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纯化(1)

分离纯化(1)
分离纯化(1)

1.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和药

学等的原理与方法制造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的制品。

2.生物制品:主要指菌苗、毒素、应变原与血液制品等。

3.合成与部分合成生物药物:以天然药物为分子母体,经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修饰改造合成

的生物药物。

4.基因药物: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药物基础,包括基因治

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5.反义药物:以人工合成的十至几十个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与模板DNA或mRNA互补形成

稳定的双键结构,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和mRNA的翻译,从而起到抗肿瘤和抗病毒的作用。

6.疫苗:使用病毒或立克次氏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培养后,加以处理制成,可分

为弱毒疫苗和死毒疫苗。

7.类毒素:使用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处理后,使之变为无毒性但仍旧有免疫原性的

制剂。

8.细胞破碎:采用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设法使胞内产物最大

程度的释放到液相当中,破碎后的细胞浆液经固液分离除去细胞碎片后,再采用不同的分离手段进一步纯化。

9.过滤: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

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

10.料液:在溶剂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被称为料液。

溶质:在溶剂萃取中,欲提取的物质被称为溶质。

萃取剂: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

11.反萃取: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一般为水溶液)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取的有机相溶质转

入水相的过程。

12.萃取液:含溶质的萃取剂溶液。

萃余液: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溶液。

13.双水相萃取: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它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

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14.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胶束形成时所需表现活性剂的最低浓度。

15.正常胶束: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当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就会在

水溶液中聚集在一起而形成聚集体,通常情况下,这种聚集体是水溶液中的胶束,被称为正常胶束。

16.反胶束: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便会

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被称为反胶束。

17.超临界流体: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

点的状态。

18.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溶剂流体所具有(特

异增加物质溶解能力)来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19.固相析出技术:通过加入某种试剂或改变溶液条件,使生化产物以固体形式(沉淀和结

晶)从溶液中沉降析出的分离纯化技术称为固相析出技术。

20.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

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21.有机溶剂沉淀:向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性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

淀析出的分离纯化方法。

22.凝胶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是将样品混合物通过一定孔径的凝胶固定相,由于各组分

流经体积的差异,使不同分子量的祖坟的一份力的层析方法。

23.类分离(组分离):将分子量极为悬殊的两类物质分开的方法。

24.分级分离:将分子量相差不大的大分子物质加一分离的方法。

25.离子交换法:利用溶液中带电粒子与离子交换剂之间结合力的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操作

方法。

26.有效粒径:指筛分树脂时,10%体积的树脂颗粒通过,而90%体积的树脂颗粒保留的筛

孔直径。

27.均一系数:指能通过60%体积(筛上体积40%)树脂的筛孔直径与能通过10%体积(筛

上体积90%)的树脂的筛孔直径之比。均一系数越接近1,表明树脂颗粒越均匀,在文献上常常见到用筛目数表示树脂粒度。

28.树脂再生:使用过的树脂重新获得使用性能的处理过程。

29.转型:树脂去除后,为了发挥其交换能力,按照使用要求人为地赋予平衡离子的过程。

30.毒化:指树脂失去交换性能后,不能用一般的再生手段重获交换能力的现象。

31.洗脱:离子交换完成后,将树脂所吸附的物质释放出来重新转入溶液的过程。

32.亲和纯化技术:利用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的原理,进行生物物质分离纯化的技

术。

33.亲和层析:利用生物体中多数大分子物质具有于某些相应的分子专一性可逆结合的特性

而建立的分离纯化技术。(利用生物大分子特异亲和力而设计的层析技术)

34.沉降作用:悬浮液静置时,在重力作用下,密度大于周围液体的固体颗粒逐渐下沉。

35.离心技术: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代替重力,加速固体沉降速度的一中分离法方式。

36.离心力:在一定角度速度下,做圆周运动的任何物体都受到的向外的力。

37.相对离心力:实际离心场转化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38.沉降速度:在离心作用下,物质粒子于单位时间内沿离心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39.沉降系数:在单位离心力场中,颗粒的沉降速度称为沉降系数,即通过单位离心力场所

需的时间。

40.角度转子:又名角度头或定角转子,离心管中心线与转轴呈14-40度角。常见角度:20、

28、34、40.

41.差分离心法(差速离心法):是依据不同大小和密度的颗粒在离心力场中沉降速度的不

同进行离心分离的一项技术。

42.速度区带离心法:离心操作时,将样品液置于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液上,控制离心

时间,是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粒子处于不同的密度梯度层内分成一系列区带,从而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43.等密度离心法:离心作用下,不同密度的多组分颗粒在梯度介质中向上或向下移动,当

移动至其密度与介质密度相等时的位置便不再移动,形成静止区带,即达到离心平衡,各组分按照密度不同处于区带的不同位置。

44.膜分离:借助于膜而实现各种分离过程。

45.透析:在常压下依靠小分子物质的扩散运动来完成。

46.超过滤:分子级膜分离手段,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将不同分子量的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

47.浓差极化现象:外源压力迫使分子量较小的溶质通过薄膜,大分子被截留于膜表面,并

逐渐形成浓度梯度。

48.吸附法:利用吸附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和其他杂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法。

简24.影响内扩散速度的因素

(1)离子浓度:离子浓度越高,内扩散速度越大

(2)温度升高一度,内扩散速度增加4--8%

(3)离子半径与电荷:阳离子每增加一个电荷,内扩散速度降低10倍,阴离子每增加一个电荷,内扩散速度降低7--8倍

(4)树脂颗粒越小,速度越快

(5)交联度:交联度增加,速度降低,交联度降低,内扩散速度增加

(6)交换容量:内扩散速度随其增加而降低

25. 影响外散速度的因素

(1)离子浓度:离子浓度越高,外扩散速度越大(2)温度升高一度,外扩散速度增加3--5% (3)搅拌速度越快,外扩散速度越快(4)树脂颗粒越小,外扩散速度越快

26.离子交换对树脂的基本要求:

(1)有尽可能大的交换容量(2)有良好的交换选择性(3)化学性质稳定

(4)化学动力学性能好(如反应速率问题)(5)物理性能好

27.载体活化方法:

①溴化氰活化法②高碘酸氧化法③环氧化法④甲苯磺酰氯法⑤双功能试剂法

28.离心机分类:

·普通离心机------小于6000r/min

·高速离心机------8000-25000rpm具有水冻和冷冻装置

·超速离心机------25000-80000rpm具有冷冻装置

1.生物药物和药理理化特征

(1)药理学特征:a.药理活性高;b.治疗针对性强,合理,疗效可靠;c.毒副作用较小,营养价值高;d.生理副作用作用常有发生。(2)理化特征:a.原料中有效物质含量低;b.稳定性差;c.易腐败;d.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3)检验上的特殊性:由于生物药物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因此生物药物不仅要有理化检验指标,还有生物活性检验指标。

2.生物药物的分类:

(1)基因工程药物(2)基因药物(3)天然生物药物(4)医学生物制品

3.死菌苗与活菌苗的区别

死菌苗:是使用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强度菌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利用化学和其他方法,在不破坏其抗原的原则下,将其杀死制成的。

活菌苗:是选用无毒或弱毒但免疫原性高的菌种,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活菌苗株进入机体后,能继续生长繁殖,对机体呈长时间刺激,持续产生抗体。

4.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①絮凝剂的分子量②絮凝剂的用量③溶液pH值④搅拌速度和时间

5.细胞破碎的种类及原理:

(1)机械法:①匀浆法:基于液相的剪切力②珠磨法:利用研磨作用破碎

③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空穴作用

(2)物理法:①干燥法:干燥后的菌体细胞膜渗透性变化,自溶

②冻融法:胞内冰晶引起细胞膨胀破裂

③渗透压冲击:渗透压突然变化,使细胞快速膨胀破裂

(3)化学法:①化学试剂处理:应用化学试剂溶解细胞或抽提某些细胞组分

②制成丙酮粉:丙酮迅速脱水,破坏蛋白质与脂质结合的键

(4)生物法:①酶解法:用酶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上特殊的化学键②组织自溶法

6.过滤介质应具备的条件:

(1)多孔性:孔道适当的小,对流体的阻力小,又能截住要分离的颗粒。(2)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耐热,耐化学腐蚀。(3)足够的机械强度,使用寿命长。(4)价格便宜。

7.乳状液的鉴别方法:

(1)稀释法:水加入到O/W乳状液,乳状液被稀释。

水加入到W/O乳状液,乳状液变黏稠甚至被破坏。

(2)染色法:滴加数滴水溶性染料于乳状液中,若染成均匀的颜色,为O/W型

加入油溶性染料,如内相被染色,则为W/O型。

(3)电导法:将电流计的两极插入到乳状液中,构成回路,若有电流显示,则为O/W型,反之,则为W/O型。

(4)试纸润湿性:将O/W型乳状液滴在滤纸上后会立即铺展开来,则为W/O型,而在中心留下一滴油,如果不能铺展开来,则为O/W型。

注:容易在滤纸上铺开的油,如苯,环己烷等,不宜采用此方法。

8.双水相萃取的优点:

(1)使固液分离和分离纯化两个步骤同时进行,一步完成。

(2)适合热敏物质的提取,主要是胞内酶。

(3)亲水性聚合物加入水中,形成两相,水分都占较大比例(85%-95%),这样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在两相中不会失活,且以一定比例分配于两相中

9.两种高聚物的水溶液相互混合,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可分为三类:

(1)互不相溶:形成两个水相,两种高聚物分别富集于上下两相(作用力为斥力)。

(2)复合凝聚:形成两个水相,量中高聚物都分配于一相,另一相几乎全部为溶剂水(作用力为引力)。

(3)完全互溶:形成均相的高聚物水溶液(作用力无强烈的斥力或引力)。

10.反胶束溶解蛋白质的四个模型:

(1)为水壳模型,蛋白质位于水池中心,周围存在的水层将其与反胶束团壁隔开,

(2)蛋白质分子表面存在强烈疏水区域,该疏水区域直接与有机相接触

(3)蛋白质吸附于反胶团内壁。团所溶解。(4)蛋白质的疏水区域与几个反胶团的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部发生相互作用,被几个小反胶11.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因素:

(1)压力的影响:压力增加,绝大多数化合物溶解度都急剧上升。

(2)温度的影响:在压力相对较低时,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

在压力相对较高时,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提高。

(3)助溶剂:在当CO2流体中加入少量第二溶剂时,可以大大提高其对原来溶解度很小的溶质的溶解能力。

(4)物料的影响:物料的粒度、细胞破壁、水分。

12. 影响反胶束萃取的因素

(1)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一般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卵磷脂配伍,可使混合反胶束体

系在萃取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2)水相pH值:对于带正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当水相pH值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有利

于蛋白质溶于反胶束中,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相反。

(3)温度:升高温度有助于分离。(4)离子强度:水相中的离子程度决定带电表面所赋予

的静电屏蔽。

(5)亲和反胶束萃取:是在反胶束体系中导入与目标产物有特异性亲和作用的亲和助表面

活性剂形成的,这种亲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是一种亲和配基,可选性地结合目标物。

13.超临界CO2萃取的优点

(1)CO2超临界温度是所有溶剂中最接近室温的,可以在35-40度的条件下进行提取,防

止热敏性物质的变质和挥发性物质的逸散

(2)在CO2气体笼罩下进行萃取,萃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又由于完隔绝了空气中的

氧气,因此,萃取物完全不会因为氧化或化学反应而变质

(3)由于CO2无味无臭,无毒不可燃,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获得,使用相对安全

CO2是较容易提取和分离的气体,因此萃取物几乎无溶剂残留,也避免了溶剂对人体的毒害

和对环境的污染

(4)CO2扩散系数大而黏度小,大大节省了萃取的时间,萃取效率高

14.超临界萃取的操作方法:

(1)等温法:T1=T2,P1大于P2。(2)等圧法:T1小于T2,P1=P2。

(3)吸附法:T1=T2,P1=P2(吸附基质吸附溶质被吸附萃取剂)

15.盐析的类型

(1)在一定的PH和温度下改变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称为Ks盐析法。(2)在一

定离子强度下仅仅改变PH和温度进行盐析,称作β盐析法。

Ks盐析法(溶解度急剧下降):分辨率不高、用于提取液前期的提取。

β盐析法(溶解度变化缓慢):分辨率比Ks高、用于分离后期。

16.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基本原理

(1)一般水溶液加入有机溶剂,使水溶液的介电常数降低,溶质分子(蛋白质)之间的静

电力增加,导致溶质的溶解度降低

(2)生物大分子溶液在有机溶剂与水的作用下,使其表面水化层被压缩,生物大分子脱水,

聚集析出

17.结晶的条件:

(1)浓度:过饱和溶液;(2)纯度:一般希望结晶母液中目的物的纯度接近或超过50%;

(3)PH值:等电点附近溶解度低;(4)溶剂环境;

(5)温度:结晶温度控制在0-20度;(6)时间和晶种

18.过饱和溶液的形成(结晶方法)--------降低溶液的溶解度

蒸发法温度诱导法盐析结晶法透析结晶法有机溶剂结晶法等电点法微量过散法

化学反应结晶法共沸蒸馏结晶

19.凝胶层析的特点

凝胶层析操作简便,所需设备简单分离条件缓和应用广泛分辨率不高,分离操作较慢

20.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点:

(1)孔径可以通过调整交联度,即聚合时双体的加入比例(一般1%--25%)以及凝胶总浓度

(一般5%--25%)加以控制,凝胶总浓度和交联度增加,孔径则减小。

(2)稳定性好,机械强度也好3)无非特异吸附,保存方便 4)编号反映出他的分离界限

21.琼脂糖凝胶特点:

(1)没有共价键的交联(2)孔径依赖于琼脂糖的浓度(3)颗粒强度差

(4)琼脂糖凝胶的化学稳定性较差(5)非特异性吸附力低(6)分离范围大

22.离子交换过程:

(1)A阳离子从溶液中扩散到树脂表面。此过程叫膜扩散或外扩散。

(2)A阳离子从树脂颗粒表面扩散到颗粒中心,称为颗粒扩散或内扩散。

(3)平衡离子A阳离子与阳离子B交换。(4)阳离子B从交换中心扩散到离子表面(内扩)(5)阳离子B扩散到溶液中。(外扩散)

23.微孔滤膜的范围:

