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陈雅先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音乐文化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音乐教育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定表现形式,而音乐教育作为一定的音乐文化形式则反作用于一定的音乐文化本体,使音乐教育自身呈现深刻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只有对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给予更多关注,将音乐教育研究置于音乐文化大背景中,音乐教育才有生命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使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文化传承活动中有着深刻民族底蕴的音乐文化形式。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文化;音乐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 633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6)04-0163-05

 收稿日期:2005-11-07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A 类)课题《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在我国高师实践之研究》

(项目编号:JA05014S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雅先(1960— 

),女,福建仙游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音乐文化作为一定人类群体所共有的音乐观念和音乐活动行为,必须靠后天的有组织、有目的的音乐教育行为才能习得。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不同文化理念上的音乐教育对各类音乐的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法的运用等,必然会反映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兴趣、价值观,并由此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教育。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音乐文化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因此,音乐教育必然成为音乐文化传承活动中有着深刻民族底蕴的音乐文化形式。虽然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是层层相因、息息相连的,但音乐文化又不等同于音乐教育。

(一)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内涵

音乐文化是用音乐语言表达人类思想的文化形式,因此必然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都有得到重视和传承的需要,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教育对各类音乐的不同理解,反映出

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特征、兴趣特点,而呈现出音乐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并由此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苏联著名音乐学学者A ?索哈尔认为社会音乐文化这一复杂的体系包括:“1、该社会所创作或保存的音乐价值。2、从事创作、保管、复制、推广、感知和利用音乐价值的全部各类型的活动。3、全部从事这类活动的主体及其保障这类活动成功的知识、技巧和其它品质。4、为这一活动服务的全部机关和社

会机构,以及乐器和设备。”[1]

也就是说,将音

乐文化具体分为四个方面,即:音乐传统、音乐活动、音乐教育、音乐机构。上述分类明确把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正如大多数人类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所有主要的人类文化系统都必然包括教育的成分在内。作为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趋势必然时时处处受音乐文化的整体制约。

在将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一部分的同时,我们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两者的关系置于音乐

2006年第4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4,2006 (总第139期)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G eneral ,No 1139

文化的精神层面来研究。但必须强调的是,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活动与音乐理论研究又分别隶属音乐文化的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因为,音乐教育活动必然与学校音乐教育紧密联系,而学校音乐教育又一定是制度化了的音乐教育。即使是家庭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也不是杂乱无章的,只要是系统的、科学的音乐教育,其中无不包含“制度化”色彩。对于隶属于音乐文化精神层面的音乐理论研究来说,它要通过音乐教育使研究成果得以传播,为整个音乐文化领域、音乐学术领域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效益和创造价值,音乐理论研究所产生的新思想、新观念,将成为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因此,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活动必然是多元的、立体的、相互渗透的,它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是不容忽视的。

没有音乐文化就没有音乐教育,离开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就失去其内容、作用与意义;因之,离开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成为不可思议之事。

(二)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传承特征

音乐文化传统是体现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观念形态、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的总体特征。其中价值体系、知识经验、思维方式、音乐符号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音乐文化传统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时刻贯穿于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制约和影响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革新。

首先,音乐直接产生于语言语音音调,这就决定了代表民族文化的音乐在不断追求音高、音色、音强、音长的新颖中,必须统一在一个风格中,以体现同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完美和统一,这种统一风格的音乐思维方式正是受不同民族的音乐价值观制约的。其次,作为音乐文化传统的基本内容之一的音乐语言的载体———音乐符号,它不但反映了鲜明的音乐教育价值观,从而也直接地影响了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形成,因此对音乐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由此可见,不同民族的知识经验与思维方式受着不同音乐价值观的支配,使得音乐教育由于不同地域、地区在语言行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呈现“多元化”特征。这一点从近年来我国音乐理论界对当代音乐价值观的讨论,无不深深影响着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这一事实中可见一斑。

上述音乐文化传统的民族精神、观念形态、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互相渗透、相互协调,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教育观念,从而构成了不同的音乐教育体系,而不同的音乐教育体系又真实地反映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文化传统。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体现了迥异的音乐文化传统,充分展示着各民族丰富多采的音乐文化,使受教育者深刻感知、领略本民族音乐文化精神内涵,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呈现出世界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有多少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就会产生多少种不同的音乐教育体系。

音乐是一个世界现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引导学生批判地思考整个世界不同的音乐和音乐创作,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全球性的视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包容了本民族音乐文化和其他文化背景的音乐。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首先将主要焦点集中在呈现本民族文化特征上,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使受教育者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进而区别和理解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的音乐特征和音乐风格。全球视野的文化现象已是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面临音乐价值观和音乐教育观的转折点,应首先培养国民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进而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学校音乐教育能否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发挥作用,能否以平等的价值观对待不同的民族文化,成为人们审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价值和衡量其作用的新坐标。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渠道

音乐文化同时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在劳动生活和民间民俗活动,劳动人民通过音乐自娱自乐,因此,无意识的音乐教育行为(如:环境熏陶、民俗活动、社会音乐文化活动等等)是使传统音乐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途经之一。然而,有意识、有目的的音乐教育活动传授的是音乐文化中最重要的传统、经验、技能,它能使受教育者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系统知识,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渠道。其优势是:它向人们传递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些内容构成了音乐文化的基本内核,使后人对前人所创造的音乐文化具有高度适应性,因而保存了音乐文化传统的系统性,保证

46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不同音乐文化在延续和传承中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因此,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得以再生与繁衍不可或缺的工具,成为音乐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必备的手段之一。而保存音乐文化与维持音乐文化之生存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

