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题目: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7年1月5日

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摘要: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很多重金属进入环境,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也在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被运输并在生物体内富集。重金属对植物和动物的危害不再仅仅与重金属的总量有关。土壤中可用的重金属含量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土壤中可利用的重金属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重金属形态,根际环境,重金属相互作用等因素。现在有许多方法来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可利用性,但不同方法的结果不具有很好的可比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土壤;评价方法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ABSTRACT: Human activities make a lot of heavy metals into the environment,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pollution,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is also increasing.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are transported and enriched by the food chain. The harm of heavy metals to plants and animals is no longer just concerned with the total amount of heavy metals. The availabl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gradually attracts people's attention. The available heavy metals in soils were affected by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heavy metal form, rhizosphere environment, and heavy metal interaction. 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but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methods are not comparable. Therefore, it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KEY WORDS: heavy metals; bioavailability; soil; evaluation method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一个相对严重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且频繁,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废气或固体废弃物,如含重金属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金矿开采、汽车尾气的排放、金属冶炼排放的废渣和污泥的堆积等过程[1]。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和积累性等特点,在积累的初期没有明显的污染现象,但是一旦重金属的毒害作用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后,就很难清除彻底。通过食物链,重金属能够积累到人或动物体内,

大部分的重金属都是都是人体不需要的且对人体会产生危害,并且积累在人体的不同部位损害人体健康,例如,镉容易积累在人体的肾脏部位,对肾脏有毒害作用,儿童体内血铅含量高会导致儿童智力发育等[2]。在重金属严重污染的耕地上面种植出来的作物也表现出了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不良反应[3]。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总量能够反映改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而且各国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大都以土壤中重金属总量为基础的[4],然而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多种化学形态,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具有不同的形态,同一种重金属在相同或者不同条件下也会具有不同的形态,不同化学形态的重金属对生物产生的影响也不大相同,因此相同含量重金属的土壤环境的生物效应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评价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过程中,不能单一的依靠土壤重金属的总量,对于不同形态的重金属的含量同样需要考察。Tessier等[5]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元素形态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质结合态、Fe-Mn氧化态和残留态。

生物有效性,或称为生物利用度,目前的定义还比较混乱,界线不明晰。在药理学上面,生物有效性在是指生物服用的药物剂量能够完成体循环,这解释了药物的动力学特性。由定义可以推断,当利用静脉注射药物时,生物利用度则是百分之一百。但是当药物以其他方式进入生物体内时,例如口服,它的生物有效性因为不完全吸收和首渡效应而降低[6]。Kramer[7]和Ruby[8]等人认为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生理条件下,重金属经过解吸和活化,然后迁移进入人或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的那部分元素。

一般我们认为重金属经过三个过程便可对生物产生危害:重金属在外部环境中的形态;重金属和生物膜的反应;重金属在生物体内增加然后产生毒害反应。目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大多着重重金属在外部环境中的生物有效性,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化学评价方法、生物评价方法和以分析加速器为基础的同步辐射技术。虽然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做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由于土壤中生物本身种类和暴露的环境不一样等造成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的结果有着明显的差异,关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和定量化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本篇主要讨论哪些因素影响了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和一些关于重金属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1 影响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因素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受到金属元素形态与迁移性的影响,这两者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土壤理化特性例如土壤的机械组成、pH 值、有机物质的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土壤条件。

1.1 土壤理化特性

1.1.1 土壤质地

不同的颗粒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种类型。其土壤特性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同时耕种、施肥、灌溉等人类活动也对土壤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矿物风化成土的过程,原生矿物破碎,形成次生矿物,原生矿物中的重金属一部分保留在原生矿物中,一部分淋溶进入水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的成土母质形成的土壤,其重金属含量也会偏高[9]。土壤的持水性能、土壤颗粒的比表面积和土壤空隙等土壤性质主要是由土壤质地决定的。在黏土中,粘粒占的比重相对较大,由于粘粒颗粒非常细小,比表面积大,所以对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比砂土更容易富集重金属。Mitsuhiro[10]等人通过观察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不同的时间水稻土壤中Cd的形态和溶解态的变化,得出Cd的溶解度可能取决于土壤的持水性能和黏土的含量。

1.1.2 土壤pH

土壤pH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的化学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土壤的pH值降低时,会使被使弱结合状态的重金属解吸下来,因而提高重金属的活性,从而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而pH升高时,土壤溶液中的OH-和CO32-可以和重金属形成沉淀。任荣富等[11]研究发现,土壤的pH值可以直接影响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当pH值达到5的时候,稻米中的Cd的积累量最高。在一般的生产实践中,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农民在水稻秧苗移栽的前三周会向稻田中施加石灰,然后翻整混匀,来提高土壤的pH,降低水稻田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Khaokaew等[12]人发现,在pH比较低的时候,一部分的吸附在腐殖酸上Cd会被释放出来。在pH值大于6时,Cd可以吸附在高岭土的边缘位点上。

