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黑格尔是哪个国家的

哲学家黑格尔是哪个国家的
哲学家黑格尔是哪个国家的

哲学家黑格尔是哪个国家的

黑格尔是19世纪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哲学家,那么哲学家黑格尔是哪个国家的?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哲学家黑格尔是哪个国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黑格尔全名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是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去世前一直担任柏林大学的校长。

黑格尔简介中主要介绍了他的生平,黑格尔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官吏家庭,1788年在图宾根神学院学习神学和哲学,1793年黑格尔离开了图宾根,到了瑞士的伯恩,先后给两户贵族人家当家庭教师,他给做家庭教师的人家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家里的藏书非常多,黑格尔在此期间可以观看这些藏书,阅读了大量的名人著作,使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大涨,为之后自身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黑格尔在他第二次做家庭教师时开始对经济和政治进行研究。1799年黑格尔父亲去世,给他留下了一笔遗产,为他之后的研究和重拾学术提供了经济基础。

1805年黑格尔顺利的拿到了耶拿大学的正式教授学位,1807年黑格尔写出《精神现象》,惊动世界,主从辩证关系也是从这本著作中表现出来。黑格尔的思想被世人所认可,19世纪将德国的唯心主义带向了顶峰,对后世的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黑格尔于1829年成为柏

林大学的校长,并于1831年在柏林大学去世。黑格尔是近代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是当时唯心主义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分析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在整个世界哲学领域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黑格尔的哲学在中国的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对中国的哲学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黑格尔哲学中,丰富的表现了辩证法思想,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一个能动性思想,黑格尔把最主要的实体当做主体,实体就是属于人们讲的一个实在的东西,主体便是人们讲一个东西的能动性。在黑格尔看来,一个东西如果真的是实体的话,就是一个主体能动性的表现。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想要达到通过自然表现出哲学的精神、发展过程以及规律性,探讨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个社会、一个历史的发展就是要不断的运动、不断的变化。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诠释了国家社会特殊的含义,这成为19世纪德国法学理论的核心原则。同时,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改造成了历史唯物主义。

黑格尔曾经说过他的目标不是向人推荐一个政治思想,而是阐述现代国家的概念。正是因为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从哲学上看来恩格斯的思想形式是唯心的,但是他的思想内容是现实的,用辩证法带动社会的发展,以上就是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的介绍。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对世界哲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哲学家黑格尔的著作黑格尔出生于1770年,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德国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在德国的西南部,逝世于柏林大学,他在死时是柏林大学的校长。在他的一生中,黑格尔著作有很多。

《法哲学原理》这本书主要阐述了自然法和政治科学的一般法则。黑格尔曾经表示他的目标不是给世人推荐一种思想,最主要的向世人澄清现代国家的概念。正是因为黑格尔的原则,才得以划清以前的政治学和现代政治学的界限。在黑格尔著作《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指出政治的理论是不能够进行规定的,只能够进行描述。

黑格尔著作《精神现象学》是他早期的作品,也是整个黑格尔哲学的开端以及黑格尔哲学的入口。之后黑格尔著作了《大逻辑》,这一作品主要阐述了黑格尔体系中的哲学不是一般的逻辑学,是黑格尔形而上学。黑格尔有很多核心的著作,都是他的哲学思想理论。在1817年,黑格尔出版《哲学全书》,1829年出任柏林大学的校长,也是政府的代表,在两年后死于霍乱。他的讲稿在死后被整理《宗教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哲学史演讲录》。以上就是黑格尔著作的介绍,他的著作成为世界哲学领域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当时的社会乃至现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供无数的人研究、学习。

