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深圳市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深圳市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

6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7 《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

8 《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

9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10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

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1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14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

15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15-2005

1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7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

1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9 《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

2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2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2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3 《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

2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5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26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2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9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30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3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3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

3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3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

3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

3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

3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GB50011-2001

3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39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

4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41 《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发布实施公告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14:41 作者:焦玲玲 绿色建筑进入2.0时代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焦玲玲北京报道 已经施行8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完成。 5月27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挂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锤子总算是落地啦。”、“谁有新标准?”、“求电子版终稿。”一时间圈内人士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称,“6月中下旬才有纸质版,电子版目前搞不到”。 据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1年9月开始修编,2013年3月送审报批,至今历时两年半,这个用来衡量国内建筑绿色化的标尺才获得又一次“校准”,也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进入2.0时代。 千呼万唤始出来 国家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首次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446个,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50%。

“但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该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这是2011年启动标准修编时官方做出的修编说明。2011年9月28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此之后,直到2013年3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才送审报批,之后业界多次传出正式颁布时间,有人曾预测标准会在“2014年正式实施”,但迟迟未见出台。 历经周折的绿色建筑新国标修订显示出国家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视的同时,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国内绿色建筑经过8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在几天前的一次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上用“几重几轻”概括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的一点就是目前绿色建筑重视技术材料的单项运用,对于技术整合尤其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运用不足。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业内多位人士交流现行国标时,有人甚至直言,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采用的条数计数法无形中在引导绿色建筑技术堆砌,“我用了哪些技术就打勾,然后加起来,做了几项就可以得一星,然后再增加几项,就可以拿二星级标识,然后是三星级标识”。 获取标识难度加大 5月24日,也就是在新国标颁布公告的3天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有幸听取了新国标修订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的解读报告。 据悉,新标准主要在“定位与原则”和“评价方法”上做了调整。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明确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施工管理”一级指标在运行标识阶段参评。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81396

X X X楼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目录 一、绿色建筑方案之工程概况 (2) 1、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4) 1、经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 (4) 2 、经批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 3、本项目适用的建筑节能工程相关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图集。 (4) 建筑节能工程相关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图集一览表表2.1 (4) 一、绿色建筑方案之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1.1建筑概况: 略 1.2绿色建筑实施计划 项目经理部始终把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作为企业不可推卸的重要社会责任,以绿色节能为整体施工理念,切实遵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造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实施内容如下: a、墙体节能系统措施和门窗节能系统 通过采用节能墙体材料或节能措施,大大提高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从而减少建筑能耗。 门窗是居住与室外自然环境沟通、交融的主要通道,其节能潜力巨大,采用节能材料或者节能措施的门窗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室内能耗 自然通风利用,利用室外的风压作用和室内的热压作用形成自然通风,对降低建筑能

耗,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室内人员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b、节地系统 采取屋顶绿化,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等措施,达到充分利用场地,节约土地的目标。 c、节水 通过采用节水型器具和设备,以及回收用水系统,如中水冲厕系统,雨水绿化灌溉系统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和高校利用。 建筑屋面雨水、路面雨水、利用人工湿地法、人工土壤滤池法等处理后作为多种用途的非饮用水,同时通过地面渗透,回灌补充地下水及地面水源。 d、节材与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本地建筑材料;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使用电和燃气辅助热源,供应层数 6层,不少于6层。 e、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施工期间不破坏本地区文物、历史建筑、风景名胜、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植被和其他保护区。 施工过程中预防和杜绝排放超标的污染源,不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光源;严格控制和预防由于特种作业将产生的辐射、火源、爆炸、有毒物质及气体。施工过程环境噪声的控制:严格遵照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 因建筑节能技术性较强,实施难度大,本方案将以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控制与实施作为绿色建筑方案施工的重点。 2、本工程建筑节能工程概况表1.1

深圳市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深圳市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 6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7 《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 8 《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 9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10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 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1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14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 15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15-2005 1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7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 1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9 《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 2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2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2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3 《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 2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5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26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2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9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30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3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3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 3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3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 3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 3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 3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GB50011-2001 3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39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 4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41 《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

