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普查与抽样调查(2)教学案

8.2普查与抽样调查(2)教学案
8.2普查与抽样调查(2)教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教案(第八章)

8.2普查与抽样调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随机抽样的概念

难点: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一观点的理由.

(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5)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

(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2.结合以上实例,尝试写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3.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102030405060708090100

1至2次

3至6次

7次及以上

生病次数

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1至2次

问题: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亮:

(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析后回答)

(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

(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

(4)什么是随机调查?

探究二根据上面的例子想一想抽样调查有什么特点?

抽样时应注意什么?

三课堂小结

1.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2.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四当堂达标

1 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

(1)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

(2)调查你们学校六年级学生的体重

(3)调查你们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

(4 )调查你们班学生是否喜欢科普类书籍

(5 )了解一批西瓜是否甜

2 为了了解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否吃早餐,下列这些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否合适(1)早上7:00至7:30在校门口随机选泽50名学生进行调查

(2 )选择全校每个班级中学号5和15的同学进行调查

(3)选择六一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3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作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

4如果要了解我们县初中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你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为什么?谈谈你的方案。

五巩固训练

1、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合理的是()(1)要调查市场上韭菜中农药残留量是否符号国家标准

(2)检测泰安市的空气质量是否合格

(3)调查某村所有家庭的收入

(4)调查全国中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5)调查某中学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看法

(6)调查同学们对我校元旦文艺汇演的热衷程度

(7)调查我们六(1)班学生的校内住宿人数

2 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合理的是()

A、调查全体女生

B、调查所有男生

C、调查九年级

D、调查七、八、

九年级各100名学生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抽样调查选取样本时,所选样本可按自己的爱好抽取

B某工厂质检员检测某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法

C想准确了解某班学生某次数学测验成绩,采用抽样调查,但需抽取的样本容量较大

D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采用抽样调查

4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百家姓》,现在哪个姓氏的人比较多呢?

(1)在全班进行调查,找出你们班最常见的三个姓氏,它们是什么?

(2)调查全校同学的姓氏情况,你打算怎样调查?写出你们学校最常见的三个姓氏.

(3)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看看全国最常见的三个姓氏是什么?这个结果和你调查的全班姓氏情况、全校姓氏情况一致吗?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97页1 ,2 ,3题

8.2普查和抽样调查(2).doc2

教学设计 备课日期:2014 年 5 月21 日 课题2普查和抽样调查共 1 课 时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在上一课时初步了解两种调查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抽样调查的注意问题;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学情分析一般来讲,学生对样本的代表性缺乏深刻认识,容易认为大样本既可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应引起关注。 教学目标(1)经历普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领会其在具体问题中的优点和局限性,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了解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选用何种调查方式,了解总体和样本的联系。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班班通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5.27下1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二、探究: 小明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为:1-2次83人,3-6次15人,7次及以 上2人。 小颖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1-2次的占7%,3-6次的占24%,7次及以上的占 69%。 小彬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次数1-2次4人,3-6次5人,7次及以上1人。 问题: (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为了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 (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 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 (以上问题先由组内交流,然后班级内交流。)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课题:抽样调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统计调查》的第二课时抽样调查。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的数据,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根据数据思考和处理问题,通过数据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统计的基本思想,而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归纳法在统计中的一种应用,抽样调查则蕴含了这种思想。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数据的收集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数据收集的另一种方式——抽样调查。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初步具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思维也较活跃,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但演绎归纳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欠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了解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3)、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做出简单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数据收集过程,发展学生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2)、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难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了“探究式”、“情景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教学方式。在概念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生活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数据代表的特征,自主完成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抽样调查的概念,给予评价,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与抽样调查

