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基础知识

幼儿数学基础知识
幼儿数学基础知识

幼儿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

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数学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识自然界的各种数量关系和形状、空间概念,并通过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和形状、空间概念改造自然。

数学能力是指人在掌握一定数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出人对事物量和形的认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顺利程度。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都认为数学能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与数学能力有明显的关系。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类数学能力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2岁半左右是幼儿计算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数学是人类掌握自然社会基础,数学知识正深入到各项科学以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基础科学的科学。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在当代,任何探索与发明,必须成功的运用数学方法;任何一门科学要达到完美的地步,也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原理。

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又使幼儿在学习抽象数学知识时发生困难,为此,必须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在头脑中逐步建立一个抽象的逻辑体系,必须不断努力摆脱具体事物的影响,使那些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知识能够内化于头脑,成为具有一定概括意义的数学知识。这样,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就具有一种过渡的性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从具体到抽象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但是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恰恰需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从对具体事物的抽象中获得,因而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集体事物的影响。

(二)从个别到一般

幼儿数学形成,存在一个逐渐摆脱具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在对数学概念

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个从理解个别具体事物到理解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

(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在幼儿完成某些数学学习时,常常伴随着外显的动作。如对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数数时往往要用手来一一点数,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才逐步把动作内化,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数和物的对应,才能够直接用目测来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动作内化能力,比如幼儿能够看着图片,理解其中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内化的动作:增加或减少。能够根据静态图片在头脑中呈现出抽象的动作表象,来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四)从同化到顺应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同化就是将外部环境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就是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同化和顺应这两种行为是同时存在的,但各自的比例会有不同。

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表现出同化和顺应的特点。比如幼儿在数数,比较数量的多少时,往往是凭直觉,而且是根据物体所占空间多少来判断的。

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同化到顺应,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也就是幼儿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

(五)从不自觉到自觉

所谓自觉,指的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幼儿往往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自我意识。主要是因为其动作还没有完全内化,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还停留在具体动作的水平,而没有能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水平。其思维的自觉程度是其动作的内化程度有关。

(六)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幼儿思维的自觉程度是和他的社会化程度同步的。幼儿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也就越能理解别人的思维。当幼儿只是关注于自己的动作并且还不能内化时,是不可能和同伴产生有效的合作,同时也没有真正的交流。比如有的小班幼儿在给图片分类时,自己是按照特征来分的,当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和他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以形状特征来分)时,就会对别人说:“你不对的。”而当老师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的,他们则都不能回答。由此可见,幼儿还意识不到自己归类的根据,更无法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作出相应的判断。

一、观察与描述

通过看,能发现及描述物体的特征,能发现物体的相同、相似与不同。观察是分类的前提和基础。

小班:描述各种可视现象。

形式:实物、图片、情景。

中班:描述各种可视现象,说出名称、特征。

形式:实物、图片、情景。

大班:描述各种可视现象,说出名称、特征,说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形式:实物、图片、情景。

二、颜色

小班:认识红、黑、白、黄、蓝;绿、橙、紫、棕各种颜色。

形式:色卡、实物、实物图片。

中班:认识红、黑、白、黄、绿、蓝、橙、紫、棕、粉、灰各种颜色及这几种颜色的深浅色。

形式:色卡、实物、实物图片。

大班:认识红、黑、白、黄、绿、蓝、橙、紫、棕、粉、灰色系,每种颜色可有5—7个由浅到深的变化。

形式:由浅到深的色卡。

三、集合(分类)

集合指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包含分类、1和许多、比较数量关系。

分类是指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进行分组。分类可以帮助幼儿感知集合并逐步形成关于具体物体的集合概念;分类是记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分类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班: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学习按物体某一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学习与分类有关的词语。(如相同、不同、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找出一个和某某一样的东西。)

形式:按指令找出指定物品,如:在大米中捡出红豆;不同种类物品、形状、大小、颜色。

中班:能准确的感知集合极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通过计数比较多少;不受物体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集合中元素的数量的多少。

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学习并掌握有关词语(分成、分开、

合起来)。

形式:大小、颜色、形状、属性。

大班: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学习把集合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子集),比较集合与子集的数量,初步体验集合与子集的关系。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讲述出某种事物所不具有的特征;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和在表格中摆放图形;认识分类标记,按标记分类。

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多属性;肯定与否定、表格、按标记分类。

四、排序

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按规则排序、按物体量差异排序、按数量和数排序。

小班: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3—5个的正逆排序,会按一定规律排列物体。

形式:3组到5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

中班: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7—10个的正逆排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

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形式:7组到10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简单形状规律排序。

大班: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能用语言表达物体排列的顺序,

初步感知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关系。

形式:能按多种排列规律(方向)进行排序、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

五、对应(配对)

指在两个集合中,一个集合的任何元素按照确定的对应关系在另一个集合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元素和它相对。

对应中如果一个集合的每一个元素分别于另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不同的元素对应,那么这种对应关系就叫一一对应。

小班:引导幼儿学会重叠法和并置法一一对应。

形式:三种到五种为一组:从完全相同到关系配对(实物与实物、实物与图片、图片与图片)。

中班:引导幼儿学会重叠法和并置法一一对应;引导幼儿与自然数列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形式:七种到十种为一组:种类相同动作、表情、条纹不同(实物与实物、实物与图片、图片与图片)。

