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摘要 (3)

1.2研究范围 (5)

1.3编制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5)

1.3编制依据 (6)

第二章必要性及可行性 (8)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0)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基本条件 (12)

3.1项目选址 (12)

3.2项目区基础条件 (12)

第四章工程技术方案 (14)

4.1生活污水处理 (14)

4.2排水管网设计 (15)

4.3垃圾收运系统 (17)

第五章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9)

5.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9)

5.2布局规划 (19)

5.3高程设计 (20)

第六章建设规模及目标 (21)

6.1建设规模 (21)

6.2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22)

6.2生活污水处理目标 (22)

6.3生活垃圾处理目标 (23)

6.4考核指标 (23)

第七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26)

7.1建设期限 (26)

7.2实施进度规划 (26)

第八章环境保护 (27)

8.1设计依据 (27)

8.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27)

第九章安全生产、消防和节能 (30)

9.1安全生产 (30)

9.2消防 (31)

9.3节能 (31)

第十章项目管理 (32)

10.1项目管理机构 (32)

10.2组织管理措施 (32)

10.3运行管理 (33)

10.4技术保障措施 (34)

第十一章招标方案 (35)

11.1设计依据 (35)

11.2招标方案 (35)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6)

12.1投资估算依据 (36)

12.2投资估算 (36)

12.3资金筹措 (37)

第十三章工程效益分析 (38)

13.1环境效益 (38)

13.2社会效益 (38)

13.3经济效益 (38)

第十四章结论及建议 (40)

14.1结论 (40)

14.2建议 (40)

附录

1、项目投资估算表

2、项目地理位置图

3、小园村规划总平面图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摘要

1.1.1 项目名称

**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1.2 建设单位

**县长集镇人民政府。

1.1.3 建设地点

**县**镇**村。

1.1.4 建设周期

一年(12个月)。

1.1.5 项目背景及由来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并不断采取政策措施,以解

决农村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明确提出支持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支持靠近城镇、交通便利的村庄,主要支持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的农村垃圾处理。

**县**镇**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位于长集镇老镇区北部,310省道以北,是一座经过统一规划后的新农村小区,由约40栋住宅楼及配套公建组成,现有843户,2700余人。

通过建设本项目,完善村内的雨污管网及垃圾收运系统,以改善小园村环境卫生,为其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村等打下良好基础。

1.1.6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雨水、污水管网各3000米,建设化粪池6座,预处理后生活污水接入长集镇市政污水管网,并进入**县长集镇农产品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2)建设垃圾转运站一座、垃圾收集点3座,配置室外垃圾桶、人力垃圾收集车、垃圾转运车等设施,将村内垃圾集中收集并转运至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1.1.7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191.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166.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00万元,预备费10.00万元。

资金筹措:拟申请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40.00万元,**镇**村自筹151.00万元。

1.1.8 综合效益分析

环境效益:该项目实施后,小园村实现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并实现年达标处理污水立方米,年消减CODcr 77吨。通过本项目建设,小园村垃圾收运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并可实现每年清运生活垃圾986吨,大大改善农村环境风貌。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居民垃圾实现95%清运,生活污水实现100%无害化处理,并达标排放。一方面,大大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对项目区的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群众的精神风貌,对于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1.9 结论与建议

(1)本项目充分体现国家及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政策。

(2)项目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本项目规划选址合理,建设内容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简单易实施,建设周期短,能很快达到预期效益。

(4)本项目建设周期短,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建议建设单位尽快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项目的实施进度,尽早发挥项目的预期效益。

