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干涉技术1

数字视音频技术

1)英文缩写的中文全称 BD(Blu-ray Disc蓝光光盘) HD(High Defination高解析度) DVD(Digital Video Disc数字视频光盘) CD (COMPACT DISC激光唱片) EVD(Enhanced Versatile Disk增强型多媒体盘片系统) DTS-HD(数字影院系统) 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多媒体接口) 2) 欣赏音乐的主要内容 旋律,乐器,低中高频率成分,立体声空间感,乐器层次解析度,和声,情感抒发 3) 9C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索尼,飞利浦,松下,日立,LG,先锋,三星,夏普,汤普森 4) 美国7大制片商 华纳,20世纪福克斯,迪斯尼,米高梅(索尼)华纳,环球,派拉蒙,梦工厂(东芝) 5) 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影音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战略 消费类电子和影音制造的销售已经超过了家具,汽车等产品,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而从扩大内需来看,家电产品,或者说消费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消费结构变化,消费品质提升.第一,我们继续支持和鼓励家电企业扩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销售,特别是要在农村市场销售方面的拓展;第二,通过商务部掌握的市场信息,向工商企业提供第一手的市场需求;第三,要鼓励中国的家电生产和销售企业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第四,就是要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工商业共同发展。 6) CBHD标准的中文含义?那些技术专利属于中国公司? 中国蓝光高清光盘,物理格式中的调制编码部分;音视频压缩,导航系统以及版权保护系统方面的专利是中国公司和国外公司共有. 7) 多媒体系统包括哪六个基本形式? 感觉形式;机器表示;交互技术;存储技术;传输媒介;传输媒体的操作软件 8) 当今社会的3大基本资源?能源,材料,信息 9) 多媒体技术处理的6个对象?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 10) 商业上的高清和全高清的平板显示器的分辨率各为多少? 商业高清HD:1366x768标清数字节目商业全高清FullHD:1920x1080高清节目11) 高清(倍线)DVD播放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二维分辨率升频,提升DVD视频讯号至高清息层次,还设有Dual PureCinemaProfressive Scan,对影像扫描率加倍,形成稳定清晰的影院式效果。 12) WiFi:802.11b标准, 载波频率为 2.4GHz 数码传输频率为11Mps带宽可高达 5.5Mbps通讯距离为76~122米 13) CMMB代表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其信号传输过程为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信号覆盖全国,利用地面增补转发器同频同时同内容转发卫星信号补点覆盖卫星信号盲区,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从而组成单向广播和双向交互相结合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 14) 模拟声信号在采样量化中的量化精度决定了音响系统的什么特性?决定信噪比 15) 模拟声信号在采样量化中的采样频率过低会影响音响系统的什么特性? 还原后的模拟声音将失去原声中的高频成分 16) DSD数字音响标准主要是哪些公司提出的? Direct Stream Digital 索尼和飞利浦 17) PCM,MIDI,DSD,SACD的英文全称是什么? PCM数字音频文件Pulse Code Modulation MIDI乐器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DSD 直接数据流Direct Stream Digital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原理及双频激光干涉 1、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测量技术和干涉仪在光学测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涉测量技术是以光波干涉原理为基础进行测量的一门技术。相干光波在干涉场中产生亮、暗交替的干涉条纹,通过分析处理干涉条纹获取被测量的有关信息。 当两束光亮度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以及相位差恒定的条件,两束光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在干涉场中任一点的合成光强为: 122I I I πλ=++ 式中△是两束光到达某点的光程差。明暗干涉条纹出现的条件如下。 相长干涉(明): min 12I I I I ==+ ( m λ=) 相消干涉(暗): min 12I I I I ==+-, (12m λ? ?=+ ??? ) 当把被测量引入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干涉仪的光程差则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变化量,即可以获得与介质折射率和几何路程有关的各种物理量和几何量。 按光波分光的方法,干涉仪有分振幅式和分波阵面式两类。按相干光束传播路径,干涉仪可分为共程干涉和非共程干涉两种。按用途又可将干涉仪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测量被测面与参考标准波面产生的干涉条纹分布及其变形量,进而求得试样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场密度分布和光学系统波像差等,即所谓静态干涉;另一类是通过测量干涉场上指定点干涉条纹的移动或光程差的变化量,进而求得试样的尺寸大小、位移量等,即所谓动态干涉。 下图是通过分波面法和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的途径示意图。光学测量常用的是分振幅式等厚测量技术。 图一 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途径 与一般光学成像测量技术相比,干涉测量具有大量程、高灵敏度、高精度等特点。干涉测量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位移、长度、角度、面形、介质折射率的变化及振动等方面的测量。在测量技术中,常用的干涉仪有迈克尔逊干涉仪(图二)、马赫-泽德干涉仪、菲索