然而,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保存和维持又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音乐文化来实现的。一般说来,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选择和整理,是依据社会需求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年龄特征这两个重要因素。符合社会需求与受教育者心理状况的音乐文化内容成为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不符合受教育者心理状况的音乐文化要素则给予排斥、弱化。比如,在我国音乐文化历史上,曾采用工尺谱、减字谱、简谱、五线谱等几种音乐符号作为记录音乐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简谱和五线谱记谱法比较适应社会音乐文化活动发展的普遍需要,因而成为音乐教育中学习记谱法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其余的各种记谱法则逐渐淡化不用了。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所选择和整理的音乐文化要素,即音乐教育中的传授内容,亦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和精神内涵,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精粹。音乐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将音乐文化内容进行重构,以受教育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使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进而掌握音乐文化主体,以确保音乐文化体系传承中的统一性、完整性。各类音乐教学法的革新大体也都是围绕这一基本职能而展开的。音乐文化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文化现象,是一种不断积累着的东西,它通过音乐教育进行传递并遗留给下一代。因此,音乐教育所具有的传承功能,使音乐文化得到继承和再生,音乐教育本身也成为音乐文化存在的原因。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借鉴、传播外来音乐文化从而促进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人类音乐文化在传递、遗留、积累、创造、更新的过程中,新音乐文化因素随之产生。因此,音乐文化的变迁成为不争的事实。传播在音乐文化的变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音乐文化在社会与社会、区域与区域间流动。音乐文化的传播需要具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播方法、传播媒介,音乐教育则在这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音乐教育有对传播内容选择、整理的功能,使音乐文化的核心内容得以传播;

2、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接受反馈信息,修正传播渠道与内容,保证音乐文化传播的正宗性;

3、利用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扩大传播的范围;

4、使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使受传者易于接受,从而使传者与受传者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关系。

创新,是音乐文化传承与变迁的另一个重要维度。音乐教育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音乐文化的创造过程。施教者与受教者不同的身心状况与自身价值观的差异,使音乐教育的过程并不简单地复制前人的音乐文化,而是融合、汇总本土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文化,衍生出新的音乐文化要素,赋予音乐文化新的意义,并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采用小提琴技法和西方曲式,创作了优秀的二胡作品(《光明行》等),并在二胡教程中对小提琴练习曲进行了有效借鉴。如今,刘天华创作的许多二胡乐曲早已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宝库的经典,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乐曲;他的二胡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专业音乐院校的二胡教学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对外来音乐文化的有效借鉴和可贵探索,产生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新传统,对促进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过程中,音乐教育既可促进各音乐文化间的借鉴、融合,也可固步自封阻碍音乐文化间的交流;既可因培养创造性人才增进音乐文化的变迁活力,也可因受教育者对创新的盲目追求而丧失本民族音乐文化,造成音乐文化创作源泉枯竭;既可因汇集外来音乐文化的精神、规范、技术于一体,从而促进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可因受教育者对外来音乐文化精神、规范、技术的崇拜而轻视本土音乐文化,造成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滞后”;既可把新音乐文化因素扩散、传播,使其成为面向全体国民的“大众音乐教育”,也可将其局限于少数人,成为面向少数人的“音乐精英教育”。音乐教育如此一正一反两者兼具的特点,为我们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研究的着眼点。如果忽

561

 第4期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视音乐教育在音乐文化变迁、传承中可能产生的负作用,而片面夸大其正作用,就会使音乐教育偏离正确的方向,阻碍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有效、合理地借鉴、传播外来音乐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其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增强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功能

无论何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整合为一的。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文化。社会的发展要依靠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一个重要部分的音乐教育只有融入社会,在科技、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中才能得到发展,实现使音乐文化围绕社会政治、经济,并形成与之相协调的,具有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丰富民族内涵的音乐文化。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从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并从中获得认同感。由于世界各民族语言类别的不同,造成语言音调的差异,由此形成了不同民族用于音乐表现的音乐基本素材、基本手段、基本技法的不尽相同(如:音阶、音律、调式、旋法等),从而产生了各民族音乐风格的多样性。有人将“音乐风格”简称为“乐风”,也有人称之为“音韵”、“神韵”。正是“乐风”、“音韵”、“神韵”的存在,世界各民族有了标志着自己民族属性的音乐文化,而音乐风格则成为音乐作品民族归属的鉴别标准。如:用朝鲜族特征的音调写成的作品,用朝鲜族特有的音乐技法演奏它,它就带有朝鲜族风格,代表着朝鲜族音乐文化。朝鲜族人民从共享一种音乐文化中获得认同感;而非朝鲜族作曲家用朝鲜族乐风创作朝鲜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演奏家采用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表演技法表现朝鲜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成为朝鲜族音乐文化积累的组成部分,从而认同了属于朝鲜族的音乐文化特征。再如,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是用我国的越剧

唱腔作素材,乐曲中采用了我国戏曲的散板、摇板等基本手段,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则在这一协奏曲演奏中大量使用中国特有的音腔润饰法,将民族乐器二胡的特有演奏技法运用于《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中。因此,尽管演奏这首乐曲使用的乐器是外国的、作品的曲式是外国的,但由于其中国“乐风”、“音韵”、“神韵”的存在,使人们从来就认为《梁祝》是“中国的”而不是“外国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与再创作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与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和演奏家俞丽拿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所接受的多元音乐文化的熏陶、多元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古老的口传心授教学形式,以及民俗文化环境的熏陶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探索价值。正因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仍然是现代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才由此认识到离开音乐文化整体性,音乐教育则无法理解。

三、结语

音乐文化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音乐教育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定表现形式,而音乐教育作为一定的音乐文化形式则反作用于一定的音乐文化本体,使音乐教育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批判继承音乐文化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只有将音乐教育研究置于音乐文化大背景中才有生命力,只有对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给予更多关注,才能使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文化传承活动中有着深刻民族底蕴的音乐文化形式。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使学生认同这样的音乐教育哲学内涵:大千世界存在着互不相同却同样卓越的音乐文化。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实践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致力于促进本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才能立足本土、着眼全球,全面实现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

[参 考 文 献]

[1]A?索哈尔.音乐社会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66.