6.2普查与抽样调查 一、选择题 1.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 A.对綦江河水质情况的调查B.对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 C.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查D.对某类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情况的调查 2.在调查一年内某地区降雨的情况时,下列选取的样本较为恰当的是( ) A.春、夏、秋、冬各观察一个月B.春、夏、秋、冬各观察一天 C.春天和秋天各观察一个月D.冬天和夏天各观察一个月 3.下列调查最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 A.要了解某大型水果批发市场水果的质量状况B.某单位要对职工进行体格检查 C.语文老师检查某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D.学校要了解流感在本校的传染情况 4.某火车站为了了解某月每天上午乘车人数,抽查了其中10天每天上午的乘车人数.则所抽取的10天中每天上午的乘车人数是这个问题的( ) A.总体B.个体 C.样本D.样本的数目 5.要调查下列问题,你认为哪些适合抽样调查( ) ①市场上某种食品的某种添加剂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②检测某地区空气的质量; ③调查全市中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6.选择“普查”或“抽样调查”填空: (1)妈妈做了一道菜,为了解菜的咸淡是否合适,取了一点品尝,这属于________. (2)为了解某品牌婴幼儿奶粉的质量情况,质检部门对该宜采用________的方式进行调查. (3)专家提醒:目前我国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中,“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现象必须引起重视.这个结论是通过________得到的. 三、解答题 7.某专业户要出售300只羊,现在市场上羊的价格为每千克11元,为了估计这300只羊能卖多少钱,试问:(1)对于上述问题你认为是用普查好还是抽样调查好? (2)该专业户从中随机抽取了5只羊,称得它们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 26 31 32 36 37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4.1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统计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经历了数据收集的过程,并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表示与处理.在此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介绍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本节内容按照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以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处理——评判的顺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 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二、能力目标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fb3674939.html,]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fb3674939.html,]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教学难点: 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 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教法与学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花费了许多心血,我们要关心自己的父母,尊敬父母,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必要的慰藉,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呢?(学生回答,师生归纳) 2.提出问题: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我们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是多少?(学生拿出调查结果,师生共同求出我们班同学每周干家活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需要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这种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每名学生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是个体,全班同学干家务活劳动的时间称为总体.(板书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 二、想一想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在这一事例中,你能说出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吗?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全国人口普查的方法、意义,并分析得出:总体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的年龄,个体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位公民的年龄) 三、议一议 1.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 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 2.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到达和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 3.某工厂上月生产了10000只日光灯管,能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 (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抽样的必要性,从而为引出抽样调查作好铺垫.) 四、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 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

七年级数学下册 12.1《普查与抽样调查》导学案 苏科版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2.1《普查 与抽样调查》导学案苏科版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了解它们与调查之间的关系,面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合理选择使用哪种调查方式。 2、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统计中相关概念,并在实际问题的思考中,认 识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以及与调查之间的关系,调查的两种方式。难点:对总体、个体、样本的容量概念的理解。 一、预习检测 1、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作的全面调查叫做 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作的调查叫做 3、我们将所考察的对象的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叫做 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叫做样本的容量。 4、在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1)我国每五年对全国1%的人口进行一次调查。 2)为了了解七(5)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视力检测。 3)调查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二、点击思维 1、抽样调查要注意什么? 2、某省有7万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考试,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 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样本是 个体是 样本容量是 三、典例分析 例1 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是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1)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2)某养鱼专业户为了了解鱼塘中鱼的平均质量。 3)商检人员在某超市检查出售的饮料的合格率 4)某班拟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为了确定春游的地点,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普查与抽样调查.2普查和抽样调查》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课后作业 1.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 A.对于江河水质情况的调查 B.对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 C.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查 D.对某类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情况的调查 2.在调查一年内某地区降雨的情况时,下列选取的样本较为恰当的是( ) A.春、夏、秋、冬各观察一个月 B.春、夏、秋、冬各观察一天 C.春天和秋天各观察一个月 D.冬天和夏天各观察一个月 3.下列调查最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 A.要了解某大型水果批发市场水果的质量状况 B.某单位要对职工进行体格检查 C.语文老师检查某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 D.学校要了解流感在本校的传染情况 4.某火车站为了了解某月每天上午乘车人数,抽查了其中10天每天上午的乘车人数.则所抽取的10天中每天上午的乘车人数是这个问题的( ) A.总体B.个体 C.样本D.样本的数目 5.妈妈做了一份菜品,为了解菜品的咸淡是否合适,妈妈取了一点品尝,这应该属于________(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6.为了解市场上某品牌婴幼儿奶粉的质量情况,质检部门对该品牌婴幼儿奶粉宜采用________的方式进行调查(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7.为了解全国初中生的睡眠状况,比较适合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 (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8.专家提醒:目前我国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中,“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现象必须引起重视.这个结论是通过________得到的(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9.下列调查中是适合普查还是适合抽样调查? (1)审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 (2)调查我校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3)检查一批高精度的零件尺寸; (4)消防队调查歌舞厅的安全通道是否畅通; (5)文化部门检查未成年人上网吧的情况;