数字音视频技术考核内容

数字音视频技术考核内容 1、声波基本要素:振幅、频率、频谱 2、彩色三要素:亮度、色调、饱和度 3、音视频输入有设备哪些? 话筒、摄像机等 4、音视频模/数(A/D)数/模(D/A)转换的设备有哪些? 非线性编辑卡、数字录像机等。 5、数字音视频节目存储介质: 磁带、光盘、磁盘等 6、模拟音频信号波形的振幅反映了是什么、频率反映了是什么? 用信号的幅度值来模拟音量的高低,音量高,信号的幅度值就大。 用信号的频率模拟音调的高低,音调高,信号的频率就高。 模拟信号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7、视频分量YUV的意义及数字化格式(比例)? 用Y:U:V来表示YUV三分量的采样比例,则数字视频的采样格式分别 有4:2:0 ,4:1:1、4:2:2和4:4:4多种 8、音频信号的冗余度有哪些? 1、 时域冗余:: (1)、幅度分布的非均匀性(2)、样值间的相关性 (3)、周期之间的相关性(4)、基音之间的相关性(5)、静止系数(6)、长时自相关函数 2、 频域冗余: (1)、长时功率谱密度的非均匀性。(2)、语音特有的短时功率谱密度。 3、 听觉冗余: ①人的听觉具有掩蔽效应。②人耳对不同频段的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通常对低频段较之高频段更敏感。③人耳对音频信号的相位变化不敏感 9、视频信号具有的特点: 、直观性:人眼视觉所获得的视频信息具有直观的特点,与语音信 1、直观性: 息相比,由于视频信息给人的印象更生动、更深刻、更具体、更直接,所以视频信息交流的效果也就更好。这是视频通信的魅力所在,例如电视、电影。 、确定性:“百闻不如一见”,即视频信息是确定无疑的,是什么 2、确定性: 就是什么,不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而语音则由于方言、多义等原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含义。 、高效性:由于人眼视觉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并行信息处理系统,它 3、高效性: 能并行快速地观察一幅幅图像的细节,因此,它获取视频信息的效率要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 学时:6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专业学生开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程。 随着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使用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来处理各种媒体在师范生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显 得十分重要。 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 1. 使学生了解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理论 知识; 2. 使学生掌握专业音视频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音视频的采集与编辑操作,并能进行典型 的艺术特效处理。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本课程总授课64学时,在第六学期开设,为考查课程,其中理论教学为32学时,实践教学为

32学时。 二.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 第二章音频技术概述 2 第三章音频处理 8 第四章视频技术概述 2 第五章视频处理 12 第六章音视频处理技术综合应用 6 实验一音视频软件的安装与基本操作 2 实验二音频采集与编辑 4 实验三数字音频特效与合成 6 实验四视频采集与编辑 4 实验五数字视频特效 8 实验六音视频处理技术综合应用 8 合计 64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第一章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 1.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3. 数字音视 频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4. 数字音视频处理的软硬件环境。要求: 1.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过程; 2.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的技术概况和主要研究内容; 3.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的软硬件环境要求; 4. 了解常见的音视频处理软件及其功能特点。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提纯是指将混合物净化除去其杂质,得到混合物中的主体物质,提纯后的杂质不必考虑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许多种,但根据其分离本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化学分离法,另一类:物理法,下面就混合物化学分离及提纯方法归纳如下: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1.引入的试剂一般只跟杂质反应。 2.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的试剂。 3.不能引进新物质。 4.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物质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 5.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 6.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7.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8.如遇到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概念区分 清洗: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分离沙和水;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净化食用水; 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分离泥和水;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离油和水; 萃取: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庚烷,取水溶液中的碘; 蒸馏: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海水中取得纯水;

分馏: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石油的精炼; 升华: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离碘和沙; 吸附: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分离和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 当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如,NaCl中混有NH4Cl,Na2CO3中混有NaHCO3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2.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微粒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的杂质。如,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分离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 二、分离技术的分类 传质分离 是指在分离过程中,游戏服务器.,,有物质传递过程的发生。分为两大类: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控制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为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剂等)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为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等同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速率控制分离过程是指借助某种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某 其他物理场辅助分离技术 1.超声波萃取 2.微波辅助萃取 3.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食品分离技术指各种分离技术在食品科学与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它依据某些理化原理将食品物料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是食品加工中的一个主要操作过程,是食品工业单元操作的深化和归属 第二节食品分离过程的特点及选择原则