施工部署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大纲、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公共服务中心(二期) 文件名称:绿色建筑施工方案 建设单位:上海浦东现代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东瑞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承建单位: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九月三十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参建单位 (1) 1.2地理概况 (1) 1.3建筑结构概况 (2) 1.4基坑概况 (5) 1.5装饰装修概况 (5) 1.5.1防水工程 (5) 1.5.2门窗工程 (6) 1.5.3装修工程 (6) 1.6机电设备工程概况 (7) 1.7现场施工环境概况 (7) 1.7.1交通条件 (7) 1.7.2供水情况 (8) 1.7.3供电情况 (8) 1.7.4排污情况 (8) 1.7.5场地围蔽 (8) 1.7.6地下管线情况 (8) 第二章编制依据 (10) 第三章主要施工内容及绿色施工目标 (11) 2

3.1本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作业内容 (11) 3.2施工过程要求 (12) 3.3绿色施工目标 (12) 第四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13) 4.1组织机构图 (14) 4.2岗位职责 (14) 第五章施工过程污染防治方案 (16) 5.1施工过程污染防治目标 (16) 5.2土壤保护控制 (17) 5.3大气污染物控制 (17) 5.4噪声控制 (20) 5.5光污染控制 (22) 5.6水污染控制 (22) 5.7管理机构及职责 (24) 第六章施工废弃物管理 (24) 6.1固体废弃物控制 (24) 6.2废水废油的控制 (27) 第七章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8) 7.1主要材料 (28) 7.2结构材料 (28) 3

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

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 申报项目名称:深圳市**工程 申报单位名称:深圳市** 中国**科学研究院**分院 参与单位名称:深圳市**建筑设计事务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自评星级:★★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制 二〇一一年四月

填写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3.“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 4. 本报告封面的“项目名称”和“申报单位”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5.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目录 一、自评总述 (1) 二、自评总述 (1) 三、自评内容 (1)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2)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8)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3)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9) 5.5 室内环境质量 (73) 5.6 运营管理 (90) 四、附录........................................................................................................................................... I 附录一节能计算报告要求............................................................................................................................... I 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 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II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 重新定义“绿色建筑” 原定义 新定义 2.0.1绿色建筑: 影响 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 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 原版指标评价 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 2.0.2 绿色性能

影响 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 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 新标准 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 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 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 原标准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 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62492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参建单位 (1) 1.2地理概况 (1) 1.3建筑结构概况 (2) 1.4基坑概况 (3) 1.5 装饰装修概况 (4) 1.6 机电设备工程概况 (5) 1.7 现场施工环境概况 (5) 1.7.1交通条件 (5) 1.7.2供水情况 (5) 1.7.3供电情况 (5) 1.7.4排污情况 (5) 1.7.5场地围蔽 (5) 1.7.6地下管线情况 (5) 第二章编制依据 (6) 第三章主要施工内容及绿色施工目标 (7) 3.1 本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作业内容 (7) 3.2 施工过程要求 (7) 3.3 绿色施工目标 (8) 第四章项目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及职责 (8) 4.1 组织机构图 (9)

第五章施工过程污染防治方案 (11) 5.1 施工过程污染防治目标 (11) 5.2 土壤保护控制 (11) 5.3 大气污染物控制 (12) 5.4 噪声控制 (14) 5.5 光污染控制 (16) 5.6 水污染控制 (16) 5.7 管理机构及职责 (17) 第六章施工废弃物管理 (18) 6.1 固体废弃物控制 (18) 6.2 废水废油的控制 (20) 第七章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0) 7.1 主要材料 (20) 7.2 结构材料 (21) 7.3 围护材料 (21) 7.4 装饰装修材料 (21) 7.5 周转材料 (22) 第八章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2) 8.1 提高用水效率 (22) 8.2 用水安全 (23) 第九章节能与能源利用 (23)

9.2 机械设备与机具 (23) 9.3 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24) 9.4 施工用电及照明 (24) 第十章地下设施、文物及资源保护 (24) 第十一章集中用地管理 (25) 11.1 集中用地指标 (25) 11.2用地保护 (25) 11.3 施工总平面布置 (25) 第十二章施工过程资料管理 (26)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27)

