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成语

易经中的成语
易经中的成语

《易经》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她对中国的哲学、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目前我们使用成语很多来源于《易经》。

常用的成语有:

自强不息(《周易·彖传、乾》)

九五之尊(《周易·乾卦》)

群龙无首(《周易·乾用九》)

虎视眈眈(《周易·颐·六四》)

云行雨施(《周易·乾、文言》)

反目成仇(《周易·小畜》)

谦谦君子(《周易·象传·谦》)

日月合璧(《周易参同契》)

立竿见影(《周易参同契》)

正大光明(《周易·离卦》)

物极必反(《否·泰卦义》)

殊途同归(《周易·系辞下》)

否极泰来(《周易·否、泰卦》)

三阳开泰(《周易·泰卦》)

革故鼎新(《周易·杂卦传》)

防微杜渐(《周易·坤卦》) 天地玄黄(《周易·坤卦》) 结绳而治(《周易·系辞传》) 乐天知命(《周易·系辞上》) 洗心革面(《周易·系辞上》) 风雷激荡(《周易·益卦》) 止所当止(《周易·艮卦》) 乱极必治(《周易·蛊卦》) 不速之客(《周易·需卦》) 井冽寒泉(《周易·井卦》)

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成语:

原始返终(《周易·系辞上》) 穷神知化(《周易·系辞下》) 王用三驱(《周易·比卦》) 女先正内(《周易·家人》) 三品之功(《周易·巽卦》) 见几而作(《周易·系辞传》)

井泥不食(《周易·井卦》) 以上临下(《周易·临卦》) 不戒不虞(《周易·萃卦》) 鸟焚其巢(《周易·旅卦》) 出入无疾(《周易·复卦》) 设险守国(《周易·坎卦》) 至日闭关(《周易·复卦》) 劳民劝相(《周易·井卦》) 我仇有疾(《周易·鼎卦》) 治历明时(《周易·革卦》) 居易候命(《周易·困卦》) 类族辨物(《周易·同人》) 幽独之贤(《周易·履卦》) 商兑未宁(《周易·兑卦》) 枯杨生华(《周易·大过》) 原始要终(《周易·系辞传》) 无妄之灾(《周易·系辞下》) 介疾有喜(《周易·兑卦》)

飞鸟遗音(《周易·小过》) 三五归一(《周易参同契》) 太和中和(《周易·乾卦》) 节以制度(《周易·节卦》) 用晦而明(《周易·明夷卦》) 龙马出河(《周易·系辞传》) 申命行事(《周易·巽卦》) 翰音了天(《周易·中孚》) 正位凝命(《周易·鼎卦》) 观国之光(《周易·观卦》) 守中保大(《周易·丰卦》) 有戎勿恤(《周易·央卦》) 舍尔灵龟(《周易·颐卦》) 朋友讲习(《周易·兑卦》) 丧羊于易(《周易·大壮卦》) 威明相济(《周易·噬嗑》) 思患预防(《周易·既济》) 载鬼一车(《周易·睽卦》)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成语的本意和象征意义:

否极泰来: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来;但物亦不会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周易·否》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倾否,有否极泰来,转变于顷刻之际。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倾覆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因先必有危亡之惧,通过人的努力而转化,及终得“倾否”之喜。

乱极必治: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这就是说,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又,本卦卦性,上刚下柔。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蛊。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因败坏而出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才能涉险济难,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

弟子舆尸:“弟子舆尸”,语出《周易·师卦》九五爻辞。九五爻辞说:“长子帅师,弟子舆尸。”长子指九二之丈人,使帅师以征;弟子指三四之小人,用以监军,此必然取舆尸之败。因本卦六五君主过于阴柔,不知任将在审慎与专一,若任长子而使弟子参与其权,任君子而

使小人参与其权,出师名义虽正,必有覆败之辱,故曰“弟子舆尸,使不当也。”舆,在此指战车;尸,指战死之人。舆尸,指用战车载尸而归,形容大败之状。

何天之衢:“何天之衢”,语出《周易·大畜》上九爻辞说:“何天之衢,亨。”何音荷,有担负、肩姚之义;衡,指四通八达之道,天衢喻朝政大事。因上九大畜大道已成,往日乾阳不可上进。现在可以上进了,往日贤才不得用,现在贤路大开,可以得用了。君子才德充实,又得大有作为之时,故象辞曰“何天之衡,道大行也。”

舍尔灵龟:“舍尔灵龟”,语出《周易·颐卦》初九爻辞。本卦上艮下震,上下皆为阳爻,中为阴爻,大象为离,有灵龟之象。阳刚之爻,本以能养人为贵,但其位卑,无养人之功,有待正应之四以养之,故日“舍尔灵龟”。

官衙南向:“官衙南向”,从历史上的帝王宫室,到府县衙门,都一律南向。如北京的天安门和各省、市、县的衙门,都是南向的,所以有“小小衙门向南开”之俚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起源于盖天派的古天文,南向以立圭表测日影,或南向立竿见影以测晷景。南向有方向为正,目标光明和纪念南向测日影所取得的伟大发现,因为前人在古天文的观测中,发现了一整套认识、分析、处理事物的规律和方法,由此可见官衙南向的意义了。

治历明时:“治历明时”,语出《周易·革卦》。如说:“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泽中有之”,指水火不能相容,即自然界相互革命之象。“治历明时”,指治世的大从君子,取象于历法,因时而革。如昼夜不同为一日之革,晦朔不同为一月之革,分至不同为一季之革,四时不同为一年之革等。但古代帝王,改朝换代,必须改历,这亦取“治历明时”之义。《周易玩辞》说:“凡改世者必治历,改岁者亦必治历,治一世之历者,可以明三正、五运之相革,治一岁之历者,可以明十二岁、六十甲子之相革。”

朋友讲习:“朋友讲习”,语出《周易·兑卦》卦辞。卦辞说:“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丽有连的意思,兑为泽,上下皆兑,有两泽相连,互相滋益之象。结合人事,朋友互相讲所不明之理,习所不熟之理,也可双方互相滋益,故日“君子以朋友讲习”。来知德说:“两泽相丽,交相浸润,互有滋益,水就湿,各以类而相从,朋友之道,不出乎此。……朋友之间,从容论说,以讲之于先,我又切实体验,以习之于后,则心与理相涵,而所知者益精,身与事相安,而所能者益固。”

两派六宗: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一为太卜遗法,二为京房、焦赣论机祥,三为陈抟、邵雍穷造化,四为五弼黜象数,五为胡瑷、程颐阐儒理(实际应为程、朱),六为李光地、杨万里参史实。《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说:“《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机样,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为胡瑷、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为李光地、杨万里,又参证史实,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

物极必反:“物极必反”,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现举剥卦之象说明之。剥卦上艮下坤,五阴爻自下渐长,消剥在上之一阳,阴盛阳孤,势将尽剥,这就是“物极必反”之象。凡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都会走向它的反面,如病情发展到了极限,就会阳证似阴,阴证似阳,出现假寒真热,假热真寒的症状;舆论造过了头,就会言过其实,文过饰非;遇事过于残暴,逼人太甚,就会引起反抗,这些都是物极必反的例证。

