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病学试题与答案

中医温病学试题与答案
中医温病学试题与答案

温病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

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4.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5.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

7.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战国到唐代

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8.(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9.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 B

A.汪石山

B.吴又可

C.李时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刘河间

D.朱肱

E.罗天益

11.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C

A.温热论

B.温热经伟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肘后备急方

1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伟

E.温疫论

1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誊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张从正

D.李东垣

E.朱丹溪

16.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

A.朱肱

B.刘河间

C.汪石山

D.吴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

B.古方今病不相能

C.立新论、创新法

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E.灵活运用经方

18..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论体系中摆脱出来: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1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20.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 E

A.唐代

B.宗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21.(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C

A.余霖

B.扬栗山

C.戴天章

D.吴有性

E.俞根初

22.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23.是谁在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焦辨证理论:E

A.刘河间

B.吴又可

C.雷少逸

D.王孟英

E.以上均不是

24.清代温病学家中,成就最为卓著,影响最大的是:D

A.薛生白

B.王孟英

C.吴鞠通

D.叶天士

E.陈平伯

25.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C

A.温热论

B.疫病篇

C.湿热病篇

D.温疫论

E.外感温病篇

26.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E

A.病因学说的确立

B.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C.新感温病学说的确立

D.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E.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理论体纟的确立

27.认为温病有伏邪、新感之下不同,其主要导源于下列哪部医着:D

A.卫生宝鉴

B.医经溯涸集

C.类证活人书

D.伤寒补亡论

E.外合秘耍

28.下列哪项不是吴又可的主要学ポ观点: A

A.温疫致病的病因主要是时行之气

B.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C.感邪途经是从口鼻而入

D.治疗以法邪为第一要义

E.病邪致病有一定的选择性

B型题

A.薛生白

B.王孟英

C.王安道

D.吴鞠通

E.戴天章

1.(医经溯涸集)的作者是: C

2.(温热经伟)的作者是: B

3.(温热病篇)的作者是: A

A.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B. B.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

C.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

D.阐明温病的病因、发病、病变化及其转归,以揭示温病的本质;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和

预防措施,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水平,有效地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E.研究四时温病的证候类型和辨治方法.

4.温病学的概念: A

5.温病学的任务: D

A.“冬伤于寒,至舂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

B.运用麻黄汤、桂枝汤、等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

C.“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日温病”.

D.“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E.“人感乘戾之气而生病”

6.宋朱肱(类让活人书)提出: B

7.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 C

8.宋郭雍(伤寒补亡论)提出: A

A.伤寒六经传变皆为热证,治应以寒凉为主.

B.温病是伏热由里外发,治应清里热为主.

C.不独有伏邪温病,且有新感温病.

D.温疫的致病原因并非六气,而是”疠气”

E.温热之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

9.吴又可提出: D

1O.叶天士提出: E

11.王安道提出: B

A.叶天士 B吴鞠通 C.吴又可 D.王孟英 E.薛生白

12.组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的作者: C

13.温病学发展史上建立了完整理论体系的最杰出的代表医家是: A

14.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温病治疗方剂,从而构成了各种温病辨证施治的完整体系的温病学家是: B

A.(外感温病篇)

B.(温热论)

C.(疫病篇)

D. (温热经伟)

E.(湿热病篇)

15.余师愚着: C

16.陈平伯着: A

17.薛生白着: E

A.温疫的流行”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B.提出六气皆从火化

C.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D.温病还有”不因冬月伤寒而生温者”的新感温病

E.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另有一种异气所感.

18.刘河间的著名论点有: B

19.王安道在温病学形成方面的重要贡献是: C

2O.汪石山在温病发病学上提出新感温病之说,认为: D

A.王安道

B.张仲景

C.庞安常

D.王叔和

E.郭雍

21.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 D

22.提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医家是: B

23.提出”风温、湿温等温病,误作伤寒发汗者,十死无一生”的医家是: C

A.温病条辨

B.湿热病篇

C.温热经伟

D.温热论

F.温疫论

24.确立三焦辨证,完善温病辨证体系的著作是: A

25.提出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是自然界的疠气所致的著作是: E

26.对湿热性质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证治作了专门的论述的医学著作是: B

A.广温疫论

B.疫疹一得

C.伤寒温疫条辨

D.温热逢源

F.时病论

27.戴天章著作有: A

28.扬栗山着有: C

29.柳宝诒着有: D

A.温病的理法方药可以气括伤寒的内容.

B.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一脉相乘,是发展和补充了(伤寒论).

C.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的内容都在伤寒学说之中.

D.温病与伤寒同属外感热病,但病因、病机各异,治疗完全不同.

E.(伤寒论)中的方药只能治伤寒,不能治温病.

30.温病学派对温与伤寒的观点是: B

31.伤寒学派对温病与伤寒的观点是: C

C型题

A.热者寒之

B.温者清之

C.両者都是

D.両者都不是

1.(内经)提出治疗温病的基本原则是: C

2.刘河间对温病治法的观点是: C

A.认为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

B.认为病邪可受自口鼻的医家

C.両者均是

D.两着均不是

3.吴又可是: C

4.薛生白是: C

A.避其毒气,正气存内

B.以药物熏烧袪温气

C.両者皆是

D.両者皆不是

5.(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 A

6.(备急千金要方)载有预防温病的方法为: B

A.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B.辨治斑疹白痞的方法

C.両者都是

D.両者都不是

7.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 C

8.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 D

A.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B.认为温病热病不能混称伤寒

C.両者均有 D两者均不能

9.刘河间对温病治疗上提出的观点是: A

1O.王安道对温病概念上提出的观点是: B

K型题

1.刘河间对促进温病的发展的出了重大贡献,他最主要的学ポ主张有: A

(1)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

(2)六气皆以火化

(3)热病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

(4)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2.王安道对温病学说的王主要论点是: A

(1)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2)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

(3)认为温病的表证是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

(4)认为发于舂季的温病,即有冬寒内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病者. 3.创立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辫证纲领的医家是:

(1)叶天士 (2)吴又可 (3吴鞠通 (4)柳宝诒

4.民国时期温病学不同于前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E

(1)力图勾通中西医学,丰富了治疗内容.

