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金属类)

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金属类)
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金属类)

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金属类)

1 铅的接触机会

答:生产过程中铅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为消化道。 A.铅矿的开采及冶炼工业开采的铅矿主要为方铅矿(硫化铅)、碳酸铅矿(白铅矿)及硫酸铅矿。在铅冶炼时,混料、烧结、还原和精炼过程中均可接触。在冶炼锌、锡、锑等金属和制造铅合金时也存在铅危害;B.熔铅作业如制造铅丝、铅管、铅皮等,旧印刷业的铸版、铸字、制造电缆、废铅回收等均可接触铅烟、铅尘或铅蒸汽;C.铅化合物常用于制造电池、玻璃、搪瓷、景泰蓝、油漆、颜料、防锈剂、橡胶硫化促进剂等。

2. 预防职业性铅中毒的控制措施

答:A.降低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的浓度: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如铅熔炼用机械浇铸代替手工操作,蓄电池制造采用铸造机、涂膏机、切边机等,以减少粉尘飞扬;B.加强通风:如熔炼锅可设置吸尘排气罩,抽出烟尘需净化后排出;C.控制熔铅的温度,减少铅蒸汽逸出;D.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如用锌钡白、钛钡白代替铅白制造油漆等。加强个体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铅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坚持车间内湿式清扫制度,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和设备检修。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有铅吸收的工人应早期进行驱铅治疗。妊娠及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调离铅作业。

3.汞的接触机会

答:汞矿开采与冶炼。电工器材、仪器仪表制造和维修,如温度计、气压表、血压计、石英灯等。一些化工企业使用汞作为催化剂,如塑料、染料工业。生产含汞的药物及试剂,用于印染、防腐、涂料等。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4.汞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答:控制工作场所空气中汞的浓度,如电子仪表、气动仪表代替汞仪表;从事汞的灌注、分装应在通风柜内进行,操作台设置板孔下吸风或旁侧吸风。为防止汞的沉积和污染,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操作台宜用光滑材料,操作台和地面应有一定倾斜度,以便清扫冲洗,低处应有贮水的汞吸收槽。对排出的含汞蒸汽,应用碘化或氯化活性炭吸附净化。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接触汞的作业应穿工作服,戴防毒口罩或用碘处理过的活性炭口罩。工作服应定期更换、清洗出汞并禁止带出车间。班后、饭前要洗手、漱口,严禁在车间内进食、饮水和吸烟。

5.锰的接触机会和预防措施

答:(1)接触机会:锰矿的开采、运输和加工,锰合金制造。用锰化合物用于制造干电池、焊料等。用锰焊条电焊作业时,可产生锰烟尘。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吸入锰烟或锰尘引起中毒。

(2)防治要点:接触锰作业应采取防尘措施和佩戴防毒口罩,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和进食;如在密闭容器或狭小空间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同时佩戴好防毒口罩等。

6.电镀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答:(1)接触机会:电镀是金属表面处理的重要手段,其中镀铬工艺被广泛用作防护装饰性镀层体系的外表层和机能镀层,应用于汽车、自行车、日用五金制品、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机械、船舶舱内的外露零件等。

(2)产生的危害:镀铬作业过程的职业危害非常明显,其中接触铬酸雾所

引起的铬鼻病尤其应引起重视。同时铬酸盐也是人类明确致癌物,铬酸盐制造工可发生职业性肺癌。

(3)预防措施:A.尽可能使用密闭设备和机械化上下料流水线,镀铬槽上加盖密闭以防止酸雾逸出; B.无法密闭设备时,应在镀铬槽上边缘配备槽边吸风装置,以排除铬酸雾;加强镀铬车间的整体通风和机械排风;还可在电镀液表面覆盖一层液体石蜡、硫酸十二烷基钠溶液等,以减少酸雾的逸散。同时应加强各项机械排风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修,保证通风排酸雾的效果; C.车间内应装设喷淋和洗眼装置,供清洗皮肤和眼睛之用; D.镀铬工人工作时应佩戴橡皮或塑胶手套、穿工作服加防酸围裙和胶靴、佩戴防酸口罩和防护眼镜。工作服应勤更换清洗、工作后宜沐浴清洁全身皮肤; E.企业应严格执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组织接触铬及其化合物的镀铬工人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F.加强铬作业岗位的铬酸盐浓度的检测评价工作,一旦发现铬酸盐浓度增加或超标,要立即着手整改,完善工程防护措施,督促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G.镀铬工人一旦出现皮肤溃疡和鼻中隔黏膜糜烂、溃疡等症状,应及时治疗。

7.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答:砷的接触机会:铅、铜、金及其他含砷有色金属冶炼时,砷的蒸汽状态可逸散在空气中。处理烟道和矿渣、维修燃烧炉等可解除含砷的粉尘。从事含砷农药、防腐剂、除锈剂等制造和应用工人可接触砷。玻璃工业中常用砷化物作为颜料。有色金属矿石和炉渣中的砷遇酸或受潮时,可产生砷化氢气体引起急性中毒事故。非职业接触主要饮用含高浓度砷的井水,敞灶燃烧含高浓度砷的煤以及砷污染的食品。

急性中毒:可因设备事故或或违反操作规程大,大量吸入砷化合物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喷嚏、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头痛、头晕、全身衰竭,甚至烦躁不安、痉挛和昏迷,严重者多因呼吸和血管中枢麻痹而死亡。口服