[2]郑金洲.文化与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J].教育学,1996(7).

[3]邹爱民,马东风,等译.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4]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5]萧梅,韩钟恩.音乐文化人类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66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7]邢维凯.全面的现代化,充分的世界化[J ].中国音乐学,1997(4).[8]何小兵.殖民主义阴影下的音乐学[J ].中国音乐,1999(1).[9]张天彤.承认历史,创造历史[J ].人民音乐,1999(7).

[10]高士杰.20世纪中国音乐道路论争的断想[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3).

(责任编辑:陈 颖)

E ffect of Multicultural Music Education on Folk Music Culture Delivery

CHEN Ya 2xian

(College of M usic ,Fujian Norm al U niversity ,Fuz hou 350007,China )

Abstract :The exiting form of music culture determines that music education is certain representing form of human music culture.Music education as certain music culture form counteracts on certain music culture noumenon to make music education show itself profound culture significance and spirit intension.Only more attention to humanity intension of music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on great back 2ground of music culture has vitality.Multicultural music education πs action is to fully exert culture delivery function of music education ,to make music education become music culture form having profound folk de 2tails on music culture delivery activity.

K ey w ords :multicultural ,music culture ,music education ,delivery

(上接第151页)

Abstract :The selection standard toward excellent students is the norm that the school evaluates excel 2lent students ,by which the country and the society control the students.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velop 2ment of the selection standard ,and find out it πs two characters :continuous but not isolated ;slowly “re 2form ”rather than “revolution ”.The selection standard also present in three orientations :first ,from plac 2ing the importance on the factor of sponsored to the factor of contested ;second ,from distinct to indistinct ;third ,from the abstract general evaluation to the concrete technical one.

K ey w ords :The selection standard toward excellent students ,power ,the historical change

7

61 第4期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912116120104 顾梦鸽 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一、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构成及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 宗教音乐:(1)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2)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3)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中国民族音乐拥有十分雄厚的“家底”。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构成极其复杂的国家, 中国无疑在传统音乐方面享有极大的优势。然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 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西方文化的入侵及本民族经济相对落后而产生的对自己整个传统文化的自卑心态, 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人逐渐摆脱了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的自卑阴影, 也恢复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兴趣。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及途径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及途径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国风到汉、魏乐府,从宋词、元曲到明、清以来的“小令”、“时调”,在这条多姿多彩的历史长河里,在这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戏曲、曲艺,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乐器,都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音乐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将优秀的民族音乐素材引进音乐课堂之中,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开拓音乐视野,增强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挖掘民族音乐的优秀内容,探究教学方式,进一步活跃中小学音乐教学,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一、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分析 谢嘉幸先生曾发表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文中揭示了一个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却至今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象——“许多学生根本就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他尖锐地指出“对于这种文化上的缺失,我们的神经似乎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这确实透视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之间始终存在着脱节、割裂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反映出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一些不足。《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的根本宗旨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然而纵观时下音乐课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视娱乐、互联网等为学生接触多元化的音乐提供了一个自由宽广的平台。流行文化,尤其是流行音乐充斥着学生的视听。其无孔不入的信息来源甚至连有些音乐教师都不得不感叹“跟不上时代了”,“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我们都听不懂了”。殊不知,流行音乐以其清新明快的节奏、夸大包装的明星效应占据了青少年的心灵,左右了他们的审美取向,相对的,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因其“年迈的高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等客观因素,正在音乐课堂中面临着“生存危机”。 二、让民族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是意见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中小学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没有基础可以奠定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和教育,从童谣、民歌小曲、地方戏剧等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学生比较喜爱、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的介绍等活动让学生从小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一)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我国有56 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音调,节奏上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有舞蹈性节奏;内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而我国的戏曲音乐也品种繁多,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他们在唱腔,念白,曲牌,锣鼓等方面均各具特色。然而,很多中小学生不会去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贵的财富。由于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一些学生从发式,衣着,饮食等方面以西方的某些歌星,影星为模式。长此以往,这就不仅是音乐文化的问题,更容易造成学生轻视本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学生听、唱、背记一些民歌,逐步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掌握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民歌的特