1.2 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论述**县**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并对拟建项目的建设条件、主要内容、建设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 很多问题,农村环境正在逐步恶化,农村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环境保护已 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党的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提出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村生态环境 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分 析在农村建设中应遵守的保护境的原则,并提出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 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农村局势的稳定和如何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使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存在问题现状。 1、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 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经 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 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 物都是威胁。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 无机盐等有害成分,由于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影响了植物品质。四是化 肥不合理应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进 入大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碳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增强温室效应,另外还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如植物徒长而造成病虫大发生,引起 污染。 2、农药的污染:我国在1983年以前生产的农药以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为主, 占总量的53%,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 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 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 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同时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 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 农作物上,只有10%黏附于作物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并通过皮肤和眼睛粘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下,农村该如何以生态修复发言稿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下,农村该如何以生态修复 2017年10月26日 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破解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治理难题,重现“绿色青浦,上善之城”的生机活力,2017年,**村在区、镇各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于3月底前完成了村内5.5万平方米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关闭和整改环保问题企业17家,并于5月完成了青浦区“无违村居”验收工作。据此,**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五违四必”工作的整治阶段告暂一段落,目前正逐步迈入下一阶段,工作重心由环境整治转向生态修复,力求以生态修复为引导,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长效发展。 一、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恢复农耕产业面貌。 一是推进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田、标准化果园硬件配置水平、推进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工程、恢复和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新建和完善输水管道、排水明沟、完成低洼为区改造,以提高农用地综合利用率,保障农业生产。二是加快198减量土地复垦。“198”地块企业减量是防止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及时修复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自2014年以来,**村积极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实施“198”地块企业减量,通过拆除复垦等土地整治,在修复平整和种植农作物的原则上进行

生态修复,将建设用地恢复为农地,恢复土地农用价值。下一步,**村将充分利用198地块减量“让”出的土地引进高新农产业,以生态农业为亮点,恢复农耕产业面貌。三是加紧整合农、林资源。**村拥有三块农产业项目,500亩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400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和800亩名贵树木园。目前管理得当,水田由稻米专业合作社进行种植管理、枇杷园计划收回、名贵树木园已与上海园林公司进行沟通,同意进一步开发,**村正加紧整合农、林资源,通过统一开发管理,配套相关设施设备、技术人员,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四是适量投放鱼苗净化水资源。**村区域范围内水资源丰富,拥有16条中小河道,全长8.2公里。生态整治后,**村提出“河道长”工作体系,并在试点河道五家埭河道投放适量鱼苗,由河道长进行管理,实现“以鱼治水,以鱼养水”的目标,保持河道长治久清的同时,促进和保护河道的生态平衡。 二、加强资源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一方面,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大农业方面污染防治力度,提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在保证产量的同时,确保产地环境安全,产品安全。实施种植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全村共有3个湿垃圾处理利用点,将秸秆、杂草、落叶综合利用,转化为有机肥后全量还田。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目录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 1.1 土壤污染 (1)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1)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1) 1.4 乡镇工业污染 (2) 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 (2) 2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2)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 (3) 2.2 污染物种类复杂 (3) 2.3 污染途径 (3) 2.4 污染负荷大 (3) 2.5污染范围大 (3) 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 (3) 3.1 环境一直薄弱 (3) 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 (3) 3.3 环保机制不完善 (3) 4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4)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4) 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 (4)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 (5)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 (5)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更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1~2]。济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农村生活污染物的乱排乱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3~4]。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必要而迫切。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肥过多,有机肥、微量元素缺少;其次塑料薄膜、购物袋等难降解白色垃圾及废电池等有毒固废随意丢弃对土地也产生了较大危害[5]。呈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有毒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尤其如此。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亩耕地收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93万hm2。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基础设施及管理体制落后,生污染物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我国每年约有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没有垃圾收集系统或装置,随意堆积垃圾于房前屋后;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简易,无化粪池,卫生状况不佳,易生蚊蝇;兽禽多以散养为主,且人畜共屋,兽禽粪便未经处理,一部分流失于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一些过去只是在城市出现的生活垃圾也成为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农村垃圾大都集中露天堆放,形成恶臭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山”[6]。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驻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t,其中有0.7亿t未做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推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最突出表现。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兽禽养殖和农田径流以及乡镇企业等方面的污染,

xx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xx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排水体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级负责、村组联动原则。村三委会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村组具体负责推进落实。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所在地、沿307省道两侧等重点区域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机制,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扩大农村污水处理试点范围,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长期目标。在巩固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抓不懈。通过整治,达到村容村貌整洁、环境舒适优美、乡村特色鲜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到xxxx年底,力争全面实现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率达到100%。 四、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四清四化”、“五改两建”、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庄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村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清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精)