易更三圣:奠定易学基础,推动易学发展的“三圣”,就是指伏羲画卦,文王作卦辞、文言,孔子作彖、象、辞及易传。后来又有易为“四圣”之书,则加上周公作爻辞。

周流六虚:“周流六虚”,语出《周易·系辞下传·七章》。六虚,指卦六位,六位无固定之物,如虚的空套子;周流,指阴阳刚柔,往来变化于爻位之中。《易例》说:“天地设位,易行乎其中矣。天地,有乾坤之象也;设立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指日月),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系于金木尼:“系于金木尼”,语出《周易·[女后]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系于金木尼,贞吉。”其象辞又说:“系于金木尼,柔道迁也。”[女后]者,遇也,[女后]卦初六,一阴始生,当遇之时,阴不当遇乎阳,宜静自守则吉,故有“系于金木尼(音痴),贞吉”之象。木尼在车下,可以制止车轮不动,金木尼指基坚固,本卦上乾下巽,乾为金,所以有此象。

丧牛于易:“丧牛于易”,语出《周易·旅卦》上九爻辞。上九爻辞说:“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因本卦上九当羁旅穷极之时,在上而过于高亢,故无守卫之人,而丧牛于田边之地,造成了欲行无资的境地,祸生于所忽而不自觉,故日“终莫之闻也。”

承筐圭羊:“承筐圭羊”,语出《周易·归妹》上六爻辞。上六爻辞说:“女承筐无实,士圭羊无血,无攸利。”本卦上震下兑,兑为女,震为士。古者新婚夫妇祭祀,女妇提竹筐以采苹蘩之类,男子宰羊而盛于鼎俎,若筐中空空无物,屠羊无血,空筐死羊,意味着夫妇之礼不成,故日“无攸利”。

承乘比应:“承乘比应”,讲爻与爻之间的关系。承,在六爻顺序中,凡阴爻对上一爻的阳爻关系,称为承。如井卦,初六爻承九二爻,六四爻承九五爻等。乘,当阳爻在上时,阴爻对阳爻称为乘。如泰卦,六四乘九三等。比,指阴爻与阳爻的相邻关系。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四与五,五与上,都呈比的关系。如观卦,六四比九五等。应,指六爻中,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之间的呼应关系。如否卦,初六应九四,六二应九五,六三应上九等。

革面洗心:“革面洗心”,见《周易·革卦》上六爻辞。上六爻辞说:“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小人,在此指百姓;革面,言百姓旧日屈从于暴政,面从而心不从,今则革除其表面之假意屈人,而真正心悦诚服,拥护新政,故日“革面洗心”,也就是顺以从君意。

革故鼎新:“革故鼎新”,语出《周易·杂卦传》。杂卦传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鼎卦上离下巽,巽为木,离为火,木上燃火,有烹饪之象。《释文》说:“烹,煮也;饪,熟也。”即以火烧鼎,变生物为熟物,这就有“革故鼎新”之义。后来引伸到社会上,以革除旧政,建立新政,拆去旧房,建成新房之象,称为革故鼎新。

参伍错综:“参伍错综”之义,参,指用参天之法,即取奇数一、三、五;参伍,即取一、五之数而三之,以为十五之数。错,指洛书之图皆三三纵横,可以罗络而数,其数皆十五,这就是错;综,会三个五以为十五,而又三其十五以为四十五,这就是综。《易原》说:“若其错综所及,功用不胜其广矣。……推一五而三之以为十五,十五已见,又从而三之,则夫始而象变五矣,已而为参两之九六也,已又为七八之六子也,则八纯卦已成,而六十四卦者悉有其象矣。

参天两地:古人以五行数为基数,按奇阳偶阴的原则,所以“参天”则用天数之一、三、五而成其为九,“两地”则用地数的二、四而成其为六。推之则不仅乾阳用九,坤阴用六,举凡阳爻皆用九,阴爻皆用六,故日“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以应周天三百六十度。《易原》说:“参天云者,并天之一、三、五而成其为九也,阳主进九者,在天地后五数中,阳进而极也,故圣从画奇以象乎天,而名其爻为九,命其卦为乾也。两地云者,

并地之二、四而成其为六也,阴主减六者,在天地后五数中,阴退而极者也,故圣人画耦以象乎地,而名其爻为六,命其卦为坤也,此其倚数以成九六之初也,……则卦数在易,无有不生乎天地五初之数者也”。

制器尚象:“制器尚象”,也就是观象制器,这应该说就是中国古代对科技发明所用的辞语,但学者在探讨时有不同意见,这里引顾颉刚和胡适的一场辩论:顾颉刚认为:《系辞传》把制器都归于圣人看了卦象而制作的,这不合逻辑。这等于把一切文明都归于易卦,而易卦又归于圣人所画,圣人由卦形而悟出新器具,这是莫须有的事。造船一定是看了木头浮在水面而想起的,不是看了涣卦的结果。胡适认为:观象制器是一种文化起源的学说。所谓观象,只是象而已,并不专指卦象。卦象只是物象的符号,见物而起意象,触类而长之。若不依据历史上器物发明的程序,乃责数千年前的人见了火上水下的卦象何以不发明汽船,这是违背历史发展程序的。瓦特见水壶盖冲动,乃想到蒸气之力,这就是观象制器,牛顿见苹果落地,乃想到万有引力,这也是观象制器,同样是有象而后制器。

类族辨物:“类族辨物”,语出《周易·同人》卦辞。卦辞说:“象日: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类族,言天生万物,各类殊分,此法乾天之无私,于殊分之族中,而类聚其所同,这就是“异中求同”的方法。辨物,言火之所及,凡物必照,此法离火之普照,而辨析其义,这就是“同中求异”的方法。来知德说:“类族者,于其族而类之;辨物者,于其物而辨之。如是刚同轨同轮,道德可一,风俗可同,亦如天与火不同而同矣。”

何天之衢:“何天之衢”,语出《周易·大畜》上九爻辞。上九爻辞说:"何天之衢,享"。何音荷,有担负、肩挑之义;衢,指四通八达之道,天衢喻朝政大事。因上九大畜大道已成,往日乾阳不可上进,现在可以上进了,往日贤才不得用,现在贤路大开,可以得用了。君子才德充实,又得大有作为之时,故象辞日"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帝乙归妹:“帝乙归妹”,语出《周易·归妹》六五爻辞。因本卦六五柔中居尊,有德而贵,上应九二,故以帝乙归妹为喻。帝乙,指始制帝女下嫁之礼的人;归,出嫁;妹:帝女,即以帝王之礼出嫁帝女,这是既地位尊贵,而又很有德行之象。

羝羊触藩:“羝羊触藩”,语出《周易·大壮》九三爻辞。九三爻辞说:“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本卦上震下乾,中爻为兑有羊象,震为木有藩象,藩指藩篱,罔言冒昧而进,羸为瘦为病。九三当乾体之终,交震动之际,有阳刚冒进之象。但小人

用壮,多以血气之强,轻率妄进以取困,如羊之以角触其藩篱,角反出其藩篱外,易去而难反,不能用其力,是角之壮者,反为藩篱所困,故得贞厉。此恃壮反得厉,乃戒君子勿学小人用壮,而当以义理为勇,不能冒进以取困,着就是羝羊触藩之义。

