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创作中的墨法

关于书法创作中的墨法
关于书法创作中的墨法

关于书法创作中的墨法

[主要观点]

·中国书法离不开笔墨。

·笔为骨法,墨为肌理血脉。

·用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书法线条的质感。

·遵循着美的规律,在挥毫的瞬间,向墨线中倾注出最为新鲜、最为生动的内源激素,同样也将这种人为的墨色变化,用外在的东西把内在的激情宣泄出来。

·墨色枯燥表现为生涩急进的状态;润浸表现和缓朦胧的感觉;墨浓显现精力强壮;色淡流露气的柔美……

·“墨法在于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形乃活矣。”

·“干非无墨,湿非多水,在神而明之耳。”

·书者能通过高超的笔墨情趣,表现出清和宕逸之趣、飘渺灵变之机,是真正奇也。

·墨浓,力容易凝聚,有凝结起来的力感;墨淡,力容易散,有一种疏放外展的感受,凝聚和疏放各有力度之美。

·墨色美,是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反映,它是通过个性思维和造型意识以及对书写空间准确的表现能力来达到启迪心智、灵活多变的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用墨韵的表现、内涵的延伸构成一种微妙的过渡,在心灵中捕捉那个不同于客观,而属于自我的天地。而后造成最富有孕育性的某一顷刻、把其中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凝聚在瞬间的定格上,并留下联系和想象的余地。

·……浓淡处往往速度较慢,或有停顿、转折、下按动作;干淡处速度较快,有上提的运笔,通过墨色变化的有序转换,在作品中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淡墨在平面构图中,起到向三维空间延伸的效果。

·用墨有火候,火候到时墨为我用。

·墨法是一种模仿力、领悟力、表现力、创造力的体现,也是灵性意识具体化的显示。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无墨无彩,活墨有光,墨色光华,奇妙无极。淡墨之意在于使色泽鲜嫩、神采焕发。

[参考书目]

《艺舟双辑》(包世臣)、《南宗抉秘》(华琳)、《画说》(华翼纶)、《画引》(顾凝远)、《画禅室随笔》(董其昌)、《临池管见》(周星莲)、《海日楼扎丛》(沈曾植)、《论书法之力的美》(黄绮)、《爱因斯坦谈人生》(爱因斯坦)、《笔意赞》(王僧虎)、《画语录》(黄宾虹)、《艺概》(刘熙载)、《字学忆参》(姚孟起)……

和富于节奏、韵律的线条同样,墨色也是中国传统书法这个文化符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线条是并驾齐驱、共建艺术特性的。中国书法离不开笔墨,从广义上讲,笔墨是书法气韵的根本,具体来说,笔为骨法,墨为肌理血脉。包世臣在《艺舟双辑·述书下》中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古人认为水墨为字之血,它在有无之间变幻出迷人的色彩。不同的字体、书体,有着不同的墨法,用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书法线条的质感。

墨的黑与纸的白是相对而言的,黑与白之间孕育着一种阴阳裂变、互补互生的宇宙关系的存在,如果将这种很微妙的关系作为墨趣来讲的话,那么用墨者用多大的量,怎样用,这些问题最终还是取决于作者的审美理想,也是作者在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决策。他是通过对墨色运用这个手段,依据一定的美学观点和审美情趣,遵循着美的规律,在挥毫的瞬间,向墨线中倾注出最为新鲜、最为生动的内源激素,同样也将这种人为的墨色变化,用外在的东西把内在的激情宣泄出来。

墨色的变化是依附于运笔而变化的,是需要按照作者情感的抒发和章法的需要,来表现其墨色的燥润、浓枯的。墨色渴燥表现为生涩急进的状态;润浸出现和缓朦胧的感觉;墨浓显现精力强壮;色淡流露气韵的柔美。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一语到尽墨法真缔,实为不易之理。在书法作品中,墨色的浓淡、明暗虚实的互映和形体气势的开合、点线的交错汇成一幅如音乐、似舞蹈的美术图案,飞动摇曳、似真似幻,使作者与作品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划的相互交错之中,给人一个用情于笔墨之中,放怀于笔墨之外的感觉。在用墨这个课题上中,历代书迹里亦有很多鲜明的实例:如杨雄桢的焦墨、陆居仁的淡墨、王铎的涨墨、黄宾虹的宿墨等等,这些书法的大家们为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典范。墨色的运用,引导我们去感悟意象的兴发、墨象的组合,让我们把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的诗一般的认识,相对地固定起来,再度升华。淡墨的变化,是由墨色和水分的复合变化而形成的。而墨色变化最能引起视觉上明暗变化的感受,水分的变化在视觉经验中,也会引起其他感觉的变化。诸如:干枯的墨色,引起口渴的感觉;湿润的墨色让人润朗舒适。所以。水墨复合变化与笔象合为一体后,它引起了我们各种各样的感觉变化。正象清代张式在《画谭》中所说的:“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形乃活矣。”古人水墨并称实有至理。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它经过几千年反复的流变,以平面凝固的方法,展示给人们以立体感和运动感,这种抽象的视觉艺术,实质上就是以黑白两色为基本调子的。在人为的墨象变化中,抽象的点划线条在墨的深浅推进中,形式和内涵都在逐渐变化。这种变化在面目上是浅的、外在的,而精神上是深的、内在的。“墨有五色:黑、浓、湿、干、淡,五者缺一不可。”(清·华琳《南宗诀秘》语)在墨象序列中,同样是干墨,有浓墨之干、焦墨之干的区别。而湿墨也有浓墨之湿、淡墨之湿、宿墨之湿的区别。由此可见,墨法是极其微妙的。“干与枯异,易知也;而湿中之干,非慧心人不能悟,盖湿非积墨、积水于纸之谓,墨水一积,中渍如潦,四周配边,非俗即滞,此大弊也,须知用墨二字确有至理。墨固在乎能和也,以笔运墨,以手运笔,以心运手,干非无墨,湿非多水,在神而明之耳。”(清·华翼纶《画说》语)只有在对黑白色彩的审视极为敏感的心理驱使下,才能如此熟练地运用墨色,也只有在以心会意的审视意向中,这黑与白的细微变化,才会自然地显现出丰富的意味。

“墨太枯则无气韵,然心求气韵而漫羡生矣。墨太润则无文理,然必求文理而刻画生矣。凡六法之妙,当于运墨先后求之。”(明·顾凝远《画引·论枯润》语)“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语)“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周星莲《临池管见》语)“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目睛。”(《东坡题跋》)由此可见,在书法艺术中“信笔妙而墨精”是有重要意义的。书法中的墨色就要象婴儿的眼珠一样,黑白分明、精神可爱。书者能通过高超的笔墨情趣,表现出清和宕逸之趣,飘渺灵变之机,乃是真正之奇也。清代沈曾植在《海日楼札丛卷八》中说:“墨法古今之异,北宋浓墨实用,