七年级数学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导学案

麻栗坡县杨万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第二节《普查和抽样调查》导学案(一课时)班级姓名主备审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能指出调查对象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能在具体事例中指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教学难点 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 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三、知识链接 数据收集的方式有、、、等。 四、预习交流 1、对于下面的问题.你认为应采用哪种调查方式较为恰当?为什么? (1)了解青少年对《新闻联播》的收视率; (2)对全国实有人口的调查; (3)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4)检查自己某篇作文的错别字; 2、为了了解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30只灯泡进行检验。

指出实例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总体: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五、展示提升 1、下面的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1)、为了考察某次列车一年中每天运送旅客的人数,在这一年中随机抽取30天,对这30天每天运送旅客的人数进行统计. (2)、为了了解500袋面粉的质量,收购人员从中随机抽取10袋,进行水分含量等指标的检验. (3)、为了了解八年级一班学生课外作业所用的时间,给全班每个同学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 2、在第1题(2)的抽样调查中,什么是总体?什么是个体?什么样本?什么是样本容量? 3、普查与抽样调查各有哪些有缺点?完成下表。 普查抽样调查优点 缺点 六、当堂测评 1、对于下面的问题.你认为应采用哪种调查方式较为恰当? (1)、了解一批电视机显像管的使用寿命

抽样调查举例教学设计

抽样调查举例教学设计Sample survey teaching design

抽样调查举例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社会在向信息时代迈进,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数据整理的方法。

2.难点 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以及根据数据的分 析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抽样调查举例的学习,了解抽样调查的两种方法,能从 事调查过程,能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 进行交流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用表格、析线图反映数据信息。 2.能力目标 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 统计活动中,能合理地处理数学信息,逐步学会用数据事实说话,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 人合作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 通过对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的抽样调查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接 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敢 于面对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的勇气和信心。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7.1普查与抽样调查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在当今信息时代,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未来公民的一个较为基本的素质要求。从学习数据收集的方式入手,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对于如何抽样调查,在后面将学习到。这一节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调查方式,为今后学习数据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打下基础,以求更好地利用统计知识服务于生活与生产.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已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但数据技能仍不强,尤其对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和用表格整理数据不习惯,所以对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搭设台阶,设计提问来降低学习的难度,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对于给定的一个调查项目,能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了解在抽样调查中,样本的抽取是否具有代表性,影响到通过样本对总体进行估计的准确程度。 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及普查与抽样调查等概念,了解样本与总体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 2.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帮助,广泛呈现自己的观点,扩大思维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合作交流学习,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实际问题的调查目的,确定调查方式。 5教学准备 PPT演示稿、当堂练习题。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事例1

8.2普查与抽样调查(2)教学案

8.2普查与抽样调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随机抽样的概念 难点: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一观点的理由. (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5)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 (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2.结合以上实例,尝试写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3.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

所示: 1020304050607080901001至2次 3至6次 7次及以上 生病次数 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1至2次 问题: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亮: (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析后回答) (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 (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