(2)编选保存大量珍贵的医案.

(3)创办中医学校,培养人才.

(4)创办中医刊物,进行理论探讨和交流.

X型题

1.叶天士的主要著作: BCE

A.温疫论

B.三时伏气外感篇

C.温热论

D.尚论篇

E.临证指南医案

2.吴又可对温疫的独特见解表现在: ACDE

A.病因方面

B.预防方面

C.流行特点方面

D.发病方面

E.治疗方面

3.体现了叶天士温病理论思想及辨证用药的著作有: BCDE

A.伤寒温疫条辨

B.温病条辨

C.临证指南医案

D.温热经伟

E.温热论

4.王安道温病学说主要论点是: ABE

A.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B.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

C.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

D认为发于舂季的温病,即有冬寒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者.

E.认为温病的表证为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应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

5.属于清代著名四大温病学医家是: BDE

A.吴又可

B.叶天士

C.陈平伯

D.薛生白

E.王孟英

6.标志温病学理论己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是: BD

A.温疫论 B温热论 C.湿热病篇 D.温热条辨 E.温热经伟

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时方

2.寒凉派

3.温病学派

4.经方

5.伤寒学派

6.温病学

7.时行之气

8.疫病

二、填空题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病学发展史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_________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书_______-.

4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_______时期;成长阶段是___________时期.

5王孟英”以经,________为纬”编着了(温热经伟)一书.

6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温疫的病因是_________,感染途径是_________治疗上强调________. 7王安道提出,温病不得________,温病的表证多为_______而致.

8吴又可认为:”温疫之为病,非风、_______及天地间另有一种______________.

9吴鞠通”历取渚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心得”,编着了___________,创立了___________辨证理论.

10学习温病学的任务就是要阐明温病的病因、___________及其转归以揭示温病的本质;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__________措施,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水平,有效地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3. 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4. 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病因学说的确立

B.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C.新感温病学说的确立

D.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E.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理论体纟的确立

B型题

A.(素问.评热病论篇)

B.(素问.至真耍大论篇)

C.(素问.玉版论耍编)

D.(素问.热论篇)

E.(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5.“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6.”热者寒之”出自:

A.温疫的流行”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B.提出六气皆从火化

C.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D.温病还有”不因冬月伤寒而生温者”的新感温病

E.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另有一种异气所感.

7.刘河间的著名论点有:

8.王安道在温病学形成方面的重要贡献是:

C型题

A.热者寒之

B.温者清之

C.両者都是

D.両者都不是

9.(内经)提出治疗温病的基本原则是:

1O.刘河间对温病治法的观点是:

A.认为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

B.认为病邪可受自口鼻的医家

C.両者均是

D.两着均不是

11.吴又可是:

12.薛生白是:

K型题

13.劉河間對促進溫病的發展的出了重大貢獻,他最主要的學ポ主張有:

(1)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

(2)六气皆以火化

(3)热病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

(4)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14.王安道对温病学说的王主要论点是:

(1)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2)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

(3)认为温病的表证是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

(4)认为发于舂季的温病,即有冬寒内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病者.

15. 标志温病学理论己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是:

A.温疫论 B温热论 C.湿热病篇 D.温热条辨

16. 民国时期温病学不同于前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力图勾通中西医学,丰富了治疗内容.

(2)编选保存大量珍贵的医案.

(3)创办中医学校,培养人才.

(4)创办中医刊物,进行理论探讨和交流.

17. 叶天士的主要著作:

A.温疫论

B.三时伏气外感篇

C.温热论

D.尚论篇

E.临证指南医案

18. 吴又可对温疫的独特见解表现在: ACDE

A.病因方面

B.预防方面

C.流行特点方面

D.发病方面

E.治疗方面

19. 体现了叶天士温病理论思想及辨证用药的著作有:

A.伤寒温疫条辨

B.温病条辨

C.临证指南医案

D.温热经伟

E.温热论

2O.温病学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

A.温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有发生,男女老少皆可罗患.

B.起病突然,传变迅速,病情较重,大多数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对人数威胁很大.

B.有全面系统理论知识和一整套辨证论治体系.

C.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防治多种急性热病,取得显著效果.

D.国内外医药界普遍重视.温病学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瑰宝.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一般指张仲景以后的医家,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医家所创立的方剂.它在”经方”的基础上有效大的发展,补充以前的不足.

2.金元时代医学学派之一,其代表人物刘河间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治疗上主张用寒凉药为主,后世称为寒凉派.

3.繼承並發展了張仲景(傷寒論)的學ポ觀點,對溫病的病因、病理診斷和治療等方面較深刻認識,而逐步形成的一個較為完整的學術體系,稱為溫病學派.

4.经方指汉代以前所载方剂.其说有三:1.(汉书.艺文志)医家类所载经方十一家,是指汉以前医家的方药.2.指(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所载的方剂.3.专指(伤寒论)、

(金匮要略)、所载方剂.

5.繼承和發揚張仲景(傷寒論)的學ポ觀點,並主張外感熱病的辨証治療必須遵仲景之說的醫家形成的學派稱之為.

6.研究温病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称之为温病学.

7.简称”时气”、时邪”,指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病邪并具有季节时与气候相关.

8.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疾病.