砷化物中毒可在摄入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生,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及血样腹泻,寒战、皮肤湿冷、痉挛,严重者极度衰竭,脱水、尿少、尿闭和循环衰竭,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兴奋、躁动不安、谵妄、意识模糊、昏迷,可因呼吸麻痹死亡。砷化氢急性中毒可在吸入砷化氢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内发生,出现急性溶血引发的症状和体征,腹痛、黄疸和少尿三联征是砷化氢中毒的典型表现。

慢性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所致,除一般类神经征外,主要表现皮肤黏膜病变和多发性神经炎。皮肤改变可主要表现为脱色素和色素沉着加深、掌跖部出现点状角化。饮水型砷中毒患者,皮肤改变更为明显,表现为扩大的角化斑或溃疡。砷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职业暴露主要致肺癌和皮肤癌,也有报道与白血病、淋巴瘤及肝癌等有关。

预防措施:在采矿、冶炼及农药制造过程中,生产设备应采取密闭、通风等技术措施,减少工人对含砷粉尘的接触。在维修设备和用砷化合物的过程中要加强个体防护。日常生活过程中应饮用含砷较低的水,对炉灶进行改造,减少砷对食品的污染。

8.职业性铅中毒的症状

答:牙龈可出现“铅线”,常位于尖牙至第一磨牙后侧牙龈,由灰蓝色微粒组成,有时牙齿表面也可有棕绿色或墨绿色色素沉着。铅线是铅吸收的标志,但不能视为铅中毒的根据。铅中毒的主要症候群有头晕、头痛、失眠、肌肉痛、腹绞痛、便秘以及贫血。治疗应由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驱铅治疗。

9.汞中毒的症状

答:慢性中毒有神经精神症状(易兴奋症),肌肉震颤,口腔炎等。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可发生化学性肺炎伴有紫绀、气促、肺水肿等。口炎是慢性汞中毒的早期症状之一,口内有金属味,

唾液量多而粘稠,全口腔粘膜充血,牙龈水肿剥脱,继而可出现牙槽骨萎缩、牙齿松动脱落,后期可发生骨坏死,牙龈上可出现汞线,但并不常见。汞中毒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较明显,其特征为“汞毒性震颤”。由于汞在常温下即可蒸发,且附着力很强,具有流动性,小的颗粒极难清理。因此汞作业人员(汞矿开采冶炼、仪表工业、制镜业、口腔内科临床工作者)都有引起慢性汞吸收、汞中毒的可能。

10.磷的危害

答:接触机会:黄磷用于制造磷酸、赤磷、炸药、燃烧弹、化肥、有机磷酸酯等,赤磷用作灭鼠剂(磷化锌)制造等。

急性毒性:黄磷主要以蒸气和粉尘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急性吸入磷蒸气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急性肺水肿。主要表现在味肠道、肝和肾,其组织反应包括严重的局部刺激(严重呕吐和胃黏膜表面脱落),以及主要脏器,特别是肝肾脂肪浸润(引起严重的黄疸和肾功能障碍),病人常因严重的出血性呕吐、许多组织渗血及尿毒症而死亡。

慢性毒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磷的挥发(或燃烧),可造成工人吸入磷的危害。长期接触低浓度的黄磷主要引起颌骨坏死,开始表现为牙痛,接着感染化脓,呼气有恶臭味。长期接触有刺激性的磷化合物的工人可发生阻塞性肺疾患和慢性气管炎。

防治要点:控制接触的工程技术措施,防止工人暴露于白磷烟气中;不使用白磷而采用安全的合适代用品;白磷在空气中可燃烧,应始终保存在水中;在作业场所应安装合适的局部和全面通风;应将磷存放在低温、通风的隔离区,远离强氧化剂、火焰,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处理磷化合物时要注意保护皮肤、眼和呼吸道;误服者用0.2%硫酸铜反复洗味催吐;禁食牛奶、脂肪;皮肤灼伤应对症处理并防治肝肾损伤。

11.铬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

答:在生产过程中接触铬及其化合物,主要是通过铬矿的开采和冶炼过程。电镀时吸人铬酸雾,生产过程中产生六价铬化合物,从事化工和电镀两个工种的工人容易发生铬中毒。电镀时吸入铬酸雾,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如皮炎、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等。生产中产生的六价铬化物,可损害人体皮肤及呼吸道,形成很深的溃疡既铬疮。重者损害肾功能出现衰竭,如不及时抢救,患者会很快死亡。国外报道,铬中毒会引起肺癌和皮肤癌。预防铬中毒,工人必须穿上工作服,并戴防毒口罩。并戴橡胶长手套,手套至少要长至肘关节。

防治要点:(1)采取防护措施和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工人对铬化合物接触,以降低对呼吸道和鼻黏膜的刺激,劝说接触铬工人戒烟。

(2)急性吸入性损伤应住院观察,严格注意肾功能改变。慢性鼻黏膜和皮肤溃疡可用10%依地酸二钠钙软膏涂抹。

12.炼铁生产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答: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生产性毒物(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主要是矿石中含硫)、高温及热辐射,出铁出渣时热辐射危害比较大。噪声主要来源高炉鼓风、除尘抽风、卷扬机、振动筛等机械设备的运转。

