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家谱的主要内容及其史料价值管窥_以新乡家谱为中心的考察_(精)

中原家谱的主要内容及其史料价值管窥_以新乡家谱为中心的考察_(精)
中原家谱的主要内容及其史料价值管窥_以新乡家谱为中心的考察_(精)

中原家谱的主要内容及其史料价值管窥

——以新乡家谱为中心的考察

王仁磊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事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新乡 453007)

摘要:中原地区姓氏文化发达,有着丰富的家谱文献资源,这些

家谱的主要内容包括谱序、世系、派字、姓氏源流与家族播迁情况等,具有宗族史、家族史、家庭史、人口史、婚姻史、移民史、社会史、风俗史、区域史、经济史、灾害史、思想史和文学史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是中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中原文化,新乡,姓氏文化,家谱,史料价值

中图分类号:K82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15)Ol-0099-04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等,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同宗共

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文献。家谱与方志、正史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近年来,家谱研究引起了历史学、文献学、社会学及民族学等方面学者的关注,比如安徽的徽州家谱研究、东北的满族家谱研究、宁夏的回族家谱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就。而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的中原地区,家谱文献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对中原家谱的研究也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对中原家谱的主要内 - 1 -

容及其史料价值进行粗浅的探讨,旨在引起学界对中原家谱研究的重视,不当之处还望专家指正。

一、中原家谱的主要内容

家谱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被称为家族的百科全书。那么,一部家谱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据冯尔康先生研究,清代的家谱由谱序、恩纶录、像赞、宗规家训、世系、世系录、派语、宦迹考、传记、祠堂、坟墓、祠产、先世考辨、著述、余庆录、五服图和领谱字号等17个方面组成。王鹤鸣先生总结出了更多的家谱内容,包括谱名、祖先像赞、目录、修谱名目、谱序、凡例、恩荣录、谱论、姓氏源流、世系、传记、家法、风俗礼仪、祠堂、坟茔、族产、契约、艺文、字辈排行和领谱字号等!O个方面。徐建华先生认为,明清以来的家谱包括谱序、题辞、凡例、谱论、恩荣、图、节孝、像赞、考、宗规家训、祠堂祠产坊墓、派语、世系、世系录、传记、仕宦录、志、杂记、文献、修谱姓氏、五服图、余庆录、领谱字号等13个方面的内容“。以上三位先生是从全国家谱的整体情况出发,总结出来的是家谱可能包括的内容,而具体到每一部家谱,则很难全部涵盖上述内容。在一部家谱中,含有上述提及的l0项内容以上便可称为内容丰富。

中原地区被誉为中华姓氏的摇篮,姓氏文化构成了河南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家谱作为中原姓氏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 - 2 -

自己的地域特点,其在内容上犹重世系、姓氏源流与家族播迁。下面我们从新乡地区一些家谱的实例来管窥中原家谱的主要内容。

我们先来看一部普通家族的家谱——《辉县峪河周氏族谱》(2008年)的主要内容,该谱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l 3世孙周辉撰《周氏族谱跋》在介绍族谱内容时写到“分门别类订为六卷:一日世系,纪伦叙也,二日大传,详实行也,三日爵职,嘉显扬者之名也,四日祠堂,大建立者之功也,五日坟墓,而白扬之宅,不没于蔓草,六日节烈,而潜德之光弗泯于奕季区区之_心,务求足倍周氏之大典而后快。”由此可见,该谱主要包括世系、大传、爵职、祠堂、坟墓和节烈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大传、爵职和节烈三部分均可归为人物传记类。因此,可以认为清乾隆时期中原地区的普通家谱包括世系、传记、祠堂和坟墓四项主要内容。

《新乡饮马口赵氏族谱》(2008年)记载的赵氏家族在本地区影响较大,该谱分为上、中、下三册,包括世系、世纪、祠堂、茔兆、赵氏诰命、赵氏静乐园纪略、赵氏家范、赵氏其他类(文章)等九卷。概括起来,该谱包括谱名、目录、谱序、凡例、世系、姓氏源流与家族播迁、祠堂、茔兆、诰命、艺文、家范等十余方面内容,称得上是中原家谱中内容丰富之佳作。但从整体上来看,与某些家谱编修发达地区(比如徽州、江浙) - 3 -

的家谱相比,中原地区的家谱仍显得较为简略,这当与北宋灭亡以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相对衰落有很大的关系。

二、中原家谱的史料价值

关于家谱的史料价值,前贤已有精辟的论述,如梁启超先生曾言“族姓之谱……实重要史料之一。例如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也。”这段论述,至今对我们认识家谱的史料价值以及图书馆的家谱搜集与整理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原地区的家谱文献蕴藏着大量的有关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宗族制度以及中原文化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是研究家族史、民族史、河南地方史的重要史料,同时,由于现存的家谱一般均为明代以后所修,因而也是研究明清史、近现代史不可或缺的基本史料之一。家谱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即使是新修家谱也不例外。因为新修家谱除了有记述修谱时的新史料外,还往往保存了历次修谱的序言、人物传记等旧有史料。故本文举例引用的中原 - 4 -

家谱虽然均为1949年以后所修,但仍不排除包含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史料。在旧家谱亡佚的情况下,这些新家谱中保存下来的史料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以下就以笔者所见到的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新乡家谱为例,尝试对其史料价值进行初步的分类探讨。

(一)宗族史、家族史、家庭史史料价值

家谱是某一个家族历史的记录,因而家谱中保存有大量宗族史、家族史和家庭史史料,为我们研究明清以来中国宗族、家族和家庭的生活实态以及制度变迁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明清以来不同时期家族字辈(派字)的变化、家族名讳的统计,可以反映一个家族的家风。如《新乡朗公庙永安赵氏家谱》(2010)年)就载有永安赵氏家谱常用讳字统计(男子916人)、外娶夫人讳字统计(共计696人)、本族所生女儿名讳统计(共计527人)。与以往相比,如今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此类统计非常方便、准确,这种名讳统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家族的家风,有助于家族史研究。