大班:引导幼儿学会并置法一一对应;引导幼儿与自然数列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形式:十种为一组:种类相同方向不同、上下、左右、前后、角度(实物与实物、实物与图片、图片与图片)。

六、量与计量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通过测量等手段加以认识的属性;量可以分为不连续量和连续量两种。

小班: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会正确运用大小长短的词汇能从五个大小或长短不同的物体中说出哪个最大(最长)哪个最小(最短),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或量(大小长短)比较差异。

形式:比较三组到五组长短、高矮、粗细物体量的差异。

中班:能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并掌握相应的词汇;能从五六个大小(或长短、高矮、粗细、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其中有两个是相同量)。

形式: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粗糙光滑、冷热、轻重;在许多图中找出相同或不同的图片。

大班: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和轻重,能正确表达测量结果(教幼儿懂得对不同的量进行测量应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自然测量——是指不用标准的测量工具,而用各种自然物做工具进行测量。

形式:宽窄、厚薄;在许多图中找出相同或不同的图片、自然测量、工具测量。七、数概念

数:⒈数目

⒉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例如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

⒊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名词或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

⒋天数

⒌几;几个

(一)基数(计数)

基数——表示数目或数量的多少的数字。

计数就是数数,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能说出总数,即幼儿能口说数词,手点实物使每个数词与一个集合内的每个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数的结果会用数词来表示。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1. 背诵式记数:指导幼儿通过吟儿歌、玩手指游戏等活动,背诵式计数。

2. 合理性计数: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

3. 认读数字:指导幼儿学说数字歌并认读阿拉伯数字1-10;能按数取物。

小班: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能区别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感知和体验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即知道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1和许多的词汇。

唱数(1—10 ;1—30)点数(1—5;1—10)手口一致点数后说出总数(1—5;1—10)认读阿拉伯数字(1—5;1—10)。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用记忆

中班:唱数(50以内正数、接数;100以内正数、接数)倒数(20以内;50以内)。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用记忆

大班:数数(100以内正数、倒数、接数)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1——100)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正确。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用记忆

(二)、数的形成

数的形成是指自然数的来源。

小班:3以内数的形成;知道一个数添上1形成另一个新数。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用记忆

中班:10以内数的形成;及数之间的等差关系;认读(1——50)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用记忆

书写:图片、数卡、盖章、描红书写。

(三)、序数

序数表示集合元素所排位置,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

数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班:学习5以内的序数,理解序数含义,理解序数词(第一第二)正确地表示

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用记忆

中班:学习10以内的序数,理解序数含义,理解序数词(第一第二)正确地表示

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大班:学习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正确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用记忆(四)、相邻数

中班:知道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先用中间数与其前后两数比较,再用前后两数与其中间数比较,知道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方法:比较前两行数,再比较第二和第三行,再以中间数为主。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用记忆(五)、单双数

中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给单、双数起名字;熟练掌握单双数后,再让幼儿去发现:双数的相邻数都是单数、单数的相邻数都是双数。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

大班:掌握100以内的单双数。

方法:先用数字表练习数单、双数,记住顺序。

练习竖着数:引导幼儿观察共同点

方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用记忆

(六)、组成与分解

分解与组合——依据某种共同的属性,将某个物品或多个物品分离与聚集的路程。

中班:知道10以内数除一以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是原来的数。知道一个数和它分出的两个数的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这个数比分出的两个较小的数都大,分出的两个较小的数比这个数小。会用数字分合号记录数的分合过程。第一单元学5以内,第二单元学6~8,第三单元学9~10

方法:单层次分解

□幼儿自己探索□教师指导探索□归纳探索结果□共同探讨规律□手口一致帮助记忆

方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用记忆

大班:多层次分解

把一个数分成若干部分:知道一个数也可以分成三份、四份,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七)、数的守恒

守恒——指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中班: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方法:先用同样颜色、形状、大小的物体改变排列形式学习守恒,请幼儿用各色都是几个的棋子摆出不同图案。

方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八)、按群计数

中班:会10个10个地数到100 ;会数2个2个的数到20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大班:会10个10个地数到100 ;会2个2个的数到100;会5个5个数到100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八、运算

(一)、10以内加减(认识各种符号)

加减运算的三种水平:

1.动作水平:指幼儿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

2.表象水平的加减:指幼儿可不借助直观的事物和动作而依靠头脑中呈现的物体表象进行加减运算。

3.概念水平的加减: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

中班: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

认识加、减符号,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10以内加法、减法运算。

大班:

可不借助直观的事物和动作而依靠头脑中呈现的物体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

知道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理解并会运用。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二)、位数关系

大班:利用位数板建立个、十、百、千、万的概念;认识多位数的家;能按数取量。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三)、多位数直加直减

大班:利用位数板能计算多位数的直加直减;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四)、多位数进位加退位减

大班:利用位数板能计算多位数的直加直减;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五)、连加连减

大班:利用计数板和位数板能计算连加连减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六)、加减混合运算

大班:利用计数板和位数板能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七)、应用题

大班:理解口述应用题,学会解答口述应用题及自编应用题。20以内加减:接答、仿编;自编自接:看实物编、看图片编、看算式编。

加法:10以内,加的几种形式:合并、增加、按序数求和。

减法:10以内,减的几种形式:求剩余、求差、按序。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八)、乘除

大班:通过操作能理解简单的乘除法。

形式:

□情境□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九、图形

把幼儿对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线条、点的认识拓宽到生活空间,培养幼儿对立体、面、线、点的初步认识,发展幼儿观察力和创造力。

1.立体图形(几何体):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圆锥体、四角锥、三棱柱等的初步认识。了解立体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2.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扇形等的初步认识。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3.线条:直线、斜线、曲线、折线、垂直线、平行线、交叉线、无规则线条等。

4.点:点、点与线、点与角、点与形、点与立体之间的关系。

小班: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正确说出名称,能够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和图形相似的物体。

形式:

□生活经验□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中班:认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正确说出名称,知道几种形状的基本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简单的关系,学习不受颜色、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能够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和图形相似的物体。

形式:

□生活经验□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大班:认识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圆锥体、四角锥、三棱柱等的初步认识。正确说出名称,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和图形相似的物体。

形式:

□生活经验□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十、空间

空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形式。任何物质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并且和周围的其他物体存在着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也就是空间方位关系。

特点:具有相对性、可变性、连续性。

幼儿空间概念发展趋势:绝对——相对;自我为中心的参照——自客体中心的参照。

小班:认识上下、里外、前后、左右(正对自己,靠自己近的)。

形式:

□生活经验□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中班:认识前后、左右、远近(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靠自己远些的、稍偏离的)。

形式:

□生活经验□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大班:认识前后、左右、远近、正面、侧面、背面(自我为客体的参照,靠自己远些的、偏离的),认识坐标,会制作图表。

十一、时间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它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所构成的一个连绵不断的永恒的范畴。

时间的特点:流动性、不可逆性、周期性、抽象性。

小班: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的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形式:

□生活经验□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中班:让幼儿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的运用这些时间词汇;知道四季名称和特征。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这7天的名称和顺序。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形式:

□生活经验□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大班: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和半点、分钟的时间。知道一天有24小时,1小时有60分钟。学会看年历,知道一年有12个月,有365天。

形式:

□生活经验□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十二、守恒

不受物体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感受到量的不变性。

中班:10以内数的守恒;面积的守恒。

形式:

□生活经验□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大班:长度、体积、容积的守恒。

形式:

□生活经验□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理解

十三、认识人民币

大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能进行简单的交换和应用。

幼儿学习数学的12种数量关系

小班:

1.“1”和许多的关系 2.对应关系 3.大小多少关系

中班:

4.等量关系 5.守恒关系 6.可逆关系

大班:

7.等差关系 8.互补关系 9.互换关系 10.传递关系 11.包含关系12.函数关系

一、数学基本概念及定义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观察——通过看,能发现及描述物体的特征,能发现物体的相同、相似与不同。观察是分类的前提和基础。

分类——依据一种或多种属性将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分成组,并加以命名。

比较——比较是把几个事物之间相应的要素一一对比,从中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相互联系。

排序——一是根据某种量的属性排序,如按大小、高矮给若干个物品排序。

对应——指两种事物间在性质、作用、位置、数量等方面的相应关系。

相等化——依据某种属性,使两个东西或两组物品变成相等的历程。

集合——向幼儿渗透每个数都是一个集合,每个集合由不同数量的子集组合,每个集合中的子集都是同类事物。

计数——包括背诵式计数和合理性计数。

数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基数——表示数目或数量的多少的数字。

序数——是按照自然数的顺序排列,用来表示事物顺序的数字。

守恒——指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分解与组合——依据某种共同的属性,将某个物品或多个物品分离与聚集的路程。

函数——就是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变量Y随着变量X一起变化,而且依赖于X。如果变量X取某个特定的值,Y依确定的关系取相应的值,那么称Y是X的函数。

幼儿学习数学的12种数量关系

小班:

1.“1”和许多的关系

2.对应关系

3.大小多少关系

中班:

4.等量关系

5.守恒关系

6.可逆关系

大班:

7.等差关

8.互补关系

9.互换关系

10.传递关系

11.包含关系

12.函数关系

二、幼儿数学认知顺序

(一)数前准备阶段——量的认识

1.观察与描述

①培养幼儿通过观察能发现物体的颜色特征,说出物体是什么颜色的

②培养幼儿通过观察能发现物体的大小特征,说出物体哪个大,哪个小

③培养幼儿通过观察能发现物体的形状特征,说出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④引导幼儿建立有关颜色的守恒概念

⑤引导幼儿建立有关大小的守恒概念

⑥引导幼儿建立有关形状的守恒概念

2.感知集合

① 2-3岁左右儿童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感知。

② 3-4岁儿童已逐步感知到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知觉也从泛化向精确过渡。

③ 4-5岁儿童已能准确感知集合及元素,初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

④ 5-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能较好理解集合和子集的包含关系。

3.分类

①分类种类

按对象分类

按包含关系分类

4.比较

①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按重叠法、并放、连续等的比较方法。

②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进行比较,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③培养幼儿通过比较,能在物体之间建立起有关量的差异性的关系、可逆关系、双重关系,传递关系量。

5.排序

①引导小班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的差异排序。

②引导中班幼儿通过积极探索尝试正、逆排序。

③引导大班幼儿按规律排序。

④引导幼儿根据属性排序。

6.配对、对应

①引导幼儿学会重叠法和并置法对应

②引导幼儿与自然数列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7.相等化

①培养幼儿能用去掉或添上的办法,使两组物品(人或动物)的数量变成相等的

②培养幼儿能用去掉或添上的办法,使两样东西的长度、体积变成相等的。

8.组合与分解

①引导幼儿对实物进行分解与组合。

②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分解与组合

③引导幼儿对数字进行分解与组合

9.自然测量

a教幼儿懂得对不同的量进行测量应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b引导幼儿了解,测量时,测量单位越长(大),测量总数越少(函数概念)。