13.炼铁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答:法律措施、组织管理措施(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三级预防”的原则,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措施(如对产生粉尘的作业尽量采取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的生产设备,防止粉尘外溢。)、卫生保健措施(加强个体防护,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14.铝冶炼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答: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在电解车间有打壳工、采样工等工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高温、热辐射、电磁辐射、噪声等职业危害。粉尘包括铝尘、电焊烟尘、碳素、氟化物等,主要来自于加料机或加料口和点解炉等设备。毒物包括氟化物、沥青烟气、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主要来自于电解炉、氯化机等设备。高温、热辐射和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于电解炉。噪声来自于打壳机、球磨机、拔棒机、抽排风机等设备。(2)精炼车间有操作工、天车工、采样等工种。存在高温、热辐射、噪声等。(3)除尘车间有操作工、检测工等工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高温、噪声。(4)成品车间有操作工、天车工、搬运工等工种。存在高温、热辐射、噪声级振动等。

15.铝冶炼行业应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答:一.防尘措施:为电解车间的加料机、除尘车间安装除尘器。对粉尘的治理有做到自动化、机械化、湿式化、密闭化和除尘高效化。自动化例如在电解、除尘、包装车间设置控制室,工人在控制室内操作回转窑、加料机、包装机等设备。机械化例如工人使用机械操作,避免直接接触。湿式化例如在原料装运前加水或在皮带上方增加雾化喷嘴,除尘车间、包装车间设置实施洒水的措施。密闭化例如电解炉的可拆卸挡板,除必要打开外,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以减少粉尘逸出。除尘高效化例如合理设计收尘管道和选择除尘器的种类,增加排风量并控制风速等。二.防毒措施:在冶炼企业中防毒的重点应放在氟化物和氯气上,因为电解车间厂房内空气中氟化物是以气态和气溶胶的方式并存的,在抓好防尘的同时,应加强车间的通风,以防止氟化物慢性中毒。三.控制振动和噪声的措施:应尽可能选择高效低噪设备。墙壁或屋顶应采用吸声材料,活在工作场所内悬挂吸声体。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加强健康监护、合理安排休息。四.防署措施:可采取隔热、通风、供给清凉饮料、穿戴隔热服等措施。电磁辐射可采取设置屏蔽体和个体防护服等措施。

16.铅锌冶炼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答:(1)烧结车间:存在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等。粉尘为矽尘、煤尘等。毒物包括铅烟、汞、氧化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砷化氢、砷及其化合物。物理因素包括高温、热辐射及噪声。(2)熔炼车间:存在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粉尘为矽尘、煤尘等。毒物包括铅尘、铅烟、氧化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砷化氢、砷及其化合物。物理因素包括高温、热辐射及噪声。(3)铅电解车间:存在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等。粉尘主要为铅尘。毒物包括铅烟、镉、汞、砷化氢、砷及其化合物。物理因素包括高温、热辐射及噪声。(4)锌精馏车间:存在毒物和物理因素。毒物包括铅烟、镉、氧化锌、砷化氢、砷及其化合物等。物理因素包括高温、热辐射及噪声。(5)电解锌车间:存在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等。毒物为硫酸、氧化锌、铅等。物理因素包括高温、噪声。(6)硫酸车间:存在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等。粉尘为矽尘。毒物为二氧化硫、硫酸、汞、砷化氢、砷及其化合物。物理因素包括高温、噪声。

17.铅锌冶炼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答:(1)防尘毒措施:直接熔炼法取代传统的烧结—鼓风炉工艺;利用烧结烟气制酸脱汞;加强密闭防尘毒;加强通风除尘毒,通风除尘要求做到:A.吸尘罩的形态与烟尘扩散的情况相适应,尽可能接近尘源。B.管道尽量减少弯道以减小阻力,管道要适当倾斜,尽量减少或避免较长的水平管道,以防管道积尘,并便于清理。C.抽风机有足够的功力,以便使吸尘罩有足够的风速;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加强个体防护。(2)控制噪声措施:控制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体防护;合理安排劳作和休息。(3)防暑措施:合理设置热源;隔热;通风降温;供给清凉饮料和加强营养;(4)管理措施:加强个体防护;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18.锰中毒的临床表现

答:慢性锰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继而出现椎体外系神经受损症状,肌张力增加,手指明显震颤,腱反射亢进,并有神经情绪改变,严重患者椎体外系神经障碍恒定而突出,表现为帕金森样症状。

19. 汞作业岗位的职业禁忌症有哪些?

答:患有明显的口腔疾病,胃肠道和肝、肾器质性疾患,精神神经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脱离汞接触。

20.镉的危害

答:接触机会:镉主要和锌、铅及铜矿共生,镉是这些金属的冶炼的副产物,当上述金属冶炼或镉回收精炼时可接触到镉。镉及其化合物主要用于电镀,制造工业颜料、塑料稳定剂、镍镉电池、光电池及半导体元件,镍合金用于制造高速轴承、焊料、珠宝等,从事上述工作均可接触镉及其化合物。非职业接触包括吸入含镉金属冶炼厂污染的空气及摄入含镉废水灌溉生产的粮食。吸烟是慢性接触镉的另一来源。

中毒表现:(1)急性中毒急性吸入高浓度镉烟数小时后,出现咽喉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口内金属味,继而发烧、咳嗽、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严重者可发展为突发性化学性肺炎,伴有废水肿,肝、肾损害,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2)慢性中毒镉为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低浓度长期接触可发生慢性中毒,最常见的是肾衰竭。有报道慢性接触镉者可出现嗅觉减退及贫血。

处理原则;急性吸入氧化镉烟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入院观察,注意急性费损伤,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在焊接和切割含镉金属以及产生氧化镉烟的场所,要加强局部通风和个人防护。