1.1.3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指的是土壤中所有的含碳的有机物质,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组成。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但是对于土壤中重金属化学行为有着很深远的影响。Fulda [13]和McBride[14]等人认为铜与天然有机物结合是控制土壤中铜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15],当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物增加时,土壤溶液中的Cr、Hg、Cu、As的浓度也会随着增加。可见,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移动性有很大的影响,可溶性的土壤有机物可以活化重金属,而固相有机质可以吸附固定重金属,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有研究发现利用有机质(三叶草、酒糟)的添加可以改变土壤中砷的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和活度,从而影响到砷的形态转化显著提高砷的甲基化及挥发。

1.2 重金属形态

土壤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的环境行为,不同形态的重金属产生的环境效应不同,对生物的毒害作用也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在中性条件下可交换态的重金属活性最大,最容易被释放和转化为其他形态,同时也是最容易被生物吸收利用的;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在pH低于7的时候容易发生迁移;铁锰氧化态的重金属因为在还原条件下铁和锰被还原,吸附在上面的一些重金属离子也被解吸下来;有机结合态的重金属化学性质稳定,在土壤环境中移动性不强;残渣态重金属和土壤中的沉积物牢牢结合[16],其生物可利用度最低,一般情况不会对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1.3 土壤重金属之间相互作用

一般情况下,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会同时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重金属,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一种重金属元素的改变可能会引起其他重金属的化学行为的变化。加和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是土壤中重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三种主要方式。加和作用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重金属共同存在是时的毒性是其单独存在时毒性的总和的现象;拮抗作用是有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元素具有抑制作物吸收其它重金属元素的作用;协同作用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金属元素同时作用于土壤中的生物所产生的生物学影响大大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周婷等[17]人发现,在呈碱性且富含碳酸钙的土壤中,土壤溶液中Ca2+、Zn2+和Mg2+等阳离子会与Cd2+竞争土壤中的有效吸附位点,因而提高Cd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Beate等[18]人通过研究不同还原时期水稻土中Cd和Cu的形态,发现土壤溶液中的可还原性S会优先和Cu结合。

1.4 根际环境

根际环境是指与植物的根部有紧密联系的土壤微环境部分,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或分泌物质所形成的其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不同于土体的、复杂的、动态的微型生态系统。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植物吸收和根系活动等使得根和土界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和其他的土壤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别可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和活性从而影响其生物有效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通过根系向土壤中分泌有机物,主要包括分解物、粘胶质、脱落物和渗出物等[19]。根系分泌物能够降低根际的pH值[20],影响根际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有研究表明,植物根部可以分泌苹果酸来络合根际的重金属Al,来降低Al对植物的毒害作用。Lin等人研究发现,在水稻的根际部分土壤中的Pb的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加。

1.5 生物因素

土壤中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动改变着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和移动性。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存着一些微生物,因为长期生存在重金属污染的环境中,它们便对有毒害作用的重金属产生

了抗性。一般情况下认为,微生物主要通过胞外沉淀、生物吸附、生物转化、外排作用和生物积累这些机制来低于重金属的毒害作用。微生物可以通过这些作用将重金属吸附或者吸收,还能还原或者氧化重金属,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活性。俞协治等[21]人研究了接种蚯蚓的黑麦草生长的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变化,发现蚯蚓能够通过提高重金属的活性间接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2 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评价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象被人们意识到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就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被应用于各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目前,大部分的相关工作者都意识到了重金属的总量并不能准确的反应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情况,需要结合生物对重金属的利用度来评价污染程度。目前,国内外对重金属在土壤中有效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提取法、体外消化法、In Vitro法、生物学评价法和以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22]。化学提取法是目前评价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使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替代方法。它是利用不同形态重金属对生物的可利用度不同,然后利用不同化学试剂对不同的形态的重金属进行提取,从而获得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体外消化法是1996年Mayer[23]等人提出的用于评价生物有效性的生物模拟方法。In Vitro法通常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两种方法[24]。传统的动物实验方法虽然结果可靠,但是实验周期长费用高,众多研究表明,体外实验与动物实验的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25]。生物学评价法是按一定标准对某一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预测,一般方法有种类多样性指数法、生物指数法和指示生物法三种。指示生物法是指某种生物对环境因素的变化所具有的一定的适应范围且表现出一定的特点。Liao等人[26]研究发现非致病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细菌生物传感器,可以高灵敏度地反应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能够高度准确的检测到重金属元素在生物样品中的空间分布情况,且制备样品简单、不用破坏样品即可检测的[27]。

目前,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的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对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化学提取法。Tessier等利用五步连续提取法来提取土壤中的不同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重金属。不同化学试剂提取不同的重金属形态,不同化学试剂所提取的同一种形态的重金属的含量可比性也很差,化学试剂所提取的重金属含量与生物体内的有效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也不太好,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来寻找较为合适的化学提取剂。通常认为,重金属的酸溶态、盐溶态和络合态这三种状态是可以被生物直接利用的[28],与生物的有效性之间关系紧密,是评价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提取土壤重金属的过程中,主要用的试剂有稀酸溶液、络合剂、中性盐溶液和缓冲溶液。常用的稀酸溶液主要有稀HNO3、稀HCl和冰醋酸;常用的络合剂有

DTPA和EDTA;常用的中性盐溶液和缓冲溶剂主要有CaCl2、CaNO2、NH4OAc、NaNO3和NH4NO3等[29]。中性溶剂因为pH和土壤比较接近,所以可以很好的模拟土壤环境。在浸提过程中,影响土壤重金属提取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重金属种类和形态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浸提剂的种类、提取时间、提取剂溶液的浓度、震荡方式[30]、土壤质地和提取液与土壤的混合比例等。

