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

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

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

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

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

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1离开拉郎日

点L2点后,向深空进发现今仍在前进,意在对深空通信系统进行

测试。2013年9月19日,探月工程进行了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

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探月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

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

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

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2014年12月2

日表示,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返回器安全着陆在预定

着陆点,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6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6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计划于2017年前后执行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为突破和掌握航天器再入返回地球关键技术,工程决定先期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即发射一颗飞行试验器,飞抵月球附近后自动返回,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经跳跃式弹起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并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中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交接仪式和开仓仪式于11月2日上午举行,全部搭载物品顺利取出。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袁韵曹滢)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成功在着陆区

预定区域降落后,于2日上午举行了交接仪式和开仓仪式,全部搭载物品顺利取出。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中国探月工程拿到的第一张“返程票”,标志着中国探月告别“单程票”时代,为未来嫦娥五号执行更为复杂的返回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哪些物品有幸登上此次“奔月之旅”,成为首批实现地月往返的贵宾?据悉,这次搭载的物品主要是公益搭载和空间科研搭载。其中一件值得关注的物品是“中国梦音乐芯片”。芯片中存储了十位国内顶尖艺术家的作品:歌唱家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三高”戴玉强、魏松、莫华伦的《我像雪花天上来》、作曲家谭盾的《天地人》、钢琴家郎朗的《春节序曲》、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的《巴赫第一前奏曲》、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的《十面埋伏》、古琴演奏家李祥霆的《流水》、古筝演奏家袁莎的《出水莲》、二胡演奏家宋飞的《二泉映月》等。在长达8天的探月旅程中,中国音乐家的激情与梦想一路唱响在浩瀚太空。

为探月工程三期试验创作纪念封的当代著名艺术家崔自默的书画作品,著名华人艺术家曹俊的画作《寻梦空间》,海派玉雕代表人物、中国玉雕大师翟倚卫的玉雕作品,以及曾随神州飞船畅游过太空的大清龙票也都搭载上了这次返回舱。

上海光明乳业将4种菌株封装交付进行深空搭载,希望通过更高轨道外太空的环境诱变后,选育存活性能更好、具有更优良健康促进作用的菌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圳安琪食品公司生产的广式月饼也参与了这次探月航天搭载活动。

所有这些搭载物品与飞行器一起参加了一系列地面试验,经公证后封装安装进舱,于2014年10月24日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漫长而艰险的征程,返回器于2014年11月1日凌晨成功降落,搭载物品取出后进行了公证。这次物品搭载,开创了中国航天的又一项新记录。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嫦娥一号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

改。嫦娥一号星体为一个2米×1.72米×2.2米的长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根据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四项科学任务,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两颗初样星进行整星测试。整个初样测试阶段持续到2007年6月份,随后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2007年12月12日上午10时,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叶培建2008年2 月21号透露,嫦娥二号卫星将于2010年前后发射。

嫦娥二号

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发射。这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射。由于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要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象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达到十米左右,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

嫦娥二号突破5000万公里深空刷新“中国高度

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叶培建:(嫦娥)二号星的飞行程序和(嫦娥)一号相似,关键是它的工作轨道是200公里,我们准备把它降到100公里,应该在2010年前后发射嫦娥二号。

叶培建介绍,嫦娥工程分为三步,在实现卫星绕月之后,将是发射着陆器到月球上。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项目已经开始,将在两年内获得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胡浩表示,嫦娥一号当初还有一颗备份星,目前正在对这颗备份星进行改进,改造完成后将作为嫦娥二号进行发射,发射方式与嫦娥一号相同。

胡浩表示,嫦娥二号暂时还没有发射的具体时间表。“要等攻关结束,问题都解决了,最后的设备系统测试、验证完成后,才考虑发射的问题。”胡浩分析说,我们关注过程,但群众关心发射的结果,大家的关注点并不一样。他透露,嫦娥二号目前正在论证,方案还未拿出,会借鉴嫦娥一号的管理、技术和对空间环境了解的经验,但在技术方面将有所提高。同时,胡浩表示,嫦娥二号的技术状态不想大动,否则容易带来风险,花钱也多。