一、食品分离技术的分类 食品分离技术按其分离规模可分为:实验室规模和工业生产规模。 食品分离技术按分离方法可分为:①物理法。②化学法。③物理化学法。 食品分离技术按分离性质可分为非传质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二、食品分离过程的特点 ①分离对象种类多,性质复杂。②产品质量与分离过程密切相关。③产品要求食用安全。 ④分离对象在分离过程的易腐败 三、食品分离技术的选择原则 总的原则是先要确定分离的目的,了解待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性质,并要充分关注分离的目标成分。根据目标成分的性质,确定分离工作的步骤。 分离工作的步骤 ①选择和确定对目标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以便在分离过程中能对目标成分进行检测,对分离效果进行评价。 ②了解物料的性质。例如,物料的粘度、目标成分在物料中存在的部位、含量等。 ③确定分离方法并进行实验。是否可利用自然的能量进行分离?是否为超高纯度的分离?分离规模的大小?按这些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技术 ④确定分离方法的评价指标。一般来说,评价指标有:回收率、截留率、选择性、经济性等 ⑤中试或工业生产应用的放大设计。 分离方法的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 1.产品纯度和回收率。 2.产品价格 3.目标产物的特性 4.混合物中的分子性质 5.经济因素 6.安全与环保 四、食品分离技术的评价 ①回收率和产品纯度②产品质量③产品安全性④简化生产工艺⑤降低能耗、场地,节省成本 三个关键环节:概念形成到课题的选定、技术与经济论证(可行性)和工业放大技术。 三、食品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食品工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有: ①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消除水、土壤的污染。②工艺改进。需要开发更好的食品工业分离技术。③产品开发。产品多样化,新的及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④能源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找到能替代高耗能的工艺。⑤安全问题。有时这与新的分离技术关系密切。第二章 膜材料 有机膜材料 1.纤维素衍生材料: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等。2. 聚砜:性能优于纤维素3. 其它高分子材料:较高的机械强度,耐pH范围宽及较耐高温 无机膜材料 金属、金属化合物、陶瓷、玻璃以及沸石等。 有实用价值的膜需具备下列条件 1. 高的截留率和高透水率; 2. 强的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侵蚀性能; 3. 良好的柔韧性和足够的机械强度; 4. 使用寿命长,使用pH范围广; 5. 运行操作压力低; 6. 制备方便,便于工业化生产。 四、膜的制备方法

数字音视频技术试卷

数字音频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可闻声的频率范围(C) A.20~2000HZ B.200~20000HZ C.20~20000HZ D.200~2000HZ 2.下面哪一种相加混色产生的色彩是错误的(B) A红色+绿色=黄色B红色+蓝色=橙色 C蓝色+绿色=青色D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3.不是数字图像的格式的是(D) A.JPG B. GIF C. TIFF D. WAVE 4.在音频数字化的过程中,对模拟语音信号处理的步骤依次为(C) A.抽样编码量化 B 量化抽样编码 C. 抽样量化编码D量化编码抽样 5.将声音转变为数字化信息,又将数字化信息变换为声音的设备是(A) A.声卡B.音响 C. 音箱D.PCI卡 6.不属于国际上常用的视频制式的是(D) A.PAL制B.NTSC制C.SECAM制D.MPEG 7.数字音频采样和量化过程所用的主要硬件是(C) A.数字编码器B.数字解码器 C.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器(A/D转换器)D.数字到模拟的转换器(D/A转换器) 8.信息接受者在没有接收到完整的信息前就能处理那些已经接受到的信息一边接收,一边处理的方式叫(B)

A.多媒体技术B.流媒体技术C.云技术D.动态处理技术 9.影响声音质量的因素不包括(D) A.声道数目B.采样频率C.量化位数D.存储介质 10.我们常用的VCD,DVD采用的视频压缩编码国际标准是(A)A.MPEGB.PLAC.NTSCD.JPEG 二.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 1.音质四要素:音量音调音色音品 2.室内声的组成:直达声前期反射声混响声 3.电声器件包括:传声器和扬声器 4.色彩三要素:亮度色调饱和度 5.彩色摄像机包括:单管式彩色摄像机和三片式CCD彩色摄像机 6.数字视音频存储技术包括:磁存储技术光存储技术半导体存储技术磁光盘存储技术 7.混色的方法有:相减混色和相加混色 三.简答题(每题六分,共30分) 1.什么是相干波?什么是驻波? 答:具有相同频率和固定相位差的两列波为相干波。 驻波是频率相同、传播方向相反的平面波的迭加形成的干涉现象 2.什么是非线性失真? 非线性失真:当输入扬声器中为单一频率信号时,扬声器输出声信号中含有其倍频成份,这一失真现象称为非线性失真。 3.数字音频格式有哪些?

分离技术-

1、列举一个给你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益处,而且是得益于分离科学的事例。分析解决这个分离问题时可采用哪几种分离方法,这些分离方法分别依据分离物质的那些性质。 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研制出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从中医文献中得到的启发,用现代化学方法提取的,请通过查阅资料说明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都有哪些具体的实施方法。 3、了解国内纯净水生产的主要分离技术是什么,该技术掉了原水中的哪些物质(写出详细工艺流程)。 4、活性炭和碳纳米管是否有可能用来做固相萃取的填料?如果可以,你认为它们对溶质的保留机理会是一样的吗? 5、固体样品的溶剂萃取方法有哪几种,从原理、设备及复杂程度、适用物质对象和样品、萃取效果等方面总结各方法的特点。 1答:海水的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Membrane Separation,MS) 是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薄膜作为分离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药材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技术。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纳滤、超滤和反渗透等。 2答: 1.经典的提取分离方法传统中草药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两种。溶剂提取法有浸渍法、渗源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等。分离纯化方法有,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举取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结晶法、分馏法等。 2.现代提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膜分离技术、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分子蒸馏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该技术是80年代引入中国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其原理是以一种超临界流体在高于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目标物中萃取有效成分,当恢复到常压常温时,溶解在流体中成分立即以溶于吸收液的