3 小结

土壤是一种复杂的环境,在研究土壤中的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时,必然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土壤之间的性质和元素组成等方面都会不同,在研究的过程中,基于土壤基本数据的了解,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土壤重金属移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众多,关于重金属提取的案例也很多,且提取结果良莠不齐。在选择提取方法时,可以做一些预实验对比几种选定的浸提方法之间的差异,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提取方法。土壤重金属有效性虽然有很多研究,但是没有很好的进展,利用以原子加速器为基础的同步辐射技术,是目前比较有前景的评价方法。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理论知识,也为土壤重金属修复与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学锋,杨艳琴.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形态分析和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2004,24(1):24-28.

[2]周国华.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物探与化探,2014,38(6):1098-1104.

[3]尚爱安,刘玉荣,梁重山.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土壤,2000,2000(6):294-299.

[4]李江霞,吴林春,张军,等.生物炭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5,24(12):2075-2081.

[5]Tessier A, Campbell C, Bisson M.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J]. Analytical Chemistry, 1979, 51(7): 844-851.

[6]孔文杰,鲁洪娟,倪吾钟.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12(2):1-5.

[7]Krammer K, Ryan P. Soxhlet and microwave extraction in determining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pesticides from soil and model solids[C].Proceedings of the 2000 Conference on Hazardous Waste Research , 2000: 844-851. [8]Ruby M, Davis A, Schoof R,et al. Estimation of lead and arsenic bioavailabiity using a 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 1996, 30(2): 422-430.

[9]马薇,Graeme I,王夏辉.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16,42(4):47-51.

[10]Mitsuhiro F, Yohey H, Noriko Y. Time-Course Changes in Speciation and Solubility of Cadmium in Reduced

and Oxidized Paddy Soils[J]. Soil Chemistry, 2016, 80(4):870-877.

[11]任荣富,黄昌勇,谢正苗.pH对镉在吐水系统中的迁移和形态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9,9(10):81-86.

[12]Khaokaew S,Chaney R, Landrot G, et al. Speciation and release kinetics of cadmium in an alkaline paddy soil

under various flooding periods and draining condition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 2011, 45(10):4249-4255.

[13]Fulda B,V oegelin A,Maurer F, et al. Copper redox transformation and complexation by reduced and oxidized

soil humic acid. 1.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study [J]. 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 2013, 47(19):10903-10911.

[14]McBride M, Sauve S, Korshin G, et al. XANES study of Cu2+-binding sites in aquatic humic substance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0, 34(11):2138-2142.

[15]李廷强,杨肖娥.土壤中水溶性有机质及其对重金属化学与生物行为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

报,2004,15(6):1083-1087.

[16]韩春梅,王林山,巩宗强,等.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其环境学意义[J].土壤学报,2005,24(12):1499-1502.

[17]周婷,南忠仁,王胜利,等.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复合污染下重金属形态转化与生物有效

性,2012,31(6):1089-1096.

[18]Fulda B, V oegelin A, Kretzschmar R. Redox-controlled changes in cadmium solubility and solid-phase

speciation in a paddy soil as affected by reducible sulfate and copper[J]. Environ Sci Technol, 2013, 47(22): 12775-12783.

[19]陈飞霞,魏世强.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的化学试剂提取法研究进展[J].干旱环境监测,2006,20(3):153-157.

[20]毕春娟,陈振楼,郑祥民,等. 根际环境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3):383-392.

[21]陈素华,孙铁垶,周启星,等.微生物与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用应研究[J].应用生态学

报,2002,13(2):241-242.

[22]周明亮,戴万宏,曹玉红.蚯蚓对土壤重金属化学行为及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

报,2014,30(20):154-160.

[23]Mayer M, Chen Z, Findlay R H, et al. Bioavailability of Sedimentary Contaminants Suject to Deposit-Feeder

Digestion [J]. Environmental Scisence&Technology, 1996, 1996(30):2641-2645.

[24]黄立章,金腊华,万金保.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129-132.

[25]章明奎,方利平,周翠.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评价:四中方法比较[J].应用生态学

报,2006,17(8):1501-1504.

[26]Liao H , Chie M, Tseng Y Y, et al.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Bioavailability in Contaminated Sediment and

Soils Us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Based Bacterial Biosensor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6, 2006(142):17-23.

[27]Ruby M , Schoof R, Brattin W, et al. Advance in Evaluating Oral Bioavalability of Inorganics in Soil for Use

in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J]. Environmental Scisence&Technology, 1999, 33(21):3697-3705.

[28]孙灏,李树美,康士秀,等.安徽琅琊山铜矿植物和土壤重金属元素[J].光谱实验室,2004,21(2):225-228.

[29]陶文婧,程丽娅,聂全新,等.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分析方法研究[J].安徽地质,2014,24(4):301-303.