嫦娥三号

探月工程二期启动现已成功发射嫦娥三号、将于后期发射嫦娥四号

2008年[8] 11月12日下午15时,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举行绕月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发布暨科学数据交接仪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兼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陈求发透露,“嫦娥二号”计划于2010年底前完成发射。

陈求发指出,“嫦娥一号”卫星已在轨运行一周年,完成了工程各项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一期取得圆满成功!工程的圆满成功,实现了领导小组提出的“出成果,出经验,出模式,出人才”的目标。

陈求发说,2008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二期工程主要是研制并发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要实现月球软着陆,技术跨越大,工程风险大。为确保二期工程成功,我们对一期工程的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命名为“嫦娥二号”,主要是先期试验验证部分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工程风险,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将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并将选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在科学技术方面,二期工程将实现四个第一,要研制并发射我国第一个地外天体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第一次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地月转移轨道航天器,第一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测控网进行测控通信,第一次实现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等探测活动,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

肩负着“落月”重任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2013年12月2日凌晨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18.695秒,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降落相机传回图像。

嫦娥四号

卫星简称嫦娥四号,专家称“四号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接着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简述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

简述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 学院:软件学院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 月球,从古至今,都充满着对它的幻想与喜爱,月球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比如像嫦娥奔月,而我国的探月工程也借鉴了这个神话故事的良好寓意,将探月飞行器命名为嫦娥。 中国探月工程为这千年不变的魅力情思,注入了科学探索的刚健力量——启动月球探测、成为月球国家,既是中国科学家宇宙探索的需要,也是中国维护月球权益,推动和平探索月球造福全人类的必由之路。 由于以前并不是很了解中国探月发展史,所以查阅了相关资料,文档,并进行了整理,综合。 十年前,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第一次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列入发展目标,而当时,全球第二轮探月高潮正在兴起。 “探月工程同以前我们所有的航天项目不同——这一次,我们离开了人类的地球摇篮,走向另外一个天体,这表明中国开始成为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中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说:“而探测能力的提升,将大大推进科学的进步。” 而总结下来,探月工程对中国科学进步的推动至少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开启了月球科学在中国的建立,由此将提高我国科学家对太阳系起源演化认识的提高;第二,它开拓了人类开发利用地外资

源的新前景;第三,它充实了我们对地观测科学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新型仪器的研制;第四,作为非常巨大的系统工程,探月工程将为我国系统工程管理积累丰富的经验。 经过多方面查阅相关资料,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3个步骤 “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并由此划分为三期阶段。 第一步“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 第二步“落”,时间定为2013年下半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步“回”,时间在在2014至2020年之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概况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 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 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 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 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 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 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 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 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 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 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 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 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 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 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 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 个新的台阶。 中国 探月工 程标识 中国 探月工程标识设计者顾永 一弧两点,写意探月 “我在这个作品中给观者留下一些思考空间,那对脚印可以是每个人的。” 创作灵感来自书法 顾永江是浙江绍兴人。长在书法圣地兰亭之畔的他,深受乡风熏染,从6岁开始临摹碑帖从未间断。扎实的书法功底为“月亮之上”灵感打下铺垫。顾永江告诉记者,中国书法文化内涵深厚,是取之不尽的设计源泉。 回忆起两年前,顾永江说他偶然看到网上征集探月标识的启事后便决定参与投稿,因为创意设计是他的职业,而中国探月工程也引发了他对太空探索领域的浓厚兴趣。 谈到创作灵感,顾永江说:“一开始就想到‘月’在古文中可以写得圆圆的,就像个月亮。中间那两点可以用脚印来代替,象征着人类登上月球。”就是这“两点”,使这个设计既有中国元素,又有跨文化的世界胸怀,从而避免了思路的狭隘。 虽然投稿的时间非常紧,但顾永江从理清思路到最终交稿就花了1小时左右。对于这个设计,顾永江最满意的就是那对小脚丫。他说:“我在这个作品中给观者留下了一些思考空间,那对脚印可以是每个人的。” “月亮之上”意味深长 2006年2月10日,顾永江设计的月球探测标识“月亮之上”在网民投票中一举夺冠。专家评论说,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小脚印踏临其上,象征着探测月球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如巨龙腾空而起;整体图形由一弧