统计调查教案

统计调查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统计调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感受抽样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过程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进一步认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具体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对数据收集整理。 难点: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上节课我们队全班同学对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了解全市20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二、探究新知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后,教师指出,我们当然可以任然采用上节课所讲的方法进行收集整理,但是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

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教师给出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1.抽样调查的意义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做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在上面的问题中,抽取多少比较合适,应当怎样抽取 结合问题,教师指出抽样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1)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 (2)抽取的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 让学生观察第139页抽样调查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指出最好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来描述。 3.探究教材140页问题3. 三、巩固新知

30.1.1《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学案

30.1.1《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及应用 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含义 3.了解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总体估计的作用 4.掌握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 教学重点: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教学难点: 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你们班级每个学生的家庭各有多少人?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 2.2000年,河南省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 3.今年,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阅读课本90-91页内容并回答 第二个问题稍难一些,因为抽的家庭太多了,不过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知识,我们是可以回答的。 第三个问题最难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量极其大,我国今后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即只是研究约1300万人口,然后对这部分人进行调查。从而得出一个估计的答案。) 2、让学生回答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我们把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一个样本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做这个样本的。 由此可见,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三、达标测评: 1.为了了解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某九年级400名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能

力的提高情况,进行一次测验,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在这个问题中:(1)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多少? 调查方式: 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2.为了了解2000台空调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20台做连续的运转实验,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 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3.为了了解我们学校九年级200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从九年级三班抽取15名男人生和10名女生作调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 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六、课堂小结 1、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那些疑问。 我们把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一个样本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做这个样本的。 由此可见,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七、作业: P92练习 教学反思:

普查和抽样调查

鸿桥中学教研活动说课稿 教而不研则罔 教材结构分析 学习目标设置 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对于给定的一个调查项目,能选择适当的而调查方式。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等概念。 2、了解样本与总体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 3、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学期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表现欲重,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同时他们已具有一定探究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本节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怎样通过调查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思想方法。 “四基三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教学难点: 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 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重难点处理方法 因此,本节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怎样通过调查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思想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通过让学生分析、整理、描述来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学法:采用合作交流讨论等探究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流程及活动设计 1、设疑激情:设置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在导课中出示故事会:买火柴的小男孩与人口普查、灯泡的寿命、收视调查、测量身高体重等问题。 2、引导探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新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3、应用提高: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问题。 4、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 评价设计 1、分值评价: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要求和不同分值的评价,以此激励学生 2、语言激励评价:用具有激励性、导向性的语言对学生某一突出表现进行评价 3、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

10.1统计调查(3)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活动,体会调查的全过程。 (2)、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3)、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怎样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知识重点:通过活动感受统计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统计调查的思想。 知识难点:怎样合理的运用手中的工具进行统计调查。 教具:黑板、电子白板,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体会抽样调查的必要性与过程。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知识来研究下面的问题(展示活动三)。 活动三、调查三十九中学生体重,并比较三个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 1、制定调查方案 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出每个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并用折线图表示平均体重随年级增加的变化趋势 3 、全班同学根据收集数据完成上述问题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和评议。 教师问: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查? (学生会选择抽样调查,同时对比全面调查体现抽样的优势。)从而体会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教师语言:我们班级的兴趣小组根据这个题目做了些前期的抽样调查,下面将调查的成果通过视频展示给大家。然后同学们根据视频评价是否合理。 (让学生注意视频中的细节,关注抽样调查是否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容量是否足够,调查问卷信息是否全面。) 展示课件的4个问题 1、调查完成了吗?依据什么知识判定是否完成? 2、那么,兴趣小组完成了哪些过程?还有哪些要做? 3、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采用了简单随机抽样? 4、根据你的理解,在调查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注意的细节. 教师:同学们根据视频回答问题。 问题1要求学生能说出抽样调查的过程。并找一名学生板书(本课重点)。