鹤山乡王卞社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快解决我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问题,结合我乡实际,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与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努力打造经济繁荣、农业发展、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祥园社区位于******政府驻地,东临******中学,西傍马东干渠,北倚马东干沟,碧水环绕,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祥园社区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全乡28个自然村,1.8万常住人口居住,******人均年收入7800元,其中8000余人从事务农,农业收入占示范区经济收入的35%。 二、基础设施状况 近年来,******加大了乡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完成了******集中供水工程改造及乡域主干道的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城镇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现建有县乡路——庆徐路,农村路网建设达到了25%,乡域主干道两侧全部实现绿化,农村自来水使用率达到了100%。 近年来,******加大投入力度,在全乡规划兴建万人中心社区——祥园社区,该社区为一弧、一轴、一心的布局,一弧即为弧形路网,一轴即为南北向主景观轴,一心即为中心景观空间,共分为八个组团区。社区规划总占地1686亩,共分八期建设,规划建设“1+4”(1为储藏室、车库,4为四层楼房多户型住宅楼和徽派商住楼,建设户数6040户,同时,配套建设休闲广场、健身场所、老年公寓、观光林带、人工湖、幼儿园、超市、卫生所、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总建筑面积将达到94.1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全乡群众居住。但是,该社区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面以及生活污水管网配套、处理等设施尚不完善,亟需加以整改。 三、生活污水排放状况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要实现中国梦,环境保护必须应是农村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农村环境发展和农业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不应与这一进程分离。 可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多、经济活动量大,而且我国的农业发展多成传统型而非密集型发展,所以科技水平低,由此导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非常严峻。现在,新技术革命逐步向农村蔓延,这将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但是也将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就不可避免地被提上了议程。为此,我们必须研究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对策。 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生态灾难增多,生态建设跟不上生态破坏的力度和速度自然灾害频频出现:洪水、干旱、沙尘暴、泥石流、山崩、地震、滑坡等环境事故也时有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剧;草原被风蚀、沙化;酸雨、病虫灾害继续威胁着森林资源;蝗虫灾、不明原因的植株萎缩等。除此之外,季节变化怪异,寒热不稳,病毒变异,疾病流行等诸多现象都说明,农村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

2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 3 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主要包括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以及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这种污染的地域特点实际上正好与我国农村的情况对应。在农村环境污染总体上可包括:外部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的影响。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XX市XX区XX镇XX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实 施 方 案 XX区XX镇XX村村委会 2017年06月

目录 一项目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1) 1.1 指导思想 (1) 1.2 基本原则 (1) 1.3 编制依据 (1) 二项目慨况 (4) 2.1 项目名称 (4) 2.2 项目建设地点 (4) 2.3 项目建设目标 (4) 2.4 项目建设内容 (4) 2.5 项目资金估算 (4) 三 XX村环境现状及成因 (5) 3.1 XX村主要环境污染源 (5) 3.2 生活污水现状 (5) 3.3 生活垃圾现状 (6) 3.4 畜禽养殖粪便现状 (6) 3.5 饮用水水源现状 (7) 3.6 村环境问题主要原因 (7) 四项目背景与项目建设必要性 (9) 4.1 XX村情况 (9) 4.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五 XX村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11)

5.1 生活污水治理方案 (11) 5.2 生活垃圾处理方案 (28) 5.3畜禽养殖粪便整治方案 (31) 5.4饮用水水源整治方案 (32) 六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33) 七保证措施 (35) 八效益分析 (37) 九进度计划 (38) 十结论和建议 (38)