【回顾】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与辉煌

【回顾】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与辉煌 欢迎扫描如下二维码,核实后邀请您加入中国军民融合 产业投资联盟——航空航天企业家群。近期即将举办2017年中国军民两用智能装备产业高峰论坛,敬请期待。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 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 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 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 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 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 迈出了新的一步。工程概况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 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重返月球,开发月球 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 热点。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

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具有可 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 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 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 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 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 一号”。“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 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 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四 “回”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而根据中国探月工程“绕”、“落”、 三步走战略。并计划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 工程目标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 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 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 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首 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工程方案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 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

简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简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文学院江婷婷2012010918 每当夜幕降临,月就带着那份静谧悄悄地升起,她那份柔美的神秘让文人墨客挥笔如雨,更让那些探求实际的科学家费尽心机,嫦娥奔月的传说见证了人类对月球的好奇和渴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有机会像这个美丽而神秘星球迈步。1959成为人类探月史上最有纪念的一年,9月14日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由前苏联研制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自此,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加快了对月球的探索,与此同时探月工程的进展也成为展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虽有过崎岖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也是世界所有目共睹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促进了我国的探月工程的发展。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经过10年的酝酿,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第一步即派出环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对月球进行遥感探测;第二步实现软着陆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实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逐步在实现这三个阶段的目标。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从政治领域来看,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国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凝聚民心、增强国家竞争力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行动。从经济领域来看,将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科学等其它新技术的提高,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文化领域来看,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探月给人类本身带来了社会发展理念的“颠覆性改变”。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发射。这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射。由于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要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象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达到十米左右,其

专家解读探月工程意义和价值

专家解读探月工程意义和价值:我们为什么要探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10月23日来源:新华社 【字体:大中小】【E-mail 推荐 发送 】 新华社西昌10月23日电(记者孙彦新、李宣良、白瑞雪)自从48年前苏联月球1号探测器掠月而过,全世界迄今进行了123次月球探测活动,但直到今天,这个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上的任何资源都尚未在人类生活中得到直接应用。 那么,中国为何要派出嫦娥一号卫星奔向月球进行探月工程? 尽管月球资源的利用遥远到无法预期,但科学家从不怀疑这一天的到来 科学家们把目前可能开发利用的月球资源大致分成3类: ——高位置资源。“站得高就望得远”,目前的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不同效果。 ——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资源。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而且没有磁场的月球,如果生产新型合成材料或生物药品,将会获得混合非常均匀的产品。由于月球没有大气,以月球为基地观测宇宙,用40厘米直径望远镜的观测效果就相当于地球8米直径的望远镜。 ——矿产和能源资源。已经发现月岩中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很多是地球稀有矿物。有人预计,全世界煤炭还能开采100年,石油70年。核电需要的铀矿,按目前发展速度仅能用50年。如果利用核聚变发电,氦-3是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然而地球上的氦-3仅有15吨左右,尚不能支持美国半年的用电量。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计可供全世界开采500年。 尽管这些资源的利用遥远到无法预期,但科学家从不怀疑这一天的到

