痰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氧饱和下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 (3)采用粗细合适并柔软的吸痰管,吸痰管型号不能大于气管内径的二分之一,吸痰管在插入的过程中遇有阻力或有困难时可以用石蜡油润滑。 (4)吸痰管进入气道不能带负压,因为肺泡内有少量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否则容易造成肺泡破裂和肺不张。可在启动吸引器后进行吸引前用手指压闭吸痰管末端,待吸痰管进入有痰部位后再松指吸引。 (5)吸痰的动作要轻、稳、准、快,一次时间不宜大于15秒。以免发生低氧和症,吸痰时注意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等各种参数的变化,并观察痰液的量、性状、颜色,并判断粘稠度。 (6)吸痰的顺序:先吸鼻腔、口腔,再吸气管导管内的,根据部位注意更换吸痰管。 (7)负压的调节适度:成人300-400mmHg,小儿200—250mmHg。 吸痰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氧饱和下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 2.2.4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要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防止意外脱管,其实对于清醒病人应适当的约束肢体,防止无意抓落气管导管。注入导管套囊内的气量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和囊内压不超过20—30mmHg为宜,一般约注气5—10ml左右。漏气或充气不够可致通气不足;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因此,要每4—6H放气1次,5—10min后再注入。放气前应吸净堆积于套囊上方气管及咽喉腔的分泌物或血液,以免误吸入肺或造成窒息。不过,间歇入气不足以防止气管壁黏膜损伤,还会严重影响正常通气。 2.2.5 气道湿化的管理 2.2.5.1采用注射用水2—4ml每小时持续泵入气道的方法湿化气道,以补充气道内的水分丢失(不显性失水850—1000ml左右),从而减少气道内及肺内干燥,有利于维持肺功能。最新资料报道已不用0.9%NacL。因为钠离子在气道内容易析出结晶,对于气道纤毛及粘膜有损伤,这是不利因素。或用0.45%生理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再浓缩,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2]。 2.2.5.2机械通气时将通气机的温湿化机打开,使吸入气温保持在32-36度之间,并注意添加无菌蒸馏水。 2.2.5.3 气道湿化达到的标准 (1)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 (2)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有结痂或粘液块咳出)吸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发绀加重。 (3)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度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和气道内痰鸣音,患者烦躁不安,发绀加重。 对于湿化不足的患者加强湿化,可增加湿化液滴入量,对于湿化过度者酌情减少量,以免因呼吸道分泌物多而影响呼吸功能。 2.2.6气管切口的护理:气管切开后,在颈前皮肤和导管柄之间衬以无菌纱布保持切口免受刺激,随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皮下气肿缝线松脱现象。气管切开处应保持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多少及导管下的敷料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一般每天1-2次,被分泌物浸湿的纱布随时更换,切口周围用络活碘棉球消毒皮肤,换药时注意固定好气管导管防脱落。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2-01T16:21:19.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罗显艳[导读] 人工气道的护理是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恢复有效通气,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罗显艳(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四川广元 628017) 人工气道的护理是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恢复有效通气,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现将工作中的几点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定义 人工气道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行机械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增加氧饱和,减少呼吸功能的消耗和缓解呼吸肌疲劳,是重要的抢救手段。 2、人工气道的类型 口咽通气管,面罩或鼻罩,经口或鼻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3、人工气道套管位置与气囊的护理 3.1 人工气道套管位置的护理 3.1.1 气管插管的护理:⑴导管插管的长度(距门齿),成年女性:22-24cm,成年男性:23-25cm,小儿:年龄/2+12cm ⑵固定:先用胶布交叉固定,再用细带缚于头部作固定,防止脱落。⑶观察:做好标记并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观察标记是否变化,并每班认真交接。⑷体位:头部抬高30-40°,每1-2h更换头部方向,预防气管插管长时间固定压迫某一点。 3.2 气囊的护理 3.2.1 气囊的类型:依据气囊内压力的大小,可分为低容高压气囊,高容低压气囊及等压气囊 3.2.2 气囊的充气:气囊充气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利于呼吸机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流入气道。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间隙的最小压力。 