一、项目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1.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治理环境为重点,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主要抓手,按照全村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广泛动员全村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村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富裕XX村。 1.2基本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及标准。 2、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设备,降低治理投资成本。 3、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时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4、建立合理完善的村民组污水收集、排放系统及垃圾收集、运转系统、畜禽粪便处理系统。 5、充分利用原有的设施和条件,就地取材,厉行节约、多办实事,节约投资和运行费用。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生态环境调查.doc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中文摘要: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内蒙古地区是一个农牧业所占比例较大的地区,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城乡结合部更为明显,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在这个暑假,我随同清水河县环保局一起下乡进行实践调查。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生态坏境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村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严重、乡镇企业对坏境破坏恶劣等等。同时,我也了解到政府在着手大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时的政策和举措,在努力恢复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做到环境和效益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原因、对策 引言:作为大二我的我们离社会已经越来越近了,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求我们不仅要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要锻炼自己的交际、处事等一系列社会能力。本次暑期的实践调查我选择到深入农村。之所以选择到农村实践调查,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我随从的环保局调查小组中我了解到,此行调查的大背景是基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提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及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一系列成效的基础之上的。事实情上,中国经济在保持连年高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不但没有减缓,反而愈加严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排水体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原则。各乡镇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村(社区)具体负责推进落实。各有关部门负责督导协调和技术指导。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及环县城、乡镇所在地、环景点周边、国省州县主干道、沿高速路两侧等重点区域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机制,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扩大农村污水处理试点范围,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质量。 四、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四清四化"、"五改两建"、"两抓一控"、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庄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村街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清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的发生;"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做到路旁无乱搭乱建、道路整洁畅通;"清庭院",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畜禽粪便,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绿化",因地制宜种植各类树木、花草,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完善现有绿化设施,具备条件的乡(镇)打造园林绿化景观街道;"美化",对村庄建设的选材用料、建筑样式、墙面颜色等进行规划和提升。拆除违章建筑,整治临街、临路建筑立面,统一粉刷墙壁,规范村内主街道建筑

关于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各级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许多地方村内道路得到硬化,农民房屋得到翻新,有的盖起了洋房,还装饰了瓷砖,农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整体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落后,环保意识不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乡镇环保机构设置不健全,农村环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许多环境保护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特别是极大多数村民们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废旧薄膜、塑料袋、瓜果皮、畜禽粪便等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随处乱扔乱倒,村庄道路旁、水塘边几乎成了垃圾场、臭水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没有根本好转,脏、乱、差现象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因随意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人畜粪便直排等导致河流、坝塘和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成了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由农村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逐渐增多,农村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新旧污染交织,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相互叠加,新型污染加剧,废旧塑料袋、电子电器产品、泡沫包装物等农村生活垃圾、生产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薄膜、作物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乱排乱放,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已经危及到农村饮水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加剧。一是禽粪养殖粪便长期露天堆放,污水直排,臭气袭人,滋生蚊蝇,加剧农村环境污染;二是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三是农药瓶、塑料薄膜等大量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田间地头、

