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地理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地理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1学时锋与天气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团的概念及分类,知道锋面的概念及分类。

2.能运用简易天气图或天气系统结构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和天气特征。

3.能够说明常见天气系统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学习难点】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锋与天气

1.气团:水平方向上、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锋面:指当冷暖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2.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3.

【合作探究】

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天气形成的原因。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欧亚大陆东部的中纬度,一方面受到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

湿

影响。每

约5月

至6月

上旬,来

锋的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锋面剖面示

意图

锋面符号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

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

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

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团位置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因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坡度较大居中很小

降水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

主要在锋后

暖锋前部

延伸到锋后很大

范围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

晴朗,气压,气温

较。

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

晴朗,气压,气温

较。

过境时

出现

等天气

多出现连续性

天气

常形成持续性阴雨天气过境后

气压,气温,

天气转好

气压,气温,

天气转晴

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6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达标练习】

1.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2.右图是某地某段时间内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曲线,该地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

A.快行冷锋

B.慢行冷锋

C.暖锋

D.准静止锋

3.我国与冷锋活动有关的天气现象是()

①江准地区的梅雨②冬季的寒潮

③北方夏季的暴雨④北方的春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某地云层加厚,接着形成连续性降水,两天后雨过天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该地是()

A.慢行冷锋过境

B.快行冷锋过境

C.暖锋过境

D.受准静止锋控制

5.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是( )

A.都形成连续性降水

B.降水都降在锋前

C.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D.都属于气候系统

6.下列有关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

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

C.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

D.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课堂延伸】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锋的性质是。

(2)该锋过境时多产生性降水。锋面过后,气压,气温。

(3)自然界中,除这种锋面天气外,还有锋和锋两种。

(4)准静止锋的成因是或,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的天气,就是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

2.下图是甲、乙两个锋面,阴影部分代表雨区,分析回答:

(1)甲地是_______锋,乙地是_______锋。

(2)A、B、C、D四处中,__________处是冷空气,__________处是暖空气。

(3)甲锋的降水多在锋__________(前、后),乙锋的降水全部在锋__________(前、后)。

(4)甲锋向__________(A、B)处移动,乙锋向__________(C、D)处移动,B、D两处

中__________处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

(5)该锋面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__(南、北)半球。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执教老师:蒋卫兴 上课班级:高一 (10)班 上课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这三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再进一步明确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简易天气图的识读。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三、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章 第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 湘教版 (I)

(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例: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A. 1:3000000 B.1/2500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D. 3.图列和注记 在地图上代表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我们称之为;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以及标注山高、水深的数字,我们称之为。 探究重难点 探究点一: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野外定方向的方法还有哪些? 探究点二:绘制地图时,比例尺的大小选择与所绘地图的表示范围、内容详略有关系:比较图幅大小相同的A、B两幅地图: 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 A B 归纳总结:图幅相等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小),内容越(详细、简略);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小),内容越(详、简略)。 中考题链接:

1.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 ( ) A.比例尺B.方向 C.地图名D.图例、注记 2.下列图幅相等的地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怀化市地图 B.山东省地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3.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 ()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世界地图 C.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D.中国地图 4.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400000 B.1:xx000 C.1:1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5.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20千米,而两地在某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仅有10厘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200 B.1:2000000 C.1:xx0000 D.1/xx00 6.读下面某地区平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学校在农业试验区的方向,科技园区在火车站的方向。 (2)沿公路从学校去科技园区,在图上测量距离为6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为米。 (3)图中的比例尺是式比例尺,这个比例尺改为文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7.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比例尺转换为数字比例尺。 (2)图上A在B点的方向,A、B之间实际的距离实际的距离大约为千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 学习总览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P51图7-23“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阅读教材P51图7-23“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形和气候特点。 3.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学习重点】 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征。 【学习难点】 优越的地理位置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 提示: 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完成下列各题,把握本节基础知识。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 2.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由珠江沿岸的、、、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珠江三角洲区域通过从境外引进、、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2.广州别称“”,为广东省省会,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 3.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4.深圳毗邻,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深圳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 中心、中心、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互动探究 活动一:探究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活动。 1.自我突破 (1)描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主要城市。 2.小组探究 (1)据图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并找出珠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2)判断珠江三角洲气候类型,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 活动二:探究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一:1978年,东莞市主要出口产品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约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95%;1990年,主要出口产品为轻纺产品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其中轻纺产品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一半以上;2010年,出口产品主要为工业产品,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不同年份的出口额 材料三: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于2009年12月动工兴建,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在大桥建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左右。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加强了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有利于形成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 小组探究