南宋浓墨虚用;元人墨薄于宋,在浓淡间;香光始开淡墨一派;本朝名家又有用干墨者。”在用墨上,王铎是很典型的,他以润笔乃至掺水墨对点划有意的进行渗晕,或使线条之间互相合并;或使笔触与渗晕交叉,以丰富层次。使作品中燥、润、枯、湿的墨法对比更加丰富。在纵横驰骋的黑白对比的空间效果中,充满“登吾嵩山绝顶”的豪气与襟怀。此外,黄山谷观群丁拨舟,常年荡桨,顿悟笔法,其字筋骨内涵涩中有润,墨气浓淡,一任天然,干渴之笔也是令人嚼之有味、余味无穷的。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确认:“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凡墨色奕然出于纸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与言书;必黝然以黑,色平纸面,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面内之墨,中边相等,而幽肖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乃为得之,盖墨到处皆有笔,笔墨相称,笔锋着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黑,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纸内;不必真迹即玩百本,亦可辨其墨法之得否耳。尝见有得笔法而不得墨法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笔者也。”“墨的浓淡,其表现力是如何呢?墨浓,力容易凝聚,有凝结起来的力感。墨淡,力容易散,有一种疏放外展感受,凝聚和疏放各有力的美。我国历代书法家多用浓墨,据说,最早用淡墨写字的是董其昌,有一次他来不及研出浓墨,即用淡墨书写,结果也写得很好,但是他不是用淡墨的名家。从摩擦力上讲,用浓墨或焦墨书写,摩擦力比用淡墨书写要大些,书家要在用墨上有表现力,必须充分动用他多年使用笔墨的艺术技巧。”(黄绮《论书法之力的美。》)黑色是书法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序系列,其丰富的构成意向,对我们有了强烈的引导作用,而感悟则是对构成意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墨色美,是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反映,它是通过个性思维和造型意识以及对书写空间准确的表现能力来达到启迪心智、灵活多变的作用。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如果用逻辑语言来描绘所见所闻的身心感受,那么我们所从事的就是科学,如果传达给我们印象所假借的方式不能为理智所接受,而只能为直觉所领悟,那么,我们从事的便是艺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谈人生》)我们如何运用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方法去把握灵感的显现,这就需要我们用墨韵的表现、内涵的延伸构成一种微妙的过渡,在心灵中捕捉那个不同于客观,而属于自我的天地。而后造成最富有孕育性的某一顷刻,把其中正要过去和正要到来的东西凝聚在瞬间的定格上,并留下联系和想象的余地。

书法是视觉艺术,从根本上说,它创立了一个面对众多眼睛与自己眼睛发生直接的本质上联系的空间,书法的含义也是让眼睛去感觉美、体会美,而达到美感的沟通。做为书法创作就要想办法把自己内心的感觉,以强化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显现出来,把一种独特的笔墨风格、趣味展现在“眼”与“眼”之间的空间里。

那么如何去写淡墨书法呢?笔墨是书法的方法、手段,要用不同的笔墨去表现不同的对象。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绍于古人。”这样,作者就需要熟练地去运用笔墨技巧,纤纤乎如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如众星之列河汉。夏去多奇峰,江涛声澎湃。能在造化中悟得真谛,上升到迁想妙得的高度艺术境界中,让灵感在有感于物、有会于心、有契于情之中闪现,可谓是最佳境界矣。黄宾虹在其《画语录》中说:“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述。其法先以笔蘸浓墨,墨淌过半,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之迹,与世称肥钝墨猪有别。”创作中,一笔之内在带有墨迹水分的浓淡干湿自然过渡中现出如同国画中的墨分五色的渐变效果。浓湿处往往速度较慢,或有停顿、转折、下按动作;

干淡处速度较快,有上提的运笔,通过墨色变化的有序转换,在作品中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淡墨在平面构成中,起到了向三维空间延伸的效果。在这静态的墨色中,其中微妙的运笔变化咄咄逼人地表现着笔锋自然运动的势态,展示着作品的神采。这些不是手忙脚乱的涂抹,而是一种悟性、灵感、手气的契合,其中也包含着敏锐的思维和意识的穿透力。这样方能见性情,产生情感的交流。“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凡是有生命的字,都有一种魔力,使你越看越活,这就是字外无法,法在其中的道理。

以汉字造型做为媒介的中国书法艺术,是一种局限性很强的艺术门类,因为它必须在不能脱离汉字的前提下,才允许充分发挥书家造型思维的能动作用,在开辟新的审美领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意识的超越。因此难度极高。中国字不单单是有实用性一方面,还有艺术性一方面,这当中美就是势、就是力。淡墨书法表现的就是用墨的对比流动,而达到造化天然的意境。姚孟起在《字学忆参》中有一句话:“功夫深,虽枯亦润,精神足,虽疲亦肥。”从这句很精辟的话中,我们得到从笔墨处求法度,从无笔墨处求神理的奥妙。俗话说,用墨有火候,火候到者,墨为我用。古人用墨浓润为的是风流妍丽;用墨淡渴为的是空灵神虚。但真正用起来却是很难驾驭的。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指出:“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粗即多累,积则不匀。”所以墨法是一种模仿力、领悟力、表现力、创造力的体现,也是灵性意识具体化的显示。唐卢携《临池诀》语:“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迹浮而棱领,有若自然。”俗话说,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无墨无彩,活墨有光,墨色光华,其妙无极。淡墨之意在于使色泽鲜嫩,神采焕发,所以做书之前,先以笔贮水,量墨当用多寡,蘸入笔尖,最好以笔一侧抹黑,少顷,让墨、水相参有色相过渡,再于纸上做书,行笔中,笔毫的转换过程,自然形成一种淡墨变化的画意语言效果。使墨晕和润,光彩照人。与内容联系起来,更加深了诗情画意的显现,使作品更有魅力。只有进入以这种本真的创作状态,才能调动出潜能,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创作,写出最深层自我心灵的颤动。

当然,对墨色的敏感,必须兼有对其他艺术的修养,尤其是对国画笔法、墨法的探求。因此,我们在平常要有意识地去吸收适合自己艺术发展的趋向和艺术语言,以一个良好的审美心境和进步的审美观念去拥抱自然,化古出新,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得到性灵之真与天然之趣,达到物我同化。

(写于1999年3月)