二、填空题

1.叶天士吴鞠通

2.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3.吴又可温疫论

4.战国---晋唐宋----金元

5.轩岐仲景之父叶薛诸家之辨

6.疠气邪从口鼻而入以驱邪为第一耍义

7.混称伤寒里热郁表

8.非寒、非暑、非湿、异气所感

9.温病条辨三焦

10.发病、病理变化治疗和预防

三、选择题

1.A

2.B

3.B

4.E

5.E

6.B

7.C

8.D

9.C 10.C 11.C 12.C 13.A 14.A 15.C 16.E 17.B C E 18.A C D

E 19.B C D E 20.A B C D E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

A型题

1.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2.温病的概念的外是指: A

A.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

B.外感类疾病的总称

C.指现代医学的传染病

D.一门学科名称

E.某一部经典著作的通称

3.”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语出? B

A.刘河间

B.王叔和

C.张仲景

D.吴又可

E.陆九芝

4.”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语出? B

A.王叔和

B.庞安时

C.吴又可

D.雷少逸

E.陆九芝

5.关于温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E

A.可具有程度不同的传传性

B.病因是感受温邪

C.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

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E.起能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

6.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舂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7.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 E

A.发热

B.头痛

C.脉数

D.口渴

E.局部红肿热痛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9.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O.温邪特异性的体现,下列哪项提法不对? E

A.从外侵袭人体

B.温热性质显著

C.易消耗人体阴津

D.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

E.直接导致精神异常

11.认为温病是许多外感热病之总称的代表医家是: D

A.郭雍

B.王安道

C.汪石山

D.吴鞠通

E.王孟英

12.”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温疟”,见于下列哪部著作? D

A.温疫论

B.疫疹一得

C.温热论

D.温病条辨

E.温热逢源

13.风温、湿温、暑温的命名,其主要依据是: B

A.发病季节

B.四时主气

C.临床证候

D.流行情况

E.季节与主气结合

14.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5.下列哪一项不是(难经)所论之”伤寒有五”的内容: D

A中风 B.伤寒 C.湿温 D.暑温 E.热病

16.下列哪种温病是属于湿热类温病? E

A.风温

B.舂温

C.秋燥

D.暑温

E.伏暑

17.下列哪种温病是属于温热类温病? E

A.湿温

B.暑温

C.伏暑

D.霍乱

E.大头瘟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的临床分类方法? C

A.根据病证性质

B.根据发病迟早

C.根据发病季节

D.根据表里不同

E.根据发病部位

I9.下列哪种温病不属新感温病? A

A.舂温

B.风温

C.秋燥

D.大头瘟

E.烂喉痧

2O.下列哪种温病属于伏邪温病? C

A.暑温

B.湿温

C.春温

D.风温

E.秋燥

21.对于广义伤寒的定义,下列哪一种提法较为妥当? C

A.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B.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

C.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D.温热性质的外感热病的总称

E.除外风寒性质的外感热病的总称

22.在温病与温疫的关系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A.温疫乃温病之别名

B.温疫传染,温病不传染

C.温病都是烈性传染病,温疫属其中

D.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E.具有传染性的温病可称之为温疫

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24.”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瘟疫辨者无他,盖即辨其传染与不传染耳”语出: E

A.吴又可

B.余师愚

C.王孟英

D.雷少逸

E.陆九芝

B型题

A.舂温

B.风温

C.湿温

D.暑温

E.大头瘟

1.以发病季节命名的温病是: A

2.以临床证候命名的温病是: E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论)

E.(金匮要略)

3.”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や”,语出: A

4.”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语出: C

A.风温 B暑温 C.伏暑 D.秋燥 E.烂喉痧

5.上述哪种温病属于湿热性质的温病? C

6.上述哪种温病属于伏邪温病? C

A.温疫乃温病之别名

B.温疫传染,温病不传染

C.温病都是传染病,温疫自在其中

D.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E.温疫是独立于温病之处的一种疾病

7.温疫的概念是指: D

8.陆九芝认为温病与温疫的区别是: B

A.”热病即温病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卢,又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

B.”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瘟疫辨者无他,盖即辨其传染不传染耳”

C.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张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温病广义,温疫义狭

D.温疫是独立于温病以外的一种疾病

E.温病都是传染病,温疫自在其中

9.关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现代医家认为: C

10.关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陆九芝认为: B

A.吴又可

B.叶天士

C.戴天章

D.陆九芝

E.余师愚

11.所谓”热病即温病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户,又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是哪位医家

所说? A

12.所谓”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瘟疫辨别无他,盖即辨其传染不传染耳”.是哪位医家所说? D

A.所有的外感热病

B.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

A.具有传染性 D.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预防方法

E.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

13.温病概念的含义中包括: B

14.温病学概念的含义中包括: D

A.并列关系

B.从属关系

C.相同关系

D.无关系

E.继承与发展关系

15.(难经)认为温病与广义伤寒是: B

16.温病与狭义伤寒是: A

A.发病季节

B.四时主气

C.流行情况

D.特殊的临床证候

E.季节与主气结合

17.风温、湿温、暑温的命名根据是: B

18.大头瘟、烂喉痧的命名根据是: D

A.传染性强,流行显著

B.多数具有传染性

C.不具有传染性

D.病情较轻

E.病情较重

19.温病是: B

20温疫是: A

A.湿温、霍乱、暑湿、伏暑

B.舂温、伏暑

C.风温、秋燥、暑温、春温

D.大头瘟、湿温、疟疾

E.疫疹、烂喉痧、霍乱

21.属于伏温病的是: B

22.属于温热类温病的是: C

A.湿温、伏暑、霍乱

B.暑湿、霍乱、秋燥

C.舂温、风温、大头瘟

D.疫疹、伏暑、烂喉痧

E.暑温、舂温、疟疾

23.属于湿热类温病的是: A

24.属于新感类温病的是: B

C型题

A.湿温、伤寒

B.风温、暑温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没有

1.(难经.五十八难)中提到的疾病有: A

2.(温病条辨)中提到的疾病有: B

A.风温、暑温

B.秋燥、大头瘟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3.属于湿热类温病的是: D

4.属于新感温病的是: C

A.温邪在人群中染易

B.温邪在人群中连续传播,引起程度不等的蔓延、扩散

C.两者皆是

D.两

5.温病的传染性是指: A

6.温病的流行性是指: B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发热为主症

B.易出现险恶证候;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不是

7.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是指: C

8.温病病程发展具有的阶段性是指: D

A.某些温病只发生于某一特定季节,或在某一季节发生较多

B.某些温病在某一地域多见,而在其他地域则少见

B..两者皆是 D.两者皆不是

9.温病的地域性是指: B

10.温病的季节性是指: A

K型题

1.温病的概念是: D

A.以发热为主症

B.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

C.由温邪引起

D.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病的特点是: D

A.有特异的致病因素

B.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C.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D.共有的临床表现