涣奔其杌:“涣奔其杌”,语出《周易·涣卦》九二爻卦。九二爻卦说:“涣奔其杌,悔亡。”本卦上巽下兑,中爻坎互震,为足为动,有奔象;中爻震木,应爻巽木,有杌(音侮)象。杌,木凳。比喻天下人心涣散之时,二居坎陷之中,本有险难不足以济涣,但能脱险出奔,以应九五中正之君,则悔可亡而愿可遂,不仅有脱险就杌之安,而且可遂其济涣之志愿。

乾坤交媾:“乾坤交媾”,见泰卦。泰卦上坤下乾,坤为地,乾为天,只有地气上升,天气下降,才能乾坤交媾,交媾则上下气机通泰,故万物化生,这就是泰之象。地天泰则上下通,国运泰则民安乐,这都取乾坤交媾之象。

威名相济:“威名相济”义出《周易.噬嗑》卦。本卦上离下震,其卦上下两阳而中虚象口,只九四一阳间于其中,乃象腮中有物,所以必咬而后合。引申到人事上,天下事有强梗谗邪参于其中,则须纯之以法乃能除之,所以全卦以治狱之事为喻,治狱则提出“威名相济”一词。上离为电,下震为雷,用刑狱治化,若明不如电则不能察秋毫,动不如雷之威则不能当机立断,电耀雷震,一切是非曲直,无不使之光明昭著,这就是威名相济之义。

幽独之贤:“幽独之贤”,语出《周易履卦》九二爻辞。九二爻辞说:“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因本爻以刚居柔而处中,有坦途之象。九二在下,与九五不相应,有幽独之象,而幽独之贤,多惊世骇俗,索引行怪。此种幽独之贤,必坦率恬静,不受外界干扰,才能得到好结果,故曰惟贞乃吉。

弧矢之利:《周易.睽卦》上九说:“睽弧,……先张之弧,后说之弧。”睽卦上离下兑,有火炎上而水润下,二体相违,睽为弓矢,弧指弓。“弧矢之利”,取弧矢相反相成,以武力推翻暴政,巩固新政,救民于水火之中,这就是的弧矢之利意思。

诲淫诲盗:“诲淫诲盗”,语出〈周易.系辞传〉释“解卦六三爻辞”。爻辞说:“负且乘,致寇至。”有人问孔子说,研究易经的人,能知道强盗会来袭击吗?孔子即举本卦辞为例,说明其理。孔子指出:“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漫下暴,盗思伐之矣。漫藏海盗,治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

之招也。”“诲淫诲盗”,是说如有珍贵之物而漫不经心,保存于不妥当的地方,这等于教人家老盗窃;妆饰妖艳,态度轻浮,这等于教人家来玷辱。前者将了诲盗,后者讲了诲淫,诲,有教诲、招惹之意。这都说明“负且乘”是一个不正常的行为,必然导致“致寇至”的结果。

结绳而治:“结绳而治”,语出〈周易.系辞传〉。如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央”。结绳,以结绳两头,其结的形式大小相同,然后从中割断,长短相等,各持其一,以为他日对验的证据。在上者,亦本此结绳为信之俗,以判断其欺伪和真理来治理之,故取央卦,央,有以刚决柔,以君子决小人之象。

洗心退藏:“洗心退藏”,语出《周易.辞传》。洗心,就是清心之意,心中无一毫私意;退藏,即不仅无一毫私意,亦不产生任何欲念。来知德说:“洗心者,心之本然,圣人之心无一毫私欲,如江汉以濯之矣。……退藏于密者,此心未发也。”

比类取象:“比类取象”,是易学五行学说的一个重大研究方法。即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无形的项目之中,借以阐述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病理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对这种事物属性的归纳方法,称为比类取象。

取坎填离:坎离两卦,是由乾坤两卦中间一爻呼唤位置而变成的。炼丹家认为。人成胎儿后,即由先天八卦的乾坤相对变为后天八卦的坎离相对,则形成火上水下的未济局面,但如果通过练功,则可返还本原的先天八卦图形,使水上火下,坎离既济,达到心肾之气相交的局面,就可以延年益寿。

南杭北尚:“南杭北尚”,即指南方的杭辛斋,北方的尚秉和,这是近代两位杰出的易学家。他们都有专著和自己独特学术观点和创造性的见解,所以获此美称。

枯杨生秭:“枯杨生秭”,语出《周易·大过》九二爻辞。大过,下巽上兑,巽为木,兑为泽,有巽木为杨生于泽下之象。但木过老,故曰枯杨;秭,指根之荣茂于下者,以喻下卦巽错震,为长男,有老夫之象,应爻兑,为少女,有女妻之象。由此可见,本爻“枯杨生秭”

是指古老的杨树又从根上发出了嫩芽,老头子又娶了一个小媳妇,这是老阳合少阴,可以遂其生育之功能;但阳盛而老,阴弱而小,双方虽然匹配,却很不协调,故一方面说“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一方面又说“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枯杨生华:“枯杨生华”,语出《周易·大过》九五爻辞。因本卦兑错艮,为少男,有士夫象,指未婚少男;应爻巽,指上六,为长女,有老妇之象,指已嫁而老者。杨指杨树,华同花,有花生于枯杨之上,不会结子,无益于杨树。如小伙子与老太婆结婚,这是少阳合老阴,这种匹配虽然象枯树开花,但也只能新鲜一时,长久不了,只是勉强凑合而已。假设一个机构,不是选贤任能,而是冗员充斥,勉强凑合,必然不能把事办好,故曰“老妇得其士夫,……亦可丑也。”

载鬼一车:“载鬼一车”,语出《周易·睽卦》上九爻辞。睽卦上离下兑。离错坎。坎为隐伏,为舆,隐伏为鬼,舆为车,故有载鬼一车之象。睽卦火炎上而泽润下,二体相违,人鬼殊途,亦是睽的意思,故以载鬼一车相喻。

陷必有丽:“陷必有丽”,语出《周易·序卦传》。《序卦传》说:“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坎水中实而暗,离火中虚而明,有暗必有明,有夜必有昼,陷于险难,必有所附丽,度过艰难,便是光明,由此可见,陷必有丽就是祸福相依的道理。

晋角之躁:“晋角之躁”,语出《周易·晋卦》上九爻辞。上九爻辞说:“晋角其,维用伐邑,利吉无咎,贞吝。”角,刚而居上;伐,此作治理;邑,私有领地。上九刚劲之极,前无所进,若刚以上进,必有悔吝之事,所以虽有光被天下之才,亦不敢躁动,只好去智力自己私邑了。来知德说:“前无所进,不能成康侯光明之业,反系恋其私以伐邑,虽邑所当伐,其事固贞,亦可羞矣。

原始要终:语出《周易·系辞传》。如说:“原始要终,以为质也。”画卦之法,必始于初爻,终于上爻,然后成一卦之体,质,即指卦体。来知德说:“初者,卦之始,原其始,则二三在其中矣;上者,卦之终,要其终,则四五在其中矣。卦必原始要终以为体,故文王之辞,亦必原始要终以为辞,如屯曰元亨利贞,蒙曰童蒙求我,皆合其始终二体言之也。”后来则发展成为研究事物的始终学说。