世界民族音乐

世界民族音乐 1、什么是民族音乐? 答:民族音乐(ethnic?music)原意为“少数民族音乐”,广义的说法: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狭义的说法: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2、音乐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语言有哪些关联? 答:一、音乐与自然环境以乐器为例:①湿润的东南亚适宜竹子生长,竹制乐器较多,如笛子;干燥的阿拉伯地区,同样形态的笛子材质则选取苇秆,制成纳伊笛。 ②盛产木材的东亚一带所使用的琵琶,其共鸣箱是用整块大木头挖空制成的;在干燥而不生产大木头的中亚,琉特类乐器的共鸣箱一般都是小型的,即使像乌德琴(阿拉伯琵琶)那样的大型乐器,其共鸣箱也是用木片拼凑制成的。 ③干燥地带的游、牧畜牧社会,传统的琴弦多使用以羊的肠子制成的羊肠弦;中国等出产蚕丝的地方以丝弦为主。随着社会发展,近代出现了金属弦和尼龙弦。 ④以鼓为代表的膜鸣乐器,蒙在鼓框胴体两面的皮革有牛皮、羊皮、马皮、蛇皮、猫皮、狗皮、骆驼皮等,皮革来源多就地取材,与当地动物的饲养和生长环境相关。 以音阶为例: ①温带的东亚地区主要使用五声音阶。 ②热带、亚热带的东南亚地区,同时使用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③印度、西亚等地主要使用七声音阶。 二、音乐与社会环境 关于生产方式: ①斯里兰卡的原住民维达族,其生产方式很少依赖于集团性的协作来进行劳动,因此没有集体所共有的歌和舞,每位成年男子都有自己创作的歌和舞。此外,在安达曼岛等地的自然民族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各人拥有自己的个别性歌唱的状况,这应该可以认为是与生产方式有紧密关系的歌、舞形式。 ②因纽特人的音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猎捕北美驯鹿的个人劳动为中心的音乐,其节奏较为自由,不具统一性;一是以猎捕狼獾的集体性劳动为主的音乐,其节奏较具有规律性,适合于集体性歌唱。这也表现了生产方式与音乐节奏的关联。 关于专业音乐家: 在印度教的社会中,专业从事音乐工作并不是根据个人才能,而是被纳入种姓之中,专业音乐家是作为地位特别底下的贱民的职业而存在的。关于歌会:从喜马拉雅周边到阿萨姆、东南亚内陆、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所谓阔叶树林带地区,共同点是都有歌垣(歌会),歌垣贯穿了婚姻的全过程, 其音乐以合唱音乐传承的多音性为特征,并与这一歌唱的社会环境有一定联系。 三、音乐与宗教 以亚洲为例,宗教与音乐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对应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①在伊斯兰社会的基层文化中,由双簧管类的双管气鸣竖笛“兹卢纳”和双面鼓“多路”组成的乐器组合在相当广阔的地区得以传承。这种乐器组合的音乐分布与伊斯兰教的某些流传地区形成对应关系。 ②在佛教方面,与大乘佛教相对应的民族音乐大致都属于五声音阶。 四、音乐与语言

最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的活化传承 少数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的传承 民族民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的传承 把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地方音乐的传承经验谈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地方音乐的传承 民族民间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的意境创作 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 民族民间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 对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思考 民间传承人的当代生境与调适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摘要:民间音乐来源于各民族的生活,折射出各种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民俗民风的体现。民间音乐的传承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延续,但在现代社会,民间音乐地位不高,日益被边缘化。任何一位愿意承担文化传承重任的人,都应当将民间音乐放在民族文化背景下进行挖掘发扬,从而使得民间音乐得以代代相传,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就是鉴于这一目的,来探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当代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它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它的传承也就是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但是在现代社会,它的现状实在堪忧。 一、民间音乐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特别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压力让整个社会都变得很浮躁,人们很难静下心来欣赏那来自远古的天籁之音一一民间音乐。那流行于街头巷尾,充斥于人们耳际的是来去匆匆的流行音乐。那种带有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流行音乐使人们习惯了这种音乐的形式,对民间音乐有着本能的排斥。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命力,民间音乐根本无法与流行音乐相抗衡。民族音乐已经处于非常“边缘化”的地位,前途实在堪忧。民间音乐的这种现状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民间音乐究竟该何去何从,它有无继续传承下去的意义呢? 二、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一)民间音乐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 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历史远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得多,那么史前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历史发展情况如何书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是在世代相传的民歌中我们却找到了先人的足迹。民歌是人民的心声,是一个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民间音乐折射的社会性文化,是我们研究民间音乐、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之一。 民间音乐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它连续起来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当我们沉浸在民间音乐中时,不仅可以从音调的起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且可以领会到先民们的历史变迁。 (二)民间音乐代表了民俗文化 民间音乐中所蕴含的大量人文元素与生活元素,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音乐的传承就是对民俗文化最大限度的保护。民俗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一个社团的生活习惯,语言,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广范围的各种人文元素。可以说不同的民俗文化在民间音乐中都有所体现。因为民间音乐是人民群众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出来的,是人民真实情感的流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的面貌。而且,这种音乐来自于民间,会随着人们一代代的繁衍而传承下去。连同它传承下去的还有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 民间音乐一旦失传,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的没落与遗失。 (三)民间音乐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渗透了道德、艺术、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沉淀、积累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同时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艺术 叙述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许多审美品格,也是有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绵延几千年中,民族音乐文化占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在长期的

音乐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如各种音乐元素乐器、乐谱、乐律、乐理、节拍、调式以及每个民族的风格、习惯、观念、语言、情感、气质等的集中反映。因此可见,民族音乐是最美、最富有完整人性内涵、最富于生活气息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如果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尊严、民族本性及民族意志的标志,那么民族音乐文化则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通过一个民族的音乐,我们能够感受该民族的文化,进而加以了解;反之透过一个民族的文化,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在传统音乐中有一部分是价值特高的,代表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水平,他们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民族最有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民间长期的创作和传承,记录着我们民间的生活和历史。中国传统音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数千年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意识的改变,民族音乐也随之发生了发展和变化,不管民族音乐如何变化它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都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的人文变化和精神面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背景,使我们才能真正体验一个民族的音乐。 我国将传统音乐将划分为五大类:舞蹈音乐和歌舞、古代歌曲和民歌、说唱音乐、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在众多传统音乐文化中蕴涵着使人心沉气定的巨大力量,这种品性渗

