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及隔离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及隔离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及隔离

.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

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

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

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臵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

清洁与消毒。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

三、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

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

菌手套。

4、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四、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

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

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

者时 .

(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D 。

五、鞋套的使用

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

鞋套。

3、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

损应及时更换。

六、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

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

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七、帽子的使用

1、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2、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5、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一、隔离原则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

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

隔离。

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臵在单人隔离房间。

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臵于一室。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

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 / 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臵。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臵。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 1)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

.

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

护。

(2)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

制其活动范围。

(3)应严格空气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

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

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

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四、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

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3)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

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 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

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与患者近距离( 1m 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

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五、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1、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参见附录E。

2、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参见附录F。

3、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常见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隔离要求,参见附录 C。

六、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

1、患者的隔离

(1)将患者安臵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必

要时臵于负压病房隔离。

(2)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

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

(3)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

戴外科口罩。

(4)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2、医务人员防护

(1)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

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

(2)应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

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

七、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

1、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 洗手 +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 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 / 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3)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

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

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2、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

毒双手→摘护目镜 / 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

→洗手和 / 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

后物品分别放臵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 / 或手消毒→脱工

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 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3、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 6h-8h ,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

用。

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5、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

试验。

7、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

37.5 ℃及时就诊。

8、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

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

离区。

标准预防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

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

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

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分级防护

(一)一级预防: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

制度。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

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臵,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二)二级预防: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

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附录 A

( 规范性附录 )

口罩的佩戴方法

A.1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A.1.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如图 A . l。

A.1.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宣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

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A.1.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A.2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A.2.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2。

A.2.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 A.3 。

A.2.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 A.4。

A.2.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5。

A.2.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臵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

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 A.6 。

A.3 注意事项

A.3.1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A.3.2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A.3.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A.3.4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

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 A. 2. 5 调

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A.4 摘口罩方法

A.4.1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 ( 污染面 ) 。

A.4.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7 。

A.4.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 .8 。

附录 B

( 规范性附录 )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B.1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如图 B. 1,

B.2 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 B.2 。

附录 C

( 规范性附录 )

无菌手套戴脱办法

C.1戴无菌手套方法

C.1.1打开手套包 , 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 , 如图 C.1。

C.1.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如图 C.2。

C.1.3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

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如图C.3、 C.4。

C.2 脱手套的方法

C.2.1 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如图C.5。

C.2.2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

(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如图C.6。

C.2.3 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C. 7。

C.3 注意事项

C.3.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C.3.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C.3.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C.3.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附录 D

( 规范性附录 )

隔离衣与防护服穿脱方法

D.1 隔离衣穿脱方法

D.1.1穿隔离衣方法

D.1.1.1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如图 D. 1,

D.1.1.2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勿触及面部,如图 D. 2,

D.1.1.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如图 D.3。

D.1.1.4再扎好袖口,如图 D.4 ,

D.1.1.5将隔离衣一边 ( 约在腰下 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如图 D.5,

D.1.1.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如图 D.6,

D.1.1.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如图 D.7。

D.1.1.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如图

D.8。

D.1.1.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如图 D.9,

D.1.2.5 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如图 D.14 D.1.2.6 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如图 D.15 。

D.1.2.7 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染面向外悬挂污染区; 如果悬挂污染区外,则污染面向里。

D.1.2.8不再使用时,将脱下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状,丢至医疗

废物容器内或放入回收袋中,如图 D.16。

D.2 防护服穿脱方法

D.2.1穿防护服联体或分体防护服,应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

帽子,最后拉上拉锁的顺序。

D.2.2脱防护服

D.2.2.1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 图D.17)。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

脱离头部(图D.18)。脱袖子、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图 D. 19)。

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臵于医疗废物袋(图D. 20 、

图D.21)。

D.3 注意事项

D.3.1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D.3.2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 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

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

D.3.3隔离衣使用一次后即更换的穿脱方法

D.3.3.1穿法同 D. 1. 1 。

D.3.3.2脱法按 D. 1. 2.1和 D.1.2.2的操作后,消毒双手,解开颈后带

子,双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右手捏住左衣领内侧清洁面脱去左袖。左

手握住右侧衣领内侧下拉脱下右袖,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

放入污衣袋清洗消毒后备用。

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传播途径隔离预防

疾病名称传染源

防隔防

空飞接生物口帽手鞋

护离

气沫触媒介罩子套

镜衣

病甲型、戊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患

+±±++型者

乙型、丙急性和慢性病人及病毒

肝#±±型、丁性携带者

麻疹麻疹患者++

++++++

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脊髓灰质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苍蝇、