谋事在人:虽然古语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关键还是在人。易学论天(包括天地),主要是讲自然界的规律,易学论人,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与其事物不一样,他有复杂的思维能力,他有智慧,所以只有人才能与天、地配成三才。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效法自然规律,所谓要“推天道以明人事”。如谦卦有“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这是教人效法天道,加强道德修养,

树立好的品性。旅卦说:“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这是教人效法,谨严礼仪法度,正大光明,治理好国家。由于天人之间有共通规律,所以人道可以效法天道,如人的道德行为,生活习俗,以至于社会制度,治国方法,用兵原则等等,都可以效法天道,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但八卦在效法天道的同时,大量论述的是人谋之事,讲人的地位和作用,讲人的成就,讲人的努力,即所谓谋事在人。人的努力表现在几方面:第一,乾卦强带哦“自强不息”。第二,系辞还强调“穷神知化”。第三,系辞还指出“裁成相辅”。即言要有所作为,遵循自然规律,从而与天地协调;又要在遵循固有的基础上,加以辅助、节制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要求。当然,卦辞、爻辞只体现了他们对事物判断的可能性,每一卦辞和爻辞都不把问题表示得绝对,都是大概如此。必须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即要触类引申,举一反三,善于联想,善于归纳出原因,以便于去改变环境,趋吉避凶,这就是谋事在人。

谦谦君子:“谦谦君子”,语出《周易·谦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初六,以柔处下,有谦而又谦之象;君子如能效法此德,则称“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就是老子“卑弱以自持”的意思,平时自养谦德,居柔而处下,则愈无人能超越他,若当危难之时,若非深自屈折,,则不足以济险难。由此可见,自觉修养谦虚之德的重大意义。

随时变通:“随时变通”,语出《周易·随卦》卦辞。卦辞说:“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顺时以动,人必随之,动皆走正道,故上下悦从,这说明大亨通,也会发生错误,要“大亨通无咎”,则必准之于理,随时变通。理在于上之随下,则随其下;理在于下之随上,则随其上;理在于泰,则随其时之泰;理在于否,则随其时之否,总之,要随其时之所宜而变通。

童牛之牯:“童牛之牯”,语出《周易·大畜》六四爻辞。六四变离有牛象,艮为少有童象,于小牛角上系以横木有牯象,因中爻变震有手持施于角之象。于小牛角上系一横木,使无法以角顶人,逐渐改变其习性。借喻当禁止为恶于未行之先,防患未然,安分自养,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故爻辞赞其结果有元吉之象。

惩忿窒欲:“惩忿窒欲”,语出《周易·损卦》。本卦上艮下兑,艮为山,兑为泽,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此言君子观山之象以惩忿,因愤怒之发,气涌如山,易发难只,惩怒必如摧山,惩于今而杜绝于后;观泽之象以窒欲,欲之起甚微,不易觉察,如泽之使人

沉溺,思想顾虑很多,故防欲当防止陷于沼泽之中,必遏止堵塞,使不再产生此种念头,这就是惩忿窒欲的意义。

颐以养正:“颐以养正”,语出《周易·杂卦传》。养之道,以养人畜贤为正,就颐卦六爻言之,下震动,多言求人之养,求人之养者多不正,故多凶;上艮止,多言养人,养人者多得正,故多吉。吴慎说:“养之为道,以养人为公,养己为私。自养之道,以养德为大,养体为小。”这些都讲的是颐以养正之理。

感而遂通:“感而遂通”,语出《周易·咸卦》。咸,就是感的意思,何以能“感而遂通”呢?因本卦上兑下艮,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因男女相感,莫若少者,所以感而遂通。咸有感义,何以不曰感而曰咸,古人认为,咸字去掉感下面的心,以有心之感多出自私意,只有无心之感,才感之至公,才能感而遂通。

雉飞矢亡:“雉飞矢亡”,语出《周易·旅卦》六五爻辞。六五爻辞说:“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因六五阴柔,当旅之时,故有射雉而“雉飞矢亡”之象。如果能依赖上下二刚爻,则文明得中,就可始凶而终得誉命之吉。本卦上离下坎,离为雉,错坎为矢,变乾为一,故有雉飞矢亡之断。

遁世无闷:“遁世无闷”,语出《周易·遁卦》。遁有退避而去的意思,从人事上说,就是急流勇退,以避祸之义。因本卦上乾下艮,有二阴从下增长,阳当退避之象,若人们在此特定的环境下,则当审时度势,毅然隐退,如此则身虽隐退,而功与名反得以保存,所谓身虽遁而道亨,故心情舒畅而无遗憾。若眷恋禄位,苟且留连,必然遭祸,故曰遁世无闷。

箕子明夷:“箕子明夷”,语出《周易·明夷》六五爻辞。本卦坤上离下,坤为地,离为日,日在地下,光明当然受到损伤,夷,伤也,明夷,就是光明受到损伤的意思。箕子明夷箕子接近至昏之君殷纣,无法逃避,只好把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藏起来,佯狂以自晦其明,这样才免去了杀身之祸。殷纣覆灭后,武王访箕子,箕子才再度显其才智,授以《洪范·九畴》,这好象晚上太阳被地球遮掩,把光明藏起来,以保证天在东方得以再显光明之象一样,故曰箕子明夷。

隔八相生:“隔八相生”,是古人从律数大小次序中发现的最谐和音的方法。律数大小次序的排列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

钟。将黄钟从十二宫子位起排成圆图,则谐和音的位置都在第八位上。如黄钟的谐和音为林钟,从黄钟、大吕的次序数,则恰在第八位。依次,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声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仲吕又生黄钟,皆相隔八位。

篾首酱翁:“篾首酱翁”,乃宋儒程子之逸闻。《易图明辩》说:“程颐之父向,尝守广汉,颐与兄灏皆随侍游成都,见治篾桶者,挟册就视之,则易也。欲拟议致诘,而篾者先曰,若尝学此乎,因指未济男之穷以发问,二程逊而问之,则曰:三阳皆失位,兄弟焕然有所省,翌日再过之则去矣。其后袁滋入洛问易于颐,颐曰:易学在蜀耳,盍往求之。滋入蜀访问,久无所遇,已而见卖酱薛翁于眉、邛间,与语,大有所得。……篾首酱翁,皆蜀之隐君子也。”这段记载,已清楚说明篾首酱翁的由来,学者可不解自明了。

辨物居方:“辨物居方”,语出《周易·未济》卦辞。卦辞说:“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本卦离上坎下,水火不能相交,则未能发挥济物之功,君子观此象以慎辨物居方。辨物必如火之明,居方必如水之聚,辨物使物以群分,因水火各异,故于异中求同;居方使方以类聚,因水火各居相对之位,故又当同中求异,如此则物以群分,分定不乱,虽未济而成既济矣。