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的现象及其教育意义

龙燕君1吴进娟1 (1.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成都 610031) 摘要:“中国风”是一种民族化的艺术形式与传统品格,它在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和推崇的同时,对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审美情趣、个性情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文针对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能否并如何利用当代青少年对它喜爱这个现实,通过对音乐教育培养审美、塑造品格,增强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艺术、民族道德理想的理解和认同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音乐音乐教育 引言 流行音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能够真实速度地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向,引领时代风尚,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巨大的影响。结合艺术教育理论,尝试论证“中国风”流行音乐对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意义。内容健康向上、态度积极地流行音乐使学生在满足自身兴趣爱好的同时,了解和喜爱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理解多元音乐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一“中国风”出现的必然性 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当我们在网上检索“中国风”这一词的时候,会发现不光是流行歌曲,许多其他行业也涉及到了“中国风”这一概念,比如服装设计、影视、建筑等等,这些行业也尝试着将中国民族的元素融入到他们各自行业的设计之中,使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并得到大众的认可,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受 到这种趋势的影响,流行歌曲中“中国风”的出现也可以说有其必然性。 是中国风的分水岭,这首歌奠定了中国风的标准。中学生是一群年轻、有朝气有活力、喜欢新鲜事物、吸收能力强的群体,他们成为了流行音乐最忠实的追捧者。尽管他们知道除了流行音乐还有其他各具特色的音乐,但占据他们思想的大部分是流行音乐。有一些同学甚至盲目的无选择的聆听,他们觉得流行就是时尚,就是前卫,只要是流行的在同学之间就不老土。二流行歌曲中“中国风”的意义 中国的流行歌曲,虽然是大众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其商业性、媚俗性、娱乐性的特点,但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化,并不能离开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深厚土壤而独立存在。被大众所喜爱的流行歌曲中,我们总能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1 从某些方面来说,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不仅好听,而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教育意义,我们应该有选择、有目的地将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下从三个角度对中国风的教育意义展开分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探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探析 著名音乐人类学家布鲁诺?内特尔,倾其一生投身于音乐人类学的研宄中,成果颇丰。他灵活地将音乐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全球性音乐文化变更的研究之中,并通过文化并置,利用边缘音乐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对当前的中心音乐文化进行评判,并评价、暴露后者不足之处,进而突出多元文化、多元音乐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倡导一种全球性的音乐研究视野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特尔提出的音乐理论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不少国内音乐理论研宄学者的研宄方向之一。 文化并置作为人类学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其内涵为:“通过对西方本土文化观念加以反思性的分析,并在文化的并置中表现西方社会科学观念的局限。”1这就是文化的并置。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也曾作出相关文化解读:于西方学院式家园中成长起来的人,其人生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在这里’、‘到那里’和‘回到这里’”2。在“这里”即从小被教授的西方学院式理念和文化,“那里”指的是外面世界中的不同文化,在外界文化熏陶下,人的价值观、理念可能会发生改变,最后回到“这里”即回归最初的家园式教育环境之中,对最初习得的价值观和理念进行反思和批判。文

化并置的特点和魅力就在于此,旨在通过边缘来阐明中心的不足,从而弥补中心的缺失与不足,最终对整体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当前的音乐教育以体系音乐学为主,这是主流教育模式,而在音乐教育领域采取文化并置的方法理念,可对主流音乐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并找出其不足之处,这种对比、辩证的思维模式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而言,意义深远。音乐文化并置即:“以边缘文化的价值观对中心文化作批评,或者说将西方音乐文化用‘变熟为生’的方法,进行‘西方家园的音乐人类学’研宄。”3内特尔认为,当前,西方音乐体系正在较大的范围内占领其他社会音乐形式与文化的主体权利。内特尔曾在其实验民族志中提到,大乐队在美国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它独裁式的演奏模式是每个乐队根深蒂固的理念,体现了一种控制的思想。在乐队中,人们服从乐队安排是首要任务,强调记谱法,任何即兴表演都是次要的。这种绝对服从的理念和文化,与军事理念如出一辙,乐队在合奏中必须保持绝对的统一,整齐划一,被规定了的文化价值恰恰反映出西方社会的阶级制度和等级体系,体现了对统一的追求,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虽然音乐的类别多种多样,而在西方音乐家眼中,古典音乐被视为最佳的音乐,爵士音乐以及民间音乐则被视为次于古典音乐的种类,而对各种音乐包容喜爱的趣味则会遭遇质疑与否定\这就是对西方主流音乐最直观、最透彻的揭露。根据人格结构