·0.01-0.05um:噬菌体、病毒或大的胶体颗粒

·0.1um:试剂的超净、分离沉淀和胶体悬液

·0.2um:高纯水的制备、制剂除菌、细菌计数、空气病毒定量测定等

·0.45um:水的超净化处理、色谱分析时流动相的处理、放射免疫测定、光测介质溶液的净

化及锅炉水中Fe(OH)3的分析等

1.生物药物的用途:预防、治疗、诊断。

2.按料液流动方向不同,将过滤分为:常规过滤、错流过滤。

3.板框压滤机组成:滤板、滤框、滤布。

4.滤板的作用:支持滤布和提供滤液流出的通道。

5.真空鼓式过滤机的构成:过滤区、吸干区、洗涤区、洗后吸干区、吹松区、滤布复原区。

6.工业常用过滤介质:织物介质、多孔固体介质、堆积介质、多孔膜。

7.助滤剂加入的三种方法:预铺法、混合法、生成法。

8.溶液萃取的本质:将物质由亲水性转为疏水相的过程。

9.常见的亲水基团:羟基(-OH)、羧基(-COOH)、氨基(-NH2、=NH)、

磺酸基(-SO3H)。

常见的疏水基团:芳香基(-Ar)、烷基(-R)、卤代烷基(-RX)。

10.工业上萃取操作的三个步骤:混合----分离----溶剂回收

11.萃取过程按操作分类:单级萃取、多级萃取①错流萃取②逆流萃取

12.反胶束萃取常用表面活性剂:最多使用的是AOT(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3.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密度接近液体——萃取能力强

·粘度接近气体——传质性能好

14.盐析法的基本原理:①破坏水化膜②中和电荷

15.盐析时将盐(硫酸铵)加入到溶剂中的两种方式:饱和溶液、固体粉末。

16.结晶的过程:形成饱和溶液、晶核的长大、晶体的长大。

17.结晶的前提:过饱和溶液,结晶的推动力:过饱和度。

18.吸附类型: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19.常用的吸附剂种类:有机:白陶土,氧化铝,硅胶,硅藻土

无机:活性炭,纤维素,大孔吸附树脂

20.葡聚糖凝胶:交联葡聚糖的基本骨架:葡聚糖

由右旋葡聚糖残基通过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3-氯-1,2-环氧丙烷为交联剂

表示:G-X X及代表交联度也表示吸液量(每克干胶膨胀时吸水mL数的10倍)

·X数字越小,得水值越小,交联度越大,网孔越小,吸水膨胀就越小,适合于分离低分子质量生化产品。

·X数字越大,得水值就越大,交联度越大,网孔越大,吸水膨胀越大,适合于分离高分子质量生化产品

21.葡聚糖凝胶保存:干法,湿法,半缩法。

22.聚丙烯酰胺凝胶:由丙烯酰胺组成,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聚合而成

性质:Bio-belP-X--X越大,交联度越小,孔径越大,分离分子范围越大,膨胀体积越大

23.琼脂糖凝胶分离范围:X越大,交联度越大,孔径越小,分离范围越小

24.离子交换剂:由惰性的不溶性载体,功能基团和平衡离子组成。

阳离子交换剂:平衡离子带正电荷,可交换出溶质中的阳离子。

阴离子交换剂:平衡离子带负电荷,可交换出溶质中的阴离子。

25.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类:强酸型树脂、中酸性树脂、弱酸型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类:强碱型树脂、弱碱型树脂、中强碱型树脂。

26.聚丙烯酰胺交换树脂:由苯乙烯(单体)与二乙烯苯(交联剂)经过氧苯甲酰催化聚合

而成。

丙烯酸型离子交换树脂:由丙烯酸甲酯与二乙烯苯经过氧苯甲酰催化聚合而成。

27.亲和层析的过程:配基固定化、吸附样品、样品解吸。

28.亲和层析原理:配基固定化、吸附样品、样品解析

亲和层析常用载体: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葡萄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多孔玻璃珠、其他载体---壳聚酶

29.配基的分类:特殊配基、通用配基。

30.常见梯度密度材料:蔗糖、聚蔗糖、氯化铯、卤化盐类、Percoll

31.透析装置:①旋转透析器②平面透析器③连续透析器④浅流透析器

32.微孔滤膜分为两大类:(1)表面层截留(2)膜内部截留

1.细胞培养液预处理方法

(1)杂蛋白质的去除①加入凝聚剂:凝聚剂可使胶体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物。②加入絮凝剂:絮凝剂是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聚凝团。原理:架桥联接。

③变性沉淀:变性蛋白质溶解度较小,最常用的方法是加热,只适合于热稳定物质。使蛋白质变性的其他办法:大幅度改变ph,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④等电点沉淀;⑤加各种沉淀剂沉淀;⑥吸附

(2)多糖的去除:①多糖(酶)单糖②多糖+表面活性剂→沉淀去除(3)高价金属离子的去除:①离子交换法②沉淀法

2.吸附分离法中影响吸附的因素

(1)吸附剂:吸附剂表面积越大,吸附量越多比表面积:每克吸附剂所具有的表面积(2)吸附物: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

·极性吸附剂适宜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从极性溶液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3)吸附条件:①温度②PH值(等电点附近吸附最大)③盐的浓度④溶剂

(4)吸附物浓度和吸附剂用量1)·吸附物浓度大时,吸附量也大(要求浓度1%以下)

2)·吸附剂用量增大,总的吸附物质的总量会多些

3、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

(1)乳化和破乳化: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连续相)中构成的分散体系,仅仅两种不相溶的纯液体(如油和水)并不能形成乳状液,他们必须在乳化剂(如肥皂)的作用下才能稳定。

(2)PH的影响:PH影响弱酸或弱碱药物的分配系数,分配系数又直接和收率有关,另外溶液的PH值也影响药物的稳定性。理论上,PH愈低,萃取效果愈好。

(3)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一般生化物质的萃取在温室或较低温度下进行,高温时溶剂间互溶度增大,萃取效果下降,温度对分配系数有影响。萃取时间影响萃取稳定性。

(4)盐析作用的影响:由于盐析剂与水分子结合导致游离水分子减少,降低了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易融入有机相。盐析剂能降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盐析剂使萃余相相对密度增大,有利于分析。

溶剂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原则①分配系数愈大愈好②料液与萃取溶剂的互溶度愈小愈好③尽量选择毒性低的溶剂④溶剂的化学稳定性高,腐蚀性低,沸点性低,沸点不宜太高,挥发性要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便于回收。

4影响盐析的因素

(一)无机盐的种类

盐析用盐的要求:①盐析作用强;②该盐有足够大的溶解度,适于低温操作(高温蛋白质易失活变性);③生物惰性;④密度小;⑤来源丰富

(NH4)2SO4最常用,粉末;高价阴离子更显著阴>阳

常用的盐析用盐:(NH4)2SO4;NaSO4;NaCl;Na3PO4

(NH4)2SO4优点:廉价,溶解度大,随温度变化小。

缺点:水解变酸,高PH释氨,腐蚀;残留量对产品有影响,容易吸潮。

(一)溶质种类的影响:蛋白质的种类,Ks值会有所不同;分子量越大,沉淀所需盐的量越少;蛋白质分子不对称性越大,越容易沉淀

(二)蛋白质的浓度

(1)蛋白质起始浓度高:①盐用量降低②易发生杂蛋白共沉淀→不利于杂质分离

(2)蛋白质起始浓度低:①盐用量升高②杂蛋白共沉作用少→利用杂质分离

(三)利用分布分离提纯时,一般采用较稀的蛋白质溶液,多加一些中性盐,使共沉作用减少至最低限度,一般采用的蛋白质浓度为2.3-3.0%

(四)温度:蛋白质一般在室温进行,盐析在无盐或稀盐溶液中,大多数蛋白质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但在高盐溶液中常相反。

(五)PH值:蛋白质静电核越多--溶解度越大--β值越高(lgso),改变溶液的PH值--即可改变蛋白质分子所带静电荷的数量--改变β值得大小。

5. 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因素

(一)离子价与离子水合半径某种树脂对不同的离子吸附亲和性的差别,一般离子和树脂间亲和力越大就越容易吸附,选择性越好。同价离子中,离子半径约大,水合离子半径就越小,越容易吸附(二)离子化合价与离子浓度离子化合价越高越容易被吸附。

(三)交换环境1、溶液的PH:溶液酸碱度直接决定树脂活性基因及交换离子的解离程度,不影响交换容量2、离子强度:尽可能采取低离子强度3、有机溶液的影响:有机溶液存在时,不利于吸附2、辅助力:①氢键;②范德华力(四)树脂机构1、树脂载体的交联度:交联度适当,小离子应适当捉离交联度

(五)偶极离子排斥作用

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提纲(自制).