普查与抽样调查预习学案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预习学案(1) 班级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3.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重点: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总体、样本、个体间的关系.难点: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提出问题。(静下心来哦,开始明天数学的起航!) 1.红、黄、绿、蓝、黑、白六种颜色的气球,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哪一种颜色的气球最受全班同学的喜爱? 2.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决策.调查是的一种重要方法.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下面就来探讨怎样进行调查? 二.合作交流,探索问题.(是一个人团结协作精神的具体体现......) 1.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你认为做这些调查有什么作用? (1)一批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 (2)某校学生身高的调查; (3)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 (4)“神州十号”飞船零件质量的检查. 善于总结——才有更大进步! 像(2)(4)这样,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 做. 像(1)(3)这样,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 做. 1 / 6 小试一下: 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1)为了了解某班同学的体重,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2)为了了解某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 (3)为了了解一锅汤的味道,小明盛了一小碗汤来品尝味道; (4)为了了解某次考试试卷的质量,对全班所有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 ①我们把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2. ②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 途 ③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版权文档,请勿 用做商业用途 ④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小试一下: 为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对其中10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调查. (1)这是什么调查方式? (2)总体是,个体是, 样本是,样本容量是。 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是对一个人解决问题能力的充分展示......) 1.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1)调查你班每位同学穿鞋的尺码; (2)从一批洗衣机中抽取5台,调查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 2 / 6 (3)调查一个社区所有家庭的年收入; (4)从一批袋装食品中抽取10袋,调查这批食品中含防腐剂的情况. 2.下列调查是用普查好,还是抽样调查好?说说你的理由. (1)全班学生家庭1周内收看“新闻联播”的次数; (2)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 (3)长江中现有鱼的种类; (4)某本书上的印刷错误. 善于总结——才有更大进步!

《抽样调查》教案3

第十章第二课时统计调查(二) 教学目标: 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教学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自学课本137--139页。 二、自学合作探究 如果要对某校20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1.抽样调查的意义 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抽样的注意事项: 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00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在医院去抽取一些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60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60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 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当然还可以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进行调查;或则每隔10个人调查一个,直到调查满确定的样本容量. 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 4.抽样调查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情况如下:

7.1普查与抽样调查(2)教案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初二数学7.1普查与抽样调查(2) 主备:汤明祥审校:姬文林日期:2014年2月15日 教学目标:1.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加深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认识.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3.能运用适当的方式(文字、统计图表等)呈现整理、描述数据的结果. 教学重点:感受用数据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描述、整理、分析,获取信息. 一、自主探究 (1)你打算参加哪个社团?(2)如何了解全班同学们对学生社团的喜爱情况? (3)你准备采用什么调查方式?(4)怎样通过调查获得数据? 2、探究活动: (1)调查一般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进行.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2)调查结果:E C F D A B D A C D A D B A E B C A D C G B B G C D C D C C B D F A E D D C D F B C A B C E C A D F 如何统计调查结果? (3)根据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画出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从上面的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二、自主合作 1.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1)为了了解某班同学的体重,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2)为了了解某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 (3)为了了解一锅汤的味道,小明盛了一小碗汤来品尝味道;

(4)为了了解某次考试试卷的质量,对全班所有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 2.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1)调查你班每位同学穿鞋的尺码; (2)从一批洗衣机中抽取5台,调查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 (3)调查一个社区所有家庭的年收入; (4)从一批袋装食品中抽取10袋,调查这批食品中含防腐剂的情况. 三、自主展示 1.下列调查是用普查好,还是抽样调查好?说说你的理由. (1)全班学生家庭1周内收看“新闻联播”的次数; (2)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 (3)长江中现有鱼的种类; (4)某本书上的印刷错误. 2.你认为普查和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四、自主拓展 1.下列调查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了解我县今年夏季市场冰淇淋的质量,采用普查方式 B.了解我县居民的平均用水量,采用普查方式 C.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飞行,要对重要零部件采用抽查方式检查 D.为了了解我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络随机抽查10%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2.为了解某校初三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总体是指() A.400名学生B.被抽查的50名学生 C.400名学生的体重D.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体重 3.为了了解某市初年级升学考试数学成绩的状况,从参考学生中抽查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体是指1000名学生中的每一名学生 B.总体是指该市参加升学考试的全体学生 C.样本容量是指100名学生 D.样本是指这1000名学生的升学考试数学成绩 五、自主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你对自已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你对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课堂小结:数据分析的过程如何? 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1)用表格整理数据(2)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布置作业:课本P10习题7.1第4题. 教学反思:

