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泰安市二〇二〇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表述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5至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鬓.儿白花,好像日本看.(kàn)护妇。

B.我想起悠.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lán)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C.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一绺绺

..灰白的鬈.(quán)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D.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煌.的破烂拿出来展出。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困难,我与父母三足鼎立

....,齐心协力,共同支撑着这个家。

B.圆明园流失的文物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纷纷谴责这种恶劣的行径。

C. 车祸发生后,孩子的母亲因为流泪太多,眼睛受到伤害,后来就目空一切

....了。

D.老师教育我们,课堂上一定要正襟危坐

....,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车辆进入酒店后,必须按交通标志规定的方向,酒店内限速5公里。

B.考古学者称,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坑拒的运动。

C.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特别策划推出“飞齐鲁.瞰落实”大型融媒体行动。

D.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于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

B.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对后世文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5.下列句子是复句的一项是()

A.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

B.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的力量。

C. 为了纪念法法西斯胜利70周年,我国将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D. 我这才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帐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是每篇新闻必不可少的五部分。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至春秋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表现手法上则分为“赋”“比”“兴”三种。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终于得到可观的财富。

D.在押送生辰纲途中,把押送队伍装扮成平常客人,并根据情况改变赶路时间,体现了杨志敢作敢当的一面。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安塞腰鼓》,完成7-10题。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旋风一样,是飞扬的;乱蛙一样,是蹦跳的;火花一样,是闪射的;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9]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7.在文章空缺处一次填入的词语是()

A.脚步瞳仁流苏鼓点风姿

B.脚步流苏风姿鼓点瞳仁

C.古典风姿瞳仁流苏脚步

D.鼓点流苏脚步瞳仁风姿

8.对“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北方大汉身体强壮、生命力旺盛,沸腾着生命的激情。而南方男性比较温文柔和,不适合表现那种大开大合有气势的艺术。

B.利用柔美的江南来反衬出腰鼓的阳刚之美。

C.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文中气势磅礴、震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气势豪迈雄伟。

D.用江南衬托黄土高原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抒写生命力量的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生命力量的律动,文章只用动态描写来表现生命的力量。

B.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排山倒海般气势磅礴。

C.“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一句中“晦暗”的意思是迷惘、糊涂。

D.“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一句使用三对反义词,突出了安塞腰鼓充满活力的特点。

10.对本文语言风格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B.气势磅礴,感染力强

C.节奏急促,感情充沛

D.偏重理性,凝练含蓄

三、(12分,每小题3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12. 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 下列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亲自明察,也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

B .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审察,也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

C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

D .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亲自察看,也一定根据感情处理。

14.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的一面。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唐诗,完成15~16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16.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第Ⅱ卷(表述题共102分)

五、(17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7分,每小题1分)

(1)谈笑有鸿儒,。(周敦颐《爱莲说》)

(2),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夕阳西下,。(马致远《秋思》)

(7)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18.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5分)

请从“团结温暖战胜力量抗击喜悦”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5分)

家风,就是门风,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班级近期要开展一次“优良家风我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知家风】下面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有的人家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之类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简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1)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优良的家风会通过哪些方式传承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以下三项中选出一项作为你的家风,并简述理由。(不超50字)(3分)

①家和万事兴②百善孝为先③天道酬勤

_________

________

六、(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节选自《三国志?骆统传》(有删节)注释:①同知:官名。②淖:nào ,烂泥。③鬻:yù,卖。④榇:chèn,棺材。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每小题2分)

⑴母亦贤.之。⑵迁.偏将军。

⑶数陈.便。⑷文多故不悉.载。

21.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4分)

___________ 22. 结合课文分析,骆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 七、(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棉花里的父亲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

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23. 1.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4分)

24. 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5. “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4分)

26.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自然段的作用。(4分)

八、写作(5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50分)

陈忠实在获得诺贝尔矛盾文学奖时,说出了他的“动力源”;他看到比自己小七岁的路遥写出了那么多本优秀的小说,成了自己写作的动力。当他沥尽心血写出《白鹿原》后,他获得了成功......在成长路上,你的“动力源”又是什么呢?

请以“我的动力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泰安市二〇二〇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答案】

一、1.C 2. B 3. C 4. D 5. B 6. B

二、7. D 8. A 9. A 10. D

三、11. A 12. B 13. C 14. A

四、 15.C 16.B

【评分】共48分,每题3分。

第Ⅱ卷(表述题共102分)

五、(17分)

17.【答案】⑴往来无白丁⑵沉舟侧畔千帆过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⑷千树万树梨花开⑸年少万兜鍪⑹断肠人在天涯⑺长河落日圆

【评分】每句1分,共7分。出现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8.【答案】略

【评分】5分,三个词语各1分;排比2分。字数超出扣1分。

19.【答案】⑴①祖辈的训诫②父母的言传身教

⑵言之有理即可。

【评分】5分。⑴题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⑵题3分。意思对即可。字数超出扣1分。

六、(19分)

20.【答案】①认为……有贤德;②升任、升迁。③陈述;④全部。【评分】(每个2分,共8分)

21.【答案】⑴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⑵他多次陈述有利时政的意见,前后数十次上书.所说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没有全部载录。

【评分】4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1)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2)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3)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评分】答出品质得2分,分析得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他的母亲送他,他拜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呢。”骆统说:“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当时发生饥荒,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么心思独自吃饱饭!”姐姐说:“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于是就分发施舍,骆统由此出了名.

骆统因随陆逊在宜都打败蜀军,升任偏将军。黄武初年,曹仁进攻濡须,派非主力部队将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抗击打败了他,骆统封为新阳亭侯,后来任湍须督。他多次陈述有利时政的意见,前后数十次上书.所说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没有全部载录。骆统年纪三十六岁,黄武七年死。

七、(16分)

23.【答案】表层含义:①指在棉花田里劳作的父亲;②指侧躺在棉花上睡着的父亲。

深层含义:①指棉花承载着父亲全部的希望;②指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田里了;③指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

【评分】4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各答出一点,即可得全分。

24.【答案】(1)跪拜一词体现出父亲侍弄棉花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突出棉花在父亲心中的神圣地位。(2分。意近即可。)

(2)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核桃比喻父亲的脸,用枯树枝比喻父亲的手,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苍老、瘦弱、憔悴的形象,表现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

示例二: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对父亲的头发、脸、手进行细致地刻画,表现了父亲的苍老、瘦弱、憔悴,突出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2分。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意近即可。)

25.【答案】示例:爸爸,这么多年来,为了全家,您不辞辛劳,整日忙碌,您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太多太多了。现在,我们都大了,该是我们报答您的时候了!希望您不要这样劳累了,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吧。

【评分】4分。答能体现出感恩、劝慰之意,表达通畅即可。

26.【答案】结构上:点题,收束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写出了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热爱之情。

【评分】4分。结构和内容各2分。意近即可。

八、(50分)

27.【评分】从内容、表达、书面三个方面综合评分。可分为五类卷。

综合评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