分家析产是大家庭不断分析出小家庭的重要过程,家谱中对家庭财产的记载也有助于我们对家庭财产继承的研充,《辉县峪河周氏族谱》(2008年)中的仇世耆宾公传》记载了周石麟在母亲、父亲均去世后,服除,弟士麟欲析居以自便,府君(兄石麟)知不能强合,遂分爨焉。(父)文学公所遗财产,地不过百亩, - 5 -

析为二仅得五十亩……”可见清代中原地区的家庭一般是在父母去世后兄弟分家,并且是均分家产。

《辉县黄水龙王庙璩氏族谱》(2000年)载《赡养十则》就尊老、敬老、养老问题,从美德、贤奉、家教、膳食、衣寝、起居、费用、医护、幼教和礼义等十个方面,为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扭转社会上存在的不赡养老人、虐待公婆的不良现象,提出了璩氏族人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这对家庭伦理、家庭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二)人口史、婚姻史史料价值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档案记载,尤其是在世系方面,世系在家谱中往往占到四分之三以上的篇幅,详细记载了本族每一个成员的基本情况,为我们研究人口史提供了比官方统计更加全面、准确的记载,至少可以为我们在人口统计、平均寿命、男女性别比、生育情况、受教育程度、所从事职业统计等方面的研究做出贡献。比如家谱中对家族成员生卒年月的记载,可以为我们研究某一个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提供基础性支撑材料。甚至可以说,舍弃家谱中的此类材料,我们就很难准确得出历史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又如在男女性别比方面,除了可以为我们提供进行统计的基本材料以外,某些家谱中还有现成的统计结果,比如《新乡朗公庙永安赵氏家谱》(2010年)就载有泳安赵氏家谱人 - 6 -

员情况统计表》,据其统计,1994年12月至2010年5月的15年间,永安赵氏共增男170人,增女117人,可见其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移民史史料价值

“追本溯源”尊祖、敬宗、睦族”是编修家谱的重要目的,因而家谱一般都详细记载了姓氏源流与家族播迁的情况,这为我们研究移民史提供了翔实的史料。

如据《辉县黄水龙王庙璩氏族谱》(2000年)记载,龙王庙璩氏先祖在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到河南林州拐山头,后又迁辉县盘上西沙岗、汲县(今河南卫辉)西拴马,清康熙年间尚文、尚武兄弟二人从西沙岗又迁到黄水沟龙王庙村。

《新乡洪门李村李氏族谱》(2000年)道光二十六年(1 846年)19世孙李国安撰《李氏族谱序》记载,其始祖原籍为江苏淮安府邳州偃武乡倚宿村,跟随明主朱元珲南征北战,后于洪武年间授职于宁山卫后所(今河南新乡一带),遂在此繁衍生息。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新乡地区在明代有大量移民从山西、江苏等地迁入,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军户。

(四)社会史、风俗史史料价值

现代学者认为,社会史研究,尤其是明清以来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要走向田野与社会才会有更多的新发现,这样可以更好地读懂文献、可以搜集和扩充史料,而家谱文献就是其中的 - 7 -

一项重要史料来源“。

如《获嘉岳寨岳氏族谱》(1955年)民国三十年(1941年)19世孙岳邦贤《续修族谱序》,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适值兵燹扰攘之际,匪特躁躏土地,且加以土匪横行,人情惶惶,朝不保夕。”

《辉县黄水龙王庙璩氏族谱》(2000年)收录了璩诒伦供稿、璩诒埙执笔的《龙王庙古今谈》,该文谈及龙王庙村名由来、地理位置及新中国成立前后龙王庙村貌对比。又言20世纪40年代村里没有外姓,种地靠天收,老一辈年轻时每天都是吃两顿饭,老先祖四五十岁就去世了。新中国成立后,龙王庙的面貌得到了大大的改观,记载了粮食增产、交通改善、开发花岗岩创收等事。这对研究中原农村社会变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风俗是一种文化积淀,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中原家谱中对风俗文化的记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风俗史料。

例如《获嘉岳寨岳氏族谱》(1955年)与《辉县峪河穆家营王氏族谱》(2008年)所载《家谱条例》均规定“每岁正月初一日五更、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祭物会首预备”该条记载对中原风俗史研究颇为有益,由此可见获嘉岳氏家族、辉县穆家营王氏家族每年至少在上述四个节气祭祀祖先,这与豫北地区许多家族是相同的,这种祭祖风俗在豫北地区至今仍 - 8 -

有广泛的影响。

(五)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

家谱中记述人物事迹的传记文献,虽然其主观目的是赞扬先祖,教育子孙后代,但客观上也为我们留下了对传主人在世时一些历史事件的零星记载。

比如《辉县峪河周氏族谱》(2008年)中的《节烈》部分记载了清末捻军在辉县的一则史料“百禄妻崔氏生二子,长日德清年八岁,次日原清年六岁,四子书皆能成诵。当同治六年(186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捻匪入境抢掠村中。氏日:余誓不受辱。投井而死。其子兄弟二人皆日:我母即死,余何生乎。兄弟二人亦投井随母而死。”

又如《长垣王相如王氏家谱》(2012年)点滴记载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原地区的暴行,“鸿祥公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初十同三弟在场打麦,日本侵略军由场边经过,当时逃避不及,被日本军杀害。”

(六)区域史、历史地理学史料价值

在传统社会,一个家族一般聚族而居,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家谱对该地区的各种事物记载较多,对研究区域史及该地区的历史地理提供了良好素材。

《辉县峪河周氏族谱》(2008年)载《八世文学公传》,其中记载了有关峪河历史地理的史料,“吾村东北一里许,有峪河 - 9 -

渡口,北通三晋,南连吴越,盖孔道也。惜旧无桥梁……府君约本村生员、何公维昆,与同族人等,倡首起义,修成大石桥一座,名之日通济。”

同谱《十世乡都司公传》记载了明末的一条史料,“遭明之季,流贼蜂起,所过摧残鸡犬不得安宁,而峪河逼近(太)行山,尤绿林客所往来出入之路,父老妇女恒有苦其害……。”

这两条史料都描述了当时峪河重要的交通地位,对研究辉县历史及晋豫之间的交通均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七)经济史史料价值

族产是一个家族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因此有关族产的记载也是家谱的一个重要内容。家谱中有关祠堂、族田、族市、族塾、山林等的详细记载,为我们研究家族经济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史料。