+++++蟑螂

流行性出血热啮齿类动物、猫、猪、+

++++±±狗、家兔+

狂犬病患病或隐性感染的犬、

++++±+猫、家畜和野兽

伤寒、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细菌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霍乱患者和带菌者++++++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

++++++

白喉

百日咳

流行性脑膜

炎髓膜炎

肺鼠疫鼠

腺鼠疫

炭疽

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

疾病名称

SARS

HIV

手足口病

梅毒患者、恢复期或健康带+

+++++菌者+

患者+++±+

流脑患者和脑膜炎双球+

++++±+菌携带者+

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

+鼠蚤+++±+类动物和患者+

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

+鼠蚤±±+±+类动物和患者

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和患

+++++±+者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

+++±+

传播途径隔离预防

传染源防隔防

空飞接生物口帽手鞋

护离护

气沫触媒介罩子套套

镜衣服患者

++++±++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梅毒螺旋体感染者●++

淋病淋球菌感染者■++

人感染高致病

+++++±++病禽、健康带毒的禽

性禽流感

注1:在传播途径一列中,“+”:其中传播途径之一;“++”:主要传播途径。

注2:在隔离预防一列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二传播;“■”:为接触或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疾病名称

潜伏期 (d)

隔离时间密切接触者观察常见最短~最长

病甲型3015~45自发病日起隔离 4 周

甲、戊型,急性毒乙型7030~ 180

隔离至肝功能正常,并且 HBVDNA、乙、丙型肝炎密性丙型8 周2周~26周

HCV RNA、HDV RNA转阴切接触者医学观肝丁型 6 周~12周3周~12周

察 6 周

炎戊型4015~75自发病日起隔离 4 周

麻疹106~ 21自发病日起至出疹后5d,伴呼吸道

医学观察 21d 并发症者应延长到出诊后 lOd

流行性腮腺炎14~218~ 30自发病日起至腮腺消肿为止医学观察 21d

自发病日起至少隔离40d,第 1 周

脊髓灰质炎5~143~ 35呼吸、消化道隔离, 1 周后消化道医学观察 20d

隔离

流行性出血热7~144~ 46至症状消失——狂犬病1月—3月5d~19 年至症状消失——

伤寒7~143~ 60体温正常后

15d 或症状消失后

5d

医学观察 21d

副伤寒8~102~ 15lOd 便培养 2 次阴性

细菌性痢疾1~4数 h~ 7d 症状消失后隔日一次便培养,连续

医学观察 7d

2 次阴性

症状消失后 6d 并隔日一次便培养,

医学观察 5d.便

霍乱1~3数 h~ 7d培养 3 次阴性并

连续 3 次阴性

服药预防

猩红热2~51~7自治疗日起不少于 7d,且咽拭子培

医学观察 7d 养3次阴性

白喉2~41~7症状消失后咽拭子培养 2 次(隔日

医学观察 7d 1 次)阴性,并至少症状消失后 7d

百日咳7~102~ 21自发病起 40d 或痉咳后 30d医学观察 21d 流行性脑脊髓膜

2~31~10症状消失后 3d,不少于病后 7d医学观察 7d 炎

鼠肺鼠疫1~3数 h~12d症状消失后痰培养 6 次阴性接触者医学观察

9d,预防接种者

疫腺鼠疫2~51~8淋巴肿大完全消散后再观察 7d

观察 12d

炭疽1~50. 5 ~14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分泌物或排医学观察 8d~泄物培养 2 次( 间隔 5d) 阴性12d

流行性感冒1~3数 h~ 4d体温正常 2d 或病后 7d医学观察 4d

肺结核14~70隐性感染可症状消失后连续 3 次痰培养结核菌

医学观察 70d 持续终生阴性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

疾病名称

潜伏期 (d)

隔离时间密切接触者观察常见最短~最长

SARS4~52~ f4症状消失后 5d~ 7d医学观察 14d HIV2d~l0 年数月~ l5 年终生采取血液隔离医学观察 6 个月手足口病2~7治愈医学观察 7d

医学观察 90d,

梅毒2d~ 3 周10~90完全治愈90d 内有过性接触的予以青霉索治疗。

感染的新生儿、青春期前儿童隔离淋病2~51~ 14至有效抗生素治疗后 24h; 成人治医学观察 14d

人感染高致病性

3~43~7目前尚无人传染人医学观察 21d 禽流感

附录 G

(资料性附录)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

其他多重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球菌

患者安臵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单间隔离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人员限制限制,减少人员出入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定,专人诊疗护理

手部卫生遵循 WS/T 313严格遵循 WS/T 313遵循 WS/T 313

眼、口、鼻防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捅管护戴防护镜戴防护镜等戴防护镜

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衣

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

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菌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菌灭菌

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抹布用后消毒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用抹布用后消毒

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无特殊处理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