[30]吕明超,宋静,余海波,等.不同震荡方式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

报,2014,33(2):339-344.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风险评估研究进展_李国琛

第5卷 第11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Vol. 5 No. 11 2014年11月 Journal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Nov. , 201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102765) Fund: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Young Investigator Grant Program (81102765) *通讯作者: 王颜红,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与控制。E-mail: wangyh@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Yan-Hong, Professor,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116, China. E-mail: wangyh@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李国琛, 田 莉, 王颜红1*, 王世成, 李 波, 崔杰华, 张 红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摘 要: 重金属的有效性是进行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关键内容, 也是进行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基础。对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进行风险评估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由于重金属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且有效态重金属的转化机理十分复杂, 因此其分析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意义。本文详细论述和总结了各种重金属有效性评估方法: 包括总量法、化学提取法、淋洗法等物理化学评估法, 植物指示法、微生物指示法等生物学评价法, 以及陆地生物配体模型等模型综合评价法。同时, 介绍了各种评估方法在重金属有效性评估中的应用, 评述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并比较了其各自在有效性评估中的优缺点, 探讨了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重金属; 有效性; 风险评估; 土壤 Progresses on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of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 in soils LI Guo-Chen, TIAN Li, WANG Yan-Hong *, WANG Shi-Cheng, LI Bo, CUI Jie-Hua, ZHANG H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and Soil Ecology ,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henyang 110116, China )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eavy metal is a key part of pollution research and an important basi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heavy metal in soils is also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revising food safety standard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validity of heavy metals which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ere are more development spac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analytic methods and mean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kinds of methods used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eavy metal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summarized, including totalizing method, chemical extraction, leaching method, phytoindicating, microbe indicated method, and model method, etc . In the last, some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s were recommended. KEY WORDS: heavy metal; effectiveness; risk assessment; soil 1 引 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剧,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镉污染为例, 我国镉污染的土壤面积已达 20万km 2, 占总耕地面积的1/6[1]。土壤重金属的含量会对农作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000年农业部环境监测系统对14个省会城市2110个样品的检测表明, 蔬菜中重金属镉等污染超标率高达23.5%; 南京郊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综述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综述 张学辉1,陈爱华1,宋端阳1 (大连水产学院,大连,116023) xhz19810@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 摘要:本文综述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常用评价体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以及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利用等方面。同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沉积物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近年来,随各种工业废液排入水体,其中重金属的含量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人类及其它生物的健康与生存,如汞、砷、铬能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和有致癌作用。海洋沉积物是进入海水中许多化学物质的主要归宿地,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研究自上世纪8O年代以来已成为国际重要研究领域[1]。在研究以重金属为主要污染物的水体中,通常把沉积物视为探索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工具。由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的复杂性,对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12]。 一、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体系及存在形态 1.1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体系 对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从沉积学角度提出的污染评价方法,如地累积指数法(Geoaccumulation Index)、污染负荷指数法(The Pollution Load Index)、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及Hilton 等的回归过量分析法(Excess after Regression Analysis).我国学者贾振邦等应用模糊集理论(Theory of Fuzzy Subset)和脸谱法(Face graph)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评价。上述评价方法代表了国际上有关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的先进方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是两种比较常用的评价体系。 1.1.1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是瑞典学者Haknson[3]于1980年提出的,它是划分沉积物污染程度及其水域潜在生态风险的一种相对快速、简便和标准的方法,通过测定沉积物样品中有限数量的污染物含量进行计算。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可反映表层沉积物金属的含量、金属污染物的种类数、金属的毒性水平及水体对金属污染的敏感性。生态风险指数法在我国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不少文献介绍了利用该法进行水域生态风险性分析和评价,并对水域的生态风险性进行定量分析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其计算公式如下: -1-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题目: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7年1月5日 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摘要: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很多重金属进入环境,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也在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被运输并在生物体内富集。重金属对植物和动物的危害不再仅仅与重金属的总量有关。土壤中可用的重金属含量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土壤中可利用的重金属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重金属形态,根际环境,重金属相互作用等因素。现在有许多方法来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可利用性,但不同方法的结果不具有很好的可比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土壤;评价方法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ABSTRACT: Human activities make a lot of heavy metals into the environment,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pollution,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is also increasing.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are transported and enriched by the food chain. The harm of heavy metals to plants and animals is no longer just concerned with the total amount of heavy metals. The availabl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gradually attracts people's attention. The available heavy metals in soils were affected by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heavy metal form, rhizosphere environment, and heavy metal interaction. 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but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methods are not comparable. Therefore, it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KEY WORDS: heavy metals; bioavailability; soil; evaluation method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一个相对严重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且频繁,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废气或固体废弃物,如含重金属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金矿开采、汽车尾气的排放、金属冶炼排放的废渣和污泥的堆积等过程[1]。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和积累性等特点,在积累的初期没有明显的污染现象,但是一旦重金属的毒害作用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后,就很难清除彻底。通过食物链,重金属能够积累到人或动物体内,大部分的重金属都是都是人体不需要的且对人体会产生危害,并且积累在人体的不同部位损害人体健康,例如,镉容易积累在人体的肾脏部位,对肾脏有毒害作用,儿童体内血铅含量高会导致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法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法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历年来学者们对湖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主要污染来源、分布和重金属治理的主要方法及相关性研究。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 1引言 近20年来,长沙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给城市土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湖南省是有色金属大省,全省受重金属污染土地面积高达13 %。魏本杰等对湘江流域某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物主要积累在土壤耕作层(0~30),下层土壤污染较轻[1]。 在各种污染因素中,重金属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又不易在生物循环和能量交换中分解,受到有关专家们的广泛关注。湖南土壤重金属的早期污染可追溯至湖南工业初期的作坊,如电镀、化工、印染、皮革、搪瓷、制药、冶炼、仪表厂等,这些作坊对土壤环境造成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二三十年来的积累效应,显著增加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随着湖南各城市的都市化迅速发展,郊区乡镇工业兴起,加快了工业“三废”的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以及汽车尾气等,这些已经逐渐取代农药和污水灌溉,成为现在湖南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来源以及总结了相关土壤重金属处理方法。 2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修复 按照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不同和土壤的性质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土壤农化调控法、工程物理化学法及生物修复法。 2.1 工程物理化学法 工程物理化学法是指通过机械法、物理化学法等手段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初期应用该方法效果较好。主要包括:客土法、淋洗沉淀法等。 2.1.1 客土法 客土法是以非污染土壤将污染土壤覆盖或以非污染土壤置换污染土壤,使污染土壤得到恢复的方法。此法治理效果显著,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同时恢复土壤结构和肥力所需时间较长,而且不能断绝二次污染的可能,仅适合小面积污染的治理。 2.1.2 淋洗沉淀法 淋洗沉淀法是用清水或酸性溶液冲洗被污染过的土壤,使重金属溶解或增加重金属的溶解性,然后经过络合或沉淀作用使重金属富集而去除的过程。清水冲洗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危害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再冲洗,从而减轻重金属污染。 除此之外,热处理法、电动化学法、污染物固化也属于物理化学法。它们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方法。 2.2 农业化学调控法 农业化学调控法指通过调节土壤pH、有机质、CEC、土壤水分等因索。从而改变土壤重金属的水溶性,降低或升高其生物有效性,消减重金属污染危害或净化土壤的方法。 2.2.1 土壤pH值调节 土壤液的pH值能显著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当pH小于5 时,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提高,生物有效性增大,尤其是部分碳酸盐结合态将变成水溶态。此时若用碱性物质中和,提高其pH,将大大增强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据研究表明,施用石灰、矿渣等碱性