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比较

【摘要】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承续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精髓,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为根基,是建立在整个西方悲剧理论史甚或美学史上的某种“再创造”。本文将分别论述黑格尔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并由此从哲学基础,悲剧人物,冲突根源等方面比较两者异同。 【关键字】悲剧理论马克思主义黑格尔比较 西方悲剧从古希腊悲剧发展至今已有2500 多年历史。在西方美学史上,悲剧一直受到很高的重视,被称作“崇高的诗”。第一个为悲剧下定义的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写道“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一、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论及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时,曾说过:“哲学家谈悲剧总是不那么在行。在悲剧问题上求教于哲学家往往是越说越糊涂。”在我看来,朱光潜对黑格尔的评价有失公允。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被公认为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惟一以既独创又深入的方式探讨悲剧的哲学家”,而他的关于悲剧系统化的理论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艺理论中镶嵌的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 1、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唯心主义辩证法 研究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必须先了解其哲学思想。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他主张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认为逻辑推演的过程就是思想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黑格尔反对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的观点,他认为思想是“客观的”,是事物的本质。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就是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精神”,由此建立起了其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同时,他反对“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认为正反两面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不把反面看作对正面的简单否定,而把它看作构成正面的内部环节,正如黑格尔所说“纯粹的光明就是纯粹的黑暗”,认为事物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运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法作为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对后世哲学和

西方哲学的经典语录

西方哲学的经典语录 ###励志名言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托马斯.阿奎那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伏尔泰 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亚当斯密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卢梭 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叔本华 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克尔凯戈尔 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泰勒斯 存有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有。——黑格尔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叔本华 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维特根斯坦 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弗兰茨.卡夫卡 我手中的灯笼,使眼前黑暗的路途与我为敌。——泰戈尔 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叔本华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泰勒斯

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费希特 凡是现实(存有)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有)的就是现实的。——黑格尔 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奥古斯丁 凡是活着的就理应活下去。——费尔巴哈 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古德尔 客观世界仅仅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谢林 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叔本华 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爱尔维修 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尼采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的产物。——培根 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霍布斯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 一切确定的皆否定。——斯宾诺莎 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洛克 没有物体,只有运动。——伯格森 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胡塞尔

德国著名哲学家生平汇总及德国的哲学渊源

德国盛产哲学家的原因 一、思维方式及民族特点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严谨、一丝不苟的民族。并且德国人具有“逻辑思维”,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强调事物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变;非矛盾性认为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是与非;排中性认为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中间性,听来具体而实在。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开讲词中说过,德意志民族重视理性的思辨,而且不止关心那些对生活有直接联系的问题而喜欢追求真理、灵魂的幸福,做形而上的思考,或许这就是德国成为“哲人的国度”的原因之一吧。 二、历史原因 众所周知,德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各国君主都希望有思想来帮助国家强大,鼓励思想家发展,所以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大哲学家。正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样。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马克思(Karl Marx,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

列斐伏尔视野中黑格尔的国家观

[收稿日期]2006-07-31 [作者简介]祝长焱(1982-),男,湖北鄂州人,20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吴 宁(1966-),女,安徽桐城人,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第28卷 第4期2007年4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 OURNA L O F HAR BI N UN I VER SI TY V o.l 28 No.4 A pr .2007 [文章编号]1004)5856(2007)04)0001)05 列斐伏尔视野中黑格尔的国家观 祝长焱,吴 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列斐伏尔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拜物教,认为黑格尔把国家神化并宣扬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企图用抽象的/国家主权0取代/人民主权0。列斐伏尔论述了黑格尔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阐释了黑格尔关于国家凝聚着理性与暴力的观点。 [关键词]列斐伏尔;国家;异化 [中图分类号]B516.35:B565.6:D 03 [文献标识码]A /假如为了解释马克思而回到黑格尔那儿去是绝对不会错的事。0 [1](P369) 马克思主义国家 理论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在对黑格尔国家与法的批判中形成自己的国家理论,这是列斐伏尔选择以黑格尔为出发点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对列斐伏尔本人的思维方式有深刻的影响。列斐伏尔盛赞黑格尔的方法(逻辑和辩证法)和某些概念(否定、异化),他认为,/黑格尔体系是最完美的哲学体系:仅指体系0。[2](P27) 与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本身相比较而言,列斐伏尔更看重黑格尔对国家的研究方法和体系,黑格尔把哲学设想为国家的体系,来自国家,并与之一同形成,同时又把国家设想为行动的哲学,认为国家是众多体系中的一个,众环节中的一个。 一、列斐伏尔阐述黑格尔关于国家拜物教 列斐伏尔指出,黑格尔是通过他的现象学,通过绝对精神,从概念到概念概括出其国家理论的。在谈到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时,列斐伏尔首先介绍了异化,认为黑格尔所提出的是一种 形而上学的理论,因而把国家偶像化。在列斐伏尔看来,近代西方国家学说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极端的发展和完善化,黑格尔把国家完全 偶像化了,陷入了国家的拜物教,形成了被偶像化的国家理论。在黑格尔生活的时代,西班牙、法兰西和英格兰已形成强大的民族国家,国家拜物教在作为楷模的法兰西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而黑格尔的祖国却仍然小邦林立、分裂割据、积弱不振。两种体制的对比强烈地刺激了黑格尔,为了使自己的祖国现代化,黑格尔力图在理论上把国家偶像化。黑格尔把国家理解为一切社会生活现象的决定性基础,把国家说成是一种永恒的现象,人类只有在国家状态下才能过一种伦理生活。因此,人类始终与国家现象相伴随。黑格尔认为,国家趋向于一种自治的存在,他用/神赐能力0解释政治家及其影响,即用一种神秘的才能)))神学隐喻、政治范围的精神降至一个特权人物的身上来解释权力。国家的政治形式启发了拜物教和神赐能力,政治家周围的神圣气氛来自国家,他们作为受神启示的人能够以/可信的0方式谈及他们的全部和极权的意愿。在列斐伏尔看来,国家