来。 孙家栋,曾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他说,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从太空传回乐曲的时候,甚至连科幻小说的作者也没有完全预料到,就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空间技术竟然如此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思维和生活。 当哥伦布从欧洲的港口起航,没有人知道他会发现一块新大陆;当莱特兄弟从自行车修理车间中制造出“飞行者1号”,也没有人知道蔚蓝天空会迅速成为人类的活动疆域。 50年来,世界各国发射了近百颗深空探测器,把人类的眼睛带到了太阳、7颗行星、彗星和小行星,带到了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深空中,使“相对论”等一系列宇宙基础理论得到了验证,并获得了很多对宇宙的新认识。 探索宇宙奥秘,这中间怎能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30年前,中国科学家曾用美国人赠送的月球岩石发表了12篇高水平的论文。参与研究的欧阳自远院士,把用我国自己的原始数据进行研究当成一种幻想。 进入21世纪,当经济实力和航天技术都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国终于决定开展深空探测活动,并以无人月球探测作为起步。古稀之年的欧阳自远,被任命为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首席科学家。他说:“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122位专家学者组成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大家期盼月球科学数据尽早传回,期盼我国科学家能在宇宙探索中做出更多贡献。” “第一轮探测我们没有赶上,新一轮探测热潮中,中国决不能落后” “别人探月搞了几十年,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去搞?”作为绕月探测工程的总指挥,栾恩杰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每当这时,栾恩杰都不禁微笑反问道:“别的国家生产汽车,我们是不是就不用生产了?别国科学家研究人类起源,我们的科学家还要不要研究?”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科学家一直以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姿态,在浩瀚太空书写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度。 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月球协定》规定,月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是,如果我国的月球探测活动取得一些成果,在国际上讨论《月球协定》的修订和分享月球权益时,将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更有效地维护我国在月球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没有发言权。” 孙家栋说。 尽管国际上每年都要发表一些月球研究成果,但真正具有核心价值和意

浅析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魅力科学论文 题目浅析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姓名刘炯辉 专业交通运输 学号 201334036 指导教师张志强 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二○一六年六月

目录 摘要 (1) 一、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分析 (2) 1.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 (2) 2.基本目标 (2) 3.发展历程 (3) 二、中国嫦娥工程的实施方案 (4) 1.第一阶段 (4) 2.第二阶段 (4) 3.第三阶段 (5) 三、中国嫦娥工程的意义 (5) 1.经济意义 (5) 2.哲学意义 (5) 3.政治意义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进行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面勘测月球样品分析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or system for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 Abstract In 2004, China officially launch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and named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project\".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unmanned lunar exploration\" \"moon\" and \"establish a moon base\" three stages. On October 24, 2007 at 18, head of the \"charng-er's no.1\" successful launch, after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ission, scheduled controlled crashed in 2009. On October 1, 2010, 18 when 57 minutes and 59 seconds \"chang 'e 2\" launch smoothly,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 all tasks and excess. On September 19, 2012, the moon exploration project chief scientist ouyang ziyuan said the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is chang e, satellite and no. 3 moon rover moon missions. Chang 'e no. 4 is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a backup 3 stars. Chang 'e no. 5 main scientific objectives include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 area, and the samples return to earth after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words: China officially launch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charng-er's no.1

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

第44卷 第2期 2017年2月 天 津 科 技 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 V ol.44 No.2Feb. 2017 收稿日期:2017-01-17 科学与社会 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 尹怀勤 (中国航天三院八三五八所 天津300192) 摘 要:人类发射航天器探测地外天体是从月球开始的。分析了我国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指出嫦娥二号进行了多项拓展性试验,成为我国飞离地球最远的航天器。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试验成功,为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中国探月三步走计划 探测任务 三期目标 中图分类号:V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945(2017)02-0079-09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 ’s Moon Probe Project YIN Huaiqin (8358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3rd Academy of CASIC ,Tianjin 300192,China ) Abstract :The probe of extraterrestrial bodies by human by spacecraft detection starts from the mo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fulfillment of China’s moon probe project in three stages ,including circulation ,landing and return were ana-lyzed .Chang’e-2,China’s second moon probe ,has been through many pioneering experiments and become China’s most furthest spacecraft away from the earth .It points out that the success of the return of flying bedstead at the 3rd phase Moon Probe Project has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return of Chang’e-5 to the earth. Key words :Three-step plan of China’s moon probe project ;exploration task ;three-stage objective 1 为什么要探测月球 月球是人类发射航天器进行探测次数最多的地外天体,也是迄今为止航天员唯一登陆其表面开展考察活动的星球。 1.1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通常人们将其称为月亮。它没有大气层,不能发光,人们看到的月光仅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万km 。月球直径约3678km ,其体积仅为地球体积的2%,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约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行一周需要27日7时43分11.545秒。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和它自转的方向一致、周期相等,故而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月球直径与地-月距离之比(0.0090)和太阳直径与地-日距离之比(0.0093)两个数值几乎相等,所以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满月时的月光面积和太阳圆面轮廓大小基本相同 (见图1)。 图1 太阳、地球和月球相对位置图及月球图像照片 Fig.1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sun ,earth and moon and a picture of moon 我国自古以来在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把月亮称作天上的广寒宫,并一直保留着中秋节赏月的传统。美丽妩媚而又神秘朦胧的月亮,不仅使中华民族在古代就孕育诞生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民间歌谣,而且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名言,就是人们称羡的千古绝唱。 虽然用现代大型望远镜从地面观测月球,已经否