22.镍的危害

答:环境中镍的主要污染来源为:镍矿的开采和冶炼;合金钢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煤、石油燃烧时排放烟尘中;电镀、镀镍的生产过程。

吸入金属镍的粉尘易导致呼吸器官障碍,肺泡肥大。镍盐的毒性强,特别是羰基镍(一氧化碳与镍粉在高温下可形成)有非常强的毒性,因为它容易挥发,又易溶于脂肪组织,很容易进入细胞膜内,而且与蛋白质及核酸的结合力很强。镍盐,特别是羰基镍由呼吸道进入体内,首先伤害肺脏,引起肺水肿、急性肺炎,并诱发呼吸系统癌。镍作业工人中,呼吸道癌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据统计,肺癌发生率高出2.6倍到16倍,鼻腔癌竟高出37~196 镍作为一种具有生物学作用的元素,镍能激活或抑制一系列的酶,如精氨酸酶,羧化酶等而发生其毒性作用动物吃了镍盐可引起口腔炎、牙龈炎和急性胃肠炎,并对心肌和肝脏有损害。实验证明,镍对家兔的致死量为 7~ 8毫克/千克,镍及其化合物对人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炎和气管炎,甚至发生肺炎。镍已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

防护要点:作业场所加强通风,降低空气中镍浓度;作业工人加强个体防护,佩带防毒面具、呼吸器等;镍接触工人定期健康监护。

糖尿病防治指南考试

您已完成摸底考试,答对题数9道,正确率为60% ?1、(单选题)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首选: A.ACEI或CCB B.ACEI或ARB C.ARB或CCB D.ARB或β受体阻滞剂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A.10g B.15g C.25g D.35g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磺脲类药物禁忌症是: A.1型糖尿病 B.肝肾功能不全 C.孕妇、需要大手术者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若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时需: A.继续基层医院进一步治疗 B.请示上级医生后,继续基层医院治疗 C.立即转诊至上 级医院D.建议患者出院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其减重目标为: A.1个月减轻体重5% B.1个月减轻体重10% C.3-6个月减轻体重5%-10% D.3-6个 月减轻体重20%-30% 正确答案:C ?10、(多选题)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降糖 B.降压 C.调脂 D.抗血小板治疗 E.生活方式干预 1、(多选题)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

A.二甲双胍 B.胰岛素促泌剂 C.α-糖苷酶抑制剂 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E.胰岛素 正确答案:ABCDE 2、(单选题)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A.17.1% B.10.4% C.8.2% D.15.3% C.8.2% D.15.3%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A.正常血糖 B.空腹血糖受损 C.糖耐量异常可能 D.糖尿病 正确答案:C

糖尿病知识考试题

糖尿病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DKA早期临床表现包括口渴、多饮、疲倦。 2.糖尿病低血糖(Whipple)三联征是指低血糖症状和体征、血糖浓度<3.0mol 、血糖升高至正常时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 3.最轻运动持续3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强度运动持续 5 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4.无症状低血糖是指无明显低血糖的症状,但血糖≤ 3.9 mmol/L。5.糖尿病的中医分类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兼证型、 阴阳欲绝型。 6.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骨关节病等。 7. 酮体一般是指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 8.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轻度水肿、过敏反应、脂肪营养不良。 9. 代谢综合征伴有的症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中心型肥胖、微量白蛋白尿。 二、单项选择题 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D ) A. 25%-30% B. 35%-40% C. 45%-50% D. 55%-60% 2.合理的糖尿病饮食,脂肪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C ) A. 5%-10% B. 15%-20% C. 25%-30% D. 35%-40% 3.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 ) A.冠心病B.眼底病变C.糖尿病肾病D.神经病变

4.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D )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C.浮肿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 ) A.头晕、乏力B.恶心、呕吐C.视物模糊D.意识改变6.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B ) A.两年一次B.一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 7.最易导致低血糖昏迷的降糖药是:( A ) A.优降糖B.亚莫利C.达美康D.糖适平 8.胰岛素治疗时,以下控制血糖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 D ) A. 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 B.每日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C. 每日四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D. 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9.产生抗药性最强的胰岛素 是(B) A 猪胰岛素 B 牛胰岛素 C 赖脯胰岛素 D 门冬胰岛 素 E 人胰岛素 10.鉴别是不是Somogyi现象的最好的方法 是(B) A 测早餐前空腹血糖 B 夜间多次测血糖 C 晚餐前测血 糖 D 测晚餐后2小时血糖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5388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尘肺热点问答 云南返乡农民工尘肺病事件,为我们再次敲响了尘肺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警钟。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造成劳动者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规定的赔偿性职业病。希望通过这期内容,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尘肺病的相关知识,以便预防和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1、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

2018年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2018年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仅有一项正确答案) 1.艾滋病的全称是 ( C ) A、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肾病综合症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美尼尔综合症 2. HIV的中文名称是 ( C ) A、乙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流感病毒 3.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 ( A ) A、 AIDS B、HIV C、HAV D、HDV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D ) A、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 B、阴道分泌物传播、血液传播、空气传播 C、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 ( D ) A、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免疫系统 6.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原则是 ( A )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B、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D、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7.艾滋病的“窗口期”是指 ( B ) A、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