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全国通用)

第三单元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点一锋面与天气 (2015·江苏地理,9~10)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2.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

解析第1题,根据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可知,此时江苏大部分地区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不易遭受冻害;青海大部分地区位于冷锋锋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浙江沿海5月基本无低压气旋,无台风袭击,故A、C、D项错误;重庆位于冷锋过境处,易形成降水,从而引发滑坡泥石流,B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看出江苏在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而过境前后气压应该由高到低再变高,故B项正确。 答案 1.B 2.B (2015·新课标Ⅱ,4~5)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4.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析第3题,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根据图示可知自18~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18~19时。故选C。第4题,此次强沙尘暴是冷锋引起的,其经过时冷暖气团在该地交汇,气温水平差异增大,A错。锋面两侧气温,气压差异显著,B对。强沙尘暴天气增加了大气悬浮物,阻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小,大气逆辐射增强,C、D错。 答案 3.C 4.B (2011·天津文综,10~11)下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6.据图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解析第5题,此题考查的是寒潮在我国发生时的路径情况。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其路径有三(偏西路径、偏北路径、偏东路径),但总体趋势都是由北向南运动,故选C。第6题,此题考查的是冷锋对天气的影响。a图中的武汉位于冷锋后,此时应为寒冷阴雨天气;c图中的北京和d图中的杭州相同,冷锋还没有到达,被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b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我们身边的地理》 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 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3.通过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培养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重难点1.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预习新知任务一:阅读课本第2页一、二自然段“解开地理之谜”,完成1—2题。 1.查阅资料,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我们的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看谁的发现多? 2.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 任务二:阅读课本第2—6页,完成1—3题。 1.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西方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 2.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了解世界各地的,提高对生活的能力。 3.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和条件;在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导学达标活动一:解开地理之“谜” 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其中哪些是地理问题? 3.读教材第2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在课本上标出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的作者是谁? 活动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1.小组内相互检查“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 2.讨论交流,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题1、2题。 活动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读教材第3页“地理与生产建设”正文第一段,讨论分析: (1)你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哪种粮食作物为主?哪些粮食作物不是当地的?它们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吗? (2)你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不是当地生产的? (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1.1疆域导学案(第1课时)(附答案)

1.1疆域(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找出我国疆域的四至点,理解我国东西端的时间差异和南北部的气候差异。 3.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说明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陆地领土面积、邻国和临海。 难点: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邻国和和临海,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新知预习】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在半球、半球。 2、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带,南部部分地区在带, 没有带。 3、海陆位置:位于大陆的东部,洋 的西岸。 二、我国广大的陆地 1.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 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 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 2.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居世界第三位。 3.陆上国界线长达多千米, 4.陆上相邻国家有个。在图中填出陆上邻国的名 称。 三、我国辽阔的海域。 1.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多千米 2.东部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

是、、和。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 3.沿海分布着、、和南海诸岛等众多的岛屿。 4.我国领海范围从领海基起算,向海上延伸到海里。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在图中填出隔海相望的国家。 6.我国与、即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课堂探究】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指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在地球五带中所处的位置,并将它们与我国对比,说明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指出蒙古、日本的海陆位置,将它们与我国对比,说明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交流讨论:结合以上学习,完成下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这是小明在聊天时间和同学们发在群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时间,南北的气候差异和东西的时间差异这么大? 1.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举例约为110千米。据此估算我国领土的南北最大距离。 2.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根据图上的比例尺,估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