3.2.3 气囊的放气:传统护理常规要求4-6h对气囊放气一次,每次5-10min,以预防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粘膜引起溃疡坏死。现临床应用较多的气囊套管属高容低压的,不需要定时放气,但必须非常规性的放气调整气囊压力。 4 人工气道的湿化 4.1 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缺水为前提。如果液体入量不足,即使进行呼吸道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也会因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使机体仍然处于失水状态。因此,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应保持2500-3000ml/d。 4.2 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器:现代多功能呼吸机附有电热恒温湿化罐,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送入气体的温度宜控制在32℃-36℃,如超过40℃可造成气道烫伤。 4.3 湿化液种类与量的选择 4.3.1 湿化量:一般认为长期湿化的病人每天的湿化量在300-500ml,小于300ml起不到湿化作用,大于500ml则成为湿化过度。确切的湿化量必须视气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体温、病人的出入量、痰液的量和性质作适当的调整。 4.3.2 湿化液种类: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湿化液是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国外新的护理操作常规已不将滴注生理盐水作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操作,用无菌蒸馏水和0.45%盐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其碱性具有皂化功能,可使痰痂软化,痰液变稀薄,还能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 4.4 雾化吸入:在吸气回路中连接一雾化器,利用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成微小颗粒,并送入气道内,起到湿化的作用。 5 有效吸痰 5.1 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时机选择不当,不但痰液吸不出来,而且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使分泌物增加。应在病人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呼吸机送气压力增大,氧饱和度下降,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进行。 5.2 纠正缺氧:在吸痰前后视病情需要根据情况应给予较高浓度氧气3-5min,可防止因吸痰而发生的低氧血症,用呼吸机的病人可给予100%纯氧3min纠正缺氧。 5.3 吸痰方法:应先将吸痰管末端反折,待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遇到阻力后回抽再放开反折处,然后缓慢转动吸引,时间不应超过15秒。若一次痰液不能吸净者,应先给予吸氧后再行吸痰术。气管插管患者,应注意吸痰顺序,先吸净鼻咽部分泌物,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并尽量吸引附着在套囊上部的分泌物,以免咽部分泌物下行进入气管而发生感染,然后更换另一无菌吸痰管,尽可能吸净气道深部的痰液。 6 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6.1 空气和环境的消毒:空气中所含的尘埃颗粒和病原微生物一部分直接进入呼吸道,导致病人的呼吸道感染。预防和控制这类感染途径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层流病房,日常的消毒有:通风、日照、紫外线照射、过氧乙酸喷雾或(和)高锰酸钾混合后熏蒸。 6.2 人工气道用品的消毒:包括气管插管导管和气管切开套管,目前多用一次性制品,定期更换就可以。 6.3 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外部管道需1周更换一次,若有污染时,及时更换,集水杯处于垂直低位,及时倾倒冷凝水,湿化罐及湿化水定期更换。 6.4 抗生素的应用:在预防和控制人工气道和应用呼吸机病人呼吸道、切口感染的过程中,有目的的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采用全身和局部两条途径,预防和治疗感染。 7 心理护理 所有机械通气病人无论其意识清醒与否均应受到尊重。护理人员应主动亲近病人,与其交谈,关心病人的心理、生理需求,指导病人学会用非语言方式如手势,书写等来表达其需求,让病人了解医务人员一直在监护其病情,随时准备提供所需帮助,使病人感到有安全感,适当安排家属探视,以满足双方对安全、爱、归属等层面的需求,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

人工气道患者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患者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是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有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能经行辅助性和控制性机械通气的特点,但是由于破坏了自然机械性防御机制,增加了肺部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病率。常见的人工气道为: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现将一些国内外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1.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 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自主加温、湿化、过滤和咳嗽功能减弱,防御能力减弱,造成气道干燥,易形成痰痂或血痂,导致气管堵塞、缺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此类患者保证足够通气和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是合理的气道温湿化和有效吸痰。 