绿色建筑设计涉及文件

绿色建筑设计涉及的材料及文件: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和得分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全部满足本规范中控制项要求的建筑,方可认为已具备绿色建筑的基本性能。得分项则是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得分项每条分值均为1分。 在可选项中选用的项目需要提供相关的图文,采用项目必须在相关的图文上体现,相关文件如下: 甲方提供: 环评报告书(表) 场地地形图 项目所在地交通地图 场址检测报告或项目立项书 旧建筑评价分析报告(仅适用于有旧建筑利用的项目) 场址检测报告(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绿建软件: 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噪声环境分析报告 自然通风分析报告 室内采光分析报告 室内视野分析报告 日照模拟分析报告 (如无绿建软件,将无法完成以上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 场地规划设计图 水系统规划方案及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图纸、说明 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等)设计文档与计算书 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效果图 建筑总平面图 各层平面图 建筑立面图(如有装饰性构件要提供功能说明或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表)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灵活隔断的计算书及说明 建筑设计(施工图): 建筑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围护结构做法详图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图纸 节能计算书 建筑主要材料汇总表

幕墙设计说明 电梯相关设计文件 景观设计: 屋顶绿化设计图纸 垂直绿化设计图纸 景观总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种植设计图 场地铺装图 苗木表 场地下垫面、建筑表面设计说明和详细做法 电气设计: 电气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照明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建筑智能化设计文件 建筑智能化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空调设计: 暖通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空调设备列表及性能参数计算说明书 给排水设计: 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说明书 雨水/中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景观用水设计说明 雨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 结构平面图、结构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综上所列,大量的可选得分项是可以在施工图设计时采用的,到达深圳“铜质”只需要得到总分70分中的23~28分即可。其中5分为创新项。所以,施工图期间采用绿建设计手段是可以做到铜质等级的,不需修改建筑方案。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规范》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ZJG 29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2019(修订稿)

第1章总则 1、0、1为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得目标,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得可持续发 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推进建筑设计得标准化与规范 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及其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1、0、2 本规则以国家与广东省、深圳市得有关标准及规范为基础依据,参照市场经 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规定,结合深圳得城市发展目标要求与实际情况 制定。 1、0、3 建筑设计应根据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得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 可证》及相关得各层次规划、城市设计等)进行,并遵循适用、经济、美观得 原则,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与扩建项目得建筑设计工作,适用本规则。1、0、 4 第2章名词解释 2、1建筑分类名词 2、1、1 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与进行各种公共活动得建筑得总称。 2、1、2 居住建筑 以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及配套设施为主要目得,供人们居住使用得建筑。 2、1、3 住宅建筑 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布局完整,建筑按套型设计,独门独户并设有卧室、起 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空间供家庭居住使用得建筑。 2、1、4 宿舍建筑 为相应功能区配套建设,有集中管理且供单身人士使用得居住建筑。 2、1、5 公共建筑 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为主要目得,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得建筑。 2、1、6公共配套设施 与区域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得,各类非独立选址得小型或辅助型公共设施、 交通设施与市政设施等。 2、1、7 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与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与从事各类业务活动得建筑。 2、1、8 公寓式办公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新规)

1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3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措施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措施 严格按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规程DB29-200-2010对绿色建筑施工的要求组织施工,通过严格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利用绿色施工手段,使本工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达标,最终达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 一、环境保护措施 (一)土壤的保护措施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施工后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二)扬尘污染的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一般采用C20混凝土硬化10cm厚。非主要道路可采取其他硬化措施(铺砖、铺礁渣、铺碎石等)。裸露的场地可采用绿化、铺碎石或固化。 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应密闭存放。 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进行绿化、美化。 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平整坚实(C20混凝土地面)。 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 规划施工现场,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砂浆。对工程剩余的混凝土要进行妥善再利用,严禁随意丢弃。 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 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垃圾站要求: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封闭式垃圾站(大型或群体工程可视现场具体情况设立多个),分别存放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若因场地狭小无法搭设封闭垃圾分拣站时,现场可设施工垃圾临时存放处,但垃圾必须袋装且苫盖并及时清运。 垃圾站尺寸:6m×3m×2.5m(长×宽×高) 垃圾站材料:墙:采用陶粒空心砖;顶:铺水泥瓦或瓦楞铁门:推拉门、双扇门;地面:硬化。 办公区、生活区垃圾:施工现场可统一购买垃圾桶,也可自制垃圾箱。垃圾箱每三个为一组。施工现场办公区设置一组,生活区200人以下设置一组,200人至500人设置二组,500人以上设置三组。在食堂、饮水区、洗碗处放置塑料桶存剩饭菜及液体垃圾。垃圾箱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清运。 洒水设施:依据现场场地情况适量配置(至少3辆)洒水车。 扬尘控制目标: (1)工地沙土100%覆盖 (2)出工地车辆100%冲洗车轮 (3)暂不施工处100%绿化 (4)拆迁100%洒水压尘 各施工阶段要求: (1)土方施工阶段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试行)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 (试行)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2013年10月28日