第一章绪论 1.药物分离与纯化过程分为机械分离与传质分离,机械分离针对非均相混合物,传质分离(物质传递)针对均相混合物,分为平衡分离过程与速度控制分离。 2.分离剂可以是能量或物质(质量)。 第二章药物分离纯化前的预处理技术 1.预处理的目的:将目的产物转移到易于分离的相态中(液相),同时除去大部分杂质,改变流体特性,利于后续分离。 2.药物成分的形成阶段只能获得含有目的药物成分的混合物,难以进行药物分离。 3.预处理主要完成任务: (1)去除大部分可溶性杂质(阳离子、生物大分子) (2)采用凝聚或絮凝技术,将胶体状态的杂质转化为易于分离的较大颗粒。(3)改善料液的流动性,便于固液分离 (4)固液分离 (5)将胞内产物从细胞内释放出来 4.沉淀技术: (1)高价离子:Ca2+、Mg2+、Fe3+ a影响离子交换 b对药物降解加速催化作用 (2)生物大分子(可溶性黏胶状物):蛋白、核酸、多糖 a粘度增大,影响固-液分离。 b乳化作用,吸附离子基团。 5.沉淀法去除杂质常用的方法:等电点沉淀法,变性沉淀法,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反应沉淀法。 6.等电点沉淀法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溶液PH值处于等电点时,分子表面净电荷为0,双电层和水化膜结构被破坏,由于分子间引力,形成蛋白质聚集体,进而产生沉淀。

7.变性沉淀法原理:利用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对某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实现分离。 8.盐析法概念: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的过程。 9.盐析法影响因素: (1)盐析剂的性质和加入量 (2)溶液的pH值 (3)蛋白类化合物的性质 (4)蛋白浓度 (5)温度 10.常用的凝聚剂:AlCl3·6H2O、Al2(SO43·18H2O(明矾)、 K2SO4·Al2(SO43·24H2O、FeSO4·7H2O、FeCl3·6H2O、ZnSO4和MgCO3等。 11.凝聚作用与絮凝作用的区别:凝聚作用是指某些电解质(凝聚剂)作用下,破坏胶体系统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子聚集过程,而絮凝作用是通过架桥作用将许多微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粗大的松散絮团的过程。 12.助滤剂:具有一定刚性的颗粒或纤维状的固体。 13.常用助滤剂:硅藻土,珍珠岩,活性碳等。 14.细胞破碎方法 (1)机械法:高压均浆法(可大规模操作),珠磨法(可较大规模操作)、超声破碎法、X-press法 (2)非机械法:酶解法、化学渗透法、渗透压法、冻结融化法、干燥法。 15.高压匀浆法原理:细胞悬浮液在高压的作用下从阀座与阀之间的环隙高速喷出,每秒速度高达几百米,高速喷出的浆液又射到静止的撞击环上,被迫改变方向从出口管流出。细胞在这一系列高速运动过程中经历了剪切、碰撞及由高压到常压的变化,从而造成细胞破碎。 第三章萃取技术

分离纯化(1)

1.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和药 学等的原理与方法制造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的制品。 2.生物制品:主要指菌苗、毒素、应变原与血液制品等。 3.合成与部分合成生物药物:以天然药物为分子母体,经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修饰改造合成 的生物药物。 4.基因药物: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药物基础,包括基因治 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5.反义药物:以人工合成的十至几十个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与模板DNA或mRNA互补形成 稳定的双键结构,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和mRNA的翻译,从而起到抗肿瘤和抗病毒的作用。 6.疫苗:使用病毒或立克次氏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培养后,加以处理制成,可分 为弱毒疫苗和死毒疫苗。 7.类毒素:使用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处理后,使之变为无毒性但仍旧有免疫原性的 制剂。 8.细胞破碎:采用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设法使胞内产物最大 程度的释放到液相当中,破碎后的细胞浆液经固液分离除去细胞碎片后,再采用不同的分离手段进一步纯化。 9.过滤: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 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 10.料液:在溶剂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被称为料液。 溶质:在溶剂萃取中,欲提取的物质被称为溶质。 萃取剂: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 11.反萃取: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一般为水溶液)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取的有机相溶质转 入水相的过程。 12.萃取液:含溶质的萃取剂溶液。 萃余液: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溶液。 13.双水相萃取: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它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 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14.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胶束形成时所需表现活性剂的最低浓度。 15.正常胶束: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当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就会在 水溶液中聚集在一起而形成聚集体,通常情况下,这种聚集体是水溶液中的胶束,被称为正常胶束。 16.反胶束: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便会 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被称为反胶束。 17.超临界流体: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 点的状态。 18.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溶剂流体所具有(特 异增加物质溶解能力)来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19.固相析出技术:通过加入某种试剂或改变溶液条件,使生化产物以固体形式(沉淀和结 晶)从溶液中沉降析出的分离纯化技术称为固相析出技术。 20.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 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21.有机溶剂沉淀:向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性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 淀析出的分离纯化方法。 22.凝胶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是将样品混合物通过一定孔径的凝胶固定相,由于各组分 流经体积的差异,使不同分子量的祖坟的一份力的层析方法。 23.类分离(组分离):将分子量极为悬殊的两类物质分开的方法。 24.分级分离:将分子量相差不大的大分子物质加一分离的方法。 25.离子交换法:利用溶液中带电粒子与离子交换剂之间结合力的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操作 方法。 26.有效粒径:指筛分树脂时,10%体积的树脂颗粒通过,而90%体积的树脂颗粒保留的筛 孔直径。 27.均一系数:指能通过60%体积(筛上体积40%)树脂的筛孔直径与能通过10%体积(筛 上体积90%)的树脂的筛孔直径之比。均一系数越接近1,表明树脂颗粒越均匀,在文献上常常见到用筛目数表示树脂粒度。 28.树脂再生:使用过的树脂重新获得使用性能的处理过程。 29.转型:树脂去除后,为了发挥其交换能力,按照使用要求人为地赋予平衡离子的过程。 30.毒化:指树脂失去交换性能后,不能用一般的再生手段重获交换能力的现象。 31.洗脱:离子交换完成后,将树脂所吸附的物质释放出来重新转入溶液的过程。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回收率:0 100Q R Q ?实际回收量回收率=%欲回收总量 富集倍数: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设A 为目标组分,B 为共存组分,则A 对B 的分离因子S A,B 为,0,0,//A A B A B B A B R Q Q S R Q Q == 氢键:氢原子在分子中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X 形成共价键时,还可以吸引另一个电负性较大、且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Y ,形成较弱化学结合。 分配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某一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达到分配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 分配比(D ):某种物质在两相之间各形态总浓度的比值[][]A i org org i A aq i aq i A C D C A ==∑∑ 相比:有机相和水相两相体积之比 直接溶剂萃取: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如羧酸、醇类、糖)因具有明显疏水性,可以直接从水相萃取到有机相。 间接溶剂萃取:无机离子通过与萃取剂形成疏水化合物后,再被有机相萃取。 协同萃取效应:混合萃取剂同时萃取某一物质时,其分配比显着大于相同浓度下各单一萃取剂分配比之和。 相对保留值: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r 21 = t′R2 / t′R1= V′R2 / V′R1 分配系数:在某温度T 时,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即s m c K c = 保留时间(t R ):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 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复合膜:是以微孔膜或超滤膜作支称层,在其表面覆盖以厚度仅为0.1~0.25μm 的致密的均质膜作壁障层构成的分离膜。使得物质的透过量有很大的增加。 泡沫吸附分离: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 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因此又称泡沫吸附分离。 超分子分离:超分子是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利用超分子对不同分子的选择性不同进行的分离为超分子分离。 分子蒸馏:是基于不同物质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的差异而进行的分离。 分子印迹:是合成对某种特定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 加速溶剂萃取:ASE 用溶剂从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快速提取目标物质;通过高温(50?200OC )和高压(10?20MPa )加快提取速度。 双水相萃取:将两种聚合物水溶液混合时,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体系会自然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称为双水相,被萃取物在两个水相之间的分配就是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直接从固体(粉末)或液体样品中萃取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 调整保留值:调整保留时间为色谱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即 ,同理 峰底宽:即色谱峰宽,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Wb 分离度:两相邻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色谱峰平均底宽之比 二、问答题 罗氏极性参数:对于一种溶剂,可得到3种模型化合物在该溶剂中的相对溶解能He,Hd 和Hn 。它们的和即为此种溶剂的总极性p',即:p' = He + Hd + Hn 溶剂选择性三角形的作用:尽管溶剂种类很多,但可以归于有限的几个选择性组。在同一选择性组中的各种溶剂,都具有非常接近的3个选择性参数,因此在分离过程中都有类似的性能,若要通过选择溶剂改善分离,就要选择不同组的溶剂。 选择溶剂的一般步骤:1. 选择与溶质极性相等的溶剂:要使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达到最大,首先要使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相等。2. 调整溶剂的选择性:在维持极性相等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相同点:推动力都是压力差。不同点:微孔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膜孔径在0.02~10μm 之间,可以截留悬浮粒子,操作压强在0.01~0.2MPa ;超滤膜为不对称膜,其膜孔径在1-20nm 之间,操