我国探月工程大事记

我国探月工程大事记 图表:“嫦娥二号”四大科学目标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9月30日电(记者陈玉明、何宗渝)从提出探月设想到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再到如今的嫦娥二号,我国探月工程历经了将近二十年。 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要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200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其中“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被列入近期发展的目标。 2003年4月,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5年12月2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工程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2006年7月16日,地面应用系统昆明40米天线通过验收。 2006年10月20日,地面应用系统密云50米天线通过验收。 2007年8月,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07年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2008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已按计划圆满完成在轨运行和探测一年的各项任务,共获取了1.37TB科学探测数据。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受控撞月”,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绕月探测工程”等3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10年1月18日,探月工程二期第二次工作会在京召开,工程总指挥陈求发、总设计师吴伟仁向五大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颁发了《嫦娥二号任务责任书》。 2010年2月,“嫦娥二号”任务各系统已基本完成产品研制,卫星进入总装测试。 2010年7月10日,嫦娥二号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10年9月23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10年9月2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将于10月1日至3日择机发射嫦娥二号卫星。

谈中国探月工程

谈中国探月工程 在中国,流传着一个非常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对于世世代代中国人来说,我们一直都对美丽的嫦娥、玉兔、广寒宫充满着好奇。随着科技的发殿,我们终于明白了高挂在天空中的月亮其实是一颗围绕着地球公转的卫星——月球。尽管嫦娥奔月的传说被打破了,但我们人类对神秘月球的探索并没有停止。 明朝有一位官员,名叫万户。他曾经将自己绑在装有47枚火箭的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试图将火箭点燃飞上天空。结果是惨烈的,万户被炸得粉身碎骨。但他却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为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脉被国际天文学者命名为“万户”。能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这的确是中国人的骄傲。 虽如此,中国人探月计划却一直没有停歇过。 2004年2月,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来燕向世人宣布: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三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恒星将开始绕月飞行;六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2020年以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就是这个计划,一直推动着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发射后,首先被送入一个椭圆形地球同步轨道,用1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环绕此轨道一圈要48小时。此后,卫星需要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卫星奔月总共需要114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千米。这一数字也是一个新的突破,因为在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千米左右。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仅存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2009年3月3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至此,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谈起中国的探月工程,是在经过10年的酝酿后,最终确定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绕”,即为嫦娥一号发射目的。第二期“落”在于发射嫦娥二号,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当然,“嫦娥二号”已于2010年10月1日18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也获得了圆满成功。第二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三期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嫦娥二号”是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的。与“嫦娥一号”不同,火箭将把嫦娥二号直接送入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而嫦娥一号轨道远地点高度只有约5100公里,这也可算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另一突破。而且正因为如此,嫦娥二号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比嫦娥一号近14天的奔月时间大大缩短。当然,这更是一大优点。 而嫦娥二号的任务也非常大。与嫦娥一号相比,它所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是为了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

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月球探测与我国嫦娥工程的进展 每当夜幕降临,月就带着那份静谧悄悄地升起,她那份柔美的神秘让文人墨客挥笔如雨,更让那些探求实际的科学家费尽心机,嫦娥奔月的传说见证了人类对月球的好奇和渴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有机会像这个美丽而神秘星球迈步。 北京时间2日凌晨2点1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三号承担着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重任。按照计划,嫦娥三号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着陆器将就位探测,月球车将开展巡视探测。完成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任务。 1959成为人类探月史上最有纪念的一年,9月14日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由前苏联研制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自此,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加快了对月球的探索,与此同时探月工程的进展也成为展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虽有过崎岖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也是世界所有目共睹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促进了我国的探月工程的发展。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经过10年的酝酿,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第一步即派出环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对月球进行遥感探测;第二步实现软着陆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实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逐步在实现这三个阶段的目标。