据《辉县峪河周氏族谱》(2008年)之《祠堂》记载,“宣统二年(1910年)以后,建捶棚楼招商租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增修瓦屋门市房一处,又买祭田二十亩,有一定收入,用于族中事业。”从族谱相关记载可知,峪河地处交通要道,这客观上为周氏家族经商牟利提供了便利条件。

(八)灾害史史料价值

灾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家族的繁衍生息,因而在家谱中对灾害的记载也很常见,这为我们研究灾害史提供了大量 - 10 -

有用的史料。

如《辉县峪河周氏族谱》(2008年)光绪十四年(1 888年)16世孙周学超撰《族谱序》中记有一条辉县灾害史料,“先绪三年(1877年)大荒之后,期间之遭荒逃散、死亡灭绝者不忍枚举,即有二三族人无恙,多不知其祖若父名讳者……。”由此可见辉县光绪三年大荒之严重。《辉县峪河穆家营王氏族谱》(2008年)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12世孙王秉福撰《续修族谱序》记载,自清咸丰五年(1855年)创谱300余年来,曾有族人“岁值凶荒流亡异地”,很有可能即是指上述《辉县峪河周氏族谱》(2008年)记载的光绪三年(1 877年)的大荒。

(九)思想史史料价值

谱序表达了撰写人的思想,而其思想正是当时社会思潮的反映,因而谱序对研究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想特别是普通民众的思想状况提供了良好素材。

如《新乡朗公庙吕氏家谱》(2010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安澜撰《吕氏族谱序》就可以为研究思想史提供素材。王安澜(1857~1908年),字静波,新乡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曾任怀庆府知府。光绪十八年(1 891年)授翰林院编修,书艺精道,擅长楷书。甲午战争爆发后,曾上奏弹劾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丧权辱国的罪行。在八国联军入侵之时,他招募兵勇抵御外寇南侵。后弃官返乡从教兴学,被誉 - 11 -

为中州一代名儒,河南著名教育家,被公推为河南省高等学堂监督,曾与汲县李时灿、辉县史绪任创建经正书舍。该序在“西力东侵”的历史背景下,鼓励家族和睦团结,…族族而合”以便“统四万万之黄种为一群一、团结起来,“震历鼓舞共竞存于优胜劣败之中……乃不为天演之公例所淘汰”,共同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该序体现了王安澜受天演论影响、热爱祖国、反对割让领土、呼吁抵抗侵略等思想,对清末中原绅士阶层思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十)文学史史料价值

家谱中往往收录有族人的文学作品,或者是与本族有关的其他人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却不一定保存在其他的文献之中,因而更加凸显了家谱的文学史史料价值。

如《新乡定国村郭氏族谱》(2006年)上卷载有《历史名人咏郭氏诗选》,选录了郭田、孙奇逢、李旭春、戴铭等历代名人的诗作数十首,对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原文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郭氏族谱》由郭泪创谱于明万历年间,被称为“新乡姓氏族谱之始”,该谱首卷是根据道光、光绪、民国藏板本影印,其中首篇序文《郭氏族谱序》是在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由一代大儒孙奇逢所撰写,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综上所述,中原家谱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在宗族 - 12 -

史、家族史、家庭史、人口史、婚姻史、移民史、社会史、风俗史、区域史、经济史、灾害史、思想史和文学史等多个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值得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并充分利用这一文献宝藏开展学术研究。

注释:

①目前所见中原家谱研究的主要论著有谢琳惠《洛阳地区家谱提要》(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谢琳惠《河洛地区洛宁张氏家谱典型特征探微》(载《图书馆》2007年第5期)以及《河洛地区家谱特点初探》(载《图书馆理论与买践》2008年第l期)等。

②本文引用家谱文献均为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参考文献:

[1]冯尔康,清史史料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255-256

[2]王鹤鸣,中国家谱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ll;279-348

[3]徐建华,中国的家谱[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42-47

[4]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61

- 13 -

[5]行龙,走向田野与社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4-25

(责任编辑:苏全有)

收稿日期:2014-12-18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原家谱研究”(2014-GH-586)

作者简介:王仁磊(198I),男,河南新乡人,副研究馆员,博士,主要从事地方文献与中原文化研究。

- 14 -

如何利用家谱资源编纂县志

·方志论坛· 如何利用家谱资源编纂县志 陈平军 摘要家谱集中了哲学、历史、地理、礼仪、风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是研究社会发展、进步和研究过去社会状态、生活情景最基本的资料之一。当然,家谱也有局限性,应当甄别地继承,吸取精华,扬弃糟粕,去伪存真。作为史志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家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方志编纂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史料。 关键词家谱志书资料关系 家谱是族人为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秉承百善孝为先、奉先思孝、不忘根本的家族史料。在社会发展中有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的作用。是一种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家谱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方面是县志所欠缺的。县志是公开性文献,家谱为私藏性资料,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后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应该受到重视。县志记述内容往往仅能及于朝政之实施、与制度之创立、地方之建置、财计之丰歉、人物之得失以及边民之入居。家谱是家族史,可以补充县志资料的不足,是研究编纂地方史志的重要史料。家谱是溪流,县志是江河;家谱是目,县志是纲。不知历史和根底的家族,如无根的浮萍,读了家谱,会使自己变得充实踏实起来。 家谱记载的许多优秀人物品格和事迹,对读者有很好的引导、启迪作用,还能让后人吸取先人或亲人的经验教训,是综合性很强的文本,里面牵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文艺、体育等各个方面,人们生产、生活的全部内容,家谱里几乎都有记载,它集中了哲学、历史、地理、礼仪、风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其他任何文本都无法达到和取代的。因而家谱是研究社会发展、进步和研究过去社会状态、生活情景最基本的资料,这一点,县志是不可比的 家谱编修历史演变 中国家谱编修的历史源远流长。周朝开始设史官修谱。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设掌管宗族世系的官员,负责王族修谱。秦汉时期,帝王、诸侯、士大夫谱牒相继出现,家谱编修在世家大族中已相当普遍。隋朝的谱牒已达百余种。唐朝设立宗正寺,官修《氏族志》、《姓氏录》等,私家族谱开始出现。宋代,随理学兴起,宗法倡立,作为宗族典籍的家谱,其编修已经扩散到广大平民族群。元明以来,家谱的体例逐渐向史书、志书学习,出现史志化倾向,体例繁杂,在世系之外,传志齐全,到明代业已定型。清代家谱在世系之外,人们的着重点是在传记方面。明、清两朝是族谱编修最为兴盛的时期,朝廷设宗人府,掌管皇族谱籍。新中国成立后,谱学研究基本停止,家谱的文献价值在我国一直处于尚未被开发利用的状态。家谱大多深藏民间、秘不示人,学者在搜集家谱资料时十分困难。历次政治运动使家谱成为封建残余被扫地出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民间旧存族谱相当一部分遭到焚毁的厄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各地宗亲寻根问祖热的兴起,民间修谱再现高潮。20世纪90年代,民间流传“政府在修志,百姓忙修谱”之说,就反映了这个不容忽视的历史现象。 回顾家谱编修史与方志编纂史,不难发现它们的历史进程非常相似。目前全国上下都已经进入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三(一) 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 例1 (2015·江苏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理论指导 1.《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