3.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有: D

A.起病急骡、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

C.易出现险恶证候

C.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4.温病分类是根据: A

A.症证性质是否挟兼湿邪

B.发病的迟早及表里不同

C.发病的脆脏腑部位

D.发病季节与四时主气

X型题

1.温病学和(伤寒论)的关系是: A C D E

A.温病学与(伤寒论)在学术上是–脉相承、不可分割

B.温病学可以完全包括(伤寒论)的内容

C.温病学和(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D.温病学和(伤寒论)均是研究外感热病的学科

E. (伤寒论)为温病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可划归温病范围的西医疾病指的是: B C D

A.所有的急性传染病

B.具有温病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C. 具有温病特点的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常见综合征

D. 具有温病特点的其他发热性疾病

E.所有的寄生虫病

3.温邪的特异性体现在: A B C D

A.从外侵袭人体

B.温热性质显著

C.易消耗人体阴津

D.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

E.直接导致精神异常

4.决定温病流行程度及范围的常见因素是: A B C D

A.人体体质

B.自然因素

C.社会因素

D.传染性强弱

E.治疗得当与否

5.温病的险恶证候是指:

A.斑疹

B.动风

C.动血

D.闭窍

E.癌变

6.温疫的特点是: A B C D

A.发病急骤

B.有强烈的传染性

C.可以引起大流行

D.病情多较险恶

E.火热亢盛而较少挟湿邪

7.温病的命名可根据: A B

A.季节与主气结合

B.特殊的临床证候

C.病证性质是否兼挟湿邪

D.发病的迟早表里不同

E.病

8.湿温病的分类,可以根据: A B C

A.病证性质是否兼挟湿邪

B.发病迟早表里不同

C.发病的脏腑部位

D.特殊的临床证候

E.季节与主气结合

9.根据病变部位,属于肺系温病有: A B C

A.风温

B.秋燥

C.烂喉痧

D.舂温

E.湿温

10.根据发病仪的迟早表里不同,可把温病分为: A B

A.新感类温病

B.伏邪类温病

C.温热类温病

D.湿热类温病

E.脾胃肠类温病

11.风温病之特点在于: A C E

A.初起发热征恶寒,口征渴,舌边、尖红,脉浮数,咳嗽.

B.初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无汗,脉浮紧

C.邪多从口鼻而入,先受于手太阴肺经

D.邪多从皮毛而入,先受于足太阳膀胱经

E.病因为风热病邪,初起治疗宣辛凉解表

12.温疫概念是指: A C

A.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

B.外感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

C.并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D.温病中具有传染性

E.也不引起流行的发热疾病

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温病

2.温疫

3.流行性

4.季节性

5.新感温病

6.伏邪温病

7.天行

8.地域性

9.传染性

10.伤寒

二、填空题

中医四大经典之《温病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 D.阳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 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 伤 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 火 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 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30.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有传染性B.发病的缓急C.传变的快慢

中医内科出科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要点 一、简释题 1、内风 2、心悸 3、噎隔 4、积聚 5、六极 二、单选题 1、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偏干风寒,后者偏干凤热 B.前者肺卫症状突出,后者全身症状重 C.前看呈散发性多后者呈流行性 D.前者病情较轻,后者病情较重 E.前者四季可发,后者冬春多见 2、王×,男性,25岁。发热周余不退,咳吐大量脓血痰,腥臭异常,胸中烦满而痛。喘甚不能平卧,面赤,烦渴喜饮,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应属于肺痈()。 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E.迁延期 3、自汗、盗汗总的病理是()。 A.卫外不固,腠理疏松 B.汗液外泄B.阴液亏虚,虚火内炽,逼汗外泄 C.阳虚气弱,摄纳无权,汗液外泄 D.肝火湿热,邪热蒸逼,迫汗外泄 E.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胰理不固 4、患者便血紫黯,甚则色黑,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疲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治疗宜首选()。 A.黄芪汤 B.玉女煎 C.茜根散 D.黄土汤 E.泻心汤 5、“胸痹”病名最早见干下列哪本医书()。 A.《黄帝内经》 B.《景岳全书》 C.《医门法律》 D.《金匾要略》 E.《医学正传》 6、下列哪项症状不是痫病的临床特征()。 A.突然倒仆 B.口吐涎沫 C.昏不知人 D.两目上视 E.四肢厥冷 7、呕吐与呢逆在病理上主要相同点是()。 A.脾胃受损,湿浊中阻 B.痰饮内停,胃失和降 C.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D.清浊相干,乱子胃肠 E.邪气壅滞,传导失司 8、眩晕的主要病机为()。 A.阴虚阳亢 B.阴阳两虚 C.阳虚阴盛 D.痰蒙清阳 E.凤火上扰 9、提出“甘温除大热”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张子和 C.李东垣 D.王清任 E.朱丹溪 10、患者发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呛咳少痰,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中医诊断为()。 A.内伤发热阴虚证 B.咳嗽风燥伤肺证 C.消渴气阴两虚证 D.肺痨肺阴亏损证 E.凑证肺热津伤证 三、B型选择题 A.柴胡疏旺散 B.半夏厚朴汤 C.丹桅逍遥散 D.龙胆泻肝汤 E.四海舒郁丸 1、治疗痰气交阻型疾病的代表方是()。 2、治疗痰气交阻型郁病的代表方是()。 A.纯白无赤,或泻下如鱼脑 B.赤自夹杂 C.痢下频繁,恶心泛吐,水浆难入 D.痢下鲜紫脓血,体高热神昏 E.痢久不愈,时作时止 3、疫毒痢脑临床特点是()。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二)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 36. 消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A.肾阴亏损 B.胃热炽盛 C.肺热津伤 D.阴虚燥热 E.阴阳两虚 【答案】D 【解析】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选D。 37. “消渴”上消临床表现突出的症状()。 A.消谷善饥 B.烦躁不安 C.身体消瘦 D.烦渴引饮 E.尿频量多 【答案】D 【解析】消渴上消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38. 传统三消辨证理论认为,消渴为病何脏是关键?() A.心、肾 B.脾、肾 C.肺、胃、肾 D.肝 E.脾 【答案】C 【解析】三消辨证理论认为上消在肺,中消在胃,下消在肾,故消渴为病,肺、胃、肾三脏是关键。