1.1气道的温湿化。 1.1.1气道温湿化的意义 气道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造成下呼吸道失水、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燥、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加强气道的温化和湿化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1.2气道温湿化的方法 (1)蒸汽加温法:将水加温后产生蒸汽,与吸入气体混合可达到温化和湿化的双重作用。呼吸机上一般都有加温湿化装置,其湿化的效果受吸入气量、水温、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气流量越大、水温越高,水的蒸发就越快,一般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37℃之间为宜。加温加湿器内的水不可太少或烧干,应经常添加无菌蒸馏水。加热后的蒸汽进入气道以前遇到较低的室温,

部分会凝集在管路中造成管路积水,应经常将管道积水和集水瓶内的水排倒干净。 (2)雾化器雾化:现代呼吸机一般在吸气管路中接一雾化器,利用射液原理将药液撞击成微小的雾滴,悬浮在吸入气流中,随病人的呼吸进入呼吸道起到湿化的作用。雾化器主要用于间断的药物雾化治疗,用来稀释痰液,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α糜蛋白酶,沐舒坦、爱全乐、普米克令舒等。 (3)气道内直接滴注:可采用间断或持续气管内滴注法进行气道湿化,常用溶液为0.9%生理盐水、无菌注射用水或稀释后的碳酸氢钠溶液。间断注入就是每次吸痰前根据上次吸痰的粘稠程度判断是否进行湿化以及所需湿化液的量,一般每次量2~3ml如痰液粘稠可注入4~6ml。也可采用微量泵持续气管内滴入,须严格无菌操作,湿化液所设置的量应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随时进行调节。 1.1.3 判断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 (1)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道湿化,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病人安静,呼吸通畅。 (2)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又忽然的呼吸困难、紫绀加重。 (3)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度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及气管内痰鸣音多,病人烦躁不安紫绀加重。 1.2 有效吸痰 1.2.1吸痰的指征 当患者有明显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时,才有抽吸指征:患者听诊闻及痰鸣音、对呼吸机有抵抗、呼吸道压力升高报警、病人咳嗽、PaO2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但抽吸痰液易造成病人不能耐受和对抗;同时因吸痰次数过多也带来不必要的气道粘膜损伤。听诊痰鸣音可及时发现气道内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作为最佳吸痰指征。尽量避免无效吸痰、反复插管刺激。吸痰可导致反射性迷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作者:李群莲,蒋晓琴,孙银芳 【关键词】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护理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应用日趋广泛,它是抢救呼吸衰竭的一种应急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人工气道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内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将会引起人工气道创口的感染、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影响了抢救或导致抢救失败。因此,科学管理和使用人工气道,确保人工气道通畅成为护理探索和研究的重点。本科2007年1月一2010年1月对28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人工气道患者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23~80岁;呼吸衰竭21例,脑出血4例,心肌梗死3例;气管切开19例,气管插管9例。留管时间2~33天。

2讨论 2.1气道湿化 2.1.1呼吸机电热恒温湿化装置 利用将水加温到一定温度后产生蒸汽的原理,使吸入的气体被加温,利用水蒸气的作用达到呼吸道湿化的目的。通常水温50C?70 C,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C?35 C为宜。加温后气体在呼吸机管道中产生凝结水,要经常清除,应注意随时添加湿化装置内的蒸馏水,以免烧干影响湿化效果。 2.1.2气道内滴注湿化液 通常用生理盐水5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配置好后将50 ml 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和一次性头皮针并排气,将其安装于微量注射泵上,调节泵入速度,以2 ml/h开始,根据患者病情调节速度,不超过 10ml/h。将一次性头皮针扎入呼吸机延长管的橡皮帽,并用胶布固定,湿化液沿延长管进入气道。 2.2吸痰护理 2.2.1吸痰时机选择 选择吸痰时机不当,不但痰液不能吸出,而且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使分泌物增加。应在听诊患者气道或胸部有痰鸣音、气道压力上升、呼吸机高压报警、血氧饱和度下降时进行。 2.2.2吸痰方法 应先将吸痰管末端反折,待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后再放开反折处然后缓慢转动吸引,时间不应超过15s。若1次痰液不能吸净者应先给予

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_及进展