医疗废物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

放人利器盒器放入利器盒

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两次培养阴性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附表3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得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得使用 1、应根据不同得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得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得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口罩应保持清洁,至少每4小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医用防护口罩得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得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与按压,根据鼻梁得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得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得系带,再解开上面得系带。 (三)用手仅捏住口罩得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得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得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护目镜、防护面罩得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得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得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得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得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 三.手套得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得需要,选择合适种类与规格得手套、 1、 1 接触患者得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 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1、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 菌手套。 2、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完整版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3 附表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口罩应保持清洁,至少每4小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

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三.手套的使用 .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1 1.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 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口罩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6. 鞋套的使用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7.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附表3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口罩应保持清洁,至少每4小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三.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

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 指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国办发〔2015〕1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为降低医务人员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感染风险,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特制定本指南。 一、相关概念 (一)医院感染 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引起伤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 (五)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六)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及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七)医院感染聚集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传播途径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十分复杂,有时某种疾病可同时通过几种途径传播。医务人员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经虫媒传播。 (一)相关概念 1.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感染)源或储存宿主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标准防护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四)基本防护要求 规范洗手内容: “六步法”洗手 摆式洗手龙头 抗菌洗手液 取缔公用毛巾 加盖污物桶 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手套的屏障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应用操作控制 ◆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 ◆用过的针应立即丢入到适当的防刺、防渗漏的利器收集箱内。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 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各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按本规定进行有效防护: 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口罩的使用: 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 纱布口罩或一次性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无菌技术操作等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和潮湿,应及时更换。 2.4 一次性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纱布口罩应每天清洗、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5 应正确佩戴口罩 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3.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 手套的使用:

4.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I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4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6 鞋套的使用: 6.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6.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医务人员标准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标准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伤口向下,尽可能自然流出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18-11-26 10-27-30)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 3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 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5 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μ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3.6 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3. 7 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3.8 感染链infection chain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9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3.9. 1 纱布口罩mask 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3.9.2 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规定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 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合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试题及答案9

【合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试题及 答案9 手卫生规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3,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4,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5,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二、单项选择 1、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 感染密切相关的是。,A, A 暂居菌 B 常驻菌 C 病毒 D 支原体

2、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A, A 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 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 C 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 D 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 3、护生~赵某~在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老师应给予纠正的操作是,C, A 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 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 C 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 戴上手套的双手臵腰部水平以上 4、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 C,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 2A ?10cfu/cm 2?5cfu/cm B 2C ?15cfu/cm 2D ?8cfu/cm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隔离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制订以下内容: 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工作人员发生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控办。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4、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病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三、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一)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隔离技术规范试题(85题)

隔离技术规范试题(89) 一、单项选择(20题) 二、多项选择(20题) 三、填空题(30题) 四、判断题(15题) 五、简答题(4题) 一、单项选择(20题) 1、卫生部颁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式实施的时间是(B) A. 2009.12.31 B. 2009.12.1 C. 2010.1.1 D. 2009.9.1 2、隔离的实施应遵循(C)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A.血液体液隔离 B. 严密隔离 C.标准预防 D.普遍预防3、患者王某,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 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该患者换下的敷料应(D) A 先清洗后消毒 B 先灭菌后清洗 C 先清洗后曝晒 D 焚烧 4、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 (A) A 6-8小时 B 4-6小时 C 8小时以上 D 10小时以上 5、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6、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D)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7、佩戴的口罩多长时间更换?(B) A 2小时 B 潮湿或污染时 C 24小时 D 一周2次 8、MRSA肺部感染者如不能单间放置最好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D) A 昏迷患者 B 气管切开患者 C 开放性创口患者 D MRSA尿路感染患者 9、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A)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10、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微粒子直径为(A) A 直径≤5μm B 直径≧10μm C 直径≧5μm D 直径≤10μm 11、传染病区内属潜在污染区的是(B) A 库房 B 病区走廊 C 值班室 D 病室 12、针对不同伤口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 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 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⑶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 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⑷使用的消毒产品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遵循使用的 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洗手。 3、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暖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柜内。湿化瓶及婴儿暖箱用水为无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瓶、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定期消毒。 4、保持室内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5、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的病房及其它部位的地面、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液擦拭,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6、病区治疗室应每天1—2次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消毒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有灰尘、油渍应随时擦拭。体温表每次用后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传染病患者使用 500m g∕L84消毒液消毒);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 7、随时控制交叉感染。发现传染病及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治疗(酌情单间隔离或床旁隔离),相同疾病或感染者可同居一室。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指引