(二)数概念——建立数与量的关系,形成与发展初步的数概念

1.计数:

①背诵式记数:指导幼儿通过吟儿歌、玩手指游戏等活动,背诵式计数。

②合理性计数: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

③认读数字:知道幼儿学说数字歌并认读阿拉伯数字1-10。

第一阶段:点数

第二阶段:接着数

第三阶段:是儿童运用数学组合知识和口诀来做加减题。

儿童到小学后还有1/3的人运用数数的方法来做加减题,这种方法效率低且易出错。儿童在较长时间内会混合运用实物、数数和数的组合知识三种方式,最后发展到主要运用数的组合知识和口诀来解题。

数数

计数活动的实质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计数活动的结构:

A、内容方面

——依次说出数词;

——从集合(物体群)中区分出每一个元素(对象);

——使每个数词只与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相对应;

——说出总数。

B、动作方面

——手的动作:用手触摸→用手指着→只用眼睛区分点数

——语言动作:高声说出数词→小声说出数词→动嘴唇→默数

学习计数的内容:正数、接着数、倒数

学习计数的过程:辨数、唱数、认数、按物点数、按群计数和说出总数

学习计数的方法:操作活动、听声音数、心里默数、利用儿歌形式

2.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方法:□操作活动□角区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用记忆力找

3.感知对应,比较多少、一样多

方法:□操作活动□角区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形式运□观察和比较

4.数的形成及实际意义

①数的形成

②数的实际意义:

5.学习序数,表示集合元素所排位置,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

①基数——表示物体的总个数,表示数的多少(说出总数)

方法:□先讲清序数的含义□教幼儿用计数方法确定序数

□向幼儿说明方向□通过游戏形式动手操作活动进行练习

②认识序数

③序数与基数

④序数与连续量

6.数的守恒

方法:先用同样颜色、形状、大小的物体改变排列形式学习守恒,请幼儿用各色都是几个的棋子摆出不同图案。

7.学习相邻数:

方法:比较前两行数,再比较第二和第三行,再以中间数为主。

8.理解1-10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等差关系

□可逆关系

□传递关系

9.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方法: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规律

□引导幼儿给单、双数起名字

□熟练掌握单双数后,再让幼儿去发现:双数的相邻数都是单数、单数的相邻数都是双数

10.学习百以内的单、双数

①先用数字表练习数单、双数记住顺序

②练习竖数:引导幼儿观察共同点

11.按群计数

会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数。

12.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

①单层次分解:

方法:□幼儿自己探索□教师指导探索□归纳探索结果□共同探讨规律□手口一致帮助记忆

②多层次分解:

把一个数分成若干部分:知道一个数也可以分成三份、四份,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3.运算

认识加减符号,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10以内加法、减法、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口述应用题,学会解答口述应用题及自编应用题。

运算规律:

●后边数相同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9+2…………直到n加9

10-1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0-2 9-2 8-2 7-2 6-2 5-2 4-2 3-2 2-2…………直到n减9

●前后两数相同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前边数相同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直到9加n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直到2减n

●互逆相加减

3+4 4+3 7+6 6+7 2+9 9+2 5+3 3+5 1+8 8+1

4-3 4-1 8-5 8-3 6-2 6-4 9-6 9-3 5-4 5-1

●无规律相加减

8+6 2+1 9+5 4+4 7+8 3+7 2+6 5+3 1+8 6+2

4-1 10-5 8-3 5-4 6-2 4-2 7-5 3-1 9-7 2-1

●重点掌握:

凑数——凑5

差数——5和6、7、8、9的关系

补数——合10

①加法:两个数的和

方法:

□口述应用题形式:合并、增加、按序数求和

□利用分解组合学习加法

□补十法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连加的练习

□自编应用题

②减法——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

方法:

□用口述应用题的形式:求剩余、求差、按序数求差

□利用分解组合学习减法

□拆十法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

□连减的练习

□自编应用题

(三)图形

把幼儿对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线条、点的认识拓宽到生活空间,培养幼儿对体、面、线、点的初步认识,发展幼儿观察力和创造力。

1.立体图形(几何体):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圆锥体等的初步认识。

了解立体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2.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的初步认识。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3.线条:直线、斜线、曲线、折线、垂直线、平行线、交叉线、无规则线条等。

4.点:点、点与线、点与角、点与形、点与立体

5.图形测量与统计——包括图形的分类统计、图形测量

(四)空间

1.空间方位——建立初步空间方位概念

①初步建立空间方位概念:能以自身为中心辨认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方位。

②引导幼儿会按指定方向运动。

③引导幼儿了解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方位是相对的。

2. 空间转换

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物体空间形式的转化过程(装拆物体、折纸),增加学习兴趣。

3.空间位置与角度——空间结构

①引导幼儿体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一个物体。

②引导幼儿理解绘画、图片、照片中所表示的空间关系。

③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空间位置的变化。

④引导幼儿体验空间结构,位置与方向,空间次序,图形与构造,观察与投影等。

(五)时间

1.表示时间概念词汇的种类

①表示时间阶段(单位)的:年、月、日、时、分、秒、星期;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白天;昨天、今天、明天等。