记“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讲座有感

记“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讲座有感 古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今有“嫦娥探月”的践行,中国人的探月梦生生不息,今天我们随着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的讲座,聆听了不一样的航空航天盛宴。通过这次的讲座拓宽了我们对月球的了解,回顾了我国探月的艰辛历程,更重要地鼓舞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勇挑我们国家未来科技创新的重担。 欧阳自远,江西上饶人,生于江西吉安,和我是老乡,所以今天我也把他看成是一个老乡的见面会。对于今天讲座我感觉PPT每一张图片都吸引着我的眼球,从中我也感受到欧阳前辈的认真准备。对刚开始人类月球探测的历程与成果部分,我比较关注“we never to moon”,对于美国是否登陆,世界都在探索,对于美国官方公布的图片和录像,每一个科学家都在质疑,但经过欧阳前辈的解释——美国人准备了很多年,40万人每一名否认,苏联情报局的认定,我觉得这个事实毋庸置疑,然而美国却没有官方去回答那些质疑,难道只是为了变相牟利,还是真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一切都有待揭晓。 接下来我天体撞击引发了我很大的感想,月球上一个个坑坑洼洼的孔就是撞击形成,可见月球也不知道为地球挡住了多少撞击,守护着地球,难怪很多国家将月亮之神当成自己守护神。这种撞击如果真的撞到了地球会有多大损害?几千万年前,有颗行星撞击地球,将底层灰土直接掀起几千公里的高空,遮盖了几乎整个天空,植物得不到光合作用,生物循环遭到破坏,几乎90%的物种灭绝,可见它带来的是如此巨大的灾难。“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生命又是如此的坚强”,经过演变物种逐渐恢复。然而这时候有些科学家预测未来30年,将有行星撞击地球,其威力是空前的大,人类将面临死亡的边缘。就是这样的一则寓言不知又改变了多少的思想,而对于我来说我非常赞同欧阳自远前辈的观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到那时灾难来临,世界有能力摧毁它。 虽然国际太空机构发表申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占用月球土地。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加大本国的探月力度?原来月球的确是个很大的宝。且不说它上面有多么丰富的矿产,但它上面8吨的He3就够人类用一年。算上总量足以供人类几百年。它上面充足的光照也引人深思,日本有家企业准备给月球系一根太阳能腰带,如果能实现,那它不知道要节省地球资源。最后,就是它最大的军事价值,占领了月球就是占领了占领了地球,可见它对许多国家的重要性。 最后,想谈一谈我们国家的探月工程,自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带着国人的祝福,执行中国首次“探月”之旅。到“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目标,我们国家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同时,也使我们国家成为太空利益攸关方,成为拥有一定实力和地位的空间大国。 面对其他国家的技术竞争,我们国家需要更多的创新性人才,而我们是祖国发展的后续力量,迟早要担负起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这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增长自身技能,到时候才有能力使我们国家变得更繁荣更强大,立于世界的脊梁。 作者:william 日期:2012年5月25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英语:Chinese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缩写:CLEP),也称“嫦娥工程”,是中国启动的第一个探月工程,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启动。首先是发射绕月卫星,继而是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最后为运输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且采取样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会历时20年[1]。 工程规划 嫦娥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战略。 一、“绕”。发射一颗月球卫星,在距离月球表面200千米的高度绕月飞行,边绕边看,进行月球全球探测。 二、“落”。发射月球软着陆器,降落到月球表面,释放一个月球车,在月球上边走边看,进行着陆区附近局部详细探测,着陆器还将携带天文望远镜,从月亮上观测星空。 三、“回”。发射月球自动采样返回器,降落到月球表面后,机械手将采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送上返回器,返回器再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开展相关研究。