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 农药不合理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农业从改革开放历来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化肥农药的使 用带来了高产稳产,使我国的农业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但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 相当多的问题,不仅危害土地质量和生物环境,也给农业产品带来了潜在的农药污染。我 国的农药利用率偏低,很多农药并没有被利用,而是进入了土壤、水体、空气等媒介中, 有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危害的潜在危险。大量不合理的农药的使用,不仅杀死了大量的害虫 夭敌和其它非目标昆虫,同时也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农业不得不用更大剂量的农药来消 灭害虫。农药具有效果迅速、可防治、适用面广、价格低廉的优点而受到农业的大量使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得更加危险。 2.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化肥农药等 带来高产稳产,以及一定的增产,化学肥料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也是我国农业的污染的一个 重要问题。农药的利用率的问题低在农业化学肥料的使用上也是相同的,化学农药的利用 率低也带来了更多的环境问题,大量氮素化肥的浪费使水体水质富营 养化,在农村富营养化湖泊中,大量的水生植物的生长影响了农村鱼塘经济鱼类的生产, 水质恶化,使鱼塘鱼苗的存活率低,水质含氧量减少也影响了经济鱼类的生 产。浪费的化肥通过降水,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最终流入大海,使得海洋赤潮问题的经常 化和严重化,严重影响了海洋的生态环境稳定性,同时浪费的化肥也进入当地地下水,影 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使土地的肥力不断下降,土壤板结化,有机 物含量不断降低,使农业生产更依赖于大量使用化肥,从而使农业生产陷入恶性循环,最 终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3. 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农业的相对落后,相当多农业资源得不到利用而 被浪费或是成为污染来源,北方农民习惯于小麦玉米收获后焚烧秸秆玉米杆,这些焚烧下 的灰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也 减少了农民的清理土地再耕种下一季农作物的劳动,但是焚烧秸秆和玉米杆带来的 农村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同 时也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北方农业的秸秆和玉米杆焚烧带来的空气问题也使农村居民的 健康受到影响,焚烧的烟雾刺激眼睛喉咙,使人呼吸困难,可能导致人呼吸道的问题。 4. 残留塑料薄膜的环境污染: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广大大提高的农业的生产力,不仅提高了农 业的生产量,同时也丰富了农业产品。塑料薄膜的使用残留也影响了农业环境,残留塑料 薄膜积累会危害土地肥力,目前,我国农业的降解地膜的使用还是较少,不可避免的带来 了塑料薄膜的残留问题,地膜在土地中较难降解,同时分解的一些有害成分也导致了农作 物的食品安全问题。 5. 高污染工业转移到农村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些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农村,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大量 的投资来提高农村地区的GDP ,导致了高污染企业在农村扎根落户,虽然这些企业 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当地政府的税收,但 是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染物也极其严重的危害到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 产生活。 二. 当前农村问题的对策 1.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积极宣传农业新科技产品,同时推广农业新产品,推广使用高效,低污染,低残留的的农药和化肥。推广使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尽量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恢复。 2. 推广利用秸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良庆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汇报材料 (2011年10月18日) 近年来,良庆区坚持环保优先、城乡统筹发展,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开展农村环保工作,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生活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目标。现将我城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城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城区将生态示范创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载体,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以规划为龙头,以解决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着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镇和村庄环境,防治农村工业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美化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截止目前,我城区已申报国家生态示村1个,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3个,其中良庆镇良庆社区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已通过区环保厅的审核并上报国家环保部,大塘镇那团村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今年启动大塘镇、那马镇的生态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当前,我城区农村生态示范创建积极性很高,今年7月份,我城区已向自治区环保

厅申请作为2012年全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我城区将启动2个生态乡镇和20个生态村的创建工作。 (二)农村饮水源地保护工作广泛开展。农村饮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着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一是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调动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分解落实目标任务,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全城区形成了饮用水源保护有人抓、有人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二是组织开展全国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工作。深入全城区5个镇的8个饮用水水源地的基础环境做了调查、采样监测、取水点拍照等资料收集,建立了辖区饮用水水源基础数据库。认真开展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三是组织力量对辖区各涉镇、村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编制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和堆放垃圾等,防止水源受到污染。重点开展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以及饮用水源地污染源的整治等工作。重点防治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渔业污染,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今年7月,已委托有资质的编制单位完成了《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大塘镇、南晓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编制工作。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 2010年,良庆区南晓镇茂钦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被列为自治区环保厅在南宁市的城乡风貌改造农村污水处理示范项目。作为南宁市唯一试点工程,该项目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生态渠”