简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讲解学习

简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1816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1818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历史哲学》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和中心,是一部有着最深刻影响的著作。黑格尔始终将思想与历史视为同一个过程,他自己的哲学就是历史的产物,必须历史地理解。离开历史的语境,黑格尔哲学及其意义就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历史哲学》是黑格尔1822年在柏林大学时做的世界历史哲学讲演录,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历史观。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黑格尔是一位有“巨大历史感”的思想家,赞扬“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现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还值得钦佩。”德国哲学家勒维特说过,黑格尔的整个体系基本上是用历史术语思考出来的,在他之前没有别的哲学这么做。在黑格尔之前,还没有一个哲学家像黑格尔那样,试图全面把握历史的性质。正是黑格尔,第一个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但黑格尔并不是要写历史,而是要写历史的哲学。尽管他甚至被人指责为“历史实证主义”,但他决不是要实证地描述具体的历史进程,而是要提供一个全面理解人类历史的构架。 一、 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绝对观念又称“绝对理念”。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用语。指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概念。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出现之前,绝对观念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的《逻辑学》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绝对观念从一个最虚空的范畴——“存在”开始,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真理性。 绝对观念是观念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全部真理,此前的逻辑范畴和发展阶段都是绝对观念这个“全体”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绝对观念是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既然是最高的范畴,是顶峰,也就绝对地超脱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一切矛盾都和解了,再不需要任何发展了;要发展,就要按着辩证法的规律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自然界。黑格尔把认为客观存在所决定的逻辑概念、范畴看作世界和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神实体,并由此外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实质上是上帝创世说的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翻版,曾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着重指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是有影响的。如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有时和“绝对精神”通用。 精神在本质上,通过对于自然和对于自身的扬弃而到达自由,所以精神的本质即是自由。“它能够忍受它的个体直接性的被否定,能够忍受这无限的痛苦,即是说,它能在这个否定性中肯定的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的。这种可能性就是精神的既抽象而又在自身中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 1、绝对者即精神。便是黑格尔之所谓绝对精神。无论是自在的实体存在还是自为的主体都仅仅是片面的而不完整的,只有自在自为后的精神才实现了绝对的永恒和统一。也就是说精神乃是理念与自然的完全统一,因此只有精神可以作为绝对者,绝对者只有精神。 2、精神的辩证运动。精神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关系的阶段。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里,精神的存在完全是凭借它自己,而不需要向外物的外化,也就是精神之所谓自由,或者称为主观精神;第二阶段,它存在于实在的形态之中。即存在于它的创造之中,而自由作为一种现成已有的必然而存在着,或者称为客观精神;第三阶段,它存在于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而又永远创造着的统一性中,亦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也就是绝对真理性中的精神——绝对精神。 3、绝对精神之体现。黑格尔把主观精神分为人类学(自然灵魂、感情灵魂、现实灵魂)、精神现象学(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心理学(理论精神、实践精神、自由精神);把客观精神分为法哲学(抽象法、道德、伦理)、历史哲学。绝对精神分为艺术、宗教、以及哲学,或者称为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黑格尔所述的绝对精神是沿着人类理性的一种发展程度而言的,所以在他的绝对精神中不可能找到除人之外的东西,但是他又特别强调这是绝对者。 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的“绝对精神”,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作为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 黑格尔认为: 绝对精神是万物最初的原因和最内在的本质,其存在是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它是纯逻辑概念的自我推衍;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先后表现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绝对精神(返回自身)。 绝对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在自身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自我。 黑格尔心中有一个“世界之神”,它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里去。但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个“世界之神”,并不是像基督教中的上帝那样的存在物。他把“神”理解为一种“精神”。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具有一种神性,它是神在世间最高贵的体现。当神在人类精神中完全展现自己的时候,必定是以一种精神的形式出现。如果神是精神,而世界又是神的产物,那么很显然,世界也就是精神的产物。但是这个“精神”,又不能等同于哪一个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立于我们所有人的,甚至独立于所有事物的。它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的一种精神性的本原。这就是“绝对精神”。所有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包