关于书法创作中的墨法

关于书法创作中的墨法 [主要观点] ·中国书法离不开笔墨。 ·笔为骨法,墨为肌理血脉。 ·用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书法线条的质感。 ·遵循着美的规律,在挥毫的瞬间,向墨线中倾注出最为新鲜、最为生动的内源激素,同样也将这种人为的墨色变化,用外在的东西把内在的激情宣泄出来。 ·墨色枯燥表现为生涩急进的状态;润浸表现和缓朦胧的感觉;墨浓显现精力强壮;色淡流露气的柔美…… ·“墨法在于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形乃活矣。” ·“干非无墨,湿非多水,在神而明之耳。” ·书者能通过高超的笔墨情趣,表现出清和宕逸之趣、飘渺灵变之机,是真正奇也。 ·墨浓,力容易凝聚,有凝结起来的力感;墨淡,力容易散,有一种疏放外展的感受,凝聚和疏放各有力度之美。 ·墨色美,是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反映,它是通过个性思维和造型意识以及对书写空间准确的表现能力来达到启迪心智、灵活多变的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用墨韵的表现、内涵的延伸构成一种微妙的过渡,在心灵中捕捉那个不同于客观,而属于自我的天地。而后造成最富有孕育性的某一顷刻、把其中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凝聚在瞬间的定格上,并留下联系和想象的余地。 ·……浓淡处往往速度较慢,或有停顿、转折、下按动作;干淡处速度较快,有上提的运笔,通过墨色变化的有序转换,在作品中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淡墨在平面构图中,起到向三维空间延伸的效果。 ·用墨有火候,火候到时墨为我用。 ·墨法是一种模仿力、领悟力、表现力、创造力的体现,也是灵性意识具体化的显示。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无墨无彩,活墨有光,墨色光华,奇妙无极。淡墨之意在于使色泽鲜嫩、神采焕发。 [参考书目] 《艺舟双辑》(包世臣)、《南宗抉秘》(华琳)、《画说》(华翼纶)、《画引》(顾凝远)、《画禅室随笔》(董其昌)、《临池管见》(周星莲)、《海日楼扎丛》(沈曾植)、《论书法之力的美》(黄绮)、《爱因斯坦谈人生》(爱因斯坦)、《笔意赞》(王僧虎)、《画语录》(黄宾虹)、《艺概》(刘熙载)、《字学忆参》(姚孟起)…… 和富于节奏、韵律的线条同样,墨色也是中国传统书法这个文化符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线条是并驾齐驱、共建艺术特性的。中国书法离不开笔墨,从广义上讲,笔墨是书法气韵的根本,具体来说,笔为骨法,墨为肌理血脉。包世臣在《艺舟双辑·述书下》中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古人认为水墨为字之血,它在有无之间变幻出迷人的色彩。不同的字体、书体,有着不同的墨法,用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书法线条的质感。

林散之书法艺术的用墨

浅析林散之书法艺术的用墨 摘要:书法是单色的艺术,林散之运用独到的墨法和玄妙的用虚用白,打破了其原本单一的局面,使墨色出现显著的干湿浓淡变化,形成“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的效果,我们可以舍汉字的可读性而观墨法。他在破坏中革新,正所谓不破不立,使墨色在作品中达到高度统一。 关键词:林散之;用墨;画影响书 林散之(1898——1989),原名以霖,别署左耳、散耳,晚号聋叟。和县乌江人。历任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代会委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书画院院长等。 林散之少年时家境尚好,但13岁时父亲的病逝,给予林散之及母亲以沉重的打击,此时的林家家道骤落,一贫如洗。林散之过早的体会到“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的含义。迫于生计,经父亲的好友介绍林散之拜师于画工笔人物的青甫,从此走上了艺术道路。之后又与乡贤陪开学习书法,授之以包安吴的双钩悬腕之法和唐代碑帖的练习,随后,又拜识栗庵先生学习诗文,使林散之受益匪浅。 先生作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代宗师,早年曾自号为“三痴”,在他17岁的《自慨》诗里写到“平生为痴诗书画”这大概就是命名为“三痴”的主要原因。“散之”或由“三痴”谐音而来。朴初称赞他“三绝”,成就最高的当数书法。一生中孜孜以求,苦苦探索,到晚年时笔墨出神入化,开创林家笔法,自立门派,取得了丰硕成果,名扬海外,被誉为“当代草圣”。他的书法艺术研究是多方面的,现在只谈他的用墨。 经栗庵先生的推荐,林散之拜师于黄宾虹的门下,所以林散之的用墨首先得益于黄宾虹。1929年他负笈到,拜见黄宾虹先生,黄宾虹感其学艺的真诚,非常赏识,说:“君之书画,略具才气,唯用笔用墨之法,尚无所知,似从珂罗版摹拟而成,模糊凄迷,真意全亏。”①接着又示之用笔用墨之道。又曰:“君之书法,实处多,虚处少,黑处见力量,白处欠功夫,人们常说,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微,

浅析书法创作中的墨法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1533166.html, 浅析书法创作中的墨法运用 作者:王运来 来源:《颂雅风·下半月》2019年第01期 摘要:在书法创作当中,墨法的运用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被书法家们所重视。墨法与书法中的笔法、字体、行气等彼此交融,构成了整体的脉络。然而,墨法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用仍有更大提升空间,书法家或学习者们在谈到墨法时,总能说说一二,但通常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人们在书法创作中,通常只是使用单一的墨法,缺少多样化的运用,在创作实践中鲜有多种墨法综合运用的成功案例。本文对多种墨法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一定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书法创作墨法运用 一、浓墨 浓墨法是众多墨法的基础和根源,书法由墨加水经笔在纸上呈现,而墨色浓淡的变化既可通过墨和水在本源上控制,又可在笔和纸上下功夫。其中,最浓重的墨是书法创作中最根本的颜色。墨分五色“浓淡”“干”“湿”“黑”,也有人加上“白”,合称“六彩”,但无论怎样变化,却也须得有这最浓重的墨色,才能演化出黑白世界的万千颜色。书法中墨色的浓淡深浅,实际上也是不同墨色之间的对比所形成的。因此,一幅书法作品中必须要有一个最深浓的墨色作为基调,方能衬托出其他墨色的深浅浓淡。同时,由浓墨法写出的书法作品,往往精气神极佳。 以《寄扬州韩卓判官》一诗为例,全诗为:“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笔者在构思之时,为了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对故人旧景的思念之情,选用了长锋兼毫的毛笔,以浓墨法为主,七分墨三分水,在行笔之时追求流畅而不失灵活,主要采用濃墨法,同时也加入了少量枯墨,在“凋”“箫”二字上体现地更为明显,不仅与整体的浓墨形成了微妙的对比,也切合了该诗的意境,增强了整幅作品的感染力。 浓墨法为墨法之基础,但如果只用浓墨法,作品会显得平淡而少于变化,需要更多的墨法来配合,才能凸显出黑与白的关系,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枯墨 枯墨法是将笔上浓墨写到墨水慢慢耗尽时,就着笔中残余的一些笔墨继续进行书写的一种墨法。“于浓墨、淡墨之间,运以渴笔,视若枯燥,意极华滋。”在书法作品中,同时运用枯墨法和浓墨法,可以在纸上起到鲜明的对比作用。落笔之时,墨浓而重,随着水墨在书写过程不断消耗,这时就可以使用枯墨法继续书写,呈现出一个水墨自然消耗的渐变过程。枯墨法在整幅书法作品中能够起到调控节奏、对比黑白的作用,但运用的难度也比较大,笔上的墨水越少,就越容易散锋,越难以行笔,想要形成麻点般的线条时需得降慢速度,但过慢的话,又会