B、从感染到体内能够检测出抗体的时间 C、从体内能够检查出抗体到发病的时间 D、从感染到死亡的时间 8.预防艾滋病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 A、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B、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 C、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D、远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9.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 ( B ) A、1984年英国 B、1981年美国 C、1971年美国 D、1981年英国 10.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意义是 ( C ) A、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 B、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 C、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标志 D、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远离艾滋病的警示标志 11.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以及他们的亲友 ( D ) A、远离艾滋病患者,防止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 B、不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共同办公;不使用艾滋病人用过的马桶 C、感染艾滋病是咎由自取,没有理由进行救助和扶植 D、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握手、共同进餐等日常接触;为他们的亲友提供有关艾滋病的护理和防治知识 12.宣传和普及艾滋病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 )是 ( B ) A、每年6月12日 B、每年12月1日 C、每年12月6日 D、每年12月16日 13.到2011年底,全广西省每县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医疗机构为 ( A )

糖尿病基础知识考试答案

糖尿病基础知识考试答案 填空题(每空2分) 1.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 代谢性疾病。 2.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可分为胰岛素促分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四大类 3.胰岛由4种细胞构成,分别是A细胞(α),B细胞(β),D细胞(δ),F细胞(PP) 4.生理胰岛素的分泌分为基础分泌和餐时分泌,其中基础分泌量为24 U,进餐刺激分 泌量为24 U 5.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猪胰岛素和牛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分别有1和3个氨基酸不 同。 6.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切点126mg/dl( 7.0mmol/l)_,餐后2小时血 糖切点200mg/dl(11.1mmol/l)。 7.因92%经粪胆途径排出,无肾脏蓄积作用。瑞格列奈是目前唯一可以在“肾功能不全” 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安全使用口服降糖药。 8.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为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缺陷_ 9.从2型糖尿病发病时的并发症检出情况看,发病时已经有5-10年病史。 10.诺和龙(瑞格列奈)为苯甲酸衍生物,起效时间0.5小时,达峰时间与半衰期均为1 小时; 那格列奈为D-苯丙氨酸衍生物,通过肾脏排泄,且其中16%以原型排泄。 选择题(每题2分) 1.人体内降血糖激素是(C. 胰岛素) A.胰高糖素 B. 肾上腺素 C. 胰岛素 D. 胃泌素 2.下列哪一项符合ADA对糖尿病的分型(B. 2型糖尿病) A.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B. 2型糖尿病 C.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D. 营养不 良相关糖尿病 3.下列哪项不是1型糖尿病的特点(C. 口服药治疗) A. 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B. 常在青少年发病 C. 口服药治疗 D. 自身抗体阳性 4.口服降糖药适应症为: (A) A: 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B: 妊娠糖尿病 C: 酮症酸中毒 D: 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 5.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A. 冠心病) A. 冠心病 B. 视网膜病变 C. 糖尿病肾病 D. 神经病变 6.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研究是(D. DECODE) A. UKPDS B. DCCT C. Steno-2 D. DECODE

职业卫生试题(附答案)[问答题版]

职业卫生知识考试题(答案版) 一、填空:(每题 5 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200 2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2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3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 4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5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6 、职业病病人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获得赔偿权利,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5 分。 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有权了解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并要求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2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并要求用人单位在所提供复印件上签章。(√) 3 、职业病人不适宜从事原工作的,可以要求调离。(√) 4 、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者的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5 、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6 、用人单位应当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应急时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7 、职业健康检查和相关医学观察的费用应由劳动者自己承担。(×) 8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并承担相关费用。(√) 9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10 、制鞋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粘合剂中的挥发性物质“苯、甲苯、二甲苯”。(√)

艾滋病知识竞答题

艾滋病知识问答 一、选择题 1、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B) A、HIV B、AIDS C、HBV D、SARS 2、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是(A) A、HIV B、AIDS C、HAV D、HBV 3、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B)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艾滋病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C ) A、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毒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动物免疫缺陷病毒 5、我市目前艾滋病传播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 A、性接触 B、母婴传播 C、输血 D、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6、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什么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婴儿(C) A、妊娠,分娩,亲吻 B、哺乳,亲吻,妊娠 C、妊娠,分娩,哺乳 D、搂抱,亲吻,呼吸 7、下例哪项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D ) A、性关系专一 B、对被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污染的物品及时消毒 C、感染的妇女不怀孕可防止后代感染 D、将艾滋病人隔离起来保护大家 8、以下哪种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A) A、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 B、同性性行为 C、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 D、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 9、综合防治艾滋病都有哪些措施(D) A、宣传教育 B、行为干预 C、关怀救助 D、以上都是 10、下列哪项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A )

A、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B、拒绝毒品 C、到正规医院拔牙 D、不与人共用牙刷 1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D) A、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B、接触过艾滋病病人的人 C、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 D、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12、以下哪种情况会感染艾滋病(C) 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上班 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D、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 13、请说出艾滋病发病后的典型症状( D ) A、长期低热,咳嗽 B、体重下降 C、慢性腹泻 D、以上都是 14、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B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D、艾滋病期 15、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血液中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什么期( D )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 C、临床症状前期 D、窗口期 1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D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D、蚊虫叮咬 17、HIV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 D ) A、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B、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C、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D、以上都是

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金属类)