②表示速度的:快、慢、快点、慢点。

2.认识时间的年龄特点

① 3-4岁能初步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② 4-5岁能知道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是一天的四个部分,能分辨今天、昨天、明天

③ 5-6岁能认识星期的概念,学习认识时钟的整点和半点

(六)利用位数板建立个、十、百、千、万的概念

云南省昆明市幼儿园《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与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幼儿园《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与答案 (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面的整理归纳备考公考之用。) 一、单选题 1. 下列哪一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问卷中的事实问题仅用于调查受测者作过那些事情 B、问卷施测的时间掌握在15 分钟以内最好 C、选择实施的对象只要样本容量够大就有代表性 D、只有知道了研究问题的行为样本,才能编制出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题目 【参考答案】D 2.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参考答案】B 3. ()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评价 【参考答案】A 4. 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5. 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参考答案】B 6. 创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班杜拉 【参考答案】C 7.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A

8. 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 9. ()被称为“教育测验之父”,拉开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测验运动的序幕。 A、桑代克 B、斯金纳 C、泰勒 D、梅伊 【参考答案】A 10. 19 世纪初,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扩大了教育对象,采用了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了“()”,使劳动人民的子女有了一定的受教育的机会。 A、高等教育 B、宗教教育 C、普及教育 D、骑士教育 【参考答案】C 11. 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12.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面对教育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能力。 A、教学反馈 B、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基础知识

幼儿教育基础知识 什么是幼儿教育 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宝宝大约在出生1年后,才会开始有意义的口语沟通。在此之前,宝宝倚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与想法的。除了以哭做为直接的沟通之外,身体语言如脸部的表情、手臂与脚的摆动都是。在此期间,你越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就越能拉近你与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结,也越能鼓励他使用非语言的方式作为有效的沟通。 幼儿教育分类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幼稚教育學基礎知識點 第一章幼稚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幼稚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一、廣義的教育(概念 15 頁):這裡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範圍很廣,一般稱為廣的教育。 二、學校的獨特結構和功能,使其成為近代以來教育活動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種教育中貣著(示範)和(主導)的作用。 三、幼稚教育(概念):對 3-6 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就稱為幼稚教育。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發展的活動都是幼稚教育,而狹義的幼稚教育則指幼稚園教育。幼稚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它專門研究 3-6 歲幼兒的教育,探索其特點和規律。 四、幼稚教育的意義:(簡答和論述)(一)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二)開發大腦潛力,促進智力發展;(三)發展個性,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四)培育美感,促進想像力、創造性的發展;總而言之,幼稚教育擔負著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兒期是語言、形狀知覺、音感等發展的敏感期。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敏感期。 第二節幼稚教育事業的產生和發展 一、幼稚教育機構的產生 1、學校誕生時間:幼稚教育機構首先在歐洲誕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於 1816 年創辦的幼兒學校,最初出現的幼稚教育機構多由一些慈善家、工業家舉辦,實質上不過的慈善性質的社會福冺機構而已。 2、德國幼稚教育家福祿培爾被世界譽為“幼兒之父”,是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幼稚園。(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通過他特製的玩具-——(“恩物”)來學習。 3、我國幼稚教育機構:我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所幼稚教育機構,是1903 年湖北武昌創辦的湖北幼稚園。當時的這些幼稚教育機構完全抄襲日本,顯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點。 4、幼稚園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銳抨擊的三種大病:一是外國病,二是花錢病,三是富貴病。 5、1989 年 8 月,國家教委制定發佈了《幼稚園管理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國務院批准頒發的第一個幼稚教育法規。1989年6月制定頒發了《幼稚園工作規程》,1996年6月正式施行。 二、幼稚教育思想的發展 (一)德國福祿培爾(遊戲) 1、幼兒自我發展的原理:福祿培爾認為,幼兒的行為是其內在生命形式的表現,命令式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幼儿园《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幼儿园《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说明:本卷共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答案】D 2. ()认为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其区别是前者的作用对外办事,后者用于对内调控。 A、桑代克 B、詹姆士 C、加涅 D、华生【答案】C 3. “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答案】A 4. 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答案】C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答案】D 6. 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答案】D 8. 根据一周内和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这样可以()。 A、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B、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C、合理利用休闲时间 D、灵活利用零碎时间【答案】B 9. 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答案】B 10. 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教具是()。 A、实物 B、标本 C、模型 D、挂图【答案】D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A.《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B.《幼儿园教育纲要》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管理条例》 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生理成熟因素 3.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出现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 B.家长教育程度的差异 C.家长教育能力的差异 D.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 4.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A.欧文的幼儿园 B.奥伯林的幼儿园 C.福禄贝尔的幼儿园 D.别茨考伊的幼儿园 5.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6.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 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B.逻辑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7.幼儿在认识“方”“万”和“日”“月”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是由()所致。 A.观察的无序性 B.观察的目的性不够 C.观察的跳跃性

D.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8.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这是() A.条件反射 B.重学记忆 C.习惯化 D.有意记忆 9.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认知地图 B.探试搜索 C.尝试错误 D.顿悟 10.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 A.怀抱反射 B.抓握反射 C.觅食反射 D.吸吮反射 11.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B.比纳—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1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朱熹 13.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行动研究 14.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欧文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15.幼儿对美的东西总喜欢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这说明幼儿的审美感知() A.具有丰富的感受性 B.具有行动性 C.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山西省朔州市《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师教育【含答案】