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及进展 摘要:介绍了今年来人工气道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的进展,对对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关键词:人工气道;气道湿化;湿化液;湿化方式;护理 人工气道是利用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套管)建立的人工气体交换通道,以便机械通气和保持有效通气。人工气道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和肺部疾病的治愈率,但是人工气道建立后改变了呼吸道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道黏膜的清除呼吸道异物、分泌物和细菌等有害物质的能力受损,呼吸道天然屏障受到破坏,罹患肺部感染的机率大增。同时呼吸道自动加温加湿、咳嗽、过滤功能受损,呼吸道变得干燥,分泌物干燥结痂不易排出,导致呼吸道通气/血流比例降低,机体缺氧,肺部感染加重。气道湿化是保持气道黏膜纤毛活动的首要条件,不仅可以稀释痰液,降低气道梗阻率和气道黏膜干燥引起破溃的风险,因此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尤为重要,是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了人工气道湿化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的进展。 1.湿化液的选择 1.1不同浓度氯化钠 0.9%NaCL在气道水分蒸发残留于黏膜的Na+导致支气管黏膜表面呈高浓度状态,痰液水分析出,增加痰液粘稠度不易咳出,0.45%NaCL在气道表面浓缩后接近人体细胞渗透压水平,不会降低纤毛细胞活性,利于痰液排出,进而降低支气管肺部感染机率[1]。周仁彬[2]研究了0.45%和0.9%的NaCL湿化液对机械通气患儿吸痰的影响,结果示0.45%组痰液粘滞度59.38%Ⅰ度,仅3.12%为Ⅲ度,0.9%组痰液粘滞度40.62%Ⅰ度,37.5%为Ⅲ度,0.45%组并发症率12.5%,0.9%组40.63%,证实了0.45%NaCL作为湿化液的优越性。 1.2联合药物湿化液 文萍[3]分析了公开发表的关于气道湿化的文献(截肢2011年),从纳入的21篇文献中可看出61.9%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的湿化液为0.45%/0.9%的NaCL+庆大霉素4/8/16万U+糜蛋白酶4000/8000U或+地塞米松5mg的混合湿化液。湿化液的选择通畅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症状多用生理盐水即可,若存在呼吸道感染、痉挛等,多配以止咳抗炎药物,如舒喘灵、氨溴索、抗生素[4]、激素类等药物应用。 1.3其他 汤丽[5]比较了灭菌注射用水、0.45%NaCL、氨溴索溶液、1.25%NaHCO2四种湿化液的湿化效果,气切5d 后痰液PH对比分析显示应用氨溴索溶液作为湿化液组痰液PH最低(7.642±0.153),其次为NaHCO2(7.780±0.124),灭菌用水组PH最高,氨溴索组与灭菌注射用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提示随着氨溴索药量的增加痰液稀释效果越好,气切后5d痰液酸性蛋白与Ca2+对比,氨溴索组含量最高,提示氨溴索在稀释痰

16.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人工气道的位置.置入深度.固定带松紧度 2.气囊压,人工气道附着部位皮肤粘膜状况 3.气道有无痰液及痰液量、形状 4.评估患者对人工气道的应用意义的了解与承受能力 5.建立人工气道后的通气状况及呼吸、循环改善情况 二、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20-24摄氏度,湿度60%-70%。减少探视,加强通风,保持 空气清新洁净。 2.向患者讲述留置管道的意义,争取患者主动配合。对不能合作的患者应 予适当的约束或使用镇静药物。 3.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各种操作前后注意洗手,操作中遵守无菌原则,预防 呼吸道的感染。如无禁忌症床头抬高30度,做好口腔护理。 4.保持管道位置正确,固定牢靠,松紧适宜,置管局部清洁干燥。每班测 量并记录外留长度,保持管道留置位置深度正确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 称,以防管道脱出或下滑。每班监测气囊压力,使之保持在25~ 30cmH2O。 5.加强翻身拍背,正确掌握吸痰指征,采用正确的吸痰方法及时清除气道 内的分泌物。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前后应吸入100%氧气3-5分 钟,吸痰管在气道内的时间不能超过15秒,吸痰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 命体征变化,有条件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 6.加强气道湿化,保持气道湿润,防止痰液干燥结痂,根据痰液形状,及 时调整湿化量。 7.做好预防压疮、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的护理。 8.加强人工气道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监测。 三、健康教育 1.介绍使用人工气道的作用目的和必要性克服焦虑恐惧心理。 2.教育患者和家属不要自行松动或拔出人工气道,不要随意清洗口腔或气 管切口处。 3.教育患者家属保持环境洁净,不宜过多探视。

循证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12-26T16:51:08.5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3期作者:刘玲[导读] ICU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极易出现意外拔管,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210028 摘要:目的:探讨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对患者意外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60)和循证组(n=60),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护理后意外拔管 率,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意外拔管,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循证护理;意外拔管 ICU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极易出现意外拔管,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院对60例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患者的意外拔管状况明显改善。