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金属类) 1 铅的接触机会 答:生产过程中铅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为消化道。 A.铅矿的开采及冶炼工业开采的铅矿主要为方铅矿(硫化铅)、碳酸铅矿(白铅矿)及硫酸铅矿。在铅冶炼时,混料、烧结、还原和精炼过程中均可接触。在冶炼锌、锡、锑等金属和制造铅合金时也存在铅危害;B.熔铅作业如制造铅丝、铅管、铅皮等,旧印刷业的铸版、铸字、制造电缆、废铅回收等均可接触铅烟、铅尘或铅蒸汽;C.铅化合物常用于制造电池、玻璃、搪瓷、景泰蓝、油漆、颜料、防锈剂、橡胶硫化促进剂等。 2. 预防职业性铅中毒的控制措施 答:A.降低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的浓度: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如铅熔炼用机械浇铸代替手工操作,蓄电池制造采用铸造机、涂膏机、切边机等,以减少粉尘飞扬;B.加强通风:如熔炼锅可设置吸尘排气罩,抽出烟尘需净化后排出;C.控制熔铅的温度,减少铅蒸汽逸出;D.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如用锌钡白、钛钡白代替铅白制造油漆等。加强个体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铅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坚持车间内湿式清扫制度,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和设备检修。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有铅吸收的工人应早期进行驱铅治疗。妊娠及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调离铅作业。 3.汞的接触机会 答:汞矿开采与冶炼。电工器材、仪器仪表制造和维修,如温度计、气压表、血压计、石英灯等。一些化工企业使用汞作为催化剂,如塑料、染料工业。生产含汞的药物及试剂,用于印染、防腐、涂料等。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4.汞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答:控制工作场所空气中汞的浓度,如电子仪表、气动仪表代替汞仪表;从事汞的灌注、分装应在通风柜内进行,操作台设置板孔下吸风或旁侧吸风。为防止汞的沉积和污染,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操作台宜用光滑材料,操作台和地面应有一定倾斜度,以便清扫冲洗,低处应有贮水的汞吸收槽。对排出的含汞蒸汽,应用碘化或氯化活性炭吸附净化。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接触汞的作业应穿工作服,戴防毒口罩或用碘处理过的活性炭口罩。工作服应定期更换、清洗出汞并禁止带出车间。班后、饭前要洗手、漱口,严禁在车间内进食、饮水和吸烟。 5.锰的接触机会和预防措施 答:(1)接触机会:锰矿的开采、运输和加工,锰合金制造。用锰化合物用于制造干电池、焊料等。用锰焊条电焊作业时,可产生锰烟尘。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吸入锰烟或锰尘引起中毒。 (2)防治要点:接触锰作业应采取防尘措施和佩戴防毒口罩,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和进食;如在密闭容器或狭小空间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同时佩戴好防毒口罩等。 6.电镀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答:(1)接触机会:电镀是金属表面处理的重要手段,其中镀铬工艺被广泛用作防护装饰性镀层体系的外表层和机能镀层,应用于汽车、自行车、日用五金制品、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机械、船舶舱内的外露零件等。 (2)产生的危害:镀铬作业过程的职业危害非常明显,其中接触铬酸雾所

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提示●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则进入药物治疗(A)●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可作为单药治疗的选择,其中,二甲双胍是单药治疗的首选(A)●在单药治疗疗效欠佳时,可开始二联治疗、三联治疗或胰岛素多次注射(B) 一口服降糖药物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主要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增加GLP-1浓度从而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双胍类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TZDs的主要药理作用为改善胰岛素抵抗;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为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SGLT2抑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为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

的基本措施。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对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会逐渐增大。临床上常需要口服药物间及口服药与注射降糖药间(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的联合治疗。 (一)二甲双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治指南中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对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显示,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为HbA1c下降%~%,并可减轻体重[101-103]。在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开展的临床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使HbA1c下降%~%[104-105]。在500~2 000 mg/d剂量范围之间,二甲双胍疗效呈现剂量依赖效应[104,106],在低剂量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PP-4抑制剂的疗效与将二甲双胍的剂量继续增加所获得的血糖改善程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的比例相似[107-108]。UKPDS结果证明,二甲双胍还可减少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78]。在我国伴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针对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对再发心血管事件影响的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结果

(完整版)最全面的糖尿病知识问答集锦

最全面的糖尿病知识问答集锦 糖尿病是指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糖代谢异常,病人血糖过高,尿中出现葡萄糖,其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少气力。什么是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是跗和病毒感染、毒物的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什么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95%以上的病人是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四十岁以上,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中。哪些人易患2型糖尿病?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2、体重超重或肥胖者;3、四十岁以上的人,随年龄的增高发病率随之上升;4、患代谢综合症者,即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尿酸症者。2型糖尿病常见的症状是什么?小便次数多,特别是夜尿多,有明显的饥饿感,吃得多,体重下降,性欲减退,阳痿,外阴瘙痒,下肢麻木,感觉迟钝及久治不愈的局部溃疡。糖尿病是否遗传?糖尿病有遗传易感性,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及诸多的环境因素方能患病。糖尿病是否能根治?目前糖尿病不能根治,一旦确诊断糖尿病,终生是糖尿病人,应坚持治疗。血糖正常,症状消失,糖尿病是否还要继续治疗?糖尿病人的血糖正常,症状消失,虽病情得到控制,但仍需坚持糖尿病的治疗,否则血糖又升高,症状会很快出现,并且病情加重。尿糖是否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尿糖不作为诊