西方哲学家经典语录

西方哲学家经典语录 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托马斯.阿奎那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伏尔泰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亚当斯密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卢梭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卢卡奇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古德尔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谢林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叔本华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爱尔维修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尼采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培根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卡西尔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梅罗.庞蒂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福柯科学性的语言游戏希望使其说法成为真理,但却没有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将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利奥塔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叔本华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克尔凯戈尔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泰勒斯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黑格尔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费尔巴哈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地待人和试图使他们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在。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像托克维尔描述的那样,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哈耶克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亚里士多德惊奇是哲学家的感觉,哲学开始于惊奇。——柏拉图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叔本华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维特根斯坦

世界最著名的60位哲学家简介

中外60位重要哲学家简介 1. 泰勒士(Thales,约前624—前550),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水是万物的本原”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哲学命题。他也被看作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先驱。 2.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前500)生于伊奥尼亚海域的萨摩斯岛。毕达哥拉斯派的创始人和首领。该派提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是众多的、不变的,他们认为数目是最智慧的,和谐是最美好的,并认为灵魂不朽。 3. 老子(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其核心观念是“道”,提出了天道无为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4. 释迦牟尼(Sakyamuni, 公元前565—前485)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意译“义成就者”,尊称释迦牟尼。印度人。佛陀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一定阶层的利益和看法。主要学说有:四谛说、缘起说、无常、无我论、业报轮回论和涅磐论。生前并无著作,死后他的言行由弟子们记录整理汇编为经、律、论三藏。 5.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以“仁”为核心,崇尚“忠恕”之道,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他相信天命,又重视人为;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符其名;提倡德治和教化。主要著作有《论语》。 6.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前540—前470)生于爱利亚,爱利亚派的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论自然》一书。他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真理之路则用理智来进行辩论,“是者”就是真理的对象。 7.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35—前475)出生于爱菲斯王族。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火转化成万物是火的消耗和熄灭,万物转化成火是火的充裕和燃烧。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 8. 苏格拉底(Socrates,约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他的几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他是把哲学的对象从自然转向人类的伟大哲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要由他的学生整理在《回忆录》中。 9.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学说和思想收录在《墨子》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目。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②天志明鬼③尚同尚贤④节用。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哲学 一、思维(knowing)和存在(being)具有同一性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点是绝对理念能够自己实现自己,或者说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所谓思维,不仅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也即“绝对理念”。在黑格尔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客观思想”发展的最高产物。所谓“存在”,并不是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具体事物,因为黑格尔明确否认这些事物的客观实在性,根本否认物质的存在。在他看来,存在只是我们的主观表象。