山西省朔州市《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师教育【含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面的整理归纳备考公考之用。) 一、单选题 1. 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参考答案】C 2. 幼儿午点水果一次摄入量不得超过()克。 A、200 克 B、150 克 C、300 克 D、500 克 【参考答案】A

3. 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A、0°,0° B、180°,0° C、160°E,0° D、20°W,0° 【参考答案】D 4.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参考答案】A 5. 人们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作到的事情就是()。 6. 提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的是唐朝的()。 A、王安石 B、欧阳修 C、何晏 D、韩愈 【参考答案】D 7.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参考答案】A 8. 严格意义上的司法权是()。 A、法院的审判权 B、检察院的监督权 C、政法委的领导权 D、法院和检察院的权力 【参考答案】A 9. 班级、少先队、团支部属于()。 A、正式的学生群体 B、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C、同辈群体 D、正式的同辈群体 【参考答案】A 10. 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参考答案】A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XX的教育(概念15页): 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 对3-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 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 (简答和论述) (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1、学校诞生时间: 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1816 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的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2、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世界誉为“幼儿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 3、我国幼儿教育机构: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 年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4、幼儿园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三种大病: 一是xx 病,二是花钱病,三是xx。 5、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制定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 1989年6月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 1996 年6 月正式施行。 二、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xxxx 培尔(游戏)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幼儿自 我发展的原理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强制的、干涉的我活动。 2、游戏理论:

幼儿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2011-2012年幼儿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境空题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 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教育基础知识幼儿园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卷 教育理论综合(幼儿园)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 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 于当代儿童,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具有()的特点。 A. 延续性 B. 多变性 C. 稳定性 D. 可变性 2.脑内部成熟的标志是()。 A. 髓鞘化 B. 条件反射 C. 皮层抑制 D. 兴奋 3.短时记忆是指()分钟以内的记忆。 A. B. 1 C. 2 D. 4.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5—6 岁幼儿能集中注意()分钟。 A. 15 B. 5 C. 7 D. 10 5.“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的情绪和意志受()影响。 A. 记忆 B. 知觉 C. 注意 D. 表象 6.我国于()年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 A. 1994 B. 1995 C. 1996 D. 1997 7.青青听妈妈说,“听那孩子小嘴多甜!”青青问:“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青 青()。 A. 思维的片面性 B. 思维的拟人性 C. 思维的纯洁性 D. 思维的表面性 8.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 婴儿期 B. 先学前期 C. 学前期 D. 学龄期 9.我国现行幼儿园的体制大多数是按幼儿的()分班。 A. 心理年龄 B. 实际年龄 C. 智力年龄 D. 知识经验 10. 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是()。 A. 半圆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 B. 正方形—长方形—八边形—五边形 C. 五边形—八边形—三角形—正方形 D. 圆形—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11. 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是 ()。 A. 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 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 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 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12. 提倡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是()。 A. 福禄贝尔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裴斯泰洛齐 13.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不表现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幼儿园)-3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幼儿园)-3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40.00) 1.遗传决定论的鼻祖是优生学的创始人英国心理学家______。 (分数:1.00) A.高尔顿√ B.斯皮尔曼 C.雷尔 D.罗伯特 解析: 2.幼儿通过手动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叫______。 (分数:1.00) A.积极学习 B.主动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解析: 3.幼儿园课程判断的模式分为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其中过程模式的代表人是______。 (分数:1.00) A.罗伯特 B.泰勒 C.斯坦豪斯√ D.塔尔 解析: 4.《幼儿园教育辅导纲要》提出,幼儿教师是幼儿园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______。 (分数:1.00) A.指导者 B.参与者 C.引导者√ D.指挥者 解析: 5.目前我国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______。 (分数:1.00) A.咨询活动 B.家长开放日活动√ C.家长委员会 D.书面联系 解析: 6.决定教育规模和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______。 (分数:1.00) A.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

解析:[解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的结构。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一方面被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所制约,统治阶级只有在对他们有利的情况下才会去办教育。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有直接的影响和最终的决定作用。 7.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是______。 (分数:1.00) A.《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 B.《理想国》 C.《母育学校》√ D.《太阳城》 解析:[解析] 夸美纽斯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8.我国陈鹤琴倡导的教学法为______。 (分数:1.00) A.中心综合法 B.完整教学法 C.分科教学法 D.整个教学法√ 解析:[解析] 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这种教学法就是把各种功课打成一片,所学的功课是无规定时间学的;所用的教材是以故事或社会或自然为中心,或是作为出发点。 9.托儿所(幼儿园托儿班)的保教原则是______。 (分数:1.00) A.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进行教育 B.让婴儿在一日生活中系统学习 C.寓教于养,保教并重√ D.保教合一,完整教育 解析: 10.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育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______。 (分数:1.00) A.张汉良 B.张之洞 C.张宗麟 D.张雪门√ 解析: 11.对待3岁婴儿“口吃”的现象______。 (分数:1.00) A.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B.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C.因反复练习加以矫正 D.应进行心理治疗 解析: 1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教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方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______。 (分数:1.00) A.遗传基因 B.生理因素 C.环境和教育√ D.先天因素