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植物效应研究_高军锋

第27卷第3期2008年 6月 四 川 环 境 S I C H U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 V o l .27,N o .3J u n e 2008 ·综 述· 收稿日期:2008-03-28 作者简介:高军锋(1974-),男,甘肃宁县人,1997年毕业于兰州交 通大学给水排水专业,本科。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主 要从事环境、安全监理工作。 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植物效应研究 高军锋1 ,毛玉红 2 (1.兰州交通大学监理公司,兰州 730070;2.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 摘要:植物效应为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提供了链接,本文就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问题,探讨了植物效应 和生物有效性的关联关系。阐述各种植物效应在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监测及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存在的某些不足。根据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结论,可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采用不同的植物应对措施,如可以尝试应用避性排斥型植物在生物有效性低的污染土壤上生产出非污染的农产品,为进行安全农业生产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关 键 词:生物有效性;植物效应;指示植物;排斥型植物;超累积植物 中图分类号:X 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44(2008)03-0110-03 R 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e s o n t h e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a n d P l a n t E f f e c t o f H e a v y Me t a l s i nS o i l G A OJ u n -f e n g 1 ,M A OY u -h o n g 2 (1.S u p e r v i s i o nC o m p a n y o f L a n z h o u J i a o t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L a n z h o u 730070,C h i n a ; 2.S c h o o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M u n i c i p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L a n z h o uJ i a o t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L a n z h o u 73007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 a r e l i n k s b e t w e e nt h ee f f e c t o f p l a n t a n dt h ee v a l u a t i o nf o r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o f h e a v y m e t a l s .I nt h i s p a p e r t h e p r o b l e mo f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o f h e a v y m e t a l s i n p o l l u t e d s o i l i s r e v i e w e d a n d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p l a n t a n d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a r e e x p l a i n e d .A t t h es a m e t i m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p l a n t e f f e c t s o nt h e m e a s u r i n ga n dm o n i t o r i n g m e t h o do f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d e t a i l a n ds o m e e x i s t i n g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m e a s u r e s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s c a n b e t a k e nt o d e a l 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 h e a v y m e t a l p o l l u t e ds o i l b a s eo n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A s a ne x a m p l e ,n o n -p o l l u t i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 c a nb e p r o d u c e d b y p l a n t i n gh e a v y m e t a l e x c l u d e r s i nt h el o w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s o i l ,w h i c hp r o p o s e sa n e ww a yf o r t h es a f e t y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 K e y w o r d s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t h e e f f e c t o f p l a n t ;i n d i c a t o r p l a n t ;e x c l u s i o np l a n t ;h y p e r a c c u m u l a t o r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可增加土壤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危害大小与其在土壤中的型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关系较大。同时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外在效应表现,因而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回避、敏感指示等效应,为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提供了相关性链接。 1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用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总量来预测其在环境中的 行为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确切的,因为总量难以反映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 [1] 。 对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一般采用植株中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的根际效应或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来衡量生物有效性 [2~7] 。根据生物对 重金属不同形态的吸收难易程度,可将其分为三类:可利用态、潜在可利用态和不可利用态 [8] 。 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不仅受环境的影响,也受生物体自身的影响,涉及到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个方面,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土壤性质、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和根际环境等。土壤的物理组成和化学性质直接影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其中p H 、有机质是影响较大的因素 [9] ;多种重金属之间可 DOI :10.14034/j .cn ki .schj .2008.03.023