39. 患者烦渴多饮半月余,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有力。治则宜用()。 A.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B.养阴润肺,生津止渴 C.清胃泻火,养阴保津 D.滋阴固肾,生津止渴 E.滋养胃阴,生津止渴 【答案】A 【解析】此为消渴上消证,证因肺脏燥热,津液失布,故治当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考试宝典下载考试宝典视频课程。 40. 内伤发热实证的病机为()。 A.气、血、水郁结,壅遏化热 B.正邪相争 C.卫外不固 D.阴阳失衡 E.邪入腠理、驱邪外出 【答案】A 【解析】内伤发热的病机,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由气郁化火,瘀血阻滞及痰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湿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 41. 内伤发热虚证哪一型可以适当配伍清退虚热药?() A.气虚 B.血虚 C.阴虚 D.阳虚 E.阴阳两虚 【答案】C

决赛《温病学》试题汇编

中医临床学院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温病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 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在右边的括号内) 1.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 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B 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医家的出现 C 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D 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E 温病病因学说的确立 2.下列哪项不属《难经》所言广义伤寒的病种?() A 温病 B 热病 C 中风 D 湿温 E 暑温 3.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5、温病学说成熟时期是:() A 宋金元时期 B 明清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战国至晋唐时期 E 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6、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 A 王孟英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叶天士 E 薛生白 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8、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A 《温病条辨》 B 《伤寒论》 C《温疫论》 D《内经》 E 《温热论》 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哪部经典著作? ( )A《素问》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灵枢》 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吴鞠通 D吴又可 E叶天士 11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与伤寒不同的医家() A.王叔和B.刘河间 C.王安道 D.王焘E.孙思邈 12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 ) A .叶桂 B .刘完素 C .吴瑭 D .薛雪 E .吴又可 13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 ( ) A.《温热论》 B.《湿热条辨》 C.《诸病源候论》 D.《温疫论》 E.《温病条辨》 14.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路上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的医家是:()

中医学基础期末试题(2016-2017)及答案

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护理一年级《中医学基础》试题(卷) 一、名词解释(2×5=10) 1.阴阳 2.藏象 3.胃气 4.主诉 5.大汗 二、填空题(1×20=20) 1.土之母为,之子为。 2.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奇恒之府。 3.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4.经络系统是由、、连属部分组成。 5.面部赤色主和戴阳证。 6.脉诊时常采用“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尺三部,两手共六部脉,分候各脏腑,左寸候,左尺候,右关候,左关候。 7.我国大部分人属黄种人,其正常的面色是、明润含蓄。 8.正常舌象常概括为“淡红舌、”。 9.以寒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以湿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以风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三、单项选择题(30×1=30分,注意选准后请将答案依次写在下面的方框内,否则不得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脉经》 E.《本草纲目》 2.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 曲直 4.阴阳的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偶然的 D.必然的 E.以说法上都对 5.五行相侮正确的是() A.木侮土 B.水侮火 C.金侮火 D.水侮木 E.土侮金 6.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的生理功能() A.主神志 B.主血脉 C.主藏血 D.其华在面 E.开窍于舌 7.与水液代谢相关的脏腑是() A.心肝肾 B.肺脾肾 C.心肝脾 D. 肝脾肾 E.脾胃肾 8. 有“后天之本”之称的是() A.肝 B.心 C.脾 D.胃 E.肾 9.具有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气是() 第 1 页共6 页

中医内科学高级职称考试试题5.docx

中医内科学高级职称考试试题库(五)(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外感发热以及兼有表证的多种内科疾病的治疗选用: 解表法清热法和解法清热解毒法 2.下列何证不宜用补法? 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阳虚证 3.患者,女, 18 岁,暑假外出中突然发热,汗出热不退,头 昏重胀痛,鼻流浊涕,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吐,小便短 赤,苔黄腻,脉濡数,最佳选方是: 香薷饮新加香薷饮六一散白虎汤 4.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咽干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苔黄 腻,脉弦滑数,治法是: 通腑泄热清热利湿清热解表清热利胆 5.患者脘腹痞闷,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困重,纳谷不 香,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其治疗最佳选方是:补中益气汤王氏连朴饮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 6.下列何病因是导致痢疾发生的首要因素? 外感时邪和饮食不节湿热之邪寒湿之邪暑湿之邪