翰音于天:“翰音于天”,语出《周易·中孚》上九爻辞。上九爻辞说:“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鸡鸣振动翅膀,引颈高唱,称为翰音。本卦上巽下兑,巽为鸡,兑为口,定时而鸣。上九居天位,故言鸡鸣之声登于天。这是说,鸡非能登天之禽,翰音怎能闻于天,这是弄虚作假,用鸡叫充当鹤鸣,以欺世盗名,故曰何可长也。

鼯鼠之贪:“鼯鼠之贪”,语出《周易·晋卦》九四爻辞。九四爻辞说:“晋如鼯鼠,贞厉,……位不当也。”本卦上离下坤,互二三为艮,有鼠象;阳爻为大,鼯鼠即大鼠,鼠性昼伏夜出,不敢见人。而鼯鼠虽大,但贪食而畏人,极无技能和道德。结合人事,九四以刚居阴,不中不正,但近居君侧,窃居高位,贪食俸禄,而又疾贤妒能,搞阴谋诡计,又惧怕人知,虽正亦危,何况九四不中不正,故曰鼯鼠贞厉,位不当也。

旆昧沛沫:“旆昧沛沫”,皆古天文用语。旆,旌燔之属,虽大而不全暗,指北斗在昏时之后;昧,指平旦之前,皆微明可见。沛,大暗而不见星斗;沫,指斗勺后星,皆暗而不见。

《周易玩辞》说:“旆者旌燔之属,虽大而不全暗,斗在昏时之后。昧,居平旦之前。自旆昧言之,皆有小明。……大暗谓之沛,斗勺后星谓之沫。则其昏甚于斗。”

重门击柝:“重门击柝”,语出《周易·系辞传》。《系辞传》说:“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因本卦上震下坤,中爻为艮,艮为门阙,取多重门之义;震为雷,如有声之木,言重门关闭又击木梆,以此防备盗贼侵袭,这就是“重门击柝”有“备豫”之义,如此可防患于未然。

彘猪之牙:“彘猪之牙”,语出《周易·畜》六五爻辞。本卦上艮下乾,离错坎有豕,中爻震为足,指好奔走的小猪仔。五变巽为绳,有系之之象;牙,即指系豕之木桩。此言好奔走的小猪仔,用绳把它栓在木桩上,使之驯服。此六五柔中居尊,所畜者大,彘猪之喻,言能使天下强梗者,皆自屈服为所用,此大吉之象。

那些出自《周易》的成语

那些出自《周易》的成语 那些出自《周易》的成语周易文摘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质规律的同时,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策略。这些策略内容涉及、生存发展等方面,大多以成语的形式流传于后世。 人际交往 《周易》作为一部指导人生实践的生活指南,人际交往自然是它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周易》中涉及人际交往策略的成语主要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金兰之友”、“惩忿窒欲”、“厚德载物”、“信及豚鱼”、“卑以自牧”等。 《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源于《周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一语的“惩忿窒欲”,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它强调的是克己、忍让对于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提倡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一语而来的“信及豚鱼”,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讲信用,形容非常讲信用。语出《周易·谦》中有“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之语的“卑以自牧”,要求人们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方面,《周易》所提倡的是团结、忍让、宽容、诚信和谦虚的精神。 生存发展 人类究竟应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也是《周易》必须回答的问题。《周易》涉及生存发展策略的成语特别多,主要有“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刚柔相济”、“能屈能伸”、“尺蠖之屈”、“龙蛇之蛰”、“藏器待时”、“待时而动”、“见机而作”、“安不忘危”、“防患未然”等。“自强不息”和“持之以恒”这两条成语分别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之语,这两条成语强调的是进取精神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刚柔相济”源于《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语,意思是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协调、平衡,努力做到不偏执、不过激,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周易·系辞下》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之语,“能屈能伸”、“尺蠖之屈”和“龙蛇之蛰”这三条成语均源于此。“能屈能伸”比喻不得志时能忍耐,得志时能施展抱负;“尺蠖之屈”比喻以退求进的策略;“龙蛇之蛰”比喻引退。“藏器待时”和“待时而动”这两条成语均源于《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之语。“藏器待时”是比喻不急于表现才干能力,等待施展的机会;“待时而动”是说等待有利的时机,然后行动。“见机而作”源于《周易·系辞下》“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一语,意思是看到适当的时机就立刻行动。“安不忘危”源于《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一语,意思是平安时不要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防患未然”是由《周易·既济》中“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一语变化而来,它所强调的是在祸患还没有发生时就采取防备措施。 《周易》中的上述成语,构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生存发展策略:“自强不息”和“持

《周易》中的成语

《周易》中的成语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质规律的同时,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策略。这些策略内容涉及、生存发展等方面,大多以成语的形式流传于后世。 人际交往 《周易》作为一部指导人生实践的生活指南,人际交往自然是它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周易》中涉及人际交往策略的成语主要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金兰之友”、“惩忿窒欲”、“厚德载物”、“信及豚鱼”、“卑以自牧”等。 《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源于《周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一语的“惩忿窒欲”,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它强调的是克己、忍让对于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提倡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

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一语而来的“信及豚鱼”,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讲信用,形容非常讲信用。语出《周易·谦》中有“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之语的“卑以自牧”,要求人们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方面,《周易》所提倡的是团结、忍让、宽容、诚信和谦虚的精神。 生存发展 人类究竟应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也是《周易》必须回答的问题。《周易》涉及生存发展策略的成语特别多,主要有“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刚柔相济”、“能屈能伸”、“尺蠖之屈”、“龙蛇之蛰”、“藏器待时”、“待时而动”、“见机而作”、“安不忘危”、“防患未然”等。“自强不息”和“持之以恒”这两条成语分别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之语,这两条成语强调的是进取精神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刚柔相济”源于《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语,意思是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协调、平衡,努力做到不偏执、不过激,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周易·系辞下》有“往者,屈也;来

出自易经的成语

出自易经的成语 1否极泰来2乱极必治3 防微杜渐4弟子舆尸5 物极必反6易更三圣7周流六虚8何天之衢9参伍错综10革面洗心11承乘比应12 类族辨物13朋友讲习14涤诮鹉灸15 两派六宗16 承筐圭羊17治历明时18舍尔灵龟19制器尚象20参天两地21丧牛于易22官衙南向23系于金木24颐以养正 乾坤交媾涣奔其杌羝羊触藩帝乙归妹革故鼎新 结绳而治诲淫诲盗弧矢之利幽独之贤威名相济 枯杨生秭南杭北尚取坎填离比类取象洗心退藏 原始要终晋角之躁陷必有丽载鬼一车枯杨生华 谋事在人谦谦君子随时变通童牛之牯惩忿窒欲 感而遂通雉飞矢亡遁世无闷箕子明夷隔八相生 1.否极泰来: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来;但物亦不会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周易.否)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倾否,有否极泰来,转变于顷刻之际。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倾覆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因先必有危亡之惧,通过人的努力而转化,及终得“倾否”之喜。 2.乱极必治: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卦》。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这就是说,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 本卦卦性,上刚下柔。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蛊。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因败坏而出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才能涉险济难,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3.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

庄子中成语故事(全)