最新 土壤中重金属钴的存在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变化-精品

土壤中的重金属移动性差,滞留性强,难以被微生物降解,通过地下水循环和植物传递而影响生物圈环境的健康发展。一种或几种不同金属的形态对环境的毒性也有所不同。因此,金属形态的存在、分布所产生的毒性程度也影响着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重金属在进入土壤后会发生复杂反应。化学作用包括络合、吸附以及淋溶等。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不仅与土壤类型、基本理化性质有关,还与重金属本身的离子特性相关。重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可由土壤的酸碱度、离子强度的影响而改变。其中,酸碱度对金属形态的影响很大。通过室内静态吸附方法和 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新疆荒漠区某石化污水库周边的农田土壤 pH、外源钴浓度、离子强度进行考察,研究土壤中重金属钴的存在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变化,从而得出钴在供试土壤中的形态再分配及生物活性变化,得出该区域的环境行为,为新疆荒漠区钴污水影响下农田重金属修复提供试验基础与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 1 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采自新疆荒漠区域某石化污水库附近的油葵种植田。将采来的土壤样品在室内风干,过100 目筛,待用。对照土的基本理化性质为: 土壤碱化度41. 63% ,pH 8. 86,阳离子交换量 7. 68 cmol /kg,钴 9. 00mg /kg,土壤有机碳 443 mg /kg,土壤有机质 760 mg /kg。 1. 2 静态吸附试验。称量 2. 500 0 g 土样于 100 ml 锥形瓶中,按照 4 种条件进行处理,每个处理设置 3 个平行。①对土样施加配制初始浓度为 100 mg/L 钴溶液(pH 为 2 ~13) ;②对土样施加配制考察浓度范围内(100、125、150、200、250、300、400 mg /L) 的硝酸钴溶液; ③将加入 100 mg /L 硝酸钴溶液的土壤进行老化5、10、20、40、70 d; ④对土样施加 pH 为7,离子强度为 0、0.001、0.01、0.1、0.2、0.5、1.0 mg/L,重金属浓度为100 mg/L 的硝酸钴溶液。将以上处理过的试样置于25℃ 恒温振荡2 h,再静置 24 h,以 3 000 r /min 转速离心 15min,均取上清液,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 1. 3 钴总量及各形态分析方法。土壤残渣态采用 H2SO4-HC104-HCl 电热板法消解。土壤形态分析采取 Tessier 连续提取技术提取。各形态钴溶液用火焰原子吸收仪测定。 式中,K 为生物有效系数;m 为各形态质量; F0是水溶态,mg/kg;F1为可交换态,mg/kg;F2为碳酸盐结合态,mg/kg;F3为水溶态,mg /kg; F4为有机结合态,mg/kg;F5为残渣态,mg/kg。所得数据用 SPSS 软件处理,得出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 1 土壤酸度对钴形态的影响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典型矿冶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有效性含量