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 2.文献资料:文献可以理解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3.实物资料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例2 (2015·浙江高考)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理论指导 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历史上的部分文献作品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历史真实的看法,所以会对当时历史真实有所修饰。因此其作品源于真实历史,又有别于真实历史。 2.确定历史文献的准确性,要求研究者既要判断文献中叙述的合理性,又要判断叙述人的可靠性。文献中描述的事件发生时作者是否在场,作者是事件的参与者还是观察者,作者准确描述这类事件的资格如何,作者对事件的感情成分有多少,事件的结果跟作者是否可能有利害关系等。 例3 (2015·海南高考)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它涵盖有祠堂、祠产、祠约、祠堂建筑规制、祠堂陈列格式、祭祀礼仪,以及宗谱家乘、行派世系、传记事略等广泛领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当前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祠堂变身为农村文化室、老人之家、农家书屋等,祠堂以其独特的存在演绎着现代文明。因此,在农村现金文化建设中探讨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一、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教化功能:是指以祠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族众教育、感化的活动。 祠堂,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收宗睦族,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制定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辨尊卑的目的,向后人昭示道德情感、伦理法制和文明教化。 祠堂建筑,一般腔调伦理道德,儒家耕读为本,宗仁孝悌、科举功名,人丁兴旺之理念,其形制、雕刻、绘画内容大多以此为主题。从平面布置看,祠堂采取建立中轴线,两边对称的建筑格局,这充分显示出父子、君臣伦理教化的特征。其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制,把四水归堂的文化概念,融入到祠堂的二进间、三进间的建筑模式。 祭祀是族众间的一条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仪式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众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通过祭祖强调了家族内部上下尊卑伦序,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提倡了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这样家族的儿童成员从幼年起,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礼仪就在其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薄恶,教育族人。如“叙倫堂”,“叙,次第也,倫,辈也,”叙倫,就是对后人进行“明伦倡序、知书达礼”的教化。堂联,就是祠堂礼的对联,其主要以训勉后人,激励后人向上、不断进取为内容。堂号、堂联是民间家族文化中的一种用以慎终追远、团结血亲、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它不仅具有向后代灌输一种文化意识的内涵,还具有“敦促后代重视农业生产、重视教育、培养好下一代”的教化功能。 族谱记载着每一个宗族的源流、始祖的功绩、辗转的迁徙过程和他们族支的世系承传与繁衍。各宗族的族谱多通过叙传、碑记等记叙历代祖先出类拔萃的事迹,如显宦名儒、孝子顺孙、烈女节妇等,为后人树立起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人奋发努力,耀祖光宗。

家谱地设计与实现(二叉树)

家谱的设计与实现(树,查找) 家谱的设计主要是实现对家庭成员信息的建立、查找、插入、修改、删除等功能。可。基本功能如下: (1)家谱中每个成员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 (2)家谱祖先数据的录入(树的根结点)。 (3)家庭成员的添加:即添加某人的儿女(包括姓名和性别),儿女的数目由控制台端给出,然后输入相应的儿女姓名和性别(此处所有儿女的姓名不能重名)。 (4)家庭成员的修改:可以修改某一成员的姓名。 (5)家庭成员的查询:查询某一成员在家族中的辈分(第几代),并能查询此成员的所有子女及这一辈的所有成员。 (6)家庭成员的删除:删除此成员时,若其有后代,将删除其所有后代成员。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10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data存储结构 char name[MAX]; //姓名 char sex; //性别 int generation;//代目

typedef struct ft{ //创建结构体 struct node l; //家谱中直系家属 struct ft *brother;//用来指向兄弟 struct ft *child;//用来指向孩子 }ft; ft *root; //root是结构体ft的指针 ft *search(ft *p,char ch[]) // 搜索指针函数{ ft *q; if(p==NULL) return NULL;//没有家谱,头指针下为空if(strcmpi(p->https://www.360docs.net/doc/fd6608437.html,,ch)==0) return p;//家谱不为空,头指针下有这个人if(p->brother) { q=search(p->brother,ch);//在兄弟中找 if(q) return q;//找到

家谱文化及其家谱学习知识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 一、家谱的概念家谱也称宗谱、族谱、家乘、祖谱、房谱等,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或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家谱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为了保护家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二、家谱的起源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我们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三、家谱的功能和作用1、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

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继恢复和长久存在,就是要提醒、培养人们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2、寻根留本,承前启后。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有他的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近百年,如果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是有负先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人一生最喜欢听到的、看到的是什么?自己的名字!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而要了解自己的祖先,看到自己的名字,并且希望你自己的后代记住你的名字或者事迹,也只有家谱能做得到。不想知道自己的祖先,不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也不希望让后代知道自己是谁,人和普通动物也就没有区别。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证”。3、敦亲睦族,凝聚血亲。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谱建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古人认为,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过修撰