书法之墨的详析书法入门

书法之墨的详析书法入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 地表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 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人工制墨究竟始于何时,史料并没有准确的记载。相传第一个造 墨的人,是周宣王时的邢夷。明罗欣《物源》上记载:"邢夷作墨,史 籀始墨书于帛"。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 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 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 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 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 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 造过程。 见于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制墨人是三国时的韦诞(字仲将),有"仲将 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他不但是制墨专家,还是书法家。 制墨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得到改进,唐代还设有制墨官。 最为的制墨人要数易水奚鼐、奚鼎兄弟。他们总结前人经验,改进前 人方法,以鹿角胶蒸而和之,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奚 氏从南唐定居安徽,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赐国姓李。他们所制的 墨称为"李墨",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李墨就是后来的"李廷 珪墨"。

书画协会年度工作总结

安阳工学院 书画协会 年度工作总结 会长:蔡小强 2012年05月25日

总结书画协会这一年。。。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上半年以书画学习为主(室内)。二:下半年艺术画欣赏外出学习为主。 这是一年的整体规划,期间包括:书画练习,认识,书法讲座,内部会员书画比赛,参与社团联谊晚会,安阳工学院第十一届书画作品展,参与社团文化周开幕闭幕式等。。。。 回顾上半年。。。 六月是一个伤感的季节,因为要离别,因为有太多的不舍。 六月又是一个值得留恋的季节,值得期待的季节,因为又有一帮新人要上场。 回顾这一年在书画协会的工作,有辛酸,有高兴,有感动,有不足。总之有太多的难忘与不舍。在下面我将谈一谈这一年在安阳工学 院书 画协 会的 诸多 感 触。。。 。。 (书画协会纳新版面)

这一年,书画协会在我们理事会八名成员的带领下,在众多百余名会员的努力下,这一年的工作基本圆满结束。 回忆起来,这一年的工作总之分两个部分,上半年学习传统书画,以着实练习为主,提笔,研墨,以及书画的传统文化介绍,从而让同学们对书画有更多的,更深一层的认识与理解,在学长们的讲解下以及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最终能取得的让自己满意的进步,可谓欣慰。 书画协会会员的平常学习活动 在这里,他们自己能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能够自我找到兴趣,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在这里,因为学习,认识了好多朋友同学,有了好多的机会。在这期间,有我们的书法部长及绘画部长给予传统的书画交流及学习。 期间我们荣欣邀请到安阳市墨缘书法老师崔老师给同学们做简单的书法交流,同学们均受益匪浅。 如左图:为崔老师在我书画协会现 场作书法讲解,以及书法展示,崔老 老师学习书法数十余年,是一个真真 实实的书法爱好者以及追随者,来此 给同学们讲解,可谓受益匪浅。 在学习中当然也伴随着快乐,因为 我们都是一群年轻人,一群爱好相 同的年轻人。。。。 作为一个协会的带头人,我想不仅让他们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发扬传统文化也是当代每个大学生的必要职责。 这样的学习时间,在上学期的周日上午8:30--11:30定期举行。

初学书法须知---墨

初学书法须知——墨的选择和应用 一、墨的种类选择 墨是写毛笔字的黑色颜料,古时候以矿物质氧化锰为墨,叫石墨。汉以后开始用松烟造墨。宋以后开始生产油烟墨。 (一)松烟墨 油烟墨是用松树枝熏出来的烟灰掺以动物骨胶捣制而成。由于骨胶会腐,故配以麝香、冰片、猪胆等药材防腐,并能解胶而增强墨的渗透力。 (二)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猪油、桐油(现在多用煤油)熏出来的烟制成的。油烟墨,色黑而有光泽;松烟墨,色黑而沉着无光。 墨的质量也有优劣之分。好的墨要求质细、胶轻、色黑、声清。 质细,指墨锭内无砂子杂质,烟质细腻。胶轻,指骨胶不能太多。胶重了,稍一研墨已很稠,但书写时笔画不黑,还滞

笔。好墨胶轻,磨不多时色已黑,又书写流畅。色黑,指墨色要黑,若泛紫光则更佳。声清,是指磨墨时听不到研墨的声音,说明墨无杂质。另有一说是指敲击墨锭声音很清脆,说明胶轻。具备以上这些优点的好墨由于胶质不多,故比较脆,容易跌断,因此要注意保存。 二、磨墨的方法 先在砚池里放少量的清水。水多了,磨墨时容易晃出砚池,墨锭浸泡在水中也会使墨汁变松软而出现小墨块屑,一旦溶于墨汁里会影响磨墨的质量。如果写大字需墨量多,可分几次研磨,将磨浓的墨汁倒入别的容器,再在砚台里加些清水继续研磨。 磨墨时注意将墨锭捏正、抓平,重按慢磨,不能图快,要顺时针方向沿着圆砚的边壁画圆圈,研磨范围要大一些,不要在砚池的中心小范围的研磨。 磨墨时要求手臂悬起,与桌面平行,手执墨锭犹如执笔姿势,要用腕和臂的运动来磨墨。如果将手臂搁在桌上,只用手腕和手指的转动来磨墨,墨锭会被磨出一个斜角来。

磨墨是练习写字基本功的一种很好的手段。用正确的方法磨墨,等于在练习画圆。经常磨研,习惯成自然,拿起笔来就会画出一个很圆净而且粗细一支的圆圈来,这对以后写字,特别是写草书非常有利。 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曾以楹联“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功夫”鞭策学生。当代另一位书法大师高二适先生也有“人言磨墨墨磨人,磨穿铁砚始堪珍”的诗句。他们都道出了磨墨能培养人的耐心,锻炼人毅力的丰富内涵。 墨要磨浓,这“浓”是有一定限度的。太浓了,稠如泥浆,胶住了笔,难以写字;太稀,墨水渗透太快,笔迹会在纸上洇出一大圈水渍影,使笔画模糊不清。墨浓要适中。 怎么才算适中了呢?从研墨的痕迹中可以看得出来:如果墨锭磨过后,墨汁很快把研磨的痕迹淹没了,说明墨汁还不够浓,可以继续研磨。磨墨是很费时的,可以边磨墨便看书或读帖,不要浪费时间。如果墨锭磨过的地方留下清楚的研磨痕迹,同时,墨汁慢慢地将磨痕淹没,说明浓度适中。如果墨过后的痕迹静止不动,说明太浓了,可以适当稀释。另外一种检验浓度是否适中的方法是,用笔尖蘸少许墨在宣纸或元书纸上点一下,看墨点渗出的情况,如果墨浓如漆、墨点