常用的分离纯化手段

常用的分离纯化手段 分离 发布日期:2012-8-1有效日期至:2013-1-28查看联系方式 发布单位: 杭州哲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分析检测中心查看该会员所有的供求信息查看该会员所有的产品信息 常用的分离纯化手段 资深专家团队---专业检测机构---精准分析服务----先进仪器设备--雄厚技术实力赵老师18 96 8197 425 哲博检测中心,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提供【各种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性能检测,成分分析,配方还原,工艺失效分析】【名校科研院所博士领衔、专业分析专家】 关键词:分离纯化配方分析成分分析 1. 化学分离法 蒸馏与分馏 分离沸点与挥发度相差较大组分的有效方法。有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适用于混合液体及液固的分离。 萃取 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和分配系数的差异,使物质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适用于液固,液液的分离。 提取 利用不同的溶剂,从固体样品的基体中,使某种组分得到分离和浓缩。主要利用索氏提取器。如高聚物与填料,高聚物材料中微量助剂的提取与浓缩处理。缺点:①易引起热不稳定的组分变质②溶剂中的杂质也被浓缩③溶剂用量大 结晶与沉淀(溶解沉淀法) 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使某些组分从浓溶液中生成结晶分离出来,是纯化物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适用与高聚物的分离。 过滤与膜分离 过滤是分离液-固非均一体系常用的分离方法。适用于>1μm的颗粒。 膜分离适用于分离< 1μm的胶体颗粒。分为固体高分子膜,阳离子膜,阴离子膜。 灰化,酸化,微波消解—用于无机物的分离。 2. 色谱分离法: 柱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的有效手段。分为: 硅胶填充柱—适用于分离大多数弱极性,中等极性和较强极性的化合物。 氧化铝填充柱—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弱极性化合物 聚酰胺填充柱—可用于染料,表面活性剂的分离。 阳离子交换柱—分离阳离子,适用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交换柱—分离阴离子,适用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凝胶色谱法 分为: 凝胶过滤色谱(GFC)—用于分离水溶性大分子。 凝胶渗透色谱(GPC)—用于有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分子量分布分析及分离。 薄层色谱法—适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纸色谱法—主要用于强极性和水溶性化合物,如氨基酸,糖类,有机酸及盐等的分离,亦可用于多种金属阳离子,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气相色谱法—热稳定好,易挥发的中,小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回收率:0 100Q R Q ?实际回收量回收率=%欲回收总量 富集倍数: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设A 为目标组分,B为共存组分,则A 对B的分离因子S A ,B为,0,0,//A A B A B B A B R Q Q S R Q Q == 氢键:氢原子在分子中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X 形成共价键时,还可以吸引另一个电负性较大、且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Y,形成较弱化学结合。 分配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某一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达到分配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 分配比(D ):某种物质在两相之间各形态总浓度的比值[][]A i org org i A aq i aq i A C D C A ==∑∑ 相比:有机相和水相两相体积之比 直接溶剂萃取: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如羧酸、醇类、糖)因具有明显疏水性,可以直接从水相萃取到有机相。 间接溶剂萃取:无机离子通过与萃取剂形成疏水化合物后,再被有机相萃取。 协同萃取效应:混合萃取剂同时萃取某一物质时,其分配比显著大于相同浓度下各单一萃取剂分配比之和。 相对保留值: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r21 = t′R 2 / t′R1= V′R2 / V′R1 分配系数:在某温度T 时,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即s m c K c = 保留时间(t R ):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复合膜:是以微孔膜或超滤膜作支称层,在其表面覆盖以厚度仅为0.1~0.25μm 的致密的均质膜作壁障层构成的分离膜。使得物质的透过量有很大的增加。 泡沫吸附分离: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 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因此又称泡沫吸附分离。 超分子分离:超分子是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利用超分子对不同分子的选择性不同进行的分离为超分子分离。 分子蒸馏:是基于不同物质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的差异而进行的分离。 分子印迹:是合成对某种特定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 加速溶剂萃取:ASE 用溶剂从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快速提取目标物质;通过高温(50~200OC )和高压(10~20MPa)加快提取速度。 双水相萃取:将两种聚合物水溶液混合时,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体系会自然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称为双水相,被萃取物在两个水相之间的分配就是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直接从固体(粉末)或液体样品中萃取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 调整保留值:调整保留时间为色谱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即 ,同理 峰底宽:即色谱峰宽,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Wb 分离度:两相邻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色谱峰平均底宽之比 二、问答题 罗氏极性参数:对于一种溶剂,可得到3种模型化合物在该溶剂中的相对溶解能He ,H d和Hn 。它们的和即为此种溶剂的总极性p',即:p' = H e + Hd + Hn 溶剂选择性三角形的作用:尽管溶剂种类很多,但可以归于有限的几个选择性组。在同一选择性组中的各种溶剂,都具有非常接近的3个选择性参数,因此在分离过程中都有类似的性能,若要通过选择溶剂改善分离,就要选择不同组的溶剂。 选择溶剂的一般步骤:1. 选择与溶质极性相等的溶剂:要使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达到最大,首先要使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相等。2. 调整溶剂的选择性:在维持极性相等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相同点:推动力都是压力差。不同点:微孔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膜孔径在0.02~10μm之间,可以截留悬浮粒子,操作压强在0.01~0.2MPa;超滤膜为不对称膜,其