以下对具体研究过程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人工气道建立指征患者;患者家属自愿配合此次研究过程。排除标准:存在精神性疾病患者。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60)和循证组(n=60),传统组患者中32:28;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52.4±8.5)岁;循证组患者中33:27;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2.5±8.6)岁。将传统组与循证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无差异,可进行研究比对,P>0.05。 1.2 方法 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患者实施常规病情检测。对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①循证问题提出:及时在科室中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需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及常见护理问题,提出本次研究的循证问题——改善患者意外拔管。②循证护理实施:根据循证问题,查阅资料,并结合护理经验,分析患者意外拔管的因素,总结出循证护理的方案:(一)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循证小组需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责任心培养,并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学习及考核;根据医院实际状况为护理人员合理排班,避免出现交接班空挡,并实施弹性排班,避免疲劳工作。(二)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语言沟通,及时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鼓励,促进患者保持舒畅、平稳心态。(三)肢体约束干预:对于存在躁动、昏迷、不耐受患者,可给予患者适当约束双手,并避免约束时间>2h。(四)导管干预: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合适导管,避免导管过长,并在插管后加强导管固定,使用胶布固定后再使用寸带辅助固定[1]。(五)吸痰护理:及时辅助患者排痰,必要时可对患者吸痰促进呼吸道通畅,并保证吸痰前动作轻柔,并给予吸氧辅助。(六)加强病房护理,为患者创设优质的治疗环境。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状况。 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状况,总分均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处理,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进行检验。意外拔管状况用率表示,以X?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循证组患者护理后意外拔管1例,传统组9例,循证组患者护理后意外拔管率1.7%与传统组15.0%相比明显较低,X?=6.982,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循证组患者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ICU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常需采取人工气道来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呼吸状况。临床常用的人工气道方式包括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是ICU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当前研究结果显示,ICU患者人工气道意外拔管的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三类:患者自身因素、护理因素、环境因素。不同患者病情、耐受性不同易导致插管后出现意外拔管;导管固定不稳固、护理操作不当、患者约束不当、患者气道护理不佳、护理监护过程缺失等相关护理因素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意外拔管因素;而外界环境嘈杂极易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刺激,引起内分泌失调,引起过激反应,导致拔管发生[2]。采取循证护理时,及时通过对患者的护理评估了解患者实际需求,进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提升护理的有效性。且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实施的护理过程,其通过分析患者意外拔管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查阅资料,获得科学性的护理方案,提升了护理内容的安全性、针对性、高效性,从患者因素、护理因素、环境因素三方面出发进行意外拔管预防,从而可有效减少意外拔管,提升护理效果[3]。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氧合情况。 2.评估患者口鼻腔情况。 3.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了解呼吸道分泌物物情况。 4.评估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情况。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对清楚患者进行解释取得配合,按呼吸机纯氧键或调高氧流量,进行氧储备。 6.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spo2的变化。 7.观察患者吸痰过程中的合作程度。 8.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改善。 二、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检查中心吸引装置性能是否良好,痰液吸引引流袋是否密闭,导管连接是否正确,调节合适的负压。 3.选择粗细合适、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4.吸痰前后要洗手,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以防止加重缺氧。 6.在患者胸前铺无菌治疗巾,用乳头注射器向人工气道内注入5-10ml湿化液。