断糖尿病的依据,只是检测糖尿病病情控制的情况及提供降糖药和胰岛素用量的参与依据。是否血糖越低越好?不是的,血糖达到2.77毫摩尔(mmol/L)即50毫克/分升(mg/dl)时,可能发生低血糖,出现饥饿感、乏力、手发抖、出冷汗、面色发白,继续发展会出现意识不清、昏迷。什么是空腹血糖?禁食8—14小时后测定的血糖,正常值小于6.1 毫摩尔(mmol/L)即110毫克/分升(mg/dl)。什么是餐后两小时血糖?食用100克生面粉做馒头或100克米做的米饭(或食糖量相等的食品)后两小时测定血糖正常值小于7.8毫摩尔(mmol/L)即140毫克/分升(mg/dl)。糖尿病易发生哪些并发症?1、糖尿病性心脏病;2、糖尿病性脑血管病;3、糖尿病性肾脏病;4、糖尿病性眼病;5、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坏死);6、糖尿病精神病变。为什么糖尿病病人必须控制好血压?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独立因素,高血压易引发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其病死率增加两倍以上,所以糖尿病人必须控制好血压。糖尿病治疗的新概念是什么?1、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即糖尿病患者应学习和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正确对待与坚持治疗;2、饮食治疗:控制总热量的合理配餐,少食多餐,高纤维素饮食,清淡饮食,不沾烟酒;3、运动治疗:有氧运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周不少于五次,每次不少于三十分钟;4、药物治疗;5、糖尿病的病情监测;

艾滋病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精选.)

艾滋病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1.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吗? ?可能?不可能 2.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会?不会 3.与艾滋病人共用注射器吸毒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会?不会 4.安全套能不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 ?能?不能 5.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她的孩子吗??可能?不可能 6.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会?不会 7.与艾滋病病人一起吃饭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会?不会 8.目前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吗? ?有?没有 9.目前在中国,艾滋病人可以获得免费抗病毒治疗吗? ?可以?不可以 10.目前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吗? ?有?没有

11、到海淀区疾控中心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是免费的吗?() ?是?不是 12. 哪些行为可能会感染艾滋病?() ?与艾滋病病人发生性行为?与艾滋病人礼节性接吻 ?游泳?使用公用座便器 13. 哪些机构可以检测艾滋病?() ?各级医院的门诊部?二级以上医院和疾控中心 ?单位医务室?私人诊所 14. 艾滋病是() ?一种皮肤病?一种血液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同性恋病15.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阴道分泌物传播、血液传播、握手 ?共用卧具、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16.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 ?神经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免疫系统 17. 下面哪种不是正确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洁身自爱,不在婚前婚外发生性行为 ?远离毒品:不吸毒、尤其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 ?避免经血感染:提倡无偿献血,不输入被污染的血液 ?远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18. 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是:()

2018年职业病防治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职业病防治知识竞赛题 一、单选题(共160题): 1、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C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标本兼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用人单位的( A ) 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 B、安监部门 C、卫生机构 D、工会 3、用人单位( A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A、必须 B、可以 C、应该 D、视情况而定 4、任何单位和个人( C )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经批准 B、在确保无危害时可

C、不得 5、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 A )。 A、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B、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C、国际劳工组织标准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由(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市级 D、县级 7、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 C ) A、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以书面形式( A )劳动者。 A、如实告知 B、通知 C、选择性告知 9、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 C )承担。 A、卫生部门

B、主要负责人 C、用人单位 D、检查者 10、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 C )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A、一名 B、两名 C、三名 D、四名 11、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 D ),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A、岗位 B、厂(矿)区内 C、办公室 D、醒目位置 12、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 C )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A、安全 B、防护 C、报警 D、测试

(完整版)糖尿病防治知识问答

糖尿病防治知识问答(一) 一、什么是糖尿病?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在人体内,葡糖糖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血糖有一个正常范围,人体只有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作用不足都可引起糖代谢障碍,导致血糖升高,体内多余的糖就从尿液中排出。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葡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三、胰岛素的功能有哪些? 胰岛素为胰岛B细胞所分泌,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糖、脂类、蛋白质代谢。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四、正常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 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条途径: 饭后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入血循环,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空腹时血糖来自肝脏,肝脏储有肝糖原,空腹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蛋白质、脂肪及肌肉中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糖糖。 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5条途径: 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同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进入肝脏变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进入肌细胞变成肌糖原储存起来。 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转化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五、糖尿病如何分型? 糖尿病主要分两型,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在遗传与环境因素作用下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需要靠外源性胰岛素才得以生存。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病人约占所有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 六、糖尿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职业健康安全知识试题(标准版)

( 安全试题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职业健康安全知识试题(标准 版) Regular examinations and question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to supplement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of personnel in the company’s security positions

职业健康安全知识试题(标准版) 一、选择题(每题5分,总共75分) 1、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A、以人为本,标本兼治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治理”。 A、彻底 B、综合 C、分期 3、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各种危害。 A、职业病 B、伤亡事故 C、不利健康 4、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档案。 A、健康监护 B、工伤保险 C、培训教育 5、《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 A、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

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劳动者因接触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C、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6、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的作业。 A、重体力劳动 B、其所禁忌 C、危险 7、粉尘作业时必须佩带()。 A、棉纱口罩 B、防尘口罩 C、防毒口罩 8、尘肺病的早期主要症状是()。 A、发热鼻塞、四肢酸疼、咳嗽咯痰等 B、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C、肋下隐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等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 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 10、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应当向()申请鉴定。 A、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政策问答