现代分离技术

看看现代分离技术整理 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哪两个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2.从不同的角度对分离效率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①分离方法和角度②产品纯度 分离速率,分辨率,浓缩比,纯化程度,回收率。 3.写出5种使用能量媒介和5种使用物质媒介的分离操作。 能量媒介: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结晶 物质媒介:萃取、浸提、吸收、吸附、液液萃取 4.萃取精馏的定义。 1)定义:加入的新组分不和原物系中的组分形成恒沸物,只改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其沸点比物系中其它组分的沸点高的分离过程。 2)萃取剂的作用: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加入萃取剂与其中一个组分形成正偏差溶液(非理想溶液),与另外一个组分形成理想溶液(负偏差溶液),来改变相对挥发度。 3)萃取精馏塔中对萃取剂的要求: 不形成恒沸物 沸点要高 改变相对挥发度 不能分层 选择性强 溶解度大 沸点高,挥发度小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适宜的物性 使用安全无毒,对设备不腐蚀,污染小,环境友好,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5)萃取精馏塔中回收段的作用: 使溶剂不在塔顶出现,达到回收效果。 如果不设回收段会使塔顶物料中含有高浓度的溶剂。 去除塔顶产品中可能夹带的溶剂,对于某些沸点很高的溶剂可不使用

6)萃取精馏塔塔顶产品不合格能否通过加大回流比的方法来使塔顶产品合格? 不能,因为加大回流比会使塔顶到塔底溶剂的浓度降低,液相流率增加, 将使液相中溶剂浓度xS 下降, 而使被分离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a12)S 减小,分离效果变差。 7)精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萃取剂的挥发度比所处理物料的挥发度低得多,用量较大,故在塔板上基本维持一固定的浓度值,“恒定浓度”即 假定:a 恒摩尔流;b 精馏段总物料衡算: 萃取剂物料衡算: (A ) 设萃取剂S 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 (B) A=B (C ) 8) 提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溶剂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一般很小,当β≈0 时,式(C)可简化为: 类似地,提馏段溶剂浓度: 1 ,,+=n s n s x x 0 =sD x D L S V +=+sD s s Dx Lx S Vy +=+S D L S Lx y S S -+-=β s s s s s s s s s y y y y x x x x x x y y y x x y y 21212121111++=++=--=βs s s s s x x x x x x x 2211211αα++=221121x x x x s s αα++=i is i x x α∑∑=1)1(,11+-=∴--=s s s s s s s x x y x x y y βββ 1)1(+-?=-+-s s s x x S D L S Lx ββRD S S L S L S x S +=≈-≈)1(β???? ??-'+-=S S x W L S x 1)1(ββ )1()1(S S x D L S x ---=ββ

有机物的十种分离提纯方法

有机物的十种分离提纯方法 一、过滤 1、原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不同,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固体不溶,一种固体可溶。 3、范围:适用于不溶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4、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滤纸 5、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对于有些溶液温度下降,会有晶体析出,应该趁热过滤。 6、列举:草酸钙中混有醋酸钙:加水溶解,过滤除去醋酸钙溶液。 二、洗气 1、原理:利用气体的溶解性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将混合气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气体不溶或不反应,一种气体可溶或可反应。 3、范围:适合于混合气体的分离。 4、仪器:洗气瓶、导管 5、注意:不要引进新的气体杂质,最后能够产生被提纯的气体。 6、列举:甲烷中混有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洗去乙烯。 三、蒸发 1、原理: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固体可溶 3、范围:适合于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4、仪器: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5、注意:玻璃棒作用;溶剂易挥发或易燃烧,采用水浴加热。 6、列举:从醋酸钠溶液中提取醋酸钠:蒸发溶液,使醋酸钠析出。 四、结晶 1、原理:通过蒸发溶剂或者降低温度使溶质的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的方法。 2、条件:固体的溶解度小或者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 3、范围:固体的溶解度小一般用蒸发结晶法;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一般用冷却结晶法或者重结晶法。 4、仪器:过滤、蒸发仪器。 5、注意:基本环节:溶解—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洗涤干燥 6、列举:苯甲酸钠中混有氯化钠: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就可以除去氯化钠。 五、分液 1、原理:把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液体互不相溶 3、范围:适合于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4、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5、注意:分液漏斗的基本操作 6、列举:己烷中混有己烯: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六、萃取 1、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选择萃取剂将溶质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2、条件: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范围:适合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液体中的分离。 4、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5、注意: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6、列举:从碘水中提取碘,加四氯化碳,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七、蒸馏 1、原理: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经过加热冷凝使液体分离的操作。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膜分离 1.什么是分离技术和分离工程? 分离技术系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将某种混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一种手段。 在工业规模上,通过适当的技术与装备,耗费一定的能量或分离剂来实现混合物分离的过程称为分离工程。 2.分离过程是如何分类的? 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控制分离)、反应分离 第二章膜分离 1.按照膜的分离机理及推动力不同,可将膜分为哪几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2.按照膜的形态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形态分为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卷式膜。 3.按照膜的结构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结构分为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4.按照膜的孔径大小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孔径大小分多孔膜和致密膜。 5.目前实用的高分子膜膜材料有哪些? 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 6.MF(微孔过滤膜),UF(超过滤膜),NF(纳滤膜),RO(反渗透膜)的推动力是什么? 压力差。 7.醋酸纤维素膜有哪些优缺点? 醋酸纤维素是当今最重要的膜材料之一。醋酸纤维素性能稳定,但在高温和酸、碱存在下易发生水解。纤维素醋类材料易受微生物侵蚀,pH值适应范围较窄,不耐高温和某些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8.醋酸纤维素膜的结构如何? 表皮层,孔径(8-10)×10-10m。过渡层,孔径200×10-10m。多孔层,孔径(1000-4000)×10-10m 9.固体膜的保存应注意哪些问题? 分离膜的保存对其性能极为重要。主要应防止微生物、水解、冷冻对膜的破坏和膜的收缩变形。微生物的破坏主要发生在醋酸纤维素膜;而水解和冷冻破坏则对任何膜都可能发生。温度、pH值不适当和水中游离氧的存在均会造成膜的水解。冷冻会使膜膨胀而破坏膜的结构。膜的收缩主要发生在湿态保存时的失水。收缩变形使膜孔径大幅度下降,孔径分布不均匀,严重时还会造成膜的破裂。当膜与高浓度溶液接触时,由于膜中水分急剧地向溶液中扩散而失水,也会造成膜的变形收缩。 10.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有哪几种? 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主要有中空纤维式、管式、螺旋卷式、板框式等四种型式。 11.在上述膜组件中装填密度最高的是那种?料液流速最快的是那种? 中空纤维式,管式。 12.什么叫浓差极化?如何消除浓差极化现象?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授课教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授课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熟悉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了解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基本原理;熟悉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掌握分离纯化的特点与一般步骤;了解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历史;熟悉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分离纯化的特点与一般步骤;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教学课时:4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概念与原理 一、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 1. 生物物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活性多肽类、蛋白质、酶类、核酸及其降解 物、糖、脂类、动物器官或组织制剂、小动物制剂、菌体制剂 2. 生物物质来源:动物器官与组织、植物器官与组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胞培养产物、血液、分泌物及其代谢物 二、生物分离纯化概念 指从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养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组织细胞与体液等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三、生物分离纯化技术