一切事物(“存在”)都不过是客观思想(“思 维”)的异化物,是“客观思想”的外壳,而“客观思想”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 所谓“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概括起来就是: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同自己相符合。具体来说,从认识论意义上,即从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方面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我们头脑中的思维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并且凡是我们头脑中认为是合理的(即符合“客观思想”)思想,都必定能够实现,使存在和我们的思想相一致、符合。而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也就是从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上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客观思想”决定着事物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符合其中蕴含着的“客观思想”即事物的“概念”,才具有真实性;而“客观思想”(“概念”)则在事物中不断实现自己,使事物同自己相 一致、符合。在黑格尔看来,我们头脑中的思想乃是“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人认识世界不过是绝对理念自己认识自己的发展过程上的一个环节,因此,认识论和本体论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 二、分析“现实的是合理的,合理的是现实的” 关于“现实的是合理的”: 首先,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并不意味着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现实的,因而都是合理的。事实上,在现存的一切有限事物中,一部分是现象,仅有一部分是现实的。在黑格尔看来,所谓“真实的现实性就是必然性,凡是现实的东西,在其自身中是必然的”。其次,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并不意味着现实在的东西就绝对符合理性,都是好东西。黑格尔认为,实际上有些坏东西也多少符合理性,否则它们就不能存在。 再次,按照黑格尔辩证法,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也不是意味着现实的东西就是僵死不变的。在黑格尔看来,世界上的各种具体事物都不过是绝对理念的外壳,是绝对理念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或阶段。当一个具体事物符合绝对理念发展的要求的时候,它具有必然性,因而是现实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它就要同绝对理念向前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相矛盾,从而丧失其必然性,变成不现实的、趋于灭亡的东西。这样,绝对理念就会摔掉旧的外壳,投入到一个新的更符合绝对理念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的外壳中去继续向前发展。这就是说,一切曾经现实的东西,都必定要转化为不现实的东西;而一切符合绝对理念发展要求的东西,不管它同现存的一切怎样抵触,也必将变成为现实的。唯有绝对理念是永恒生命,一切有限事物则皆不免于毁灭。 关于“合理的是现实的”: 它意味着凡是合乎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的东西一定会变为现实。当然按照通俗的日常理

2015——2016学年上期西方哲学史试卷B卷汇编

郑州师范学院 2015——2016学年上期期末试卷 西方哲学史(1510107B)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年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3 年级共 2 班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答案,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A.爱非斯学派 B.爱利亚学派 C.米利都学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2.第一次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巴门尼德 B.克塞诺芬尼 C.赫拉克利特 D.阿那克西曼德 3.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是一个()。【】A.唯物主义者 B.二元论者 C.主观唯心主义者 D.客观唯心主义者 4.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A.泰勒斯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巴门尼德 5.被称为“精细博士”的是()。【】A.罗吉尔·培根 B.安瑟尔谟 C.威廉·奥卡姆 D.邓斯·司各脱 6.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是哪个因?()。【】A.质料因 B.形式因 C.动力因 D.目的因 7.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经院哲学家是()。【】A.安瑟尔谟 B.托马斯·阿奎那

C.阿贝拉尔 D.邓斯·司各脱 8.《利维坦》一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A.罗吉尔·培根 B.弗兰西斯·培根 C.霍布斯 D.洛克 9.下列命题中,哪一个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A.知识就是力量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0.智者学派观点的积极方面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强调知识的作用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D.创立了逻辑学 11.文艺复兴的性质是()。【】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宗教神学的发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人文精神的张扬 12.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命题()。【】A.知识就是力量 B.“最好世界”理论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3.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4.德国古典哲学中唯物主义哲学家是()。【】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15.以下属于唯理论的哲学家是()。【】A.弗兰西斯·培根 B.斯宾诺莎 C.洛克 D.休谟 16.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都批判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B、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C、都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利属于人民 D、都赞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 17.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是因为:()。【】 ①提出了理性批判哲学②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④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西方最伟大的30位哲学家