(完整word版)史料题的考查与教学

史料题的考查与教学 营山双河中学陈建华 近年来,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和高考都高度重视史料的考查与教学,但是中学历史教材根本无法实现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的目标与要求。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倾向于从新高考的材料题出发,分析其考查方式、重点,总结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以期达到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的目标与要求。也期望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地使用史料,搞好教学。 本讲内容共分三部分:1.近几年我们考过的“史料题” 2.“史料”问题分析 3.“史料”教学设想 一、先来回顾一下近几年我们考过的“史料题” (2013高考卷)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2015高考卷)38 (26分)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

家谱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数据结构 系:三系 学生姓名:王伟伟 班级:10计本2 学号:20100303234 成绩: 指导教师:刘杰 开课时间:2011-2012 学年1 学期

一.设计题目 家谱的设计与实现(树,查找) 二.主要内容 家谱的设计主要是实现对家庭成员信息的建立、查找、插入、修改、删除等功能。可。基本功能如下: (1)家谱祖先数据的录入(树的根结点)。 (2)家庭成员的添加:即添加某一人的儿女,儿女的数目由控制台端给出,然后输入相应的儿女姓名(此处儿女的姓名不能重名)。 (3)家庭成员的修改:可以修改某一成员的姓名。 (4)家庭成员的查询:查询某一成员在家族中的辈分(第几代),并能查询此成员的所有子女及这一辈的所有成员。 (5)家庭成员的删除:删除此成员时,若其有后代,将删除其所有后代成员。

三.课题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1.基本思想 此课题使用的数据结构为树形结构,为使结构整洁清晰在此使用二叉树结构,其中data 存储结构中包含以下信息:姓名、性别、代目。而二叉树结构中l为直系成员,m为旁系成员(即配偶)。lchild指针指向其的兄弟,rchild指向孩子,实现功能的具体代码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data存储结构 char name[STA]; //姓名 char sex; //性别 int generation;//代目 }node; typedef struct ft{ struct node l; //家谱中直系成员 struct node m; //家谱中旁系成员 struct ft *lchild;//用来指向兄弟 struct ft *rchild;//用来指向孩子}ft; 2.输出界面: 实现其功能的代码见源程序及注释。

历史教学与史料

和科研中最基本的要素。史料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教学和科研的出发点,离开了史料也就无所谓历史的存在。“课堂中使用史料的核心意义如下,由于学生不能尽是被教导固化的知识,还应该被教导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而这涉及了让学生自己去运用史料,因为唯有透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①] 目前对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和运用已经有了较为彻底的研究。但是总的来看,目前对此的研究侧重于史料的选择和局限于使用史料教学的意义探讨,而没有进一步深入到史 料的编辑、呈现以及叙述等方面。如龚爱琴的《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05年第2期)、杜奎英的《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课程教材改革》2005年10月)、何珏的《课改背景下史料教学作用新探》(《政史地教学》2004年10月)、 (《宁波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等。选择材料固然重要,但再好的材料也是需要经过教学中的呈现和解析,才能够实现其最终的意义。因此进一步深入到史料教学中史料的具体编辑过程、呈现过程的探讨和研究,实具有极其重要之意义。 二 史料逐步展现的过程。史料的呈现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史料呈现的形式和史料呈现的顺序。 由于史料载体的多样性,使得史料的呈现也多样化。根据史料载体的类型,我们可将史料呈现形式分为图片型、文字型、影视型和实物型。图片型史料包含诸如照片、图表、表格等,这种类型的史料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其便利之处就是能够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等能力。这种类型材料的弊端之处就是难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影视型材料和实物型材料也有相似的特点。文字型的史料比较抽象化,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但却能“逼迫”学生开动脑筋,调动其逻辑思维进行思考,找出其中的关联和主旨所在。关于材料的呈现顺序,目前国内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而国外的研究则相对先进一点。如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的弗雷德瑞克·德雷克和印第安大学的莎拉德·雷克布朗提出了三次序材料教学法。根据材料自身的价值和提供材料的目的将呈现的材料分为三个等次,依次呈现。其研究成果在美国和中国等部分中学和大学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部分专家的肯定。但是根据两位作者的建议,“它可以被有限地使用(也许每学期一次或两次)”[②]。三次序材料教学法的使用需要充足的准备时间,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 要求,并且在时间上要求比较充裕的保证。 的可能性,但是其思路和方法却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将其精神和方法加以改造,以期符合我国目前的历史教学实践,是值得尝试的有益之举。 三次序材料教学中将使用的资料分为第一、第二、第三次序。所谓第一次序材料是最基本的原始材料。第二次序的材料主要是质疑或支持第一次序材料观点和思想的材料。第三次序的材料是由学生找到的可以佐证第一次序材料的材料。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他们如何找到这些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价值如何。 三次序材料的划分,既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又关注中学学生的既有认知水平,考虑到史料教学的评价问题,既承认材料来源

家谱管理系统1

《软件综合设计》 家谱管理系统 院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二系 班级:计11 – 2班 姓名:刘文秀(15) 合作者:姜雪(05) 、岳奉宜(33) 指导教师:薛曼玲 2013 年 12 月 01 日

《软件综合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家谱管理系统 二、设计要求 (1)刘文秀(组长)、姜雪和岳奉宜组成课程设计小组。 (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要求每个成员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模块,,同时要了解其他组员完成的内容。 (3)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具体课题中涉及到的新知识。 (4)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功能要完善,界面美观。 (5)所设计的系统应有菜单、动画和音乐。 (6)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并于设计结束后1周内提交。其主要内容包括:封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与成绩、目录、概述、软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的调试与测试、总结与体会、结束语、程序清单(带中文注释)、参考文献等。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正文的中文字体为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 New Roma,一律用小四号字,行距采用“固定值”18磅,首行缩进2字符。1级标题中文字体为黑体,西文字体为Time New Roma,采用三号字;段落为居中、段前18磅、段后12磅、行距采用“固定值”18磅,首行缩进:无,段中不分页,与下段同页。仅一级标题上目录。 三、课程设计工作量 由于是设计小组团结协作完成设计任务,一般每人的程序量在400行有效程序行以上,不得抄袭。 四、课程设计工作计划 2013年12月2日,指导教师讲课,学生根据题目准备资料,需求分析; 2013年12月3日,设计小组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和任务分工; 2013年12月4日~2013年12月10日,每人完成自己承担的程序模块并通过独立编译; 2013年12月11日~12日,将各模块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录入足够的数据进行调试运行; 2013年12月13日,验收、开始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013年12月18日前,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软件。 指导教师签章: 教研室主任签章