生态环境 2004, 13(4): 553-555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0225002);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76071) 作者简介:郭朝晖(1971-),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污染环境的控制化学与修复技术研究。E-mail: zhguo@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 *通讯联系人,ygzhu@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 收稿日期:2004-06-13 典型矿冶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有效性含量 郭朝晖1, 2*,朱永官2 1. 中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湖南 长沙 410083;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 摘要:对湖南长沙、株洲、衡阳、郴州等地区的典型矿冶污染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与有效性含量提取,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严重,矿区土壤主要污染元素为Pb 、Zn 、As 、Cr 、Cu ,而冶炼业周边污染土壤中主要是Zn 、Pb 、Cr 、As 、Cu 、Cd ,其污染程度均远远高于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b 、Cd 和Zn 污染主要来源于采矿、冶炼活动而As 污染可能还与农业生产有关。不同浸提液对土壤中Pb 、Zn 、Cd 、As 、Cu 有效性质量分数的提取能力(设其符号为u )依次为u (NH 4NO 3)>u (HCl)>u (CaCl 2);而对有效性Cr ,HCl 提取量为最高;盐基离子,尤其是NH 4+、NO 3-效应和酸效应(H +)大大促进了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环境危害行为。 关键词:土壤污染;典型矿冶周边地区;有效性重金属 中图分类号:X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4-0553-03 随着采矿和冶炼业的迅速发展,矿冶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热点问题之一[1]。我国铅锌矿蕴藏丰富,随其累年开采,矿渣、选矿、冶炼及电镀等工业废水不断排放到周围环境中,造成周边土壤中Pb 、Cd 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受重金属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面积就达90.6×104 hm 2 [2]。湖南是我国有色金属之乡,由有色金属矿山引起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污染面积达2.8万km 2,占全省总面积的13%。部分地区土壤中铅、镉、汞、砷高出正常值数倍至数百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地方病。然而,对矿冶周边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有效性含量的研究不多,对这些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行为也了解较少,因此,开展湖 南典型矿冶周边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并用不同浸提液提取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含量,探讨其潜在的生物有效性与环境危害性,为矿冶周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修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样 土壤样品主要从湖南省的长沙、株洲、衡阳和郴州四个地区收集得到。每个土壤样品大约2 kg ,为每块约50 m 2采样区的混合样品。土壤样品为移去有机物的0~20 cm 的表层土壤。土壤收集后自然风干,过1 mm 筛,备用。土壤样品基本理化性质如表1。 所收集土壤均采自湖南地区,属湿润富铁土:长沙土壤由第四纪红土发育而成;株洲土壤由板页岩和紫砂岩发育而成;衡阳土壤由紫砂岩发育而成;郴州土壤由砂岩发育而成。所有土壤均属可变电荷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低,而交换性铝含量高,土壤呈酸性(表1)。所有采样点水文气候特征基本相似:年均气温为15.5~25 ℃,年均积温(>10 ℃)为5000~9500 ℃,年均降水量为1250~1500 mm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天,且降水pH 值为4.50~3.50。 1.2 土壤中有效性重金属含量的提取 分别采用0.10 mol/L HCl 、0.10 mol/L CaCl 2和1.0 mol/L NH 4NO 3溶液分别提取土壤中有效性重金属含量(表2):连续振荡后的浸提离心液用无灰定量滤纸过滤,然后滴加1~2滴14 mol/L HNO 3使其酸化并保存在4 ℃条件下,待测。实验中,每个土样重复3次,同时做空白进行对照。 1.3 分析与测试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根据常规方法进行测定[3]:土壤pH 采用水/土质量比为2.5∶1;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阳离子交换量采用1 mol/L NH 4OAc 提取-凯氏定氮法;土壤体积质量采用环刀法 (100 cm 3);交换性酸度采用1 mol/L KCl 淋洗法;酸中和容量采用0.1 mol/L H 2SO 4滴定法;土壤中重金属全量采用HF-HNO 3-HClO 4法,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同时采用标准污染土壤样品(GBW08303)进行全过程 采样地区 长沙(n =7) 株洲(n =5) 衡阳(n =3) 郴州(n =7) pH 值(水土比2.5∶1) 4.78±0.41 4.67±0.32 4.15±0.29 4.57±0.58 土壤体积质量/(g ?cm -3) 1.21±0.06 1.26±0.11 1.35±0.05 1.18±0.14 有机质/(g ?kg -1) 22.13±0.21 23.56±0.34 19.02±0.15 21.03±0.28 阳离子交换量/(cmol ?kg -1) 11.03±0.14 14.32±0.21 9.32±0.15 12.05±0.26 交换性酸度/(cmol ?kg -1) 4.45±0.25 6.32±0.18 4.78± 0.31 5.23±0.24 -1 HCl, 0.10 10 g ∶50 ml 25 ℃, 1.5 h [3] CaCl 2, 0.10 5 g ∶50 ml 25 ℃, 2 h [4] NH 4NO 3, 1.0 2 g ∶50 ml 25 ℃, 2 h [5]