分离技术

1.简述分离技术的分类及其分离原理? (一)机械分离对象是由两相或两相以上所组成的混合物,其目的是简单地将各相加以分离,过程中间不涉及传质过程。 名称分离因子分离原理举例 沉降重力密度差水处理 离心离心力密度差油精制、牛乳脱脂 旋风分离惯性流动力密度差喷雾干燥 过滤过滤介质粒子大小除菌、喷雾干燥/果汁澄清、 颗粒分离 压榨机械力压力下液体流动油脂生产 (二)传质分离是指在分离过程中,有物质传递过程的发生,传质分离的原料,可以是均相体系,也可以是非均相体系。分为两大类: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控制分离过程1平衡分离过程为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剂等)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为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等同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2速率控制分离过程是指借助某种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某些情况下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分为膜分离和场分离(三)其他物理场辅助分离技术1.超声波萃取 2.微波辅助萃取 3.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2食品为什么要分离?1获得需要的产品①农作物中非食用物质与食用物质的分离。②多层次、多样化产品的需求。2食品安全性的要求①农药残留。②工业“三废”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③天然食品在生长过程中次生代谢产生多种微量的有毒成分。 3食品分离过程的特点:分离对象种类多,性质复杂。产品质量与分离过程密切相关。产品要求食用安全。分离对象在分离过程中易腐败。 4食品分离技术的选择原则:先要确定分离的目的,了解待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性质,并要充分关注分离的目标成分。对目标成分,要了解目标成分的性质,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电荷性,热敏性以及生物活性等基础性资料对确定分离方法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 5食品分离技术的考虑因素:产品纯度,回收率(主要)产品价格目标产物的特性混合物中的分子性质经济因素安全与环保 6食品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 是重要的食品工艺过程之一2. 提高农作物综合利用程度,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3.改进食品的营养与风味。4. 符合卫生,安全要求。5. 改变生产面貌。 膜分离技术 1按膜的性质分:⒈天然膜⒉合成膜.按膜的结构分:⒈多孔膜⒉致密膜 3.液膜.按膜的作用机理分:1.吸附性膜2.扩散性膜 3.离子交换膜4.选择渗透膜5.非选择性膜 2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概念: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方法,统称膜分离法。 3膜分离技术特点:在常温下进行,不发生相变化,能耗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用添加化学试剂、添加剂,选择性好,使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易自动化操作 4膜分离的特点1.不发生相变,能耗低。2.一般在常温下操作不需加热,适应于热敏性物质 3.应用范围广。4.以压力为推动力,装置简单、体积小、操作容易、

分离和提纯技术

分离和提纯技术 多步分离单酚和生物质油的不溶相中的热解木质素摘要: 为了实现生物质油中的不溶相高位值的利用,用酸性和碱性溶液合成的有机溶液分离单酚和生物质油不溶相中的热解木质素。酚醛树脂可由生物质油中的不溶相抽出反应获得,其在酚类中含量高达94.35%,愈创木酚的含量达到了48.27%。而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热解木质素显示的主要结构单元是愈创木酚和二甲氧基苯酚。高分子量热解木质素中以分子量高于1000的聚合物为主, 而低分子量热解木质素中含有较多的活性酚羟基。 1.引言 生物质油是一种有生物质快速热解的液体产物,其包含数百种化学物的复杂的液体混合物,它表现为一些较差的特性,比如高含水量、含氧量高、热值低,和强大的腐蚀性,这些缺点使它很难直接用作汽车燃料,因此,开发了几种高级技术提高生物油的品量,包括催化加氢脱氧、催化裂化、蒸汽重整、催化酯化、超临界提升,等等。然而,由于生物质油的复杂性,一个单一的提高品质的技术无法实现所有成分的有效转换。研究催化裂化的影响和蒸汽重整生物油的主要化学组分表明,羧酸和酮表现出高反应活性和催化稳定性。而酚类化合物较难转化,酚类化合物的高效转换通常需要高强度的反应条件如加氢脱氧下高氢气压力。高分子量酚醛树脂低聚物不仅显示低反应性,

但在加热条件下也很有可能生成焦炭,这将导致催化剂失活。因此,生物油的分离会使不同的分数不同的升级技术更有效率和随后的隔离还提供了一个初期的有价值的化学物质。 蒸馏和溶剂萃取是常见的隔离和分离技术。由于生物油的热气流和化学不稳定性,以及含量高的高沸点化合物,传统的蒸馏馏分油收率低并且会结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等人介绍了用分子蒸馏技术的一个合适的方法分离热敏感的化学物质,他们对生物油的分离特性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导致高馏分油产量没有明显的炼焦,并获得的分数被成功升级到产生更好的燃料,另一个前景看好的隔离方法是溶剂萃取,一般应用于生物油特性描述,在许多溶剂中,水是廉价和高效的一种。水萃取后生物油可以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阶段,并且分离阶段可以单独处理。低分子量的水溶相主要包括反应活性高酸和酮。已经证明醋酸和左旋葡聚糖可以有效地隔绝生物油水溶相,升级研究表明,生物油水溶相广泛用于蒸汽转化,可以生成高产量的氢,此外,在温和加氢脱氧和催化裂化过程中,生物油水溶相也是生产碳氢化合物、醇类、烯烃的原料。虽然生物油水溶相表明好的升级性能, 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水不溶性的升级阶段的研究是受限的,它的主要衍生产品,包括单酚如苯酚、愈创木酚,和二甲氧基苯酚以及酚类低聚物(或热解木质素)。通过加氧脱氢单酚可以转化为碳氢化合物,但热解木质素由于其化学惰性很难升级。因此,除了更高效利用水溶相,,将生物油水不溶相进一步分离成几种组分,然后用合适的技术将他们分别升级也非常必要,主要的设计方案是图1所示。水溶相升级到催化裂化,蒸