墨缘书法社活动

墨缘书法社团活动方案 一、总章 本社团为自愿组织起来的书法社团,宗旨是秉持以尊重个性,张扬个性,提倡个性,发展个性为中心,利用课余时间打造丰富的校园书法文化环境, 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目标,为广大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也为丰富校园文化作贡献。 (一)、参加对象 本社团主要是给热爱书法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挖掘其潜能,提高个人水平和艺术修养,大胆展现其艺术风格,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校内外开展活动,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充实校园生活。 (二)、社团规章制度。 1、按时参加社内各项活动(特殊情况除外)。 2、不能参加者及时向组长请假,无故缺勤次数超过活动次数一半时开除社员资格。 3、社员要定期上交作品。 4、社员要按时认真执行组长及副组长交予的任务。 5、社内应相互友爱,出现矛盾及时以及积极向上的方式解决。 6、社员要有良好的修养,为社团树立良好形象,社员违纪有损社团形象 将视情节严重给予严肃处理。 7、参加比赛及活动,应以阳光热情积极的态度参加,按规章制度行动。 8、综上所述,本社会根据规章制度管理社员,以树立本社良好形象。二.指导思想 为使年级同学中的的练字/书法爱好者有个交流的平台,以此提高大家的书写水平,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能带动身边同学写一笔漂亮的中国字,年级特成立“墨缘书法社”,以墨之缘,交友校园。 (一)、活动目的: 1.书法兴趣小组活动成为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的一个部分, 为校园文化建设增色。通过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突出特色,培养特长,使学生的书法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以书滋品导行,以书倡学兴问,以书静心养气,以书炼意砺志,以书探美求新之目的。 2、在学生中倡导“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师生结伴在墨香中成长”, 以书法教学为载体,打造一个“墨香校园”。 (二)、工作措施: 1、利用每周课外时间进行活动,社团成员必须准时到达书法教室,每次上课点名,检查出勤情况,发现缺席情况及时向班主任反映。 2、书法社团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保持室内安静,不准在书法室大声喧哗,不做与书法学习无关的事。 3、保持书法教室的干净整洁,不乱扔垃圾,废纸等一律放入垃圾箱。 4、老师每次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用墨技法

浅谈书法用墨的技法 用墨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书家所重视,清包世臣在《艺舟双辑·述书下》中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为书艺一大关键已。”董其昌则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故历代书家都非常注重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书法用墨主要有浓墨、淡墨、枯墨、润墨之法等。 浓墨古人有“用墨皆取黑,尤浓黑似漆”之说,这即是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篆、隶、正、行书之创作皆宜使用。宋代苏轼作书善用浓墨,东坡居士谓用墨“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观其书迹笔墨沉酣丰腴、神凝韵厚、力透纸背。使用浓墨时,注意应以墨不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 浓墨色彩深沉缥缈,光彩黝然。加之墨色发亮,更使书作神采外耀,故以浓墨作书较能表现出雄健刚正的内蕴气度,当需要表达一种端严、激昂、高亢的情绪时,选用浓墨彩作书,可以促成这种意境的表现。观苏东坡、颜真卿、康有为等大家的书作墨迹,多以浓墨书写,沉厚朴茂之中更显空灵。 淡墨淡墨作书给人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正书。明代董其昌最擅长用淡墨,可谓“淡墨高手”。其自言:“用

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书法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淡、造成了一种淡雅虚静的高远意境,给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的气息;使用淡墨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蘸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当想要表现清和静雅的意境时,不妨以淡墨法一试,或许别有一番情趣。 枯墨飞白、枯笔、渴笔是书者运用枯墨进行创作时较常出现的三种笔法(形态),能较好地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飞白,笔迹中丝丝露白。相传是汉代书家蔡邕见役人以垩帚刷墙成字得到启发,便心领神会用于书法创作中,之为“飞白书”,唐代武则天女皇喜作飞白书,其亲书《升仙太子碑》的碑额,现收藏于浙江海盐县博物馆中。枯笔,指挥运中笔毫墨干用笔迅猛磨擦纸面,笔画所呈现出的毛而不光的笔触线状,宋代书家米芾善用此法。渴笔,是指笔毫以迅疾遒劲的笔势笔力磨擦纸面而形成的枯涩苍劲的墨痕,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即为枯墨用法,其笔触疾中带湿,枯中见润,干而实腴,所谓“干裂秋风”。 润墨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渗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由于墨之滋润,故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于墨色渗润中使点画有丰腴圆满的韵致。明代书家王铎喜用润墨并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涨墨法”。润墨适宜于表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的意境。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其思想内涵和传统功力的深厚外,往往还由于其技巧运用的得当。运用特技来取得通常情况下得不到的艺术效果,是书法艺术在新的历史生活氛围下一个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日本前卫派和少字派书法,以及中国现代派书法之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也是运用了一系列的特技技法。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特技的运用,应该是在不违反书法总体的创作原则为前提的。如使用毛笔、宣纸而不是别的,也许更明确地强调的就是必须是使用毛笔一挥而就的。这是一个极为严格且严肃的前提,不容动摇。因此,书法特技主要是在用笔(其中包含沾墨、运笔)、用墨(其中包括使用浓淡墨、使用胶水和白矾水、使用颜料色彩等)、用纸(其中包括残破法、折皱法、重叠法)这三个方面。

(一)用墨的特技 古代书法用墨比较单调,比较多的是枯润变化,这与古代只使用墨块磨墨和墨的质量有关。此外,从书法作品传递的媒介看,古代没有像今天的展厅,其作品大多是自娱、或赠送,没有像如今展厅洋洋大观精华汇萃的作品展。这些,都影响了书法在墨的运用上的艺术的追求。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开阔了,加之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使墨的运用在艺术试验实践中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a)浓淡墨的运用技巧 书条作品中的枯润、飞白等变化,如采用浓淡墨进行处理,有着奇异的艺术效果,而作品内容的意蕴也会得到拓展。 浓淡墨,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利用水与墨在宣纸上聚散速度、着色度不同,使用一个笔划中或一个字一幅作品中出现过渡自然、浓淡相间的墨意。 浓淡墨的运用,关键在于蘸墨,其次在控制水量,三是及时进行吸墨吸水处理。蘸墨有二法。一是蘸水,后蘸墨,具体做法是让笔在笔洗中大至洗净,撇至五成湿,然后让笔锋一侧蘸墨,马上进行书写;二是先用笔蘸墨,然后快束蘸水,即刻书写。这种用墨法极象国画中浓淡墨的运用,所不同的是国画可以复笔,而书法绝不能复笔,必

书法社团申请书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墨缘书法社 社 团 申 请

书 应用工程学院环境1121班吴启艳 2012.10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墨缘 书法社申请书 目录 申请书--------------------- 组织结构图----------------- 书法协会活动章程----------- -附:网络上关于各高校书法协会的资料----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墨缘书法社申请书尊敬的社团联合会老师、主席团学长: 我想申请成立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墨缘书法社。中国书法被誉为“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书法艺术璀璨夺目。由于中国书法承继了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浸润了汉民族数千年的思想和艺术情怀,且深受儒释道文化思想的浸润,因此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艺术形式,与国外特别是西方文化艺术有着许多不同的特质。在汉字的书写正逐渐被电脑代替的今天,了解书法、知道书法、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书法的“淡出”是传统文化遭遇危机的文化表征,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对书法的推广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