幼儿教育学练习

幼儿教育学练习 一、单选题 1.在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中,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A.做 B.教和做 C.教和学 D.学和做 2.幼儿园课程组织应采取的形式是() A.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B.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C.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D.混合型的课程组织形式 3.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幼儿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并整理、扩展、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的教育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游戏 C.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 D.学习环境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 A.区别教师的教学水平 B.鉴别幼儿的发展水平 C.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以便调整、改善、选择和推广课程,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D.评价园长的课程领导水平 5.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中,幼儿园活动的类型主要分为日常生活活动和() A.游戏活动 B.项目活动 C.作业 D.传统活动 6.“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属于幼儿游戏语言中的() A、伙伴之间交际性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语言 D、以上都不是 7.游戏活动实施的基本条件是() A、建立游戏规则 B、保证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 C、创设活动区域 D、以上都是 8.()既是课程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实施的起点。 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评价 D.课程方案 9.目前幼儿园教育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形式是()(在农村幼儿园学科活动仍然是主要形式) A.学科活动 B.单元主题活动 C.方案活动 D.区域活动 10.区域活动的核心是() A.制定计划 B.操作活动 C.整理与打扫 D.回顾和总结 11.区域的()主要表现在区域之间、区域与非区域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和积极互动。 A.对话性 B.开放性 C.参与性 D.动态性 12.“围绕某一主题,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是对下列哪种活动的基本特点?() A.学科活动 B.单元主题活动 C.方案活动 D.区域活动 13.关于幼稚园课程的编制,陈鹤琴提出了圆周法、直进法以及() A. 间接引导法 B. 混合法 C. 游戏式教学法 D. 小团体教学法 14.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创编者是() A. 陈鹤琴 B. 蒙特梭利 C.张雪门 D.福禄贝尔 15. 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敏感期是指() A. 3—7岁B. 3-6岁C. 0-6岁D. 0-7岁 16. 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 ) A.以接受学习为主 B.以发现学习为主 C.以机械学习为主 D.以无意学习为主 17.幼儿在直接教学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 A.接受学习B.无意学习C.无计划学习 D.发现学习 18.蒙台梭利教具中最具特色的是()。 A.生活训练教具B.感官训练教具 C.学术性教具 D.文化艺术性教具

2020年幼儿教师入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

2020年幼儿教师入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 库及答案(共十一套) 2020年幼儿教师入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教育部1951年制订(),将幼稚园改名为幼儿园。 B.《幼儿园暂行规程》A.《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 章程》 C.《奏定学堂章程》D.《幼儿园规程》 2.以下对保育工作的认识正确的是() A.保育者的工作是帮助教师做好一些教学辅助工作 B.保育者的工作是搞好卫生 C.保育者的工作是保证在园儿童吃好、穿好 D.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 3.首次提出“情商”概念的是() A.加德纳B.加德曼C.戈尔纳D.戈尔曼4.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目标的范畴。 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

5.依据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是() A.机械识记B.形象记忆C.意义识记 D.语词逻辑 记忆 6.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7.让三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是很困难的,只有当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后,才能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这反映了遗传素质的()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A.可塑性B.差异性C.成熟程度D.先天性8.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由此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能动性 C.主观能动 性 D.互补性 9.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是() A.机械识记B.形象记忆C.意义识记 D.语词逻辑 记忆 10.从儿童听觉发展看,新生儿的听觉特点是() A.没有听觉B.听觉个别差异小 C.听觉个别 差异大 D.听觉没有 差异 11.()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因此儿童在托幼机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应根据儿童的兴趣来进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任何拘束。 A.杜威B.蒙台梭利C.维果斯基D.戈尔曼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幼儿园)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幼儿园)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儿童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幼儿保护 熟悉幼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教育法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 分析评价保教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熟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幼儿、幼儿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保教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具有一定的文化常识。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常见的儿童文学作品。 (五)基本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具有筛选并整合图画、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信息,并运用于保教工作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信息处理能力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讲解学习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 点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请认真读完}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 15 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 3-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 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第二节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德国福禄培尔(游戏)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命令式的、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强制的、干涉的我活动。 2、游戏理论: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协调原理: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4、亲子教育: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 (二)蒙台梭利 被誉为 20 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于 1907 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有准备的幼儿教育环境的特点?(简答)(1)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2)一个有秩序的环境;(3)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4)一个愉快的环境。 3、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创设者、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指导及核心讲义-公共基础知识(第1~5章)【圣才出品

模块六公共基础知识 第1章中外历史常识 一、中国历史知识 【考点一】原始社会时期 1.氏族社会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由使用石器到发明、制造陶器和铜器,由渔猎发展到农耕,由氏族分化出家庭,由公有财产分离出私有财产,由氏族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 (1)前期是母系氏族社会。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又称为“彩陶文化”)。 (2)后期是父系氏族社会。其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称为“黑陶”,故龙山文化又称为“黑陶文化”。 (3)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不仅仅是黄河流域,而是分布于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中国文明的流向也不仅仅是由西向东,而是四面八方融合交汇,互相渗透,彼此影响,形成秦汉以来延续两千余年的大一统的多元性文化。 表1-1 旧石器时期与新石器时期