7.发时寒轻热重,口渴欲饮,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疼, 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其治疗最佳方药是: 柴胡桂枝干姜汤白虎加桂枝汤柴胡截疟饮何人饮 8.。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何脏而发生咳嗽? 肺心肾脾 9.咳嗽风燥伤肺证的治法是: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解表清热,宣肺止咳滋阴清肺,化痰止咳。 10.寒哮病久阳虚,发作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声低气短难续, 寒痰内盛,痰液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无 力,当标本同治。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平喘固本汤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 11.支饮内伏,复感风寒而喘咳,咳吐稀涎多泡沫,恶寒无汗, 治宜选用何方? 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 12.李某,男, 36 岁,病始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咳粘液脓性 痰,痰量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鼻干燥,舌苔薄 黄,脉浮数。其治法应是: 清肺散邪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排脓解毒宣肺化痰止咳 13.呼吸浅促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不 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心慌,汗出,形寒,面色 晦暗,唇绀,舌暗紫,舌苔白润,脉沉细无力。其治法应是: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医外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着是 () A.《肘后备急方》 B.《刘涓子鬼遗方》 C.《金匮要略》D.《内经》 E.《诸病源候论》 2.皮肤浅表起丘疹、疱疹,破后糜烂的疾病统称为 () A.疳 B.疹 C.疮 D.痘 E.疥 3.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属于 () A.热肿 B.风肿 C.湿肿 D.气肿 E.痰肿 4.手术法中的切开法适用于 () A.外疡的阴证 B.外疡的阳证 C.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D.疡脓未成者 E.以上均不对 5.阳证疮疡可 () A.玉露膏 B.风油膏 C.冲和膏 D.生肌玉红膏 E.生肌白玉膏6.疮疡和营法的活血化瘀代表方为 () A.四物汤 B.桃红四物汤 C.四君子汤 D.二陈汤 E.八珍汤7.三陷证是指 () A.内陷、火陷、虚陷 B.火陷、干陷、虚陷 C.内陷、火陷、干陷D.内陷、干陷、虚陷 E.以上都不对 8.痛与肿结合辨,先肿而后痛者其病 () A.浅在肌肤 B.深在筋骨 C.毒已渐聚 D.毒邪四散 E.以上均不是 9.乳房病检查的最佳时间是 () A.月经后15天 B.月经后3~5天 C.月经后7~10 D.月经前3~5天 E.月经前7~10天 10.乳癖肝郁痰凝证选方宜用 () A.二陈汤 B.二仙汤 C.四物汤 D.逍遥蒌贝散 E.逍遥散11.湿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 () A.旋耳疮 B.脐疮 C.四弯风 D.乳头风 E.肾囊风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A1∕A2型选择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 肾阳虚水肿的主方是()。 A.生脉散 B.八味肾气丸 C.真武汤 D.左归丸 E.八仙长寿丹 【答案】C 【解析】真武汤功能温阳补肾,适用于肾阳虚之水肿。 2. 血淋与尿血的鉴别,最主要的是()。 A.尿频 B.尿热 C.尿淋沥不尽 D.尿痛 E.血色深浅 【答案】D 【解析】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3. 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标实之证,除下列哪项外,均为常见()。 A.火邪 B.气滞 C.血瘀

D.阴寒 E.痰浊 【答案】A 【解析】寒凝、气滞、血瘀、痰浊致痹阻胸阳,阻滞心脉,引起胸痹之实证。 4. 治疗虚劳肝血虚证,应首选()。 A.二阴煎 B.调营饮 C.补肝汤 D.四物汤加味 E.二至丸 【答案】D 【解析】四物汤补血调血,加味后适用于肝血虚证。 5. 尿血的主要病机是()。 A.气血亏虚,失于温煦 B.湿热内蕴,灼伤血络 C.阴虚火旺,灼伤血络 D.肝火旺盛,络脉受损 E.热伤脉络,脾肾不固 【答案】B 【解析】尿血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热、湿、瘀、虚,尤以前三者多见。 6. 朱丹溪治痿“泻南方,补北方”是指()。 A.补脾清肺 B.补肾清热 C.补肝清心 D.补肺清热 E.补肾利湿

【解析】朱丹溪在治法方面主张“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提出了“泻南方,补北方”的治疗原则。 7. 治疗柔痉,应首选()。 A.白虎桂枝汤 B.羌活胜湿汤 C.栝蒌桂枝汤 D.柴枳半夏汤 E.射干麻黄汤 【答案】C 【解析】栝蒌桂枝汤为治疗柔痉的代表方剂。 8. 治疗咳血燥热伤肺证,应首选()。 A.泻白散 B.桑杏汤 C.清肺饮 D.桑菊饮 E.沙参清肺汤 【答案】B 【解析】桑杏汤能清宣肺热,肃肺止咳,适用于燥热伤肺的咳嗽痰黏带血,舌红少津等症。 9. 治疗虚劳心阳虚者,应首选()。 A.桂枝甘草汤 B.苓桂术甘汤 C.人参养荣丸 D.炙甘草汤 E.保元汤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 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 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 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提出小儿“稚阴稚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 E:《温病条辨》 答案:E 解析: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第十部专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2、新生儿体重约为()kg A:1 B:2 C:3 D:4 E:5 答案:C 解析: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新生儿体重约为3kg。 3、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D:发育迅速 E:阳气充沛 答案:D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二-“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答案:B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人还是从皮毛而人,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要点