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打从汉字一出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汉字,创制了秦篆秦隶。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身为中国炎黄子孙的我们,更不能将其忘却!我们有责任继承这一传统,练好中国书法。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养,身心素养,智能素养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调节心理素质,规范行为的好办法,可以使同学们进入相对静止状态。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墨缘书法社协会不仅仅是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借举办书法高校联展、参与社会上的书法展览、进社区送春联等等一系列活动扩展与其他高校互相交流,扩大我们滇池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可以说成立书法协会无论是校园影响力还是社会影响力都是十分重大的。最后我们代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恳请社团联合会的老师、主席团能给予批准成立。 申请人: 吴启艳(应用工程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1121班)

毛笔书法社团活动计划

毛笔书法社团活动计划 篇一:书法(毛笔)社团活动计划 书法(毛笔)社团活动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篇二:和平中学毛笔书法社团教学计划及教学案 和平中学毛笔书法社团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社团共有30名书法爱好者报名参加。所有学员都没有书法基础,大多第一次接触书法学习,所以说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书法指导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二、教情分析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三、教学目标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1)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要天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三二十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2)开展书法兴趣活动,在活动中比进步,比质量,比速度,比特色,并将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展评,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可达到日久功成的目的。教诲学生:自古学艺无捷径,更不能如行人走路,三步并两步行。天赋自来是有,但不学无术,形同废物而无用。

书法用墨“九法”举要

书法用墨“九法”举要 如果说笔法是书法艺术创作中的筋骨,那么,墨法则应该是书法血肉之灵魂的体现。 中国是墨的故乡,自古就有制墨、使墨的规则,从墨丸到墨锭再到墨汁,从松烟到油烟墨,无不体现着墨法的精奥。在中国艺术中,无论是中国画还是书法,都十分重视对墨的驾驭,从古今书论中对墨的规定和各种传世墨迹来看,墨的使用与技巧问题一直是创作者乃至欣赏家、理论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对古代书论中关于用墨内容的考察与欣赏、实践中对墨法的关注,最为常见的用墨之法大概有如下九种,试作些举要证明。 1、浓墨 书法创作,一般以浓墨为主,因为浓墨与纸的对比度大,且在书家眼里,浓墨最见精神,特别是正体书的创作。如篆书、隶书、楷书、似乎只有用浓墨才能表现出其力度和精神,从书法作品来看,的确有绝大多数的作品是用浓墨书写的,如宋人苏东坡,清人刘庸,就是用浓墨的高手,一般来讲,浓墨不仅在审美效果富神采精神,就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最好把握。 2、淡墨 淡墨的概念与浓墨相对,并非是中国画创作中普遍使的淡墨的概念。从审美趣尚上来讲,对浓墨与淡墨选择完全取决于书家的个人追求,从审美效果上讲,浓墨显得沉着庄重。而淡墨则更适合表现清淡幽远的意境,明代董其昌喜用淡墨,他以淡墨追求清雅娴静的艺术风格。近人林散先生最擅长用淡墨,林老的笔墨之作,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再加上他得益于黄宾虹先生用水用墨,又喜用长锋羊毫在生宣上挥写,故墨色层次丰富,“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极具鲜明的艺术特色,不仅不缺乏神采,反而增加了一种深远朦胧的境界。 3、焦墨 焦墨是指点画中的墨不仅浓重,而且极少水分,像干皴之笔,一般在书法作品中不大量使用,这是一种特殊的方法,用得好,有时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有浓淡变化,则效果更好!明代徐谓、清人虚谷擅用此法。 4、干墨 是指点画中含水较少,但比焦黑要湿,尤其在行草书中,能时时出现飞白,增强书法墨色层次,富有表现力,如宋人米芾《虹县诗》、《蜀素帖》,黄庭坚草书,均有十分到位的干墨之法,相传东汉蔡邕擅长飞白书,果真如此,似亦以干墨之法为之也。在实际的运用中,如有做到干而不燥,笔势通畅最好,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有“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论句,我以为就是对书法最好的表达。 5、湿墨 与干墨相对,一般指点画中水分较多,用湿墨书法,点画可以有浑厚滋润而丰腴的“筋书”效果,但此法难于把握,尤其在生宣纸上,用不好就会见墨不见笔,肥厚臃肿成墨猪之病,故要慎用。 6、渴墨 与干墨、焦墨属于同一墨法序列,但在表现程度和审美效果上,渴墨介乎干墨与焦墨之间,时见飞白之线条,用得好,亦有点睛之效果,常常用于行草书,篆书和魏楷也时用此法,用得好,有苍茫,老辣的艺术风貌,清人吴昌硕可谓这方面的高手。 7、涨墨

书法展的策划方案

书法展的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以“纪念”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大多数作品将围绕这一作品主题进行创作。 二、活动目的:为弘扬国粹,提高同学们的审美素质,培养同学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的能力,鼓励同学们将有限的课余时间投入到更加积极有益的兴趣爱好中来,建 立校园的优良学风,同时为纪念墨缘书法协会成立十周年,特举办本次书法展。 三.承办单位:墨缘书法协会 墨缘书法协会系曲阜师范大学团领导下的校级学生社团(今年即2014-2014学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社团),有十年的历史,现拥有会员近700人,并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书法爱好者,在学校拥有较大的影响力,用足够的底蕴与能力承办此次活动。 四、活动内容: 1、本次展览预计将展出近百幅的书法作品。 2、本次展出作品均为软笔书法,并分为篆、隶、楷、行、草等字体。 3、本次活动将展现出本市书法家、本校书法爱好者的书法水平。

五、.活动对象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全体师生(包括学校员工),同时欢迎校外的书法爱好者。 六.活动时间: 2014年9月15日至9月23日 七.展出地点: 教学a、b楼前长廊 八、赞助事宜 为承办好本次活动,同时加强与各商家的联系,墨缘书协将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赞助伙伴。 墨缘书协将借助本次活动为商家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同时也希望商家能够真心与我们合作,共同提高本次活动的质量。 文学院新闻学系团总支 学团工作办公室 社团联合委员会 墨缘书法协会 活动背景: 书法-中华文化的精髓,她是美的代名词,可在现代流行元素日益猖獗的今天,已经日益衰竭,特别是我们的软笔书法,更是今非惜比。我们华商学院书画协会的同学本着对书法的热爱和忠诚本着对民

少儿书法:用墨的方法和技巧

少儿书法:用墨的方法和技巧 用墨的方法和技巧 墨法,即用墨的方法和技巧.古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故“墨法”又称“血法”。 明董其昌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清包世臣《艺舟双揖·述书下》中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书家,无不精于用笔,善于用墨,墨与笔是书法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一幅好字,墨到之处皆有笔,笔到之处皆有墨,笔墨相称.笔法既已重视,墨法尤当深究. 中国水墨画在墨法方面有“六彩”(干、淡、白、湿、浓、黑)和“五色”(墨、浓墨、淡墨、极淡、焦墨)之分。书法与绘画相通,用墨也要讲究变化.书法用墨可分为干、湿、浓、淡、枯等。 一、浓墨 浓墨是书写中最常见的用墨方法.使用浓墨,色黑,有光泽,可使精神勃发,庄严沉重,正所谓“浓欲其活”。但不可太浓,“太浓则滞笔锋”. 二、淡墨 淡墨是相对于浓墨来说,色略灰,用得好,并不乏精神,可生发清雅淡远的情趣,有膝胧之美,正所谓“淡欲生华”.但不可过淡,过淡导致浮薄而伤神采。 三、干墨 干墨是指所作点画中含水量较少,时出飞白。姜白石《续书谱》中说“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燥则笔枯,枯则死矣.所以,使用干墨须防止干瘪无神,血脉不畅。 四、湿墨