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

专题一:国家地理位置特点的描述 【学习目标】 1.以尼加拉瓜为案例,学习探究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特征)的描述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2.根据国家地理位置特点,评价其优越性。 方法模板一、 二、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特点的优越性: 1.经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如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充足;农业→农作物种类、生长期、作物熟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如降水;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和渔业。 3.相对位置的重要性,如邻国众多,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市场广阔等。 4.交通位置的重要性等。 【案例学习】尼加拉瓜的地理位置 尼加拉瓜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icaragua),国名释义源于印第安酋长尼 加鲁的姓氏,别称为“湖泊和火山之国”。 材料一:图1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 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 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探究1](2013.四川卷)结合图文材料,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6分)[探究2]根据甲国的地理位置特点,说明其优越性。(6分) 【迁移应用】 1.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泰国(Thailand),有“微笑国度”、“千佛之国”、“白象之国”等美称,是世界最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材料二:东南亚地区图 (1)结合材料,描述泰国的地理位置。(6分) 3.下图为科特迪瓦的地理位置图及布瓦 凯地区水系图和布瓦凯市的气候资料。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科特迪瓦的地理位置特征。 (6分) 4.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 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 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 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1.教材第42页活动 (1)这段话是描写冷锋天气的。 (2)“连日大风……铁甲如冰”,这是冷锋过境前的天气状况。此时,此地在干燥的暖气 团控制下,大气不稳定,多大风天气。 (3)“彤云压阵……云势越重……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锋 面过境时,天气活动频繁,先是云,后为雪。 (4)“那雪……已没过马膝”,此时降雪过程已经停止,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天气转好。 (5)根据描写判断,这个冷锋移动速度快,一是天气过程很短,二是强度很大,有“大雪” 为证。 2.教材第44页活动 (1)气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而反气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 (2)假如空气中所含水汽量较大,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因气流上升形成降水。 (3)冬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出现寒冷、干燥、晴朗的天气,还可能出现大风降 温天气,甚至出现寒潮。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则可能出现高温、晴朗的天气。 [课堂小结] 学业达标 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有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据此回答 1~2题。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诗中所 描述的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解析:依题意,该诗句的大意是:夏日的晴空,忽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

吹云散,雨过天晴,应是阵雨天气,多与冷锋有关。 答案:A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所描述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另一性质 的锋面,该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降水时间短B.降水强度很大 C.持续阴雨 D.影响范围很小 解析:每年6月中旬,我国锋面雨带移至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冷暖气团势 均力敌,锋面在此徘徊形成准静止锋,从而导致该地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诗句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正 是梅雨季节。 答案:C 当地时间2013年9月24日,受飓风“英格丽德”和热带风暴“曼努埃尔”影响,墨西 哥出现强风暴雨天气,多地受灾严重。据此完成3~4题。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与该飓风相同的天气系统是( ) 4.此次飓风可能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 ①海啸②风暴潮③地震④狂风⑤暴雨⑥沙尘暴 B.②⑤⑥ A.①②④ D.①③⑤ C.②④⑤解析:飓风是气旋的一种,中心是低气压,对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等天气。 答案:3.C 4.C 下表是北京市2015年11月2—5日的天气预报。据此,完成5~6题。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从世界看中国》导学案

从世界看中国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 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4.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5.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6.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7. 知道我国的民族数量和民族文化。 8.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预习要点 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中国的民族 三、预习内容 考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1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___ ;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_____ 2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__ 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 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导致了我国的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一一太平洋,西部深入世界最大的大陆 -- 亚欧大陆腹地,是一个__________ 兼备的国家。 考点2:辽阔的国土 1 ?领土四至点 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 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南北 _________ 差异显著;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东西 ________ 差异大。 2. 陆地国土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达 ___________ 多千米, 邻国有 _________个。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导学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导学案湘教版目标感知 1.学会思考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和现象,知道“地理”一词的来历。 2.了解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预设 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知识链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想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地理知识? 问题导学 1.读教材第2页“解开地理之谜”正文内容,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 解的问题?其中哪些是地理问题?。 2.读教材第2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在课本上标出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 著《地理学》的作者是谁? 3.读教材第2页“地理与日常生活”正文内容,讨论并回答教材第3页活动题,并写在 课本的相应位置。 4.读教材第3页“地理与生产建设”正文第一段,讨论分析: (1)你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哪种粮食作物为主?哪些粮食作物不是当地的?它们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吗? (2)你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不是当地生产的? (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市?试解释为什么? (温馨小提示:家具不便长距离运输且运输成本较高。) 5.阅读“荷兰的风车”,在课本上标出风车的作用。 6.读教材第4页“地理与风土人情”及右边两幅图。回答:这分别是什么运动?他们分 别在哪些地区最有名?