家谱管理系统 -数据结构大作业

/* 家谱管理系统 任务:实现具有下列功能的家谱管理系统 功能要求: 1). 输入文件以存放最初家谱中各成员的信息,成员的信息中均应包含以下内容: 姓名、出生日期、婚否、地址、健在否、死亡日期(若其已死亡),也可附加其它信息、但不是必需的。 2). 实现数据的存盘和读盘。 3). 以图形方式显示家谱。 4). 显示第n 代所有人的信息。 5). 按照姓名查询,输出成员信息(包括其本人、父亲、孩子的信息)。 6). 按照出生日期查询成员名单。 7). 输入两人姓名,确定其关系。 8). 某成员添加孩子。 9). 删除某成员(若其还有后代,则一并删除)。 10).修改某成员信息。 11).按出生日期对家谱中所有人排序。 12).打开一家谱时,提示当天生日的健在成员。 要求:建立至少30个成员的数据,以较为直观的方式显示结果,并提供文稿形式以便检查。界面要求:有合理的提示,每个功能可以设立菜单,根据提示,可以完成相关的功能要求。存储结构:学生自己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自己设计,但是要求相关数据要存储在数据文件中。测试数据:要求使用1、全部合法数据;2、局部非法数据。进行程序测试,以保证程序的稳定。 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请在上交的资料中写明;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map.h" #define MAXN 100 #define MAXMEM 100 #define Elemtype char ============================== //树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int mark;//标记 int level; char name[50];//姓名 char birthday[50];//生日

家谱的价值

家谱的历史价值 中国家谱,于今人又什么价值?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存留至今的家谱疑信相渗、精华与糟粕同在现状来看,家谱对今人具有以下两方面价值: 1、家谱的历史价值。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论证。几十年前,史学大师顾颉刚识为:“我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入公认的官修正史,由于种种原因,自今论之,尚难允称…信史'。今青年治史学,当于二十五名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前代所可比。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当然,顾颉刚所说的“忽视”状况现在已有改变,重视家谱史料价值的学者已日渐增多,见诸文字者不少,勿庸赘述。作为史料价值,要在求真求实。尽管家谱修撰早有“信以傅信,疑以傅疑”、“循实记载”、“置诸阙疑”等主张,但是,出于种种家族利

益的考虑和显耀门庭的诱惑,谱学界的伪俗之风在每一朝代都存在,因此,用家谱史料,必须严格甄别真伪,不可全信全疑。 2、家谱的文化价值。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在自己独特的环境中,经过几千年的蕴酿由众多族源融合、自然形成的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相对独立共同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漫漫历史长河的共同创造,彼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也产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民族凝聚力。 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遍布五大洲168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已经超过5500万。“我们是相同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夫的旗帜上写着中华。”尽管他们之中已有不少人入籍于所在国,但对大多数人来

家谱系统

《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 报告 题目:家谱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班级:1612401 学号:161240113 姓名:张修鸣 指导老师:孙涵 完成日期:2014.1.3

目录 一.需求分析. 二.程序主要功能. 三.程序运行平台. 四.程序类说明. 五.运行分析 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七.体验感悟 八.程序源代码.

需求分析 实现具有下列功能的家谱管理系统。 程序主要功能 (1)输入文件以存放最初家谱中各成员的信息,成员的信息中均应包含以下内容:姓名、出生日期、婚否、地址、健在否、死亡日期(若其已死亡),也可附加其它信息、但不是必需的。 (2)实现数据的存盘和读盘。 (3)以图形方式显示家谱。 (4)显示第n 代所有人的信息。 (5)按照姓名查询,输出成员信息(包括其本人、父亲、孩子的信息)。 (6)按照出生日期查询成员名单。 (7)输入两人姓名,确定其关系。 (8)某成员添加孩子。 (9)删除某成员(若其还有后代,则一并删除)。 (10)修改某成员信息。 (11)按出生日期对家谱中所有人排序。 (12)打开一家谱时,提示当天生日的健在成员。 (13)要求建立至少30个成员的数据,以较为直观的方式显示结果,并提供文稿形式以便检查。 (14)界面要求:有合理的提示,每个功能可以设立菜单,根据提示,可以完成相关的功能要求。 (15)存储结构: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自行设计,但是要求相关数据要存储在数据文件中。测试数据:要求使用1、全部合法数据;2、局部非法数据。进行程序测试,以保证程序的稳定。 程序运行平台 该程序是用VC++6.0制做的,使用Microsoft Visual C++ 6.0运行该程序,具体操作是:打开Microsoft Visual C++ 6.0,菜单栏里点文件→打开工作区→找到“图书管理系统.dsw”这个文件→打开,或者在资源管理器中双击该文件,此时,VC++6.0会自动打开,并载入该系统相关资源,点击Run命令菜单或者或用快捷键Ctrl+F5运行该程序。 程序类说明 函数分析: void setupinfo(per person[30]) //创建信息 void displayhome(per person[30],int &n2) 显示家谱

族谱的研究价值

族谱的研究价值 2013172316 林秀琳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宗族制度存在了几千年,一般学者都将宗族看成是传统中国的一种很重要的社会制度。简单的说,宗族就是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若干世代相聚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族谱作为宗族制度的三大核心(族谱、祠堂、族长)之一,其修撰和传承,是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族之有谱,所以纪世系,别异同,而传久远也。”诸多族谱在其序跋中强调修谱的重要性。 一度时期,我们对家族文化不予重视,只注意避免或防止以族谱为象征的家族文化的负面影响,而没有因势利导,致力于发扬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并发挥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将会大有裨益。 一、族谱的渊源 清嘉庆《梁氏崇桂堂族谱》云:“谱牒之学源于世本,衍于魏晋,盛于齐梁唐,初敕修氏族欧公本之以表率,相世系,海内门阀缨无复遗漏矣。”这一句话基本概括了学界所普遍认同的谱学起源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豪族势力发展,士族高门和庶族寒门世代相袭,不容逾越。世家大族为保护自身利益,注重门第、血统和婚姻,谱学遂成为维护他们政治、经济特权的工具。因此,修谱之风盛极一时。唐代族谱多为官修,往往出自著名史学家之手,如刘知几先后编撰《刘氏家史》十五卷、《谱考》三卷。直至宋代族谱逐渐由私家纂修。清