磁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分类

磁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分类 作者:一新祥宇 磁分离技术的原理 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很多,对于具有较强磁性的污染物,可直接用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分离;对于磁性较弱的污染物可先投加磁种(如铁粉、磁铁矿、赤铁矿微粒等)和混凝剂,使磁种与污染物结合,然后用高梯度磁分离技术除去。磁分离的物理作用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外加磁场产生磁力,把废水中具有磁性的悬浮颗粒吸出,使之与废水分离,达到去除或回收的目的。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废水中微小的磁性悬浮颗粒看作直径为d的球形物体,其密度为ρ,质量为m,由物理力学知识,磁性颗粒在磁场中受力分析见图1所示。 其中 Fg——为重力, Ff——为浮力, Fp——为流体阻力, Fz——为磁力。 通过对以上磁性颗粒的受力分析可知,影响磁场捕获磁粒的主要因素有磁场力、悬浮颗粒的磁化率、悬浮颗粒粒径、水流速度与接触面积等。磁分离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3种方法:直接磁分离法、间接磁分离法和微生物磁分离法。利用磁技术处理废水主要利用污染物的凝聚性和对污染物的加种性,凝聚性是指具有铁磁性或顺磁性的污染物在磁场作用下,由于磁力作用凝聚成表面直径增大的粒子而后除去;加种性是指借助于外加磁性种子以增强弱顺磁性或非磁性污染物的磁性而便于用磁分离法除去;或借助外加微生物来吸附废水中顺磁性离子,再用磁分离法除去离子态顺磁性污染物。郑必胜等人对磁分离技术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

磁种的制备方法是:先将Fe2O3磁粉进行硅烷化处理,即用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偶联剂,它的V基团首先水解成硅醇,然后硅醇脱水与Fe2O3中的Fe原子耦合Fe2O3,表面被包了一层单分子层的硅烷偶联剂,再用戊二醛活化,从而得到具有特殊吸附功能的种。磁种表面的醛基靠共价键和废水中的胶体、悬浮物、蛋白质、脂肪、磷酸盐等结合在一起,在进行高梯度磁分离时,就能够在过滤器中将带有杂质颗粒的磁粉捕获,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通过改变溶液体系的pH值,可以强化分离效果。 磁分离技术分类 磁分离技术是借助磁场力的作用,对不同磁性的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一切宏观的物体,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磁性,但按其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特性,可分为三类:铁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和反磁性物质。其中铁磁性物质是我们通常可利用的磁种。各种物质磁性差异正是磁分离技术的基础。磁分离法按装置原理可分为磁凝聚分离、磁盘分离和高梯度磁分离法三种。按产生磁场的方法可分为永磁分离和电磁分离(包括超导电磁分离)。按工作方式可分为连续式磁分离和间断式磁分离。按颗粒物去除方式可分为磁凝聚沉降分离和磁力吸着分离.

膜分离技术的种类

膜分离技术的种类、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都采用错流过滤方式。 膜分离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膜。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 膜分离技术特点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与传统的蒸馏、吸附、吸收、萃取、深冷分离等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 ●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功耗)通常比较低。 ●多数膜分离过程的工作温度在室温附近,特别适用于对热敏物质的处理 膜分离设备本身没有运动的部件,工作温度又在室温附近,所以很少需要维护,可靠度很高。它的操作十分简单,而且从开动到得到产品的时间很短,可以在频繁的启、停下工作。

数字音视频技术 课程 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数字音视频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信息17-2 学号2017100888 姓名张智斌 指导教师贾海蓉