中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圣贤 (注:本文乃根据哲学家的成就、贡献及深远影响所整理,属个人观点) A,西方最伟大的30位哲学家 一,古希腊时代: 1泰勒斯——有记载的第一位西方哲学家、古希腊7贤之一。水, 2毕达哥拉斯——西方理论数学的创始人、“数学鼻祖”、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发现者、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始者。数,3赫拉克利特——流变思想的发现者。 火,逻各斯, 提出“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在流变之中”。 4巴门尼德—— (1)所提出的“存在”使哲学摆脱了用具体物质形态说明世界本原的原始朴素形式,是认识史的重要进步; (2)“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的创造者;

【即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这种论证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后来大多数的形而上学者的身上,直迄黑格尔为止】; ——或者说,巴门尼德在对逻辑推理领域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见解方法。 (3)提出“要么存在着存在,要么存在着不存在”; (4)埃利亚学派创始者; 5芝诺——斯多葛学派创始者。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者”。 提出了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境界的“芝诺悖论”。 6-7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肯定了空间存在、提出了原子概念。其原子理论:不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超越了古人思想的科学理论。 8-10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三杰。【古希腊7贤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就有他们三位】 11伊壁鸠鲁——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

【注:只有不了解哲学的人,或者可悲的人,才会把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与贬义的享乐行为(如纵酒、纵欲)相挂钩!】 12普罗提诺——整个古希腊哲学伟大传统的最后一个辉煌代表。 (1)其学说融汇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的流溢说; (2)其思想对中世纪神学及哲学有很大影响。 二,中世纪 13圣.奥古斯丁——把哲学与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 (1)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2)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 (3)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马克思和黑格尔国家观异同之比较

马克思和黑格尔国家观的异同之比较 ——兼论马克思早期思想视阈中的一个重要转变 第一节黑格尔:市民社会的异化和向国家的扬弃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其晚年重要的著作之一,这本哲学史上的名著系统的反映了黑格尔的法律观、伦理观和国家观。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对家庭、市民和国家表达了独特的理解。而市民社会的作为一个系统的研究概念,就是从黑格尔开始的。《法哲学原理》对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做了黑格尔式的辩证规定。黑格尔认为,家庭是伦理的第一阶段,是“自然或者直接的伦理精神”。家庭是自由和自然产生的,所以处于主体性和客体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之中。市民社会处于伦理的第二阶段,而市民社会和家庭是不同的,市民社会整体来看是分裂的,而不是统一状态的,或者说市民社会对于家庭来说是一种异化状态。因为市民社会的每个人像原子一样处于一种纯粹自为状态之中。但是市民社会这种分裂状态又不是永远存在的,由于分裂不能自给自足,所以为了生存,个人又必须和社会中其他成员之间进行联合,通过这种联合创造的社会生活呈现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状态。但是市民社会的这种相互联合和相互依赖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个人自己的利己需要。最后,为了保障市民社会的每个人的人格和财产的安全,就必须有完备的法律系统予以充当中介,而法律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有一个“实体性的普遍物”——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在家庭基础上更高层次的统一性的回归,是伦理的第三阶段。 黑格尔对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规定很明显是采用了他惯用的三段论方法,是一种典型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辩证法逻辑建构。在这种逻辑结构中,市民社会处于家庭和国家之间,是中间环节,那么这个中间环节既然是一种否定状态,其实质是一种异化状态,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这个中间环节又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伦理发展过程中的中介和必经阶段。不过,市民社会相对于国家这个最高阶段来说,还是属于一种背离的分裂的阶段,它最终要被国家所克服和扬弃的,这是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总体看法。很显然,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看法是不高的,这就决定了黑格尔在整个《法哲学原理》中是通过国家来解决市民社会的矛盾的根本思路。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对市民社会这种异化形态的种种矛盾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具体说来,他对市民社会作了三大规定,也就是所谓的市民社会的三大原理。第一是市民社会的特殊性原理。市民社会的每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社会中的他人当做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他人既是手段”,“具体的人格作为