中医内科学试题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 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偏干风寒,后者偏干凤热 B.前者肺卫症状突出,后者全身症状重 C.前看呈散发性多后者呈流行性 D.前者病情较轻,后者病情较重 E.前者四季可发,后者冬春多见 2、王×,男性,25岁。发热周余不退,咳吐大量脓血痰,腥臭异常,胸中烦满而痛。喘甚不能平卧,面赤,烦渴喜饮,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应属于肺痈()。 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E.迁延期 3、自汗、盗汗总的病理是()。 A.卫外不固,腠理疏松 B.汗液外泄B.阴液亏虚,虚火内炽,逼汗外泄 C.阳虚气弱,摄纳无权,汗液外泄 D.肝火湿热,邪热蒸逼,迫汗外泄 E.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胰理不固 4、患者便血紫黯,甚则色黑,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疲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治疗宜首选()。 A.黄芪汤 B.玉女煎 C.茜根散 D.黄土汤 E.泻心汤 5、"胸痹"病名最早见干下列哪本医书()。 A.《黄帝内经》 B.《景岳全书》 C.《医门法律》 D.《金匾要略》 E.《医学正传》 6、下列哪项症状不是痫病的临床特征()。 A.突然倒仆 B.口吐涎沫 C.昏不知人 D.两目上视 E.四肢厥冷 7、呕吐与呢逆在病理上主要相同点是()。 A.脾胃受损,湿浊中阻 B.痰饮内停,胃失和降 C.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D.清浊相干,乱子胃肠 E.邪气壅滞,传导失司 8、眩晕的主要病机为()。 A.阴虚阳亢 B.阴阳两虚 C.阳虚阴盛 D.痰蒙清阳 E.凤火上扰 9、提出"甘温除大热"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张子和 C.李东垣 D.王清任 E.朱丹溪 10、患者发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呛咳少痰,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中医诊断为()。 A.内伤发热阴虚证 B.咳嗽风燥伤肺证 C.消渴气阴两虚证 D.肺痨肺阴亏损证 E.凑证肺热津伤证 二、B型选择题(下列各组题干都可在本组备选答案中找到一个最佳答案,请把你认为最佳答案的题号填入相应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计分。每题1分,共10分) A.柴胡疏旺散 B.半夏厚朴汤 C.丹桅逍遥散 D.龙胆泻肝汤 E.四海舒郁丸 1、治疗痰气交阻型疾病的代表方是()。 2、治疗痰气交阻型郁病的代表方是()。

中医内科学试题答案

中医内科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尿浊是以小便浑浊,白如泔浆,排尿并无疼痛为主证。多由饮食肥甘,脾失健运,酿生痰湿,或病后湿热余邪未清,蕴结下焦,清浊不分而成。 2.阴水是水肿的一种,多因久病,饮食劳倦致脾肾亏虚,气化不利而成。发病缓慢,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3.疟病日久,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津凝成痰,最终使气滞血瘀痰凝结于胁肋之下,形成疟母。 4.在急性热病中,全身战栗而汗出称为战汗。 5.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脾伤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 6.嘈杂是指胃中虚空,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7.眩晕是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证的一类病证。 8.痢疾是由于气血邪毒凝滞于肠之脂膜,导致大肠传导失司,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病证。 9.肺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10.六郁即气郁、血瘀、湿郁、痰郁、火郁、食郁六种郁病。 11.血液溢于肌肤之间,皮肤出现青紫瘀斑,瘀点的病证称为紫斑。 12.由于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称为内伤发热。 13.腰软是指以腰部软弱为主证的病证,多伴有发育迟缓,头项软弱,手足瘫痿,甚则鸡胸龟背等证。 14.行痹是由于感受风邪偏胜,出现的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的病证。 15.水饮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二、填空题。 1、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 2、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 3、阴痫、阳痫。 4、虚实、实、气滞、血瘀、湿热、虚、肝阴不足、肝肾精血亏虚。 5、固涩敛汗。 三、简答题。 1、消渴的基本治则是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在此基础上可配合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及润肺、养胃、健脾、滋肾等治则。病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者则应阴阳俱补。夹瘀血者应活血化瘀,并发症出现时视具体情况选用补肺健脾,滋养肝肾,益气养血,通络祛风,清热解毒,化瘀除湿等法。 2、郁病的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其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气郁日久,则可引起血瘀、火郁、痰结、食滞、湿停等,多数实证,日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肝、脾、肾亏虚的不同变化。 3、辨别癃闭证候虚实的主要依据是若起病较急,病程较短,体质较好,尿流窘迫,赤热短涩,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涩或数,属于实证;若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体质较差,

中医温病学试题与答案

温病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 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4.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5.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 7.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战国到唐代 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8.(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9.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 B A.汪石山 B.吴又可 C.李时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刘河间 D.朱肱 E.罗天益 11.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C A.温热论 B.温热经伟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肘后备急方 1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伟 E.温疫论 1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誊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张从正 D.李东垣 E.朱丹溪 16.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 A.朱肱 B.刘河间 C.汪石山 D.吴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 B.古方今病不相能 C.立新论、创新法 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E.灵活运用经方 18..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论体系中摆脱出来: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1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20.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 E A.唐代 B.宗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21.(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C A.余霖 B.扬栗山 C.戴天章 D.吴有性 E.俞根初 22.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中级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1)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中风中经络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宜选用: A.天麻钩藤饮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镇肝熄风汤 D.地黄饮子 E.大定风珠 正确答案:C 第2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癫狂的病因病机: A.阴虚于下 B.阳亢于上 C.邪陷心包 D.心神被扰 E.神明逆乱 正确答案:C 第3题关格的病机多表现为 A.热证 B.脾肾心肝同病 C.实证 D.心肝肾同病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第4题患者,男,58岁。因失眠多梦半月余就诊。现不寐,入睡困难,心烦口苦,头重如裹,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 A.滋阴清热,镇心安神 B.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C.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D.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E.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正确答案:E 第5题下列哪项是不寐的治疗原则 A.调理气血,疏通血脉 B.解表祛邪,调和营卫 C.清上泻下,调理脾胃 D.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第6题郁证的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A.血郁 B.热郁 C.痰郁 D.食郁 E.气郁 正确答案:E 第7题黄疸早期治疗当祛邪以消除病源,通过除下列哪项之外的治法,给邪以出路 A.清热

B.利湿 C.通下 D.解毒 E.温化 正确答案:E 第8题患者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四末不温,尿少不利,舌淡胖而紫,脉沉弦无力,其证候为 A.寒湿困脾 B.脾虚湿困 C.气滞湿阻 D.脾胃虚弱 E.脾肾阳虚 正确答案:E 第9题感冒主因为 A.感受触冒风邪 B.肺卫调节功能失常 C.生活起居失常,寒温失调 D.过度劳累,而致肌腠不密 E.体质偏弱,卫表不固 正确答案:A 第10题“感冒”一词最早见于 A.《素问》 B.《伤寒论》 C.《仁斋直指方》