实验名称 用Cool Edit Pro 音频软件完成音乐制作 同组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ool Edit Pro 音频软件的功能,比如:编辑,剪辑,特效。 (2)理解音频软件中的去噪的意义。 (3)会利用插件制作特效,比如延时,双音和娃娃音等。 (4)会用 Cool Edit Pro 音频软件制作完整的个性音乐。 二.实验原理 1. Cool Edit 的特点 (1)比较直观,可以通过观察声音波形对素材进行编辑,比如剪切、 复制、粘贴。 (2)通过调整波形幅度变化制作淡入、淡出的效果。 (3)可以进行频率均衡,补偿频率上的缺失。它提供了多频及参量均衡。 (4)能进行效果处理。提供了混响、延时、回声、合唱、颤音、高音激励、娃娃音等效果。 (5)变调及变速。变调可以保持原速度下任意的升降调或上滑、下滑自由变调;变速可以做到整体声音无极自由变速。 (6)可以进行降噪处理。选出需要进行降噪的部分,采用频谱分析进行针对性处理。 (7)多轨编辑最大轨道数为64 轨,可同时使用也可选用。每-轨使用时,可以进行双声道录制,故而扩展为128 轨。 2、Cool Edit 软件的常用功能的介绍 (1)颠倒 该功能将音频信号波形的上半周和下半周互换。如果想要产生反相效果, 只要把左右声 道之一做颠倒处理, 再将两声道同时放音就可以了。 (2)反相 该功能将波形或被选中的波形的开头和结尾颠倒。做如此处理后, 会出现类似反音的效果。 (3)静音处理 如果声音文件在信号间有断断续续的杂音,或者明 显看出波形上有一条线上面夹杂着小幅 度的波形,就可以判断它是静音。可以单击波形缩放按钮使波形文件放大,然后选定需要处理的部分,执行菜单中的Silence 命令来删除杂音,被处理过的波形文件时间长度不发生变化。 … … …… …… ………………… …装 …… …… …… …… … …… …… …… 订… …… ……………………………… …线 …… …… …… …… … ………………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提取分离纯化 中草药提取液或提取物仍然就是混合物,需进一步除去杂质,分离并进行精制。具体得方法随各中草药得性质不同而异,以后将通过实例加以叙述,此处只作一般原则性得讨论。 一、溶剂分离法: 一般就是将上述总提取物,选用三、四种不同极性得溶剂,由低极性到高极性分步进行提取分离。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常为胶伏物,难以均匀分散在低极性溶剂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人适量惰性填充剂,如硅藻土或纤维粉等,然后低温或自然干燥, 粉碎后,再以选用溶剂依次提取,使总提取物中各组成成分,依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得差异而得到分离。例如粉防己乙醇浸膏,碱化后可利用乙醚溶出脂溶性生物碱,再以冷苯处理溶出粉防己碱,与其结构类似得防己诺林碱比前者少一甲基而有一酚 羟基,不溶于冷苯而得以分离。利用中草药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得溶解度进行分离纯化,就是最常用得方法。 广而言之,自中草药提取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析出其中某种或某些成分,或析出其杂质,也就是一种溶剂分离得方法。中草药得水提液中常含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糊化淀粉等,可以加入一定量得乙醇,使这些不溶于乙醇得成分自溶液中沉淀析出,而达到与其它成分分离得目得。例如自中草药提取液中除去这些杂质,或自白及水提取液中获得白及胶,可采用加乙醇沉淀法;自新鲜括楼根汁中制取天花粉素, 可滴人丙酮使分次沉淀析出。目前,提取多糖及多肽类化合物,多采用水溶解、浓缩、加乙醇或丙酮析出得办法。 此外,也可利用其某些成分能在酸或碱中溶解,又在加碱或加酸变更溶液得pH 后,成不溶物而析出以达到分离。例如内酯类化合物不溶于水,但遇碱开环生成羧酸盐溶于水,再加酸酸化,又重新形成内酯环从溶液中析出,从而与其它杂质分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水,遇酸生成生物碱盐而溶于水,再加碱碱化,又重新生成游离生物碱。这些化合物可以利用与水不相混溶得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一般中草药总提取物用酸水、碱水先后处理,可以分为三部分:溶于酸水得为碱性成分(如生物碱),溶于碱水得为酸性成分(如有机酸),酸、碱均不溶得为中性成分(如甾醇)。还可利用不同酸、碱度进一步分离,如酸性化台物可以分为强酸性、弱酸性与酷热酚性三种,它们分别溶于碳酸氢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钠,借此可进行分离。有些总生物碱,如长春花生物碱、石蒜生物碱,可利用不同rH值进行分离。但有些特殊情况,如酚性生物碱紫董定碱(corydine)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仍能为乙醚抽出,蝙蝠葛碱(dauricins)在乙醚溶液中能为氢氧化钠溶液抽出,而溶于氯仿溶液中则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抽出;有些生物碱得盐类,如四氢掌叶防己碱盐酸盐在水溶液中仍能为氯仿抽出。这些性质均有助于各化合物得分离纯化。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1.萃取法:两相溶剂提取又简称萃取法,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得溶剂中分配系数得不同而达到分离得方法。萃取时如果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得有效成分就是亲脂性得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行两相萃取,如果有效成分就是偏于亲水性得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弱亲脂性得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还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亲水性。提取黄酮类成分时,多用乙酸乙脂与水得两相萃取。提取亲水性强得皂甙则多选用正丁醇、异戊醇与水作两相萃取。不过,一般有机溶剂亲水性越大,与水作两相萃取得效果就越不好,因为能使较多得亲水性杂质伴随而出,对有效成分进一步精制影响很大。