目录第1章总则 第2章名词解释 2.1 建筑容量名词 2.2 建筑术语 2.3 各类建筑名词 第3章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1 建筑面积 3.2 建筑基底面积 3.3 容积率 3.4 建筑高度 3.5 建筑栋数 3.6 建筑层数 第4章总图设计 4.1 总体要求 4.2 建筑退线 4.3 建筑间距与建筑日照 4.4 建筑通风 4.5 道路系统 4.6 场地其它规定 第5章建筑地下及外部空间设计 5.1 建筑地下空间 5.2 市政道路上方跨街建(构)筑物 5.3 建筑立面设计 5.4 建筑屋面设计 第6章建筑分类设计 6.1 通用规定 6.2 住宅建筑 6.3 宿舍建筑 6.4 老年人居住建筑 6.5 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 6.6 办公建筑 6.7 商务公寓 6.8 商业建筑 6.9 教育建筑 6.10 城市综合体 6.11 小型垃圾转运站 6.12 公共厕所 6.13 附设式停车库 6.14 厂房 6.15 研发用房(新型产业用房) 6.16 仓库 6.17 物流建筑 第7章附则 附录1 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报批图纸基本内容及要求 附录2 建设场地环境设计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1章总则 1.1 为了提高深圳市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规范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 1.3 本规定中某些条款需与《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的相关条款配合执行。 1.4 本规定未尽之处应执行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范、规程 和标准。 1.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有特殊约定的,从其约定。 1.6 本规定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2章名词解释 2.1 建筑容量名词 2.1.1 用地面积 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1.2 建设用地面积 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1.3 建筑面积 建筑物(包括墙体)所形成的楼地面面积。 2.1.4 总建筑面积 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2.1.5 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⑴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 的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⑵地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 允许建设的地下建筑面积。 2.1.6 规定建筑面积 ⑴地上规定建筑面积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经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部分实际使用 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⑵地下规定建筑面积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经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建筑物地面以下部分实际使用 地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2.1.7 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地面以上建筑层高、阳台(或开敞式公共走道)面积、虚空间等超过本规定相应规定限值, 应占用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2.1.8 核增建筑面积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 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 )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方米,预计到 400 多亿平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 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共享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实践 ---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共享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实践 ---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摘要:研究在绿色建筑技术理论指导下的深圳建科大楼在各个方面、细节的设计,分析其对于共享理念的实践,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与结论。 关键字:深圳建科大楼;共享设计;设计中的再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绿色建筑设计成为我们一直追求目标。本文探讨了深圳市的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共享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技术,其目的不仅提供健康舒适、资源高效利用的构筑物,还要引导社会行为和人文,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引领。 1. 项目简介 深圳建科大楼是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办公楼,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北部梅林片区。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共14 层,其中地上12层,地下2层。建筑功能包括实验、研发、办公、学术交流、地下停车、休闲及生活辅助设施等。建筑设计采用功能立体叠加的方式,将各功能块根据性质、空间需求和流线组织,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竖向空间体块中,针对不同需求的建筑外围护构造,形成由内而外自然生成的独特建筑形态。 建科大楼已实现了最初的建设目标,以4300元/m2的工程单方造价,达到 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级和美国 LEED金级的要求,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社会效益。经初步测算分析: 1. 8万平方米规模的整座大楼每年可减少运行费用 约150万元。其中,相对常规建筑节约电费145万元,节约水费5.4万元,节约标煤610 t,每年可减排 CO21600t。 2. 共享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过程是个共享参与权的过程,设计的全过程体现了权利和资源的共享,关系人共同参与设计;同时,建筑本身是一个共享平台,设计结果要实现建筑本身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共享提供一个有效、经济平台的目的。深圳建科大楼从设计始,整个过程都定量验证并应用新的设计技术。楼体的竖向布局与功能相关联,材料、通风、自然采光、外墙构造、立面及开窗形式等各方各面的确立也都经过优化组合。每一项技术并非机械地对应于绿色建筑的某单项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建筑)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用地红线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概况 1.建筑总量 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 容积率:;绿地率: % 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 □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 □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 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 2.建筑单体概况 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 3.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 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 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 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 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 □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 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 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