7. 读第5页“阿拉伯人的服装”,在课本标出: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的服饰与 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8.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教材第5页2个活动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书写答案。 知识梳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民情、风俗地理与服饰 地理与宗教语言地理与文化地理与____地理影响交通业地理影响工业 地理影响农业地理与____离不开地理地理与____:生活 解开地理之“谜” 问题训练 一、 基础知识: 完成《互动》第1-3页双基在线第1-10题。 二、拓展迁移: 1.完成《互动》第2-3页能力升级(1) 2.俗话说“入乡随俗,入国问禁”,请你查资料说说美国人、英国人、巴西人、泰国人、日本人、埃及人等分别有哪些习俗?哪些禁忌? 问题生成 通过本节课的自主学习: 1. 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写序号): 2. 你认为哪些问题不好理解(写序号): 3.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4.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答案.doc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融导、学、练、测、评于一体,是一个从教与学两方面同时兼顾的文本。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 问题探究: 1. ⑴南北跨纬度约90 ⑵东西跨经度约166 ⑶ 纬度长 ⑷东半球和北半球 2.⑴北临:( 北冰 ) 洋西:与( 欧 )洲相邻濒临的大洋东临:(太平 ) 洋相邻的大洲西南:与( 非 )洲为邻南临:( 印度 ) 洋东北:与( 北美 )洲相望 ⑵ 略 ⑶ 略东南:与大洋洲为邻 目标检测 1. 4400 纬 2. 西亚中亚东亚 3A 4C

6B 7.⑴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⑵太平洋印度洋北冰 ⑶乌拉尔山土耳其欧⑷白令北美⑸大洋⑹苏伊士非 8.俄罗斯:跨亚、欧两洲土耳其: 跨亚、欧两洲 巴拿马:跨南、北美洲埃及:跨亚、非两洲 ... (二) 亚洲的气候 问题探究 1. ⑴ ①复杂多样② 季风亚热带③温带大陆性 ⑵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 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⑶ 分布地区:亚洲大陆内部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 气候特点: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 防护措施:带必备用品如:太阳镜防晒用品遮阳伞较厚衣服等⒉ 略目标检测 1.热带草原温带海洋性 2.温带热带 3.海洋温带大陆性 4B 5C

7.(1) ①热带沙漠气候_ ②地中海气候③__寒带气候__;④热带季风气候 ⑤温带季风气候_; ⑥_热带雨林气候_ ⑦亚热带季风气候_;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面积最大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 (3)AD (三) 东南亚 问题探究 一、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与我国陆上相连的有:越南、老挝、缅甸 他们的首都分别是:河内、万象、内比都 2.从我国澜沧江顺流而下,能到达: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二、1.郑和下西洋时,曾经通过马六甲海峡到达非洲东海岸 2.⑴马六甲海峡是联系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⑵日本进口的石油等原料以及出口的物资多经过这里。 3.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端,地理位置优越,每年经过这里的船只很多,极大地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 三、1.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 2.因为河流沿岸: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利于经济发展。 四、1.东南亚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对当地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目标检测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答案汇总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达标检测】 1、B 2、A 3、C 4、B 5、D 6、C 7、C 8、A 9、B10、A11、D12、B13、B 14、B15、D16、C17、D18、B19、D20、A21.C22.B23.C 24、(1)西北东北(2)900(3)线段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1:15000 25.(1)1;100000(2)正北3(3)自西南向东北西东西北东南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 【达标检测】 1、B 2、B 3、A 4、B 5、B 6、D 7、B 8、D 9、C10、D11、C12、C13、A14、D 15、A16、B17.B18.C19.A20.C21.C 22、(1)B、DC、E(2)东南西北西北(3)ED 23、(1)甲图(2)(60oS,30ow)东北 24、(1)90oE,60oN(2)④465oW(3)正北西北③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二课时) 试一试: 1、北东 2、b 3、略 4、A 能力提升 1、(1)150°E65°N180°20°N170°E65°N(2)A西北A、C 2、B 【达标检测】 1、A 2、B 3、C 4、A 5、C 6、D 7、D 8、B 9、A10、C11、C12、D13.B14.C15.D16、C17、D18、B 19、(1)南(2)正西正北西北东南 20、(1)45°W,15°N正东(2)逆(3)①②(4)①②③ 21.(1)略(2)BD一天(3)正西赤道(4)极昼北温带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巩固练习】 1.D 2.B 3.D 4.C 5.C 6.D 7.A 8.D 9.D10.A11.B12.C 13.(1)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2)略(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4)D亚洲⑤大洋洲⑥南极洲⑦(5)非洲③【中考链接】 1.A 2.B 3.C 4.B 5.C 6.D 7.C 8.D 9.D10.C11.B12.C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巩固练习】 1.D 2.B 3.C 4.B 5.A 6.(1)鞍部陡崖山脊(2)CD等高线密集坡度陡(3)400100—300 (4)正西西北(5)西北东南(6)C 【中考链接】