光学测量原理和技术

第一章、 对准、调焦 ? 对准、调焦的定义、目的; 1. 对准又称横向对准,是指一个对准目标与比较标志在垂直瞄准轴方向像的重合或置 中。目的:瞄准目标(打靶);精确定位、测量某些物理量(长度、角度度量)。 2、调焦又称纵向对准,是指一个目标像与比较标志在瞄准轴方向的重合。 目的: --使目标与基准标志位于垂直于瞄准轴方向的同一个面上,也就是使二者位于同一空间深度; --使物体(目标)成像清晰; --确定物面或其共轭像面的位置——定焦。 人眼调焦的方法及其误差构成; 清晰度法:以目标和标志同样清晰为准则; 消视差法:眼睛在垂直视轴方向上左右摆动,以看不出目标和标志有相对横 移为准则。可将纵向调焦转变为横向对准。 清晰度法误差源:几何焦深、物理焦深; 消视差法误差源:人眼对准误差; 几何焦深:人眼观察目标时,目标像不一定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但只要目标上一点在视网膜上生成的弥散斑直径小于眼睛的分辨极限,人眼仍会把该弥散斑认为是一个点,即认为成像清晰。由此所带来的调焦误差,称为几何焦深。 物理焦深:光波因眼瞳发生衍射,即使假定为理想成像,视网膜上的像点也不再是一个几何点,而是一个艾里斑。若物点沿轴向移动Δl 后,眼瞳面上产生的波像差小于λ/K(常取K=6),此时人眼仍分辨不出视网膜上的衍射图像有什么变化。 (清晰度)人眼调焦扩展不确定度: (消视差法)人眼调焦扩展不确定度: 人眼摆动距离为b ,所选对准扩展不确定度为δe , ? 对准误差、调焦误差的表示方法; 对准:人眼、望远系统用张角表示;显微系统用物方垂轴偏离量表示; 调焦:人眼、望远系统用视度表示;显微系统用目标与标志轴向间距表示 ? 常用的对准方式; 2 2 2212 28e e e D KD αλφφφ????'''=+=+ ? ?????12111e e l l D αφ'=-= 2 2 21118e l l KD λ φ'=-= e b δφ'=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思考题及问题详解

第一章膜分离 1.什么是分离技术和分离工程? 分离技术系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将某种混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一种手段。 在工业规模上,通过适当的技术与装备,耗费一定的能量或分离剂来实现混合物分离的过程称为分离工程。 2.分离过程是如何分类的? 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控制分离)、反应分离 第二章膜分离 1.按照膜的分离机理及推动力不同,可将膜分为哪几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2.按照膜的形态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形态分为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卷式膜。 3.按照膜的结构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结构分为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4.按照膜的孔径大小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孔径大小分多孔膜和致密膜。 5.目前实用的高分子膜膜材料有哪些? 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 6.MF(微孔过滤膜),UF(超过滤膜),NF(纳滤膜),RO(反渗透膜)的推动力是什么? 压力差。 7.醋酸纤维素膜有哪些优缺点? 醋酸纤维素是当今最重要的膜材料之一。醋酸纤维素性能稳定,但在高温和酸、碱存在下易发生水解。纤维素醋类材料易受微生物侵蚀,pH值适应范围较窄,不耐高温和某些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8.醋酸纤维素膜的结构如何? 表皮层,孔径(8-10)×10-10m。过渡层,孔径200×10-10m。多孔层,孔径(1000 -4000)×10-10m 9.固体膜的保存应注意哪些问题? 分离膜的保存对其性能极为重要。主要应防止微生物、水解、冷冻对膜的破坏和膜的收缩变形。微生物的破坏主要发生在醋酸纤维素膜;而水解和冷冻破坏则对任何膜都可能发生。温度、pH值不适当和水中游离氧的存在均会造成膜的水解。冷冻会使膜膨胀而破坏膜的结构。膜的收缩主要发生在湿态保存时的失水。收缩变形使膜孔径大幅度下降,孔径分布不均匀,严重时还会造成膜的破裂。当膜与高浓度溶液接触时,由于膜中水分急剧地向溶液中扩散而失水,也会造成膜的变形收缩。 10.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有哪几种? 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主要有中空纤维式、管式、螺旋卷式、板框式等四种型式。 11.在上述膜组件中装填密度最高的是那种?料液流速最快的是那种? 中空纤维式,管式。 12.什么叫浓差极化?如何消除浓差极化现象?

《数字视音频技术》期末上级试题

《数字视音频技术》期末考试 1、考试形式:机试 2、考试时间:第14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考试题目:在以下试题中抽取3道(易(20分)、中(35分)、难(45分)各一道)。每人的题号由程序自动抽取,不得擅自更改,否则不计算成绩。如完成部分操作则计算部分成绩。 4、试题上交时需注意事项: (1)建立一个文件夹(以自己的学号+姓名命名,如“200927240201孙中立”),文件夹中包含3个子文件夹,子文件夹的名称为所抽取试题的题号(如某生抽取试题题号为4、15、28,则3个子文件夹的名称分别为“4”、“15”、“28”),将所抽取试题的素材及工程文件等依次对应放入相应的文件夹。 (2)每个工程编辑完成后,除按要求保存外,还需输出成视频文件。(要求输出为windows media格式,采用PAL来源512kbps码率) (3)上交前确保每个题目的文件都保存无误。