2.四大区域说 (1)黄河流域文化区 这是中国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这个广大的区域内,先后发现了“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市)、“仰韶文化”(河南渑池县)、“大汶口文化”(山东省泰安市)、“龙山文化”(山东章丘市)、“马家窑文化”(甘肃临洮县)、“齐家文化”(甘肃省政和县)、“二里头文化”(河南偃师市),其时代与夏代吻合,已被认定就是夏文化。 (2)长江流域文化区 长江流域文化区包括江汉流域、太湖流域和巴蜀地区。已经发现的原始文化有“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市)、“马家浜文化”(浙江嘉兴市)、“良渚文化”(浙江余杭市)、“屈家岭

文化”(湖北京山县)。 (3)珠江流域文化区 已发现多处原始文化遗址,“石峡遗址”(广东韶关市)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其发现地正好在马坝人头骨附近,证明珠江流域确是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 (4)北方和东北文化区 其代表性文化是近年来发现的“红山文化”(内蒙古赤峰市),年代约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相当,即五千年左右。 3.历代王朝所崇祀的三皇五帝的序列 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吴、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皇”的本义是“大”,而“帝”的本义是“王的称号”。 4.三皇五帝形成的原因 可能是某一社会阶段的概括和象征,也有可能是某些氏族部落的名称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名称。儒家以天、地、人为“三才”,故以三皇相配;以金、木、水、火、土为“五行”,故以五帝相配。正是由于儒家的大力推崇,从秦汉时起,三皇五帝就被奉为神明,列入祀典,进行祭祀。 (1)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反映了人类最早改造自然的愿望。 (2)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5.远祖划分 大体可分为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和南方的“苗蛮集团”。 (1)华夏集团由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组成,起于陕甘地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即仰韶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的分布区,三皇中的炎、黄二帝和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都属于这个集团。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试卷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试卷 (实考题型、题分可能变化,以实考为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出卷时间2009 年 2 月 2 日瞩怂润厉钐瘗睐枥庑赖赁轫。 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答案。每小题1 分,共20分)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A .1小时 B.1小时半 C.2小时 D.2小时半2.幼儿园的环境应() A.儿童化 B.现代化 C.高档化 D.小学化 托幼机构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A.上课 B.日常生活 C.娱乐 D.游戏 4、成熟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艾里克森 C.格塞尔 D.华生 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蒙台梭利 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的是() A.陈鹤琴 B.陶行知 C.张雪门 D.蔡元培 7、托幼机构是以班级为集体教养幼儿的场所,因此具有()

A.专业性 B.群体性 C.计划性 D.社会性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杜威 D.福禄贝尔1903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所官办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 A.河北幼稚园 B.河南幼稚园 C.湖北幼稚园 D.湖南幼稚园10.强调榜样对幼儿学习影响的是() A.行为主义 B.成熟主义 C.精神分析学派 D.认知发展学派11.3—6、7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2.幼儿教师在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 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 B.幼儿好模仿 C.幼儿分不清左右 D.幼儿看得更清 13.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时期是() A.1岁半—2岁 B.2岁—2岁半 C.2岁半—3岁 D.3岁—3岁半 幼儿时期的语言学习主要是() A.阅读训练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识字教学闻创沟烩铛险爱氇谴净祸测。 儿童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期是() A.1—2岁 B.2—4岁 C.4—5岁 D.5—6岁残骛楼诤锩濑济溆堑籁娅骒。

2021年幼儿教师入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21年幼儿教师入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 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前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B.幼儿学习中的现象和问题 C.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问题D.幼儿发展中的行为和问题2.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 A.1∶15~20B.1∶20~25C.1∶25~30D.1∶30~35 3.以下几种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 A.智力游戏B.体育游戏C.音乐游戏D.角色游戏4.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A.演示法B.范例法C.观察法D.示范法5.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的活动玩具被称为()A.思物B.积木C.恩物D.念物6.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7.《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属于() A.鼓励性政策 B.限制性政 策 C.全局性政 策 D.区域性政 策 8.在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是()

A.外显学习B.内隐学习 C.无意义学 习 D.有意义学 习 9.下列不属于幼儿园建筑设计原则的是() A.安全原则B.经济原则C.卫生原则D.豪华原则10.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A.依恋B.合作C.移情D.社会化11.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儿童的遗传素质 B.家长的文 化素养 C.儿童的早 期经验 D.学校的教 育方式 1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个别的心理特征 B.所有的心 理特征 C.典型的心 理特征 D.笼统的心 理特征 13.教幼儿掌握词,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 A.利用卡片等教学工具B.反复细心地说明和解释C.与练习相结合D.结合日常生活活动14.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A.直观的概括 B.言语的概 括 C.动作的概 括 D.知觉的概 括 15.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16.幼儿时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 A.阅读训练B.书面言语C.口头言语D.识字教学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学基础重点知识整理剖析

2015 年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学基础重点知识整 理一 绪论 一、幼儿教育学(概念):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 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从人们教育幼儿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 二、案例分析:情景一:父母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而父母认为不适合他,不给他买。于是孩子 往地上一躺,哭闹起来,父母怎么劝告都无效,场面难以收拾……孩子为什么变的这么任性?是孩子生性犟脾气、不听话吗?对这样任性的孩子该怎么办?如果父母迁就顺从,要啥买啥,或者打骂威胁,强令其顺从就能解决问题吗?你对这个案例怎么看? ——幼儿的任性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家庭教育方式一贯不当造成的恶果。父母不从根本上改变“溺爱” 、“专横”等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孩子的任性是难以纠正过来的,孩子个性健康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义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 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 (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四(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page]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1、学校诞生时间: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欧文于1816 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