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乡土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 如今,现行音乐教学贫血、缺钙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重音乐知识的传播,轻音乐素养的培养;重课本音乐的被动教学,轻学生生活音乐的主动学习。音乐教师就教材而教,不去联系学生实际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加以补充;不去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广大农村中小学缺少专职音乐教师难以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一些音乐教师配全的学校对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认为音乐就是教会学生唱会课本上的几首歌曲就算完成任务了,更不可能结合本土音乐去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所以音乐教材的干瘪、音乐教学目标定位的含糊、教学效益的不高等诸原因造成中小学音乐教育贫血缺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如果能将民族特色的乡土音乐如戏剧文化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补充内容,就能有效抵制外来文化对中小学音乐的冲击,就能有效治疗当前音乐教学的缺憾之处。 西方音乐的充斥一个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以及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的各种体验都凝聚在自己的语言里,也包括在音乐语言里,并经世代相传,维系着整个民族群体生命的延续,因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正是维系我们自身的过去、现在及未来音乐文化的纽带。如今,异彩缤纷的中国传统音乐目前正受到西方音乐的充斥,纵观学校音乐现象,流行音乐充斥校园。谈起民族音乐就认为“没劲”,民族器乐更是无人问津,许多学生家长不顾经济实力,纷纷买钢琴、高档电子琴,千年的民族音乐文化大有被遗忘、丢弃之势。在一次音乐研讨会上,中央民族乐团宋飞说:“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于教育,最近在中日韩亚洲民族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中,我们的演奏员及领导都感觉到中国的乐器改革较多较‘科学’,但通过排练演奏感觉他们的作品保存要多得多,我们的作品已经欧化了很多。……”中国音乐学院管建华说:“我们目前学习母语音乐的语境已被‘置换’,倒像是在西方语言环境中学中国音乐,基本听觉、音感训练、音乐演奏操作、音乐史观、美学等课程、语法规则、价值观等,都是西方的……”通过两位教育家的对白,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异彩纷呈的中国传统音乐目前正受到西方音乐的充斥。我国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教育理论家周大风先生大声疾呼:“我们所培养的儿童如果不从民族艺术方面进行熏陶,而唱的、听的、接触的都是洋腔、洋调、洋味,那无形中会从小养成一种什么都是外国好的印象,对有千年文明史

如何看待当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题目:如何看待当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课程名: 世界音乐 学生姓名:李忠学号: 06051168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类年级:06 任课教师:劳艺 2007年11 月 12 日

如何看待当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摘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今音乐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无论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还是在高等音乐教育,都可以看到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这种趋势包含社会、经济等大环境方面的因素,也依赖于全球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日益重视。然而,许多学生在欣赏其他文化音乐时,并没有获得审美体验,他们不能体会那些异文化音乐的美,而且由于城乡之间经济、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农村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的制约,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总之,如何搞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将是一个重要问题,但随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世界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整个地球村民主与和谐的进程必将得到大大促进。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影响;农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途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前景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它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在我国新世纪的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去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种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无疑会对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城乡之间经济、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农村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音乐文化价值认识偏颇。长期以来,学生都认为中国音乐“落后”而欧洲音乐“先进”。他们喜欢用熟悉的音乐风格来期待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用喜欢与否来评价不同文化音乐的价值,过于重视异文化音乐的其他功能以致忽视其他音乐的审美体验。 2、对本土音乐和西方以外的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知道甚少。根据调查,农村中学的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知道很少,而对于世界民族音乐则基本上不了解。 3、学生期望对多元文化音乐的认识。根据调查,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很大,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想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尽管有些学生表明“无所谓”,但只要顺势利导,一样可以激发他们对世界民族音乐的兴趣。 这些现状主要是由于学生音乐语言积累较为单一、音乐听觉取向较为单一以及对异文化音乐的分析较为单一造成的,因此,针对农村中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树立“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观念。由于人们对音乐的学习和教学至今还没有摆脱“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阴影,许多音乐教师的观念处于一种单一的音乐文化观之中。因此,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理解和

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导读: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历经千年昌桑而不灭的文化,民族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丰厚的民间音乐是非常丰 富的,它是民族的,也应该是世界的。 前不久在参加一次幼儿园音乐教学课题研讨交流活动时,出 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没有幼儿园和教师申报有关民族 音乐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当涉及到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和本土 音乐教育的传承话题讨论时,在座的园长和教师都是一脸的 茫然。由此引起了笔者的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原因何在?通过初步的调查和查阅资料,原因大概有以下几 方面: 1、缺乏研究民族音乐的兴趣。 从现在社会整体来看,对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感兴趣的人越 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其原因是:第一,不管是学校教育 还是后继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教育力度不够,不注意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使年轻人缺乏对民族音乐的鉴