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政策问答 问:艾滋病是一种什么病? 答: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字母缩写为HIV,俗称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该病的病名是由英文字头缩写AIDS音译而来。它是一种行为性的疾病,也就是说,发病与行为密切相关。艾滋病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经过大约8-10年的潜伏期,免疫细胞不断被破坏,人的抵抗力逐渐下降,最后完全失去抵抗力,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病人表现的症状无特异性,呈现多种感染的一组综合征,病死率极高。 问:什么是艾滋病的窗口期? 答: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可以检查出艾滋病抗体的这一段时间,我们称之为“窗口期”。一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多数人会出现轻微的一过性感冒样症状。人们很不会在意,认为是一次轻微感冒,很少想到这是艾滋病感染出现的早期急性感染症状,大多数人在感染病毒后的第4-8周之间,体内出现抗体,这时,可以通过查验血液来诊断感染。几乎所有的人在感染发生3个月后可以检测出抗体。所以,标准的“窗口期”就是3个月。其意义是如果一个人发生过可能造成其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例如,无保护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输注未检验的血液等,在行为发生后的3个月内,没有查出艾滋病抗体,还不能说明他没有感染艾滋病。在“窗口期”,虽然检查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含

有大量的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在暴露第3个月后还查不出抗体,那么就可以判断没有感染。另一方面,由于“窗口期”的存在,艾滋病病毒阴性的血液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只有通过选择艾滋病感染率低的健康人群或无危险行者作为献血员,可以降低“窗口期”血液的风险,所以,我们倡导健康人的无偿献血行为。 问:什么是艾滋病的潜伏期? 答: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这一段时间,我们称之为“潜伏期”。平均为10年左右,这是一个专用术语,用通俗的话来表达这一概念,就是如果有100个人同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陆续发病,第50个人会在第10年前后出现临床症状。其意义是:潜伏期虽没有症状(这个时期的病人称为感染者),但体内带有病毒,仍然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造成疫情扩散。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就是潜伏期感染者不知不觉地把病毒传染给他人,造成艾滋病流行。 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一样吗? 答: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的整个临床过程,大致可分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病毒一旦进入人体,这个人就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这一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第二阶段:随着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感染者的免疫系统被逐渐破坏,产生一系列疾病症状。这时,感染者就成为了艾滋病病人。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的时间长短因人体感染病毒的数量、感染途径、个体免疫状态和一般营养健康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2020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在苏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火热召开。《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发布无疑是本次大会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更新版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更新要点一:糖尿病患病率 2020版指南: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图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 更新要点二: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020版指南: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表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更新要点三: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0版指南: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图2 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更新要点四: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2020版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艾滋病知识试卷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艾滋病列入哪类传染病?(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2 .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B)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 C.窗口期 D.艾滋病 3.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依据是:(B )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D.免疫功能下降 4.某人到卫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检测,初筛结果HIV抗体阳性,则可以判定为( C) A.感染了HIV B.没有感染HIV C.怀疑感染了HIV,需要确认实验才能判断 D.不能确定 5.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基本原则是:(A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B.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 C.广泛发动群众,全社会动员

D.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内容?( A ) A.对所有艾滋病病人实行免费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 B.为自愿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对艾滋病病人的遗孤实行免费上学 C.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减少母婴传播 D.关心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7.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D) A.40% B.60% C.80% D.100% 8.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C)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氏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9.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A) A.肺结核病 B.肝炎 C.感冒 D.心肌炎 10.我国于哪一年发现首例艾滋病?(B) A.1981年 B.1985年 C.1990年

11.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正处于:(C) A.传入期 B.扩散期 C.快速增长期 12、当Hl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之为(B)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13、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对) 14、PCP首选治疗是: B A、氟康唑 B、复方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15、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D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16、我国HIV-l主要流行株是HIV-l的B,E亚型。(错) 17、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抗体可测出的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4、目前预防艾滋病病毒最好的办法是:(B) A、注射疫苗 B、改变危险行为 C、吃保健品

全国职业病防治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职业病防治知识竞赛试题 1.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于(2011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 2.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3.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工作。 4.工会组织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6.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7.《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8.《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9.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10.《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 11.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12.目前我国职业病共分10大类(132)种。 1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1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15.(C)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16.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17.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8.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19.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20.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21.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22.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3.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4.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25.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职业病防治法知识答题100道

<<职业病防治法>>知识答题100道 1、劳动者依法享有什么权利? A、职业道德保护; B、职业卫生保护; C、职业安全保护; D、职业危害保护; 答案:B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什么事情? A、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B、危害类别; C、职业病危害因素; D、职业病防护措施; 答案:A 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哪个部门会同国务院部门哪个制定、调整并公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哪个部门制定?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行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B、卫生行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行政; D、卫生行政,劳动保障行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答案:B 4、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哪个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A、发展改革; B、卫生行政;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D、住房与城乡建设; 答案:C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哪个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并按照规定上报。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C、总工会; D、卫生行政部门; 答案:D 6、用人单位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多少万元以上至多少万元以下的罚款?

A、五万元至十万元; B、五万元至十五万元; C、五万元至二十万元; D、五万元至三十万元; D答案: 7、用人单位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多少万元以上至多少万元以下的罚款? A、五万元至十万元; B、五万元至十五万元; C、五万元至二十万元; D、五万元至二十五万元; 答案:A 8、劳动者享有几项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A、7; B、6; C、5; D、8; 答案:A 9、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接到申请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并在多少日内作出裁决? A、十五日; B、二十日; C、二十五日; D、三十日; 答案:D 10、用人单位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多少万元以上至多少万元以下的罚款? A、十万元至二十万元; B、五万元至三十万元; C、五万元至二十万元; D、十万元至三十万元; 答案:B 11、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多少岗位津贴? A、大量; B、少量; C、适当; D、工资的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