康德黑格尔讲义

德国古典哲学概论、康德和黑格尔哲学 一、德国古典哲学概论 德国古典哲学从总体上说属于近代认识论哲学,因此与经验论、唯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关注的都是认识主体的地位,但它综合了两者,至少力图克服两者各自的片面性。 其实,德国古典哲学是整个西方哲学的集大成(康德对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的改造,黑格尔对于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的继承等)。我们尤其注意到它对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批判总结。 经验论强调知识源于后天经验,唯理论主张知识来自天赋能力,德国古典哲学综合两者,这在康德那里尤其明显。康德表示,正是经验论者休谟打破了他的教条主义迷梦。也就是说,他原先完全坚信莱布尼茨等人的理性主义观点,只看到了理性的重要性,但休谟对于因果必然性等观念的怀疑,使他看到了唯理论的问题,同时也注意到经验论走向怀疑论对于哲学的危害。他因此要重新为科学和哲学奠基,这是一种综合两者的努力。 然而,从总体上看,康德和其他德国古典哲学主要坚持的是唯理论进路,一般称为德国唯心论,或德国唯心主义(Germany Idealism)。主要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黑格尔的弟子在其死后分成了青年和老年黑格尔两派,马克思和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费于青年黑格尔派。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认识批判,或者认识能力批判;强调精神对立于物质,且精神才是真正的存在;排斥功利主义的伦理,主张绝对的道德律令;哲学家们都在建立体系,他们都是学院哲学家,代表了学院哲学家的典范;他们的思想中包含着革命性,但他们并不故意地进行颠覆。 就德国古典哲学的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而言,它主要从法国启蒙运动获得灵感。康德曾经写过一篇名为《何为启蒙?》(实际上为〈何为理性?〉)的论文,他将启蒙运动界定为“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我在这里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法国启蒙运动。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资产阶级正在准备一次伟大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革命。与此相适应,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形成了战斗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制造舆论。马、恩说过:“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特别是法国唯物主义,不仅是反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斗争,同时是反对现存宗教和神学的斗争,而且还是反对17世纪的形而上学和反对一切形而上学的斗争。”这个时期的法国哲学要求观念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因此特别强调物质性因素。甚至提出了人是机器的口号。精神的肉体化。 法国启蒙哲学的革命性与英国哲学的保守性、妥协性是不同的,这与政治力量对比有关。在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达成的是某种妥协,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法国则要求通过激进的革命后确立起完全的资产阶级政权。法国革命不再借助于宗教的外衣,许多哲学家都体现出无神论倾向。自然科学在这一阶段取得了更好的发展,对于哲学具有更多的意义。法国启蒙运动主要是唯物主义的,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彻底革命的要求,是对当时自然科学成熟的概括总结,是对以往的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法国启蒙运动被视为自文艺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把理性当作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者。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形式、国家制度等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受到最无情的审判。他们认为,过去由于专制制度和宗教窒息了人们的理性,致使人们长期处于愚昧和苦难之中;如今他们恢复了理性的权威,发现了永恒的正义。他们要求建立理性的王国,并热切而真诚地期望共同的繁荣昌盛。他们满怀激情,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因此他们的著作往往不能在本国出版,只能拿到国外去印刷,而他们本人则随时准备进巴士底狱。 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知识分子的永久形象确立起来了。与现在把知识分子与专家、学者联系在一起不同,那个时候,知识分子是人类普遍命运的代言人。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培尔、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孔狄亚克、拉美利特、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他们在许多地方也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分歧。我们简单地提几个人。 伏尔泰(宇宙是一架巨大的机器,第一推动力来自上帝——上帝发一次命令,宇宙便永远服从。不再干预世界,受机械力学的影响,他的自然观是机械论的。他认为一切观念来自感觉,反对天赋观念论。宗教是理性的大敌。但要求保留宗教。即使上帝是没有的,也必须捏造一个。如果大家都信教,就不会有人行恶,就不会抢窃资产阶级的财产。 孟德斯鸠: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主张宗教自由,要求改变现存宗教,反对宗教迫害。在世界观方面,他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否定天主教的上帝,但承认作为世界始因的上帝。他说: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保养者;这便是上帝与宇宙的关系。上帝创造时依据的规律,也是保养时的规律。所以他认为上帝无法随便干预宇宙。既然宇宙的一切都受规律的制约,那么社会政治制度也有它自己的规律。 他坚持一种地理环境决定论。在他看来,合适的社会政治制度主要取决于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决定社会政治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气候的寒热、土地的肥瘦、面积的大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人口、风俗、习惯等。其中的气候、土地等地理环境因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不同的气候会形成不同的精神气质和内心感情。在寒冷的气候下人们具有充沛的精力,极大的勇气,较为直爽,缺少诡计,在炎热的气候下则相反。前者适合民主制度,后者适合奴隶制度。因为寒冷气候下的人们有勇气、有主动性,会自由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在炎热气候下,人们把懒惰当作幸福,需要惩罚和外在强制才能让人们履行自己的义务。土地的肥沃与贫瘠也决定着社会制度。