生物技术 上游: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组织工程;下游:生物产品的回收——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主要包括离心技术、细胞破碎技术、萃取技术、固相析出技术、色谱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 四、分离纯化基本原理 有效识别混合物中不同组分间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别,利用能够识别这些差别的分离介质或扩大这些差别的分离设备来实现组分间的分离或目标产物的纯化。

第二节分离纯化策略 一、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特点 1. 环境复杂、分离纯化困难 2. 含量低、工艺复杂

我国制药分离纯化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我国制药分离纯化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引言:制药工业关系国计民生。一种好的药品,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能够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动植物,不计其数的化合物,想要从里面找到能够制成药物的有效成分是一件困难的工作。由于药物的纯度和杂质含量与其药效、毒副作用、价格等息息相关,使得分离过程在制药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制药分离纯化技术在制药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现状 制药分离过程主要利用待分离的物质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志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的医药产业虽然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制药过程上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问题,药品提取分离纯化过程作为医药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首要原因。 目前,在我国制药领域,很多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但是仍然没有成为制药过程中的主导工艺,依然是以传统落后的提取技术为主导,在制药过程中存在着提取分离技术装备简单,工艺流程单一等缺陷。我国目前的分离提取技术还存在很多不足。设计和开发出一个新的生产系统和设备,显得尤为迫切。 制药提取分离技术及其装备关系到三个问题:(1)能否最大限度

地从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但是保证无用的物质不能被同时转移。(2)能否尽量使所提取物质的量相对平均;(3)能否在尽量满足最大产能的情况下,把成本降到最低。简单来说是产率、工艺条件稳定和效率三个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能为后续生产环节制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实现提高生产质量的最终目的,目前,我国大部分所使用的传统提取工艺和装备都难以解决以上的几个问题,生产中仍然以传统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为主导,提取生产过程中的装备陈旧、工艺流程单一,集成优化和高效节能的成套装备虽然已经开发出来,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先进的装备的优势以及自动化控制与在线检测系统的优势,开发出先进、适用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流程,并使其得到推广和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水提醇沉法(水醇法)、醇提水沉法(醇水法)、酸碱法、盐析法、离子交换法和结晶法等。新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絮凝沉淀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高速离心法等。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推动了医药的现代化进程,为我国的医药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方向 我国的医药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的药物提取水平差距甚大,影响了我国医药产品在世界药品市场的地位。中国已经加入WTO,国内医药生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采用先进的提取分离技术,才可能使我国医药产品生产和销售在国际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

药物分离纯化

1.什么是化学萃取?影响化学萃取的因素?溶质与萃取剂之间的化学作用? 2.什么事截留分子量?各种分离膜(如微滤、超滤、纳滤)的截留组分范围怎样? 3.什么是乳化现象?消除乳化的方法有哪些? 4.什么是反萃取、萃取相、萃余相? 5.什么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 6.什么是双水相萃取技术?有哪些特点? 7.什么是半仿生提取法?其优点有哪些? 8.什么是分子印迹技术,其特点如何? 9.什么是分子蒸馏,其操作过程如何,有哪些特点? 10.依据分离记理,色谱法分为哪几类? 11.根据料液和溶剂的接触和流动情况,萃取操作过程如何划分? 12.什么是凝胶色谱,其分离机理如何,有哪些用途?其操作过程如何? 13.什么是住色谱,如何操作? 14.活性氧化铝有哪些类型?特点是什么?其含水量关系如何? 15.何为浸漉法,去操作过程如何? 16.离子交换树脂有哪些类型,影响其选择性的因素?其操作过程如何? 17.容积提前中药有效成分时,选择溶剂的原则,常见容积大机型大小如何? 1分离纯化过程: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手段,或将这些方法结合,将某混合物系分离纯化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过程。 分离纯化技术:在工业中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与装备,耗费一定的能量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过程,研究实现这一分离纯化过程的科学技术。 1、药物分离的特点:(1)药物的品种繁多,结构复杂,不同来源的药物性质差别很大,采用的分离技术原理和方法也多种多样。(2)以天然形式存在的药物,或生物来源的药物通常含量较低,杂质的量远远大于有效成分的量。分离过程需要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使有效成分的含量不断提高。(3)药物中很多品种特别是天然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稳定性差、易分解、易变性等特点,在选择分离方法时需要考虑被分离物质的性质,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和条件,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4)从药物研究到药品生产,分离在量上的差别很大,小到 以鉴定、含量测定的6- 10g级,大到生产的吨级的纯化。(5)药品的质量要求高,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生产环境需要达到一定的洁净度,防止环境对产品的污染。 2、分离纯化方法按原理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 3、萃取:将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选择性地转移到另一相中或选择性地保留在原来的相中(转移非目标化合物),从而使目标化合物与原来的复杂机体相互分离的方法。反萃取: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萃取相:当溶剂与混合液混合后成为两相,其中一个以萃取剂为主(溶有溶质)的称为萃取相。萃余相:另一个以原溶液为主的(即溶剂含量较低)称为萃余相。萃取液:利用蒸馏、蒸发和结晶等方法除去萃取相中的溶剂后得到的液体称为萃取液。萃余液:利用蒸馏、蒸发和结晶等方法除去萃余相中的溶剂后的液体称为萃余液。化学萃取:也称反应萃取,是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实现溶质向有机相的分配。影响化学萃取的因素:(1)被萃取药物的结构(2)pH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4)无机盐的存在(5)溶质的结构(6)萃取剂(7)稀释剂。 4、化学萃取中,溶质与萃取剂之间的化学作用主要有:(1)配位反应(2)阳离子交换反应(3)离子缔合反应萃取(4)协同反应萃取。 5、根据料液和溶剂的接触和流动情况,可以把萃取操作过程分成单级萃取操作和多级萃取

牛血清白蛋白的分离提纯工艺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生物分离工程 设计题目:牛血清白蛋白的分离提纯工艺 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孙盼盼 学号:41004020111 专业班级:10级生物工程01班 指导教师:王晓军 2013年6月20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1) 2.设计背景 (1) 2.1 牛血清白蛋白分离提纯的简介 (1) 2.2 牛血清白蛋白分离提纯的意义 (1) 3.设计原理 (2) 4.设计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案说明 (2) 4.1对原材料的粗分级分离 (3) 4.2对粗分离成分进行细分级分离 (3) 4.3 蛋白的结晶与重结晶 (3) 4.4 对分离出的蛋白质进行纯度鉴定 (3) 4.5 牛血清白蛋白质分离提纯的整个工艺流程 (3) 5.操作过程 (4) 5.1蛋白质分离的准备阶段 (4) 5.2细分级分离设备的设计 (4) 5.3蛋白质的纯度鉴定 (8) 6.参考文献 (8) 7.课程设计心得 (9)