附:考试题目 难度:易(1~10) 1、改变素材的播放速率,使其按照150%的速率播放,课本P157。 2、课本P191,转场效果。 3、课本P207,思考与练习10题。 4、课本P207,思考与练习11题。 5、课本P231,例10.5。 6、课本P233,例10.6。 7、利用关键帧,制作音频淡入淡出效果。 8、建立一个垂直滚动字幕,字幕内容为自己的专业、学号、姓名。要求从下往上滚动,在屏幕外开始和结束。 9、P288,例12.1。 10、利用图1将图2、图3合成为图4效果。 图1 图2 图3 图4 难度:中(11~23) 11、课本P203,制作画中画效果

12、课本P205,制作“旋涡状”自定义转场效果 13、课本P212,实例——展开的画卷 14、课本P213,实例——工艺纸扇 15、课本P215,实例——飘零的落叶 16、课本P218,思考与练习11题。 17、课本P234,例10.7。 18、课本P236,例10.8 19、课本P238,例10.9 20、课本P239,例10.10 21、课本P240,例10.11,制作马赛克效果。 22、课本P296,例12.2,制作变形滚动字幕。 23、课本P298,例12.3,用字幕制作遮罩效果。 难度:难(24~35) 24、课本P179,实例——夕阳下的回忆 25、课本P183,实例——教学片的制作 26、课本P193,实例——美丽的张家界 27、课本P243,例10.12,旋转的地球。 28、课本P249,思考与练习10题。 29、课本P249,思考与练习12题。 30、课本P249,思考与练习13题。 31、课本P300,思考与练习13题。 32、课本P300,思考与练习14题。 33、实验五:视频特效的运用,实例四——将人物身上的毛衣由草绿色改变为红色,而不影响图像中其它物体的颜色。

实验三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

实验三激光干涉测量技术 一、引言 激光精密干涉测量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区别于基础实验课程中应用成套的干涉仪设备进行测量,本实验使用零散的光学元件搭建干涉装置,旨在锻炼学生的实际光路搭建能力以及相关的实践技巧。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激光干涉测量的原理 2.掌握微米及亚微米量级位移量的激光干涉测量方法 3.了解激光干涉测量方法的优点和应用场合 4. 锻炼实际光路搭建能力以及搭建干涉测量装置的相关技巧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泰曼-格林(Twyman-Green)干涉系统,T-G干涉系统是著名的迈克尔逊白光干涉仪的一种变型,在光学仪器的制造工业中,常用其产生的等间距干涉条纹对光学零件或光学系统作综合质量检验。 图1 泰曼-格林干涉仪原理图

泰曼-格林干涉仪与原始的迈克尔逊干涉仪不同点是,光源是单色激光光源,它置于一个校正像差的透镜L1的前焦点上,光束经透镜L1准直后,被分束器A 分成两束光,到达反射镜M1和M2并被反射,两束反射光再次经A透射和反射,用另一个校正像差的透镜L2会聚,观察屏放在透镜L2的焦点位置观察,也可不加透镜L2直接观察。能够观察到反射镜M1和M2的整个范围,从而可获得清晰、明亮的等间距干涉直条纹,其原理如图1所示。 若作出反射镜M1在半反射面A中的虚像M1’(图中未画出),干涉仪的出射光线相当于M2和M1’所构成的空气楔的反射光,因而泰曼干涉仪实际上就等效于平面干涉仪,只是这里两束光的光路被完全分开,进而产生了等厚干涉条纹。当光源是点光源时,条纹是非定域的,在两个相干光束重叠区域内的任何平面上,条纹的清晰度都一样。不过,实际上为了获得足够强度的干涉条纹,光源的扩展不能忽略,这时条纹定域在M1和M2构成的空气楔附近。 如图1所示,设入射平面波经M1反射后的波前是W1,经M2反射后相应的波前是W2,W1和W2位相相同。引入虚波前W1’,它是在W1半反射面A中的虚像,图中画出了虚相交于波前W2上P点的两支光路,这两支光在P点的光程差为 即等于W1’到P点的法线距离,因为W1’和W2之间介质(空气)折射率为1,显然当 时,P点为亮点,而当 时,P点为暗点。如果平面M1和M2是理想的平面,那么反射回来的波前W1(或W1’)和W2也是平面,这样当眼睛聚焦于W2上时,在W1’和W2之间有一楔角 的情况下,将看到一组平行等距的直线条纹(W1’和W2相互平行,视场是均匀 照明的,没有条纹),它们与所形成的空气楔的楔棱平行。从一个亮条纹(或暗条纹)过渡到相邻的亮条纹(或暗条纹),W1’和W2之间的距离改变λ。由于 测量镜M2移动l会带来2l的光程差则: 式中N为干涉条纹数。 因此,记录下干涉条纹移动数,已知激光波长,即可测量反射镜的位移量,或反射镜的轴向变动量l。测量灵敏为:当N=1,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