医 人员个人防护指引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WS/T311-2009)和《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020〕65号)的要求。 (二)医疗机构应进行个人防护全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熟练掌握新冠肺炎防治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 (三)降低医务人员暴露风险。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区、隔离病区设置三区两通道 缓冲间,有条件的可设置负压病房;普通病区设置过渡病房(室),收治待排查患者。 (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标准预防措施,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根据诊疗护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具体如下: 1.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 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3.可能出现呼吸道暴露时,戴医用外科口罩。 (五)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接诊患者疾病的传播途径,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WS/T311)选择强

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或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严格落实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戴乳胶手套等隔离要求。 (六)在新冠肺炎流行中高风险地区,按照接触新冠肺炎风险,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增加飞沫隔离、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在为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增加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暴露风险的差异,根据有关文件要求选择防护用品,并根据风险评估适当调整,做到以下防护: 1.一级防护:预检分诊点,普通急诊留观区,门诊,普通病区,重症监护病房,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区,医务人员医学观察区,隔离病区的潜在污染区工作人员,以 进行普通患者手术,非新冠患者的影像检查与病理检查,发热门诊 隔离病区外的安保、保洁、医疗废物转运等工作人员;一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等。 2.二级防护:发热门诊 隔离病区内,隔离重症病区,疑似 确诊患者影像检查 检验,消毒供应中心对新冠病区物品回收、清点 清洗时,疑似 确诊患者转运、陪检、尸体处置时,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新冠核酸检测时采用二级防护措施。二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完整版)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 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口罩的使用 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3.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手套的使用 4.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4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6. 鞋套的使用 6.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6.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6.3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7.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7.1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7.2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7.3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7.4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8.帽子的使用 8.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8.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8.3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级别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级别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WS/T311-2009)和《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020〕65 号)的要求。 (二)医疗机构应进行个人防护全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熟练掌握新冠肺炎防治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 (三)降低医务人员暴露风险。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区、隔离病区设置三区两通道及缓冲间,有条件的可设置负压病房;普通病区设置过渡病房(室),收治待排查患者。 (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标准预防措施,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根据诊疗护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具体如下: 1.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3.可能出现呼吸道暴露时,戴医用外科口罩。 (五)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接诊患者疾病的传播途径,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WS/T311)选择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或

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严格落实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戴乳胶手套等隔离要求。 (六)在新冠肺炎流行中高风险地区,按照接触新冠肺炎风险,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增加飞沫隔离、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在为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增加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暴露风险的差异,根据有关文件要求选择防护用品,并根据风险评估适当调整,做到以下防护: 1.一级防护:预检分诊点,普通急诊留观区,门诊,普通病区,重症监护病房,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区,医务人员医学观察区,隔离病区的潜在污染区工作人员,以及进行普通患者手术,非新冠患者的影像检查与病理检查,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外的安保、保洁、医疗废物转运等工作人员;一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等。 2.二级防护: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内,隔离重症病区,疑似及确诊患者影像检查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对新冠病区物品回收、清点及清洗时,疑似及确诊患者转运、陪检、尸体处置时,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新冠核酸检测时采用二级防护措施。二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3.三级防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可产生气溶胶操作、手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可采用三级防护;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尸体解剖时采用三级防护。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试题及答案3

手卫生规范试题 一、单项选择(6题) 二、多项选择(10题) 三、填空题 (28题) 四、判断题(25题) 五、简答题(10题) 一、单项选择(共6题,共计6分) 1、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 感染密切相关的是。() A 暂居菌 B 常驻菌 C 病毒 D 支原体 2、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 A 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 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 C 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 D 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 3、护生,赵某,在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老师应给予纠正的操作是() A 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 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 C 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 戴上手套的双手臵腰部水平以上 4、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 ≤10cfu/cm2 B≤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6、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二、多项选择(共10题,共计10分) 1、关于皮肤暂居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B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 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 D 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E 不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没有很大关系 2、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 ) A 接触病人前后 B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 进行介入治疗前后 D 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 点部门 E 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手卫生包括( ) A 洗手 B 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 一、医院为医务人员提高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可靠的防护用品。 二、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将职业暴露防护纳入新员工、实习生、进修生岗前培训内容,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防止职业暴露作为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落实。 三、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常规、服务流程和防护措施,防止因违规操作或防护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科主任护士长认真进行日常安全工作督导,及时发现、纠正各种违规现象。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职业暴露者,给予处罚。 四、院感办制定严格、规范和可行性强的职业暴露保护制度以及处理流程。 五、院感办负责职工职业暴露登记表的汇总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院领导和各级质量控制中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一、工作人员发现职业伤害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办公室。 二、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 三、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烧伤或灼伤。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采用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采用气体化学消毒时应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 (4)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5)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伤害。 四、各科为医务人员备齐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 五、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 六、医护人员预防艾滋病等经血传播性疾病的职业防护见流程。 七、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见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