湿墨是相对干墨来说,指所作点画中含水量较多。湿墨用笔淋漓 酣畅,点画丰腆浑厚,但要防止“墨猪”,即有墨无笔,不见筋骨。 五、渴笔 渴笔是指用含墨较少的笔书写,字间有露白的枯笔,故亦称“枯笔”.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草书渴笔,本于飞白。用渴笔 分明认真,其故不自渴笔始.必自每作一字,笔笔皆能中锋双钩得之.”可见,渴笔常常在行草书中使用,显得苍劲险拔.明李日华《恬致堂集》有诗句:“书中渴笔如渴V,奋迅奔驰犷难制。峭岩绝壁挂藤枝,惊穴落云风雨至。” 和绘画相比,有人以为书法无所谓用墨,其实不然.国画中用墨不 得法处尚能够颜色补救,而书法则全靠墨来表现其“色彩”与神韵, 当然不可马虎.以上墨法在实际书写中须相互配合使用,不但要注意它 们与用笔的关系,努力做到笔实墨沉,避免笔飘墨浮,还要注意到与 纸质的密切关系,要根据纸性灵活用墨。使用新墨、清水和新笔作书 与使用宿墨、脏水和秃笔作书,将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 得清新之趣,后者有沉郁之气。最不可忽视的是水在墨法中的作用. 《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古 人水墨并称,实有至理.”总之,用墨之法不是孤立的,当须和物质材 料的选用、笔法、章法有机结合。共同表现出书法的神采和意趣

墨的制作方法

【笔墨纸砚】“墨”的制作方法 (云厚长中国书画专卖)——小程撰文 A.宿墨 宿墨在墨韵的表现上十分的丰富,能写出“活”的味道,并且能生出一种旧气,能达到线条质感强,能有效达到水墨分离的效果。 宿墨的制作方法: 1、宿墨的制作可以用一得阁自己制作,方法是先把一得阁煮(文火)一下,煮至黏糊状,有时候会看到盆底沉胶糊了,不要紧,这是把一得阁中胶的成分给破坏了,这是第一步。然后把墨谅干,干了再泡开,如此反复几次更好用。写的时候先蘸水,后蘸墨,墨和水的层次便会显现出来。用有颗粒的宿墨,写出来的字很有质感。做的时候如果嫌墨少了,千万不能重新加墨汁。 2、宿墨:将一得阁墨汁倒入瓷碗,搁置于窗台,直至阳光晒成干块状(南方的朋友注意气候),然后加水使用。开始时水量可少一些。写完后即又可续水,稍加调试即可使用。这样能达到线条质感强,能有效达到水墨分离的效果。 3、用墨一般研墨,但研墨一般不立即就用,而是将墨盖好后放上一、两天。用的时候,在旁边放一碟清水,将笔吃饱墨后,笔尖轻点一下清水再写。 4、用冷开水磨墨,放置几天几夜,等自然干后。[书法用的湿法制宿墨] 5、磨了墨,等墨自然干透(量要少,要不,怎么能很快干呢?),再加水重磨,那种颗粒感就出来了,且不臭。[国画用的湿法制宿墨]

6、磨出来的墨加写明矾第二天就是宿墨了。 7、先用热水泡墨条,2、3天后墨条发胖,胶渗出,倒掉水和胶。接着泡几个回合,墨就泡透了。这时容易臭,需要换凉水,在重复前面。这样,大部分胶就出来了,墨也损失的差不多了。直到水清了,放多长时间都没有异味,这就成了要费很长时间,但保存却很简单,只要有水不干就行了。中间过程中,那些黑水有时也可用,胶重,没有笔痕,有特殊效果。反正墨泡透后,也可以边做变用,一般质次墨无论怎样做都发臭-------现在还是觉得浪费,不如买老墨,直接用,很好用。 8、拿二块松烟放在锅里一煮,完后找个大口玻璃瓶装好放在冰箱冷藏,用时挖一些出来,用开水一冲好用的很。 9、把墨块捣碎后煮(是很臭),然后要放在太阳底下晒。 B.埃墨 到農村親、友家取鍋刮鍋埃(傳統農村燒柴,當中以松、杉、檜、柏為主)

书法展的策划方案

书法展的策划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书法展的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以“纪念”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大多数作品将围绕这一作品主题进行创作。 二、活动目的:为弘扬国粹,提高同学们的审美素质,培养同学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的能力,鼓励同学们将有限的课余时间投入到更加积极有益的兴趣爱好中来,建 立校园的优良学风,同时为纪念墨缘书法协会成立十周年,特举办本次书法展。 三.承办单位:墨缘书法协会 墨缘书法协会系曲阜师范大学团领导下的校级学生社团(今年即2014-2014学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社团),有十年的历史,现拥有会员近700人,并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书法爱好者,在学校拥有较大的影响力,用足够的底蕴与能力承办此次活动。 四、活动内容: 1、本次展览预计将展出近百幅的书法作品。 2、本次展出作品均为软笔书法,并分为篆、隶、楷、行、草等字体。 3、本次活动将展现出本市书法家、本校书法爱好者的书法水平。

五、.活动对象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全体师生(包括学校员工),同时欢迎校外的书法爱好者。 六.活动时间: 2014年9月15日至9月23日 七.展出地点: 教学a、b楼前长廊 八、赞助事宜 为承办好本次活动,同时加强与各商家的联系,墨缘书协将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赞助伙伴。 墨缘书协将借助本次活动为商家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同时也希望商家能够真心与我们合作,共同提高本次活动的质量。 文学院新闻学系团总支 学团工作办公室 社团联合委员会 墨缘书法协会 活动背景: 书法-中华文化的精髓,她是美的代名词,可在现代流行元素日益猖獗的今天,已经日益衰竭,特别是我们的软笔书法,更是今非惜比。我们华商学院书画协会的同学本着对书法的热爱和忠诚本着对民