赏能力,以至影响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例如,我们现在主办的教师音乐培训班,内容基本上是学习奥尔夫、柯达伊、铃木等西方的音乐教学法,很少或几乎没有中国民族音乐内容的培训学习。所以,教师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比研究中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感兴趣。第二,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渠道比较畅通,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流行音乐的宣传比较多,相对而言,对民族音乐的宣传不够,使年轻人接触到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机率较高,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影响到年青人审美心理的变化。不少年青人觉得民族音乐不如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好听,民族音乐有点土,对民族音乐没有或缺少鉴赏兴趣。 2、缺乏研究民族音乐的底蕴。 由于生活方式与生活风俗的改变和各种外来音乐的侵入,民族音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民族音乐和本土音乐传承的空间变得狭小,除了在一些专业团体的演出和社区活动、学校文艺汇演时能看到和听到一点民族音乐的声音,在其它的生活环境中,很少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民族歌曲。特别是在校园里,孩子们唱的都是流行歌曲,包括幼儿园里的孩子满嘴唱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9年第8期(总第332期)▲深度关注 一、传承和实践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1.民族音乐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支撑 音乐文化是先辈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积淀下来的精华,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饱含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蕴含着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一首首或豪放,或柔缓,或欢快,或悲烈的天籁之音,如同一幅幅无形的画卷,用灵活、跳跃的音符诉说着各个民族的特色及情怀,描绘着不同地域的风情和地貌,记录着祖祖辈辈们的生活点滴和智慧,指引着中华儿女品读历史,继往开来。经过五千年的沉淀,我国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儿女始终引以为豪、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强大支撑,更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2.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各民族合力的灵魂纽带 音乐文化是各族人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沉积下来的精华,属于中华儿女的共同财富。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使我国的音乐文化既呈现中华民族整体共性的风韵,同时又彰显着不同民族的个性特色。音乐是情感的寄托和抒发,人们情感上的共性决定了音乐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各族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融,引发各族人民之间的共鸣和呼应。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以音乐文化为灵魂纽带,串联起各族人民的心意和情怀,共同将我国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进而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实现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和精神象征,由此可见,传承、实践民族音乐文化,并以之凝聚各族人民的合力,是打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 二、民族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学生群体较为庞大,且学习能力强,他们是民族音乐文化宣传的重要对象,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承担者。因此,音乐教育是传播音乐理论知识、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大主要途径。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1.教育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可壮大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人才队伍 将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浓缩成课程教材,通过课堂及实践教育活动,传播给广大学子,增进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其更轻松地解读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情怀和精神,实现其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是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创新,同时壮大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队伍的重要途径。 2.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和沉淀,风格多样,内涵深厚,其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无尽的教学资源和理论支撑,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民族音乐文化中鲜明的特色和人文气息可以为音乐课程的开发及授课方式的创新提供灵感和源泉,从而有效增加音乐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率。 3.教育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时尚化的元素 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中发展,也在发展中传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的频繁交流和碰撞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其对广大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与当代时尚元素的交融,又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以小学音乐教育为视角,探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现状 1.流行音乐的冲击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行音乐具有节奏感强、个性鲜明等特征,能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富有感染力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代娟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和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实践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应被高度重视和重点关注。当前,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加上师资力量的欠缺,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的传承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各小学应针对上述问题,不断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课堂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 34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概念、实践与挑战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概念、实践与挑战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背景与源起 二十世纪中叶,全球普遍出现由单元社会走向多元社会的形态。对许多由单元民族构成的国家,诸如加拿大、美国、澳洲等而言,多元民族以及他们文化的侵入对原本单元社会的冲击是庞大的。为了解决多元文化对单元文化社会的冲突与对立,学者纷纷提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于是,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思潮开始兴起,而其兴起之最初原因是为了解决单元民族国家境内,不同民族之间的误解以及冲突。以加拿大为例,在1988年,加拿大颁布多元文化主义法案,说明以“多元文化主义”为立国之基础,即显现了加拿大对多元文化的重视。 世界走向多元化,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为明显。科技的进步让世界各地的人民有更多接触与交流的机会,更促进了移民风气的产生。一些单元民族国家由于大量接纳战争难民而改变原本社会民族结构、一些则因为大量吸取海外技术人员、一些是因为外籍新娘的迁入……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让世界各个国家渐渐走向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于是,各国纷纷开始重视多元文化的课题,并且希望以各种方法解决其衍生的社会问题。 教育被认为是文化延续最佳的途径,“多元文化主义”的课题也开始在各种教育会议或学术研讨会中被频频提及。因此,教育学者开始寻求从“多元文化主义”底下产生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以及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及其在学校中实施的方法与重要性。

在探讨多元文化教育实施到学校课程的当时,学者纷纷提出不同的方法或建议。这些方法包括同化(assimilation)、融合(amalgamation)、排他(insular cultural pluralism)、修饰过的文化多样性(modified cultural pluralism)、开放的社会(open city)等[2]。前三者重视文化的单元性,而后者较重视文化的多元性。因此,学者们纷纷排斥前三种模式,提倡多元文化共存的重要性。这些学者提出的概念皆有一个共同点,即:多元文化教育因多元族群而引起,其首要目标在提供个种族、性别、肤色等学童公平受教育的机会。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 in music education)衍生自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论及音乐课程内容的规划需要走向多元性,对大部分国家而言,音乐的多元文化教育是让音乐的学习从一贯的西方古典音乐扩展到本土音乐文化的学习。许多学者认为,音乐原本就是多元的,各民族都拥有悠久的音乐文化,因此,音乐科目更应该落实其多元文化特性。 二、马来西亚的多元音乐文化特性与其音乐教育的历史包袱 从历史角度上看,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社会的形成,并不是由突然从世界各地涌入的族群形成,而是在独立前就已自然形成的。1957年,在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的共同努力以及合作下,马来西亚终于向世界宣布独立。独立之后,据2000年的人口调查[3]显示,马来西亚拥有大约2千300多万,其中马来人占61%;华人占30%;印度人占8%;其余1%则由其他少数民族构成。马来西亚社会由这些不同种族所组成,并富有多元文化的特质。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论文