朝建立以来,非常注重家族在基层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清初族谱的修撰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庶民修撰族谱衍成风潮。 二、族谱的文化倾向 族谱中主要记述了家族的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迁徙和婚姻状况;家族成员在科举、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他们的文化著述;家族的经济情况及其兴衰变化;家族的丧葬、祭祀典礼等社会活动;家族为管理、教化族众而制定的族规家法。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 为了树立自己的良好名声,在宗族的内部,往往亦注重士绅文化的建设,许多宗族都把发展教育、通过科举跻身仕途作为自己的目标。大体可以说,强调家族成员的功名是全国各地族谱的普遍现象。无论这些功名是考来的,还是捐来的,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几乎所有族谱都会为入谱的有功名者保存画像,记录他们的科名和业绩。这客观上能对族人产生激励作用。宗族还经常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以及迎神赛会等文化娱乐活动,把族规中的规定落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而这些族规大多模仿中原传统大家族沿袭儒家说教而制定的族规、家训,具有较强的文化规劝的意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是对中原文化的一种依归。 三、族谱的文献价值 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度是一种古老的社会存在,是封建宗法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统治者维系封建秩序、加强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在政治上、抑或思想文化领域内,都对族人强行约

现代家谱内容纲要

姓氏来源 黄帝子名玄嚣,玄嚣生子帝喾,即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时为部落首领,后玄元因功被封为路中侯,历经虞舜时期和夏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路姓。并尊玄元为路姓的得姓始祖。 江西徐氏家谱序言 抚州城东,灵谷峰下,金临路旁,鸿塘岸边,是为邱坊,人称徐家,乃吾故乡。邱坊村隶属临川湖南乡洪塘村委会。乡志曰,邱坊因邱姓先居得名,后邱姓绝。《徐氏宗谱》载,今邱坊徐姓,系奉二于宋淳祐年间(1241—1250年),由金溪县印山源头迁此。 百家姓中,徐为大姓,列位十一。笔者搜索,徐姓,乃距今四千两百多年前虞、夏之际,即公元前2197年,繁衍于山东南部郯城至淮河流域一带。据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考证:“徐氏之先,出自黄帝三代孙伯益。其后,有若木佐禹治水有功,封为徐国侯,因地赐姓为徐氏。”历史学家范文澜、郭沫若曾曰,徐是夏商已存旧国。徐国势力强大,且依附者36国之多。滚滚红尘浪淘尽,千古绝唱千古情。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之时。南北朝五胡乱华,北方徐姓避居江南。徐姓以苏、粤、浙、川、鲁、赣、徽七省人数最多。 灵谷飞峙,见千古兴替。鸿塘涟漪,载一池风流。吾先辈移居鸿塘已七百余年,世代繁衍,源远流长。村内现有徐氏人口500余,近120户。另五百余人创业于外,定居各地。此次修谱乃新世纪后邱坊徐家人丁大调查、大聚会、大团圆。 穿时空星移斗转,逢盛世民富国强。今日徐家,继往布新,开拓进取。改革开放春风润万物,科学发展村民奔小康。政策时雨富千家,电脑汽车进村庄。青山秀景,生桃李百果。沃田厚土,产五谷杂粮。鸡公岭、阳岗上、面前山,桃花盛开,蜜梨满枝,橘园飘香。鸿塘鱼虾丰盈,农院六畜肥壮。抛秧、打工、开店、旅游、做生意、乘公交等等,这些与村民相关的新名词,展现了富裕和谐秀美的新面貌。 山水清越宜居地,人物共处乐融融。故乡民居,新旧并存,古今建筑融为一体。东西向公路穿村过,“别墅式”楼房立两旁。购物家门口,公交达抚州。几栋穿越历史风雨但保存不完整的清代建筑,古韵流芳,青石地面、古屋、古巷、

家谱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题名称排序综合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20 11 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1. 问题陈述 (3) 2.设计方法阐述 (3) 2.1总体规划 (3) 2.2功能构想 (4) 2.2.1增加成员 (4) 2.2.2修改成员资料 (5) 2.2.3删除成员 (6) 2.2.4打开家谱 (7) 2.2.5新建家谱 (8) 2.2.6保存家谱 (10) 2.2.7查看某代信息 (11) 2.2.8按姓名查找 (12) 2.2.9按生日查找 (12) 2.2.10查看成员关系 (13) 2.2.11按出生日期排序 (14) 2.3板块整合 (15) 2.4调试分析 (19)

3.总结 (19) 4. 测试结果 (20) 1.问题陈述 家谱用于记录某家族历代家族成员的情况与关系。现编制一个家谱资料管理软件,实现对一个家族所有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支持对家谱的存储、更新、查询、统计等操作。并用计算机永久储存家族数据,方便随时调用。 2.设计方法阐述 2.1总体规划 在动手编制程序之前,先要做好程序的规划,包括程序储存数据所用的结构,数据类型等等,只有确定了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算法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写。 首先是考虑数据类型。在家谱中,家族成员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于家族管理中,已经不能再进行细分了,所以选定家族成员作为数据的基本类型,并在程序中定义COperationFamilytree 类。其中COperationFamilytree 类的各种属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或删除,从日常生活应用的角度出发,制定了COperationFamilytree 类中包含了一下属性: char name[MAX_CHARNUM]; //姓名 Date birthday; //出生日期 In tsex; //性别 char addr[MAX_CHARNUM]; //基本资料 int live; //健在否

史料的分类(价值)

史料的分类(价值) 那个时代比较接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都属于比较直接的证据,我们称它为第一手资料; 2、第二手史料:而后人的有关说法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 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不同史料的信度比较 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史料在一种意义上大致可以分做两类:一、直接的史料; 二、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直接的材料是比较可信的,间接材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种直接的材料也许是孤立的,是例外的,而有时间接的材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材料而得的:这个都不能一概而论,要随时随地的分别看看 实物/口述 实物本身是最好的历史证据,足以弥补文献的空白 作为实物史料的遗迹遗物未必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 作为实物史料的遗迹遗物是凝固的过去,而不是活着的过去——只有物,没有人;作为实物史料的遗址遗物,遗址是固定的,但遗物是可以移动的;口