让“绕、落、回”完美三步走完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2] 远期规划[编辑] 2012年6月14日,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在中科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上表示,2017年中国将基本完成不载人登月探测任务,之后将择机开展载人登月探测等。[3]

探测器外 表任务名 称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 发射地点运载火箭 入月轨时间 (北京时间) 着月时间 (北京时间) 着月地点 探月任务结 束时间 (北京时间) 备注 嫦娥一号2007年10 月24日 18时05分 04.602秒 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 长征三号甲 2007年11 月7日 08时34分 2009年3月 1日 16时13分 10秒 1°30′S (暂无)嫦娥二 号 2010年10 月1日 18时59分 57.345秒 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 长征三号丙 2010年10 月9日 — (暂无)嫦娥三 号 2013年12 月2日 01时30分 00.344秒 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 长征三号乙 2013年12 月6日 2013年12 月14日 21时11分 18.695秒 44°07′N

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

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 主讲人:"嫦娥之父"、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自远 时间:2012 年5 月26 日(周六)上午9 时地点:前湖校区法学楼报告厅主持人: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第125 期" 前湖之风" 周末讲坛,我是主持人刘思雨。 在开始本期讲座介绍之前,我想特别提醒在座的各位,我们的互动环节增设了微博提问方式,参与方式请看我们的微博大屏或问卷,上面有详细的介绍。 下面就进入今天的主题: 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的一刹那,就意味着人类科技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几千年来,登上月球这样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星球,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一直在探索着。终于,在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飞向太空,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 嫦娥奔月" 对我们来说已不再是梦想,而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胜利。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欧阳自远教授,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期待,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重整当年激动的心情,和欧阳教授一起来感受中国人的探月梦。 在请出本期嘉宾之前,请允许我对主讲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欧阳自远,男,1935 年生于江西吉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体化学学科开创者,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 嫦娥之父" ,现任贵州省科协主席,中科院地化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南昌大学荣誉教授。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450 余篇,专著11 部,主编著作14 部;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其中《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吉林陨石综合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天体化学》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接下来的时间,就有请欧阳自远教授引领我们走进今天的主题--《嫦娥工程--中国人的 探月梦》。掌声有请。 欧阳自远:谢谢大家!首先感谢" 前湖之风" 周末讲坛给我一个如此绝妙的机会让我回到家乡,向我的父老乡亲们、向各位同学们汇报中国的嫦娥工程,并讲述月球探测的故事。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南昌大学的各位领导让我有机会向各位探讨中国为什么要去探测月球。 现在我就开始介绍关于中国人的探月梦。 一、月球探测的历程和成果 (一)月球的概况 1、惊天动地的" 太空婚礼"-- 月球的诞生 在45 亿年前的太空中发生了一场非常悲壮的"婚礼",而这场"婚礼"的后果是撞击了地球的天体不知去向,而月球却由此诞生。 2、月球是地球的忠实伴侣和保卫者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 多亿年以来月球一直是地球的忠实伴侣,伴随着地球共同经历荒古的演化过程。 3、关于月球的古老传说 过去由于没有人到过月球,所以我们国家只有一些关于月球的古老的传说,比如嫦娥奔月。我了解到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有其关于月亮的古老传说,也都有自己的月亮神。 4、月球的真实面貌 月球上有几块大的黑斑,这些黑斑的面积加起来比我们中国的领土面积还要大。这是因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 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 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 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 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 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1离开拉郎日 点L2点后,向深空进发现今仍在前进,意在对深空通信系统进行 测试。2013年9月19日,探月工程进行了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 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探月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 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 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 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2014年12月2 日表示,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返回器安全着陆在预定 着陆点,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6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6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计划于2017年前后执行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为突破和掌握航天器再入返回地球关键技术,工程决定先期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即发射一颗飞行试验器,飞抵月球附近后自动返回,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经跳跃式弹起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并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中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交接仪式和开仓仪式于11月2日上午举行,全部搭载物品顺利取出。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袁韵曹滢)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成功在着陆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