大学生暑期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大学生暑期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桥乡东马坊村 撰稿人:高飞张仕真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一些城郊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0万亩。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14%、35%和20%。平均每公顷施肥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4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公斤,一些省甚至超过600公斤,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70%是高毒高残留品种。由于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 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全国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据调查,我国一些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因饮用水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有的还出现了“癌症高发村”。 我国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是我党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号召。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把自己的所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二、活动概况 1、活动目的

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局势的稳定和如何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化肥的过量使用、生活垃圾堆放无序、人们对环保意识淡薄等,以至于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都难以保障,农村的环境问题已经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影响,因此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迫在眉睫。近年来,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努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农村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环境问题比城镇环境问题更复杂化和多样化,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亟待进一步解决。 一、当前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 群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一是农村环保政策、法规不完善。我国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早期制定的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主要侧重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的防治,涉及农村环境问题的多侧重于防治农药、化肥污染方面,对于农村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的防治方面工作无法可依。二是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欠缺。通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但相当一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垃圾一埋(倒)了之,污水一排了之”。三是乡(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生态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很多乡(镇)村干部虽然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对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面对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实际困难,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在工作上处于消极应付状态。 (二) 农业面源污染不容忽视。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一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化肥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使用技术落后,化肥、农药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耕地质量,土壤生产力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倡议书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倡议书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倡议书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作为环保部命名的部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和积极创建地区,我们将在 建设实践中,努力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力争早日达到“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行为文明”的基本建设目标,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不断地挖掘、汲取、提炼、创新生态文明有关历史、文化、理论和实践活动经验,逐步总结、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 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和相应的文化体系,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活动顺利开展。 二、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标准,制 定建设目标,通过政策创新,逐步实现政府主导、社会保障、人人参与的体制与机制,保 障建设活动的持续健康进行。 三、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建立起便捷的绿色交通体系、清洁的 能源供应体系和舒适的节能建筑标准体系。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自然要素、生态功 能和公众需要的和谐统一,使公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使城市真正成为宜居之城、健康之城、生态之城。 四、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通过持续不断地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活动,使我们的水体、大气、土壤、噪声、辐射环境稳定满足人体健康需要,植被、矿产、景观、野生生物等资源满足并适合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 五、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重点解决好当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即不合理的产业 结构和粗放型发展方式。要通过科技进步,以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 经济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 永续发展。 六、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坚持优先建设和完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使产生的废物最 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在农村通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绿色农产品生产,使城市与乡村和谐共赢。 七、我们在建设实践中,要以提高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意识、倡导绿色消费为重点, 通过消费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不断推进生态 文化体系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记山东省阳谷县##镇##村 安徽工业大学魏汝飞 一调研背景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着的负面影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对于基本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 与此同时,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国家曾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

胁在与日俱增。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尤其是国家实行“三农政策”后,农村的各项生活指标都朝着令人欣慰的方向发展,然而与此并不协调发展的却是农村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本次我们所做的调查也就是基于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虽然所调查的只是一个行政村的情况,却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来估计出广大农村的生态现状。 常家村属于咸阳市礼泉县,整体地貌属于平原,海拔高度460米。2006年总户数159,人口608人,2006年人均收入2550元。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可以很好的代表广大的农村地区。而且由村里的道路和人均纯收入情况也可看出常家村属于中等经济水平,这也为其可以作为典型的代表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使我们决定把常家村作为本次调查的目的地,虽然所得到的各项数据只是一个行政村的生态情况指标,却由于调查点的代表性,因而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对广大的农村地区的整体生态现状有一个较科学的认识,可以针对这些现状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进行改善。在调查的最后我们也给出了一些现状分析和可行性建议。 二生态现状 从家庭饮用水来看,常家村有一半以上的农户使用自来水,占总比例76%,使用大口井水约23%,且是对大口井水经过处理后使用,从用水来源和使用方式上来看基本不存在健康隐患。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村民的饮用水整体上非常清澈,而且由于工业的影响较小,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村民的习惯喝水方式是饮用开水,目前已达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