下地理导学案

6.2黄土高原一一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 (第一课时)设计者郑祥珍 学习目标: 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征以及成因。 2.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3 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4. 识别黄土高原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形成原因。 5.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读“黄土高原地区略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黄土高原东起B ____________ ,西至C ____________,北抵H __________ ,南至A Q (2)、黄土高原地区所跨D _________ :E _______ 、F _________ 、G ________ 等省区Q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得到广泛支持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经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的主要民居是Q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由于严重的成的。 苕上高悼:虺【嘗电廐 4.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有什么特点?有哪三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人们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二、合作探究 1. 读图613,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观察并描绘黄土高原的轮廓。(2)完成填充图P16 (3)描出黄河及其支流汾河和渭河。 2.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Q 自然原因: 土壤:黄土结构 _______ ,透水性________ ,极易受到流水作用的侵蚀Q 气候:降水集中在 _______ 月份,多_________ Q 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 __________ ,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 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优越的地理位置教案

第1课时优良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大凡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扼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 中国地理位置优良性评价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简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 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 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在半球图上判断中国半球位置的方法。 讲授新课──读“中国地图”,描述中国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概述中国四至点的大致位置。同学们,你能在这幅中国地图上找到我国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大致的位置吗?请用彩色笔把它们圈出来。学生:阅读中国地图,用彩笔圈出四至点大致的位置。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中国所处的大致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五带的划分”示意图,阐释纬度位置对于国家的严重意义。一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对这个国家而言非常严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五带划分知识,还记得地球上是怎么划分五带的吗?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教学方法】 1.讲授法:例如,通过对冷暖气团特殊性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冷暖气团和冷暖 锋 2.提问法:例如,通过问学生“前两天的天气和今天有什么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 引起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3.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生动,方便地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学生也能更 加直观地学习。 4.板书笔记法:通过板书,能让学生更加清晰本内容的学习思路,清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 【教具准备】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ppt、板图、纸箭头。 【课时安排】1课时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答案2020精品