鸡粪堆肥有机物演化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_卜贵军

第35卷第11期2014年11月 环 境 科 学ENVIRONMENTAL SCIENCE Vol.35,No.11Nov.,2014 鸡粪堆肥有机物演化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 卜贵军1,2,于静3,邸慧慧4,罗世家1,2,周大寨1,肖强1,2? (1.湖北民族学院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恩施 445000;2.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园艺学院,恩施 445000; 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 4.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恩施 445000) 摘要:采用离子色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鸡粪堆肥水溶性有机物(DOM)和重金属组成与演化特性,探究了有机物演化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显示,堆肥升温期和高温期有机物降解最为剧烈,产生了大量苹果酸、酒石酸、乙酸和草酸,其浓度分别在2097.55~2155.61、39.24~51.58、12.52~12.90及1.68~ 2.31mg ·L -1之间;堆肥降温期和二次发酵过程,蛋白类物质降解,腐殖质类物质合成,DOM 的腐殖化率和缩合度增大,稳定性增强.堆肥过程中水溶态重金属中Fe 的浓度(1.069~7.106mg ·L -1)最高,Al、As、Cr、Cu 和Mn 的浓度(0.1~1.008 mg ·L -1)其次,Pb 的浓度(0.003~0.02mg ·L -1)最低,随着堆肥的进行水溶态重金属含量呈下降趋势(Al 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溶态重金属主要结合在腐殖质类物质上,生物可利用性低.分析结果表明,堆肥可通过降低水溶态重金属的含量和将水溶态重金属络合在腐殖质类物质上降低产品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关键词:鸡粪;堆肥;有机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301(2014)11?4352?07 DOI :10.13227/j.hjkx.2014.11.043 收稿日期:2014?03?31;修订日期:2014?05?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057);湖北省科技厅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B2013077);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第四批开放基金项目(PKLHB1322) 作者简介:卜贵军(1981~),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质微观结 构,E?mail:379977049@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 ?通讯联系人,E?mail:hbmysws@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 Influence of Organic Matter Evolution During Composting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BU Gui?jun 1,2 ,YU Jing 3,DI Hui?hui 4,LUO Shi?jia 1,2,ZHOU Da?zhai 1,XIAO Qiang 1,2 (1.Key Laboratory of Biologic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ubei Province,Hubei Minzu University,Enshi 445000,China;2.College of Forest and Horticulture,Hubei Minzu University,Enshi 445000,China;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4.Enshi Tobacco Company of Hubei Province,Enshi 445000,China) Abstract :Ion chromatography,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and heavy metal extracted from chicken manure during composting,and the influence of organic matter evolution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se heavy metals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a large number of organic acids were generated during the active stage,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were in the range of 2097.55?2155.61mg ·L -1,39.24?51.58mg ·L -1,12.52?12.90mg ·L -1and 1.68?2.31mg ·L -1,respectively.During the curing stage,protein?like matter was degraded,whereas humic?like substances were formed,which increased the humification degree,condensation degree and stability of DOM.The content (1.069?7.106mg ·L -1)of dissolved iron ranked first during composting,that of dissolved Al,As,Cr,Cu and Mn (0.1?1.008mg ·L -1)ranked second,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lead was the lowest.Concentrations of all heavy metals decreased during composting except aluminum.Furthermore,the result from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se dissolved heavy metals were bound with DOM,and their bioavailability was low.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heavy metals in chicken manures became lower through the decrease of dissolved heavy metals and the binding between dissolved heavy metals and humic?like substances. Key words :chicken manure;composting;organic matter;heavy metals;bioavailability 堆肥是畜禽粪便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在堆肥过程中,一部分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成二氧化碳、水及氨等物质,导致堆体减容减重;另一部分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富里酸、胡敏酸及胡敏素类等腐殖质物质,增强了堆肥的稳定度[1~3].堆肥过程中,大部分有机物只有在溶于水 后才能被微生物利用,因此,水溶性有机物(DOM)是研究堆肥物质转化的重要介质,它比固相有机质 更能灵敏反映堆肥过程物质演化特征[4~6].此外, 堆肥DOM 中含有的有机酸和腐殖酸类物质,能够吸附和络合重金属,引起后者存在形态和生物有效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1 13:5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kcms/doi/10.13227/j.hjkx.2014.11.043.html

土壤中重金属

实验题目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污染评价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中重金属Cu对生物的危害及其迁移影响因素。 2、了解Cu, Pb, Cr, Cd, Zn ,Tl污染的GB标准。 3、掌握土壤消解及其前处理技术和原子吸收分析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方法。 4、掌握土壤中Cu的污染评价方法。掌握土壤中其它重金属的污染评价方法。 二、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混合酸体系消解土壤样品,使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同时所有的Cu都被氧化。在消解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消除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后定容,喷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化器的富燃性空气-乙炔火焰中进行原子化,产生的铜基态原子蒸汽对铜和铅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波长进行选择性吸收,测定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2、实验试剂。 大学城各采样点土壤、盐酸GR、硝酸GR、氢氟酸GR、高氯酸GR、蒸馏水、(1+5)HNO 3 2、实验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空心阴极灯、烧杯50ml(聚四氟乙烯)、移液管(1,2,5,10mL),滴管、50ml比色管,量筒及实验室常用仪器等。 3、实验步骤(土壤样品已经制备好,直接用就可以了)。 (1)土壤样品的消解。分别称取0.5g左右的三种土壤样品与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2mL的水湿润,加入10mL的盐酸,在电热板上加热到溶液接近干燥,然后加入10 mL硝酸,继续加热到溶解物近干,用滴管加入5mL 氟化氢并加热分解去除硅化物,接近近干后加入5mL高氯酸加热至消解物不再冒白烟时,取下冷却。 (2)冷却完毕后,将残留物洗至50mL比色管,后加入2mL浓硝酸,并定容至标线,摇匀,静置. (3)由于溶液比较浑浊,干过滤后所得清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其Cu的浓度。(Cu标准曲线的配制:实验室已配置好,直接测就好) (4)样品测定 ①(开机过程):开风机----压缩机----电脑----气瓶----电源主机; ②通过电脑打开桌面上的WFX210控制软件,进入方法编辑-创建新的方法; ③修改参数(仪器条件,测量条件,工作曲线参数,火焰条件) 仪器条件和参数

理化性质对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214-22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journal/ag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10.12677/ag.2014.44026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Effect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n Heavy Metal Bioavailability in Soil-Crop System Yuan Yuan Coal Geological Bureau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Email: 181475989@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 Received: Jun. 8th, 2014; revised: Jul. 4th, 2014; accepted: Jul. 12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 reviewed the existing law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plant system, ana-lyzed the source, mig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enrichment regularity of heavy metal pollutants in soil plant system, summarized the effect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crop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factors on heavy metal bioavailability in soil-crop system, dissected the relat-ing factors, and discussed recent related research methods. This study finally submitted the weak link in the system, and proposed the further research in spatial relationship with different heavy- metals,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quantitative model. Keywords Soil-Crop System, Heavy Metal Form,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Laws, Correlation Study 理化性质对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进展 袁园 福建省煤田地质局,福州 Email: 181475989@https://www.360docs.net/doc/fc1671390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