庄子中的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原文----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 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可惜的是,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国民党被打败,逃到台湾。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实际上,公平地说,庄子的观点有点脱离实际。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英雄也好,平民也罢,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去看待他们,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四大发明,肯定觉得技术落后而不是先进,可在当时的科学环境下,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重要看这些英雄们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代的人民大众是否做出了大的贡献。 ------------------------------------------------------------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 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

易经中的成语

《周易》中的成语 《周易》名列五经之首,可以这样说,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源,中华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辞语,我们生活中许多成语也来自于《周易》: 1、否极泰来: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来;但物亦不会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周易.否》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倾否,有否极泰来,转变于顷刻之际。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倾覆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因先必有危亡之惧,通过人的努力而转化,及终得“倾否”之喜。 2、乱极必治: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这就是说,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又,本卦卦性,上刚下柔。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

蛊。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因败坏而出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才能涉险济难,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3、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 4、自强不息(周易.彖传、乾) 5、原始返终(周易.系辞上) 6、群龙无首(周易.乾用九) 7、虎视眈眈(周易.颐.六四) 8、云行雨施(周易.乾、文言)

周易

周易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它是“五经”之一,以占卜为形式,涉及哲学思想,认识宇宙,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打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淫荡,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

《周易》成语研究

《周易》成语研究 《周易》位于“群经”之首,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著作,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瑰宝。《周易》不仅仅是一部筮书,也是一部哲学巨著。 它是上古汉语的代表性著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思想、语言等价值。并且,《周易》是一部使具有暗示性的符号发展为文字表达的特殊著作。 通过文字的力量,使原本枯涩的符号具有生命力,使卦爻辞的内涵有趣而生动。汉语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成语是汉语词汇独特的一部分,是极富古汉语特色的一种语言现象。 常敬宇先生在《汉语词汇与文化》中说:“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周易》的“经”部分,成书于上古时期,对上古时期语言、文化、思想研究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语言风貌,为上古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语料资源。 笔者以《周易》为切入点考察,试图通过对《周易》成语的分析,从其语言和词汇可以窥见上古时期语言词汇的面貌。对其成语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对上古汉语成语,乃至上古汉语词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周易》词汇有其独特性,成语的形成更是不一般,对其成语的研究,可以发掘其更深更广内在的语言价值。 第一部分是引言,是论文创作的基础。这一部分从《周易》其书及成语入手,规范材料选择标准与范围,分析研究现状,说明选题意义,以及研究的理论方法。 第二部分是源于《周易》中成语概况。首先对“成语”这一概念进行界定。

鉴于《周易》作为筮书的特殊性,因此在讨论《周易》“经”部分成语成词的时候,笔者从语料来源的角度把成语分成四部分:第一种是源于占辞,第二种是源于记叙辞,第三种是两者均有,第四种是据义引申,并对其进行构成情况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周易》成语本源义及其演变进行分析。 《周易》作为筮书,其成语的来源有特殊性,笔者对《周易》成语来源做四种分类:第一种的来源于爻题,第二种来源于爻辞,第三种来源于卦名,第四种来源于卦辞。第四部分是对《周易》成语的文化的研究。 《周易》这本书,通过神秘的“占卜”外衣,焕发着神气的光辉。里面富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为人之理,为君之道等。 连孔子也“读《易》韦编三绝”,历代学者们趋之若鹜,更是“仁者见谓之仁,智者见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笔者通过研究《周易》中的成语,继续挖掘这部久远而奇特的著作的深邃悠远的思想。

出自周易里的成语

出自周易里的成语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质规律的同时,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策略。这些策略内容涉及、生存发展等方面,大多以成语的形式流传于后世。 人际交往 《周易》作为一部指导人生实践的生活指南,人际交往自然是它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周易》中涉及人际交往策略 的成语主要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金兰之友”、“惩忿窒欲”、“厚德载物”、“信及豚鱼”、“卑以自牧”等。 《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 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 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 常深厚的朋友。源于《周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 忿窒欲”一语的“惩忿窒欲”,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它强调的是克己、忍让对于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 提倡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

也”一语而来的“信及豚鱼”,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讲信用,形容非常讲信用。语出《周易·谦》中有“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之语的“卑以自牧”,要求人们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方面,《周易》所提倡的是团结、忍让、宽容、诚信和谦虚的精神。 生存发展 人类究竟应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也是《周易》必须回答的问题。《周易》涉及生存发展策略的成语特别多,主要有“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刚柔相济”、“能屈能伸”、“尺蠖之屈”、“龙蛇之蛰”、“藏器待时”、“待时而动”、“见机而作”、“安不忘危”、“防患未然”等。“自强不息”和“持之以恒”这两条成语分别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之语,这两条成语强调的是进取精神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刚柔相济”源于《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语,意思是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协调、平衡,努力做到不偏执、不过激,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周易·系辞下》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

易经中的成语和俗语

易经中的成语和俗语 要懂得《周易》和中国民俗文化,无论如何也绕不开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所以我顺便做一点普及型的解说。 与中国人相比,古印度人更早地将世界的构成概括为几种最简单的因素,不过他们不是分成五种而是分成四种:即水、土、火、风。简单是简单了,同时却也简单化了:没有中国五行相生又相克这么多的内部关系与变化。 中国古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总体上可以分成阴和阳两大系统,阴阳当中又各有五种不同的属性,即金、水、木、火、土,五行当中又各自有阴阳,例如易经中的“乾”属阳金、“兑”属阴金,“巽”属阴木、“震”属阳木等等。 五行之间的关系,和谐和有利的叫做“生”,例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不和谐和不利的叫做“克”,例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我们的先人、先哲对整个的玄学系统,例如:《易经》、河图、洛书、太极图、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四时二十四节气等等,有过许多高深莫测的解释,其中对每一个系统的解释都是汗牛充栋、不可穷尽的;而对各个系统联系起来的解释更是千头万绪,令人找不着北。 在这样浩如烟海、高深莫测、不可穷尽的解释当中,要完全穷尽它们的奥秘,是不可能的,古人所说的“皓首穷经”,就是这样的意思。 现代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及那么深厚的功底来“皓首穷经”,那么,我们不妨用一点偷懒或者取巧的办法,来寻找一种比较快捷简单的理解。办法之一就是通过对五行深刻关系的运用,将所有的玄学体系,像数学的公式转换、像列车的中转枢纽站的转换一样,在各个玄学系统中,打通它们的关系。 阴阳五行在中国玄学系统中,所起到的类似数学公式转换或列车编组转换,是打通所有玄学关系枢纽的“金钥匙”。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在现代人看来,有些不可理解,例如:金为什么可以生水?水为什么可以生木? 同理,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当中,木克土、土克水之类,也有点不好理解,似乎与常识有些格格不入。 其实,一切产生于古代的文化,都必须用那个时代的常识或理念来解释。 中国成语里面有“金生丽水”、“钻木取火”、“燃烬为土”、“烈火见真金”和俗语当中的“水来土掩”、“水火不相容”等,便与五行生克的解释互相联系。 简单说,在古人那里,五行生克关系的道理是这样的: 金生水:即“金生丽水”,好的泉水都是在含有矿藏的地方产生的,我们现在所喝的矿泉