7.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明显变化,应立即停止吸痰。 8.观察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水平后,将氧浓度调至正常水平。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均需更换吸痰管。 2.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径≤气管导管内经的1/2。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进吸痰管时不可有负压,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吸痰时间小于15秒,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每次吸痰间隔时间3?5分钟。 3.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4.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判断痰液粘稠度。 5.病情危重、分泌物多,对缺氧耐受差,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应分次吸痰。

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管理

人工气道吸痰的管理 1吸痰管的选择:根据气管导管的内径大小选用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 气管导管内径的1/2。成人一般选用12F-14F号一次性硅胶管。若吸痰管过粗,产生的吸引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而使肺泡陷闭,患者感到憋气。若过细则吸痰不畅。气管切开者长度约30cm,气管插管者长度约40-50cm,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 ,保证能吸出气管、支气管中的分泌物。 2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吸痰:采用非定时性吸痰技术如痰液潴留在人工气 道内、口腔或鼻腔内,可听到痰鸣音、干罗音、湿罗音,患者烦躁不安,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患者要求吸痰或呼吸机的吸气峰压增高,出现峰压报警、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应及时吸痰。尤其在体位改变、雾化治疗、气管导管或套管护理、更换呼吸机管道、调节呼吸机参数时应判断是否需要吸痰。采用非定时性吸痰技术可以减少定时吸痰的并发症,如粘膜的损伤、气道痉挛等,减少患者的痛苦 3 有效的吸痰程序 3.1 吸痰前评估:采取按需吸痰,适时吸痰的原则。适时吸痰主要指的是以下几种表现:患者咳嗽或呼吸窘迫症,可在床旁听到痰鸣音;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报警;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 3.2 协助排痰:根据听诊双肺呼吸音,以判断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在上。具体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轴式翻身予以叩背。根据听诊情况及胸片情况着重叩击炎症较重的一侧,以便痰液松动,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便于吸出。 3.3 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雾化加湿,加大吸氧浓度。 3.4 吸痰操作: 3.4.1正确掌握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操作,吸痰前向患者解释吸痰的注意事项, 3.4.2检查吸痰装置是否完好 3.4.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4.4吸痰的手法:阻断吸痰管的负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直到有阻力感或估计吸痰管接近气管导管末端,此时应将吸痰管后退1-2cm,开放负压边吸引边鼓励患者咳嗽,然后向上提拉进行左右旋转式吸引。吸痰动作要轻柔、快捷、力求吸痰彻底又不损伤粘膜,以免引起病人气管粘膜出血;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发生低氧血症。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前后应给予100%的氧气吸入2min。危重病人和痰量较多的患者,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必要时间隔3min以上再吸引;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3-5ml生理盐水后再吸引,必要时可重复2-3次。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先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再