2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和抽样调查》习题1 一、选择题 1.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 A.为了了解1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普查 B.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选择普查 C.为了了解生产的50枚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普查 D.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有防腐剂,选择普查 2.实验中学七年级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参考人数共480人,为了解这次数学测验成 绩,下列所抽取的样本中较为合理的是( ) A.抽取前10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B.抽取后10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C.抽取(1)、(2)两班同学的数学成绩 D.抽取各班学号为3号的倍数的同学的数学成绩 3.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50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测量, 这100名学生的身高是( ) A.总体的一个样本B.个体C.总体D.样本容量 4.下列调查中,样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 A.在重点中学调查全市高一学生的数学水平 B.在篮球场上调查青少年对我国篮球事业的关注程度 C.了解班上学生的睡眠时间.调查班上学号为双的学生的睡眠时间 D.了解某人心地是否善良,调查他对子女的态度 二、填空题 5.①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②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某本书的喜爱情况,对所有学号是9的倍数的学生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①采取了______ _______调查方式;②采取了________调查方式. 6.妈妈炖了一锅鸡汤,先用小勺舀了一点尝尝味道,这是利用了_____的思想. 7.为了了解某校1200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体重,在这个问题中个体是_ ________;总体是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样本容量为______.

普查和抽样调查

4.1 普查和抽样调查 选择题 1.(2006?黄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了解黄冈市所有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B.彩票中奖的机会是1%,买100张一定会中奖 C.在同一年出生的367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D.12只型号相同的杯子,其中一等品7只,二等品3只,三等品2只,则从中任取一只,取到二等品杯子的概率为 2.(2005?吉林)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A.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B.调查某城市某天的空气质量 C.调查你所在班级全体学生的身高 D.调查全省初中生每人每周的零花钱数 3.环保局为了了解商店使用环保购物袋的情况,采取了以上几种调查方案,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在网上进行在线抽样调查B.随机选取一些商店进行抽样 调查 C.调查所有的商店使用购物袋 的情况D.对商店的消费者进行调查 4.(2008?福州质检)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A.为了了解电视机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的方式 B.为了了解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C.为了了解全国中学生的视力状况,采用普查的方式 D.对载人航天器“神舟六号”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5.滨州市教育局为了了解实行课改后七年级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应采用的最佳调查方式是() A.对所有学校进行全面调查B.抽取农村和城区部分学校进 行调查 C.只对一所学校进行调查D.只对城区学校进行调查 6.下列调查中,适合做全面调查的是()A.2008北京“奥运会”的收视率 B.某品牌的大豆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C.今晚“星源社区”有几名值勤人员在值勤 D.国产“红旗轿车”每百公里的耗油量 7.下列调查中,适合抽样调查的有()个.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统计调查》的第二课时抽样调查。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的数据,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根据数据思考和处理问题,通过数据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统计的基本思想,而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归纳法在统计中的一种应用,抽样调查则蕴含了这种思想。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数据的收集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数据收集的另一种方式——抽样调查。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初步具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思维也较活跃,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但演绎归纳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欠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了解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3)、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做出简单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数据收集过程,发展学生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探究精神。 (2)、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难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了“探究式” 、“情景教学” 、“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教学方式。在概念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生活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数据代表的特征,自主完成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抽样调查的概念,给予评价,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师生共同探究,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经历对具体案例的探究了解抽样调查,体会进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氛围。注重过程、注重体验。 六、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 (1)什么是全面调查? (2)全面调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什么?【设计说明:故而知新,为本课的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