2020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自然科技常识:《周易》成语摘选

公共基础知识自然科技常识:《周易》成语摘选 《周易》即《易经》,是儒家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我们在文史常识里面经常遇到题目问到“四书五经”都有什么,其中《周易》便是五经之一。 1、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释义】自强不息的意思是自己要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2、厚德载物 【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义】厚德载物提倡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释义】上段话实际上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像锋利的刀剑一样能斩断铜铁,后常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喻指紧密团结,力量无敌;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

4、刚柔相济 【出处】《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释义】刚柔相济的意思是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协调、平衡,做到不偏执、不过激,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5、物以类聚 【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释义】指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现多比喻坏人和坏人常在一起,互相勾结。 6、触类旁通 【出处】《周易?系辞下》:“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释义】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能推知同类的其他事物。 7、见仁见智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释义】对同一事物,因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作“见仁见智”。

《周易》到底诠释了哪些精神

《周易》到底诠释了哪些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地表现。 具体表现 在哪里?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 神的经典概括。 《周易》成语中,从不同方面强调这种进取精神的还有 “ 朝乾夕惕 ”“持之以恒”“革故鼎新”等。勤劳是中华民族 进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 中华民族素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 盘古开天辟地、 神农遍尝 百草、 虞舜勤劳躬耕等古代的神话、 传说, 就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品格。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勤劳,就不会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由《周易 ・乾》“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一语而浓缩成的 “朝乾夕惕”这条成语,就是强调勤勉谨慎的。 “持之以恒”这条成语出自《周易・家人》“君子 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也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面对各种坎坷磨难, 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对民族进步和发展的追求。可以说,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品格, 才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周易・杂》中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的记载, 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革故鼎新”这个成语。 这是对中华民族除旧布新发展观念的准确概括, 它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又 一重要内容,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宽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 语出 《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 载物”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 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 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周易》成语中,提倡这种宽容精神的还有“殊途同归”。《周
1/6

见于《周易》中的成语

《周易》中的成语 张磊《周易》对中国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已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譬如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自《周易》。据初步统计,出自《周易》中的常用成语、熟语及典故就有一百二十多条(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刘洁修编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细究这些成语意义、用法的古今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思想、语言文化在今天的延续方式。 1914年,梁启超为清华学子作以《君子》为题的讲演,分别以《周易》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成语勉励学生。清华大学后来便以这两句成语作为校训。这两句源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今不少高校的校训,同样取之于《周易》中的成语。如厦门大学校训中也有“自强不息”一语;湘潭大学校训中的“盛德日新”,出自《周易·系辞上》:“日新之谓盛德”;首都医科大学的“敬德修业”,出自《周易·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 《周易》相传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系辞》,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这就是成语“易更三圣”的由来。《周易》的内容,最早只是记录

大自然、气象、天文等变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参考之用,一般士人则用为占卜吉凶。直到《易传》出现,才被赋予了深邃的哲理意义,成为儒家的重要典籍。《周易》的内容充了满神秘色彩,理念幽微莫测,从宇宙运行乃至人事生灭,都有极为精辟的见解。《周易》“经”文中的成语典故多为古人首创的具有象征寓意的言辞;而“传”文里的成语典故则多为春秋战国时期沿用前代的语言形式,多涉及“人事”方面的意义。古人撰成卦爻辞,利用占卜的形式,根本目的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让人们能够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以执中守正,趋利避害、趋吉避凶。《周易》卦爻辞中,这类成语随处可见。下面分别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来说明。 一,成语的意思与《周易》里的原意差别不大,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直接取自《周易》原句的成语。 即鹿无虞语出《屯卦》:“即鹿无虞,唯入于林中。”“《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虞,指掌管山林湖泽的官。意思是追逐鹿却没有熟悉地形的虞官引导,徒劳无功。比喻不具备条件而贸然行事,最终将无功而返。 信及豚鱼语出《中孚卦》。是说诚信已经施及到

常用成语和俗语集锦

常用成语和俗语集锦 泥牛入海:泥塑的牛掉进海里,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不一而足:比喻同类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蜚短流长:指散播谣言,恶意中伤他人。长短指是非善恶。 虚怀若谷:胸怀向山谷一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不同的意见。 曲高和寡: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以至于很少有人能理解或接受。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用漂亮的言语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训:法则,教导。 明日黄花:指过时的事物。 罄竹难书:形容人的罪状之多,难以写尽。磬,用尽。 望其项背:能看到对方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在否定意义的句子中,如“难以......”。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过河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时不我待:时间不等待我。 梅开二度:指同一件事成功做到两次,通常接接连两次喜事都可以叫梅开二度,该词在足球比赛中比较常用。 捉刀:代人作文。带人作文的人称为捉刀人。 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而不计较。

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 三人成虎:愿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阿堵物:即钱。 视如己出: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爱护。是指的长辈对待晚辈,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白衣苍狗: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出自李白《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忘年交:不拘年岁、辈分的差异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残渣,指别人说过的精彩的只言片语。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汗牛充栋:用车运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染指:染指指人们用“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倒戈: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 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源自易经的词语

各得其所(系辞传) 自强不息(周易.彖传、乾) 原始返终(周易.系辞上) 群龙无首(周易.乾用九) 虎视眈眈(周易.颐.六四) 云行雨施(周易.乾、文言) 谦谦君子(周易.象传.谦) 穷神知化(周易.系辞下) 日月合璧(周易参同契) 王用三驱(周易.比卦) 九五之尊(周易.乾卦) 女先正内(周易.家人) 三品之功(周易.巽卦) 见几而作(周易.系辞传) 勿药有喜(周易.无妄) 反目成仇(周易.小畜) 止所当止(周易.良卦) 井泥不食(周易.井卦) 以上临下(周易.临卦) 不戒不虞(周易.萃卦) 立竿见影(周易参同契) 鸟焚其巢(周易.旅卦) 出入无疾(周易.复卦) 正大光明(周易.离卦) 设险守国(周易.坎卦) 至日闭关(周易.复卦) 乱极必治(周易.蛊卦) 劳民劝相(周易.井卦) 我仇有疾(周易.鼎卦) 物极必反(否.泰卦义) 治历明时(周易.革卦) 居易候命(周易.困卦) 类族辨物(周易.同人) 幽独之贤(周易.履卦) 商兑未宁(周易.兑卦) 枯杨生华(周易.大过) 原始要终(周易.系辞传)殊途同归(周易.系辞下) 否极泰来(周易.否、泰卦) 乐天知命(周易.系辞上) 洗心革面(周易.系辞上) 元妄之灾(周易.系辞下) 革故鼎新(周易.杂卦传) 介疾有喜(周易’.兑卦) 不速之客(周易.需卦) 王臣蹇蹇(周易.蹇卦) 飞鸟遗音(周易.小过) 三阳开泰(周易.泰卦) 三五归一(周易参同契) 文过饰非(周易.贲卦) 天地玄黄(周易.坤卦) 风雷激荡(周易.益卦) 井冽寒泉(周易.井卦) 太和中和(周易.乾卦) 节以制度(周易.节卦) 用晦而明(周易.明夷卦) 龙马出河(周易.系辞传) 申命行事(周易.巽卦) 翰音了天(周易.中孚) 正位凝命(周易.鼎卦) 观国之光(周易.观卦) 守中保大(周易.丰卦) 有戎勿恤(周易.央卦) 防微杜渐(周易.坤卦) 观我(乃上木下) 颐(周易.颐卦) 坎离异位(既济.未济卦) 舍尔灵龟(周易.颐卦) 朋友讲习(周易.兑卦) 丧羊于易(周易.大壮卦) 威明相济(周易.噬嗑) 结绳而治(周易.系辞传) 思患预防(周易.既济) 载鬼一车(周易.睽卦) 辨物居方(周易.未济) 女大十八变(31页)