书法技巧术语一览表

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 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 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压、 钩、格、抵)。经历代书法家长期书写的实践,咸认为是符合生理机 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运笔的一种技法。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拔灯芯的。主要有二说。一、《书苑菁华》引晚 唐林韫《拨镫序》语:“镫,马镫也,盖以笔管着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管直,则虎口间空 圆如马镫也。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 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推、拖、捻、拽,诀尽于此。” 二、《桃源手听》引北宋钱若水语:“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擫、压、钩、格、 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镫法。”但《唐诗纪事》及《宣和书谱》所记陆希声五字 执笔法并无“拨镫法”字样。 案林韫的运指四字诀和陆希声的执笔五字法系两种不同含义的方法。 不少 学者对执笔法多主陆说。 执笔 拨镫 双钩 书法术 语。 《续书谱》 ①复制法书的技法。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岀,称为“双钩”,南宋姜夔 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岀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陆游有“妙 诗句。②一种书写“空心字”的技法。 据载:宋代蒲元,尝以双钩字写河上公注 《道德经》, 若游丝萦绕,孤烟袅风,连绵不断,或一笔而为数字,分布匀稳,风味有余。③执笔法的指 笔墨精细, 法名称,与“单钩”相对。北宋黄庭坚论书:“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 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今以食指与中指上节、中节之间相叠,钩住笔管,称为“双钩”。 单钩 书法术语。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因只以一食指主 钩,故称“单钩”。与“双钩”相对。唐代韩方明称:“若篆书,则可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元 代吾丘衍《学古编》亦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即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不可意。”清代 朱履贞《书学捷要》称:“单钩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钩向大指,中指钩向名指,此是单钩,” 世传北宋苏轼作书用此法,微偃其笔。 枕腕 书法术语。写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称为“枕腕”。多用于书写小字,也有使用臂搁 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 (多以 悬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手腕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 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 写字仅仅堤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地运笔。 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 点画方能劲健。 称为“悬 腕”。 回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腕掌弯回,手指相对胸前,故称。清代何绍基写字即采用此法,执笔时腕 肘高悬,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违常人的生理机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腕平掌竖:书法术语。论述执笔时的腕掌关系。由“指实掌虚”引申而来。近人沈尹默称:“掌不但要 虚,还得竖起来。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 用。”“竖掌”之说,乃书法界中对执笔法的一种论点。 有人认为“竖掌”作书, 书壁则可,俯桌书写, 易影响运笔的灵活。 凤眼 书法术语,执笔法的指法名称,握管时,大拇指节骨挺直,里侧呈微凸伏,与内弯的食指构成狭长形的 缝隙,因美其名为“凤眼”。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圆者称“龙眼”,是另一种执笔法。 执使:书法术语。执笔和用笔的通称,唐代孙过庭《书谱》载:“今撰执使转用之由,执谓浅深长短之 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明代张绅称,“执谓执笔,使谓运用。”参见“运笔”。 运笔 书法术语。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 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各种墨汁品牌是否适于书法使用之调查

各种墨汁品牌是否适于书法使用之调查 一、确定选题 (一)源于教学 在我校的校本课程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墨汁。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各种品牌的墨汁品质、价格都有所不同。 (二)发现问题 文具店或市场上所销售的墨汁品牌繁多且价格相差较大,几位 书法教师通常会只建议学生买“一得阁”品牌。 (三)提出问题 1.什么样的墨汁是适宜书法所用的。 2.市场上的各种墨汁品牌有没有比“一得阁”品牌更物美价廉的。 二、查阅文献 北京“一得阁”以生产墨汁而闻名与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产品有墨迹光亮、浓淡五色、书写流利、浓度适 中、香味浓厚、写后易干、适宜揭裱、耐水性强、永不退色、 沉淀性小、不激纸、四季适用、有古墨之特点等。 设计方案 (一)研究时间:夏、秋季。 (二)研究地点:科学教室。

(三)研究对象:各种品牌的墨汁。 (四)研究周期:7天。 (五)研究保障:较常见的10种品牌墨汁(即:)、相同的毛笔若干、相同的宣纸、记录笔、记录纸、相机、摄像机、各种型 号的烧杯若干、水若干、计算器、标签纸。 (六)研究内容:各种墨汁品牌实用性之调查。 (七)研究记录的重点:墨汁的浓度、跑色、气味、性价比四方面。 (八)确定记录:各种品牌墨汁浓度是否合适、是否有“跑色” 情况、是否“无臭味且有清香味”、在“物美”的同时是否“价 廉”。 (九)注意事项:为了使对比结果更具科学性,使用的毛笔要相同、宣纸要相同。 三、准备工作 查阅资料,调查品质良好的墨汁有哪些表现,市场上较常见的墨汁品牌有哪些。 四、具体实施 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络搜索等方式调查品质良好的墨汁有 何表现。调查结果为:众说纷纭,无明确国标(即:国家标 准)。 2.走访学校各位书法、国画教师,调查品质良好的墨汁有何表

用墨技巧

用墨技巧 用墨技巧 墨法是中国书法用墨技巧中的传统美学原则,以及书法作品因墨色浓淡变化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 从书法美学的角度看,书法通过灵动神奇的笔法、蓊云烟郁的墨韵、险夷欹正的间架、参差流美的章法,出神入化地创造出元气浑成的艺术美,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书家的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给人以高度的审美享受。 中国书法艺术中,笔法、章法和墨法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过去人们探讨书法艺术美时,论笔法和章法多一些,而论墨法较少。其实,书法家手握七寸柔管,提按转折、挥毫染翰之时,那横贯全幅的墨气,黝然如潭的墨色,正是书法家以情动笔、以毫留形的神奇记录。这满纸氤氲的云烟,是笔与墨结合的产物。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说:“用墨秘妙,非有神奇,不过能以墨随笔,且以助笔意之所不能到耳。盖笔者墨之帅也、墨者笔之充也;且笔非墨无以和,墨非笔无以附。”这段话对墨法和笔法的密切关系做了很好的说明。成功的书法作品,不但应笔力遒健,布局天然,而且要墨法华滋,墨光晶莹,一切生硬夹杂或渗化失形的用笔都是不美的,当然也是我们所不取的。墨法,是书法艺术形式

美的重要因素。清代包世臣《答熙载九问》认为:“墨法尤为艺一大关键。”其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也说:“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逆,可谓美矣。”书法是表现生命节奏和韵律的艺术,非常讲求筋、骨、血、肉的完满。字的“血肉”就是纸上水墨。只有水墨调和,墨彩绚烂,才能达到筋遒骨劲、“血浓肉莹”、脉气贯通的美的要求。 墨法的浓淡枯润能渲达出书法作品的意境美。枯湿浓淡、知白守黑是墨法的重要内容。书法是在黑白世界之中表现人的生命节律和心性情怀,在素绢白纸上笔走龙蛇,留下莹然透亮的墨迹,使人在黑白的强烈反差对比中,虚处见实,实处见虚,从而品味到元气贯注的单纯、完整、简约、精微、博大的艺术境界。作品中的墨色或浓或淡、或枯或湿,可以造成或雄奇、或秀媚的书法意境。润可取妍,燥能取险;润燥相杂,就能显出字幅墨华流润的气韵和情趣。清代的书画家郑板桥的书品格调高迈,意境不同凡俗,究其原因,除了人品清正,书法用笔天真毕露,章法追求乱石铺街的自然生动以外,还与他非常考究墨的浓淡枯润有关。他的“六分半”书,墨色用得浓不凝滞,若春雨酥润;枯不瘠薄,似古藤挂壁,给人以流通照应、秾纤间出的意境美感受。同时,墨色的或浓或淡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出书法家不同的艺术品格和审美风范。清代的刘石庵喜好以浓墨写字,王梦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