一个土地肥沃的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他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或否定之否定的更为广泛的哲学原理一个特殊的应用。“伦理实体冲突论”和“永恒正义”是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本文以英国著名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为例,浅析黑格尔悲剧理论在小说主人翁身上的应用与表现。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理论《呼啸山庄》悲剧人物 引言 在西方美学史上,亚理士多德奠定了经典的悲剧理论,对悲剧的情节,人物,效果等方面作出了相对准确和完整的解释。在他之后,虽然有很多学者也对悲剧理论作出过某一方面的阐述,但大多没有突破亚理士多德的理论框架。直到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出现,他对悲剧理论运用辨证的方面加以阐述,强调了“冲突论”和“永恒正义”的观点,对悲剧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突破。 1、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黑格尔第一个将辨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过程。他认为矛盾冲突是悲剧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2]。他接着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一种是由于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亲属关系,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冲突;另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是理想的冲突[3]。 黑格尔在他的悲剧理论中还提出,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理”取得的胜利。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理士多德所说的“怜悯和恐惧”,而是愉快和振奋[4]。 2、《呼啸山庄》主要人物情节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著名的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偏僻荒原上的一座终日狂风呼啸的山庄。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从利物浦领回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给他取名希斯克利夫,并待他如同亲生,却引起了儿子辛德雷的强烈不满和嫉妒,而女儿凯瑟琳与这个皮肤黝黑一身野气的孩子很快成了形影相随的伙伴。恩肖先生死后,希斯克利夫失去了保护,辛德雷少爷待他如同奴仆,并禁止妹妹与其玩耍。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孩提时的友谊不知不觉中已发展成真挚的爱情。相似的个性,相同的生活趣味和反抗目标,使他们互以对方的生存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但是在等级分明的社会里,凯瑟琳却难以嫁给希斯克利夫。当她做出天真的决定,答应嫁给画眉山庄的阔少,温文尔雅的林顿时,希斯克利夫突然失踪了。当晚,凯瑟琳站在狂风暴雨中大哭了一夜,重病一场,为日后的精神崩溃留下了隐患。三年后,希斯克利夫重新出现,已变成一个富人,他对凯瑟琳的爱情由于压抑和扭曲,其中夹杂着苦涩的恨与仇。这时已经是林顿

黑格尔的经典句子

黑格尔的经典句子 2017-04-161.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2.存在即合理。 3.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4.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5.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7.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8.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善的冲突。 9.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人相齐。 10.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11.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12.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多的利益和为了这

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过多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 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13.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14.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15.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16.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17.智慧之鸟的猫头鹰,在文明的暮色中才开始起飞。 18.谁中途动摇信心,谁就是意志薄弱19.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洁白。 20.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21.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22.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

黑格尔的生平及政治思想综述

黑格尔的生平及政治思想综述 张宇 摘要:黑格尔的生平事迹主要发生在德国。他的一生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 重大贡献,这是我们所熟悉的,但他的许多的政治思想观点也是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一些重要看法,其中主要有关于政治学的观点,关于国家的观点,关于权利的观点等,在他的很多著作里系统的论述了他的政治观点。其实,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看,哲学是要服务于政治的,黑格尔自己的哲学也不例外,其庞大的哲学体系也是用来支持自己的政治观点的。本文主要是简单得综述一下他的政治思想和观点。 关键字:生平事迹政治学国家权利 一、黑格尔的生平及事迹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图宾根大学(符腾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黑格尔青年时代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Privatdozent(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Privatdozent,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二、黑格尔的主要政治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