述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 口述者的记忆、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都会影响到史料的真实性 一、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客观性、真实存在过的)。 二、历史学:指史学家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解释(主观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实的历史)。 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1.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 (1)按内容分类 ①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 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②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 例如:考古发现的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 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2 )按学术价值分类 ①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 含义: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 学术价值: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局限,是最可靠、可信度最高的) ②第二手史料

(1)中华族谱与族谱文化的概述

一)中华族谱与族谱文化的概述 xx: “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世系明”,中华民族历来有编志、修谱的良好传统。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精粹,珍贵遗产,底蕴深厚,涵盖古今。 大革命家xx 曾曰: 欲兴民族,先从团结宗族入手。毛泽东主席也曾指出: 祖宗不敬,谈何爱国。族谱,是血缘文化之产物,是一个家族之史书。记录家族流源,历史发展,繁衍生息,世系演变,支脉迁徙,辈序字派,祖家业绩,家规家训等,历来深得普遍家庭的喜爱,并获得多数家庭的珍藏,世代相传。 族谱俗称家谱或宗谱,又称家乘、支谱、世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家谱大致包括十三项内容: 序文、凡例;世系世表;源流、宗派;诰敕、象赞;别传、墓志;祠堂记、祠规;家规、宗约;家训、家范;义田记、义庄记;墓记、墓图;艺术、著作等,一般三十年左右续修一次,举凡子孙的繁衍,显赫人物的表彰,家族成员的生与死,都要记录在册。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也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族 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氏族的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 族谱是从文字产生以后,一直伴随着家族制度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文献或簿

数据结构家谱课程设计报告

家谱管理系统 姓名:田鑫磊 学号:1514020421 (1)功能部分: 本程序共实现了6个功能分别为: 1.读出家谱并显示 2.确定指定成员在家族中的辈份 3.输出指定辈的所有成员 4.在家谱中添加新成员,并追加到文件中 5.输出指定家庭的所有成员 6. 退出本系统 (2)各功能的算法思想: 1.读出家谱并显示 存储结构用栈,按照先显示双亲,然后显示其所有孩子的顺序显示所有的家庭成员。 2.确定指定成员在家族中的辈份 用求成员所在的二叉树中的层数(按层遍历二叉树)来确定,这里采用的是递归算法3.输出指定辈的所有成员 此处定义了一个新的结构体类型(增加存储节点所在的层数),定义如下: struct { BTNode *q; int loc; //存结点所在的层数 }qu[10]; 并用一个队列来比较显示同辈分的所有成员。 4.在家谱中添加新成员,并追加到文件中 首先,输入一个新成员的名字; 然后,输入其双亲; 之后,再添加到整个存储二叉链表中。 然后,再将新的存储结构写回到文件中。 二叉链表的结点类型为: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10]; //存放成员的名字 struct node *child; //其孩子指针 struct node *brother; //其兄弟指针 }BTNode; 5.输出指定家庭的所有成员 首先,设一个栈,并设一个标记位,先置1; 然后,找到输入的要待显示的成员,将标记位置0; 再次,显示其孩子和兄弟,依次下去直到显示完其所有的亲戚。 6.退出本系统 通过一个输入字符q来控制,每完成一个功能,系统提示是否要继续操作:

馆藏回族家谱及其史料价值

馆藏回族家谱及其史料价值 王华北龚文龙 【摘要】本文概述了馆藏回族家谱收藏情况,通过细致的分析,对馆藏回族家谱的类型、内容以及史料价值作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字】中国民族图书馆回族家谱史料价值 家谱是记载同一祖先的血缘集团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等方面的历史文献。对其史料价值,一直被历史学者所看重。著名学者白寿彝先生曾指出:“家谱是社会史料的一部分。通过各种家谱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家族制度的形态、性质及其在社会史上的作用。”“具体到回族人的各家家谱,因为回族史的资料匮乏,可以作较多的利用,有时可以提供某些重要历史问题的线索”[1]。从而阐明了家谱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最近我们在整理馆藏(中国民族图书馆)回族古籍的过程中,特别留意了回族家谱的收藏、整理情况。下面,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对我馆馆藏回族家谱及其史料价值作初步的探讨。 1.我馆回族家谱收藏情况 我馆现存回族家谱为:《米氏宗谱》、《杨氏家谱》、《戴氏宗谱》、《黑氏家谱》、《脱氏族谱》、《六箴堂张氏家谱》、《金氏族谱》、《杨氏家谱》、《尹氏族谱》、《铁氏家谱》、《冯氏家谱》、《白氏家谱》、《郑和家谱首序》、《元咸阳王赛典赤家谱》、《聚真堂马氏宗谱》、《南海甘蕉蒲氏家谱》等20多部。 在馆藏家谱中,大多年代久远。《六箴堂张氏家谱》创建于明建文壬年(1402年),谱写之起始年代为元至正二十一(1361年),距今640余年,是年代最为久远的。《黑氏家谱》始立于何时,无明确记载。谱册上最后一次序文称:“溯黑氏原来自明永乐,由山东临清移居津邑,历世相传四百年矣”。观谱单上首序有云:“太祖登基,吾祖仍授前职,次大封诸王于天下”。所言应为明初,故已有600余年;《戴氏宗谱》距今560余年;另外,《铁氏家谱》、《冯氏家谱》、《脱氏族谱》、《杨氏家谱》距今也有300多年。 2.馆藏回族家谱的类型及内容 馆藏回族家谱在形式上,主要以册式为主;在内容上,大部分都分为“序言”、“家训家规”、“世系表”三个部分。 (一)序文。大多数家谱都有序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论述家谱的性质与功能,论述宗族的来源,记述族人修谱的历史,谱书的结构,修谱的方法,修谱凡例,以及修谱人所做的贡献等。《聚真堂马氏宗谱》序文包括《人统源流》、《三皇治世》、《教统与认同之关系》、《我马氏来华源流》《马市长支北迁源流》《明末后避难焚普马诗》《江苏二芝麻使劲状》《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