1.设计任务书 现有一混合物料液中含有酪蛋白(分子量:57000Da,pI 4.5)、β-乳球蛋白(分子量:35000Da,pI 5.1)、α-乳白蛋白(分子量:14000Da,pI 4.2)和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量:66200Da,pI 4.7),设计一个分离纯化工艺纯化其中的牛血清白蛋白。 2.设计背景 2.1 牛血清白蛋白分离提纯的简介 蛋白质是(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 蛋白质具有很多生物化学共性,运用相关性质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制备多种不同的单一蛋白质,更好的为人们所有。蛋白质的分离提纯技术已经很成熟,相关的工艺流程包含各种不同的分离提纯设备,这些设备运用蛋白质的不同原理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单一蛋白质的分离提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2.2 牛血清白蛋白分离提纯的意义 牛血清中的简单蛋白,是血液的主要成分(38g/100ml),分子量68kD。等电点4.8。含氮量16%,含糖量0.08%。仅含已糖和已糖胺,含脂量只有0.2%。白蛋白由58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35个半胱氨酸组成17个二硫

肝素的分离纯化工艺

肝素的分离纯化工艺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肝素的分离纯化工艺 姓名:XX 专业:生物制药

1. 前言: 肝素(heparin)是1916年麦克伦(Mclean)在研究凝血问题时,从狗的肝脏中发现的的,具有抗凝血活性。肝素是由动物结缔组织的肥大细胞产生的,它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如肠粘膜、十二指肠、肺、肝、心、胎盘和血液中,多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体存在,这种复合体无抗凝血活性,随蛋白质的去除而活性增。在体内肝素可被肝脏产生的肝素酶灭活而从尿排泄出去。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肝素的抗凝作用都很强,故临床把它作为抗凝剂广泛使用。 肝素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已知的分子结构最复杂的化合物,短期内无法人工化学合成,目前只有来源于猪小肠粘膜的肝素能够用于临床治疗。 2. 肝素的相关简介 2.1 理化性质 肝素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有吸湿性,钠盐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二氧六环等有机溶剂。 它一种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的黏多糖硫酸脂。制剂分子量在1200~40000,抗血栓与抗凝血活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关。 药用功能 ⑴治疗各种疾病并发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 ⑵预防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⑶治疗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减轻症状、预防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防止早期再梗塞和梗塞区延展,降

低病死率)。 ⑷人工心肺、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时作为抗凝血药物。 ⑸作为溶血栓疗法的维持治疗。 ⑹用于输血时预防血液凝固及血库保存鲜血等体外抗凝剂。 来源杂质 肝素原料药的原料是肝素粗品,其提取只能源自健康生猪的小肠粘膜,由于含有大量杂质蛋白、杂质核酸、微生物等杂质,需经过物理和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天然结构基团完整的肝素,从而制成肝素原料药。 肝素钠原料药是标准肝素制剂的唯一有效成分和低分子肝素原料的生产起点,目前肝素制剂只有按照注射给药方式用于临床,这使得肝素原料药需要有很高的纯度,方可保证制剂的用药安全。 3. 该工艺的分离原理 肝素在水溶液中带很高的负电荷。 先用盐解或酶解法使肝素与杂蛋白分离出来,然后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来提取纯化肝素,常用的是强碱阴离子树脂或强碱低交联度阴离子树脂。 在离子交换过程中,水中的阳离子(如Na+、Ca2+、 K+、 Mg2+、Fe3+等)与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H+ 进行交换,水中阳离子被转移到树脂上,而树脂上的H+交换到水中。 水中的阴离子(如Cl-、HCO3-、肝素等)与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OH-进行交换,水中阴离子被转移到树脂上,而树脂上的OH- 交换到水中。而H+ 与OH- 相结合生成水,从而达到脱盐的目的。

现代分离技术

现代分离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看看现代分离技术整理 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哪两个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2. 从不同的角度对分离效率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①分离方法和角度②产品纯度 分离速率,分辨率,浓缩比,纯化程度,回收率。 3.写出5种使用能量媒介和5种使用物质媒介的分离操作。 能量媒介: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结晶 物质媒介:萃取、浸提、吸收、吸附、液液萃取 4.萃取精馏的定义。 1)定义:加入的新组分不和原物系中的组分形成恒沸物,只改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其沸点比物系中其它组分的沸点高的分离过程。 2)萃取剂的作用: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加入萃取剂与其中一个组分形成正偏差溶液(非理想溶液),与另外一个组分形成理想溶液(负偏差溶液),来改变相对挥发度。 3)萃取精馏塔中对萃取剂的要求: ?不形成恒沸物 ?沸点要高 ?改变相对挥发度 ?不能分层 选择性强 溶解度大 沸点高,挥发度小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适宜的物性

使用安全无毒,对设备不腐蚀,污染小,环境友好,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5)萃取精馏塔中回收段的作用: 使溶剂不在塔顶出现,达到回收效果。 如果不设回收段会使塔顶物料中含有高浓度的溶剂。 去除塔顶产品中可能夹带的溶剂,对于某些沸点很高的溶剂可不使用 6)萃取精馏塔塔顶产品不合格能否通过加大回流比的方法来使塔顶产品合格? 不能,因为加大回流比会使塔顶到塔底溶剂的浓度降低,液相流率增加, 将使液相中溶剂浓度xS 下降, 而使被分离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a12)S 减小,分离效果变差。 7)精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萃取剂的挥发度比所处理物料的挥发度低得多,用量较大,故在塔板上基本维持一固定的浓度值,“恒定浓度”即 假定:a 恒摩尔流;b 精馏段总物料衡算: 萃取剂物料衡算: (A ) 设萃取剂S 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 1 ,,+=n s n s x x 0 =sD x D L S V +=+sD s s Dx Lx S Vy +=+S D L S Lx y S S -+-= β s s s s s s s s s y y y y x x x x x x y y y x x y y 2 121212 1111++=++=--=βs s s s s x x x x x x x 2211211αα++=221121x x x x s s αα++=i is i x x α∑∑=1-s s s x y y β

药物分离与纯化

硕士学位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天然药物的分离与纯化 考生姓名:邱诗春 考生学号:20111902042 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学 考生成绩: 任课老师(签名) 考试日期:20 11 年11 月 5 日午时至时

姜黄中天然药物的分离与纯化 摘要:姜黄素是姜黄属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发潜力。随着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有多种方法从植物中提取并分离姜黄素。本文对近年来研究姜黄素的酶法、渗漉法、水杨酸钠法、超临界CO2 萃取法、超声提取法及微波提取法等提取方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聚酰胺吸附法、活性炭色谱法、硅胶柱色谱法、乙酸沉淀法等分离纯化方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姜黄素提供依据。 关键字:姜黄素;提取;分离 Abstract: Curcumin is one of the major active ingredients in plants of Curcuma L. and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anti-cancer,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nd anti-microbial effect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and so on. It has bette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ping potential of new dru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technology, there are many ways to extract and isolate curcumin from plants. The recent studies of curcumin extraction methods, i.e. enzyme method, percolation method, sodium salicylate method, supercritical CO2, ultrasonic extraction and microwave extraction. Separation methods, i.e. polyamide adsorption, macroporous resin adsorption, polyamide adsorption, activated carbon chromatograph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acid-precipitation method are reviewed to provide the basis evidence for further utilization of curcumin. Key words:curcumin; extraction; separation 姜黄(Curcuma long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味辛、苦、温,入心、肝、脾经,可行气破瘀,通经止痛,并且还有助消化特性,可以作为调味品、天然色素、天然染料,近年来因其具抗肿瘤、抗炎、抗氧化[1,2]等活性而倍受关注.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