【关键字】地理、英语、指南、条件、动力、增长、计划、地方、认识、问题、合理、快速、合作、保持、提升、发展、位置、环境、资源、负担、能力、差距、增强、分析、汇集、形成、拓展、教育、解决、巩固、扩大、适应、协调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达标检测】 1、B 2、A 3、C 4、B 5、D 6、 C 7、C 8、A 9、B 10、A 11、D 12、B 13、B 14、B 15、D 16、C 17、D 18、B 19、D 20、A 21.C 22.B 23.C 24、(1)西北东北(2)900 (3)线段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 1:15000 25.(1)1;100000(2)正北 3 (3)自西南向东北西东西北东南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 【达标检测】 1、B 2、B 3、A 4、B 5、B 6、D 7、B 8、D 9、C10、D 11、C 12、C 13、A 14、D 15、A 16、B 17.B 18.C 19. A 20 .C 21.C 22、(1)B、D C、E (2)东南西北西北(3)E D 23、(1)甲图 (2) (60oS,30ow) 东北 24、(1)90oE,60oN (2)④ 4 65oW (3)正北西北③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二课时) 试一试: 1、北东 2、b 3、略 4、A 能力提升 1、(1)150°E 65°N 180° 20°N 170°E 65°N (2)A 西北 A、C 2、B 【达标检测】 1、A 2、B 3、C 4、A 5、C 6、D 7、D 8、B 9、A 10、C 11、C 12、D 13.B 14.C 15.D 16、C 17、 D 18、B 19、(1)南(2)正西正北西北东南 20、(1)45°W,15°N 正东(2)逆(3)①②(4)①②③ 21.(1)略(2)B D 一天(3)正西赤道(4)极昼北温带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巩固练习】 1.D 2.B 3.D 4.C 5.C 6.D 7.A 8.D 9.D 10.A 11.B 12.C 13.(1)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2)略(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4)D亚洲⑤大洋洲⑥南极洲⑦(5)非洲③ 【中考链接】 1.A 2.B 3.C 4.B 5.C 6.D 7.C 8.D 9.D 10.C 11.B 12.C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巩固练习】

港澳台地区导学案

第五节 港澳台地区 【学习目标】 1、 港澳台的位置和范围;港澳台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2、 能够分析港澳台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能够结合地图说明分析台湾自然和经济特点以及区位条件 3、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先通读教材并进行知识梳理。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 2.在预习预过程中书面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I 教材助读 一、台湾——人口密度大(近600人/ km2),汉族为主(占97%,闽、粤迁去),少数民族-高山族。 1、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台湾山脉形成原因: 2、台湾的气候类型: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3、结合台湾岛地形图,分析地形对台湾岛降水和植被垂直分布有什么影响?对台湾河流分布和水文特征有什么影响?台湾最大河流: ;著名湖泊: 。 4、主要灾害:夏秋季节台风侵袭频繁;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二、香港——中国血统居民占98%,祖籍广东居多;英国人和其他外国人约占2%,语言是粤语 1、 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组成? 2、港口: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自由贸易港。是最繁忙的航空港和国际信息中心之一 3、香港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4、香港的经济 ①经济发展迅速,有“亚洲四小龙”之称。②主要工业部门: ③现以加工业为基础、对外贸易为主导、以多种经营为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有“购物者的天堂”、“东方明珠” 之称;金融业发达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④四大支柱产业: 三、澳门——中国血统居民占95%,祖籍广东居多;葡萄牙人约占3%。 1、经济支柱: ;加工工业以成衣和玩具为主,产品主要销往美国、西欧、香港等地。 【预习自测】: 学 案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优越的地理位置》教案

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 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 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 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 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地理导学案及答案

第3讲世界陆地和海洋 班级学号姓名 一、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 ⑴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71%为,29%为。 ⑵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于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 ⑶南北两极附近海陆分布不同,北极地区为,南极地区为。 ☆做一做☆ 1.在下面左右两图中分别填出大洲、大洋名称。 2.七大洲 ⑴概念 大陆: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全球有(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是岛。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是半岛。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 ⑵七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洲、洲、洲、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洲、洲;洲跨东西两半球。 ☆做一做☆ 2.完成下列要求 (1)在上图中画出南北回归线和120°E、90°W

(2)世界陆地主要分布在东西半球中的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半球上。 (3)下列哪个纬度上陆地所占面积的比例最大?()A.0°B.30°S C.30°N D.60°N ⑶大洲分界线 亚洲、欧洲分界线——山脉、河、山脉、海峡。 亚洲、非洲分界线——运河、红海、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运河 亚洲、北美洲分界线——海峡 南美洲、南极洲分界线——海峡 欧洲、非洲分界线——海峡、地中海 3.四大洋 ⑴四大洋的名称及特点 _____洋: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_____洋:呈“S”形。 _____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_____洋:面积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⑵海、海峡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⑴平原:海拔一般在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⑵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地面坦荡或起伏,边缘比较陡峻的广大地区。 ⑶山地:海拔在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较陡。 ⑷盆地:周围、中间,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 ⑸丘陵:海拔一般不超过米,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下,坡度和缓的地形。 ☆做一做☆ 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