64个成语告诉你《易经64卦》

64个成语告诉你《易经64卦》的含义(全)1.乾卦:读qián ---自强不息 2.坤卦:读kūn ----厚德载物 3.屯卦:读zhūn ---起始维艰 4.蒙卦:读méng --蒙以养正 5.需卦:读xū ------守正待机 6.讼卦:读sòng ---慎争戒讼 7.师卦:读shī ------行险而顺 8.比卦:读bì -------诚信团结 9.小畜卦:读xiao xù -蓄养待进 10.履卦:读lǚ ---脚踏实地 11.泰卦:读tài ---上下互通 12.否卦:读pǐ ----不交不通 13.同人卦:读tóng rén上下和同 14.大有卦:读dà yōu -顺天依时 15.谦卦:读qiān ---内高外低 16.豫卦:读yǜ ---顺时依势 17.随卦:读suí ---随时变通 18.蛊卦:读gǔ --振疲起衰 19.临卦:读lín ---教民保民 20.观卦:读guān --观下瞻上 21.噬嗑卦:读shì hé -宽严相济 22.贲卦:读bì --饰外扬质 23.剥卦:读bō --顺势而止

24.复卦:读fù ---寓动于顺25.无妄卦:读wú wàng 无妄而得26.大畜卦:读dà xù --修身富德27.颐卦:读yí ---自食其力 28.大过卦:读dà guò --行动非常29.坎卦:读kǎn --临险用险30.离卦:读lí ---附和依托 31.咸卦:读xián --相互感应32.恒卦:读héng --恒心有成33.遁卦:读dùn --明哲保身34.大壮卦:读dà zhuàng 壮勿妄动35.晋卦:读jìn --发展求进 36.明夷卦:读míng yí依时养晦37.家人卦:读jiā --诚威治家38.睽卦:读kuí --异中求同39.蹇卦:读jiǎn --险阻在前40.解卦:读jie --柔道致治 41.损卦:读sǔn --损益制衡42.益卦:读yì --损上益下 43.夬卦:读guài-- 决而能和44.姤卦:读gòu --风行天下45.萃卦:读cuì --荟萃聚集46.升卦:读shēng -日渐高大47.困卦:读kùn --困境求通

与易经有关的成语

翻開現代成語詞典,由《易經》起源的成語不計其數。下列詞語都是來自易經: 自強不息(周易·彖傳、乾) 原始返終(周易·系辭上) 群龍無首(周易·乾用九) 虎視眈眈(周易·頤·六四) 雲行雨施(周易·乾、文言) 謙謙君子(周易·象傳·謙) 窮神知化(周易·系辭下) 日月合璧(周易參同契) 王用三驅(周易·比卦)

九五之尊(周易·乾卦) 女先正內(周易·家人) 三品之功(周易·巽卦) 見幾而作(周易·系辭傳) 勿藥有喜(周易·無妄) 反目成仇(周易·小畜) 止所當止(周易·良卦) 井泥不食(周易·井卦) 以上臨下(周易·臨卦)

不戒不虞(周易·萃卦) 立竿見影(周易參同契) 鳥焚其巢(周易·旅卦) 出入無疾(周易·複卦) 正大光明(周易·離卦) 設險守國(周易·坎卦) 至日閉關(周易·複卦) 亂極必治(周易·蠱卦) 勞民勸相(周易·井卦) 我仇有疾(周易·鼎卦)

物極必反(否·泰卦義) 治曆明時(周易·革卦) 居易候命(周易·困卦) 類族辨物(周易·同人) 幽獨之賢(周易·履卦) 商兌未甯(周易·兌卦) 枯楊生華(周易·大過) 原始要終(周易·系辭傳) 殊途同歸(周易·系辭下)

否極泰來(周易·否、泰卦) 樂天知命(周易·系辭上) 洗心革面(周易·系辭上) 無妄之災(周易·系辭下) 革故鼎新(周易·雜卦傳) 介疾有喜(周易’·兌卦) 不速之客(周易·需卦) 王臣蹇蹇(周易·蹇卦) 飛鳥遺音(周易·小過) 三陽開泰(周易·泰卦)

三五歸一(周易參同契) 文過飾非(周易·賁卦) 天地玄黃(周易·坤卦) 風雷激蕩(周易·益卦) 井冽寒泉(周易·井卦) 太和中和(周易·乾卦) 節以制度(周易·節卦) 用晦而明(周易·明夷卦) 龍馬出河(周易·系辭傳)

周易诗经楚辞里的名字

周易诗经楚辞里的名字 篇一:取名有道——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 取名有道——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静姝——《诗经〃静女》:“静女其姝” 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羽飞——《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思远——《诗经〃国风〃鄘风〃载驰》:“视尔不藏~我思不远”。婉如——《诗经〃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样”。 明哲——《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卉迟——《诗经〃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卉字属木。 济桓——《诗经〃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石玉——《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乔木——《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欲求 超脱高雅~可取乔木。 思成——《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徽音——《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美誉也思博——屈原《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 清翔——屈原《楚辞〃九歌》:“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艾荪——屈原《楚辞〃九歌》:“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荪字属木。

望舒、纤阿——屈原《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王逸注:“望舒~月御也。”洪兴祖补注:“《淮南子》曰:'月御曰望舒~亦曰纤阿,ē,。’”望舒又名“纤阿”。“纤阿”~御月者。 学思——《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殓”。 如斯——《论语》“逝者如斯夫”。 从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浩然、养浩——《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若云——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 高博——苟子《劝学》“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健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上经》,。 天泽——《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周易〃上经》,。 名字如下: 致远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 烨磊 ,光明磊落, 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读shèng,“睿”是智慧的意思, 天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文昊,昊的字意是:广大无边, 修洁,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洁:整洁, 黎昕 (黎:黎明昕:明亮的样子 ) 远航,好男儿~就放他去远航吧,

易经

《易经》经典语录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 译文: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的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乾·文言》 译文: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屈居人下而不忧愁。所以说自强不息而又随时反省,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 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乾·文言》 译文: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温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烧,云随龙而出,风从虎而现,说明天下万物都是亲附同类的。 4.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文言。乾》 译文: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 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文言》 译文:长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会传到后代;长期不会好事的家庭,祸害一定会害及子孙。 《易经》成语 否极泰来: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来;但物亦不会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周易·否》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倾否,有否极泰来,转变于顷刻之际。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倾覆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因先必有危亡之惧,通过人的努力而转化,及终得“倾否”之喜。 乱极必治: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这就是说,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又,本卦卦性,上刚下柔。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蛊。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因败坏而出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才能涉险济难,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