浙江2020年1月自考中医学基础(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自考中医学基础(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何项属阳消阴长( )。 A.由春及夏 B.由冬及春 C.由秋及冬 D.由冷变热 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3.大怒导致咳血是( )。 A.木克金 B.木乘金 C.木侮金 D.金侮木 4.五脏六腑之华盖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5.下列何项不属“肾气不固”( )。 A.滑精 B.脱肛 C.遗尿 D.大便滑脱 6.“孤府”是指( )。 A.胆 B.胃 C.大肠 D.小肠 7.血液生成与哪个脏关系最密切( )。 A.心 B.肝 C.脾 D.肺 8.手足同名阳经的相交处是( )。 A.手部 B.足部 C.头部 D.胸腹部 9.《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 )。 A.病温 B.病暑 C.阴暑 D.阳暑 10.六淫七情中具有收引闭合特性的是( )。 A.湿惊 B.寒思 C.寒惊 D.湿思 11.瘀血致病的特点是( )。 A.疼痛肿块 B.紫绀出血 C.舌质紫暗 D.以上都是 12.外感热病热盛伤津属( )。 A.真实假虚证 B.因实转虚证 C.虚中夹实证 D.实中夹虚证 13.下列何项不属治则( )。 A.三因制宜 B.以热治热

C.调整阴阳 D.扶正祛邪 14.瘀血崩漏应该运用( )。 A.先补后攻 B.先攻后补 C.攻补兼施 D.健脾摄血 15.不寐的病位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16.虚脉的形象是:( )。 A.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B.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C.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D.脉体加线,软弱无力 17.阳盛格阴是:( )。 A.表寒里热证 B.热证转寒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18.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形体消瘦 B.形寒肢冷 C.冷汗淋漓 D.脉细舌净 19.经常眩晕,神疲乏力,胁痛如刺而拒按,舌淡嫩有瘀斑,脉涩无力,拟诊为:( )。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血虚挟瘀 D.气血两虚 20.口干、尿少、便干、咯痰粘稠且量少难出,此属:( )。 A.风热犯肺 B.痰热阻肺 C.肺阴亏损 D.燥邪伤肺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医学整体观包括哪两个内容( )。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应 C.形神相合 D.人是有机整体 E.人禀天地之气生 2.事物组成阴阳,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A.相互对立 B.相互影响 C.相互关联 D.同类性质 E.相互类同 3.属心之体、窍是( )。 A.筋 B.脉 C.口 D.唇 E.舌 4.宗气不足主要病变的脏腑是( )。 A.心 B.肺 C.肝胆 D.脾胃 E.肾 5.在足小趾端相交接的经脉是( )。 A.肾经 B.肝经 C.脾经 D.胃经 E.膀胱经

中医内科学试题与答案重点

中医科学试题及答案要点 中医 2007-12-20 15:19:22 阅读145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 干的括号。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偏干风寒,后者偏干凤热 B.前者肺卫症状突出,后者全身症状重 C.前看呈散发性多后者呈流行性 D.前者病情较轻,后者病情较重 E.前者四季可发,后者冬春多见 2、王×,男性,25岁。发热周余不退,咳吐大量脓血痰,腥臭异常,胸中烦满而痛。喘甚不能平卧,面赤,烦渴喜饮,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应属于肺痈()。 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E.迁延期 3、自汗、盗汗总的病理是()。 A.卫外不固,腠理疏松 B.汗液外泄 B.阴液亏虚,虚火炽,逼汗外泄 C.阳虚气弱,摄纳无权,汗液外泄 D.肝火湿热,邪热蒸逼,迫汗外泄 E.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胰理不固

4、患者便血紫黯,甚则色黑,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疲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治疗宜首选()。 A.黄芪汤 B.玉女煎 C.茜根散 D.黄土汤 E.泻心汤 5、"胸痹"病名最早见干下列哪本医书()。 A.《黄帝经》 B.《景岳全书》 C.《医门法律》 D.《金匾要略》 E.《医学正传》 6、下列哪项症状不是痫病的临床特征()。 A.突然倒仆 B.口吐涎沫 C.昏不知人 D.两目上视 E.四肢厥冷 7、呕吐与呢逆在病理上主要相同点是()。 A.脾胃受损,湿浊中阻 B.痰饮停,胃失和降 C.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D.清浊相干,乱子胃肠 E.邪气壅滞,传导失司 8、眩晕的主要病机为()。 A.阴虚阳亢 B.阴阳两虚 C.阳虚阴盛 D.痰蒙清阳 E.凤火上扰 9、提出"甘温除大热"的医家是()。 A.仲景 B.子和 C.东垣 D.王清任 E.朱丹溪 10、患者发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呛咳少痰,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中医诊断为()。 A.伤发热阴虚证 B.咳嗽风燥伤肺证 C.消渴气阴两虚证 D.肺痨肺阴亏损证 E.凑证肺热津伤证 二、B型选择题(下列各组题干都可在本组备选答案中找到一个最佳答案,请把你认为最佳答案的题号填入相应题干的括号,错选、多选均不计分。每题1分,共10分)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目录 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温病的概念-------------------------------------------------------(12)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22)第四章温病的辨证-------------------------------------------------------(35)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53)第六章温病的治疗-------------------------------------------------------(78)第七章温病的预防-------------------------------------------------------(97)第八章风温--------------------------------------------------------------- (102)第九章春温-----------------------------------------------------------------(119)第十章暑温-----------------------------------------------------------------(138)第十一章湿温-----------------------------------------------------------------(152)第十二章伏暑-----------------------------------------------------------------(164)第十三章秋燥-----------------------------------------------------------------(172)第十四章大头瘟--------------------------------------------------------------(181)第十五章烂喉痧--------------------------------------------------------------(186)第十六章温疫-----------------------------------------------------------------(193)第十七章疫疹-----------------------------------------------------------------(199)第十八章疟疾-----------------------------------------------------------------(205)第十九章霍乱-----------------------------------------------------------------(211)第二十章《温热论》--------------------------------------------------------(218)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233)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