人工气道护理四大要点[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四大要点[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概念: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有效连接,用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 的消除气道的分泌物。常见的人工气道为:气管外人工气道,气管 插管,气管切开。 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 1)上呼吸道梗阻。2)保护呼吸道的防误吸。3)作为吸除呼吸 道内积聚分泌物与痰液的通道。4)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 气者。5)创伤性脊髓高位截瘫。 人工气道的分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分为口咽气道与鼻咽气道。下呼吸道人工气道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 口咽气道的适应症: 1)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2)有癫痫大发作或阵发性抽搐者。3)带有经口气管内插管者可于气管插管旁插入口咽气道,以防 咬闭气管插管而发生部分梗阻。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1)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2)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3)上气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4)因沙斯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需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减轻患者痛苦,操作方便,也可行气管插管 人工气管的护理:1)气管插管的护理。2)气管切开的护理。3)气囊的护理4)气道的湿化。5)分泌物的吸引。 1.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1)口腔护理。2)牙垫的护理。3)导管的固定。 2.气管切开的护理:优点: 1)明显减少解剖无效腔,因而能减少呼吸功能的消耗。 2)管腔短,口径大,便于吸除气道内分泌物便于插入支气管镜。 3)不影响吞咽功能,患者可自由进食,易被患者接受,可长期 保留或终身带管。护理分为:创面的护理、套管的护理、套管的固定、吸引与口腔护理。 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1)一般病人气管插管后使用呼吸机治疗一周以上患者病情严重,不能脱离呼吸机,呼吸机 时需进行长期的人工辅助呼吸者。 2)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头部外伤等,不能行气管插管者。 3)对咽部作放射性治疗者,为避免喉以下呼吸道的放射性损伤 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护理要点: 1)气管切开后用系带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尤其后48小时内严防套管滑脱或移位。 2)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时更换喉垫出血量多时应及时静 脉或局部给予止血药。 3)气管切开垫的更换频率应视其渗出物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 而定,一般每天更换1-2次 4)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必要时伤口周 围分泌物留取样本做细菌培 养,以指导用药。 5)使用金属管套时,内管套应每日清洗,消毒一次,外套管在 术后7-10天伤口形成窦道后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行机械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增加氧饱合,减少呼吸功的消耗和缓解呼吸肌疲劳,是重要的抢救手段。人工气道的护理是保证其成功的关键,现就人工气道的护理论述如下。 1 人工气道套管位置与气囊的护理 1.1 人工气道套管位置的护理 1.1.1 气管插管的护理(1)插入深度:成人经口插管深度20~24cm,经鼻深度25~29cm,儿童/婴幼儿经口插管深度12+年龄/4cm,经鼻15+年龄/4cm。(2)固定:气管插管应妥善固定,以口插管固定胶布和盘带双道固定法固定。(3)病人体位:气管插管的病人头部稍后仰,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并每1~2小时转动头部,以变换导管压迫点。(4)观察:做好标记并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随时观察标记是否改变,做到班班交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的深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 1.1.2 气管切开的护理为防止气管套管脱落,用系带缚于患者颈部作固定,松紧以能插进一手指为宜,并随时调整。气管套管周围的纱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气管套管垫1~2次,以防切口感染。 1.2 气囊的护理

1.2.1 气囊的类型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可分为低容高压气囊、高容低压气囊及等压气囊。 1.2.2 气囊的充气气囊充气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利于呼吸机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返流物流入气道。目前认为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壁间隙的最小压力。科学检测气囊压力应用气囊测压表,可准确判断病人实际气囊压力,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无误。 1.2.3 气囊的放气传统护理常规要求4~6h对气囊放气1次,每次5~10min,以预防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起溃疡坏死,新观点认为,现临床应用较多的气管套管属高容低压的,不需定时放气,但必须非常规性的放气或调整气囊压力。 2 人工气道的湿化 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其发病率达30%~66%,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要重视人工气道的加温及湿化。 2.1 湿化的前提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随病情不同而不同,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保持2500~3000ml。 2.2 湿化方法 2.2.1 电热恒温湿化器电热恒温湿化器可以加温湿化吸入管道的气体,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至的分泌物黏稠和排出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