XXX楼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绿色建筑方案之工程概况 (2) 1.1工程概况 (2) 1.2建筑节能工程概况........................................................... 3. 2. 编制依据 (3) 3. 施工布署 (4) 4. 施工方案 (5) 4.1墙体保温节能 (5) 4.2屋面保温节能 (8) 5. 施工进度和劳动力计划 (9) 6. 质量验收要求 (10)

、绿色建筑方案之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1.1 建筑概况: 略 1.2 绿色建筑实施计划项目经理部始终把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作为企业不可推卸的重要社会责任,以绿色节能为整体施工理念,切实遵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造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实施内容如下: a墙体节能系统措施和门窗节能系统 通过采用节能墙体材料或节能措施,大大提高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从而减少建筑能耗。 门窗是居住与室外自然环境沟通、交融的主要通道,其节能潜力巨大,采用节能材料或者节能措施的门窗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室内能耗 自然通风利用,利用室外的风压作用和室内的热压作用形成自然通风,对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室内人员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b、节地系统 采取屋顶绿化,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等措施,达到充分利用场地,节约土地的目标。 c、节水通过采用节水型器具和设备,以及回收用水系统,如中水冲厕系统,雨水绿化灌溉系 统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和高校利用。 建筑屋面雨水、路面雨水、利用人工湿地法、人工土壤滤池法等处理后作为多种用途的非饮用水,同时通过地面渗透,回灌补充地下水及地面水源。 d、节材与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本地建筑材料;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使用电和燃气辅助热源,供应层数6层,不少于6层。 e、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 第1章总则 1.0.1为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 筑品质,推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 实际,制定本规则。 1.0.2本规则以国家和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标准及规范为基础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规定,结 合深圳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建筑设计应根据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相关的各层次规划、城 市设计等)进行,并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 材。 1.0.4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建筑设计工作,适用本规则。 第2章名词解释 2.1建筑分类名词 2.1.1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2.1.2居住建筑 以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及配套设施为主要目的,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1.3住宅建筑 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布局完整,建筑按套型设计,独门独户并设有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空间供家 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1.4宿舍建筑 为相应功能区配套建设,有集中管理且供单身人士使用的居住建筑。 2.1.5公共建筑 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为主要目的,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1.6公共配套设施 与区域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各类非独立选址的小型或辅助型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等。

2.1.7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 2.1.8公寓式办公建筑 为商务人士提供中短期商务与住宿服务的办公建筑,也称为商务公寓。 2.1.9商业建筑 供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建筑。 2.1.10教育建筑 供人们开展教学活动所使用的建筑。 2.1.11城市综合体 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馆(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中的多项进行组合,总建筑规模在 10 万平方米以上,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的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建筑体。 2.1.12附设式停车库 与主体建筑相连、设置在地上或地下的停车设施。 2.1.13工业建筑 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建筑。 2.1.14厂房 供人们进行各类工业化生产的建筑。 2.1.15新型产业建筑 区别于传统产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新型产业的研发、设计及推广、应用等的建筑,也称为研发用房或新型产业用房。 2.1.16仓库 以货物储存为主的库房建筑。 2.1.17物流建筑 用于进行物品储存、运输、配送、物流加工、物流管理及展销等综合功能的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