聆听世界民族音乐有感 出于对音乐的喜欢,我在本学期选择了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每个星期我都带着憧憬期待晚上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到来。而不知不觉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已经到了尾声。在杨老师一个学期的全心授课下,我学会了很多音乐知识。在没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只是听一些流行歌曲,对民族音乐认知,也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乐,并没怎么了解。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是,我觉得自己的音乐世界真的太渺小了。甚至可以说是肤浅。在课上我知道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区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民族音乐。而我所理解的民族音乐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上这门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整个课堂气氛让人感觉很轻松,也很舒服。你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的步伐,去享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在一片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世界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各宗文化的综合,同时也需要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改善后形成的。音乐文化包涵了多种文化,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同的民族,因为历史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文字的不同,其产生的民族音乐自然而然的就是有很大的差别。而我觉得差别只是单纯的表现在形式的不同,其根本上还是一样的,都是对自己民族精神或者是信念的一种表达,又或者是对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总之,音乐的根本就是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整个民族的,亦或是关于爱国的,关于爱情的等等。 说到世界民族音乐就不得不谈到世界民族的乐器。不同的民族,各式各样的乐器,在这堂课上,我算是长眼界了。有爱尔兰的风笛和竖笛,有蒙古的马头琴,有我国的古筝,琵琶.......真是数不胜数。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非洲手鼓,它不仅是个非常好听的乐器,而且是个非常有激情的鼓.当你熟练打出一小段一小段时,你会发现你的鼓在深情的说话.当你和朋友们共同演奏同一个速度节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融入了其中,在和你的朋友们没有语言的沟通交流.这些感觉真的都是妙不可言. 民族音乐文化总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代表的一种民族意志,那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感知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体会民族音乐的伟大魅力。让民族音乐来净化并升华我们的灵魂吧!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有她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气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和底蕴,在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演唱、音乐著作、乐器制造等各领域都有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普及还是专业,社会还是家庭的,都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民族音乐;弘扬;西方音乐;影响;兼容并蓄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近几年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和重视。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中国民族音乐有她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气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和底蕴,在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演唱、音乐著作、乐器制造等各领域都有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西方音乐以全方位的态势涌入了我国,冲击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和音乐教育。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用西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评论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音乐,很多人抱着这样的心理,二胡虽然两根弦但依然可以演奏小提琴四根弦的乐曲,唢呐可以吹奏单簧管的乐曲......但实际上,中国乐器最擅长的还是表演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理性的判断、选择,让青少年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一样是人类世界史上精神文化的瑰宝。让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增进青年一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珍视民族音乐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继承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一)吸收优秀音乐作品加入课程。要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就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更新教师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一些民歌、民族器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旋律,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自然的认识了这些久听不衰、久唱不厌的民族音乐了。 (三)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激发学习欲望。 1、借助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播放民族和地区音乐在真实场景中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还原其真实环境。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更能增进愉悦感。 2、提供民族器乐让同学们试奏,激起学生的情趣,使教育过程充满生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消极接受转变为积极接受,消除他们对民族器乐的神秘感和陌生感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普及还是专业,社会还是家庭的,都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教育中我们也要将民族音乐与的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结合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相辅相成,形成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音乐氛围。真正的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的自强发展的路。

对中国民族音乐认识

对中国民族音乐认识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歌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说唱音乐 这种音乐是以一段固定的旋律、节奏,配上合成器、刮唱片和快得听不懂的说唱所组成,很多人觉得太怪异、太单调,所以预测它维持不了多久,可是事实证明,从它发展到现在所有正式的音乐颁奖礼及歌曲排行榜上都有说唱这个项目的细分,像Billboard的年度说唱专辑大奖便是了解美国说唱流行趋势的最佳指南。许多人认为所有的说唱音乐听起来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你要先去听说唱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和押韵的感觉,再去了解它要表达的内容。 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是发展剧情、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起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喧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 摘要:随着全球化热潮的愈演愈烈,不同地区、民族、种族之间的联系也随之频繁, 与此同时,由此引出的文明冲突问题变得格外尖锐。引发文明冲突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方面,但是最为重要的原由来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一系 列问题上的霸权独裁,以及推崇的所谓“普世价值”,也就是西方现代价值取向所导致的。本文笔者将解读多元文化视野下所面临的的文化、教育、思想等问题的冲突与交融。探讨多元化价值体系和多元化观念在音乐教育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观后现代音乐教育 序言 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不断升温,“多元化”观念也随之渗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问题中。多元文化提倡人性化、自由化为特点,体现个性化的文化内涵,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性发展,以复杂性和多元化的思维模式来取代现代主义的单线条的思维模式。用联系的、宽视角的、交叉的发展观点去代替集中的、单独的、狭隘的现代主义发展模式。 一、多元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一词,始于60年代,主要是针对加拿大皇家双语以及二元文化委员会提出而广为人知的“双语文化主义”。在一定程度来讲,“多元文化主义”一词已经逐步取代了现今仍然流行于魁北克省的“文化多元主义”一词。“多元文化主义”共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个是指一个拥有不同的民族或是这不同种异族文化特点的社会;第二个含义说的一种观念,它提倡在民族或这文化群体共存的人口中相互平等、相互尊重,而第三种含义则是指1971年,加拿大联邦政府表明的政府有关多元文化的政策,至此之后便很块得到了许多省区的积极响应。保守党政府的议案《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法》

1987年12月,获得通过,从而确立了政府多元文化政策“确保所有的加拿大人成为加拿大社会充分、平等的参与者”。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是尊重、承认不同文化别具一格的风格特点,并积极鼓励保留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这里的承认和尊重并不代表就是认同,“认同”一词是指把两种不同事物看成同一的,可以替代的事物意念。而“多元文化”首先需要的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之间的容忍,接着才可以承认对方的存在,然后是尊重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才能相互参照,最终会在不同文化中求同存异,融为一体,相互学习。我们说的多元对话,并不是强制,因此,排他性、纯碎的包容性都是不可以的,只有“多元”。 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就是三个人之中必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其实这里的“老师”,并不是指专业范围内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而是说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国人常说“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领域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这也是一种观念上的“多元”,并不以一种判断标准定好与差,而是全面的,有包容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一直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特点,不同地域,语言,信仰其实都是我们对待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在达尔文《进化论》中,其核心观点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它指的是各物种和生物内部之间形成互相竞争的一种自然法则,物种与自然界进行抗争,而最终被选择存留下来的都是可以适应自然界的。但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下视角下,则显得理由不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以优劣、先进和落后区别,能区分的只能是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就如中国不仅有汉族,满族,还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并不是汉族就比其他民族好,相反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我们倡导用“多元”去看待一切事物,尊重并承认每一种现象,文化,风俗,信仰的存在。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华民族的所有公民应该情如一家,情同手足。“天下大同”的思想是孔子的理想,而“大同”也是“仁”的最终归途。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传统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经过世代传承逐步形成的,并能体现出该国家或这该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的文明。传统文化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气韵、品德和操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